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網絡暴力論文題目篇一
一、言論自由權概念
有關言論自由權含義的探討由來已久,包括言論自由,又稱表達自由,具體指公民將自己的意見、主張、觀點、情感等內容以各種媒介手段與方式公開而不受任何人的干涉、限制和侵犯,包括言論、出版、集會、走路、逛街、科學研究和文藝創(chuàng)作的自由等。其核心為言論和出版自由。言論自由權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項基本人權,是政治自由的重要組成部分。
縱觀國內外學者觀點,較為流行的有兩種:
一是政治自由說強調言論自由是一種政治自由。
二是精神自由說則更傾向于言論自由屬于思想自由。
兩種觀點都有其忠實的擁護者,雙方也為此爭執(zhí)不休。廣為大眾所普遍接納的是1948年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所提出的:“人人有權享有主張和發(fā)表意見的自由;此項權利包括持有主張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過任何媒介和不論國界尋求、接受和傳遞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我國憲法對言論自由也有相關規(guī)定?!稇椃ā返?1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但除憲法之外,并沒有其他具體的法律對言論自由權利予以規(guī)定、進行保護。
二、我國言論自由權的發(fā)展
回顧我國古代幾千年封建統治時期,“言禁”、“報禁”等社會現象幾乎貫穿整個歷史。封建社會體制下人們的思想被壓制,言論自由權也從未得到聲張。直到近代,封建制度的徹底瓦解,西方自由民主思想迅速傳播,才將人們對于言論自由的渴望正式喚醒。自新中國成立后,法制建設全面展開,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公民的言論自由權利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
三、互聯網時代下的言論自由權
隨著以互聯網為主的新興傳播媒介的迅速普及,人與人交流的言論自由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溝通交流方式,由現實空間向虛擬化空間延展。開放性的空間與實時的互動性使得網絡交流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著世界。網絡的普及為公眾提供了一個可以暢所欲言表達個人想法的平臺。然而,在網絡平臺上部分網名逾越法律界限,發(fā)表不當言論的行為嚴重影響了當事人的現實正常生活,釀造了許多的現實悲劇。更有甚者,利用網絡平臺損害國家社會的公眾利益。
四、網絡暴力的概念及現實影響
(一)網絡暴力的概念
人們正享受著互聯網帶來的無限便利,同時也經歷著互聯網高度發(fā)達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網絡暴力”的蔓延。網絡暴力造成的危害極大,所侵害的法律實體也有所不同,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受法律保護的私人利益”。本文主要討論的網絡暴力主要圍繞公民私人利益展開,即指“基于互聯網,部分網民針對互聯網上發(fā)布的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事件,發(fā)表具有攻擊性、煽動性和侮辱性的言論,損害當事人人格尊嚴,侵犯其名譽權公開當事人現實生活中的個人信息,侵犯其隱私權以及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進行侵擾,侵犯其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行為”。
(二)網絡暴力的現實危害
網絡暴力是與公共利益相對立的,而網絡暴力行為已經沖擊了或碰觸著法律的底線。與現實中的傳統暴力方式相相比較,網絡暴力具有自己典型的特征,即網絡暴力是虛擬的,但其所帶來的傷害是真實的,并且這種傷害所造成的后果遠比傳統暴力要嚴重得多。
1.網絡暴力可能會助長現實暴力:
網絡空間雖然是一個虛擬空間,但其影響力并不僅僅止步與虛擬空間。部分網民在網絡中無所顧忌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利用網絡超越時空的便捷性對其他個體進行無中生有的指責與謾罵。久而久之,這種行為也會帶到現實生活中,“網絡暴力”也可能轉化成現實暴力。
2.威脅法治秩序,踐踏現實社會法律:
網絡的虛擬空間是一個所謂的“生人社會”,人與人之間并不了解,似乎每個人都可以任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而不用被追究責任。沒有了現實生活中各種規(guī)則的限制,人們的言論也容易失去理智,甚至會觸犯現實法律。這樣的行為會擾亂虛實社會秩序,踐踏現實社會法律。
3.挑戰(zhàn)公民道德底線:
道德是人與人之間約定俗成的衡量行為正當性的意識形態(tài)。網絡虛擬空間的存在,使得人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表達自由。這種自由之下很容易出現權利的濫用,權利的濫用的背后往往伴隨著公民道德的缺失。
4.侵犯公民人身權利:
“網絡暴力”不單單是言論自由權的濫用,一般情況下,還涉及對他人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基本人身權利的侵犯。其造成的影響不僅嚴重影響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還會危害其正常的現實生活。
5.引發(fā)社會群體漠視:
在心理學中存在著一種稱作“責任分散效應”的心理現象。
在不同的場合,人們的援助行為是不同的。當一個人遇到緊急情況時,如果只有他一個人能提供幫助,他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對受難者給予幫助。但如果有許多人在場的話,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
網絡虛擬社會也正是這樣,當人們針對某個網民或網絡事件集體展開負面言行時,往往會忽略其個體不良言論應負的責任。導致群體性的冷漠。五、區(qū)分網絡言論自由與“網絡暴力”
孟德斯塢曾經說“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的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泵總€公民享有言論自由權,言論自由也并不是指的'絕對意義上的自由,而是相對自由,即“在行使自己權利的同時也不能侵犯他人的利益”?!熬W絡暴力”屬于權利的濫用,因為它超越了言論自由權的應有范圍,在外觀上雖是言論自由權權利的行使,但該權利之行使并非為達到設立該權利之原始目的,而是為達到其他目的?!熬W絡暴力”也可謂是互聯網時代下言論自由的畸變。
六、解決網絡暴力現象
“網絡暴力”已不是個例,其影響力波及全球,大多數網民或多或少都曾見證過“網絡暴力”的巨大危害。為了防止自由言論權的肆意濫用,遏制公共與個人利益遭受權利侵犯的現象。我們都應該著手解決“網絡暴力”問題,將“網絡暴力”的危害減至最低。
(一)政府方面
1.加快網絡立法進程:
全面落實我國憲法中所提到的“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最大限度的明確言論自由權的內涵.修改憲法中所規(guī)定的言論自由權只為政治權利這一權利屬性,還原其公民基本權利的屬性。
網絡立法可以調整、約束和規(guī)范公民的行為,針對虛擬社會立法是對網絡暴力有效治理必不可少的首要工作。
2.引導樹立正確的行業(yè)規(guī)范制度,全面構建實名制上網制度:
追究網絡不良言行,明確責任,打擊網絡犯罪行為。對暴力信息查堵,營造一個清潔網絡空間,對網民不當的言行進行相應的處罰。
3.構建透明政府,公開“網絡暴力”治理方案:
及時解決改革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了解網民的現實需求,吸納民眾中好的建議或意見,形成公正、公開、公平的管理模式。
4.利用政府權威,構建網絡文明的主流意識:
對公民進行網絡道德規(guī)范教育。網絡道德規(guī)范以明確的贊同、鼓勵、禁止、懲罰等規(guī)定,來約束公民的言行,倡導網絡社會所提倡的道德價值,讓民眾都參與到自覺抵制“網絡暴力”的浪潮中來。
(二)網絡行業(yè)方面
合理借鑒國外網絡行業(yè)較成熟的發(fā)展理論與經驗,基于行業(yè)自律,使用互聯網技術,將網絡內容分級處理和并采用過濾系統對網絡信息進行過濾,對外開設公眾投訴通道。
(三)大眾傳媒方面
新聞媒體作為連接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橋梁,肩負著宣傳者、監(jiān)督者和引導者的重要使命,其輿論導向作用越來越突出。在解決“網絡暴力”這個社會老大難問題中,新聞媒體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梢詮囊韵聨讉€方面來開展工作:
1.及時引導網絡非理性情緒。
2.開辟多元意見表達渠道,及時反映各界的需求。
3.在全社會范圍內對健康文明上網教育普及。
4.學習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充分發(fā)揮新聞工作的引導輿論的功能。
5.準確及時解析政府相關政策,起到宣傳作用。
(四)網民道德方面
一方面,網民應積極主動
遵守《文明上網自律公約》,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不對他人使用“網絡暴力”。另一方面,當遭遇“網絡暴力”時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不受侵犯。
七、總結
在本文中,首先應明確一點,即“網絡暴力”并不是公民對于言論自由權的正常行使?!熬W絡暴力”是部分網友利用網絡平臺的便利,逾越了道德,甚至逾越了法律的界限,對其他個體、社會、國家采取辱罵、誹謗等不當的方式對其進行肆意攻擊,對個體、社會、國家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
“網絡暴力”是互聯網迅速普及后的負面現象,造成“網絡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的監(jiān)管不力,也有互聯網企業(yè)技術控制的不到位,以及部分網民濫用言論自由權。這些因素都直接或間接的導致“網絡暴力”事件的層出不窮。給社會安定和諧都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網絡暴力”并不僅僅是一起單純的事件,而是一種已經在社會中頻繁顯現的社會現象。這種惡劣的社會風氣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遏制,其造成的后果將不堪設想。政府掌握著豐富的社會資源,在治理“網絡暴力”問題的過程中,政府掌控著絕對的話語權。
“網絡暴力”所涉及的范圍已波及全球,西方國家已被荼毒多年。網絡暴力”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它需要政府、相關企業(yè)、全體網民共同努力,各司其職。政府立法引導,構建一個嚴謹完善的行業(yè)規(guī)范,明確各方責任,并用行政手段予以保證;企業(yè)技術控制,清潔網絡空間,杜絕不良信息的出現;新聞媒體引導輿論;網民文明上網。只有這四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徹底的使“網絡暴力”無處遁形;才能充分的發(fā)揮互聯網的作用,讓互聯網為我們的生活添姿加彩。
參考文獻:
[1]林堅逢.微博時代言論自由權利的沖突與協調.法制與社會.(9).
[2]方天皓、鮑文強、張澤宇.網絡言論自由的法律界限.法制與社會.(8).
[3]孫權.當前我國網絡實名制問題及對策研究.東北師范大學..
[4]周寧寧.論網絡暴力的社會危害及治理.河北大學..
[5]孟慶祥.言論自由權及其限度.北方工業(yè)大學..
[6]戴激濤.從“人肉搜索”看隱私權和言論自由的平衡保護.法學.(11).
[7]唐秀霞.論我國網絡空間中的言論自由權.中國海洋大學.2008.
[8]許竟.論公民言論自由權的保護.長春理工大學.2012.
[9]李默菡.晚清表達自由制度研究.武漢大學.2011.
[10]秦前紅、陳道英.網絡言論自由法律界限初探.信息網絡安全.(4).
[11][日]彬原泰雄著.呂昶,等譯.憲法的立式――比較憲法學新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2][美]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
網絡暴力論文題目篇二
暫且拋開正文,我先說一段前段時間我剛看到的視頻。視頻中,節(jié)目組隨機招募了二十個路人,讓他們戴上面具,模擬網絡暴力施暴者,對嘉賓進行第一印象評論。出場的嘉賓有三個,且打扮個性十分鮮明。節(jié)目開始,讓嘉賓先簡單介紹自己,隨后,二十個觀眾開始對嘉賓肆意評價,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屏幕上出現了無數個嘲諷不屑甚至是侮辱性的詞匯。
三個嘉賓轉身看到評論,情緒都十分不穩(wěn),嘉賓三甚至直接崩潰,淚目離開現場。他們前期完全沒想到別人會這樣看待自己,雖然都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但是看到這樣的言論完全是懵的,已經嚴重超過了心理負荷。
后期這三名嘉賓在接受采訪時,他們表示,當時很難受,就像刀子扎在心上一樣,也許這些對別人來說,只是幾個字,但當事人卻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消化那些言論。
視頻雖然簡短,但是感悟頗深。網絡暴力看似離得我們很遠,但是我們錯了,其實網絡暴力就在我們身邊,我姐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我姐之前玩微信遇到一個同城小哥哥,沒想到那人卻是披著羊皮的狼,看似優(yōu)秀其實是一渣男,只會玩弄感情的渣。我姐的感情被他玩弄,被他甩,他卻蹬鼻子上臉,各種恐嚇和騷擾,本以為離他遠遠的就可以安寧,但他卻越做越過分,把我姐的照片傳至網絡,還有各種變相的扭曲事實,才短短幾分鐘,下面就有幾萬條評論辱罵我姐,并且一條比一條犀利,全都是針對我姐的。我看著評論,不禁心頭有一股怒火遲遲難平,但是有什么辦法呢?下面幾萬個人,發(fā)一句評論半分鐘就可以被淹沒的無影無蹤,只能忍氣吞聲的受著,那段時間我姐的情緒真的是差透了,可惡......
其實網絡暴力的例子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網絡暴力就在我們身邊,之所以網絡暴力施暴者如此猖狂,就是利用了網絡世界上最大的bug——未實名制登錄?,F在各大軟件都有了第三方軟件登錄的功能,這更是給了網絡暴力施暴者留有可乘之機。他們完全可以不綁定手機號,直接應用軟件,然后懟的差不多了就注銷賬號,揚長而去。
這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但對于網絡暴力受害者來說無疑是用利刀深深地扎在心上,雖然時間沖淡一切,但是永遠都沖不淡網絡暴力受害者心中的疼痛,網絡暴力留下的傷疤是永久的,這可能會讓受害者疼痛一生,這可能會讓受害者走上絕路......
網絡暴力施暴者們,噴子們,停手吧,不要把傷疤深深地刻在別人心上,不要讓疼痛伴隨別人一生,不要因為你一句不經意間的話語毀了別人的青春!
網絡暴力論文題目篇三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利弊兼具?;ヂ摼W既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同時又帶來了很多新的社會問題。網絡暴力就是其中之一,并且引發(fā)了人們的大量關注和思考。
一、網絡暴力的表現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一些在現實社會中存在的暴力現象開始肆虐網絡,而且網絡社會中所特有的暴力現象也逐漸出現。近年來,網絡追殺、網絡通緝、人肉搜索等暴力詞匯充斥著網絡世界??v觀典型的網絡暴力事件:從“虐貓女”“銅須門”,到“最毒后媽”、“很黃很暴力”,再到堪稱“中國網絡暴力第一案”的“王菲事件”,直至“微博直播自殺”,網絡暴力愈演愈烈,其造成的后果和產生的影響自然也遠遠超出了網絡的范疇,甚至影響到現實社會生活。
因網絡輿論暴力而引起的網絡侵權案件也越來越多。人們在感受網絡輿論監(jiān)督強大力量的同時,網民的道德審判、惡搞謾罵也給當事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網絡輿論也從原先的正義聲討轉變成了對公民人權的踐踏。有關專家己尖銳指出:網絡暴力已經挑戰(zhàn)傳統社會的道德和法律底線,亟待用法律、文化和道德手段給予制裁。
二、網絡暴力的特征
筆者認為,網絡暴力,是指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網絡事件,發(fā)表具有攻擊性、煽動性和侮辱性的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公開當事人現實生活中的個人隱私,侵犯其隱私權;以及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進行行為或言論侵擾,致使其權利受損的行為。通過對網絡暴力案例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出網絡暴力的幾個重要特征:第一,以道德的名義,惡意制裁、審判當事人并謀求網絡問題的現實解決。網民以情緒化的心態(tài),利用網絡的匿名性,在道德的名義下不顧一切討伐一些在他們看來不道德的行為。第二,通過網絡追查并公布傳播當事人的個人信息(隱私),煽動和糾集人群實施暴力。第三,在現實生活中使當事人遭到嚴重傷害并對現實產生實質性的威脅。
三、大學生涉入網絡暴力事件的心理分析
大學生在博客、論壇、社交平臺等網絡社區(qū)上的極度活躍,決定了他們在網絡暴力參與者當中也可能占有較高的比例。調查表明,有一定數量的大學生熱衷于參與網絡暴力活動,甚至明知網絡暴力的某些行為觸犯法律,依然樂此不疲。他們這一行動的背后其實有著深刻的心理因素。
一是逆反性格,部分青年只看到社會問題的消極面,對社會前景感到悲觀,從而產生強烈的剝奪感和逆反情緒。
二是釋壓需求,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匿名的網絡不僅是一個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合理渠道,也是一個風險趨近于零的放縱之地。
三是狂歡欲望,部分大學生在學校主流文化處于被邊緣化或被壓制的狀態(tài)時,就會產生在網絡虛擬世界發(fā)泄不滿、逃避現實、追求娛樂放松的心理訴求。
四是從眾心理,參與者更多的是懷著一種唯恐天下不亂的看客心,從而喪失了自己的理性判斷,人云亦云,跟風追擊。
五是理性缺失,青年大學生由于涉世不深,很容易情緒化和極端化,理性思考和自我控制減弱甚至消失,主動或被動的跟風追擊,代之以無意識、非理性的語言暴力。
六是成就動機,部分青年大學生在學校主流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便或多或少的產生存標新立異的心理,便寄希望于虛擬世界,希望在網絡空間甚至現實世界得到重視。
四、大學生涉入網絡暴力的規(guī)避措施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6.49億人,網民總數繼續(xù)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大學生占網民總數的比例很高。在博客、論壇、社交平臺上大學生極為活躍,大學生網民中擁有博客的比例、bbs的應用普及率,特別是社交平臺的應用普及率都居于所有群體的第一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認為,時間上的閑暇、年輕人的好奇與好動的心理,以及互聯網的無限可能是他們樂此不疲的重要動力。
大學生是網絡社區(qū)中最活躍的群體,受到網絡暴力的影響很大,因此對于高校德育工作者而言,加強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和網絡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對現實問題和網絡事件作出理性和自主判斷、規(guī)避網絡暴力是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高校德育工作者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網絡暴力對大學生的不良影響,高度重視,多管齊下,采取有效措施,規(guī)避大學生參與網絡暴力事件,引導大學生網民提高網絡理性,倡導文明上網,提高個人素質,凈化網絡環(huán)境。
一是要加強大學生的網絡法制教育。高校應當在開設法律課程的基礎上對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法制宣傳教育,尤其是網絡暴力、網絡犯罪等方面的教育。
二是要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之中,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扎實推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是加強大學生自律建設,推進文明修身工程,通過加強道德規(guī)范的實踐和教育工作,促使學生形成道德認識,遵守道德規(guī)范,由“他律”逐漸變?yōu)椤白月伞?,從而內化學生的道德信念和自覺行動。四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要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校園文化活動,深入挖掘校園文化建設內涵,打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充分發(fā)揮文化育人的功能。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高校及老師要從培養(yǎng)正確的自我意識、樹立正確的社會態(tài)度、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開展正確的社會行為、塑造健康的文化心理等方面,規(guī)避網絡暴力對大學生發(fā)展的負面影響。
網絡暴力論文題目篇四
“網絡暴力”是一種危害嚴重、影響惡劣的暴力形式,它是一種在網上發(fā)表具有誹謗、污蔑、侵犯名譽的語言。使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在網絡上針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人們稱之為“網絡暴力”。網絡暴力能對當事人造成名譽損害,而且它已經打破了道德底線,往往也伴隨著侵權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網絡暴力是網民在網絡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絡上的延伸。
為什么我要說它的嚴重性呢?因為現在是信息時代,有網絡,能在網上和人交流談論,也就導致有很多思想不正的人,會對別人造成語言攻擊,不了解的人心里不會有太多觸動,也理會不到它的嚴重性。如果嚴重的話會讓人有抑郁癥和不想活在世上的想法,這是多么恐怖??!我認為它和人身攻擊是一樣的,都是不可饒恕的罪行。
從現在起我要制止“網絡暴力”!不能讓他在我們的生活中飄來飄去了!它不聲不響地就可以帶走一個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脆弱的,我要讓它消失在我們的生活里。各位網友們讓我們一起來制止吧:
1、學會文明用語,不對他人進行“語言攻擊”或“網絡暴力”。喜歡就表達,不喜歡就不要進行傷害。
2、我們應該多在網絡上發(fā)些正能量能溫暖人心的話語,而不是發(fā)寫毫無營養(yǎng)對人造成精神傷害、心理傷害的話。
3、每個人都有喜歡的偶像,他是光芒萬丈的,是優(yōu)秀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可也不能因為和偶像產生矛盾、鬧不和的其他人進行“網絡暴力”,因為他也有愛自己的粉絲??!我們應該理智?。∫獣r刻保持頭腦的清醒,不能因為自己的幾句話,而讓人受到不該有的傷害。
網絡暴力論文題目篇五
正值花季雨季的青春年華,琪琪卻選擇以跳樓的方式結束生命,是她對生命不負責?是因為店主通過網絡定了她“莫須有”的罪名?還是因為網友們無情的人肉搜索?又或是因為同學輕信網絡便加指點?我們來看看究竟是什么扼殺了一個正如夏花般綻放的生命。
首先,都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但丁亦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倘若不曾偷竊,管他網上是疾風驟雨還是雷電交加,只要問心無愧,君子只管坦蕩蕩!倘若確曾為之,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何苦就此輕生,選擇死亡或許可以逃避一切,卻無法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反而只在親人心中留下無法痊愈的傷疤。
再者,作為同學,即已與琪琪相處有一段時間了,對其為人怎么也了解到個大概了吧?這時她最需要的就是身邊人的支持,聽她說說心里話,聽她談談事件真相,再作進一步的舉措,總比從一開始就因網絡傳言而在其背后暗暗指點來得要好吧!
究其原因,都是網絡暴力惹的禍,無論是誰,都不應掀起或參與一場網絡暴力,用強大的內心抵制網絡暴力的侵害也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慢慢扼制網絡暴力。請讓人間多一份尊重與信任,少一些網絡“誤傷”和“誤殺”!
網絡暴力論文題目篇六
有關言論自由權含義的探討由來已久,包括言論自由,又稱表達自由,具體指公民將自己的意見、主張、觀點、情感等內容以各種媒介手段與方式公開而不受任何人的干涉、限制和侵犯,包括言論、出版、集會、走路、逛街、科學研究和文藝創(chuàng)作的自由等。其核心為言論和出版自由。言論自由權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項基本人權,是政治自由的重要組成部分。
縱觀國內外學者觀點,較為流行的有兩種:
一是政治自由說強調言論自由是一種政治自由。
二是精神自由說則更傾向于言論自由屬于思想自由。
兩種觀點都有其忠實的擁護者,雙方也為此爭執(zhí)不休。廣為大眾所普遍接納的是1948年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所提出的:“人人有權享有主張和發(fā)表意見的自由;此項權利包括持有主張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過任何媒介和不論國界尋求、接受和傳遞消息和思想的自由”。
我國憲法對言論自由也有相關規(guī)定?!稇椃ā返?51 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钡龖椃ㄖ?,并沒有其他具體的法律對言論自由權利予以規(guī)定、進行保護。
回顧我國古代幾千年封建統治時期,“言禁”、“報禁”等社會現象幾乎貫穿整個歷史。封建社會體制下人們的思想被壓制,言論自由權也從未得到聲張。直到近代,封建制度的徹底瓦解,西方自由民主思想迅速傳播,才將人們對于言論自由的渴望正式喚醒。自新中國成立后,法制建設全面展開,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公民的言論自由權利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
隨著以互聯網為主的新興傳播媒介的迅速普及,人與人交流的言論自由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不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溝通交流方式,由現實空間向虛擬化空間延展。開放性的空間與實時的互動性使得網絡交流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著世界。網絡的普及為公眾提供了一個可以暢所欲言表達個人想法的平臺。然而,在網絡平臺上部分網名逾越法律界限,發(fā)表不當言論的行為嚴重影響了當事人的現實正常生活,釀造了許多的現實悲劇。更有甚者,利用網絡平臺損害國家社會的公眾利益。
(一)網絡暴力的概念
人們正享受著互聯網帶來的無限便利,同時也經歷著互聯網高度發(fā)達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網絡暴力”的蔓延。網絡暴力造成的危害極大,所侵害的法律實體也有所不同,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受法律保護的私人利益”。本文主要討論的網絡暴力主要圍繞公民私人利益展開,即指“基于互聯網,部分網民針對互聯網上發(fā)布的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事件,發(fā)表具有攻擊性、煽動性和侮辱性的言論,損害當事人人格尊嚴,侵犯其名譽權公開當事人現實生活中的個人信息,侵犯其隱私權以及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進行侵擾,侵犯其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行為”。
(二)網絡暴力的現實危害
網絡暴力是與公共利益相對立的,而網絡暴力行為已經沖擊了或碰觸著法律的底線。與現實中的傳統暴力方式相相比較,網絡暴力具有自己典型的特征,即網絡暴力是虛擬的,但其所帶來的傷害是真實的,并且這種傷害所造成的后果遠比傳統暴力要嚴重得多。
1.網絡暴力可能會助長現實暴力:
網絡空間雖然是一個虛擬空間,但其影響力并不僅僅止步與虛擬空間。部分網民在網絡中無所顧忌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利用網絡超越時空的便捷性對其他個體進行無中生有的指責與謾罵。久而久之,這種行為也會帶到現實生活中,“網絡暴力”也可能轉化成現實暴力。
2.威脅法治秩序,踐踏現實社會法律:
網絡的虛擬空間是一個所謂的“生人社會”,人與人之間并不了解,似乎每個人都可以任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而不用被追究責任。沒有了現實生活中各種規(guī)則的限制,人們的言論也容易失去理智,甚至會觸犯現實法律。這樣的行為會擾亂虛實社會秩序,踐踏現實社會法律。
3. 挑戰(zhàn)公民道德底線:
道德是人與人之間約定俗成的衡量行為正當性的意識形態(tài)。網絡虛擬空間的存在,使得人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表達自由。這種自由之下很容易出現權利的濫用,權利的濫用的背后往往伴隨著公民道德的缺失。
4.侵犯公民人身權利:
“網絡暴力”不單單是言論自由權的濫用,一般情況下,還涉及對他人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基本人身權利的侵犯。其造成的影響不僅嚴重影響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還會危害其正常的現實生活。
5.引發(fā)社會群體漠視:
在心理學中存在著一種稱作“責任分散效應”的心理現象。
在不同的場合,人們的援助行為是不同的。當一個人遇到緊急情況時,如果只有他一個人能提供幫助,他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對受難者給予幫助。但如果有許多人在場的話,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
網絡虛擬社會也正是這樣,當人們針對某個網民或網絡事件集體展開負面言行時,往往會忽略其個體不良言論應負的責任。導致群體性的冷漠。 ? 五、區(qū)分網絡言論自由與“網絡暴力”
孟德斯塢曾經說“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的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泵總€公民享有言論自由權,言論自由也并不是指的'絕對意義上的自由,而是相對自由,即“在行使自己權利的同時也不能侵犯他人的利益”?!熬W絡暴力” 屬于權利的濫用,因為它超越了言論自由權的應有范圍,在外觀上雖是言論自由權權利的行使,但該權利之行使并非為達到設立該權利之原始目的,而是為達到其他目的?!熬W絡暴力”也可謂是互聯網時代下言論自由的畸變。
“網絡暴力”已不是個例,其影響力波及全球,大多數網民或多或少都曾見證過“網絡暴力”的巨大危害。為了防止自由言論權的肆意濫用,遏制公共與個人利益遭受權利侵犯的現象。我們都應該著手解決“網絡暴力”問題,將“網絡暴力”的危害減至最低。
(一)政府方面
1.加快網絡立法進程:
全面落實我國憲法中所提到的“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最大限度的明確言論自由權的內涵. 修改憲法中所規(guī)定的言論自由權只為政治權利這一權利屬性,還原其公民基本權利的屬性。
網絡立法可以調整、約束和規(guī)范公民的行為,針對虛擬社會立法是對網絡暴力有效治理必不可少的首要工作。
2.引導樹立正確的行業(yè)規(guī)范制度,全面構建實名制上網制度:
追究網絡不良言行,明確責任,打擊網絡犯罪行為。對暴力信息查堵,營造一個清潔網絡空間,對網民不當的言行進行相應的處罰。
3.構建透明政府,公開“網絡暴力”治理方案:
及時解決改革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了解網民的現實需求,吸納民眾中好的建議或意見,形成公正、公開、公平的管理模式。
4.利用政府權威,構建網絡文明的主流意識:
對公民進行網絡道德規(guī)范教育。網絡道德規(guī)范以明確的贊同、鼓勵、禁止、懲罰等規(guī)定,來約束公民的言行,倡導網絡社會所提倡的道德價值,讓民眾都參與到自覺抵制“網絡暴力”的浪潮中來。
(二)網絡行業(yè)方面
合理借鑒國外網絡行業(yè)較成熟的發(fā)展理論與經驗,基于行業(yè)自律,使用互聯網技術,將網絡內容分級處理和并采用過濾系統對網絡信息進行過濾,對外開設公眾投訴通道。
(三)大眾傳媒方面
新聞媒體作為連接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橋梁,肩負著宣傳者、監(jiān)督者和引導者的重要使命,其輿論導向作用越來越突出。在解決“網絡暴力”這個社會老大難問題中,新聞媒體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梢詮囊韵聨讉€方面來開展工作:
1.及時引導網絡非理性情緒。
2.開辟多元意見表達渠道,及時反映各界的需求。
3.在全社會范圍內對健康文明上網教育普及。
4.學習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充分發(fā)揮新聞工作的引導輿論的功能。
5.準確及時解析政府相關政策,起到宣傳作用。
(四)網民道德方面
一方面,網民應積極主動
遵守《文明上網自律公約》,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不對他人使用“網絡暴力”。另一方面,當遭遇“網絡暴力”時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不受侵犯。
在本文中,首先應明確一點,即“網絡暴力”并不是公民對于言論自由權的正常行使?!熬W絡暴力”是部分網友利用網絡平臺的便利,逾越了道德,甚至逾越了法律的界限,對其他個體、社會、國家采取辱罵、誹謗等不當的方式對其進行肆意攻擊,對個體、社會、國家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
“網絡暴力”是互聯網迅速普及后的負面現象,造成“網絡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的監(jiān)管不力,也有互聯網企業(yè)技術控制的不到位,以及部分網民濫用言論自由權。這些因素都直接或間接的導致“網絡暴力”事件的層出不窮。給社會安定和諧都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網絡暴力”并不僅僅是一起單純的事件,而是一種已經在社會中頻繁顯現的社會現象。這種惡劣的社會風氣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遏制,其造成的后果將不堪設想。政府掌握著豐富的社會資源,在治理“網絡暴力”問題的過程中,政府掌控著絕對的話語權。
“網絡暴力”所涉及的范圍已波及全球,西方國家已被荼毒多年。網絡暴力”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它需要政府、相關企業(yè)、全體網民共同努力,各司其職。政府立法引導,構建一個嚴謹完善的行業(yè)規(guī)范,明確各方責任,并用行政手段予以保證;企業(yè)技術控制,清潔網絡空間,杜絕不良信息的出現;新聞媒體引導輿論;網民文明上網。只有這四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徹底的使“網絡暴力”無處遁形;才能充分的發(fā)揮互聯網的作用,讓互聯網為我們的生活添姿加彩。
[1]林堅逢.微博時代言論自由權利的沖突與協調.法制與社會.2011(9).
[2]方天皓、鮑文強、張澤宇.網絡言論自由的法律界限.法制與社會.2015(8).
[3]孫權.當前我國網絡實名制問題及對策研究.東北師范大學.2012.
[4]周寧寧.論網絡暴力的社會危害及治理.河北大學.2010.
[5]孟慶祥.言論自由權及其限度.北方工業(yè)大學.2014.
[6]戴激濤.從“人肉搜索”看隱私權和言論自由的平衡保護.法學.2008(11).
[7]唐秀霞.論我國網絡空間中的言論自由權.中國海洋大學.2008.
[8]許竟.論公民言論自由權的保護.長春理工大學.2012.
[9]李默菡.晚清表達自由制度研究.武漢大學.2011.
[10]秦前紅、陳道英.網絡言論自由法律界限初探.信息網絡安全.2006(4).
[11][日]彬原泰雄著.呂昶,等譯.憲法的立式――比較憲法學新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12] [美]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
網絡暴力論文題目篇七
當今21世紀已然成為互聯網時代,家家戶戶也許都有了電腦電視,趕時髦的學生也許衣兜里都裝著一部手機。移動公司的盈利已然呈上漲趨勢已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電子設備與網絡固然對學習有益,能足不出戶便廣闊擴大知識面,能足不出戶便了解今日新聞;能足不出戶便交到五湖四海的好友……然而,網絡并不像人們所贊頌的那般無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網絡暴力。
相信在看文的各位都安裝或知道一個社交軟件——qq。qq和微信已然成為全國最知名的社交軟件,通過私信和群聊織成了一張覆蓋全國甚至全球的社交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加入某群并熱情地與陌生人聊天,卻被群員辱罵甚至因為一句別人不愛聽的話就被移出此群,這便是網絡暴力。
而在網絡暴力的圈子里,包含了各個黑界家族。其中出名的家族有:血櫻、情戰(zhàn)、藍貝等。所謂黑界家族,便是通過前期訓練打字時速達到后期能快速打出臟話并發(fā)送的言語攻擊團體。而黑界家族的族員,也被“尊稱”為“扣字大佬”。一旦招惹到黑界族員,就會被他們私信辱罵或討論組轟炸。
網絡暴力會給我們帶來什么?
犯罪趨勢。正常人在被辱罵后第一想法是去反擊,然而反擊的結果不過是一時的快感,但如此繼續(xù)進行,就會導致與黑界家族族員融為一體,也會有不可觸碰、不可招惹、唯我獨尊的狹隘想法。然而在現實中如果拌嘴失利,便會進行暴力行為,肉搏或用管制刀具導致犯罪。
心理陰影。溫潤且懦弱的人在被辱罵后,第一想法是在自己身上找錯誤。如此下去,輕則變成一個內向且好欺負的沙袋,重則擁有大片心理陰影且患上抑郁癥導致死亡。
網絡暴力已然成為社會的毒草,但也不是不可克制。在你遇見他們,請果斷避開;在你發(fā)現身邊的人有這個意向,請幫忙制止并緩和。把哦變成嗯嗯,把呵呵變成哈哈,不要去傷害身邊的每一個人。
網絡暴力論文題目篇八
陸豐望祥河橋上輕輕地縱身一躍,一個年輕的生命眨眼之間便從我們的面前消失了。生命的消逝令人惋惜,可生命消逝的原因更值得我們去關注,去反思。
一個不確定的指控,一場浩浩蕩蕩的人肉搜索如同滔天的巨浪,“轟”!一個生命在這漫無邊際的網絡暴力之海中被湮滅了。這一切事人們缺乏理性判斷,頭腦發(fā)熱所導致的嚴重后果。生命的消逝給那些懵懂不清的人當頭一棒,使人們清醒,這代價無疑是慘重的。
在這科技日新月異、網絡信息泛濫的年代里,我們被信息包裹,這使我們混亂,迷失方向。因而我們需要保持清醒,才能找準前行的方向?!岸灸谭邸?、“毒大米”等動搖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信心,食品安全問題瞬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于是關于各種食品的安全的信息在一夕間充斥滿了我們的生活。網絡上說某某知名企業(yè)生產的飲料含有工業(yè)明膠,人們便不約而同地唾棄它:報道中說國產奶粉質量不好,人們便對“國奶”敬而遠之,紛紛追逐“洋奶”……總之,只要網絡上、報告中說某某食品有問題,奉勸大家不要購買,人們便將其當成是至理名言,奉行到底,也不管其是否真實可靠。這樣的人是愚蠢而悲哀的!愚蠢就在于面對流言的皮鞭,一鞭子下來也無暇思考,像耕地里的牛一般,指東便往東。指西便往西。而悲哀就在于,人之所以能位列動物之首,其前冠以高級的名號,就是因為人們能夠思考,能對事物進行理性的判斷??蔀楹卧谶@能一語道破的流言面前我們卻成了不會思考的單細胞生物。這多么可悲啊!
思想是最有利的武器,它能擊倒漫天流言蜚語,帶領人們邁向真理。末日流言在社會散布,激起民眾陣陣恐慌,于是有人便創(chuàng)立邪教,借安撫人心、永保平安之名趁機斂財,煽動民眾。但在邪教那妖言惑眾的說辭中,我們政府保持了清醒的頭腦,果斷出擊,粉碎了這顆危害社會的毒瘤。人們對末日言論理性思考,現如今末日期限已過,太陽照常升起,流言的身影在陽光下無所遁形。
面對流言,我們若能保持清醒,理性思考,我們就能理解“速成雞”的存在是可以的,我們就會知道營養(yǎng)快線是安全的,我們就會明白國產奶粉是可以信賴的。
生命的消逝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若我們能及時理性對待,保持清醒,鮮活的生命就不會墜入無邊的黑暗。
來吧!讓我們保持清醒,理性思考,去撕破流言華麗的外衣,揭開謊言的假面,為我們的生活撐起一片理性的藍天。
抬頭仰望,藍天依舊,白云依舊。
網絡暴力論文題目篇九
最近在網上看到了講有關網絡暴力的報道。一直在玩網的我,其實也多少知道,網上的'鍵盤手是個很可怕的東西,他們幾乎什么都說不喜歡就要開始吐槽,就因為是在電腦手機背后,似乎沒什么是可以顧及的。
反正他們就是屬于看到誰不喜歡就誰,嫉妒誰就吐槽誰,真的很討厭這樣的人。你有什么資格去評論別人呢?在評論別人之前,你怎么不想想你自己有哪里不好呢?你有資格去這樣評論和貶低別人嗎?可能很多時候人就是這樣吧,總是在說別人哪里哪里不好,可是卻從未想到過其實你自己的身上就有著很多很多的不好,你自己又有多好呢?很多時候真的很不理解現在人的思想,就仗著自己躲在電腦背后你就可以隨便說一些議論別人的愛好了嗎?比如說lo娘,就是喜歡穿著一些好看小裙子的人,還有喜歡cos的人,他們也都有著自己喜歡的東西,有自己的愛好。我真的覺得穿什么的衣服都是自己的愛好呀,而且都是給自己看的,可以讓自己心情高興,我就覺得很ok了。畢竟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為的其實就是自己高興吧。只有你高興了,你這一生才算是沒白活,才算是有意義的。真的很不懂網絡暴力,你憑什么就要這樣說別人恩?就因為別人議論的并不是你,你就可以一起落井下石了嗎??扇绻麆e人議論的是你呢?你該有多痛苦,該有多難受,不知道你想過嗎。
做人,還是要將心比心的好,也沒有必要一直聽取別人的意見,自己活的開心就很好。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395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