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專業(y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1 05:26:32
七年級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專業(yè)14篇)
時間:2023-11-21 05:26:32     小編:LZ文人

一些瑣碎的細節(jié)自然融入其中,形成一個整體的結論。完美的總結應該結合具體案例,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富有啟發(fā)和感悟。這些總結范文將為大家提供一些寫作的思路和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七年級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一

一、單元教學目標:

1、接觸動物世界,了解一些動物,激發(fā)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

2、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學習準確、生動的語言。

3、學習辨別文章的優(yōu)劣,選擇指定內容的文章,能初步理解并向別人推薦。

4、學習觀察動物的特點,并能向別人介紹。

5、積極參加保護野生動物的活動,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并進行社會宣傳。

二、單元課時安排:共15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1課時。

《松鼠》2課時。

《松樹金龜子》2課時。

《國寶――大熊貓》2課時。

《黔之驢》2課時。

誦讀欣賞1課時。

寫作3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2課時。

本單元我們將跟隨著布豐、法布爾等數(shù)位作家一起走進神奇而美妙的“動物世界”。在這個星球上,和我們最親近的物種之一就是動物。各種動物都以其自身的特點,為人類展現(xiàn)了一個異彩紛呈的“動物世界”。初一學生年齡還小,天真爛漫,對自然界的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相信不論是漂亮、馴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樂天賦”的金龜子,還是憨態(tài)可掬、溫厚活潑的大熊貓,龐大而技窮的黔之驢,都將會使孩子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因此,學習這個單元,可以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讓學生在閱讀思考中了解動物的形態(tài)、習性、性格等方面的特點,教師適當?shù)丶右渣c撥、引導,讓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體味文中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此外,教師要因勢利導,激發(fā)學生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并能積極地開展一些保護野生動物的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本單元的.寫作教學著眼于指導學生學習觀察動物的特點,并能抓住某一種動物的特點,使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別人介紹,能給人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單元整體學習。

學習目標:1、了解單元學習內容,確定探究專題。

課前學習:1、利用圖書館、網絡資源收集各種動物的相關知識。

課堂學習:

第一塊:明確單元專題含義: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導語:明確任務聽講。

2布置活動:讓學生閱讀單元提示閱讀、做好批注。討論結合提示,利用課前收集的相關知識暢談自己所了解的動物世界。

第二塊:了解單元大概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導入:讓學生瀏覽目錄、課文(還可以延伸到發(fā)展性評價手冊)明確任務。

2巡視、指導瀏覽目錄、課文。

第三塊:確定單元活動方案: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第四塊:學習評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2小結:自我小結。

第2課時《松鼠》(一)。

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介紹的松鼠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小動物的興趣,培養(yǎng)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意識。

2、理清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合理的說明順序。

課前學習:1、利用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2、在網上了解作者布豐的相關資料,搜集松鼠的有關知識和生活圖片。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導入:組織學生了解作者布豐互相交流相關內容。

2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聽完后,說說你從課文中了解了松鼠的哪些特點邊聽邊思考,在書上作好批注。

3組織交流,評價。班內互評、交流。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組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為課文編寫提綱朗讀課文,并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批注。

2布置任務:編寫課文提綱列寫提綱。

3組織交流,評價。班內互評、交流。

第三塊:語文活動:看誰復述文章最棒。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以協(xié)作組為單位,先在協(xié)作組內復述,選派代表,然后大組交流學生推薦,互評。

課后學習:1、能將文中松鼠的外形、特點、習性等知識介紹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2、摘抄課文中你認為描寫生動的句子,并能反復閱讀。

第3課時《松鼠》(二)。

學習目標:1、體會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提高表達能力。

2、學習本文細致觀察事物特征、抓住事物特征描述事物的方法。

課前學習:1、整理松鼠的相關知識與圖片。

2、搜集動物郵票。

課堂學習:

第一塊:體味科學小品文的語言特點及作用。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導入:作者用帶有文學色彩的筆調來說明松鼠的有關情況,寫得生動而形象,(1)你最喜歡的句子是哪些?為什么喜歡?用簡潔的語言來分析。(2)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分析其作用。并模仿舉例。朗讀、勾畫(在句子旁注好你喜歡的理由)。

2組織協(xié)作組內交流,評價。教師小結。交流、互評。

第二塊:比較閱讀: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2組織協(xié)作組內交流,評價。交流。

第三塊:語文活動:設計一組郵票。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2組織協(xié)作組內交流,評價。班內交流、互評。

課后學習:1、選擇你身邊的最令你感興趣的某一種小動物,寫一篇三百字左右的觀察日記。

2、搜集此種小動物的相關資料,進行歸納,整理,仿照生物學體系,編寫一篇生物課文。

第4課時《松樹金龜子》(一)。

學習目標:1、從觀察入手,了解松樹金龜子的生態(tài)習性。

2、感悟在說明中兼用文藝的筆調,揣摩語言的準確和形象。

課前學習:1、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2、借助相關書籍、網絡資源查找有關法布爾的生平與故事,金龜子的圖片及其相關知識。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2根據(jù)你所搜集的資料,能否向同學們介紹你所了解的金龜子?(比如金龜子的種類、危害、生活習性、防治方法等。)班內交流資料,比比誰查找的資料最充足。

七年級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二

1、能讀會寫課文中的生字詞,養(yǎng)成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的良好習慣。

2、以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寫的民俗風情,欣賞文章所描寫的優(yōu)美畫面,體會作品的語言風格,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語言。并利用圖書資料和網絡資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風情,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3、開展一次調查家鄉(xiāng)民俗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領略當?shù)氐拿袼罪L情。

4、懂得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

5、走進圖書館,學習檢索書目,檢查工具書,根據(jù)需要進行摘錄,養(yǎng)成做讀書卡片的習慣。

二、單元課時安排:共13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1課時。

《社戲》??????????????????????????3課時。

《端午日》????????????????????????1課時。

《本命年的回想》??????????????????1課時。

《中秋詠月詩》????????????????????2課時。

寫作――?從生活中找“米”?????????3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走進圖書館????????1課時。

單元小結(學習反思)??????????????1課時。

三、單元介紹。

民俗文化源遠流長,民俗文化絢麗多姿,民俗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所選的三篇閱讀教學文章,從不同的側面向我們展示了異地的民俗風情,有的是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如魯迅的《社戲》;?有的是對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紹,如沈從文的《端午日》;有的是對京郊運河家鄉(xiāng)舊時過年習俗的深情回憶,如劉紹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樸實清新的語言,展現(xiàn)了一幅幅別開生面的優(yōu)美畫面。讀文如臨其境,有在“畫中游”之感。讀罷這些文章,更可激發(fā)我們了解更多的民俗風情的熱情,更加熱愛我們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確定本單元的學習專題。

第一塊:明確單元專題含義: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指導語?:分節(jié)日,搜集不同的民俗文化?搜集、整理。

2指導語?:將搜集來的民俗文化分門別類交流、綜合。

第二塊:了解單元大概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2巡視、參與、指導瀏覽目錄、課文,做好記錄。

3指導語?:交流讀后感悟并提出思考交流、記錄單元需解決的問題。

第三塊:確定單元學習專題并擬定實施方案: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第四塊:學習評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出示。

[4]?[5]?[6]。

七年級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三

一.積累與運用(每小題2分,共20分)。

1.給帶點的字注音。

仰之彌高()鍥而不舍()。

嘔心瀝血()迥乎不同()。

兀兀窮年()群蟻排衙()。

氣沖斗牛()義憤填膺()。

2.找出下列句中的錯別字,并改正在句后括號里。

(1)聞一多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慨值得我們學習。()。

(2)佩服他、仰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少。()。

(3)他潛心慣注,心會凝神,成了“何防一下樓”的主人。()。

(4)我父親涎生于18,那是中華民族任人宰割的時候,他一生都喜歡這首歌曲。()。

3.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是()。

a.獸鋌亡群(疾走)仰之彌高(更加)。

b.鍥而不舍(刻)兀兀窮年(勞苦的樣子)。

c.迥乎不同(差得遠)嘔心瀝血(滴)。

d.風悲日曛(昏黃)平沙無垠(阻擋)。

4.下列句子中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不甘成為任人宰害的民族。

b.二戰(zhàn)中日軍惡貫滿盈,家喻戶曉。

c.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鋒芒畢露。

d.風小心翼翼的吹過來,唯恐弄亂了他的頭發(fā)。

5.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白衣天使奮戰(zhàn)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他們動人的事跡和犧牲精神在廣大人民心中傳揚。

b.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使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諦。

c.我們要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好屬于我們人類的家園――地球,

d.那蟬聲在晨光朦朧中很分外輕逸,似遠似近,似近似遠,又似有似無。

6.下列句子不表示反問語氣的一項是()。

a.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b.卿言多務,孰若孤?

c.尊君在不?

d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鄧稼先》的作者楊振寧是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曾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b.貝多芬是德國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有《田園交響曲》、《命運交響曲》。

c.《福樓拜的星期天》的作者是莫泊桑,他是法國作家,被稱為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有《項鏈》、《羊脂球》等。

d.《孫權勸學》節(jié)選自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編的《資治通鑒》。

8.多義詞“松懈”的含義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為了搞好復習,許多同學廢寢忘食,毫不松懈。

b.它是一種腐蝕劑,使團結渙散,關系松懈,工作消極,意見分歧。

c.自以為對革命有功,擺老資格,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工作隨便,學習松懈。

d.剛才出力搖船猶如賽龍舟似的那股勁兒,現(xiàn)在在每個人的身體里松懈下來了。

答:

10.依照示例,改寫下列兩條提示語,使之友善、生動而不失原意。

例:提示語:(公園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許亂扔垃圾。

改寫為:除了記憶什么也不帶走,除了腳印什么也別留下。

(1)提示語:(教室樓內)禁止喧嘩,不許打鬧。

改寫為:

(2)提示語:(閱覽室里)報刊不得帶出,違者罰款。

改寫為:

二.閱讀(每小題2分,共40分)。

(一)。

(1)“人家是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2)“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p>

(3)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藥方。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先生也總是頭發(fā)零亂,他是無暇及此的。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不動不響,無聲無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

(5)他并沒有“說”,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績。

(6)“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他由唐詩轉到楚辭。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贊美,在驚嘆,而聞一多先生個人呢,也沒有“說”。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防一下樓”的主人。

11.概括文段的大意。

12.文段是抓住聞一多的什么特點來介紹聞一多的?

13.第六自然段是緊承上文哪一句話記敘的?

14.聞一多研究唐詩宋詞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話回答)。

15.文中帶點的詞語表現(xiàn)了什么?

17.讀了此文段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二)。

小歌德是個頑皮的孩子,但好思索,好()。有一次,歌德捉到一只小麻雀,將麻雀關在小盒里仔細端詳。麻雀的羽毛被小歌德弄得殘缺不全,但是他仍沒有找到留在腦海中問題的答案:“這柔軟的肌肉里,怎么會長出羽毛呢?人的皮肉一樣是柔軟的,為什么卻不長一根羽毛?”

一個一個的問題在小歌德的腦海中跳躍,雖然沒有答案,他仍覺得十分有趣。小歌德真是一個愛思索的孩子。

父親約翰發(fā)現(xiàn)兒子愛思索的特點,覺得他懂事了,應該讓他學習了。父親親自做小歌德的家庭老師,教他基礎知識、作文和修辭。小歌德領悟很快,對語言有一種特別的偏愛,幾乎一學就會。

10歲的某一天,父親把兒子領進自己的藏書室。對兒子說:“從今天開始,只要你需要,這個藏書室隨時對你開放?!毙「璧录拥锰似饋恚瑔柊职郑骸斑@是真的`嗎?”

“爸爸怎么會騙你呢?不過,不過你得先完成你的功課?!?/p>

從那以后,小歌德一有空就躲進藏書室。貪婪地閱讀各種書籍,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書籍,在他面前展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也引起他的許多()。他摸著書本想:“如果我也能寫出那么多動人的詩歌、小說,就會給許多人帶來美好的感受。我將來一定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p>

他經常一個人躲在藏書室,閱讀、朗誦,并醞釀著寫詩。純真的詩句從腦海里()到紙上,他將這些詩獻給外祖父外祖母。

外祖父讀了,很高興,親了親他的前額:“孩子,努力吧,你會成為一個偉大的詩人的?!?/p>

18.依次填入文中括號里的詞語是()。

a.追問奇思妙想跳躍。

b.刨根問底奇思妙想流淌。

c.刨根問底想法跳躍。

d.追問想法流淌。

19.將文中帶點的詞“貪婪”換成“聚精會神”好嗎?為什么?

20.第一二自然段寫出了小歌德的什么性格特點?

21.橫線上的話揭示了歌德當時的什么心情?表現(xiàn)了他的什么品質?

23.從客觀上說,小歌德的成功,哪些條件對他起了很大作用?

24.小歌德的成長經歷,給了你什么啟示?

三.作文(40分)。

名人、成功者,你耳聞目睹的一定不少。在你的身邊也一定不乏其人。他們是怎樣獲得成功的?你覺得他們的哪些方面值得你佩服?你是怎樣看他們的?你想獲得成功嗎?你打算怎樣走你的路?請以“人生的成功”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1、文體為限;2、緊扣話題;500字以上。

七年級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四

《窮人》。

1、作家作品:這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說,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戰(zhàn)爭與和平》、《復活》等。

2、重點問題:

段落: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問題:這一段采用了什么寫法?解釋詞語忐忑不安的意思,并分析桑娜當時的心理?

答:(1)本段寫法:(心理描寫),省略號的`連續(xù)運用,表明桑娜當時的心理活動時斷時續(xù),逼真地寫出了桑娜的(不安)。(2)“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兒后,面對自己的五個孩子,她緊張、擔憂,她不知道丈夫會說什么,a覺得自己這樣做給丈夫增加了負擔,覺得對不起他;她擔心丈夫突然回來,b不知道怎么告訴丈夫自己把孤兒抱回家的事。c但是她寧可讓丈夫揍一頓,也要收養(yǎng)孤兒。

3、中心思想:贊揚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4、人物評價:桑娜是一個(勤勞能干,愛護家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婦女。漁夫是一個(樸實善良,毅力頑強,熱愛生活,愛妻子)的丈夫。

5、文章情節(jié):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yǎng)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唯一的聽眾》。

1、作者:落雪。

2、重點問題: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xù)吧?!?老人真的耳聾了嗎?她為什么說自己耳聾?)。

答:a老人并沒有耳聾。b作為一位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老人聽出“我”拉得并不好,更從“我”被人發(fā)現(xiàn)后“準備溜走”的舉動中,發(fā)現(xiàn)“我”缺乏自信。她為維護我的自尊,幫我樹立自信,讓“我”有了面對老人拉琴的勇氣,老人謊稱自己耳聾。

3、中心思想:本文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4、寫作方法: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

5、文章情節(jié):本文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

七年級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五

3組織交流發(fā)表見解,互評。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

習作:《暢想2050年新年》(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和想像)。

第7、8課時《中秋詠月詩詞三首》。

學習目標:1、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詩歌的習慣,在“讀”中理解這三首詩描繪的情景;

2、通過比較閱讀,結合個人理解,談對三首詩的認識和評價;

3、學寫《中秋詠月詩》,舉辦“詠月”專題手抄報;

第7課時《中秋詠月詩詞三首》(一)。

課前學習:查閱資料,了解作者的背景資料;

課堂學習:

第一塊:初讀詩歌,整體感知內容。

1指導語: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讀順三首詩。朗讀課文。

2組織朗讀齊讀。

第二塊:再讀詩歌,發(fā)揮想像,再現(xiàn)詩歌所描寫的畫面。

2組織交流發(fā)表見解,小組補充。

3組織朗讀齊讀。

第三塊:三讀詩歌,品位字里行間流露的詩人感情。

2組織交流、點撥、朗讀評價發(fā)表見解、表情朗讀、小組補充。

3組織朗讀齊讀。

課后學習:1、背誦三首《詠月詩》。

2、搜集中秋詠月詩詞;

第8課時《中秋詠月詩詞三首》(二)。

課前學習:1、背誦三首《詠月詩》。

2、搜集中秋詠月詩詞;

課堂學習:

第一塊:誦讀品位,說說個人喜好。

2組織交流結合內容談感受。

3組織背誦齊誦。

第二塊:拓展延伸——能誦會寫更多的詠月詩。

2創(chuàng)設情境:就你的理解,作者往往賦予“中秋之月”怎樣的寓意呢?明確目標。

3組織交流,評價發(fā)表見解。

七年級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六

1、能讀會寫課文中的生字詞,養(yǎng)成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的良好習慣。

2、以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寫的民俗風情,欣賞文章所描寫的優(yōu)美畫面,體會作品的語言風格,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語言。并利用圖書資料和網絡資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風情,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3、開展一次調查家鄉(xiāng)民俗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領略當?shù)氐拿袼罪L情。

4、懂得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

5、走進圖書館,學習檢索書目,檢查工具書,根據(jù)需要進行摘錄,養(yǎng)成做讀書卡片的習慣。

二、單元課時安排:共13課時。

《社戲》3課時。

《端午日》1課時。

《本命年的回想》1課時。

《中秋詠月詩》2課時。

寫作――從生活中找“米”3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走進圖書館1課時。

單元小結(學習反思)1課時。

民俗文化源遠流長,民俗文化絢麗多姿,民俗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所選的三篇閱讀教學文章,從不同的側面向我們展示了異地的民俗風情,有的是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如魯迅的《社戲》;有的是對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紹,如沈從文的《端午日》;有的是對京郊運河家鄉(xiāng)舊時過年習俗的深情回憶,如劉紹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樸實清新的語言,展現(xiàn)了一幅幅別開生面的優(yōu)美畫面。讀文如臨其境,有在“畫中游”之感。讀罷這些文章,更可激發(fā)我們了解更多的民俗風情的熱情,更加熱愛我們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確定本單元的學習專題。

第一塊:明確單元專題含義: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指導語:分節(jié)日,搜集不同的民俗文化搜集、整理。

2指導語:將搜集來的民俗文化分門別類交流、綜合。

第二塊:了解單元大概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2巡視、參與、指導瀏覽目錄、課文,做好記錄。

3指導語:交流讀后感悟并提出思考交流、記錄單元需解決的問題。

第三塊:確定單元學習專題并擬定實施方案: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第四塊:學習評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1出示評價內容:

1、你對文章本身提出自己的思考嗎?

2、你有明確的單元學習主題了嗎?

3、你有自己的學習伙伴和小組嗎?你對參加專題研究有沒有好的建議呢?自我反饋。

2小結自我反思。

教學反思。

第2課時《社戲》(一)。

學習目標:通讀課文、理清思路,把握敘事有詳有略的安排。

課前學習:了解魯迅及其主要著作。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課前學習情況檢查匯報成果。

2指導語:組織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并能了解文意。自讀。

3組織交流、檢測檢測、發(fā)表見解。

5組織交流、評價發(fā)表見解。

6、課文中的哪個詞能概括平橋村在少年魯迅心中的地位?發(fā)表見解。

第二塊:理清文章脈絡,想像優(yōu)美畫面。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2組織交流、評價小組代表發(fā)言。

4巡視、參與、討論小小組交流、討論、繪畫。

5組織交流小組代表發(fā)言,自評、互評。

課后學習:1、劃出文中描寫精彩的語句,熟讀成誦。

2、搜集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中的趣聞逸事。

第3課時《社戲》(二)。

學習目標:1、感受文章描寫的優(yōu)美畫面;

2、結合對文章的'理解,談自己對城市生活或農村生活的感受;

課前學習:1、劃出文中描寫精彩的語句,熟讀成誦。

2、搜集所生活的環(huán)境中的趣聞逸事。

課堂學習:

第一塊:品位秀美畫面,評價城鄉(xiāng)樂趣。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指導語:組織學生閱讀劃出的精彩片段,并加以點撥和評價閱讀并闡述理由。

第二塊:語文活動:辯論賽。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2將學生按城鄉(xiāng)分成兩組交流趣事。

4組織辯論:正方:城里的生活更有趣反方:鄉(xiāng)下的生活更有趣開展辯論。

5主持、參與、評價自評、小組互評。

第4課時《社戲》(三)。

學習目標:把握人物的性格,體會作者對平橋村人的深厚感情。

課前學習:完成上堂課的思考問題。

課堂學習。

第一塊:把握人物性格,評價人物形象。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2組織交流,小結人物性格小組代表發(fā)言,補充、評價。

3指導語:你較喜歡哪個人物形象,為什么?組織交流,鼓勵、評價發(fā)表見解,談感受。

第二塊:拓展質疑,領會作者的.寫作感情。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組織討論:豆和戲都很普通,作者在意的是什么呢?討論。

2組織交流發(fā)表見解。

3設置情境:在你的生活中,有類似作者的經歷嗎?思考、.寫作。

4指導語:對文章本身還有可質疑的地方嗎?思考、質疑。

5解疑、小結自我小結。

教學反思。

課后學習推薦資源。

圖書。

資源《魯迅全集》(1938年版作者:魯迅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民文學出版社)。

《魯迅傳》(作者:王曉明)。

網絡。

:8080/novels/luxun/。

/wx_hsz/luxun/lx_lxz/。

第5課時《端午日》。

學習目標:1、了解湖南湘西端午習俗;

2、學習本文虛實相生的場面描寫手法;

3、開展一次探討“端午習俗”的研究活動,了解更多的“端午習俗”;

課前學習:1、運用工具書解決課文中的生字詞,熟讀課文。

2、查資料,了解作者基本情況。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導入:檢查課前學習情況,熟悉作者自我檢測。

3組織交流,評價發(fā)表見解。

第二塊:語文活動――模擬記者采訪,呈現(xiàn)湘西端午習俗。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指導語:文中是怎樣介紹端午日賽龍舟和捉鴨子的場面的。再次閱讀,圈點勾畫。

3組織模擬記者采訪男女生角色扮演。

4鼓勵、評價自評、互評。

第三。

七年級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七

常州市西林實驗學校蔣健。

建筑是科學,建筑也是藝術。建筑是無聲的詩歌,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本單元,我們將一起欣賞巍峨、雄偉、莊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巍巍中山陵,金壁輝煌的`法國凡爾賽宮,還有體現(xiàn)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特色的黃鶴樓和于園。從這些建筑中,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建筑的美。同時,建筑也是歷史,建筑是文化,任何一個時代、國家的建筑,都反映出這個時代的印記,這個國家的審美習慣和文化內涵。從這些建筑中,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的印記和社會發(fā)展的足跡,可以領悟到人類的勤勞、智慧和對美的追求。

一、單元教學目標:

1.閱讀有關介紹名勝古跡的文學作品,了解歷史,展望未來,解讀人類的勤勞、智慧和對美的追求。

2.能夠掌握此類文章常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記敘、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能用簡單的說明文介紹你熟悉的某一建筑,準確描寫出它的特點。

4.通過搜集資料、調查等實踐活動,了解國內外著名的建筑。

二、學習資源:

1.圖書資源:

《當代國外著名建筑師作品精選》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世界城市環(huán)境雕塑》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世界景觀大全》臺灣建筑報導雜志社。

《世界建筑史叢書》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destinations/?resource=1655。

:8090/xuezhu/his_data/?n_id=7066。

/paris/。

/gb/shenghuo/80/106/0914/。

/travel/china/hubei/。

3.影視資源:

《天安門》《埃及金字塔探秘》《驚異澳洲》。

《故宮》《秦陵地宮探密》。

三、單元課時安排:共14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1課時。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課時。

《巍巍中山陵》1課時。

《凡爾賽宮》2課時。

《短文兩篇》2課時。

寫作3課時。

口語交際1課時。

綜合性學習活動交流1課時。

單元小結&nbs。

[4][5]。

七年級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八

本文是一篇用傳記形式寫成的帶有寓言性的諷刺作品。文章借差不多先生一生凡事敷衍塞責,不肯認真、結果以悲劇收場的故事,指出這種行事態(tài)度正是中國人的通病,希望國人覺醒,革除陋習。

教學重點概括差不多先生生平事跡,把握其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分析差不多先生可悲的結局,剖析當時社會為人處事信奉“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普遍性、危害性,從而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目標。

1、概括差不多先生生平事跡,把握其性格特征;

3、探究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懂得敷衍塞責,得過且過,馬虎從事的危害。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情景創(chuàng)設。

二、分析理解文章內容。

生:胡適。

師:誰能幫助老師上黑板板書課題和作者?

生:上黑板板書。

師:文章的主角是誰?

學生隨著教師的引導看屏幕,思考、回答,帶著疑問迅速進入學習情境。

二、局部探究,概括歸納。

(一)概括人物生平事跡。

(二)分析材料內容的安排。

(三)把握人物性格:

師:今天早上,我又得到了一個最新消息,差不多先生又帶著他的子孫離家出走了。可今天天寒地凍的,他們此時一定是又冷又餓吧。同學們,我們幫幫他們,貼一個尋人啟示吧。

學生根據(jù)課件的提示,分別復習文章中有關差不多先生的姓名、籍貫、外貌(眼、耳鼻、嘴)、記憶力、思維、口頭禪、封號。

老師檢查學生板書的課題、作者。

師:這篇文章的題材是什么?

生:傳記。

師:傳記是記載某人生平事跡的文章,那么文中的差不多先生有什么所謂的光輝事跡呢?請同學們讀文章的第5--10段。概括其生平事跡。

師:本文記述了差不多先生的五件事,這五件事的順序可否調換?

師:結合文中有關差不多先生的具體事件和起言行,

師:誰應該對差不多先生的死負責?請分別闡述理由。

明確:1牛醫(yī)王大夫:他用醫(yī)牛的方法給差不多先生治病,直接導致差不多先生的死,可見在他眼里,醫(yī)牛和醫(yī)人是差不多的。)。

2差不多先生他自己:明知請錯了大夫,但還抱著差不多的心理,沒有拒絕牛醫(yī)的診治,讓牛醫(yī)試試看吧,最后一命嗚呼。

3家人:在家人的眼里,牛醫(yī)和人醫(yī)差不多,為差不多的死埋下禍根。

4父母、老師、社會……。

教師引出魯迅語: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國四萬萬的民眾害著一種病,病源就是那個馬馬虎虎,就是那個隨它怎么都行的不認真的態(tài)度。

師:對差不多先生,作者持什么態(tài)度?你有何根據(jù)?

學生默讀課文5--10段,邊讀邊勾畫,思考。

學生發(fā)言,討論,歸納總結。

學生邊聽邊抓重點詞體會差不多先生的特點。

學生總結,交流。

學生齊讀課文11、12段,討論,交流。

學生討論交流。

三、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四、課堂檢測。

五、課后作業(yè)。

明確:教師總結:所以,我們要想不做差不多先生,首先要從思想上克服惰性,在認真做事的基礎上,思考,更要反思;在認真思考反思的基礎上端正態(tài)度,改正錯誤。如若不然,長此以往,懶下去,會造成什么后果呢?可見,作者的寫作意圖在于喚醒國人,革除弊病。

板書:對己--害人對國--誤國。

板書:喚醒國人,革除弊病。

你身上有沒有差不多先生的影子?你是否偶爾或經常將差不多先生的名字掛在口頭呢?你的周圍是否有“差不多先生”呢?以此文為鏡,想一想,作為一個學生怎樣才能不做差不多先生?結束語:差不多是一種折損人靈魂的病,令人閑散;要知道人的生命光輝需憑自我馳騁超越,各位同學,如若你不愿被命運扣上枷鎖,你必需謹記,活著是一種參與,你要勇於思考、尊重科學、尊重原則,能感受、有追求、能關心,敢於積極,能經得起考驗,骨中有節(jié),心中有慈、心中有愛。

三級跳。

學生討論交流。

學生談感受。

看屏幕、聆聽。

做檢測題。

做作業(yè)。

板書設計。

胡適。

差不多:敷衍塞責、做事馬虎不認真、至死不悟、愚昧。

眾人:稱贊、學(效仿)--懶人國。

作者:警醒國人、革除陋習。

張語晴。

七年級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九

單元教學目標:

1、能說出作者在文中所寫的趣事以及所要表達的真情實感,。

2、能夠記敘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并能結合所寫文章內容,合理安排線索,組織材料。

3、能了解他人的成長足跡,促成自己的成長意識,正確對待成長過程中的苦與樂、得與失,勇于面對生活,面對挑戰(zhàn)。

4、重點研讀、揣摩、賞析含義深刻且富于情感的精彩語句,了解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提高語言感受的能力。

5、修改文章能刪繁就簡,使文章自然流暢。

6、學會運用多種方法勸告他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勢利導。

7、能就單元中感興趣的問題開展活動或確定主題進行探究,學會質疑和審美評價。

單元分析:

本單元的課文主題是“童年趣事”,這與七年級教科書(上冊)的第二單元“金色年華”存在一定的共同之處。對于這樣的主題,學生會感覺到跟自己的生活比較接近,有話可講。因而本單元可以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并可進一步將之寫作成文,做到條理清楚、生動形象。但本單元教學的關注點不能僅僅局限于“趣”上,事實上課文編寫的時候,就已經蘊含道理:《柳葉兒》中的“我”在那個年代受到了家人的呵護,也嘗到了各種酸甜苦辣的滋味;《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魯迅單純可愛,可身上也留下了當時社會的印記;《我們家的男子漢》中的主人公年紀尚小,遠未定型,卻表現(xiàn)出了未來的某些個性――對獨立的要求、對生活挑戰(zhàn)的沉著;《三顆枸杞豆》中三叔的一事無成與“我”后來的成功說明了應當把握今天,珍惜現(xiàn)在的金色年華。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

2、能學會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和重點:

能學會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設計備課組意見施教者反思。

課前準備:

學生了解魯迅的生平和別人對魯迅的評價。

一、導入:

過渡:這樣的一個人是不是他的童年一樣充滿嚴肅、莊重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學習字詞:

攢拗確鑿桑葚輕捷蟋蟀。

臃腫腦髓相宜書塾方正。

博學蟬蛻人跡罕至人聲鼎沸斑蝥斂秕谷無從宿儒同窗。

二、整體感知:

1、閱讀課文,對文章的標題進行適當擴充,加入恰當?shù)男揎椩~,并說明理由。

過渡:從文章看出作者對百草園的喜愛之情更濃厚些,讓我們一起去體會百草園的無窮樂趣吧。

三、走進百草園。

1、在作者對百草園的描寫中,重點突出了哪些內容?

2、作者對百草園景色的描寫是相當美的,這些景色描寫有什么特點?

層次分明、詳略得當、動靜交替、各具特色、虛實結合、趣味橫生、多角度觀察、感受。

四、寫景訓練(作業(yè))。

給出一幅風景圖片讓學生根據(jù)寫景狀物的方法進行描寫,并組織評價。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生動復述美女蛇的故事。

2、能說出文中捕鳥動詞的準確性。

教學難點和重點:

能說出文中捕鳥動詞的.準確性是難點也是重點。

教學設計備課組意見施教者反思。

課前準備:

熟練閱讀課文,準備復述美女蛇的故事。

一、導入:

百草園的景物使作者念念不忘,同樣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鳥使他感受著一些別樣的樂趣,讓我們一起去體會吧。

二、整體感知:

1、學生上臺進行美女蛇故事的復述,并說說作者寫這個故事的理由是什么?師生評價。

體態(tài)是否自然大方,口齒是否清晰,語句是否連貫,表情是否得當,有無感染力等。

三、品味字詞:

春天有美麗的景色,夏天有美女蛇的神奇,冬天給作者留下的是的捕鳥記。(讓學生進行填空)。

1、有人對捕鳥過程的所用的動詞有異議,請同學們來判別哪個更恰當些。

四、寫作訓練。

給出一個動物捕食的場面,進行描寫注意動詞的使用。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用簡約的語言來概括作者在三味書屋的生活片斷。

2、能針對三味書屋中的學習生活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難點和重點:

能針對三味書屋中的學習生活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設計備課組意見施教者反思。

課前準備:

熟練閱讀課文第二部分,概括作者在三味書屋的生活片斷。

一、導入:

&。

[4]。

七年級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

一、單元教學目標:

1、能讀會寫課文中的生字詞,養(yǎng)成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的良好習慣。

2、以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寫的民俗風情,欣賞文章所描寫的優(yōu)美畫面,體會作品的語言風格,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語言。并利用圖書資料和網絡資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風情,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3、開展一次調查家鄉(xiāng)民俗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領略當?shù)氐拿袼罪L情。

4、懂得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

5、走進圖書館,學習檢索書目,檢查工具書,根據(jù)需要進行摘錄,養(yǎng)成做讀書卡片的習慣。

二、單元課時安排:共13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1課時。

《社戲》3課時。

《端午日》1課時。

《本命年的回想》1課時。

《中秋詠月詩》2課時。

寫作――從生活中找“米”3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走進圖書館1課時。

單元小結(學習反思)1課時。

三、單元介紹。

本單元的閱讀教學。

民俗文化源遠流長,民俗文化絢麗多姿,民俗文化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所選的三篇閱讀教學文章,從不同的側面向我們展示了異地的民俗風情,有的是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如魯迅的《社戲》;有的是對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紹,如沈從文的《端午日》;有的是對京郊運河家鄉(xiāng)舊時過年習俗的深情回憶,如劉紹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樸實清新的語言,展現(xiàn)了一幅幅別開生面的`優(yōu)美畫面。讀文如臨其境,有在“畫中游”之感。讀罷這些文章,更可激發(fā)我們了解更多的民俗風情的熱情,更加熱愛我們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確定本單元的學習專題。

第一塊:明確單元專題含義: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指導語:分節(jié)日,搜集不同的民俗文化搜集、整理。

2指導語:將搜集來的民俗文化分門別類交流、綜合。

第二塊:了解單元大概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2巡視、參與、指導瀏覽目錄、課文,做好記錄。

3指導語:交流讀后感悟并提出思考交流、記錄單元需解決的問題。

第三塊:確定單元學習專題并擬定實施方案: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第四塊:學習評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備注。

2小結自我反思。

教學反思。

第2課時《社戲》(一)。

學習目標:通讀課文、理清思路,把握敘事有詳有略的安排。

課前學習:了解魯迅及其主要著作。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備注。

1課前學習情況檢查匯報成果。

2指導語:組織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并能了解文意。自。

[4][5]。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級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一

教學目的。

1.理解古今詞義的差別。

2.理解積累文言詞語,理解句意、文意。

3.學會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重點難點。

1.重點:目標2。

2.難點:目標3。

課前預習:。

1.熟讀課文,做到基本成誦。

2.查字典,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誦讀常規(guī)訓練。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人新課。

同學們知道有個成語叫“諱疾忌醫(yī)”嗎?“諱”的意思是:有顧忌不敢說或不愿說?!凹伞保菏羌刀?,猜忌。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醫(yī)治,比喻掩飾缺點,不思改正。這則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結果如何呢?我們一齊來看看課文。

三、作者簡介:

本文節(jié)選自《韓非子喻老》,韓非,戰(zhàn)國末年韓國的公子,喜歡研究刑名法術的學問,是戰(zhàn)國時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書,集先秦法家學說的大成。

四、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大意。

1.朗讀課文。(可教師范讀、學生齊讀、輪讀或聽課文錄音模仿朗讀)。

a.抽查幾個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評論。

b.教師就關鍵處糾正,并示范朗讀。

五、串譯課文。

1.教師講解幾個難句。

2.學生提出問題由教師解答。

3.抽幾對學生一人讀一人譯,其他同學評價。

4.教師做小結。

投影提示:幾個詞的古今義差別:

(1)同義有別。

疾:小病?。捍蟛?。

(2)古今異義。

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復古義:再一次今義:重復。

益古義:更加今義:有好處。

索古義:尋找今義:繩索。

5.學生自由作評:蔡桓公為什么會病死?

引導理解諱忌疾的害處。

六、布置作業(yè):

a:課后練習二三。

b:默寫本文。

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的。

1.理解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的人生哲理。

2.學習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事情的寫法。

3.練筆。

重點難點。

1.重點:目標12。

2.難點:目標2。

教學過程。

一、誦讀常規(guī)訓練。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人新課。

請一學生復述課文內容,另一優(yōu)生表演,以激起興趣。

三、學習新課。

1.學生朗讀課文。

2.提問:課文按什么順序記敘了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的?

學習方法:個人思考----小組討論---抽查二位學生。

歸納:按時間順序。

3.提問:扁鵲說了哪些話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嚴重?

獨立思考,抽查回答:

(l)君有疾在膝理,不治將恐深。

(2)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

(3)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

(4)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4.提問:課文描寫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現(xiàn)他的諱疾忌醫(yī)?

討論并歸納:

(l)“寡人無疾”表現(xiàn)蔡桓公固執(zhí)、自信。

(2)“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表現(xiàn)對醫(yī)生猜忌、反感。

(3)不應“又不悅”說明對醫(yī)生冷淡、反感,拒之千里之外。

5.提問:蔡桓公諱疾忌醫(yī)的結果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桓侯遂死。

提問:這則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討論并歸納:它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

6.請根據(jù)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三、小結。

桓公因諱疾忌醫(yī)致死的故事具有明顯的勸喻色彩,它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錯誤,不能拒絕別人的批評幫助。

四、練筆。

根據(jù)課文的中心,自己寫一篇體會,談談如何對待缺點和錯誤。

五、板書。

見蔡桓公疾在腠理寡人無疾。

居十日,扁鵲復見病在肌膚不應,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見病在腸胃不應,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今在骨髓故使人問之。

居五日,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使人索扁鵲。

張語晴。

[《扁鵲見蔡桓公》教學設計京改版七年級上冊第7單元第26課]。

七年級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二

1.懂得什么是細節(jié)描寫,感受細節(jié)描寫的好處,了解細節(jié)描寫在作文中的作用。

2.掌握細節(jié)描寫的寫作方法,學會運用細節(jié)描寫刻畫鮮活的人物,培養(yǎng)共同探討、合作研究的能力,努力提高寫作水平。

3.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細節(jié),留心生活中的細節(jié)之美,激發(fā)寫作興趣,學會熱愛生活,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時分配】。

建議第一課時進行作文指導與寫作,第二課時進行批改、評講、修改。

了解作文文題,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關素材,為習作做準備。

一、讀一讀上個單元你寫的作文,看看是否做到了抓住細節(jié)進行描寫。根據(jù)環(huán)節(jié)2的寫作要求,做出修改。

二、我們的記憶中總會有許多難忘的時刻。所謂難忘,可能是驚喜、興奮、有趣,也可能是慚愧、尷尬,甚至是難堪?;貞浺粋€自己難忘的時刻,并以《的那一刻》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三、照片記錄了生活的瞬間,也記載了生命中的故事。從家里找一張你喜歡的照片,以《照片里的故事》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新課導入】。

細節(jié)描寫是文章中的花朵,要使花朵漂亮,就要進行細節(jié)描寫。我們要用善于觀察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細節(jié)。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如何抓住細節(jié)吧。

【寫作要求】。

1.修改時,可根據(jù)需要添加一些能表現(xiàn)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或心理特點的細節(jié)。注意帶上自己的情感,比如贊賞或厭惡某個人,可以在用語或者語氣上有所體現(xiàn),也可以直接寫出自己的評價。建議將修改后的作文和原文對比著讀一下,體會修改后的優(yōu)點。

2.在橫線上填入的詞語,應指發(fā)生在短暫時間內的令你難忘的事情,比如“沖過終點線(的那一刻)”“走上領獎臺(的那一刻)”……仔細回憶那一刻的細節(jié)或場面,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要盡量寫得具體,還要寫出當時的感受。

3.行文時,敘述故事應條理清楚。注意聯(lián)系照片拍攝的時間、地點、背景,對拍照時的細節(jié)做出生動具體的描寫。

【技法點撥】。

細節(jié)描寫就是對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現(xiàn)對象的細致刻畫,往往能起到以小見大、畫龍點睛的作用。

1.細節(jié)描寫技法多。

環(huán)境描寫:人在不同心情時看相同的景物,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把這些經過眼睛選擇過的在特定感受籠罩下的景物描寫下來就能充分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狀態(tài)。

語言行動描寫:語言行動是心理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人物的心理通過語言行動向外界傳達。人在緊張狀態(tài)下語言行動就會扭曲,與平時不同。寫作時抓住這些不同,就能生動形象地刻畫人物緊張的內心世界。

內心獨白描寫:就是自己對自己講的無聲的話。人在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下會對自己講不同的話。把特定狀態(tài)下自己對自己講的話詳盡地描寫下來就能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人物的心理。

幻覺描寫法:人在極度緊張的狀態(tài)下,眼前或耳邊會有虛幻的畫面或聲音,其內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聽到的,把這些詳細地描繪下來,就能十分準確地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世界。

總之,細節(jié)描寫很重要。營造環(huán)境(正襯、反襯),渲染人物的處境;運用聯(lián)想(相似、修辭),活化人物的性情;化虛為實(心理、幻覺),張顯人物的心境;借助想象(動作、語言),揭示人物的體驗。

2.細節(jié)描寫要求高。

真實可信。真實的細節(jié)是對生活細致觀察的結果。如《老王》中對老王來送香油和雞蛋時的細節(jié)描寫--“直僵僵的鑲嵌在門框里”,“簡直像棺材里倒出來的”,這些描寫可能會令人覺得害怕,不過寫出了作者當時那種真切的感覺,讓人難忘。

典型精致。細節(jié)貴在精而不在多,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細節(jié)來寫。如《臺階》中父親洗腳、踩黃泥等細節(jié)描寫,都是為了表現(xiàn)父親的勤勞能干。

生動細膩。細節(jié)描寫用語要生動、簡練,讓讀者如見其人,如睹其物,如臨其境。《賣油翁》中寫賣油翁觀看陳堯咨射箭的表情和動作,只用了“睨之”和“但微頷之”兩個語句,就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人物的態(tài)度和心理。

【范文引路】。

怦然心動的那一刻。

靜謐的夜,窗外游絲般的雨勾起無端的思緒。我閉上眼,一絲熟悉的清香在微微潮濕的空氣中蕩漾。哦,梔子花又開了嗎?剎那間,我又回憶起那個讓我怦然心動的瞬間……那是個梔子花開的季節(jié),空氣中都浮動著馥郁的香氣。晚上,做完了作業(yè),我揉了揉發(fā)酸的眼睛。好累哦,下樓走走吧!初夏的夜還是稍稍帶點涼意的。我漫無目的地走著,突然眼前出現(xiàn)了兩個熟悉的背影。是爸爸媽媽!他們倆?……我跟了上去。

爸爸媽媽牽著手,宛如一對熱戀中的情人。我暗暗發(fā)笑,想不到爸爸媽媽也風花雪月起來了!

“啊欠!”猛然間,媽媽打了個噴嚏。爸爸緊張起來,一把脫下身上的外套,趕緊給媽媽披上。

“哎呀,怎么著涼了!”爸爸緊了緊媽媽身上的衣服,又細心地把她額前輕揚的發(fā)絲順到腦后。

“沒事,沒事。對了,這么涼,孩子也會著涼的!”媽媽有些焦急。

“孩子長大了,該知道冷暖了,還是把自己照顧好吧!”爸爸像責怪一個孩子那樣柔聲說道。

我鼻子一酸。是啊,我長大了,可我何曾像爸爸那樣關心過媽媽呢?

那一刻,我怦然心動,剎那間終于明白“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溫馨,明白了父母在為兒女操勞時,也有自己的世界;我更懂得了珍惜幸福,付出愛意。

1.當堂作文。

2.推薦作文評講。

(1)同桌互評。(2)教師點評。

1.布置作業(yè):同桌間互換作文修改。

2.將推薦的佳作打印出來貼在班級作文園地展覽,供大家分享。

通過習作實例的反復演練,讓同學們了解到作文來源于生活,更來源于生活中的細節(jié)。要想寫好一篇作文,就要學會抓住細節(jié),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細節(jié),去描摹刻畫,再現(xiàn)原汁原味的生活,讓細節(jié)之花在生活中綻放,在筆尖永駐芳華。

侯曉旭。

七年級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三

一、單元教學目標:

1、接觸動物世界,了解一些動物,激發(fā)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

2、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學習準確、生動的語言。

3、學習辨別文章的優(yōu)劣,選擇指定內容的文章,能初步理解并向別人推薦。

4、學習觀察動物的特點,并能向別人介紹。

5、積極參加保護野生動物的活動,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并進行社會宣傳。

二、單元課時安排:共15課時。

單元整體學習1課時。

《松鼠》2課時。

《松樹金龜子》2課時。

《國寶――大熊貓》2課時。

《黔之驢》2課時。

誦讀欣賞1課時。

寫作3課時。

綜合實踐活動2課時。

本單元我們將跟隨著布豐、法布爾等數(shù)位作家一起走進神奇而美妙的“動物世界”。在這個星球上,和我們最親近的物種之一就是動物。各種動物都以其自身的特點,為人類展現(xiàn)了一個異彩紛呈的'“動物世界”。初一學生年齡還小,天真爛漫,對自然界的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相信不論是漂亮、馴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樂天賦”的金龜子,還是憨態(tài)可掬、溫厚活潑的大熊貓,龐大而技窮的黔之驢,都將會使孩子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因此,學習這個單元,可以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讓學生在閱讀思考中了解動物的形態(tài)、習性、性格等方面的特點,教師適當?shù)丶右渣c撥、引導,讓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體味文中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此外,教師要因勢利導,激發(fā)學生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并能積極地開展一些保護野生動物的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本單元的寫作教學著眼于指導學生學習觀察動物的特點,并能抓住某一種動物的特點,使用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別人介紹,能給人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

四、教學過程:

第1課時單元整體學習。

學習目標:1、了解單元學習內容,確定探究專題。

課前學習:1、利用圖書館、網絡資源收集各種動物的相關知識。

課堂學習:

第一塊:明確單元專題含義:

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導語:明確任務聽講。

2布置活動:讓學生閱讀單元提示閱讀、做好批注。討論結合提示,利用課前收集的相關知識暢談自己所了解的動物世界。

第二塊:了解單元大概內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導入:讓學生瀏覽目錄、課文(還可以延伸到發(fā)展性評價手冊)明確任務。

2巡視、指導瀏覽目錄、課文。

第三塊:確定單元活動方案: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第四塊:學習評價。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2小結:自我小結。

第2課時《松鼠》(一)。

學習目標:1、了解作。

[4][5]。

七年級第三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四

建筑是人類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物質生活環(huán)境,即人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和活動的場所,也是為滿足人們生活、生產或從事其他活動創(chuàng)造的空間環(huán)境。作為人類重要的物質文化形式之一,車爾尼雪夫斯一針見血地指出,“建筑作為一種藝術,比其他各種實際活動更專一無二地服務從美感要求。”而建筑藝術的審美特征,主要是技術與藝術相結合、實用與審美相統(tǒng)一,建筑空間與實體的對立統(tǒng)一,靜態(tài)的、固定的、表現(xiàn)性、綜合性的實用造型藝術,內容表現(xiàn)上的正面性、抽象性和象征性,建筑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等。

建筑是無聲的詩歌,建筑是凝固的音樂。本單元,我們將一起欣賞巍峨、雄偉、莊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巍巍中山陵,金壁輝煌的法國凡爾賽宮,還有體現(xiàn)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特色的黃鶴樓和于園。從這些建筑中,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建筑的美。從這些建筑中,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的印記和社會發(fā)展的足跡,可以領悟到人類的勤勞、智慧和對美的追求。

單元教學目標。

1、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點,品味其文化內涵,體會人類的勤勞、智慧和對美的追求。

2、了解說明文語言的特點,體會課文準確生動的語言。

3、學習記敘和說明有機結合的.寫作方法,理解課文.寫作的線索。

4、能抓住特點,描寫事物,在觀察時注意觀察事物特點。

5、說話時注意運用多種修辭方法,把話說得生動形象。

單元課時安排。

單元整體學習1課時。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2課時。

巍巍中山陵2課時。

凡爾賽宮1課時。

誦讀欣賞1課時。

寫作3課時。

口語交際1課時。

單元小結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單元整體學習。

學習目標:1整體感知本單元內容,確立自己本單元的單元研究活動專題。

2初步探討建筑與文化藝術之間的關系,明確學習本單元的意義。

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

1導入藝術指對社會生活進行形象的概括而創(chuàng)作的作品,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筑造型、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本單元我們將研究建筑這一種藝術形式。

第二塊、整體感知本單元內容,確立自己單元研究活動專題。

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

2布置任務:找3―5個和你有相同興趣的同學組成專題研究小組,大家一起讀讀你們感興趣的課文,找出你們最想了解的問題,把這些問題記錄下來,作為你們本單元的專題。學生自由分組。讀課文,發(fā)現(xiàn)問題。記錄。

3教師組織交流交流各組的專題。

第二課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1、了解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概況。

2、引導學生從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國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爭史,進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偉大意義。

課前學習:學生通過圖書館或網絡等收集有關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十幅浮雕所展示的歷史事件的內容(任選一件),并把它整理成一個小故事。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初步了解人民英雄紀念碑及其歷史地位。

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

2布置任務:通讀全文,從落成時間、位置環(huán)境、規(guī)模、高度、質地、藝術價值、意義方面概括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概況。學生閱讀思考,按要求概括。

3教師評價學生交流。

第二塊英雄的故事。

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

1哪個同學能給大家講講十幅浮雕中的歷史故事。學生根據(jù)課前的準備講故事。

2組織評價評價要求:口齒清楚,事件交代清楚,生動學生根據(jù)要求評價。

4教師組織評價學生交流。

第三塊探究活動。

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

2組織交流學生交流回答。

3如果要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增加建國以來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犧牲的人民英雄的浮雕,你認為應該增加哪些,為什么?并請你描述一下浮雕的內容。思考,自由發(fā)言。

4教師組織交流學生交流。

課后學習:用150―200字左右的文章,反思自己一堂課的收獲。

第三課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1重點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

2體會本文準確而富于變化的語言。

課前學習:

課堂學習:

第一塊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

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

1請同學們閱讀課文,劃出文中表現(xiàn)作者活動路線、觀察順序的詞句。閱讀課文,劃出相關語句。

2教師組織評價學生交流。

4教師組織評價學生交流。

第二塊體會本文準確而生動的語言。

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

2教師組織評價全班交流。

第三塊.寫作練習。

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

2教師組織評價學生交流。

課后學習:繼續(xù)完成并修改課堂上的作文。

第四課時巍巍中山陵(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歷程,學習他的偉大品格和不朽精神。能從中山陵的建筑中體會華夏文化魅力。

課前學習:利用網絡或查找資料了解孫中山的事跡及思想。

課堂學習:

第一塊導入,交流孫中山的生平事跡及思想。

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

1紫金山古稱金陵山,紫金山共有三座東西并列的山峰。主峰北高峰,其余分別為天堡山和茅山,著名的中山陵便坐落于此。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孫中山先生的陵墓。

2組織交流。孫中山的思想:民主博愛、天下為公孫中山的貢獻:領導中國革命交流孫中山的生平事跡及思想。

第二塊整體感知。

步驟教師組織學生活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談。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396095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