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十句歷史典故詩詞篇一
【注釋】選自《史記 秦始皇本紀(jì)》。
譯文:吸取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可以作為以后的借鑒。
賞析:把以往的得失當(dāng)作將來的借鑒,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勵將來。有些追悔過去的過失,還有些人以炫耀以往的成功,但如果僅僅沉浸于追悔與炫耀之中,而不去覺悟?qū)磉^去的重演或成功不可能再來,那對將來事業(yè)的成功沒有任何幫助。因此必須吸取以往成功的經(jīng)驗和失敗的教訓(xùn),防止將來錯誤再度發(fā)生。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轍,那才是有益之舉。就這一點來說,前人已給我們總結(jié)出了極為寶貴的經(jīng)驗。
2、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注釋:選自《史記 項羽本紀(jì)》。意:意圖。
譯文:項莊舞劍的目的,在于刺殺劉邦。
賞析:《史記》中記載,劉邦到鴻門去拜見項羽,項羽留他飲宴,謀士范增讓項莊以舞劍助興為名,準(zhǔn)備乘機殺死劉邦,劉邦的謀士張良對樊噲說:“今者項莊舞劍,其意常在沛公也?!焙蠹从靡员扔髡f話或行動雖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實則想乘機害人。
3、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
【注釋】選擇《史記 魏世家》。思:思慕,懷念。亂:混亂,動亂。
【譯文】家境貧寒就會思慕賢惠的妻子,國家動蕩就會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賞析】:魏文候選相時有兩個人選,一個魏成子,另一個是翟璜。魏文候不知道該選誰為好,猶豫不決,于是去征求李克的意見。李克說:“平時考察他親近的人,富貴時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時考慮他舉薦的人,窮困時考察他不做的事,貧賤時考察他不要的東西。”這里,李克提出了辨別何選拔人才的方法問題。即看一個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對貧窮與富貴、低賤與騰達(dá)時如何為人處事,而不是聽他自吹自擂。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稱得上君子。也只有這樣得人,才能擔(dān)當(dāng)起扶危定傾、理亂興治的重任。
4、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
【注釋】選自《史記 齊太公世家》。沐:洗頭發(fā)。吐哺:吐出口中所吃的食物。
【譯文】洗一次頭三次提起頭發(fā),吃一頓飯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為的是接待來客。
【賞析】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來說在天下也不是低賤的了。然而我仍然“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頻頻起身接待來訪的人,唯恐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說明周公懂得尊重人才,誠心待士和對人極為重視,也說明人才對治國平天下極為重要。
5、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
【注釋】
選自《史記 管宴列傳》。倉廩:倉庫。實:充實。榮辱:光榮和恥辱。
【譯文】
倉庫充實,人民就懂得禮節(jié);衣食豐裕,人民就知道光榮和恥辱。
【賞析】
管仲擔(dān)任齊相主持政務(wù)以后,與百姓同好惡,流通貨物,積累資財,使得齊國很快走上國富兵強的道路。管仲所說的“倉廩實而知
有意思的歷史典故
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也成為齊國自強求富的指導(dǎo)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庫財富充盈,禮儀就能得到發(fā)揚,政令才能暢通無阻。管仲抓住了治國的根本,經(jīng)過多年的治理,齊國逐漸強盛起來,成為春秋第一霸,歷史上也有了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記載”。
6、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注釋】選自《史記 陳涉世家》。燕雀:指燕子和麻雀。 鴻鵠:指大雁和天鵝。安,哪里,怎么。
【譯文】燕子和麻雀怎么能知道大雁和天鵝的志向呢?
【賞析】由于秦末統(tǒng)治者的暴政,各地農(nóng)民起義風(fēng)起云涌。其中陳勝、吳廣領(lǐng)導(dǎo)的起義隊伍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廣。起義之前為人傭耕時,陳勝曾向同伴發(fā)出“茍富貴,無相忘”的感慨,但遭到了眾人的譏諷,于是他又喟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闭f明了一個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的遠(yuǎn)大抱負(fù)和志向。后來人們常把那些沒有理想,鼠目寸光的人比喻為低飛的燕雀,而把那些胸懷大志,志向高遠(yuǎn)的人比喻為高飛的鴻鵠。
7、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注釋】選自《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譯文】能實行某種道理的人,不一定就能夠說清楚,能說清楚某種道理的人,不一定就能很好地去實行。
【賞析】司馬遷引用此諺語是用來感嘆孫臏、吳起有過人的才智,卻不能拯救自身的危難。孫臏算計龐涓的軍事行動是神明的,但不能早先防范受刑的災(zāi)禍。吳起游說魏文侯利用險要的形勢不如給人民以恩德,但他在楚國執(zhí)政時卻因為刻薄少恩而斷送了自己的性命。司馬遷認(rèn)為這是很可悲的。后來,人們引用此諺語來指那些能實際去做事的人未必能高談闊論,能高談闊論的人未必就是腳踏實地做事的人。
8、隱忍就功名。
【注釋】選自《史記 伍子胥列傳》。隱忍,勉力含忍,不露真情。就:使成功。功名:功業(yè)和名聲。
【譯文】暗中克制忍耐來成就一番功業(yè)。
【賞析】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楚國人,為替父兄報仇,曾困頓窘迫,甚至討飯度日,但他克制忍耐,最終破楚復(fù)仇,不是剛毅的大丈夫怎能達(dá)到這種地步?司馬遷對此深有感慨,他受腐刑而不屈服,隱忍茍活寫出《史記》,成一家之言,被魯迅喻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人們生活道路不會史一帆風(fēng)順的,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挫折,只有堅韌不拔,剛強自信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
9、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注釋】選自《史記張儀列傳》。積:積累。沉舟:使船沉沒。群:眾,眾多。折軸:壓斷車軸。爍金:熔化金子。積毀:一次次毀謗。銷:熔化。
【譯文】羽毛雖輕,堆積多了也可以把船壓沉;一大堆不重的東西,堆積多了也能壓斷車軸;眾人異口同聲的言論,能夠混淆是非;不止一次的毀謗,積累下來也足以致人于毀滅之地。
【賞析】
戰(zhàn)國時期以蘇秦、張儀為代表的縱橫家們憑自己如簧之舌,游說于各諸侯之間,或合縱以抗橫,或連橫以破六國,影響極深。真可謂:“人言可謂”。它告訴人們,壞事雖小,如不加以制止,任其滋長,就會產(chǎn)生嚴(yán)重的不良后果。與此類似的論述是“勿以善小而為之,勿以惡小而不為”,只有積小善成大善,才能成就一個理想的人生境界;相反,小惡不斷,小惡積累多了,必定會成為大惡,徹底毀掉一個人。
10、當(dāng)斷不斷,反受其亂。
【注釋】《史記 春申君列傳》。斷:判斷,決定。亂:禍害。
【譯文】到了應(yīng)該做出決斷的時候,而不能決斷,反過來就要遭受禍害。
【賞析】處事果斷是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也是意志堅強的表現(xiàn)。處事果斷的人,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能夠當(dāng)機立斷,善于抓住時機,毫不遲疑地采取措施和行動。那些遇事優(yōu)柔寡斷,當(dāng)決不決,躊躇不前的人,往往會坐失良機。司馬遷感嘆當(dāng)初春申君游說秦昭王,以及獻身
安排楚臺子回國,頭腦是那么明智。后來卻受制于李園,沒能采納朱英的意見,又何其糊涂,因而當(dāng)斷不斷是春申君晚景悲涼的原因,這是后人應(yīng)引以為戒的深刻教訓(xùn)。
11、日中則移,月滿則虧。
【注釋】選自《史記 范雎蔡澤列傳》
【譯文】太陽中午以后就會偏斜,月亮圓滿以后就會虧缺。
【賞析】日月盈虧是自然規(guī)律,人生興衰也是不斷變化著的?!叭罩袆t移,月滿則虧”就說明了天地間萬事萬物都會由盛而衰,達(dá)到極盛之后就要衰落。人只有隨時勢變化進退伸縮,才不失為圣人。蔡澤以秦國的商君,楚國的吳起,越國的大夫文種的不行結(jié)局啟迪范雎,在充分地肯定了范雎施展聰明才智,為君主安定危局,修明政治,平定變亂,排除災(zāi)難,擴充疆土,發(fā)展農(nóng)業(yè),充實國庫,使百姓富足,君王顯赫,威鎮(zhèn)天下的共計之后,用“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的道理,告誡他事物發(fā)展到頂點就會衰落,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適應(yīng)形勢變化,急流勇退才是圣賢之道。接著又從范雎個人怨仇已經(jīng)了結(jié),恩德已經(jīng)報答,身高位尊,富貴榮華,心愿全都實現(xiàn)為由,勸告他如不隱退,則會重蹈商鞅、吳起和大夫文種的覆轍,而他們就是在功成名就之時,能伸而不能屈,能進而不能退造成的。一次勸范雎辭職,保全功名。
12、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注釋】《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兮:助詞,跟現(xiàn)代的“啊”相似。倚:靠,倚仗。伏:隱藏。
【譯文】災(zāi)禍傍依著福,幸福隱藏著禍。
【賞析】一切事物都會向自己的對立面轉(zhuǎn)化,這是哲學(xué)上的一條根本規(guī)律。這一規(guī)律揭示了“福”與“禍”之間的關(guān)系。如果人們遭受災(zāi)禍而能夠吸取教訓(xùn),就可以讓災(zāi)禍成為過去,而讓幸福來臨。如果人們在幸福種驕奢淫逸,那么幸福就會離開而讓災(zāi)禍來臨。老子關(guān)于福禍的名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最具代表性。一個意志堅強的人在喜憂禍福種之所以不動心,就是他明確了地認(rèn)識了這個道理,所以能在失敗中尋找成功的因素,在成功中總能思慮危險的成分,在喜悅中總能探求不利因素。
13、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
【注釋】選自《史記 刺客列傳》。士:男子的通稱。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說:同悅,使高興,使喜歡。容:裝飾打扮。
【譯文】大丈夫甘愿為了解和賞識自己的人去死,美女情愿為愛慕自己的人修飾容貌。
【賞析】晉國人豫讓曾服侍范中行氏,不得重用,后做智伯家臣,智伯對他很是尊寵。后來智伯被趙襄子所滅,豫讓發(fā)誓說:“士為知己者死”,于是改名換姓,喬裝打扮,多次行刺趙襄子,未果自盡。這句流傳千古的名句揭示出人類一種普遍的知恩圖報的心理。
14、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xì)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注釋】選自《史記 李斯列傳》。讓:辭卻,拒絕。就:成。眾庶:百姓。
【譯文】泰山不拒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流沒有挑揀細(xì)小的溪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遠(yuǎn);為國之君,不推卻百姓,就能申明他的美德。
【賞析】這就是李斯就秦國借韓國水工鄭國間諜案而驅(qū)逐客卿一事給秦王政的一封諫書,即《諫逐客書》。當(dāng)時,秦滅六國是大勢所趨,入秦效力的客卿逐漸增多,影響了秦國宗室貴族的權(quán)勢。于是秦國秦國宗室規(guī)則于秦王政十年借韓國水工鄭國在秦國做間諜被發(fā)覺而發(fā)難,煽動秦王政驅(qū)逐一切客卿,以圖趕走“外來戶”,從他們手中奪回失去的權(quán)勢。秦王政果然下令逐客,李斯自然也在被逐之列,臨走,他憤然給秦王政上了這封諫書。在諫書中,李斯以泰山、河海做比喻,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逐客”為一大失策,分析了用客與逐客對秦的利害關(guān)系,系秦國的安危、秦王的帝業(yè)于筆端,證明了客卿在秦的發(fā)展壯大過程中的獨特作用。論點鮮明,論據(jù)有力,說服力強,達(dá)到了深刻打動秦王政之心,而使一代雄主當(dāng)即收回
成命的勸諫目的。
15、慈母有敗子而嚴(yán)家無格虜。
【注釋】選自《史記 李斯列傳》。格虜:刁滑而兇悍的奴仆。
【譯文】慈愛的母親有敗家的孩子,嚴(yán)格的家庭里沒有刁滑而兇悍的奴仆。
【賞析】這是李斯在秦末農(nóng)民大起義爆發(fā)后,為迎合秦二世的殘暴河貪欲獻計獻策的一分奏章,也是李斯奉行的發(fā)家學(xué)說走向沒落的標(biāo)志。他借用“慈母有敗子而嚴(yán)家無格虜”這句話,勸秦二世厲行苛政,他認(rèn)為,賢明的君主所以賢明,就在于能夠嚴(yán)格追究河察處輕微的罪過,這樣臣民就不敢犯法了。這一主張是發(fā)家政治的必然產(chǎn)物,它標(biāo)志著發(fā)家學(xué)說已從富國強兵的進步思想變成了促使秦滅亡的反動論調(diào),它在歷史的轉(zhuǎn)折關(guān)頭沒有起到任何的積極的進步作用,將它與《諫逐客書》相比,同一個李斯,前后判若兩人。但在封建專制制度下,即使有不做民賊的賢明皇帝,卻沒有皇帝不是獨夫。如何處理君臣關(guān)系、人主與子民的關(guān)系,是歷朝皇帝必須精通的一門學(xué)問,否則就會危急皇帝的尊嚴(yán)、權(quán)勢、利益和絕對的統(tǒng)治。所以,李斯勸秦二世厲行苛政的主張,對歷朝都有重大影響,今天讀來,就不僅僅世在讀秦朝政治一份難得的自供狀,而且也是在讀整個封建社會一本難得的教科書,不持批判的態(tài)度將會誤入歧途。
悠悠的話:看了這一段話,感觸頗深,看到“厲行苛政”的這四個字,不由得想起了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和柳宗元筆下貧苦困窘的黎民百姓??梢?,整個封建社會的形態(tài)已經(jīng)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完全成形,所有的興盛、衰敗、交替只不過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重演罷了??尚Φ氖?,一邊打一邊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們的國家一直在老子和孔子的學(xué)說之中茍延殘喘,老子的法家,孔子的儒家,可以說是并行不悖的在封建社會這個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的大家庭里“相安無事,和諧共處”,彷佛一個事物的兩個對立面和諧統(tǒng)一的存在一般。說著有點攪,在簡單一點吧,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者奉行的是法家的苛政,而老百姓們所受的熏陶朝廷給予老百姓的教化卻是卻是儒家的仁政。。即使有施行仁政的君主,也只不過是披著儒家仁政學(xué)說外衣的法家代言人而已。在賢明的君主,對于那些危及自己皇位的臆測的“敵人”,也不會真的心慈手軟,否則怎么會有士大夫感嘆“伴君如伴虎”“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呢。
16、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注釋】選自《史記 淮陰侯列傳》。智:聰明,智慧。慮:思考,謀劃。愚:蠢笨,無知。得:得到,獲得。
【譯文】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前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獲。
【賞析】這幾句成語包含了一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說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聰明之人不可能永遠(yuǎn)聰明,他也有失誤的時候,只要正確對待失誤,才能將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聰明的時候,只要加以學(xué)習(xí),就會有所收獲。
17、騏驥之跼躅,不如駑馬之安步。
【注釋】選自《史記 淮陰侯列傳》。騏驥:泛指駿馬。跼躅:徘徊不前。駑馬:劣馬。安步:穩(wěn)步走路。
【譯文】駿馬徘徊不前,不如劣馬穩(wěn)步向前。
【賞析】這是蒯通游說韓信背叛漢王的勸言。他認(rèn)為,做事堅決不疑,才是聰明果斷的表現(xiàn);遲疑不決,是辦事情的禍患。專在細(xì)小的事情上用心思,就會忘記天下的大計劃。明知事情應(yīng)該怎樣做,但決定了又不敢去執(zhí)行,這是一切事情的.禍根。所以說“騏驥之跼躅,不如駑馬之安步。”說明付諸行動是最可貴的。工業(yè)難于成功但容易失敗,機會難得卻容易喪失,時機失去了就不會再來。任何人無論自身條件如何,只要有毅力,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向前,都會有所收獲。那些優(yōu)柔寡斷,左顧右盼,徘徊不前者,即使自己條件再優(yōu)越也
不會成功。希望學(xué)有所成,業(yè)有所就的人都能以此為戒。
18、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
【注釋】選自《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裘:毛皮衣。腋:腋窩,特指獸腋下的毛皮。榭:建在臺上的高屋。榱:椽子。
【譯文】價值千金的狐皮衣,不是一只狐貍的腋皮制成的;樓臺亭榭的椽木,不是一棵樹上的枝條能建成的;夏商周賽賽的工業(yè),不是靠一個人的智慧能完成的。
【賞析】司馬遷認(rèn)為劉邦建立漢朝是集中了群雄智慧的結(jié)果。他說,漢高祖出身平民,評定天下,籌謀方略和領(lǐng)兵作戰(zhàn)的本領(lǐng)可以說是全都具備了,然而劉敬放下車桿提了一個建議,就建立了長期安定的格局。叔孫通著眼世俗,根據(jù)當(dāng)代事物而制定禮儀,進退去留依照時勢的變化,終于成為漢朝的儒家大師,因此,一場偉大的斗爭,一項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多方面人才的共同努力,需要集中群眾的智慧才能取得成功?!皥F結(jié)就是力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19、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注釋】選自《史記 季布欒布列傳》。諾:許諾,諾言。
【譯文】得到黃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諾。
【賞析】這是當(dāng)時楚地流傳得一句諺語。也是對季布“其言必行,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躬,赴士之困”俠義品格的由衷贊賞。說明男子漢大丈夫說話要算數(shù),要信守諾言,對自己說出的話要敢于負(fù)責(zé)。成語“一諾千金”源于此。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注釋】選自《史記 李將軍列傳》。身:自身,本身。正:正派,正直。令:發(fā)布命令。行:做,行施。從:聽從,順從
【譯文】在上位的人本身行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們也會遵守奉行。在上位的人行為不端正,即使發(fā)出命令人們也不會遵守奉行。
【賞析】此語出自《論語子路》篇,司馬遷引用這句話是為了贊揚李將軍的為人,說他誠懇質(zhì)樸,雖不善言談,但在他死的時候,天下無論認(rèn)識他的人和不認(rèn)識他的人都為他極盡哀痛。他的品質(zhì)確實得到了士大夫們的信任。由此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作為統(tǒng)治者要處處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不是用言語而是用自己的行為感召天下,“上行下效”,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國家興旺起來。否則,“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會招致國家的敗亡,人心的離散,導(dǎo)致社會的混亂和無秩序狀態(tài)的產(chǎn)生。
十句歷史典故詩詞篇二(1)斑竹: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淚灑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紋。唐劉禹錫《泰娘歌》:“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
(2)比翼鳥:傳說中鶼鶼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兩只鳥在一起才能飛。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p>
(3)碧血:常與“丹心”連用,歌頌為國捐軀者的忠貞。元鄭元佑《張御史死節(jié)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p>
(4)長城:南宋將領(lǐng)檀道濟自稱為“萬里長城”,后以此稱能抵御敵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陸游《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p>
(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認(rèn)為這是以臣弒君,就攔馬諫阻。殷之后,兩人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終餓死。后以此喻隱居避世。唐王績《野望》:“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p>
(6)長亭:古代驛站在路上約隔十里設(shè)一長亭,五里設(shè)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別。后“長亭”成為送別之地的代稱。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7)尺素:語出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焙鬄闀诺拇Q。宋秦觀《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p>
(8)登高:重陽節(jié)有登高習(xí)俗。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p>
(9)東山高臥:東晉謝安辭官隱居?xùn)|山,后指隱居。唐李白《梁園吟》:“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末應(yīng)晚?!?/p>
(10)杜康:傳說杜康(字仲寧)發(fā)明了酒,后以此作為酒的代稱。三國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p>
(11)東籬:語出東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后多以“東籬”表現(xiàn)歸隱之后的田園生活或閑雅的.情致。宋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p>
(12)寒食:節(jié)日名,清明節(jié)前一天或兩天。傳說晉國介子推隱居山中,晉文公用燒山之法逼他出來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燒死。晉文公為紀(jì)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舉火,只吃冷食。該節(jié)由此而來。唐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p>
(13)汗青:古時字寫在竹簡上,先用火燒竹簡,使其干燥,叫“殺青”;因烘時竹簡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書稿、史書。宋文天樣《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
(14)紅豆:南方的一種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唐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碧茰赝ン蕖缎绿砺晽盍υ~》之二:“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5)畫眉:西漢張敞夫妻恩愛,曾為其妻畫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愛。唐朱慶馀《近試上張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16)金烏:傳說太陽里有三足烏。后以“金烏”作為太陽的代稱。唐韓愈《李花贈張十一署》:“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p>
(17)連理枝: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的樹枝,比喻恩愛夫妻。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p>
(18)勞歌: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勞勞亭舊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別之地。唐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yuǎn),滿天風(fēng)雨下西樓?!?/p>
(19)樓蘭: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故“樓蘭”常代指邊境之?dāng)?。唐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碧评畎住度虑罚骸霸笇⒀聞?,直為斬樓蘭?!?/p>
(20)夢蝶:也稱“化蝶”。戰(zhàn)國時莊子有一次做夢,自己變成了蝴蝶。后比喻做夢、夢幻。宋陸游《閑游》之三:“困臥幽窗身化蝶,醉題素壁字棲鴉?!?/p>
(21)青鳥:傳說漢武帝七月七日在永華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鳥從西方飛來,東方朔說這是因為西王母要來了。后以此為傳信的使者。隋薛道衡《豫章行》:“愿作王母三青鳥,飛來飛去傳消息。”唐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p>
(22)三徑:西漢末,王莽專權(quán),刺史蔣詡辭官隱居,在園里竹陰下“開三徑”,只和羊仲、求仲兩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隱士居住的地方。東晉陶潛《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碧瓢拙右住队c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p>
(23)桑榆:傳說太陽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樹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碧仆醪峨蹰w序》:“東榆已失,桑榆非晚?!?/p>
(24)射天狼:天狼,星名。古人以為主侵掠。后以“射天狼”比喻打擊入侵的異族。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p>
(25)雙鯉:古人寄信,將信結(jié)成雙鯉形狀。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焙笠虼藢⑵浔茸鲿拧L评钌屉[《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薄半p魚”同義。唐李白《贈漢陽輔錄事》:“漢口雙魚白錦鱗,令傳尺素報情人。”
(26)黍離:語出《經(jīng)?黍離》,東周大夫路經(jīng)西周故都,見其滿地禾黍,遂有宮室宗廟毀壞之嘆。后以此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唐許渾《登洛陽故城》:“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
(27)商女:語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為不顧國家興亡而醉生夢死的典故。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28)投筆:東漢班超年輕時,以替宮府抄寫公文為生。他曾投筆感嘆,要效仿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取爵封侯。后指棄文從武。唐駱賓王《宿溫城望軍營》:“投筆懷班業(yè),臨戎想顧勛?!彼涡翖壖病端{(diào)歌頭》:“莫學(xué)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p>
(29)陽關(guān):陽關(guān),古關(guān)名,今甘肅敦煌西南。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焙笞V成送別之曲,名《陽關(guān)曲》。唐李商隱《飲席戲贈同舍》:“唱盡陽關(guān)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30)折柳:漢代京城習(xí)俗,凡送遠(yuǎn)客,都要送到長安東面的霸橋,并折柳枝相贈。后指送別。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p>
十句歷史典故詩詞篇三
1、月老
傳說唐朝韋固月夜里經(jīng)過宋城,遇見一個老人坐著翻檢書本。韋固前往窺視,一個字也不認(rèn)得,向老人詢問后,才知道老人是專官人間婚姻的神仙,翻檢的書是婚姻簿子(見《續(xù)幽怪錄·定婚店》)。后來因此稱煤人為月下老人,或月老。
2、月亮對月思親——引發(fā)離愁別緒,思鄉(xiāng)之愁。
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如“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國,表明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如“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贝?,沙漠,茫茫大漠中幾十萬戰(zhàn)士一時間都抬頭望著東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鄉(xiāng)之情。
3、柳樹以折柳表惜別。
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fā)對遠(yuǎn)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如1987年曾考過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由于“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dá)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習(xí)俗始于漢而盛于唐,漢代就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dá)惜別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dāng)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jīng)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后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來表達(dá)別離的傷感之情。
“笛中聞?wù)哿?,春色未曾看”,說的是笛聲中《折楊柳》的曲子倒是傳播得很遠(yuǎn),而楊柳青青的春色卻從來不曾看見,以此來表達(dá)傷春嘆別的感情。
“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說的是今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呢?
4、蟬以蟬品行高潔。
古人以為蟬餐風(fēng)飲露,是高潔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xiàn)自己品行的高潔?!短圃妱e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由于蟬棲于高枝,餐風(fēng)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自屬于清高一型。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崩钌屉[《蟬》:“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王沂孫《齊天樂》:“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庇菔滥稀断s》:“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彼麄兌际怯孟s喻指高潔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
如“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春風(fēng)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眳菄呐f苑荒臺上的楊柳又長出新枝(荒涼一片),遙想當(dāng)年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還美(不勝春:春光也不勝它)。這里是以楊柳的繁茂襯托荒涼。
“階前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賢相及其業(yè)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黃鸝白白發(fā)出這婉轉(zhuǎn)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橋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凄涼的巷口。
6、南浦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南浦是水邊的送邊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范成大《橫塘》:“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惫湃怂吽蛣e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一個專名了。
7、長亭是陸上的送別之所。
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绷馈队炅剽彙罚骸昂s凄切,對長亭晚?!崩钍逋端蛣e》:“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焙茱@然,在中國古典詩歌里長亭已成為陸上的送別之所。
8、琴瑟(1)比喻夫婦感情和諧,亦作“瑟琴”。
《詩·周南·關(guān)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庇帧缎⊙拧こiΑ罚骸捌拮雍煤?,如鼓琴瑟?!?/p>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誼。
陳子昂《春夜別友人詩》:“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出川。”
9、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段鲙洝返谌镜诙邸巴┧锼?,蹙損他淡淡春山?!贝荷?,指眉。
10、鴻雁
《漢書·蘇軾傳》載,匈奴單于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只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后來就用“鴻燕”、“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單訊。如晏殊《清平樂》:“生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不,惆悵此情難寄?!崩钋逭赵~云:“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另一首詞云:“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yuǎn)?!贝笱阍谶@里是傳書的信使。
11、神器指帝位、政權(quán)。
《老子》:“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12、冰雪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如“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應(yīng)念嶺海經(jīng)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睅X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樣晶瑩、高潔。
13、陶朱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的別號。
相傳他幫助勾踐滅吳后,離開越國到陶,善于經(jīng)營生計,積累了很多財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來稱富商。
14、祝融
傳說中楚國君主的祖先,為高辛氏帝嚳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稱為祝融,后世祀為火神;由此,火災(zāi)稱為祝融之災(zāi)。
15、螟蛉《詩·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贏負(fù)之?!彬溱A(一種蜂)捕螟蛉為食,并以產(chǎn)卵管刺入螟蛉體內(nèi),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負(fù)之置于蜂巢內(nèi),作蜾贏幼蟲的食料。古人錯以為蜾贏養(yǎng)螟蛉為子,因把作為螟蛉養(yǎng)子的代稱。
16、連理枝、比翼鳥作恩愛夫妻的比喻。
連理枝指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相傳舊中國時宋康王奪了隨從官韓憑的妻子,囚禁了韓憑。韓自殺,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臺游玩時自投臺下,大家拉他衣服,結(jié)果撐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遺書說是與韓憑合葬,康王卻把他們分葬兩處。不久,兩座墳上各生一棵梓樹,十天就長得很粗大,兩棵樹的根和枝交錯在一起,樹上有鴛鴦一對,相向悲鳴。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有了這些句子,難怪人們把結(jié)婚稱為“喜結(jié)連理”。
17、孔方兄
因舊時的銅錢有方形的孔,所以人們把錢稱為孔方兄(含詼諧兼含鄙視意)。
18、青梅竹馬
出自李白的《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焙髞碛谩扒嗝分耨R”形容男女小的時候天真無邪,也指幼小時就相識的伴侶。
19、問鼎以問鼎比喻圖謀帝王權(quán)位。
《左傳·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比跃哦閭鲊鴮殻訂柖?,有凱覦周室之意。后遂以問鼎比喻圖謀帝王權(quán)位。
20、見背背,離開。謂父母去世。
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見背?!?/p>
21、逐鹿
《漢書·蒯通傳》:“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顏師古注引張晏曰:“以鹿喻帝位?!焙髞碛弥鹇贡扔魅盒鄄⑵?,爭奪天下。魏征《述懷》:“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p>
22、三尺是法律的代名詞。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詞。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所以稱“三尺法”
23、杜康
《說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焙蠹匆远趴禐榫频拇Q。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p>
24、鴻鵠鴻鵠飛得很高,常用來比喻志氣高遠(yuǎn)的人。
《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25、秦晉
春秋時,秦晉兩國為婚姻,后因稱兩姓聯(lián)姻為“秦晉之好”?!段鲙洝返诙镜谝徽郏骸暗官r家門,情愿與英雄結(jié)婚姻,成秦晉?!?/p>
26、彭祖
彭祖,傳說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時已八百余歲,舊時把彭祖作為長壽的象征,以“壽如彭祖”來祝人長壽。
27、謝家唐宋詩詞不達(dá)意處常用“謝家”之典,這些典故所指意義上主要有二:
(1)用謝安、謝玄家事,意指人有風(fēng)度?!妒勒f新語·言語》載,謝安曾問子侄:為什么人們總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謝玄回答說:“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階庭耳?!边@是說,謝安子弟講究舉止風(fēng)度,其服飾端莊大方如芝蘭玉樹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風(fēng)度的人。辛棄疾《泌園春·疊嶂西馳》:“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
(2)指山水詩人謝靈運之事?!端螘ぶx靈運傳》載:靈運于會稽山“修營別業(yè),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28、雞肋
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有多大價值,沒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見于《三國志·魏書·武帝紀(jì)》)。
29、嬋娟
嬋娟,姿態(tài)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們常喻月為美女,故稱月亮嬋娟。
30、獻芹
《列子·楊朱》有一個故事說,從前有個人在鄉(xiāng)里的豪紳面前大肆吹噓芹菜如何好吃,豪紳嘗了之后,竟“蜇于口,慘于腹”。后來就用“獻芹”謙稱贈人的禮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議淺陋。也說“芹獻”。高適《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尚有獻芹心,無因見明主?!?/p>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07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