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學設計(優(yōu)秀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2 05:34:28
平均分教學設計(優(yōu)秀19篇)
時間:2023-11-22 05:34:28     小編:夢幻泡

總結是對過去的沉淀,也是對未來的展望。學會管理時間是高效工作和充實生活的關鍵所在。這些范文有助于您更好地理解如何撰寫一份優(yōu)秀的總結。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的活動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數(shù)學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培養(yǎng)合作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桃樹畫片、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過實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義。

教師拿出4枝粉筆,分給2個同學,可能有哪幾種分法。

其中一人1枝??另一人3枝。

其中一人2枝??另一人也2枝。

教師拿出6枝粉筆分給3個同學,每人要分得同樣多,并請學生注意分的過程。

二、一步體會平均分的特點。

1、?示圖片(8個桃)。

如果把這8個桃子平均分成幾堆,可以怎樣分,請同學們拿出8個圖片,動手試一試,分完后,給小組同學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集體交流。

(1)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板書:每個小朋友分2個,可以分給-------個小朋友)。

同學們,每個小組也有一棵這樣的桃樹,小組合作,試著分分看。

小組合作分桃子,集體交流。

小結:8個桃子,我們可以把2個桃子作為一份,分給1個小朋友,一共分了這樣的4份,就是分給了4個小朋友,像這樣把每幾個作為一份來分,也是平均分。

三、組織練習,深化認識。

1、“想想做做”第一題(第二頁)。

2、第2頁“試一試”

教師說分小棒的要求,學生一起動手分,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想想做做”第二題。

先看上面一題的圖,弄清是怎樣圈的,圈一圈,并填空。再做下面一題,指名讀題目要求,一起動手圈,圈后填空,同桌學生相互訂正。

4、“想想做做”第三題。

指明讀題,說說題目的要求,學生自己選擇解決的方法,把分的結果填在書上,再說說是用什么辦法分的。

四、課堂總結。

提問: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講述:今天我們學習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樣分東西,才是平均分,還練習用每幾個一份的方法來分東西,下節(jié)課我們還繼續(xù)學習平均分。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二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12~14頁的內(nèi)容。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使學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將具體事物平均分。

2、通過學生具體操作平均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

3、通過教學向學生滲透樸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體操作平均分。

課件、演示教具(12個盤子、15個乒乓球、1個大碗)。

每個小組15個乒乓球、1個大碗、5個小碗、12枝鉛筆。

一、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平均分。

1、師生交談。

師:過年的時候,你們?nèi)プ隹土藛幔浚ㄈチ耍┤绻覀儼嗟耐瑢W去你家做客,你準備用什么招待他們呢?(蘋果、瓜子……)。

2、師:我們就去看看小明為同學們準備了什么。

出示圖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

師:看!準備的是什么?這些礦泉水是怎么分的呢?為什么要這樣分?

生:我們可以說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圖2。(桌上有9個面包,每2個放在一起,有1個面包在外面)。

師:再看,這是什么?這個面包應放在哪?為什么?

出示圖3。(桌上有14個橘子,每3個放在一起,有l(wèi)份只有2個)。

師:看看,還有什么?仔細看看,想說什么呢?(學生說)。

小明真是個熱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還準備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圖4(桌上每6塊糖放在一起,有兩份只有5塊糖放在一起)。

你們想說什么呢?

3、教學例l。

師: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食品,請看圖(第13頁例1),你們認為老師分得怎么樣?(不怎么樣)你們說說應該怎么辦?(引導學生說出:應該每份分得同樣多)。

這樣的分法你們能取個好聽的名字嗎?叫什么分呢?

(學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

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它稱為“平均分”(板書課題)。

4、鞏固練習。

第13頁“做一做”。

二、引導探究,操作平均分。

1、引導。

師:元宵節(jié)你們都吃湯圓了嗎?元宵節(jié)里吃湯圓象征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下面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湯圓”(用乒乓球代替)。(學生拿出學具)。

2、數(shù)一數(shù)。

師:有多少個小碗?

3、說一說。

師:老師會讓你們干什么?(把大碗里的湯圓平均分成5份)。

4、分一分。

師:小組同學合作把大碗里的湯圓平均分在5個小碗里。

5、小組展示不同分法。

(1)1個1個地分;

(2)2個2個地分;

(3)3個3個地分。

6、師:你們更愿意選擇哪種分法?為什么?

三、解決實際問題,應用平均分。

1、師:大家表現(xiàn)得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獎品給大家。這樣吧!送給每組同學一捆鉛筆。(送鉛筆)。

學生提出疑問:我們怎樣得獎品呢?

要求學生想出解決的辦法。(先數(shù)數(shù)有12枝鉛筆,再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得幾枝?)小組合作完成。

2、練習三第2題。另兩種分法錯在哪里?

3、開放練習。

師:你們都有獎品,老師也希望有獎品,你們每個組數(shù)出3個湯圓給我吧!你們還剩幾個?(12個)。

老師的問題是:這12個湯圓你準備請多少人來吃才能夠平均分呢?看看有多少種答案?

分組上臺展示不同答案。

4、生活中的平均分。

四、總結。

師:今天你學到了什么?最喜歡的是什么?

一、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中“平均分”的教學內(nèi)容與九義教材相比是加強了的內(nèi)容,是在學生熟練掌握表內(nèi)乘法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學習,體現(xiàn)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了對教學過程的探索。

主題圖是讓學生感性體會平均分,例l是讓學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讓學生探討“平均分”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平均分。

(1)根據(jù)本班實際,改變主題圖的情境,因春節(jié)剛過,學生在新年里會到處串門做客,主人就要準備好食品招待客人,引出主題圖,主題圖分步展示,出現(xiàn)一定的坡度,讓學生有充分的感性認識,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每份同樣多”。

(2)通過例l的教學引出“平均分”的概念,這里設計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給這種分法取名字,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用語言對這種體會做出一種概括,加深他們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2、引導探究,操作平均分。

例2是讓學生體驗原始含義的平均分,體現(xiàn)出人們認識平均分的過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shù)學室的盧江主任談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例2教學時學生很容易就直接用到了第三種方法,而沒有經(jīng)歷原始的平均分法。對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設計的,總數(shù)不給學生,大碗里裝的乒乓球(代替湯圓,以便于操作)有多少,學生一下子也看不出來,這樣容易使學生用到最原始的分配方法(1個1個地分)進行探索,經(jīng)過探索后,有學生發(fā)現(xiàn)了總數(shù)(15),決定用以前的乘法知識直接解出答案。因為3x5=15,所以每份應該是3個乒乓球。

這樣就使學生經(jīng)歷了從原始平均分到最優(yōu)平均分的過程。這時教師應該肯定最好的方法。

3、解決實際問題,應用平均分。

(1)通過教師發(fā)獎品,不經(jīng)意地引出實際問題。教師發(fā)給每個小組一捆鉛筆,而不是發(fā)給每一個人,這可怎么辦呢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想到用今天學到的“平均分”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會先數(shù)出總數(shù)12枝鉛筆,再看看分給4個同學,每人得到幾枝,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2)開放練習。這里設計的是12個“湯圓”準備請多少人來吃能夠平均分,有多種答案,這樣的練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一點比例思想,“湯圓”總數(shù)不變,吃的人數(shù)多,每人吃到的就少;吃的人數(shù)少,每人吃到的就多。這樣的活動設計能對學生的心智活動起到一定的啟迪、激勵、挑戰(zhàn)的作用。

(3)讓學生說說生活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分,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問題。

總之,這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是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fā),初步感知平均分現(xiàn)象,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探究,操作“平均分”,體驗從原始化平均分到最優(yōu)化平均分的過程;最后,再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可見數(shù)學現(xiàn)象。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三

1、結合具體情境,經(jīng)歷動手操作把10顆松果從“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過程。

2、了解平均分的含義,能根據(jù)要求把一些具體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寫出每份的結果。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了解“每份同樣多”是“平均分”的實質。

動手操作把10顆松果從“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

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一、創(chuàng)設情境。

通過情境談話引出本課課題。出示課件。

師:(松鼠)秋天到了,松鼠們開始儲存食物,為過冬做準備。今天松鼠媽媽去森林里又采了一些松果,松鼠媽媽海給了10個松果給松鼠兄弟們,讓他們?nèi)シ?。如果你是松鼠兄弟,你打算怎樣去分?誰來說一說?教師指名答。

二、探究新知。

1、討論。

師:請大家觀察這些分法,你認為哪種分法最好,最公平。學生說出自己的意見,最后形成共識:每只松鼠分5顆松果最公平。因為分得一樣多。

2、動手操作。

出示課件。師:要想兩只松鼠分的同樣多,應該怎樣去分呢?請大家拿出10根小棒代表10顆松果,分一分吧。(學生動手操作)。

3、出示課件,邊演示邊說。師:幫小松鼠分松果,我們可以一個一個的分;也可以先兩個兩個的分,再一個一個;還可以一只松鼠五個。不管用哪種方法去分,每只松鼠最后都得到了同樣多的松果。那么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4、出示課件。師:誰試著把剛才把剛才平均分的過程說一說。有(10)個松果,平均分給(2)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得(5)顆松果。

三、深化新知,應用提高。

1、出示課件。你們看這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2、出示課件。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我們的小白兔們要到地里去拔蘿卜了。地里一共有12個蘿卜。

師:到底怎樣才能做到平均呢?請大家拿出12根小棒代表12個蘿卜來分一分吧。

3、小組合作根據(jù)要求擺小棒。

4、看圖說一說是怎么分的。

5、按要求填空??偨Y:分的份數(shù)越多,每份分得越少;分的份數(shù)越少,每份分得越多。

6、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鞏固知識。

四、總結。

五、板書。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四

小學生要認識除法,必先認識平均分。認識平均分是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認識除法里的教學內(nèi)容,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也是今后學習除法的基礎。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平均分是認識除法含義的基礎,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只有充分經(jīng)歷平均分物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并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為認識除法建立基礎。因此本節(jié)教學的“平均分”是除法學習的基礎的基礎,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

出于低年級小學生喜歡動手操作,在具體形象的情境中獲得知識的特點,課堂上,我充分利用學具盒中的小棒,這樣做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在操作中探索規(guī)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又將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識的過程過程中去。

1、新課開始,從語文課的漢字“分”字入手,利用豬八戒分蘋果的故事引出分東西,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和應用數(shù)學的信心,進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讓學生在分圓片的情境中自主發(fā)現(xiàn):每份分得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3、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在分圓片的時候再次感受平均分,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說分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4、在教學“試一試”時,讓學生再次操作學具,按要求擺小棒,通過分,觀察、交流,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全過程,體現(xiàn)分的多樣化,從而得出:把一些物體每幾個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整個活動都是在學生通過動手分學具的過程中,達到了全員參與。通過自己親身的體驗、親自動手實踐,得到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再多次經(jīng)歷分學具的過程,使學生明白“每幾個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的道理,學生在擺一擺、分一分、圈一圈、說一說的過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為學生后續(xù)學習認識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礎。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五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使學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將具體事物平均分。

2.通過學生具體操作平均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

3.通過教學向學生滲透樸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體操作平均分。

課件、演示教具(12個盤子、15個乒乓球、1個大碗)。

每個小組15個乒乓球、1個大碗、5個小碗、12枝鉛筆。

1.師生交談。

師:過年的時候,你們?nèi)プ隹土藛幔浚ㄈチ耍┤绻覀儼嗟耐瑢W去你家做客,你準備用什么招待他們呢?(蘋果、瓜子……)。

2.師:我們就去看看小明為同學們準備了什么。

出示圖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

師:看!準備的是什么?這些礦泉水是怎么分的呢?為什么要這樣分?

生:我們可以說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圖2。(桌上有9個面包,每2個放在一起,有1個面包在外面)。

師:再看,這是什么?這個面包應放在哪?為什么?

出示圖3。(桌上有14個橘子,每3個放在一起,有l(wèi)份只有2個)。

師:看看,還有什么?仔細看看,想說什么呢?(學生說)。

小明真是個熱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還準備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圖4(桌上每6塊糖放在一起,有兩份只有5塊糖放在一起)。

你們想說什么呢?

3.教學例l。

師: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食品,請看圖(第13頁例1),你們認為老師分得怎么樣?(不怎么樣)你們說說應該怎么辦?(引導學生說出:應該每份分得同樣多)。

這樣的分法你們能取個好聽的名字嗎?叫什么分呢?

(學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

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它稱為“平均分”(板書課題)。

4.鞏固練習。

第13頁“做一做”。

1.引導。

師:元宵節(jié)你們都吃湯圓了嗎?元宵節(jié)里吃湯圓象征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下面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湯圓”(用乒乓球代替)。(學生拿出學具)。

2.數(shù)一數(shù)。

師:有多少個小碗?

3.說一說。

師:老師會讓你們干什么?(把大碗里的湯圓平均分成5份)。

4.分一分。

師:小組同學合作把大碗里的湯圓平均分在5個小碗里。

5.小組展示不同分法。

(1)1個1個地分;

(2)2個2個地分;

(3)3個3個地分。

6.師:你們更愿意選擇哪種分法?為什么?

1.師:大家表現(xiàn)得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獎品給大家。這樣吧!送給每組同學一捆鉛筆。(送鉛筆)。

學生提出疑問:我們怎樣得獎品呢?

要求學生想出解決的辦法。(先數(shù)數(shù)有12枝鉛筆,再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得幾枝?)小組合作完成。

2.練習三第2題。另兩種分法錯在哪里?

3.開放練習。

師:你們都有獎品,老師也希望有獎品,你們每個組數(shù)出3個湯圓給我吧!你們還剩幾個?(12個)。

老師的問題是:這12個湯圓你準備請多少人來吃才能夠平均分呢?看看有多少種答案?

分組上臺展示不同答案。

4.生活中的平均分。

師:今天你學到了什么?最喜歡的是什么?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六

本節(jié)課圍繞教學重、難點,分層次逐一完成了教學目標,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本節(jié)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從感知到操作,再到理解,最后過渡到能正確運用所學知識。具體來說,本節(jié)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本節(jié)課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

2.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以合作學習為主,既鼓勵學生獨立嘗試,又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助,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

3.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操作,通過操作發(fā)現(xiàn)平均分的特點。

4.充分利用學具,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進行操作,在操作過程中體會平均分。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七

我一直希望自己的課堂向有效課堂、智慧課堂邁進?!墩J識平均分(一)》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除法里的教學內(nèi)容,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也是今后學習除法的基礎,它是較難理解的數(shù)學概念。而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本節(jié)教學的“平均分”是除法學習的基礎的基礎,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

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下幾個方面值得總結:

1、層次性突出。

教學時從生活入手,層層推進,理解平均分,讓學生從生活中分桃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進行無序的分;然后聚焦生成的基礎性資源,讓學生分類并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一類每堆分得的個數(shù)“同樣多”,從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在認識了平均分后,讓學生判斷哪種分法是平均分,此時關注結果,只要符合定義就行。在例二的教學中深化平均分含義,重點教學每幾個一份的平均分,層層推進,使學生認識不斷深入。另外,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層次性也比較突出: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平均分;實際操作,學習習近平均分;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體驗成功,回味平均分;全課總結,拓展平均分。

2、重視了操作。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認識規(guī)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學具符合這一規(guī)律,能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去感知大量直觀形象的事物,獲得感性知識,形成知識的表象,并誘發(fā)學生積極探索,從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形成科學的概念。所以我讓學生提前準備好小棒,代替實物,分6個桃,這樣通過分一分、擺一擺的實踐活動,把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和形象的實物圖片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概念具體化。我預設可以出現(xiàn)多種分法:一堆1個,另一堆5個;一堆2個,另一堆4個;一堆3個,另一堆3個。然后引導學生分類并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一類每堆分得的個數(shù)“同樣多”,從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3、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有效挖掘教材資源。

學生平均分意義理解比較到位,我抓住例二的試一試進行了有效的拓展。在按要求把12根小棒每2根一份、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分完全部匯報完成后,我及時追問:如果給你12根小棒,你還能每幾根一份的平均分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積極踴躍發(fā)言,在學生的發(fā)言補充中,更加完善了12平均分的方法,此時,我并沒有作罷,把幾種方法集中放到了一起,問道:觀察一下幾種平均分的方法,你發(fā)現(xiàn)什么?隨著提問,幾種分法的小棒圖清晰的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此問不但要讓學生總結不管怎么分都是平均分,因為每份根數(shù)一樣的本質,更看學生能不能發(fā)現(xiàn)總根數(shù)與份數(shù)、每份根數(shù)之間的關系,課堂證明,學生是能做到的,兩點學生總結的非常好。為除法的滲透和理解打下了更扎實的基礎。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八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中“平均分”的教學內(nèi)容與九義教材相比是加強了的.內(nèi)容,是在學生熟練掌握表內(nèi)乘法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學習,體現(xiàn)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了對教學過程的探索。

主題圖是讓學生感性體會平均分,例l是讓學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讓學生探討“平均分”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平均分。

(1)根據(jù)本班實際,改變主題圖的情境,因春節(jié)剛過,學生在新年里會到處串門做客,主人就要準備好食品招待客人,引出主題圖,主題圖分步展示,出現(xiàn)一定的坡度,讓學生有充分的感性認識,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每份同樣多”。

(2)通過例l的教學引出“平均分”的概念,這里設計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給這種分法取名字,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用語言對這種體會做出一種概括,加深他們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2.引導探究,操作平均分。

例2是讓學生體驗原始含義的平均分,體現(xiàn)出人們認識平均分的過程。

有關專家談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例2教學時學生很容易就直接用到了第三種方法,而沒有經(jīng)歷原始的平均分法。對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設計的,總數(shù)不給學生,大碗里裝的乒乓球(代替湯圓,以便于操作)有多少,學生一下子也看不出來,這樣容易使學生用到最原始的分配方法(1個1個地分)進行探索,經(jīng)過探索后,有學生發(fā)現(xiàn)了總數(shù)(15),決定用以前的乘法知識直接解出答案。因為3x5=15,所以每份應該是3個乒乓球。

這樣就使學生經(jīng)歷了從原始平均分到最優(yōu)平均分的過程。這時教師應該肯定最好的方法。

3.解決實際問題,應用平均分。

(1)通過教師發(fā)獎品,不經(jīng)意地引出實際問題。教師發(fā)給每個小組一捆鉛筆,而不是發(fā)給每一個人,這可怎么辦呢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想到用今天學到的“平均分”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會先數(shù)出總數(shù)12枝鉛筆,再看看分給4個同學,每人得到幾枝,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2)開放練習。這里設計的是12個“湯圓”準備請多少人來吃能夠平均分,有多種答案,這樣的練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一點比例思想,“湯圓”總數(shù)不變,吃的人數(shù)多,每人吃到的就少;吃的人數(shù)少,每人吃到的就多。這樣的活動設計能對學生的心智活動起到一定的啟迪、激勵、挑戰(zhàn)的作用。

(3)讓學生說說生活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分,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問題。

總之,這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是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fā),初步感知平均分現(xiàn)象,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探究,操作“平均分”,體驗從原始化平均分到最優(yōu)化平均分的過程;最后,再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可見數(shù)學現(xiàn)象。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九

教材設計了各種情境(二年級1班去春游,同學們分發(fā)食物),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通過觀察了解“每份同樣多”,引出“平均分”,再讓學生充分參與平均分,分各種實物,讓學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學生多次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并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表象,為學生認識除法打好基礎。教學中,我讓學生分發(fā)鉛筆,如3個人分9支筆如何做到公平;或12本作業(yè)分給4名同學等等。學生在我創(chuàng)設的生活化情境中,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多次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充分調動起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使學生獲得了平均分的初步概念,鞏固對平均分含義的理解。

我認為本教學有幾點值得反思的地方:

1、注重學生對平均分的感受和體驗。在學生動手分發(fā)實物的過程中建立起“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平均分”,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產(chǎn)生和形成過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注重分法的多樣化。讓學生用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去學習。如“把15支粉筆、或15本本子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你會怎么分?”學生有很多種分法。但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學生沒有完全展示出各種分法了,基本是5個5個的分,因為他們從結果來考慮的。

3、注重從多角度讓學生通過比較來認識“平均分”的含義這是認識問題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單一地看問題。如課的開始,讓學生分鉛筆,學生都十分一致的進行了平均分,沒有出現(xiàn)不是平均分的情況。每份分的不是同樣多,就是沒有平均分,這也是現(xiàn)實生活中常有的情況,這一設計讓學生認識平均分的同時,也用不平均分來對比學習,對了解這一概念有很大的幫助。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十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12~14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使學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將具體事物平均分。

2.通過學生具體操作平均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

3.通過教學向學生滲透樸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學重、難點】。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體操作平均分。

【教具準備】。

課件、演示教具(12個盤子、15個乒乓球、1個大碗)。

【學具準備】。

每個小組15個乒乓球、1個大碗、5個小碗、12枝鉛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平均分。

1.師生交談。

師:過年的時候,你們?nèi)プ隹土藛??(去了)如果我們班的同學去你家做客,你準備用什么招待他們呢?(蘋果、瓜子……)。

2.師:我們就去看看小明為同學們準備了什么。

出示圖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

師:看!準備的是什么?這些礦泉水是怎么分的呢?為什么要這樣分?

生:我們可以說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圖2。(桌上有9個面包,每2個放在一起,有1個面包在外面)。

師:再看,這是什么?這個面包應放在哪?為什么?

出示圖3。(桌上有14個橘子,每3個放在一起,有l(wèi)份只有2個)。

師:看看,還有什么?仔細看看,想說什么呢?(學生說)。

小明真是個熱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還準備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圖4(桌上每6塊糖放在一起,有兩份只有5塊糖放在一起)。

你們想說什么呢?

3.教學例l。

師:老師也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食品,請看圖(第13頁例1),你們認為老師分得怎么樣?(不怎么樣)你們說說應該怎么辦?(引導學生說出:應該每份分得同樣多)。

這樣的分法你們能取個好聽的名字嗎?叫什么分呢?

(學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

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它稱為“平均分”(板書課題)。

4.鞏固練習。

第13頁“做一做”。

二、引導探究,操作平均分。

1.引導。

師:元宵節(jié)你們都吃湯圓了嗎?元宵節(jié)里吃湯圓象征的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下面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湯圓”(用乒乓球代替)。(學生拿出學具)。

2.數(shù)一數(shù)。

師:有多少個小碗?

3.說一說。

師:老師會讓你們干什么?(把大碗里的湯圓平均分成5份)。

4.分一分。

師:小組同學合作把大碗里的湯圓平均分在5個小碗里。

5.小組展示不同分法。

(1)1個1個地分;

(2)2個2個地分;

(3)3個3個地分。

6.師:你們更愿意選擇哪種分法?為什么?

三、解決實際問題,應用平均分。

1.師:大家表現(xiàn)得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獎品給大家。這樣吧!送給每組同學一捆鉛筆。(送鉛筆)。

學生提出疑問:我們怎樣得獎品呢?

要求學生想出解決的辦法。(先數(shù)數(shù)有12枝鉛筆,再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得幾枝?)小組合作完成。

2.練習三第2題。另兩種分法錯在哪里?

3.開放練習。

師:你們都有獎品,老師也希望有獎品,你們每個組數(shù)出3個湯圓給我吧!你們還剩幾個?(12個)。

分組上臺展示不同答案。

4.生活中的平均分。

四、總結。

師:今天你學到了什么?最喜歡的是什么?

【教學設想】。

一、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中“平均分”的教學內(nèi)容與九義教材相比是加強了的內(nèi)容,是在學生熟練掌握表內(nèi)乘法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學習,體現(xiàn)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了對教學過程?的探索。

主題圖是讓學生感性體會平均分,例l是讓學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讓學生探討“平均分”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平均分。

(1)根據(jù)本班實際,改變主題圖的情境,因春節(jié)剛過,學生在新年里會到處串門做客,主人就要準備好食品招待客人,引出主題圖,主題圖分步展示,出現(xiàn)一定的坡度,讓學生有充分的感性認識,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每份同樣多”。

(2)通過例l的教學引出“平均分”的概念,這里設計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給這種分法取名字,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用語言對這種體會做出一種概括,加深他們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2.引導探究,操作平均分。

例2是讓學生體驗原始含義的平均分,體現(xiàn)出人們認識平均分的過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shù)學室的盧江主任談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例2教學時學生很容易就直接用到了第三種方法,而沒有經(jīng)歷原始的平均分法。對于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設計的,總數(shù)不給學生,大碗里裝的乒乓球(代替湯圓,以便于操作)有多少,學生一下子也看不出來,這樣容易使學生用到最原始的分配方法(1個1個地分)進行探索,經(jīng)過探索后,有學生發(fā)現(xiàn)了總數(shù)(15),決定用以前的乘法知識直接解出答案。因為3x5=15,所以每份應該是3個乒乓球。

這樣就使學生經(jīng)歷了從原始平均分到最優(yōu)平均分的過程。這時教師應該肯定最好的方法。

3.解決實際問題,應用平均分。

(1)通過教師發(fā)獎品,不經(jīng)意地引出實際問題。教師發(fā)給每個小組一捆鉛筆,而不是發(fā)給每一個人,這可怎么辦呢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想到用今天學到的“平均分”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會先數(shù)出總數(shù)12枝鉛筆,再看看分給4個同學,每人得到幾枝,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2)開放練習。這里設計的是12個“湯圓”準備請多少人來吃能夠平均分,有多種答案,這樣的練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一點比例思想,“湯圓”總數(shù)不變,吃的人數(shù)多,每人吃到的就少;吃的人數(shù)少,每人吃到的就多。這樣的活動設計能對學生的心智活動起到一定的啟迪、激勵、挑戰(zhàn)的作用。

(3)讓學生說說生活當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分,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問題。

總之,這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是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fā),初步感知平均分現(xiàn)象,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探究,操作“平均分”,體驗從原始化平均分到最優(yōu)化平均分的過程;最后,再將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可見數(shù)學現(xiàn)象。

江西省南昌市上河街小學?趙志輝。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十一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青島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會——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p50—53頁。)。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有了分東西的生活經(jīng)驗和數(shù)的分成及相同加數(shù)相加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除法是數(shù)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則是認識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過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會,引導學生在給小動物們分食物的活動中來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學生在有趣有意義的情境中主動地展開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并為后續(xù)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打下基礎。

本單元是青島版課程標準教科書第三冊的教學內(nèi)容,這節(jié)課是本單元學習除法的開始,是進一步學習除法計算的基礎。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是學習本單元內(nèi)容的重要前提,而學生對平均分很陌生,對分一分卻很熟悉,因此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通過分一分探索平均分的方法,從直觀和真實感受中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教師如何通過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在合作中探索,在深化中發(fā)展,達到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十分重要的?;谝陨显?,特制定以下目標:

1、知識技能。

初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理解什么是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含義。

2、情感與態(tài)度。

經(jīng)歷平均分的探究過程,體會除法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解決問題,數(shù)學思考。

能用除法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

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并會運用平均分解決實際問題。

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建構平均分的語言模型。

課本、課件、實物投影儀,棋子。

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師:同學們,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大家想不想到美麗的大森林里看一看???

生:想。

師:那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這些小動物在干什么呢?哦,原來他們在開豐收慶祝會呢。(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呢?

(預設:學生可能會零零散散的說:有12個桃子……)。

師:能不能把所有的數(shù)學信息接著說完?

其他學生又補充:……。

師:說的真完整,那你知道這些東西是給誰準備的嗎?

(預設學生會說:桃子是給猴子準備的,蘿卜是給兔子準備的,竹筍是給熊貓準備的,松果是給小松鼠準備的。)。

師:你們知道的可真多!

1、分竹筍,體驗不同的分法。

師:大家快看,熊貓哥哥和弟弟正盯著竹筍呢,大家來猜一猜它們在想什么呢?

(預設學生會問:怎樣分竹筍?)。

師:教師根據(jù)學生發(fā)言,板書數(shù)字作記錄。

熊貓哥哥12345。

熊貓弟弟54321。

師:請學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生:有的每一份是同樣多的,有的每一份不是一樣多的';

師:(課件演示)把6個竹筍,分給了2只熊貓,每只熊貓分得3個。它們分得同樣多。在數(shù)學中,這種每份分得同樣多我們叫“平均分”。(教師板書課題)。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平均分。

師:我們把6個竹筍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3個。誰能像老師這樣把這句話再說一遍?(生重復2—3次)。

2、分桃子,應用中理解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問題。

板書信息:12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子。

師: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預設生:每只猴子分得幾個桃子?)。

師:如何進行平均分?

(2)動手操作,體驗平均分的過程。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利用手中的棋子,幫小猴分一分好不好?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了解指導,關注學生不同的分法。)。

分好以后,跟你的同伴說一說,自己是怎么分的。

(3)展示分法,理解平均分。

師:誰想來展示一下你們怎樣分的桃子?(學生上臺展示如何平均分)。

師:下面的同學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分的?

預設:1個1個的分的;2個2個的分的;3個3個分,再1個1個分的;4個4個分的。

師:分完了,小猴子滿意嗎?為什么?

學生能說出:每只小猴分的一樣多即可。(課件演示不同的分法)我們把12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小猴子,我們可以1個1個的分,也可以2個2個的分,還可以3個3個分,也可以4個4個的分。但是不管我們用哪種方法,最后每只小猴都分得了4個桃子,它們分得的結果一樣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樣多,這些分法都是平均分。

誰能試著把剛才分的過程說一說。

3、分蘿卜,應用中深化“平均分”

(1)梳理信息,提出問題。

(出示課件)板書:15個蘿卜,每只小兔分3個蘿卜。

師:15個蘿卜,每只小兔分3個蘿卜。你能根據(jù)這個信息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指名回答)。

師:可以再請棋子來幫忙分一分嗎,這次要拿出多少個棋子?

生:15個。

(2)動手操作,體驗另一種平均分。

學生動手分,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分法,個別指導。

(3)展示交流,梳理分法。

師:誰來展示一下你的分法?要先拿出多少個棋子?怎樣分的?分給了幾只小兔?請一生上來分。(使用學具分一分)。

學生邊說邊分:拿出3個分給一只小兔子,再拿出3個蘿卜給了第二個小兔,再拿出3個分給第三只小兔,再拿出3個,又可以分給一只小兔,最后剩下3個蘿卜,再給1只小兔。這樣15個蘿卜分完了,我們就可以知道分給了5只小兔子。

提問:這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為什么?

生:……。

4、分松果,練習中提升思維。

師:還剩下誰沒分到食物???小松鼠都等不及了,它跟老師說悄悄話了:有15個松果,每只松鼠分5個松果,可以……(誰聽到小松鼠的悄悄話了?)。

生:可以分給幾只松鼠?

師:有15個松果,每只松鼠分5個松果,可以分給幾只松鼠?如果不用棋子,你能想出可以分給幾只小松鼠嗎?先閉上眼睛想一想,再在紙上用鉛筆圈一圈。

師:誰來說說分給了幾只小松鼠?

生:3只。

師:你是怎樣想的?這也是平均分嗎?為什么?

生:……。

師:拿出5個分給一只小松鼠,再拿出5個有分給了一只小松鼠,還有5個又可以分給一只小松鼠,分給了3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5個松果。這也是平均分。

4、自主練習,構建語言模型。

師:森林里的小貓和小豬也分到了食物,咱們來看看哪種分法是平均分?(課件出示。)。

(2)圈圈畫畫分蘋果,初步認識平均分語言模型。

課件出示練習題。12個蘋果,平均分2盤,每盤分x個。

師:還是這12個蘋果,平均放到3個盤子里,每盤分x個。

12個蘋果,每個盤子放3個,需要x個盤子。

12個蘋果,每個盤子放2個,需要x個盤子。

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3)小烏鴉碰到了一個難題,你們能幫幫它嗎?18個西紅柿,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每個盤子放x個。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十二

教材設計了各種情境(二年級1班去春游,同學們分發(fā)食物),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通過觀察了解“每份同樣多”,引出“平均分”,再讓學生充分參與平均分,分各種實物,讓學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學生多次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并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表象,為學生認識除法打好基礎。教學中,我讓學生分發(fā)鉛筆,如3個人分9支筆如何做到公平;或12本作業(yè)分給4名同學等等。學生在我創(chuàng)設的生活化情境中,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多次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充分調動起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使學生獲得了平均分的初步概念,鞏固對平均分含義的理解。

我認為本教學有幾點值得反思的地方:

1、注重學生對平均分的感受和體驗。在學生動手分發(fā)實物的過程中建立起“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平均分”,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產(chǎn)生和形成過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注重分法的多樣化。讓學生用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去學習。如“把15支粉筆、或15本本子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你會怎么分?”學生有很多種分法。但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學生沒有完全展示出各種分法了,基本是5個5個的分,因為他們從結果來考慮的。

3、注重從多角度讓學生通過比較來認識“平均分”的含義這是認識問題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單一地看問題。如課的開始,讓學生分鉛筆,學生都十分一致的進行了平均分,沒有出現(xiàn)不是平均分的情況。每份分的不是同樣多,就是沒有平均分,這也是現(xiàn)實生活中常有的情況,這一設計讓學生認識平均分的同時,也用不平均分來對比學習,對了解這一概念有很大的幫助。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十三

一、課題:認識平均分二、教學目標: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平分實物,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2、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3、主動參與合作交流,大膽說明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三、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四、教具準備:教師準備課件;學生每人準備小棒若干五、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1、師:老師知道同學們最喜歡幫助別人了,現(xiàn)在,兔媽媽給他的兩個孩子分蘿卜,它有三種分法,請大家仔細看,幫兔媽媽分析分析哪種分法最公平,最合理?并說出你的理由。師出示課件請學生觀察、分析,說出自己的理由。師課件出示三種分法,引導學生明白平均分的概念。師課件出示: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請生齊讀三遍。2、師:同學們給兔媽媽的幫助非常成功,這不獅子大王也碰到了一個難題需要大家的幫助,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師課件出示,學生完成分蘋果環(huán)節(jié)。師課件出示:有6個蘋果,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2個是平均分。生齊讀兩遍。3、師:同學們真棒!順利的幫助了兔媽媽和獅子大王。下面,請你們繼續(xù)幫助準備春游的`同學們,替他們想想該如何分桔子和水?師課件出示情境圖及桔子圖師:把15個句子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能分到幾個?請同桌兩個同學利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生用小棒操作體驗分的過程,師巡視。生匯報自己的分法。師課件展示各種分的分法:1個1個地分,2個2個地分,3個3個地分,5個5個地分。。。。。。。。。4、師:同學們非常成功地把15個桔子平均分成了5份。下面,我們再試試把12瓶水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能分到幾瓶?請同桌兩個同學利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生用小棒操作,體驗分的過程,師巡視,生匯報自己的分法。5、師: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了平均分的方法,下面我們做幾道題,考驗考驗你們學得怎么樣?同學們,準備好了嗎?那我們開始吧!完成練習6、師:今天,兔媽媽和老師被同學們樂于助人的精神感動了。這不,兔媽媽為了感謝大家,特意做了一個大月餅送給大家,請大家品嘗。請大家想一想,我們班62個同學平均分這個月餅,每人能分到這個月餅的多少,請大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思考這個問題好嗎?7、小結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十四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13~14頁“平均分”的例1和例2,練習三的第l、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情境和生活實例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通過活動讓學生探討“平均分”分法的多樣化;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及觀察能力;

4.通過學習讓學生初步建立起公正、公平、團結、合作的人生觀。

【教學重、難點】。

【教具、學具準備】。

卡通圖片,水果圖片,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教師講故事。(伴隨表演)。

師:小朋友們好,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認真聽喲,聽完后要請你們當公正的法官。有一天,沙和尚、豬八戒、孫悟空三兄弟來到一座山腳下,口渴、肚子餓,豬八戒摸摸口袋里只有9個桃子了。“來,沙師弟你3個,大師兄2個,俺老豬肚子大就4個?!保ń處熯呎f邊貼出卡通圖片和桃子圖片,同時勾畫出大山)“嗨!憑什么你多吃,哪次妖怪不是俺老孫降的,我該多吃”,孫悟空氣憤地說。一直站在一旁的沙和尚說:“平時重活兒是我做的,重擔是我挑的,我該多吃?!薄拔以?!我該?。∥以摚。?!”他們?nèi)值軤幊巢煌?。其實他們?nèi)齻€為保護師傅都立下很大的功勞。

2.提出問題。

師:聰明的小朋友,請你們當當公正的法官,幫他們分一分,讓他們別爭吵下去了。

[通過故事情境來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重要性。]。

二、通過活動初步體驗平均分。

1.誰來當法官的活動。

生:我覺得孫悟空本事大,他該多吃,沙和尚少吃。

師:他們?nèi)齻€保護師傅都立下很大的功勞呀!

生:每人吃3個桃子,同樣多就不會吵了。

師:同意他的請舉手,看來你們這些法官很公正,請你上臺分一分。(動手操作)。

請學生上臺把桃子個數(shù)調整到每人3個。

師:這樣他們每人分得的桃子個數(shù)就怎樣呢?還會吵嗎?

生:一樣多。不會吵了。

2.小組活動。

師:如果有24個桃子,那又該怎么分他們才不會吵呢?請4人小組一起動手分一分。(組長拿出準備好的圖片,組員合作完成)。

3.展示小組活動結果。

展示不同樣多的小組結果。(評議)。

生:不行,每人分得的不一樣多,他們會吵的,應該每人分8個桃。

師:那把你們組的結果展示給大家看看。(評議)。

生:這樣他們?nèi)值苊咳朔?個,一樣多,很公平。

4.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師:像剛才,把9個桃子分給3個人,每人3個,每人分得的個數(shù)怎么樣?(同樣多)把24個桃子分給3個人,每人8個,每人分得的個數(shù)怎么樣?(同樣多)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教師板書課題并教讀兩遍)。

提問:剛才有的組給豬八戒分7個,沙和尚分5個,孫悟空分12個,這是平均分嗎?

生:不一樣多,不是平均分。

5.初步理解概念。

練習:填空,把9個桃子______分給3個人,每人______個。

師:剛才我們把9個桃子怎么分給3個人,每人幾個(師伴手勢),請3個同學來說。

師:誰來說說剛才你們把多少個桃子怎么分給幾人,每人幾個。

(請3個學生來說,著重強調平均分)。

三、加深概念的理解。

1.第16頁練習三的第1題。

師:聽完了故事,老師再帶你們?nèi)ス涔浠ǖ?,花店里的阿姨要把這些花分插在花瓶里,每個花瓶里插同樣多的花,應該插幾枝?(出示第1題)。

請學生回答并說想法。

師:誰來說說把多少枝花怎么插在幾個花瓶里,每瓶插幾枝?(請兩個學生說)。

2.第16頁練習三的第2題。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現(xiàn)在老師考考你們。(出示題目,師讀題)。

學生所持觀點不一致。請三種不同觀點的代表展開辯論,其他學生做補充說明。得出正確答案(第二種)。

四、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

師: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比如:咱班有40個人,平均分成10個小組,每個小組有4個人。再比如:有16個同學參加接力賽,平均分成2個隊,每隊幾個人呢?(8人)那你們能舉一些嗎?請說給同桌聽聽。

請學生舉例。(教師適時點撥“平均分”)。

[讓學生感受到平均分就在我們生活中。]。

2.動手操作。

師:想想可以怎樣分呢?動手試一試。

小組長拿出橘子圖片小組合作完成。

3.展示。

師:請小組派一個代表上臺展示你們小組是怎么分的,邊分邊說。

生:我們組是一個一個地分,最后每盤分3個。(邊分邊說)。

師:還有不同分法嗎?

生:我們組是先放2個,再放1個,最后每盤放3個。(邊分邊說)。

師:還有與他們兩組不同的嗎?

生;我們組是三個三個地分,每盤放3個。(邊分邊說)。

4.小結。

師: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有多種不同分法,不管是哪種,每份都有幾個呢?

生:3個。

師:我們知道平均分有多種不同分法,以后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吧!

1.師:今天,大家都表現(xiàn)得很不錯,老師要送給你們幾種水果圖片。不過要親自動手分一分才能得到。(出示圖片:20個蘋果,16個桃子,12個橘子,8個草莓排列在一張8開紙上)。

問:看看有什么水果呢?

生:有脆脆的蘋果,酸酸的橘子、甜甜的草莓、軟軟的桃子。

師:因為老師很公平,愛在座的每一個小朋友,所以每人都要得到這四種水果,而且這些水果是平均分給小組里的4個人,請小組長帶領你們組想辦法動手分一分。

2.動手活動。

教師幫助有困難的小組。

3.展示。

師:每個小組都在積極地想辦法,動手分,看看你們分得怎樣呢?把你們組的分法展示給大家看看,介紹給大家聽聽。

生:我用圈的辦法,5個蘋果圈在一起,4個桃圈在一起,3個橘子圈在一起,2個草莓圈在一起,然后把5個蘋果、4個桃、3個橘子、2個草莓用一個方框框起來,這就是一個人分到的。(邊說邊展示)。

(評議)。

生:我認為他們這樣分很公平,可以。

師:還有不同的嗎?

生:我們組把這些圖片撕下來,一個人分一種水果,最后我們每人分得5個蘋果、4個桃、3個橘子、2個草莓。

(評議)。

生:他們這樣分很清楚。

師:還有不同的嗎?

生:我們組把4個人的名字寫在旁邊,用連線的方法來分,比如分給我的5個蘋果就與我的姓名連起來。

(評議)。

生:這樣分可以,但比較雜亂,不易看清。

生:平均分給4個人的。

師:你們每人分到幾個蘋果?幾個桃?幾個橘子?幾個草莓?(生齊答)。

師:老師很公平,愛你們中的每一個。

七、全課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怎樣分物品,也知道了平均分的方法很多,平均分的例子很多,請你們課后用自己喜歡的分法把生活中的物品拿來平均分。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中,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2、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

3、逐步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平均分過程與結果,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對平均分意義的理解。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15根小棒、長方形紙一張。

教師: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2、如果小剛也去,每人拿的一樣多,怎么拿?

3、買了8個蘋果,分給4個人,每人一樣多,怎么分?

學生嘗試分。

交流。

小結:每份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4、判斷練習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知道平均分是眾多分法中的一種,進行平均分的嘗試,對平均分意義的理解從不完整逐步清晰為“只要是每一份同樣多的,就是平均分”。

讓學生逐步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平均分的意思,是一種“生活數(shù)學”向“學校數(shù)學”的進步。

二、平均分方法的研究1、把15個桃子平均分成5份。

學生操作。

反饋學生分的方法。

有可能是1個1個分的;有可能是3個3個分的;也有可能是先2個2個分,再1個1個分的的情況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了解平均分的策略,促進學生對平均分意義的進一步理解。

三、鞏固延伸1、舉例。

2、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把12個橘子平均分,可以怎么分?

3、練習。

4、折一折: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可以怎么分?從一些數(shù)量平均分拓展到把一個物體、甚至一個圖形平均分,使學生對“平均分”概念認識更加完整。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p12~p14例1、例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將物品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平均分。

(2)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在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中體會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過操作與交流進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質特征。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及動手操作能力。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讓學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過程,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語言表述平均分。

教學準備:糖小棒小圓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目標。

1、動手操作。

(1)談話引入:同學們,你們會分東西嗎?瞧!這兒有6塊糖,你能把它分成幾堆嗎?動手分分看,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讓學生用學具代替糖動手分一分)。

(2)學生自由分。

(3)匯報與交流。(請不同分法的學生上臺展示)。

a、分成2組、3組、4組等幾類(不同組別)。

b、每份都是同樣多與不一樣多的分類。

2、發(fā)現(xiàn)問題。

(1)同學們,這么多不同的分法,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同學們把剛才“每份分得同樣多”的那幾種找出來,與小組的同學互相看一看,說一說。

3、揭示課題: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板書:平均分)。

4、提出學習目標:

(1)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用語言表述平均分。

二、小組合作,展示成果。

1、小組合作,學習習近平均分。

a.用學具代替食品動手分一分。

b.請各組選派代表展示分配結果,并說說是怎么分的。

(2)完成書本第13頁的做一做。

a.讓學生動手用10張小圓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b.說說是怎么分的。先同桌交流,再指名說。

2、利用新知,解決平均分。

(1)自學例2:把15個桔子平均分成5份。

a.各自用小圓片代替桔子分一分.

b.小組交流:說說是怎樣分的。

(2)獨立完成課本第14頁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a.讓學生在課本圈一圈。

b.小組交流:并說說自己的分法。

三、模擬訓練,拓展延伸。

1、練習三第1、2、3題(讓學生用小棒代替實物分一分,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2、填空:老師一家三口都去喝喜酒,每人都分到了6塊喜糖.你們猜我們一共分到()塊喜糖?現(xiàn)在我把這18塊糖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塊。還可以平均分給()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塊。(請不同分法的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四、課堂總結,完善認知。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每份分的同樣多,就叫平均分。

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十七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二年級·下冊》7-11頁。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結合情境圖初步認識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義。能用平均分解。

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學生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動中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

3.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能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教具:課件、小棒、圓片等。

教學過程:

情景辨析,感知“平均分”

師:小朋友們,二(1)班的同學們明天要去參觀科技園了,同學們特別高興,還早早準備了一些食品,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教材第7頁主題圖)。

師:二(1)班的小朋友準備了什么吃的呢?(讓學生觀察圖片,或說都看到了什么。)。

生香腸、果凍,橘子。

師:再仔細觀察看看,互相討論下看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給予適當提示)。

生:這些食物都是一份一份的。

師:小朋友們真的是觀察非常仔細啊,這個班級的小朋友在分每一樣食物時每份都一樣。

多。(出示課件),那我們來猜一猜為什么要把食物分得一樣多???

一、實際操作,體驗“平均分”

2.1動手實踐,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

把上課前準備好的教具小棒和小圓片拿出,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要求:像二(1)班那樣,每份分得一樣多,具體要求(出示課件)。

請同學展示自己小組的分配方案。發(fā)現(xiàn):每份分得的物體是一樣多的。

給出“平均分的概念”,板書。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樣多。

2.2判斷比較,進一步理解“平均分”。

出示圖片,判斷星星寶寶的分組是不是平均分。小組同學相互說說看法,并說出理由。

2.3具體實例,探究“平均分”的分法。

(1)出示課件:把6塊糖平均分3份,每份幾塊?

小組討論怎么分,派代表回答,交流分糖的辦法。

分法:1一個一個的分。

2.2個2個的分。

3.3個3個的分。

4.幾個幾個的分。

p8做一做。

1.用小棒代替糖分一分并說說哪種是平均分,為什么。

2.用小棒代替楓葉分一分,進一步感受平均分的方法。

(2)出示課件:把18個橘子平均分到6個盤子里,每盤幾個?

小組內(nèi)說一說是怎么分的。

討論:這幾種分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分得時候可以一個一個的分,也可以兩個兩個的分,也可以幾個幾個的分,最后分的結果必須是每份一樣多。

你喜歡那種方法,為什么?

二、回顧、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2.平均分要有什么要求?我們在分的時候采用了那些方法?

3.知道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的方法。

三、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1、2、3、4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十八

教學目標:1.鞏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系。

3.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準備:筷子、蘋果、盤子、小棒、計算機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

1.把12個蘋果平均放在4個盤中,想一想應該怎樣放?

把12個蘋果放在4個盤中,想一想應該怎樣放?

比較:這兩句話一樣嗎?不同點是什么?(強調“平均分)。

二、新授課。

1.出示教科書第15頁的例題3。計算機課件演示教科書第15頁的例題3的畫面。

請一個同學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畫面的內(nèi)容。(每條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幾條船?)。

教師:每4人為一小組討論一下,應該租幾條船?

學生匯報:每條船限乘4人,就是每條船只能坐4個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個4人,所以應該租6條船。

教師:如果每條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幾條船?(讓學生自己動手分一分,再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2.練習:科教科書第15頁的做一做。

首先讓學生觀察畫面:圖上畫的是什么?

教師:這一道題就是問12里面有幾個2。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4題。

用情境圖呈現(xiàn)分蘿卜活動。練習時,先讓學生觀察畫面,并根據(jù)畫面提供的`信息和問題,確定“把多少個蘿卜平均分給小兔”“按每只小兔幾個蘿卜來分”,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在學生明白把16個蘿卜,按每只小兔4個蘿卜分之后,讓學生獨立“圈一圈”完成分蘿卜任務。然后讓學生交流分的過程和結果,比如學生說出“沒4個蘿卜圈在一起……”通過圈和說,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對平均分的認識。

2.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5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問:你是怎樣想的?(有18個香蕉,平均分給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幾個?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問:香蕉的數(shù)量都是18個,為什么兩次每只猴子分的數(shù)量不一樣呢?(因為平均分的份數(shù)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倲?shù)相同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讓學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結果,促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教學反思:

平均分教學設計篇十九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義,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過學生具體操作平均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學生滲透樸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2個乒乓球、15枝鉛筆、10個紙盒,課件。

每小組10個小紙盒、15個乒乓球、20支鉛筆。

1課時。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們喜歡什么活動?(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經(jīng)為明天的春游準備了許多好吃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課件圖片)。

2.觀察畫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蘋果時,每份都同樣多。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

4.你們猜猜看,為什么每份要分同樣多?(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誘發(fā)對“平均分”的關注)。

1.學習例1,引入平均分。

師:二(1)班的小朋友還有些食品沒分好,咱們幫幫他們好嗎?要求:

(1)請各組同學利用20枝鉛筆代替火腿腸,幫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腸。

(2)要像他們分蘋果一樣每份分同樣多。

a、小組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怎樣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樣多。

b、學生動手實踐,分一分,老師巡視參與活動。

c、小組推選代表到臺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結: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1)作業(yè)p13的“做一做”

a、讀題,理解題意。指名說說“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個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塊數(shù)同樣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樣多。

b、動手操作:用10個小紙盒代替面包,動手分一分。

c、同桌交流,邊操作邊口頭表述:把10個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個面包。

(2)同學們說得真好,你們能像這樣,用“平均分”把剛才分食品時的每一種分法說一說嗎?(指名說)。

3.學習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組先討論分法,再動手分一分,要求用15個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匯報分的過程。

(3)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討論這幾種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時候,可以一個一個地分,也可以幾個幾個地分,最后分完的結果必須每份同樣多。)。

提問: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快、準確)。

4.獨立進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用鉛筆代替礦泉水,動手分一分。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

1.練習三第3題。

(1)學生自己讀題,根據(jù)題意從學具卡片中拿出圓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動手分一分,將梨子平均放進3個盤子里(用小紙盒代替盤子)。

(3)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說說你們分的過程和結果。

2.練習三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用畫一畫的方法,往每一個花瓶里插花,根據(jù)題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顏色)。

(2)交流展示插花結果,并說說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評選,誰插得花最漂亮。選出每瓶插得同樣多的,強調把12朵花平均插在3個花瓶里,每個花瓶插4朵。

3.練習三第2題。

(1)明確題目要求,學生獨立判斷。

(2)集體交流,說清判斷的理由。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討論交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要注意什么?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這一節(jié)是整個單元的開始部分,在備課時我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平均分的意義,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說一說想怎樣分,然后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小組評價一下分得對錯,教師訂正,最后用教具演示,這樣學生比較快的認識了平均分。

我認為這節(jié)課比較成功的另一個地方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接近“平均分”,通過分組討論分配方案,再按方案進行“平均分”,通過小組交流,自然而然的對學困生進行了幫助,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讓學困生也在平等愉悅的氣氛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不僅讓學生接近了“平均分”,而且使他們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為樣,學生學習的興致極高,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上課特別的積極,上課氣氛很活躍。

我感覺這節(jié)課學生掌握的不錯,為下一節(jié)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12876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