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2 09:04:09
2023年二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范文(14篇)
時間:2023-11-22 09:04:09     小編:靈魂曲

編寫教案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教案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需要。通過研究這些教案,我們可以發(fā)現一些優(yōu)秀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二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篇一

1、讓學生了解大海的美麗富饒,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認識12個生字,會寫“打、他”等6個生字。

識字認字,朗讀課文。

理解“月亮灣”、“他的故事講不完”的意思。

課件、錄音機、生詞卡片。

一、激趣導入

請大家注意聽,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聽大海錄音。)

課件:大海的圖片。

點評:大海的圖片非常美麗,引人入勝,令學生發(fā)出驚嘆。課一開始已經把學生引入美的境界。真不愧是“課伊始,興已發(fā)”。

師:你現在最想說什么?

點評:非常自然地導入了課文的學習。

師:就在這美麗的大海邊,有一個靜靜的月亮灣,讓咱們一起到那兒看看去吧!

(師范讀。)

點評:學生自然跟讀,投入其中。

學生回答。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

師:打開書,請你一邊指著一邊自由地讀一讀課文,遇到生字,自己想個辦法認識它,看誰能把每個字音都讀準。

指名讀。評讀。集體討論交流

(1)灣月亮灣

指導學生:區(qū)分“灣”、“彎”。(做成活動字卡。)

師:(教師邊講解邊板畫:彎彎的海岸、月亮。)

(2)故事

指導學生:“事”在“故事”中讀輕聲。)

點評:抓住重點,重視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

2、自己讀。要求把課文讀通。

師:請你自己再讀一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

指名讀。評讀。

三、細讀課文

1、兩人小組合作質疑、解疑。

(1)在請你和旁邊的小伙伴來配合讀,可以你讀他聽,然后他讀你聽。也可以一個人讀一句。還可以兩個人一起讀,然后指著圖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看看兩個人能不能共同解決,把問題搞懂。

點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具體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2)集體討論交流

重點討論:老爺爺在講什么故事呢?為什么他的故事說不完呢?

學生討論交流。

(3)月亮灣不僅美麗,而且富饒。它的海底就像一個大寶庫???!

播放有關大海美麗富饒的錄像。

小結:月亮灣的人們搖著船出海捕魚,他們撒下一張張的網,收獲的是滿船的魚蝦和歡樂。他們的快樂和幸福當然說也說不完。

點評:利用錄像,巧妙的解決課文的難點。

2、嘗試讓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

師:讓我們帶著幸福和快樂,再讀讀課文吧。

四、記認、學寫生字

1、記認生字。

師:生字朋友都和我們見了好幾次面了,你認識它們了嗎?說一說你記住了哪個生字,是怎么記住的。

比賽:看誰讀得又快又準。

點評:適時加入競賽,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學寫生字。

師:大家課文讀得好,生字記得好,相信大家也一定能把這些生字寫好。

(出示要求寫的生字。)

師:想寫好這些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地方?

(學生交流寫字需注意的地方,老師適當指導。)

(老師根據學生的要求范寫。)

點評: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范寫,真正體現“教”為“學”服務的意識。

(學生書寫,評議。)

3、游戲鞏固,總結全文。

師:讓我們一起做個游戲吧,名字就叫“到月亮灣去”。這有一條路,只要我們正確地讀出牌子上的字就可以到月亮灣了,讓咱們出發(fā)吧!

點評:以游戲的形式總結全文,寓教于樂,非常巧妙。

師:月亮灣到了,快讓我們用朗讀、背誦,還可以加上動作和表演把你的快樂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五、課外拓展

師:今天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想知道什么?

師:在我國,像月亮灣這樣美麗富饒的地方還有好多。課下小朋友有興趣可以收集一些有關的圖片或者文字資料,做個簡報,共同交流交流。

點評:課內外知識相結合,拓展學生的視野和學習的領域。

板書:

我家住在大海邊

彎彎的月亮

月亮灣

故事

二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篇二

第七單元認識時間教材內容:認識時間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在實際情境中,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知道1時=60分,初步建立時間概念。(2)使學生能正確讀出和寫出鐘面上指示的時間,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3)讓學生學會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2、過程與方法:(1)通過撥一撥、數一數、說一說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鐘面,掌握看鐘表的方法以及時間單位時、分。(2)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在實際操作及有趣的課堂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激發(fā)學習舉和學習熱情。(2)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難點、關鍵:1、重點:時間單位的進率及鐘面的認識。2、難點:時間單位的進率隊及推算經過的時間。3、關鍵:通過直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產,并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增強感情性認識,熟記時間單位間的進率。課時安排:3課時認識時間(一)………………………………………………………………1課時認識時間(二)………………………………………………………………1課時實踐活動小小商店…………………………………………………………1課時第一課時:認識時間(一)教學內容:認識時間(教科書第81頁例1練習十五1―3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進一步學習有關鐘面上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認識時、分,掌握時、分的進率,能夠準確讀和寫出鐘面上的時刻。2、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看分針指在各個數字上的時刻;會讀、寫幾時幾分。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交流、傾聽的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教學重、難點:1、重點: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使學生知道1時=60分。2、難點:使學生學會看分針指在各個數字上的.時刻。教學準備:小黑板、掛圖等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1、猜謎引入?!拔矣幸粋€好朋友,嘀噠嘀噠的不停的走,叫我學習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這是什么?鐘表可以告訴我們什么?(時間)你能說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時間嗎?師:看來同學們都能用我們學過的整時或用幾時半表示時間,還有些同學能用8:10的形式來表示時間。師:同學們,你們又知道現在是幾時嗎?(出示現在的時間鐘面),師: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時間。(板書課題)2、認識鐘面。觀察鐘面,通過上學期的學習,我們知道鐘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說一說。二、直觀演示,自主探究新知。1、認識時間:分(1)、引導學生觀察分針。(實物鐘,演示分針走1小格)師:分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分。(2)、一邊在實物鐘演示,一邊提問:a、分針指著1是幾分?為什么?(一個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b、分針指著4是幾分?為什么?c、分針指著7是幾分?為什么?d、分針指著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幾分呢?為什么?這里剛好是經過了幾個時呢?2、認識時。鐘面演示:移動時針,讓學生說出走到幾時了,要注意引導。得出結論:時針從一個數字走到下一個數字經過的時間是1時。3、認識時間。(1)教學例1第一個鐘面。師:認真觀察這個鐘面,說說時針指著幾,是幾時,分針指著幾,是幾分?生:時針指著3多一點,是3時,分針指著1,是5分。師:那鐘面上表示的時間是幾時幾分呢?生:3時5分。(2)教學時間的兩種表示方法。(兩種表示方法在上學期已學過,在此讓學生注意在寫3時5分時,要在兩點后面加一個“0”,即:3:05。)(3)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認識第二、三個鐘面。3、認識時、分的關系(1)學生分組操作。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小鬧鐘,撥一撥,看一看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幾大格,并在小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結果。(2)學生反饋,教師出示操作課件:分針走一圈,同時時針走一大格。(3)引出“1時=60分”師: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分?生:60分。師: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生:1時。師:過大家的操作,我們可以知道:1時=60分(教師板書)三、動手實踐、鞏固新操作結果。1、教師拔鐘,學生說時間。2、兩個同學為一小組,一個同學拔鐘,另一個同學說時間。3、教師說時間,學生拔鐘。四、教學效果測評1、完成課本“做一做”第1題。2、完成練習十五第1題。3、完成練習十五第2題。4、完成練習十五第3題,師生互動游戲操作,認讀時刻,師拔生說、生拔師說,同桌一人拔一人說,并交換。五、課后小結:

二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篇三

2、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理解有余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投影儀

一、引入課題

我們已經掌握了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學會了用有余數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用所學知識繼續(xù)來解決“派車”這個問題。

板書:派車

二、探索新知

1、先讓學生觀察本題的情境圖,理解圖意,找出必要的信息,

提問:從圖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學生回答。 (有25人要乘車,小汽車限乘3人,面包車限乘8人)

2、再讓學生獨立思考:

(1)可以怎樣派車?

(2)你認為怎樣派車比較合理?

3、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全班集體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如第(1)小題解決方法有:

(1)派4輛面包車;

(2)派3輛面包車,1輛小汽車;

(3)派2輛面包車,3輛小汽車;

(4)派1輛面包車,6輛小汽車;

(5)派9輛小汽車。 以上五種派車方案學生只要說出其中一種就可以了。

4、在引導學生探究第(2)小題的解決方法時,要求學生要說出道理,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學生只要說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車輛數少一些,便于管理,而且每輛車坐得寬敞些,就派4輛面包車;要求沒有空座,就派2輛面包車,3輛小汽車。 …… 讓學生用“試一試”中表格的形式呈現答案。

三、鞏固練習

第9頁“試一試” 讓學生獨立填寫后集體訂正。

二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知道24時記時法。

2、程與方法:借助鐘面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同一問題不同的解決方法。

3、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逐步養(yǎng)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會用24時記時法表示某一時刻。

教學難點:

知道晚上12時既是24時又是0時。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自學法。

教學準備:

鐘面模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導入新課。

1、師:上個星期六,我有個外地來的朋友來咱們這兒旅游,他提前一天已經買來了車票,第二天9點到西安我聽了很高興。第二天我一大早起來,9點以前趕到火車站,結果等到很久也沒等到這位朋友,這是怎么回事?你們猜猜看。

3、教師板書:晚上9時上午9時。

學生說說晚上9時是怎樣變成21時的?

時刻。這種方法教普通記時法,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記時法,他比普通記時法更簡單,它叫24時記時法。

二、探究新知。

1、關于24時記時法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2、看書。

3、自學反饋。

通過閱讀,你知道了什么?

一天有多少小時?

在一天里時針要轉幾天?

新的一天是從什么什么時候開始的?

4、接下來我們看看一天時間是怎樣過去的?

三、課堂總結。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怎樣計算經過時間?

在書上找一找,可是你能不能從書上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把自己認識重要的句子畫下來。

學生自由反饋。

四、作業(yè)設計。

完成數學書71頁的2、3題。

板書設計:

一天的時間(24時記時法)。

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的時間。

開始時間+經過的時間=結束的時間。

結束的時間-經過的時間=開始的時間。

二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篇五

教材第134頁的例1及136頁的1-3題。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yōu)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嘗試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四教具準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生介紹自己對天平的了解,闡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點。

天平大家都見過嗎?有兩個托盤,如果兩個托盤里的物品質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會……輕的一端就會……,老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天平的工作原理。

2.創(chuàng)設情景,自主探索。

(2)獨立思考。老師鼓勵學生大膽設想,積極發(fā)言。

全班匯報。老師指導學生認真傾聽并且積極評價各種方案:打開瓶子數一數、用手掂掂、用秤稱(你選擇用什么秤來稱)、用天平稱(老師不急于讓學生說出最佳方案,給全班留出思考空間。)。

3.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老師小結:利用天平找到這瓶鈣片有多種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祛碼稱出每瓶的質量再進行比較。還可以在天平兩端各放一瓶,根據天平是否平衡來判斷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說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說明上揚的一端是少的。

4.揭示課題。

綜合比較幾種方法(打開瓶子數一數、用手掂掂、用盤秤稱、用天平稱……),哪一種更加快速、準確?(天平)在生活中常常有這樣一些情況,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著一個質量不同的,輕一點或是重一點,利用天平能夠快速準確地把它找出來,我們把這類問題叫做找次品。(板書課題:找次品)接下來我們再請?zhí)炱絹韼蛶兔Α?/p>

(二)教學實施。

1.出示例1:這里有5瓶鈣片,其中1瓶少了3片,設法把它找出來。

2.讓學生思考后,說出自己的想法。

(2)獨立思考,有一定思維結果的時候組織小組交流。老師指導學生在交流中比較方法。

(5)老師小結:在天平的幫助下找到這瓶鈣片有多種方法,可以……還可以……。除了利用學具,還可以畫出示意圖來幫助我們思考。

5.完成教材第136、137頁練習二十六的第1-3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l)第1題,因總數為9筐,故可平均分成3份,只稱2次就能保證把吃過的那筐松果找出來。如果天平兩端各放4筐,如果這時天平恰好平衡,則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過的,這樣只稱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過的那筐松果;但這種方法是不能保證一次就能稱出來的,也不能保證2次就能稱出來,只能保證稱3次就一定能稱出來,故該方法不是最優(yōu)的。

(2)第2題,把15盒平均分成3份,至多3次就可能保證找出較輕的那盒餅干。

二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篇六

1、寫出下面各數。

十一十三十七二十。

2、16的相鄰數是和。

3、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4、7個一和1個十合起來是,個位上的數是,十位上的數是。

5、13后面的第4個數是。

6、20里面有個十。20里面有個一。

7、18里面去掉還剩10。

8、十位上是1,個位上是8,這個數是。

9、被減數和減數都是10,差是。

10、兩個加數都是7,和是。

11、在12、8、15、17、11、19、10這些數中:

(1)其中最大的數是,最小的數是。一共有個數。

(2)從左數,第4個數是;從右數,在第2個。

(3)十位和個位上的`數相同的是。

(4)比15大,比19小的數是。

12、按要求寫數。

寫出1-20中的單數:、、、、、、、、、。

寫出1-20中的雙數:、、、、、、、、、。

13、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下面的數。

582120151171820。

二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篇七

1、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在學完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后進行的,主要引導學生應用比的意義解答有關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本節(jié)內容是平均分的延伸,跟分數乘法有密切聯系,也是學習第十二冊教材比例的基礎。

2、本節(jié)內容設計比較靈活,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的方法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學情分析。

1、經課前了解學生對于比的意義理解得比較透徹,也非常理解、喜歡比的多種表現方法,而分東西時他們都喜歡用平均分,認為平均分最合理,也非常喜歡幫助別人分東西。

2、小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較強,凡事都喜歡刨根問底,喜歡挑戰(zhàn)各種難題,所以本人設計了由平均分向按一定比分配的策略,讓他們的認知由平衡向不平衡發(fā)展。并一步步引導他們運用舊知識解決新知識,最終真正學到知識。

3、學生可能會認為為什么平均分分東西會不公平,為什么要按一定的比分才合理。

教學目標。

1、在合作探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使學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分配的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正確理解按比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二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篇八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的整理和復習(教材第102頁內容,練習二十一第1-3題)

1、通過對本單元學習內容的整理和復習以及練習,使學生能較好地總結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問題,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度。

2、結合實際問題,使學生明確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據實際問題進行調整,才能使估算結果與實際相等。

通過對本單元學習內容的整理和復習以及練習,使學生能較好地總結本單元所學的口算、筆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問題,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度。

結合實際問題,使學生明確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據實際問題進行調整,才能使估算結果與實際相等。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及大屏幕出示相關的主題圖。

一、準備學習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頁“整理和復習”第1題”)。

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以開火車的方式口算,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口算的(口算步驟)。

2.總結歸納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錯。

3.口算練習。完成第103頁練習二十一第1題。兩人一組,輪流出題計算,要求他 們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獨立嘗試、交流、討論、進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樣性,明白應該怎樣選擇恰當的估算策略。

二、基本訓練。

1.練習教材第102頁“整理和復習”第2題。

(1)讓學生采用不同方法獨自完成第2題。(可以口算也可以筆算) .

(2)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要特別注意相同數位要對齊;如果是進位加或是退位減又必須注意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的形式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筆算練習。

完成練習二十一第2題。

仿照第2題的形式先由教師出數,學生算;然后2個同學一組,相互出數,相互計算。

三、技能訓練。

1.集體研討教材第102頁“整理和復習”第3題。

(1)大屏幕出示第3題情景圖,要求學生認真觀察。

(2)討論交流題目中的條件有哪些?聰聰提出的問題是什么?

(3)交流各自的估算過程及結果,集體評價訂正。

2、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二十一第3題。

先獨自估算出結果,然后集體交流估算的思考過程。同時教師可結合這一學習內容使 學生了解到上海的“東方明珠”是亞洲最高的廣播電視塔,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復習總結

1.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內容?請你口述一遍1

2.通過本節(jié)課的復習,你又有了哪些收獲?還存在問題嗎?

教學反思:

二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篇九

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是“一起做游戲”。教材利用主題圖小朋友熟悉的貼鼻子游戲引發(fā)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親自參與游戲,讓他們觀察游戲的過程,感受到游戲多么有趣,激發(fā)他們把自己做過的游戲介紹給同學,同時向別人學習做游戲的興趣。

1.引導學生觀察游戲的過程,在做游戲中產生口語交際的愿望。

2.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能大方、簡單地說出游戲的過程,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重點)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互相交流,學習詢問。(難點)

1.教師課前帶孩子們玩游戲:老鷹捉小雞。

2.讓學生找?guī)讉€小伙伴去玩一下自己喜歡的游戲。

3.黑板上先畫一張小熊的笑臉,準備一個鼻子粘貼,一條蒙眼睛的布。

(教師課間帶領孩子們玩一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上課鈴聲響后,孩子們仍意猶未盡。)

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玩的是什么游戲?

生:老鷹捉小雞。

師:這個游戲好玩嗎?

生:好玩極了!

師:那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做游戲好嗎?(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著情感、懷著濃厚的興趣走進交際情境中。由生活中最熟悉的“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引入課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起學生參與游戲、樂于表達的愿望。

師:告訴老師,你覺得剛才“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哪兒最好玩?

生1:老師當老鷹,跑得好快,我差點兒被捉住了。

生2:我當雞媽媽,保護我的“孩子”,真有趣!

生3:我的手緊緊抓住前面的“小雞”的衣服,生怕被甩掉了,真好玩!

生4:老師,下次再玩,我當老鷹,你當雞媽媽,好不好?因為你的胳膊比我們的長。

師:小朋友們說得真好!那你們還喜歡玩什么游戲呢?(學生邊說老師邊板書。)

生:丟手絹、跳皮筋、貼鼻子……

生:太好啦!

師:那我先請一位同學來給這只可愛的小熊貼鼻子吧!(把學生的眼睛用布條蒙住。)

生:老師,我們可以給他提示嗎?

二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篇十

本單元包括三篇課文《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月光曲》和《林中樂隊》?!吨腥A民族的最強音》詳細記述了《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傳唱、定為國歌的過程?!对鹿馇穼懥舜笠魳芳邑惗喾彝楦F鞋匠兄妹,被他們對音樂的熱愛、癡迷而感動,即興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故事?!读种袠逢牎沸蜗蟮拿枥L了大自然里,各種動物發(fā)出的聲音,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學情分析

學生對國歌太熟悉了,能熟背歌詞,但要理解得很透徹那需要一點的時間。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中華民族最強音”的深刻內涵,從而激發(fā)鼓舞全民族、全體炎黃子孫團結一心、勵精圖治、奮發(fā)圖強建設好自己的美好家園。通過理解課文,了解貝多芬所具的卓越才華和勞動人民的同情心,學習他美好、善良的心情;并通過欣賞《月光曲》讓學生感受意境之美,陶冶愛美的情趣。用多種方法熟讀課文,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鼓勵學生細心閱讀,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體的內容來說明中心句的,體會這種寫法。

重點難點

《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國歌的現實意義,為什么說它是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教學策略

先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以讀代講,感悟詩句、文章內涵

教學過程

1《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第一課時

1、師:大家知道,能代表一個國家的象征有許多,比如:國旗、國徽,還有什么呢?(國歌)現在就讓我們高聲歌唱國歌。

2、學生合唱國歌。

3、師:誰來說一說每當你聽到國歌時的感受?

4、學生自由說聽到國歌后的感受。

5、師:這么雄壯、激昂的歌曲是怎樣被創(chuàng)作出來的?又是如何成為我們的國歌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6、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1、師:現在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并多讀幾遍。

2、學生自讀課文。

4、同桌互讀課文,交流體會。

5、指名回答。

1、師: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最強音”這個主題?

2、指名回答。

(1)《義勇軍進行曲》的譜寫;

(2)《義勇軍進行曲》的傳唱;

(3)《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4、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勵著中華兒女同侵略者浴血奮戰(zhàn),成為整個中華民族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戰(zhàn)斗號角。

(2)表現了中國人民抗日救亡的決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時期的最強音。

(3)雄壯的樂曲,鼓舞了人們的斗志,體現了人民的信念。

6、師:你覺得課文中哪個部分最讓你感動?為什么?

7、指名回答。

8、師:為什么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國歌?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課文哪個部分告訴了我們?(最后一個自然段)

9、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10、師;國歌是這么的重要,那么當你高唱國歌的時候,你想到了什么?

11、指名回答。

第二課時

1、指名朗讀課文。

2、唱國歌,體會“中華民族的最強音”。

1、師:下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讀給大家聽。

2、指名朗讀。

3、師:說一說你喜歡這個小節(jié)的原因。

4、分組齊讀。

1、朗讀課文,以小組學習的方式落實。

2、積累詞語。摘抄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二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篇十一

乘加乘減(課本第77頁、第78頁內容,“想想做做”第1-4題)。

1、使學生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乘加乘減式題。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選擇合適的算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問題:他們一共養(yǎng)了多少條金魚?

討論:要知道魚缸里一共有多少條金魚?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把每個魚缸里金魚的條數加起來就可以了(4+4+4+2)。

你還有其他方法列式嗎?(引導學生發(fā)現如果把第4個魚缸也看成有4條金魚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4-2。

問:4×4表示什么?為什么要減2。

師:在一個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減法,應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教材第78頁第1、3、4題。

第1題,你是怎樣列式的?3×4+1=13。

第3題,左邊有題一共有幾人?怎樣列式?

教材78頁第2題。

教學后記:學生掌握得不夠好.

二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篇十二

1、這是一節(jié)以小小音樂劇為主題的綜合活動課。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故事情節(jié)。將全體學生分成五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故事中的一幕,利用樂器學習音樂旋律,并為下面的創(chuàng)作表演做好前期準備。

2、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創(chuàng)編對話、表演故事。

3、以小組匯報表演的形式,表現《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的序幕、第一場。

重點:準確演唱歌曲,并能夠選擇正確的演唱方式表現“音樂劇”中規(guī)定的情景。

難點:1、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創(chuàng)編“音樂劇”中不同場景的對話、表演,根據劇情設計服裝、道具、布景、化妝等。

2、表演者怎樣能夠準確地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行表演。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的范唱帶或cd;自繪(制)《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連環(huán)畫;打擊樂器(雙響筒、響板、碰鈴、鑼等);各種道具(破木盆、新房子、宮殿、大海等)。

活動《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這是一節(jié)以小小音樂劇為主題的綜合活動課。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故事情節(jié)。將全體學生分成五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故事中的一幕,利用樂器學習音樂旋律,并為下面的創(chuàng)作表演做好前期準備。

1、導入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我們曾經演過哪部寓言故事?

2、猜一猜

請大家看一幅畫,誰能猜出這個故事的名字?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3、講一講

誰能夠為大家繪聲繪色地講述這個故事?

4、分析故事并分組

這個故事可分成5場:序幕、放魚歸海、貪婪的老太婆、憤怒的大海、尾聲

5、組織學生分組利用樂器自學各段的音樂:口琴、口風琴、豎笛

6、教師巡視,并針對排練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7、各組匯報學習情況

(1)序幕

音樂表現了老漁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平靜生活。音樂速度不要太快,每個樂的尾音要拖夠拍子。

(2)放魚歸海

表現了日日辛苦卻毫無收獲的老漁夫的驚喜心情以及小金魚慌張的神情、祈求放生的心理狀態(tài)。音樂速度稍快些,可以設計領唱和齊唱來演唱歌曲。

(3)貪婪的老太婆

選用序幕的音樂,運用不同的速度和樂器進行演奏。為了表現老太婆的貪婪,演奏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力度會越來越強,最后所有樂器齊奏,表現了老太婆希望實現自己想當女皇的愿望。

(4)憤怒的大海

選用序幕的音樂,中等速度表現了老漁夫的無奈。當小金魚無奈地游回大海,大海憤怒了,用打擊樂齊奏表示。并把尾聲的第一段放在這里演唱,表現大海的憤怒。

(5)尾聲

尾聲的音樂有兩段歌詞,第一段表現大海的憤怒,用強的力度和快的速度表現。第二段表現一切又變成了原來的樣子,老漁夫無奈地繼續(xù)自己的勞作,音樂速度稍慢,力度稍弱。

8、總結:引導學生加緊課后排練,下節(jié)課表演。

創(chuàng)編活動《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創(chuàng)編對話、表演故事。

1、出示五幅連環(huán)畫

序幕 放魚歸海 貪婪的老太婆 憤怒的大海 尾聲

2、創(chuàng)編活動

將全體分成五個小組,共同完成故事內容。

要求:有對話、伴奏、表演、歌唱等,還需布置一些布景、道具等。

3、學生分組設計各幕的表演內容。

4、教師巡視,并針對排練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5、引導學生利用環(huán)保材料動手設計道具和布景。

6、總結:引導學生加緊課后排練,下節(jié)課表演。

小小音樂劇《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之一。

以小組匯報表演的形式,表現《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的序幕、第一場。

1、小組匯演

序幕

布景:大海邊。

大海:選幾名男生用藍色的布鋪在地上,抖動藍布,表現大海的波浪。

漁夫:站在一所破舊的房子前收拾著自己的漁網。

老太婆:坐在一所破舊的房子旁做針線活。

旁白:很久很久以前,大海邊住著貧窮的老漁夫和他的妻子……(用打擊樂表現大海

的波濤聲)

旁白:老漁夫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帶上自己破舊的漁網出海捕魚……

(老漁夫表演)

旁白:他的妻子要不斷地替人家縫縫補補,才能夠勉強糊口。

(老太婆表演)

老漁夫與老太婆的對話:

老太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完沒了地縫補,還是……都怪我瞎了眼,找了你 這么個沒能耐的東西。”

老漁夫:“生活就是這個樣子!沒有辛苦怎會有收獲。沒有關系,老太婆。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有朝一日,我一定給你買那條你看上的項鏈?!?/p>

老太婆:“哼,等下輩子吧。你呀,就會騙我。要是我有了錢,我一定會買一個新的木盆。這個盆已經漏水了。好了好了,老頭子,抓緊吧,天亮了,出海吧?!?/p>

老漁夫:“我不是已經準備好了嘛?!?/p>

老太婆:“慢點,注意安全!”

老漁夫:“再見!”

老太婆:“早點回來!”

漁夫:手拿漁網,邁著蹣跚的步履向海邊走去。

音樂響起:全體演唱音樂l

序幕結束

2、評價:學生自評、他評、師評。

3、小組匯演

第一場 放魚歸海

背景:碧波蕩漾的大海。

旁白:老漁夫背著自己的破漁網來到海邊,開始了每天的工作……

(老漁夫表演,學生用樂器演奏音樂1)

旁白:一網又一網,每網都沒有收獲。

老漁夫:“今天是怎么了?唉,如果還是網不上魚來,我的老太婆又會埋怨我了。不 行,今天無論如何我也要捉住一條魚。”

(老漁夫表演)

老漁夫:“嗯,有戲。”

(老漁夫表演)

老漁夫:“哈哈,終于抓住了?!?/p>

(老漁夫表演)

老漁夫:“唉,可惜可惜,太小了。但是不管怎么說,我今天還是有收獲?!?/p>

音樂響起:全體演唱音樂2

小金魚:“我知道,您是一位善良的好心人,求求您,放了我吧,我一定會報答您的。”

音樂響起:全體分角色演唱音樂2

老漁夫:“唉,可愛的小金魚。你還這么小,怎么就離開媽媽在外面到處亂闖。這樣很危險。你的媽媽一定會很著急的??墒恰冒?,再不可以到處亂跑了,趕緊回家?!?/p>

小金魚:“謝謝您,善良的好心人。如果您需要我的幫助,就對著大海大聲喊:‘金魚金魚我需要你?!揖鸵欢〞霈F在您的面前的?!?/p>

老漁夫:“不用,不用?!?/p>

小金魚:“謝謝您,再見!”

老漁夫:“趕快回家!”

小金魚:“再見!”

音樂響起:全體同學用樂器演奏音樂2

第一場結束

4、評價:學生自評、他評、師評。

小小音樂劇《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之二。

以小組匯報表演的形式,表現《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的第二、三場以及尾聲。

1、小組匯演

第二場 貪婪的老太婆

旁白:老漁夫望著游進大海的小金魚,心里無限的欣慰。可是想起老太婆的話,老漁

夫不禁低下了頭……

老漁夫:“小金魚終于回家了。可我……沒關系,大不了就是聽著老太婆的嘮叨。明天我一定會成功?!?/p>

(老漁夫表演)

旁白:老漁夫背著自己的漁網走上回家的路。家里,老太婆正在盼望著老漁夫的歸來。

老太婆站在破房子前焦急地觀望著大海的方向。

老太婆:“天都快黑了,這老頭子怎么還不回來?真叫人著急?;貋砹?,回來了。老頭子,辛苦了!怎么?什么都沒有?你這個窩囊廢!”

(老漁夫表演)

老漁夫:“老太婆,我今天遇到一件新鮮事,我捉到了一條金魚,而且它會說人話耶?!?/p>

老太婆:“真的?你不會騙我吧?”

老漁夫:“我騙你干嗎?這是真的!它可憐巴巴地央求我放了它,并且說會報答我?!?/p>

老太婆:“那你呢?”

老漁夫:“我,我就放了它?!?/p>

老太婆:“你這個笨蛋,你沒向它要好處?”

老漁夫:“我,我看它可憐就放了它?!?/p>

老太婆:“你這個廢物,去找它。咱家的木盆修了無數次,已經不能夠再補了。叫它給咱們一個新的大木盆,我才可以洗更多的衣服,貼補家用?!?/p>

老漁夫:“這合適嗎?”

老太婆:“怎么不合適?你救了它,它自然應該報答你。你趕緊去,趕緊去?!?/p>

(老漁夫表演,學生用樂器演奏音樂1)

老漁夫:“我沒有辦法,可我沒有錢給老太婆買個新木盆。金魚金魚我需要你。”

大海波濤起伏,金魚現身。

老漁夫:“金魚金魚我沒有辦法,可我沒有錢給老太婆買個新木盆。你就送給我們一個新木盆吧?!?/p>

金魚點點頭,搖搖尾巴,游進大海。

老漁夫表演,回到自己的家。

老太婆:“哈哈哈,我終于有了一個又大又好的新木盆。哎,不對。就這點東西就打發(fā)我了?老頭子,我還要一座漂亮新房子。抓緊抓緊!”

(老漁夫表演,學生用樂器演奏音樂1)

老漁夫:“金魚金魚我需要你。我真沒有辦法,可我們的房子又破又舊,一到下雨天就四處漏雨。求求你送給我們一 座新房子吧?!?/p>

大海波濤起伏,金魚現身。

金魚點點頭,搖搖尾巴,游進大海。

第二場結束

2、評價:學生自評、他評、師評。

3、小組匯演

第三場 憤怒的大海

老漁夫表演,回到自己的新家。

老太婆:“哈哈哈,我終于有了一個又大又漂亮的新房子。不行,老頭子,我要變成一位高貴富有的貴婦人,讓人人都羨慕我!趕緊趕緊!”

(老漁夫表演,學生用樂器演奏音樂1)

老漁夫:“金魚金魚我需要你。我真沒有辦法,可我老婆希望做一個人人尊重、人人羨慕的貴婦人。求求你,讓她實現這個愿望吧!”

大海波濤起伏,金魚現身。

金魚無奈地點點頭,搖搖尾巴,游進大海。

(老漁夫表演,學生用樂器演奏音樂l,速度稍快)

老漁夫回到自己的新家。

老太婆:“哈哈哈,我終于成為一位人人羨慕、高貴富有的貴婦人。哼,我要讓人人跪倒在我的石榴裙下,成為統(tǒng)領天下的女皇!快去快去!”

(老漁夫表演,學生用樂器演奏音樂1,速度稍快)

老漁夫:“金魚金魚我需要你。我真沒有辦法,可我老婆希望做統(tǒng)領天下的女皇。求求你,讓她實現這個愿望吧!”

大海波濤起伏,金魚現身。(打擊樂伴奏)

金魚無奈地點點頭,甩著尾巴,游進大海。

全體演唱音樂3的第一段。

第三場結束

4、評價:學生自評、他評、師評。

5、小組匯演

尾聲

老太婆:“哈哈哈,我終于成為一位人人羨慕、高貴富有的貴婦人,哼,我要讓人人跪倒在我的石榴裙下,讓金魚聽我的指揮!快去快去!”

(老漁夫表演,學生用樂器演奏音樂l,速度稍快)

老漁夫:“金魚金魚我需要你。我真沒有辦法,可我老婆希望做海上的女霸王。求求你,讓她實現這個愿望吧!”

大海波濤起伏,金魚現身。(打擊樂伴奏)

金魚無奈地搖搖頭,甩著尾巴,游進大海。

全體演唱音樂3的第一段。

老漁夫表演:匆忙趕回家了。面對的仍是一座破舊的房子,老太婆仍舊抱著舊木盆坐在門前。

全體演唱音樂3的第二段。

尾聲結束

6、評價:學生自評、他評、師評。

8、將各組節(jié)目加工整理,全班完整排練一部小小音樂劇《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并拍dv。

二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篇十三

教科書第113頁例1、第116頁練習十六第1題。

1、通過具體、有趣的情景,激發(fā)學生參與統(tǒng)計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初步的統(tǒng)計意識;

4、經歷用統(tǒng)計圖或統(tǒng)計表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從中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認識最簡單的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統(tǒng)計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以及相關的學具。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學生回答略。

出示例1情景圖。

二、引入課題

學生:不知道。

教師:該怎么辦呢?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先把這些小動物進行分類,再數一數每一種小動物有多少只。

教師:對,我們可以把這些小動物進行分類統(tǒng)計。

教師板書課題:統(tǒng)計。

三、教學新課

1焙獻魈驕

教師:首先我們要將這些小動物分類(教師板書:分類。),先想一想應該怎樣分類,同桌的兩個小朋友相互說一說。

全班匯報

(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教師:現在你能清楚地看出每種小動物的只數嗎?

學生:不能。

教師:我們還需要把它們一個對著一個地排起來。

教師板書:一個對著一個擺。

(課件演示擺的過程)

教師:誰來說說老師是怎樣擺的?

引導學生說出老師剛才是一個對著一個從下往上整齊地擺的。

學生對擺好的圖形作適當的評價。

教師介紹統(tǒng)計圖。

教師:現在你能看出每種小動物有多少只了嗎?

學生:能。

教師:你是怎么想的?要求學生說出,統(tǒng)計圖中每一種小動物有多少個頭像,就說明有多少只小動物。

教師:請你完成統(tǒng)計圖下面的填空。

學生根據統(tǒng)計圖中提供的信息完成填空,完成后抽學生匯報。

教師:根據統(tǒng)計圖中的信息你知道哪種小動物最多?哪種小動物最少嗎?怎樣解決?學生根據統(tǒng)計圖中的信息解決問題并匯報。

教師:從統(tǒng)計圖中還能知道些什么?

學生自由說。

教師:從圖中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學生提出問題后同時抽學生來解決,并用小紅旗進行鼓勵。

2蓖臣仆夾危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表

教師:回想一下,我們是怎樣進行統(tǒng)計的?

要求學生說出先將小動物進行分類,再把同類的小動物從下往上一個一個對著擺整齊。

教師:你們想不想用這種方法自己來統(tǒng)計?請同學們統(tǒng)計出書上116頁第1題中每種圖形分別有多少個。

學生用課前準備好的與第1題相符的學具進行統(tǒng)計。

教師:統(tǒng)計好了嗎?哪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統(tǒng)計的?

要求匯報的學生說出先把各種圖形分類,然后再一個對著一個的擺好。

教師:你們和他的統(tǒng)計圖一樣嗎?小組內互相看看誰的統(tǒng)計圖做得最好?

教師:小朋友們能看懂這個表格嗎?誰能說一說?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列表示圖形的類別,第二列表示每種圖形的個數。出示例1統(tǒng)計圖和填空題。

教師:觀察一下這個表格,和我們剛才做過的填空題一樣嗎?

引導學生發(fā)現,雖然這兩道題的表現形式不同,但是實際意義都是相同的。

教師介紹統(tǒng)計表。

教師:現在你能根據你剛才制作的統(tǒng)計圖來完成這個統(tǒng)計表嗎?

學生獨立完成統(tǒng)計表,然后抽學生匯報。

小組活動后全班匯報,對提得好的學生發(fā)小紅旗獎勵。

二、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知道些什么?學會了什么?

學生小結,教師作必要的總結。

四、鞏固拓展

學生:想!

教師:怎樣才能清楚地知道結果呢?

學生:看黑板上的紅旗。教師指著紅旗圖:這就是一幅什么圖?

學生:統(tǒng)計圖。

教師:從這幅圖中你們可以知道些什么?

學生甲:第2組的小紅旗最多,他們組的同學表現得最好。

學生乙:我們組沒有得第一,但下次我們一定要努力,超過他們!……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fā)言作評價,多進行鼓勵,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同學們剛才用統(tǒng)計的方法對你們自己的表現作了評價。老師今天表現得怎樣呢?我也想統(tǒng)計一下。每個小組都有三種表情牌,(如下圖所示)如果你們覺得老師這節(jié)課上得好,就選擇微笑的笑臉貼在黑板上;如果你們不滿意這節(jié)課呢,就貼哭臉;覺得一般,就貼沒有表情這個臉,懂了嗎?(學生:懂了)

學生上臺貼表情牌,教師根據統(tǒng)計結果作相應的總結,如果滿意的學生多,就感謝學生的信任;如果學生不滿意,就了解不滿意的原因,并今后加以改正。

二上數學第七單元教案篇十四

1、背誦課文《登鸛雀樓》,理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思。

區(qū)分:人入盡近進登燈木目。

2、背誦課文《青松》,掌握“挺”的書寫筆順。

練習:選字填空花化話。

雪說()()別文()紅()()瓣。

結潔。

清()()冰()論()白()凈。

寫出句中帶點詞的反義詞:

寒冷的冬天下了一場大雪,地上、房子上都白了。()()。

這條大路筆直的通向前方。()()。

3、齊讀《小動物過冬》,復習生字詞語,注意:暖、商的書寫,了解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

練習:給本課的生字按字母表的順序排列。

4、齊讀課文《美麗的丹頂鶴》,復習生字詞,正確背誦課文,注意傳、卻、論的書寫。

比一比,再組詞:搖()傳()引()虎()。

遙()轉()張()慮()。

把句子中畫線的部分換成一個成語:

沒有憂愁,沒有煩惱,我們快樂的成長.()。

下課了,我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到操場上去放風箏。()。

洪水讓老百姓沒有家可以回去了。()。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18390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