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龍門石窟范文(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04:35:17
游龍門石窟范文(21篇)
時間:2023-11-23 04:35:17     小編:文鋒

經(jīng)濟是社會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9、完美的總結(jié)應該包含自己的思考和體會。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總結(jié)范文的思路和結(jié)構(gòu),展現(xiàn)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見解。

游龍門石窟篇一

大家好,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著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到來的。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為使各位來賓在洛陽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跡有進一步的了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情況,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的南岸。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為洛水之陽。

洛陽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洛陽曾長時間地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經(jīng)濟的中心。今天,我們?nèi)⒂^的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眾多的文物古跡之一。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qū)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崗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龍門,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稱“伊闕”,香山(東山)與龍門山(西山)東西對峙,伊水從中流過,形成一座壯麗的門闕。后因處于隋唐帝國之南,又稱龍門。

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直,或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貯藏食物和東西。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繪動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并作為佛教信徒、僧侶禮佛和修行的場所,卻是在古印度興起佛教后出現(xiàn)的。

由于山林的幽靜、神秘、石窟的冬暖夏涼,依山雕鑿石窟比用磚石筑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現(xiàn)了集建筑、繪畫、雕鑿藝術之大成的石窟寺。這種石窟寺藝術,隨著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nèi)地,同我國民族特點和傳統(tǒng)的各種藝術技法風格融合交匯,成為我國的一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我們今天要看的龍門石窟就是我國眾多寺群中的瑰寶之一。

龍門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說的有利條件外,還有個不可忽視的自然條件。伊水兩岸的山崖都屬于古生代寒武紀和奧陶紀的石灰?guī)r層。其石質(zhì)堅硬、結(jié)構(gòu)緊密,不宜風化和大面積脫裂,很適合于藝術造像,與其他砂巖石相比,有著宜于保存的有利條件。

洛陽龍門石窟的開鑿是繼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崗石窟之后由皇室開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于北魏太和年間,先后歷經(jīng)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規(guī)模、有效率的營建約計150年左右,分別出現(xiàn)在北魏(占40余年)和隋唐(約占110年左右)時期。龍門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星羅棋布的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

各位朋友,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約用1.5—2小時的時間,在此,我們每分鐘可以看到1000余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jù)1962年龍門文物保管所統(tǒng)計,兩山現(xiàn)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余尊,佛塔40余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多塊。造像以北魏(東魏、北齊)、隋、唐為主。北魏約占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占百分之六十左右。龍門石窟最大造像為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龍門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個大型洞窟。因龍門東山的巖層比西山的薄,不便雕鑿大型造像。在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賓陽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潛溪寺、賓陽北洞、萬佛洞、奉先寺等。

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jié)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jié)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這些雕刻匠師,承擔著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卻又大膽地突破了宗教和禮教的“儀軌”束縛。在雕刻過程中融進了大量的現(xiàn)實生活,活生生表現(xiàn)了各種人物造像的動人情景。如喜悅、慈祥、威嚴、矜持、苦痛,以至作為至高無量主宰的佛之莊嚴肅穆,脅侍人和供養(yǎng)人的虔誠寧靜,無一不是藝術家們對現(xiàn)實的“人”的深刻觀察,運用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結(jié)果。真可謂是在雕刻藝術上將佛祖和人表現(xiàn)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構(gòu)思布局的完整,氣勢的貫注,整體的堅實有力,性格變化的多樣,面部表情的生動逼真,衣紋線條的流暢優(yōu)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藝術實踐傳統(tǒng)的基礎上,大量借鑒外來文化,在技法、風格上精心創(chuàng)造、大量創(chuàng)新、突破傳統(tǒng)、刻意經(jīng)營的結(jié)果。富有才華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設計藝術家,面對光禿的懸崖峭壁,運用著簡單的錘鑿,雕出如此巍峨壯觀又精工細致的群體佛像,這在當時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工具十分落后的條件下,確實令人嘆為鬼斧神工。

龍門石窟象一個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大博物館,為我國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醫(yī)藥等研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來到了龍門石窟,現(xiàn)在請大家下車,跟我走,去參觀石窟。在參觀石窟的過程中,我給各位朋友重點講解一下龍門石窟種的幾個主要洞窟。

游龍門石窟篇二

大家好!歡迎朋友們來到龍門石窟參觀游覽,我叫張甡喆,是你們的導游,你們可以叫我小張,如果有什么問題可以來找我,我的電話是63849426,如果走散了我們的隊伍,就可以撥打這個電話,希望大家在龍門石窟玩得愉快。

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出口處,距市區(qū)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了,造像以北魏, 隋,唐為主,北魏時期建造石窟有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隋代石窟有賓陽南洞,唐代石窟有潛溪寺,賓陽北洞,萬佛洞,奉先寺等。下面我們就一一參觀。

首先我們來到潛溪寺,窟內(nèi)頂端有一朵大蓮花,洞內(nèi)的主要佛像是阿彌陀佛,佛高大約7米,他面腴豐滿,表情慈祥,洞兩旁各有一個護法天王,體格健壯,身披鎧甲,是唐代高級武將的形象。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就是賓陽洞了。賓陽洞是賓陽南洞,賓陽中洞和賓陽北洞的總稱,它是由三個朝代雕刻而成的,所雕刻的佛像造型表情各不相同,生機勃勃,形象逼真。大家可以近距離觀賞,拍照留念。

現(xiàn)在,我們前往萬佛洞,因洞內(nèi)有15000尊佛像而得名,洞的形狀是方形平頂,頂上雕有蓮花,主尊佛為阿彌陀佛,他一手貼身斜舉胸前,一手撫膝,正在向弟子們說法。

前面就是著名的蓮花洞了,因洞頂?shù)裼写笮惋w天環(huán)繞的一朵蓮花而得名。蓮花是佛教的象征,意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大多以蓮花為飾。但這種大型蓮花,雕刻得如此精美,在石窟中還非常少見。

再登幾十級臺階就到奉先寺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這里,當然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了。寺東西深約40米,南北寬約36米。主佛為盧舍那,全身高約17米,頭部高約4米,兩耳大約高2米。傳說盧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則天形象的真實寫照,她面容典雅,眉若新月,雙目含情,笑容慈祥。請大家細細欣賞。

前方就是古陽洞了,喜歡書法的游客一定不要錯過哦。

好了,龍門石窟的主要洞窟已經(jīng)介紹完了,待會兒我們將穿越龍門橋,跨過伊河,到河對岸去觀賞西山龍門石窟的全景,希望大家保護環(huán)境,我們11:30在石窟廣場會合,謝謝大家!

游龍門石窟篇三

洛陽一座九朝古都,這里盛開著五彩繽紛的牡丹花,還有亞洲第一大音樂噴泉。在這座城市里,更有令我難忘的世界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龍門石窟。

來到龍門景區(qū),哇!墻壁上有密密麻麻的石窟,石窟里有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佛像。聽導游介紹,這些佛像都是古人手工雕刻的,我不禁佩服起他們來——那么高的山,一點一點的雕刻,該有多么困難呀!

佛像中最有名的是盧舍那佛,有17米之高。它是成千上萬的佛像里體態(tài)最大,形態(tài)最美,看起來微微含笑又很莊重,傳說這尊佛像是女皇武則天的化身,她被國外譽為東方的蒙娜麗莎。而最小的佛像僅有兩厘米高,也被雕刻的惟妙惟肖。這些佛像擺出各種姿勢,有的單手五指并攏,似乎在念經(jīng);有的擺手扭腰,好似在跳舞;有的伸著蓮花指,好像在指揮……遺憾的是,這里的佛像被保存的并不完整,有的被盜竊,有的被毀損,還有的經(jīng)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已經(jīng)風化。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名窟之一,傳承著中華文化的精髓,確實名不虛傳,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游龍門石窟篇四

龍門石窟與山西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四大石窟。

它位于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那里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到了隋朝,隋煬帝楊廣曾登上洛陽北面的邙山,遠遠望見了洛陽南面的伊闕,就對他的侍從們說,這不是真龍?zhí)熳拥拈T戶嗎?古人為什么不在那里建都?一位大臣獻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煬帝聽后龍顏大悅,就在洛陽建起了隋朝的東都城,把皇宮的正門正對伊闕,從此,伊闕便被人們的習慣的稱為龍門了。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饼堥T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后。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統(tǒng)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yōu)越,于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jīng)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xù)續(xù)達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guī)模營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僅占10%左右。據(jù)統(tǒng)計,東西兩山現(xiàn)存窟龕2345個、佛塔70余座。龍門石窟是我國古碑刻最多的一處,有古碑林之稱,共有碑刻題記2860多塊,其中久負盛名的龍門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闕佛龕之碑,分別是魏碑體和唐楷的典范,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龍門全山造像11萬余尊,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僅有2厘米,稱為微雕。

龍門石窟是歷代皇室貴族發(fā)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xiàn)。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一樣的時代風格。北魏造像在那里失去了云崗石窟造像粗獷、威嚴、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氣息逐漸變濃,趨向活潑、清秀、溫和。這些北魏造像,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紋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堅勁質(zhì)樸。北魏時期人們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藝術風格。而唐代人們喜歡以胖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臉部渾圓,雙肩寬厚,胸部隆起,衣紋的雕刻使用圓刀法,自然流暢。龍門石窟的唐代造像繼承了北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又汲取了漢民族的文化,創(chuàng)造了雄健生動而又純樸自然的寫實作風,到達了佛雕藝術的頂峰。

龍門石窟也是書法藝術史是寶藏。著名的書法精品龍門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鑒賞家從龍門石窟眾多的石刻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書法極品。這些碑刻不僅僅記錄了發(fā)愿人造像的動機、目的,還為石窟考古分期斷代供給了依據(jù)。清代學者康有為曾大力提倡整個社會書寫要用魏碑體,還稱贊魏碑有十美,如:筆法跳躍,結(jié)構(gòu)天成,血肉豐美等。時值今日,魏碑體還作為標語、裝潢用字廣泛使用。由此可見,二十品在書法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龍門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藝術表現(xiàn),但它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以及文化時尚。石窟中保留著很多的宗教、美術、建筑、書法、音樂、服飾、醫(yī)藥等方面的實物資料,所以,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

游龍門石窟篇五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jīng)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xù)大規(guī)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

龍門石窟延續(xù)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cè)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jīng)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fā)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游龍門石窟篇六

親愛的游客們: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參觀龍門石窟,我感到很高興。這里就是位于中原地帶的“九朝之都”———洛陽。而龍門石窟在距洛陽南十二公里之處,是世界上著名的石刻藝術之一。

現(xiàn)在從我們眼前流過的是奔騰的伊水。橋上有陳毅同志親筆所題的剛勁有力的“龍門”兩字,它標志著龍門已回到了勤勞勇敢的人民手中。

沿壁而走,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了千佛洞。洞有一間屋大小,高三四米。不論四壁還是洞頂,滿是高約二十厘米的小佛像。佛像上下頭腳相連,左右并肩而坐,相貌相同,神態(tài)安詳。抬頭望洞頂,那一個個佛像如夏日群星,令人眼花繚亂。

千佛洞已參觀完,我們現(xiàn)在走出洞。大家看,那穿著各色服裝的游人洞順水勢修筑的石梯上下穿行,遠遠望去,猶如一條伏在山間小道上磷光斑斕的巨龍在蜿蜒蠕動。“巨龍”給這純?nèi)灰簧那旯诺卦鎏砹藷o限的生機。

現(xiàn)在大家又望見了川流不息的伊水。它仍在嘩嘩地流淌著,好像在憧憬著未來,由仿佛在說:朋友們,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建設出成千上萬馳名中外的現(xiàn)代化“龍門”吧!

關于龍門石窟的導游詞5

大家好!歡迎光臨世界遺產(chǎn)———龍門石窟,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叫黃鈞,大家可以叫我小黃,很高興為大家服務?,F(xiàn)在我?guī)Т蠹胰堥T石窟游覽,跟我來吧!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南12公里處,是我國的5a級景區(qū),與莫高窟和云岡石窟稱為我國三大石窟,20xx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時(471年—477年),歷經(jīng)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龍門石窟南北長約1公里,現(xiàn)存石窟1300個,佛像97000余尊。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奉先寺???!這里有九座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大佛,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fā)紋,雙眉如彎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地凝視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容。

各位游客們,這里就是古陽洞了。傳說,老子曾在這兒煉丹,所以古陽洞又稱老子洞。古陽洞是由天然的石灰?guī)r開鑿成的。主佛為釋迦牟尼,著雙領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詳?shù)刈诜脚_上。

游客們,現(xiàn)在你們可以自由地去游覽龍門石窟,記得要時刻保護文物喲!

游龍門石窟篇七

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區(qū)南面12公里處,是與大同云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

龍門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那里有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現(xiàn)“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門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龍門石窟始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之后,歷經(jīng)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xù)大規(guī)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1000多米,現(xiàn)存石窟1300多個,佛洞、佛龕2345個,佛塔50多座,佛像10萬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另有歷代造像題記和碑刻3600多品,這些都體現(xiàn)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高的藝術造詣。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開始在龍門山開鑿古陽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連續(xù)開鑿賓陽洞的北中南三個大石窟,石陽洞和賓陽洞的修建共費人工80萬以上,還開鑿了藥方洞和東魏時開鑿的蓮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在龍門山,古陽洞自慧成至東魏末50多年的營造,表現(xiàn)出列多的中國藝術形式,大佛姿態(tài)也由云崗石窟的雄健可畏轉(zhuǎn)變?yōu)辇堥T石窟的溫和可親。以賓陽中洞主佛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著微笑,龍門石窟比云崗石窟表現(xiàn)出更多的中國藝術佛像。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總數(shù)的60%以上,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開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數(shù),與她長期有洛陽有關。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薩70尺,迦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長度)。規(guī)模之大,在龍門石窟中稱第一,先后用了四年時間,武則天自我出錢二萬貫。

龍門二十品是珍貴的魏碑體書法藝術的精品。代表了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隸書向楷體過渡中的一種字體,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內(nèi)。

賓陽洞有三窟,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nèi)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刻主像釋迦牟尼,左右二邊有弟子、菩薩侍立,佛和菩薩面相清瘦,目大頸平,衣錦紋理周密刻劃,有明顯西域藝術痕跡??唔?shù)裼酗w天,挺健飄逸。據(jù)說,洞口兩壁上還有一幅浮雕"帝后禮佛圖",造型別致,構(gòu)圖美妙,后被盜鑿,現(xiàn)置于美國紐約博物館。而洞口唐宰相書法家褚遂良書碑銘,很值得一覽。

萬佛洞在賓陽洞南邊,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厘米高,計有1500多尊。正壁菩薩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蓮花座上。束腰處有四力士,肩托仰蓮。后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yǎng)人,壁頂上浮雕伎樂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還有一座觀音菩薩像,手提凈瓶舉塵尾,體態(tài)圓潤豐滿,姿勢優(yōu)美,十分傳神。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據(jù)碑文記載,此窟開鑿于唐代武則天時期,歷時三年。洞中佛像明顯體現(xiàn)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tài)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tài)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

金剛力士雕像比盧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動人,是龍門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積土時,在極南洞附近發(fā)現(xiàn)的,是被盜鑿而未能運走遺留下的。只見金剛力士兩眼暴突,怒視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獷豪放,雄健有力,氣勢逼人。

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資料最豐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時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陽洞中有很多佛龕造像,這些佛龕造像多有題記,記錄了當時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和雕刻藝術的珍貴資料。中國書法史上的里程碑“龍門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那里?!褒堥T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體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歷來為世人所推崇。

還有一個藥方洞,刻有140個藥方,反映了我國古代醫(yī)學的成就。把一些藥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別的地方也有發(fā)現(xiàn),這是古代醫(yī)學成就傳之后世的一個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還保留有很多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yī)藥、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所以,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藝術博物館。

游龍門石窟篇八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龍門石窟。我是你們這次旅行的導游小導。

提起洛陽,大家首先會想到什么呢?有朋友剛說的很對,古都.對了,據(jù)史籍和新中國考古發(fā)掘資料證明,先后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等十一個朝代在這里建都,如果加上西周、后晉則為十三朝古都。她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那么除了古都還有什么呢?有朋友說牡丹,對,洛陽可以說是牡丹城,在這里牡丹爭奇斗艷,一展嬌顏。不過很不巧,這個季節(jié),牡丹在汲取養(yǎng)分以待明年吐露芳華,所以只能令您稍稍遺憾了。不過,我們會帶大家品嘗洛陽水席,使您一飽口福。

當然,不能忘了我們的龍門石窟了。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qū)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經(jīng)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累計大規(guī)模開鑿400余年,現(xiàn)存窟龕(kan)2345個,碑刻題記2800余塊,佛塔七十余座,造像近十一萬尊。其窟龕,造像,和題記數(shù)量之多,居中國石窟之冠,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于1961年確定龍門石窟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11月,經(jīng)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通過,龍門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情況介紹完了,景點也到了,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下車,開始我們今天的游覽吧。下車時請不要擁擠,關好車窗,帶好您的隨身物品。

景點導游詞。

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中國著名的佛教藝術寶庫“龍門石窟”。面前的這兩座山,東山又叫香山,西山又叫龍門山,中間的這條河為“伊河”。因兩山對峙,伊水中流,遠望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故自從春秋戰(zhàn)國以來這里就有了一個形象的稱謂“伊闕”。隋煬帝都洛陽,因?qū)m城城門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以真龍?zhí)熳幼跃?,因此得名“龍門”?!褒堥T山色”自古即為洛陽八景之首。中國歷史上曾有許多文人墨客,帝王將相,高僧大德徜徉于此,賦詩吟誦。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洛都四郊山水之圣,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游之圣,香山首焉”的佳句,聲名遠揚,今誦尤新。

朋友們請看這塊大碑,據(jù)碑文可知,名為“伊闕佛龕之碑”,由唐太宗時中書侍郎岑文本撰文,中書令,大書法家褚遂良書丹。這通碑是目前國內(nèi)所見褚遂良楷書中最大的,字型奇?zhèn)バ忝?,是唐代楷書法藝術的珍品。碑文主要記述唐太宗的第四個兒子子魏王李泰為他的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死后做功德而開鑿的。大家可看碑文中有大量粉飾,美化李泰的語言。因此,結(jié)合太宗末年李泰與太子李承乾爭奪太子位的史實可知,李泰借為母親開窟造像做功德,實有獲得太宗好感,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的目的和用心。需要說明的是,這通碑原應為北魏所雕的賓陽中洞的造窟碑,到了唐代李泰為節(jié)省費用,竟就勢磨去原有碑文,又重新雕刻成唐碑??赐攴鸨兀酉聛碓蹅円⒂^的是奉仙寺。

奉仙寺是唐時開鑿,原名呢是大盧舍那像龕,是龍門石窟唐代藝術中開鑿規(guī)模最大的摩崖像龕,也是龍門石窟唐代雕刻藝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當?shù)氐陌傩沼腥肆晳T稱其為武則天像,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嗎?據(jù)唐玄宗開元十年刻就的,《河洛上都龍門之陽大盧舍那龕記》記載,奉先寺為唐高宗所創(chuàng),皇后武則天曾于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捐脂粉錢兩萬貫,工程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您看,整個大像龕布局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而天王,二力士等一鋪九尊大佛。主尊盧舍那大佛坐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相豐滿圓潤,方額廣頤,眉若彎月,雙目俯視,炯炯有神,略作微笑,兩耳長垂,疑問簡練,靈活而又含蓄的眼睛更顯秀美,給人以莊嚴典雅,肅穆寧靜之感。整個佛龕反映了唐代藝術家的高超技藝,審美時尚,審美理念和唐代美術所達到的高度藝術水平。也反映出當時社會佛教的發(fā)展盛況及唐代國力`的強大。因此,盧舍那大佛具有永恒的魅力及藝術價值。

朋友們參觀完奉先寺,再向前面走就是古陽洞了。著名的龍門二十品有十九品都在此洞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孝文帝遷都洛陽,孝文帝開始在龍門為其祖母馮太后開窟造像祈福做功德,王公大臣、貴族、官僚等相繼在窟內(nèi)造像,由此揭開創(chuàng)建龍門石窟的第一篇章。

現(xiàn)在在我們面前的古陽洞,利用天然溶洞擴建而成,正壁主佛為釋迦牟尼,其面相長圓,較為瘦削,是北魏時期造像秀骨清姿的藝術格調(diào)。頭頂還塑了一個發(fā)冠,發(fā)冠是道教的產(chǎn)物,這是在清朝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慈禧太后逃亡回北京途中路過龍門留下的,所以當?shù)赜腥朔Q古陽洞為老君洞。

在這里,您可以看到北魏峻拔瘦硬的風格與魏碑斬刻奇肆的風格藝術內(nèi)涵相通。西方研究中國藝術史的專家對北魏石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魏的雕刻代表了人類宗教藝術的高峰?!?/p>

朋友們,本次的景點講到這里呢,要先告一段落了,現(xiàn)在大家有2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自行參觀,拍照留念,20分鐘后我們在景區(qū)大門口集合,請大家遵守時間,謝謝大家的真誠合作。

游龍門石窟篇九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鞏宇翔導游,歡迎大家來到我們xxxx旅行社,祝大家今天玩得開心。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南郊,龍門峽谷東西兩岸的峭壁間,因為這里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闕”,多稱為“龍門”。這里地處交通要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觀游勝地,又因為龍門石窟所在巖體石質(zhì)優(yōu)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選擇開鑿石窟。

龍門石窟南北長約一公里,現(xiàn)存石窟1300多個,佛塔50余座,佛像9700余尊。其中以賓陽中洞、奉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

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公元386~520年)的代表性作品。這個洞窟前后用了20xx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nèi)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釋迦牟尼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稱北魏中期石雕藝術的杰作。洞中還有雕刻著菩薩,栩栩如生??唔旓w天仙子刻畫的也十分傳神。

介紹完賓陽中洞,我們接著瀏覽奉先寺,這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長寬各30余米,奉先寺的不平凡在于中間那尊巨大的盧舍雕像。盧舍雕像總高17.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這尊雕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稍低,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

聽我介紹完,大家一定很想去參觀吧!好,我這就帶大家去。不過,要能亂扔垃圾、不能隨地吐痰,不要損壞這里的公共財物,還要注意安全??!

今天,大家玩的高興嗎?歡迎大家下次再來。

游龍門石窟篇十

潛溪寺。

潛溪寺是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建于唐代初期。窟頂藻井為一朵淺刻大蓮花。主佛阿彌陀佛端坐在須彌臺上,面頤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tài)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主佛左側(cè)為大弟子迦葉,右側(cè)為小弟子阿難。兩弟子旁邊分別為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異常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tài)文靜,在故宮博物院有1比1的復制品陳列。

賓陽中洞。

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代表性的洞窟?!百e陽”意為迎接出生的太陽。賓陽三洞開鑿于北魏時期,是北魏的宣武帝為他父親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開工于公元500年,歷時24年,用工達80萬2366個,后因為發(fā)生宮廷政變以及主持人劉騰病故等原因,計劃中的三所洞窟(賓陽中洞、南洞、北洞)僅完成了一所即賓陽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萬佛洞。

萬佛洞因洞內(nèi)南北兩側(cè)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結(jié)構(gòu),前室造二力士、二獅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是龍門石窟造像組合zui完整的洞窟??唔斢幸欢渚赖纳徎?,環(huán)繞蓮花周圍的為一則碑刻題記:“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jiān)姚神表內(nèi)道場運禪師一萬五千尊像一龕”。它說明了該洞窟是在宮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內(nèi)道場智運禪師的主持下開鑿的,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洞內(nèi)主佛為阿彌陀佛,端坐于雙層蓮花座上,面相豐滿圓潤,兩肩寬厚,簡潔流暢的衣紋運用了唐代渾圓刀的雕刻手法。主佛施“無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間無所畏懼,唯我獨尊。主佛端坐在蓮花寶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剛力士,那奮力向上的雄姿與主佛的沉穩(wěn)構(gòu)成了鮮明的比較,也更加襯托出主佛的安詳。主佛背后還有五十二朵蓮花,每朵蓮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養(yǎng)菩薩,她們或坐或側(cè),或手持蓮花,或竊竊私語,神情各異,像是不一樣少女的群體像。

在洞內(nèi)南北兩壁整齊地刻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僅有四厘米高。在南北兩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樂人,舞伎在悠揚的樂曲聲中翩翩起舞,體態(tài)輕盈,婀娜多姿。

蓮花洞。

蓮花洞因窟頂?shù)裼幸欢涓吒〉竦拇笊徎ǘ妹蠹s開鑿于北魏年間。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為出污泥而不染。所以,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作為裝飾,但像蓮花洞窟頂這樣碩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蓮花,在龍門石窟也不多見。蓮花周圍的飛天體態(tài)輕盈,細腰長裙,姿態(tài)自如。

洞內(nèi)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主像為釋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帶式袈裟,衣褶簡潔明快。這是釋迦牟尼的游說像,即釋迦牟尼外出講經(jīng)說法時的形象。二弟子是淺浮雕,左側(cè)弟子迦葉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錫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頭部早年被盜,現(xiàn)存法國吉美博物館。

龍門石窟中zui小的佛像,僅有2厘米高,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蓮花洞南壁上方,生動細致,栩栩如生。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guī)模zui大、藝術zui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主佛蓮座北側(cè)的題記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因為它隸屬于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奉先寺”。那里共有九軀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fā)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著前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雙耳長且略向下垂,下頦圓而略向前突。圓融和諧,安祥自在,身著通肩式袈裟,衣紋簡樸無華,一圈圈同心圓式的衣紋,把頭像烘托的異常鮮明而圣潔。

飽經(jīng)滄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葉,溫順聰慧的小弟子阿難,表情矜持、雍榮華貴的菩薩,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與主佛盧舍那一齊構(gòu)成了一組極富情態(tài)質(zhì)感的美術群體形象。

古陽洞。

古陽洞在龍門山的南段,開鑿于公元493年,是龍門石窟造像群中開鑿最早、佛教資料最豐富、書法藝術最高的一個洞窟。它規(guī)模宏偉、氣勢壯觀。洞中北壁刻有楷體“古陽洞”三個字,到了清末光緒年間,道教徒將主像釋迦牟尼涂改成太上老君的形象,訛傳老子曾在這兒練丹,所以古陽洞又叫老君洞。

古陽洞是由一個天然的石灰?guī)r溶洞開鑿成的??唔敓o蓮花藻井,地面呈馬蹄形。主像釋迦牟尼,著雙領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詳?shù)囟俗诜脚_上,侍立在主佛左側(cè)的是手提寶瓶的觀音菩薩,右邊的是拿摩尼寶珠的大勢至菩薩,他們表情文靜,儀態(tài)從容。

游龍門石窟篇十一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興能和大家在這里相遇,大家一路走來,旅途辛苦了。首先,我代表我們旅行社熱烈歡迎大家來龍門石窟旅游觀光,!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x導,或小x,你們感覺怎么叫合適、怎么叫順口就怎么叫吧。

坐在我旁邊的這位是司機李師傅,李師傅是一位駕駛經(jīng)驗非常豐富的老司機,所以,坐在他的車上大家就盡情的享受沿途的風光吧!

佛家說:“前世500次的回眸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前世1000次的回眸換來今生的相視而笑?!苯裉?,大家有緣在同一輛旅行車里,并要相伴度過一天的時光。所以,此時此刻,請各位再一次的回頭同周圍的人彼此認識一下,那也請各位在接下來的旅游過程中珍惜這份來之易的緣分相互照顧,相互關心,讓這次旅程給我們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朋友們,下面我講一下注意事項:路上的車特別多,所以,為了大家的安全,請不要您的把頭和手伸出窗外,以免被擦傷。把垃圾呢,放在座位旁邊的垃圾簍里。不要向窗外仍果皮紙屑等雜物,要是保持道路的衛(wèi)生。如果有人容易暈車,請坐在前排座位上,或靠近窗戶的位置。也可以吃兩片隨身攜帶的暈車藥。車前面放的有純凈水,需要的話,我給大家送到座位上。

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咱們洛陽吧!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八大古都中建都最早的城市。歷史上先后有13個朝代在這里建都,是中國古都中,經(jīng)歷朝代最多的城市,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洛陽一直是我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中心。司馬光曾說:“若知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洛陽歷史可以說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縮影。說到洛陽,就不得不說咱們洛陽的牡丹,自古就有“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譽。歷史上曾有無數(shù)文人寫詩贊美牡丹,“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是李正封贊美牡丹的詩句。劉禹錫說得好:“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這些美妙的詩句道盡了牡丹的國色天香、雍容華貴。從1983年起,洛陽每年4月至5月舉辦牡丹花會,吸引國內(nèi)外成千上萬的游客紛至沓來。花會期間,牡丹們一個個競相怒放,誰也不服誰,那場面真是壯觀的很吶!

民以食為天,洛陽最有名的菜,莫過于洛陽水席啦,它是洛陽一帶特有的傳統(tǒng)名吃。它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都有湯;二是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這一回來洛陽,大家千萬不要忘了品嘗一下洛陽水席奧。

朋友們,下面我簡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龍門石窟。它是我國三大佛教石窟藝術寶庫之一。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開始雕鑿,歷經(jīng)400多年的雕刻,現(xiàn)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余塊,佛塔40余座,造像達10萬余尊。兩山窟龕的造像,因其數(shù)量之多,規(guī)模之大,雕刻之精美,而聞名于世。龍門石窟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jīng)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fā)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朋友們,咱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到了景區(qū)門口的停車場,請大家?guī)献约旱碾S身物品,關好窗戶,記著咱們車啊,是藍色大巴車,車牌號碼是:,我的手機號是,下午三點在咱們的大巴車旁集合,好,現(xiàn)在請隨我下車,一起游覽龍門石窟吧!

游龍門石窟篇十二

摩崖三佛龕朋友們,我們面前的這一窟因臨山摩崖造像且題材為三佛而稱為摩崖三佛龕。崖壁上為三坐佛,以彌勒佛為主尊居中,左、右二結(jié)迦坐佛。以彌勒為主尊的三佛題材為中國石窟所罕見。該窟無題記,結(jié)合文獻研究,該窟應為武則天建立武周政權(quán)制造佛教神學輿論所開鑿,宣揚武氏為彌勒下凡,以利于穩(wěn)固政權(quán)。它開鑿于武周政權(quán)時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武氏晚年發(fā)生了張柬之策動的政變,武周政權(quán)結(jié)束,該窟隨即中輟,因此,窟中造像僅為毛坯,比較粗糙。

萬佛洞萬佛洞因洞內(nèi)窟壁上雕刻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而得名??唔斏徎ㄖ車逃小按筇朴缆≡晔辉氯粘桑蟊O(jiān)姚神表,內(nèi)道場運禪師一萬千尊像龕”的題記,表明這個洞窟完工于公元680年的十一月三十日,主持修造者是大監(jiān)姚神表和內(nèi)道場的智運禪師。主佛阿彌陀佛的造像手法體現(xiàn)了唐代盛行的以豐腴為美的審美時尚,表現(xiàn)出一種雍容大度、儀態(tài)軒昂的造像風格。人物波狀的發(fā)紋、豐滿圓潤的臉部輪廓、垂肩的雙耳、寬厚的雙肩、簡潔流暢的衣紋都表明盛唐的雕刻技藝在這一時期已經(jīng)達到了成熟的階段。

主佛端坐于仰覆蓮束腰須彌寶座上,在寶座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剛托重力士,他們的肌肉突出,富于動態(tài),與主佛的靜態(tài),一動一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南北兩壁雕刻的一萬五千多尊高約4厘米的小佛,把整個萬佛洞裝點成西方佛國中佛祖。

弘揚佛法、眾生虔誠聆聽的場面。在窟頂碑刻題記的外側(cè)是凌空飄舞的飛天,這飛些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與它對應的是窟內(nèi)南北兩壁壁基下部的伎樂人。每側(cè)墻壁下部各有6位伎樂人,手持空篌、法鑼、羯鼓,一方面為研究唐代音樂提供了史料,另一方面,它們與窟頂飛天上下呼應,營造了一種西天極樂世界里,歌舞升平,萬人成佛的場景。

萬佛洞前后兩室,窟門外兩側(cè)為二力士,前室南北壁原來刻有龍門石窟體形最大、造形最為精美的護法獅子兩尊,20世紀30年被盜,現(xiàn)藏于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游龍門石窟篇十三

從矮墻的綠藤葉里找夢。

從古塔的風鈴中想亦真亦假的信仰。

從木椅旁盆景的視線里看錢袋子與哲人。

在垂釣者的破草帽里評價成敗。

在相機快門響后的呼吸中論美丑。

在敲響銅鐘的香火下探討真誠。

在佛祖神秘的笑靨旁領悟碑上的經(jīng)。

我是偶然飄落在石桌上的松針看王侯居住的地方。

我是有意走向詩人墓園的腳步問候千年前的心跳。

我是從少女衣襟飄落在青石板上行走的溫度。

我在合歡樹與石像的凝視中尋求生存的證據(jù)與記錄……。

游龍門石窟篇十四

暑假,媽媽帶我去。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歷經(jīng)南北朝、隋唐、五代、宋等朝代修建,建有大小石窟、佛像不計其數(shù),是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

我們在驚嘆先人鬼斧神工精湛技藝的同時,也看到不少洞窟在歷經(jīng)漫長的歲月洗禮和風雨侵蝕之后,顯得斑駁陸離,特別是有的碑刻和佛像人為破壞嚴重。有的沒頭,有的斷手,有的跛足,更嚴重的是有的佛像不翼而飛,只留下空空如也的石洞讓后人唏噓不已。

據(jù)導游介紹,這些破損嚴重的石窟,除了自然風化的因素以外,相當部分是在晚清時期,遭受外國侵略者搶劫,運到了國外;也有的是因為以前當?shù)厝朔浅X毟F,文物意識淡薄,把石窟里的佛像偷偷搬走拿去換錢。

我一邊驚嘆于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悠久,一邊為缺損的佛像感到可惜。我希望那些被盜取、被國外收藏家收藏的佛像能夠歸還回來,讓它們完璧歸趙。我相信,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再也不會出現(xiàn)外國列強侵略的事了。

游龍門石窟篇十五

清晨,燦爛的陽光照耀著大地,我們和姑姑全家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龍門石窟旅游。

一下車我就看到了許多石洞,我驚奇的發(fā)現(xiàn)石洞里有許多佛像,我聽說這些佛像都是過去的人們一點一點的鑿出來的,其中有的佛像只有手掌那樣大,最大的佛像大約有五、六層樓高,是用了25年才刻成的。來到西山石窟,看到龍門石窟最高的佛像,它叫奉先寺大佛。是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主佛盧舍那高17、14米,面容飽滿,修眉長目。靜靜的坐在那里耳朵垂下來,眼睛平視前方,站在石像腳下,望著石像,感覺石像真像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

龍門石窟共有2100多個石窟,雕有10萬余尊佛像,令我眼花繚亂,我不禁佩服古人的聰明才智。

來到東山石窟,站在橋的對面,真是兩山對崎,伊水中流,風光秀麗。東山石窟里的大佛,大部分都被偷走了,真是太遺憾了!

我又來到白園,白園里有白居易的墳墓,所以這里就叫“白園”,白居易的墳墓旁有德國、日本等各國人民為了紀念白居易給他立的一塊墓碑,上面寫著對白居易紀念的話語。

我們走出龍門石窟,回頭觀望,更顯得雄偉壯觀。龍門石窟的建成是我國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jié)晶,它不愧為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

游龍門石窟篇十六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為:山西云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

龍門石窟青山綠水,萬像生輝,作為佛教藝術寶庫,早在1961年既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2000年11月30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游局聯(lián)合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2007年4月,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它位于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這里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到了隋朝,隋煬帝楊廣曾登上洛陽北面的邙山,遠遠望見了洛陽南面的伊闕,就對他的侍從們說,這不是真龍?zhí)熳拥拈T戶嗎?古人為什么不在這里建都?一位大臣獻媚地答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煬帝聽后龍顏大悅,就在洛陽建起了隋朝的東都城,把皇宮的正門正對伊闕,從此,伊闕便被人們的習慣的稱為龍門了。

龍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自古以來,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后。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統(tǒng)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yōu)越,于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jīng)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xù)續(xù)達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guī)模營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僅占10%左右。據(jù)統(tǒng)計,東西兩山現(xiàn)存窟龕2345個、佛塔70余座。龍門石窟是我國古碑刻最多的一處,有古碑林之稱,共有碑刻題記2860多塊,其中久負盛名的龍門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闕佛龕之碑,分別是魏碑體和唐楷的典范,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龍門全山造像11萬余尊,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只有2厘米,稱為微雕。

龍門石窟是歷代皇室貴族發(fā)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為的體現(xiàn)。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時代風格。北魏造像在這里失去了云崗石窟造像粗獷、威嚴、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氣息逐漸變濃,趨向活潑、清秀、溫和。這些北魏造像,臉部瘦長,雙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紋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堅勁質(zhì)樸。北魏時期人們崇尚以瘦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藝術風格。而唐代人們喜歡以胖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臉部渾圓,雙肩寬厚,胸部隆起,衣紋的雕刻使用圓刀法,自然流暢。龍門石窟的唐代造像繼承了北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又汲取了漢民族的文化,創(chuàng)造了雄健生動而又純樸自然的寫實作風,達到了佛雕藝術的頂峰。

龍門石窟也是書法藝術史是寶藏。著名的書法精品龍門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鑒賞家從龍門石窟眾多的石刻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書法極品。這些碑刻不僅記錄了發(fā)愿人造像的動機、目的,還為石窟考古分期斷代提供了依據(jù)。清代學者康有為曾大力提倡整個社會書寫要用魏碑體,還稱贊魏碑有十美,如:筆法跳躍,結(jié)構(gòu)天成,血肉豐美等。時值今日,魏碑體還作為標語、裝潢用字廣泛使用。由此可見,二十品在書法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龍門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藝術表現(xiàn),但它也折射出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以及文化時尚。石窟中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建筑、書法、音樂、服飾、醫(yī)藥等方面的實物資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

游龍門石窟篇十七

星期日我和家人一齊來到了洛陽龍門石窟,由于是第一次來,所以我顯得異常興奮。早上,當天剛蒙蒙亮時我們就坐車出發(fā)了,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不一會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洛陽龍門石窟。

剛從車上下來,一陣涼爽的微風撲面而來,我們跟著“臨時導游”——爸爸來到入口,龍門石窟的大門是橫跨在伊河上的橋,門口人山人海,還有許多“外國佬”。龍門石窟的參觀大道是沿著伊河修建的,左手邊是伊河,右手邊就是連綿起伏的群山,著名的石窟就修建在山上。我們在人叢中擠來擠去,好不容易才擠到佛像前。當我看到聳立在我眼前的佛像時,不由得驚呆了:不明白我們偉大的祖先們用了多大的智慧,竟然能把石頭雕刻得如此精細,連指甲蓋都雕刻出來了!像這種幾十米高的大佛像得刻多長時間??!

在龍門石窟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龍門石窟中規(guī)模最大的奉先寺。它劈山而造,氣勢雄偉,九尊大型雕像依山鑿石而成,高度均在10米以上,其中奉先寺盧舍那大佛更是高達17米多,僅頭部就有4米,耳長1。9米,它“光明普照”的面部形象也被專家們譽為中國雕塑史上偉大的典范之一。當我們把視覺從山水風光轉(zhuǎn)移到龍門石窟,你必須會為眼前他那宏偉的氣勢所驚嘆。同學們,如果你們有機會的話必須要去龍門石窟參觀、學習,我想你們必須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游龍門石窟篇十八

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的導游叫××。今天我們游覽的景點是舉世文明的龍門石窟,和有著《龍門二十品》的古陽洞。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城南12.5公里處,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迄今有1500余年的歷史。這里有一條伊水河,河兩岸是香山(東山)和龍門山(西山)。建于北魏太和年間,延至清代,歷代匠師在這兩座山上鑿窟建寺,使這里成了舉世聞名的石雕群。

約2870多塊。龍門石窟最大的造像為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石窟長寬各30米。

集中在這里??梢哉f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所以千百年來為書法家所稱道。

這次旅游結(jié)束了,謝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

游龍門石窟篇十九

前些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河南,雖然那里沒有北京、上海的都市繁華,但是我被那里古老的文化氣息深深地迷住了。

我們游歷了好幾個古跡,開封的開封府,清明上河園。

登封的少林寺,洛陽的白馬寺……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洛陽的龍門石窟。

在導游的講解下,我們慢慢進入了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窟之一,共有2300多座窟龕,其中最大的佛高17米,最小的佛才兩厘米,全世界僅中國有。我最喜歡其中的“萬佛洞”和“奉先寺”。

先說說萬佛洞吧!在萬佛洞里,你猜有多少佛?一萬五千零一尊佛像,那些高不盈寸的小佛密密麻麻卻又整齊地雕刻在南北兩側(cè)的墻壁上,生動細致,栩栩如生。在萬佛洞中間,還有一尊主佛,就是阿彌陀佛,安詳?shù)囟俗谏徎ㄗ?。望著眼前這些巧奪天工的宏偉巨制,我不禁驚嘆起來!

和萬佛洞的小佛比起來,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算得上巨佛了。它身高17米,頭高4米,耳朵兒1.9米。哈!光耳朵就比我高很多呢!這尊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雙眉彎如新月,一雙秀目微微注視下方。高高的鼻梁,小小的嘴吧露出祥和的笑意。因為形態(tài)圓滿、安詳、溫存,所以給人一種親切的感覺。

看完龍門石窟,我覺得古代的能工巧匠真是太有智慧了,恐怕有些能力連現(xiàn)代人也望塵莫及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游龍門石窟篇二十

昨日,我和爸爸、媽媽一齊去游覽了中國三大石窟之一的“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郊十三公里處的伊河兩岸。那里東(香山)、西(龍門山)對峙,伊水中流,是中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jù)指示牌上頭介紹,龍門石窟南北長一公里,共有9700余尊佛像,1300多個石窟,題記和碑刻3600多處。它經(jīng)北魏、北周、北齊,隋唐等六個朝代,前后用四百多年的時間完成的。

奉先寺是中國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用自我的私房錢捐修的。當中最大的盧舍那佛像高17.14米,光她的頭部就有4米高。他和她周圍的弟子、菩薩、天王都雕刻的慈眉善目、栩栩如生,真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杰作,讓人驚嘆不已!而蓮花洞中上千個的小佛像最小的僅有兩厘米高,但個個千姿百態(tài),更讓我們對那些雕刻他們的工匠敬佩萬分!

可是,令人遺憾的是,他們經(jīng)過了千百年的風雨洗禮,這些大佛身上的顏色已經(jīng)脫落了,而百分之七十的佛像遭到了破壞和盜賣,至今那里還有許多佛像還在國外的博物館里收藏著,真讓人惋惜!

我們先看了一個名叫賓陽三洞的洞窟。堅硬的石頭上有三個大窟,窟上刻著一尊尊佛像,大的佛像旁邊還有許多小佛像,刻工十分精細。連佛的神情、衣服、姿態(tài)也能夠看得清清楚楚。大的石窟旁邊還有幾個小的石窟,里面的佛跟人差不多大,雖然小一點,但還是十分精致。

我們向前走,走到了萬佛洞。萬佛洞是有很多佛的洞。里面最小的佛像僅僅有兩厘米。我一開始以為是洞內(nèi)的墻壁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東西是花紋,但仔細一看原先是許多尊佛像。每個僅有兩厘米的佛像都雕刻得十分細致。真是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啊!

最終,我們來到了最大的石窟--奉先寺。奉先寺里最大的佛高達17.4米。佛的一個耳朵就有1.9米。佛的穿著很樸素,面帶微笑,像一位和藹的老奶奶。石窟內(nèi)壁的花紋雕刻得十分漂亮,最大的佛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菩薩和一個徒弟,十分壯觀!

這次的旅游,讓我學到了不少有關歷史的知識,更是一次難忘的經(jīng)歷!

游龍門石窟篇二十一

星期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洛陽玩。一到洛陽我們首先去了洛陽的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龍門石窟位于中國中部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龍門峽谷東西兩崖的峭壁間。因為這里東、西兩山對峙,伊水從中流過,看上去宛若門厥,所以又被稱為“伊厥”,唐代以后,多稱其為“龍門”。這里地處交通要沖,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觀游勝地。又因為龍門石窟所在的巖體石質(zhì)優(yōu)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選擇此處開鑿石窟。"龍門山色“為洛陽八景之首。龍門石窟與敦煌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jīng)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xù)大規(guī)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

龍門石窟自建造以來受到的人為的盜鑿破壞十分嚴重。唐武宗時期的滅佛運動、使石窟蒙難。清末和民國初年的游記史料記載了當時石窟造像被盜嚴重。此外,民國政府為從南京遷都洛陽,修建龍門西山下道路時也炸毀了大量的山麓佛龕。由于戰(zhàn)亂管理空虛,1930年代到1940年代龍門石窟造像受到了瘋狂的盜鑿,許多頭像、碑刻、浮雕被日本、美國的文物商人收購。

奉先寺是龍門石奉先寺窟規(guī)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因為它隸屬于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奉先寺”。此窟建開鑿于唐高宗初,咸亨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則天贊助脂粉錢兩萬貫,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畢,長寬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顯體現(xiàn)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tài)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主佛蓮座北側(cè)的題記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這里共有九軀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大佛,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據(jù)佛經(jīng)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佛像面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fā)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著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雙耳長且略向下垂,下頦圓而略向前突。圓融和諧,安詳自在,身著通肩式袈裟,衣紋簡樸無華,一圈圈同心圓式的衣紋,把頭像烘托得異常鮮明而圣潔。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這次旅行讓我知道了很久很久以前我們就能把石頭雕成這樣,我很敬佩這些人。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262937.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