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是智慧的結(jié)晶,是經(jīng)驗的積累,讓我們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行動和決策。利用具體的實例和案例,豐富總結(jié)的內(nèi)容,增加說服力和可讀性。閱讀這些總結(jié)范文,我們可以對不同領(lǐng)域的總結(jié)有更深入的了解。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一
《過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經(jīng)過零丁洋時所作的詩作。此詩前二句,詩人回顧平生;中間四句緊承“干戈寥落”,明確表達了作者對當前局勢的認識;末二句是作者對自身命運的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全詩表現(xiàn)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jié),以及舍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崇高表現(xiàn)。
1、作品原文。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二
參加語文教學多年來,自己悟到了一點課堂藝術(shù),《過零丁洋》課講完后,自己細細品味,悟到以下幾點:
課堂設(shè)計是關(guān)鍵。如果課堂設(shè)計失敗或者不完整,不合邏輯,課堂組織再好,氣氛再活躍,也只是散珠碎玉,殘缺不全。課堂設(shè)計不僅僅是大局,更要關(guān)乎細枝末葉。比如在“品詩”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做了很多設(shè)計,如:
文天祥用……(句、詞、字),表達了……。
從……(詞、句)中,我讀出了……。
從……(詞、句)中,我看出文天祥的……。
我喜歡……(句、字詞),因為它表達了……。
如此設(shè)計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熱情,品味詩句妙處或美好的意境,但是都不大滿意,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反思一下,還是問題設(shè)計不夠明確。
“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有著廣泛的內(nèi)涵。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不是老師的。很多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老師就是加以引導(dǎo)和評價,我們往往忽視這一點,硬要拉著學生走。學生會不會老師不管,還叫什么以學生為主?老師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學任務(wù),關(guān)鍵要看學生會多少,這是評價一節(jié)課成敗的唯一標準。
第三點我想說的是課堂語言。干凈利索的課堂語言是非常難得的。說話啰啰嗦嗦,重復(fù),信口開河,都是課堂語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這個問題,但一直不滿意。有時還搶話頭,唯恐學生忘了自己。我看不干凈的課堂語言不僅沒用,反而是一種罪孽!學生能說,老師就不要說,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我們再說。
最后簡單說說駕馭。很多老師認為自己能夠駕馭課堂,但是,你講課時別人說話了,說明你沒有駕馭住課堂;你講課別人聽不懂,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學生聽明白了,你還在講,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領(lǐng)著學生進入境界,學生理解,有收獲,那才叫駕馭課堂。這幾點我都沒有做好,希望下次能改進。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三
學習目標:
1、反復(fù)誦讀,在誦讀中理解詩的大意,感受詩中蘊含的愛國情懷。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學習方法:
反復(fù)誦讀,自主感知,交流探究。
導(dǎo)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目標明確,行動才更有效哦。)。
二、課前熱身(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熟讀精思的你一定能理解此詩,掌握得很好。)。
1、誦讀古詩,朗讀展示(一定要有感情哦,比一比,看誰讀的最好。)。
2、走進作者(結(jié)合目標檢測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對理解此詩至關(guān)重要。)。
《過零丁洋》作者是,(朝代)末年偉大的民族英雄和詩人,字、,號文山。本詩是一首言。
3、理解重點詞語(先結(jié)合課下注釋自己掌握,然后默寫在學案上。)。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四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zhàn)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主旨】。
這首詩飽含沉痛悲涼,既嘆國運又嘆自身,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致,但在最后一句卻由悲而壯、由郁而揚,迸發(fā)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diào)顯示了詩人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思想感情】。
“丹心”是指赤紅熾熱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來形容為國盡忠的人。
“汗青”是指歷史典籍。古時在未有紙的發(fā)明之前,要記錄軍國大事,便只能刻寫在竹簡之上;但必須先用火把竹簡中的'水分蒸發(fā)出來,這樣才方便刻寫,并可防蟲蛀;后人據(jù)此引申,把記載歷史的典籍統(tǒng)稱為“汗青”。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古往今來,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一片衷心將永垂史冊。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廣東兵敗被元軍俘虜,并被帶往北方囚禁,途中經(jīng)過零丁洋,便寫了《過零丁洋》這首詩來抒發(fā)國破家亡的抑郁。此詩的下半闕如下: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p>
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體現(xiàn)了他的高風亮節(jié),以及舍身取義的人生觀,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精神。
其后,文天祥始終不被任何威迫利誘打動,慷慨赴義。
【賞析】。
首聯(lián)“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經(jīng)”當指天祥二十歲中進士說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興元年(1278)被俘,恰為四個年頭。此自敘生平,思今憶昔。從時間說,拈出“入世”和“勤王”,一關(guān)個人出處,一關(guān)國家危亡,兩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時期,一個人要想替國家做出一番事業(yè),必須入仕,要入仕,作為知識分子必須通過科舉考選,考選就得讀經(jīng),文天祥遇難時,衣帶中留有個自贊文說:“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就是把這兩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經(jīng),經(jīng)是治國安邦的。這兩句詩,講兩件事,似可分開獨立,而實質(zhì)上是連結(jié)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逗鬂h書·耿弁傳》“落落難合”注云:“落落猶疏闊也?!笔栝熂聪∈?、疏散,與寥落義同?!端问贰氛f當時謝后下勤王詔,響應(yīng)的人很少,這里所講情況正合史實。
頷聯(lián)接著說“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還是從國家和個人兩方面展開和深入加以鋪敘。宋朝自臨安棄守,恭帝趙昰被俘,事實上已經(jīng)滅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軍民自動組織起來抵抗。文天祥、張世杰等人擁立的端宗趙昱逃難中驚悸而死,陸秀夫復(fù)立八歲的趙昺建行宮于崖山,各處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這種局面,加上說“風飄絮”,形象生動,而心情沉郁。這時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兒喪亡,真像水上浮萍,無依無附,景象凄涼。
頸聯(lián)繼續(xù)追述今昔不同的處境和心情,昔日惶恐灘邊,憂國憂民,誠惶誠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獨一人,自嘆伶仃?;士譃┦勤M江十八灘之一,水流湍急,令人驚恐,也叫惶恐灘。原名黃公灘,因讀音相近,訛為皇恐灘。灘在今江西省萬安縣境內(nèi)贛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時曾路過這里。零丁洋在今廣東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現(xiàn)名伶丁洋,文天祥兵敗被俘,押送過此。前者為追憶,后者乃當前實況,兩者均親身經(jīng)歷。一身為戰(zhàn)將,一為階下囚。故作戰(zhàn)將,面對強大敵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復(fù)國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為階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這里“風飄絮”、“雨打萍”、“惶恐灘”、“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來,對仗工整,出語自然,而形象生動,流露出一腔悲憤和盈握血淚。
尾聯(lián)筆勢一轉(zhuǎn),忽然宕進,由現(xiàn)在渡到將來,撥開現(xiàn)實,露出理想,如此結(jié)語,有如撞鐘,清音繞梁。全詩格調(diào),頓然一變,由沉郁轉(zhuǎn)為開拓、豪放、灑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弊尦嗾\的心如一團火,照耀史冊,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顯示光芒四射,英氣逼人。據(jù)說張弘范看到文天祥這首詩,尤其是尾聯(lián)這兩句,連稱:“好人,好詩!”誠然文天祥把做詩與做人,詩格與人格,渾然一體。千秋絕唱,情調(diào)高昂,激勵和感召古往今來無數(shù)志士仁人為正義事業(yè)英勇獻身。
【鑒賞】。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臨生死關(guān)頭,回憶一生,感慨萬千。他抓住了兩件大事,一是以明經(jīng)入仕,二是「勤王」。以此兩端起筆,極好地寫出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個人心境?!案筛炅嚷洹保蔷蛧艺麄€局勢而言。據(jù)《宋史》記載,朝廷徵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樣高舉義旗為國捐軀者寥寥無幾。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著對茍且偷生者的憤激,對投降派的譴責!
如果說首聯(lián)是從縱的方面追述,那么,頜聯(lián)則是從橫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涼的自然景象喻國事的衰微,極深切地表現(xiàn)了他的哀慟。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前途緊緊的聯(lián)系在一起亡國孤臣有如無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無所依附,這際遇本來就夠慘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顯凄苦。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艱苦卓絕的斗爭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聯(lián)對仗工整,比喻貼切,形像鮮明,感情摯烈,讀之使人愴然!
五六句緊承前意,進一步渲染生發(fā)。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軍隊被元兵打敗后,曾從惶恐灘一帶撤退到福建汀州。當時前臨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闖過那九死一生的險境,轉(zhuǎn)敗為勝是他最憂慮、最惶恐不安的事情。而今軍隊潰敗,身為俘虜,被押送過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這一聯(lián)特別富有情味,“惶恐灘”與“零丁洋”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對,而又被作者運用來表現(xiàn)他昨日的“惶恐”與眼前的“零丁”,真可謂詩史上的絕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至,哀怨之情匯聚為高潮,而尾聯(lián)卻一筆宕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diào)收束全篇,表現(xiàn)出他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身取義的生死觀。結(jié)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壯,由郁而揚,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壯歌。本句中作者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詩人為國家安寧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氣節(jié)。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五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由于熟讀經(jīng)書,通過科舉考試,被朝廷選拔入仕做官。
在頻繁的抗元戰(zhàn)斗中已度過四年。
大宋國勢危亡如風中柳絮。
我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來誰能永遠不死呢?
死后我也要留下這顆赤誠的心用來光照史冊。
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詩。詩的開頭,回顧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經(jīng)磨煉,無論什么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接著追述戰(zhàn)斗生涯:在荒涼冷落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我度過了四年。把個人命運和國家興亡聯(lián)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繼續(xù)抒寫事態(tài)的發(fā)展和深沉的憂憤。這一聯(lián)對仗工整,比喻貼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和詩人的遭遇。國家民族的災(zāi)難,個人坎坷的經(jīng)歷,萬般痛苦煎熬著詩人的情懷,使其言辭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嘆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詩人因國家覆滅和己遭危難而顫栗的痛苦心靈。結(jié)尾兩句以磅礴的氣勢收斂全篇,寫出了寧死不屈的壯烈誓詞,意思是,自古以來,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這顆愛國忠心照耀在史冊上就行了。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六
元朝的元帥張弘范率水陸兩路軍隊直下廣東,要徹底消滅南宋流亡政府。文天祥被他們用戰(zhàn)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零丁洋(今屬廣東省)。張弘范派人請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當然堅拒寫招降書,但寫了一首七言律詩,表明自己的心跡。
這首詩就是留芳千古的《過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詩句所表達的的高尚品格,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的楷模。
崖山?jīng)Q戰(zhàn)。
在元軍的猛烈攻勢下,南宋流亡政府逃到秀山(今廣東東莞虎門的虎頭山)。11歲的端宗驚悸成疾,在州(今廣東湛江市)病逝。張世杰、陸秀夫立8歲的衛(wèi)王繼位,又把行朝遷到新會縣南面大海中的山(廣東省地圖)。祥興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日,宋、元雙方在海面上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海戰(zhàn),最后張世杰統(tǒng)領(lǐng)的宋軍戰(zhàn)敗,陸秀夫背負小皇帝蹈海殉難。
押送大都。
崖山戰(zhàn)役后,文天祥被押到廣州。張弘范對他說:「宋朝滅亡,忠孝之事已盡,即使殺身成仁,又有誰把這事寫在國史?文丞相如愿轉(zhuǎn)而效力大元,一定會受到重用?!刮奶煜榛卮鸬溃骸竾霾荒芫龋鳛槌甲?,死有余罪,怎能再懷二心?元朝政府為了使他投降,決定把他押送大都。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本文的關(guān)于作者,作品的文學知識。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過程和方法目標:閱讀理解詩歌內(nèi)容,品味鑒賞詩歌語言。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摯誠的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1、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2、熟讀并背誦詩作。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dǎo)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簡介寫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zhàn)于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拒絕。經(jīng)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學生聽讀范讀錄音,強調(diào)學生注意朗讀節(jié)奏、重音及感情基調(diào)。
五、教師進行適當?shù)睦首x提示。
六、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感知詩文主要內(nèi)容。
七、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八、學生齊讀詩作,增強對詩歌內(nèi)容的感知。
九組織學生結(jié)合課本注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dǎo)、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1、首聯(lián)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jīng)歷?
明確:一是讀經(jīng)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zhàn)斗了四年。
參考譯文:我這一生辛辛苦苦,靠著精通一種經(jīng)書,并通過考試才進入了政界,可是卻在兵荒馬亂中渡過了四個年頭。
2、頷聯(lián)“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參考譯文: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踐踏得支離破碎,象被狂風吹散的`柳絮一樣;自己的一生動蕩不安,象被風吹雨打的浮萍一樣浮沉不定。
3、頸聯(lián)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zhàn)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
參考譯文:兵敗撤退渡過惶恐灘時,與部下談起那些危難經(jīng)歷,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敵手,將士們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過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聯(lián)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jié)?
明確:表明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jié)。
參考譯文: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寧愿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永照史冊,也決不屈服于敵人的刀下!
教師小結(ji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試說說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jié)操。
十二鞏固練習。
1、《過零丁洋》一詩押韻,韻腳是。
2、《過零丁洋》前三聯(lián)與尾聯(lián)在感情格調(diào)上有何區(qū)別?
十三作業(yè)。
1、熟誦并默寫這首詩。
2課外積累與“人生自古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類似的表達“愛國”、“壯志”的詩詞名句。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八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主旨。
這首詩飽含沉痛悲涼,既嘆國運又嘆自身,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致,但在最后一句卻由悲而壯、由郁而揚,迸發(fā)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diào)顯示了詩人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創(chuàng)作背景。
端宗繼位。
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趙昰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為端宗。廣王晉封為衛(wèi)王。文天祥擔任樞密使兼都督諸路軍馬。文天祥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開督府,福建、廣東、江西的許多文臣武將、地方名士、勤王軍舊部紛紛前來投效,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籌餉,很快組成了一支督府軍,規(guī)模、聲勢都比前一年的江西勤王軍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不能同心同德對付敵人,成為抗元軍事行動的一大隱患。
流亡政府。
德祐二年十月,朝廷命文天祥出兵汀州(今福建長汀),不幸戰(zhàn)斗失利。在元軍的攻擊下,南劍州也落入敵手,行都福安(即福州)失去屏障。丞相陳宜中、樞密副使張世杰驚惶失措,急忙護送端宗和衛(wèi)王登舟入海,以避兵鋒。福安府隨即陷落,南宋小朝廷從此成為海上的流亡政府。
贛南奏捷。
景炎二年(1277年)初,元軍進逼汀州,文天祥退卻到廣東梅州(今廣東梅州)。經(jīng)過整頓,五月間又從梅州出發(fā),打響了收復(fù)江西的戰(zhàn)役。在文天祥的領(lǐng)導(dǎo)下,江西的抗元軍事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各方義軍配合督府軍作戰(zhàn),分別奪回會昌、雩都、興國,分寧、武寧、建昌三縣豪杰,以及臨川、洪州、袁州、瑞州的義兵都來請求督府節(jié)制。文天祥統(tǒng)一部署,揮師席卷贛南,收復(fù)了大片土地。
兵敗被俘。
景炎二年八月,元軍發(fā)起大規(guī)模的進攻。督府軍由于沒有作戰(zhàn)經(jīng)驗和嚴格訓(xùn)練,戰(zhàn)斗力不強,在元軍騎兵猛烈的'沖擊下,慘敗收場,文臣武將或犧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雖然文天祥受著國破家亡和妻離子散的巨大打擊,但沒有動搖其抗元意志。他帶兵入粵,在潮州、惠州一帶繼續(xù)抗元。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嶺被一支偷襲的元軍俘獲。文天祥寧死也不愿向元軍屈服,所以他吞下二兩腦子(即冰片)自殺,但藥力失效,未能殉國。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九
元朝的元帥張弘范率水陸兩路軍隊直下廣東,要徹底消滅南宋流亡政府。文天祥被他們用戰(zhàn)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零丁洋(今屬廣東省)。張弘范派人請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當然堅拒寫招降書,但寫了一首七言律詩,表明自己的心跡。
這首詩就是留芳千古的《過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詩句所表達的的高尚品格,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的楷模。
崖山?jīng)Q戰(zhàn)。
在元軍的猛烈攻勢下,南宋流亡政府逃到秀山(今廣東東莞虎門的虎頭山)。11歲的端宗驚悸成疾,在州(今廣東湛江市)病逝。張世杰、陸秀夫立8歲的衛(wèi)王繼位,又把行朝遷到新會縣南面大海中的山(廣東省地圖)。祥興二年(1279年)二月初六日,宋、元雙方在海面上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海戰(zhàn),最后張世杰統(tǒng)領(lǐng)的宋軍戰(zhàn)敗,陸秀夫背負小皇帝蹈海殉難。
押送大都。
崖山戰(zhàn)役后,文天祥被押到廣州。張弘范對他說:「宋朝滅亡,忠孝之事已盡,即使殺身成仁,又有誰把這事寫在國史?文丞相如愿轉(zhuǎn)而效力大元,一定會受到重用?!刮奶煜榛卮鸬溃骸竾霾荒芫龋鳛槌甲?,死有余罪,怎能再懷二心?元朝政府為了使他投降,決定把他押送大都。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十
教學設(shè)計:
一、導(dǎo)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簡介寫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zhàn)于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拒絕。經(jīng)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學生聽讀范讀錄音,強調(diào)學生注意朗讀節(jié)奏、重音及感情基調(diào)。
五、教師進行適當?shù)睦首x提示。
六、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感知詩文主要內(nèi)容。
七、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八、學生齊讀詩作,增強對詩歌內(nèi)容的感知。
九組織學生結(jié)合課本注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dǎo)、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1、首聯(lián)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jīng)歷?
明確:一是讀經(jīng)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zhàn)斗了四年。
參考譯文:我這一生辛辛苦苦,靠著精通一種經(jīng)書,并通過考試才進入了政界,可是卻在兵荒馬亂中渡過了四個年頭。
2、頷聯(lián)“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參考譯文: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踐踏得支離破碎,象被狂風吹散的柳絮一樣;自己的一生動蕩不安,象被風吹雨打的浮萍一樣浮沉不定。
3、頸聯(lián)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zhàn)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
參考譯文:兵敗撤退渡過惶恐灘時,與部下談起那些危難經(jīng)歷,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敵手,將士們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過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聯(lián)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jié)?
明確:表明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jié)。
參考譯文: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寧愿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永照史冊,也決不屈服于敵人的刀下!
教師小結(ji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試說說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jié)操。
十二鞏固練習。
1、《過零丁洋》一詩押韻,韻腳是。
2、《過零丁洋》前三聯(lián)與尾聯(lián)在感情格調(diào)上有何區(qū)別?
十三作業(yè)。
1、熟誦并默寫這首詩。
2課外積累與“人生自古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類似的表達“愛國”、“壯志”的詩詞名句。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十一
《過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經(jīng)過零丁洋時所作的詩作,全詩表現(xiàn)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jié),以及舍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崇高表現(xiàn)。
朝代:宋代。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zhàn)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賞析。
首聯(lián)“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薄捌鹨唤?jīng)”當指天祥二十歲中進士說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興元年(1278)被俘,恰為四個年頭。此自敘生平,思今憶昔。從時間說,拈出“入世”和“勤王”,一關(guān)個人出處,一關(guān)國家危亡,兩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時期,一個人要想替國家做出一番事業(yè),必須入仕,要入仕,作為知識分子必須通過科舉考選,考選就得讀經(jīng),文天祥遇難時,衣帶中留有個自贊文說:“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就是把這兩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經(jīng),經(jīng)是治國安邦的。這兩句詩,講兩件事,似可分開獨立,而實質(zhì)上是連結(jié)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逗鬂h書·耿弁傳》“落落難合”注云:“落落猶疏闊也?!笔栝熂聪∈?、疏散,與寥落義同。《宋史》說當時謝后下勤王詔,響應(yīng)的人很少,這里所講情況正合史實。
頷聯(lián)接著說“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還是從國家和個人兩方面展開和深入加以鋪敘。宋朝自臨安棄守,恭帝趙昰被俘,事實上已經(jīng)滅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軍民自動組織起來抵抗。文天祥、張世杰等人擁立的端宗趙昱逃難中驚悸而死,陸秀夫復(fù)立八歲的趙昺建行宮于崖山,各處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這種局面,加上說“風飄絮”,形象生動,而心情沉郁。這時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兒喪亡,真像水上浮萍,無依無附,景象凄涼。
頸聯(lián)繼續(xù)追述今昔不同的處境和心情,昔日惶恐灘邊,憂國憂民,誠惶誠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獨一人,自嘆伶仃。皇恐灘是贛江十八灘之一,水流湍急,令人驚恐,也叫惶恐灘。原名黃公灘,因讀音相近,訛為皇恐灘。灘在今江西省萬安縣境內(nèi)贛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時曾路過這里。零丁洋在今廣東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現(xiàn)名伶丁洋,文天祥兵敗被俘,押送過此。前者為追憶,后者乃當前實況,兩者均親身經(jīng)歷。一身為戰(zhàn)將,一為階下囚。故作戰(zhàn)將,面對強大敵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復(fù)國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為階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這里“風飄絮”、“雨打萍”、“惶恐灘”、“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來,對仗工整,出語自然,而形象生動,流露出一腔悲憤和盈握血淚。
尾聯(lián)筆勢一轉(zhuǎn),忽然宕進,由現(xiàn)在渡到將來,撥開現(xiàn)實,露出理想,如此結(jié)語,有如撞鐘,清音繞梁。全詩格調(diào),頓然一變,由沉郁轉(zhuǎn)為開拓、豪放、灑脫?!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弊尦嗾\的心如一團火,照耀史冊,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顯示光芒四射,英氣逼人。據(jù)說張弘范看到文天祥這首詩,尤其是尾聯(lián)這兩句,連稱:“好人,好詩!”誠然文天祥把做詩與做人,詩格與人格,渾然一體。千秋絕唱,情調(diào)高昂,激勵和感召古往今來無數(shù)志士仁人為正義事業(yè)英勇獻身。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薄x到文天祥這詩句時,還是少年時期,詩中郁郁深沉、蒼涼悲壯的情感曾長時間縈繞心頭,久久不去。除了嗟嘆文天祥的遭遇、壯志難酬,也想像惶恐灘波濤如何洶涌,怎的令人望而生畏;零丁洋如何孤懸天涯,怎的`零丁寂寥。
近日,有機會到珠海,正好有一整天空閑,便訂了船票,飄過零丁洋,登上外伶仃島,感受一下,觸發(fā)文天祥以千古悲涼之句表達萬世愛國豪情的地方究竟是怎樣一塊洋面。
零丁洋又稱伶仃洋,位于珠江口外,域內(nèi)島嶼稱萬山群島,其中與伶仃洋同名的有內(nèi)伶仃島(屬深圳管轄)、外伶仃島(屬珠海管轄),內(nèi)伶仃島上有伶仃山。外伶仃島距珠海27海里,距香港長洲6海里,距香港九龍11海里,是內(nèi)地唯一能看到香港市區(qū)的海島。
南宋末年大臣、愛國詩人文天祥傳誦千年的詩《過零丁洋》便作于伶仃洋上。公元1276的,元軍逼近南宋京城臨安(今杭州),文天祥被派往元軍營中談判,被元軍扣留。后來在經(jīng)過鎮(zhèn)江時成功逃脫。文天祥沿海岸線南下,到福建與宋軍將領(lǐng)一起抗擊元軍。雖然打了一些勝仗,但最終不敵元軍,退守廣東海豐、潮陽一帶。1278年底,文天祥在海豐遭元軍突襲,兵敗被俘。
如今,伶仃洋上千船競發(fā),內(nèi)外伶仃島、桂山島等已成了熱門旅游景點,每天僅從深圳、珠海往來外伶仃島的客船就有近20來艘。外伶仃島上設(shè)有建制鎮(zhèn),5至10月為旅游旺季,島上旅館客房每晚從幾百元到一千數(shù)百元不等,收費不低于國內(nèi)五星級賓館。
外伶仃島石奇水美、優(yōu)雅恬靜,島上夏無酷暑,冬無寒冷,四季如春,山水兼得。礁石叢中,鑿出石階小徑,人稱“情侶路”,與珠海市海濱情侶路遙相對望。毛主席手書文天祥《過零丁洋》刻于石崖上,過往游客無不駐足拍照。
外伶仃島的海鮮便宜而又極鮮美。海鮮市場上,剛打撈上來的海鮮,任你挑揀,付款后拿到附近餐館加工,鮮哉美哉,令人難忘。
依筆者體驗,外伶仃島上最獨特、與眾不同的莫過于山頂上的石景公園。主峰伶仃峰高311.8米,有柏油路盤旋至山頂,可行車,但不允許汽車、摩托車、自行車上山。頂峰巨石嶙峋、雄奇俊秀,所謂石景公園,實際上是依山依勢依石依縫鑿出小徑的石景迷宮,行走觀賞,不時需要躬身、側(cè)體、攀爬,壯碩者建議謹入,孤身一人勿入——一旦找不到出口,有同行朋友招呼應(yīng)答才不至于迷失。這些巨石,或大或小,或疊或架,或裂或壘,皆出天然,形狀奇特異趣,你可腦洞大開地想像它像海豹,如鯨魚,似雄雞,等等。石縫大者,可側(cè)身而入,縫壁苔痕由紅到綠,暫次過渡如電腦色塊,手扶之,衣衫擦過,一點不掉色。可惜,眾人都在山下海濱游玩,攀登到山頂者,百無一二,愿意穿行石景迷宮,暢享無窮樂趣的,更少。惜哉!異哉!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十二
“人生自古誰無死,流取丹心照汗青”是出自《過零丁洋》這首詩的。今天我閱讀了《過零丁洋》,一幅動人的畫面出現(xiàn)在眼前:從小文天祥就立志報國,從考中進士開始,就為祖國操勞,自己又與元軍孤軍奮戰(zhàn)了四年。亡國了,自己也沒法救國,倍感傷心,如今九死一生,國破家亡,自己被元軍囚禁,更是孤苦伶仃??伤圆煌督?,與敵人視死如歸。
文天祥是多么的熱愛祖國,再面臨死亡,他仍面不改色,不屈服于敵人,仍與敵人視死如歸。從古至今,跟文天祥一樣的人也有許多,不計其數(shù)。魯迅18歲,見外國海軍侵略中國,就考入南京水師;后來,感到發(fā)展礦工業(yè)祖國才能富強,又去考了礦物學。畢業(yè)后,他又轉(zhuǎn)而投醫(yī),最后認為人們是心理不好,就決心用筆喚醒民眾。劉胡蘭在抗日戰(zhàn)爭中被日本人抓住面對著死亡,為了祖國,也不把同伴供出。他們都深深的愛著祖國。
與文天祥相比,我感到羞愧不已。現(xiàn)在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報效祖國,可如今有良好學習環(huán)境,我都不好好學習。上課時,老師在上面大講,我在下面小講,腦子里想的是周杰倫、阿杜的歌聲,心中存在的是一些引人入勝的電腦游戲,自己不時還在暗暗發(fā)笑。弄得同學們目瞪口呆。老師讓我回答問題,我站起來,牛頭不對馬嘴地亂說一氣,搞得大家哄堂大笑。到了考試,自己一竅不通,只能亂寫一氣,成績出來后,總對自己說下次一定要努力,可是不到兩三個小時,自己立下的志愿就已經(jīng)忘了,更不用說去努力了。
可是讀了《過零丁洋》這首詩后,我知道了一定要熱愛祖國,我們青少年熱愛祖國最重要的表現(xiàn)是好好學習,練就一身硬本領(lǐng),將來出社會后,為祖國建設(shè)做出貢獻,讓祖國聳立在世界強國中。
《過零丁洋》這首詩像我的照明燈,小老師,告訴我要熱愛祖國,好好學習;又像多彩的陽光,伴隨著我踏向未來的征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流取丹心照汗青”是出自《過零丁洋》這首詩的。今天我閱讀了《過零丁洋》,一幅動人的畫面出現(xiàn)在眼前:從小文天祥就立志報國,從考中進士開始,就為祖國操勞,自己又與元軍孤軍奮戰(zhàn)了四年。亡國了,自己也沒法救國,倍感傷心,如今九死一生,國破家亡,自己被元軍囚禁,更是孤苦伶仃??伤圆煌督?,與敵人視死如歸。
文天祥是多么的熱愛祖國,再面臨死亡,他仍面不改色,不屈服于敵人,仍與敵人視死如歸。從古至今,跟文天祥一樣的人也有許多,不計其數(shù)。魯迅18歲,見外國海軍侵略中國,就考入南京水師;后來,感到發(fā)展礦工業(yè)祖國才能富強,又去考了礦物學。畢業(yè)后,他又轉(zhuǎn)而投醫(yī),最后認為人們是心理不好,就決心用筆喚醒民眾。劉胡蘭在抗日戰(zhàn)爭中被日本人抓住面對著死亡,為了祖國,也不把同伴供出。他們都深深的愛著祖國。
與文天祥相比,我感到羞愧不已?,F(xiàn)在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報效祖國,可如今有良好學習環(huán)境,我都不好好學習。上課時,老師在上面大講,我在下面小講,腦子里想的是周杰倫、阿杜的歌聲,心中存在的是一些引人入勝的電腦游戲,自己不時還在暗暗發(fā)笑。弄得同學們目瞪口呆。老師讓我回答問題,我站起來,牛頭不對馬嘴地亂說一氣,搞得大家哄堂大笑。到了考試,自己一竅不通,只能亂寫一氣,成績出來后,總對自己說下次一定要努力,可是不到兩三個小時,自己立下的志愿就已經(jīng)忘了,更不用說去努力了。
可是讀了《過零丁洋》這首詩后,我知道了一定要熱愛祖國,我們青少年熱愛祖國最重要的表現(xiàn)是好好學習,練就一身硬本領(lǐng),將來出社會后,為祖國建設(shè)做出貢獻,讓祖國聳立在世界強國中。
《過零丁洋》這首詩像我的照明燈,小老師,告訴我要熱愛祖國,好好學習;又像多彩的陽光,伴隨著我踏向未來的征程。
讀了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后.我感慨萬千.他官至丞相,封信國公。臨安危急時,他在家鄉(xiāng)招集義軍,堅決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義凜然,終以不屈被害。這首詩詩,反映了他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和頑強的戰(zhàn)斗精神。風格慷慨激昂,蒼涼悲壯的英雄氣概。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詩。詩的開頭,回顧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經(jīng)磨煉,無論什么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接著追述戰(zhàn)斗生涯:在荒涼冷落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我度過了四年。把個人命運和國家興亡聯(lián)系在一起了。
三四句承上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繼續(xù)抒寫事態(tài)的發(fā)展和深沉的憂憤。這一聯(lián)對仗工整,比喻貼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和詩人的遭遇。國家民族的災(zāi)難,個人坎坷的經(jīng)歷,萬般痛苦煎熬著詩人的情懷,使其言辭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嘆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詩人因國家覆滅和己遭危難而顫栗的痛苦心靈。結(jié)尾兩句以磅礴的氣勢收斂全篇,寫出了寧死不屈的壯烈誓詞,意思是,自古以來,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這顆愛國忠心照耀在史冊上就行了。
這句千古傳誦的名言,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全詩格調(diào)沉郁悲壯,浩然正氣貫長虹,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同學們都知道南宋岳飛《滿江紅》“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鄭成功《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一萬氣吞吳?!绷謩t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譚嗣同《獄中題壁》“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蹦纤螑蹏娙宋奶煜橐苍鴮懴隆哆^零丁洋》演奏他的愛國心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賞析《過零丁洋》。
文天祥生活在一個民族危機陰影籠罩的時代。13世紀初,蒙古族在中國北方強大起來,鐵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國。幾十年間,縱橫歐亞,攻城略地,燒殺擄掠,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他的兒子窩闊臺繼位后,又滅了金國,隨即揮鞭南指,進攻南宋。從1235-1279年,雙方戰(zhàn)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終于滅亡。文天祥的一生,與這場殘酷的民族征服戰(zhàn)爭相始相終。他是一個永遠載入中國歷史的愛國將領(lǐng),著名詩人。他在強敵入侵,國土淪陷,生靈涂炭的危急時刻,自賣家產(chǎn),組織義軍,舉兵抗敵。被俘后,他義正辭嚴,慷慨殉國。
《過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軍所俘的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當時,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逼迫文天祥寫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堅持抵抗的將領(lǐng)張世杰,文天祥堅決拒絕,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并寫了這首詩作為回答。這首詩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義凜然的正氣歌,飽含著作者的愛國主義激情。張弘范讀后深受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十三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成都市中考試題)。
1.詩中第二聯(lián),運用比喻的方法,將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詩人以“風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______________。(1分)。
2.對尾聯(lián)“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名句從抒情方法和內(nèi)容上作簡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湖北省黃岡中考題)。
3.詩中以“風飄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寫了_______的悲哀;借_____和______。
兩個地名,暗示了形勢的險惡和作者境況的???。(2分)。
4.結(jié)合我國歷代名人志士對待生死的價值觀,舉例談?wù)勀銓Α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泰州巿中考題)。
5.“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中“一經(jīng)”指的'是____________。(1分)。
6.用你自己的話描述“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國家和作者個人的境遇。(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反復(fù)誦讀詩中具有豐富內(nèi)涵的畫線句,寫出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資陽)從抒情方式和思想內(nèi)容上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詩作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分)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依,時起時沉。(意思相近即可計1分,不夠準確酌情扣分。)。
2.(3分)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1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1分),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1分)。(意思相近即可計分,不夠準確酌情扣分)。
3.國破家亡惶恐灘零丁洋。
4.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冊,映照千古,詩句表明了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2分,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
5.儒家經(jīng)典(1分)。
6.大宋的江山支離破碎,像那被風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時起時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
7.舍生取義的高尚情操。(2分)。
8.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
延伸閱讀:
首聯(lián)“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薄捌鹨唤?jīng)”當指天祥二十歲中進士說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興元年(1278)被俘,恰為四個年頭。此自敘生平,思今憶昔。從時間說,拈出“入世”和“勤王”,一關(guān)個人出處,一關(guān)國家危亡,兩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時期,一個人要想替國家做出一番事業(yè),必須入仕,要入仕,作為知識分子必須通過科舉考選,考選就得讀經(jīng),文天祥遇難時,衣帶中留有個自贊文說:“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就是把這兩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經(jīng),經(jīng)是治國安邦的。這兩句詩,講兩件事,似可分開獨立,而實質(zhì)上是連結(jié)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逗鬂h書·耿弁傳》“落落難合”注云:“落落猶疏闊也?!笔栝熂聪∈?、疏散,與寥落義同。《宋史》說當時謝后下勤王詔,響應(yīng)的人很少,這里所講情況正合史實。
頷聯(lián)接著說“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边€是從國家和個人兩方面展開和深入加以鋪敘。宋朝自臨安棄守,恭帝趙昰被俘,事實上已經(jīng)滅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軍民自動組織起來抵抗。文天祥、張世杰等人擁立的端宗趙昱逃難中驚悸而死,陸秀夫復(fù)立八歲的趙昺建行宮于崖山,各處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這種局面,加上說“風飄絮”,形象生動,而心情沉郁。這時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兒喪亡,真像水上浮萍,無依無附,景象凄涼。
頸聯(lián)繼續(xù)追述今昔不同的處境和心情,昔日惶恐灘邊,憂國憂民,誠惶誠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獨一人,自嘆伶仃?;士譃┦勤M江十八灘之一,水流湍急,令人驚恐,也叫惶恐灘。原名黃公灘,因讀音相近,訛為皇恐灘。灘在今江西省萬安縣境內(nèi)贛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時曾路過這里。零丁洋在今廣東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現(xiàn)名伶丁洋,文天祥兵敗被俘,押送過此。前者為追憶,后者乃當前實況,兩者均親身經(jīng)歷。一身為戰(zhàn)將,一為階下囚。故作戰(zhàn)將,面對強大敵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復(fù)國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為階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這里“風飄絮”、“雨打萍”、“惶恐灘”、“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來,對仗工整,出語自然,而形象生動,流露出一腔悲憤和盈握血淚。
尾聯(lián)筆勢一轉(zhuǎn),忽然宕進,由現(xiàn)在渡到將來,撥開現(xiàn)實,露出理想,如此結(jié)語,有如撞鐘,清音繞梁。全詩格調(diào),頓然一變,由沉郁轉(zhuǎn)為開拓、豪放、灑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弊尦嗾\的心如一團火,照耀史冊,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顯示光芒四射,英氣逼人。據(jù)說張弘范看到文天祥這首詩,尤其是尾聯(lián)這兩句,連稱:“好人,好詩!”誠然文天祥把做詩與做人,詩格與人格,渾然一體。千秋絕唱,情調(diào)高昂,激勵和感召古往今來無數(shù)志士仁人為正義事業(yè)英勇獻身。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十四
1、檢查背誦。
2、學習《過零丁洋》、《浣溪沙》兩首詩,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誦。
有感情的背誦和默寫。
1、對詩中警策語句的理解與鑒賞。
2、理解并鑒賞詩的精練概括的語言。
一、檢查背誦《渡荊門送別》、《秋詞》、《赤壁》。
1、朗讀古詩。
2、簡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寶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quán)時受排擠。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征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wèi)。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zhèn)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為帝,堅持抗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fù)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力好轉(zhuǎn)。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范叫他寫信招張世杰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經(jīng)威脅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與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來元軍統(tǒng)率張弘范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lǐng)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杰。
3、討論:此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兩件大事?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guān)頭,起兵勤王抗元。
4、頷聯(lián)兩句有何聯(lián)系?用了什么修辭?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jīng)艱辛????!帮L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5、頸聯(lián)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梢?,詩中“惶恐”、“零丁”具有雙層含義。
6、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他的民族氣節(jié)。
7、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的人,你能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藺相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蘇武執(zhí)漢節(jié)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最終死在風波亭上;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劉胡蘭在敵人鍘刀下慷慨就義。
8、你還能寫出哪些透著錚錚骨氣的名句?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徐悲鴻)。
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敗被俘。第二年元月,元軍出珠江口,進攻南宋最后據(jù)點山(在今廣東新會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過零丁洋時寫了這首詩,決心以死殉國。當時,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堅守山的南宋將領(lǐng)張世杰,文天祥嚴正拒絕,說:“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詩以明心志,張弘范見詩中辭意堅決,“但稱:‘好人!好詩!’竟不能逼。”
詩的開頭兩句回顧自己一生的主要經(jīng)歷。概括地說,是兩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選拔,經(jīng)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二是在元軍入侵、宋室危亡之際,響應(yīng)朝廷“勤王”號召,在德淘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產(chǎn)充軍費,起兵抗元,在頻繁不斷的戰(zhàn)斗中度過了四年。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為挽救危亡,竭盡全力,苦苦支撐,但局勢卻越來越危殆。此時,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敵手,自己也兵敗被俘。眼看大勢已去,詩人不禁悲從中來。所以接下去兩句就進一步抒寫國破家亡的悲哀。國土遭到元軍的蹂躪,山河破碎,設(shè)在山的南宋王朝在元軍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風中柳絮。這是從國勢一面說。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當初做官曾因忤權(quán)貴而屢被罷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敗,一次被扣,兩次被俘,數(shù)次欲自殺盡節(jié)而不死。如今部下將士犧牲殆盡,親人被元軍俘獲,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敵手,一如風雨吹打的浮萍,無所依托。這兩句以比喻的方式寫國勢和身世,生動形象,而蘊藏其中的感情尤為深摯沉痛,極有藝術(shù)感染力。接下去,“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兩句,是對前面“山河破碎”兩句的補充,具體概括自己的抗元經(jīng)歷,表現(xiàn)憂憤之情。前一句是追記過去。詩人于德淘年自贛州起兵,經(jīng)惶恐灘北上,當時元軍進逼臨安,形勢緊急。景炎二年(1277),詩人在江西戰(zhàn)敗,又經(jīng)惶恐灘退往福建,這時國家局勢已危在旦夕。因此,“說惶恐”,即表示自己當時對艱難時局的憂懼不安。后一句是慨嘆眼前,說自己不幸戰(zhàn)敗,只身被俘,孤掌難鳴,飄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這兩句中,往日的體驗與今日的體驗交錯在一起,回首當初的“惶恐”,還看今日的“零丁”,令詩人百感交集。而這一切又都是由于國家的危亡引起的,詩人忠貞報國,卻眼看大好河山淪入敵手,心中的悲憤自然是難以名狀的。從全詩的構(gòu)思上看,前面這六句把悲憤艱危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接下去兩句則筆鋒一轉(zhuǎn),情緒由悲憤轉(zhuǎn)為激昂,由壓抑轉(zhuǎn)為高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來,人難免一死,為拯救祖國而死,舍身取義,一片丹心將垂于史冊,映照千古。這激情慷慨的兩句詩,表明了詩人舍身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全詩也因有此兩句收尾而成為一代名作,千古壯歌。
如此設(shè)計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熱情,品味詩句妙處或美好的意境,但是都不大滿意,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反思一下,還是問題設(shè)計不夠明確。
“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有著廣泛的內(nèi)涵。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不是老師的。很多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老師就是加以引導(dǎo)和評價,我們往往忽視這一點,硬要拉著學生走。學生會不會老師不管,還叫什么以學生為主?老師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學任務(wù),關(guān)鍵要看學生會多少,這是評價一節(jié)課的唯一標準。
第三點我想說的是課堂語言。干凈利索的課堂語言是非常難得的。說話啰啰嗦嗦,重復(fù),信口開河,都是課堂語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這個問題,但一直不滿意。有時還搶話頭,唯恐學生忘了自己。我看不干凈的課堂語言不僅沒用,反而是一種罪孽!學生能說,老師就不要說,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我們再說。
最后簡單說說駕馭。很多老師認為自己能夠駕馭課堂,但是,你講課時別人說話了,說明你沒有駕馭住課堂;你講課別人聽不懂,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學生聽明白了,你還在講,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領(lǐng)著學生進入境界,學生理解,有收獲,那才叫駕馭課堂。
以上這幾點我做的都不好,自當加倍努力。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十五
文天祥生的時候,他的祖父做了一個夢,彷彿夢見一個小孩,從云中下來落在他的家里。所以天祥生下來以后,他的祖父高興得很,替他取個名字,叫做“云孫”。
他生于江西廬陵縣,他的祖父也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那是宋理宗三年(公元1236年),時局十分不安的了。他少時就在鄉(xiāng)下念書。有一天,他的家人同他到學宮里去祭孔子,那祭祀的禮節(jié)是很隆重的。有音樂,有整個的豬羊擺在祭桌上,真覺得莊嚴而且光榮。天祥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年,那時真感動極了。他看見學宮里有廬陵地方的先賢——歐陽修、楊邦義、胡銓等人的塑像。那些塑像都塑得活靈活現(xiàn)。他的家人指點這些塑像,并且把他們的歷史都講給他聽。他聽得感動極了,說:“將來我死了之后,如果不同這些先賢一樣,塑像站在學宮里,就不算大丈夫了?!?/p>
這可見天祥少年的時候,就已立志做偉大人物,的確是不凡得很。
宋代取士,是用科舉制度。后來,元、明、清三朝也沿著用這種老法子??荚嚨臅r候,每個人都希望中狀元,因為狀元是最光榮的功名,天祥是寶祐四年的狀元。他中了狀元,家中人都歡喜得很。
他平常就愛做文章。他做文章從來不打草稿。總是凝神靜坐,一氣呵成。當時的考官王應(yīng)麟看了他的卷子,十分高興,說:“這本卷子,古誼如龜鑒,忠肝如鐵石,可為本朝得人賀?!蹦菚r候,天祥只有二十歲左右,同時他的弟弟也登科了。他的父親名革齋,送他們兩兄弟進京考試,心里真是十分開心。果然兩兄弟都考取了,老人家的歡喜,也就可想而知??墒撬昙o老了。俗語說得好,老人家同風中之燭一樣。他的兒子們剛剛在五月二十四日報捷,二十八日,那老人家就死了。
天祥和他的弟弟,正在興高采烈的時候,來了這樣的打擊,他們真是悲哀得不得了!可幸南宋的時候,對考中了狀元的人,優(yōu)待得很。他死了的父親由皇上給款發(fā)喪。不久,朝廷就命天祥去做寧海節(jié)度使判官。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十六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結(jié)合資料理解詩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崇高氣節(jié)。
1、通過閱讀理解課文,感受文天祥寧死不屈的堅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3.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
活動1【導(dǎo)入】。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以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自由》導(dǎo)入。
活動2【活動】作者、背景簡介。
文天祥,南宋詩人。
(課件展示)。
《過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軍所俘的第二年正月過零丁洋時。當時,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逼迫文天祥寫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堅持抵抗的將領(lǐng)張世杰,文天祥堅決拒絕,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并寫了這首詩作為回答。這首詩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義凜然的正氣歌,飽含著作者的愛國主義激情。張弘范讀后深受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
活動3【活動】初讀詩歌。
朗讀、詩譯。
師:下面,請一位同學朗讀這首詩歌。
(1、正音,2、押韻,3、韻腳“經(jīng)”、“星”、“萍”、“丁”、“青”,4、節(jié)奏223,七言律師的特點)。
師:同學們是否能讀懂這首詩呢?(關(guān)鍵字詞的解釋)。
起一經(jīng):四周星:寥落:荒涼冷落。指戰(zhàn)爭造成的殘破景象?;炭郑后@慌恐懼。汗青:指史冊。
師:你們是如何翻譯的呢?老師給大家一些建議:(課件展示。)。
1.正確釋字,詩意擴充。
2.語言凝練、盡量押韻。
師:請看老師給大家的示例。(課件展示。)。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戰(zhàn)火頻繁四年未盡。
師: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下注解,翻譯后三聯(lián)詩,先做到疏通詩意,再在此基礎(chǔ)上,用充滿詩意的語言解說后三聯(lián)詩的內(nèi)容。
1: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2: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膽戰(zhàn)心驚,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3: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
(齊讀)。
師:我們在正確解釋字詞的基礎(chǔ)上,學著用詩化的語言翻譯了詩歌。這對我們理解詩歌有很大的幫助,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朗讀詩歌,在通過深入分析字詞的深意來鑒賞詩歌。
活動4【活動】研讀詩歌。
1、師:請同學讀首聯(lián),然后思考: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哪兩件事?生:寫了作者通過科舉考試入仕做官、國家起兵抗元這樣兩件事。師:首聯(lián)中哪兩個詞語寫出了這兩件事給作者的感受?生:“辛苦”、“寥落”。師:了解了這些,大家再讀首聯(lián),應(yīng)該怎樣讀?(讀得感情充沛,讀出了一種凄楚的味道。
2、師:詩歌的哪一聯(lián)將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聯(lián)。頷聯(lián)、它用哪些意象來進行抒情?(飽含情感的物象,一般是自然景物)生:“柳絮”、“浮萍”。
師:以比喻的方式(對偶)寫國勢和身世,作用是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國勢和身世的慘淡,那么它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生:國破家亡的悲哀。師:用怎樣的語氣和語調(diào)才能讀出這種情感呢?生:語調(diào)低沉,語速要慢。師:你來試試。
3、師:哪一聯(lián)可以看出國家當時的形勢險惡,個人境況???找學生讀頸聯(lián)師:有誰聽出來了,這里出現(xiàn)了兩處地名,分別是什么?生:惶恐灘、零丁洋。
師:“說惶恐”、“嘆零丁”里面的“惶恐”和“零丁”只指地名嗎?生:不是。師:那還指什么?生:“說惶恐”表示自己當時,對國家舉步維艱的憂懼不安。生:“嘆零丁”是詩人慨嘆眼前,說自己不幸戰(zhàn)敗,只身被俘,深感孤苦零丁。師:請大家朗讀,讀出這種“悲憤”!(學生讀)“說惶恐”、“嘆零丁”應(yīng)重讀。
4、師:雖然國家的命運已經(jīng)無可挽回,但面對敵人的逼迫,文天祥寧死也不屈服,報定了必死的決心。同學們,我們一起讀尾聯(lián)!(師生齊讀尾聯(lián)。)師:你從尾聯(lián)里讀出了詩人怎樣的精神?生:誓死報國的精神。以身殉國的決心和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精神。
活動5【活動】小結(jié)及拓展。
《過零丁洋》這首詩是文天祥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人生壯歌,因此,它慷慨悲壯、氣吞山歌??v觀歷史長河,英雄輩出,你知道中國歷史上還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嗎?你還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樣透著錚錚骨氣的詩句?請同學們搜集整理。
4、品味探究: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試說說自己的看法。
5、拓展延伸: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jié)操。
6、作業(yè)。
1、熟誦并默寫這首詩。
2、課外積累與“人生自古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類似的表達“愛國”、“壯志”的詩詞名句。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十七
1、檢查背誦。
2、學習《過零丁洋》、《浣溪沙》兩首詩,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誦。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背誦和默寫。
1、對詩中警策語句的理解與鑒賞。
2、理解并鑒賞詩的精練概括的語言。
1、朗讀古詩。
2、簡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寶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quán)時受排擠。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征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wèi)。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zhèn)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為帝,堅持抗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fù)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力好轉(zhuǎn)。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范叫他寫信招張世杰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經(jīng)威脅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與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來元軍統(tǒng)率張弘范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lǐng)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杰。
3、討論:此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兩件大事?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guān)頭,起兵勤王抗元。
4、頷聯(lián)兩句有何聯(lián)系?用了什么修辭?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jīng)艱辛????!帮L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5、頸聯(lián)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梢?,詩中“惶恐”、“零丁”具有雙層含義。
6、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他的民族氣節(jié)。
——藺相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蘇武執(zhí)漢節(jié)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最終死在風波亭上;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劉胡蘭在敵人鍘刀下慷慨就義。
8、你還能寫出哪些透著錚錚骨氣的名句?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烏江);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徐悲鴻)。
9、背誦這首詩。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十八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由于熟讀經(jīng)書,通過科舉考試,被朝廷選拔入仕做官。
在頻繁的抗元戰(zhàn)斗中已度過四年。
大宋國勢危亡如風中柳絮。
我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來誰能永遠不死呢?
死后我也要留下這顆赤誠的心用來光照史冊。
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詩。詩的開頭,回顧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經(jīng)磨煉,無論什么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接著追述戰(zhàn)斗生涯:在荒涼冷落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我度過了四年。把個人命運和國家興亡聯(lián)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繼續(xù)抒寫事態(tài)的發(fā)展和深沉的憂憤。這一聯(lián)對仗工整,比喻貼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和詩人的遭遇。國家民族的災(zāi)難,個人坎坷的經(jīng)歷,萬般痛苦煎熬著詩人的情懷,使其言辭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嘆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詩人因國家覆滅和己遭危難而顫栗的痛苦心靈。結(jié)尾兩句以磅礴的氣勢收斂全篇,寫出了寧死不屈的壯烈誓詞,意思是,自古以來,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這顆愛國忠心照耀在史冊上就行了。
這句千古傳誦的名言,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全詩格調(diào)沉郁悲壯,浩然正氣貫長虹,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文天祥過零丁洋教學設(shè)計篇十九
引導(dǎo)學生體會出:在張弘范讓他給堅持斗爭的南宋愛國將領(lǐng)寫勸降信的情況下,他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詩的意思是:自古人生在世,誰沒有一死呢?為國捐軀,死得其所,留下這顆赤誠之心,光照青史吧!表明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妥協(xié),不會投降,也表現(xiàn)了他的英雄氣概與高風亮節(jié)。
朗讀。
(3)第六自然段。
你還從哪感受文天祥熾熱的愛國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抓文天祥的語言:
面對這些花言巧語,文天祥無比蔑視,他堅定地回答:“國家雖亡,也不能有二心;為國犧牲的目的也決不在于留名!”
無比蔑視:特別輕視、看不起。
堅定:表明立場堅決、不動搖。
為國犧牲的目的也決不在于留名!表明文天祥錚錚鐵骨,耿耿忠心的崇高精神。
朗讀,讀出無比輕蔑的語氣。
(4)第8自然段。
你還從哪感受文天祥熾熱的愛國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抓他說的兩句話:
“金石之性,要終愈硬,性可改耶?”
“我是宋朝的狀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無可為者?!?/p>
引導(dǎo)學生體會出:文天祥面對三年牢獄的折磨,面對沉重的刑具,面對死亡的威脅,他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與凜然正氣。
朗讀。
看圖:出示課文中的圖,教師引讀第8自然段。
4.總結(jié):
同學們,這篇課文,是怎樣讓我們感受到文天祥的愛國?(通過具體事例:組織勤王軍、多次嚴詞拒絕勸降,為國捐軀)。
文章的第一段與最后一段和中間部分有什么關(guān)系?
引導(dǎo)學生認識到:開頭概括——具體——總結(jié)。
5.拓展:
你還知道文天祥寫過哪些作品嗎?介紹給同學。
三、板書設(shè)計。
文天祥。
組織勤王軍。
熾熱的愛國精神。
多次嚴詞拒絕勸降。
浩然正氣。
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為國捐軀。
教學反思: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45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