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優(yōu)質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17:52:12
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優(yōu)質16篇)
時間:2023-11-23 17:52:12     小編:紫衣夢

總結不僅是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他人的回饋和借鑒。如何寫一篇有說服力的議論文是每個寫作者都需要掌握的技巧,下面我來分享一些寫議論文的方法。以下是企業(yè)管理專家總結的一些成功經驗,值得每個人學習。

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111~112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滲透優(yōu)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2.利用圖形、符號等直觀方式,表示數(shù)學思維過程,培養(yǎng)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悟和運用數(shù)學思想方法,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和數(shù)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探求解決問題的優(yōu)化策略,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

教學難點:從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中發(fā)現(xiàn)最優(yōu)策略。

教具準備:瓶裝口香糖、課件。

學具準備:圓片、紙筆。

教學過程:

一、借助直觀,理清“找次品”的思路。

1.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或家人、同學有買過次品的經歷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產品,有的外觀有瑕疵,有的成分不過關,還有的輕重不合格,我們稱它們?yōu)榇纹贰#ò鍟捍纹罚?/p>

2.理解天平的原理。(課件出示天平圖)你們都知道天平吧!誰來說說天平原理?

3.在2瓶中找次品。(課件演示)看,次品在哪?

4.在3瓶中找次品。

全班匯報:怎么樣利用天平找出這瓶少了的口香糖。

課件演示:隨意拿兩瓶放在天平上,可能會出現(xiàn)幾種情況?

小結:看來從3瓶中找一瓶次品,我們稱一次,通過天平的平衡與不平衡,就能準確找出次品。

5.在4瓶中找一個次品。

提出問題:如果增加1瓶,有4瓶了。要怎么找出輕的這一瓶呢?可以怎樣稱?結合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6.揭示課題。我們就用這個好方法,今天一起來研究——找次品。(板書課題:找次品)。

二、引導探究,體會方法的多樣性。

1.出示例題:5個乒乓球中有一個較輕的是次品,你想怎么稱?

(1)收集稱的方法。(一個一個稱,兩個兩個稱)。

(2)同桌合作,擺學具,想一想:怎樣稱?需稱幾次?

(3)指名匯報:(教師隨機課件演示:怎么找?可能出現(xiàn)什么情況?說明什么?教師幫助板書示意圖。)。

5(1,1,3)2次。

5(2,2,1)2次。

2.小結:同學們真是能干!從5個乒乓球中找到了輕的那一個。先分一分,想到了兩種方法,再通過天平的平衡與不平衡,至少2次找到次品。

三、猜測實驗,尋找規(guī)律。

—8—。

2.枚舉所有稱法,學生分析、匯報。

(1)有幾種分法?

(2)畫圖分析,有困難的可以擺擺學具幫助分析。

(3)匯報各種稱法。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優(yōu)化解決辦法:分3份、平均分。

5.小結:同學們通過觀察表格,比較這三種方法,發(fā)現(xiàn)只要把9個零件平均分成3份,就能最快找到次品了。

四、拓展延伸,優(yōu)化策略。

1.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的“找次品”的問題并不能平均分成3份?!拔覀兛纯辞懊娴?的例子,[師指黑板5(2,2,1)],我們要分成3份時要分得盡量怎樣?”(要分得盡量平均)。

2.在8個中找次品。試一下,怎么分3份?(預設:2,2,4或3,3,2)。

引導學生分析哪種分法好?板書:8(3,3,2)2次。

3.小結:看來,沒法平均分的數(shù),我們只要“盡量”(試著讓學生說出來)平均分。也就是分在三份里的數(shù)中,最大與最小份只相差1,也能既快又保證找到次品了。

補板書:盡量。

同學們真了不起,能從剛才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推理到8個中找次品,并歸納出找次品的最優(yōu)策略。

五、鞏固應用,深化認識。

師:有了找次品的最優(yōu)策略,想不想試試它的功效呢?

讓學生自主選擇10或15,嘗試解決這道題。

六、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怎樣解決最優(yōu)?

2.我們用了哪些方法發(fā)現(xiàn)了找次品的最優(yōu)策略?

3.我們?yōu)槭裁匆芯空掖纹??板書:?yōu)化。

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以“找次品”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yōu)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shù)學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經歷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的思維過程,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策略。

[教學難點]。

脫離實物,借助紙筆幫助分析“找次品”的問題。

[教、學具準備]。

5瓶口香糖,每生9張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步認識“找次品”的基本原理。

1、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索。

(2)獨立思考。教師鼓勵大膽設想,積極發(fā)言。

(3)全班匯報。教師指導學生認真傾聽并且積極評價各種方案。

回想一下用天平稱物品會出現(xiàn)幾種情況?

出示課件演示天平平衡,不平衡兩種狀態(tài)。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辦法。

(1)引導學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2)組織小組討論,并進行匯報。

學生:分三份(左盤、右盤、天平之外)。

老師小結:利用天平找到這瓶口香糖可以在天平兩端各放一瓶,根據天平是否平衡來判斷;如果天平平衡,說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說明上揚的一端應該是少的。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實例一上課就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探究興趣,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同時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二、初步認識“找次品”的基本解決手段和方法。

2、組織小組交流,指導同學在交流中比較方法。

3、對幾種方法的梳理、比較:“至少需要稱幾次就一定能找出?”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演示(擺磁扣)。師把他們的操作過程記錄在黑板上。要保證找出必須全面考慮平衡和不平衡兩種情況。(板書)。

4、教師小結:在天平的幫助下同學們用兩種方法找到了這瓶口香糖。除了利用學具,同學們出可以像老師這樣畫示意圖來幫助我們思考。

【設計意圖】只讓學生初步感知方法的多樣性,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探究做好鋪墊。

5、提示課題。

師: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類似情況,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著一個質量不同的,輕一點或是重一點,需要我們想辦法把它們找出來,像這類問題我們把它叫做“找次品”。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研究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板書課題)。

三、從多種方法中歸納出找次品的最優(yōu)方法。

1、出示問題:有9個零件,其中有一個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用天平至少要幾次就能保證找出次品?師:次品有什么不同?請你找出題中的關鍵詞。

2、在小組內交流。教師提交流要求:同學說想法,組長記錄。

4、全班匯報。(板書)。

5、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引導學生找出規(guī)律:把9個零件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能夠保證找出次品的次數(shù)最少。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重點也是難點,進行小組活動可發(fā)揮集體智慧,更易突破難點。

四、驗證多個零件找次品的解決方法。

全班匯報,引導學生小結:這樣看來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時候,把待測物品平均分成3份,能保證找出次品而且稱的次數(shù)一定最少。

五、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在數(shù)學學習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通常有一種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最優(yōu)化的方法。我們就用這種優(yōu)化的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

2、如果是27盒呢?81盒呢?

六、應用規(guī)律拓展延伸。

剛才我們分析的9、12和15都是3的倍數(shù),可以分成3份,假如遇到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數(shù),例如10、11……又該怎么分呢?課后請同學們試一試,看看哪種分法能保證找出次品而且稱的次數(shù)最少。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研究這個問題。

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內容: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教材第134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畫圖、推理與合作交流驗證等學習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歸納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最優(yōu)策略。

2、通過討論、探究、邏輯推理等活動,尋找次品的優(yōu)化方法,解決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經歷數(shù)學方法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提煉過程,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經歷觀察、猜測、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策略。

教學難點:體會解決問題有多種策略,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學會運用最優(yōu)化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瓶裝口香糖、課件。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感受新知。

1、課件出示影音資料:1986年1月28日,美國第二架航天飛機“挑戰(zhàn)者”號在進行飛行時發(fā)生爆炸,價值12億美元的航天飛機化作碎片墜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劇。據調查,這次災難的主要原因是一個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可見,不合格零件的危害有多大。

2、你從播放的影片中看到了什么?

3、飛機失事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如何找出不合格產品,也就是找次品。

板書:找次品。

二、學用天平,了解原理。

2、你們都很聰明,老師聽了你們的建議決定用天平找次品。那你們會用天平嗎?

3、怎樣用天平找次品?誰能邊演示邊把找次品的過程說給大家聽?(師板書)。

小結我們用天平找次品時,不管我們把零件分成幾份,天平一次能稱幾份?

三、歸納策略,體會最優(yōu)。

1、現(xiàn)在我們不用天平了,用畫圖一步一步地分析、推理,請同桌的合作學習。

課件演示:

課件出示:

零件個數(shù)分的份數(shù)每份各幾個保證能找到次品的次數(shù)。

991,1,1,1,1,1,1,1,14。

952,2,2,2,13。

933,3,32。

934,4,13。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表,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你喜歡那種稱法?

用天平找次品我們把待分物品分成3份,盡量平均分這種方法最好。

板書:分成3份,盡量平均分最好。

四、應用策略,拓展提高。

五、課堂回顧,知識延伸。

1、通過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2、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的是總數(shù)可以平均分成3份的這一類找次品問題,當然在生活中有些次品不止一個,不知是較輕還是較重;總數(shù)里可能有也可能沒有等等。如果感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再去研究研究。

板書:

找次品。

用天平稱分成3份平均分--最優(yōu)。

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篇四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111~112頁。

1.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滲透優(yōu)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2.利用圖形、符號等直觀方式,表示數(shù)學思維過程,培養(yǎng)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悟和運用數(shù)學思想方法,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和數(shù)學學習的快樂。

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探求解決問題的優(yōu)化策略,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

從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中發(fā)現(xiàn)最優(yōu)策略。

瓶裝口香糖、課件。

圓片、紙筆。

1.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或家人、同學有買過次品的經歷嗎?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產品,有的外觀有瑕疵,有的成分不過關,還有的輕重不合格,我們稱它們?yōu)榇纹贰#ò鍟捍纹罚?/p>

2.理解天平的原理。(課件出示天平圖)你們都知道天平吧!誰來說說天平原理?

3.在2瓶中找次品。(課件演示)看,次品在哪?

4.在3瓶中找次品。

全班匯報:怎么樣利用天平找出這瓶少了的口香糖。

課件演示:隨意拿兩瓶放在天平上,可能會出現(xiàn)幾種情況?

小結:看來從3瓶中找一瓶次品,我們稱一次,通過天平的平衡與不平衡,就能準確找出次品。

5.在4瓶中找一個次品。

提出問題:如果增加1瓶,有4瓶了。要怎么找出輕的這一瓶呢?可以怎樣稱?結合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6.揭示課題。我們就用這個好方法,今天一起來研究——找次品。(板書課題:找次品)。

1.出示例題:5個乒乓球中有一個較輕的是次品,你想怎么稱?

(1)收集稱的方法。(一個一個稱,兩個兩個稱)。

(2)同桌合作,擺學具,想一想:怎樣稱?需稱幾次?

(3)指名匯報:(教師隨機課件演示:怎么找?可能出現(xiàn)什么情況?說明什么?教師幫助板書示意圖。)。

5(1,1,3)2次。

5(2,2,1)2次。

2.小結:同學們真是能干!從5個乒乓球中找到了輕的那一個。先分一分,想到了兩種方法,再通過天平的平衡與不平衡,至少2次找到次品。

—8—。

2.枚舉所有稱法,學生分析、匯報。

(1)有幾種分法?

(2)畫圖分析,有困難的可以擺擺學具幫助分析。

(3)匯報各種稱法。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優(yōu)化解決辦法:分3份、平均分。

5.小結:同學們通過觀察表格,比較這三種方法,發(fā)現(xiàn)只要把9個零件平均分成3份,就能最快找到次品了。

1.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的“找次品”的問題并不能平均分成3份?!拔覀兛纯辞懊娴?的例子,[師指黑板5(2,2,1)],我們要分成3份時要分得盡量怎樣?”(要分得盡量平均)。

2.在8個中找次品。試一下,怎么分3份?(預設:2,2,4或3,3,2)。

引導學生分析哪種分法好?板書:8(3,3,2)2次。

3.小結:看來,沒法平均分的數(shù),我們只要“盡量”(試著讓學生說出來)平均分。也就是分在三份里的數(shù)中,最大與最小份只相差1,也能既快又保證找到次品了。

補板書:盡量。

同學們真了不起,能從剛才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推理到8個中找次品,并歸納出找次品的最優(yōu)策略。

師:有了找次品的最優(yōu)策略,想不想試試它的功效呢?

讓學生自主選擇10或15,嘗試解決這道題。

1.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怎樣解決最優(yōu)?

2.我們用了哪些方法發(fā)現(xiàn)了找次品的最優(yōu)策略?

3.我們?yōu)槭裁匆芯空掖纹??板書:?yōu)化。

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內容:

數(shù)學廣角找次品(教材第112頁的內容及第113~114頁練習二十七第2~6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yōu)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優(yōu)化思想。

2、過程與方法:嘗試用數(shù)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探索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yōu)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優(yōu)化思想。

教學難點:

嘗試用數(shù)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小黑板等。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后,會正確使用天平解決問題。

二、新課講授。

1.提出問題。

(2)獨立思考。老師鼓勵學生大膽假想,積極發(fā)言。

2.自主探索。

(1)引導學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樣利用天平找出零件里的次品?

(2)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

(3)全班匯報。

利用推理:把9個零件分成3份,每份分別是3個,3個,3個。天平兩邊各放3個,天平平衡,則次品在另3個零件中,再從3個中拿出2個,在天平兩端各放1個,天平平衡,剩下一個零件是次品;如果第一次稱量中,天平不平衡,次品零件在重的3個當中,拿出其中兩個,在天平兩端各放一個。如果平衡,則剩下一個是次品,如果不平衡,則重的那個是次品。

(4)你還有什么其他方法嗎?

三、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112頁做一做。

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114頁練習二十七的第2~6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稍復雜的找次品問題,你收獲是什么?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稍復雜的找次品問題。

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篇六

1、以“找次品”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yōu)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shù)學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經歷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的思維過程,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策略。

脫離實物,借助紙筆幫助分析“找次品”的問題。

5瓶口香糖,每生9張卡片,多媒體課件。

1、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索。

(2)獨立思考。教師鼓勵大膽設想,積極發(fā)言。

(3)全班匯報。教師指導學生認真傾聽并且積極評價各種方案。

回想一下用天平稱物品會出現(xiàn)幾種情況?

出示課件演示天平平衡,不平衡兩種狀態(tài)。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辦法。

(1)引導學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2)組織小組討論,并進行匯報。

學生:分三份(左盤、右盤、天平之外)。

老師小結:利用天平找到這瓶口香糖可以在天平兩端各放一瓶,根據天平是否平衡來判斷;如果天平平衡,說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說明上揚的一端應該是少的。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實例一上課就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探究興趣,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使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同時讓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2、組織小組交流,指導同學在交流中比較方法。

3、對幾種方法的梳理、比較:“至少需要稱幾次就一定能找出?”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演示(擺磁扣)。師把他們的操作過程記錄在黑板上。要保證找出必須全面考慮平衡和不平衡兩種情況。(板書)。

4、教師小結:在天平的幫助下同學們用兩種方法找到了這瓶口香糖。除了利用學具,同學們出可以像老師這樣畫示意圖來幫助我們思考。

【設計意圖】只讓學生初步感知方法的多樣性,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探究做好鋪墊。

5、提示課題。

師: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類似情況,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著一個質量不同的,輕一點或是重一點,需要我們想辦法把它們找出來,像這類問題我們把它叫做“找次品”。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研究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板書課題)。

1、出示問題:有9個零件,其中有一個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用天平至少要幾次就能保證找出次品?師:次品有什么不同?請你找出題中的關鍵詞。

2、在小組內交流。教師提交流要求:同學說想法,組長記錄。

4、全班匯報。(板書)。

5、教師先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引導學生找出規(guī)律:把9個零件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能夠保證找出次品的次數(shù)最少。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重點也是難點,進行小組活動可發(fā)揮集體智慧,更易突破難點。

全班匯報,引導學生小結:這樣看來在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時候,把待測物品平均分成3份,能保證找出次品而且稱的次數(shù)一定最少。

在數(shù)學學習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通常有一種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最優(yōu)化的方法。我們就用這種優(yōu)化的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

2、如果是27盒呢?81盒呢?

剛才我們分析的9、12和15都是3的倍數(shù),可以分成3份,假如遇到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數(shù),例如10、11……又該怎么分呢?課后請同學們試一試,看看哪種分法能保證找出次品而且稱的次數(shù)最少。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研究這個問題。

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篇七

3、從3件物品中找1件物品,至少要用天平稱2次才能找出來。

5、在60個零件中有一個不合格的零件,比其它的零件輕一些,質檢員用天平至少稱多少次,保證能找到這個不合格的零件.(請用圖示表示出找次品的過程)。

6、9枚古錢幣,其中一枚輕一些,用天平只稱兩次無論如何也找不出來。

9、有8個球,其中一個輕一點,把這些球放在天平上稱幾次,能找出輕的球,寫出方法?

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篇八

1、通過比較、猜測、驗證等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滲透優(yōu)化思想,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學習用圖形、符號等直觀方式清晰、簡明地表示數(shù)學思維的過程,培養(yǎng)邏輯思維的能力。

3、通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經歷“比較——猜想——驗證”的過程,尋求找次品的最優(yōu)策略。

“找次品”的教學內容在“奧數(shù)”活動中時有出現(xiàn),用圖形幫助思考,對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是比較好的,學生雖然是初次接觸,但只要通過動手實踐、小組討論、探究等方式來解決問題,掌握一題多解的方法還是不難的。關鍵是最優(yōu)化的解決策略,學生總結方法時有些難度,教師要適時引導。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某公司招聘員工的一道題目開始,假定你就是應聘者,想不想接受一下智慧的挑戰(zhàn)?(出示課件)。

(一分鐘思考)學生匯報:1次丶2次…。

師:請只用1次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1:

生2:

師:看來,1次雖少,但只是有可能,不能保證找到那個次品球,所以我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光要最少,還要以保證能找到為前提。

師:如果以“保證能找到”為前提,在同學們這么多的答案中,哪個次數(shù)是最少的呢?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一一找次品。

對于從81個小球中找次品的問題,比較復雜,那么怎樣開始我們今天的研究呢?

生:可以從最少的試一試。

師:如果從最簡單的入手研究,2個小球至少稱幾次?

生:1次。

師:如果是3個呢?

生猜測:2次?3次?1次?

師:老師這里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少了3粒,你覺得應該怎樣稱?

生匯報:先把其中的2瓶放在天平的兩側,如果左邊下沉,就說明右邊的是次品;如果右邊的下沉,就說明左邊的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則沒稱的是次品。(學生邊說老師邊配合進行稱量演示。)。

師邊演示課件邊帶領學生進一步感受推理過程:雖然有3瓶,而天平只有兩個托盤,但是只需要把其中的2瓶放在天平的兩側,可能平衡,也可能不平衡,如果平衡如果不平衡不論是否平衡,利用推理,只要稱1次肯定能將那個次品找出來。

師小結:看來2個和3個雖然數(shù)量不同,但是都只稱1次就可以將次品找到。(將探究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1、探究4個小球的情況。

生猜測:4次?3次?

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咱們還是親自動手探究一下吧。請同學們與自己的同桌共同討論一下??梢越栌眯》綁K擺一擺,也可以在紙上畫一畫,不論用什么樣的方式,都要將思考過程簡要記下來。

(生分組研究)。

師:4個小球時,你們稱了幾次?

(生邊匯報師邊板書枝狀圖)。

師:4個球有兩種不同的`測量方法,但結果測量的次數(shù)都一樣,至少要2次才能保證找出次品。(把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師:如果球的個數(shù)再多一些,例如9個,至少需要幾次才能保證找出次品呢?請同學們用學具擺一擺,用筆畫一畫。

(生匯報師出示課件)。

師:為什么把9個球分成(3,3,3)只要2次就可以找到次品呢?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把結果填入表格中)。

師:4個球只需要2次就可以保證找到次品,9個球也只需要2次就能保證找到次品,那么大膽猜測一下,在4與9之間的5、6、7、8個球,至少需要幾次就能找出次品呢?現(xiàn)在我們分組來研究一下:第1大組的同學研究5個小球的情況,依次研究6、7、8個球。

(生匯報,重點是8個球)(把結果填入表格中)。

生:小球數(shù)是2和3個時只用一次,把8分成(3,3,2)每組是3個或2個,3個或2個都只需要稱1次就能找到次品。

師:你們明白他的意思嗎?你們看,稱(3,3)或(4,4),都只稱1次就能確定次品在哪邊,可是接下來,第一種是在3個或2個里找,只需一次,第二種要在4個里找,要用2次,所以會多一次。

師:大家最后稱的次數(shù)不同,原因是什么呢?

生:分的組數(shù)不同,每組數(shù)量也不同。

師:那到底怎么分,才能既保證找到次品,又能使稱的次數(shù)盡可能少呢?

(生分組討論后匯報)。

生1:應該分3組,因為天平有2個托盤。

生2:每組的數(shù)目還要少。

生3:盡可能讓每組數(shù)目比較接近,每次稱完,次品就被確定在更小的范圍內。

師:你們太了不起了,通過我們剛才的試驗、討論、交流,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發(fā)現(xiàn)了其中分組的秘密規(guī)律。

(師板書:分3組,盡量平均分。)。

四、進一步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生匯報,師板書:10(3,3,4)3次)(課件)。

師:如果是27個呢?(課件)。

(生匯報,師板書:27(9,9,9)3次(課件)。

師:這位同學說的太好了,他先是分成了3組,然后用轉化的思想把問題變成我們前面解決的9個小球的找次品問題了。

看來大家都掌握了分組規(guī)律。最開始的招聘問題,81個小球,大家能解決了嗎?誰有了答案?把結果直接寫在黑板上。

(生討論并匯報結果)(課件)。

師:你能發(fā)現(xiàn)它和前面我們解決的27個,9個,3個,有什么關系嗎?

(小組研究)。

生匯報:被測小球數(shù)目是幾個3相乘就稱幾次,比如4個3相乘是81,81個小球就只需稱4次。

師:你們很了不起,既解決了公司“招聘”問題,又發(fā)現(xiàn)了“被測物品數(shù)目與稱的最少次數(shù)之間”神秘的規(guī)律。

隨著招聘問題的解決,今天的課也即將結束,回顧我們整節(jié)課的經歷,從最初的招聘問題,回歸到解決2、3的問題,再到研究8、9發(fā)現(xiàn)分組規(guī)律,直至研究了更大的數(shù)目,像27、81這樣的數(shù)目,發(fā)現(xiàn)了被測物品數(shù)目與稱的最少次數(shù)之間的一些關系。

在這一路的探究過程中,我們不斷思考,不斷實踐,不斷發(fā)現(xiàn),我想大家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一定收獲了更多的智慧。最后有兩句話與大家共勉:(課件出示)。

探究問題,學會化繁為簡。

解決問題,要有優(yōu)化意識。

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猜測、驗證等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滲透優(yōu)化思想,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學習用圖形、符號等直觀方式清晰、簡明地表示數(shù)學思維的過程,培養(yǎng)邏輯思維的能力。

3、通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經歷“比較——猜想——驗證”的過程,尋求找次品的最優(yōu)策略。

學情分析:

“找次品”的教學內容在“奧數(shù)”活動中時有出現(xiàn),用圖形幫助思考,對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是比較好的,學生雖然是初次接觸,但只要通過動手實踐、小組討論、探究等方式來解決問題,掌握一題多解的方法還是不難的。關鍵是最優(yōu)化的解決策略,學生總結方法時有些難度,教師要適時引導。

教學過程:

一、弄清問題題意,激發(fā)探究欲望。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某公司招聘員工的一道題目開始,假定你就是應聘者,想不想接受一下智慧的挑戰(zhàn)?(出示課件)。

(一分鐘思考)學生匯報:1次丶2次…。

師:請只用1次的同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1:

生2:

師:看來,1次雖少,但只是有可能,不能保證找到那個次品球,所以我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不光要最少,還要以保證能找到為前提。

師:如果以“保證能找到”為前提,在同學們這么多的答案中,哪個次數(shù)是最少的呢?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一一找次品。

二、簡化問題,經歷問題解決基本過程。

對于從81個小球中找次品的問題,比較復雜,那么怎樣開始我們今天的研究呢?

生:可以從最少的試一試。

師:如果從最簡單的入手研究,2個小球至少稱幾次?

生:1次。

師:如果是3個呢?

生猜測:2次?3次?1次?

師:老師這里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少了3粒,你覺得應該怎樣稱?

生匯報:先把其中的2瓶放在天平的兩側,如果左邊下沉,就說明右邊的是次品;如果右邊的下沉,就說明左邊的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則沒稱的是次品。(學生邊說老師邊配合進行稱量演示。)。

師邊演示課件邊帶領學生進一步感受推理過程:雖然有3瓶,而天平只有兩個托盤,但是只需要把其中的2瓶放在天平的兩側,可能平衡,也可能不平衡,如果平衡如果不平衡不論是否平衡,利用推理,只要稱1次肯定能將那個次品找出來。

師小結:看來2個和3個雖然數(shù)量不同,但是都只稱1次就可以將次品找到。(將探究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三、再次探究“關鍵數(shù)目”,初步感知、歸納規(guī)律。

1、探究4個小球的情況。

生猜測:4次?3次?

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咱們還是親自動手探究一下吧。請同學們與自己的同桌共同討論一下??梢越栌眯》綁K擺一擺,也可以在紙上畫一畫,不論用什么樣的方式,都要將思考過程簡要記下來。

(生分組研究)。

師:4個小球時,你們稱了幾次?

(生邊匯報師邊板書枝狀圖)。

師:4個球有兩種不同的測量方法,但結果測量的次數(shù)都一樣,至少要2次才能保證找出次品。(把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師:如果球的個數(shù)再多一些,例如9個,至少需要幾次才能保證找出次品呢?請同學們用學具擺一擺,用筆畫一畫。

(生匯報師出示課件)。

師:為什么把9個球分成(3,3,3)只要2次就可以找到次品呢?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把結果填入表格中)。

師:4個球只需要2次就可以保證找到次品,9個球也只需要2次就能保證找到次品,那么大膽猜測一下,在4與9之間的5、6、7、8個球,至少需要幾次就能找出次品呢?現(xiàn)在我們分組來研究一下:第1大組的同學研究5個小球的情況,依次研究6、7、8個球。

(生匯報,重點是8個球)(把結果填入表格中)。

生:小球數(shù)是2和3個時只用一次,把8分成(3,3,2)每組是3個或2個,3個或2個都只需要稱1次就能找到次品。

師:你們明白他的意思嗎?你們看,稱(3,3)或(4,4),都只稱1次就能確定次品在哪邊,可是接下來,第一種是在3個或2個里找,只需一次,第二種要在4個里找,要用2次,所以會多一次。

師:大家最后稱的次數(shù)不同,原因是什么呢?

生:分的組數(shù)不同,每組數(shù)量也不同。

師:那到底怎么分,才能既保證找到次品,又能使稱的次數(shù)盡可能少呢?

(生分組討論后匯報)。

生1:應該分3組,因為天平有2個托盤。

生2:每組的數(shù)目還要少。

生3:盡可能讓每組數(shù)目比較接近,每次稱完,次品就被確定在更小的范圍內。

師:你們太了不起了,通過我們剛才的試驗、討論、交流,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發(fā)現(xiàn)了其中分組的秘密規(guī)律。

(師板書:分3組,盡量平均分。)。

四、進一步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生匯報,師板書:10(3,3,4)3次)(課件)。

師:如果是27個呢?(課件)。

(生匯報,師板書:27(9,9,9)3次(課件)。

師:這位同學說的太好了,他先是分成了3組,然后用轉化的思想把問題變成我們前面解決的.9個小球的找次品問題了。

看來大家都掌握了分組規(guī)律。最開始的招聘問題,81個小球,大家能解決了嗎?誰有了答案?把結果直接寫在黑板上。

(生討論并匯報結果)(課件)。

師:你能發(fā)現(xiàn)它和前面我們解決的27個,9個,3個,有什么關系嗎?

(小組研究)。

生匯報:被測小球數(shù)目是幾個3相乘就稱幾次,比如4個3相乘是81,81個小球就只需稱4次。

師:你們很了不起,既解決了公司“招聘”問題,又發(fā)現(xiàn)了“被測物品數(shù)目與稱的最少次數(shù)之間”神秘的規(guī)律。

五、課堂小結。

隨著招聘問題的解決,今天的課也即將結束,回顧我們整節(jié)課的經歷,從最初的招聘問題,回歸到解決2、3的問題,再到研究8、9發(fā)現(xiàn)分組規(guī)律,直至研究了更大的數(shù)目,像27、81這樣的數(shù)目,發(fā)現(xiàn)了被測物品數(shù)目與稱的最少次數(shù)之間的一些關系。

在這一路的探究過程中,我們不斷思考,不斷實踐,不斷發(fā)現(xiàn),我想大家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一定收獲了更多的智慧。最后有兩句話與大家共勉:(課件出示)。

探究問題,學會化繁為簡。

解決問題,要有優(yōu)化意識。

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篇十

《找次品》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廣角里的內容,屬于一節(jié)思維訓練課,以“找次品”這一操作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試驗明白解決問題的多樣性,體會運用優(yōu)化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化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同時掌握找次品的最優(yōu)方法。

本節(jié)課先分析從5個零件中找一個次品的方法和次數(shù),初步認識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后再來分析在9個零件中找一個次品的方法和次數(shù),這時進行優(yōu)化,并且延伸10、11個零件怎么分?教材雖然給我們提供一個基本教學思路,但是教學過程如何展開;優(yōu)化在什么時候妥當;還需要教師充分地備好課。

充分的動手操作和課件直觀演示是學生分析找次品次數(shù)的基礎。本節(jié)課是屬于思維訓練課,所以難度較大,比較抽象,學生學起來會有困難,特別是對學習能力中下的.學生。這節(jié)課我給每個學生提供了學具,讓學生借學具模擬稱一稱,并小組交流方法,同學間相互幫助,讓學生都能理解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為接下來符號化分析稱球過程打下了基礎。課堂上還有一部分同學一直很“安靜”,那就是他們的思維根本就沒有調動起來。

本節(jié)課中教師力圖滲透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觀察,比較,分析、猜測等方法始終貫穿著整節(jié)課。我覺得,如果單單讓學生獲得一些有關找次品的知識似乎意義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也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中一一認識,只有具備了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和一顆樂于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學會找次品的方法乃至認識更多更廣的生活世界,這也是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經常要體現(xiàn)的重要思想。

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篇十一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位置)。

單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學內容具有豐富性、開放性和鮮明的時代特點,它是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并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兒童在生活中對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再學習從兩個維度來確定物體的位置,如某個同學在第幾組第幾個的情況,使學生能采用適當?shù)姆绞矫枋鑫矬w間的位置關系。本單元的教學內容設計是根據學生的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依照兒童空間方位的認知順序進行編排。也就是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場景,如汽車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學,在各種操作、探索的活動中,觀察、感知、猜測、感覺“上、下、前、后、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在親身經歷物體的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之后,引導學生把空間方位的知識應用于生活,激發(fā)學生探索數(shù)學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方位觀念。

單元教學要求:

1、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使學生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義,初步感受它們的相對性。

2、使學生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使學生能夠在具體情景中,根據行、列舉確定物體的位置。

單元教學重、難點:初步感受它們的相對性并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課時。

no:1。

教學內容:上下(位置)。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關系,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2、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和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能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和順序,并能用自己的語文試表述。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驗上下位置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動物分房圖若干;四只動物頭像若干;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經驗出發(fā),初步體會上下的含義,培養(yǎng)想象能力。

1、看看我們的教室,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頂,穿透這棟樓房,你的上面還會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繼續(xù)往下想,你的下面還會有什么呢?

5、揭示課題: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感受“上、下“。

二、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養(yǎng)空間觀念。

1、創(chuàng)設情境(1),初步體會上下位置關系。

b:看它們的位置,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能完整的說一說,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2、創(chuàng)設情境(2),初步體會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a:大家說得好,小松鼠也想來聽一聽(cai)顯示。

b:觀察:你還能用“上”或者“下”來說說它們現(xiàn)在的位置嗎?先跟你的同伴說說看。

c:再觀察小松鼠的位置:說“小松鼠在上面”對嗎?

“小松鼠在下面“對嗎?,那怎樣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來說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結:看來,比的參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創(chuàng)設情境(3),進一步體會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b:現(xiàn)在,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比一比,誰問得好,誰答得好。

小結:看來,位置變,上下關系也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

三、創(chuàng)設活動,加深理解,促進情感體驗。

1、擺一擺。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1)聽口令擺一擺。

(2)同桌合作擺一擺,說一說。

2、找一找。在生活中體會上下的位置關系。

(1)全體起立,從教室中,你能發(fā)現(xiàn)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還能用上下來說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嗎?

四、分層活動,鞏固理解、增強應用意識。

1、出示北師大教材的第58頁的練一練圖,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

2、出示北師大教材的第59頁的第3題。讓學生自由的說誰在誰的上面?誰在誰的下面?

3、確定位置,培養(yǎng)簡單的推理能力。

小紅住在小英樓上,

小英住在小蘭的樓上。

誰在最上面?誰在最下面?

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運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自主的設計一些活動方案。

2、對實際生活中的事件和現(xiàn)象,學生能運用可能性的知識進行合理地解釋。

教學重點:

在學生學習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礎上,提出自主設計方案。

教學難點:

讓學生自主設計活動的方案。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教師做自我介紹。(生自由介紹)。

你們學校五年級有幾個班???咱班被選中和老師一起來上課的可能性是多少?(生答)嗯,很難得!

二、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啊,你知道馬上就要到什么節(jié)日了嗎?(生:圣誕節(jié))圣誕節(jié)這天你最盼望的是什么啊?(收到禮物)。

今天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禮物,想要嗎?只可惜,老師準備的禮物不夠,那我們不如玩?zhèn)€幸運摸獎游戲,試試你的運氣,怎么樣?摸到紅球的同學可以得到老師準備的禮物哦,誰愿意來試一下?(生摸球)。

師:在游戲中我們運用上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知道了“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是六分之一,像這樣好玩又有趣的游戲你能設計嗎?那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當一次小小設計師。

(板書——設計活動方案)。

三、探究新知。

設計活動一。

(1)剛才只有x位同得到了禮物,可是老師很想把這些禮物都送給大家,那么怎樣往盒子里放球,會使你們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大一些呢?(生陸續(xù)舉手)看樣子,有的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就以小組為單位,把你的想法與小伙伴們交流,看你們能設計出什么樣的方案?開始吧!

(2)小組活動,師巡視指導。

(3)哪個小組愿意到前面來匯報一下你們的設計方案?

(4)生分組匯報。

設計活動二。

(1)為我班學生設計節(jié)目表演活動方案。師出示要求,生讀題。

(2)學生同位合作填表格,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師匯總。

(4)觀察這些方案,你有什么看法?

設計活動三。

(2)獨立設計活動方案,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教師匯總,那對于這些方案,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那你能不能根據他們的共同點,對這些方案進行總結一下?

四、鞏固應用。

現(xiàn)在很多商場超市在節(jié)日期間,都想出了很多別出心裁的促銷活動。

1、下面是老師的調查情況(出示課件)學生讀題。

2、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設計。

3、匯報想法,實物投影總結活動情況。

4、看看另外一個商場的促銷活動吧!(課件)學生讀題。

五、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你有什么體會?

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篇十三

(1)能直接在方格圖上,數(shù)出相關圖形的面積。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將較復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并用較簡單的方法計算面積。

2、過程與方法。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策略、方法的多樣性。

(2)學會與人交流思維過程與結果。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充滿著探索、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1、重點是指導學生如何將圖形進行分割,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和簡便性。難點是靈活運用方法。

2、借助圖形,讓學生動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新課。

我要說班里每位同學都是優(yōu)秀的設計師!因為大家都在設計著自己美好的將來,所以在很用功的學習。希望大家繼續(xù)努力,使自己美好的設計成為現(xiàn)實。下面我們來看一看,我們的同行——一位地毯圖案設計師,設計的圖案。

展示地毯上的圖形,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形特點,說發(fā)現(xiàn)。

地毯是正方形,邊長為14米藍色部分圖形是對稱的,……。

師:看這副地毯圖,請你提出數(shù)學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展示問題:“地毯上藍色部分的面積是多少?”

師板書課題:地毯上的圖形面積。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如果每個小方格的面積表示1平方米,,那么地毯上的圖形面積是多少呢?

1、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怎樣簡便就怎樣想,并把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下來。

2、小組內交流、討論。

3、班內反饋。

請學生匯報藍色部分面積,重點匯報求藍色面積的方法。對于每一種方法,只要學生說得合理都給以肯定。

學生的答案也許有:

(1)直接一個一個地數(shù),為了不重復,在圖上編號;(數(shù)方格法)。

(2)因為這個圖形是對稱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數(shù)出一份中藍色的面積,再乘4;(化整為零法)。

(3)用總正方形面積減去白色部分的面積;(大減小法)。

(4)將中間8個藍色小正方形轉移到四周蘭色重疊的地方,就變成4個3×6的長方形加上4個3×3的正方形。(轉移填補法)。

4、學生總結求藍色部分面積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拓展運用(課本第19頁練一練)。

1、第1題。

(1)學生獨立思考,求圖1的面積。

(2)說一說計算圖形面積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不滿一格的當作半格數(shù)”。

2、第2題。

獨立解決后班內反饋。

3、第3題。

(1)學生獨立填空。求出每組圖形的面積。學生完成后班內交流反饋答案。

(2)學生觀察結果,說發(fā)現(xiàn)。

第(1)題的4個圖形面積分別為1、2、3、4的平方數(shù);第(2)題與第(1)題進行比較,第(2)題的3個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前面一組題的前3個圖形面積的一半。

四、全課小結,課后拓展。

今天我們進行了那些活動,你收獲了什么?

師:對于計算方格圖中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數(shù),可以“大減小”,還可以轉移填補。如果沒有方格圖,我們該怎樣解決一些圖形的面積呢?明天的數(shù)學課上我們將繼續(xù)學習。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空白方格紙上設計一些你喜歡的圖案,讓你的同桌幫你算一算圖案的面積。

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篇十四

教學內容:

教科書58頁例1。

教學目標:

1、結合圖例,根據等式不變的性質,學會解簡易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書寫格式,并能用代入法進行檢驗。

3、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時滲透函數(shù)的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書寫格式。

教學重點: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具準備:

可見、平臺。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什么是方程?

2、判斷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3、后面括號中哪個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42=98(x=57,x=135)。

(2)5.2-x=0.7(x=4.5,x=8.8)。

4、等式的性質是什么?(方程兩邊同時加減或乘除同一個數(shù)(0除外),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5、導入:今天,我們就利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

板書課題:解方程。

二、新課學習。

1、出示例1的圖。

(1)問:你們猜盒子里裝的是什么?(皮球)問:從圖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盒子里有x個皮球和外面3個皮球等于9個皮球)。

(2)請學生根據關系列出式子。

板書:x+3=9。

(3)問:怎樣解這個方程呢?(出示課件)。

(4)師:我們可以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來幫助解方程。

(5)看課件演示。

問:要使天平左邊只剩下“x”而還能保持平衡,該怎么辦呢?

(6)學生思考后回答。

(7)演示課件。

教師一邊演示一邊在黑板寫出:x+3-3=9-3。

(8)師生小結:方程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shù)(3)。

(9)問:為什么要減3,減2可以嗎?學生回答。

(10)天平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shù),天平兩邊還平衡嗎?

出示課件,學生回答:平衡。

師板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11)那么天平左邊剩下x右邊剩下6個球,x=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我們來驗算一下(師在黑板板演驗算過程)。

2、小結:今天,我們利用了什么知識來解方程?(等式的性質)在解方程。

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些什么呢?(我們要注意書寫格式,等號要對齊,注意:x=6表示一個數(shù)值,后面不能帶單位,解方程要用代入法檢驗一下方程的解是否正確。)。

3、質疑:看書58頁,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過練習測試學生的掌握程度)。

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篇十五

1、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入”法,結合實際情況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數(shù),初步認識循環(huán)小數(shù)、有限小數(shù)和無限小數(shù)。

3、使學生能借助計算器探索計算規(guī)律,能應用探索出的規(guī)律進行小數(shù)乘除法的計算。

4、使學生體會解決有關小數(shù)除法的簡單實際問題,體會小數(shù)除法的應用價值。

——商大于1

:p16例1、做一做,p19練習三第1、2題。

1、掌握比較容易的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這種方法計算相應的小數(shù)除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體驗所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理解并掌握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理解商的小數(shù)點要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的道理。

一、復習準備:

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整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224÷4= 416÷32= 1380÷15=

二、導入新課:

出示例1:王鵬堅持晨練。他計劃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教師:求平均每周應跑多少千米,怎樣列式?(22.4÷4)

觀察這道算式和前面學習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板書課題:“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

三。教學新課:

教師:想一想,被除數(shù)是小數(shù)該怎么除呢?小組討論。分組交流討論情況:

(2)還可以列豎式計算。

教師:請同學們試著用豎式計算。計算完后,交流自己計算的方法。

教師:請學生將自己計算的豎式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出來,具體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追問: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數(shù)點位置與被除數(shù)小數(shù)點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理解后回答“因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說,被除數(shù)和商的相同數(shù)位是對齊了的,只有把小數(shù)點對齊了,相同數(shù)位才對齊了,所以商的小數(shù)點要對著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怎樣計算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按整數(shù)除法的方法除,計算時商的小數(shù)點要和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

教師:同學們贊同這種說法嗎?(贊同)老師也贊同他的分析。

教師:大家會用這種方法計算嗎?(會)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算一算。

四、鞏固練習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五、課堂作業(yè):練習三的第1、2題

課后反思:

學生們在前一天的預習后共提出四個問題:

1,被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怎樣計算?(熊佳豪)

2,為什么在計算時先要擴大, 最后又要將結果縮???(鄭揚)

3,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怎樣確定小數(shù)點的位置?(梅家順)

4,為什么小數(shù)點要打在被除數(shù)小數(shù)點的上面?

特別是第4個問題很有深度, 有研究的價值。 在這四個問題的帶動下, 學生們一直精神飽滿地投入到學習的全過程, 教學效果相當好。

五年級數(shù)學數(shù)學找次品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科書58頁例1。

1、結合圖例,根據等式不變的性質,學會解簡易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書寫格式,并能用代入法進行檢驗。

3、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時滲透函數(shù)的思想。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書寫格式。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可見、平臺。

一、復習。

1、提問:什么是方程?

2、判斷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3、后面括號中哪個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42=98(x=57,x=135)。

(2)5.2-x=0.7(x=4.5,x=8.8)。

4、等式的性質是什么?(方程兩邊同時加減或乘除同一個數(shù)(0除外),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5、導入:今天,我們就利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

板書課題:解方程。

二、新課學習。

1、出示例1的圖。

(1)問:你們猜盒子里裝的是什么?(皮球)問:從圖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盒子里有x個皮球和外面3個皮球等于9個皮球)。

(2)請學生根據關系列出式子。

板書:x+3=9。

(3)問:怎樣解這個方程呢?(出示課件)。

(4)師:我們可以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來幫助解方程。

(5)看課件演示。

問:要使天平左邊只剩下“x”而還能保持平衡,該怎么辦呢?

(6)學生思考后回答。

(7)演示課件。

教師一邊演示一邊在黑板寫出:x+3-3=9-3。

(8)師生小結:方程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shù)(3)。

(9)問:為什么要減3,減2可以嗎?學生回答。

(10)天平兩邊同時減去同一個數(shù),天平兩邊還平衡嗎?

出示課件,學生回答:平衡。

師板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11)那么天平左邊剩下x右邊剩下6個球,x=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我們來驗算一下(師在黑板板演驗算過程)。

2、小結:今天,我們利用了什么知識來解方程?(等式的性質)在解方程。

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些什么呢?(我們要注意書寫格式,等號要對齊,注意:x=6表示一個數(shù)值,后面不能帶單位,解方程要用代入法檢驗一下方程的解是否正確。)。

3、質疑:看書58頁,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通過練習測試學生的掌握程度)。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46035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