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熱門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05:05:06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熱門19篇)
時間:2023-11-24 05:05:06     小編:XY字客

教案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依據(jù),能夠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的編寫需要注意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和應對措施。這里有一些經(jīng)典的教案案例,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一

1、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利用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進行探究活動。

3、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4、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速讀課文,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了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精心搭設“橋梁”把這一課過渡到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

《月亮上的足跡》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從教材編寫角度來說,這一單元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其設置目的主要是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閱讀現(xiàn)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這篇課文敘述的是20世界最偉大的科學探險——登月。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文章所記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這一題材本身就能引起學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足夠的興趣,而這節(jié)課的內容與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內容——探索月球奧秘緊密相連,關于月亮的資料非常豐富,無論是自然現(xiàn)象還是人文現(xiàn)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月亮的課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因此,學習這課,不僅要了解登月的知識,還要精心搭設“橋梁”把這一課過渡到這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中,切實開展關于月亮的科學與人文的探究活動。

上這節(jié)課的班級學生上課較活躍,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該班學生信息技術能力較強,計算機水平較好,對網(wǎng)絡和網(wǎng)站知識都有了解,并且經(jīng)常上網(wǎng)查找資料,有一定的檢索、收集、加工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進行分組學習,上網(wǎng)探究,讓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為學生的網(wǎng)上探究提供了技術保障。大多數(shù)的學生能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各種能力,如在上課前讓學生動手做一些與月亮有關的手工作品或畫月亮圖,上課時畫出登月軌跡圖,將較好的作品貼在墻上,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質疑登月常識及課文內容,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自己上網(wǎng),上網(wǎng)過程中自主選擇內容,培養(yǎng)了學生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歸納總結后要向協(xié)作小組和全班同學匯報,增強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了解有關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做好關于這一課的課件和與月亮有關的網(wǎng)站。

(1)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如《航天時代》、《宇宙奧秘》、《十萬個為什么》等等,也可以網(wǎng)上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準備。

(2)關于月亮的作品。

1、(學生角度)展示學生的小制作(關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圖畫等)導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師角度)準備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詞(《靜夜詩》、《水調歌頭》、《楓橋夜泊》等)。

(朗誦詩歌)由學生誦讀幻燈上關于月亮的詩歌。旨在營造良好氣氛,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向往。

(教師引導)月亮,自古以來,就與人們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尤其受詩人們的鐘愛。那皎潔、靜謐的月光,時圓時方富有變化的月形,激起詩人們多少懷念與感慨,同學們還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詩歌,請說一句有月亮的詩(“楊柳岸,曉風殘月”,“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月亮在詩人們的描繪下是如此美好,現(xiàn)在我們就與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

1、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學習)。

(1)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唇,不回讀),獲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課件上的問題。(培養(yǎng)快速閱讀的能力)。

a、人類是什么時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b、哪個國家的哪一位宇航員第一次踏上月球?

c、月球和地球相距多遠?

d、火箭名稱和飛船分別叫什么?

e、采用什么順序記敘了什么過程?

(2)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3)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思考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2、展示學生作品,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說話能力。

(你說我說大家說)。

(1)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并作簡要說明。

(2)四人小組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介紹得最準確,推薦一位同學到上面來展示、介紹。

(3)展示各小組中最好的作品,并請一位同學介紹登月過程。

(4)利用月亮課件展示當時的登月軌跡圖,了解登月過程和登月軌跡。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煉學生的聯(lián)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1、(觀看課件中的錄像),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1)看登月的實況錄像。

(2)說說看到這一場景的感受。

(3)質疑登月事件。

學生相互質疑,也可師生相互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使這節(jié)課達到高潮。

a、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b、科學家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c、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么感覺?

d、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e、登月艙與飛船是怎樣脫離和對接的?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寂;科學家采集土壤、巖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fā)并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2、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并共同探究課文,深人體會。

(合作探究)。

(讓學生談自己真實的體會,暢所欲言。有一點必須明確:a、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有條不紊地敘述事件發(fā)生過程的寫作方法。b、恰當?shù)拿枋?,敘述中有議論。c、用數(shù)字說明)此三點可各舉一例,并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2)探究2:你喜歡這篇課文嗎?閱讀時你有什么感覺(我就覺得很緊張,很自豪)哪一處讓你最難忘,請找出來并朗讀、評析。

(3)探究3:齊讀最后一段,談談你對登月意義的認識。

(總結)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并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jīng)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tǒng)通話等。課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F(xiàn)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fā)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

1、學生上網(wǎng)查找有關月亮的資料,也可以進入老師準備好的月亮網(wǎng),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查閱。

2、各興趣小組將搜集到的內容制作成課件。

3、各小組從不同角度交流查閱到的資料:

(1)星空奇觀。

(2)月球之謎。

(3)中國航天。

(4)登月計劃。

(5)阿波羅之旅。

(6)登月圖集。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我國已進行了無真人的太空航行,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愿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必做題:

1、自學“讀一讀,寫一寫”練習中的詞語,并用其中的一些詞語寫一段話。

2、根據(jù)練習三創(chuàng)設情境,寫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選做題:課后繼續(xù)看與月亮有關的書籍或上網(wǎng)查找相關資料,做好筆記。

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及學生在網(wǎng)絡上的探究活動和反饋,我覺得本節(jié)探究活動有一些收獲:

1.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讓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工具,滲透到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活動過程中,具有傳統(tǒng)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2.利用網(wǎng)絡(internet)上資源的豐富性和交互性的特點,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檢索和加工信息,極大地擴展了教學空間、時間和信息量的外延。

3.利用網(wǎng)絡上超文本的特性,和人類思維的自然聯(lián)想,讓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探索,把信息的使用和控制交給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體現(xiàn)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自主學習。

4.網(wǎng)絡小組協(xié)作和個別化教學可以實現(xiàn)有差異教育,培養(yǎng)與人分享、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本節(jié)課在具體的教學中也有不足:

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水平不一,在小組協(xié)作中,有的小組成員不能在計劃時間內完成信息的處理;學生網(wǎng)絡探索的主動性不足;由于課時所限,課外探究任務的完成有些難度。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二

預習作業(yè):1、熟悉一下課文,摘錄自己在讀書中發(fā)現(xiàn)的疑問。

2、根據(jù)課文中提到的時間,把登月過程列成一張表格(包括時間、事情)。

老師的問題是:你知道在xx年10月這個月份里,中國大大小小的媒體報道中最熱點的新聞是什么嗎?(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首次載人航天成功。)。

邀請大家一起再回顧一下“神舟”五號發(fā)射的全程錄象——約4分鐘。

導入到課文學習。

二、小組合作,理清內容:

1、小組內交流預習時自己設計的表格,并互相補充完整。

2、把這些事件進行“合并”,看可以把登月過程分成哪幾個大的階段?

三、配合圖片深化內容:大家最有興趣深入了解的是哪個階段?

選擇其中學生感興趣的階段詳細了解,另外的則略過。

注意各個部分深化時運用不同的方法:

1、“準備階段”:1)課文寫到了哪幾個方面的準備?(火箭發(fā)射架、宇航員)。

2)仔細觀察圖片“火箭發(fā)射架”,填完整描寫的句子。

的火箭發(fā)射架上,“土星5號”火箭像一樣,。

3)看圖片“宇航員”,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他們嗎?

上做了哪些事情?——用動賓短語的形式進行概括。

4、“返航階段”:“對接”圖片簡要說明。

四、“意義”探討:為了登月,耗費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你覺得值得嗎?意義何在?

——先請同學說,然后一起讀“課后研讀”的練習二,幫助同學理解。

五、拓展和延伸:小組合作設計一個“登火星計劃”。

——提示:可從登火星的最佳時間和路線、生存裝備、實驗考察的內容等方面選擇一項。

——如果制定的速度較快,在課堂上交流幾組的計劃。

六、通過學習,是否把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都解決了?是否有新問題產生?

(1)科學書上說的登月時間和我們課文中的時間不同,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2)在返航時,宇航員把登月艙甩在太空,你認為這種做法合適嗎?舉出你的理由來。

(4)……。

作業(yè):課外找資料繼續(xù)探究月球奧秘,準備“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反思:

與其說這是篇語文課文,倒不如說它是一篇介紹登月事件的科普小品更恰當。因此在這節(jié)公開課的整個準備過程中,有兩個問題始終在我的腦海中出現(xiàn):如何才能在教學中上出語文課的特點來?如何才能把新課程的理念貫徹其中,真正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經(jīng)過對教材的分析和挖掘,最后決定把著眼點放在以下三點:第一、在教學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精神、科學探究的興趣;第二、注意與科學學科的整合和有意識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科技大事;第三、讓他們明白發(fā)現(xiàn)問題的重要性,并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精神。

從整個教學的過程來看,預先定的目標能基本達到,學生一頭的反應也不錯。

考慮文章比較通俗淺顯,所以教學中沒有在文本研讀中花太多的時間,只是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先把課文內容理清,在課堂上利用第一次小組合作進行交流和小結;在接下來的“登月過程”的深化中,根據(jù)學生感興趣的程度選擇其中兩個部分進行了稍微詳細的解析——其間注意對學生的一些語文能力(分析、理解、概括、學科整合……)提出要求和進行培養(yǎng);后面對“登月意義”的探究和設計“登火星計劃”,可以說是對學生傳統(tǒng)學習習慣和方式的挑戰(zhàn),因此花了些時間,應該也是值得的。之所以把一般老師習慣放在教學中間的“問題探究”放在最后,則是考慮到與本單元“綜合實踐活動”的配合、以及最終要告訴學生的一個道理:課堂的結束并不等于學習的結束,恰恰相反,它往往是新的學習的開端。我們總是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新問題——再解決……”,鼓勵學生養(yǎng)成刻苦鉆研、深入探究的科學精神??傮w上采用的是“框架式”結構,便于靈活機動地根據(jù)學生的動態(tài)組織教學。

當然,沒有一堂課是沒有遺憾的,我們不也是在這樣那樣的遺憾中逐漸成長、成熟的嗎?認真反思一下,自己覺得主要還有兩個問題值得繼續(xù)探索:

2、從整堂課的反應來看,雖不如專家所夸獎的那么好,總體上還差強人意,但是自己上完課后的感覺仍是把“我”放在首位,學生一頭還放不開。固然有公開課的壓力和借班上課的因素在作怪,但是追根究底,還是理念上沒有能真正做到“投胎換骨”,還不能真正把學生的“學”放在第一位來更開放地組織教學。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三

1.理解、積累“觀測、暢談、里程碑、昂首挺立、一葉孤舟、遙遙在望”等詞語。

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學知識,理解人類登月成功的偉大意義。

1.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敘述事件發(fā)生過程的。寫作方法。

2.訓練學生快速閱讀,并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1.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學習敢于探索的精神,體會作者蘊涵在字里行間的對登月成功的。喜悅之情。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對登月技術的理解;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1.快速閱讀法。本文是一篇饒有興趣的科普小品,以明晰的時間線索將登月的全過程敘述得清楚明白、生動形象。先讓學生較快速度地默讀,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簡潔的語句梳理概括內容要點。

2.延伸拓展法。激活學生的思維,就關于報道人類登月的文章如自讀課本中的《登陸月球》進行對比閱讀,充實有關細節(jié),培養(yǎng)探索太空的興趣。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及膠片、月球地貌的圖片。

1課時。

訓練學生快速默讀文章,用圈點勾畫和記錄摘要獲取要點信息、概括課文內容。分析文章表現(xiàn)手法,如恰當?shù)拿枋觥⑹鲋杏凶h論等。利用課堂實踐活動,了解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和探索月球的奧秘。

設計(一)(多媒體顯示月球地貌、宇宙飛船探訪太空的的資料)。

(教師簡要解說圖片內容)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珍貴的資料是怎么得來的嗎?對,是宇航員登上月球后拍攝的。那么,你們想了解人類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過程嗎?讓我們一起學習朱長超的《月亮上的足跡》。(板書課題、作者)。

設計(二)(多媒體播放一段人類探訪月球的短片)。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四

2、連續(xù)長期觀察月相,養(yǎng)成觀察記錄的習慣,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制作月相盒的材料,記錄紙,月相日記表。

學生準備:

課前觀察一個月的月相變化,并記錄畫出月相,注明日期(農歷、公歷都寫出)地點,天氣,以及與前一天的月相相比有什么變化。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小時兩只角,長大沒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兩只角?!贝蛞惶祗w。

學生猜出:月亮。

師:出示課題“看月亮”

二、研究月亮的各種形狀。

1、畫月亮。同學們在前一個月的觀察中了解到月亮是什么樣子的?我們把它畫下來。

給每個小組發(fā)正方形白紙八張,上面畫有虛線圓。讓學生小組內分工合作畫出一個月中月亮的變化,并討論排先后順序。

2組內交流。

介紹自己的畫的月亮的特點,出現(xiàn)的時間日期,有更多相關知識的可以分享給同學。

師:各小組都畫出了一個月中的`月相變化,并排了順序,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月亮一個月中的變化規(guī)律嗎?不同形狀的月相都有自己的名字,我們一起看一看。

提示學生按時間順序排,師生交流,得出正確的排列順序。

(可能會出現(xiàn)右蛾眉月和左蛾眉月的順序不對,上弦月下弦月的順序不對,讓學生各自保留意見,通過日后實際觀察,做月相日記,或拍照輔助取證解決。幫助學生養(yǎng)成學習知識尊重事實證據(jù)的科學素養(yǎng)。)。

3、制作月相盒。

師教制作方法:錄制微課輔助教學,師講解。

圓形扁盒子(或正八邊形),在面上中心為圓心,用鉛筆畫出八等分線,在圓形的側面上挖八個觀察孔,盒蓋內部中央固定一個乒乓球,在盒上斜插入一支小手電筒,打開手電筒,就可以在每個觀察孔觀察到模擬的月相變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狀一樣。

師:通過使用月相盒觀察月相,你對月相變化規(guī)律有什么想法?

設計意圖:通過畫月亮,排月亮兩個操作活動,使學生全員參與研究月亮變化,使學生成為課堂上只是探究的主體。在此基礎上教學生制作月相盒,讓學生對月亮辯護的知識由感性認識向理性分析過渡,教學生用模擬實驗來發(fā)現(xiàn)科學道理,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掌握科學學習方法。

三、作業(yè):連續(xù)地觀察月相。

生:生活中實際觀察。

師:看月亮需要很長時間的堅持記錄。這就需要同學們有毅力有恒心,我們能努力做到嗎?怎樣能更好的完成月相觀察呢?老師給幾個提示。

提示:

1.月亮在不同日子出現(xiàn)的時間不同,要查資料了解當晚月亮大約什么時候出現(xiàn),做到定時觀察。

2.注意天氣情況,陰天雨天可能看不到月亮。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如何更好的完成作業(yè),老師教育學生要有耐心,用一個月晚場觀察表。

時間(農歷)。

問題與感想。

思考:

1.月相為什么會發(fā)生變化?

2.左娥眉月與右娥眉月的區(qū)別是什么?

3.總結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4.寫觀察小論文。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五

1、閱讀課文,了解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過程;按時間順序,畫出登月示意圖。

2、品讀富有趣味的語言:敘述間的描述,敘述間的`議論,精確的數(shù)字。

3、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科學探索的興趣。

一、導入。

中國的飛天夢(屏顯);詩句;月亮介紹。

二、整體感知。

速讀課文,搶答。

1、地球和月球的距離是多少?

2、哪個國家?哪個航天中心?

3、哪幾個宇航員?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是誰?

4、乘坐的是什么號飛船?

5、什么時間登上第一次月球?

6、阿姆斯特朗是怎樣評論他們離開登月艙、踏上月球地“一小步”的?

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內容。

三、以圖示意。

請閱讀課文,根據(jù)時間順序,用示意圖表示整個登月過程。

(交流后,再屏顯)。

航天員在月球上做了哪些工作?

四、好奇心起。

請你提問。

五、寫作特點。

恰當?shù)拿枋觯ㄤ秩練夥?,激發(fā)讀者想像)。

用數(shù)字說話,精準的數(shù)字(增加知識,有吸引力)。

敘中有議(深化理解,畫龍點睛)。

六、拓展延伸。

中國的航天事業(yè)。

七、作業(yè)布置。

作業(yè)本。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六

1、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概括登月各階段內容要點,了解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偉大創(chuàng)舉。

3、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概括登月各階段內容要點,了解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偉大創(chuàng)舉。

教學難點。

文章最后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先看一段登月的'錄象。

2、能在太空遨游,能飛到月亮上去,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幻想。隨著空間技術的發(fā)展如今幻想正變成現(xiàn)實,1969年7月21日11時56分20秒,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美文《月亮上的足跡》。

二、速讀課文,概括大意。

注意文中的人名、時間和術語。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完成以下問題。

1、找出文中表達精確的時間,并概括出相應的事件。

2、整個登月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3、提出疑問然后由學生各組代表發(fā)言,并由其他組的學生補充,發(fā)言后教師可以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4、出示有關圖片,增強感性認識。

四、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話。

五、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的感受。

人類探索太空的勇氣令人欽佩,但這個過程也充滿艱辛,有時需要付出巨大的犧牲。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隨著我國神州四號飛船的發(fā)射成功,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愿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六、延伸練習。

假如你駕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做些什么?展開想像,寫一篇小短文。

準備。

返航。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七

1、快速閱讀課文,較快地了解文章的內容大意。

2、用歸納文意要點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內容要點。

3、學習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認識現(xiàn)代科技對人類發(fā)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4、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

1、課文的結構方式“概說——評說”。

2、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

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cai課件。

一課時。

1、(出示宇航員拍攝到的月球地貌的圖片)導語激趣,引入課題。

2、疏通了解。

(1)學習“自讀提示”,了解學習該課的基本要求:“平實的語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點”。

(2)快速閱讀課文一遍,了解文章寫了哪些主要內容。

(3)畫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查閱字典,弄清讀音和意義。

3、再次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1)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2)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

點撥:

(1)登月的全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升空前的準備(3、4段)升空前的氣氛、登機。

2、飛向月球(5——9段)檢查、點火、升空、飛行。(播放火箭升空一、二級火箭脫落的錄象)。

3、登月成功(10——15段)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飛船。

4、返回地球(16——20段)起飛、歸航、回到地球、暢談登月感受。

(2)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幾件事:

1、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

2、采集月壤和月巖。

3、樹立登月紀念碑。

4、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

5、插上美國的星條旗。

6、與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通電話。

(播放宇航員登陸月球后的錄象、圖片)。

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的呢?(時間)。

(喜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對宇航員的敬佩。)。

4、精讀課文,依時間順序列一事件進程表。

時間事件進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動“阿波羅11號”飛船發(fā)射升空。

火箭發(fā)射后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脫落,火箭繼續(xù)上升。

離地9分5秒第三級火箭發(fā)動機啟動工作。

火箭發(fā)射后13小時30分宇航員進入夢鄉(xiāng)。

19日晚8點33分飛船飛過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

19日晚9點32分地面呼叫,飛船減速,準備登月。

20日午7點32分兩位宇航員換乘登月艙。

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wěn)降落在月球上。

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艙門。

11點51分20秒阿姆斯特郎走下階梯,登上月球。

22日0點15分宇航員被喚醒,登月艙升空,離開月球。

22日上午6點35分登月艙與飛船對接成功。

25日凌晨1點35分8秒飛船進入大氣層。

5、小結。

這篇記實報道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表達了作者對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本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時間順序來記敘,條理十分清晰,記敘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語言平實、準確,體現(xiàn)了新聞報道的準確性、真實性、科學性。

6、布置作業(yè)。

根據(jù)第二部分第1、2階段的內容,畫出飛船向月球進軍的行程圖。

[課堂練習]。

1、課后習題。2、畫圖。

概說登月事件及其意義。

起飛。

評說登月全過程。進軍。

返航。

再次強調登月事件的偉大意義。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八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鄰。雖說是近鄰,離地球也有38萬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終于代表全人類拜訪了月球,邁開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yè)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這一年的7月16日,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發(fā)射架上,“土星5號”火箭像巨人一樣昂首挺立著,尖端直指藍天,高達一百多米。它將推動“阿波羅11號”飛船進入太空。地面服務人員已經(jīng)為它的三級燃料罐加滿了燃料,第一級火箭加進了煤油,第二級和第三級加進了液氧液氫。

飛船指令長阿姆斯特朗、指令艙駕駛員科林斯和登月艙駕駛員奧爾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飯,穿上了宇航服。一個偉大的時刻就要來到了,他們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們同前來送行的人們一一道別。這將是人類進行的距離最為遙遠的一次旅行。他們健步來到發(fā)射架下,乘上電梯,來到指令艙前,進入狹小的指令艙。

地勤人員對火箭作了極為仔細的檢查,情況一切正常。指揮中心發(fā)出點火指令,計算機開始自動工作。自動點火裝置點燃了點火器,“土星5號”發(fā)出隆隆的聲音,大地劇烈地震動起來,火箭緩緩上升,不斷加速。三位宇航員躺在艙內,觀察著各種儀表的讀數(shù)。此時,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發(fā)射后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自動脫落,二三兩級火箭繼續(xù)上升。達到182公里高度時,第二級火箭自動脫落,速度達到每秒68公里。離地9分5秒,第三級火箭發(fā)動機啟動工作,飛船在預定的時間、預定的高度進入預定的軌道。此刻,“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為2650公里,速度為每秒767公里。

飛船進入預定的軌道后,先繞著地球飛行,以便檢測飛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飛行。根據(jù)飛行狀況的測定,休斯敦地面指揮中心發(fā)出了向月球進軍的指令。于是,第三級火箭再次發(fā)動,使速度達到每秒105公里,進入登月軌道,向著月球奔去。

三名宇航員在艙內吃了晚飯。在發(fā)射后13小時30分開始平靜地進入夢鄉(xiāng)。地面站停止對他們發(fā)出指令,以免干擾他們的好夢。他們必須好好休息,因為要成功地進行登月飛行,沒有良好的體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行駛。它飛過了月亮和地球距離的中間點,19日晚上8點33分,又飛過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這個引力的靜止點在離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這一點上引力平衡。從飛船上可以看到美麗的月球已經(jīng)遙遙在望。它發(fā)著美麗的銀光,靜靜地懸在飛船的上方。

19日晚上9點32分,地面指揮中心發(fā)來呼叫。三個人急忙起身。這一天,他們應該按計劃登上月球。飛船開始作減速飛行,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要到達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個宇航員緊張地工作著,他們手握操縱桿,以防一旦計算機出現(xiàn)故障,就用手工操縱。還好,計算機發(fā)著正常的指令,飛船減慢到一定速度時,就自動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換乘登月艙,并與地面指揮中心通了話。不久,登月艙和飛船脫離,飛船繼續(xù)在繞月軌道上飛行,登月艙則開始降落,在橢圓形軌道上緩緩下降。

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wěn)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員興奮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報告:他們已經(jīng)勝利著陸。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興地祝賀他們的成功。

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了艙門。11點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處是細小的顆粒,有點像地球的海灘。緊接著,奧爾德林也來到了月面。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這是人類偉大的一步。這一時刻的精確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馬上開始了緊張的工作。他們的任務很多,但是供給他們呼吸的氧氣卻很有限,只夠使用四個小時。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緊。他們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情況一切正常;他們拿出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紀念碑刻著地球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圖像,上面還刻著:

1969年7月,太陽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類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我們代表全人類,來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奧爾德林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的表面;他們又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還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他們又取出美國的星條旗,神色莊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這些工作完成后,他們舒了一口氣,跟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進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偨y(tǒng)熱情地祝賀他們登月成功。

三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他們的氧氣袋中只剩下夠一個小時使用的氧氣。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們停止作業(yè)?,從月球返回登月艙內。他們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艙,脫掉登月服,換上艙內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頓中飯,甜甜地睡了七八個小時。

1969年7月22日0點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喚醒了飛船上的科林斯和登月艙中的兩名宇航員,命令登月艙升到一定的繞月軌道,與“阿波羅11號”飛船對接。登月艙發(fā)動機啟動了,它不斷地上升,不斷地加速,進入了預定軌道。22日上午6點35分,它與去那里等候的“阿波羅11號”飛船對接成功。三位宇航員在月亮上空會合了,他們激動地在狹窄的指令艙里緊緊地握手。登月艙已經(jīng)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將它帶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在太空。

飛船開始向遙遠的地球返航。25日凌晨1點35分8秒,它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層。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時候,三個大型降落傘在空中張開,“阿波羅11號”飛船準確地濺落在預定的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邊的海軍救起。

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經(jīng)過76萬公里,歷時195個小時,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從一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

登月歸來不久,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員到美國國會大廈,在國會聯(lián)席會議上發(fā)表了演說,暢談登月的感受。

阿姆斯特朗談到了登月的意義。他這樣評論他們離開登月艙、踏上月球的“一小步”:“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研討與練習。

一快速默讀課文,試把登月的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并作簡要的解說。

1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阿姆斯特朗)。

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陽系各行星和最終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皩σ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這句話闡述的是事實,而“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則是對未來的希望。(奧爾德林)。

321——22世紀,人類將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將利用太陽能取暖,利用月球上發(fā)現(xiàn)的水生產蔬菜、糧食,建立各種生活設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務是開采氦3并運回地球,并利用這一熱能源發(fā)電,供應全地球所需電能。人類還將開發(fā)地球人拜訪月球村的旅游業(yè)。(何祚庥)。

三根據(jù)下面的情境,展開想像,寫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讀一讀,寫一寫。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九

牟平實驗中學劉美華。

一、教學目標:

讀課文,了解人類進入月球的過程和意義;

過本課的學習,激發(fā)同學們科學探索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激發(fā)同學們科學探索的興趣。

三、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學手段: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實錄:

播放歌曲《水調歌頭》,欣賞畫面。

師:上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欣賞的歌曲是蘇軾的詞《水調歌頭》,自古以來,有很多文人墨客在自己的詩文中對“月亮”進行了想像和描繪,這就是其中的一首。月球是地球的近鄰,也是人類向往的地方,很久以前,人們就夢想著登上月球,(屏幕顯示《嫦娥奔月》的圖片)如今,這夢想早已變成現(xiàn)實,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重溫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那激動人心的時刻。請看22課,《月亮上的足跡》(屏幕上顯示題目)。

師:這節(jié)課我們有兩個學習目標(屏幕顯示)。

通過朗讀課文,了解人類進入月球的過程和意義。

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fā)同學們科學探索的興趣。

第二個學習目標是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80頁,先給文章標上自然段,共18節(jié),默讀課文,完成兩個作業(yè):(1)把文中不認識的字和不懂的詞劃下來并通過工具書掌握好。(2)老師準備了6個搶答題,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準備搶答,看哪位同學答得又快又準確。(同學們開始讀課文)。

師:同學們已經(jīng)讀完了課文,而且讀得非常認真,把重要的內容在書上已經(jīng)作了標記,下面請同學們看屏幕,(屏幕顯示搶答題)。

類第一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時間?

生:1969年7月21日。

生:不準確,應該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

師:非常好。第2問,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有誰?

生: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

生:科林斯沒登上月球,他在飛船上繼續(xù)在繞月軌道上飛行,準確地說,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

師:這位同學課文讀得很仔細。那么他們兩人中誰第一個踏上月球?

生齊答:阿姆斯特朗。

師:第3問,他們乘坐的是什么飛船?

生:阿波羅11號。

師:第4問,在什么地方發(fā)射升空?

生:肯尼迪航天中心。

師:哪國的?

生齊答:美國肯尼迪航天中心。

師:第5問,文中最能揭示登月意義的一句話是什么?

生:“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p>

師:通過同學們剛才的搶答,老師看出你們非常聰明,有了上面這些答案,第6個問題就很容易了,請用一句話概括一下這一事件。

生: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順利地登上月球。

生:1969年7月21日,美國宇航員成功地完成了登月任務。

師:回答得都很好。本文的作者按照非常準確地時間順序,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請同學們分組朗讀3至15節(jié),按事件發(fā)展的過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分組開始朗讀課文,討論)。

生:我們小組討論的是這樣四個階段,一是先在地面作準備工作,二是一切準確就緒,飛船升入太空向月球飛去,三是登月艙成功的落到了月面上,四是完成任務以后他們返回了地面.。(學生邊說,老師邊在黑板上畫了一個簡單的登月示意圖)。

師:你們小組概括能力很強,用簡單的話說就是(屏幕顯示)。

船升空前的準備;2、飛船向月球飛去;

3、登月艙登月成功;4、飛船返回地球。

師:在整個登月過程中,你認為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什么時候?

生齊答:登上月球那一刻。

師:齊讀11節(jié),思考(屏幕顯示)。

為什么說這是偉大的一步?

生:因為這是第一次登上月球。

生:因為這表明我們人類科技很發(fā)達,能探索別的星球了。

師:回答很好。

2、“里程碑”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這是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生:課下解釋,“里程碑”比喻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而踏上月球就標志著探索月球的開始,所以說是探索月球的“里程碑”。

師:這位同學回答問題很有邏輯性,我們大家應該向他學習,宇航員到月球上作了很多工作,請在文中劃出來。

生:宇航員在月球上作了以下幾項工作:為了安全,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為了科學研究,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安裝了各種儀器;為了紀念,在月球上樹了一塊紀念碑,插上了一面美國星條旗,并和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進行了通話。

師:宇航員在完成了登月任務后,稍作休息就返回地面?;貒?,阿姆斯特朗在國會大廈發(fā)表演說時談到了登月的意義,他說了這樣一句名言:“這一小步,對一個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請同學們快速背下來,并談自己的理解。(生背誦)。

生:對整個人類來說,登上月球,說明我們科學技術非常發(fā)達。

生:科學技術進步很大,有了飛躍。

生:人類登上月球使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說明現(xiàn)代科學技術已經(jīng)達到了向外層空間發(fā)展的水平。

師:同學們,你們回答得很好,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登月的過程和意義有了一些了解,但你一定還有很多好奇的問題弄不明白,盡管我們現(xiàn)在的知識水平還無法解答這些問題,老師還是希望你們大膽地把問題提出來,讓我們課后通過到網(wǎng)站、圖書室查資料,向科技人員詢問等方式尋找到答案,下面開始。

生:肯定有,他們代表人類第一次拜訪月球,心理壓力會很大。可是文中的這句話指的就是身體上的壓力。

生:人類第一次登月,丟在太空中的登月艙就一個,對那么大的宇宙來說這不算什么,以后多了可不行。

生:一個也可能造成危害呀!

生:那飛船萬一飛不回來怎么辦?

生:飛船怎么制造的,它怎么能那么準確地飛來飛去呢?

生:飛船的速度那么快,宇航員會是什么感覺?

生:書上說月球上白天溫度很高,晚上又很低,人能受得住嗎?

師:好了,還有很多同學也有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將來揭開這些奧秘。問題提到這里。

(請看課本第二頁圖片)學習本課后,你是否想到我國航天事業(yè)取得的巨大成就呢?

生:想到,今年10月15日,我國宇航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到了太空。

生:我國是第三個把宇航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師在屏幕上放“神舟五號”升空的照片;楊利偉在太空中的照片)。

生:我國的航天事業(yè)已經(jīng)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生:學習了這篇課文,我非常自豪,人類很了不起,沒有干不了的事,將來我也要努力學習,做一個宇航員,登上月球去。

生:學習這篇課文,我感想很大,科學家已經(jīng)做成功的事,我聽起來卻覺得那么神秘,那么不可想象,自己的知識水平太低了,我一定要刻苦學習,提高自己,將來做一個社會有用的人。

生:我學了這篇文章后,我心里很失望,雖然我們國家今年已經(jīng)把宇航員送上了太空,但和先進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差很大一段距離,我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了。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這節(jié)課我們收獲很大,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也提高了認識,希望這節(jié)課能成為我們今后學習的動力。

師:今天的課后作業(yè)是,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到圖書館查資料等途徑,整理《月球奧秘知多少》,用300字稿紙分類抄清。下課!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十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鄰。雖說是近鄰,離地球也有38萬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終于代表全人類拜訪了月球,邁開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yè)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這一年的7月16日,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發(fā)射架上,“土星5號”火箭像巨人一樣昂首挺立著,尖端直指藍天,高達一百多米。它將推動“阿波羅11號”飛船進入太空。地面服務人員已經(jīng)為它的三級燃料罐加滿了燃料,第一級火箭加進了煤油,第二級和第三級加進了液氧液氫。

飛船指令長阿姆斯特朗、指令艙駕駛員科林斯和登月艙駕駛員奧爾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飯,穿上了宇航服。一個偉大的時刻就要來到了,他們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們同前來送行的人們一一道別。這將是人類進行的距離最為遙遠的一次旅行。他們健步來到發(fā)射架下,乘上電梯,來到指令艙前,進入狹小的指令艙。

地勤人員對火箭作了極為仔細的檢查,情況一切正常。指揮中心發(fā)出點火指令,計算機開始自動工作。自動點火裝置點燃了點火器,“土星5號”發(fā)出隆隆的聲音,大地劇烈地震動起來,火箭緩緩上升,不斷加速。三位宇航員躺在艙內,觀察著各種儀表的讀數(shù)。此時,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發(fā)射后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自動脫落,二三兩級火箭繼續(xù)上升。達到182公里高度時,第二級火箭自動脫落,速度達到每秒68公里。離地9分5秒,第三級火箭發(fā)動機啟動工作,飛船在預定的時間、預定的高度進入預定的軌道。此刻,“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為2650公里,速度為每秒767公里。

飛船進入預定的軌道后,先繞著地球飛行,以便檢測飛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飛行。根據(jù)飛行狀況的測定,休斯敦地面指揮中心發(fā)出了向月球進軍的指令。于是,第三級火箭再次發(fā)動,使速度達到每秒105公里,進入登月軌道,向著月球奔去。

三名宇航員在艙內吃了晚飯。在發(fā)射后13小時30分開始平靜地進入夢鄉(xiāng)。地面站停止對他們發(fā)出指令,以免干擾他們的好夢。他們必須好好休息,因為要成功地進行登月飛行,沒有良好的體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行駛。它飛過了月亮和地球距離的中間點,19日晚上8點33分,又飛過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這個引力的靜止點在離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這一點上引力平衡。從飛船上可以看到美麗的月球已經(jīng)遙遙在望。它發(fā)著美麗的銀光,靜靜地懸在飛船的上方。

19日晚上9點32分,地面指揮中心發(fā)來呼叫。三個人急忙起身。這一天,他們應該按計劃登上月球。飛船開始作減速飛行,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要到達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個宇航員緊張地工作著,他們手握操縱桿,以防一旦計算機出現(xiàn)故障,就用手工操縱。還好,計算機發(fā)著正常的指令,飛船減慢到一定速度時,就自動作出?;鸬闹噶?。7月20日上午7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換乘登月艙,并與地面指揮中心通了話。不久,登月艙和飛船脫離,飛船繼續(xù)在繞月軌道上飛行,登月艙則開始降落,在橢圓形軌道上緩緩下降。

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wěn)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員興奮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報告:他們已經(jīng)勝利著陸。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興地祝賀他們的成功。

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了艙門。11點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處是細小的顆粒,有點像地球的海灘。緊接著,奧爾德林也來到了月面。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這是人類偉大的一步。這一時刻的精確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馬上開始了緊張的工作。他們的任務很多,但是供給他們呼吸的氧氣卻很有限,只夠使用四個小時。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緊。他們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情況一切正常;他們拿出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紀念碑刻著地球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圖像,上面還刻著:

1969年7月,太陽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類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我們代表全人類,來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奧爾德林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的表面;他們又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還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他們又取出美國的星條旗,神色莊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這些工作完成后,他們舒了一口氣,跟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進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偨y(tǒng)熱情地祝賀他們登月成功。

三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他們的氧氣袋中只剩下夠一個小時使用的氧氣。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們停止作業(yè),從月球返回登月艙內。他們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艙,脫掉登月服,換上艙內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頓中飯,甜甜地睡了七八個小時。

1969年7月22日0點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喚醒了飛船上的科林斯和登月艙中的兩名宇航員,命令登月艙升到一定的繞月軌道,與“阿波羅11號”飛船對接。登月艙發(fā)動機啟動了,它不斷地上升,不斷地加速,進入了預定軌道。22日上午6點35分,它與去那里等候的“阿波羅11號”飛船對接成功。三位宇航員在月亮上空會合了,他們激動地在狹窄的指令艙里緊緊地握手。登月艙已經(jīng)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將它帶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在太空。

飛船開始向遙遠的地球返航。25日凌晨1點35分8秒,它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層。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時候,三個大型降落傘在空中張開,“阿波羅11號”飛船準確地濺落在預定的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邊的海軍救起。

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經(jīng)過76萬公里,歷時195個小時,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從一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

登月歸來不久,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員到美國國會大廈,在國會聯(lián)席會議上發(fā)表了演說,暢談登月的感受。

阿姆斯特朗談到了登月的意義。他這樣評論他們離開登月艙、踏上月球的“一小步”:“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p>

研討與練習。

一快速默讀課文,試把登月的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并作簡要的解說。

1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阿姆斯特朗)。

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陽系各行星和最終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皩σ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這句話闡述的是事實,而“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則是對未來的希望。(奧爾德林)。

321——22世紀,人類將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將利用太陽能取暖,利用月球上發(fā)現(xiàn)的水生產蔬菜、糧食,建立各種生活設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務是開采氦3并運回地球,并利用這一熱能源發(fā)電,供應全地球所需電能。人類還將開發(fā)地球人拜訪月球村的旅游業(yè)。(何祚庥)。

三根據(jù)下面的情境,展開想像,寫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讀一讀,寫一寫。

觀測指令合算海域暢談神往里程碑昂首挺立。

一葉孤舟遙遙在望。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十一

人類早就有登上月球的愿望,并因此產生了很多神話傳說。如:嫦娥奔月、吳剛砍樹。他們把月亮當作本體,用無數(shù)的喻體盡情描述。可是月球離地球大約有38萬公里,遙遠的距離使人類在月球上留下足跡十分艱難。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飛船終于把人類的這一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对铝辽系淖阚E》寫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指出人類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義。

結尾寫了阿姆斯特朗評論他踏上月球的一小步:“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边@句話說明了此次登月的意義,這一小步凝聚著汗水和夢想。現(xiàn)代科學技術可以向外層空間發(fā)展,人類未來是美好的。這篇課文使我想到許多。我國以古代神話人物命名的嫦娥工程,將開發(fā)月球資源,建立月球基地。20xx年9月25日發(fā)射的神舟七號,代表我國航空航天科技登上了一個新臺階。長大后,我也要當一名宇航員,登上月球、火星、木星……,乘著宇宙飛船,在茫茫的宇宙中遨游。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十二

春來幾時有?我今停杯一問之。這是出自李白的《把酒問月》一詩。這是我們學過《月亮上的足跡》之后所發(fā)的感想。

月球離地球大約有38萬公里,這如此遙遠的月球而我們人類競能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我們人類的偉大也可想而知。這篇課文主要寫了1969年7月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郎,科林斯,奧爾德林代表人類拜訪了月球,邁開了人類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只腳印。

阿姆斯特郎說的:“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全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边@句話說明了此次登月的意義,這一小步凝聚著人類夢想的一小步蟬精竭慮地工作,各行各業(yè)團結一心為之奮斗,這一步不正是整個人類的夢想嗎?人類終于走出了地球進入了太空,去探索月球這個美麗而又神奇的星球。這一小步讓人類的夢想成為現(xiàn)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說明現(xiàn)代科學技術已經(jīng)達到了向外層空間發(fā)展的`水平,人類不會局限于地球,人類的未來是美好的。

我還收集了一些賞月佳對: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北斗七星水低連天十四點;南樓一雁月中帶影一雙飛。

學習《月亮上的足跡》這篇課文使我收獲很大,明白了登月的意義,又積累了很多賞月佳對。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十三

《月亮上的足跡》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登月成功所表現(xiàn)出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這篇記敘文將記敘的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訓練學生速讀能力,準確地概括課文內容的要點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同時要通過對本文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太空探索的興趣和想像能力,這是本文的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本文敘順序和記敘文的要素。

2.迅速掌握文章內容。

(二)能力目標。

1.掌握快速閱讀技巧。

2.了解文中的航天知識。

(三)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對太空探索的興趣,鼓勵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2.啟示學生向航天員學習,培養(yǎng)他們勇敢、鎮(zhèn)定的心理素質。

重點難點。

重點:

1.訓練學生速讀能力,準確地概括課文內容的要點是本文的學習重點。

2.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

難點:

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二、學情分析。

(一)我們的學生雖然不具備豐富的相關學科知識,但是他們思維活躍,可塑性強,有較強的求知欲望,愛動手、動腦,缺點是思考不夠深入。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讓學生分組學習,通過課堂討論達到知識互補,形成知識的意義建構。

(二)本課教學用一課時。前半節(jié)課進行常規(guī)教學,以學生自讀為主,后半節(jié)重點討論課文最后一句話,補充一些有關太空方面的知識,以培養(yǎng)興趣、增長知識。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由嫦娥奔月的傳說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

(二)整體把握課文。

(三)研讀賞析,激發(fā)興趣。

(1)看登月的實況錄像。

(2)說說看到這一場景的感受。

(以直觀的方式進一步感知人類登月的過程,激起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談感受,學生的思想感情受到陶冶。)。

(四)拓展遷移。

近幾年,中國的探月、登月計劃受到世人的關注,但依然掩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中國人何時在月球上留下第一行腳印,在這里插上鮮艷的五星紅旗?何時建立月球基地?這都成了許多人急切想知道的問題。

浮出水面的登月計劃。

設想一下,如果你有能力成為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你會在月球上做些什么呢?

(五)總結。

人類第一次成功地探訪月球轉眼間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時光飛逝,時至今日,人類向宇宙邁進的步伐從沒停止過,我相信同學們的夢想有朝一日定會實現(xiàn)。讓我們共同祈祝人類的未來更加美好!

(六)作業(yè)。

1、為了讓學生了解整個登月的過程,讓學生用手繪制一個登月示意圖,并評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到投影儀上展示,讓學生自行講解整個登月的過程。鍛煉學生的聯(lián)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2、以“我在月球上的一天”為題,全班同學每人輪流寫一段話,在班上進行交流,進行故事接龍。

四、課堂小結。

本文的教學設汁,我力爭讓學生在體驗感悟中實踐了看、聽、讀、說、想和畫的綜合能力,使書本知識和生活世界溝通起來,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教師完全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評論者,并積極參與活動,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活動,發(fā)現(xiàn)和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對學生進行較好的語言和思維的訓練。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十四

一(1、2)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將要發(fā)生的事件。

二(3-9)寫飛船離開地球,向月亮奔去。

準備、登機、檢查、起飛、飛行。

三(10―15)寫飛船登月成功并寫宇航員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動。

四(16――20)寫登月歸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十五

《月亮上的足跡》寫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部過程,指出人類終于現(xiàn)實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義,激發(fā)人們?yōu)樘剿饔钪娴膫ゴ笫聵I(yè)做出新的貢獻。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月亮上的足跡。

作文。

希望你們喜歡。

對面街上又傳來了刺耳的汽車喇叭聲,震得我頭皮陣陣發(fā)麻。我再也睡不下去了,于是披衣下床,走出門外。

想著想著,我變得好輕好輕,最后竟駕著飛船飛向了天空。

天上的霧好濃呀!一層層將我包圍住,使我喘不過氣來。飛船費力地撥開云層,向月亮飛云。不一會兒,霧稀了,月亮也到了。

“好美的星球!”我走下飛船,傻眼了。一排排粗壯的桂花樹開滿了金黃銀白的花,玉兔在底下跳來跳去;那一幢幢宮殿像是用潔凈的水晶砌底……這里無灰塵,無污染,地球上哪兒找得到?!我不禁發(fā)出感嘆,我剛掏出攝影儀,嫦娥突然出現(xiàn)在我眼前,她莞爾一笑,說:“請別拍照!”“為什么?”“唉,上次我扔了一顆千年桃樹給你們,可沒等結果,花早已經(jīng)被摘光了。如果讓你們知道,那我們的心血不就付之東流了嗎?”聽了她的話,我啞口無言。嫦娥又說:“就是因為你們任意破壞,才會造成今天的下場,有時,我們也深受其害啊!”我為是地球人而羞恥。這時嫦娥牽著我的手,帶我參觀月宮。

一路上,嫦娥指著座座花園,幢幢宮殿,向我講解他的方法。我用心地記在腦海里。最后,我到了天女園。還沒進園子,陣陣香味迎風飄來,讓人精神頓佳。這時,一位身著淡綠色衣裳的仙女來到面前,我一見面就責怪起她來了。“這能怪我嗎?是你們不珍惜我的花。我撒多少,你們破壞多少,也不計較后果,也不會曉得,很多人因為污染死亡,河流因污染斷水……”我又一次被震醒了,急切地問:“難道就沒有解決的方法了嗎?”“有!”天女用期待的目光看著我,“改變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最重要的是人的意識?!蔽覝喩頍嵫序v,激動地握住她的手,“放心吧!沒問題的!”天女信任地點了頭。

忽然,我的頭被瞌了一下。睜開眼一看,原來是倚在樹干上睡著而做的一個夢。我抬頭向月亮眺望,月亮依然皎潔,我暗下了決心,非讓地球的環(huán)境比過月亮不可!

《月亮上的足跡》這篇課文是我們七上年級的略讀課文,可我還是仔細自學了這篇課文。

《月亮上的足跡》寫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部過程,指出人類終于現(xiàn)實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義,激發(fā)人們?yōu)樘剿饔钪娴膫ゴ笫聵I(yè)做出新的貢獻。

這篇課文使我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我們遠的不說就說近的,就如20xx年10月15日,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內楊利偉在太空中展示中國國旗和聯(lián)合國國旗。經(jīng)過這次偉大的探月,我國又利用嫦娥奔月工程,又造了;神舟;六號,并發(fā)射成功,載兩名宇航員飛上太空,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經(jīng)過,使每個中國人都信心大增。就算在二月份吧,探險隊們很出色地爬上了高達8848.13米的珠穆朗峰,測出了新高度,在十月份向全國為8844.43米,這是一個多么偉大的數(shù)字,他是我國的最高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這讓人多么自豪啊!

我長大以后,我也要當一名出色的宇航員,乘著宇宙飛船在地球上空飛翔,在茫茫的宇宙中翱游。在宇宙中發(fā)現(xiàn)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人,我倆在宇宙中快樂的玩耍,還要在宇宙中發(fā)現(xiàn)同地球一樣可以生存生物的星球。

啊,我美麗富饒又可愛的中國,您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人類早就有登上月球的愿望,并因此產生了很多神話傳說。如:嫦娥奔月、吳剛砍樹。他們把月亮當作本體,用無數(shù)的喻體盡情描述??墒窃虑螂x地球大約有38萬公里,遙遠的距離使人類在月球上留下足跡十分艱難。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飛船終于把人類的這一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对铝辽系淖阚E》寫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指出人類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義。

結尾寫了阿姆斯特朗評論他踏上月球的一小步:“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边@句話說明了此次登月的意義,這一小步凝聚著汗水和夢想?,F(xiàn)代科學技術可以向外層空間發(fā)展,人類未來是美好的。這篇課文使我想到許多。我國以古代神話人物命名的嫦娥工程,將開發(fā)月球資源,建立月球基地。20xx年9月25日發(fā)射的神舟七號,代表我國航空航天科技登上了一個新臺階。長大后,我也要當一名宇航員,登上月球、火星、木星……,乘著宇宙飛船,在茫茫的宇宙中遨游。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十六

(成果匯報)展示學生網(wǎng)上搜集的關于月亮的文化知識,引入月亮的世界。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向往。

把學生引入學習主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

學生可將自學成果發(fā)表在bbs論壇中,教師及時點評總結。將傳統(tǒng)的師生之間單向交流或雙向交流改變?yōu)閹熒g、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為學生個性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場所。

學生可以提出疑問,教師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學生可以到網(wǎng)上查詢相關的內容,然后進行交流,互通有無,增長見識,激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1)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并作簡要說明。

(2)四人小組比一比,看誰畫的最好,介紹得最準確,推薦一位同學展示、介紹。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煉學生的聯(lián)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1)看登月的實況錄像。

(2)說說看到這一場景的感受。

(以直觀的方式進一步感知人類登月的過程,激起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談感受,學生的思想感情受到陶冶。)。

一位作家曾說“一個會回憶,會聯(lián)想,會想像的人,才是會構思創(chuàng)作的人?!毕旅婢蛷堥_你們想像的翅膀,來完成想像作文。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力對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學習中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人類第一次成功地探訪月球轉眼間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時光飛逝,時至今日,人類向宇宙邁進的步伐從沒停止過,我相信同學們的夢想有朝一日定會實現(xiàn)。讓我們共同祈祝人類的未來更加美好!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十七

1、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概括登月各階段內容要點,了解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偉大創(chuàng)舉。

3、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概括登月各階段內容要點,了解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偉大創(chuàng)舉。

教學難點?。

文章最后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先看一段登月的錄象。

2、能在太空遨游,能飛到月亮上去,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幻想。隨著空間技術的發(fā)展如今幻想正變成現(xiàn)實,1969年7月21日11時56分20秒,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美文《月亮上的足跡》。

二、速讀課文,概括大意。

注意文中的人名、時間和術語。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完成以下問題。

1、找出文中表達精確的時間,并概括出相應的事件。

2、整個登月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3、提出疑問然后由學生各組代表發(fā)言,并由其他組的學生補充,發(fā)言后教師可以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4、出示有關圖片,增強感性認識。

四、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話。

五、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的感受。

人類探索太空的勇氣令人欽佩,但這個過程也充滿艱辛,有時需要付出巨大的犧牲。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隨著我國神州四號飛船的發(fā)射成功,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愿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六、延伸練習。

假如你駕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做些什么?展開想像,寫一篇小短文。

準備。

登月人類的智慧。

返航。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十八

《月亮上的足跡》這篇課文是我們七上年級的略讀課文,可我還是仔細自學了這篇課文。

《月亮上的足跡》寫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部過程,指出人類終于現(xiàn)實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義,激發(fā)人們?yōu)樘剿饔钪娴膫ゴ笫聵I(yè)做出新的貢獻。

這篇課文使我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我們遠的不說就說近的,就如2003年10月15日,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內楊利偉在太空中展示中國國旗和聯(lián)合國國旗。經(jīng)過這次偉大的探月,我國又利用嫦娥奔月工程,又造了神舟六號,并發(fā)射成功,載兩名宇航員飛上太空,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經(jīng)過,使每個中國人都信心大增。就算在二月份吧,探險隊們很出色地爬上了高達8848。13米的珠穆朗峰,測出了新高度,在十月份向全國為8844。43米,這是一個多么偉大的數(shù)字,他是我國的最高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這讓人多么自豪啊!

我長大以后,我也要當一名出色的宇航員,乘著宇宙飛船在地球上空飛翔,在茫茫的宇宙中翱游。在宇宙中發(fā)現(xiàn)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人,我倆在宇宙中快樂的玩耍,還要在宇宙中發(fā)現(xiàn)同地球一樣可以生存生物的星球。

啊,我美麗富饒又可愛的中國,您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篇十九

《月亮上的足跡》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文章按照事情發(fā)展的時間順序來記敘,條理十分清晰,記敘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語言平實、準確,體現(xiàn)了新聞報道的準確性、真實性、科學性。(奏響歌曲《我的中國心》)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立志成為明天學科學,愛科學,并和平利用科學的新型建設者。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49760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