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06:42:10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模板19篇)
時間:2023-11-24 06:42:10     小編:GZ才子

教案是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藍圖,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教案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教案的編寫要求全面、細致和具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案實例,供大家探討學習。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一

1、進一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體會辛棄疾與蘇軾豪放詞風的異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fā)出的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心情,以及對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當?shù)膽嵏拧?/p>

3、學會比較鑒賞。

二.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線索與作者的愛國主義感情。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用典。

四.教學媒體。

投影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

1.作者、風格和時代。

北宋——豪放派:蘇軾。

婉約派:柳永秦觀。

南宋——豪放派:辛棄疾。

婉約派:李清照姜夔。

2.名句背誦檢查,感知婉約詞豪放詞不同風格。

1、《雨霖鈴》中詩人想象別后的羈旅生活寫出的最使人觸動離愁別恨的兩句是: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2、《鵲橋仙》中體現(xiàn)一種崇高而曠達的愛情觀的一句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3、《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描寫赤壁古戰(zhàn)場險要形勢的三句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二)、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蘇軾在詞中描寫赤壁之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既烘托了當年古戰(zhàn)場上戰(zhàn)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襯托了英雄人物。赤壁的驚濤駭浪勾起了蘇軾的無限遐想,與雄姿英發(fā)的周瑜相比,東坡自然會發(fā)出年華漸去、壯志難酬的感慨。那么,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棄疾,又會作何感想呢?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南宋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要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要學會知人論世。

辛棄疾在詞人中,算是個英雄。1161年,金國大舉南犯,21歲的辛棄疾率群眾2000多在家鄉(xiāng)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nóng)民抗金義軍,擔任“掌書記”職務。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xiàn)了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干了兩件轟動一時的事。一件是,一個叫義端的和尚叛變投敵,辛棄疾親往追捕,親手斬了這個叛徒;另一件事,親率50騎兵,直逼駐有5萬大軍的金營,活捉了殺害耿京、瓦解起義軍的叛徒、內(nèi)奸張安國,渡過淮水,到達建康(南京)。辛棄疾到了南方,耿京起義軍已經(jīng)失敗,他便留在南京。從此以膈,他繼續(xù)堅持主戰(zhàn),用他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tǒng)一全國的主張。

當時的南宋與金對峙,金兵入侵肆無忌憚,南宋躲避茍安偏安一隅,議和納幣稱臣,出現(xiàn)戰(zhàn)、和的爭議。宋代林升的《題臨安邸》寫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贝嗽姳惴从沉水敃r的狀況。辛棄疾一生力主抗金,曾向朝廷上《美芹十論》陳述策略,不被采納。42歲被貶鄉(xiāng)居,退隱江西上饒,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

20多年后,韓佗胄把持朝政,企圖用北伐中原之事來釣譽固位,起用辛棄疾,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并起了內(nèi)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讓他在抗金前線鎮(zhèn)江當知府,辛棄疾一心雪恥復國,初到鎮(zhèn)江就積極為北伐作準備,而韓佗胄一伙兒政治腐敗,急于事功,辛棄疾對于這種政治局面憂心忡忡,由此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有扶傾持危的責任感,有抗金救國當仁不讓的熱情,從某種意義上講,本詞可看作是他向宰相韓佗胄遞的諫書。最終,他的意見也沒有被韓佗胄一伙采納,并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后來又把他調(diào)離鎮(zhèn)江。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yè)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背景。開禧元年(1205年)回鉛山隱居,兩年后憂憤而死。后來,韓侂胄不聽辛棄疾勸告,于開禧二年(1206年)草率出兵,結果大敗而歸。次年,韓侂胄被殺。

(三)、整體感知,了解內(nèi)容。

1、學生自學課文。

(1)借助注解和工具書正音、正義,疏通詞語。

(2)自讀課文,感受文章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討論:詞中總共寫了幾個歷史人物,明確歷史人物事件。

(1)孫仲謀(2)寄奴:(3)劉義?。?4)佛貍祠下:(5)廉頗:

(四)、分析詞的上片:

1、師補充孫權及劉裕事跡。

孫權是三國時吳國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吳都,并且能夠打垮來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軍隊,保衛(wèi)了家園。

劉裕出身貧寒,曾經(jīng)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卻討伐桓直,平定叛亂。帶兵強馬壯的北伐軍馳騁中原,氣吞胡虜。先滅山東的后燕,后滅陜西的后秦,光復洛陽、長安,煊赫一時。

辛曾在美芹十論里,明白指出北伐應取道山東,因為山東之民勁勇,敵守備簡略。

2、上闋寫了兩個人,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

明確:都是能夠建立功業(yè)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yè)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3、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懷?

明確:“英雄”表達了詩人對他的敬仰和向往。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即便是英雄事業(yè)的流風余韻也已經(jīng)沒有了,表達了對前人事業(yè)后繼無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統(tǒng)治者的昏庸無能。

“想當年”句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yè)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zhàn)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小結:作者借此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五)、閱讀下片,分析層次。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用典的作用。

1、學生講劉義隆之典故。

師補充明確:“元嘉草草”句?!霸巍笔悄铣挝牡勰晏枴K挝牡蹌⒘x隆是劉裕的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yè),好大喜功,聽信王玄謨北伐之策,打沒有準備的仗,結果一敗涂地,北魏軍隊一直追到長江邊,聲稱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漢朝霍去病戰(zhàn)勝匈奴,封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大禮的故事。宋文帝聽了王玄謨的大話,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薄皞}皇北顧”,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而張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戰(zhàn)敗時有“北顧涕交流”的詩句。

2、凡詩文運用典故都有用意,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明確:借鑒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

3、第二層?!八氖?,……一片神鴉社鼓!”寫什么內(nèi)容?

明確: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jīng)揚州所見慘象,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

“四十三年”三句,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zhàn)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qū)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籍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

4、“佛貍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xiàn)實。學生談此句的意思。

“佛貍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燾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shù)乩习傩漳昴暝诜鹭傡粝掠褓悤?,很是熱鬧。

5、作者寫佛貍祠一幕景象,表達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

6、最后三句是第三層。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師補充典故:廉頗是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國去。后來秦國攻打趙國,趙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還能不能替趙國出力。廉頗本來也很想被趙王召見,效命疆場,擊破強秦,使趙國強盛起來。他在趙國使者面前“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钡Y果趙使還報趙王說: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一飯三遺矢)。于是趙王以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

明確:以廉頗自比,抒寫了自己雖有遠大抱負,而朝廷卻不重用,壯志未酬的苦悶。

7、小結下片:

繼續(xù)寫自己報效祖國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憤。

(六)、歸納全詩。

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有著抗金救國、恢復失地的抱負以及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也表現(xiàn)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偏安的卑劣行徑的諷刺和不滿,以及對韓侘胄的警告。

(七)、研討藝術特點:

1、這首詞的寫作特點是運用典故,有人說辛棄疾的詞有掉書袋的毛病,你以為如何?

明確:用典緊扣“京口懷古;典故與思想感情緊密聯(lián)系。情思雋永,含蓄深刻。加強作品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這恰是這首詞的長處。

2、本詞除了用典外還突出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對比)。

引導學生找出詞中的對比,并體會其作用。

(1)英雄業(yè)績與可悲現(xiàn)實對比:針對南宋的萎靡不振。

(贊孫權力抗曹操,建風流業(yè)績,江山本應代有才人出,嘆孫權之流不再有,抒發(fā)對南宋統(tǒng)治者的不滿情緒)。

(2)劉?!皻馔倘f里如虎”與劉義隆“贏得倉皇北顧對比:提出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劉裕生于平常人家,出身低微,但并不妨礙他建功立業(yè)——表己抗金救國之志。其子劉義隆草率北伐,結果一敗涂地——告誡當今統(tǒng)治者)。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對比,抒發(fā)憂國傷時的感慨。(金主完顏亮被嘩變的部下所殺,正是南宋反攻復國的好機會,但趙構在此后三天去議和,弄到如今異族皇帝廟前還有人祭祀,安于異族的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的子民。)。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二

汕頭潮南礪青中學鄭光程。

教學目的:

理解《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點,了解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壯志和為國效勞的愛國熱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繼承蘇軾把詞的豪放風格加以發(fā)揚光大,使它蔚然成為一大宗派,主要應歸功于辛棄疾。辛棄疾的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边@種豪邁風格的形成,首先決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愛國熱情和廣闊的社會內(nèi)容。

二、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

辛棄疾在詞人中,算是個英雄。1161年,金國大舉南犯,21歲的辛棄疾率群眾2000多人在家鄉(xiāng)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nóng)民抗金義軍。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xiàn)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到了南方后,他繼續(xù)堅持主戰(zhàn),用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tǒng)一全國的主張。但是,以趙構為首的趙家王朝偏安江南,在臨安過著游宴玩樂歌舞升平的生活,對金屈辱求和。他們對起義軍也一直害怕。辛棄疾被迫隱退,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他的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懷古詞,是突出的一首。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棄疾64歲退隱江西鄉(xiāng)間已有十多年,被執(zhí)掌大權的韓麟興起用。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并起了內(nèi)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二年(1204)任他作鎮(zhèn)江知府,鎮(zhèn)江那時正處于抗戰(zhàn)前線。辛初到鎮(zhèn)江,積極作北伐準備,可他的意見不能被韓麟幸換鋝贍桑并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后來又把他調(diào)離鎮(zhèn)江。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yè)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背景。

三、串講詞的大意。

四、分析詞的`上片:

思考:

1、上闋寫了兩個人,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都是能夠建立功業(yè)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yè)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懷?(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3、寫孫權和劉裕一略一詳,為什么?(寫出劉裕出身貧賤,卻能建功立業(yè),更表現(xiàn)了“事在人為”的道理;更表現(xiàn)詞人對英雄的仰慕。在當時韓麟屑庇詒狽サ南質抵校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yè)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zhàn)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五、閱讀下片,分析層次。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用典的作用。

1、第一層“元嘉草草”句?!霸巍笔悄铣挝牡勰晏枴K挝牡蹌⒘x隆是劉裕的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yè),好大喜功,聽信王玄謨北伐之策,打沒有準備的仗,結果一敗涂地,北魏軍隊一直追到長江邊,聲稱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漢朝霍去病戰(zhàn)勝匈奴,封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大禮的故事。宋文帝聽了王玄謨的大話,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倉皇北顧”,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而張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戰(zhàn)敗時有“北顧涕交流”的詩句。

2、凡詩文運用典故都有用意,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借鑒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

3、第二層?!八氖?,……一片神鴉社鼓!”是第二層,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jīng)揚州所見慘象,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八氖辍比?,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zhàn)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qū)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籍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佛貍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xiàn)實。“佛貍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燾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shù)乩习傩漳昴暝诜鹭傡粝掠褓悤苁菬狒[。

4、作者寫佛貍祠一幕景象,表達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

5、最后三句是第三層。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確:抒寫了自己雖有遠大抱負,而朝廷卻不重用,壯志未酬的苦悶。)。

六、歸納全詩。

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有著抗金救國、恢復失地的抱負以及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也表現(xiàn)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偏安的卑劣行徑的諷刺和不滿,以及對韓麟械木告。

七、學生齊讀全詩。

板書:

孫權:英雄難覓。

上闋建功立業(yè)、令人仰慕。

劉裕:尋常巷陌、金戈鐵馬。

劉義?。翰莶莩鰩煟瑐}皇北顧警告當朝詠史抒懷。

下闋烽火揚州路,神鴉社鼓憤斥偏安借古諷今。

詩人: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壯志未酬。

作者郵箱:zhenggc84222@。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三

1、流利朗讀全詞。

重點難點:

1、?了解全詞中引用的各種典故。

2、?作者的寫作背景。

3、?初步感知作者寫作此篇作品的心情。

教學過程:

【文章感知】。

1、帶領同學朗讀全文,糾正讀音。

提問:作者在此時提到孫仲謀,暗含了一種什么思想感情?

明確:孫權善于用人,而作者遇到了一個浪費人才的皇帝。

虛景。

提問:作者對劉裕的懷想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那么作者希望怎樣做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看。

第二課時。

1、進一步熟悉通過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來理解詩詞的方法。

2、對蘇軾和辛棄疾這兩個豪放派的詞人進行橫向比較。

教學難點:

2、通過對作者生平的比較來比較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

3、對豪放派詞進行較深的分析。

教學過程:

那么,如果統(tǒng)治者不善用人,會怎樣呢?

明確:自然是張浚北伐失敗后造成的“烽火揚州路”

看注解18。

提問:作者有什么感想?

學過兩首詞后,我們不妨利用我們學過的分析法,對蘇軾和辛棄疾進行一下比較。

【討論】大家說說蘇軾和辛棄疾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作者出生地所處時代經(jīng)歷做官寫作時的年齡。

蘇軾四川眉縣北宋中期冤獄、坎坷文官,頗有政績47歲。

辛棄疾山東濟南南宋初年建功立業(yè),不得重用武官,戰(zhàn)功卓著66歲。

然后再從作品來看:

環(huán)境:長江、赤壁、亂石、峭壁、驚濤、故壘。

多實景描寫,誘發(fā)聯(lián)想,景在一起長江、舞榭歌臺、尋常巷陌、佛貍祠下。

聯(lián)想到的虛景,景是分散的。

聯(lián)想到的虛景多于實景。

人物周瑜孫權、劉裕、宋文帝劉義隆、佛貍、廉頗。

情節(jié)觀景——感慨英雄——超脫曠達孫仲謀、劉裕、廉頗。

劉義隆、佛貍、張浚。

比較講解:比較講解:

其次,從寫作的年齡看:當時蘇東坡正處在壯年,卻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自然有一種失落和郁郁不得志的心理,而辛棄疾當時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則是想繼續(xù)效力,更多的詩感慨當初,不愿老去的思想。生活經(jīng)歷和背景的不同導致了他們在寫作上的不同。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四

1、領略蘇軾豪放雄邁的詞風,初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

2、能夠感詞人所感,讓學生感受藝術的魅力。

3、掌握常用的鑒賞古典詩歌的方法,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1、通過誦讀法、品讀法、推敲法、比較法等方法,引導學生品味深厚獨特的藝術魅力。

2、預設情境法,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驗意境美的魅力。

1課時。

一、查資料,了解作者及與作背景,并制成卡片。

二、借助注解和工具書正音、正義、疏通詞語。

三、熟讀課文。

一、導入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

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楮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聽完歌曲,品讀蘇詞。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nèi)容。

1、學生自讀課文,完成:

(1)拿出預習卡片,熟悉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

(2)自由朗讀,揣摩作者的情感。

2、運用多媒體播放影片范讀。

3、學生齊讀。

4、小組討論,交流自學所得。

(1)說說你對這首詞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詞句。

5、教師小結。

這首詞是蘇軾游赤壁古戰(zhàn)場,因眼前之景,憶往昔之事,感自身處境,抒自己情懷。

三、賞析上闋。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闋,討論完成下表:

2、請學生試著用盡可能優(yōu)美的語句把寫景部分的語句再現(xiàn)出來,體會詩歌的意境。

滾滾東流的長江洶涌奔騰,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搏擊著江岸,滾滾的江流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

3、面對壯美的赤壁景觀,很自然地會想到曾經(jīng)活動在這里的英雄,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經(jīng)在此的英雄。

過五關斬六將的關云長,一聲斷喝長坂坡上的猛張飛,方天畫戟無人能敵的俊呂布,運籌帷幄,世所難當?shù)闹T葛亮。

(1)學生自由朗讀下闋,思考問題,完成下表,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描寫周瑜的?基調(diào)怎樣?作者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diào)怎樣?(2)學生思考:對周瑜的追述是表現(xiàn)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xiàn)實,感情基調(diào)的矛盾實際反映的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

“人生如夢”,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zhí)著?

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表現(xiàn)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教師:

4、總結全文。

內(nèi)容:感懷、寫景、詠史、抒情。

基調(diào):昂揚、感奮、豪邁、蒼涼。

全詞寫景、懷古、抒懷,三者完美結合,渾然一體。

四、拓展延伸,比較提高(可作為課下作業(yè))。

1、閱讀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風格差異。

(1)投影顯示《雨霖鈴》。

(2)教師用俞文豹《吹劍錄》中的文字總結:

婉約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揚柳岸,曉風殘月”;

豪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2、有人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中含有消極成分,試結合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談談自己的看法。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實際,說說當代青年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觀。

(這是個拓展性話題,不在于形成統(tǒng)一的結論,而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五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點;。

2、過程與方法:提高賞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詞的風格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壯志和為國效勞的愛國熱情。

二、教學重點:提高賞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詞的風格特點。

三、教學難點:提高賞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詞的風格特點。

四、教學方法:誦讀討論教學安排。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鑒賞這首詞。

(一)從題目入手,整體感知。

永遇樂是詞牌子,京口北固亭是地點,懷古表明這是一首懷古詞,懷古詞是詞人在閱讀史書或游覽古跡時有感于歷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發(fā)出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諷今傷今之作。鑒賞這種作品,要抓住歷史人物或事件與時局和詩人自己身世之間的連接點,要知人明世,也就是了解作者的簡歷史實,創(chuàng)作詩篇時的背景以便感悟詞情。

(二)知人明世,了解作者與寫作背景。

辛棄疾,字幼安,他被迫隱退,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他的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一篇就是突出的一首。辛棄疾64歲,被重新啟用,積極作北伐準備,可他的意見不能采納,并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后來又把他調(diào)離,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yè)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一次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懷古憶昔,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千古傳誦的杰作。

2.速讀全詞,找出詞中的關鍵詞。

引導思考、提示回答:在全篇中起領起作用的動詞。明確:覓、想、望、問。

引導思考、提示回答:

明確:覓是無覓;想到孫權、劉裕、劉義隆、佛貍、廉頗;望到故國家園;問是誰來問我?

4.理解作者“懷”有什么樣的感情?明確: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抗金救國、恢復失地的熱切愿望和壯志難酬的苦悶,也表現(xiàn)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不圖恢復、不善用人才的憤懣,以及對韓侘胄的警告。

(三)鑒賞意象。

1【提問】詞中有哪些句子表明懷古的內(nèi)容?概括這些意象。(學生提煉,教師歸納)。

(四)鑒賞詩詞用典的寫法。

詩詞創(chuàng)作受到篇幅的限制,常要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使作品簡潔含蓄有余韻,這種寫法叫用典。詞的用典在形式上看可以概括為用事,用詩句,用成語,用詩,用詞,五種類型,本詞主要通過五個影射現(xiàn)實的歷史故事表現(xiàn)這種手法。

2【提問】請分析本詞用的典故本事是什么?用意何在?

提示:第一個是孫權曾遷都京口的故事。孫權有雄才大略,敢于和強敵曹操、劉備抗衡,確保父兄基業(yè),使東吳政權得以鞏固,京口一度作為吳國的都城,是在孫權稱帝后才發(fā)展起來的,借此追懷孫權建立的赫赫功業(yè),寓意能抗敵守土的英雄今日沒有了。

第二個是幼時曾在京口一帶放過牛,后來兩次率軍北伐并一舉平定桓玄叛亂,滅晉建南朝宋的劉裕的故事。借以表明人民包括作者對進行北伐收復中原的熱切期望。

第三個是劉裕之子劉義隆倉促北伐大敗而歸的故事。借以表示不贊成韓侂胄的倉促北伐,警告朝廷不要重蹈覆轍。

第四個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擊敗劉宋北伐軍追至長江邊在瓜步山上建行宮,大肆祭慶的故事,拓跋燾本事外族入侵者,人們竟在他的祠廟前祭祀,鼓樂喧天,鬧得不亦樂乎,說明在百姓心里民族意識已經(jīng)模糊,這都是南宋統(tǒng)治集團茍且偷安,執(zhí)行妥協(xié)投降政策造成的惡果。借以發(fā)泄對南宋統(tǒng)治者抗金不力,不想收復失地的不滿情緒。

第五個用廉頗的故事。廉頗為趙名將,趙王聽信讒言不信任他。后秦攻趙,趙王想用廉頗,派人去了解他的情況,廉頗一心為國,當著使者的面吃下一斗米飯十斤肉,披掛上馬,以表示可以上陣,而使者受人賄賂,卻謊報廉頗“一飯三遺屎”。辛棄疾借以暗示朝臣流言中傷自己,難以盡展其才的苦悶心情。

(五)鑒賞詞的主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教師歸納)。

【提問】通觀詞的內(nèi)容,分析通過這些意象及包含的典故借以表達了怎樣的主旨?

提示:這首詞通過五個典故表現(xiàn)作者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有著抗金救國收復失地的抱負以及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也表現(xiàn)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偏安的卑劣行徑的諷刺和不滿以及對韓侂胄的警告。

五、歸納總結。

(1)寫法特點:這首詞寫得沉痛悲壯,語言精煉深刻,雖然用典較多,但都關合時事,用得十分貼切,藝術感染力很強,詞的結構嚴密,層次井然,既有寫景敘事,又有議論,抒情,縱橫開闔,一氣貫注,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是稼軒詞中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2)學法總結: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課鑒賞的順序總結鑒賞的方法。

六、教學反饋,學生交流本課收獲。

七、試背誦該詞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六

歷經(jīng)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臺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七

生:﹙齊聲﹚但我已飛過。

生1:圓明園,讓我們永記恥辱。

生2:昭君墓,讓我們看到一個女子的不幸和偉大。

生3:杜甫草堂,讓我們看到一代詩圣憂國憂民的情懷。

生4:武候詞,讓我們看到諸葛亮鞠躬盡瘁的一生。

師:同學們都說的很好,咱們今天說歷史人物的事跡都是用散文形式,把剛才大家說的話放在一起就是一個排比句。

﹙學生笑﹚。

師:詠史懷古詩,知道嗎?

生:知道。

師:其實,它跟你們剛才說過的這些句子很相似,只不過是講究韻律、平仄、水平更高罷了。

﹙學生笑﹚。

師:好,你們都知道哪些詠史懷古類的詩?

生1:杜牧的《赤壁》。

生2:杜牧的《過華清宮》。

生3:杜甫的《詠懷古跡》。

生4:杜甫的《蜀相》。

生5: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師:很好,看來同學們知道的懷古詩還真不少。你們能說說懷古詩常用的方法嗎?

生1:一般是借寫歷史人物的事跡,抒發(fā)個人的感慨,如《蜀相》、《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生2:也有用歷史遺跡抨擊時政,抒發(fā)對王朝更潛的感慨,如《過華清宮》。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其實懷古詩常采用的方法可以概括為:借古諷今,借古抒懷。

師: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來鑒賞一首懷古詩,就是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師:同學們對辛棄疾了解多少?

生1:他是南宋愛國詞人。

生2:他是歷城人,也就是山東濟南人。

生3: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他的詞大多收在《稼軒長短句》里。

生4:辛棄疾生活的南宋時代,金軍南下,山河飄零,朝廷茍安。

生5:辛棄疾一生都主張恢復中原,但卻壯志難酬。

師:為什么會這樣?

生6:大概是朝廷里投降派太多了。

師:還有一個因素,辛棄疾率一萬余抗金起義軍南歸,作為抗金起義的將領,朝廷對他肯定有所提防吧。

﹙學生點頭﹚。

生1:學過他的《破陣子》。

﹙學生背誦,卻不熟﹚。

生2:“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生:可憐白發(fā)生!

師:夢境與現(xiàn)實的落差越大,越能表現(xiàn)人物感情。

生:這首詞寫于南宋高宗開禧元年,當時辛棄疾任鎮(zhèn)江知府。

師:對,當時韓侂胄當權。他想對金用兵來提高自己的威望,并不是像辛棄疾一樣致力于收復,所以并不積極備戰(zhàn),辛棄疾認為伐金一定要充分準備,不能草率從事,否則會重蹈覆轍,使北伐陷于失敗。在這種情況下,辛棄疾登臨北固亭,覽景抒懷,寫成了這首千古名篇。

師: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下這首詞,感受一下作者的情懷。

﹙學生朗讀全詞,教師巡視指導﹚。

師:請一位同學朗讀一下這首詞。

﹙學生朗讀,聲音清脆柔婉﹚。

師:你們覺得她讀的怎么樣?

生1:好,字正腔圓。

生2:我覺得她讀得太婉約了。

師:那,你覺得應該怎樣讀?

生2:應該讀得慷慨激昂一些,因為這是一首豪放詞。

﹙該生朗讀全詞,讀得慷慨激昂,贏得一片掌聲﹚。

師:這位同學讀出了這篇作品的風格。請同學們齊聲朗讀全詞。

﹙學生齊聲朗讀全詞﹚。

師:同學們注意到?jīng)]有,這首詞用的典故比較多。

﹙學生點頭﹚。

生1:孫權曾經(jīng)在京口建立吳都,并擊退曹操軍隊的南侵。

師:辛棄疾對孫權怎樣評價?

生2:從“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可見他對孫權的評價很高。

生1:英雄難覓,有點遺憾。

生2:我覺得作者是在慨嘆當時南宋統(tǒng)治集團無孫權那樣的英雄人物。

師:說得好,這就是以古諷今的手法。

師:還寫了什么典故?

生1:南宋武帝劉裕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權。

師:詞中怎樣寫他北伐時的英雄氣概的?

生2: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師:很神氣,很有氣魄!

師:你怎樣理解“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生1:這是劉裕起兵前的生活環(huán)境,這說明出身也很低微。

生2:出身低微并不妨礙他成就英雄業(yè)績。

生3:“英雄不論出身”,諸葛亮、劉備都是這樣的英雄。

生4:還有朱元璋。

生5:毛澤東。

﹙學生紛紛舉出自己認為的英雄人物﹚。

﹙學生笑、點頭﹚。

師:如果再來讀詞的上片,你覺得應該讀出什么樣的感情來?

生1:應該讀出對孫權和劉裕的贊美。

生2:應該讀出對他們英雄業(yè)績的向往。

生3:應該讀出“英雄無覓”的遺憾。

師:好,那么咱們就齊聲朗誦全詞,讀出你認為該讀出的感情。

﹙學生齊讀全詞,感情很充沛,也很豐富。﹚。

師:讀得很好,我們在下片中繼續(xù)找典故。

生1:宋文帝劉義隆草率出師北伐,全軍敗還。

生2:作者借此事詠嘆近事,即宋孝宗隆興元年,張浚北伐,在符離兵敗的事。

師:運用這一典故有什么用意?

生1:劉義隆兵敗的原因是“草率出師北伐”,根據(jù)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也可以說是辛棄疾的一種擔憂。

生2:可能也是對南宋當權者的一種警告。

師:還有更沉痛的事嗎?

生1:金主完顏亮南犯遭宋軍痛擊,宋卻主動與金議和,錯失恢復良機。

生2:拓跋燾建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的景象。

師:同學們,能想得出辛棄疾寫下這些文字時的感受嗎?

生1:辛棄疾一生主張恢復,而南宋統(tǒng)治者卻懦弱茍安,錯失痛擊良機,他肯定非常遺憾,也非常憤慨。

生2:他收復中原的壯志難以實現(xiàn),肯定非常痛苦。

生3:他看到中原百姓已忘記了異族入侵的恥辱,肯定非常痛心。

師:是啊,作為一個愛國詞人,辛棄疾很痛苦,也很無奈。

(學生臉上現(xiàn)出憤憤不平之氣)。

生: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師:同學們看最后這一個典故。

﹙指名一位同學讀《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的“廉頗三遺矢”的故事﹚。

師:你們談談作者用這一典故的目的。

生1:作者以廉頗自況,抒發(fā)了自己老當益壯,仍不忘為國效力的耿耿忠心。

生2:廉頗之所以不被重用,主要是因為“郭開”等小人暗中使壞。

﹙生點頭﹚。

生2:我覺得這一典故還抒發(fā)了辛棄疾壯志空懷,不被重用的憤慨。

師:辛棄疾曾經(jīng)寫過這樣的兩句詩“只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地書”,可以說是寫盡他的滿腔悲憤與無奈。

師:同學們,我們來朗讀詞的下片,體會作者的復雜感情。

﹙學生齊讀一下,感情漸趨深沉﹚。

師:辛棄疾之所以悲憤是因為他愛國。那么,怎樣才算一個愛國詩人?

生1:總是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生2:時時把國家、民族的命運掛在心中。

師:陸游是嗎?

生:是?!耙龟@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夢里都在為國殺敵!

師:岳飛是嗎?

生:是?!熬缚祼u,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一腔復國之情!

師:只可惜,陸游和岳飛跟辛棄疾一樣空有一腔報國之志,卻無法實現(xiàn),而他們都生活在南宋時期,這應該是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一個極大的諷刺吧。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流利朗讀全詞。

重點難點:

1、了解全詞中引用的各種典故。

2、作者的寫作背景。

3、初步感知作者寫作此篇作品的心情。

教學過程:

【導入】:我們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過程中,曾經(jīng)提到,我國是一個資源豐富,幅員遼闊,風景秀麗的國家。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我國這樣種類齊全的壯麗江山,我國這樣豐富的自然資源,南有大海、北有沙漠、西有雪山,東有平原。這樣一個美麗的國家,不僅我們中華民族有無數(shù)英雄要為它競折腰,而外國的強盜也對它既羨慕,又垂涎三尺。從奴隸社會時代起我國就面臨著外族的威脅,開始了保衛(wèi)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這片土地的戰(zhàn)斗。周朝,要抗擊西戎;戰(zhàn)國時直到東漢初年,中華民族都要和北方的匈奴作戰(zhàn)。為了保衛(wèi)我們的祖國,秦始皇征發(fā)數(shù)十萬人民修筑了長城,衛(wèi)青霍去病帶領漢家虎狼男兒幾次擊退匈奴,將他們趕出了威脅范圍內(nèi)。南宋時期,更是有岳飛抗金,幾乎就要直搗黃龍;后來的文天祥更是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梢哉f南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愛國英雄輩出的時代,其中有這樣一位抗金的英雄。他出生在金國統(tǒng)治的北方,山東濟南人。幼年時期,和黨懷英一起讀書,黨懷英后來也是一位抗金英雄。1161他21歲的時候金國統(tǒng)治的北方全境漢族人民發(fā)起了反抗金國統(tǒng)治的起義,當時濟南有一個叫耿京的人聚集了十多萬人,給金國的殘暴統(tǒng)治造成了很大威脅。他也集合了兩千人響應,被耿京委以重任。他曾經(jīng)追殺過叛逃的和尚義端,耿京于是很信任他。第二年去杭州和南宋統(tǒng)治者宋高宗趙構商量投奔宋朝的事情,回來的時候一個叛徒殺害了耿京,他聽說后率領著五十名騎兵沖入大營,在五萬人中抓住了叛徒,帶領著部隊投奔了南宋。

但是投奔南宋后辛棄疾并沒有得到統(tǒng)治者的重用。大家都知道宋高宗趙構最可惡的一件事就是殺害了精忠報國的岳飛,自然對于辛棄疾這樣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是“從敵占區(qū)投奔過來的武將”不會重視,此后辛棄疾就一直擔任一些無關輕重的小官。宋高宗死后辛棄疾的軍事才能的到了重用,轉戰(zhàn)于各地,戰(zhàn)功卓著。但是辛棄疾因為為人有些自負,又不會拍馬奉承,因此遭到了很多人的嫉妒,五十多歲的時候就開始在江西隱居。

這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作者66歲的時候做的'。當時一個很有權勢的大臣韓侂胄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決定北伐金國。為了籠絡人心,起用了一批主戰(zhàn)的老臣,當時辛棄疾也被韓侂胄任命為安撫使。但是在任上一年之后,辛棄疾卻已看出了韓侂胄并不是真的想收復失地,也并不是信任他,而只是利用他,因此對于北伐完全失去了信心。更感慨韓侂胄不懂軍事,會導致北伐失敗。這首詞就是作者對于此事情況的內(nèi)心感受的表達。

【感知】。

1、帶領同學朗讀全文,糾正讀音。

2、“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著,(但是)無處去找孫權那樣的英雄了。

明確:蘇軾的是“千古風流人物”側重人物,而辛棄疾則寫的是千古江山,更注重于能夠掌握這片江山、保護這片江山的英雄。

提問:作者在此時提到孫仲謀,暗含了一種什么思想感情?

明確:孫權善于用人,而作者遇到了一個浪費人才的皇帝。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當年的歌舞樓臺,繁華景象,英雄業(yè)跡都被歷史的風雨吹打而隨時光流逝了。(如今)夕陽照著那草木雜亂、偏僻荒涼的普通街巷,人們說這就是(當年)寄奴曾住過的地方?;叵氘敃r啊,劉裕率兵北伐,武器豎利,配備精良,氣勢好象猛虎一樣,把盤踞中原的敵人一下子都趕回北方去了。

虛景。

劉裕:宋的開國皇帝,原名劉道成,字德輿。他出身貧寒,父親早逝,幼年竟淪落到靠賣草鞋為生,曾經(jīng)生活在荒僻小街巷。不過后來,劉裕少有大志,一心想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業(yè)。帶著如此雄心壯志,劉裕年輕時從軍,成為東晉北府軍的下級軍官。不久,東晉將領桓玄起兵反晉,攻破晉都建康。于公元4篡晉稱帝,改國號為“楚”。公元4二月初一,劉裕在家鄉(xiāng)京口起兵討伐,第二年,打敗了桓玄,擁護晉安帝司馬德宗重新作了皇帝,司馬德為了感謝他,把它的職位封為了類似于今天的國家總理這樣的職務。劉裕從此控制了東晉朝政,成為權頃天下的顯赫人物。此后,劉裕率領兵強馬壯的北伐軍馳騁中原,氣吞胡虜。劉裕先滅山東的后燕,后滅陜西的后秦,光復洛陽、長安、煊赫一時,公元4在掃除所有障礙之后,大權在握的劉裕終于代晉稱帝。

明確:說明了當初盡管劉裕那么英武非凡,軍隊那么威猛、武器那么精良,掃平了北方,建立了劉宋。但是直到今天,他當年豐功偉績也都如當初的舞榭特臺都化作了破敗的荒園一樣隨著歷史的風雨飄搖而去。

提問:作者對劉裕的懷想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像劉裕一樣建功立業(yè),對統(tǒng)治者表達了一種自我推薦,要收復失地的愿望。同時,也表達了一種“英雄不在”的感慨?!暗贡R成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那么作者希望怎樣做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看。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悉通過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來理解詩詞的方法。

2、對蘇軾和辛棄疾這兩個豪放派的詞人進行橫向比較。

教學難點:

2、通過對作者生平的比較來比較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

3、對豪放派詞進行較深的分析。

教學過程: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南朝宋文帝(劉裕的兒子)元嘉年間興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業(yè),由于草率從事,結果只落得自己回顧追兵,便倉皇失措。

看注解15:此時作者所含的意思不僅僅是對張浚北伐的影射,更是對韓侂胄北伐的一種勸誡。

明確:作者自我推薦,實際上是向建議:只有我這樣的老臣才可以指揮作戰(zhàn),獲取勝利。

那么,如果統(tǒng)治者不善用人,會怎樣呢?

當然,必將導致失敗了。但是作者此時并沒有直接說會失敗,而是回想當年,描繪了一幅失敗的時候的凄慘景象:四十三年過去了,(現(xiàn)在)向北遙望,還記得當年揚州一帶遍地烽火。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四十三年前,正是作者率軍投靠南宋王朝的時候,也就是1163年,張浚北伐失敗,此時金國皇帝完顏亮趁機沉打過長江,在瓜補山的上修了一個行宮,供自己尋歡作樂,而且縱容金兵燒殺搶掠。

明確:自然是張浚北伐失敗后造成的“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敵占區(qū)里后魏皇帝佛貍的廟前,香煙繚繞,充滿一片神鴉的叫聲的社日的鼓聲!

看注解18。

當初魏武帝拓跋濤對漢族人民實行殘暴統(tǒng)治尋歡作樂得行宮,如今卻已變成了一片神鴉社鼓的景象。

提問:作者有什么感想?

最后,作者引用廉頗“尚能飯否”這個典故,表達了自己的思想:自己雖然已經(jīng)老去,但依然可以為國效力,便如同那不服老的廉頗。而“憑誰問”則體現(xiàn)了一種無奈,無法被賞識的無奈。

學過兩首詞后,我們不妨利用我們學過的分析法,對蘇軾和辛棄疾進行一下比較。

【討論】:大家說說蘇軾和辛棄疾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作者出生地所處時代經(jīng)歷做官寫作時的年齡。

蘇軾四川眉縣北宋中期冤獄、坎坷文官,頗有政績47歲。

辛棄疾山東濟南南宋初年建功立業(yè),不得重用武官,戰(zhàn)功卓著66歲。

然后再從作品來看:

環(huán)境:長江、赤壁、亂石、峭壁、驚濤、故壘。

多實景描寫,誘發(fā)聯(lián)想,景在一起長江、舞榭歌臺、尋常巷陌、佛貍祠下。

聯(lián)想到的虛景,景是分散的。

聯(lián)想到的虛景多于實景。

人物周瑜孫權、劉裕、宋文帝劉義隆、佛貍、廉頗。

情節(jié)觀景——感慨英雄——超脫曠達孫仲謀、劉裕、廉頗。

劉義隆、佛貍、張浚。

比較講解:比較講解:

首先蘇軾是南方人,而且是文人出身,所以他的性格中多的是意氣風發(fā),就算是建功立業(yè)為國效力,也只是作為文官的地位,所以蘇軾的詞中我們看不到像辛棄疾那樣的金戈鐵馬之聲,更多的是一種胸懷的曠達。

而辛棄疾則是北方民族,我們知道北方人一向比較兇悍。歷史上也從來沒有過一個南方能夠打敗北方而統(tǒng)一全國的朝代,就算是明朝從南方建立政權,但是政權最終的穩(wěn)定卻還是在北方。出身于軍隊將領,他的詩詞中自然有一種軍人的堅毅、果斷,兵甲之聲充塞于耳。

其次,從寫作的年齡看:當時蘇東坡正處在壯年,卻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自然有一種失落和郁郁不得志的心理,而辛棄疾當時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則是想繼續(xù)效力,更多的詩感慨當初,不愿老去的思想。生活經(jīng)歷和背景的不同導致了他們在寫作上的不同。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九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于1205年所作。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上片贊揚在京口建立霸業(yè)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shù)膭⒃?,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tài)度。該詞的抒發(fā)感慨連連用典,中間稍加幾句抒情性議論以見,不僅體現(xiàn)了辛棄疾詞好用典的特點,也可窺見“詞論”的風格。

教學目標:

1、流利朗讀全詞

2、學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整體感知,了解基本意思。

重點難點:

1、了解全詞中引用的各種典故

2、作者的寫作背景

3、初步感知作者寫作此篇作品的心情

教學過程:

【導入】:我們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過程中,曾經(jīng)提到,我國是一個資源豐富,幅員遼闊,風景秀麗的國家。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我國這樣種類齊全的壯麗江山,我國這樣豐富的自然資源,南有大海、北有沙漠、西有雪山,東有平原。這樣一個美麗的國家,不僅我們中華民族有無數(shù)英雄要為它競折腰,而外國的強盜也對它既羨慕,又垂涎三尺。從奴隸社會時代起我國就面臨著外族的威脅,開始了保衛(wèi)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這片土地的戰(zhàn)斗。周朝,要抗擊西戎;戰(zhàn)國時直到東漢初年,中華民族都要和北方的匈奴作戰(zhàn)。為了保衛(wèi)我們的祖國,秦始皇征發(fā)數(shù)十萬人民修筑了長城,衛(wèi)青霍去病帶領漢家虎狼男兒幾次擊退匈奴,將他們趕出了威脅范圍內(nèi)。南宋時期,更是有岳飛抗金,幾乎就要直搗黃龍;后來的文天祥更是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可以說南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愛國英雄輩出的時代,其中有這樣一位抗金的英雄。他出生在金國統(tǒng)治的北方,山東濟南人。幼年時期,和黨懷英一起讀書,黨懷英后來也是一位抗金英雄。1161他21歲的時候金國統(tǒng)治的北方全境漢族人民發(fā)起了反抗金國統(tǒng)治的起義,當時濟南有一個叫耿京的人聚集了十多萬人,給金國的殘暴統(tǒng)治造成了很大威脅。他也集合了兩千人響應,被耿京委以重任。他曾經(jīng)追殺過叛逃的和尚義端,耿京于是很信任他。第二年去杭州和南宋統(tǒng)治者宋高宗趙構商量投奔宋朝的事情,回來的時候一個叛徒殺害了耿京,他聽說后率領著五十名騎兵沖入大營,在五萬人中抓住了叛徒,帶領著部隊投奔了南宋。

這個人,就是今天我們要講的這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作者——辛棄疾。

但是投奔南宋后辛棄疾并沒有得到統(tǒng)治者的重用。大家都知道宋高宗趙構最可惡的一件事就是殺害了精忠報國的岳飛,自然對于辛棄疾這樣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是“從敵占區(qū)投奔過來的武將”不會重視,此后辛棄疾就一直擔任一些無關輕重的小官。宋高宗死后辛棄疾的軍事才能的到了重用,轉戰(zhàn)于各地,戰(zhàn)功卓著。但是辛棄疾因為為人有些自負,又不會拍馬奉承,因此遭到了很多人的嫉妒,五十多歲的時候就開始在江西隱居。

這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作者66歲的時候做的。當時一個很有權勢的大臣韓侂胄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決定北伐金國。為了籠絡人心,起用了一批主戰(zhàn)的老臣,當時辛棄疾也被韓侂胄任命為安撫使。但是在任上一年之后,辛棄疾卻已看出了韓侂胄并不是真的想收復失地,也并不是信任他,而只是利用他,因此對于北伐完全失去了信心。更感慨韓侂胄不懂軍事,會導致北伐失敗。這首詞就是作者對于此事情況的內(nèi)心感受的表達。

【文章感知】

1、帶領同學朗讀全文,糾正讀音。

2、"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著,(但是)無處去找孫權那樣的英雄了。

明確:蘇軾的是“千古風流人物”側重人物,而辛棄疾則寫的是千古江山,更注重于能夠掌握這片江山、保護這片江山的英雄。

那么,究竟作者認為誰是保衛(wèi)祖國大好河山的英雄呢?我們看下面“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找不到孫權這英雄了。很顯然,作者將孫權孫仲謀當成了這樣的英雄。孫權是三國時吳國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都城,并且能夠任用周瑜、黃蓋、魯肅等軍事家打垮來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軍隊,保衛(wèi)了家園。辛棄疾以“英雄”一詞贊頌他,表示自己對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孫仲謀那樣的英雄人物,再無處可尋了。

提問:作者在此時提到孫仲謀,暗含了一種什么思想感情?

明確:孫權善于用人,而作者遇到了一個浪費人才的皇帝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當年的歌舞樓臺,繁華景象,英雄業(yè)跡都被歷史的風雨吹打而隨時光流逝了。(如今)夕陽照著那草木雜亂、偏僻荒涼的普通街巷,人們說這就是(當年)寄奴曾住過的地方?;叵氘敃r啊,劉裕率兵北伐,武器豎利,配備精良,氣勢好象猛虎一樣,把盤踞中原的敵人一下子都趕回北方去了。

虛景。

劉裕:宋的開國皇帝,原名劉道成,字德輿。他出身貧寒,父親早逝,幼年竟淪落到靠賣草鞋為生,曾經(jīng)生活在荒僻小街巷。不過后來,劉裕少有大志,一心想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業(yè)。帶著如此雄心壯志,劉裕年輕時從軍,成為東晉北府軍的下級軍官。不久,東晉將領桓玄起兵反晉,攻破晉都建康。于公元403年篡晉稱帝,改國號為“楚”。公元404年二月初一,劉裕在家鄉(xiāng)京口起兵討伐,第二年,打敗了桓玄,擁護晉安帝司馬德宗重新作了皇帝,司馬德為了感謝他,把它的職位封為了類似于今天的國家總理這樣的職務。劉裕從此控制了東晉朝政,成為權頃天下的顯赫人物。此后,劉裕率領兵強馬壯的北伐軍馳騁中原,氣吞胡虜。劉裕先滅山東的后燕,后滅陜西的后秦,光復洛陽、長安、煊赫一時,公元420年在掃除所有障礙之后,大權在握的劉裕終于代晉稱帝。

明確:說明了當初盡管劉裕那么英武非凡,軍隊那么威猛、武器那么精良,掃平了北方,建立了劉宋。但是直到今天,他當年豐功偉績也都如當初的舞榭特臺都化作了破敗的荒園一樣隨著歷史的風雨飄搖而去。

提問:作者對劉裕的懷想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向往英雄,盼望自己也能像劉裕一樣建功立業(yè),對統(tǒng)治者表達了一種自我推薦,要收復失地的愿望。同時,也表達了一種“英雄不在”的感慨?!暗贡R成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那么作者希望怎樣做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看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悉通過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來理解詩詞的方法

2、對蘇軾和辛棄疾這兩個豪放派的詞人進行橫向比較

教學難點:

2、通過對作者生平的比較來比較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

3、對豪放派詞進行較深的分析。

教學過程: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南朝宋文帝(劉裕的兒子)元嘉年間興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業(yè),由于草率從事,結果只落得自己回顧追兵,便倉皇失措。

看注解15:此時作者所含的意思不僅僅是對張浚北伐的影射,更是對韓侂胄北伐的一種勸誡。

明確:作者自我推薦,實際上是向建議:只有我這樣的老臣才可以指揮作戰(zhàn),獲取勝利

那么,如果統(tǒng)治者不善用人,會怎樣呢?

當然,必將導致失敗了。但是作者此時并沒有直接說會失敗,而是回想當年,描繪了一幅失敗的時候的凄慘景象:四十三年過去了,(現(xiàn)在)向北遙望,還記得當年揚州一帶遍地烽火。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四十三年前,正是作者率軍投靠南宋王朝的時候,也就是1163年,張浚北伐失敗,此時金國皇帝完顏亮趁機沉打過長江,在瓜補山的上修了一個行宮,供自己尋歡作樂,而且縱容金兵燒殺搶掠。

明確:自然是張浚北伐失敗后造成的“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敵占區(qū)里后魏皇帝佛貍的廟前,香煙繚繞,充滿一片神鴉的叫聲的社日的鼓聲!

看注解18

當初魏武帝拓跋濤對漢族人民實行殘暴統(tǒng)治尋歡作樂得行宮,如今卻已變成了一片神鴉社鼓的景象。

提問:作者有什么感想?

最后,作者引用廉頗“尚能飯否”這個典故,表達了自己的思想:自己雖然已經(jīng)老去,但依然可以為國效力,便如同那不服老的廉頗。而“憑誰問”則體現(xiàn)了一種無奈,無法被賞識的無奈。

學過兩首詞后,我們不妨利用我們學過的分析法,對蘇軾和辛棄疾進行一下比較。

【討論】:大家說說蘇軾和辛棄疾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十

一、教學目標:

2、過程與方法:提高賞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詞的風格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壯志和為國效勞的愛國熱情。

二、教學重點:提高賞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詞的風格特點。

三、教學難點:提高賞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詞的風格特點。

四、教學方法:誦讀討論教學安排。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鑒賞這首詞。

(一)從題目入手,整體感知。

永遇樂是詞牌子,京口北固亭是地點,懷古表明這是一首懷古詞,懷古詞是詞人在閱讀史書或游覽古跡時有感于歷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發(fā)出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諷今傷今之作。鑒賞這種作品,要抓住歷史人物或事件與時局和詩人自己身世之間的連接點,要知人明世,也就是了解作者的簡歷史實,創(chuàng)作詩篇時的背景以便感悟詞情。

(二)知人明世,了解作者與寫作背景。

辛棄疾,字幼安,他被迫隱退,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他的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一篇就是突出的一首。辛棄疾64歲,被重新啟用,積極作北伐準備,可他的意見不能采納,并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后來又把他調(diào)離,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yè)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一次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懷古憶昔,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千古傳誦的杰作。

2.速讀全詞,找出詞中的關鍵詞。

引導思考、提示回答:在全篇中起領起作用的動詞。明確:覓、想、望、問。

引導思考、提示回答:

4.理解作者“懷”有什么樣的感情?明確: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抗金救國、恢復失地的熱切愿望和壯志難酬的苦悶,也表現(xiàn)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不圖恢復、不善用人才的憤懣,以及對韓侘胄的警告。

(三)鑒賞意象。

1【提問】詞中有哪些句子表明懷古的內(nèi)容?概括這些意象。(學生提煉,教師歸納)。

(四)鑒賞詩詞用典的寫法。

詩詞創(chuàng)作受到篇幅的限制,常要通過各種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使作品簡潔含蓄有余韻,這種寫法叫用典。詞的用典在形式上看可以概括為用事,用詩句,用成語,用詩,用詞,五種類型,本詞主要通過五個影射現(xiàn)實的歷史故事表現(xiàn)這種手法。

2【提問】請分析本詞用的典故本事是什么?用意何在?

提示:第一個是孫權曾遷都京口的故事。孫權有雄才大略,敢于和強敵曹操、劉備抗衡,確保父兄基業(yè),使東吳政權得以鞏固,京口一度作為吳國的都城,是在孫權稱帝后才發(fā)展起來的,借此追懷孫權建立的赫赫功業(yè),寓意能抗敵守土的英雄今日沒有了。

第二個是幼時曾在京口一帶放過牛,后來兩次率軍北伐并一舉平定桓玄叛亂,滅晉建南朝宋的劉裕的故事。借以表明人民包括作者對進行北伐收復中原的熱切期望。

第三個是劉裕之子劉義隆倉促北伐大敗而歸的故事。借以表示不贊成韓侂胄的倉促北伐,警告朝廷不要重蹈覆轍。

第四個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擊敗劉宋北伐軍追至長江邊在瓜步山上建行宮,大肆祭慶的故事,拓跋燾本事外族入侵者,人們竟在他的祠廟前祭祀,鼓樂喧天,鬧得不亦樂乎,說明在百姓心里民族意識已經(jīng)模糊,這都是南宋統(tǒng)治集團茍且偷安,執(zhí)行妥協(xié)投降政策造成的惡果。借以發(fā)泄對南宋統(tǒng)治者抗金不力,不想收復失地的不滿情緒。

第五個用廉頗的故事。廉頗為趙名將,趙王聽信讒言不信任他。后秦攻趙,趙王想用廉頗,派人去了解他的情況,廉頗一心為國,當著使者的面吃下一斗米飯十斤肉,披掛上馬,以表示可以上陣,而使者受人賄賂,卻謊報廉頗“一飯三遺屎”。辛棄疾借以暗示朝臣流言中傷自己,難以盡展其才的苦悶心情。

(五)鑒賞詞的主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教師歸納)。

【提問】通觀詞的內(nèi)容,分析通過這些意象及包含的典故借以表達了怎樣的主旨?

提示:這首詞通過五個典故表現(xiàn)作者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有著抗金救國收復失地的抱負以及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也表現(xiàn)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偏安的卑劣行徑的諷刺和不滿以及對韓侂胄的警告。

五、歸納總結。

(1)寫法特點:這首詞寫得沉痛悲壯,語言精煉深刻,雖然用典較多,但都關合時事,用得十分貼切,藝術感染力很強,詞的結構嚴密,層次井然,既有寫景敘事,又有議論,抒情,縱橫開闔,一氣貫注,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是稼軒詞中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2)學法總結: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課鑒賞的順序總結鑒賞的方法。

六、教學反饋,學生交流本課收獲。

七、試背誦該詞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十一

當然,這堂課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應該說,在詩歌教學中,誦讀是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如果在理清思路、展示意境之后能緊接著再進行一次讀的訓練,范讀也好,聽讀也罷,或者干脆讓學生進行試讀,以此來檢測他們對作品的獨立理解,這樣會使整堂課的處理更完美一些,教學高潮也必將更明朗一些,詩歌的韻味也會顯得更濃一些。除此之外,在反思過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課堂語言準確的必要性。比如,課堂上我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請用一句簡潔而完整的話概括詞中所涉及的典故?!边@一問讓很多學生摸不著頭腦。這個問題無意中丟掉了概括的“數(shù)量”,學生對概括的要求也不很清楚。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的:

理解《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點,了解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壯志和為國效勞的愛國熱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繼承蘇軾把詞的豪放風格加以發(fā)揚光大,使它蔚然成為一大宗派,主要應歸功于辛棄疾。辛棄疾的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边@種豪邁風格的形成,首先決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愛國熱情和廣闊的社會內(nèi)容。

二、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

辛棄疾在詞人中,算是個英雄。1161年,金國大舉南犯,21歲的辛棄疾率群眾2000多人在家鄉(xiāng)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nóng)民抗金義軍。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xiàn)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到了南方后,他繼續(xù)堅持主戰(zhàn),用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tǒng)一全國的主張。但是,以趙構為首的趙家王朝偏安江南,在臨安過著游宴玩樂歌舞升平的生活,對金屈辱求和。他們對起義軍也一直害怕。辛棄疾被迫隱退,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他的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懷古詞,是突出的一首。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棄疾64歲退隱江西鄉(xiāng)間已有十多年,被執(zhí)掌大權的韓侘胄所起用。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并起了內(nèi)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二年(1204)任他作鎮(zhèn)江知府,鎮(zhèn)江那時正處于抗戰(zhàn)前線。辛初到鎮(zhèn)江,積極作北伐準備,可他的意見不能被韓侘胄一伙采納,并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后來又把他調(diào)離鎮(zhèn)江。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yè)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背景。

三、串講詞的大意。

四、分析詞的上片:

思考:

1、上闋寫了兩個人,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都是能夠建立功業(yè)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yè)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懷?(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3、寫孫權和劉裕一略一詳,為什么?(寫出劉裕出身貧賤,卻能建功立業(yè),更表現(xiàn)了“事在人為”的道理;更表現(xiàn)詞人對英雄的仰慕。在當時韓侘胄急于北伐的現(xiàn)實中,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yè)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zhàn)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五、閱讀下片,分析層次。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用典的作用。

1、第一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號。宋文帝劉義隆是劉裕的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yè),好大喜功,聽信王玄謨北伐之策,打沒有準備的仗,結果一敗涂地,北魏軍隊一直追到長江邊,聲稱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漢朝霍去病戰(zhàn)勝匈奴,封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大禮的故事。宋文帝聽了王玄謨的大話,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薄皞}皇北顧”,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而張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戰(zhàn)敗時有“北顧涕交流”的詩句。

2、凡詩文運用典故都有用意,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借鑒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

3、第二層?!八氖辏黄聒f社鼓!”是第二層,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jīng)揚州所見慘象,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八氖辍比?,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zhàn)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qū)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籍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佛貍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xiàn)實?!胺鹭傡簟笔潜蔽禾涞弁匕螤c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shù)乩习傩漳昴暝诜鹭傡粝掠褓悤?,很是熱鬧。

4、作者寫佛貍祠一幕景象,表達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

5、最后三句是第三層。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確:抒寫了自己雖有遠大抱負,而朝廷卻不重用,壯志未酬的苦悶。)。

六、歸納全詩。

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有著抗金救國、恢復失地的抱負以及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也表現(xiàn)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偏安的卑劣行徑的諷刺和不滿,以及對韓侘胄的警告。

七、學生齊讀全詩。

板書:

孫權:英雄難覓。

上闋建功立業(yè)、令人仰慕。

劉裕:尋常巷陌、金戈鐵馬。

劉義隆:草草出師,倉皇北顧警告當朝詠史抒懷。

下闋烽火揚州路,神鴉社鼓憤斥偏安借古諷今。

詩人: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壯志未酬。

作者郵箱: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十三

2、了解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壯志和為國效勞的愛國熱情。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

(三)串講詞的大意。

(四)分析詞的上片:

思考:

(五)閱讀下片,分析層次。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用典的作用。

(六)歸納全詩。

(七)學生齊讀全詩。

板書:

孫權:英雄難覓??。

劉裕:尋常巷陌、金戈鐵馬。

劉義隆:草草出師,倉皇北顧??????警告當朝??????詠史抒懷。

詞人:?。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壯志未酬。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品讀語言,把握用典深意。

2、體會詞人愛國憂時的博大胸懷。

[教學重、難點]把握用典深意。

[教學方式]誦讀---指導---點撥---歸納。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同學們知道詞從風格上可以分為兩派(豪放派、婉約派),大家能否舉出豪放派的兩位代表詞人(蘇軾、辛棄疾)。繼蘇軾后,把詞的豪放風格發(fā)揚光大,使之蔚然成為一大宗派,要歸功于辛棄疾。辛棄疾的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辛棄疾,走進他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對于這樣一首豪放風格的詞,該如何讀?又應讀出怎樣的語氣?

學生試讀,師生共同糾正字音錯誤,評價朗讀語氣。

老師范讀,學生體會。

學生自讀,進一步感受體會。

學生回答,明確(孫仲謀,劉裕,劉義隆,拓跋燾,廉頗)。

辛棄疾為什么會想到他們?這些人又寄托著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一)找一生讀上闕。

思考問題一:上闕寫到孫權劉裕兩個歷史人物,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

老師明確:都是建功立業(yè)的大英雄;事業(yè)從京口起步;北伐成功。

詞人懷著怎樣的感情寫兩位英雄的?(欽佩,仰慕,贊美)。

哪些字眼體現(xiàn)出詞人的這種情感?(千古,無覓一處;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詞句。

思考問題二:詞人借助二人抒發(fā)了什么情懷。

補充時代背景。

學生回答:

老師明確:主張抗金,想要北伐中原,收復失地,建功立業(yè)。同時借古代帝王的偉大功績批判南宋統(tǒng)治者的懦弱無能。

齊讀上闕。(注意語氣和詞人內(nèi)心的情感)。

總結把握詞中典故的方法:首先,了解典故內(nèi)容;其次,結合詞人生活的社會背景和個人際遇;最后,利用典故以古喻今的特點,把握其中深意。

(二)齊讀下闕,利用總結的方法自學下闕內(nèi)容。

思考問題:1、辛棄疾引用宋文帝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2、詞人寫佛貍詞下“神鴉社鼓”,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

3、詞末運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學生自讀下闕,討論交流。

明確問題一:委婉勸諫當朝,伐金要做好準備,不能草率行事。

齊讀本句,體會情感(深沉,語重心長)。

明確問題二:沉重。憂慮北方臣民安于異邦統(tǒng)治,南宋統(tǒng)治者不思收復失地。

補充: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增強這種心情。(借“烽火揚州路”與“神鴉社鼓”的景象對比)默讀并注意體會。

明確問題三:以廉頗自喻,想為國出力,但又壯志未酬。

詞人時年66歲,仍思報國效力,正如曹操詩句所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齊讀此句,讀出氣勢,讀出詞人壯心不已的豪邁之氣。

指導學生用兩個“既---又---”句式概括詞人情感。

明確:既想抗金,北伐中原,又不愿朝廷草率出兵;

既想為國出力建功立業(yè),又報國無門,壯志難酬。

小結:縱觀全詞,悲涼蒼勁,全文用典,卻無絲毫堆砌之感,反而表意豐富,表達出了詞人豐富的.、復雜的、多層次的情感。

討論:對于詞人辛棄疾的這種猶豫不決,進退不定,你是怎么認識的?

明確:愛國憂時的情懷。

思考題:從辛棄疾身上發(fā)現(xiàn)的這種可貴的精神品質,由此你又想到了古時的哪些人?

學生發(fā)言:

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岳飛“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升華:在他們身上,有一種共同的品質,那就是深沉的愛國情懷。是他們在國家危亡,民生凋敝時挺身而出,或力挽狂瀾,扶大廈于將傾;或揮筆為文,為社禝搖旗吶喊。正是他們,構成了中華民族的脊梁。正是由于他們,才使得我們的民族五千年來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們今天學習古代詩詞,不僅要學習、繼承先人遺留下來的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更要學習他們身上的這種深沉的愛國情懷和高貴品質。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十五

1、理解作者生平、寫作背景及其詩詞大意。

2、學生通過圈點勾畫法加之小組合作探究法,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之上,學會關鍵典故的含義和及其作用。

3、體味詞人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愿望及壯志未酬的苦悶。

1、重點:學生通過圈點勾畫法加之小組合作探究法,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之上,學會各個典故的含義及其作用。

2、難點:體味詞人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愿望及壯志未酬的苦悶。

朗讀法、圈點勾畫法、自主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一)導入新課。

生命的意義在于什么呢?滾滾長江東逝水,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有些人卻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發(fā)光。本文作者就是這樣,他有一顆愛國之心,憑一己之力,挽救家國山河。讓我們感受民族氣節(jié),體味赤誠之心。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文章——《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詩文,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關鍵字詞的讀音和詞義并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

2、再讀文章,理順詩詞的大概內(nèi)容和結構層次。

明確:上片惋惜在京口建立霸業(yè)的孫權和贊美率軍京口北伐的劉裕;下片諷刺了劉義隆冒進誤國并表明自己要向廉頗學習的態(tài)度。

(三)深入研讀。

問題1:辛棄疾登北固亭,極目遠眺,想到孫權和劉裕,寄托了什么情懷?

明確1:孫權曾在京口守國御敵,成就霸業(yè)?,F(xiàn)如今卻“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而寄奴曾在京口起事北伐,曾經(jīng)“氣吞萬里如虎”。作者借兩位英雄人物的事跡來: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復中原的偉大抱負,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問題2: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明確2:教師滲透時代背景——統(tǒng)治者抗金準備不足,想要倉促北伐,急功近利。作者此時人微言輕,不被重用,一腔熱血只能流于悲嘆。作者此時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典故,是在借鑒歷史,來說明:伐金必須作好準備,不能草率行事。

問題3:作者最后引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明確3:當政者昏庸無能,又有小人挑撥,作者擔心像廉頗一樣被棄置不用。作者以廉頗自況,表明自己雖然老去,但依然有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而這,正是全詩的主旨。

(四)拓展延伸。

同一類型的文體作品的拓展,進行對比閱讀?!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分凶髡邔⒆约汉陀⑿廴宋镞M行對比,抒發(fā)出年華漸去、壯志難酬的感慨。

(五)小結作業(yè)。

1、小結:梳理板書進行小結。

2、作業(yè)布置:首先,熟讀并背誦詩文;其次,學生可以將詩詞轉譯為白話文的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十六

1、領略蘇軾豪放雄邁的詞風,初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

2、能夠感詞人所感,讓學生感受藝術的魅力。

3、掌握常用的鑒賞古典詩歌的方法,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1、通過誦讀法、品讀法、推敲法、比較法等方法,引導學生品味深厚獨特的藝術魅力。

2、預設情境法,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驗意境美的魅力。

1課時。

一、查資料,了解作者及與作背景,并制成卡片。

二、借助注解和工具書正音、正義、疏通詞語。

三、熟讀課文。

一、導入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

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楮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聽完歌曲,品讀蘇詞。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nèi)容。

1、學生自讀課文,完成:

(1)拿出預習卡片,熟悉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

(2)自由朗讀,揣摩作者的情感。

2、運用多媒體播放影片范讀。

3、學生齊讀。

4、小組討論,交流自學所得。

(1)說說你對這首詞的感受。

(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詞句。

5、教師小結。

這首詞是蘇軾游赤壁古戰(zhàn)場,因眼前之景,憶往昔之事,感自身處境,抒自己情懷。

三、賞析上闋。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闋,討論完成下表:

2、請學生試著用盡可能優(yōu)美的語句把寫景部分的語句再現(xiàn)出來,體會詩歌的意境。

滾滾東流的長江洶涌奔騰,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搏擊著江岸,滾滾的江流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

3、面對壯美的赤壁景觀,很自然地會想到曾經(jīng)活動在這里的英雄,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經(jīng)在此的英雄。

過五關斬六將的關云長,一聲斷喝長坂坡上的猛張飛,方天畫戟無人能敵的俊呂布,運籌帷幄,世所難當?shù)闹T葛亮。

(1)學生自由朗讀下闋,思考問題,完成下表,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描寫周瑜的?基調(diào)怎樣?作者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diào)怎樣?(2)學生思考:對周瑜的追述是表現(xiàn)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xiàn)實,感情基調(diào)的矛盾實際反映的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

“人生如夢”,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zhí)著?

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表現(xiàn)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教師:

4、總結全文。

內(nèi)容:感懷、寫景、詠史、抒情。

基調(diào):昂揚、感奮、豪邁、蒼涼。

全詞寫景、懷古、抒懷,三者完美結合,渾然一體。

四、拓展延伸,比較提高(可作為課下作業(yè))。

1、閱讀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風格差異。

(1)投影顯示《雨霖鈴》。

(2)教師用俞文豹《吹劍錄》中的文字總結:

婉約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揚柳岸,曉風殘月”;

豪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2、有人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中含有消極成分,試結合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談談自己的看法。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實際,說說當代青年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觀。

(這是個拓展性話題,不在于形成統(tǒng)一的結論,而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十七

1、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孫權)(孫權擊敗曹操,建太平偉業(yè))。

2、寄奴曾?。▌⒃#▌⒃1狈ナ罩性?,氣勢如虎)。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劉義?。▌⒘x隆北伐,因草率而敗北)。

4、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拓拔燾)(拓拔燾擊敗宋文帝)。

5、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廉頗)(廉頗雖老仍不忘國)。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十八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辛棄疾詞作鑒賞。

此詞作于開禧元年(1205)。當時,韓侂胄正準備北伐。賦閑已久的辛棄疾于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這年春初,又受命知鎮(zhèn)江府,出鎮(zhèn)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從表面看來,朝廷對他似乎很重視,然而實際上只不過是利用他那主戰(zhàn)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辛棄疾到任后,一方面積極布置軍事進攻的準備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識到政治斗爭的險惡,自身處境的艱難,深感很難有所作為。

在一片緊鑼密鼓的北伐聲中,當然能喚起他恢復中原的豪情壯志,但是對獨攬朝政的韓侂胄輕敵冒進,又感到憂心忡忡。這種老成謀國,深思熟慮的情懷矛盾交織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成為傳誦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為壓卷之作(見楊慎《詞品》)。這當然首先決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內(nèi)容,但同時也因為它代表辛詞在語言藝術上特殊的成就,典故運用得非常恰到好處;通過一連串典故的暗示和啟發(fā)作用,豐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思想。

詞以“京口北固亭懷古”為題。京口是三國時吳大帝孫權設置的重鎮(zhèn),并一度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生長的地方。面對錦繡江山,緬懷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棄疾這樣的英雄志士登臨應有之情,題中應有之意,詞正是從這里著筆的。

孫權以區(qū)區(qū)江東之地,抗衡曹魏,開疆拓土,造成了三國鼎峙的局面。盡管斗轉星移,滄桑屢變,歌臺舞榭,遺跡淪湮,然而他的英雄業(yè)績則是和千古江山相輝映的。劉裕是在貧寒、勢單力薄的情況下逐漸壯大的。以京口為基地,削平了內(nèi)亂,取代了東晉政權。他曾兩度揮戈北伐,收復了黃河以南大片故土。

這些振奮人心的歷史事實,被形象地概括在“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三句話里。英雄人物留給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因而“斜陽草樹,尋常巷陌”,傳說中他的故居遺跡,還能引起人們的瞻慕追懷。在這里,作者發(fā)的是思古之幽情,寫的是現(xiàn)實的感慨。無論是孫權或劉裕,都是從百戰(zhàn)中開創(chuàng)基業(yè),建國東南的。這和南宋統(tǒng)治者茍且偷安于江左、忍氣吞聲的懦怯表現(xiàn),是多么鮮明的對照!

如果說,詞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還比較軒豁呈露,那么,在下片里,作者通過典故所揭示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隱了。

這首詞的下片共十二句,有三層意思。峰回路轉,愈轉愈深。被組織在詞中的歷史人物和事件,血脈動蕩,和詞人的思想感情融成一片,給作品造成了沉郁頓挫的`風格,深宏博大的意境。

“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現(xiàn)實,尖銳地提出一個歷史教訓。這是第一層。

史稱南朝宋文帝劉義隆“自踐位以來,有恢復河南之志”(見《資治通鑒宋紀》)。他曾三次北伐,都沒有成功,特別是元嘉二十七年(450)最后一次,失敗得更慘。用兵之前,他聽取彭城太守王玄謨陳北伐之策,非常激動,說:“聞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币姟端螘跣儌鳌??!妒酚浶l(wèi)將軍驃騎列傳》載,衛(wèi)青、霍去病各統(tǒng)大軍分道出塞與匈奴戰(zhàn),皆大勝,霍去病于是“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封、禪,謂積土為壇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禪,報天地之功,為戰(zhàn)勝也?!坝蟹饫蔷玉阋狻敝^有北伐必勝的信心。當時分據(jù)在北中國的元魏,并非無隙可乘;南北軍事實力的對比,北方也并不占優(yōu)勢。倘能妥為籌畫,慮而后動,雖未必能成就一番開天辟地的偉業(yè),然而收復一部分河南舊地,則是完全可能的。

無如宋文帝急于事功,頭腦發(fā)熱,聽不進老臣宿將的意見,輕啟兵端。結果不僅沒有得到預期的勝利,反而招致元魏拓跋燾大舉南侵,弄得兩淮殘破,胡馬飲江,國勢一蹶而不振了。這一歷史事實,對當時現(xiàn)實所提供的歷史鑒戒,是發(fā)人深省的。辛棄疾是在語重心長地告誡南宋朝廷:要慎重??!你看,元嘉北伐,由于草草從事,“封狼居胥”的壯舉,只落得“倉皇北顧”的哀愁。想到這里,稼軒不禁撫今追昔,感慨萬端。隨著作者思緒的劇烈波動,詞意不斷深化,而轉入了第二層。

稼軒是四十三年前,即紹興三十二年(1162)率眾南歸的。正如他在《鷓鴣天》一詞中所說的那樣:“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革錄,漢箭朝飛金樸姑?!蹦欠序v的戰(zhàn)斗歲月,是他英雄事業(yè)的發(fā)軔之始。當時,宋軍在采石磯擊破南犯的金兵,完顏亮為部下所殺,人心振奮,北方義軍紛起,動搖了女真貴族在中原的統(tǒng)治,形勢是大有可為的。剛即位的宋孝宗也頗有恢復之志,起用主戰(zhàn)派首領張浚,積極進行北伐??墒欠x敗退后,他就堅持不下去,于是主和派重新得勢,再一次與金國通使議和。從此,南北分裂就進入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而辛棄疾的鴻鵠之志也就無從施展,“只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同上詞)了。時機是難得而易失的。四十三年后,重新經(jīng)營恢復中原的事業(yè),民心士氣,都和四十三年前有所不同,當然要困難得多。

“烽火揚州”和“佛貍祠下”的今昔對照所展示的歷史圖景,正唱出了稼軒四顧蒼茫,百感交集,不堪回首憶當年的感慨心聲?!胺鹭傡粝拢黄聒f社鼓”兩句用意是什么呢?佛貍祠在長江北岸今江蘇六合縣東南的瓜步山上。永嘉二十七年,元魏太武帝拓跋燾南侵時,曾在瓜步山上建行宮,后來成為一座廟宇。拓跋燾小字佛貍,當時流傳有“虜馬飲江水,佛貍明年死”的童謠,所以民間把它叫做佛貍祠。這所廟宇,南宋時猶存。詞中提到佛貍祠,似乎和元魏南侵有關,所以引起了理解上的種種歧異。其實這里的“神鴉社鼓”,也就是東坡《浣溪沙》詞里所描繪的“老幼扶攜收麥社,烏鳶翔舞賽神村”的情景,是一幅迎神賽會的生活場景。在古代,迎神賽會,是普遍流行的民間風俗,和農(nóng)村生產(chǎn)勞動是緊密聯(lián)系著的。在終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農(nóng)民祈晴祈雨,以及種種生活愿望的祈禱,都離不開神。利用社日的迎神賽會,歌舞作樂,一方面酬神娛神,一方面大家歡聚一番。在農(nóng)民看來,只要是神,就會管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事,就會給他們以福佑。有廟宇的地方,就會有“神鴉社鼓”的祭祀活動。至于這一座廟宇供奉的是什么神,對農(nóng)民說來,是無關宏旨的。佛貍祠下迎神賽會的人們也是一樣,他們只把佛貍當作一位神祗來奉祀,而決不會審查這神的來歷,更不會把一千多年前的元魏入侵者和當前金人的入侵聯(lián)系起來。因而,“神鴉社鼓”所揭示的客觀意義,只不過是農(nóng)村生活的一種環(huán)境氣氛而已,沒有必要再多加研究。然而辛棄疾在詞里攝取佛貍祠這一特寫鏡頭,則是有其深刻寓意;它和上文的“烽火揚州”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都是從“可堪回首”這句話里生發(fā)出來的。四十三年前,完顏亮發(fā)動南侵,曾以揚州作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駐扎在佛貍祠所在的瓜步山上,嚴督金兵搶渡長江。以古喻今,佛貍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顏亮的影子。稼軒曾不止一次地以佛貍影射完顏亮。

例如在《水調(diào)歌頭》詞中說:“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層樓。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髇血污,風雨佛貍愁?!痹~中的佛貍,就是指完顏亮,正好作為此詞的解釋。佛貍祠在這里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跡。四十三年過去了,當年揚州一帶烽火漫天,瓜步山也留下了南侵者的足跡,這一切記憶猶新,而今佛貍祠下卻是神鴉社鼓,一片安寧祥和景象,全無戰(zhàn)斗氣氛。辛棄疾感到不堪回首的是,隆興和議以來,朝廷茍且偷安,放棄了多少北伐抗金的好時機,使得自己南歸四十多年,而恢復中原的壯志無從實現(xiàn)。在這里,深沉的時代悲哀和個人身世的感慨交織在一起。

那么,辛棄疾是不是就認為良機已經(jīng)錯過,事情已無法挽救了呢?當然不是這樣。對于這次北伐,他是贊成的,但認為必須做好準備工作;而準備是否充分,關鍵在于舉措是否得宜,在于任用什么樣的人主持其事。他曾向朝廷建議,應當把用兵大計委托給元老重臣,暗示以此自任,準備以垂暮之年,挑起這副重擔;然而事情并不是所想象的那樣,于是他就發(fā)出“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慨嘆,詞意轉入了最后一層。

只要讀過《史記廉頗列傳》的人,都會很自然地把“一飯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馬”的老將廉頗,和“精神此老健如虎,紅頰白須雙眼青”(劉過《呈稼軒》詩中語)的辛棄疾聯(lián)系起來,感到他借古人為自己寫照,形象是多么飽滿、鮮明,比擬是多么貼切、逼真!不僅如此,稼軒選用這一典故還有更深刻的用意,這就是他把個人的政治遭遇放在當時宋金民族矛盾、以及南宋統(tǒng)治集團的內(nèi)部矛盾的焦點上來抒寫自己的感慨,賦予詞中的形象以更豐富的內(nèi)涵,從而深化了詞的主題。這可以從下列兩方面來體會。

首先,廉頗在趙國,不僅是一位“以勇氣聞于諸侯”的猛將,而且在秦趙長期相持的斗爭中,他是一位能攻能守,猛勇而不孟浪,持重而非畏縮,為秦國所懼服的老臣宿將。趙王之所以“思復得廉頗”,也是因為“數(shù)困于秦兵”,謀求抗擊強秦的情況下,才這樣做的。因而廉頗的用舍行藏,關系到趙秦抗爭的局勢、趙國國運的興衰,而不僅僅是廉頗個人的升沉得失問題。其次,廉頗此次之所以終于沒有被趙王起用,則是由于他的仇人郭開搞陰謀詭計,蒙蔽了趙王。

廉頗個人的遭遇,正反映了當時趙國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矛盾和斗爭。從這一故事所揭示的歷史意義,結合作者四十三年來的身世遭遇,特別是從不久后他又被韓侂胄一腳踢開,落職南歸時所發(fā)出的“鄭賈正應求死鼠,葉公豈是好真龍”(《瑞鷓鴣。乙丑奉祠舟次馀杭作》)的慨嘆,再回過頭來體會他作此詞時的處境和心情,就會更深刻地理解他的憂憤之深廣,也會驚嘆于他用典的出神入化了。

岳珂在《桯史稼軒論詞》條說:他提出《永遇樂》一詞“覺用事多”之后,稼軒大喜,“酌酒而謂坐中曰:”夫君實中余痼。‘乃味改其語,日數(shù)十易,累月猶未竟?!叭藗兺鶑倪@一段記載引出這樣一條結論:辛棄疾詞用典多,是個缺點,但他能虛心聽取別人意見,創(chuàng)作態(tài)度可謂嚴肅認真。而這條材料所透露的另一條重要消息卻被人們所忽視:以稼軒這樣一位語言藝術大師,為什么會”味改其語,日數(shù)十易,累月猶未竟“,想改而終于改動不了呢?這不恰恰說明,在這首詞中,用典雖多,然而這些典故卻用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它們所起的作用,在語言藝術上的能量,不是直接敘述和描寫所能代替的。就這首詞而論,用典多并不是辛棄疾的缺點,而正體現(xiàn)了他在語言藝術上的特殊成就。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教案篇十九

教學目的:

理解《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點,了解辛棄疾抗敵救國的雄圖壯志和為國效勞的愛國熱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繼承蘇軾把詞的豪放風格加以發(fā)揚光大,使它蔚然成為一大宗派,主要應歸功于辛棄疾。辛棄疾的詞,“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边@種豪邁風格的形成,首先決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愛國熱情和廣闊的社會內(nèi)容。

二、簡介作者與寫作背景:

辛棄疾在詞人中,算是個英雄。1161年,金國大舉南犯,21歲的辛棄疾率群眾2000多人在家鄉(xiāng)起義,加入以耿京為首的農(nóng)民抗金義軍。在起義軍的幾個月里,他表現(xiàn)出非凡的勇敢和堅定。到了南方后,他繼續(xù)堅持主戰(zhàn),用飽含愛國主義激情的詞和文章,宣傳北伐抗金,收復中原統(tǒng)一全國的主張。但是,以趙構為首的趙家王朝偏安江南,在臨安過著游宴玩樂歌舞升平的生活,對金屈辱求和。他們對起義軍也一直害怕。辛棄疾被迫隱退,空懷一腔忠貞熱情,卻報國無門。他的許多詞就反映了這種悲憤。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懷古詞,是突出的一首。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棄疾64歲退隱江西鄉(xiāng)間已有十多年,被執(zhí)掌大權的韓侘胄所起用。當時蒙古已崛起,金則日益衰敗,并起了內(nèi)亂。韓要立一場伐金大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棄疾作為號召北伐的旗幟。第二年(1204)任他作鎮(zhèn)江知府,鎮(zhèn)江那時正處于抗戰(zhàn)前線。辛初到鎮(zhèn)江,積極作北伐準備,可他的意見不能被韓侘胄一伙采納,并給他一個降官的處分,后來又把他調(diào)離鎮(zhèn)江。辛棄疾施展雄才大略為恢復大業(yè)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這就是辛棄疾寫這首詞的背景。

三、串講詞的大意。

四、分析詞的上片:

思考:

1、上闋寫了兩個人,這兩個人的共同點是什么?(都是能夠建立功業(yè)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yè)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詞人寫這兩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懷?(表達自己力主抗金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

3、寫孫權和劉裕一略一詳,為什么?(寫出劉裕出身貧賤,卻能建功立業(yè),更表現(xiàn)了“事在人為”的道理;更表現(xiàn)詞人對英雄的仰慕。在當時韓侘胄急于北伐的現(xiàn)實中,辛棄疾對劉裕的歌頌不僅是向往他的英雄業(yè)績,還含有“如果碰到劉裕這樣的國君,他的正確戰(zhàn)略意圖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五、閱讀下片,分析層次。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用典的作用。

1、第一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號。宋文帝劉義隆是劉裕的兒子。他不能繼承父業(yè),好大喜功,聽信王玄謨北伐之策,打沒有準備的仗,結果一敗涂地,北魏軍隊一直追到長江邊,聲稱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漢朝霍去病戰(zhàn)勝匈奴,封狼居胥山,舉行祭天大禮的故事。宋文帝聽了王玄謨的大話,對臣下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薄皞}皇北顧”,是看到北方追來的敵人而張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戰(zhàn)敗時有“北顧涕交流”的詩句。

2、凡詩文運用典故都有用意,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借鑒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

3、第二層?!八氖?,……一片神鴉社鼓!”是第二層,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jīng)揚州所見慘象,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八氖辍比洌f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zhàn)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qū)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籍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佛貍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xiàn)實?!胺鹭傡簟笔潜蔽禾涞弁匕螤c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shù)乩习傩漳昴暝诜鹭傡粝掠褓悤苁菬狒[。

4、作者寫佛貍祠一幕景象,表達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tǒng)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

5、最后三句是第三層。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確:抒寫了自己雖有遠大抱負,而朝廷卻不重用,壯志未酬的苦悶。)。

六、歸納全詩。

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對英雄業(yè)績的向往,有著抗金救國、恢復失地的抱負以及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也表現(xiàn)了對南宋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偏安的卑劣行徑的諷刺和不滿,以及對韓侘胄的警告。

七、學生齊讀全詩。

板書:

孫權:英雄難覓??。

劉裕:尋常巷陌、金戈鐵馬。

詩人:?。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壯志未酬。

作者郵箱:?。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52268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