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一種對讀書體驗進行感悟和思考的寫作形式,它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書籍內(nèi)容的理解,我想寫一篇讀后感來記錄我的閱讀心得吧。寫讀后感時,要注重細節(jié)和具體的例子,用事實和證據(jù)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要寫一篇有觀點和深度的讀后感并不容易,以下是一些經(jīng)典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徐志摩詩集讀后感篇一
初識徐志摩還是那首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時的我還是一個不懂世故的懵懂小男孩,望著如此灑脫的詩句,內(nèi)心也不禁泛起漣漪,那是一種天性的思想泛濫,使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如今再次觀賞這部作品,卻發(fā)現(xiàn)那時的徐志摩少了份糾纏,多了些許奔放,淺露離別的憂傷,顯現(xiàn)了濃濃的浪漫情愫,他把濃郁的離愁深埋心底,用寥寥幾筆點化得淡雅、飄渺,全詩顯得飄逸而空靈,激起我對大學生活的深刻懷念,對職工生涯的無限憧憬。如果你覺得徐志摩對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貢獻僅此而已的話,那么只能說明你眼界低見識短了。
前不久,在空暇時間有幸拜讀了徐志摩的《偶然》一詩,全詩短短幾十字,深切的表達了詩人對偶遇之人的喜愛,卻又無可奈何而引發(fā)感嘆。由于受英國浪漫主義詩風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純正而不輕佻,高雅而不低俗,他的詩歌柔美、清麗、音韻和諧,表達了他對愛情、自由和美的追求。每每讀起他的這首詩歌都會激起我對美的無限追求,對偶遇的深切渴望。對于二十歲正直青春年少的我們而言,正處于抉擇的時段,這就要求我們學會發(fā)現(xiàn)美,只有擁有發(fā)掘美的眼睛,才能發(fā)現(xiàn)美,追求美,才能,感受美。對美的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源于對生活的向往與熱愛,徐志摩面對憤怒,沒有咆哮,沒有慷慨高歌,甚至沒有希望和恐懼,有的只是淡然灑脫的文字、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靜視和對自然的依戀。用他的才能與行動告訴我們面對不如意的事需冷靜,樂觀,要豁達。
徐志摩的作品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對我而言,還是偏愛他的詩歌,他的浪漫主義,每每翻閱他的作品都會有不一樣的心境和感受,無論是他的為人還是作品都足以給我上一輩子的人生哲學。
徐志摩以彼之細膩的心理捕捉,賦我纏綿的情感體會;以彼之行云流水的寫作風格,賦我酣暢淋漓的心靈洗禮;以彼之坦誠的語句,無畏的吶喊,賦我對人類精神的深刻思考。
可惜,天才的詩人只在人世間短暫的停留,他的出現(xiàn)雖似一顆倏然劃過的流星,輕輕的來,又悄悄的走,但卻折射出奇異的光芒,留下為之動容的作品,留下令人陶醉的浪漫主義情懷,叫人懷念,令人難忘,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來不去。
徐志摩詩集讀后感篇二
初識徐志摩還是那首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時的我還是一個不懂世故的懵懂小男孩,望著如此灑脫的詩句,內(nèi)心也不禁泛起漣漪,那是一種天性的思想泛濫,使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如今再次觀賞這部作品,卻發(fā)現(xiàn)那時的徐志摩少了份糾纏,多了些許奔放,淺露離別的憂傷,顯現(xiàn)了濃濃的浪漫情愫,他把濃郁的離愁深埋心底,用寥寥幾筆點化得淡雅、飄渺,全詩顯得飄逸而空靈,激起我對大學生活的深刻懷念,對職工生涯的無限憧憬。如果你覺得徐志摩對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貢獻僅此而已的話,那么只能說明你眼界低見識短了。
前不久,在空暇時間有幸拜讀了徐志摩的《偶然》一詩,全詩短短幾十字,深切的表達了詩人對偶遇之人的喜愛,卻又無可奈何而引發(fā)感嘆。由于受英國浪漫主義詩風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純正而不輕佻,高雅而不低俗,他的詩歌柔美、清麗、音韻和諧,表達了他對愛情、自由和美的追求。每每讀起他的這首詩歌都會激起我對美的無限追求,對偶遇的深切渴望。對于二十歲正直青春年少的我們而言,正處于抉擇的時段,這就要求我們學會發(fā)現(xiàn)美,只有擁有發(fā)掘美的眼睛,才能發(fā)現(xiàn)美,追求美,才能,感受美。對美的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源于對生活的向往與熱愛,徐志摩面對憤怒,沒有咆哮,沒有慷慨高歌,甚至沒有希望和恐懼,有的只是淡然灑脫的文字、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靜視和對自然的依戀。用他的才能與行動告訴我們面對不如意的事需冷靜,樂觀,要豁達。
徐志摩的作品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對我而言,還是偏愛他的詩歌,他的浪漫主義,每每翻閱他的作品都會有不一樣的心境和感受,無論是他的為人還是作品都足以給我上一輩子的人生哲學。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徐志摩詩集讀后感篇三
手捧著《徐志摩詩集》,我心潮澎湃。讀者自己仰慕已久的詩人用心血寫就的詩歌,我沉醉其中,如饑似渴。隨著他的腳步,我參觀了歐洲各國的風景名勝;順著他的目光,我飽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走進他的思想,我也對黑暗的舊社會有了更多的了解。
想必多數(shù)仰慕徐志摩的讀者,是因為看過了《再別康橋》,我也不例外。本是普通的小橋流水,經(jīng)他描寫,竟成了世外桃源,宛如仙境一般?!澳呛优系慕鹆窍﹃栔械男履铩怯苁a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詩人眼中的景物,經(jīng)過想象的雕琢,都被賦予了生命輕的超凡脫俗。康橋上肯定留下了徐志摩許多美好的回憶,康河中也溶著他水晶般的夢幻,這是他戀戀不舍的佳境?。∥腋S他漫步在康橋上,聽流水潺潺,看柳絮輕舞,讓心重歸于靜謐。忽然,身邊景物瞬息萬變,我已站在泰山腳下。“你闊大的巉巖,像是絕海的驚濤……承受日月與云霞的光豪……”在這里徐志摩完全沒有了剛才的柔情,而變得豪情萬丈,詩人的感情真得太豐富了。
徐志摩詩集讀后感篇四
《徐志摩詩歌全集》收錄了徐志摩生前發(fā)表的'《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詩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詩篇,合并為《醒!醒!》。詩人雖然輕輕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卻會永存于讀者心中。
徐志摩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盡管他自己說:“在二十四歲以前,詩,不論新舊,與我是完全沒有相干?!钡坏┠闷鸸P來,佳作便猶如山洪爆發(fā)一般涌現(xiàn)出來。作為新月派詩人的代表,徐志摩的詩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同時具有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他的詩就是一個五光十色的世界,而他那駁雜的思想也在這個世界中一一體現(xiàn)。他的詩歌寫愛情、寫生活、寫景色、寫人間疾苦。
這里引用徐志摩的詩:“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愛落葉的癖好。他們初下來時顏色有很鮮艷的,但時候久了,顏色也變,除非你保存得好。所以我的話,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與落葉一樣的無用,至多有時有幾痕生命的顏色就是了?!庇兄鴮ψ约核季S方式的反思,人的思維不見得完美,有時只是一種多余??此迫A麗,卻經(jīng)不起推敲,看似深邃,卻不能傳給后世,也是一種無奈吧!對自己的無奈!
“人類最偉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飛!理想的極度,想象的止境,從人到神!詩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盤旋的。飛:超脫一切,籠蓋一切,掃蕩一切,吞吐一切。”他可以看出理想的重要,詩的偉大,哲學的美好,他也可以用它的筆驚醒人們,別總關注物質(zhì),心靈的美也很重要。詩歌,它可以給你帶來心靈的享受,它是不可或缺。
現(xiàn)在,詩歌已經(jīng)越來越少,看詩的的人也更少了。的確,詩不能給人們帶來財富,也許你認為它只是在浪費時間。但你,沒有明白詩的意義。那種對心靈,對靈魂正真的描寫,在詩人的面前,你能看到自己的心聲,也許你一直在影藏它,你不曾發(fā)現(xiàn)的你的那份情懷。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遲早有那一天;你愿意記著我,就記著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這世界上有我,省得想起時空著惱,只當是一個夢,一個幻想;
“也許你沒有志摩的多情善愁,但你也有著你的感受。被讓世俗蒙蔽你的眼睛,睜開眼,看看詩的世界。詩歌不是一種任務,詩人不是一種職業(yè),它是一種對自身的覺醒,一中參透。詩歌沒有什么,只要有那顆向往的心,讓我們細細品讀《徐志摩詩歌全集》,發(fā)就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情懷。
徐志摩詩集讀后感篇五
一段凄美傳奇的愛情故事總是能讓世人銘記稱頌,不管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之所以流傳于世與人們對純粹愛情的向往是分不開的。我也不免流于俗套,對于林徽因與徐志摩的愛戀故事真真是戀極了!因此我從不放過任何能了解這段故事的機會,從早先的聽說,到后來的《林徽因傳》,再是她與他的作品,但是終究是一種朦朧不清的感覺,如霧里看花,云中看月,我是一定想探個究竟,所以當我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不免興奮,今日總算是看完了,終于是對這段徐林之戀有了些了解,除此之外,卻也多了些其他的想法,細細道來。
我所讀《徐志摩傳》乃韓山石老先生所著,對于韓老我只是聽過其名,卻從未讀過他所寫之作品。這本書雖是個人傳書,卻采用了紀傳體的形式,可謂新奇,效果卻也奇佳,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雖然書中分篇獨立,但是全讀下來,詩哲生平卻也一目了然,相對于傳統(tǒng)的人物傳記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此書內(nèi)容詳實,所述歷史幾有可考之處,相對于之前我所讀之《林徽因傳》,這本書則更為人可信,韓老的嚴謹也讓小輩不甚敬仰。此書也絕大多數(shù)的筆墨不是在徐林之戀上,多講徐志摩生平所做之事所交之友,看書時更像是置身其中,看到的是近一個世紀前的種.種畫面。我卻也無憾之處,從書中我認識了一個更為完整的徐志摩,而不僅僅是一段愛情故事中的男主角,也讓我更加明白為什么徐林之間會有這么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徐志摩無疑使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文壇上最璀璨的新星,他的才氣讓太多的人折服。然而讓我更為贊嘆喜愛的是他的性格和處世之態(tài)。他在文字上的驕傲,在交友中的溫和,在生活中的率真,在愛情中的稚氣和執(zhí)著,這些都讓我太喜歡他了,我覺得我跟他有相似之處卻遠不如他,他就像是我最希望成為的卻沒能成為的那種人,所以我想如果我跟他生活在一個年代里,我也會毫無疑問的愛上他。鑒于這種.種的種.種,再加上林徽因的那一份溫婉驕傲和豆蔻初開時的懵懂,那一份令我心醉神往的徐林之戀為什么會發(fā)生也就明白了。
徐志摩詩集讀后感篇六
徐志摩以其獨抒性靈的詩風靡一時。他的詩,輕靈飄逸,幽婉灑脫,集意境美、建筑美、音節(jié)美和繪畫美于一身,同時對中外詩藝進行融合,追求一種“純真的詩感”。這些在《再別康橋》可見一斑。
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情感深摯含蓄,詩思精巧別致。詩人以康橋的自然風光為直接抒情對象,采取間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通讀整首詩,無一處不是在寫景、又無一處不是包含著詩人那淡淡的離別愁緒。詩的第一節(jié):“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行文看似灑脫,實則是無奈與惆悵:詩人明白,康橋的美景是永存的無法帶走的,改變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以往的夢想,而帶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實濁的眷戀與憂愁。往下,詩人運用比喻,將金柳看成是蕩漾自我心頭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條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冶。第四節(jié)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還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種“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開闊而悠遠,正如詩人那淡淡的卻又無處不在的愁情。那絢爛如虹的夢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間詩人輕輕地吟哦也許正是對往日康橋夢想的一種悼念?情感在每一個意境中不斷升華至高—潮。
如果說詩的前四節(jié)描述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節(jié)則回憶人的活動。詩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我長蒿漫溯,在康橋?qū)舻那榫?,那時的自我是怎樣的意氣風發(fā)啊,現(xiàn)實中的詩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為要離別,因為離別時是滿心的不舍與惆悵。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橋,詩人的心境,如一張拉滿弦的弓,箭未離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搶了去,那淡淡的思緒曾有瞬間的高漲,但這高漲又在瞬間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來,呼應了開頭。詩作的情緒線索是:淡淡的哀傷——逐漸升華——高漲瞬間——回復淡淡的哀傷,在這樣的線索中,整首詩情與景渾然一體。而詩人構思之精妙體現(xiàn)于取裁的巧妙。詩的開頭:“輕輕地,我走了”詩的結尾:“悄悄地,我走了”兩個一前一后的“我走了”,說明詩人截取的是“走”這一瞬間,而并非從來到走這一個較長的過程。這一瞬間已在詩人心中永遠定格,詩人的一系列情感與他所描繪的康橋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間中完成。瞬間便是永恒。也許,這也正是《再別康橋》這首詩在眾多的離別抒情詩中脫潁而出,為世人所喜愛,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
徐志摩詩集讀后感篇七
很久以前,就喜歡上了志摩的詩。
記得那是一個青春萌動的季節(jié),一個人坐在家里的樓頂上看書,看到了這樣的一段: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甜蜜的憂愁。
--紗揚娜拉。
就是在那個瞬間我愛上了這首小詩,也是在那時開始,知道了志摩,知道了他的詩集。
讀者眼中,志摩只是執(zhí)著于愛情。我不否認,志摩的詩有太多的愛情,就如前面的《紗揚娜拉.但這并不是他的全部。打開《徐志摩詩集,你會發(fā)現(xiàn),一樣有許多的詩不是愛情的。《破廟中“千年萬年應該過了,只記得那兇惡的神道,忘了,我現(xiàn)在的破廟”傳出了志摩對祖國的憂對當權者的恨。而《望月》卻表達出了他對生活的思考。
品讀志摩的愛情詩,能夠一起品味志摩那豐富而細膩的感情。在他的愛情詩中,我們的感情隨著他時而的激情澎湃,時而的婉轉流長。也是在讀了他的愛情詩后,我的感情觀脫離了高中的幼稚,才能更好的理解愛情的意義。
讀志摩的憂國詩,我能明白那時的中國,明白那時的世界的情形。他沒有直接把祖國寫出了,但他用暗喻的方法,寫出了當權者的黑暗,寫出了百姓的流離心酸。對祖國的愛,對家鄉(xiāng)的戀,志摩沒有用最通俗的文字表達,而在那些看似沒有關聯(lián)的詞語中,卻有著他濃烈的情節(jié)。
而讀志摩的生活哲思詩,我們又能看出一個對生活觀察細膩,對生活充滿希望和矛盾的詩人。從他的詩中,我們能看到一棵小草的悲喜,能看到一條小河的清純。是他的詩,讓我更加注意生活中的細節(jié),讓我用一顆更成熟的心去生活。
詩,許多的人不喜歡,更有許多的人不理解。我不敢說我很懂詩,但我很喜歡詩。無論古詩還是現(xiàn)代詩,我喜歡詩中簡潔而優(yōu)美的語言,喜歡他處出透出的哲理。詩,能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能陶冶一個人的情操。如果可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樣,看詩,品詩,從詩中學會生活,從詩中學會為人,甚至,從詩中學會愛國。
徐志摩詩集讀后感篇八
以前只知道馮慧的小說寫得好,尤其擅長寫中篇。最近讀了她的新著《我心有猛虎在細嗅薔薇》(徐志摩詩傳)以后,才知道,她的散文也寫得不錯。而且還從文學界,翻山越嶺,來到學術界,寫起了學術散文,或叫文化散文。這個散文也寫得好。與她的小說相比,要分出高下很難,只能說各有千秋。
先說這種文體。在文學研究的圈子內(nèi),要說為某作家、詩人作傳,常見的有“傳”和“評傳”之說,也有叫“傳論”的。那都是沿用中國古代紀傳體史書的體例,為作家、詩人作的“列傳”。內(nèi)容不外是傳主的生平、行狀,德行、事功等等。傳主的文學創(chuàng)作,雖然也編織在內(nèi),而且是主要經(jīng)絡,但卻是服從于傳主的人生經(jīng)歷,是為寫出傳主的人生和文學貢獻服務的,所謂樹碑立傳是也。馮慧的《我心有猛虎在細嗅薔薇》大體也是這樣的寫法,但不同的是,她的著眼點似乎不在“傳”述、評說徐志摩的全部人生歷史和文學創(chuàng)作,而是他作為詩人的一個側影。更進一步說,是這個側影中最傳神的那一部分。了解徐志摩的人都知道,這個所謂最傳神的部分,自然是指他的浪漫的情史,和與這部浪漫的情史密不可分的同樣浪漫的情詩。馮慧寫的就是徐志摩的情史和情詩。寫的方法,則是融詩入史,或融史入詩,既讓人從徐氏的情史,見出相關情詩的“本事”,又讓人通過徐氏的情詩,體驗其豐富復雜的情史,以詩證史,以史證詩,通過這種詩史互證的寫法,寫出這個堪稱一代“情圣”的詩人的一生。
我這樣說,似乎又把馮慧的《我心有猛虎在細嗅薔薇》的書,當作學術論著來議論。事實上,學術論著也有各種各樣的寫法。我之所以把馮慧的這種寫法,叫做學術散文或文化散文,是因為她不是用抽象概括和說理論證的方法,而是用散文筆記或隨談雜感的寫法,將自己對徐志摩的人生和創(chuàng)作,尤其是他的情史和情詩的觀感與思考,信手拈出,娓娓道來,如對故人,如敘家常,讓人有一種品茗聊天,圍爐閑話的親切隨和之感。馮慧的小說文字,本可以“清新、俊逸”稱之,在這本書里,又多了幾份恬淡和雅致,這樣的文字,配上這樣的寫作對象,自然是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讀起來竟有詩一般的情致和韻味。如果說“詩傳”這種體例,是以詩“傳”人的話,那么,馮慧寫的這部《我心有猛虎在細嗅薔薇》,則可以說是一部詩化了的詩人傳記。
說馮慧的這部《詩傳》,是一部詩化了的詩人傳記,不光是指它有詩一樣的文字,還指作者有詩一樣的情懷。這種詩一樣的情懷,主要表現(xiàn)在,她對傳主和與之有關的幾個女性的觀察,不是用世俗的眼光,而是持“純情”的立場。如果說徐志摩本人是一首詩,而且是一首感情濃烈的情詩,那么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無疑需要他的全部情感乃至生命作材料。這樣,他生命中的幾個主要女性,作為他的愛戀對象,或作為他的人生伴侶,自然也成了鍛造這詩情的材料。既然是鍛造,也就必然有去粗取精、去偽成真,去除世俗的雜質(zhì),提煉人間的純情的意思。這意思,在徐志摩,是與世俗抗爭,追求男女間的那一點純情;在寫徐志摩的馮慧,則是懸置世俗的考量,只認男女間的那一點純情。正因為如此,在常人看來,徐志摩對愛情的追求,也許太過以自我為中心,或太過自私,不顧及別人的看法和家人的感受,也難免有強人所難和所謂薄情寡義之處,但只要他認定了自己的所愛,就會豁出命去,拚個眾叛親離、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那怕是最后落得窮愁潦倒,聲名掃地,也毫無怨言,卻是世間難覓的至情至性。
同樣,他所愛的那幾位女性,在常人看來,也許如徐志摩一樣,也有這樣那樣悖情悖理甚至有違新舊道德之處,但她們都無一例外地把自己最真摯、最熱烈的愛,都傾注在徐志摩身上,刻骨銘心,無怨無悔,也堪稱愛之極品。馮慧對這些人物的觀察和考量,只認這一點愛和真情,但凡她認為對他們的愛情追求來說,是合理的,她就將這合理的愛的元素,從世俗的人生中提煉出來,作為徐志摩的詩樣人生的一個音符、一個樂章來書寫,并不顧及專家學者和世人的評價與看法,也因此,她對徐志摩的人生,有許多獨到的理解和發(fā)現(xiàn),她對她筆下的所有人物,也都能做到陳寅恪所說的“了解之同情”。
正因為存著這一份“了解之同情”,所以她才極力去體驗書中人物的情感言動和現(xiàn)實處境,深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和情感深處,對人物的情感狀態(tài)和心理活動,作細心的描摹和刻畫。善于分析和解剖人物的心理活動,也因此而成了本書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對熱戀中的男女主人公所作的心理情感分析,有時候甚至會讓人覺得是當事人直接在向你坦露心跡。我相信這不是馮慧在用小說家的筆法,而是她全身心地化入人物的心靈和情感所致。這種長于心理情感分析的手法,無疑也增加了本書的詩化效果。凡此種種,正因為馮慧用一片詩心、用一種詩化的手法,來“傳”述徐志摩多情的一生,所以她才能寫出徐志摩詩樣的人生,才把徐志摩寫成了一首詩。相信讀者讀了這本《詩傳》,會隔著遙遠的時空,真切地觸摸到這個永世不滅的浪漫的詩魂。
徐志摩詩集讀后感篇九
一段凄美傳奇的愛情故事總是能讓世人銘記稱頌,不管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是梁山伯與祝英臺,之所以流傳于世與人們對純粹愛情的向往是分不開的。我也不免流于俗套,對于林徽因與徐志摩的愛戀故事真真是戀極了!因此我從不放過任何能了解這段故事的機會,從早先的聽說,到后來的《林徽因傳》,再是她與他的作品,但是終究是一種朦朧不清的感覺,如霧里看花,云中看月,我是一定想探個究竟,所以當我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不免興奮,今日總算是看完了,終于是對這段徐林之戀有了些了解,除此之外,卻也多了些其他的想法,細細道來。
我所讀《徐志摩傳》乃韓山石老先生所著,對于韓老我只是聽過其名,卻從未讀過他所寫之作品。這本書雖是個人傳書,卻采用了紀傳體的形式,可謂新奇,效果卻也奇佳,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雖然書中分篇獨立,但是全讀下來,詩哲生平卻也一目了然,相對于傳統(tǒng)的人物傳記有過之而無不及??!
此書內(nèi)容詳實,所述歷史幾有可考之處,相對于之前我所讀之《林徽因傳》,這本書則更為人可信,韓老的嚴謹也讓小輩不甚敬仰。此書也絕大多數(shù)的筆墨不是在徐林之戀上,多講徐志摩生平所做之事所交之友,看書時更像是置身其中,看到的是近一個世紀前的種種畫面。我卻也無憾之處,從書中我認識了一個更為完整的徐志摩,而不僅僅是一段愛情故事中的男主角,也讓我更加明白為什么徐林之間會有這么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徐志摩無疑使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文壇上最璀璨的新星,他的才氣讓太多的人折服。然而讓我更為贊嘆喜愛的是他的性格和處世之態(tài)。他在文字上的驕傲,在交友中的溫和,在生活中的率真,在愛情中的稚氣和執(zhí)著,這些都讓我太喜歡他了,我覺得我跟他有相似之處卻遠不如他,他就像是我最希望成為的卻沒能成為的那種人,所以我想如果我跟他生活在一個年代里,我也會毫無疑問的愛上他。鑒于這種種的種種,再加上林徽因的那一份溫婉驕傲和豆蔻初開時的懵懂,那一份令我心醉神往的徐林之戀為什么會發(fā)生也就明白了。
除了徐林之戀,這本書讓我收獲了其他的東西,也使得我的思想有所提升。在作者將志摩之人生娓娓道來之際,我看到了那個世紀的有志之士們的生活狀態(tài),雖說不至于是當頭棒喝卻也有鞭策之用。一如胡適王賡之徒,哪一個不曾留學歸來,當他們十六七歲便漂洋過海求學在外,想想現(xiàn)如今的我們十六七歲都在干什么,便不禁自覺汗顏。那些同徐志摩一樣被歷史銘記之人,無不走在歷史的最前端,刻畫著一段歷史的痕跡。不論教授作者,亦或是在校學生,他們游歷講學,辦報出刊,談論國事。著眼今夏,我想不必說一堆學生聚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誦讀文章了,就連看新聞聯(lián)播都成了一件可笑之事,就更不會多有靜心創(chuàng)作文學之類了。這樣的一種境況與改革開放之后重理抑文不無關聯(lián)吧!用更為激進的一種觀點來說,這未必不是歷史問題?,F(xiàn)今社會下的浮夸與冷漠,大多數(shù)的人都矛頭直指,可是在利益面前,連這整個國家都有所偏向,又有多少能夠堅定的堅守原則呢,也許我的說法過于激烈了,但我卻認為不失其理,我們是真的該好好的反思一下了!
韓老的這本書確實是一本好書,講述的已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歷史,而是那一個時代文人的歷史?。?/p>
徐志摩詩集讀后感篇十
轉瞬即變的時空里,在人生無以反復的過程中,徐志摩打敗了時間的文字、聲音和表情,創(chuàng)造無數(shù)經(jīng)典,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喚醒了我們曾經(jīng)的那份純真和對世間的幻想。
初識徐志摩還是那首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那時的我還是一個不懂世故的懵懂小男孩,望著如此灑脫的詩句,內(nèi)心也不禁泛起漣漪,那是一種天性的思想泛濫,使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如今再次觀賞這部作品,卻發(fā)現(xiàn)那時的徐志摩少了份糾纏,多了些許奔放,淺露離別的憂傷,顯現(xiàn)了濃濃的浪漫情愫,他把濃郁的離愁深埋心底,用寥寥幾筆點化得淡雅、飄渺,全詩顯得飄逸而空靈,激起我對大學生活的深刻懷念,對職工生涯的無限憧憬。如果你覺得徐志摩對中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貢獻僅此而已的話,那么只能說明你眼界低見識短了。
前不久,在空暇時間有幸拜讀了徐志摩的《偶然》一詩,全詩短短幾十字,深切的表達了詩人對偶遇之人的喜愛,卻又無可奈何而引發(fā)感嘆。由于受英國浪漫主義詩風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純正而不輕佻,高雅而不低俗,他的詩歌柔美、清麗、音韻和諧,表達了他對愛情、自由和美的追求。每每讀起他的這首詩歌都會激起我對美的無限追求,對偶遇的深切渴望。對于二十歲正直青春年少的我們而言,正處于抉擇的時段,這就要求我們學會發(fā)現(xiàn)美,只有擁有發(fā)掘美的眼睛,才能發(fā)現(xiàn)美,追求美,才能,感受美。對美的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源于對生活的向往與熱愛,徐志摩面對憤怒,沒有咆哮,沒有慷慨高歌,甚至沒有希望和恐懼,有的只是淡然灑脫的文字、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靜視和對自然的依戀。用他的才能與行動告訴我們面對不如意的事需冷靜,樂觀,要豁達。
徐志摩的作品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對我而言,還是偏愛他的詩歌,他的浪漫主義,每每翻閱他的作品都會有不一樣的心境和感受,無論是他的為人還是作品都足以給我上一輩子的人生哲學。
徐志摩以彼之細膩的心理捕捉,賦我纏綿的情感體會;以彼之行云流水的寫作風格,賦我酣暢淋漓的心靈洗禮;以彼之坦誠的語句,無畏的吶喊,賦我對人類精神的深刻思考。
可惜,天才的詩人只在人世間短暫的停留,他的出現(xiàn)雖似一顆倏然劃過的流星,輕輕的來,又悄悄的走,但卻折射出奇異的光芒,留下為之動容的作品,留下令人陶醉的浪漫主義情懷,叫人懷念,令人難忘,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來不去。
徐志摩詩集讀后感篇十一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再別志。熟悉的筆調(diào)還是難以讓人忘懷。
《徐志全集》收錄了徐志生前發(fā)表的《志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詩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詩篇,合并為《醒!醒!》。詩人雖然輕輕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卻會永存于讀者心中。
徐志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盡管他自己說:在二十四歲以前,詩,不論新舊,與我是完全沒有相干。但他一旦拿起筆來,佳作便猶如山洪爆發(fā)一般涌現(xiàn)出來。作為新月派詩人的代表,徐志的詩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同時具有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他的詩就是一個五光十色的世界,而他那駁雜的思想也在這個世界中一一體現(xiàn)。他的詩歌寫愛情、寫生活、寫景色、寫人間疾苦。
這里引用徐志的詩: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愛落葉的癖好。他們初下來時顏色有很鮮艷的,但時候久了,顏色也變,除非你保存得好。所以我的話,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與落葉一樣的無用,至多有時有幾痕生命的顏色就是了。有著對自己思維方式的反思,人的思維不見得完美,有時只是一種多余??此迫A麗,卻經(jīng)不起推敲,看似深,卻不能傳給后世,也是一種無奈吧!對自己的無奈!
人類最偉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飛!理想的極度,想象的止境,從人到神!詩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盤旋的。飛:超脫一切,籠蓋一切,掃蕩一切,吞吐一切。他可以看出理想的重要,詩的偉大,哲學的美好,他也可以用它的筆驚醒人們,別總關注物質(zhì),心靈的美也很重要。詩歌,它可以給你帶來心靈的享受,它是不可或缺。
現(xiàn)在,詩歌已經(jīng)越來越少,看詩的的人也更少了。的確,詩不能給人們帶來財富,也許你認為它只是在浪費時間。但你,沒有明白詩的意義。那種對心靈,對靈魂正真的描寫,在詩人的面前,你能看到自己的心聲,也許你一直在影藏它,你不曾發(fā)現(xiàn)的你的那份情懷。
也許你沒有志的多情善愁,但你也有著你的感受。被讓世俗蒙蔽你的眼睛,睜開眼,看看詩的世界。詩歌不是一種任務,詩人不是一種職業(yè),它是一種對自身的覺醒,一中參透。詩歌沒有什么,只要有那顆向往的心,讓我們細細品讀《徐志詩歌全集》,發(fā)就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情懷。
徐志摩詩集讀后感篇十二
本書采用別致的紀傳體手法,圍繞徐志摩短暫而豐富的一生,細加考究、多有新解。敘述真實而全面,史料考訂頗有收獲,既真切記錄了徐志摩生命中的留學生涯、文學活動,還原了一個真性情的詩人,更對徐志摩一生中重要的情路歷程秉筆直書,寫盡了張幼儀的質(zhì)樸而深沉的愛、陸小曼熱烈而灑脫的.情,亦不諱言徐志摩對張幼儀的漠視與殘忍、對林徽因的癡狂與哀怨。
作者簡介。
韓石山,當代作家。1947年出生,山西臨猗縣人。1970年畢業(yè)于山西大學歷史系。曾任《山西文學》主編?,F(xiàn)為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出版有《李健吾傳》《張頷傳》《尋訪林徽因》《民國文人風骨》等著作三十余部。
3目錄。
第一卷家庭。
第一章世系。
第二章家庭。
第二卷本傳。
第一章從硤石到北大。
第二章到美國去。
第三章來到英國。
第四章真正的劍橋生活。
第五章回國之初。
第六章馳騁文壇。
第七章創(chuàng)辦新月社。
第八章給泰戈爾當翻譯。
第九章與陸小曼的熱戀。
第十章編《晨報副刊》。
第十一章結婚與南下。
第十二章新月派的靈魂。
第十三章泥淖與掙扎。
第十四章北平,我又來了。
第十五章云游:輕輕的我走了。
第三卷交游。
附錄。
著作。
年表。
原版后記。
參考書目。
徐志摩詩集讀后感篇十三
假期中,有兩篇文章讓我記憶猶新,一篇是《我所知道的康橋》,教我寫作。另一篇是《賦得永久的悔》,教我感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這句情詩,而徐志摩先生更是家喻戶曉。每當讀到徐志摩先生寫的詩亦或散文,總是很榮幸。
他是位才華橫溢的作家,他的作品用詞嚴謹,生動形象,尤其是《再別康橋》,他的妙筆勾勒出來的康橋之景,讓人如臨其境,心曠神怡?!肮P下生花”一詞用在他的作品上,更是再合適不過了。
讀到這篇文章,我仿佛跟著徐志摩先生的視角,領略對他意義不一般的景點,那就是康橋?!翱匆换啬o的橋影,數(shù)一數(shù)螺鈿的波紋:青苔涼透了我的心坎;”我閉上眼,先摸一摸書上的文字,感受隱約的橋影,再摸一摸書口,勝似一陣陣水波紋,接著我摸一摸書封面,覺得有一絲清涼。聲臨其境,我仿佛就是來到了康橋,來到了這個讓徐志摩先生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座橋。
分不清是康橋因他的文字而麗,還是他的文字因康橋而活。
賦得永久的悔——作者季羨林先生是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中國當代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和巴利文專家。我想,對于如此美好的身份,作者肯定也會很滿意吧。
文中倒數(shù)第二個段,最后幾句。告訴了答案“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弊髡邲]有為自己的多重身份感到驕傲,反而愿意用這一切換來母親的笑容。娓娓道來的人間之情,感人肺腑。
讀完全文,我感受到了作者對他的母親的“永久的悔”。半夜作者時常在夢中驚醒,渴望在夢中見上母親一面,卻是“現(xiàn)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蔽蚁?,那種痛徹心扉的滋味,實在不好受。
所以,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不做讓自己后悔的事。
徐志摩詩集讀后感篇十四
《徐志摩詩集》內(nèi)容為: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蔡元培如是評價徐志摩。徐志摩似乎生來就是為了寫詩的,他的詩貫徹了新月派詩人對詩歌節(jié)律美的追求,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意境優(yōu)美,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令人讀來回味無窮,心生向往?!缎熘灸υ娂肥珍浟俗髡摺对賱e康橋》、《沙揚娜拉》、《偶然》等數(shù)十首著名詩歌,愿讀者能從此中體會到詩歌之美。
雪花的快樂。
沙揚娜拉。
落葉小唱。
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
去吧。
一星弱火。
為要尋一個明星。
不再是我的乖乖。
我有一個戀愛。
消息。
夜半松風。
月下雷峰影片。
滬杭車中。
難得。
古怪的世界。
天國的消息。
鄉(xiāng)村里的音籟。
她是睡著了。
朝霧里的小草花。
在那山道旁。
石虎胡同七號。
先生!先生!
殘詩。
蓋上幾張油紙。
太平景象。
灰色的人生。
破廟。
白旗。
翡冷翠的一夜。
呻吟語。
“我要你”
她怕他說出口。
偶然。
珊瑚。
變與不變。
丁當——清新。
我來揚子江邊買一把蓮蓬。
客中。
三月十?深夜大沽口外。
半夜深巷琵琶。
決斷。
最后的那一天。
起造一座墻。
白須的海老兒。
再休怪我的臉沉。
再不見雷峰。
大帥(戰(zhàn)歌之一)。
人變獸(戰(zhàn)歌之二)。
梅雪爭春。
“這年頭活著不易”
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道中憶西湖秋雪庵蘆色作歌。
在哀克剎脫教堂前(exeter)。
一個厭世人的墓志銘。
在火車中一次心軟。
圖下的老江。
兩位太太。
海韻。
蘇蘇。
又一次試驗。
運命的邏輯。
“罪與罰”(一)。
“罪與罰”(二)。
獻詞。
我等候你。
春的投生。
拜獻。
渺小。
闊的海。
泰山。
猛虎。
“他眼里有你”
在不知名的道旁(印度)。
車上。
車眺。
再別康橋。
干著急。
秋蟲。
怨得。
深夜。
季候。
杜鵑。
黃鸝。
山中。
給——。
一塊晦色的`路碑。
歌
誄詞。
枉然。
生活。
殘春。
殘破。
活該。
卑微。
“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哈代。
哈代八十六歲誕日自述。
一個?期。
云游。
火車擒住軌。
你去。
在病中。
雁兒們。
鯉跳。
別擰我,疼。
領罪。
難忘。
一九三〇年春。
羅米歐與朱麗葉。
奧文滿壘狄斯的詩。
下面由畢業(yè)生網(wǎng)小編為大家精選一首詩,殘春。希望,你們能從中體會到徐志摩的詩歌之美。
昨天我瓶子里斜插著的桃花。
是朵朵媚笑在美人的腮邊掛;。
今兒它們?nèi)土祟^,全變了相:--。
紅的白的尸體倒懸在青條上。
窗外的風雨報告殘春的運命,
喪鐘似的音響在黑夜里叮嚀:
“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鮮花也。
變了樣:艷麗的尸體,誰給收殮?”
賞析:這首詩原本寫的是花瓶插著桃花,但是,窗外的風雨在報喪,鮮花總是免不了變成了“艷麗的尸體”。而殘春對桃花的傷感,也觸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對舊愛的宿厭,同時仲夏狂熱的愛已經(jīng)在萌發(fā)、滋長,有著對愛的幻滅感。因此,《殘春》清清地吟唱,純純地敘來,更多的是在感嘆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復雜心情,既不舍得且又不甘心的無奈。不知何故,品完《殘春》,心理總有莫名的悲鳴。春天本該是一個生機盎然的季節(jié),但詩人徐志摩為何寫出來的卻是另一種透心的悲涼?春天,雖然是一個賦予生機的季節(jié),但它總有歸盡的時候,正如自然界中的花開花落,有始有終。不過從我個人來看,作者似乎更像是在述說人生的短暫。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54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