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08:39:16
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模板16篇)
時間:2023-11-24 08:39:16     小編:碧墨

教案是教學的規(guī)劃,可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有效傳達。教師要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要求,編寫教案,確保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和連貫性。https://example.com/教案7

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篇一

活動目標: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shù)立方體。

2.體驗數(shù)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4.了解多與少的相對性。

5.喜歡數(shù)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多媒體、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活動過程:

1.復習幾何形體。

教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辨認,并能說出它們的特征。(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shù)正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shù)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shù)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qū)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tǒng)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篇二

1、復習鞏固正方形,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感受平面形與立體的區(qū)別。

2、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它的名稱和最顯著特征。

3、培養(yǎng)動手動腦能力,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正方體,知道它的顯著特征。

2、難點學習按形體的明顯特征分類,提高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活動準備。

包裝盒、正方形卡片、正方體展開圖、剪刀、彩筆、膠棒(人手一份)、各種裝飾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和周圍的小朋友比較自己的包裝盒與別人比有何不同?

2、探索秘密包裝盒里的物品(正方形卡紙),復習鞏固正方形的特征。

3、比較正方形和包裝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點?讓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參與討論。師幼共同總結正方形是平的,包裝盒是有棱角的,而且每個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個面,包裝盒有六個面。

4、小實驗:讓幼兒自由想辦法,看看包裝盒的六個面是否一樣大。

5、教師小結,告訴幼兒他們手中的包裝盒是正方體的,鞏固正方體的特征。

6、制作數(shù)字魔方:師幼共同觀察正方體展開圖,看一看有幾個正方形組成?討論制作方法,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并及時給與指導。

7、游戲:拋數(shù)字魔方(教師拋魔方停下時,看魔方面上是數(shù)字幾,幼兒就拍幾下手或跺幾次腳)。

8、出示各種包裝盒,請幼兒說出哪些是正方體的,哪些不是,為什么?

9、請幼兒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是正方體的。

三、結束部分。

1、裝飾數(shù)字魔方,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展示作品。把魔方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并說一句祝福的話。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顒娱_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化。

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篇三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2、復習幾何圖形,并練習按特征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圖形標記、數(shù)不清字、大小標記。

2、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復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出嘗試問題。

1、告訴幼兒今天來。(出示正方體盒子)。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么圖形)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了解活動情況。

四、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1、數(shù)一數(shù):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六、幼兒操作活動。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成的朋友。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好后,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七、集體游戲“拼圖”

辨認正方體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圖。

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篇四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shù)立方體。

2.體驗數(shù)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4.了解多與少的相對性。

5.喜歡數(shù)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多媒體、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1.復習幾何形體。

教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辨認,并能說出它們的特征。(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shù)正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shù)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shù)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qū)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tǒng)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篇五

活動目的:

1、使幼兒初步掌握10以內的相鄰數(shù),并知道相鄰數(shù)之間大1,小1的關系。

2、提高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3、讓在游戲、互動中學習,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4、引發(fā)幼兒學習相鄰數(shù)的興趣。

5、初步了解其相鄰數(shù)的特性。

活動準備:

大數(shù)字卡“1―10”一套,幼兒人手一塊數(shù)字板,1―10數(shù)字各一套,身上帶有數(shù)點的小動物10個。相鄰數(shù)的作業(yè)單。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看一看,擺一擺。

出示數(shù)字卡1―10。小朋友們,你們看黑板上有什么呀?(數(shù)字),這些數(shù)字你們都認識嗎?每個小朋友的面前都有一塊數(shù)字板,現(xiàn)在請小朋友輕輕地從數(shù)字袋中取出數(shù)字,取出后請小朋友把數(shù)字在數(shù)字板上,按從小到大從左到右的順序給數(shù)字排隊,老師也把黑板上的這些數(shù)字排排隊。(幼兒和教師分別動手排數(shù)字:這些數(shù)字一個挨著一個就像是我們好朋友一樣,親親熱熱的在一起。)。

2、想一想,說一說。

小朋友們,你們有自己的好朋友嗎?(有)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每個數(shù)字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你們想知道它們的好朋友是誰嗎?現(xiàn)在數(shù)字“3”說我有兩個好朋友,一個是2,一個是4;數(shù)字“6”說,我也有兩個好朋友,一個是5,一個是7。(引導想一想,說一說3和6的好朋友有什么特點)。

3、小結:

我們發(fā)現(xiàn)3和6的好朋友,都是比它大1和比它小1的數(shù),比它小1的數(shù)排在它們的前面,比它大1的數(shù)排在它們的后面。它們的好朋友也就是它們的鄰居,我們也可以這樣說,2和4是3的相鄰數(shù)。5和7是6的相鄰數(shù)。一個數(shù)的相鄰數(shù)就是比這個數(shù)大1和比這個數(shù)小1的兩個數(shù)。

4、游戲“舉數(shù)字”:

現(xiàn)在我想請小朋友們和我一起玩一個舉數(shù)字的游戲,我舉一個數(shù)字,請小朋友們舉出這個數(shù)字的兩個相鄰數(shù),看哪個小朋友舉得又對又快。(舉出后要求幼兒說出幾的相鄰數(shù)是幾和幾)(幼兒結伴取數(shù)字)。

5、游戲“找朋友”:

看到數(shù)字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小動物們也來了,你們看它們是誰呀?小動物們也想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請幼兒幫助動物找朋友,要求好朋友身上的點數(shù)是這個動物身上點數(shù)的相鄰數(shù))(2、7)。

6、幼兒練習。小朋友們真棒,你們看,我這兒有幾張紙片,每張紙上都有一些數(shù)字或是圓點,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要我們干嘛的呢?(請小朋友們擺出或是畫出他們的相鄰數(shù))。

7、教師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相鄰數(shù),知道了一個數(shù)的相鄰數(shù)就是比這個數(shù)大1和小1的數(shù),我們還玩了好玩的游戲,小朋友們可以把數(shù)字卡帶回去和你們的爸爸媽媽也玩一玩找朋友的游戲。

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篇六

活動目標: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shù)立方體。

2.體驗數(shù)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多媒體、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活動過程:1.復習幾何形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shù)正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shù)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shù)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qū)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tǒng)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活動反思:

充分利用幼兒現(xiàn)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fā)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體驗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篇七

1、使幼兒熟練掌握學過的平面幾何圖形和幾何體的特征。

2、初步理解平面幾何圖形與幾何體的關系。

3、喜歡數(shù)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1、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

2、與這些幾何體的面相同大小的平面圖形若干。

3、十字形硬紙片若干,膠水等。

一、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初步感知平面幾何圖形與幾何體的不同。

1、出示一塊正方形積木和一張正方形的面一樣大的紙,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其不同之處。

師:這個是什么?(正方形)這個呢?(正方體)。他們有什么地方不同呢?

2、教師小結正方形與正方體不同之處。

師:正方形只有一個面,它的長和寬一樣長;而正方體有六個一樣大的面,正方體除了長和寬外還有高。

3、讓幼兒用食指沿著正方形的長和寬以及正方形的長、寬、高的三條棱運動比劃,使幼兒清楚長寬高具體指的是什么,學會以此辨別平面和立體。

師:請小朋友們都來摸一摸正方形和正方體,感覺一下它們的長、寬、高。

4、小結:正方體像正方形長高的樣子。

二、幼兒自由比較探索圓形和圓柱體,長方形和長方體,區(qū)別它們的不同之處。

1、師:請你們好好觀察圓形和圓柱體,長方形和長方體,看看它們到底有哪里不一樣。

2、請個別幼兒說說比較后的想法。

3、小結:圓柱體很像圓形長高的樣子而長方體像長的很高的樣子。

三、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1、一組:一張長方形和兩個一樣大的圓形紙粘成圓柱體。

2、二組:把十字形硬紙片涂上六種不同顏色并粘成一個正方體3、三組:作業(yè)單練習。

4、總結:立方體上包括許多平面,很多平面可以組成立方體。

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篇八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視幼兒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本次教育活動在教學策略上運用游戲化方法,設計環(huán)節(jié)上體現(xiàn)層次目標遞進。將“碰碰樂”游戲融入幼兒的學習中,由身體碰碰樂——圖形碰碰樂——形體碰碰樂,使他們置身游戲中體驗。并通過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概括,以及動手解決問題,引發(fā)、支持、促進他們的學習活動。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碰碰樂》音樂、筐子等。

一、身體“碰碰樂”

導入活動:播放音樂,師幼玩“身體碰碰樂”游戲。

二、圖形“碰碰樂”

(一)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制作材料。

仔細觀察:哪些圖形寶寶來玩碰碰樂的游戲?怎樣玩呢?

2、觀察驗證,了解基本特征。

(1)紙上有幾個圖形?它們都是什么圖形?

(2)這6個正方形都一樣大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3)幼兒自主選擇工具驗證6個正方形一樣大。

小結:大家手中都是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

3、幼兒操作、認識正方體。

(1)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交流發(fā)現(xiàn):“碰碰樂、碰碰樂,6個正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個正方體!”

“正方體是什么形狀組成的?正方形和正方體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形體,就叫正方體。

(二)認識長方體。

1、出示長方體制作材料,了解基本特征。

2、幼兒操作,認識長方體。

(1)討論分享:長方體是由幾個正方形組成的?

(2)交流發(fā)現(xiàn):“碰碰樂、碰碰樂,6個長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個長方體!4個長方形和2個正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也碰出一個長方體!”

小結:由6個長方形組成的形體叫做長方體,由4個長方形和2個正方形組成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三、形體“碰碰樂”

游戲鞏固,播放《形體碰碰樂》音樂。

生活中哪些東西像正方體和長方體呢?回家和爸爸媽媽找一找,并做好記錄。

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篇九

設計思路: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視幼兒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本次教育活動在教學策略上運用游戲化方法,設計環(huán)節(jié)上體現(xiàn)層次目標遞進。將“碰碰樂”游戲融入幼兒的學習中,由身體碰碰樂——圖形碰碰樂——形體碰碰樂,使他們置身游戲中體驗。并通過幼兒的觀察、比較、分析、概括,以及動手解決問題,引發(fā)、支持、促進他們的學習活動。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了解其基本特征。

2、比較正方體和正方形、長方體和長方形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碰碰樂》音樂、筐子等。

活動過程:

一、身體“碰碰樂”

導入活動:播放音樂,師幼玩“身體碰碰樂”游戲。

二、圖形“碰碰樂”

(一)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制作材料。

仔細觀察:哪些圖形寶寶來玩碰碰樂的游戲?怎樣玩呢?

2、觀察驗證,了解基本特征。

(1)紙上有幾個圖形?它們都是什么圖形?

(2)這6個正方形都一樣大嗎?你是怎樣知道的?

(3)幼兒自主選擇工具驗證6個正方形一樣大。

小結:大家手中都是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

3、幼兒操作、認識正方體。

(1)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2)交流發(fā)現(xiàn):“碰碰樂、碰碰樂,6個正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個正方體!”

“正方體是什么形狀組成的?正方形和正方體有什么不一樣?”

小結: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組成的形體,就叫正方體。

(二)認識長方體。

1、出示長方體制作材料,了解基本特征。

2、幼兒操作,認識長方體。

(1)討論分享:長方體是由幾個形組成的?

(2)交流發(fā)現(xiàn):“碰碰樂、碰碰樂,6個長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出一個長方體!4個長方形和2個正方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也碰出一個長方體!”

小結:由6個長方形組成的形體叫做長方體,由4個長方形和2個正方形組成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三、形體“碰碰樂”

游戲鞏固,播放《形體碰碰樂》音樂。

四、活動延伸。

生活中哪些東西像正方體和長方體呢?回家和爸爸媽媽找一找,并做好記錄。

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篇十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正方體,知道正方體的一些基本特征。

2.在操作活動中,努力學會獨立完成制作正方體的任務。

3.體驗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教具:正方體正方形。

學具:《幼兒用書》各種長方體及正方體的物品。

活動過程:

一、初步認識正方體。

師:老師這有一個大魔方,請你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狀的?

幼:正方形(正方體)教師把正方形和正方體進行比較。

(1)師:請你看一看這個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狀的?(正方形),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嗎?

(2)再來比一比,這么多面它們的大小都一樣嗎?

(3)數(shù)一數(shù),這個魔方有多少個面?(6個)。

師:像這樣的形狀就叫正方體。

小結: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二、鞏固學習。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東西,請你去找一找,哪些東西是正方體(驗證)。

三、操作練習。

制作正方體。

四、拋骰子游戲。

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篇十一

活動目標: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shù)立方體。

2、體驗數(shù)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活動過程:

1、復習幾何形體。

教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辨認,并能說出它們的特征。(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shù)立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shù)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shù)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qū)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tǒng)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篇十二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shù)立方體。

2、體驗數(shù)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多媒體課件、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1、復習幾何形體。

教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辨認,并能說出它們的特征。(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shù)立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shù)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shù)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qū)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tǒng)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篇十三

活動目標:1、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簡單了解他們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種長方體和圓柱體的物品。

活動重點:

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活動難點:

簡單了解他們和長方形、圓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牛奶盒、藥盒、牙膏盒、易拉罐、茶葉桶、撲克牌、光盤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請幼兒認識長方體和圓柱體。

1、出示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茶葉桶等材料,請幼兒擺弄,說一說他們是什么樣子的。知道牛奶盒和牙膏盒是長方體,易拉罐和茶葉桶是圓柱體。

2、請幼兒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

a、長方體有幾個面?上下兩個面一樣大嗎?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小結長方體的定義。

b、圓柱體上下兩個面是什么形狀的?上下一樣粗嗎?兩個圓面大小相等嗎?能不能滾動?小結圓柱體定義。

3、請幼兒在活動室找一找:還有那些玩具、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

4、請幼兒說一說:家庭中還有那些物品是長方體和圓柱體?

二、基本部分。

了解長方體和長方形、圓柱體和圓形之間的關系。

1、教師出示一張撲克牌和許多張撲克牌演示長方形和長方體之間的關系,讓幼兒了解長方體是由許多個長方形組成的。

2、教師再出示一張光盤和許多光盤演示圓形和圓柱體之間的關系。幫助幼兒了解圓柱體是由許多許多個圓形組成的。

三、結束部分。

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篇十四

活動目標: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shù)立方體。

2.體驗數(shù)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多媒體、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活動過程:

1.復習幾何形體。

教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辨認,并能說出它們的特征。(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2.學習數(shù)立方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shù)正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shù)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shù)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qū)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tǒng)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下載全文。

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篇十五

幾何體的教學是大班很重要的內容,正方體、長方體是常見的立體幾何體,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然而幼兒對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認識有時是模糊的,只能把它們說成長長的、方方的,并且很難聯(lián)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兒已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等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我們嘗試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本次教學活動。

1、認識正方體、長方體,感知它們的特征。

2、比較正方形和正方體、長方形和長方體之間的異同,初步了解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3、在活動中體驗幫助別人、合作游戲的快樂。

1、搜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盒子及物品。

2、神秘袋一個,內裝有正方體1個、長方形體2個(一個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一個2個面是正方形,4個面是長方形)。

3、幼兒操作用小正方體、長方形體。

一、通過小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接到一個電話,前幾天森林里刮大風,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著急,怎么辦呢?(小朋友幫助小兔搭房子)。

教師:小兔子有要求,搭建房子必須用指定的形體,我們要想幫助小兔子搭建房子,就先來認識一下用什么樣的形體。

二、認識正方體、長方體。

1、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1)利用神秘袋導入活動。

放入6張一樣大小、不同顏色的正方形,取出一個正方體,認識正方體的特征(正方體有6個面)。

(2)幼兒取一個小正方體,自己操作探索(如:利用比一比、畫一畫等方法)驗證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

小結:正方體不僅有6個面,而且6個面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2、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1)教師放入神秘袋中6張不同顏色的長方形(分別兩兩相同大小),變出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長方體,引導幼兒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不同。

長方體和正方體看上去都是方方的,都有六個面。不過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長方體的6個面不都是一樣大。

(2)幼兒取一個小長方體(6個都是長方形),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說出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長方體有6個面,而且都是長方形的。

(3)教師從神秘袋中變出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提問幫助幼兒認識這種長方體的特征。

這個形體有幾個面?這些面都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有6個面,4個面是長方形的,2個面是正方形。

(4)幼兒取一個小長方體(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說出6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小結:這樣有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的形體也是長方體。

3、請幼兒分成兩組做游戲,幫小兔子搭房子,鞏固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教師:我們認識了為小兔子搭建房子的正方體和長方體,下面就開始為小兔子搭建房子。

(1)請兩組幼兒分別到老師前面的筐子里只選擇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物品,共同合作搭建一座房子。

(2)相互檢查各組選擇的形體對不對,若有選錯的及時糾正。

4、活動延伸。

請幼兒課后在幼兒園、回家里找一找,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然后告訴小朋友和老師。

大班教案數(shù)立方體篇十六

1、感知立體圖形在空間的存在形式,正確點數(shù)立方體。

2、體驗數(shù)形關系,有一定的空間概念。

3、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多媒體、30個立方體、若干積木、筆、調查表以及操作紙。

1、復習幾何形體。

教師出示正方體、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辨認,并能說出它們的特征。(告訴幼兒這些圖形有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叫“立方體”。)。

要求幼兒看清圖形,正確點數(shù)正方體。(小朋友之間進行校對;通過多媒體來進行校對。)。

2)幼兒操作活動。

把幼兒分成三組,用立體圖形進行拼搭,要求幼兒說出“我用了幾個立體圖形拼搭了什么?”

3)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正確點數(shù)立方體,學會將隱藏部分給找出來。

通過此活動來提高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3、延伸活動:數(shù)高樓。

運用調查表的形式讓幼兒對小區(qū)內的.高層樓房進行層次的統(tǒng)計,從中了解到我們的樓房也是通過一個個的立體圖形而組成的。

充分利用幼兒現(xiàn)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fā)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體驗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55501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