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指讀者在閱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之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來進行思考和總結(jié)的一種文學表達形式。它可以是對作品中人物形象、情節(jié)走向、主題思想等方面的評價,也可以是對作者文筆、寫作手法、意境等方面的思考。讀后感可以讓人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也能幫助自己更好地表達個人的觀點和感受。讀后感是一種文學交流方式,既能增進個人修養(yǎng),又能促使讀者更深入地思考與探討。3.寫讀后感時,要注重邏輯和條理性,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有條不紊地展開。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參考和分享自己的見解。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一
再次對王小波感興趣在一次公司旅行活動中,由于沒帶書所以找同事借書看,同事帶了一本雜文和一本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然后再次提起了那句流行語“男不可不讀王小波,女不可不讀周國平”,他說他是第二次讀王小波這本書了。于是我借了王小波的書開始讀起來,發(fā)現(xiàn)越讀越來勁。《我的精神家園》雜文類的文章比他的小說好看多了,書中他也提到說,有讀者給他打電話叫他別寫小說了,應(yīng)該寫雜文,因為他的小說不夠正經(jīng)??磥聿恢刮乙粋€讀者這么覺得。我之所以覺得《我的精神家園》好看,是因為作者的雜文寫了很多關(guān)于生活現(xiàn)象或者一些觀點的看法,很多地方我覺得挺認同挺有啟發(fā)的。而且他在討論觀點的時候,運用正推反推、舉例說明等形式,字里行間有趣且深刻,應(yīng)該是有受理科生的影響吧,很多地方引用偉大哲學家羅素的話,對問題進行邏輯解讀,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書中有一章寫他為什么要寫作的問題。眾所周知,水往低處流、蘋果往地上掉的自然現(xiàn)象,事情總是遵循著本來該有的方向發(fā)展,這當然是合理的,所以大多數(shù)人做選擇時往往會選擇容易發(fā)展的那個方向去靠。但是總有那么一些人會逆著方向做選擇,例如他舉得例子,明知道登山是又危險又沒什么實際好處的一件事,總有人要冒險去征服高山;像在美國有些人冒著被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調(diào)查的風險支攤賣托洛茨基、格瓦拉、毛主席等人的書;就像他自己本是一名理科生,在他自己看來當時他寫的東西一點也不熱門,不但掙不了錢有時還倒貼一些,但是他為什么還要選擇寫作。類似這些現(xiàn)象他有趣地比喻成水往山上流、蘋果飛上天的現(xiàn)象。他表示理解這些人的選擇,這些人的選擇沒辦法解釋,畢竟如果所有人都是順流而下,最后總會在低洼的地方匯集,擁擠一起。他還舉了個例子,他認識的一位教授的女兒放著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獎學金不要,自費去一般大學的法律專業(yè),后來法律掙錢比人類學家掙得多,這是舍小利而趨大勢,受小害而避大害。這章內(nèi)容說的問題能讓我反思到生活中,在做選擇時有時候需要逆向思維,因為人本能是趨利避害的,隨大流是容易的,逆向思維確是需要智慧和勇氣的。突然覺得和投資上很像,順勢而為、物極必反。當然逆向思維是否正確還得看一個人的能力和眼光。
書中還有一章寫有關(guān)貧窮的問題。書中提到國外有位研究發(fā)展的學者說:貧窮是一種生活方式。意思就是說窮人不單缺錢,就算給他錢了也富不起來?!吧罘绞较褚粋€曲折漫長的故事,或者像一座使人迷失的迷宮。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種負面的生活都能產(chǎn)生很多亂七八糟的細節(jié),使它變得蠻有趣的。人就在這種趣味中沉淪下去,從根本上忘記了這種生活需要改進。用文化人類學的觀點看,這些細節(jié)加在一起就叫作’文化’?!薄笆挷{的《英國佬的另一個島》里,有一位年輕人這么說他的窮父親:一輩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豬,結(jié)果自己變成了一片土、一只豬。”書中的這些話挺有啟示作用的。就像《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說的類似,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所以一個人的思維方式真的很重要,曾有人說“讀書無用論“,讀書的實際用處是在于開拓人的思維。
其實最近寫公眾號,我也在思考為什么我要寫公眾號?比如為什么選擇去學習跳舞?在有些人看來好像都是吃力不討好,沒什么實際用處,一不能帶來錢財,二費錢費時費力。而自己為什么還要去做呢?下次再寫寫原因吧。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二
如今,《紅樓夢》已被翻拍了許多回,看看電視上鮮艷的畫面,動人的情節(jié),但總覺得少了一些什么,不禁讓我夢回紅樓,重回我的精神家園。
依稀記得,當我還是小學生時,抱著《紅樓夢》,看著書上的插圖,津津樂道??傉J為林黛玉是個傻姑娘,小心眼,猶是討厭??稍耄F(xiàn)在我讀起《紅樓夢》來,另有一番滋味,如同身臨其境。
當初我厭煩的林妹妹,現(xiàn)在我不禁打心眼里喜歡。曾記否,林姑娘只身進京都時那份膽怯與不安,俏語謔嬌音桃花黛玉泣殘紅時那份憂愁:“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边@些隱隱約約浮現(xiàn)腦海,我知道林妹妹乃是美貌與才華的代名詞。她憂郁,她不開朗,這又如何,人非完美,那溫婉充滿傷感的眼神讓人們訴說她苦難的命運以及他對寶哥哥堅貞不渝的愛戀。又曾記得當生命已經(jīng)到了盡頭,林妹妹獨守空房,心中充滿了不舍與眷戀,她不得不離開。驚天地,泣鬼神,黛玉香魂依舊。殊不知,當我十年后再次品讀林妹妹時,心中有何觸感,我想有的只是對生命的珍惜,對生活的期待。
《紅樓夢》亦是如此,我常常用心去斟酌何為精神家園。
我讀過名著,讀過小說,也讀過傳記,連一些花邊小文章我也瀏覽過,我不知道它們能否建造我的精神家園。我只知道閑來無趣,信手掂來。
我還記得曾經(jīng)為了一本書,整日廢寢忘食。我如饑餓似渴的讀著它,于是我的精神世界多了一束陽光,少了一點陰霾。從那一刻起,我打下了家園的地基,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往上建造。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園》里說過:井底之蛙也擁有一片天空,十三歲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園。這個家園里外觀不美麗,房間不夠多,沒有庭院,沒有苗圃,但可以有無盡的快樂,無盡的幸福。
我不理解那些文人騷客的精神家園,我也做不到那種爐火純青的境界。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我會有新的看法,就如當時我讀《紅樓夢》一樣。
回顧十幾年來的讀書生涯,當年的《水滸傳》《繁星·春水》《唐詩三百首》《史記》等等,我仍覺得那么親切,它們都是我的家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為了更美好的家園,我要不停的加工,如果淪落到屋漏偏逢連夜雨,那就不好了!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三
看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直到看到他給李銀河的信時,我才感受到他的精神的支撐……如果一個人沒了自己的“精神家園”,真就與行尸走肉沒什么區(qū)別了!不過說實話,我真的不覺得他給李銀河的信寫的多么好,那些信挺乏味的啊,沒有什么感動和心動的啊??赡苁俏依狭耍讼嗨际窃趺椿厥铝?,沒有感同身受了!還有我沒有看明白封面的圖,反復看,還是沒明白!
人啊千萬不要以為別人喜歡自己的照片而不斷的把自己的照片發(fā)給別人看,喜歡看你的只有自己的父母、戀人,其他人如果有贊美那也只是敷衍和禮貌,千萬別當真,千萬別以為人家真的喜歡而不斷的去打擾人家,大家都挺忙的,就是閑著也不愿意浪費時間去欣賞別人的!
這兩天接到三個境外電話,瞪著眼睛說些不著邊際的話。我想來電話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在胡說吧!他們一定是受蒙蔽的!就像我們不了解他們一樣,他們也不了解真實的我們。他們一定是被利用的。
對面的工地這兩天又停工了。趁著高樓沒有起來,我還可以看到遠處的風景!有那么一會兒天空的云很好看,在窗前就拍了張相片!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四
先笑一個:我天天教別人,寫文章從題目開始就要有新意,要奪人耳目,自己卻用這么俗舊老套的名目。為我的懶擊掌先。
準確的說,這是第四次讀王小波了。但從第三次開始,我才讀出點味兒來。
第一次還是上學其間,記不清是大幾了,總之那會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正風靡校園,我也就找來了看,實際的情況是,那些小說,我字字都認得,合在一起,卻一點看不明白,所以就放下不看了。呵呵,這大概是我讀書的唯優(yōu)點:不懂就是不懂,絕不裝神弄鬼,借虎皮拉大旗。
第二次也是上學其間,有一回假期回學校,買完車票離開車還有幾個小時,沒事做,就到處轉(zhuǎn)在車站附近一家書店,賣的大都是教輔書,再就是些沒名堂的暢銷書,我翻來翻去,找到一本《古詩一百首》和一本王小波的文集。具體的書名是什么我已經(jīng)記不清了,總之似乎我還沒有讀完,它就失蹤了,也不知誰借走了,再沒還過——這樣不知所終的書已經(jīng)好幾本了,深刻懷疑被老二順走了,別人不上我這來,來的也不讀我的這些書。
第三次還是工作以后,那二年被賦閑,工作很簡單,不要說八小時之外,就是八小時之內(nèi)可供我自由支配的時間也很多,由是隔幾天就到圖書館換幾本書,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就在其中,那時,才能說懂了一些——知道他在說什么了,記憶最深的.是那句“我是學理科的,不相信世上有……”的議論,觸動很大。
年跟前,又有了些空閑,借書的時候,這本書又跳到眼前,于是借來再看,說全懂,怕挨砸,但至少看出了他的言論的優(yōu)劣,也讓我多了些自信——以前總覺得自己這個專業(yè)沒專業(yè),好象什么實用的技術(shù)都沒學到,看到王小波亂用概念,不禁暗笑,原來我還是有點專業(yè)的:)。
認識王小波的過程,跟讀錢鐘書的《圍城》類同。初識《圍城》是上補習班時,班上有人讀《圍城》再加上電視劇播的火熱,很多文學愛好者贊口不絕,于是就借來看,看了一晚,不得要領(lǐng),悶悶的還給別人,上大一的時候,和一老師說起《圍城》,我說我怎么不懂的話來,邊上一同學說她懂,很有感觸,結(jié)果被好一頓挖苦:多少專家多少年研究都不敢說懂了,你這么膽大敢說自己懂了,了不起,等等,讓我目瞪口呆。
然后到了大三,不知怎么又借了《圍城》來看,還不知看懂沒有,但邊看邊大笑,惹室友群起抗議。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五
《我的精神家園》是王小波的代表作品,合上書本,我被作者獨特的特性震撼,他對博大精深的中國的文化的見解非常獨特,他始終用自己獨特的視角來視察整個世界的精神讓我佩服。
作者擅長表述自己對某一事物的真實情感,談及孔孟程朱,他并非盲目夸贊,也并非一味貶低,而認為他們的想法有讓人感動的地方,但只要細細體會,其實也沒有太多了不得的地方。在他眼里,孔孟程朱所創(chuàng)建的價值遠不如法拉第,愛因斯坦,牛頓,萊布尼茲等人。而孔孟程朱的宣揚的那些“仁義”、“格物”、“中庸”等思想,作者認為雖然是好話,但是這似乎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再琢磨的過分點,又感覺很肉麻。還有他將孔孟和古代的勞動人民相比,他更佩服古代的勞動人民,因為勞動人民獨創(chuàng)了做豆腐,就這么簡潔。
他的文章很幽默也很有譏諷意味,比如在說到鉆研《紅樓夢》這里,說到: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換著人地嚼。當然,我沒有這樣地念過四書,不知道其中的`好處。有人說,現(xiàn)代的科學、文化,林林總總,盡在儒家的典籍之中,只要你仔細鉆研。這我倒是信任的,我還信任那塊口香糖再嚼下去,還能嚼出牛肉干的味道,只要你不斷地嚼。我個人認為,我們民族最重大的文化傳統(tǒng),不是孔孟程朱,而是這種鉆研精神。這幾句話我特喜愛,諷刺了那些苦于鉆研古人學問,而不去創(chuàng)建新學問的人。
他也批判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比如說到個人尊嚴,中國傳統(tǒng)的觀點是個人尊嚴必需是與國家,單位,集體聯(lián)系起來的。但是王小波卻不這么認為,他覺得個人是尊嚴的基本單位。為什么非得把個人尊嚴與國家,民族聯(lián)系起來呢。伴隨著王小波的批判與嘲諷和幽默,暢游了他的精神家園,覺得他是一個特真實的作家,用最樸實的話語向我們表達了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社會中一些事物的最獨到的見解。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六
再一次讀。覺得《我的精神家園》是一本雜文集。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深思,風格卻又是黑色幽默的,讓人一邊笑一邊思考,這并不代表拋棄了嚴肅,話題是嚴肅的,只是用了不同的方式來敘述而已。王小波說過,他喜歡有趣的東西,所以他書中的人物始終都是笑著的,這是一種黑色幽默,可是他喜歡。我也喜歡。有人曾這樣說過:“《我的精神家園》是一個充滿睿智的詩意的世界,一個自由思想家的精神家園,是使人憂傷的幽默?!?/p>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七
真要說起為什么讀王小波先生的作品,那是因為看了李銀河女士的《愛你就像愛生命》。書中的王小波那么浪漫又富有才情,讓我不禁想要拜讀他的高作。
可是,當真的拿到了《我的精神家園》,我初讀的感覺卻不是很好。書中一板一眼的論述方式,辛辣的鞭笞,實打?qū)?、一是一二是二地講自己的思維邏輯,然后還帶點文革時語言的味道,一談人物就是某某先生,真讓我覺得“難以消化”。但是讀到前半段偏中間的時候,我就已經(jīng)完全變了態(tài)度,并且不自主地喜歡上了他這質(zhì)樸真誠并略帶調(diào)侃幽默的語言方式,而且這文字的背后還會帶著內(nèi)在的嚴肅,在嬉笑之后來上一句總結(jié),讓人不覺冥思片刻,回味無窮,也讓人再次回望這例子,再次冥想這些話語。
《我的精神家園》,王小波先生的作品,作為其批判文學最為經(jīng)典的著作,這樣一本雜文集在文化、藝術(shù)和社會不同其實又緊密聯(lián)系的三個方面,意在剖露或者更為引導一種“真實”的思維形態(tài),從而能夠讓讀者在他的精神家園里有所認知,有所感悟。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八
真要說起為什么讀王小波先生的作品,那是因為看了李銀河女士的《愛你就像愛生命》。書中的王小波那么浪漫又富有才情,讓我不禁想要拜讀他的高作。
可是,當真的拿到了《我的精神家園》,我初讀的感覺卻不是很好。書中一板一眼的論述方式,辛辣的鞭笞,實打?qū)?、一是一二是二地講自己的思維邏輯,然后還帶點文革時語言的味道,一談人物就是某某先生,真讓我覺得難以消化。但是讀到前半段偏中間的時候,我就已經(jīng)完全變了態(tài)度,并且不自主地喜歡上了他這質(zhì)樸真誠并略帶調(diào)侃幽默的語言方式,而且這文字的背后還會帶著內(nèi)在的嚴肅,在嬉笑之后來上一句總結(jié),讓人不覺冥思片刻,回味無窮,也讓人再次回望這例子,再次冥想這些話語。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九
王小波說過,他喜歡有趣的東西,所以他書中的人物始終都是笑著的,他的文字中流淌著鮮活的智慧,就像自有奔涌的河水,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擋。他喜歡,讀書的人也喜歡。
王小波對讀書和思考有一種天真執(zhí)著的熱愛,不是為了功利,而是學習中享受純粹的快樂。他在《我的精神家園》中回憶的“幼時遙望人類智慧星空的情景”,純真而令人感動,他一定要活得真實、豐富、有趣,追求智慧和真理,痛恨乏味和愚昧。讀其文字,獨特而態(tài)肆隨意,但卻有著一種內(nèi)在的嚴肅。他的作品中占支配地位的是超越情感的理性思索,在那貌似玩世不恭并且自嘲的表象下,隱藏著冷靜、徹底了悟的大智和無可救藥的真誠。
王小波說,人應(yīng)該記住自己做過的聰明事,更該記得自己做的那些傻事。這是提醒人們應(yīng)該具備時時反醒的精神吧。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一個人,在不斷地學習和追求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多多少少的失誤。這就需要我們要有反醒的精神,努力做到時時刻刻自省,不斷改正錯誤,每一天留給自己一些時間去反省去靜下心認認真真思考一些事,時間久了,必然是有所收獲的。
作者在書中提到對于“中國人喜歡接受這樣的想法:只要能活著就是好的,活成什么樣子無所謂”的精神狀態(tài)是極為不滿的,認為“人必須過他可以接受的生活,這恰恰是他改變一切的動力。人有了心胸,就可以用它來改變自己的生活。因為在精神生活的問題上,任何否定和不滿的背后都有著一種肯定和追求,表明了人對舊我的否定,對新的精神生活有著更高的要求和憧憬。在人的精神生活中,作者認為“能夠帶來思想快樂的東西,只能是人類智慧至高的產(chǎn)物。比這再低一檔的東西,只會給人帶來痛苦;而這種低檔貨,就是出于功利的種.種想法”。從這種立場出發(fā),人就有了更為廣闊的參照系,因此在衡量一種精神價值時,主要標準就不再是眼前的自身實利。
在現(xiàn)實社會中,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我們往往會摔跟斗。但是,我們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就要不斷地學習和追求,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從而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十
《我的精神家園》是王小波的代表作品,合上書本,我被作者獨特的個性震撼,他對博大精深的中國的文化的見解十分獨特,他始終用自己獨特的視角來觀察整個世界的精神讓我佩服。
作者善于表述自己對某一事物的真實情感,談及孔孟程朱,他并非盲目夸贊,也并非一味貶低,而認為他們的想法有讓人感動的地方,但只要細細體會,其實也沒有太多了不起的地方。在他眼里,孔孟程朱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遠不如法拉第,愛因斯坦,牛頓,萊布尼茲等人。而孔孟程朱的宣揚的那些“仁義”、“格物”、“中庸”等思想,作者認為雖然是好話,但是這好像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再琢磨的過分點,又感覺很肉麻。還有他將孔孟和古代的勞動人民相比,他更佩服古代的勞動人民,因為勞動人民發(fā)明了做豆腐,就這么簡單。
他的文章很幽默也很有譏諷意味,比如在說到鉆研《紅樓夢》這里,說到: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換著人地嚼。當然,我沒有這樣地念過四書,不知道其中的好處。有人說,現(xiàn)代的科學、文化,林林總總,盡在儒家的典籍之中,只要你認真鉆研。這我倒是相信的,我還相信那塊口香糖再嚼下去,還能嚼出牛肉干的味道,只要你不斷地嚼。我個人認為,我們民族最重大的文化傳統(tǒng),不是孔孟程朱,而是這種鉆研精神。這幾句話我特喜歡,諷刺了那些苦于鉆研古人學問,而不去創(chuàng)造新學問的人。
他也批判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比如說到個人尊嚴,中國傳統(tǒng)的觀點是個人尊嚴必須是與國家,單位,集體聯(lián)系起來的。但是王小波卻不這么認為,他覺得個人是尊嚴的基本單位。為什么非得把個人尊嚴與國家,民族聯(lián)系起來呢。
伴隨著王小波的批判與嘲諷和幽默,暢游了他的精神家園,覺得他是一個特真實的作家,用最樸實的話語向我們表達了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社會中一些事物的最獨到的見解。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十一
從元月底開始斷斷續(xù)續(xù)在讀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也讓自己有了思考。
在《積極的結(jié)論》中的觀點對自己的啟發(fā)較大,我在情感上總是過于感性所以時常讓自己不快樂,他的觀點使我重新認識自己的`不足。“理性就像貞操,失去了就不會再有;只要碰上開心的事,樂觀還會回來的。”;“人活在世界上,不可以有偏差;而且要多少費點勁兒,才能把自己保持在理性的軌道上?!?/p>
在《知識分子的不幸》中對信念的看法:人活在世上,自會形成信念。對我本人來說,學習自然科學,閱讀文學作品,看人文科學的書籍,乃至旅行、戀愛,無不有助于形成我的信念,構(gòu)造我的價值觀。一種學問,一本書,假如不對我的價值觀發(fā)生作用(姑不論其大小,我要求它是有作用的),就不值得一學,不值得一看。不斷地學習和追求,這可是人生在世的最有趣的事啊!
在《文化之爭》中提到:羅素先生曾說,他贊成人人平等。但遺憾的是,事實遠不是這樣。人和人是不平等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與人有知識的差異。
在《椰子樹與等》中,最大的不平等是知識的差異――有人聰明有人笨,這就是問題所在。這里所說的知識,聰明是廣義的,不單包括科學知識,還包括文化素質(zhì),藝術(shù)的品味等等。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十二
王小波說過,他喜歡有趣的東西,所以他書中的人物始終都是笑著的,這是一種黑色幽默,可是他喜歡,來看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淼奈业木窦覉@讀后感:
如今,《紅樓夢》已被翻拍了許多回,看看電視上鮮艷的畫面,動人的情節(jié),但總覺得少了一些什么,不禁讓我夢回紅樓,重回我的精神家園。
依稀記得,當我還是小學生時,抱著《紅樓夢》,看著書上的插圖,津津樂道。
總認為林黛玉是個傻姑娘,小心眼,猶是討厭。
可曾想,現(xiàn)在我讀起《紅樓夢》來,另有一番滋味,如同身臨其境。
當初我厭煩的林妹妹,現(xiàn)在我不禁打心眼里喜歡。
曾記否,林姑娘只身進京都時那份膽怯與不安,俏語謔嬌音桃花 黛玉泣殘紅時那份憂愁:“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這些隱隱約約浮現(xiàn)腦海,我知道林妹妹乃是美貌與才華的代名詞。
她憂郁,她不開朗,這又如何,人非完美,那溫婉充滿傷感的眼神讓人們訴說她苦難的命運以及他對寶哥哥堅貞不渝的愛戀。
又曾記得當生命已經(jīng)到了盡頭,林妹妹獨守空房,心中充滿了不舍與眷戀,她不得不離開。
驚天地,泣鬼神,黛玉香魂依舊。
殊不知,當我十年后再次品讀林妹妹時,心中有何觸感,我想有的只是對生命的珍惜,對生活的期待。
《紅樓夢》亦是如此,我常常用心去斟酌何為精神家園。
我讀過名著,讀過小說,也讀過傳記,連一些花邊小文章我也瀏覽過,我不知道它們能否建造我的精神家園。
我只知道閑來無趣,信手掂來。
我還記得曾經(jīng)為了一本書,整日廢寢忘食。
我如饑餓似渴的讀著它,于是我的精神世界多了一束陽光,少了一點陰霾。
從那一刻起,我打下了家園的地基,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往上建造。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園》里說過:井底之蛙也擁有一片天空,十三歲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園。
這個家園里外觀不美麗,房間不夠多,沒有庭院,沒有苗圃,但可以有無盡的快樂,無盡的幸福。
我不理解那些文人騷客的精神家園,我也做不到那種爐火純青的境界。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我會有新的看法,就如當時我讀《紅樓夢》一樣。
但是為了更美好的家園,我要不停的加工,如果淪落到屋漏偏逢連夜雨,那就不好了!
精神家園,我的家園!
我對本文很有感觸。
當今社會處于浮躁的氛圍中,精神被物欲所蒙蔽,拜金主義已經(jīng)占到合情合理更合法的地步。
網(wǎng)絡(luò)充斥著八卦、黃色和暴力。
現(xiàn)代社會的美常被視為昔日的丑惡,還美其名曰:審丑視角。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速度的迸發(fā)。
我們的生活節(jié)奏日益加快,信息速傳和交通便利把原有的自然享受磨滅。
直到再也離不開速食文學,在線視頻,網(wǎng)頁游戲……曾幾何時我們已經(jīng)失去了享受的幸福感。
另一個原因,我認為可以從生理上來闡述。
由于現(xiàn)代娛樂設(shè)施多以輻射環(huán)繞,人的身體機能難免受到影響。
輻射的'危險度據(jù)說可以再來回1米間反復10萬次后煮熟一顆雞蛋。
而人腦作為人身體最脆弱的部分,成為對輻射神經(jīng)高度敏感的區(qū)域。
人的心理緊張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源自于輻射的增加。
但是反觀越發(fā)不能擺脫高級設(shè)備的社會人,文明人,其實不自覺地加速了精神緊繃,導致衰退。
或許有些駭人聽聞,但是我們必須予以重視,自覺地有意識地讓自己有一定的空間遠離過快發(fā)展的新式技術(shù)。
就好比艾略特所著的《荒原》,如果人類滅亡歸咎于自然的不可抗力,那么人類的精神毀滅一定是源自人的自殺,而且是上癮般的毒殺。
我認為這本書能夠警醒我們青年一代,把握自己的生活,重新獲得幸福的真諦。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十三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書中寫道:“什么是知識分子最害怕的事?”答案就是“知識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笔堑模鐣h(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是十分重要的。毋庸置疑,好的社會環(huán)境更有利于一個人實現(xiàn)理想和目標。同時,我認為雖然社會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是十分重要,但并不起絕對作用。我堅信個人的努力是一個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學習和追求,才能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活得更有價值。不斷地學習和追求,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古語有云:“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一個人在不斷地學習和追求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王小波還說,雖然人生在世會有種種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與不幸中做選擇。選擇幸福,實現(xiàn)理想,我們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意志。
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在不斷地學習和追求的過程中,有宏大的志向后,還必須有博大的`胸懷。這就需要我們要學會多向他人學習了。毛澤東曾經(jīng)豪邁地寫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正滄桑?!逼渲惺惆l(fā)的正是一代偉人豁達的胸襟和壯志豪情??!他對這一事物的認識也正是與他的宏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懷聯(lián)系在一起。
總之,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不斷地學習和追求,不斷的經(jīng)歷成長,這才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十四
我可不是說王小波先生臉丑,是他自己說的。他對李銀河女士說,一想到你,我這張丑臉上就泛起微笑。
王小波,1997年4月11日去世,我買了紀念版的《我的精神世界》,想一窺大師的精神世界,懷著敬畏之心。1997年3月20日,他在這本書的序言里說到;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若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為此也要去論是非,否則道理不給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讓你遇到。我開始地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總得申明我的態(tài)度,所以就有了這本書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數(shù)。
知道王小波,始于初中語文閱讀題中的一篇《一只特立獨行的豬》,對文中的豬很是敬佩,那是一只有個性的豬。
王小波定義的成功里談到有趣,我們都喜歡有趣的人,什么是有趣?怎樣才能有趣,前不久讀到晴媽也是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得主郝景芳說,我們想采訪一系列有趣的人,能把自己的生活過得精彩而自我抉擇的人。讀后感他們倒不一定是從傳統(tǒng)路徑上含著金鑰匙成長的人,但都在生命的某個時刻,讓自己成為自我推動的人。他們清楚自己喜歡什么,想要什么,也有能力沿著自己喜歡的方向去行進。
老師一般都有這個技能:不管離題幾萬里,都能回到主題,不管是老師本人,還是學生。我再回到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這本書,這是一本雜文自選集,分為文化、藝術(shù)、社會三大塊內(nèi)容,最后是書信,兩封是寫給新年的,其余是寫給愛人李銀河的,大部分都在另一本他倆合著的《愛你就像愛生命》一書里出現(xiàn)過。
語言直率幽默。在音樂學院的小禮堂里看到外國老太太唱歌的時候把假牙吐出來了,他說請相信,我坐在那里很嚴肅地把這一幕聽完了,才微笑著鼓掌。所有狂野粗俗的笑都被我咽到肚子里,結(jié)果把內(nèi)臟都震成了碎片。
打開這本書吧,看王小波從牽?;▍仓凶哌^來。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十五
《我的精神家園》一書話題大多涉及文化狀態(tài)與知識分子命運。有人曾這樣說過:《我的精神家園》是一個充滿睿智的詩意的世界,一個自由思想家的精神家園,是使人憂傷的幽默。讀完全書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知識分子的不幸這一部分內(nèi)容。我從中得到了這樣一個感悟:不斷地學習和追求,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書中寫道:什么是知識分子最害怕的事?答案就是知識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是的,社會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是十分重要的。毋庸置疑,好的社會環(huán)境更有利于一個人實現(xiàn)理想和目標。同時,我認為雖然社會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是十分重要,但并不起絕對作用。我堅信個人的努力是一個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學習和追求,才能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活得更有價值。不斷地學習和追求,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王小波說,人應(yīng)該記住自己做過的聰明事,更該記得自己做的那些傻事。這是提醒人們應(yīng)該具備時時反醒的精神吧,我這樣理解。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知識分子,在不斷地學習和追求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多多少少的失誤。這就需要我們要有反醒的精神,努力做到時時刻刻自省,不斷改正錯誤。
古語有云: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一個知識分子,在不斷地學習和追求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王小波還說,雖然人生在世會有種種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與不幸中做選擇。選擇幸福,實現(xiàn)理想,我們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意志。
一個知識分子,不斷地學習和追求的過程中,有宏大的志向后,還有博大的胸懷。這就需要我們要學會多向他人學習了。毛澤東曾經(jīng)豪邁地寫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正滄桑。其中抒發(fā)的正是一代偉人豁達的胸襟和壯志豪情??!他對這一事物的認識也正是與他的宏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懷聯(lián)系在一起。
在現(xiàn)實社會中,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我們往往會摔跟斗。但是,命運就在我們的手中。作為知識分子的我們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就要不斷地學習和追求,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從而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其實,不斷地學習和追求,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十六
從事雜文寫作,常常是對事不對人的,而且也一般不就事論事的。如僅就某一具體人、某一具體事作文立論,則時過境遷,文將安附?所以雜文當在每從具體人、事人手,而所針貶的、所諷刺的,乃是一種存在的現(xiàn)象、傾向、思潮、心態(tài),具有歷時性,非局限于一人、一事、一時、一地的。因而就有了一種歷史穿透力和理性的思考特色,這是一切優(yōu)秀雜文的力量所在。從這一意義上說,也正是王小波的雜文頗具特色和可貴的地方。
讀王小波的雜文,會發(fā)現(xiàn)他對精神生活問題的思考,常常是與對中外知識分子這一群體和文化的審視緊密相關(guān)連的。對這一問題,是王小波雜文中關(guān)注的重點,也是其文章中頗有份量的部分。當然這是與作者的知識分子的家庭出身和在經(jīng)歷了“”后上大學讀書、出國留學、回國在高校任教、辭去公職后成為專事寫作的文化背景分不開的。這一點使他對知識分子的精神生活、中外文化傳統(tǒng)有了深切的體悟。無疑,這也是作為知識分子王小波個人精神發(fā)展史上的繼續(xù)。不僅如此,還在于王小波深知知識分子在社會中所承擔不可推卸的義務(wù)和重要角色:肩負社會道義的職責和代表社會的良知。這一角色決定了知識分子對人們的精神生活的影響的重大。王小波說:對人類來說,更大的惡夢是社會,更準確地說是人文生存環(huán)境。假如一個社會長時間不進步,生活不發(fā)展,也沒有什么新思想出現(xiàn),對知識分子來說,就是一種惡夢。。因而,王小波對知識分子的自身精神狀態(tài)與生存環(huán)境及其文化進行了深人的剖析和反省。
在《知識分子的不幸》一文中,王小波認為知識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時代。而知識分子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理智。其中“狂信”則會導致偏執(zhí)和不理智并造成這樣的年代,如伽利略低頭認罪,承認地球不轉(zhuǎn);老舍跳進太平湖,這種年代根絕了講任何道理的可能性。而只要到了無理可講的地步,肯定也要遭逢浩劫,“”即是例子?!啊敝械倪@種狂信就是與喪失理智相伴生的。這也是與人濫用信仰,將其制成打人的棒子、迫害別人的工具相關(guān)的。王小波著重指出,信仰是重要的,但要從屬于理性。它是一切知識分子的生命線。作者舉例說:在古希臘,人最大的罪惡是在戰(zhàn)爭中砍倒橄欖樹。在現(xiàn)代,知識分子最大的罪惡是建造關(guān)押自己的思想監(jiān)獄??车归蠙鞓涫菧缃^大地的豐饒,營造意識形態(tài)則是滅絕思想的豐饒。前者的罪過頂多不吃色拉子,后者則是沒有思想人就要死了。而過去人文知識分子給思想流氓造了多少兇器、多少混淆是非的煙霧彈。所以說,知識分子的不幸,就從這里開始了。為此,作者對那些想在思想領(lǐng)域里巧取豪奪的不良分子,保持著高度的警覺,提醒大家注意那些以高舉招牌,搶占制高點來壓制不同意見的人,以免遭頭上鮮血淋漓。作者強調(diào)說:人活在世上,自會形成精神信念,它是在自我不斷地學習和追求中產(chǎn)生,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作者調(diào)侃的說道,如將其從生活中抽掉,不如把我閹了。所以作者說不想最終飯依什么-這塊地方我給自己留著,它將是我一生事業(yè)的終結(jié)之處,我的精神墓地。
這是因為,作為知識分子處世立身,就在于有其獨有的求知領(lǐng)地,依據(jù)于知識的至上性和自怡性。知識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求知本身。知識是好的,求知的人生是更好的。愛知者,必樂知也;并力求在知識上有所成就。對知識分子而言,知識是思想的基礎(chǔ),也是知識分子安身立命的最終憑籍。
可以說,一個真正底得了精神生活的人,他雖然也生活在現(xiàn)在,但同時也擁有了永恒的現(xiàn)在,即包含一切時代和人類一切有永恒價值的成就的現(xiàn)在,從而也就有了居高遠望的立腳點和不隨波逐流的立場,與不斷進取的創(chuàng)造力。作為知識分子的王小波,正是由此以批判精神作為自己的思想旗幟,來揭示社會的眾生相,追蹤靈魂進行拷問,尋覓人性的良知,從事著自己的精神事業(yè),從而去促進人的進步、社會文明的提高。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十七
早就聽說《我的精神家園》是一個充滿睿智的詩意的世界,一個自由思想家的精神家園,是使人憂傷的幽默。這次局文明辦推薦,讀完全書后,我從中得到了這樣一個感悟:不斷地學習和追求,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書中寫道:“什么是知識分子最害怕的事?”答案就是“知識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笔堑?,社會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是十分重要的。毋庸置疑,好的社會環(huán)境更有利于一個人實現(xiàn)理想和目標。同時,我認為雖然社會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是十分重要,但并不起絕對作用。我堅信個人的努力是一個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學習和追求,才能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活得更有價值。不斷地學習和追求,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王小波說,人應(yīng)該記住自己做過的聰明事,更該記得自己做的那些傻事。我想,這就是提醒人們應(yīng)該具備時時反醒的精神吧。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泵恳粋€人,在不斷地學習、追求和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多多少少的失誤。這就需要我們要有反醒的精神,努力做到時時刻刻自省,不斷改正錯誤。
古語有云:“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币粋€人在不斷地學習和追求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王小波還說,雖然人生在世會有種種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與不幸中做選擇。選擇幸福,實現(xiàn)理想,我們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意志。
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我們在不斷地學習和追求的過程中,有宏大的志向后,還必須有博大的胸懷。這就需要我們要學會多向他人學習了。毛澤東曾經(jīng)豪邁地寫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正滄桑?!逼渲惺惆l(fā)的正是一代偉人豁達的胸襟和壯志豪情??!他對這一事物的認識也正是與他的宏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懷聯(lián)系在一起。
總之,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不斷地學習和追求,不斷的經(jīng)歷成長,這才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我的精神家園讀后感篇十八
自從跟著集體忙活著讓全國人民都去喝茶的事,我已經(jīng)很久沒讀書,也沒寫什么東西了。安古人的說法我早就變俗了,可我老師安慰我說勞動不俗,勞動很雅,只有勞動過讀的'書才會被真正吸收。我想讀讀《金瓶梅詞話》不知道會不會吸收的很好,但不能讀馬老的《資本論》,否則老想著找自己的剩余價值。
這些混帳玩笑話都是勞動之后讀了王小波雜文“吸收”良好的后遺癥。
五一節(jié)匆匆忙忙趕到寧波,沒偷到預(yù)料中的閑情,另外幾個城市的人照樣跟蹤操控。即使這樣我居然還是能夠讀完一本隨手抄到的《我的精神家園》,這都要感謝女友無邊無際的加班。
實際上這本書的名字只是其中一篇小雜文的名字而已,看上去很嚴肅,實際上全不是那么回事——小波是少有的幽默智慧的作家。一部分雜文是講電影的,一部分雜文是講他在國外的一些片段,一部分雜文談到了關(guān)于“尊嚴”的問題。喜歡王小波的原因是他一點也不“文藝腔”,全是俏皮話,你一看就樂了,樂完了你覺得他怪損的,連你也罵了,接著你就反思了。
現(xiàn)在這書不在我手上,我憑印象記得他說好萊塢電影說的很妙。大概是這樣的觀點:1、美國有好的文藝片。2、美國電影人為了賺錢太能不厭其煩的把一個路數(shù)拍爛。就像《鏡花緣》里有個“直腸國”,吃下去什么拉出來的還這樣,于是加點作料再吃,反復吃幾遍拉出來的東西終于像拉出來的了這才完。這不是好萊塢電影嗎?我一想《諸神之戰(zhàn)》不就是吃了《阿凡達》拉出的嗎?我可不做直腸國的食客。
我原來讀小波的小說,一直覺得他最喜歡的作品應(yīng)該是奧威爾的《1984》。實際上他熱愛的是王道乾等翻譯家的語言,他喜歡現(xiàn)代文學,無比推崇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還有圖尼埃。他對小說創(chuàng)作的很多感受跟我這樣的普通人很相近,你看過現(xiàn)代文學之后你很害怕,那些語言每一句都是無可挑剔的,但你就是再怎么有才華,一輩子也就能出一兩個。
他還很推崇卡爾維諾,卡爾維諾對新千年文學做過演講,他想寫8個講稿,完成5個就死了?,F(xiàn)在剩下輕、快、精確、形象、繁復,恰好我的老師最近也在看卡爾維諾的這些講稿,她現(xiàn)在對精確十分著迷,并迫使我也要精確。我下一本要讀的書估計就是這個。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458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