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的撰寫是對過去經(jīng)驗的回顧和思考的過程。寫心得體會要注意語氣坦誠自然,既表達出個人真實感受,又兼顧客觀客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得體會范文,僅供參考,大家可以一起來看看。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深刻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和學習的方法。通過這次項目,我學會了如何與團隊成員合作、溝通和解決問題。在這段時間里,我經(jīng)歷了許多挑戰(zhàn)和困難,但也獲得了成長和進步。我意識到只有不斷學習和適應變化,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通過這次經(jīng)歷,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發(fā)展方向。我深入反思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并制定了相應的改進計劃。我從這次實踐中體會到了實際應用和理論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重要性。在這個項目中,我領悟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和協(xié)作的重要性。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更加自信和堅定了自己的目標和信念。我通過這次實習體會到了職場中的競爭和挑戰(zhàn),也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jīng)驗和教訓。
曾國潘家書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在校衛(wèi)生室與校財務間穿梭,雖并不閑暇,但比起其他許多老師,時間似乎更為機動,偶時下盤棋,或捧捧經(jīng)典,是人生一大美事。
讀完《曾國藩家書》,不得不佩服曾公為人處世的本領,難怪毛澤東和蔣先生獨愛“曾公文集”。曾公的一生證明,不怕天資愚鈍,不急少不得志,成功的關鍵在于如何做人、做事,讀曾公家書后使我受益匪淺。
勤學是立人之本。
人之初,如玉璞,人生來就是一張白紙,唯持之以恒、不茍不懈地學習,才能明白為人處事的道理和學會養(yǎng)家糊口的本領。謹記進德修業(yè),德是“忠孝仁義禮”,業(yè)是“明史格物”;僅僅明白怎么學還不夠,還要知道為什么學;“君子立志,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nèi)圣外王之業(yè),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如何成為優(yōu)秀的人,勤學,勤實踐,實踐能溫故而知新,只有不斷的循環(huán),從中摸索,才知道如何做人,如何處事。
修身是一生的堅持。
我們常常抱怨不被人欣賞,對生活充滿牢騷,抱怨這、抱怨那,卻不愿靜下思考,是不是我們自己出了錯。
“只問積勞不問成名”,看似需要一個人無欲無求,然男子漢頂天立地,做事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父母,如不希望有出息,動力從何而來,不追求,興趣又如何培養(yǎng)。但不是無止境地表現(xiàn),還得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鋒芒畢露,“半斛滿子,由人去刮平,人自滿了,由天去刮平”,或許應該這樣理解“問積勞不求名”才準確。應該心懷遠志,腳踏實地,即要有崇高的理想,又要符合現(xiàn)實的目標,然后投入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勤勞謙虛,才能成為社會有用的人。
最不能做的是傲和惰。
記得剛工作的時候,總是夸夸其談,現(xiàn)在回想起來,就感覺自己像小丑一般可笑;后來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拜讀曾公文集后,才明白自己的可笑?!胺布ぶ栉?,不必定以言語加人,有以神氣凌之者矣,有的以面色凌者矣”,從現(xiàn)在起要痛改前非,為人穩(wěn)重,處事低調(diào),從形外到心里對自己都要約束?!吧w場屋之中,只有文乏而僥幸者,斷無文佳而埋沒者,此一定之理也”,只要有能力,總會遇到伯樂,不用心急,耐心等待,是金子總會發(fā)光的。利用每一個今天,沒有辛苦,哪來甘甜,不斷堅持,相信迎來的總是豐收的季節(jié)。
君子慎獨。
禍從口出,多言常害人一生,人言可畏,我們常常不加思索地說錯一些話,卻不知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無心的`一句話成了別人手上的一把利器,最后刺傷的還是自己,少說話比不會說話強,說對的話比多說話強,因為慎言是一種修養(yǎng)和學識;切勿各逞己見,“眾口悠悠,初不知其所自起,亦不知其所由止,有才者仇疑謗之無因,因悍然不顧,則謗且日騰;有筏者畏疑謗之無因,而抑然自修,則謗亦日息”,社會上常常有人惡語中傷,有人人云亦云,對于流言蜚語,不應該去理睬,越描越黑,還不如置之不顧,始終克制脾性,胸中養(yǎng)的一種怡靜,有氣度,不計較小事,時刻把持住脾性,才能冷靜少言,將心中不快散去才不妄議他人,“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謹慎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這也”。曾公家書并不長,雖簡短但深刻,簡單的學、勤、謙、穩(wěn)就已經(jīng)把為人處世的技巧表述得淋漓盡致,理不需要太多,只要做好簡單的幾條,足以使我們受益終身。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对鴩視芳視形膹娜萱?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一部家書體現(xiàn)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值得每個人一讀。尤其在這個喧囂、浮雜的年代,拾遺傳統(tǒng),奉揚經(jīng)典,從經(jīng)典中汲取人性之美德,更顯示其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曾國潘家書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1.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當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
2.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輕營。有必不可勸之人,不必多費唇舌。
3.優(yōu)娼輩好嗤笑人,而敢為無禮,此自不賤本色。其趨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4.遇疾惡太嚴之人,不可輕意在他前道人短處,此便是澆油入火,其害與助惡一般。
5.處事當務詳慎,不可盡興燥脾。凡飲食舉動言語筆墨,盡興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無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殺身,終至殺身而有余也。
6.吾不如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惟賢者,必與賢于己者處,賢者之可得與處也,禮之。主賢世治,則賢者在上。主不肖世亂,則賢者在下。
7.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報,若市道,吾實恥之。
8.任事者當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設身利害之中。
9.人有過喜談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過惡,聞之漫無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謂大公,以責人之心責己,是謂大勇。
10.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11.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12.非望之福,禍必繼之。急當恐懼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驕則不可救矣。
13.人遇逆境,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見識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學,借困衡為砥礪,不但順受而已。
14.恭而無禮,遇君子固所深惡,即小人亦未嘗不非笑之,枉自卑謅耳。
15.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16.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17.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18.事后論人,局外論人,是學者大病。事后論人,每將智人說得極愚。局外論人,每將難事說得極易。二者皆從不忠不恕生出。
19.畢竟先知后行,至于純熟,乃能合一。
20.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為愚也。
21.見面前之千里,不若見背后之一寸。故達觀非難,而反觀為難。見見非難,而見不見為難。此舉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獨覺也。
22.規(guī)模先要個極大,意思先要個安閑。古之人先約而豐人,故群下樂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審處,故己不勞而事極精詳。褊急二字,處事之古礙也。
23.處天下事,前面常長出一分,此之謂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謂裕。如此則事無不濟,而心有余樂。若盡煞分數(shù)做去,必有后悔。處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則可以廣聽。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好。
24.天物愚者真,智者偽;愚者完,智者喪。
25.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眾人事;讓美歸功,此君子事;分怨共過,此盛德事。
26.既不俗為小人,即不勉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27.小屈以求大伸,圣賢不為。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之時,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后,又為兩截人矣。
28.才下手便想到究竟處。
29.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yǎng)奮發(fā)于定之中耳。
30.覓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視之而不見。他日無事于覓也,乃得之。非物有趨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從容,而失之急遽。
31.恒言平穩(wěn)二字極可玩,蓋天下之事,惟平則穩(wěn)。行險亦有得的,終是不穩(wěn),故君子居易。
32.世間事各有恰好處,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則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則失難。存心君子,自得之體驗中耳。
33.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皩Sy成,眾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diào)劑人情,發(fā)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后動有成,事可久。盤庚遷殷,武伐紂,三令五申,猶恐弗從。蓋恒情多隱于遠識,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壞之,雖有良法,胡成胡久。
34.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
35.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36.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
37.靜坐自我妄為,讀書即是立德。
38.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志必不驕。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一旦退休必不怨。
39.見人耳語,不可竊聽。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議我短長,聞之未免動意,且使其人慚愧無地自容矣。
40.處毀譽要識有量,今之學者反有向上底,見世所譽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譽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真惡在我,毀譽與我分毫無干。
曾國潘家書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1、盛世創(chuàng)業(yè)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2、吾輩讀書,只有兩件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yè)之事。
3、凡事須逐日檢點,一日姑待后來補救,則難矣。
4、事莫待來時忍,欲莫待動時防。即來思隱,即動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5、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6、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
7、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8、好譽者,常謗人;市恩者,常奪人。其傾危一也。
9、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10、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
1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12、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13、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難忘。
14、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15、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者弱,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
16、仁言不如仁心之誠,利近不如利遠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17、人之制性,當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壞之易。若不顧其泛濫,一傾而不可復也。
18、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19、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餒也。
20、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21、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22、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23、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
24、總宜獎其所長,而兼規(guī)其短。
25、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6、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27、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28、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29、靜坐自我妄為,讀書即是立德。
30、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31、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2、勤于邦,儉于家,言忠信,行篤敬。
33、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34、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步也。
35、食能止饑,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36、人之氣質(zhì),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zhì)。
37、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38、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
39、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者,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
40、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41、先靜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42、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43、寧可數(shù)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
44、儉以養(yǎng)廉,譽洽鄉(xiāng)黨;直而能忍,慶流子孫。
45、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chuàng)之。
46、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47、畢竟先知后行,至于純熟,乃能合一。
48、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49、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
50、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見異思遷。
52、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無貪榮擅寵之心,何嫉妒之有?
53、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54、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nèi)釣閯?;清則易刻,惟襟懷閑遠,則可化刻為厚。
55、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56、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他日得志必不驕。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一旦退休必不怨。
57、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58、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59、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物極則反,害將及矣。
60、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61、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62、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則善矣。
63、自其外者學之而得于內(nèi)者謂之明,自其內(nèi)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64、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65、好便宜不可與共財,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66、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
67、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
68、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69、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
70、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相關閱讀:曾國藩的政治成就。
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對“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睂τ凇笆看蠓蛄曈趹n容茍安”,“昌為一種不白不黑、不痛不癢之風”,“痛恨次骨”。他認為,“吏治之壞,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诖?,曾國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時需用德器兼?zhèn)渲耍L,行禮治之仁政,反對暴政、擾民,對于那些貪贓枉法、漁民肥己的官吏,一定要予以嚴懲。至于關系國運民生的財政經(jīng)濟,曾國藩認為,理財之道,全在酌盈劑虛,腳踏實地,潔己奉公,“漸求整頓,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國藩將農(nóng)業(yè)提到國家經(jīng)濟中基礎性的'戰(zhàn)略地位,他認為,“民生以穡事為先,國計以豐年為瑞”。他要求“今日之州縣,以重農(nóng)為第一要務”。
受兩次片戰(zhàn)爭的沖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并反對借師助剿,以借助外國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如他說過購買外洋器物……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可以剿發(fā)捻,可以勤遠略。
曾國潘家書讀書心得體會篇四
1、處毀譽要識有量,今之學者反有向上底,見世所譽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譽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真惡在我,毀譽與我分毫無干。
2、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3、聞人善則疑之,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
4、無為名尸,勘破幻妄也。無為謀府,無思也。無為事任,無為也。無為知主,地知也。然須定得性了,方行得四者,不然實行不去。莊子曰:“吾以無為為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贝箢嵲唬骸氨娙硕凰疾粸?,則天下之理幾乎息矣?!睉陆游镏皇且粋€情字為累,若無情則無累矣在,故曰圣人無情。
5、君子貴通天下之志,疾惡太嚴則傷公明之體。
6、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雖不與謀,若從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處此有三道,以至誠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間,又其次也。
7、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開端。
8、凡處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穩(wěn),一任間言語。
9、傷化毀俗者,雖親雖貴,必疏而遠之。清公貞修者,雖微雖踐,必親而近之。
10、善人固可親,未能知,不可急合。惡人固可疏,未能遠,不可急去。
11、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⒗侵?,蛇蝎之狀,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預防之。小人則心如虎狼,其貌騶虞,念如蛇蝎,其言鸞和,人不知其將害己而狎之,鮮弗及矣。
12、稱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稱人一惡,我有一惡,又何毀焉?
13、聞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誣其心。聞人之過而播揚之,或枝葉以多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黨戒之。
14、論人情只往薄處求說,人心只往惡邊想,此是私而該底念頭,自家便是個小人。古人責人,每于有過中求無過。此是長厚心,盛德事。學者熟思,自有滋味。
15、古人愛人之意多,今人惡人之意多。愛人,故人易于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惡人,故人甘于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16、將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過。若以古人至誠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魚下也。
17、水激逆流,火激橫發(fā),人激亂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
18、君子稱人之善而非譽也,折人之過而非毀也,毀其勸善而改過也。小人不然,善則忌之,過則揚之。
19、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難忘。
20、衣冠之族,以清白遺世為本,務要恬穆省事,凡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與之相接。
21、人若一味見人不是,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
22、凡權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23、將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謂達權。(經(jīng)典語錄)此之謂才。未事而知其來,始事而要其終,定事而要其變,此之謂長慮,此之謂識。
25、兩君子無爭,相讓故也。一君子一小人無爭,有容故也。爭者兩小人也,有識者奈何自處于小人。
26、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則不屈于物,忍劇則不擾于事,忍撓則不折于勢,忍窮則不茍于進,故曰,必有忍乃有濟。
27、君子多思不若養(yǎng)志,多言不若守靜,多才不若蓄德。
28、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
29、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30、得失有定數(shù),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2.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3.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4.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5.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6.盛世創(chuàng)業(yè)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7.禁大言以務實。
8.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9.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10.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11.智慧愈苦而愈明。
12.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13.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4.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15.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6.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17.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18.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19.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20.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21.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
22.自其外者學之而得于內(nèi)者謂之明,自其內(nèi)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23.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24.無好小利。
25.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26.三樂:讀書聲出金石,飄飄意遠,一樂也;宏獎人才,誘人日進,二樂也;勤勞而后憩息,三樂也。
27.三寡:寡言養(yǎng)氣,寡視養(yǎng)神,寡欲養(yǎng)精。
28.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29.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30.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31.人必誠,然后業(yè)可大可久。
32.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33.責己厚而責人薄耳。
34.克己之學——反省自己。
35.剛?cè)岵敖鼇硪姷锰斓刂?,剛?cè)峄ビ茫豢善珡U,太柔則靡,太剛則折?!?/p>
36.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欽,到處人皆敬重?!薄吧w凡帶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茍取,但求吾身不茍取。以此風示僚屬,即以此仰達圣主?!?/p>
37.務虛名,不行駕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
38.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貳。
39.三?。盒覟臉返?,一薄德也;逆命億數(shù),二薄德也;臆斷皂白,三薄德也。
40.三知:知命,知禮,知言。
41.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42.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3.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44.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45.有才干,定要表現(xiàn)之。
46.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
47.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48.好談己長只是淺。
49.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
50.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51.見得天下皆是壞人,不如見得天下皆是好人。
5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53.書蔬魚豬,一家之生機;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氣。
54.前世所襲誤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創(chuàng)之。
55.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56.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7.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58.為人不可過于聰明。
59.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
60.特患業(yè)之不精耳。
61.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62.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63.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64.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
65.既愛其才,宜略其小節(jié)。——。
66.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jié)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67.世間事各有恰好處,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則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則失難。存心君子,自得之體驗中耳。
68.吾不知所謂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謂惡,但使人恨者即惡也。
69.畢竟先知后行,至于純熟,乃能合一。
70.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
71.久視則熟字不識,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過思者迷正應。
72.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為愚也。
73.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事事有。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74.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
75.鄉(xiāng)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
76.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77.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78.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79.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
80.只是一個見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盡墮。
81.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步也。
82.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83.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則不屈于物,忍劇則不擾于事,忍撓則不折于勢,忍窮則不茍于進,故曰,必有忍乃有濟。
84.食能止饑,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85.事后論人,局外論人,是學者大病。事后論人,每將智人說得極愚。局外論人,每將難事說得極易。二者皆從不忠不恕生出。
86.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nèi)釣閯?清則易刻,惟襟懷閑遠,則可化刻為厚。
88.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有圣賢之氣象。坐密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
89.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
90.志之所向,金石為開,誰能御之?
91.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
92.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93.古來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惟數(shù)萬人困于堅城之下,最易暗銷銳氣。弟能養(yǎng)數(shù)萬人之剛氣而久不銷損,此是過人之處,更宜從此加功。
94.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
95.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96.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nèi)圣外王之業(yè),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
97.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無貪榮擅寵之心,何嫉妒之有?
98.以德遺后者昌,以禍遺后者亡。謙柔卑退者,德之余,強暴奸詐者,禍之始。
99.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100.好譽者,常謗人;市恩者,常奪人。其傾危一也。
曾國潘家書讀書心得體會篇五
1.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之時。
2.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3.譽望一損,遠近滋疑。
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體素弱過于保惜。
5.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6.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7.不隨眾從之喜懼為喜懼。
8.凡人無不可為圣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9.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10.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1.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12.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13.有才干,定要表現(xiàn)之。
14.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15.一身精神,具乎兩目。
16.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17.寧可數(shù)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
18.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19.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20.人必誠,然后業(yè)可大可久。
曾國潘家書讀書心得體會篇六
1、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3、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4、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5、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6、盛世創(chuàng)業(yè)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
7、禁大言以務實。
8、學而廢者,不若不學而廢者。學而廢者恃學而有驕,驕必辱。不學而廢者愧己而自卑,卑則全勇多于人謂之暴,才多于人謂之妖。
9、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
10、功不獨居,過不推諉。
曾國潘家書讀書心得體會篇七
1.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2.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4.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5.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6.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7.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8.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9.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10.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
11.自其外者學之而得于內(nèi)者謂之明,自其內(nèi)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12.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13.無好小利。
14.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15.責己厚而責人薄耳。
曾國潘家書讀書心得體會篇八
1、以體察人才為第一。
2、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
6、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7、須有寧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9、不深思則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11、智慧愈苦而愈明。
12、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13、天下事未有不由艱苦中來,而可大可久者也。
14、不可輕率評譏古人。
15、放開手,使開膽,不復瞻前顧后。
16、自其外者學之而得于內(nèi)者謂之明,自其內(nèi)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
17、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
18、無好小利。
19、今日所說之話,明日勿因小利害而變。
20、責己厚而責人薄耳。
曾國潘家書讀書心得體會篇九
每小我私家都領會過父母的慈子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鄉(xiāng)信,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我好像找到了別的一種父母之子,這也是大多數(shù)后代所領會不到的。這大概是這十年對她子慕不減的緣故原由吧。是那一封封鄉(xiāng)信,就象一次次貴重的交心,拉近了我們的間隔,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覺著,凝聽著,篤志銘刻取。
傅雷是我國聞名文學翻譯家、文藝批評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端正的學者,極富本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yǎng),又經(jīng)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仁慈,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第一部分對讀者來說是一個對其時文藝再起時期歷史的一些相識和馬基雅維里本身對政權分類的一些見解。第二部分是作者對本身故國意大利其時隊伍狀態(tài)的擔心和否認。第三部分,就我感覺,是整部書的最精美也是最受爭議的中間,我的一些感覺和想法也多數(shù)來自于此。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遍及,研究博識,小我私家的文化修養(yǎng)極高。而他造就的東西又是從小擔當精良的家庭教誨,終于生長為國際大家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明確,藝術縱然是像鋼琴演奏也必要嚴酷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技術”,而是滿身心、全品德的表現(xiàn)。他教誨兒子說:“我始終以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只管即便生長,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不然,那種某某家無論怎樣高超,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孝敬。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小我私家的品德,已別無所求。
我也是出與好奇心和抱著讀名著的心態(tài)來讀這本飽受爭議的又被人成為是人類歷史上巨大頭腦的書的。
曾國潘家書讀書心得體會篇十
曾國潘先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政治家、實業(yè)家、軍事家和社會活動家。在他的一生中,曾國潘給后人留下了無數(shù)的遺產(chǎn),其中就包括了他和家人之間的書信。在這些書信中,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曾國潘家族對于家風、家訓的重視,以及家族幾代人傳承家學的決心和毅力。最近,我讀了曾國潘家書,深深被其中的智慧、溫情和奮斗精神所感染,更加深了我對于家族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第二段:家族文化的傳承。
曾國潘家書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涉及到家族的各個方面。在這些書信中,曾國潘一家人始終保持著追求的一致性:依循正道、篤實為人、勤勉好學、積極進取。從父親曾篡山的批改語文作業(yè),到曾國藩的指導子女的讀書方法,再到曾紀澤的自強不息的努力,曾家人一代代秉承著家訓,傳承家族的精神財富。
品讀曾國潘家書有著深刻的意義。首先,這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家族概念,認識到家族文化的重要性;其次,這也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曾國潘及其家族對于中國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的巨大貢獻,深化了我們對于歷史的認識;最后,曾國潘家書的品讀,更是讓我們更加虔誠地回歸傳統(tǒng),學習曾家人那一脈的學習精神和耐力,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和綜合實力,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服務。
第四段:家書中的人物形象。
在曾國潘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作為父親的曾國藩,伶俐嚴肅,是儒家傳統(tǒng)思想的具體代表;作為兒子的曾紀澤,文弱但執(zhí)著,是近代知識分子的代表;作為女婿的李鴻章,冷靜果敢,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與軍事家。曾國潘家書中的這些人物,不僅演繹出了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更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了一個個在中國現(xiàn)代化發(fā)展歷程中令人矚目的人物形象。
第五段:結(jié)語。
綜上所述,讀曾國潘家書讓我們感受到了家族文化的重要性,更讓我們認識到了一個家族對于國家和社會的深遠影響。曾國潘一家人不僅在歷史上留下了豐厚的財富,更是傳播著幾代人的家風積淀和家族理念,成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我們深深地被曾家人的精神內(nèi)涵所感染,也開始厚植自己的人文底蘊和人生理想,不斷拓展我們自身的價值與未來。
曾國潘家書讀書心得體會篇十一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边@是陸游的詩句。的確,無論是在戰(zhàn)亂時期還是在和平的年代里,家書都是無比珍貴的。在那薄薄的的信封里,裝著的不僅僅是那一行行用親情凝成的字,更是難以丈量的,比天還高比地更厚的愛。
父母的高尚無私,領著我們上前;父母的教導鼓勵,給予我們動力。他們是動力的源泉,惟有這種動力,才給予我們多姿多彩的人生。
每當人感到無奈迷惘的時候,首先想起的當然是最親,最信任的人。而這,莫過于是父母親了。在大森林中。迷路了,有北極星的引導,樹木的指路,月亮的照明。而父母就是北極星,是樹木,是月亮,在你最無助,最無奈,最失落,最寒冷的時候,給你雪中送炭讓你發(fā)泄,送你安慰。
無論你身處異國還是異在他鄉(xiāng),父母的這種安慰,問候都是你心中萌發(fā)的種子。平日覺得父母的嘮叨是最厭煩的,可你在這時候是最需要他的。它如同音樂,是超越界限,超越國界的,因為這種嘮叨是有著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那就是愛,無論是英語,俄語,德語,日語,無論它如何地千變?nèi)f化,可都不離其中。
就像文中一樣,當兒子消沉苦悶時,父親的勸慰,是一種莫大的幫助,這種勸慰,對于平時的我們來說是最平常不過的語言教育??蓪τ谝粋€遠在他鄉(xiāng),面對困難而無從入手的人來說,是最珍貴的教導,是最深刻的體悟。這種指導,領導是百聽不厭的,因為它充滿愛,令你不禁淚流滿面;也因為它語句深奧,令你從生活中探索,品味;更因為它是父母的話語,令你燃起心中的火。
春天的萬物復蘇是因為土壤的呵護,泉水的滋潤,薄霧的籠罩以及陽光的愛撫。遠在他鄉(xiāng)的人們之所以幸??鞓芬彩且驗榧依锶诵胖?,郵件中,安慰,幫助,更因為有永遠都傳遞不完,永遠都說不盡的愛。
曾國潘家書讀書心得體會篇十二
在父母身邊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年幼時他將我們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將一切風雨絕隔,呵護著我們的天真。漸長時他們一定是苦惱的,這世上千奇百怪,擋在我們身前怕礙了我們長大,跟在我們身后怕來不及阻攔我們受的傷害。
期待我們永不知這世界還有灰暗,卻又怕我們懵懂不知世事。世間每一對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遠與近中取舍徘徊,尋找一個合適的尺度,而傅雷幾乎將這一點做到了完美。嚴師、慈父、益友,在一個孩子的成長中父母能做到的,他幾乎做到了極致。許多人說這是中國父母必看的書,看過之后我卻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細細品讀。讀懂父母的愛,是我們成長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讓他們等的太久。
“親愛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墒菦]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边@段話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細膩的情感讓我難以想象是出自那個嚴謹近于殘酷,倔強甚至有些暴躁的學者之口。
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教會我們?nèi)绾魏秃⒆酉嗵?,以怎樣的一種姿態(tài)交往。孩子經(jīng)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yǎng)你心靈的酒漿,不經(jīng)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為孩子包辦,而為孩子這種蛻變的過程而高興,并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
為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煩惱,他說: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面對現(xiàn)在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匯款單,沒有其余的問候,而傅雷告誡兒子寫信就是強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
曾國潘家書讀書心得體會篇十三
讀《曾國藩家書》,從第一封家書開始,我就被書里濃濃的親情味所感染。隨著閱讀的深入,這位被譽為“清朝第一中興名將”的形象在筆者心里徹底被改變了。一封封看似聊著居家艱難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濃郁親情??吹墓P者都想讓時光倒退幾十年,重新回到僅靠書信聯(lián)系的時代。
如今人們,應該說是趕上了好時光。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可以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網(wǎng)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電子通訊技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現(xiàn)代人可以說已經(jīng)告別了原始的信紙、信封。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讀著《曾國藩家書》,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幾年前自己寫信讀信的情景。那一封封透著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xiàn),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讀著親朋好友的來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濃濃的親情友情。如今,無論是接電話還是看短信,總覺得少了一點韻味和感覺。
讀《曾國藩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作為史上名臣曾國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麗最溫馨的善良之光的閃現(xiàn)。那一封封家書,無論長短,字里行間充滿的是對親朋好友的掛念、關心和關懷,字里行間充滿的是中華民族最美好的道德——孝悌。一代名人重臣通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yǎng)。看曾公的家書,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曾公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助家人和親朋??吹竭@些,我感動了,而且感動的想流淚。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zhì)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樣的親情和友情。
也許是因為現(xiàn)在的這個世界誘惑太多,也許是因為人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如今,人與人之間曾經(jīng)擁有的濃濃親情和友情好像在逐漸變得淡薄,維系人與人之間感情聯(lián)絡的紐帶越來越脆弱,感情的深淺和好壞全維系在利益的天平上。一旦利益的天平嚴重失衡,曾經(jīng)濃厚的親情和友情就會變得寡淡如水。古人所云的“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的人間百態(tài),在當今物質(zhì)極度文明的社會上更加凸顯。我們將一切都歸咎于窮和富這兩個字,似乎有點偏薄?!对鴩視芬粫?,從很多家書里我們都能夠看出作為為官之人的曾公生活的艱難,有些時候冬天要靠外官進獻的`炭資錢過活。這樣的生活境況也許現(xiàn)在人覺得不可思議,更不敢相信,但是,當時曾公的生活境況就是如此。即使如此,他還時刻不忘盡最大努力接濟家人和親朋好友??戳嗽募視?,我有點頓悟了,維系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熏陶。
曾公在家書中,上千次的提到他的弟弟們學習狀況,從中可以看出曾氏家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曾公家書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那份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來源于曾公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積淀。所以說,改變?nèi)说乃刭|(zhì),真正的根源還在于教育和文化。今天,現(xiàn)代人缺失的正是物質(zhì)的超前發(fā)展和教育的相對滯后,物質(zhì)和文化發(fā)展的不平衡導致了如今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
當下的中國,在發(fā)展經(jīng)濟的同時,更迫切的問題是發(fā)展文化和教育。經(jīng)濟可以改變?nèi)说纳顮顩r,而文化和教育可以改變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素質(zhì)。民強方可國富,民強首先強的應該是文化素質(zhì)和道德修養(yǎng)。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yǎng)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系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家書》處處洋溢的濃濃親情和友情,正是迷茫的現(xiàn)代人正在丟失的和渴望得到的東西。當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充滿的濃濃的親情和友情時,也許這個社會才不會那么浮躁和狂熱,也許每個人的心兒才會多幾分寧靜和安逸。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來自于民眾深厚的文化積累和道德修養(yǎng),除此也許別無他法。
曾公作為歷史上一位毀譽參半的人物或者領袖,我們不去評說其史上的功與過,只就其人性中最閃光最美好的一點就足矣,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最后,以曾公的一首詩結(jié)束此文,“左列鐘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云過太虛?!?/p>
曾國潘家書讀書心得體會篇十四
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父親對孩子的'深愛作為一條人類的公理,如同太陽的光輝溫暖著其間的每一個人。傅雷對傅聰?shù)膼垡彩侨缡牵@樣的愛是高尚的、純潔而又無私的,它蕩滌了世間塵事的功利,洗去了人生的浮華,留下的是舔犢情深的人間第一情?!岸嗌賹δ愕膼?,對你的友誼,不知如何在筆底下傳達給你!孩子,我精神上永遠和你在一齊!”這是多么真摯的人間真愛呀。
然而,這樣的愛畢竟又是特殊的,它超越了那種愛加威嚴式的教導,代之的卻是建立在父子心與心相互交流基礎上的一種隱沒、深沉的父愛。傅雷是“清高”的那類人,在他的骨子里都滲透著這種獨特的個性,當他把這種“清高”帶到給兒子的信中,卻成就了一份“清高”的父愛!
于是這一封封家書中便少了幾分唏噓不已,更沒了世事鉆營的技巧,寫下的卻是對人生、藝術的見解,對崇高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人生何其大,真理又何其空!而這又是多么可能會使這些家書變成概念的準則!然而沒有,做父親的以他自我大半生的心路歷程來給愛子揭示生活的方向、精神的歸宿!這般的揭示卻不是那種藝術化的“展示”,卻是結(jié)合了百般的勇氣和無私的愛。
傅雷極其敏銳地覺察到孩子在藝術之外所遇到的問題,譬如交友、感情、花銷等等。家書中有一句話是“赤子便是不明白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創(chuàng)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堅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我想:一個人有了它,也便有了整個世界!
在生活上,他教給兒子外國的禮節(jié),指導兒子的為人處世;在事業(yè)上,他為兒子搜集資料,一齊研究音樂藝術,他們是一對父子,卻更勝似一對朋友。在兒子跌入人生低谷的時,他以活力的語言喚起兒子的自信;在兒子演出成功時,他以平實的話語說服了兒子的躁動。他為兒子所付出的,遠遠勝過自我。
在那段父子離別的日子里,父親用一封封家書,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文字,延續(xù)了一段遠隔重洋的父子情,讓遠在他鄉(xiāng)的兒子不再孤獨。是那一封封家書,讓我們看到了父親的另一面,讀懂了父親那份熱烈卻又深沉的愛。傅雷對兒子的愛,不是那么強烈,也不是那么震撼人心,更不是那么耀眼,但它很溫暖,慢慢地流入心里,滋潤著整個靈魂。
曾國潘家書讀書心得體會篇十五
曾國潘是我國晚清時期的一位優(yōu)秀思想家和政治家,被譽為近代中國教育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其家書《曾侯乙編》被譽為孩子們的“家庭啟蒙讀物”,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和人文價值。在閱讀《曾侯乙編》的過程中,我受益良多,深感悅讀的魅力,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和感悟。
第一段:品讀曾國潘先生的思想精華。
曾國潘的思想以封建禮教為基礎,強調(diào)中學育人,注重家庭教育。在《曾侯乙編》中,曾國潘詳細講述了孩子們成長中所需的素質(zhì)和品質(zhì),如誠實守信、勤勞好學、自主自立、尊重父母、熱愛祖國等等。這些品質(zhì)和素質(zhì)貫穿了整個家書,并通過一位先賢的智慧給出了具體指導和實踐方法。我深深被這些思想所感動并深深理解曾先生的縝密思考和實踐方法。
第二段:讀悟書中的人文思想。
《曾侯乙編》中蘊藏的不僅僅是教育、思想、品質(zhì),它還反映了當時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傳統(tǒng)。如今我們的社會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曾國潘奉行的家風和教育理念仍有著重要的意義。家訓中所呈現(xiàn)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明德齊家的人文思想,讓我明白家庭文化的重要和人類文明的根基。
第三段:細品書中的故事情節(jié)。
《曾侯乙編》中不乏許多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這些故事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xiàn)在,都能給人一種生動的感受,它們不僅可以教導我們一些事情,還能夠啟發(fā)我們的眼界。特別是在克制自己情感方面,進行勇敢反思、反省是相當有益的。當我們讀到刻畫曾文正和他弟弟的故事時,我們可以想到家庭的早期成長經(jīng)歷,通過這些故事,我們的家庭成員不僅可以互相交流學習,而且還能享受到愉悅的時光。
第四段:悅讀的感受與體驗。
閱讀《曾侯乙編》是一種美好的體驗,那種被文字包圍的感覺讓我們不斷產(chǎn)生好奇心并著手深入閱讀。無論是文字運用、故事情節(jié)還是語言的表達,這一切都引領我們進入以不同人物的角度觀察思考的不可思議世界。當我們那樣沉浸在書卷中時,我們就會收獲到一種幸福的感覺,它讓我們沉醉,感到心曠神怡。
第五段:書籍的實用價值與美感價值。
《曾侯乙編》充溢了人文精神和教育理念,這種價值已經(jīng)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同時,那種由書籍得到的美感卻是讓我們難以凝聚成詞的,它給我們帶來的是變化的豁達心境、升華的智慧與穹廬。在我讀完《曾侯乙編》之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受到了深刻的影響,書中的思想以及貫穿其中的情感糾葛都飄散著對我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盡管我很難言狀,但無疑是一種特殊的心靈體驗。
總之,在讀完《曾侯乙編》之后,我感到很多想法和體驗都帶給了我非常寶貴的啟示。在這個超高速發(fā)展的世界中,這本書是備受推崇的一本文化經(jīng)典。我衷心地希望,我們能夠向曾國潘先生的教育理念學習,有所感悟,因而找到自己的價值與生命的意義,成為一個成功而又有自我價值的人。
曾國潘家書讀書心得體會篇十六
讀書是一種享受。每一本好書,都能啟迪我們的思維,拓寬我們的視野。悅讀曾國潘家書,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心靈的陶冶。我有幸讀到了曾國潘家書《千字文》和《百家姓》,這兩本書,使我更加了解漢字的含義,讓我更加了解祖先們的風貌和事業(yè)。下面,我將就這兩本書給大家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千字文》讀后感。
曾國潘家書《千字文》是一本典型的絕妙之作。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受到了漢字之美,文化之源。這本書通過一個接一個的漢字,串聯(lián)起了漢字文化的進階。在這本書中,漢字并不單純是一種文字的工具,而是蘊含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讀這本書,不僅僅是現(xiàn)象和字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背后的文化背景。這本書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漢字優(yōu)美的曲線和清晰的筆劃,更是體驗到了文化地演變和內(nèi)涵的極大豐富性。
第三段:《百家姓》讀后感。
《百家姓》是曾國潘家書里的另一本經(jīng)典之作。這本書主要介紹了中國古代人物的姓氏和其起源。讀這本書,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姓氏這個社會結(jié)構的一部分。每個姓氏都體現(xiàn)著一個家族的傳承和血脈的延續(xù)。而這些家族和血脈中又蘊含著多彩的人文歷史,在這樣的背景下,姓氏的變遷和延續(xù)也更顯珍貴和深遠。讀這本書,雖然并沒有因此改變我的姓氏,但它讓我對姓氏的認識和意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曾國潘家書所展現(xiàn)出來的文化廣度和深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閱讀這本書,讓我感受到文化傳承和國粹的珍貴性。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有文化自信才能有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悅讀曾國潘家書不僅僅是體驗和品味書本中的漢字和文字,也是理解和挖掘中國文化,融入和感悟華夏精神。這本書也啟示我,文化的力量和內(nèi)涵是不可批判的,正是依托于精神的傳承,才讓文化有了永恒的生命力。
第五段:結(jié)語。
曾國潘家書《千字文》和《百家姓》,是一種蕩氣回腸的感受。作者用自己的筆觸重塑了中國文化的深入底蘊。閱讀這本書,讓我重溫了漢字文化的源流,也擴大了我的文化視野。我會繼續(xù)閱讀,繼續(xù)品味,深入挖掘書中所蘊含的極深內(nèi)涵。悅讀曾國潘家書,是一種知行合一的藝術,讓我從中體會到文化的力量和內(nèi)在的美麗。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66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