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可以讓我們更加明確目標和方向。怎樣使總結既能說到點子上又能表達出自己的個性和風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我與科普大篷車日記篇一
上周六,我去參加了“科技館小達人”的面試。面試過程中,我聽到小達人們充滿樂趣的科學小故事,看到小達人們用靈巧的雙手做出的科學小發(fā)明,從中受到啟發(fā),我忽然感到:科學離我們很近很近。
想到這兒,我突然想起一句名言: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同樣的道理,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有時它變成一個個小秘密,看你有沒有閃亮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去尋找;有時又變成一個個小道理,看你有沒有勇氣去嘗試,去探索!我就想做一個這樣去探索科學秘密的人。
我與科普大篷車日記篇二
昨天聽兒子回家興高采烈地講起了科技展覽:火箭上天、旋轉風火輪、向上動的椎體、好玩的鏡面寫字、吊車吊重物等等,噢,還有他自己做的手電筒,從我接回家他的路上說到了家里,看著兒子興奮的笑臉我心存感動,學校教育活動豐富有多么重要,學校為孩子打開了一扇科技的大門。站在家長的角度我心存感謝,謝謝校長、老師們?yōu)榱撕⒆拥木C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所作出的一切??纯葱@里忙碌的老師們我為孩子感到幸福。
聽了兒子的介紹,我想科技展也會來我們校區(qū)吧,果不其然,今天,晨跑時間我們看到了科技大篷車!班里孩子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的心里可興奮了起來!第二節(jié)課廣播里通知各班參觀,我的孩子們排著隊來到操場,先是來到3d動物圖片展區(qū),孩子們剛戴上了眼鏡還有點不知所措,但看到了栩栩如生的動物,忍不住叫了起來?!袄蠋?,大老虎活起來了!”“是呀是呀!金絲猴真可愛!”“老師,我想摸一摸它!”
來到實驗區(qū),無皮鼓吸引了孩子們,沒有鼓皮,可小手一放上去,卻有了聲響,太神奇了!怎么回事?小眉頭擰成了一個個小問號。負責講解的老師耐心的講了起來,孩子們認真的聽著,小腦袋歪著,有趣極了。
環(huán)境保護圖片展區(qū),孩子們?nèi)换飩z一串的圍在一起,說著自己的發(fā)現(xiàn)。室內(nèi)甲醛的問題,水資源的保護,南極冰川的融化等等都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還以為他們聽不到呢,沒想到孩子們關心的問題還真不少!伊通河的治理更引起了孩子們的共鳴。
參觀完畢,我和孩子們在溫暖的陽光中交流著感受和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笑臉比陽光還燦爛,孩子們的好奇心比金子還珍貴!
在這次活動中我看到的孩子們的知識面在拓寬,問題意識在增強,這是多么的可貴!還更關心身邊的社會問題;活動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和學校的全面發(fā)展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破罩R展真好!
一個艷陽高照的上午,太陽烤著火辣辣的大地,就在這天,學校組織我們進行了科普大篷車的活動。
第四節(jié)課的鈴聲響了,同學們一個個迫不及待的跑到了操常終于,期盼已久的科普大篷車拉開了序幕。
一切是那么新奇,同學們一涌而上。原本整齊的隊伍一下子像放飛的小鳥,沖向四面八方。同學們有的東瞧瞧、西看看,有的好奇的用手摸摸,有的目不轉睛的盯著,有的聚精會神的聽著講解員叔叔的講解,還有的忍不住自己動起手來。
我也帶著好奇,來到了星座觀察處。我在講解員叔叔的幫助下用特殊的眼鏡看到了十二星座。這一切是那么的神奇和不可思議。我看到了我的處女座。
然后我有空看到了其它科技展覽。有引力機、電力機、還有手觸燈泡......一個個讓人眼花繚亂。同學們玩得不亦樂乎,一個個都入迷了,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回到家我就問爸爸。爸爸說這是電磁感應的原理,“電動生磁,磁動生電”。而電的發(fā)明就是這個原理產(chǎn)生的。我的手麻麻的就是這個原因。
接著我又完了“引力機”。引力機?這個名字聽起來很特別吧?作用也很奇特。我們平時都只看見過所有的物體都是從上往下滾,可是利用引力機可以把走下坡的小球用引力使它往上走。我不信試了試,果真奇跡發(fā)生了:小球真的往上走了。我不得不佩服科技的力量。
這次科技大篷車的活動真是讓人大飽眼福。讓我知道了十二星座的來源,也讓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和科技的力量,同時也激發(fā)了同學們的探索之心。也讓我明白了要認真學好知識,將來用科技為人類造福,真希望以后學校能多開展這種寓教于樂的活動,讓我們多增長見識,同時也能親身感受到科學知識的神奇力量。
我與科普大篷車日記篇三
此次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采取發(fā)放宣傳單、科普讀物以及設立圖文展板和模擬實驗器等形式進行?;顒又?,同學們佩戴口罩保持距離依次有序進入操場,當領到一本本羅列自然科學、貼近生活的科普讀物后同學們愛不釋手,邊走邊讀,興趣盎然。圖文并茂的“致敬新時代,禮贊科技人—會寧縣最美科技工作者風采”系列展板主要講述了一批植根成長于會寧本土,積極研究探索身邊科技,為脫貧致富和改變家鄉(xiāng)面貌做出貢獻的科技創(chuàng)新帶頭人,特別是看到今年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該縣幾名優(yōu)秀的醫(yī)護工作者臨危不懼,遠赴武漢用自己精湛的醫(yī)療和護理技術救治新冠患者,保護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時,大家流露出對平凡醫(yī)者的無限敬佩之情,紛紛表示自己將來也要成為一個有責任、有勇氣、有擔當?shù)娜?。大篷車還為同學們準備了視角體驗旋轉器、手搖發(fā)電機、激光琴、滾出直線-磁力轉盤等模擬實驗器,涉及光學、電學、聲學、物理學、數(shù)學等學科,平日里課本上的原理實驗盡在眼前,一目了然,動手操作更是化靜為動寓教于樂。
會寧縣柴家門鎮(zhèn)雞兒咀學校八年級學生張瀟在參加活動中高興地說:“此時此刻,會寧縣柴家門鎮(zhèn)雞兒咀學?!破沾笈褴?,科技進校園’活動正式啟動。這是我們學校一百多名師生盼望已久的活動,是學校推進素質(zhì)教育,促進內(nèi)涵發(fā)展,形成學校特色過程中的一件喜事,在這次活動中,我學到了很多,開拓了我的眼界,希望類似這樣的活動能多多走進校園,帶我們走出去,走進科學,走向世界?!?/p>
會寧縣柴家門鎮(zhèn)雞兒咀學校五年級學生王彬綺說:“我們學校利用廣播、講座、科技征文與知識競賽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動,通過科技教育活動,提高了學生的科技知識水平和科技創(chuàng)興能力,祝科技進校園活動越辦越好?!?/p>
此次科普大篷車走進鄉(xiāng)村學校活動,讓學生們在校園中足不出戶親身體會到了科技的魅力,有效地激發(fā)和培育了廣大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和愛好,增強了青少年的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也為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zhì)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會寧縣柴家門鎮(zhèn)雞兒咀學校教師李淑娟深有感觸地說:“今天下午‘科技大篷車、科技進校園’活動在我們柴家門鎮(zhèn)雞兒咀學校正式啟動,實際上我們學校一直把科技教育活動作為每個學期的活動重點,每學期舉行不少于三次,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們勇于創(chuàng)新,勇于實踐的精神,所以我們要求孩子們把自己學習生活中的這種智慧和靈感發(fā)揮出來付之于行動,去試一試,去做一做,來達到培養(yǎng)同學們創(chuàng)新意識和精神的目的?!?/p>
我與科普大篷車日記篇四
“科技大篷車開進校園嘍——”聽到這個好消息,全校同學歡呼雀躍,每個班都爭先恐后地去參觀。今天上午,終于輪到我們班了,同學們高興得摩拳擦掌,坐立不安,大家團團圍住科學老師,連聲高呼:“老師萬歲!老師萬歲!”
在科學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來到了展廳。哇,這里的科技展品真多呀!一件件稀奇古怪的展品看得我眼花繚亂。我來到了一個名叫“柔和的電擊”的展品前,只見實驗臺上畫了一只紅色的大手,食指和中指上有兩個黃色的電極,旁邊放著一個手搖發(fā)電機。我將左手的兩個手指接觸兩個電極,右手慢慢搖動發(fā)電機,啊,我立刻感覺到有輕微的電流傳了過來,隨著我右手搖動發(fā)電機的加快,左手感到越來越麻,最后,像中電了一樣,左手又麻又疼。我連忙停止了搖動,蹦起來使勁兒甩手,過了好一會兒,左手才恢復了正常。
對面的展板上貼滿了海洋動物圖畫,有色彩鮮艷的海星、有憨態(tài)可掬的海牛、有輕盈敏捷的飛魚、有又細又長的海蛇……正當我看得入迷時,忽然傳來一聲尖叫:“海豚躍起來了!——”我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忘了向老師領立體眼鏡啦,我趕快向老師要了一副眼鏡戴上,這時,眼前的一切全變了!我仿佛置身于蔚藍的大海中,一只大海龜正向我緩緩游來,我連忙伸手去抓它,可我抓到的卻是一團空氣。
走到第二幅畫前面時,我看到了一群美麗的小魚兒,它們正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在悠然自得地游泳。突然,一條呲牙咧嘴的大鯊魚橫沖直撞地竄了出來,它一步步地向我逼近,險些要碰到我的臉了!嚇得我連忙去掉眼鏡,那條鯊魚又重新回到了畫上。
接下來,我們又參觀了阿基米德懸浮球、彩虹相遇、升力實驗、伯努利噴嘴、氣流音樂轉盤……增長了許多見識。
看了這些科技展品,我心潮澎湃,對科學家的智慧感到震驚!我想:我長大了也要當一名科學家,為祖國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我與科普大篷車日記篇五
科學技術像一個人一樣走遍世界,就連我們這個偏僻的地方都有了科普大篷車,今天就要去參觀,心情無比激動??匆娢逡话嗯d高彩烈地回來就知道科普大篷車一定非常神奇?!袄蠋熌?,”一個同學彬彬有禮地說“到你們班了?!蔽覀儧_出教室,排好隊跟著老師出發(fā)。
接著看到是一個由齒輪做的東西,在它的右下角有一個能用手轉動的東西,當那個東西轉動時齒輪會慢慢地轉。這個齒輪是由一個或多個外部齒輪繞著一個中心齒輪旋轉就像行星繞太陽公轉一樣,它的名字叫作行星齒輪。最早的轉速行星齒輪是制造于古希臘的安提甚基拉機械,也就是公元前87年。
長大了,我要當一名科學家,造很多東西,為我的國家增光添彩。
科普大篷車到了,我懷著好奇的心情進入科普大篷車,首先看到的是一個風車;我很奇怪,這個風車干嘛的?正當我思考時一個同學走過來按了一下開關,明媚的陽光照在了風車上,啊!風車轉了,真奇怪,沒有風,風車是怎么轉動的呢?原來,在光的照射下,某些物質(zhì)內(nèi)部的電子會被光子激發(fā)出來而形成電流,即光電效應也叫光聲伏特效應。
我與科普大篷車日記篇六
這個陽光明媚,萬里無云,碧空如洗的星期五,我們懷著好奇,激動的心情來到北山公園參觀科技大篷車。
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怒發(fā)沖冠”,這是由一個玻璃球和旁邊那個站在舞臺上的芭比娃娃和下面那個紅色的按鈕組成的。我懷著好奇的心情按下按鈕,突然,芭比娃娃的頭發(fā)像被一陣風吹起,翩翩起舞。我通過旁邊的說明,知道了原來是靜電的作用,使我不由自主地感受到科學的奇妙,科學的奧秘。展示的作品還有很多,真是琳瑯滿目,目不暇接:有平衡測試,無皮鼓,萬花筒,蛇形擺……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無玄琴了。無玄琴,是由7個圓柱形空心的圓筒組成的,由矮到高的順序。起初,我不明白該如何使用,我以為從圓筒里吹,便會發(fā)奇妙無比的音樂。我試了一遍,可是沒有一點兒效果。于是,我仔細看了一邊說明,原來把手放在紅燈下,“哆哆……”呵!還真別說,真的有音樂,我由第一紅燈移到第七個紅燈,組成了“哆來咪發(fā)嗦啦西”這美妙的音樂。這科學的奧秘真是讓人捉摸不透呀!
我又大步流星地來到展示欄,這里更是五花八門:節(jié)能減排,地震自救,雪崩自救……多得令我們不知看哪個是好。
我從中知道了:節(jié)能燈最好不要短時間內(nèi)開關,節(jié)能燈在開關時是最耗電的,對于保險絲的損傷也是最大的;白天可以干完的事不要留著晚上做,洗衣服,寫作業(yè)在天黑之前做完。早睡早起有利于身體健康,又環(huán)保節(jié)能。讓我們每個人都節(jié)能減排吧,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挽救地球媽媽的命運吧!
通過這次參觀科技大篷車,我體會到科學的奧妙;節(jié)能減排要從每個人抓起,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美妙又和諧的社會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與科普大篷車日記篇七
科普宣傳周期間,學校把“無錫市錫山區(qū)第九屆科普宣傳周”的宣傳口號印發(fā)給各班級,張貼在教室里,每天在校園內(nèi)電子屏幕早晚播放,營造了濃厚的科普宣傳氛圍。圍繞“節(jié)約能源·保護環(huán)境·保障安全”這一科普宣傳周活動主要工作,組織全校師生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例如傳染病防疫講座、黑板報宣傳、金點子征集等,通過活動學生們對節(jié)能、節(jié)水、節(jié)地、節(jié)約資源的知識掌握了不少,并開始自覺地轉化為個人的行動,為共建和諧校園出一份力。具體工作如下:
1.宣傳工作:利用國旗下講話,進行了防震減災主題安全教育;各班利用黑板報等方式宣傳科普宣傳周標語;在科普周期間學校利用大屏幕每天早晚滾動播放標語。
2.在全校師生中舉行“我為節(jié)約型、生態(tài)型校園建設出金點子”比賽。比賽教師和學生兩個組,教師以辦公室為單位,由工會組織,成績納入學期文明辦公室考核體系。學生以班級為單位,成績納入優(yōu)秀班集體考評。在很多種學校教導處、總務處帶頭積極參與,大家圍繞學校自身的建設,提出了“空中花園”、“雨水收集系統(tǒng)”、“路燈led改造”等多個優(yōu)秀金點子。學生更是妙思連篇,一個個好點子令成人刮目相看。
3.在無錫—阿合奇兩地的網(wǎng)絡科普知識競賽中,我們廣泛發(fā)動全校高年級學生開展科普知識競賽,選擇50名同學參加了網(wǎng)絡答題,最后獲得兩地排名第13名,位居錫山區(qū)第2。
4.與此同時,我們還積極利用科普宣傳周的機會開展了一系列的自主活動。例如帶領低年級學生參觀學??萍拣^,激發(fā)了低年級小朋友對科學的興趣。進行了太陽能汽車表演,讓更多的學生了解神奇的太陽能,對未來開發(fā)新能源充滿信心。
科普周活動,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通過科普周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等科學的正確態(tài)度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索和自主探索的精神與能力,使學生逐步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們會以此為新起點,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動,同時,我們要繼續(xù)從興趣入手,不斷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把科學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各項活動之中,努力把我??茖W教育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我與科普大篷車日記篇八
今天下午,我們每個小朋友的臉上都充滿著歡笑和喜悅。這是為什么呢?原來,今天有科普大篷車活動呀!
其中,我愛玩的就是浮水印和回形針了。首先我玩的是浮水印。首先得找4個小伙伴一起向老師去拿一張紙,接著就可以玩了。只見負責的大哥哥把毛筆在水中點了幾點,就讓我們把紙放入水中。把紙拿起來后,紙上就印出了一副水墨印的畫來。然后我還玩了浮在水面上的回形針。當大姐姐把回形針和夾子遞給我的時候,我對我自己說:“這一次一定要成功。”過了一會兒,我成功了。有人問我竅門是什么,我說了7個字:“失敗乃成功之母。”
時間轉眼間就結束了,我希望下次的大篷車早點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與科普大篷車日記篇九
爸爸說,我做個科學小實驗給你看!他拿出一根空心的塑料管,先在公司廚房的水龍頭上注滿水,然后把管子放進魚缸里,魚缸里的水就流到下面的臉盆里。哦,魚缸底里的臟東西原來是這樣排掉的!可是為什么水會從較高的魚缸流入較低的臉盆呢?爸爸告訴我,這個科學小實驗叫“虹吸現(xiàn)象”。
只要去探索和試驗才能知道,不能只讀書里的知識,還要去探索知識,這樣的知識才會牢牢的記在心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與科普大篷車日記篇十
開學的前一天,我參觀了紹興科技館,一下子被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所震撼了。
剛進大廳,地球儀、洋冰川、陸地相續(xù)在我眼前一一展現(xiàn),利用磁懸浮原理制成的地球儀,發(fā)現(xiàn)它不但能轉動,而且是懸空的。
走著走著進入了第一個展廳,只見墻上掛滿了塑料板,上面印著的是紹籍的院土,這里有潘家鏡,孫優(yōu)賢,俞大光等人。他們是我們紹興人的驕傲。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應該好好學習他們,將來也可能成為紹興的又一個驕傲!
第一展廳中,還有不少科學儀器:光傳感器的”無弦琴“,它表面布滿了小臺階,是光線放大,還有利用聲音的震動原理的”聲音噴泉"等等。各式各樣的科學器械應有盡有真是大開眼界。
通過這次參觀,充分感受到了科學技術的先進,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充實自己,為建設祖國,使祖國更加繁榮富強作出貢獻,同學們,只有我們現(xiàn)在努力學習,將來才有可能成為有用的人。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與科普大篷車日記篇十一
我們學校舉行了“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我們看到了機器人表演等許多科技發(fā)明創(chuàng)造??吹竭@些,讓我更相信科學的神奇力量了。
“不就是一些小機器人嗎,我看搞不出什么名堂。
”它們的表演開始了,天哪,我驚嘆起來了!這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它們身手非常敏捷,表演時,還翻了幾個跟頭。我真擔心它們翻跟頭的時候會從桌子上摔下來,可它們并沒有,它們翻了一個跟頭便敏捷地站了起來。接下來,它們連續(xù)翻了十幾個跟頭后,突然一個倒豎蔥立在那里,這時,我們不約而同地鼓起掌—。接著,它們還表演了一段優(yōu)美的舞蹈,動人的舞姿一點也不遜色于真人。
“我要努力學習,以后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fā)現(xiàn)當中的奧妙,并且自己去創(chuàng)造出更神奇的機器人。
”接下來,我們又去了參觀“空中音樂”,它看起來非常簡單——一塊長方形的東西,只要敲打它下面的洞口,用耳朵對著上面相應的洞口就可以聽見美妙的音樂了。我試了一下,好神奇呀!我太想制作一個了,可惜我不會呀!接著,我來到了“哈哈鏡”前,哈哈鏡有三個面,一個面照出來的我又矮又胖的,一個面照出來的我是又高又瘦的,一個面照出來的東西是奇形怪狀的,看著鏡中的我都不敢相信是我自己,這些都是科技的力量,太神奇了。
看著一個又一個的神奇科技產(chǎn)品,我為它們的有趣、神奇折服了,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只有努力學習,才能攀登科學的高峰。同學們,請我們一起努力奮斗吧!
我與科普大篷車日記篇十二
對于科學,我們都覺得它似乎離我們很遙遠,是一種遙不可及的東西,但其實,科學就在我們身邊。例如我國的科普大篷車項目,就是一個很好地讓中小學學生了解科學、走近科學的方式。
針對于科普大篷車來說,它更多的是關于物理方面的一些知識和在生活中的運用。關于內(nèi)容較單一這一點,我覺得還是可以有很大的改善之處的。
科普大篷車主要涉及了聲、光、電、磁學等科普展品。在我們動手實踐、觀察思考的同時讓我們領略到了科學的魅力,激發(fā)了我們對于科學的了解和探索興趣。我個人最喜歡的展品是無弦琴。對于它的第一感覺就是非常不可思議,我學習古箏,自帶職業(yè)病屬性,所以覺得無弦琴是一種不可能的事情。但它余音繞梁般真真切切響在我耳邊的聲音卻也是無法否定的。自己百思不得其解,就去詢問老師。答案是這樣的:無弦琴是一種光控裝置和電子琴電路組成的電子樂器(大型可操作玩具),它由七個孔各發(fā)出一束看不見的激光,又分別被七個接收器所接收。無弦琴便是利用紅外線的發(fā)射和接收,通過控制電路,控制無弦琴工作的。當“撥動琴弦”時(擋住一束激光),就會阻斷對應音符的紅外光,產(chǎn)生一個電信號,觸發(fā)電子琴電路,對應的接收器發(fā)出一個音頻的響聲,連續(xù)撥動不同的琴弦時,可以彈奏出不同的琴聲。我們就可以聽到悠揚的琴聲了,仿佛是在彈奏有弦的琴。這個展品的確是讓我感到耳目一新,讓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和樂趣。
居里夫人曾在《我的信念》一文中說“我認定科學本身就具有偉大的美。一位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不僅是一個技術人員,而且是一個小孩兒,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話故事一般。這種科學的魅力,就是使我終生能夠在實驗室里埋頭工作的主要原因?!边@也說明科學的魅力是使居里夫人能夠終生埋頭工作的主要原因,可見科學的魅力對科學家的研究是十分有用的。而我們作為祖國美好未來的建設人,更應該多參加科普大篷車這樣的活動,走近科學、學習科學、探索科學。
科普大篷車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激發(fā)了我們對科學的探索興趣??破罩R是我們?nèi)娼】党砷L的基礎,在生活中培養(yǎng)我們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品質(zhì),有效地培養(yǎng)我們基本生活常識,對保障我們?nèi)松戆踩⑻岣呶覀儗ι畛WR的認識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我們應該多去參觀科技館,科普大篷車這類為我們提供科學知識的地方,讓我們一起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與科普大篷車日記篇十三
著名的天文學家和科普工作者卡爾?薩根1988年在康奈爾大學曾發(fā)表演講《科學家為什么應該普及科學》。對于中國來說,尤其要討論的是,中國為什么需要科普工作者。
科學和科普工作者某種程度上在中國的公眾面前有一個很奇怪的形象。一方面,科學被視為象牙塔,科學家則被描繪成沒有生活常識,每天拿一些奇怪而深奧的數(shù)字、公式唬人的教授、學者:另一方面,公眾對于科學知識、科技進程要么望而卻步,認為自己沒有理解它們的能力,要么不屑一顧,認為他們與自己毫無關聯(lián)。這正是我們?yōu)槭裁葱枰破展ぷ髡叩脑颉?/p>
西方作為科學精神的起源,很早便有了科普著作。到近代,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貝爾寫出《數(shù)學大師——從芝諾到龐加萊》后,科學普及工作便蓬勃開展,這一百年來,很多優(yōu)秀的科學家致力于科學普及,例如俄裔美籍科學家喬治?伽莫夫,美國科學家阿西莫夫、卡爾?薩根,英國科學家霍金、彭羅斯、約翰?格里賓等等。而這些科普工作很快便收到了成效。1993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正是因為幼年時閱讀貝爾的科學著作《數(shù)學大師》才立志于數(shù)學研究:約翰?格里賓因為喬治?伽莫夫和其筆下的“湯普金斯先生”才想到要探索宇宙的起源,而他自己日后也成為一名科學家和科普工作者??茖W的接力棒就是這樣代代相傳。
但是,科學普及的意義遠不止培養(yǎng)一代代的科學家。公眾在日常生活中也許不需要那些繁雜的公式,但他們需要一種科學思想。他們需要科學的認識世界的方法。有了這樣的科學精神,懂得了這樣的認識世界的方法,公眾會更有意義地、更充實地生活,并且知道為什么而活,他們將略略領會人類是如何如一步步地改造世界,我們?yōu)槭裁匆剿魈斩皇谴粼诘厍驕嘏募依?,更重要的,他們會擺脫愚昧,更科學有效的處理日常事務,當然,他們也決不會讓他們的孩子輟學打工,也決不會聽信謠傳。他們雖不會成為科學家,但他們應當認識科學的力量。
我與科普大篷車日記篇十四
多年來,我校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決定》及《關于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為指導,切實加強我??萍冀逃ぷ鳎l(fā)揮科普教育基地的教育和普及功能,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xiàn)總結如下:
一、充分認識加強科技教育的重要意義。對青少年開展科技教育,是向青少年傳播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的有效措施,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青少年時期是人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加強對青少年科技教育,引導他們參加科技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愛好和志向;能培養(yǎng)學生勤于鉆研,勤于思考,勤于研究的良好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方法??萍冀逃墙K生教育,從小接受科技教育對一個人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有很關鍵的作用,將終生受益。學校領導和教師以對社會對青少年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感,把科技教育列入重要日程,采取了有效措施切實抓緊抓好了此項工作。
二、建立健全科技教育組織網(wǎng)絡。開展科技教育工作,組織建設是關鍵。學??萍冀逃W(wǎng)絡分為二級。1、學校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教導處主任任副組長,主抓科技教育工作,下設科技教育總輔導員,組織各學科科技輔導員開展工作。2、科技輔導員隊伍。成員有:科技興趣小組教師、科學課教師、美術課教師、信息教師和學生家長等兼職輔導員。
三、廣泛開辟科技活動場所。青少年科技活動需要必要的場地、器材、人員等基本條件,為便于科技活動的開展,我校在經(jīng)費十分困難情況下采用多種方式為青少年開展活動投入了一定資金,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條件。
我與科普大篷車日記篇十五
為了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培養(yǎng)學生勤動手、善動腦、愛科學、樂創(chuàng)造的科學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根據(jù)市局安排,我校開展了“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
10月15日上午8點,“科普大篷車”滿載著各種神奇的科普儀器緩緩駛進了我們的校園。啟動儀式上,相關領導們對科普大篷車的相關情況向?qū)W生們做了精彩詳細的介紹,讓同學們對科普大篷車有了更全面、更具體的了解。學生代表向全體同學發(fā)出倡議:“在本次活動中,我們要多學習,多提問,多積累,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爭做科技好少年?!?/p>
本次“科普大篷車”進校園,在學校的進行半天的展示,全校師生參觀了本次展覽?,F(xiàn)場展出了“翻轉的鏡像”、“拓撲”、“錐體上滾”等二十臺科普儀器以及作品的展板,涉及到物理學、光學、數(shù)學、電磁技術等多門學科知識。
參觀過程中,孩子們看著從未見過的新奇科技設施,時而鎖眉、時而大笑,短短幾分鐘,之前還寂靜無比的展場迅速升溫,孩子們一連串的疑問立刻使科學活動沸騰起來。他們不放棄每一個揭曉答案的機會,在老師講解的同時,學生們認真地做著筆錄,記錄完他們又立即親自動手爭搶著實踐,剛剛還是“迷惑”的表情,實踐過后,他們的臉上瞬間露出得意的笑容。
活動結束后各班以班會等形式進行了總結及交流,學生們紛紛表示:“科技實在太神奇了、真是大開眼界阿希望科普大篷車能常來我們學?!边€有的同學在觀后感中寫道:“本次參觀科普大篷車,使我受益匪淺,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科學知識,以后長大我也要發(fā)明創(chuàng)造一些高科技的東西,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p>
此次“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同時培養(yǎng)了孩子們勤動手、善動腦、樂創(chuàng)造的科學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
我與科普大篷車日記篇十六
5月17日那天,滿載著十幾套互動式科普展品的“科普大篷車”開進了八步實驗小學,給我們?nèi)熒鷰砹艘活D豐盛的“科普大餐”,不但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更點燃了我們向往科學和熱愛科學的信念,科普大篷車”功能齊全,集科普展示、影視放映、圖文解說于一體,是“流動的科技館”。我戴上立體眼鏡,走進“科普大篷車”。突然,只見一只巨大的霸王龍對著我張牙舞爪,樣子十分猙獰。這不是6500萬年前的恐龍嗎?怎么會來到“科普大篷車”里呢?我被嚇了一大跳,身子抖了一下,眼鏡隨即掉落下來。咦,嚇人的大恐龍去哪了呢?我仔細一看,原來大恐龍只是一幅畫!可為什么剛才會那樣恐怖呢?當我重新戴上立體眼鏡才明白,原來是立體眼鏡的視覺效果。經(jīng)過聽講解,就更進一步明白了,戴著立體眼鏡看畫時,就會把視點落在立體畫后面合適的位置,使左眼看到的畫面與右眼錯開一個單位塊,左、右眼也就看到不同的圖案,如果我們把這兩幅圖案做成像左右兩張照片一樣有一定差別,就會呈現(xiàn)立體感覺,我繼續(xù)往前走,發(fā)現(xiàn)了更為神奇的東西——會飛的“碗”。只要按下按鈕,碗狀形的半球體,就會在風力的吹動下,騰空而起,恰似一只會飛的“碗”懸在空中,真是太神奇了!使這神奇的現(xiàn)象發(fā)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哦,原來是因為流速大的地方壓力低,流速小的地方壓力高,半球形“碗”受到一種來自四周的推力,使“碗”總是向氣流中心運動,而不會向四周逃跑。這就是著名的伯努利原理。接著,我又參觀了“拓撲”、“太陽能發(fā)電”、“看得見的聲波”……這一次參觀“科普大篷車”,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呀!
科學源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边@次參觀經(jīng)歷讓我深刻體會到,科學是前人創(chuàng)造的,也是靠我們發(fā)揚光大的,我們必須廣泛地學習前人的科學經(jīng)驗。
我與科普大篷車日記篇十七
記得去年暑假,媽媽帶了幾個乒乓球回來,我們爭先恐后地拿乒乓球。并把乒乓球當做彈彈球一樣,扔在地上,讓它彈起來。突然,“嘎”的一聲吸引了我們的視線。原來是我表弟的球不小心被他踩扁了,他頓時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來。于是媽媽把它的球放在一個裝了開水的碗里,慢慢地,球鼓了起來。表弟不要那個濕了的球,就和我換了一個。我問媽媽:“媽媽,為什么扁了的.乒乓球放在開水中一會兒就鼓起來了?”媽媽說:“這是利用了熱脹冷縮的原理,乒乓球里的空氣受熱后體積膨脹,把扁的地方頂起來,乒乓球就復原了?!?/p>
一年冬天,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
一天晚上,在我脫下厚厚的毛衣準備睡覺的時候,聽見毛衣發(fā)出了噼噼啪啪的聲音,我很好奇。我跑去問媽媽:“媽媽,我脫毛衣時,毛衣怎么會發(fā)出噼噼啪啪的聲音呢?”媽媽說:“可能是靜電,我也不清楚。”
我立刻穿好衣服去查資料。哦,原來,這是摩擦產(chǎn)生的靜電發(fā)生了放電現(xiàn)象。我們白天穿著毛衣的時候,由于不停地運動,毛衣與襯衣,襯衣與身體之間不斷地摩擦,使得身體和衣服上都帶上了電荷。這些正負電荷重合,就會產(chǎn)生放電現(xiàn)象,于是,我們就會聽見“噼啪”的聲音。啊,原來是這樣啊。原來生活中有這么多關于科學的小竅門呀!
所以,我們要勇敢地去探索、探究,靠自己獲得知識。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753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