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解讀,也是對讀者自身感悟的一種記錄。寫讀后感時,可以圍繞作品的主題展開,分析作者通過作品想要傳達的思想和情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可以從中獲取一些寫作的靈感和思路。讀后感是一種對于書籍的贊美和致敬,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書中的意義,還可以提升我們的閱讀能力和思考水平。通過讀后感的寫作,我們可以對自己的閱讀體驗進行總結和概括,從中獲取更多的收獲和啟示。讀后感是一種寶貴的學習和成長經(jīng)歷,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讀后感范文,分享彼此的閱讀心得和感受吧。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一
82年生的金智英,在曲曲折折,承受了那么多的偏見、歧視、不公之后,終于在孩子上幼兒園的年紀深度抑郁到有點人格分裂。
因為她是女孩,所以她不能擁有所有男孩擁有的權利,她的學號必須排在男孩后面,她必須什么都讓給弟弟。被男生欺負調戲了也是她的錯,誰讓她上補習班上到那么晚,誰讓她穿那么短的裙子。傾盡全力考上大學在找工作的時候卻受盡歧視,工作了以后也沒有男同事那樣的機遇——就算她的能力并沒有問題。結婚了之后作為妻子的她只能辭職生孩子,做全職媽媽,還要被別人指指點點說她是寄生蟲。被嫌棄的金智英的,作為女性的一生。
韓國的男女非常不平等,我在讀的過程中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這一點。在讀這本短短的小說過程中我一直非常的憤怒。我憤怒她遇到的所有不公平的待遇,我憤怒她一直沉默不敢為自己發(fā)聲,可是看完了我才意識到,她生活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剝奪了她發(fā)聲的本領??吹结t(yī)生的太太,明明是個數(shù)學天才卻因為婚姻不得不待在家,我想到了《使女的故事》中本來是大學教授的醫(yī)生,因為是女性而被基列發(fā)配去做女傭。而這本書和《使女的故事》構成一種虛構和現(xiàn)實的對應,讓我非常非常難受。女明星因為推薦這本書給粉絲竟然遭到男粉絲的極端惡意攻擊,就是這兩年的事情。國內的環(huán)境要比韓國好很多,但我們依然有太長的路要走。女權主義永遠都是平權主義,正是因為不公平,我們才要發(fā)聲。
愿天下所有的女兒,都能夠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一本有趣而且閱讀流利的小小說。曾經(jīng)對韓國一無所知,由于公司組里有位最好的朋友是韓國人,從而對韓國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雖然她和我同年,很早移民來了美國,她的很多思維方式,育兒,職場理念和我驚人的類似。(比起中國人,韓國人應該更加傳統(tǒng),重禮節(jié),以及有等級觀念)。
由于韓國特殊的地域性-前后左右都受敵,北有北朝鮮,邊上有日本中國,依賴美國卻遠隔重洋。韓國是個人人需要服兵役的國家,大部分婦女都沒有接受解放運動,男尊女卑嚴重,商業(yè)也沒有太大的超級大企業(yè),應該說是沒有多少個性而依賴性比較強的小國家;而在這個地方,貧富差距,等級,腐敗確是驚人的厲害。
也許我只是了解到了一個膚淺的韓國。日韓曾經(jīng)在我眼里區(qū)別不大,走進才了解原來文化地域和歷史造就了兩個如此迥異的東亞文明,很有趣,愿意深度了解。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二
看了這本書兩個想法。
首先,雖然是說的普遍全球的男女平等問題,但這里暴露的更多的是韓國自身的問題。加上最近爆發(fā)出來的崔雪莉問題,這個被財閥壟斷的資本國度本身階級流動就相對固定,思想的封閉更是循環(huán)在各個階層,女性的奴性根深蒂固,雖然在現(xiàn)代思潮的影響下有所反抗,但仍舊止步不前難以改變。女性的出路和價值被更多指向了娛樂圈,指向了“饑餓游戲”里的潛規(guī)則(與文本無關不多說),指向了家庭內部自我身份的確立,指向了相夫教子的`偏安姿態(tài)。(韓國近幾年給人感覺真的快完了)。
說實話我一直認為,男女無法真正平等。因為當你提及到“追求”男女平等,這世界便已經(jīng)不平等了。真正的平等應該是潛意識與無意識的實踐,而不是嘶聲力竭卻無法改變的痛苦追尋。(當然我們是需要把平等吼出來,那種“ifitsnotmewho?ifitsnotnowwhen?”的堅定絕對不能退縮)。
讀書少的幼稚想法,輕噴。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三
《82年生的金智英》為什么能那么火?大概是82年出生在大韓民國的金智英的人生是無數(shù)女性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很多女性正在經(jīng)歷,未來還會有不知道多少女性將會經(jīng)歷的?!?2年生的金智英》描述了一個女性從出生,童年,學生時代到職場,婚姻,成為父母所面臨的各種不公和歧視,書中幾乎都是一些無任何文學色彩的再普通不過的語言,卻因為描述的場景過于真實,真實到在讀這本書的你我她都或多或少的經(jīng)歷過,所以才能這么戳中人心,引發(fā)如此多的共鳴吧。
91年生的我,必須要慶幸,我比金智英幸運很多。雖然同為生在東亞國家,但是我們相差的這10年,好像真的也改變了一些東西。因為是家里的獨苗,所以我?guī)缀躞w會不到家里重男輕女的思想,父母家人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我一個人。上學后,因為成績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我一直是班里的班長,男生只能是副班長的份兒。工作了,也許是語言培訓機構的關系,我們公司里男性本身就不多,高層也幾乎全部都是女性。談戀愛也是,我一直要求的都是男女雙方是平等的,沒有誰必須聽誰的。
但你要問我,有沒有一刻曾經(jīng)感受到社會對男女的差別對待,當然有。小時候每逢過年,奶奶總會趁弟弟妹妹不注意的時候給我偷偷塞紅包,因為我的紅包錢數(shù)總是比我弟弟妹妹們的多。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我爸是家里唯一的男丁,他下面是三個妹妹(也就是我的三個姑姑),所以即使我是女孩子,借著我爸的男性優(yōu)勢,我從小到大,在奶奶家也是被寵到天上的那種。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別的父母都催著自己的子女談戀愛結婚,我媽大概算是極少數(shù)不催婚反倒不讓早結婚的家長了。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我媽告訴我步入婚姻之后女性的犧牲會特別大,幾乎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墒菫槭裁此龝@么說?因為她自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她就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丈夫在家做甩手掌柜不干事,家里的大大小小瑣碎之事,都是我媽一個人扛下來的。她心疼她女兒,不想讓她重蹈覆轍而已。要問我有沒有受影響?那也是必然的。我有時候問男朋友,未來生活在一起了,你會和我一起干家務,養(yǎng)孩子嗎?男朋友都是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我不否認說“當然”那一刻他的真心,但是心里更多的是懷疑未來的現(xiàn)實情況可能并非如此。
未來他忙碌一天回到家,我說“老公你能幫我拖一下地嗎”的時候,他一句“我上了一天班都累死了,改天再拖不行么“就能把我堵得啞口無言。如果我再爭執(zhí)下去說”那我也上了一天班啊“,他極有可能的回復是”你那個班有我累么?有我辛苦么?”我會再次啞口無言。養(yǎng)育小孩也是,我曾經(jīng)和他說過不想要小孩,不想養(yǎng)。他也會非常輕巧說“我們一起養(yǎng)啊”。那試問半夜孩子哭鬧要喝奶,我拍打在我身旁那個說要和我一起養(yǎng)小孩但卻昏睡如死豬一般的人的時候,我該怎么辦?等著孩子哭死過去嗎?每每想到這些,我對未來的婚姻和有小孩的生活就一點都不向往了。
我不是女權主義者,我只是希望男女平等,世界能減少對男女差別的刻板印象。當然,我也沒有想過說憑借一己之力改變這個世界。但我會銘記智英前男友和母親對智英說的那句話“將來一定要少點難過,少點痛苦,不再忍氣吞聲,要勇敢地為自己發(fā)聲?!?/p>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四
這本書很多內容都讓我感到無力與疲憊。
自幼時起,金智英就經(jīng)歷各種不公平的對待。當?shù)艿芸梢院饶谭蹠r,智英就只能在極其少的時候得到一勺母親給的干奶粉,盡管是這樣,奶奶還是會在發(fā)現(xiàn)智英吃奶粉時毫不留情得扇她的背,仿佛她是在做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所有好東西都要留給弟弟吃,用的也是弟弟優(yōu)先,但智英還是默默接受了這一切。
不僅是家里,在學校也是如此,當智英被鄰座的男孩欺負時,告訴母親反而還會被訓斥一頓。而老師只會讓智英嘗試理解男孩的行為。這個時代的重男輕女現(xiàn)象已經(jīng)極度地扭曲了。
當看到母親獨自一人去打掉孩子的時候,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她的無力與心酸,沒有人能真正理解她。
就從智英從中到步入職場發(fā)生的事情講吧。
上了初中后的智英,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敢于與老師作對的的大姐頭,是她有一絲崇拜但不敢模仿的。面對弟弟在吃泡面時把一大半都夾走,姐姐金恩英的反抗也觸動了她。
在職場中,智英也體驗到了女性工作者謀求職業(yè)的艱難。書中提到的各種針對女性職業(yè)者就業(yè)時會面對的問題都令我憤憤不平。
同時也讓人思考,為什么面試官只會對女性提出這種奇怪的問題。為什么身為女性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穿著要保守,遇到危險的是要學會避讓而不是正面辯論,否則就是女性自身出了問題。正是因為歷史中長期保存著重男輕女的習俗,檢點,溫順就成為了所謂女性的代名詞。而更令人可悲的是,許多女性都選擇了接受這樣的“標簽”,過上長期壓抑,無趣的生活。所以正是因為如此,才讓更多的女性開始敢于發(fā)出自己的心聲。
但是你呢?你會失去什么?”在他人的誤解,岳母的不斷逼迫與丈夫的不斷勸說下,智英終于發(fā)出了自己的心聲!
事實上,女性被迫地在遵循“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規(guī)則”時,失去的不僅僅是自由,還有身為人基本的權力。在女性懷孕后,更多的人會對孕婦以體恤身體為由進行不留痕跡的否定與不贊同的甚至是酸話。
這本書最后關于醫(yī)生的獨白也是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雖然身為醫(yī)生,遇見了那么多的悲劇,但在妻子撫養(yǎng)孩子時還是會說出一些自以為是的話。書中的最后一句“我暗暗決定,下一個人一定要找未婚單身的才行?!?,這樣自私的話,更是讓我感受到了這個社會的悲哀。所以說,思想是一種很難迅速改變的事物,要真正實現(xiàn)性別歧視的消失,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要走。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五
趁女兒午休,看了這本《82年的金智英》。
當然會感同身受,雖然我是92年的,但女人的煩惱是不分時代不分種族且無國界的。
家里兄妹多且是女兒身的應該都經(jīng)歷過:從小習慣把好吃的讓弟弟多吃,而且弟弟爸爸幾乎不用做家務,童年的自己并不反抗還給自己找了好多理由去解釋應該這樣。
我自己上學時,女老師比較多,很奇怪的是她們大多數(shù)偏愛男生,女孩們經(jīng)常憤憤不平卻又無可奈何。
我小學三年級開始上所謂教學條件比較好的私立學校,一個班的男女比例大概是9:1。
是的,當這些問題發(fā)生在絕大大大多數(shù)女性身上時,大家便習以為常地認定這沒問題呀!甚至當事人也會稀里糊涂地認為自己沒有理由去抱怨什么。
小說無解,且很短,短到我以為還沒到高潮情節(jié),竟這樣戛然而止了,留下的盡是自己對此的思考。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六
故事中最灑脫的女性是金智英的母親,她尊重孩子的選擇,有睿智的目光,也敢反駁丈夫家庭的優(yōu)越是因為她的功勞??伤仓皇窃谏硕€女兒一個兒子,粥店經(jīng)理得利,買了大房子才這樣。面對婆婆的無理要求,流掉第三個女兒,那些時刻她也是脆弱的。擁有了很多功勞才有底氣這樣反駁,而這反駁對丈夫根本沒有任何損傷。
女性為何在社會上如此忍氣吞聲呢?為什么不能理所當然地去享受自己應得的待遇呢?休假也好,上班晚到也好,好像實行起來總有難度。
在中國,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制度保障福利,卻讓招聘者在招人時優(yōu)先考慮男性,面試的時候總會有人問你是否結婚,是否有孩子,處在尷尬的年紀求職,總會遭遇更多挫折。
令人不解的是,似乎就連女性也對女性不友善,理所當然地享受媳婦侍奉的婆婆,地鐵上辱罵金智英的女學生,女性意識都沒有完全覺醒,只靠幾個人的力量,也太微弱了吧。
故事的最后,男醫(yī)生因為金智英的經(jīng)歷理解了他優(yōu)秀的妻子,卻在女職員因為生育離職后仍然決定下次要招一個單身女性。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七
1982年,金智英出生在首爾一個家境還算過得去的家庭。父親是公務員,母親為家庭主婦,父親雖然偏愛小兒子,但母親很看重兩個女兒。成長過程還算順利,沒有遭遇性騷擾,能進入大學接受高等教育。畢業(yè)后進入一家不錯的公司就職,雖然晉升不太順利,但上司對智英還算不錯。后嫁了一位體貼的丈夫,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于是辭職做起了家庭主婦。
我想這在很多人的眼中便是幸福的人生,但這種人生中卻處處透露壓抑和無奈。這是每一位女性在男性主導的世界下都會有的卑微經(jīng)歷。
這本書讓我想起之前看過的另一本女性題材的書《天空的另一半》,同樣是講女性在男性主導的世界下生存的不易,但兩本書的內容又截然不同?!短炜盏牧硪话搿肥侵v女性由于其性別而遭受的現(xiàn)實迫害,如割禮、被拐賣、被強制賣淫、沒有教育機會等,這本書更多是講在男性主導的社會潛規(guī)則下,女性受到的限制,如職位和薪資低于男性、承擔更多的家務活等等。
讀《天空的另一半》,由于我生活在強大的中國,而難以想象或感同身受那些落后地區(qū)女性的悲慘遭遇,只覺得這個世界可怕又黑暗。讀《82年生的金智英》,我卻能從中看到我的外婆、母親、姐姐以及身邊的每一位女性,覺得這個世界悲哀而無望。
為什么男性只要稍微做些家務就會被贊譽是好丈夫,而女性做好了家務卻被認為理所當然?為什么學校里班長通常是由男同學來擔任,而女同學擔任勞動委員?為什么職場里管理層通常為男性,女性的平均薪資要低于男性?為什么女性遭受性侵犯,在譴責加害者之前還要女性檢討自己的衣著行為是否合理?雖然男女平等運動被倡導了幾十年,但這些關于性別的刻板影響還是沒有被根除,今天絕大部分人仍然認為由女性負責洗衣做飯,男性負責賺錢養(yǎng)家,而且還不體諒對方的辛苦與付出,將其視作理所當然。
不過我認為這種不平等除了男性對女性的限制外,還有生而為人的無奈。究其背后的原因,有男女生理結構不同帶來的差異,有人類億萬歷史以來社會分工演化而來的固定思維。子宮和母乳使得女性要承擔更辛苦的生育職能,更為強健的體格使得男性承擔更多勞動的職責。我們對此感到無奈,因為生來如此,無法改變。
韓劇《請回答1988》里,東龍的母親堅持工作,因為她有自己的名字,而不想被大家叫作“東龍媽媽”,但這種選擇無疑要求人有足夠強大的心理和能力。我想是這個社會到了需要做出改變的時候,需要排除掉這些世俗的非議與迫害,讓人能夠自由的做出選擇。
我希望我們在推舉某個人時是考量這個人的能力,而不是性別。我希望大家可以自由選擇,男性可以做奶爸,女性可以做工作狂,這些選擇是基于喜歡,而不是社會壓力。我希望我們能看到和尊重他人的付出,洗衣做飯是一項有價值的勞動,而不是理所當然。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勇敢自由的做自己,而不用受到他人的非議和干預。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八
讀過一本書總歸應該記錄,隨手而寫。
重新開始讀書之后,第一本不到2個小時就讀完的書是《82年生的金智英》,扉頁說,由衷的期盼世上的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我是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獨生女成績好,家里所有的資源都給了我,我自小到大似乎沒有遭受過什么特別的性別歧視的問題。自由自在的成長過程里,沒有外界的老師、同學、親戚、其他人因為我是女生而區(qū)別對待過我。直到現(xiàn)在,我工作的公司,高管也是女生居多,核心層也有女性成員。書中所描述的事情,我一件也不曾遇到??赡芤驗槲疑谒拇ǎ粋€本來女性地位已經(jīng)比較好的地方。
于是我會想,為什么書中描繪的事情,我一件也不曾遇到,但是我仍然會被這本書吸引呢。就像我不曾見過真實的拐賣婦女的案例,但是看過電影盲山以后,還是會為她而難過呢。
因為真的有人經(jīng)歷過或者正在經(jīng)歷,又或者將來我有女兒以后,她也有可能經(jīng)歷。
想起來雖然身邊有舅舅或姑父會做家務,但是我家里的家務基本上是奶奶和媽媽承擔的。奶奶一直是很勤勞的人,爺爺也待她很好,我問她的時候她說她很愿意為爺爺做這些事。但是到了爸爸媽媽這里,媽媽同樣上班,大部分家務都是媽媽來做,爸爸只會承擔一小部分。到了我這里,已經(jīng)是平權的狀態(tài)了,我不期望男友會承擔更多,我期望我們共同承擔的家務是一樣多的。
還有那種時候,遠方的親戚會因為他們家生了兒子跟我奶奶炫耀,雖然奶奶不會在乎這種話,但是根深蒂固的,還有很多人是真的認為生男孩是值得炫耀的事情。身邊的男性,外貌或者能力都不出眾,因為是男性還是會得到一些便利。
因為看到過男性在大街上無差別殺人的新聞。作為女生,原本就真的很難抵抗這些危險。以往人們會告誡女生要保守,要自愛,要小心,但是終歸沒有幾個人會告誡男生要控制情緒,不要動武,要尊重他人。
最后是職場,我所在的地方和企業(yè)女性比例已經(jīng)很高了,于是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生育成本。結果就是盡可能招聘男性,因為企業(yè)女性比例過高。但是換過來,沒有哪個企業(yè)會因為男性比例過高而思考降低男性的比例。
我們?yōu)槭裁磿P注和共情金智英,雖然我不曾遭遇她經(jīng)歷的任何一件事,但是真的有女性一直在經(jīng)歷,甚至未來有女性仍然要經(jīng)歷。
只是愿有更多的女兒,可以不再經(jīng)歷,可以真正的自由成長,懷抱遠大的理想。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九
【82年生的金智英】呈現(xiàn)了女性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社會狀態(tài),前者的故事背景發(fā)生在韓國(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至今),女王的棋局則是發(fā)生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2年生的金智英】寫實地展現(xiàn)當代女性生存現(xiàn)狀:從童年時期到學生時代到步入社會組建家庭每個階段,金智英都因為女性身份而經(jīng)歷著各種不公對待,這種不公從金智英母親到金智英代際相傳。
作為女性讀者,讀完之后內心感觸頗多,金智英不僅僅是書里的人物,其實就是身邊實實在在存在的平凡女性,他們也想反抗發(fā)聲但是最后卻越來越沉默,漸漸理解了為何越來越多女性選擇不婚或者不育。
而【女王的棋局】則是創(chuàng)造性地展現(xiàn)天才棋手的成長過程,童年的不幸遭遇、孤兒院無趣且壓抑天性的生活方式,讓女主找不到發(fā)泄口,最后偶遇優(yōu)秀棋手校工,從此沉迷于國際象棋,并在象棋界殺出一條血路,而在這之前美國象棋界幾乎沒能看到大師級女性棋手的身影,有傳奇性,但是也代表了另一種女性的生活方式。
他們追求著自己的理想,在似乎只有男人才能主宰的世界里闖出一片天,活的精彩而通透,年齡已經(jīng)不能成為阻礙他們成長的因素,外界對他們的評價已經(jīng)從用單維的外貌評價體系上升到更多維更開放的體系,更像一個完整的人的評價體系。這是理想化狀態(tài),是很多當代女性為之奮斗的目標,同時可能也是那些像金智英一樣為了家庭子女放棄一切的女性心里一大憾事吧。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十
第一本韓國文學作品,最近的熱度很高,也追了下潮流。
在當時的韓國社會里,女子處于一種較為糟糕的環(huán)境里。金智英的母親早早就為家計、為家里的男丁奔波努力,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但絲毫得不到眾人夸贊,所做的一切都成了哥哥的功勞。結婚后也要忙于家務并照顧頑固的婆婆,沒有懷上男孩就像是犯了莫大的罪一般,甚至一個人去醫(yī)院拿掉第三個女孩,唯一的溫暖竟來自于醫(yī)生的問候關懷。
她明白自己的一生喪失了過多本該屬于她的美好,所以她盡量為自己的兩個女兒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鼓勵她們追逐夢想,但悲哀的是最后也只是清醒的走入絕境。
所謂的成長不過是在逐漸的失去自我。
現(xiàn)在女性的地位雖然在不斷提高,但還是承受了許多沒道理的惡意。
如果惡性事件出現(xiàn)了,還是有很多充滿惡意的聲音在叫嚷著:“誰叫她們這么晚出來呢?”“誰叫她們穿的這么暴露呢?”總有各種不檢點的罪名冠之于受害者。女孩在白天穿著整齊規(guī)矩的出門就能保證沒有侵害嗎?不然。
“她很漂亮”也可以成為犯罪的理由。
正如書中金智英下完補習班,男生尾隨她的情節(jié)中說道:“她就是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著要保守,行為要檢點,危險的時間、危險的人要自己懂得避開,否則問題出在不懂得避開的人身上?!?/p>
我們也何嘗不是如此呢。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但我們不能不看見,女性權利提高的同時,那些過去的觀念思想仍然存在?,F(xiàn)在仍然有許許多多的金智英,她們被時代束縛、被觀念綁架。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p>
少些難過,少些痛苦,少些疲累,不再忍氣吞聲,勇敢地為自己發(fā)聲。
愿我們都不是金智英。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十一
“以前我們可是得拿著木棍敲打衣服清洗呢,還要燒柴火煮衣服消毒,蹲在地上掃啊拖啊,樣樣都來?,F(xiàn)在洗衣服有洗衣機,還有吸塵器不是嗎?現(xiàn)在的女人到底有什么好辛苦的?”
老醫(yī)生看著屏幕上顯示的病歷,為她開了一些喂母乳也可以吃的藥,點擊著鼠標。金智英不禁想,以前還要一份一份翻找患者病歷、手寫記錄和開處方,現(xiàn)在的醫(yī)生到底有什么好辛苦的?以前還要拿著紙本報告書去找主管簽字,現(xiàn)在的上班族到底有什么好辛苦的?以前還要用手插秧,用鐮刀收割水稻,現(xiàn)在的農夫到底有什么好辛苦的……卻沒有人會這樣說。
不論哪個領域,技術都日新月異,盡量減少使用勞力,而唯有“家務”始終得不到大家認同。自從成為全職主婦,金智英最深刻的體悟是:人們對“持家”的雙重定義。有時持家會被看作“整天在家里閑著沒事做”,充滿貶義和歧視;有時則被看作養(yǎng)活一家老小的事”,把你捧得高高在上,卻又不會用金錢來換算這件事情,因為一旦有了定價,勢必得有人支付。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十二
總體感覺,非?,F(xiàn)實。
記得有這么個故事,學生問老師,為什么有婦女節(jié)呢?老師說,直到哪一天我們不在慶祝婦女節(jié),那就說明社會達到男女平等了。
我想我是贊同的,首先,我們要先正視這個社會問題,男女不平等。可是,我們也發(fā)現(xiàn):第一:部分男性的不理解,或者裝聾作啞。僅僅因為出演了這部電影,男女主角都被網(wǎng)絡暴力,僅僅因為推薦本書,很多男粉絲就火燒女星的海報,我不覺得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這種社會問題,可是他們選擇視而不見,甚至想要掩耳盜鈴,想要女性一味地付出,想要女性不斷妥協(xié)。性別歧視一直存在,如果一直以簡單的追求利益為核心,那么我們將如何區(qū)別人類社會呢?體現(xiàn)在對女性正常權利的漠視?職場上的歧視?甚至生男生女都會怪罪女性?金智英的丈夫,相較于一般男性多多少少他還是比較好的?;榍疤顚懕砀?,孩子隨誰姓的問題,以及他說下班后會幫助她處理家務,幫助她給孩子換尿不濕。這個“幫”字,真的很刺耳啊,第二:女性本身不作為?金智英的.母親一味地付出,供出大舅,二舅,三舅。最后她也發(fā)現(xiàn)了不平等,不公平,開始稍微的反抗?可是,作為金智英的奶奶,她也是女性啊?當前兩胎都是女兒時,她就那般不愿意,甚至不會幫助金智英的母親照顧孩子,還要讓她及時做飯給她吃。可真是媳婦熬成婆啊。她這是目光短淺,只關注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另外也是她受到的教育給她帶來的巨大影響。金智英的母親,金智英都意識到這個問題,并希望能有改變,一代代的女性逐漸覺醒,都會不斷付出努力,來改變這個問題。
邏輯不通,想到哪里寫到哪里?
不寫了,表達不清楚,眼睛疼。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十三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韓國近年來的大熱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
"一個女孩要經(jīng)歷多少看不見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的長大成人"。這是書中的一句話,也是給金智英34年人生的一句總結。
金智英,1982年4月1日出生于首爾的一個普通家庭。上了一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還有爸爸媽媽,和一個重男輕女的奶奶。金智英從小,家里最好的東西總是先給弟弟,弟弟的東西也永遠都是成雙成對的,而智英和姐姐恩英每次只能共享一件東西。上了小學,經(jīng)常會被鄰坐的男生欺負,跟姐姐和媽媽傾訴,她們卻認為是同學間的玩笑。到上中學的時候,還會經(jīng)常在公交車上碰到一些圖謀不軌的人,但這常常會受到"裙子穿那么短干嘛""為什么這么晚回來"等斥責。
大學畢業(yè)進入職場后,還會因為是女性而得不到升職空間,而拒絕智英她們的理由竟然是女人要生孩子,遲早要回歸家庭,這種荒唐的理由。直到31歲結了婚,有了孩子,在眾人"順理成章"的期待下,智英辭掉了工作,成為了一名全職母親。然而成為母親后,依然會被外界所岐視,甚至連在閑暇時間里喝上一杯九塊錢的咖啡,都會被旁人罵作"媽蟲"。直到這時,智英終于明白了,她要面對的是,整個韓國社會對女性,無數(shù)的傷害和岐視。
看完這本書,我的感觸頗深。既為金智英打抱不平,也對韓國當今社會表示不解,為什么女孩一生下來就應該受到那些不平等的待遇?為什么女性遲早就應該回歸家庭?這些真的不能僅僅用不平等而概括了。這本書對我來說,很真實。里面沒有什么狗血的大惡人,然而這才是讓人最心疼的,是整個韓國社會對女性的岐視。里面所有人都沒有做出傷天害理的事,他們對女性的傷害,也是從數(shù)以百計的小事中看出來的。
最后用作者的一句話總結:由衷期盼世上的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十四
本書從文學價值角度給3星多,給4星少。
從女性角度給5星都不為過??赡苡捎谑亲g文的緣故,也可能是因為已婚已育,本書讀起來像喝白開水一樣。我想就大部分女性的人生也就是一杯白開水,從懷孕那一刻起就只為別人解渴,再也沒有自己的味道了。
書本從社會不友好到企業(yè)不友好到人文環(huán)境不友好到女性同胞不友好都以金智英吐槽的形式涉及,話語如此稀松平常,竟激不起半點波瀾。只緣我們正是生活在這樣不公平的情境中,習以為常而不自知。亦或,如金智英一樣沉默,逆來順受就好。
書中很多情景都可以拿出來單獨寫一本書,因為它還沒有道盡全部的辛酸。讀者可以自行去想象,或者問問身邊的已婚已育女性的生活常態(tài)。不過看書不應該無病呻吟,還是要落實到它帶給我們的啟發(fā)。
產(chǎn)后抑郁何來?
大部分女性從小女孩到少女到媽媽的轉變,每一階段社會賦予其的角色相比男性而言變化巨大。在這巨變之下,卻鮮有人告訴女性未來的路是如何的。告訴女性該如何過度由小女孩到母親的轉變。這種轉變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要承受巨大的壓力。首先生孩子很多情況下會一命換一命;其次從孩子的哺乳到日后的照料要花多少心思。女性必須事先明白今后角色轉變后承擔的責任和面臨的痛苦,只有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在面對產(chǎn)后生理和心理以及角色的變化時才不會那么手無足措,導致抑郁。做父母的應該告訴自己的女兒今后的人生路,如果選擇了做一個母親大概要有本事承受什么樣的生活重擔。那么我相信大多數(shù)女性在擇偶,在選工作,在追求自己人生的目標的時候會少走一些彎路。
作為孩子的共同創(chuàng)造者,父親這個角色通常都是缺失的。很少有當?shù)哪茉谏习嗟臅r候兼顧月子里的老婆和孩子。強制要求一個白天上班的人去照料老婆孩子看起來還有點不道德。因為不能對遭遇的痛苦感同身受,因為沒有生理上的劇痛和激素變化帶來的情緒變化,男性更是難以理解此時的女性。其實,簡單來說,無盡的關懷+不說一句狠話+主動承擔能力范圍能夠承擔的育兒內容,就能夠讓大部分女性感受到?jīng)]白生了孩子,并心存感激。
生育價值也是書中提到的一點。個人認為這是社會角色長期不平等,以及家庭矛盾和社會人口問題的主要原因??梢院唵蝸碓u估一下:生育價值=小孩從出生到18歲的所有花費。如果女性生育可以得到社會統(tǒng)一的價值認可,相信既可以減少產(chǎn)后抑郁,又能促進家庭和諧,更能促進勞動力發(fā)展。這里提到了一個經(jīng)濟問題??吹揭粋€讀者說,生育就是政府請客,企業(yè)買單,老公吃飯,老婆做飯洗碗端盤子。哈哈,前邊是很形象,后邊就有點反社會了。孕育下一代從社會發(fā)展角度來說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家庭的責任,政府甩鍋給企業(yè)買單,更造成了女性的窘迫。如果政府能在經(jīng)濟上買單,在實際生活上給予機構的統(tǒng)一管理幫助,也能解決大部分育兒問題。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十五
韓國的社會問題,客觀來說像是比中國更加嚴峻,但這不代表中國文化下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即使在如此包容開放的西方發(fā)達國家,依然在發(fā)聲。
我家里兩個女兒,我和我妹妹。對重男輕女的第一認識是我的奶奶在我小的時候不愿意照顧我,她要照顧我爸爸哥哥的`兒子。愿意給爸爸哥哥的兒子買糖,而我的糖是之后媽媽知道后留錢給奶奶才開始有。好在生活在觀念日益改變的江浙沿海地區(qū),家長的想法也認為生男生女都一樣。
再次意識到性別問題的時候是大學,武漢。一個班級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但居多來自湖北省各個市。4年的大學生涯,年年投票選出來的班長都是男性。不是那種巧合性。像是對性別的約定俗成。
對于職場要是在20__新年伊始之前,我可能不會有如此深刻的性別困惑。一畢業(yè)選擇了上海,是那種能力說話的地方,女性在職場風生水起。20__年年底,考慮結婚的問題回家發(fā)展,開始投簡歷、面試。而面試官一定會聊到的話題,不管是直接還是側面,結婚后多久要孩子的問題。說白一點,如果近期要孩子我們不要你。
所以不論是多么有能力,表現(xiàn)多么優(yōu)秀,只要解決不了育兒問題,女職員都免不了會帶來這些困擾。
最后,無關本文,因為今天發(fā)生的一件事,用文中的一句話勉勵自己。
因為要是沒把想講的話說出口,之后一定會有說不完的委屈和憤恨。
下次記得講出來,親愛的。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十六
我認為,這是一本社會意義遠高于文學性的作品。作為現(xiàn)實題材的小說,它幾乎毫無劇情可言,只是用極其平淡的語言描述了一個城市女性從小女孩到跌跌撞撞長成大人的平凡故事。女主人公過著城市女性的體面生活,已經(jīng)算得上非常幸運了。而她經(jīng)歷過的重男輕女、性騷擾、潛規(guī)則,似乎都過于稀松平常,幾乎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fā)生,簡直不值一提。
我無意探討女性到底承受了多少壓力,因為這個話題太過龐大了。從遺棄女嬰、拐賣婦女、家暴、性侵等駭人聽聞的社會事件,到考學、就職、家務這樣的普通議題,對女性的打壓幾乎存在于方方面面,隱性歧視更是無處不在。它們有些可能被大家探討過,而有些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卻從未意識到。但我仍然想說點什么,希望能有更多人意識到確實有問題存在,哪怕一件小事也好,哪怕多一個人也好。
身邊很多男性,甚至非常多的女性都認為,男女已經(jīng)很平等了,女性地位挺高的,甚至“你們女的都騎在我們頭上了”。當部分女性稍稍表露出一絲絲對現(xiàn)狀的不滿,他們即以“田園女權”這樣侮辱性的稱呼來嘲諷和辱罵。他們全然意識不到,許多深深寫在大家意識中的觀念,其實本身就是一種歧視、一種不平等。其實,將“女性”與“男性”的對比,放到“中國人”與“白人/黑人”之間的對比就很好理解了。比如,很多人認為,國內一些高校對女生劃了高于男生幾十分的分數(shù)線是很合理的,因為學校需要保持男女比例均衡,如果女生學得太好,那一定是評價體系出問題了。但是,美國許多高校對中國人設了遠高于黑人的標準,這在他們眼里就又不合理了,因為“中國人就是優(yōu)秀,這么做是對中國人不公平”。
人們對不平等的忽視所帶來的結果是非常可怕的。女性的病痛不叫病痛,千百年來的女性都是這樣生孩子的,所以無痛分娩的發(fā)明與普及都無關緊要,女性的疾病得不到重視,相應的藥物和治療手段嚴重滯后,因為相關的科研基金和項目會優(yōu)先關注那些被普遍認為更重要的疾病研究上;女性的付出不叫付出,保姆和月嫂的工資上萬,而媽媽因為是媽媽,所以做家務就是理所應當;女性的成就不叫成就,有多少在科學方面做出杰出貢獻的女性只被藏在了背后而不能擁有姓名,又有多少擁有了姓名的女性受到諸如“沒有生孩子/生了孩子卻一心科研不顧家,不是個好女人”的苛責……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我相信,大部分認為男女已經(jīng)平等的男性,并不能接受這些不公落在自己頭上。而這些枷鎖禁錮女性已經(jīng)太久了。
我無意激起兩性對立,但仍然建議男性朋友們以換位思考的角度去讀一讀這本女性的“苦難書”,盡管這些“苦難”已經(jīng)是女性苦難中最為體面、最為輕描淡寫的了。也建議每一個女性讀一讀,了解作為一個平凡女性的典型困境,認識到不公的存在。最后,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孩,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十七
讀完《82年生的金智英》,我感到一種從內心深處迸發(fā)出的震撼,原來男女不平等的現(xiàn)象如此嚴重,這是我從未想過的。
平日里,我們總是贊頌母愛的偉大,孕育生命的美好,卻忽略了女性的坎坷與犧牲??僧攱寢屨娴牟恢皇潜砻嫔系哪敲葱腋Ec欣喜,那是一連串的難以言喻的恐懼,疲勞,混亂,挫折,不知所措,甚至會出現(xiàn)一股背叛自己的感覺。
身為女兒,女學生,女朋友,女職工,妻子,兒媳都無母親辛苦。這份辛苦,卻并非單純來自撫養(yǎng)另一個生命,還有來自社會,家庭以及自我價值的缺失。
如今,雖然男女教育程度相當,女性的薪金和社會地位不斷上升,各種法律面,制度面開始關注男女平等,但是在社會的各個層面,人與人交往中對女性的諸多限制,甚至歧視卻大有存在。
比如:職位晉升,工作機會,質疑女性的工作能力,“男主外,女主內”的慣性思維。
撫養(yǎng)小孩,維系家庭更是將女性禁錮在一個死牢籠中。一個女人若解決不了育兒問題,就會千夫所指,受人擯棄。金智英也就是在親友的撮合下,父母的要求下,一步步地走向撫養(yǎng)小孩,維系家庭的道路。
故而,撫養(yǎng)小孩,維系家庭不只是女性的任務與使命,男性應承擔更多的責任。金智英那么努力,那么敢于拼搏,積極進取,卻最終因育兒問題拋棄了一切,事業(yè)全都半途而廢。
而整個社會對女性的偏見也讓金智英沉悶抑郁。明明為了孩子犧牲了那么多,卻始終無法獲得社會的認可。因為在很多人眼里,女性撫養(yǎng)孩子是天經(jīng)地義的,無可置疑的。
所以,男性就更應當承擔更多的責任,減少女性的壓力,讓女性有更多的上升機會,更大的發(fā)展可能,使女性地位不斷上升,男女平等才有堅實的土壤。
換位思考,互相理解也許才是男女平等的最佳良藥。只有相互理解彼此,才能了解雙方訴求,才有一種感同身受的共鳴,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男女平等。
金智英之所以被貶低成“媽蟲”,是因為貶低她的人不理解當媽的辛苦。金智英之所以被老醫(yī)生嘲笑一無是處,是因為那個醫(yī)生不懂得家務的辛苦。
金智英之所以孕期請假被男性員工羨慕,是因為男性員工不懂得孕期身體的不適。
只有每個人都理解了女性的處境,才會放下那些偏見,那些種種關于女性的刻板印象,真正實現(xiàn)男女平等。
《82年生的金智英》雖是描述因為韓國女性,揭露韓國社會的男女性別歧視。實際上,性別歧視在各國普遍存在,只是嚴重的程度不同。所以,我真切地希望世界的人們辟除偏見,用溫暖的目光注視每一位女性,用真誠的行為關懷每一位女性。
生的金智英讀后感篇十八
獨立個體,都有自我實現(xiàn)的權利!
文學創(chuàng)作,多是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2年生的金智英》,來源于生活,同源于生活。平淡簡單不失力量的文字,讀完之后,內心擠滿無力感。
趙南柱在2015年創(chuàng)作《82年生的金智英》時,表示當時的創(chuàng)作基于一種記錄的形式,大多數(shù)女性一生平淡的生活與作品所表現(xiàn)的相差不大,在那個時期,韓國對性別的區(qū)別對待儼然很大,金智英是那個時代女性的縮影。作品出版后,引起分化的討論,也有輪番的惡評涌向作者與出演電影的女演員,她們承受這些惡意,堅強而勇敢,這些熱議也側面驗證了平權運動仍然還有很長的路。
金智英思想是獨立的,從小也受有著獨立自主的思想的姐姐金恩英的影響,對于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思考,也受整體社會的影響,與大多數(shù)女性一樣,停留在思考的層面,并未有很多的行動去稱合自己的想法。金智英處于社會的中層,生活物質方面沒有出現(xiàn)很大的危機,家人與丈夫都未傷害她,她也沒有受過周遭人的傷害(非言語),生活總的來說屬于不錯。她后來抑郁并且嚴重到去看精神醫(yī)生,也是她個性使然。
金智英認識到作為女性的自己與男性應該擁有一樣的權利,是獨立自主的個體,有權利去實現(xiàn)自我---青春、健康、職場、同事、朋友等任意一方面的追求,是當時社會加諸于女性的不公,限制了女性作為自我個體的實現(xiàn),金智英意識到這一切但并未做過任何行動去反抗,也許作為寥寥可數(shù)的更容易被當成“異類”而被當時社會排斥。
在作品中,時不時有獨立自主的女性,敢于反抗不公平,雖著筆不多,但她們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每個時期,都有女性敢于爭取自己的利益,抗爭社會對女性的不平等,她們以不同的方式,為女性爭取更多應得的---社會應該以對待男性的方式去平等對待女性。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4771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