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了開展教學而編寫的一種書面指導材料,它起著指導和規(guī)范教學活動的作用。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互動與合作,提高教學活動的參與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案的編寫要點和技巧,希望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一
1、 有感情地朗讀渴望,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 體味有特色的語言。
3、 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培養(yǎng)熱愛全人類文化的情感。
作者的思想過去,精彩的語言。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場堅定,態(tài)度鮮明地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譴責英法聯(lián)軍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罪行,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對人類文化成果的無比珍惜。
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他的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和《悲慘世界》在全世界廣泛流傳,我們今天學習他一篇文章,同學們會對他有更全面的認識。
1、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場和態(tài)度?
立場堅定,態(tài)度鮮明地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和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罪行,同情中國所遭受的空前劫難。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胸懷博大。
投影圓明園的圖片
1、 雨果怎樣評價圓明園?語言有什么特點?
2、雨果怎樣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語言有什么特點?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二
1:教學內容。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科書里收編的新篇目,較之傳統(tǒng)教材有更多可供師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從教材內容分析,該文寫的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一事,憤怒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憤怒譴責英法聯(lián)軍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國所遭受的空前劫難,表現(xiàn)出對東方藝術、對亞洲文明、對中華民族的充分尊重。教師要做到能調動學生參與并融入課文的氛圍中并為作者的強烈感情所感染。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課是該單元的第四篇課文,本單元所選課文都是以戰(zhàn)爭為主題,學習這一單元,可以了解歷史,可以看到正義戰(zhàn)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zhàn)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與假惡丑的兩個極端。本課則是憤怒譴責非正義戰(zhàn)爭的罪惡,學習這篇課文就要抓住本文的語言特色,了解雨果的偉大情操。進而關注那段歷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藝術、文化、人類及整個世界。本課在學生的審美體驗、能力培養(yǎng)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改理念,結合本文的特點,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與過程目標:比較閱讀,體味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情感態(tài)度目標: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培養(yǎng)熱愛全人類文化的情感。
4: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xiàn)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征,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鑒于以上分析我確立教學重點為: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了解雨果的偉大情操。
難點:辨別本文中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二、教學設想與學生情況分析:(教材處理)。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fā),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因材施教。其次,分解重點、難點。本文立場鮮明,“贊美圓明園”“譴責侵略者”兩大板塊內容互相獨立,共同支撐著雨果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學習這篇文章,不必拘泥于“整體——局部——整體”的閱讀模式,可以將文章自然切分為兩個獨立整體比較鑒賞,在比較中感受侵略戰(zhàn)爭的罪惡,探究雨果的遠見卓識。在形成鮮明的感受之后,再進行深層反思,關注那段歷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藝術、文化、人類及整個世界。
三、教學方法。
根據(jù)教材及學生的特點,聯(lián)系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這節(jié)課我將采用質疑法、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其中以誦讀、討論為重。
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法將貫穿課堂始終,再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
四、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從朗讀中體味語言特色,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標。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群體合作的成功感。在肯定個性化閱讀的同時,告訴學生如何從集體中汲取智慧。
五、教學程序設計:
(一)導入新課:我準備這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講故事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設計這一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又形象地講出了課文地有關內容,為這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文中對比鮮明、精彩的語句細細體會。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準備設計以下問題:
1、雨果怎樣贊美圓明園?語言有什么特點?
2、雨果怎樣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語言有什么特點?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雨果是這樣贊美圓明園的:
1)、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最高成就。
2)、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種規(guī)模巨大的典范。
語言上充滿感情,語句凝練優(yōu)美,富有感染力。
那麼雨果對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持譴責態(tài)度。用了反語這種修辭手法: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恥的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英法的這個勝利給予盛大的贊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來形容強盜的心理。像“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
本文是一篇感情充沛,語言精警,很有感染力的文章。讀者初讀此文,就很容易的被吸引:既有對作者評價圓明園的真切的認同,又能感受到作者強烈譴責侵略行為的痛快淋漓。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就是抓住學生的這第一“感點”,感情朗讀,直接進入文本,形成對比鮮明的第一感受。在此基礎上,進入第三環(huán)節(jié)的學習。
(三)中國是被掠奪的,我們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那是很自然的。雨果作為一個參與掠奪與侵略的法國的一個公民,在強盜統(tǒng)治的國度里,發(fā)表自己的言論,沒有一點奴顏媚骨,仗義執(zhí)言,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氣的。這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能不能引導學生想到這一點,收獲大不一樣。為了突破這一重點,我設計以下問題: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三
1、有感情地朗讀渴望,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體味有特色的語言。
3、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培養(yǎng)熱愛全人類文化的情感。
作者的思想過去,精彩的語言。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場堅定,態(tài)度鮮明地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譴責英法聯(lián)軍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罪行,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對人類文化成果的無比珍惜。
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他的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和《悲慘世界》在全世界廣泛流傳,我們今天學習他一篇文章,同學們會對他有更全面的認識。
立場堅定,態(tài)度鮮明地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和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罪行,同情中國所遭受的空前劫難。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胸懷博大。
投影圓明園的圖片。
1、雨果怎樣評價圓明園?語言有什么特點?
2、雨果怎樣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語言有什么特點?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渴望,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體味有特色的語言。
3、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培養(yǎng)熱愛全人類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作者的思想過去,精彩的語言
教學難點: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了解雨果的偉大情操。
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他的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和《悲慘世界》在全世界廣泛流傳,我們今天學習他一篇文章,同學們會對他有更全面的認識。
1、大家知道答案請舉手?
很簡單問題當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個受難家庭就是我們祖國呀!那可惡仆人就是那些漢奸狗腿子呀!而那個嬰兒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們大家呀!
2、有誰能給大家講一下英法聯(lián)軍情況呀?
有許多學生因為在歷史課上講過,所以這是一方他們自主發(fā)揮空間。許多學生講得比我知道都多都精彩。
3、請大家先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在寫法上有沒有不和諧地方?
(一般孩子們覺得有不妥地方,但是卻不容易找出來。)
語句上鮮明對比。
1)、贊美圓明園語句。
2)、諷刺劫掠者語句。
4、雨果具體是怎樣贊美圓明園?
1)、是東方幻想藝術中最高成就。
2)、幾乎集中了超人民族想象力所能產生一切成就。
3)、是幻想某種規(guī)模巨大典范。
(這個問題我沒有給學生講。我覺得他們沒必要分得這麼詳細。也不知道到底對不對。)
5、那麼就寫法上有何特點?
概括――具體――概括。(這一點,學生都能總結出來。但話語還不準確。)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恥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出色,光榮,他們期待是雨果對英法這個勝利給予盛大贊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來形容強盜心理。像“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口吻,有辛辣諷刺意味。
7、那麼他不幫著自己家人,他是站在誰立場上?
人類立場。(這里有說,正義立場,中國立場,或者是人民立場等等。)
清醒頭腦,正直良知,公正立場。
“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p>
我們要學習雨果博大胸懷與高尚品格。
9、好了,現(xiàn)在我們給雨果寫一封信,談談你對這件事感想。
課后記:先用有趣故事吸引住他們,故事明白了。那麼這篇課文就好理解了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五
關于火燒圓明園,傳統(tǒng)歷史教科書過多的強調了英法聯(lián)軍的罪惡與清皇室的昏聵,對于中國百姓的毛病則多有掩蓋,因為“人民至上”!其實有怎樣的政府就有怎樣的百姓,有怎樣的百姓也就有怎樣的政府,二者“本是同根生”。流行一時的由劉曉慶主演的電影《火燒圓明園》是有不少地方無法求實的。比如聯(lián)軍的血洗北京,中國百姓尸積如山,我遍尋資料,無處可得。再比如馮婉貞謝莊抗擊英軍一事,在電影中用作證明人民英勇的事跡而大加渲染,其實馮婉貞一人或者可尋,謝莊則查無此村。
但另有部分文章片面強調了中國政府與人民的不是,片面強調中國政府拘囚虐殺對方談判代表,好象英法聯(lián)軍還真是師出有名。下面是英國公使額爾金等為焚毀圓明園發(fā)表的言論:“只有焚毀圓明園一法,最為可行。。。。至于此舉之足以使中國及其皇帝產生極大的震動,余尚有理由:圓明園乃是清帝所最寵愛的行宮,是他燕居之所,如焚毀足以稍戢其驕佚。今宮中寶物既已蕩然無寸,大軍所到,非在擄掠,乃在初肆罪惡者能警惕耳?!薄叭魧χ袊活檱H公法的殘酷行為,不予以久遠的印象,英國國民必為之不滿。。。。圓明園宮殿為重要之地,人所共知。毀之所以予中國政府以打擊,造成慘局者為此輩,而非其國民。故此舉可謂最嚴創(chuàng)中國政府,即就人道而言,亦不能厚非也?!薄皥A明園乃吾軍被擄之所,焚掠是園,正所以報復清政府者,與其人民無關也。一者此園為被擄者手足懸梁,三日不食,受困之所;二者因此園若不焚毀,則不能留較永久之痕跡,吾人則無以消恨也?!薄胺俾訄A明園以報清政府,人民可免賠款?!睂τ谶@些話,我們也得睜著眼睛“聽”,我們要讓事實說話。
英法聯(lián)軍強迫主持和議的恭親王簽定《北京和約》,于咸豐八年原定以外,續(xù)增英九條,賠償英一千二百萬兩,割讓九龍之半;續(xù)增法十條,賠償法六百萬兩,總計共達一千八百萬兩,象征性地扣除毀園損失二十萬兩,絲毫看不出來減輕了中國人民的損失,因此,所謂“人民可免賠款”純粹是謊言。又按《東華錄》,巴夏禮等十余人是被拘禁在城里刑部衙門里,并未被拘禁在圓明園,所以英司令官致函英政府的信中的托詞“此園為被擄者手足懸梁,三日不食,受困之所”純粹是謊言。
《清朝野史大觀》說,英法所以焚圓明園者,起由龔自珍長子龔半倫導引。但從史料里可以看出聯(lián)軍事先并未有焚掠圓明園的計劃,因此,龔導引英法聯(lián)軍焚掠圓明園一說基本上可以否定。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六
適逢深圳市讀書月活動進行快速閱讀比賽,學校亦邀請專家舉辦了相關講座,學生當中燃起了一定程度的快速閱讀興趣與熱潮。
本單元課文皆為記敘文,如散文.小說重點皆在于“情”,而本文相對而言在“情感”之外還蘊涵著較為豐富的信息量(尤其是雨果對藝術的見解及對圓明園的評論),而且篇幅適中,較為適宜當堂進行快速閱讀訓練,然后再通過對圓明園的感性認識及雨果獨具魅力的語言進行愛國教育。
知識性目標:相關的歷史與藝術知識點;反語嘲諷的語言效果。
技能性目標:進行速讀能力、捕獲篩選信息能力及思維能力培養(yǎng)。
情感性目標:樸素愛國情感及雨果偉大人格魅力的滲透。
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
1.運用快速閱讀訓練的方式來處理課文知識性較強的部分達到了省時、高效的目的,使學生在極短時間內高度集中注意力進行消化吸收,既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強化了閱讀訓練。
2.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新課改的精神,重視朗讀,以個別賽讀、教師范讀、全體齊讀等方式反復誦讀。重視學生個人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預留了足夠的時間深入課文,與文本直接對話,而非越俎代庖,以教師的個人閱讀經(jīng)驗影響和代替學生進行感知。而課堂在賽讀過程中頻頻響起的掌聲也說明了學生在其中的收獲,形成“亮點”。
3.教學設計避免面面俱到,處處分析,無微不至,而致使課文支離破碎。相反,牢牢抓住重點環(huán)節(jié)以點帶面,在整體感知的前提下突出后半部分的探究思考,使教學思路清晰可感,起到管窺全豹的效果。
4.運用多媒體手段介紹圓明園,其豐富的圖片及文字資料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情境,留下了深刻的感性認識,事半功倍地實現(xiàn)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情感性目標。
5.注重學生閱讀、寫作、思維想象能力的多重培養(yǎng),設計“給雨果回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鍛煉了積極創(chuàng)造與合理想象的意識與能力,同時及時反饋了教學效果。
本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1、課文的深度挖掘、細致品味仍未足夠,雖然學生朗讀課文及回答問題不乏閃光之處,但教師本人的“精講”功力仍須深化提高。
2、速閱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增強了知識性氣息,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學性氣息,應在其他環(huán)節(jié)上注意傾向彌補,以更凸顯語言學科的人文氣息。
3、教師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練,點評學生答題還可更加簡練而富于變化。
4、教態(tài)過于隨便,不必要的肢體動作應注意避免,這也是年輕教師不夠嚴謹?shù)谋憩F(xiàn)之一。
一.快速閱讀測試。
包括課文及注釋約1400字,3分鐘內讀完(根據(jù)中學生速讀標準500字/分鐘而定),要求看得快,記得準。
1.雨果是哪國作家,代表作品有哪些?
(法國,《悲慘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2.雨果提及藝術有哪兩種來源,分別產生哪兩種藝術?
(一是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產生東方藝術)。
3.各國藝術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_,羅馬有____________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_______,而東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
(巴特農神廟;金字塔;斗獸場;圣母院;圓明園)。
4.雨果評價圓明園的一個關鍵詞.(奇跡)。
5.按照雨果的描繪,圓明園中有哪些物品?
(大理石,玉石,青銅,瓷器,異獸,花園,水池,噴泉,成群的天鵝、朱鷺、孔雀等,答出四樣即可過關)。
6.雨果認為圓明園是為誰而建?為什么?
(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
7.兩個“強盜”指誰?當時兩國統(tǒng)治者分別是誰?
(英國和法國侵略者;維多利亞女王和拿破侖三世)。
8.英法火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是誰?(小額爾金)。
9.兩個“強盜”在圓明園犯下了哪些罪行?
(洗劫,放火,行竊。)。
10.雨果批判所有英國人與法國人嗎?
(不是,“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虼稹罢袝r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是強盜”亦可算對。)。
二.感性認知圓明園。
我以為我可以忘記。
只要我不回過頭來。
我以為我可以當作什么都不曾發(fā)生。
只要我不翻開昨天的日記。
然而你總在我的夢中出現(xiàn)。
喚醒我的心中對你。
不能忘卻的思念。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七
尊敬的雨果先生:
您好!今天,我讀了《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我感到很感動,也非常的驚訝。您是一個法國人,您應該為你們的祖國感到光榮。自豪。高興才是,但你卻站在人類的立場上憤怒譴責了侵略者的罪行,感動了我幼小的心靈。特別是您在信中提到的句子“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边@句話,您只用了簡簡單單的幾十個字,卻能體會出這么深刻的含義。
再想想我們身邊的事吧,現(xiàn)在我們正在建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有的人卻為了幫助自己的朋友,明知他的朋友是做錯了,也要幫助他的朋友;在我們學校里,有的人為了能幫班級里拿多一點分,明明看見自己的環(huán)境區(qū)里有垃圾就一腳地把它踢到別人的環(huán)境區(qū)里;如果拿我們生活中的事跟雨果先生的事相比,實在差得太遠了。
的貢獻。
此致
敬禮
中國初中生:***。
20xx年9月8日。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八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雨果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
2、揣摩品味有特色的語言。
3、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培養(yǎng)熱愛全人類文化的情感。
學習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雨果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格。
2、揣摩品味有特色的語言。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為主,點撥法為次。
教學媒體:ppt。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一、背景導入。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明史,在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造了數(shù)不清的藝術瑰寶,它們都是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的結晶,同學們能不能列舉一些你所知道的藝術代表作?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先生說:“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笨梢哉f圓明園是中華文明藝術皇冠上最璀璨的那顆明星之一,雨果是這樣描繪圓明園的--(播放視頻片段)。
魯迅曾說過“悲劇,是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闖入圓明園大肆搶掠,并將這個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燒成了一堆廢墟,這是中華民族藝術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一場令所有華夏子民恥辱的災難,是一出至今回想起來都令每個中國人心碎的悲劇,它也是那段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屈辱的歷史的真實寫照。我們再通過一段視頻了解一下這出悲劇怎樣上演的。(播放視頻片段)。
作為當時法國統(tǒng)帥將領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稱這次遠征中國是體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見。那么雨果是怎樣回復他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雨果的《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紹作家。
1、雨果及作品介紹ppt。
三、整體感知。
(一)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雨果在法國甚至世界上具有崇高的聲譽和巨大影響力,同學們讀一下第一自然段,想一下巴特勒上尉為什么征求雨果對自己遠征中國的意見?(利用雨果的影響力,對自己的侵略行徑進行贊頌和美化。)。
(二)閱讀課文第3段。
1.齊讀文中第三段。
2.雨果是怎樣贊美(或評價)圓明園的(自讀)?
代表性句子有:(ppt演示)(齊讀)。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保ㄗ髡咭匀虻难酃猓叨雀爬ǖ卦u價了圓明園的藝術價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請你想像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某種恍若月光的建筑,這就是圓明園?!保ㄗ髡哒{動充分的想象,用“恍若月光”形容圓明園,足見圓明園的美麗與神奇。)。
“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展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造城樓,里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瑯,飾以黃金,飾以脂粉,請同是詩人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圃,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那就是這座名園?!?/p>
(“大理石”、“玉石”是中國特色的建筑材料,“青銅”、“瓷器”是中國的特產,“神像“異獸”是圓明園里的陳設,它綜合了洞府、神廟、宮殿的所有優(yōu)點,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圓明園美的贊美。)。
“希臘有巴特勒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保ò褕A明園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建筑相提并論,足見圓明園的地位。)。
“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保ㄓ迷娨话愕恼Z言贊美了圓明園不朽的藝術價值,窺一斑而見全豹,圓明園是亞洲文明的象征。)。
總結:(ppt演示)。
(1)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最高成就。
(2)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種規(guī)模巨大的典范。
3.這些語句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作者情感:作者對東方藝術、亞洲文明的尊重和贊美,表現(xiàn)了他博大胸懷和對人類文化成果的熱愛。
4、從中可以看出坐著怎樣的品質?(正直、公正、頭腦清醒、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者。)。
(三)請大家齊讀課文(5-10段):
1、文中的“兩個強盜”指誰?這樣說的作用是什么?
英國和法國,這樣說揭示了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本質,使世人看清其掠奪者的丑陋面目。
2、文中的兩個強盜都作了哪些事情?請你概括舉出。
兩個強盜進入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一個強盜放火。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最后,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另一個裝滿了箱篋。
3、雨果對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持什么態(tài)度?(批判譴責態(tài)度)。
三、品味語言。
1、雨果對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的譴責運用了怎樣的語言?(反語)。
2、找出來讀一讀。(ppt演示,學生反復讀,體會作者憤怒的心情)。
明確:
“從前對巴特農神廟怎么干,現(xiàn)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只是更徹底,更漂亮,以至于蕩然無存?!薄啊S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薄拔覀儦W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人對野蠻人所干的事情?!薄皩⑹艿綒v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睂⒂⒎ǖ蹏髁x送上了歷史的審判臺。
3、運用反語在表達上什么作用?(ppt演示)。
4、除了運用反語,本文在寫作方法上還有什么鮮明特點?
明確:鮮明的對比。
5、請找出文中運用了哪些對比,并簡要分析各自作用?(方法:自由討論)。
明確:
(2)將圓明園這一曠世之園的富麗堂皇與英法聯(lián)軍對它的劫掠、焚毀相比--揭露出英法聯(lián)軍的滔天罪行。
(3)將歐洲人的“文明”與中國人的“野蠻”對比,--揭露了英法聯(lián)軍的野蠻,中國人民的文明。
(4)贊美圓明園和諷刺侵略者的語句的對比--贊美圓明園的語言上充滿感情,語句凝練優(yōu)美,富有感染力,贊美之情溢于言表;諷刺劫掠者的語句體現(xiàn)了對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持譴責態(tài)度,反語修辭的運用使語言尖銳深刻。
四、感悟升華。
1、在鮮明的對比中作者的情感傾向是十分明顯的,但是他作為法國人,他是站在誰的立場上的?明確:(ppt演示)人類的立場。
2、從他的立場您能感受到雨果先生身上的哪些品質?(方法:自由討論)。
明確: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飽含著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他有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我們要學習雨果的博大的胸懷與高尚的品格。
五、教師總結全文:
雨果以一個藝術家對人類文化的珍視,憤怒的譴責了英法聯(lián)軍的罪惡行徑,表達了他對被侵略者的巨大同情!也體現(xiàn)出他所具有的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令我們深深感動。激勵著我們?yōu)橹腥A民族的繁榮昌盛、建設和諧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
六、布置作業(yè):(ppt演示)。
想象,猜測巴特勒上尉讀完雨果的這封信后的情態(tài),并把他此時的動作、心理、神情等描寫下來,字數(shù)200字左右。
陳磊。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九
本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1、課文的深度挖掘、細致品味仍未足夠,雖然學生朗讀課文及回答問題不乏閃光之處,但教師本人的“精講”功力仍須深化提高。
2、速閱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增強了知識性氣息,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學性氣息,應在其他環(huán)節(jié)上注意傾向彌補,以更凸顯語言學科的人文氣息。
3、教師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練,點評學生答題還可更加簡練而富于變化。
4、教態(tài)過于隨便,不必要的肢體動作應注意避免,這也是年輕教師不夠嚴謹?shù)谋憩F(xiàn)之一。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十
尊敬的雨果先生:
您好!今天,我讀了《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我感到很感動,也非常的驚訝。您是一個法國人,您應該為你們的祖國感到光榮。自豪。高興才是,但你卻站在人類的立場上憤怒譴責了侵略者的罪行,感動了我幼小的心靈。特別是您在信中提到的句子“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边@句話,您只用了簡簡單單的幾十個字,卻能體會出這么深刻的含義。
再想想我們身邊的事吧,現(xiàn)在我們正在建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有的人卻為了幫助自己的朋友,明知他的朋友是做錯了,也要幫助他的朋友;在我們學校里,有的人為了能幫班級里拿多一點分,明明看見自己的環(huán)境區(qū)里有垃圾就一腳地把它踢到別人的環(huán)境區(qū)里;如果拿我們生活中的事跟雨果先生的事相比,實在差得太遠了。
的貢獻。
此致
敬禮
中國初中生:***。
20xx年9月8日。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十一
不可否認,語文學科在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上具有天然優(yōu)勢。課文中包含的不僅有感人肺腑的愛國故事,還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大好的河山。這些愛國主義教育元素通過一篇篇文質兼美、情理交融的文學作品來完成與學生心靈世界的融合,對學生的情感觸動效果自然遠遠高于教條化、口號式的空洞的說教。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正面提倡為主,缺少理性反思??纯次覀兊慕滩?,你會發(fā)現(xiàn)正面宣揚愛國主義的例子占了絕對主導。二是狹隘片面的理解。為本國利益奮斗一定是對的,一定是高大上的,只要以此為前提,不管什么行為都是正確的。
由于上述兩點的長期共同作用,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存在不足之處。從上面的教學片斷中學生的表現(xiàn),我們就可以體察到這種理念的危害:對本民族的掠奪行為,或心生自豪,或保持沉默;對批判這種行為的國人要么感情上難以接受,要么依然做沉默的大多數(shù)。如果我們不能在學生世界觀成熟前去糾正這樣的理念,后果就會很嚴重。
令筆者感到欣慰的是,在最后的討論中,有同學已經(jīng)能夠認識到像雨果這樣的人不一定就不愛國,并且舉出孫中山與清政府關系的例子加以證明。還有的同學找到了原文中“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的表述,說雨果是把統(tǒng)治者和人民區(qū)別開的,批評骯臟的統(tǒng)治者,不等于批評國家。通過討論,這堂課不僅明確了雨果作為人類共同的良知的守望者形象,還使學生對愛國主義的內涵有了新的認識。
愛國主義教育是必須的,但是我們必須世世代代用完整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我們的學生。具備批判思維,能理性愛國的公民群體,是這個國家得以發(fā)展、擁有自由與尊嚴的保證。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渴望,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體味有特色的語言。
3、珍視人類文明成果,尊重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培養(yǎng)熱愛全人類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作者的思想過去,精彩的語言。
教學內容:
法國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場堅定,態(tài)度鮮明地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譴責英法聯(lián)軍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罪行,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對人類文化成果的無比珍惜。
教學設計。
一、導入。
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他的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和《悲慘世界》在全世界廣泛流傳,我們今天學習他一篇文章,同學們會對他有更全面的認識。
二、整體感悟。
立場堅定,態(tài)度鮮明地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和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罪行,同情中國所遭受的空前劫難。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結,胸懷博大。
三、合作探究。
投影圓明園的圖片。
1、雨果怎樣評價圓明園?語言有什么特點?
2、雨果怎樣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語言有什么特點?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作者愛憎分明的感情和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
2.知識與能力: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題思想。
3.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語言風格和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題,體味雨果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品格。學習文章諷刺的語言風格(反語),體會其作用。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簡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聯(lián)軍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史稱第二次xx片戰(zhàn)爭。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控制北京城,焚掠圓明園,中國遭受空前劫難。
2.圓明園:在北京海淀附近,清代名園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為環(huán)繞福海的圓明、萬春、長春三園的總稱,周約十余公里。園內鑿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仿照國內外名勝四十景,有建筑物145處,藝術價值甚高,被譽為“萬園之園”。
3.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圓明園被焚毀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生第一遍朗讀課文。
2.指名學生找出文中贊美圓明園的語句并朗讀。
3.指名學生找出文中諷刺侵略者的語句并朗讀。
4.說說你讀了課文后的整體感受。
(學生可能從以下兩方面說感受:英法聯(lián)軍的罪行令人發(fā)指,使人憤恨;雨果對中國的巨大同情受人尊敬。)。
5.師生第二遍朗讀課文,認真品味感情。
三、拓展:
(學生可能從幾方面說:侵略者的暴行,對人類優(yōu)秀文化遺產的毀滅;落后的清政府軟弱挨打;新中國的迅速發(fā)展使國人揚眉吐氣。)。
四、布置作業(yè):
1.積累詞語、常識。
2.有條件的觀看電影《火燒圓明園》。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十四
學完這篇課文,我相信:所有人都會為雨果的道德和良心而發(fā)出由衷的感謝。他說得多么好?。赫袝r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雨果強烈地表明:強盜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蘭西人民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圓明園是英法政府的罪行,雨果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抗議政府所犯下的罪行。還指出:這個強盜政府顛倒黑白,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厚顏無恥。更重要的是:雨果能公開地大膽地指訴強盜政府,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啊!從“這座大得猶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結晶,為誰而建?為了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是屬于人類的”這句話中,我們也不難感受到:您對東方文化藝術的……哦!不。應該是對世界、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珍視及對人類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的尊重。因為雨果的正直、良心、勇氣和人道主義,我們所有的人都尊敬他!
我想,他的正直、良心、勇氣和人道主義的付出,都沒有白費。我們新一代的青少年受到了更大的鼓舞,我們會萬眾一心,共同建設更美好的未來,為中國和全世界的人類付出我們最大的貢獻,讓子孫后代能夠永遠記住歷史的殘酷,激勵他們花更大的心思去為祖國和全世界的人民作貢獻。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十五
1、知識性目標:相關的歷史與藝術的知識;反語嘲諷的語言效果。
2、技能性目標:進行速讀能力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情感性目標:進行愛國情感及雨果偉大人格魅力的滲透。
1、快速閱讀,要求學生在三分鐘內讀完課文,要求學生看得快,記得準,教師三分鐘后就課文具體內容提問了十個問題。
2、展示有關圓明園的幻燈片以及一些網(wǎng)上下載的其他有關圖片,讓學生對圓明園有個感性的認知。
3、小組討論探究:你能夠體會到從這看似平凡的信中折射出的雨果非凡的人格魅力和語言魅力嗎?指導學生反復朗讀6—11段,然后小組討論探究,最后教師小結。
4、布置課后作業(yè):學過全文,請你給雨果寫封信,談談你的感受。
1、運用快速閱讀訓練的方式來處理課文知識性較強的部分,達到了省時與高效的目的。
2、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與新課改的精神,重視學生活動,重視學生個人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充分保留了時間,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深入課文,與課文直接對話。
3、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避免了面面俱到,避免了處處分析與無微不至,相反,牢牢得抓住了重點環(huán)節(jié),以點帶面。
4、運用多媒體手段介紹圓明園,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情境,留下了深刻的感性認識,事半功倍的實現(xiàn)了愛國主義教育的情感性目標。
5、注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以及思維想象能力的多重培養(yǎng),設計給雨果寫信的環(huán)節(jié)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也非常明顯,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練,應該注意。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十六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習文中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描寫,體會本文各具特色的語言。
2、了解戰(zhàn)爭給人民或國家所帶來的創(chuàng)傷。
(二)能力目標:
辨別本文中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三)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懷和偉大的人格。要站在人類的角度考慮問題。
二、重點難點:
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了解雨果的偉大情操。辨別本文中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三、教學媒體:
投影儀、錄音機。
四、課型:
講學課。
五、教學方法:
根據(jù)教材及學生的特點,聯(lián)系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這節(jié)課我將采用質疑法、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其中以誦讀、討論為重。
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法將貫穿課堂始終,再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
六、課時: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簡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聯(lián)軍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史稱第二次xx戰(zhàn)爭。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控制北京城,焚掠圓明園,中國遭受空前劫難。
2.圓明園:在北京海淀附近,清代名園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為環(huán)繞福海的圓明、萬春、長春三園的總稱,周約十余公里。園內鑿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仿照國內外名勝四十景,有建筑物145處,藝術價值甚高,被譽為“萬園之園”。
3.雨果:1802―1885,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圓明園被焚毀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生第一遍朗讀課文。
2.指名學生找出文中贊美圓明園的語句并朗讀。
3.指名學生找出文中諷刺侵略者的語句并朗讀。
4.說說你讀了課文后的整體感受。
(學生可能從以下兩方面說感受:英法聯(lián)軍的罪行令人發(fā)指,使人憤恨;雨果對中國的巨大同情受人尊敬。)。
5.師生第二遍朗讀課文,認真品味感情。
(三)、拓展:
(學生可能從幾方面說:侵略者的暴行,對人類優(yōu)秀文化遺產的毀滅;落后的清政府軟弱挨打;新中國的迅速發(fā)展使國人揚眉吐氣。)。
(四)、布置作業(yè):
1.積累詞語、常識。
2.有條件的觀看電影《火燒圓明園》。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把握主題: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贊美和譴責的口氣。
2.指名概括文章的主題。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對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之舉,立場非常明確,態(tài)度非常鮮明。他憤怒譴責英法聯(lián)軍的強盜行為,憤怒譴責英法聯(lián)軍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國所遭受的空前劫難。)。
(二)、評價雨果:
(中國是被掠奪國,我們中國人譴責強盜,控訴掠奪,那是很自然的。如果我們換到雨果的位置上去,那么,我們就會想到,一個法國作家如是說,實在是非常也不起的。雨果是在強盜統(tǒng)治的國度時發(fā)表他的議論,公開抗議本國政府的強盜行徑,他不顧個人得失,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氣的,因而也贏得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普遍贊譽和崇敬。)。
(三)、課堂練習:
1.朗讀、識記,積累以下詞語:
琉璃琺瑯晨曦瞥見箱篋蕩然無存豐功偉績。
2.指名學生用以下詞語造句:
眼花繚亂豐功偉績蕩然無存。
3.思考、討論、回答以下問題:
(1)文中使用了反語的修辭方法,使文章具有強烈的諷刺意味,找出一些例子來。
(贊譽、文明、野蠻、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漂亮。)。
(2)作者將圓明園與巴特農神廟進行比較,有什么作用?
(3)雨果在文中對圓明園的大量贊美,有什么作用?
(四)、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預習新課《親愛的爸爸媽媽》。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十七
能力目標:辨別本文中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懷和偉大的人格。要站在人類的角度考慮問題。?。
重點難點: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了解雨果的偉大情操。?。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請舉手??。
很簡單的問題當然有很多人回答。?。
2、有誰能給大家講一下英法聯(lián)軍的情況呀??。
3、請大家先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在寫法上有沒有不和諧的地方??。
(一般孩子們覺得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卻不容易找出來。)?。
語句上的鮮明對比。?。
1)、贊美圓明園的語句。?。
2)、諷刺劫掠者的語句。?。
4、雨果具體是怎樣贊美圓明園的??。
1)、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最高成就。?。
2)、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種規(guī)模巨大的典范。?。
5、那麼就寫法上有何特點??。
概括——具體——概括。(這一點,學生都能總結出來。但話語還不準確。)?。
7、那麼他不幫著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誰的立場上的??。
人類的立場。(這里有說,正義的立場,中國的立場,或者是人民的立場等等。)?。
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
“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我們要學習雨果的博大的胸懷與高尚的品格。?。
9、好了,現(xiàn)在我們給雨果寫一封信,談談你對這件事的感想。?。
課后記:先用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他們,故事明白了。那麼這篇課文就好理解了?。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十八
一、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1、培養(yǎng)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從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體會反語手法的表達效果,揣摩文章的語言。
3、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懷和偉大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
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懷和偉大的人格魅力。
教學難點:
體會反語手法的表達效果,揣摩文章的語言。
二、對本堂課的教學過程的分析:
1、首先展示有關圓明園的視頻,讓學生對圓明園有個感性的認知;然后通過文字介紹,對圓明園的過去和現(xiàn)在及雨果的情況都有一個理性的感知,為分析全文做好了鋪墊。
2、學生選擇最喜歡的閱讀方式,梳理結構,整體感知。學生自己選擇,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學生采用了默讀的方式,默讀的好處在于——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所需知識要點,更利于學生的自主思考。
4、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在自主與合作中完成。重視學生活動,重視學生個人對文本的個性化閱讀,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充分保留了時間,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深入課文,與課文直接對話。
5、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避免了面面俱到,避免了處處分析與無微不至,相反,牢牢得抓住了雨果對圓明園的評價及對侵略者的譴責這個重點環(huán)節(jié),以點帶面。
6、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不能割裂的,所以我注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以及思維想象能力的多重培養(yǎng),設計給雨果寫信的環(huán)節(jié)來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加深對雨果博大胸懷和偉大的人格魅力認識。
三、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個別問題深度不夠,如圓明園作為奇跡,它的價值體現(xiàn)在哪?其中圓明園是亞洲文明的剪影,學生沒有答出來,教師應再加以引導。
2、在課堂上學生選擇的是默讀的方式,所以顯得課堂氣氛不活,影響了一些同學的思維。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十九
本課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有:
1、課文的深度挖掘、細致品味仍未足夠,雖然學生朗讀課文及回答問題不乏閃光之處,但教師本人的“精講”功力仍須深化提高。
2、速閱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增強了知識性氣息,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學性氣息,應在其他環(huán)節(jié)上注意傾向彌補,以更凸顯語言學科的人文氣息。
3、教師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練,點評學生答題還可更加簡練而富于變化。
4、教態(tài)過于隨便,不必要的肢體動作應注意避免,這也是年輕教師不夠嚴謹?shù)谋憩F(xiàn)之一。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二十
課型:新授課時:2。
知識目標:1、學習文中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描寫,體會本文各具特色的語言。
2、了解戰(zhàn)爭給人民或國家所帶來的創(chuàng)傷。
能力目標:辨別本文中贊美的語言和反諷語言的細微差別。
教育目標: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懷和偉大的人格。要站在人類的角度考慮問題。
重點難點:掌握本文的語言特色。了解雨果的偉大情操。
策略和方法: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媒體:投影儀、錄音機。
一、導入。
二、整體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請舉手?
很簡單的`問題當然有很多人回答。
那個受難的家庭就是我們的祖國呀!那可惡的仆人就是那些漢奸狗腿子呀!而那個嬰兒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們大家呀!
2、有誰能給大家講一下英法聯(lián)軍的情況呀?
有許多學生因為在歷史課上講過,所以這是一方他們自主發(fā)揮的空間。許多學生講得比我知道的都多都精彩。
3、請大家先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在寫法上有沒有不和諧的地方?
(一般孩子們覺得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卻不容易找出來。)。
語句上的鮮明對比。
1)、贊美圓明園的語句。
2)、諷刺劫掠者的語句。
4、雨果具體是怎樣贊美圓明園的?
1)、是東方幻想藝術中的最高成就。
2)、幾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種規(guī)模巨大的典范。
(這個問題我沒有給學生講。我覺得他們沒必要分得這麼詳細。也不知道到底對不對。)。
5、那麼就寫法上有何特點?
概括――具體――概括。(這一點,學生都能.總結出來。但話語還不準確。)。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恥的認為,這次遠征是體面的,出色的,光榮的,他們期待的是雨果對英法的這個勝利給予盛大的贊譽;雨果在憤激之下,用反語來形容強盜的心理。像“漂亮”、“豐功偉績”、“收獲巨大”、“文明”、“野蠻”等等反語正是強盜的口吻,有辛辣的諷刺意味。
7、那麼他不幫著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誰的立場上的?
人類的立場。(這里有說,正義的立場,中國的立場,或者是人民的立場等等。)。
清醒的頭腦,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場。
“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
我們要學習雨果的博大的胸懷與高尚的品格。
9、好了,現(xiàn)在我們給雨果寫一封信,談談你對這件事的感想。
課后記:先用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他們,故事明白了。那麼這篇課文就好理解了。
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篇二十一
雨果的《就英法聯(lián)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筆者在執(zhí)教的時候主要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來分析內容:(1)品讀概括作者心目中圓明園的藝術成就和文化地位;(2)朗讀品味作者對侵略者譴責、諷刺的情感;(3)學習作者超越個人民族身份的良心和正義感。在進行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教學的時候,生成了一段令我深思的小插曲,以下是該教學片斷的實錄:
(在分析了雨果對侵略者毀滅人類文明罪惡行徑的批判后)。
師:請同學們看看,雨果是哪個國家的人?
生:法國。
師:同學們再回頭看這篇課文,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1:雨果很善良,能對遙遠的、落后的中國產生同情。
生2:我覺得雨果是一位有正義感的作家,他能站出來為弱小國家伸張正義。
(見學生還沒有完全到位,進一步引導)。
師:假如咱們中國人也派出一支隊伍到法國去搶了很多寶物回來,同學們是怎樣的感受?
(生竊竊私語)。
師:那老師來調查一下,有沒有同學會感到那么一絲小自豪?請舉手!
(這次舉手的人還真不少)。
師:發(fā)生這種事的時候,你會像雨果一樣站出來對我們“自己人”的搶奪行為加以討伐嗎?
(生沉默)。
師:假如我們中有人真的站出來討伐這種行為,你怎么看這樣的人?
生1:我覺得我可能感情上還是不能接受這樣的人,總覺得像“漢奸”。
(眾生笑)。
生2:我可能在心里佩服他,但是不會說出來。
師:那我們來討論一個問題——你覺得雨果算不算一個愛國者?
(生熱烈討論)。
不可否認,語文學科在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上具有天然優(yōu)勢。課文中包含的不僅有感人肺腑的愛國故事,還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大好的河山。這些愛國主義教育元素通過一篇篇文質兼美、情理交融的文學作品來完成與學生心靈世界的融合,對學生的情感觸動效果自然遠遠高于教條化、口號式的空洞的說教。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正面提倡為主,缺少理性反思??纯次覀兊慕滩模銜l(fā)現(xiàn)正面宣揚愛國主義的例子占了絕對主導。二是狹隘片面的理解。為本國利益奮斗一定是對的,一定是高大上的,只要以此為前提,不管什么行為都是正確的。
由于上述兩點的長期共同作用,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存在不足之處。從上面的教學片斷中學生的表現(xiàn),我們就可以體察到這種理念的危害:對本民族的掠奪行為,或心生自豪,或保持沉默;對批判這種行為的國人要么感情上難以接受,要么依然做沉默的大多數(shù)。如果我們不能在學生世界觀成熟前去糾正這樣的理念,后果就會很嚴重。
令筆者感到欣慰的是,在最后的討論中,有同學已經(jīng)能夠認識到像雨果這樣的人不一定就不愛國,并且舉出孫中山與清政府關系的例子加以證明。還有的同學找到了原文中“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也不會是強盜”的表述,說雨果是把統(tǒng)治者和人民區(qū)別開的,批評骯臟的統(tǒng)治者,不等于批評國家。通過討論,這堂課不僅明確了雨果作為人類共同的良知的守望者形象,還使學生對愛國主義的內涵有了新的認識。
愛國主義教育是必須的,但是我們必須世世代代用完整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我們的學生。具備批判思維,能理性愛國的公民群體,是這個國家得以發(fā)展、擁有自由與尊嚴的保證。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065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