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通用2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06:43:21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通用22篇)
時間:2023-11-26 06:43:21     小編:飛雪

總結不僅可以用于學習和工作,還可以應用于生活中各個方面,如家庭管理、情感處理等。在總結結尾時,可以用簡潔有力的語言來強調(diào)主要觀點和啟示。具有參考價值的寫作文集。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一

楊絳先生想明白自己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前面等著她的又是什么?!蹲叩饺松吷稀返那把灾?,楊絳先生這樣寫道:“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經(jīng)活了一輩子了,人生一世,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沒有了嗎?當然,我的軀體火化了,沒有了,我的靈魂呢?靈魂也沒有了嗎?”從這一段話可以知道,楊絳先生的這本書分兩個部分,一個是人生的價值,一個是靈魂的去向。

楊絳先生提出人生的價值在于靈魂對肉體的支配。這兩者在同一個個體中相互斗爭又相互統(tǒng)一。人的本性中包含的懶,貪,色等七惡,七惡與人的靈性良心背道而馳。所以這兩者相遇時,人就會出現(xiàn)各種煩惱憂慮,若處理不當自會有一些心理的`問題。而當人的肉體經(jīng)過千錘百煉擁有足夠的靈性良心時,人就會要求自己不斷的完善自身,驅(qū)動自己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所以人生在世遇到的一切困難需要我們坦然面對,因為人肉體上的磨練會得到靈魂價值上的累加,靈魂的價值長久不滅。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二

看了楊絳先生《走到人生邊上》,再次感受到先生摯樸,平實的語言。無華的語言中又充滿了哲理,引發(fā)讀者的思考。其中有一篇文章《勞神父》讓我很有感觸。

楊絳先生說,九歲那年勞神父跟她講故事,并送她一盒巧克力。巧克力貼上了十七,八層廢紙,要求必須在回去的火車上才能拆開。楊先生一直以為勞神父的用意是要勉勵她做人要堅定,勿受誘惑;到九十歲的某一夜晚才頓悟他的用意,就是希望她能把那匣糖帶回家,和爸媽一起分享,僅此而已。哈哈。實在有趣。

楊絳先生一生歷經(jīng)坎坷磨難。到百歲之齡仍在學習反思,對人性和生活的思考越發(fā)透徹,返樸歸真。其實有時候生活或事情的本意是很簡單的,只是我們想多了,不是嗎?沒有那么多的勵志故事,不需要那么多的道理說教,中心思想和內(nèi)涵引申。

曾經(jīng)有人問,為什么喜歡看米老鼠和唐老鴨,答案就是,好看。喜歡有時候真不需要理由。大道至簡,如日東升西落一樣平常。簡單就是快樂。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三

不理性,不感性,更像是一個百歲老人的夢中囈語??偟膩碚f,令人失望。思想方面無甚建樹,只是讓人了解一下百歲老人腦子里都在胡思亂想些什么罷了。楊絳本不以作家、思想家為名,而只是翻譯家?!段覀冐怼凡诲e,不過那不錯不是指寫作技巧方面的不錯,而是指內(nèi)容樸實真摯?!蹲叩饺松吷稀穭t已經(jīng)有點……老糊涂了。

“人死了就是沒有了,什么都沒有了。還有不死的靈魂嗎?我壓根兒沒有靈魂,我生出來就是活的,就得活到死,盡管活著沒意思,也無可奈何。反正好人總吃虧,壞人總占便宜。這個世界是沒有公道的,不講理的,可是有什么辦法呢,什么都不由自主呀。我生來是好人,沒本領做惡人。吃虧就吃虧吧。盡量做些能傲的事,就算沒有白活了?!?/p>

“我們這一輩人,受盡委屈、吃盡苦楚了。從古以來,多少人”搔首問青天”,可是”青天”,它理你嗎?圣人以神道設教,“愚民”又”馭民”。我們不愿再受騙了。迷信是很方便的。也頂稱心??墒恰比嗣竦镍f片”畢竟是麻醉劑呀,誰愿意做癮君子”呢。說什么”上帝慈悲”。慈悲的上帝在干什么?他是不管事還是沒本領呀?這種昏賴元能的上帝,還不給看破了?上帝?哪有上帝?!?/p>

“我學的是科學。我只知道我學的這門學科。人死了到哪里去是形而上學,是哲學問題,和我無關。我只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p>

我們這個人世原是個名利場,是爭名奪利、爭權奪位的戰(zhàn)場。不是說嗎,一部二十四史只是一部戰(zhàn)爭史。爭城、爭地、爭石油、爭財富。哪一時、哪一處不是爭奪呢?官場當然是戰(zhàn)場,商場也是戰(zhàn)場,國際間更是赤裸裸的戰(zhàn)場。戰(zhàn)場上就是你死我活的打仗了。打仗講究的是兵法。兵不厭詐。愈奸愈詐,愈能出奇制勝。哪個迂夫子在戰(zhàn)場上講仁義道德,只好安于“君子固窮”了。戰(zhàn)場上,進攻自衛(wèi)都忙得措手不及,哪有閑暇講究是非。曲直、善惡、公正呢。靈性良心都一筆抹殺了。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四

這是著名女作家楊絳先生的作品,讀過之后,讓我受到了很多啟發(fā),指導我更好的成長!

如果說“老先生”用這樣一種自問自答的方式回首她的人生,那么讀者就是從這本書中讀到什么是它包括靈魂、個性、本性等一系列的內(nèi)容!這是楊絳先生站在人生邊上對人生的探討,正如許多人好奇,人的生命起點是什么,終點又是什么,到底有沒有天堂和地獄?不管有還是沒有,九十多歲的楊絳先生可能比我們想得更深入一些,而我就像是一個偷吃糖果的小孩子,品嘗到了她的人生感悟!還是比較喜歡作者注釋里的小故事,可以看出一些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其中最愛的一對喜鵲的愛恨離愁,可能這是楊絳先生記憶中最深刻的一些人和故事,卻讓我覺得讀后回味無窮.....

也許幾十年后,我站在人生的邊上,再去細讀楊絳先生的這本書,我會理解她的胡思亂想,會理解她對于“人”方方面面的探討,這是在經(jīng)歷過伴侶去世與愛女離去十年后對人生的看法一深刻、精辟、韻味無窮!正如她所說的“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經(jīng)活了一輩子人生一世,為的是什么?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

我想,我也該從現(xiàn)在起探索人生的價值,因為我們現(xiàn)在無需向后看,只需向前看,楊絳先生已經(jīng)幫我們探索她經(jīng)歷過的人生,而我們的人生價值,還在續(xù)寫.....我們需細細探索我們自己的人生價值!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五

style="color:#125b86">

楊絳先生老年說的話必定是有一定道理的,她也悟出了很多很多道理,下面,我來就她的這本《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一書中結合她所說,說說我的看法。

走到了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對生活一定有很多的感悟,雖然她自己覺得自己老了,但是她并不是那種消極的人吧可以說。她說:“我們不能因為看不見而斷為不存在。”這是在討論鬼神的存在與不存在,也許鬼神是有的,也許鬼神也是沒有的。

“我認為,身后的事,無由得知,我的自問自答,只限于今生今世。”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生活態(tài)度,我覺得人就應該要這樣,就事論事。

“每個人如回顧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會看到某事錯了,某事是不該的。但當時或是出于私心,或是出于無知,或虛榮,或驕矜等等,于是做了不該做的事,或該做的沒做,犯了種種錯誤。而事情已經(jīng)過去。靈性良心事后負疚抱愧,已追悔莫及。當時卻是不由自主?!被蛟S每個人回顧自己的過往中都常常為自己的做的不好的事愧疚,包括我自己,但是我們總是在事后才會領悟,有的事情只有做過才知道會是怎樣,才會知道以后該是怎樣。我回顧自己做的不好的事情的時候,我也時常感到后悔愧疚,不好意思。然后又漸漸忘掉,除非經(jīng)過某件事除非有人提起,又不會太注意這些不好的事,這真的是一種復雜的心理,可是認真來說,這又不是很復雜。

人各有命,或許我們的命好,或許我們的命不好。我們不能選擇我們一出生下來就有的環(huán)境,但是我們卻可以選擇我們自己以后的命。就像農(nóng)村百姓殉國,也是自己選擇自己的命,這是一種高尚!

“聲名顯赫的人,死后沒多久,就被人淡忘了。淡忘倒也罷了,被不相識,不相知的人說長道短,甚至戲說,惡搞,沒完沒了,死而有知,必定不會舒服”可見后世人對死去的人的`評論,如果是贊揚,那必定會令人欣喜,如果是批評,那定會令人不舒服,說到這里,問題也來了,我們不能隨便評價別人,不能隨便請假某件事情的好壞。

我們常常在照鏡子的時候認為自己多么多么好看,認為鏡子里的自己有時候才是真正的自己,其實并不然,有的鏡子會把丑照成美,商場里的大鏡子一定是會把人照的美美的,不然怎么能夠讓顧客買衣服呢?我們自己單獨照鏡子的時候也是這種心理,自己總是好看的吧,鏡子里的自己多么多么好看。但是有時候我們只有真正的認清了自己,才能夠做一個足夠好的人。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六

首先,該書是在楊絳女士96歲時寫成,也許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jīng)病臥于床,無心學術,抑或是早已命歸西天,去了另一個世界??捎终沁@個年紀,正是走到人生邊上的時候,對人生的感慨也是最多的,楊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下這一本書。

對于人生一世到底有何價值,楊絳先生提出,重要的不是一個人在他或她的一生中作出了多大貢獻,而是本身身為人、身為萬物之靈這件事就很重要。人只有認識到自己真正價值所在,才不會因建功立業(yè)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默默無聞而自怨自艾。

書中也提到了對善惡的思考,性善和性惡,兩個矛盾的方面,一直被人所爭論?,F(xiàn)在或許大都相信性惡論,于是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信任危機",就拿我們來說,好逸惡勞就是我們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來的惡。不到最后關頭絕不完成任務甚至到了最后關頭也完不成,這種現(xiàn)象叫"懶癌",在多少人身上,懶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楊先生在書中則是從人的本性出發(fā),提出人的靈性良心是主宰著人之善惡的關鍵。靈性良心占上風,人們就可克制住小我,控制住貪逸的本性,靈性良心被棄置,那這個人的良心也就輸了,內(nèi)心的欲望膨脹,往往變成極惡之人諸如希特勒,墨索里尼之類。本性是好的,才改的好,本性就是惡的,怎樣也變不回好的,這也是我自己認同的。

我慶幸我還走在人生的中央,很多問題可以從現(xiàn)在開始重新思考。我也相信我們的本性是好的,是可以改過來的,是可以變勤奮的。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七

花了大半天的功夫,讀完楊絳先生的大作《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感觸良多。此書是楊先生在96歲高齡寫完的,可見她是多么的勤奮。此書雖然不算太厚,才四萬多字,但是凝結著一代學人在人生暮年對真理、對生與死、對命運、對人生價值的追問和思考。

眾所周知,楊先生是大學者錢鐘書的夫人,她也是著名的翻譯家、作家。前些年,楊先生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洗澡》和回憶錄《我們仨》為廣大讀者所熟悉,去年商務印書館推出了這本《走到人生的邊上》后,立刻在讀者中引起閱讀旋風,我就此書印象最深的方面談談感受。

多年前,錢鐘書先生寫過一本《寫在人生邊上》,堪稱經(jīng)典。若干年后,楊先生寫《走到人生的邊上》,也是一本思想性、可讀性極強的書。兩本書像雙子座,在中國讀書界風光無限。錢鐘書楊絳夫婦在專業(yè)追求、興趣愛好等方面都有共同性,可謂志同道合。他們從牽手結婚到人生晚年,一路風風雨雨走過,實為不易。此書的副標題是“自問自答”,很謙虛,絲毫沒有高人一等的架勢,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出楊先生在晚年孜孜不倦的求索身影。此書中,注釋部分將近占去全書一半的篇幅,這在當代出版的圖書中是不多見的。一般書(古籍除外)注釋部分都是書的附屬部分,而此書每篇注釋都一段塵封的往事,是對正文部分人生思考的鮮活例證。每篇注釋可單獨成篇。比如:阿菊闖禍、勞神父、三叔叔的戀愛等篇幅,本身可當作都好散文拿來讀。

一般而言,睿智的老人都喜好對神鬼、人性、靈魂、天命、文明等問題進行深思,楊先生也不例外。對于這些問題,楊先生都有自己的見解。在書的前言部分,楊先生的開篇就直指“死”字,她寫道:我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中外一例,都用這種種詞兒軟化那個不受歡迎而無可避免的“死”字。楊先生在九十多歲的高齡,能灑脫地面對將來不可避免的“死”,是一種超我的人生境界。

自從我們社會的思想意識全部被唯物論一統(tǒng)江湖后,關于神鬼問題討論就很少見到了。用科學的方法來分析、研究我們的難題,已經(jīng)成為大家普遍的思維模式。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不思考這些問題好像不太可能,何況像楊先生這樣的知識分子。她在“神和鬼的問題”一文中,談到了“唯心”和迷信并不能劃上等號。比如人們都講信念,信念是一個心中抽象的概念,人們看得著嗎?毫無疑問,信念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信念,不能沒有信念。還有,我們經(jīng)常說大自然有規(guī)律,一代代的科學家都發(fā)現(xiàn)了許多規(guī)律。但后來證實一些規(guī)律是錯誤的,必須推翻。這樣看來,規(guī)律可能是不全面的,可以突破,可以補充。在文中,楊先生還回憶自己小時候找算命先生算命的事。她已經(jīng)走在人生的邊上,70多年前,算命先生準確測算家中之遭遇的事情,她還記憶猶新。算命先生可能不知道什么現(xiàn)代科學真理,就是根據(jù)《易經(jīng)》《周易》能推算命運的起伏。這是為什么?這個問題到現(xiàn)在她還想不通。

書中,楊先生談到了“修身之道”。人的身體需要鍛煉,人的品德需要修煉。她說:人的軀體是肉做的,不能捶打,不能火燒??墒侨说撵`性良心,愈煉愈強。孔子強調(diào)修身,并且也指出了修身之道。靈性良心鍛煉肉體,得有合適的方法,肉體需要的“飲食男女”,不得滿足,人就會病死;強烈的感情不得發(fā)泄,人就會發(fā)瘋。靈性良心在管制自己的時候,的寬容,許可身心和諧??酥谱约?,當恰如其分。所謂“齊之以禮,和之以樂”,就是用禮樂來調(diào)節(jié)、克制、并疏導。這番話很有道理,要想成為堂堂君子,必須經(jīng)過磨練,同時要有很大的自制力。沒有這兩點,人的德行不可能提高到一個高的層次。

《走到人生的邊上》是楊絳先生晚年的人生諸多問題的集中思考,書中的很多問題,都是人們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不可回避。像這樣的智慧之書,也不是我一兩天就可以全能讀懂,以后要常常翻閱,不斷尋找人生的秘密。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八

這本哲理性散文集,實質(zhì)上是對人性和生活的探討。關于人的“靈”與“肉",“命”以及靈肉的鍛煉,還真讓我有點小吃驚。開篇就有說道楊絳先生怕“鬼”,“鬼”其實就是人死后的靈魂。書中也確實記載了好幾個關于別人以及“我”的“遇鬼”事件。什么“鬼打墻”啊,“鬼附身”啊都堂而皇之的提到了,并且明明白白的說道,你可以不相信某些東西,但是你不能否認這些東西的存在。你還別說,我還真記得,在我們大學教室里,我們可愛的日語老師還真的跟我們分享了一次她的切身遇鬼經(jīng)歷,以及后續(xù)詭異事件和她的辟邪之道。我還記得,那次事件后,有同學短信給她,說她給同學們留下了陰影,該老師還當縱在課堂上給我們道歉了。所以,我也覺得,世界上某些東西我們雖然不相信,但是確實不能否認他們的存在。

還有所謂的“靈”與“肉”的斗爭和統(tǒng)一,當“靈”即理性一面占據(jù)上風,便是顯示了我們作為智者的一面。當然,“靈”也是說,我們作為可以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高層次的一面,“肉”即使作為動物本性的一些基本需求和渴望。所以,作為一個人,我們也是時刻處在矛盾與斗爭之中的啊。這個時候,我不禁又想到了一句知乎上的毒舌“男性的欲望是人類不斷繁衍生息的根本,女性的矜持是人類文化發(fā)展的根本源泉”。當然,這個有點跑題之說,不過,也是我突然聯(lián)想到到一個趣事。

文中還主要講述了為人一生的修養(yǎng)與鍛煉,即是“靈”的鍛煉,也是”肉“的鍛煉?!比缫憻捯粋€能做大事的人,必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yǎng)成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比如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捌鋵?,也就是我們老祖宗一直提倡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最后,老先生還收錄了一些注釋。其實就是一些生活中發(fā)生的真人真事的記錄。其中有一篇,印象非常深刻。一個在北京給夫人做幫傭的阿姨口述了自己的悲慘一生。小時候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長大后辛苦勞作,外出務工養(yǎng)家,結果遭受丈夫不忍寂寞,無情被勾引,身體背叛,隨后默認接受丈夫背叛的事實,還一直堅持在外賺錢養(yǎng)家。真的是如了她自己那一句話:"一輩子只知道勞作,賺錢,存錢,省錢。年輕的時候為了賺25塊養(yǎng)家的錢,后來失去了家。”女人啊,這是為什么啊。不過,也有個體會就是,妻子和丈夫不管怎樣還是要在一起的,長期分離總會有問題,最終得不償失。當我說出這番感慨時,連在一邊玩網(wǎng)游的蔣公子都馬上附和道:“對,沒錯!”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九

楊絳楊先生,我在國館中看過對她的介紹,也在高中語文閱讀中看過她的性格,同樣在微博里瞥見說能被稱為先生的女子為數(shù)不多?!蹲叩饺松吷稀?,楊先生高壽,即便是老了,腿腳不靈活也依然堅持寫作和閱讀。她在承受了阿媛和錢鐘書先后離世的慘痛后,“我們仨”走散了,卻也依然沒有消極。她說,“拉一位古代的大皇帝作陪,聊以自豪吧!”。讓我想到王小波,萬壽寺里失憶的年輕人也同樣有一顆樂觀的心和自嘲的勇氣,我崇敬這些人。

今天天氣有點冷,讓我讀到“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世上哪有那么多功名顯赫之人。你我不過皆為凡人,所以即便如此我們也是有著自己的快樂,即使后人記不住你。那么我們又何苦為了身后名而勞神呢?大抵俯仰無愧于天地即可。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十

《走到人生邊上》是楊絳先生在96歲高齡之時的著作,其首次坦陳自己對于命運、人生、生死、靈與肉、鬼與神等根本問題的思考。并以多篇精彩隨筆對自己的看法加以佐證。此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楊絳先生對鬼與神、關于人、靈與肉等問題的思考與認知。第二部分是是有多篇散文組成的。

對于這本書我所感受到的是對楊絳先生的敬意。作為一位96歲高齡老人,在躺在醫(yī)院病床上時還在思考。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與大部分中國女性老人不同的人性光輝。

在中國,我看到太多年老的老人在老了以后每天就是打麻將、嘮家常、東家長西家短,要不就是做家務。好似他們的生活千篇一律,就這樣在我看來毫無意義的一天又一天的過,然后等到生命的盡頭。如果真的就是這樣過活倒也算是舒心的吧。

但是,我所看到的可不只是這樣。往往伴隨著的是,身體的疾病、奮不顧身的扎入后一輩的生活中,比如帶孫子,管下一代。要么就是覺得孩子不孝啊之類的。當我的身邊大部分都是這樣的老人時,我便思考若我有朝一日變老了,我會變成他們這樣嗎?若是這樣有何意義?大部分的生活都奉獻給了家庭,孩子。然后對孩子說我這么苦這么累都是因為你啊。弄得孩子又無奈又氣憤。

為什么喜歡楊絳先生?因為在她的身上,她的人生經(jīng)歷中讓我感受到活著可以這么好,這么有希望。如今楊絳先生一百多歲了,歲月的風塵難掩她的風華。我的手機中保留了她頭發(fā)花白卻任然埋頭書中認真寫作的照片。這一幕非常打動我。我希望能當我老去的時候,我可以像她一樣,充實淡然的朝天國進發(fā)。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十一

今天下午看完了楊絳先生的《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我是邊讀邊做筆記的一次閱讀。讀完整本書,我在書上劃下了認為對楊先生見解非常認同的地方。

讓我最有感觸的是《人生實苦》、《人需要鍛煉》、《修身之道》這幾篇文章,真的都是人生的大智慧。這幾篇文章,無論什么時候去讀,都不會過時,講的非常精準到位,我記得楊先生在書里不止一次提過,走到人生邊上,往前走和往后看,而她寫這本書,就是為了把人生的意義用自己的理解和讀者分享,能夠有幸讀到楊先生的這本書,也是一大幸事。

這本書有一個特點,前半部是哲學命題居多,解釋了很多哲學問題,后半部收錄了楊先生寫的小說,散文、議論文。由此可見,楊先生的文學修養(yǎng)之高,無論什么文學體裁都駕馭自如,之前知道錢鐘書先生的學識淵博,讀了這本書之后,才對楊先生的學識大為贊嘆。好多年前看過楊先生的《我們仨》,時隔多年,再次拿起楊先生的書時,先生已經(jīng)駕鶴西去了,楊先生是一位思想和道德極高的學者,我從內(nèi)心深處崇敬她。

這本書里我看到一個對我來說蠻有趣的內(nèi)容,就是楊先生小學的時候,關于星期的描述,是以行星的名字命名的,星期日叫做日曜日,有“月、火、水、木、金、土”這個倒是意外的收獲,日本現(xiàn)在的星期描述原來出處是從我們國家傳過去的,讓我恍然大悟。我真沒想到看楊先生的書,能夠讓我多了這個知識點,也算是意外之舉。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十二

第一次讀它還是20__年冬天,真沒想到時間過的真快,去年一年就這么嘩啦過去了,完全沒有什么濃墨重彩。看來還是得多多記錄,多多做些有挑戰(zhàn)的事情,才能讓記憶更加刻骨銘心一些。

這本書記錄了楊絳對人生一些抽象問題的思考。比如神和鬼的問題、人是否有靈魂、人的本性是善是惡、人活著的價值是什么……作為90多歲(當時寫書時候)高齡的知識女性來說,每天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加之她和錢鐘書的性情都是偏向于喜靜,好讀書,思考這些形而上的問題是最自然不過的,可以看出,錢鐘書和女兒離去后,楊絳也隨時準備著『回家』。她想得很多,想到死了穿什么衣服去天堂,以什么容貌去見爹媽、錢先生和女兒。她做了種種假設,如果是以現(xiàn)在的樣子去見他們,肯定是爹媽不認識她,因為她太老。如果是以十幾歲的樣子去呢,錢先生和女兒又不認識她。哈哈。真有趣兒。

她喜歡《論語》,書中在闡述觀點時,引述了大量《論語》里面的語句。她讀《論語》讀出了個性的形象。

比如孔子最愛弟子中的子路,并把每一個弟子的特點都能分析出來;她還對孔子的夫人特別感興趣,因為孔子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不語,寢不言』等言辭,可以看出他對生活品質(zhì)的要求極高,那這背后服務他的是誰呢?可不就是夫人么?由此推斷,孔子夫婦肯定感情甚好。這是很有意思的一番猜想。

多少人從小背《論語》,恐怕并沒有這么有趣的思考,只是力求知道文言文的意思,已算不錯。還會去考慮作者背后的事情么?不會。

楊先生又教會我們讀經(jīng)典的一招了,就是把書讀活了,要放開大腦去大膽地想象。記得在大三上古代文學課時,一位年輕的男老師講古詩詞時會大膽想象,描繪一些場景,又會延展出相關典故及文化背景,這就顯得既有趣又有學問,所以,比其他課程,逃課的人少多了。

楊絳先生從小有個溫暖高知的家庭,父母的感情甚好,家庭溫馨,也為日后她和錢鐘書的良好感情做了示范。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讓她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姊妹眾多,關系親密,相處和諧。她在家能很好地照顧錢鐘書和阿圓,他倆跟她叫娘,這在《我們仨》里也有體現(xiàn),羨慕!

作家們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特別善于觀察,他們用大量的時間來發(fā)呆,觀察一些在我們看來特別無聊或者根本不值得注意的事兒,比如楊先生寫的《記比鄰雙鵲》一文,寫自家窗前的喜鵲如何建巢、何時同居、baby何時出生、暴風雨侵襲巢穴、baby死亡等事情,從頭至尾,她都了如紙張。

要換作是我這種凡人,斷然不會把時間花在這件事情上,因為一來覺得不值,有這時間,蠻可以看點『有用』的有望轉(zhuǎn)換成錢的東西。二來根本沒有這種閑情逸致。

看來我們這些普通人也需要時不時從頻繁刷朋友圈的狀態(tài)中抬起頭來,或是走出看新聞、打游戲、寫方案的格子,去看看藍天白云、觀察觀察小生靈們的生活。想必是件趣事。

記得著名女導演王潮歌曾這樣批評過這個焦慮的時代,這些焦慮的年輕人:

或許我們真的是太忙碌了……春天來了,讓我們收拾好行裝,從容出發(fā)吧。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十三

《寫在人生邊上》是錢鐘書的散文集,共收入《魔鬼夜訪錢鐘書先生》、《窗》、《論快樂》等十篇作品。作者以淡泊從容的旁觀者的姿態(tài)對世間的種種現(xiàn)象發(fā)表看法,旁征博引,睿智幽默,舉重若輕,詼諧有趣,給我以眾多的人生啟迪。

這些文章給我最大的感受,是錢鐘書先生的冷嘲熱諷,是那種辛辣的諷刺。這樣的例子在書中比比皆是,可惜我學識淺薄,對這樣的諷刺懂得并不多。我曾看到有人這樣評價錢鐘書先生的諷刺和魯迅先生的諷刺,他說錢鐘書先生的諷刺與幽默中沒有熱情、沒有痛苦,這一點和魯迅先生有非常大的不同。魯迅先生是戰(zhàn)士,是在人生之中感受人生、解剖人生;而錢鐘書先生是學者,是在人生之外眺望人生、分析人生。我想,錢鐘書先生的這一特點在《寫在人生邊上》這一書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接下來,便是我對《寫在人生邊上》這一文章的心得體會。

首先,文章的開篇是《魔鬼夜訪錢鐘書先生》。初讀《魔鬼夜訪錢鐘書先生》,便覺得十分有趣。陰間的魔鬼與陽間的作者竟然對起話來,不得不說怪誕之余還會覺得有那么點新奇。這個機緣巧合下進錯作者屋子的魔鬼,飽經(jīng)滄桑,表面上是邪惡勢力的代表,其實卻是“否定精神”的化身。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魔鬼說的一句話,“即使有一兩個給上帝挑剩的靈魂,往往又臭又臟,不是帶著實驗室里的藥味,就是罩了一層書的灰塵,再不然還有刺鼻的銅臭,我有愛潔的脾氣,不愿意撿破爛?!卞X先生此文的寫作時間正是國難當頭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期,錢先生此時剛剛從國外學成回國。有人說,三四十年代錢先生不向惡勢力低頭,用文學作品辛辣地嘲弄了那個黑暗的社會,這的確可以從魔鬼的話中找到蛛絲馬跡。我也認為錢鐘書先生在借魔鬼之口剖析世情,感嘆人生,宣愁泄憤,意在揭露與諷刺。

文章的第二篇是《窗》。我也曾經(jīng)注意過窗,當時覺得窗太普通了,普通到人們會忽視它的存在。但讀了錢鐘書的《窗》后,我才漸漸發(fā)現(xiàn)了窗里面有另外一個世界。人是有私心的,想待在屋子里也能感受到外面的自由,所以用窗暗地里呼吸“自由”的氣味,調(diào)劑苦悶的生活。因為得不到,屋里的人對窗外的自由總充滿向往。

同時,不容置疑的是,窗外的確是喚醒生命的境地。窗外的一切,特別是在春天,總是生機勃勃的。而窗子,也將美景同屋內(nèi)者共同分享。就像《窗》中寫到:門許我們追求,表示欲望,窗許我們占領,表示享受。是的,窗打開了大自然與人的隔膜,我們可以從窗中體會到時間和空間的無窮,通過窗詩意地把握世界。即使足不出戶,也能透過窗感受自然,感受生活。窗,讓我們與自然更近一些。同時,窗也讓我們敞開心扉與人溝通。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好比開窗和關窗,就那么小小的一扇窗,卻象征著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溝通。生活中需要理解和溝通,我們也不妨敞開心中的那扇窗,讓理解走進來,讓誤會走出去。所以說,錢鐘書先生的《窗》,讓我知道窗并不是形同虛設的,它可以讓我們離自然更近一些,讓我學會了敞開心扉與人溝通。錢鐘書先生的《窗》也讓我知道原來窗里也有哲理。

《寫在人生邊上》中還有一篇讓我印象較為深刻的文章便是《論快樂》了。文中對快樂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詮釋。首先說它是易逝的,再說“永遠的快樂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實現(xiàn),并且荒謬地不能成立”,接下來又向讀者闡明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然后又說明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后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的確,錢鐘書先生說得沒錯,精神上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在我們當今時代,物質(zhì)生活基本得到了滿足,甚至有些人可以說是吃穿不愁,還有大把的錢可以揮霍,但他們就真的快樂嗎?或許,他們的生活過得很瀟灑,但不能否認他們中的一些人并沒有從這種生活中找到快樂。相反,物質(zhì)上不夠富裕的人,卻往往能夠從普通的小事中體會到精神上的快樂。所以,布雷默才會說:“真正的快樂是內(nèi)在的,它只有在人類的心靈里才能發(fā)現(xiàn)”。我認為,錢鐘書先生還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地對,那就是“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但我們可以選擇樂觀地面對生活,對生活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所以我不得不說,錢鐘書先生的《寫在人生邊上》真是在人生邊上看人生啊!

捧讀此書,心中無限感慨。身為作者的錢鐘書先生,曾謙虛地說他這幾篇散文,不過是如同中國舊書上的眉批,補的是人生這部大書的空白。而實際上,在人生邊上看人生的錢鐘書,把人生看得更真切、更清晰。更令人深刻地感受到錢鐘書先生的曠世才華和熱愛生活的坦誠情懷。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十四

2018年3月21日,愛讀讀書會第十五期,讀錢鐘書先生的《寫在人生邊上》。讀書會上討論先生生平,發(fā)現(xiàn)今年是先生逝世的20周年。在此緬懷先生,今時今日能讀到先生的著作,于我于讀書會的各位書友,都是一個不小的收獲。

少年的時候,《圍城》風靡一時,看了電視劇,自己也尋來《圍城》一知半解的看上了幾遍,至于看完悟出了什么,至今回想起來,除了對幾位主角情感糾葛記得一些,對作者有趣的語言感興趣一些,年少不更事的我實在是沒有什么其他的感覺,也是當作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看完了罷了。

而二十多年后再讀錢鐘書先生的散文雜記《寫在人生邊上》,是抱著小學生謙卑、求知的心態(tài),滿懷著驚嘆和敬仰的心情讀著。讀完要寫后感,實不敢妄論,只敢說像小學生寫讀書后感一樣,記錄下自己的心得和感受。因在先生深廣的學問面前,說我是個蓬頭小兒,呀呀學語,也是毫不夸張的。

錢鐘書先生是20世紀中國學界的一代宗師,已經(jīng)成為一個巨大的文化象征,他的學問稱之為:錢學。錢學博大精深,浩如煙海,享譽海內(nèi)外,為中華民族文明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中國的寶貴財富。

所以有人說,錢老的書難懂,不容易讀。確實如此,沒有深厚功力的讀者和學者是讀不懂錢學的。但是難懂不代表著不能讀。從一只貝殼里可以聽見大海的歌唱,一朵雪蓮也可以折射雪山的豐姿,管中窺豹也可見一斑。

就像錢老在他的《寫在人生邊上》的序里所說:世上有一種人,他們覺得看書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寫批評或介紹。他們有一種業(yè)余消遣者的隨便和從容。余光中也說:感性的純讀者,主觀的喜歡,享受作品技巧的效果,知其然并不一定知其所以然,讀書是一種精神上得到的新鮮的愉快。

于是乎,我們就安然的享受著讀錢鐘書先生的大作而帶來的愉快感受,而不去強求自己一定要知其然,且又知其所以然了。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十五

楊絳先生認為,人生有命,神明主宰,“神明的大自然,對每個人都平等,不論貧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靈魂,都有個性。都有人性。但是每個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賦的資質(zhì)才能,卻遠不平等。有富貴的,有貧賤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西方有諺“命中該受絞刑的人,決不會淹死?!闭f的就是命吧。

命運是不講理的,無法精確計算,無法預知厄運相阻,也無法預知好運降臨?!叭绻闩錾虾眠\,趕緊抓著她額前的頭發(fā),因為她背后沒有可抓的東西了?!笨晒值氖俏艺J為全不講理的命,可用各種方式計算,算出來的結果可以相同。這不就證明命有命理嗎?沒有理,怎能算呢?精通命理的能推算得很準。有些算命的只會背口訣,不知變通,就算不準。中國人算命依據(jù)“八字”,這種被冠之迷信的東西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但命有好壞,運亦有好壞,月有陰晴圓缺,不會有人一直倒霉,也不會有人一直順風順水。

為人一世,能否左右自己的命呢?楊絳先生回答“回顧自己一生,許多事情是不由自主的,但有些事是否由命定,或由性格決定,或由自由意志,值得追究?!?/p>

命不講理,愛造化弄人,可我們應該保持理性?!拔覀兯伎紗栴},不能輕心大意地肯定,也不能逢到疑惑就輕心大意地否定。這樣,我們就失去思考的能力。走入迷宮,在迷茫中懷疑、失望而絕望了。我們可以迷惑不解。但是可以設想其中或有緣故。因為上天的神明,豈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呢?!?/p>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十六

錢鐘書寫的文章,給人的感覺總是很風趣、很幽默,但是又很富有哲理。

就說這個書名吧,,初看上去還真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這題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錢鐘書先生寫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書,那末,下面的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的。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有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庇谑牵腥淮笪?。是呀,人生這本大書我們又能讀懂多少呢?能在它邊上寫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錯了。

我們學生們是還不夠資格在人生的邊上作批注的――至少我還沒有這資格,因此只能在錢鐘書先生這本《寫在人生邊上》的大作中選上這么一小段,叫做《論快樂》的議論的邊上,寫上一小段隨感,也算是“隨手在書邊的空白上注幾個字”吧。

畢竟是個孩子,我從不覺得人生太長或是太短,因此,依照錢鐘書先生的觀點來看,我目前所經(jīng)歷的生活既不是個性快樂,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

但是,平平淡淡的人生能夠是一種事實,但決不能夠是一種觀點。而且平平淡淡的過一生其實也是不快樂的,因為平平淡淡就是“沉悶”,就是“長時間”,就是“痛苦”。但是,“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確實是這樣的,雖然錢鐘書先生的一串論證,已證明人生不可能是永遠快樂,甚至說“永遠快樂”它“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xiàn),并且荒謬得不能成立”。但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是屬于物質(zhì)范疇的,而意識是物質(zhì)能動的反應,當然,不一樣的人,它的意識所反映出的物質(zhì)世界是不一樣的,因此有人是樂觀看人生,有人是悲觀過一世,而我們理應樂觀地對待人生。

錢鐘書先生將人生是不快樂的與我們應當樂觀的看待人生這對矛盾稱之為“這是人生對于人生觀開的玩笑”,我還沒有這么高的覺悟去理解這句話,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對矛盾是辯證統(tǒng)一的。既然人生注定是不快樂的,那么我們何不苦中作樂呢?至少精神上的快樂能夠抵消一些物質(zhì)上的痛苦,況且“快樂是由精神決定的”。這樣一來,我們至少會感覺到什么是快樂。

人生的痛苦正是由于它是漫長的,但也正是因為它是漫長的,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快樂,去感受快樂――即使快樂是轉(zhuǎn)瞬即逝的,矛盾的雙方是辯證統(tǒng)一的。樂觀的過一生,人便會變得闊達,一切也會變得相對完美;悲觀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會變得愈加冗長,一切令人所厭惡的東西會被無限的放大。

因此,雖然人生注定是不快樂的,我們?nèi)阅軜酚^地過一生。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十七

《走到人生邊上》是楊絳女士在96歲高齡之時著作,其首次坦誠自己對于命運、人生、生死、靈與肉、鬼與神等根本問題的思考。此書共分為兩部分,后一部分由注釋《寫在人生邊上》多篇散文構成。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讀過這本書的人為它寫下的讀書隨筆吧!

花了大半天的功夫,讀完楊絳先生的大作《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感觸良多。此書是楊先生在96歲高齡寫完的,可見她是多么的勤奮。此書雖然不算太厚,才四萬多字,但是凝結著一代學人在人生暮年對真理、對生與死、對命運、對人生價值的追問和思考。

人,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存在方式,一是肉體的存在,這是可視的一種存在形式,而另外一種是以靈魂的方式存在著。這兩種方式在同一個個體中存在著,相互斗爭又相互統(tǒng)一。斗爭是因為人的本性中有懶、貪、色、賭等七惡,這七惡與人的靈性良心背道而馳,當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兩者相遇,人便會出現(xiàn)各種煩惱,各種矛盾,如果這些得不到解決,甚至會出現(xiàn)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如果人自覺經(jīng)過生活對肉體進行磨練,從而達到對靈魂的鍛煉,并形成一定的意志去控制自身肉體上的行為,便可從而形成靈肉統(tǒng)一的和諧狀態(tài)。無可否認,這個過程是漫長,要經(jīng)歷許多身體和心靈上的煎熬。但是,年輕的我們啊,為了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我們不是應該積極接受苦難的磨練,從而使自己的靈魂更高尚,更強大嗎?那么,當我們到了老年也可以想楊絳女士那樣仍然不被肉體打敗,執(zhí)著于靈魂之向往!

到了96歲,她不得不談了:“我已經(jīng)走到人生的邊緣邊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我想不明白。我對想不明白的事,往往就擱下不想了??墒俏乙呀?jīng)走到了人生邊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問問人,而我可以問的人都已經(jīng)走了……”“我認為,身后的事,無由得知,我的自問自答,只限于今生今世。”而書名的小標題,就是《自問自答》。丈夫死去了,女兒也過世,她活得太久太久,這境地,本該是何等的寂寞和蒼涼,然而這個老太太,仍舊費盡最后的氣力去解開一些謎語,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勇氣。

前幾天,在微信的一篇推送文章里看到關于楊絳先生的介紹。這位活了一個多世紀的老人,錢鐘書先生的遺孀,老年接連喪夫喪女,文學家,翻譯家,真的是勾起了我無限的好奇之心。文章介紹楊絳先生100多歲還出版了《楊絳文集》,收錄了她早年寫的雜記,散文,戲劇,小說以及翻譯的兩篇經(jīng)典小說。一共八卷,本想著又買來慢慢研究,可是想到家里堆著七八本未看完的書,想想,還是算了吧,不是有句話,書非借不可讀。于是上周末邊去高大上的寶安中心圖書館逛了一圈,找回了當中的兩本《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和《雜憶與雜寫》。想到第一本書是先生近100歲的時候?qū)懙模闫炔患按南胍纯催@位百歲老人在人生接近尾聲的時候有些什么感想。

對于這本書我所感受到的是對楊絳先生的敬意。作為一位96歲高齡老人,在躺在醫(yī)院病床上時還在思考。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與大部分中國女性老人不同的人性光輝。

在中國,我看到太多年老的老人在老了以后每天就是打麻將、嘮家常、東家長西家短,要不就是做家務。好似他們的生活千篇一律,就這樣在我看來毫無意義的一天又一天的過,然后等到生命的盡頭。如果真的就是這樣過活倒也算是舒心的吧。

但是,我所看到的可不只是這樣。往往伴隨著的是身體的疾病,是奮不顧身的扎入后一輩的生活中,比如帶孫子,管下一代。要么就是覺得孩子不孝啊之類的。當我的身邊大部分都是這樣的老人時,我便思考若我有朝一日變老了,我會變成他們這樣嗎?若是這樣有何意義?大部分的生活都奉獻給了家庭,孩子。然后對孩子說我這么苦這么累都是因為你啊。弄得孩子又無奈又氣憤。

為什么喜歡楊絳先生?因為在她的身上,她的人生經(jīng)歷中讓我感受到活著可以這么好,這么有希望。如今楊絳先生一百多歲了,歲月的風塵難掩她的風華。我的手機中保留了她頭發(fā)花白卻任然埋頭書中認真寫作的照片。這一幕非常打動我。我希望能當我老去的時候,我可以像她一樣,充實淡然的朝天國進發(fā)。

就我而言,讀完這本書,在毫無背誦的情況下,記得最牢的一句話便是:“做主的不是命,是人?!苯?jīng)常聽到很多人說,命里該有的。然后伴隨的便是自怨自艾、不作為。這種消極的人生觀在我看來是自己懶怠、不創(chuàng)造的借口。

我喜歡的是:盡人事,聽天命。先別管命里咋樣,先把自己應盡的努力盡到極致。為啥后面還有一句‘聽天命’呢?因為有的時候機遇、環(huán)境不是我能把握的,但是過程自己努力過了,結果縱使不是我所想的,卻也可寬慰自己、令自己釋懷。

祝愿,這位別致的女子身體安康。

鐘老爺子的《圍城》晦澀難懂,以為其夫人楊絳先生的書大抵相似,于是卯足了勁兒打開這本《走到人生邊上》,發(fā)覺遠非如此。

用先生自己的話說,“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往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經(jīng)活了一輩子,人生一世,為的是什么?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系鄞嬖趩幔快`魂不死嗎?”這本書全是它對于生命人生巨大問題的自問自答罷了。但,后半部分放了幾篇先生的雜記,有故事,有回憶錄,還有些自言自語。

這本哲理性散文集,實質(zhì)上是對人性和生活的探討。關于人的“靈”與“肉",“命”以及靈肉的鍛煉,還真讓我有點小吃驚。開篇就有說道楊絳先生怕“鬼”,“鬼”其實就是人死后的靈魂。書中也確實記載了好幾個關于別人以及“我”的“遇鬼”事件。什么“鬼打墻”啊,“鬼附身”啊都堂而皇之的提到了,并且明明白白的說道,你可以不相信某些東西,但是你不能否認這些東西的存在。

還有所謂的“靈”與“肉”的斗爭和統(tǒng)一,當“靈”即理性一面占據(jù)上風,便是顯示了我們作為智者的一面,是人性戰(zhàn)勝獸性的時候,當“肉”即獸欲占據(jù)上風之時,便是顯示我們也是動物中的一員的本性。當然,“靈”也是說,我們作為可以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高層次的一面,“肉”即使作為動物本性的一些基本需求和渴望。所以,作為一個人,我們也是時刻處在矛盾與斗爭之中的啊。

文中還主要講述了為人一生的修養(yǎng)與鍛煉,即是“靈”的鍛煉,也是”肉“的鍛煉。”如要鍛煉一個能做大事的人,必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yǎng)成堅忍的性格。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比如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捌鋵?,也就是我們老祖宗一直提倡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最后面,老先生還收錄了一些注釋。其實就是一些生活中發(fā)生的真人真事的記錄。其中有一篇,印象非常深刻。一個在北京給夫人做幫傭的阿姨口述了自己的悲慘一生。經(jīng)歷饑荒,抗戰(zhàn),大革命,人民公社,改革開放。小時候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長大后辛苦勞作,外出務工養(yǎng)家,結果遭受丈夫不忍寂寞,無情被勾引,身體背叛,隨后默認接受丈夫背叛的事實,還一直堅持在外賺錢養(yǎng)家。真的是應了她自己那一句話:“一輩子只知道勞作,賺錢,存錢,省錢。年輕的時候為了賺25塊養(yǎng)家的錢辛苦奔波,后來失去了家?!?/p>

《圍城》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因此,也對作者感了興趣,想著書有趣,人必有趣。但我對錢鐘書先生的了解僅是廖廖,感觀不過是人云亦云罷了。直到讀到楊絳先生92歲所作的《我們仨》,那―家三口俏皮的對話、彼此互留的畫簽,躍然眼前,才知道他們一家雖艱難但快樂,也恬然。然而,我又為楊先生痛失親人,獨撫傷口的疼而苦澀。

讀著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在和一位祥和的老人談話,她和你娓娓道來她對生命的思考,言語謙和。雖有些上升哲學層面,但她總是在其中添加生活中的例證,這就更像在家中和某位德高望重的長者聊天。很喜歡她的語氣,更多時候,她承認自己的無知和渺小,“我認為,身后的事,無由得知,我的自問自答,只限于今生今世”;而對不同的觀點總是謹慎并樂于研究,“他們的見解是否正確,很值得深思”。老實講,從她后半部分的雜記讀起,毫無感覺,毫無難度,她就是在用一個平和的語氣在給你講個故事,里面很少摻雜著她個人的評價或激昂的情緒。這點讓我很不適應,或許現(xiàn)代“快餐類的暢銷書”看多了,這么平靜、這么不教導不好為人師的書實在鮮見?,F(xiàn)代書,總是直接地告訴你如何能成功,總是用各種煽動性、激動人心的提升你的腎上腺激素,“如何做一個成功的女人”、“快速致富法寶”、“30天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等等。而現(xiàn)代的讀者,我就是,總是想著“書中的黃金屋”、“書里的顏如玉”,最好有本書能為我指明一條光明的道,越是粗暴簡單越好,就像《我的哈佛日記》、《卡耐基成功法則》等。楊先生的這本書一點點都不,甚至處處體現(xiàn)出“這僅是我個人的一點點想法罷了,你覺得對的,聽聽;你覺得不對的,歡迎批評指正”這樣的謙遜。她讓我覺得,其實什么都沒有界限,你的所知所想所歷就是三千流水中的一瓢,不足為喜不足為悲,這是多么豁達的胸懷。

說完了印象,就具體來說說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發(fā)。書中的中心內(nèi)容僅百余頁,第一遍讀得蒼白無力,一點沒讓我振奮;第二遍我拋棄心中急功近利的想法,試著從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視角看待她所認識的世界。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只剩下面對死亡,她此時此刻就是在弄明白,人活著是為什么?生命的本來意義是什么?這些問題,曾經(jīng)在大學期間困擾了我四年,經(jīng)過那么久我未曾想清,后來便逼著自己不去想,算是饒恕了自己。楊絳先生說,人生的意義大概是靈魂的鍛煉。人,是有肉體和靈魂組成的。而人天生有識別并督促自己遵守是非、善惡的道德價值標準,這就是“靈性、良心”。我們一生追求的也無非是讓肉體和靈魂達到統(tǒng)一。她認為,道德品質(zhì)和貧富尊卑并沒有關系,有時山里人、農(nóng)村人的品德比經(jīng)商的、知識分子高,所以,并不應根據(jù)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或職業(yè),來評判他道德、靈魂??墒侨艘钦嬲南胍獙㈧`魂達到至高處,那就得進行一心一意的修行了,因為普通百姓要教育兒女、養(yǎng)家糊口,便也不能如此了(這也為什么修士、道士、和尚等需要信眾供養(yǎng)或化齋),但倘若我們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不自欺欺人,就很了不起了,也確實如此。

這部分內(nèi)容有些許的哲學化,但說的內(nèi)容卻不空洞,反而是很真實。讀完,讓人內(nèi)心沉淀與平靜。我正在行走在人生的路上,有時往前看看,有時往后看看,實在不知道怎么走了,就讀讀這些先生的書籍,也是修行的一種。

有一個明顯的理由。人有優(yōu)良的品質(zhì),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好比一塊頑鐵得火里燒,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燒又淬,再加千錘百煉,才能把頑鐵煉成可鑄寶劍的鋼材。黃金也需經(jīng)過燒煉,去掉雜質(zhì),才成純金。人也一樣,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

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你總有知心的人、友好的人。一旦看到他們受欺侮、吃虧受氣,你能不同情氣憤,而要盡力相幫相助嗎?如果看到善良的人受苦受害,能無動于衷嗎?如果看到公家受到損害,奸人在私肥,能視而不見嗎?”

書中所談論的正是她迫切面對的,但是,她又不是和世人討論,不是和這個世界討論,她用平淡的文字和自己訴說,關于自己未來的問題。書中有這么寫到:“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邊緣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經(jīng)活了一輩子,人生一世,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沒有了嗎?當然,我的軀體火化了,沒有了,我的靈魂呢?靈魂也沒有了么?”一個人的價值,一個人的靈魂,這是一個從歷史的邊緣就有人不斷探索的問題,楊先生在書中寫下了她真實的看法,這個值得可親可敬的老奶奶,在她“又老又病又忙”的時光里和老病忙斗爭中掙扎寫下了可靠地真理,或許她這是在細心的清點靈魂的行囊,還讓自己坦然上路吧。

人活著是為了什么?人生意義何在?

這個問題是世上的人至少都會問一次的,我也不例外,實際上,我已經(jīng)問過無數(shù)次,問自己,也問別人,但是始終找不到線索。

楊絳先生的《走在人生邊上》探索過這個命題。由她書里所說,人生的意義在于人生的價值,價值體現(xiàn)在靈魂上,而不是單純的外相物質(zhì)上。而實現(xiàn)人生價值即必須相信靈魂的永存,相信靈魂的永存就必須有信仰,只有有信仰才能追求并且實現(xiàn)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信仰,并不是單純的有信心,也并不是一兩天就能擁有的,它需要經(jīng)過不斷的鍛煉而來的,只有在不斷的鍛煉中而愈加堅信。

鍛煉,也即是修身,不僅僅是身體肉體的鍛煉,更是靈魂的鍛煉。靈魂的鍛煉必是由肉體的鍛煉升華而來。而最好的修身鍛煉便是在人世的生存與生活了。正如書中所說,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若從這個角度來想,人生在世遇見的困難與病痛也就能坦然面對了。因為,經(jīng)過這些困難,人的肉體經(jīng)過這千錘百煉,會得到靈魂上價值的累加,即使到最后,肉體滅亡,靈魂依然存在,價值依舊不滅。人活著也就沒有白活。

這一順序理清了,人便會過得明白點了。楊絳先生的這本書,恍如在迷霧給了我一絲光亮,如燈塔般,我雖還未靠岸,但我知道該向哪個方向航行。剩下的這個過程,便是我必須找到我的指針,即信仰。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十八

一直想讀錢鐘書的《寫在人上邊上》,起因是讀了他的《圍城》,被他詼諧幽默的語言,深邃的思想所吸引;遂想多讀他的作品,首選就是這本《寫在人生邊上》了。事實證明,沒有選錯;里面很多觀點讓我豁然?,F(xiàn)在寫著書評只是些許自己的見解,至于大師原意我就不多揣摩了,當然也不是我可以輕易揣摩出來的。

書里主要的文章有《魔鬼夜訪錢鐘書先生》、《窗》、《論快樂》、《說笑》、《吃飯》、《談伊索寓言》、《談教訓》、《一個偏見》、《釋文盲》、《論文人》等十篇。

《魔鬼夜訪錢鐘書先生》中,作者天馬行空般將神話、中外名著糅合一起,用一個想象出的魔鬼的口吻說出自己心中所想。而豐富的內(nèi)容也體現(xiàn)出作者的博聞。《窗》一文,也是多引用。討論門與窗的關系更是妙,用趣味的例子舉出門窗的區(qū)別,讓人讀來不禁失笑。門進來的是客人,光明正大的進來;而窗進來的,卻是不顧及你的感受,而且會暫時成為屋子的主人。現(xiàn)實生活也是如此,你表面上的工作不一定是你所喜歡的,但是你下班后卻孜孜不倦投入其中的工作卻會是你的所愛。《吃飯》一文更是說出很多日常常見道理。如:吃飯還有許多社交的功用,譬如聯(lián)絡感情、談生意經(jīng)等等,那就是請吃飯了。社交的吃飯種類雖然復雜,性質(zhì)極為簡單。把飯給自己有飯吃的人吃,那是請飯;自己有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那是賞面子。交際的微妙不外乎此。反過來說,把飯給予沒飯吃的人吃,那是施食;自己無飯可吃而去吃人家的飯,賞面子就一變而為丟臉。這便是慈善救濟,算不上交際了。把吃飯和交際這種國內(nèi)常見的現(xiàn)象說得如此透徹。吃飯本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和交際混在一起,就變得復雜了,種種微不可言的關系。但是作者用一個簡單例子就把這事說得清晰透徹。

一本《伊索寓言》,我們讀大多會說出和教科書上給的道理,但是作者卻從另一個角度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就如凡事都是兩面的,想多一步,或許好事就變成壞事了。如: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氣,問小蛙道:牛有我這樣大么?小蛙答說:請你不要漲了,當心肚子爆裂!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該跟牛比偉大的,她應該跟牛比嬌小。所以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jīng)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不會相安無事。這是一個揚長避短的做法,但大多數(shù)卻總是忽略自己的長處,用自己的短處去和人比,結果只會是自己吃苦頭。當然還有很多有新穎的想法,篇幅所限就不多說。

我們總是說那些抨擊別人的人,說他們自己沒做好卻去抨擊別人,說他們這樣不好,但是錢先生卻給了我們另一個說法,應該讓這些人去抨擊其他人。所以不配教訓人的人最宜教訓人;愈是假道學愈該攻擊假道學。假道學的特征可以說是不要臉而偏愛面子。依照莎士比亞戲里王子漢姆雷德(hamlet)罵他未婚妻的話,女子化妝打扮,也是愛面子而不要臉。假道學也就是美容的藝術。就如最厲害的敵人應是最了解自己的人,這樣攻擊起來,招招致命。里面也有關于道德的說法,聽起來讓人茅塞頓開。沒有道德的人犯罪,自己明白是罪;真有道德的人害了人,他還覺得是道德應有的代價。就如同懂法律的人犯起法來,總會覺得自己是在做正義的事一樣。

書中還有很多經(jīng)典的例子,它們生動有趣,而又將深刻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這就是一本好書所該有的。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十九

花了大半天的功夫,讀完楊絳先生的大作《走在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感觸良多。此書是楊先生在96歲高齡寫完的,可見她是多么的勤奮。此書雖然不算太厚,才四萬多字,但是凝結著一代學人在人生暮年對真理、對生與死、對命運、對人生價值的追問和思考。

眾所周知,楊先生是大學者錢鐘書的夫人,她也是著名的翻譯家、作家。前些年,楊先生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洗澡》和回憶錄《我們仨》為廣大讀者所熟悉,去年商務印書館推出了這本《走在人生的邊上》后,立刻在讀者中引起閱讀旋風,我就此書印象最深的方面談談感受。

多年前,錢鐘書先生寫過一本《寫在人生邊上》,堪稱經(jīng)典。若干年后,楊先生寫《走在人生的邊上》,也是一本思想性、可讀性極強的書。兩本書像雙子座,在中國讀書界風光無限。錢鐘書楊絳夫婦在專業(yè)追求、興趣愛好等方面都有共同性,可謂志同道合。他們從牽手結婚到人生晚年,一路風風雨雨走過,實為不易。此書的副標題是“自問自答”,很謙虛,絲毫沒有高人一等的架勢,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出楊先生在晚年孜孜不倦的求索身影。此書中,注釋部分將近占去全書一半的篇幅,這在當代出版的圖書中是不多見的。一般書(古籍除外)注釋部分都是書的附屬部分,而此書每篇注釋都一段塵封的往事,是對正文部分人生思考的鮮活例證。每篇注釋可單獨成篇。比如:阿菊闖禍、勞神父、三叔叔的戀愛等篇幅,本身可當作都好散文拿來讀。

一般而言,睿智的老人都喜好對神鬼、人性、靈魂、天命、文明等問題進行深思,楊先生也不例外。對于這些問題,楊先生都有自己的見解。在書的前言部分,楊先生的開篇就直指“死”字,她寫道:我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中外一例,都用這種種詞兒軟化那個不受歡迎而無可避免的“死”字。楊先生在九十多歲的高齡,能灑脫地面對將來不可避免的“死”,是一種超我的人生境界。

自從我們社會的思想意識全部被唯物論一統(tǒng)江湖后,關于神鬼問題討論就很少見到了。用科學的方法來分析、研究我們的難題,已經(jīng)成為大家普遍的思維模式。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不思考這些問題好像不太可能,何況像楊先生這樣的知識分子。她在“神和鬼的問題”一文中,談到了“唯心”和迷信并不能劃上等號。比如人們都講信念,信念是一個心中抽象的概念,人們看得著嗎?毫無疑問,信念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信念,不能沒有信念。還有,我們經(jīng)常說大自然有規(guī)律,一代代的科學家都發(fā)現(xiàn)了許多規(guī)律。但后來證實一些規(guī)律是錯誤的,必須推翻。這樣看來,規(guī)律可能是不全面的,可以突破,可以補充。在文中,楊先生還回憶自己小時候找算命先生算命的事。她已經(jīng)走在人生的邊上,70多年前,算命先生準確測算家中之遭遇的事情,她還記憶猶新。算命先生可能不知道什么現(xiàn)代科學真理,就是根據(jù)《易經(jīng)》《周易》能推算命運的起伏。這是為什么?這個問題到現(xiàn)在她還想不通。

書中,楊先生談到了“修身之道”。人的身體需要鍛煉,人的品德需要修煉。她說:人的軀體是肉做的,不能捶打,不能火燒??墒侨说撵`性良心,愈煉愈強??鬃訌娬{(diào)修身,并且也指出了修身之道。靈性良心鍛煉肉體,得有合適的方法,肉體需要的“飲食男女”,不得滿足,人就會病死;強烈的感情不得發(fā)泄,人就會發(fā)瘋。靈性良心在管制自己的時候,的寬容,許可身心和諧??酥谱约海斍∪缙浞?。所謂“齊之以禮,和之以樂”,就是用禮樂來調(diào)節(jié)、克制、并疏導。這番話很有道理,要想成為堂堂君子,必須經(jīng)過磨練,同時要有很大的自制力。沒有這兩點,人的德行不可能提高到一個高的層次。

《走在人生的邊上》是楊絳先生晚年的人生諸多問題的集中思考,書中的很多問題,都是人們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不可回避。像這樣的智慧之書,也不是我一兩天就可以全能讀懂,以后要常常翻閱,不斷尋找人生的秘密。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二十

下班前聽vivo問有誰看了楊絳的新書走到人生邊上,好奇了一下,于是路過季風書園找了一本。

商務印書館印得非常薄,第一部分是以走到人生邊上的主題系列,幾乎是一個老太太的非理性漫游,楊絳不斷地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時而引用蘇格拉底,時而是孔子的論語。不能說對人生毫無見地,也很像一個過來之人,走過了慢慢的人生長河,在行將凋萎的時刻留下了一點思考,以饗人間還記得她的人。

楊絳的一生似乎都圍繞著如何做人這個角度,那種非常細膩的江南人固有的柔情,但她的筆端,總讓人覺得游走在執(zhí)拗和過于細膩、內(nèi)斂的人情。這在第二部分稱為“注釋”的部分顯得更多一些。

第二部分都是獨立的小段落,都是很好的小題目,記人記事,用字干凈洗煉,常見的“季康體”,會忽然在末尾引出一個出其不意的想法。楊絳又留了個題目叫做“他不知道自己在騙人?”,再次提及她的鄰居,省略的好像是錢鐘書和楊絳與鄰居對罵對打的事情;寫得很好,罵人不帶臟。

有個小缺憾,有篇寫南宋韓侂胄的,把名字寫成了“佗”,雖然都念托??赡苁蔷庉嬅醋屑毑?,或者是我不知道這兩個字是通的。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二十一

她描述嬰兒的表情是那么生動形象,刻畫得是那么逼真“假如聽到大人責罵,也會哭,或忍住不哭,嘴巴癟呀癟地表示委屈或無奈?!币粋€可愛的老人形象也躍然紙上。

她是那么的寬宏大度。她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讓人心生敬佩。“盡管他們達不到十全十美,人畢竟是血肉之軀,帶些缺點,更富有人情味吧。只要能認識自己的缺點,不自欺欺人,就很了不起?!薄斑^去的悲歡、希望、憂傷,恍如一夢,都成過去了。”

她是那么的能屈能伸“我們這種自由思想的文人是沒用的,我們考慮再三,還是舍不得離開父母之邦,料想安安分分,坐坐冷板凳,粗茶淡飯過日子,做馴順的良民,終歸是可以的。這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不是不得已?!薄拔覀兒懿槐貫榱巳耸赖牟缓侠矶趩?,不論人世怎么不合理,人類畢竟是世間萬物之靈?!?/p>

她是那么的睿智?!叭穗m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促,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人自身。”“人也一樣,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p>

是啊,人這一輩子到底為的啥?這幾年我也糾結于此。

人一輩子到底圖什么呢?為子女,子女會離開,為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為名,人死后,名聲又能留多久?為權,權利也不會伴你一生。

我太計較生命的結果了。所有的人結果都一樣,那就是死亡。但我們卻不能直奔它而去。生命真的是個過程。人要放開了活。

楊絳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p>

是的,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我要放開了活。雖然頓悟了點兒,卻不曾徹悟。但就這么悟了一點點兒,我就改變了不少。

我把金錢看淡了。遇上喜歡的衣服,我會想:買吧,現(xiàn)在不買,難道等老得穿不成了再買?遇上喜歡吃的東西,我會想:吃吧,現(xiàn)在不吃,難道等到?jīng)]牙再吃?我會經(jīng)?;丶铱锤赣H,看到他缺啥少啥總會添置些,再也不會想著等我有錢了好好孝敬他老人家。以前不論干什么,都會說等我有錢了再?!暗取庇绣X了,自己能等得起么?父親能等得起么?有人說只不過為自己吃穿找借口罷了,也罷。

我把孩子看淡了。兒孫自有兒孫福,在需要我的時候我甘做引路人,不需要的時候我就默默退后吧。我有多大能力操多大心。不能出了自己的限。

我把愛人看淡了。愛人不是我的臉,我的臉不需要愛人來長。我也不用給愛人長臉。在這個圍城里,我專一,我付出,我享受,我承擔。

我把一切看淡了,不會像以前不會拐彎地生氣,直氣得昏天暗地,不吃不喝,直氣得心口生生的疼。我也不失眠了,無論發(fā)生什么,舒舒服服睡上一覺才是頭等大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權位,就沒有余暇顧及其他。修身,鍛煉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p>

有些人把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有些人把夢想帶進了墳墓。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極的坐等成功,只有行動才能決定人生的價值。事實證明: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善于行動的大師。楊絳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她很需要校長這個職位帶來的工資,但她義務反顧選擇了辭職,因為她要創(chuàng)作。

很多人希望能在平坦的人生之路上高唱心中最美的牧歌,像海子去尋找美麗的灰姑娘,像三毛去天堂尋找心愛的荷西。而人生哪里有坦途?“只有人類能懂得修煉自己,要求自身完善。這也該是人生的目的吧!”把一切經(jīng)歷,不論好壞,都當作自身完善的一場修行吧。

走到人生邊上讀書心得篇二十二

多年前,錢鐘書先生寫過一本《寫在人生邊上》,堪稱經(jīng)典。若干年后,楊先生寫《走到人生的邊上》,也是一本思想性、可讀性極強的書。兩本書像雙子座,在中國讀書界風光無限。錢鐘書楊絳夫婦在專業(yè)追求、興趣愛好等方面都有共同性,可謂志同道合。他們從牽手結婚到人生晚年,一路風風雨雨走過,實為不易。此書的副標題是“自問自答”,很謙虛,絲毫沒有高人一等的架勢,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出楊先生在晚年孜孜不倦的求索身影。此書中,注釋部分將近占去全書一半的篇幅,這在當代出版的圖書中是不多見的。一般書(古籍除外)注釋部分都是書的附屬部分,而此書每篇注釋都一段塵封的往事,是對正文部分人生思考的鮮活例證。每篇注釋可單獨成篇。比如:阿菊闖禍、勞神父、三叔叔的戀愛等篇幅,本身可當作都好散文拿來讀。

一般而言,睿智的老人都喜好對神鬼、人性、靈魂、天命、文明等問題進行深思,楊先生也不例外。對于這些問題,楊先生都有自己的見解。在書的前言部分,楊先生的開篇就直指“死”字,她寫道:我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中外一例,都用這種種詞兒軟化那個不受歡迎而無可避免的“死”字。楊先生在九十多歲的高齡,能灑脫地面對將來不可避免的“死”,是一種超我的人生境界。

自從我們社會的思想意識全部被唯物論一統(tǒng)江湖后,關于神鬼問題討論就很少見到了。用科學的方法來分析、研究我們的難題,已經(jīng)成為大家普遍的思維模式。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不思考這些問題好像不太可能,何況像楊先生這樣的知識分子。她在“神和鬼的問題”一文中,談到了“唯心”和迷信并不能劃上等號。比如人們都講信念,信念是一個心中抽象的概念,人們看得著嗎?毫無疑問,信念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信念,不能沒有信念。還有,我們經(jīng)常說大自然有規(guī)律,一代代的科學家都發(fā)現(xiàn)了許多規(guī)律。但后來證實一些規(guī)律是錯誤的,必須推翻。這樣看來,規(guī)律可能是不全面的,可以突破,可以補充。在文中,楊先生還回憶自己小時候找算命先生算命的事。她已經(jīng)走在人生的邊上,70多年前,算命先生準確測算家中之遭遇的事情,她還記憶猶新。算命先生可能不知道什么現(xiàn)代科學真理,就是根據(jù)《易經(jīng)》《周易》能推算命運的起伏。這是為什么?這個問題到現(xiàn)在她還想不通。

書中,楊先生談到了“修身之道”。人的身體需要鍛煉,人的品德需要修煉。她說:人的軀體是肉做的,不能捶打,不能火燒??墒侨说撵`性良心,愈煉愈強??鬃訌娬{(diào)修身,并且也指出了修身之道。靈性良心鍛煉肉體,得有合適的方法,肉體需要的“飲食男女”,不得滿足,人就會病死;強烈的感情不得發(fā)泄,人就會發(fā)瘋。靈性良心在管制自己的時候,的寬容,許可身心和諧??酥谱约海斍∪缙浞?。所謂“齊之以禮,和之以樂”,就是用禮樂來調(diào)節(jié)、克制、并疏導。這番話很有道理,要想成為堂堂君子,必須經(jīng)過磨練,同時要有很大的自制力。沒有這兩點,人的德行不可能提高到一個高的層次。

《走到人生的邊上》是楊絳先生晚年的人生諸多問題的集中思考,書中的很多問題,都是人們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不可回避。像這樣的智慧之書,也不是我一兩天就可以全能讀懂,以后要常常翻閱,不斷尋找人生的秘密。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17870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