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學設計(實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07:25:07
望海潮教學設計(實用20篇)
時間:2023-11-26 07:25:07     小編:HT書生

總結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編寫一份完美的總結需要系統(tǒng)性思考。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些總結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閱讀和借鑒。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

設計由本站會員“tukj8”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有關宋詞的常識和詞人柳永的有關成就貢獻,分析意象與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現手法。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通過合作探究完成對藝術手法的分析和鑒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希望激起對祖國美好山河的熱愛及對美好生活的珍惜。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內容和情感,并對藝術手法進行賞析。

【教學難點】鑒賞其中的藝術手法。

【學習重點】:從意象入手,分析意象意境,在朗讀中品味語言和技巧。

【學習難點】:鑒賞藝術技巧。

【教法與學法】教法:指導朗讀,小組合作探究,點播提問;學法:反復誦讀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提前預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同學們到過的城市中,你認為哪個城市的風物最讓你贊嘆?能給我們描述一下嗎?(學生自愿發(fā)言)對于展現描寫都市風貌的美,宋代詞人柳永的《望海潮》可謂是最佳典范,傳說此作品竟引起金兵南下侵占的欲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看他是如何描寫杭州之美的。

二、首先請閱讀單元說明,明確單元目標。然后簡介宋詞的有關常識及作家柳永。并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用展示)。

三、

1、首先提問背誦,以此檢查課前預習情況。(因為熟讀成誦是鑒賞的基礎)。

2、老師示范朗讀,注意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有意識給同學們校音。

3、全體齊讀,振奮精神,便于進入情境。為鑒賞做準備。

四、疏通文意。

找兩名同學用最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上闕和下闕,最后用展示,意在引起對比,引導學生要提高表達能力。

五、分析意象意境:(作為鑒賞的切入點)。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三分鐘,同時找出詞中出現的意象(同學們合作研討,自己去黑板板書)。

2、老師提示:指導分析意象和意境:

上片: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十萬人家云樹堤沙怒濤。

天塹珠璣羅綺————杭州(美麗、富庶繁華)。

下片:重湖疊巘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釣叟蓮娃。

千騎高牙————西湖(美麗、祥和、游人不斷)。

六、整體把握內容與情感:(落實教學重點)。

研討課后第一題:(前后桌四人為一組,研討組織一份共同的答案,五分鐘后回答)。

提示: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從地理位置說是東南重鎮(zhèn);從歷史傳統(tǒng)上看是三吳都會;自然景觀方面有錢塘,有西湖,有壯麗,有秀美;從市井面貌上看,建筑設施美觀,人口密集;百姓生活方面呈現出安居樂業(yè)的祥和局面。

從全詞看,作者全面,細致地描繪了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與艷羨之情。

七、分析藝術技巧:(突破難點)。

提示:這是結構方面的藝術技巧,用這三句總領全詞,概括介紹杭州情況。下面的內容都是針對這方面來鋪敘的。(提示同學們:)善于鋪敘,首尾完整,這也是柳永詞作常用的技巧。

探究問題2、針對景物方面的描寫,你能看出哪些藝術技巧,或者表現手法?

提示:整體看1鋪陳描寫,時空全方位寫出杭州的.美麗與繁華。(大力創(chuàng)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

2點面結合,既有對杭州全貌的描寫,如“參差十萬人家”“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竟豪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也有局部細致的刻畫,如“煙柳畫橋”“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等典型事物人物的展現。

3大量運用數詞,(十萬三秋十里千騎)。

4融情入境,作者把對杭州的喜愛完全融入到了對景物的刻畫中。

5動靜結合,視聽結合(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珠璣羅綺羌管菱歌嬉嬉釣叟蓮娃)。

局部看:比喻(怒濤霜雪)夸張(十里荷花千騎)。

八、深化成果,展示評價:

1、請同學們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同學們結合剛才鑒賞提示,自由發(fā)言。老師用展示示例)。

2、看前人如何評柳詞(展示)。

九、課堂小結,整體評價:

迷醉于柳永筆下的杭州,不禁心向往之。然而同學們認為柳永的描寫完全符合當時的歷史事實嗎?(同學們回答)不盡然,作者這樣寫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稱贊當地長官孫何,這是柳永的一首投贈之作。不過客觀評價,這首詞在藝術表現方面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承平氣象,形容曲盡,為拓寬宋詞的藝術表現天地作出了貢獻。最后讓我們再一次大聲齊讀全詞,來感受一位婉約作家的豪放之氣。

高中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高中語文《望海潮》教學設計范文。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二

一、導入:

我國詩壇有兩大巨星,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們是“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他們二人有著深厚的情誼,但詩作風格卻截然不同,李白是浪漫派的代表,杜甫是現實派的代表。若將這二人的詩作風格做個比喻的話:李白如同開了一輛小轎車,這小轎車上只載著瀟灑浪漫的自己。而杜甫呢,他如同開了一輛大卡車,這車上載著國家、載著人民。

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兩首詩的學習來認識這位詩壇巨星——“詩圣”杜甫。

二、走進詩文《望岳》。

看到詩題,我們不難發(fā)現這兩首詩的共同之處:都有“望”。一首在望:“岳”,一首在望:“春”。

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試著讀出“杜甫望到了一座怎樣的泰山”?生齊讀詩文:力爭讀出杜甫所望泰山的特點。生范讀詩文:讀出泰山的特點。

生分層感情讀:首聯男生讀,頷聯女生讀,頸聯尾聯全班齊讀。

師1問:讀得如此動情,相信大家定能讀出此時的杜甫望到一座怎樣的泰山。請大家在小組內商討后做以總結。

生回答,師板書。高大雄偉。

神奇秀麗。

令人激動。

積極樂觀。

師3問:杜甫只是想登上泰山之巔嗎?(適時引導:本詩創(chuàng)作于唐朝最為鼎盛的“開元盛世”時期,此時的唐朝就如這泰山一般“高大雄偉”。)24歲年輕的杜甫他想:為國效力,在這樣的盛世建立功業(yè)!

三、拓展延伸《春望》。

《望岳》是“望”,《春望》也是“望”,但這兩首詩表現詩人的心境一樣嗎?生自由誦讀詩文,感受此時杜甫的心境。生齊讀詩文,讀出杜甫當時的心境。生范讀詩文:余生想象,如果你就是杜甫,此刻站在國都長安城的曲江池畔,你看到了(齊讀詩文)。

淪陷。

感傷。

凄涼(此處著重引導生抓字眼分析景物特點及想象畫面)。

憂民。

思家。

這憂思背后,我們不難看到杜甫眼中的“凄涼”,更能看到杜甫心中定在望:望妻兒、望家園、望和平、望安定、望幸福、望國與家能擁有真正絢爛的春天!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三

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壯闊優(yōu)美的意境。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豐富內涵。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的意境美。

掌握互文,點染等藝術手法。

三、教學課時。

45分鐘。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在上課前老師想問問大家,有那些同學去過杭州呀?沒去過的也沒關系,老師給大家放映幾張圖片讓大家感受一下杭州的美麗景象。這是現在的杭州景象,那么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今天就讓我們通過柳永留給我們的一幅“文字畫”來看看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樣的一幅美景。

2、師:請大家結合課文注釋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詞并且找出這首詞是圍繞哪兩個方面來寫的。

生:“形勝”,“繁華”

師:全篇緊扣“形勝”和“繁華”做文章,兩條線索有分有合,交叉進行。接下來就請大家跟著老師走進這首詞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來寫杭州的“形勝”與“繁華”的。

師:首先我們來看這首詞的上闕,“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薄皷|南形勝”從地理條件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風景優(yōu)美,故曰“形勝”?!叭齾嵌紩?,是從歷史悠久著筆的。它是三吳地區(qū)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板X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開頭三句,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接下來幾句,便從各個方面來描寫杭州的“形勝”和“繁華”。

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這一句寫出了杭州街巷河橋的美麗,居民住宅的雅致,及都市戶口的繁庶。這是對杭州“繁華”的描繪,接下來一句作者筆鋒一轉對杭州的自然景色的進行描繪。“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這里作者的視線由市內轉到郊外,在這里請大家注意這兩個字――“繞”、“卷”字,自古以為人們評價這首詞時都認為這兩個字用的相當準確。一個“繞”字讓我們看到了錢塘江岸古樹成行,呈現出一種迤邐之態(tài),遠遠望去這些樹木與云天相接,更顯得美麗別致了?!八北扔骼嘶?,在這里作者用了一個“卷”字既寫出了波濤洶涌、浪花飛濺的逼真情態(tài),也寫出浪濤力度與氣勢?!笆辛兄榄^,戶盈羅綺,競豪奢。”作者抓住“珠璣”“羅綺”兩個細節(jié),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富裕反映出來。最后,再用“竟豪奢”,暗寫杭州富民比夸爭富,反映了杭州這個都市繁華和奢侈。

板書:繞、卷。

師:這首詞的上闕分別從城市規(guī)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這些角度對杭州這個地方進行了描繪,展示了自然風光圖和都市繁華圖,讓讀者從宏觀上對杭州美景有了初步領略。接下來我們繼續(xù)學習這首詞的下闋,看看這位大詞人是怎樣運用他的生花妙筆來進行描繪的。生誦讀文本。

生:西湖。

師:那作者筆下的西湖是怎樣一幅美景?

生:“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p>

師:“三秋桂子”照應“疊t”二字,寫山中桂花?!笆锖苫ā闭諔爸睾?,寫水里荷花?!叭?、十里”,分別從時間和空間著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jié)的美景。(ppt展示圖片)。

師:西湖如此之美,那我們來看看,在這樣的美景中都生活著什么人呀?

師,分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p>

師:是不是說就是白天吹著優(yōu)雅的笛聲,晚上唱著采菱歌呢?

生:不是。

師:那是什么呀?

生:是白天晚上都有低聲和歌聲。

師:詞人為什么這樣寫?

生:互文手法。

師:非常好,這就是互文手法,我們來看看互文的定義。(ppt展示: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本唧w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

師:互文呢有十來種分類,而我們主要學習的就是單句互文和對句互文兩種。復習回顧了互文的定義呢,現在我們就再來回顧一下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遇到過的互文實例。

師:單句互文就是在一個句子中的互文。

所謂單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兩個詞語在意義上交錯滲透、補充。例如:(ppt展示實例)。

注:師生互動討論,最后教師總結明確如下:

(1)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泊秦淮》)。

我們應理解為:煙霧籠罩著寒水也籠罩著沙;月光籠罩著沙也籠罩著寒水。如將此句作:“煙霧籠罩著寒水,月光籠罩著沙”理解,那就大錯而特錯了,怎么也講不通意思。

(2)秦時明月漢時關。(王昌齡《出塞》)。

從字面上看,“秦時明月漢時關”是“秦時明月照耀漢時關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還是秦時的月亮,邊關還是漢朝的邊關”,而應解釋為:秦漢時的明月和秦漢時的邊關。句中的“秦”、“漢”、“關”、“月”四個字是交錯使用的。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照耀秦漢時的關塞”。即“明月依舊,關塞依舊,卻物是人非”。更讓人感受到戰(zhàn)爭的殘酷和悲愴。

師:我們再來看對句互文。

對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補)。

對句互文就是對(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經出現的詞,出(上)句里含有對(下)句將要出現的詞,對句出句的意義相互補充說明。例如現行教材里的:(ppt展示過程同上)。

(1)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這也是一個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衣裳?!边@一句寫出了木蘭從軍十二年后凱旋時看到舊物的那種久違重見時的喜悅與激動。

(2)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辭》又作《木蘭詩》)。

這兩句亦為互文,當窗亮敞,對鏡顧影是理云鬢,帖花黃的共同條件,意指“當窗、對鏡理云鬢帖花黃”。

(3)“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保ā赌咎m辭》又作《木蘭詩》)。

按字面的解釋是“將軍經歷千百次的戰(zhàn)斗戰(zhàn)死沙場,壯士從軍十年凱旋歸來?!边@就不能不使人產生疑惑,為什么死去的都是將軍,而歸來的都是壯士呢?事實上,“將軍”和“壯士”,“百戰(zhàn)死”和“十年歸”是互相滲透,互相說明,在意義上是合指兼顧的。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將士們從軍十年,經過千百次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敝挥羞@樣理解詩句才顯合理。

生:釣叟蓮娃,他們的生活情態(tài)是“嬉嬉”

師:很好,“嬉嬉”二字將他們的.歡樂神態(tài),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畫卷。可以看出他們生活安逸,自得其樂呀。

我們再看下一句,看看又寫了什么人,他們又是怎樣的生活情態(tài)?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p>

漢樂府《陌上桑》說:“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后世文學因此用“千騎”來代指一個地方長官的隨從規(guī)格。這里的“千騎擁高牙”呢,我們就可以理解為其主角是杭州的地方官孫何。

生:孫何一樣的達官顯貴,情態(tài)是: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沉醉于這一切美好之中。

師:我們看到了兩類人了,生活如此安樂美好,那見證這一切的又是誰呢?

生:詞人。

生:羨慕,贊美。

師:好,現在我們來小結一下詞的下闕。

詞人一共寫了三種人并描繪了他們的生活情態(tài),作者這樣寫有何深層目的?

生:這是一首以拜謁為目的創(chuàng)作的詞,這樣寫突出社會安定祥和。

板書:自得其樂、沉醉、欣羨。

師:那我們再看最后兩句“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這句的作用又是什么?

生:是為了表明他的創(chuàng)作目的和住旨。

生:自然風光圖,都市繁華圖,民生安樂圖。

師:那大家說這些圖美吧。作者為什么把這首詞寫得這么美,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他的“點染”藝術手法的運用。那什么是點染呢?(ppt展示:點染是傳統(tǒng)國畫中的技法名稱,中鋒點景物,側峰層層渲染,才有立體感.移動到詩歌上,“點”是正面點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體細致的描繪鋪寫,從而使詩歌的形象更為豐富,意味更為濃郁,而不至于使詩歌過于單調、枯瘦。)。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點染在我們學過的古詩詞總是怎樣運用的?(ppt展示并明確)。

(1)。

《長亭送別》。

碧云天。

黃花地。

西風緊染。

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點。

師:看完了實例,我們來看看點染在本詞中的運用。

詞總起一筆點出:形勝與繁華,又在接下來的描寫中以三副圖景染之,所以呀,我們看《望海潮》中點染的運用如下:

點染。

東南形勝自然風光之美。

三吳都會民生安樂之美。

錢塘自古繁華都市繁華之美。

師: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請大家下去預習下一首詞《雨霖鈴》仔細品味一下我們這位大詞人的不同風格,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討論。

郭曉陽。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四

教學目標:1.掌握詞的基本知識。

2.了解柳永及他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3.鑒賞這首詞并運用聯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美。

4.學習本詞中點染的表現手法。

教學重點:鑒賞這首詞并運用聯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學習本詞中點染的表現手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俗話說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樣的迷人景色能令我們的古人發(fā)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詞人柳永一起來學習一下他的《望海潮》,來領略一下這人間天堂的美麗景色。(板書)。

二.詞的基本知識:詞,產生于晚唐,興盛于宋,指一種可以合樂歌唱的新詩體。因詞是詩的變體,故又稱“詩余”;因詞“合樂可歌,故又稱“樂府”、“曲子詞”;因此往往句子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響:柳永(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后人稱他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為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于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yè)詞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他創(chuàng)制了許多詞調,而且這些詞調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

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fā)展了民間詞的傳統(tǒng),開創(chuàng)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群眾基礎,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四.整體感知。

2.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這首詞。

(1.)先看詞的題目,詞的題目是不同于詩的題目的,詩的題目一般概括的是詩的內容,詞的題目則是詞的格律。首詞都按照一個固定格律寫成,這個格律叫詞牌。詞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數、每句的字數、押韻、平仄等等,寫作時須嚴格遵守,不得隨意違背;也因此,我們平時不叫寫詞,叫填詞;詞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闕”或“片”。望海潮這個詞牌名就是柳永開創(chuàng)的,取自錢塘江潮天下奇觀之意。關于這首詞的寫作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講述故事)。

(2.)詩詞賞析:

五.寫作特點。

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運用了點染的表現手法。

點染:本是國畫用語,指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描繪出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借到古典詩詞中來“點”即抽象評點,“染”即具體描寫,二者緊密相連,表現作者的情志。如《天凈沙秋思》中前四句為染,最后一句為點。結合例子來分析本詞中點染手法的運用:(1.)上片中“東南……”是點,點染了杭州城的繁華熱鬧,宏偉氣派。接著從城市規(guī)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詳細描繪,是染。通過具體描述直觀且鮮明地展現了大都市的風彩。(2.)下片中“重湖……”是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從山色之美、湖荷之勝、人文風貌之佳三個方面進行點染。

六.小結。

這首詞著力描寫了錢塘江的繁華,展現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諧安定的社會風貌,借以歌頌此地的長官治理有方,政績卓著。

七.板書。

望海潮。

柳永。

1.地理位置。

2.歷史傳統(tǒng)史驚嘆。

環(huán)境優(yōu)美、經濟繁榮、3.自然景觀贊美。

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4.市井面貌羨慕。

圖景5.生活圖景。

八.作業(yè):背誦這首詞。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五

1、掌握詞的基本知識。

2、了解柳永及他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3、鑒賞這首詞并運用聯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美。

4、學習本詞中點染的表現手法。

鑒賞這首詞并運用聯想、想像的方法領略詞的意境美。

學習本詞中點染的表現手法。

1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俗話說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樣的迷人景色能令我們的古人發(fā)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們就跟隨詞人柳永一起來學習一下他的《望海潮》,來領略一下這人間天堂的美麗景色。(板書)二、詞的基本知識:詞,產生于晚唐,興盛于宋,指一種可以合樂歌唱的新詩體。因詞是詩的變體,故又稱“詩余”;因詞“合樂可歌,故又稱“樂府”、“曲子詞”;因此往往句子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

二、柳永生平及其影響:

柳永(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員外郎,后人稱他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為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于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yè)詞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他創(chuàng)制了許多詞調,而且這些詞調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

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fā)展了民間詞的傳統(tǒng),開創(chuàng)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群眾基礎,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三、整體感知。

2、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學習這首詞。

(1、)先看詞的題目,詞的題目是不同于詩的題目的,詩的題目一般概括的是詩的內容,詞的題目則是詞的格律。首詞都按照一個固定格律寫成,這個格律叫詞牌。詞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數、每句的字數、押韻、平仄等等,寫作時須嚴格遵守,不得隨意違背;也因此,我們平時不叫寫詞,叫填詞;詞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闕”或“片”。望海潮這個詞牌名就是柳永開創(chuàng)的,取自錢塘江潮天下奇觀之意。關于這首詞的寫作還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講述故事)。

(2、)詩詞賞析:

四、寫作特點。

一句一景,寫景富有層次感,運用了點染的表現手法。

點染:本是國畫用語,指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描繪出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借到古典詩詞中來“點”即抽象評點,“染”即具體描寫,二者緊密相連,表現作者的情志。如《天凈沙秋思》中前四句為染,最后一句為點。結合例子來分析本詞中點染手法的運用:(1、)上片中“東南……”是點,點染了杭州城的繁華熱鬧,宏偉氣派。接著從城市規(guī)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詳細描繪,是染。通過具體描述直觀且鮮明地展現了大都市的風彩。(2、)下片中“重湖……”是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從山色之美、湖荷之勝、人文風貌之佳三個方面進行點染。

五、小結。

這首詞著力描寫了錢塘江的繁華,展現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諧安定的社會風貌,借以歌頌此地的長官治理有方,政績卓著。

六、板書。望海潮柳永。

1、地理位置。

2、歷史傳統(tǒng)史驚嘆環(huán)境優(yōu)美、經濟繁榮、

3、自然景觀贊美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

4、市井面貌羨慕圖景。

5、生活圖景。

七、作業(yè):背誦這首詞。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六

學習目標:

1、體會詞的音律美,感受詞的意境美。

2、探究學習這首詞的藝術手法。

學習方法:

以學生為主,誦讀、討論、分析、感悟。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了解宋代杭州的繁華富饒,增強民族自豪感,

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去過杭州嗎?(我也沒有去過.)我這里準備了兩幅杭州風景的圖片,大家欣賞一下。(展示課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樣的?我這里沒有圖片了,我給大家準備了一幅“文字圖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課件,板書課題、作者)。

2、明確探究學習的目標。(展示課件)。

3、介紹作者、背景,復習關于詞的知識,(展示課件)。

二、誦讀課文,感知內容,體會意境。

1、初讀課本,掃除字音障礙,詞義、詞的活用,分小組進行,小組成員互相核查。

2、再讀課文,體會詞的音韻美。(本詞押“a”韻)。(指導學生齊讀)。

3、欣賞“文字圖畫”。(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能說出大體意思就要熱情鼓勵)。

(1)哪些詞語最能概括體現出杭州的特征?

形勝、繁華(板書)。

(2)作者具體寫了哪些景物或場面表現這些特征?

(同學找出具體景物和場面,并作簡要分析)景物場面。

(3)這些景物給你什么印象?一個詞(字)概括(美)。

景------美(板書)(有類似的詞語就可以)。

(4)生活場面呢?

民------樂官------愉(板書)。

(5)一個詞概括“人間天堂”(板書)。

(6)探討最后一句,幫助加深理解全詞感情,照應投贈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驚嘆、贊美、羨慕的感情。(板書)。

(7)帶著感情再次誦讀課文。

小結文字圖畫:這些景物和場面,就是詩詞當中的意象,本詞借助意象所給人的美的情趣,所體現出來的歡樂愉快的情調,就是本詞的意境。

嗅覺們再來吟誦一遍這首詞,雖不一定“搖頭晃腦”,內心一定要傾情投入,把詞所體現的情調讀出來,感受詞的意境美。(先自由讀,再找一個同學范讀)。

4、同學們讀的已經相當不錯了,換一種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學一組,在詞中找出一句你們最欣賞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聯想,用語言文字描繪出來,一人執(zhí)筆,合作完成。

(1)、找同學讀。

(2)、小組之間交流。

(3)、貼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臺”上。

5、學習探究藝術特色。

作者為什么把這首詞寫得這么美?同學分析探討,在課文中找到依據并分析。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2)先概括后具體,一句一景,從不同角度來寫,寫景有層次感。

(3)運用了比喻、夸張、鋪排、點燃、動靜結合等手法。

(4)用詞特別準確。

作用:突出表現了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6、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贈之詞,多少有點夸大),應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結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

1、找出二個用詞準確的例句并分析。

2、課后練習第一題。

附:板書設計。

望海潮。

柳永。

景美人驚嘆。

杭形勝間。

民樂贊美。

州繁華天。

官愉堂羨慕。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七

本單元是學習宋詞,所選四位此人都是宋詞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大家,因此不能僅停留在對一詞一作的賞析,要看到作家的特點和貢獻。但考慮到學情本身,及高考要求,需要老師給出明確的鑒賞方向,循序漸進,讓學生有的放矢,學有所得,既能滿足考試需求,又能真正提高鑒賞水平,完成課標要求――詩詞類文學作品的教學應重視評價學生對作品的整體把握,鼓勵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有關宋詞的常識和詞人柳永的有關成就貢獻,分析意象與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現手法。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通過合作探究完成對藝術手法的分析和鑒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希望激起對祖國美好山河的熱愛及對美好生活的珍惜。

【教學重點】。

指導朗讀,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內容和情感,并對藝術手法進行賞析。

【教學難點】。

鑒賞其中的藝術手法。

【學習重點】:

從意象入手,分析意象意境,在朗讀中品味語言和技巧。

【學習難點】:

鑒賞藝術技巧。

【教法與學法】。

教法:指導朗讀,小組合作探究,點播提問;學法:反復誦讀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提前預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同學們到過的城市中,你認為哪個城市的風物最讓你贊嘆?能給我們描述一下嗎?(學生自愿發(fā)言)對于展現描寫都市風貌的美,宋代詞人柳永的《望海潮》可謂是最佳典范,傳說此作品竟引起金兵南下侵占的欲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看他是如何描寫杭州之美的。

二、首先請閱讀單元說明,明確單元目標。然后簡介宋詞的有關常識及作家柳永。并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用課件展示)。

1、首先提問背誦,以此檢查課前預習情況。(因為熟讀成誦是鑒賞的基礎)。

2、老師示范朗讀,注意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有意識給同學們校音。

3、全體齊讀,振奮精神,便于進入情境。為鑒賞做準備。

四、疏通文意:找兩名同學用最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上闕和下闕,最后用課件展示,意在引起對比,引導學生要提高表達能力。

五、分析意象意境:(作為鑒賞的切入點)。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三分鐘,同時找出詞中出現的意象(同學們合作研討,自己去黑板板書)。

2、老師課件提示:指導分析意象和意境:

上片: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十萬人家云樹堤沙怒濤。

天塹珠璣羅綺――――杭州(美麗、富庶繁華)。

下片:重湖疊t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釣叟蓮娃。

千騎高牙――――西湖(美麗、祥和、游人不斷)。

六、整體把握內容與情感:(落實教學重點)。

研討課后第一題:(前后桌四人為一組,研討組織一份共同的答案,五分鐘后回答)。

提示: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從地理位置說是東南重鎮(zhèn);從歷史傳統(tǒng)上看是三吳都會;自然景觀方面有錢塘,有西湖,有壯麗,有秀美;從市井面貌上看,建筑設施美觀,人口密集;百姓生活方面呈現出安居樂業(yè)的祥和局面。

從全詞看,作者全面,細致地描繪了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與艷羨之情。

七、分析藝術技巧:(突破難點)。

探究問題:

1、本詞中前三句“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提示:這是結構方面的藝術技巧,用這三句總領全詞,概括介紹杭州情況。下面的內容都是針對這方面來鋪敘的。(提示同學們:)善于鋪敘,首尾完整,這也是柳永詞作常用的技巧。

2、針對景物方面的描寫,你能看出哪些藝術技巧,或者表現手法?

八、深化成果,展示評價:

1、請同學們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同學們結合剛才鑒賞提示,自由發(fā)言。老師用課件展示示例)。

2、看前人如何評柳詞(課件展示)。

九、課堂小結,整體評價:

迷醉于柳永筆下的杭州,不禁心向往之。然而同學們認為柳永的描寫完全符合當時的歷史事實嗎?(同學們回答)不盡然,作者這樣寫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稱贊當地長官孫何,這是柳永的一首投贈之作。不過客觀評價,這首詞在藝術表現方面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承平氣象,形容曲盡,為拓寬宋詞的藝術表現天地作出了貢獻。最后讓我們再一次大聲齊讀全詞,來感受一位婉約作家的豪放之氣。

十、作業(yè)布置:鞏固背誦全詞,預習并背誦下一首《雨霖鈴》。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八

2、柳永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使長調與小令平分秋色。

三、品讀詞作。

1、請一位學生朗讀《望海潮》,如有錯誤,請其他學生糾錯。目的:讀準字音。

2、請全體學生看文中注釋默讀本詞。目的:理解詞意。

3、老師配樂范讀。請學生注意朗讀的語速及節(jié)奏。

4、請全體學生齊讀。

四、品析杭州自然風物之美。

1、“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明確:運用煉字法,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字詞來品析詞句的意境美。例如:“煙”:寫出了柳樹迷離朦朧的意境。根據意境指導朗讀:輕聲舒緩的讀。

2、“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泵鞔_:運用煉字法,分析“繞”、“卷”用字的妙處。根據意境指導朗讀:音調急促提問:此句為何與柳永婉約派詞風不盡相符?明確:由于年齡、際遇的不同。

3、“重湖疊t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狈治龊健⒐鹱?、荷花的意象營造的意境。根據意境指導朗讀:驚嘆、艷羨的讀。

五、品析杭州百姓生活的繁華和諧。

1、“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闭宫F了杭州人民生活的富庶和奢華。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p>

明確:運用互文見義的手法營造出歡樂祥和的意境。通過“嬉嬉”一詞了解杭州百姓生活的怡然自得。

根據意境指導朗讀:熱鬧、祥和,輕快地讀。

3、“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p>

根據意境指導朗讀:陶醉滿足的讀。

六、小結:

詞人柳永一句一景向我們細致入微的描繪出杭州的三重美:美在風景、美在生活、美在和諧,融情入景,表達了詩人對杭州的喜愛與贊美。

七、遷移應用:

品讀了柳永筆下杭州的三美,請學生們觀看有關蘭州的幻燈片,用美的眼光、智慧、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出我們腳下這片熱土的美麗之處,表達對它的熱愛與眷戀。然后與同學們分享寫作的內容。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望海潮》;

2、搜集有關杭州美景的詩詞。

板書設計:自然風物壯美清嘉。

百姓生活繁華富庶。

官民同樂政治清明。

――――――――――――――――――――――――。

特級教師肖培東老師評課內容。

兩堂課都是以詞作為教學內容,聽課時我在想詩詞教學在哪些方面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詩詞教學在當今時代實際上是詩心傳遞的過程。要講好詩歌,必須要品味詩的味道,引導學生感受詩意,帶領學生融入詩境,而其中最需要緊扣的是詩的語言去想去品。詩詞教學是否還原了詩詞的本色,是否變成了其他文體的教學,一堂課首先觀察是否明確關注詩詞的文體特征,觀察學生是否走進了詩詞的語言,從而引導學生走進詩的情感與內涵。

第一位老師音色很好,激情導入,語調鏗鏘,教學有板有眼,步驟清晰。這是一首登臨詩,表達辛棄疾的憤慨之情、愛國之憂。領悟詞人既含蓄又慷慨激昂的情感,引導學生思考由何而登臨,然后分上下片講解。有層次,步驟簡潔。第二位老師講解的《望海潮》中柳永一反自己習慣的寫作手法,變得豪放。柳永這個慢詞高手寫出了鋪陳的味道。上課的老師由蘭州入題,從上下片融入朗讀理解內容。最有意思的是提出這首詞與柳永的婉約詞風不符。最后由蘭州景色的寫作作結。教授過程對詩詞的理解頗為到位。

需要改進的地方:

1、詩詞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處的位置是什么?兩堂課中學生沒有主動體悟詞作,提出自己對詞作的觀點、看法和理解。老師還是滿足于我教你記,我教你懂。詩詞教學講究個人獨特的閱讀體驗。怎樣擺正學生讀詩詞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詩詞感悟中走進作者、走進自我這一點需要注意。兩位老師的掌控力太強,老師講的很好跟教學很好不一樣,一定要注重學生學得怎么樣。

2、教師在詩詞教學中是怎樣的角色?這兩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所有問題都是牽著學生走,教學顯得“嚴密”甚至讓人覺得無痕,其實是用細碎的問題慢慢肢解詩詞,詩詞變成碎片化對某些詞句的理解。兩位老師對詩詞的理解過于嚴密,沒有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沒有引導學生深入詩詞的深處,還是浮在表面上。有點遺憾!這個單元的單元提示第一要求反復吟詠,第二要求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那么這兩堂課老師留給學生聯想和想象的地方在哪里?所以課堂問題的設計缺乏有效思考,老師不是報幕員,而是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學習者。其實這兩堂課的展開可以從詞作的詞眼入手,讓學生思考起來,這才是有意義的教學。要懂得基于教的教學和基于學的教學是不一樣的。

3、這兩堂課對詩詞語言的品味極度欠缺。詩詞教學中對語言的品味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兩堂課我?guī)缀鯖]有感受到有語文味的品味,沒有感受到為什么要用這個詞,只有“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稍有體現。其實可以抓住“云”、“繞”、“卷”字深入品味,落到語言內涵上,所有感情都是從語言中悟出來的。其實缺乏有效詩詞語言的品析背后暴露出老師解讀詩詞的過程中自己沒有注意它的語言?!锻3薄窋翟~運用比較突出,“十萬”、“三秋”、“十里”、“千騎”就已經能展現出杭州的美麗和繁華。不要只想我該怎么教,要想我教些什么,哪個地方值得教。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九

江南勝景自古叫人魂牽夢繞,素有天堂美譽的杭州更有天賜美景。八月錢塘,西湖秀色,杭州的美景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杭州或者西湖美景的詩詞?有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柳永的《望海潮》,感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脫俗的美。

1、作者簡介。

先由學生介紹,然后教師出示課件補充: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為人放蕩不羈,但才情卓異。最后,他在飽受世態(tài)炎涼、“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其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代表人物,有《樂章集》。

2、寫作背景。

先由學生介紹,然后教師出示課件補充: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從家鄉(xiāng)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

1、自由朗讀這首詞,思考這首詞上片寫了什么?下片寫了什么?

上片: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下片: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2、由此可以看出杭州是一個怎樣的城市?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生活和平,富足安樂,景色優(yōu)美,安定和諧,國泰民安,官民同樂等。

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與艷羨之情。

1、作者在詞中給我們描繪了哪些圖景?請為這幾幅圖景命名。學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組討論。

明確:自然風光圖都市繁華圖民生安樂圖。

2、找出你喜歡的詞句并進行賞析。(進行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從意象、煉字、手法、意境等方面進行賞析)。

示例: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描繪畫面:郁郁蔥蔥的樹木環(huán)繞著整個江堤,洶涌的江濤發(fā)怒似的奔騰而來,激起如霜如雪的巨浪,壯闊的錢塘江像一道天然的壕溝阻擋著北方敵人的進犯。

賞析意象、字詞:該句意象鮮明,“云樹”以云來修飾樹,既表現了樹的濃密又與前文“煙柳”呼應,增添了一份清新朦朧之美。一“繞”字表現了綠樹成行,長堤迤邐的情態(tài)?!芭瓭敝胁龖雅獗加慷鴣肀憩F其澎湃洶涌之態(tài),一“卷”字,極富形象性和動感,再現了錢塘江白浪滔天、浪花飛濺的`景象。

分析手法:“霜雪”以比喻的手法表現了波濤的顏色和寒冷。

概括意境:“天塹”暗指錢塘江,以“無涯”表現其雄偉壯闊,使詞的意境變得雄渾壯闊。

相傳,金主完顏亮讀到柳永的《望海潮》一詞,對其中關于杭州盛景的描繪大為贊嘆,遂即作出南下攻宋的決定。并在出兵前賦詩言志,極具慷慨豪邁:“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課件出示:你認為本詞描寫的哪幅畫面激起了金主完顏亮對南宋的覬覦之心,請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這幅畫面。

這首詞上闋極力贊美杭州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闋極力描寫西湖美景以及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生活景象,歌頌了杭州山水的美麗風光和人民安定歡樂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結束五代分裂割據局面以后,所顯現的繁榮太平景象,借以歌頌此地的地方長官治郡有方,政績卓著。

請課下閱讀白居易的《憶江南》,對比賞析與本詞在寫景方面的異同。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十

1.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偉大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的可貴精神。(難點)。

2.指導學生用品味詞語、借景抒情、再造想象的方法來欣賞詩歌。(重點)。

3.深入理解本詩,擴展了解杜甫其他相關詩歌,初步了解杜甫的經歷和思想。

【教學方法】朗讀法批注法賞讀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詩人——杜甫。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李唐王朝受到巨大震動。

756年詩人杜甫得知唐肅宗在靈武即位的消息后,便把家小安頓在鄜州的羌村,不顧安危投奔唐肅宗,想要再有一番作為,結果在投奔靈武途中,被安史叛軍擄至長安,過了半年多囚徒一樣的生活。第二年(757年)三月詩人在都城長安寫下了一首不朽的五律——《春望》。這首詩是我們兒時就已經能瑯瑯背誦的,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近它,用更細膩的視角,更深厚的感情來觸摸詩歌所表達的精神世界。

首先,請同學們一齊朗誦本詩。

二、賞析首聯。

1.本詩的題目是“春望”,那么在首聯中作者都望到了什么?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你認為在這四個描寫對象中作者著力要體現哪一個事物的特點?為什么?(借景抒情賞析法落實點)。

國之破。“國”是指都城,即長安。

開篇即是春望所見,先用“國”點明了此城即國都長安,以“破”交代了歷史背景,以“春”標明了節(jié)令。兩句合而觀之,便是說望見春天被攻破了的長安城,山河之上草木叢生,榛莽遍地。這一聯作者用反襯的手法,寫出目前的長安,惟有山河仍在,但是國已政權陷落。草木春深,但是城已殘破不堪。3.宋代魏慶之編的《詩人玉屑》中說:“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涝娙?,惟杜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在這兩句詩中,哪個字用的最好?為什么?(品析詞語賞析法落實點,自選式)。

破:著一破字一字統(tǒng)全貌,未言一處破敗之象,但是滿目瘡痍之態(tài)已赫然紙上,實是觸目驚心。

在:青山不言,流水永恒,更襯李唐之傾頹慘境。(略)。

春:春回大地,應生機勃勃,草長鶯飛。(略)。

深:亂草遍地,林木蒼蒼。

4.背景對比:

昔日長安城: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tài)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杜甫《麗人行》)。

今日長安城:破。

4.此聯對仗工巧,“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頹垣殘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對舉,“國破”之下繼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城春”原當為明媚之景,而后綴以“草木深”則敘荒蕪之狀,對照強烈,出人意料。司馬光說:“‘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保ā稖毓m(xù)詩話》)為全詩渲染了悲愴的氣氛。

三、賞析頷聯。

1:“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歷來有兩種翻譯的版本。第一種:人濺淚驚心。第二種:花鳥濺淚驚心。

2:那么你認為哪一種好呢?

第一種,花鳥本為娛人之物,詩人們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錦,百鳥齊鳴來襯托心情的愉悅和歡暢,可是在這里,詩人卻因感時恨別見之而泣,聞之而恐,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樂。第二種,以花鳥擬人,花好似在落淚,鳥仿佛受驚駭。感時恨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物猶如此,人何以堪?一倍增其哀樂。兩說雖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前者觸景生情,后者移情于物,都含蓄地表達了內心的沉郁之情。

3:這一聯中的“濺”和“驚”兩個字用得甚好,請用簡潔的語言批注這兩個字的妙處,寫在老師發(fā)的紙上,寫好之后撕去背膠粘到前面的紙上。

濺:含悲帶憤,感情濃烈。驚:敏感驚恐,心靈柔軟。

小結:詩的這前四句,都統(tǒng)在“望”字中。詩人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到此所望結束了,詩人后兩聯由悲痛國事轉為想望親人。

四、賞析頸聯和尾聯。

1.介紹背景:杜甫是前年八月為叛軍所俘的,被困于長安一冬春,一直思念寄居在州的妻子兒女,因此說“家書抵萬金”。

引詩拓展:杜甫在寫《春望》的前一年(至德元年)秋,在長安就寫有《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北憩F了詩人對家人的眷眷之懷。

2:“家書抵萬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憂慮,焦急。)。

3:對比詩人的《望岳》和本詩的尾聯,想象一下兩首詩中的詩人形象有何不同?

《望岳》中的詩人:年富力強,意氣風發(fā)。

是“感時”,“恨別”所致。是“國與家”共同的打擊所致。是因為“艱難苦恨繁霜鬢”。

5.相比《望岳》,詩人的氣度是不是變小了?例如詩中先憂國,再思親,最后寫到自己的衰老。

從背景上看: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

從年齡上看:從裘馬輕狂、意氣風發(fā)的少年到歷盡滄桑、日漸衰頹的“老年”;

從情感上看:由壯志凌云的豪情到對國家命運前途憂慮的悲情,從胸懷上看:都是廣大的胸懷,《望岳》更凌厲自信,《春望》更深沉蘊藉。

——沉郁的家國凝望。

己——家——國。

老——離——破。

七、作業(yè)布置:

1.背誦本詩。

2.閱讀杜甫其他作品。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十一

《望海潮》這首詞從寫作目的上來看,格調并不高,有吹噓政績,粉飾升平之嫌。但它是宋詞中較早的全面描繪都市生活的作品。同時它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杭州繁榮、壯麗的景象,可謂“承平氣象,形容曲盡”,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教學目標。

1、誦讀全詞,疏通詞意。

2、把握意象的特點,揣摩其組合方式,體會獨特的意境。(重點)。

3、思辨閱讀,體味本詞風格。(難點)。

學習過程。

導入。

創(chuàng)作背景故事導入。

《望海潮》這首詞是柳永年輕時的作品,他一直不得志,便到處飄泊,尋找晉升的途徑,希望得到他人的引薦。據羅大經《鶴林玉露》所載,柳永從家鄉(xiāng)前往開封應試,途經杭州,得知朋友孫何正任兩浙轉運使,但因身份懸殊,他一介布衣,無法見到。于是柳永寫了《望海潮》這首詞,請當地著名的歌女在孫何宴會上唱。后這位歌女在孫何的宴會上反復唱這首詞,孫何被吸引問這首詞的作者,歌女便說你的老朋友柳三變所作。孫何請柳永吃了一頓飯,就把他打發(fā)走了,并沒怎么提拔他。由此看來,這首詞是一首干謁(投贈)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為自己舉薦。

感知。

一、整體感知,疏通詞意。

1、解題。

明確:“望海潮”詞調始見于《樂章集》,這一詞牌名是柳永創(chuàng)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觀潮勝地。

2、初讀,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3、再讀,結合注釋通詞意。

要求用散文化語言描繪全詞意思。

明確:杭州,自然環(huán)境之優(yōu)美、城市經濟之繁榮、黎民百姓之安居樂業(yè)。“形勝”指地理形勢重要、交通便利、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繁華”是指人口眾多,商鋪林立,羅綺珠璣盡顯奢靡。.

上闕寫城市規(guī)模、自然景觀和市井風貌;下闕寫西湖山水風物之美,人文風貌之佳。

品意境。

二、品讀鑒賞,小組合學。

ppt展示:

意境中既包含著詩人筆下描繪出的不同景物組成的具體圖景或環(huán)境氛圍,也包含著詩人寄托在這圖景或氛圍中的思想與情感。意境可以看成是由多個意象連綴而成的完整畫面。將不同意象進行組合搭配,構成渾然統(tǒng)一的意境,從而表達具體的思想情感。

我是鑒賞者,小組合學交流:

全詞中你最喜歡那幾句,闡述喜歡的理由并推薦給同學。

要求:

賞析你喜歡的句子中選取了哪些典型意象?這些意象有何特點?共同營造了怎樣的意境?再有感情地誦讀。

總結:柳永在《望海潮》中,有意選取了多個表現繁華富庶的意象相互連綴,共同營造了“東南形勝”“自古繁華”的杭州美景。全詞開篇先以“形勝”“繁華”兩詞奠定全詞意境基調,并點出杭州“三吳都會”的重要地理意義。

上闕從多個角度鋪敘杭州的城市風光與自然風景:首先,作者著眼于市容,描寫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等細微景物,突出江南水鄉(xiāng)的秀美雅致,又以“參差十萬人家”的全景,呈現出杭州城人口眾多、鱗次櫛比的繁榮景象;其次,“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一大句從城內轉向郊外,借蜿蜒的堤岸、如云的堤樹,以及寬闊的江面、翻涌澎湃的錢塘江潮,描繪杭州美麗雄奇的自然風光;最后,視角再轉回鬧市,描繪杭州街市上琳瑯滿目的珠璣羅綺以及競相奢華的市民風氣,體現出都市富庶的生活風貌。

下闕,柳永將描繪重點轉向西湖風光,同樣是包舉自然景觀和人事風情:重湖、疊巘寫西湖周邊山水相依、重疊錯落的整體風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秋季和夏季,展現出不同季節(jié)的西湖美景;“羌管弄晴”直至“吟賞煙霞”,則從官、民兩個角度寫杭州人的游樂生活,不論吹笛的漁人、采菱的少女,還是儀仗出巡、飲酒作樂的達官貴人,都能盡享西湖美票、自得其樂。詞的最后一句收束全篇,為整個鋪排做了總結。可以看出,柳永此詞所取意象,或為城市風情,或為郊外景物,或為樂庶生活,從多個角度濃墨重彩地描繪杭州繁榮、壯麗的景色。

析手法。

三、品析技法。

ppt展示:

點染,是國畫用語,指繪畫時有的地方點,有的地方染,從而描繪出一幅富有層次、和諧統(tǒng)一的圖畫。借到古典詩詞中來,“點”即抽象的評點或總說,“染”即具體描寫或分說,二者緊密相連,表現作者的情志。

1、試分析本詞中“點染”手法的運用。

明確:

(1)上片中“東南”三句是點,接著從城市規(guī)模、自然景觀、市井面貌三個方面分別進行詳細描繪,是染。

(2)下片中“重湖疊巘清嘉”是點;“有三秋桂子……吟賞煙霞”是染,從山色之美、湖荷之勝、人文風貌之佳三個方面進行描繪。人是景中人,也是景中景。

2、有人認為全詞的“點”在最后兩句,思考一下為什么這么說?

明確:

(1)這兩句顯現了投贈之意,雖是祝愿之辭,但“好景”已籠括了繁華美景、生活祥和之意。

(2)一“夸”字則點出贊美、歌頌之情,既贊美景又歌頌治理有方,不用“異日”再“圖”,詞人已將好景圖描繪出來了,尤其是百姓富庶、官民和樂的場景,那是統(tǒng)治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善思辨。

四、思辨閱讀。

思考點:

(1)選景之壯偉、場面之宏闊。“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2)數詞的使用開闊了意象。如“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騎擁高牙”等在數詞運用,均帶有夸飾語氣,可以說具有豪放詞的氣概。

啟示:不要定式思維,具體作品具體分析。

入情讀。

五、深讀體悟,再次有感情地誦讀全詞。

作業(yè)。

六、布置作業(yè)。

從《望海潮》的語言、構思、意象、意境、情感、手法等方面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角度,寫一則不少于400字的文學短評,分享自己閱讀欣賞獲得的審美體驗。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十二

2、柳永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使長調與小令平分秋色。

三、品讀詞作。

1、請一位學生朗讀《望海潮》,如有錯誤,請其他學生糾錯。目的:讀準字音。

2、請全體學生看文中注釋默讀本詞。目的:理解詞意。

3、老師配樂范讀。請學生注意朗讀的語速及節(jié)奏。

4、請全體學生齊讀。

四、品析杭州自然風物之美。

1、“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泵鞔_:運用煉字法,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字詞來品析詞句的意境美。例如:“煙”:寫出了柳樹迷離朦朧的意境。根據意境指導朗讀:輕聲舒緩的讀。

2、“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明確:運用煉字法,分析“繞”、“卷”用字的妙處。根據意境指導朗讀:音調急促提問:此句為何與柳永婉約派詞風不盡相符?明確:由于年齡、際遇的不同。

3、“重湖疊t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狈治龊?、桂子、荷花的意象營造的意境。根據意境指導朗讀:驚嘆、艷羨的讀。

五、品析杭州百姓生活的繁華和諧。

1、“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闭宫F了杭州人民生活的富庶和奢華。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p>

明確:運用互文見義的手法營造出歡樂祥和的意境。通過“嬉嬉”一詞了解杭州百姓生活的怡然自得。

根據意境指導朗讀:熱鬧、祥和,輕快地讀。

3、“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p>

根據意境指導朗讀:陶醉滿足的讀。

六、小結:

詞人柳永一句一景向我們細致入微的描繪出杭州的三重美:美在風景、美在生活、美在和諧,融情入景,表達了詩人對杭州的喜愛與贊美。

七、遷移應用:

品讀了柳永筆下杭州的三美,請學生們觀看有關蘭州的幻燈片,用美的眼光、智慧、優(yōu)美的文筆描繪出我們腳下這片熱土的美麗之處,表達對它的熱愛與眷戀。然后與同學們分享寫作的內容。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望海潮》;

2、搜集有關杭州美景的詩詞。

板書設計:自然風物壯美清嘉。

百姓生活繁華富庶。

官民同樂政治清明。

――――――――――――――――――――――――。

特級教師肖培東老師評課內容。

兩堂課都是以詞作為教學內容,聽課時我在想詩詞教學在哪些方面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詩詞教學在當今時代實際上是詩心傳遞的過程。要講好詩歌,必須要品味詩的味道,引導學生感受詩意,帶領學生融入詩境,而其中最需要緊扣的是詩的語言去想去品。詩詞教學是否還原了詩詞的本色,是否變成了其他文體的教學,一堂課首先觀察是否明確關注詩詞的文體特征,觀察學生是否走進了詩詞的語言,從而引導學生走進詩的情感與內涵。

第一位老師音色很好,激情導入,語調鏗鏘,教學有板有眼,步驟清晰。這是一首登臨詩,表達辛棄疾的憤慨之情、愛國之憂。領悟詞人既含蓄又慷慨激昂的情感,引導學生思考由何而登臨,然后分上下片講解。有層次,步驟簡潔。第二位老師講解的《望海潮》中柳永一反自己習慣的寫作手法,變得豪放。柳永這個慢詞高手寫出了鋪陳的味道。上課的老師由蘭州入題,從上下片融入朗讀理解內容。最有意思的是提出這首詞與柳永的婉約詞風不符。最后由蘭州景色的寫作作結。教授過程對詩詞的理解頗為到位。

需要改進的地方:

1、詩詞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處的位置是什么?兩堂課中學生沒有主動體悟詞作,提出自己對詞作的觀點、看法和理解。老師還是滿足于我教你記,我教你懂。詩詞教學講究個人獨特的閱讀體驗。怎樣擺正學生讀詩詞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詩詞感悟中走進作者、走進自我這一點需要注意。兩位老師的掌控力太強,老師講的很好跟教學很好不一樣,一定要注重學生學得怎么樣。

2、教師在詩詞教學中是怎樣的角色?這兩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所有問題都是牽著學生走,教學顯得“嚴密”甚至讓人覺得無痕,其實是用細碎的問題慢慢肢解詩詞,詩詞變成碎片化對某些詞句的理解。兩位老師對詩詞的理解過于嚴密,沒有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沒有引導學生深入詩詞的深處,還是浮在表面上。有點遺憾!這個單元的單元提示第一要求反復吟詠,第二要求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那么這兩堂課老師留給學生聯想和想象的地方在哪里?所以課堂問題的設計缺乏有效思考,老師不是報幕員,而是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學習者。其實這兩堂課的展開可以從詞作的詞眼入手,讓學生思考起來,這才是有意義的教學。要懂得基于教的教學和基于學的教學是不一樣的。

3、這兩堂課對詩詞語言的品味極度欠缺。詩詞教學中對語言的品味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兩堂課我?guī)缀鯖]有感受到有語文味的品味,沒有感受到為什么要用這個詞,只有“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稍有體現。其實可以抓住“云”、“繞”、“卷”字深入品味,落到語言內涵上,所有感情都是從語言中悟出來的。其實缺乏有效詩詞語言的品析背后暴露出老師解讀詩詞的過程中自己沒有注意它的語言?!锻3薄窋翟~運用比較突出,“十萬”、“三秋”、“十里”、“千騎”就已經能展現出杭州的美麗和繁華。不要只想我該怎么教,要想我教些什么,哪個地方值得教。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十三

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tài)。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說。云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愿隨月在云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愿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fā)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fā)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fā)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臺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么,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征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仿佛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云霧環(huán)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這意境蕩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蛟S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于自己的“心月”吧。

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tài)。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說。云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愿隨月在云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愿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fā)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fā)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fā)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臺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么,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征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仿佛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云霧環(huán)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十四

本單元是學習宋詞,所選四位此人都是宋詞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大家,因此不能僅停留在對一詞一作的賞析,要看到作家的特點和貢獻。但考慮到學情本身,及高考要求,需要老師給出明確的鑒賞方向,循序漸進,讓學生有的放矢,學有所得,既能滿足考試需求,又能真正提高鑒賞水平,完成課標要求——詩詞類文學作品的教學應重視評價學生對作品的整體把握,鼓勵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知識與能力:了解有關宋詞的常識和詞人柳永的有關成就貢獻,分析意象與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現手法。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通過合作探究完成對藝術手法的分析和鑒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希望激起對祖國美好山河的熱愛及對美好生活的珍惜。

指導朗讀,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內容和情感,并對藝術手法進行賞析。

鑒賞其中的藝術手法。

:鑒賞藝術技巧。

1課時。

提前預習、背誦。

一、導入:在同學們到過的城市中,你認為哪個城市的風物最讓你贊嘆?能給我們描述一下嗎?(學生自愿發(fā)言)對于展現描寫都市風貌的美,宋代詞人柳永的《望海潮》可謂是最佳典范,傳說此作品竟引起金兵南下侵占的欲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看他是如何描寫杭州之美的。

二、首先請閱讀單元說明,明確單元目標。然后簡介宋詞的有關常識及作家柳永。并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用課件展示)。

三、朗讀《望海潮》,因聲求氣。

1、首先提問背誦,以此檢查課前預習情況。(因為熟讀成誦是鑒賞的基礎)。

2、老師示范朗讀,注意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有意識給同學們校音。

3、全體齊讀,振奮精神,便于進入情境。為鑒賞做準備。

四、疏通文意:找兩名同學用最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上闕和下闕,最后用課件展示,意在引起對比,引導學生要提高表達能力。

五、分析意象意境:(作為鑒賞的切入點)。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三分鐘,同時找出詞中出現的意象(同學們合作研討,自己去黑板板書)。

2、老師課件提示:指導分析意象和意境:

上片: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十萬人家云樹堤沙怒濤。

天塹珠璣羅綺————杭州(美麗、富庶繁華)。

下片:重湖疊巘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釣叟蓮娃。

千騎高牙————西湖(美麗、祥和、游人不斷)。

六、整體把握內容與情感:(落實教學重點)。

研討課后第一題:(前后桌四人為一組,研討組織一份共同的答案,五分鐘后回答)。

提示: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從地理位置說是東南重鎮(zhèn);從歷史傳統(tǒng)上看是三吳都會;自然景觀方面有錢塘,有西湖,有壯麗,有秀美;從市井面貌上看,建筑設施美觀,人口密集;百姓生活方面呈現出安居樂業(yè)的祥和局面。

從全詞看,作者全面,細致地描繪了杭州的繁華與美麗,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與艷羨之情。

七、分析藝術技巧:(突破難點)。

提示:這是結構方面的藝術技巧,用這三句總領全詞,概括介紹杭州情況。下面的內容都是針對這方面來鋪敘的。(提示同學們:)善于鋪敘,首尾完整,這也是柳永詞作常用的技巧。

探究問題2、針對景物方面的描寫,你能看出哪些藝術技巧,或者表現手法?

提示:整體看1鋪陳描寫,時空全方位寫出杭州的美麗與繁華。(大力創(chuàng)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

2點面結合,既有對杭州全貌的描寫,如“參差十萬人家”“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竟豪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也有局部細致的刻畫,如“煙柳畫橋”“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薄版益裔炢派復蕖薄扒T擁高牙”等典型事物人物的展現。

3大量運用數詞,(十萬三秋十里千騎)。

4融情入境,作者把對杭州的喜愛完全融入到了對景物的刻畫中。

5動靜結合,視聽結合(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珠璣羅綺羌管菱歌嬉嬉釣叟蓮娃)。

局部看:比喻(怒濤霜雪)夸張(十里荷花千騎)。

八、深化成果,展示評價:

1、請同學們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同學們結合剛才鑒賞提示,自由發(fā)言。老師用課件展示示例)。

2、看前人如何評柳詞(課件展示)。

九、課堂小結,整體評價:

迷醉于柳永筆下的杭州,不禁心向往之。然而同學們認為柳永的描寫完全符合當時的歷史事實嗎?(同學們回答)不盡然,作者這樣寫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稱贊當地長官孫何,這是柳永的一首投贈之作。不過客觀評價,這首詞在藝術表現方面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承平氣象,形容曲盡,為拓寬宋詞的藝術表現天地作出了貢獻。最后讓我們再一次大聲齊讀全詞,來感受一位婉約作家的豪放之氣。

十、作業(yè)布置:鞏固背誦全詞,預習并背誦下一首《雨霖鈴》。

意象藝術手法。

形勝。

杭州都會如何表現——。

繁華。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十五

1.比較賞析兩首詞的意象,體會獨特的意境。

2.明確城市榮衰興敗折射歷史的興亡悲情和詞人的愛國情懷。

3.培養(yǎng)學生對詩意的探尋,培養(yǎng)家國情懷。

【教學重點】。

比較賞析兩首詞的意象,體會獨特的意境。

【教學方法】。

講授法、白板展示法、直觀演示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江南盛景自古讓人魂牽夢繞,尤其是素有美譽的杭州和揚州。

有很多描寫杭州的詩詞: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林升《題臨安邸》。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K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也有很多描寫揚州的詩詞: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拍痢顿泟e二首》(其一)。

試問江南諸伴侶,誰似我,醉揚州?!K軾《江城子》。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笫|《殷蕓小說·吳蜀人《。

這節(jié)課我們就共同走進柳永筆下的杭州和姜夔筆下的揚州。

二、自主學習成果展示(學生白板展示,師生共同探討)。

兩首詞意象選取不同,組合方式不同,表現手法、所呈現的意境、所表達的情感截然不同,請結合詩歌語句,并分析比較。

三、合作探究。

(一)這兩首詞意境特點、情感色彩截然不同,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

(二)為何一百年前的富庶會變成一百年后的蕭條?

明確:“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睂е卤彼螠缤鍪墙y(tǒng)治階級的驕奢淫逸和紙醉金迷。

四、拓展延伸。

《望海潮》《揚州慢》,一歡歌一悲吟,你更喜歡哪種情感表達?說明理由。

明確:

(一)歷史的真實:繁華和災難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花開花落,城市、國家就是在這樣的起起伏伏中向前發(fā)展的。

(二)文學的審美表達:謳歌盛世和反映災難都是文學家的責任。

五、鞏固提升。

城市不會泄露自己的過去,只會把它像手紋一樣藏起來,它被寫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護欄、樓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線和旗桿上,每一道印記都是抓撓、鋸銼、刻鑿、猛擊留下的痕跡。

——[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城市是我們望得見的山、看得見的水、看得見的記憶,請結合今天的學習,寫一段你的“城市記憶”。(100字左右)。

學生寫作事例:

六、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學習了兩首詞、兩個人、兩座城,以及同學們筆下的城,是記憶疊加的書寫,更是古今中外人類共同呼吸的印證。馮驥才先生在《城市為什么需要記憶》中說“城市和人一樣,也有記憶。一代代人創(chuàng)造了它之后紛紛離去,卻把記憶留在了城市中?!蔽覀儜攽c幸自己生于中國,我們有古老和年輕的城市,同學們高中努力學習,可以考西安交大,去古老的城市西安;可以考上海復旦,去年輕的城市上海。然后請你們和古人一樣,用文字,用文化記憶來書寫城市,這樣,城市的精神就能生生不息的延續(xù)下去了!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十六

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tài)。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說。云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愿隨月在云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愿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fā)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fā)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fā)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臺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么,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征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仿佛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云霧環(huán)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這意境蕩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蛟S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于自己的“心月”吧。

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tài)。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說。云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愿隨月在云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愿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愿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fā)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fā)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fā)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臺灣的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么,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征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仿佛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云霧環(huán)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這意境蕩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蛟S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于自己的“心月”吧。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十七

江南勝景自古叫人魂牽夢繞,素有天堂美譽的杭州更有天賜美景。八月錢塘,西湖秀色,杭州的美景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杭州或者西湖美景的詩詞?有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柳永的《望海潮》,感受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美,什么叫脫俗的美。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1、作者簡介。

先由學生介紹,然后教師出示課件補充: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為人放蕩不羈,但才情卓異。最后,他在飽受世態(tài)炎涼、“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其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代表人物,有《樂章集》。

2、寫作背景。

先由學生介紹,然后教師出示課件補充: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從家鄉(xiāng)前往京城開封應試,途經錢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與孫何是布衣之交,此時孫何正好任兩浙轉運使,柳永想拜訪他,但當時官府之家門禁極嚴,柳永一個平民是很難到孫何家去拜訪的,柳永就寫下了這首詞,并使其在青樓廣泛歌唱以使孫何知道,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

三、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這首詞,思考這首詞上片寫了什么?下片寫了什么?

上片: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下片: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2、由此可以看出杭州是一個怎樣的城市?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生活和平,富足安樂,景色優(yōu)美,安定和諧,國泰民安,官民同樂等。

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杭州風物的驚嘆、贊美與艷羨之情。

四、具體探究。

1、作者在詞中給我們描繪了哪些圖景?請為這幾幅圖景命名。學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組討論。

明確:自然風光圖都市繁華圖民生安樂圖。

2、找出你喜歡的詞句并進行賞析。(進行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從意象、煉字、手法、意境等方面進行賞析)。

示例: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描繪畫面:郁郁蔥蔥的樹木環(huán)繞著整個江堤,洶涌的江濤發(fā)怒似的奔騰而來,激起如霜如雪的巨浪,壯闊的錢塘江像一道天然的壕溝阻擋著北方敵人的進犯。

賞析意象、字詞:該句意象鮮明,“云樹”以云來修飾樹,既表現了樹的濃密又與前文“煙柳”呼應,增添了一份清新朦朧之美。一“繞”字表現了綠樹成行,長堤迤邐的情態(tài)?!芭瓭敝胁龖雅獗加慷鴣肀憩F其澎湃洶涌之態(tài),一“卷”字,極富形象性和動感,再現了錢塘江白浪滔天、浪花飛濺的景象。

分析手法:“霜雪”以比喻的手法表現了波濤的顏色和寒冷。

概括意境:“天塹”暗指錢塘江,以“無涯”表現其雄偉壯闊,使詞的意境變得雄渾壯闊。

五、拓展延伸。

相傳,金主完顏亮讀到柳永的《望海潮》一詞,對其中關于杭州盛景的描繪大為贊嘆,遂即作出南下攻宋的決定。并在出兵前賦詩言志,極具慷慨豪邁:“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課件出示:你認為本詞描寫的哪幅畫面激起了金主完顏亮對南宋的覬覦之心,請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這幅畫面。

六、課堂小結。

這首詞上闋極力贊美杭州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闋極力描寫西湖美景以及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生活景象,歌頌了杭州山水的美麗風光和人民安定歡樂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結束五代分裂割據局面以后,所顯現的繁榮太平景象,借以歌頌此地的地方長官治郡有方,政績卓著。

七、布置作業(yè)。

請課下閱讀白居易的《憶江南》,對比賞析與本詞在寫景方面的異同。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十八

一、導入:

我國詩壇有兩大巨星,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們是“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他們二人有著深厚的情誼,但詩作風格卻截然不同,李白是浪漫派的代表,杜甫是現實派的代表。若將這二人的詩作風格做個比喻的話:李白如同開了一輛小轎車,這小轎車上只載著瀟灑浪漫的自己。而杜甫呢,他如同開了一輛大卡車,這車上載著國家、載著人民。

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兩首詩的學習來認識這位詩壇巨星——“詩圣”杜甫。

二、走進詩文《望岳》。

看到詩題,我們不難發(fā)現這兩首詩的共同之處:都有“望”。一首在望:“岳”,一首在望:“春”。

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試著讀出“杜甫望到了一座怎樣的泰山”?生齊讀詩文:力爭讀出杜甫所望泰山的特點。生范讀詩文:讀出泰山的特點。

生分層感情讀:首聯男生讀,頷聯女生讀,頸聯尾聯全班齊讀。

師1問:讀得如此動情,相信大家定能讀出此時的杜甫望到一座怎樣的泰山。請大家在小組內商討后做以。

總結。

生回答,師板書。高大雄偉。

神奇秀麗。

令人激動。

積極樂觀。

師3問:杜甫只是想登上泰山之巔嗎?(適時引導:本詩創(chuàng)作于唐朝最為鼎盛的“開元盛世”時期,此時的唐朝就如這泰山一般“高大雄偉”。)24歲年輕的杜甫他想:為國效力,在這樣的盛世建立功業(yè)!

三、

拓展延伸《春望》。

《望岳》是“望”,《春望》也是“望”,但這兩首詩表現詩人的心境一樣嗎?生自由誦讀詩文,感受此時杜甫的心境。生齊讀詩文,讀出杜甫當時的心境。生范讀詩文:余生想象,如果你就是杜甫,此刻站在國都長安城的曲江池畔,你看到了??(齊讀詩文)。

淪陷。

感傷。

凄涼(此處著重引導生抓字眼分析景物特點及想象畫面)。

憂民。

思家。

這憂思背后,我們不難看到杜甫眼中的“凄涼”,更能看到杜甫心中定在望:望妻兒、望家園、望和平、望安定、望幸福、望國與家能擁有真正絢爛的春天!

希望大家能在這樣絢爛的春天,登上屬于自己的人生之巔!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十九

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詞的音律美,品味詞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習煉字的藝術,感受詞人熱愛祖國河山秀麗風光的情懷。欣賞詞中鋪陳描述的表現手法,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壯闊優(yōu)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詞的藝術特色。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豐的盛景,培養(yǎng)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反復誦讀感受詞的音律美,品味詞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習煉字的藝術,感受詞人熱愛祖國河山秀麗風光的情懷是學習重點,欣賞詞中鋪陳描述的表現手法,感悟詞的壯闊優(yōu)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詞的藝術特色是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宋詞的常識:詞牌名、詞題、小令、中調、長調、婉約派、豪放派。

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柳永的詞作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

創(chuàng)作慢詞,被稱為北宋婉約派正宗。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fā)展有深遠的影響?!锻3薄肥撬拇碜髦?。

二、配樂朗讀,讀出節(jié)奏,感受語言美。

三、知人論世,了解背景,感悟詞意。

【上片】寫杭州城的優(yōu)美風景與繁榮景象?!靶蝿佟?、“繁華”是點睛之筆,概括全篇。

【下片】寫西湖景區(qū)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與官同游同樂的愉悅祥和氣氛。(形勝、繁華)。

【移步換景的描寫方法,由景到物、由物到人的描寫順序,起承轉合的典型結構】。

【背景】。

這是一首投贈詞。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往京城開封應試,路過錢塘(今杭州)賞觀錢塘江大潮,游覽西湖勝景,想拜訪任兩浙轉運使的好朋友孫何,又很難見到他,于是自創(chuàng)新曲,譜寫了這首《望海潮》。讓青樓歌伎傳唱,第二天孫何就親自前往見面。

【風格】。

對仕途充滿憧憬,又是寫給兩浙轉運使孫何的投贈詞,贊嘆杭州勝景與繁華,包含著對朋友政績的褒揚贊美之意,也表現作者心目中的政治理想與抱負。

無論從意象畫面氣勢或氛圍來看,都更加接近于豪放詞的風格,可以說是柳永詞作中較特殊的一首。

四、欣賞誦讀【四讀品味,情感升華】。

【誦讀要求】讀出優(yōu)美的風景,讀出優(yōu)雅的語言,讀出審美的激情。

【誦讀技巧】節(jié)奏鮮明,抑揚頓挫,適度夸張,情感豐富,讀出韻味,余味無窮。

【上片】首句讀出驚喜感嘆之氣,“繁華”處上揚下頓為下文蓄勢。讀杭州風景的詞句,“煙柳畫橋、風簾翠幕,云樹繞堤沙”要讀得婉轉清麗,又要讀出作者的驚艷贊嘆之情,讀錢塘江潮壯觀的詞句、如“怒濤”、“霜雪”、“天塹”等富有意象特征和情感的詞,要字字鏗鏘,讀出大潮劈面奔涌而來的雷霆萬鈞之勢,也讀出觀賞者的驚嘆之情。到“競豪奢”語氣要上揚而有余味。

【下片】讀西湖美景的句子,意象清秀亮麗,充滿閑情逸致,節(jié)奏要深情舒緩,讀出心曠神怡之感。結尾要讀出對朋友誠摯的褒揚與祝愿之情。

五、合作探究賞析(品味語言、鑒賞形象、感受意境)。

鼓勵學生交流分析自己喜歡的語句,從意象氛圍、表現手法或者煉字等任一方面簡單說明喜歡的理由。

【上片賞析“云樹繞(映、掩)堤沙,怒濤卷(似、如)霜雪,天塹無涯。”】。

“繞”字寫盡綠樹婆娑、江堤曲折之美,“怒濤”寫巨浪滔天,聲勢浩大,“霜雪”比喻浪花鋪天蓋地;“卷”字寫浪滔洶涌激蕩。全句寫盡錢塘潮之聲、力、形、;勢,驚心動魄。

【下片賞析“重湖疊巘清嘉(呼應“湖”“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數量詞)”】。

“三秋桂子”照應“疊巘”,寫山中桂花之“嘉”?!笆锖苫ā闭諔爸睾睂懰锖苫ㄖ逍?。紅花綠葉,桂子金黃,蓮子清香?!叭铩?,從時間寫桂子飄香?!笆铩?,從空間寫荷花滿湖。全句不著形色而啟人聯想,形、色、香具備,把西湖名勝最動人心魄最美的景致概括描述,具有強烈震撼力和聯想空間。

【祥和溫馨的生活畫面】。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句互文,笛聲歌聲晝夜不停,在晴空中飄揚,在月夜下蕩漾?!扒脊芘纭睂懓滋煊茡P的笛聲,“菱歌泛夜”寫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總括,寫百姓溫馨游樂。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官員游樂:一是宴酣之樂,二是山水之樂?!扒T”寫陣仗之大,“醉”寫心中陶醉,“吟賞”寫精神愉悅,無一字寫情卻字字關情。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的“好景”,字面是杭州的美景,也暗含對其政績的贊許,友情祝愿的意味更濃厚。

六、遷移拓展、比較鑒賞。

善于鋪敘,是此詞一大特色。作者從不同角度精心選取最典型的景物,一句一景,從多維時空極力鋪排,淋漓盡致地描繪了杭州的極度繁華。

試比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與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以及本詞對“荷花”的描述。寫一段文字,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個作家的作品,并簡單說明理由。

望海潮教學設計篇二十

學習目標:

1、吟讀詩歌,讀出詩味。

2、以詩譯詩,讀懂詩意。

3、比讀賞析,讀透詩情學習重點、難點:

在比讀過程中賞析詩歌的煉字美、手法美、傳情美等。教學設想:

設計吟讀----譯讀----比讀---背讀四個教學活動,在大量的實踐中感悟積累,提升能力。學習過程:

導入:杜甫,一個對詩歌的創(chuàng)作精益求精,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詩人;一個不論窮達都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的詩人;一個命運雖然坎坷卻令人肅然起敬的詩人;今天,讓我們帶著對他的仰慕、敬意走進他的作品,走進他的人生。

活動一:吟讀。

過渡:自古就有“一章三回讀,一句十會吟”的讀書方法,魯迅《從百草到三味書屋》中也提到了老先生的吟讀:“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笨吹贸鲆髯x的韻味。

教師提示吟讀方法:

聲音要有一點起伏(高低、輕重、節(jié)奏、拖止)節(jié)奏的劃分;帶一點古人的味道(肢體語言,投入)學生活動:自由的、旁若無人的、自我陶醉的大聲朗讀課文。學生朗讀展示:

生生評價,教師評價指導。以朗讀中出現的問題為引導的切入點,如詩歌的感情基調、高低、節(jié)奏的指導。

《望岳》的自信豪放,《春望》的沉郁憂傷。

教師示范,師生合作,感染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吟讀?;顒佣鹤g讀。

過渡:吟讀讀出杜甫詩歌音韻之美,帶著余音繞梁的回味,用筆欣賞語意之美。

教師提示譯讀方法:

把古詩譯成現代詩,以詩譯詩,保持詩的語言把有些字解釋一下,有些字的意思擴展一注意力求押韻教師示范:

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國都淪亡,空對著山河依舊,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叢深。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深三月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學生活動:

選擇自己最有感悟的一首詩歌以詩譯詩。小組交流,展示:

教師結合具體內容適時指導。

“齊魯青未了”的含義;“國破山河在”中“國”含義;感嘆詞語的表現力。師生合作譯讀:生讀詩,師讀譯文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我該用什么來形容你?那一脈蒼莽的青色橫亙在齊魯無盡無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天地間的神奇峻秀啊,都在這一山凝結聚繞,那山北山南明暗清晰,判若黃昏和晨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看峰巒層云迭起,胸中一陣陣蕩滌波濤,睜裂雙眼目送那漸入山林的點點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啊,將來我一定要登上峰巔站得高高,俯首一覽,眾山匍伏在山腳下是那么渺小。

小結:一首簡短的詩歌我們可以演繹出無數種與之表情達意想附的現代詩文,感受的到詩歌語言的錘煉,含義的豐厚。

活動三:比讀探究提示:

異: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風格基調;主題思想。

詩歌的語言(我欣賞??因為??)。

煉字、修辭、寫作手法(虛實結合、化靜為動、對比、移情于物、細節(jié)刻畫)。

同:“望”的作用詩歌的層次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教師據展示點撥引導:異:

“造化鐘神秀”中“鐘”擬人,虛寫;“陰陽割昏曉”中“割”夸張,化靜為動;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移情于物;“國破山河在”中“破”的觸目驚心;“白頭搔更短”的細節(jié)刻畫。

同:“望”統(tǒng)領兩詩;兩詩先景后情。

小結:理性的比讀走入作品,感受煉字美,傳情美,人格美,思路美?;顒铀模罕匙x兩詩。自由背讀,齊背。

結束語:杜甫,裘馬清狂沒有消磨他的壯志,十年困守沒有沉淪他的赤誠,他的“圣”

不僅藝“圣”亦德“圣”。讓我們帶著深深地敬仰走進他更多作品。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19036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