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對稱說課稿(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21:14:04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模板19篇)
時間:2023-11-26 21:14:04     小編:GZ才子

總結不僅是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他人的回饋和借鑒。學會分析語文題目,能夠更好地解答試題??偨Y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接下來是一些關于如何提高自我學習能力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上午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內容是二年級數學《對稱》。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教材在編寫時注重直觀性和可操作性,呈現的教學內容是通過蜻蜓、樹葉、蝴蝶、臉譜的實物圖,讓學生觀察,引出對稱的概念。為了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軸對稱現象,找準并會畫對稱軸,在處理教材的時候我準備把原教材進行靈活的調整,力求體現新知識的層次與深度,將主題圖蜻蜓、樹葉、蝴蝶、臉譜揉合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依據兒童心理特征,以及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找準并會畫對稱軸。引導學生在嘗試、觀察、比較和概括中合作學習、交流學習。幫助學生感受對稱美,學會欣賞數學美。依據我對教材的理解和確定的教學目標,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對稱。

接下來說說本節(jié)課的教法與學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注重聯系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豐富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認知,采用: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fā)現法來組織學生開展嘗試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親歷探索,獲得知識。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在這節(jié)課中本著“嘗試——發(fā)現”的思路,讓學生通過嘗試操作、觀察發(fā)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議一議、剪一剪、折一折、說一說、畫一畫、拼一拼等活動中感知對稱的特征。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設景激趣,導入新課。

在一個美麗的花園里,蝴蝶和蜻蜓發(fā)生了爭執(zhí),都認為自己最漂亮,一朵小花給它們出了個主意:讓它們一人分一半,組成的圖形也許就是最漂亮的。我讓學生觀察組合成的圖形,發(fā)現和原來相比,并不漂亮,從而自然地引出課題——《對稱》。通過這樣的情景,一方面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另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探究知識的積極性,達到課始趣生的效果。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認識對稱。

嘗試和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倡導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是當前小學數學改革的理念。為了突出“了解對稱的特征”這一重點教學內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四個層次:剪一剪,說一說,折一折,變一變。一開始我告訴同學們:蝴蝶和它的小伙伴們也飛到了我們身邊,要和我們一起學習,同時將它打開并貼在黑板上。告訴學生,它的小伙伴愿意伴隨每一位熱愛學習的孩子。這樣設計,可以鼓勵學生認真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同時蘊含著將小蝴蝶作為后面認識對稱軸的學具的意圖。

接下來我組織學生小組交流:怎樣剪才是一個對稱圖形?讓學生在交流中感受別人的思維方法和過程,以改變自己在認知方式上的單一性,在相互爭論、補充、交流中找到恰當的方法。然后讓他們合作嘗試剪出對稱圖形。孩子們在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我也會參與其中,利用學生善于表現自我的特點讓他們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時說一說是怎樣剪的。當他們回答“先對折再剪就是一個對稱圖形”時及時進行表揚,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

接著我將引導學生把剪好的圖形再對折一下看看,發(fā)現了什么。估計學生通過嘗試操作都能夠發(fā)現對折后圖形兩邊疊在一起形狀大小一樣,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指出對稱的概念并板書(板書:對折——完全重合——):對折后圖形兩邊疊在一起,圖形大小一樣,我們說他們兩邊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是對稱圖形。

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已經知道什么是對稱的,這時讓學生進行嘗試性的練習是必要的。我利用課件出示一些圖片,從形象的生活圖案到抽象的圖形,讓學生來辨別哪些圖形對稱的。

2、認識對稱軸。

現代課程論認為,教師不應該只是被動的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結合學生好玩、好動的心理特征,選擇貼近生活的蝴蝶做成小書簽,作為認識對稱軸的學具,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得樂此不疲。這時我先對剛才表現出來的積極性給予肯定,并獎勵每一個人一個蝴蝶小書簽,問他們它是不是對稱圖形?你怎么知道的?估計學生會回答通過對折發(fā)現的,接著請全班同學把圖形進行對折來驗證。再讓學生把它打開,發(fā)現中間有什么?估計學生通過觀察能發(fā)現中間有一條折痕,我會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贊許,并告訴學生中間這條折痕就是這個圖形的對稱軸(板書:——折痕——對稱軸)。接著我示范畫對稱軸。引導學生在小書簽上畫出它們的對稱軸,在小組內互相評一評誰畫得更準確,并相互糾正錯誤。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看書質疑,解答疑問。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書本是知識的重要載體,組織學生看書提問,去了解學生在認知中的疑點,及時給予解答,這樣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中消化理解教學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判斷對稱、畫對稱軸。第二個層次是通過折一折找出一條到多條對稱軸。第三個層次是再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舉例說說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欣賞老師搜集的對稱現象,讓學生感受對稱美,幫助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第四個層次是游戲《找朋友》:通過游戲來找到對稱的臉譜。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鞏固對稱知識、感受國萃的魅力。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全課小結,交流評價。

為了幫助學生完整構建本課知識要點,通過“你有什么收獲?”來建立知識體系,保證課堂的完整性。

板書設計兼顧知識性、實用性和美觀性,使學生一目了然。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二

教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根據這一理念,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jié)課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學法:動手實踐,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小組探究的形式。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三

把紙對折。

剪成2半。

取其中一半,將長邊對折。

將對折后的折紙,再依樣對折。

在對折好的折紙上畫上小人形狀。

剪去小人同邊多余的部分,注意頭部不下方不要剪斷。

8

剪好后打開,就大功告成啦。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四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以知識與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并把前面兩者充分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因此我將三維目標進行整合,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了解軸對稱圖形與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概念以及對稱軸、對應點的概念。

2.了解軸對稱圖形與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區(qū)別和聯系.

3.通過具體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領悟知識的生成發(fā)展變化和綜合運用能力。

4.通過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學習,讓學生關注生活,學會觀察,增強交流,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增強鑒賞美的能力。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五

1、教學內容分析:

《立體圖形的拼組》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本課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上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辯認和區(qū)分所學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了,這里主要是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感知立體圖形之間以及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間的一些關系。

教材例題是一個拼組活動,要求學生用立體圖形的實物進行拼組,通過把一些大小相同的立體圖形拼成一個更大的或其它的圖形,如用2個正方體拼成一個大長方體;3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不同的形狀等等,教材考慮了學生的可操作性和普遍性,學生容易操作,容易理解,注重學生形象思維的發(fā)展,但要使學生的思維再上一個層次,在腦海里建立表象,抽象出直觀的立體圖形,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很難,但有了mp-lab教學軟件操作,就化難為易了,它將抽象與形象相結合,例如:8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體,通過拆分,拼組,將抽象的圖形形象化,使學生初步體會立體圖形間的關系,真正發(fā)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通過用mp-lab教學軟件進行拼擺,使學生初步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能力目標:(1)、通過用mp-lab教學軟件操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情感目標:(1)、通過用mp-lab平臺進行拼組,感知幾何美和數學美。

(2)、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體會探索學習的興趣。

3、教學重點。

由于一年級兒童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要抽象出直觀的立體圖形,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并不容易。再加上一年級兒童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差。所以,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

(1)、通過在mp-lab平臺上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以及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4、教學難點。

教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但難的就是如何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用數學思考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我確定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應用圖形的拼組,解決實際問題。

為全面準確地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體現現代教育的根本目標,教師除了作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外還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運用了:情境導入法;動手操作,互動合作法;獎星激勵法。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郭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學生:“想!”我便利用mp-lab出示一張活潑可愛的機器人圖畫,還顯示了機器人的一句話:“小朋友們,你們認識我嗎?”生很快說出“機器人!”接著機器人說話了“你們知道我是由哪些立體圖形拼組成的嗎?”學生很容易地說出(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

這樣的導入,目的是通過mp-lab展示生動形象的畫面,使學生感到非常新奇,一下子被吸引了,自然地進入到了學習活動中來,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察機器人是由哪些立體圖形拼成的是讓學生回憶起以前學過的立體圖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新課程的理念是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己。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中,我本著新課標提出的“空間觀念的建立必須以學生的親身體驗為基礎”,大膽地調整教材,讓學生充分運用mp-lab的軟件進行操作,大膽嘗試,始終讓學生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來拼組。

這部分內容我分為五個活動進行:

(1)師:“請你用2個正方體在mp-lab的平臺上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圖形呢?”學生獨立操作,很快得出能橫著拼、豎著拼都成一個長方體,還可以斜著拼,此時進行評價:你是個善于動腦的孩子,目的是用激勵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建立初步的、最簡單的空間觀念。

(2)師:“再請你用3個正方體拼一拼,看看又能拼成什么圖形呢?”在2個拼的方法上進行讓學生獨立拼組,學生還會說出能拐彎拼,由此可見,運用mp-lab的進行操作,學生的空間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3)師:“老師想用8個正方體拼成一個大的正方體,你能幫幫我嗎?”先讓學生2人一組討論,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動手操作,對不會的學生進行指導。

接著反饋:誰能說說你是怎么拼的?讓學生邊動手操作,邊說方法。同時進行評價說對了的學生:你是個抽象思維很好的學生,你太棒了!

這樣設計意圖是讓學生人人參與到操作中,在操作中感悟用相同大小的正方體可以拼組成其它的立體圖形,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師:“我們不僅要學會正方體的拼組,還要學會長方體的拼組,你能用4個長方體進行拼組嗎?”學生獨立拼組,反饋出可以拼成一個大的長方體,還可以拼成一個正方體。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感知用相同大小的長方體不僅可以拼組成更大的長方體,還可以拼組成一個大的正方體,突出重點,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三:數一數、猜一猜。

1、mp-lab的平臺出示用長方體拼組出來的圖形,數一數,老師用了多少個長方體?

這一活動的設計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在獲得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基礎之上初步感知它們的位置關系及變化,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活動四:動手做一做。

用一張長方形紙,你能做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嗎?動手試試看。由于mp-lab的平臺不具備三維空間的功能,所以我就讓學生動手操作。全班展示。

意圖在于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操作,使他們初步體會到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五:小小設計師。

1、簡單小結: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學會了什么?

2、提出活動要求:小組合作,用正方體和長方體,利用今天學會的立體圖形拼組的知識來當一名小小設計師。

3、提問:你想設計出什么圖形或模型?

4、小組合作,動手設計。

5、匯報設計的作品。

這一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充分利用mp-lab的平臺,放手讓學生去觀察,去操作,去嘗試,做他們想做的,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來經歷多種實踐活動,豐富他們的空間觀念。

(三)、反饋練習,鞏固新知。

由于練習六中的第三題一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解決了,這里重點講這一題,這道題要用到長方體相對的面相等的特征,因為學生從圖中只能看到長方體的上面、右面、正面,另外三個面看不到,只能根據看到的面來推測。而這個特征,學生并沒有學過,mp-lab軟件具有左右、上下翻轉的功能,所以我用進行mp-lab的平臺進行教學,學生很快就得出了正確的結果。

設計意圖:運用mp-lab軟件具有左右、上下翻轉的功能進行教學直觀形象,有助于學生理解面與體的關系。

(四)、總結。

因為空間圖形的內容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我力爭把學生的視野拓寬到他們熟悉的生活空間中。在小結之后,我設計了“其實在我們生活當中,也有很多用長方體和正方體,拼擺出來的圖形,想一想,說一說,你都看過了哪些?”這一步驟,還準備了幾幅日常生活實例的情境圖,讓學生回到現實生活中去,用數學眼光去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用數學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也培養(yǎng)孩子們熱愛數學、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在立體圖形的拼組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通過充分運用mp-lab的平臺進行動手操作、觀察等手段,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在發(fā)展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同時,使學生能夠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這節(jié)課時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利用mp-lab培養(yǎng)全體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在平時的常規(guī)教學中因種種原因限制導致教具、學具滿足不了需要,迫使我們采用分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在小組學習中,往往只能由一個學生操作,其他同學在一旁觀看。觀看的學生失去了動手的機會,感到索然無味,直接影響到學習興趣,利用mp-lab教學上課時,每人一臺電腦,學生自己點擊鼠標,動手去操作,去思考,去探索,不知不覺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悄然增濃,真正做到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主性。利用mp-lab教學比常規(guī)教學更能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

2、利用mp-lab讓每個孩子得到了不同的發(fā)展。新課程標準強調:人人在數學學習中有成功的體驗,人人都能得到發(fā)展。在mp-lab這個平臺上,每個學生的操作都是富有個性的,每個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能力與需求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3、利用mp-lab培養(yǎng)學生初步空間觀念。

學生在利用mp-lab操作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的形成,不僅要靠常規(guī)教學實現,而且要讓學生有更多的獨立動手操作機會,自己動手去畫、移、拼、想,把視覺,聽覺,觸覺,思維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做就能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

上完這節(jié)課也給我留下了思考:如何利用mp-lab平臺進行平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演變呢。初次參與這一課題組,對于我來講是個成長的過程,成長中有探索,探索的過程是有收獲的,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中,mp-lab平臺的將會進一步提高我的教學質量,進一步培養(yǎng)孩子們的綜合能力。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六

經觀察發(fā)現,孩子對于彩色的圖案很感興趣,每次有孩子拿到一張精美的圖案或者小人書之類時,一大堆孩子都會擠在一塊玩,很是熱鬧。孩子對于彩色圖案都充滿了好奇心里,這會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對于孩子各方面的發(fā)展都有促進作用,因此,我以對稱圖形為目標來進行教學。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觀察物體,找出對稱圖形,并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重點難點。

1.認識對稱現象,繪畫對稱圖形。2.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征,畫出簡單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活動準備。

有趣的對稱圖案,人手一張長和寬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紙、剪刀、水彩筆。已拼插好一半對稱圖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三張對稱圖片:三角形,花朵,小鳥。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

分別出示三張對稱圖片的一半,讓幼兒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張全出示后引導幼兒觀察左右兩過的異同:形狀、顏色、圖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對稱的意義。

二、找一找。

先出示若干半張圖片,讓其尋找對稱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尋找對稱的部位。

三、做一做。

用自己的身體做對稱的動作。

四、畫一畫。

在操作紙上先找對稱圖案,再涂色對稱圖案,最后畫對稱圖案的另一半。

教學反思。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huán)節(jié)。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為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面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積極主動的尋找著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同,最終自然的發(fā)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么不一樣”,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著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huán)節(jié)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面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后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因此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并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

“做一做”是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以說為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輕松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非常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涂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兒出現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涂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這就是我對“有趣圖案”整個活動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七

對稱是數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書分為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兩部分講述。“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這一節(jié)是在學生學習完三角形全等的基礎上,在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以及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及逆定理前安排的一節(jié)內容。它是前面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后面學習中心對稱的重要的基礎知識。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是訓練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和初步的動手操作技能,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

因此,這一節(jié)課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學情分析。

于提高學生對軸對稱與軸對稱圖的認識,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內容應該不困難。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jié)課的要求,我將本課的重點確定為: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概念。難點確定為: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的區(qū)別和聯系。原因有兩點:

(1)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比較熟悉,但對軸對稱的概念,往往不能夠完全把握它的含義;。

(2)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聯系,體現了中學數學中的整體思想和轉化思想,這對于初二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轉換角度看待事物也是學生今后處事所必備的。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八

本節(jié)課主要是讓孩子們已經系統(tǒng)的掌握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并且前一節(jié)課以兩位數減一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兩位數減整十數做基礎,這樣的安排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更好的理解退位減法和不退位減法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最直接的基礎。

本課教材在編排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節(jié)點生長”型。

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是一棵樹上兩個一級節(jié)點,而退位是其發(fā)展下的二級節(jié)點,不退位減法完全可以遷移到退位減法中來。因此,兩位數的退位減法及時10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重點也是難點。

(2)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活動指導策略”。

教材安排了擺小棒的圖,要學生從中解決退位減法的突破口,不同的操作,會得到不同的計算方法。重視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先獨立思考在小組交流合作,提倡算法多樣化。

(3)“用數學”與“計算”融會貫通。以往的計算教學都是計算與應用想隔離,此處沒有將“用數學”單提出來,而是將實際的情景作為先導,牽出我們需要研究的算式。這樣的安排可以提高學生“搜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數學的生活性與有用性。

(一)教法。

1.指向策略:引導矛盾。

在已有的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經驗上,再用原來的辦法就絕不了了,強調“6—8不夠減了,怎么辦?”

2.過程教學。

讓學生參與和經歷整節(jié)課的思維過程,充分體現知識發(fā)生、形成的過程,充分發(fā)揮解題的思維價值,突出體現“自主性思維性”。

本節(jié)課讓學生主動體驗擺小棒的過程,在其中感悟退位減法的算理,有助于形成清晰的口算思維。

3.方法滲透。

數學不僅是一種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思想和方法。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分析(此處要明白退位減法的算理),才能把數學講懂、講活、講深,才能使學生頭腦形成一個具有“活性”的數學知識結構,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fā)展。

4.問題解決。

把問題作為數學教學的出發(fā)點,是現代教育的又一原則,注意設置問題情境,讓數學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活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數學的思維”。

(二)學法。

1.遷移、推理。

數學知識的積累是“堆積——壓縮”的過程,是在紛繁的數學知識中抽取精華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靈活的應用、解決實際的問題。

在20以內退位減法和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基礎上,有了更大數的概念,積累了“不夠減怎么辦”的經驗,從而推想出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與過程。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生的探索能動性。

2.自主操作、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學法是新教育理念一直倡導的,也是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方法與策略,是對學生的一個更高層次的要求,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需要幾個先決的條件,如:

(1)激起學生興趣的情境,活躍思維,創(chuàng)造參與的全體性。

(2)活動本身必需的物質材料。

(3)展示機會。

(4)及時鼓勵和評價。

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是計算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已有知識基上,通過形象的動手操作,清晰退位減的過程,突破重點難點,獲得新的知識。

實物、課件、小棒。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3部分第二課時。本課作為計算的一種類型,屬于《新課標》四個領域之一“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

數學的學習是師生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所以有效的學習更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維果茨基認為:“只有教師走在發(fā)展的前面,這才是好的教學。”其實質就是——教學要把那些正在或將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進。我們要樹立新的教學觀——從重視認識向重視發(fā)展轉變,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必須關注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發(fā)展中的體驗與交流的過程,使他們成為發(fā)展與變化的主題,教師要在萬變中“扶植”課堂進行順暢,以變應變。

以下幾點體現了“發(fā)展”的教學觀:

1、充分了解學生的經驗。

布魯姆說:“對教學影響最大的是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

在講述新的計算類型之前,要正確且充分了解學生的水平。對于這點的處理,可以在提問的環(huán)節(jié)不壓抑學生的問題。不僅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認真思考,還可以順勢復習舊知,有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2、倡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式學習。

“自主探究”是一個活動過程也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師將大家?guī)胍粋€學生喜歡的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矛盾“6減8不夠減了”,探究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睂W習數學的過程不僅僅是計算的過程,還要能在推理和思考過程中學會交流和傾聽,進行體驗,激發(fā)更多的思維,有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3、重視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創(chuàng)新”是新教學理念積極倡導的,也是我們正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瞬間迸發(fā)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提供給學生創(chuàng)新的機會。比如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中,計算36—8時可以生成很多的算法,是一個方法創(chuàng)新的好機會。另外創(chuàng)新是在活動中生成的,要提供給學生活動的充足條件,這是創(chuàng)新的物質基礎與可能性的前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九

知識目標: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運用旋轉設計圖案。

能力目標:運用觀察、操作、歸納、聯想等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感悟數學的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難點:認識圖形的旋轉,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

教學難點是: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并運用旋轉設計圖案。

學習本單元前,學生只初步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接觸了兩種圖形變換方式:對稱、平移。本課是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第三種圖形變換——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chuàng)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圖案也不同,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xù)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四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在其認知過程中仍占主導地位。因此,要本著“邊操作邊感悟”的原則,讓學生在經歷中體會旋轉的三要素,感受圖形旋轉帶來的變換美。

圖片、小黑板、方格紙、自制風車。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初步感受旋轉。利用學生比較喜歡的情景,即風車,美麗的圖形等引入,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展示出了單一圖形變成復雜圖案的過程,不僅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美,更激增興趣,使學生產生探索的欲望:怎樣旋轉才能得到這么漂亮的圖案?真正關注了孩子的心理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順利進入對旋轉的探索。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把圖形在表格中的旋轉這一難點融入探究風車是怎樣制作的情景中,然后讓學生自主討論這個活動中研究出的圖形旋轉的三要素,即中心點,旋轉方向,旋轉的度數。在教學中我遵循這樣“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數學活動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三)動手做一做。

此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一組練習,當55頁1題完成后,我讓學生通過剛才學習的知識,動手在方格紙上,擺一個漂亮的圖案。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圖形旋轉的過程,鞏固新知,建立空間觀念,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四)啟發(fā)引導,拓展思維。

拓展延伸,學生利用剛才學過的知識,制作自己喜歡的圖形以及設計出美麗的圖案。進一步突出本課的難點,發(fā)展學生的想像、創(chuàng)造能力本。

(五)本課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問題嗎。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十

《圖形的旋轉》這一課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下面我先對本節(jié)的說課進行簡要評析。老師的說課課件制作新穎,條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她的說課自然流暢,內容充實。用清晰、準確的語言,詳細地從教材、學習目標、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解釋了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操作方法;介紹了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預設了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對可能出現的生成性問題準備了應對策略。把備課中的隱性思維過程及其理論根據詳實地表述出來。

我再對本節(jié)的講課進行評析。本節(jié)課李老師有很強的教學功底,教學態(tài)度親切自然、語言簡潔明了,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點撥適時到位。

本節(jié)課對對教學目標的確定明確、具體、全面,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對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恰當,主次分明,抓住了主要矛盾。

教法的選擇和運用合理、實用,適合數學學科的教學要求、特點。能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選用教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法具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教法符合學法。與學法相適應。能夠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不同指導,可以達到的不同目標。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學習習慣。教學程序的設計比較科學,能達到教學目的。授課內容科學、正確,注重了思想教育。教學結構合理,重點突出,并且注重難點的突破。

縱觀李老師的教學過程,有如下亮點:

本課從孩子熟知的生活中的旋轉入手,導入新課,這樣有利于聚攏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興趣,對新課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然后通過“賞旋轉、識旋轉、辯旋轉、練旋轉、畫旋轉、用旋轉、理旋轉”進行教學,在輕松愉快的數學活動中加深對旋轉的認識,同時在動手操作中學習和掌握新知,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本課通過各種操作活動給學生建立了感性的經驗,每個活動都為突破教學難點做好鋪墊作用。在組織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時,都有意識地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多給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的機會,多讓學生“做”數學。教師從信息源與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巧妙地把自己轉向幕后,把學生推向臺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角。課堂上學生學得活潑、主動,重點思路掌握了,不會的問題解決了。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教學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在這節(jié)課上老師非常準確地把握了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她的思路清晰,老師和學生一起動起來,用手臂、肘通過轉動讓學生掌握表述旋轉問題時注意三要素,形象生動地突出了三要素:旋轉點、旋轉方向、旋轉度數,我想學生肯定記憶深刻,掌握牢固。

新課標要求:“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不能依賴死記硬背,而應以理解為基礎,并在知識的應用中不斷鞏固和深化。”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知識,李教師在學習了旋轉的定義和三要素后,在設計了“辯旋轉”和“練旋轉”兩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運用新知識進行判斷和分析,從而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畫旋轉”時,書上要求“在硬紙板上,挖一個三角形洞,再挖一個小洞o作為為旋轉中心,硬紙板下面放一張白紙,先在紙上描出這個挖掉的三角形圖案,然后圍繞旋轉中心轉動硬紙板,再描出這個挖掉的三角形,移開硬紙板”。改為“在紙上畫一個三角形,并在三角形外任取一點o作為旋轉中心,在下面再放一張白紙,然后用圓規(guī)將三角形的三個頂點和點o扎透(能使下面的紙上留有痕跡即可)繞點o旋轉任意角度,然后再將三角形的三個頂點扎透把第二張紙上的兩個三角形和點o描出來,標上字母。”這樣進行修改以后,更利于學生動手操作,便于掌握作旋轉圖形的關鍵:點旋轉確定了形旋轉。使學生作圖這個基本技能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李老師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把圖片情境由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把旋轉的過程淋漓盡致地顯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快速直觀了解旋轉的特點。從而幫助他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雖然李老師的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成功之課,但也有一些遺憾之處:由于本次借班上課,課前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了解不夠充分。所以教學時,對課堂中出現的各種生成沒有充分的估計。這一環(huán)節(jié)花費了較長的時間,所以使拓展練習環(huán)節(jié)時間縮短,對教學效果有一定影響。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以及在線的所有朋友們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圖形的變換》第一課時《圖形的旋轉》。

首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和我的孩子們:

《圖形的旋轉》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并且是空間領域里最原始的基礎,學生在這個時期是孩子空間觀念敏感期,這種數學觀念發(fā)展的好,創(chuàng)造能力也將是無限的。

其實,我們班級的孩子思維很敏捷,活潑好動,經常給我很多驚喜!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物體或圖形運動的經驗,他們經常做折紙、轉風車等手工活動,從中積累了圖形變換的知識,三年級又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在這些基礎上進行本次的學習,在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著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其次,談談我確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有三大來源:一是來自學生的學習需求。二是來自學生的現實生活。三是來自教材的學習素材。

1、知識和能力目標: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過程和方法目標:能設計簡單的圖案。

3、情感態(tài)度目標:a:學會按一定的角度有規(guī)律的旋轉,得到漂亮的圖案,學會欣賞數學美。b:培養(yǎng)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目標1、2教學難點是目標:3。

最后說說我的教學流程:

課的伊始,我采用了輝煌老師的建議,通過學生演示自己動手制作的紙蜻蜓,揭示了生活中的旋轉的事例,讓孩子們對圖形的旋轉過程有一個初步的表象認識,這樣聯系生活學數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接下來播放課件):出示一組圖案,都是由簡單的圖形通過旋轉得到的.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只是讓學生欣賞美麗的圖案,可是通過我試講后,發(fā)現學生對于旋轉角度的掌握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一部分學生就出現了困惑,因此我覺得再次教學本課,在欣賞圖片的同時引導學生分析圖形旋轉的角度。為突破本課的難點奠定基礎。

在觀察演示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四個教學活動:

1、演示教材53頁風車的圖形,做為動畫出現的,讓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能清晰的看見旋轉的過程。學生很輕松的就把53頁的填空做的很好。

2、演示的是54頁1題強化中心和方向的問題。

3、演示的是54頁2題關于怎樣判斷旋轉角度的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旋轉方法的時候,我的一位朋友就提出來,是否強調逆時針旋轉的問題,當時我就很困惑,我尋求到輝煌老師的門下,在輝煌老師的引導下,我再次細讀教材,進一步明白了教材編寫的意圖,并且把這部分知識滲透在開篇和學生演示蜻蜓的時候。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十二

《圖形的旋轉》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課學習的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延伸,把學生的視角引入到圖形的旋轉,意在通過欣賞、探索、創(chuàng)作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簡單圖形變成復雜圖形的過程,理解旋轉的中心點,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今后繼續(xù)學習圖形變換奠定基礎。

本堂課趙娜老師以學生的認識水平為出發(fā)點,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開展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系列活動,放手讓學生大膽的去想,去說,去做,使學生的空間觀念,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

上課伊始,趙娜老師用課件為學生展示了一組不停地旋轉著的物體,精美的畫面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接著課件演示了時針在鐘面上的運動,學生通過觀察初步感知旋轉的方向和角度。然后課件展示了一組通過旋轉得到的精美圖案,同時提出問題:“觀察這些圖案,你發(fā)現了什么?”這樣的設計,極大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生活中的旋轉現象自然地過渡到圖形的旋轉,從而很自然的就將學生帶入新課學習中。

把一個簡單圖形旋轉成復雜圖形的過程本身就是復雜的,學生的獲取不會一蹴而就。趙娜老師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數學活動為主線”的指導思想,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首先讓學生獨立觀察思考,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基本圖形旋轉而來的?又是以怎樣的方式旋轉的?教師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普通旋轉圖片的對比,再到一組半圓的旋轉,一步步找到影響旋轉圖形效果的因素。

在學生經歷了看一看,說一說的過程后,如何更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趙娜老師讓學生通過身邊最熟悉的鐘表指針的旋轉,逐步掌握旋轉的技巧:順逆時針的方向、所繞的點對旋轉的影響、旋轉90度怎么掌握以及怎么表述。先是旋轉簡單的線段,再到稍復雜一些的三角形,其間不斷讓學生做動作感受旋轉,讓學生深刻理解旋轉的要素。然后再讓學生自己動手感受貼出旋轉圖充分感受旋轉,突破教學難點。

三角形的旋轉,趙娜老師先是引導學生一問一答,再是讓學生學著老師的樣子仿問。這部分的設計不僅鞏固了本課重點,更是凸顯本課題初步研究主題,讓學生初步感受如何提問。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技能,而且發(fā)展了自己的數學思考,培養(yǎng)其提問能力,獲取了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學生經過了欣賞—模仿制作—欣賞的活動過程,肯定會萌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這時趙娜老師先讓學生觀察一些旋轉設計圖,然后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制一個基本圖形,并通過旋轉基本圖形創(chuàng)造出美麗的圖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趙娜老師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習有困難的小組,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和老師共同完成。對孩子們的制作方法,只要合理,趙娜老師都給予肯定;對孩子們創(chuàng)造出的圖案,只要正確,都給以展示。這一做法使孩子們都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自信心。

成功不等于完美,本堂課也存在不足之處。在一些細節(jié)處趙娜老師的話語還是有點重復、拖沓,需要進一步完善。

總而言之,趙娜老師的這堂課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數學活動為主線,在教學中緊密結合教材的內容,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有意識的進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訓練,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了數學的美,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是一堂成功的數學課。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十三

我說課的內容是新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平面圖形的拼組》。首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本課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

平面圖形的拼組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辨認和區(qū)分所學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了,本次學習是要通過擺、拼、剪等操作活動,讓學生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間的一些關系。

可以看到,教材利用隨手可得的紙和小棒作為教學資源,并設計了折、拼、剪紙等活動,在設計上充分考慮的普遍性。但實際情況如何呢?采用傳統(tǒng)教學,學生需要準備大量的圖形,材料的準備異常麻煩。此外,由于一年級學生動手能力弱,用實物拼接時操作上比較困難,效率低且易出現較大誤差,久而久之出現厭煩情緒,影響了教學效果。如何改善這種狀況?在本節(jié)課中,我充分利用了mp-lab這一軟件的展開教學。mp-lab是為小學數學專門設計的數學實驗操作平臺,這一操作平臺具備圖形的拼、接、旋轉等功能,同樣能實現圖形的拼組,且大大節(jié)約了時間資源、空間資源和材料資源。

接下來,我就具體的談一談我是如何應用mp-lab操作平臺為教學服務的。

第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圖形展示,激趣導入。

讓學生欣賞上個學期學生用平面圖形拼組好的美麗圖案,這些美麗圖案很快抓住學生的眼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教學環(huán)節(jié):實踐探索,建構新知。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兩個活動:

1.活動一:探索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

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認識不是一無所知的,只是他們的認識只停留在感性層面,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經驗,讓學生自主探索:“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征?”學生主要用紙對折和測量的方法。但是,這樣的探索是有局限性,學生只能對自己手中的一、兩個正方形或長方形進行研究,即使全班有50人也只能說明這50個正方形或長方形具有這樣的特征,誰能保證第51個正方形或長方形也具備這樣的特征呢?這種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正方形和長方形邊的特征,從數學角度來說是不科學、不嚴謹的,不利于學生建構嚴謹科學的探索方法。可是,現實教學中,我們又不可能研究所有的正方形和長方形,利用mp-lab操作平臺則恰好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幻燈:文字“探索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

mp-lab操作演示:

方法一:教師在學生自主發(fā)現的基礎上通過在mp-lab上任意畫正方形,利用數據測量的方式驗證,再利用“相似縮放”讓學生看到無論正方形大小如何變化,四條邊的長度都是一樣的。而長方形邊的特征可采用類似的方法。最后歸納出:所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長方形的對邊相等”的特征。

方法二:另外,還可以通過移動、旋轉正方形的四條邊并重合的方法,同樣可以讓學生清楚看到正方形的四條邊是一樣長的。

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學生的體悟一定是深刻的,從而有利于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建構,將感性認識提升為理性認識。同時,學生也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學會從多個角度進行觀察和思考。

2、活動二:拼組圖形。

首先讓學生明確拼組要求:你能用幾個相同的平面圖形拼成一個更大的平面圖形?接下來,mp-lab平臺就成為學生自主實驗、探索的平臺。(幻燈:照片“學生電腦”)。

mp-lab操作演示:

教師通過在mp-lab平臺建立圖庫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圖形,要求學生獨立嘗試進行拼組。如:用兩個這樣的長方形既可以拼組成正方形,還可以拼組成另一個長方形。學生在對平面圖形的原有認知基礎上進行拼組操作、實驗,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利用mp-lab的操作方便且高效。mp-lab平臺更使得學生自己的多種思考方法和拼組結果可以同時呈現,打破了利用實物拼組時拼新圖形要將舊圖形拆掉的局限性,利于學生自已的多種拼組結果進行觀察、對比和思考。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調用學生機上的作品用大屏幕進行展示,通過作品展示,互動交流等方式呈現學習效果。通過對比不同的拼組方法,初步體會平面圖形的關系。

一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在知識的建構上依賴于大量觀察與動手操作。mp-lab操作平臺就如同一個小小模擬數學實驗室,學生可以在上面進行充分的探索實驗。每個學生有了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間,有了充分自我比較和與他人比較的機會,也就有了更充分的體驗和感悟,更利于知識和能力的建構。

第三教學環(huán)節(jié):趣味拼圖,激勵創(chuàng)新。

利用mp-lab的操作玩拼圖游戲,將9塊拼圖拼成一幅完整的圖,看拼成了什么,比一比誰拼得快,拼好后是一只可愛的小熊。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感受幾何美。

在本節(jié)課中,我充分借助mp-lab操作平臺,為學生搭建創(chuàng)作、交流、反饋的平臺,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自主創(chuàng)作的平臺。學生動手操作進行圖形的拼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圖形進行拼組,操作也更方便快捷,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的空間更大了,個性思維有了更廣闊的展示空間。

2、展示交流的平臺。在進行作品的展示交流時,可及時調用學生作品進行演示,大大提高了學生課堂生成資源的使用率,讓每個孩子得到充分展示的機會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這一種無聲的評價激勵手段,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3、及時反饋的平臺。教師的利用控制臺進行監(jiān)控,節(jié)約走動時間,使反饋更及時,指導更有針對性,評價更有效率,提高了教學效率。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十四

楊老師為二期課改配套的教材錄制了一節(jié)示范課(做成光盤,與教材同步發(fā)行),并由我作了簡單的點評?,F將點評的發(fā)言提綱整理如下:

首先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我們學校是上海市一期課改、二期課改的基地學校,為了新教材的實踐與研究,為了更好地體現二期課改的精神,我們承擔了《情境、引導、探究》和《在數學教學中多媒體使用有效性的研究》兩個區(qū)級課題,本節(jié)課可以說是這兩個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的一個展示。

下面從三個方面對這一節(jié)課作一個簡單的點評:

1、運用心理激勵機制,創(chuàng)設情境,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進入學習。

楊老師首先設計了生活化、情趣化的情境,并利用計算機將實物的動態(tài)旋轉過程演示出來,展現具有旋轉形象的圖片,放映幾何圖形的旋轉過程,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巧妙地將學生引入學習的情境中,在探究新知的同時,感受旋轉給我們帶來的美感。

2、激發(fā)學習內在動機,引導探究,帶領學生朝著期望目標前進。

為了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楊老師設計了“說一說”、“做一做”、“找一找”、“想一想”、“試一試”等逐步深入的活動過程,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利用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參與、自主、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數學新知,同時感悟數學的思想方法,從而獲得深刻的數學活動體驗。

學生在學習導入階段被激發(fā)出來的興趣、情緒、態(tài)度,是隨著課堂教學的發(fā)展不斷變化的。當好奇心得到滿足時,興趣開始減弱,此時最容易出現注意力渙散的現象。楊老師及時設計了“說一說”、“做一做”、“找一找”、“想一想”、“試一試”等系列活動,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也正是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這樣做,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極大地改變了那種被動的、單純聽講的學習方法。數學教學不僅要重視演繹,還要重視探索知識的過程,并把這個過程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歸納、類比、聯想和論證,逐步通過試探或試驗來獲得新知識。應該說教學效果是非常好的。

3、注重課程媒體整合,提高時效,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加強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程的設計、實施之中”是二期課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使用,不僅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使得課堂教學內容生動、直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聽課的效率更高(這一點對初中學生來說顯得更為重要),同時可節(jié)省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和研討中來,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發(fā)展。

本節(jié)課采用多媒體課件實施教學,展現了多彩的圖片、直觀的動態(tài)過程和旋轉的美感,豐富了課程內容,提高了課時效率,其教學效果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所不能實現的。

現代教學離不開信息和媒體技術,但是信息和媒體技術是為教學服務的,楊老師特別注意沒有更多的關注信息和媒體技術本身,而是更多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數學的概念與規(guī)律上,使媒體與課程有機整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另外本節(jié)課還有兩個亮點需要提一提:

一個是為得出“圖形繞任意一點旋轉后,都會與初始圖形重合”這一重要結論,楊老師組織學生動手操作,探究結論。由于學生認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通過團隊合作,取長補短,不僅解決了問題,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二是楊老師的板書非常漂亮、工整、規(guī)范,是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學習的榜樣。

當然這一節(jié)課也存在著一點不足或者說遺憾吧,整個授課的節(jié)奏顯得較慢,語言較平,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加以注意。

總之,這是一節(jié)體現“二期課改”精神、體現以人為本、注重學生全面能力培養(yǎng)、教學效果很好的示范課。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十五

1、教學內容分析:

《立體圖形的拼組》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本課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上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辯認和區(qū)分所學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了,這里主要是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感知立體圖形之間以及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間的一些關系。

教材例題是一個拼組活動,要求學生用立體圖形的實物進行拼組,通過把一些大小相同的立體圖形拼成一個更大的或其它的圖形,如用2個正方體拼成一個大長方體;3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不同的形狀等等,教材考慮了學生的可操作性和普遍性,學生容易操作,容易理解,注重學生形象思維的發(fā)展,但要使學生的思維再上一個層次,在腦海里建立表象,抽象出直觀的立體圖形,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很難,但有了mp-lab教學軟件操作,就化難為易了,它將抽象與形象相結合,例如:8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一個大正方體,通過拆分,拼組,將抽象的圖形形象化,使學生初步體會立體圖形間的關系,真正發(fā)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通過用mp-lab教學軟件進行拼擺,使學生初步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能力目標:(1)、通過用mp-lab教學軟件操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情感目標:(1)、通過用mp-lab平臺進行拼組,感知幾何美和數學美。

(2)、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體會探索學習的興趣。

3、教學重點。

由于一年級兒童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要抽象出直觀的立體圖形,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并不容易。再加上一年級兒童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差。所以,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

(1)、通過在mp-lab平臺上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以及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2)、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4、教學難點。

教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但難的就是如何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用數學思考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我確定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應用圖形的拼組,解決實際問題。

為全面準確地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體現現代教育的根本目標,教師除了作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外還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運用了:情境導入法;動手操作,互動合作法;獎星激勵法。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郭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學生:“想!”我便利用mp-lab出示一張活潑可愛的機器人圖畫,還顯示了機器人的一句話:“小朋友們,你們認識我嗎?”生很快說出“機器人!”接著機器人說話了“你們知道我是由哪些立體圖形拼組成的嗎?”學生很容易地說出(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球體)。

這樣的導入,目的是通過mp-lab展示生動形象的畫面,使學生感到非常新奇,一下子被吸引了,自然地進入到了學習活動中來,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察機器人是由哪些立體圖形拼成的是讓學生回憶起以前學過的立體圖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新課程的理念是營造一種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己。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中,我本著新課標提出的“空間觀念的建立必須以學生的親身體驗為基礎”,大膽地調整教材,讓學生充分運用mp-lab的軟件進行操作,大膽嘗試,始終讓學生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來拼組。

這部分內容我分為五個活動進行:

(1)師:“請你用2個正方體在mp-lab的平臺上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圖形呢?”學生獨立操作,很快得出能橫著拼、豎著拼都成一個長方體,還可以斜著拼,此時進行評價:你是個善于動腦的孩子,目的是用激勵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建立初步的、最簡單的空間觀念。

(2)師:“再請你用3個正方體拼一拼,看看又能拼成什么圖形呢?”在2個拼的方法上進行讓學生獨立拼組,學生還會說出能拐彎拼,由此可見,運用mp-lab的進行操作,學生的空間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3)師:“老師想用8個正方體拼成一個大的正方體,你能幫幫我嗎?”先讓學生2人一組討論,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動手操作,對不會的學生進行指導。

接著反饋:誰能說說你是怎么拼的?讓學生邊動手操作,邊說方法。同時進行評價說對了的學生:你是個抽象思維很好的學生,你太棒了!

這樣設計意圖是讓學生人人參與到操作中,在操作中感悟用相同大小的正方體可以拼組成其它的立體圖形,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師:“我們不僅要學會正方體的拼組,還要學會長方體的拼組,你能用4個長方體進行拼組嗎?”學生獨立拼組,反饋出可以拼成一個大的長方體,還可以拼成一個正方體。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感知用相同大小的長方體不僅可以拼組成更大的長方體,還可以拼組成一個大的正方體,突出重點,感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三:數一數、猜一猜。

1、mp-lab的平臺出示用長方體拼組出來的圖形,數一數,老師用了多少個長方體?

這一活動的設計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在獲得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基礎之上初步感知它們的位置關系及變化,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活動四:動手做一做。

用一張長方形紙,你能做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嗎?動手試試看。由于mp-lab的平臺不具備三維空間的功能,所以我就讓學生動手操作。全班展示。

意圖在于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操作,使他們初步體會到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活動五:小小設計師。

1、簡單小結: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學會了什么?

2、提出活動要求:小組合作,用正方體和長方體,利用今天學會的立體圖形拼組的知識來當一名小小設計師。

3、提問:你想設計出什么圖形或模型?

4、小組合作,動手設計。

5、匯報設計的作品。

這一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充分利用mp-lab的平臺,放手讓學生去觀察,去操作,去嘗試,做他們想做的,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來經歷多種實踐活動,豐富他們的空間觀念。

(三)、反饋練習,鞏固新知。

由于練習六中的第三題一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解決了,這里重點講這一題,這道題要用到長方體相對的面相等的特征,因為學生從圖中只能看到長方體的上面、右面、正面,另外三個面看不到,只能根據看到的面來推測。而這個特征,學生并沒有學過,mp-lab軟件具有左右、上下翻轉的功能,所以我用進行mp-lab的平臺進行教學,學生很快就得出了正確的結果。

設計意圖:運用mp-lab軟件具有左右、上下翻轉的功能進行教學直觀形象,有助于學生理解面與體的關系。

(四)、總結。

因為空間圖形的內容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我力爭把學生的視野拓寬到他們熟悉的生活空間中。在小結之后,我設計了“其實在我們生活當中,也有很多用長方體和正方體,拼擺出來的圖形,想一想,說一說,你都看過了哪些?”這一步驟,還準備了幾幅日常生活實例的情境圖,讓學生回到現實生活中去,用數學眼光去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用數學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也培養(yǎng)孩子們熱愛數學、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在立體圖形的拼組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通過充分運用mp-lab的平臺進行動手操作、觀察等手段,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在發(fā)展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同時,使學生能夠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這節(jié)課時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利用mp-lab培養(yǎng)全體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在平時的常規(guī)教學中因種種原因限制導致教具、學具滿足不了需要,迫使我們采用分組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在小組學習中,往往只能由一個學生操作,其他同學在一旁觀看。觀看的學生失去了動手的機會,感到索然無味,直接影響到學習興趣,利用mp-lab教學上課時,每人一臺電腦,學生自己點擊鼠標,動手去操作,去思考,去探索,不知不覺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悄然增濃,真正做到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主性。利用mp-lab教學比常規(guī)教學更能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

2、利用mp-lab讓每個孩子得到了不同的發(fā)展。新課程標準強調:人人在數學學習中有成功的體驗,人人都能得到發(fā)展。在mp-lab這個平臺上,每個學生的操作都是富有個性的,每個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能力與需求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3、利用mp-lab培養(yǎng)學生初步空間觀念。

學生在利用mp-lab操作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的形成,不僅要靠常規(guī)教學實現,而且要讓學生有更多的獨立動手操作機會,自己動手去畫、移、拼、想,把視覺,聽覺,觸覺,思維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做就能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

上完這節(jié)課也給我留下了思考:如何利用mp-lab平臺進行平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演變呢。初次參與這一課題組,對于我來講是個成長的過程,成長中有探索,探索的過程是有收獲的,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中,mp-lab平臺的將會進一步提高我的教學質量,進一步培養(yǎng)孩子們的綜合能力。

說課:分數除法(一)。

一、教材分析及學生分析:

說教材:

本課是新世紀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25頁-26頁的內容。這節(jié)課的知識基礎是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倒數的認識。教材中呈現了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的共同點是都把4/7平均分,第(1)題是平均分成2份,第(2)題是平均分成3份,第(1)題的算式是4/7÷2,被除數4/7的分子式能被除數整除的,而第(2)題的算式是4/7÷3,被除數4/7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無論哪一種方法,目的都是就是讓學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過程中,借助圖形語言,利用已學過的分數乘法的意義,解決有關分數除法的問題,從而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并從中總結出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說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我認為這節(jié)課應該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動,探索并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

2、探索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在分數除法算理探究中,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法則的推導過程。

說教法:

整節(jié)課以探索為主線,考慮到學生有多處分一分、涂一涂的探究活動,而mp_lab的平均分的功能恰恰能為學生的探究提供一個平臺,使探究變得更為樂趣和高效,于是,在教法和學法設計時,我力求充分發(fā)揮mp_lab的優(yōu)勢。

1、利用mp_lab創(chuàng)設情境圖,設置疑問,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感受到探究新知的必要性,以此激發(fā)學生思維。

2、利用mp_lab錄象功能展現學生的探究過程,也就是分一分、涂一涂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

說學法。

1、以探索為主線。

從問題的提出,就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索和交流的數學活動中來。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同的學生盡可能地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

2、操作法。

利用mp_lab(萬用拼圖板)為學生的探索提供平臺,學生自主在mp_lab將圖形分一分、涂一涂,在反復操作和思考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3、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通過與他人的合作獲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適、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教學流程。

第一層次:教學分數除法的意義。

通過mp_lab創(chuàng)設情境裁剪包裝紙,得出分數除以整數的算式4/7÷2,讓學生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

第二層次:大膽猜想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4/7÷2,這個算式的特殊性在于分子能夠整除整數,學生容易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并找到特殊的計算方法,因此放手讓學生大膽猜想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再利用mp_lab操作探究,使學生理解分數的分子能被整數整除時,可直接去除;并舉例操作驗證這一算法。

第三層次:激發(fā)矛盾,再次探究。

讓學生用探索到的方法來計算4/7÷3。此時學生發(fā)現分子除以整數除不盡,分子除以整數的方法不適用。知識矛盾的沖突引發(fā)學生進一步觀察和思考,并再次利用mp_lab操作探究,從特殊到一般,探索新的計算方法。

具體環(huán)節(jié)設計如下:

(一)舊知復習,蘊伏鋪墊。

復習時安排了三道練習,引發(fā)學生記憶的再現,為學生選擇原有知識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鋪墊。

(1)一桶20千克的油,它的3/4是多少千克?(復習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2)出示一組數據,求各數的倒數分別是什么。

(二)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意義。

我首先創(chuàng)設包裝禮物的情境,并利用mp_lab做出情境圖,激發(fā)學生興趣。

讓學生自主思考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利用mp_lab提供的正方形“白紙”充當包裝紙,先涂色表示出這張紙的4/7,再想一想、涂出這個正方形的1/2。教師要求學生用mp_lab的錄象功能記錄操作過程,在匯報反饋時,將學生的思維過程展示出來,即分、涂的過程。使每位學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維方法。通過思考操作學生達成共識:4/7里有4個1/7,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個1/7,是2/7。接著讓學生列出算式4/7÷2=2/7,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同時理解了分數除法的意義。

(三)大膽猜想,舉例驗證。

學生通過操作,明白2/7是怎樣得到的。那么到底應該怎樣計算分數除法呢?讓學生大膽猜想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學生根據剛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變,被除數的分子除以整數得到商的分子”的計算方法。這種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教師讓每位學生舉例驗證,再運用mp_lab分一分,涂一涂證明結論。

大膽地猜想是一種非常好的數學思考方法,但還要經過科學的驗證。科學的驗證可不僅僅是一兩道題就能得出結論,數十名同學會舉例出數十道不同類型的分數除法算式。而其中有些算式是分子除以整數除不盡的。

(四)激發(fā)矛盾,再次探究。

學生很快發(fā)現有些算式是無法用以上結論計算出來的,如4/7÷3,分子4除以2是除不盡的。矛盾的引發(fā),說明“分母不變,被除數的分子除以整數得到商的分子”這樣的計算方法不具有普遍性。我引導學生再一次進行探究。為了便于全班統(tǒng)一交流,我選取學生舉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進一步研究,如4/7÷3,此時,學生再次運用mp_lab分一分、涂一涂,同時,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操作過程也用mp_lab記錄下來。當同學們經過充分的自主操作思考后,還讓他們進行了小組交流。

根據mp_lab操作的結果,學生發(fā)現把4/7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這張紙的4/21。得到的算式是4/7÷3=4/21。此時我還引導學生發(fā)現:把4/7平均分成3份,這其中的一份實際上就是4/7的1/3,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可以用乘法來計算,算式是4/7×1/3=4/21。比較兩個算式,學生很快發(fā)現發(fā)它們是相等的。由此,學生再一次得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除以一個數,就等于乘以這個數的倒數(0除外)。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根據乘法的意義來解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即將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來解決,以舊學新是我們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的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也是學生自己發(f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從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索,學生學習的過程變得精彩而不在枯燥無味。

一個新的計算結論必須反復驗證。我再一次讓學生舉例不同的分數除法算式,并再次用mp_lab操作驗證。學生在不斷地思考與驗證中,發(fā)現了第二種計算方法的普遍性,也深刻理解了分數除法的計算算理。

以上教學程序的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對計算進行探究式教學,也是新理念的挑戰(zh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主探究,交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操作、思考、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獲得了知識,發(fā)展了智力,培養(yǎng)了積極的學習情感,三維目標得到了有機的整合。

三、教學反思:

我回憶這一節(jié)充滿了學生思維智慧的數學課,感悟頗深。

mp_lab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一個很好的工具,課堂上,我用mp_lab創(chuàng)設出包裝禮物的情境,幫助學生感受到了學習新知識的必要性,理解了分數除法的意義。而這節(jié)課我認為最突出的地方在于充分給學生探究的機會,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而功能強大的mp_lab恰恰為學生提供了操作平臺。如果是平常的教學,教師往往采取用折紙涂色的方法讓學生探究,但存在的問題是,學生的折法不統(tǒng)一,不便于統(tǒng)一研究;折的時候由于操作失誤造成分得不夠平均,把一張紙折成奇數份數,如平均分成7份,比較麻煩,較為費時。使用mp_lab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新版的mp_lab有平均分的功能,能幫助學生高效地完成操作探究任務。這節(jié)課,我比較注重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充分讓學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使用mp_lab自主探究,去尋找解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經過反復探究后學生得出了分數除以整數、將分數通分以及乘以整數的倒數等各種算法,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充分表現。而且出乎我意料的是,學生經過操作思考后,都能把算法解釋得非常清楚。我也被學生的情緒帶動起來,學生更是被他們自己的研究成果所鼓舞著。我認為這樣的思維活動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是非常重要的。

我再一次感受了mp_lab的強大功能對學生數學建構的幫助,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思維活動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同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力爭做到評價及時、準確。促使每個學生自主地發(fā)展,逐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質。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十六

1.激發(fā)學習興趣,通過自主學習認識“翻轉和旋轉圖形”的內涵。

2.掌握對實際圖形進行相應處理的方法,感受到計算機處理圖形的優(yōu)勢。

3.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獲得進一步發(fā)展。

翻轉和旋轉的操作使用。

圖形的翻轉和旋轉以及在實際繪圖中綜合知識的應用。

情境導入:春天到了,笑笑帶著心愛的風車到公園里玩,公園里的花草樹木都穿上了綠色的新衣,可精神啦!但是有一顆小樹卻哭喪著臉,笑笑上前問道:“小樹,小樹,你怎么啦?”小樹回答:“大家都有新衣服穿可是我的葉子還沒長出來?!毙πφf:“不要難過,我來幫你?!?/p>

提問:“笑笑該怎么幫它呢?”

生提出解決辦法:制作綠色的葉子為小樹“添衣”。

[設計意圖]情境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寬松、**、活躍的課堂環(huán)境,對于激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能力是相當重要的。

1.舊知識再現:

生答:復制、粘貼。

老師給予肯定后,一邊操作一邊讓學生口述復制、粘貼的過程。

移動樹葉到合適的位置,發(fā)現問題。(透明、不透明)。

[設計意圖]利用所學的舊知識,啟發(fā)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獨立獲取知識和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的習慣。

師:我們已經知道可以用復制和粘貼的方法來為小樹添加樹葉,接下來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這兩幅圖。比一比,這兩張圖有什么不同?(出示)。

指名回答。

師:你們更喜歡哪一張?你們想一想怎樣才能像右邊的小樹一樣好看?

(把樹葉“倒個個兒”,“轉一下”,“換個方向”……)。

老師肯定并指出“咱們把對葉子的這種處理稱為‘翻轉和旋轉’”。在畫圖里有這個功能,大家找找它藏在哪里?(提示在菜單欄里找)。

學生嘗試操作,自主探究。

全班交流:(請兩位同學上來演示,同學評價,老師評價)。

師再次演示操作過程。(邊操作邊講解)。

出示幾種不同翻轉效果,同桌之間討論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

(提示:可用使用記錄本要翻一翻)。

請同學演示用記錄本來翻一翻,及時指出不對的地方。

課堂放松一分鐘。

學生練習。

[設計意圖]針對違背自然現象的問題,我讓學生先自己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后再進行操作方法的示范。利用桌上的使用記錄本這個現有資源,進行翻轉和旋轉的練習,從而達到準確理解“翻轉”和“旋轉”這兩個命令的區(qū)別。

1、讓學生嘗試各種翻轉的操作,完成作品。老師巡視,及時發(fā)現教學中的問題,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提示學生,并給予肯定。

2、提前完成任務的同學可對整幅圖進行美化。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新知;分層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不同知識水平同學的學習需要。

展示學生作品,評一評。(自評、互評、師評)。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較為開放,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拓展學生的思維。通過學生自評、互評以及教師點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說說這堂課的收獲。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小結,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板書:

水平翻轉。

翻轉。

垂直翻轉。

旋轉180度旋轉。

270度旋轉。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十七

首先說課教師唐老師的說課流暢自如,條理清晰。充分體現了說課中“說”的特點。說課課件制作新穎有效,使人一目了然。對課件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說明到位。尤其是教學中教師如何圍繞學生的學習目標突破難點的做法做了詳盡的闡述,并預設了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策略。達到了說課的目的。

周麗老師語言幽默風趣,教態(tài)親和,精煉的問題、適時的點拔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特別好”“真勇敢”的評價鼓勵、全體學生的關注,充分體現老師先進的教育理念。整節(jié)課圍繞著學習目標“了解旋轉概念,探索旋轉性質,用旋轉知識解決簡單問題”進行設計,學生學得輕松且充實。

新課伊始,周老師展示了一些貼近學生生活與變換有關的圖片讓學生進行分類,既讓學生感受到豐富多彩的幾何美,又復習了曾經學過的平移和軸對稱,學生能初步感受了三種全等變換的本質區(qū)別。小結中用表格形式幫助學生清晰梳理三種變換的聯系與區(qū)別,完善知識體系,讓學生掌握的圖形變換的`知識點聯成知識網。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學習數學不可能不做練習,不解決問題,但是過多的機械訓練,容易導致學生厭學,也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而課本的習題資源有限,需要教師帶著設計的眼光,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習題,改編習題,以實現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的發(fā)展。

周老師將本課例題進行變式拓展,由最初的培養(yǎng)學生畫圖技能,到涵蓋旋轉概念、旋轉性質等有層次、有針對性的習題,這樣做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了課堂效率。一題多做,一題多用,可以看出教師嫻熟的駕馭教材的能力。這樣有利于做到“少教多學、少教多練,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夯實雙基。

探究旋轉性質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在突破難點時,周老師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數學活動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以小組的形式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為保證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周老師為每組學生準備一個剪掉三角形的硬紙板,進行了“一人畫,一個量,一個轉,一人發(fā)言”明確分工。讓學生人人有事做,參與度高。在活動過程中,周老師深入到小組中去,引導有困難的學生理解旋轉的“角度”和“方向”。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十八

我是7號選手季寶俊,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剪貼圖形》。

一、教材分析:《剪貼圖形》是江蘇省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17課,它是用計算機畫畫模塊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在學完畫圖工具后,對菜單工具的深入的學習。其中的復制、粘帖和旋轉命令是以后學習的基礎。本節(jié)課的內容如果掌握好會大大節(jié)省創(chuàng)作繪畫的時間,變換各種圖形的形狀,為電腦繪畫的創(chuàng)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掌握圖形的復制、粘貼的技巧,學會翻轉命令的使用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同學的互助和交流合作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三、教學重點:編輯菜單中“復制”、“粘貼”命令的使用。

四、教學難點:圖像菜單中的翻轉/旋轉工具的使用。

五、教學方法。

本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等。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工具,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發(fā)展能力。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fā)、誘導、互助貫穿始終,創(chuàng)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平臺,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六、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分析體驗――接受任務――合作探究――綜合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故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互助合作,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發(fā)展能力,訓練思維。

七、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網絡教室。

八、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以“你知道孫悟空有什么本領嗎?”學生知道,有七十二變。那么今天我們在計算機上也來一個七十二變。通過課件向學生展示將一朵花變成了許多花。(設這樣情境的意圖是激發(fā)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興趣,孫悟空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形象,也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二)、講解重點、點拔難點。

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必須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否則就只能是盲目嘗試。所以本環(huán)節(jié)對14課畫出一個月亮進行回顧,演示月亮的“復制”、“粘貼”的過程。指出“旋轉”命令在“圖像”菜單中。以此來為學生完成任務提供基礎,使教學難點降低了坡度。

(三)、自主探索、協(xié)作學習。

教師出示本課的第一個任務是畫一個大風車,在此利用中央電視臺大風車節(jié)目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在明確了教學任務,創(chuàng)設情境后,這時就應大膽的讓學生嘗試練習。因為這個操作的具體方法在課本中已經有了具體的步驟講解,而且,剛才在對月亮的回顧當中,老師將幾個主要命令已經做了指導。在操作過程中學生有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我主要提示他們通過這樣的渠道來解決:1、閱讀教材;2、同學之間的幫助;3、舉手請教教師的指點。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得到新知。

(這個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把教材、同學、教師都作為學習的`幫助者,目的是為了自我學習,同時也可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先完成教學任務的同學幫助學習慢的同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學的難點也就得以突破。)。

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后,教師選擇畫出不同效果的同學的作品,讓師生進行評價。這一步主要通過對好的進行表揚,起到一個激勵的作用,對存在不足的進行指導,使他的練習能得到進一步完善的機會。

(四)、創(chuàng)作繪畫,互評互學活動。

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法,他們就有一種創(chuàng)作的欲望。為了讓學生的創(chuàng)作有坡度的循序漸進,我讓他們先在書后的練習中選擇一幅圖形進行練習。這時候書上沒有了具體的指導,靠剛才學到的方法的積累。接下來再鼓勵學生自己用學到的方法,結合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創(chuàng)作出一幅“簡單的繪畫作品”。這一個步驟,不僅僅是計算機繪畫方法的運用,還有一個就是美術方面知識的綜合運用。最后,教師引導同學們從技法的運用,構圖是否合理等幾個方面,讓同學之間展開互評。教師選幾個好的畫讓全班同學進行評價。

(評價本著發(fā)展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原則,評價方法要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上面的評價方法,旨在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者可以是自已、同學、教師。評價的結果要多樣化,不再是單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勵性的話語給予肯定性評價。這樣設計,可以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辨別的能力。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別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這正是我們信息技術所力求的目標。)。

九、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整合了美術、信息技術兩大學科,同時注意了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學科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教師的講授作用與引導、啟發(fā)作用。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并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自我創(chuàng)新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3、在體驗感受中學習。這節(jié)課中通過“放”,讓學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學生肯定會有許多失敗。正是在失敗中找到成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4、分層教學的實施。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通過互幫互助,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fā)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圖形的對稱說課稿篇十九

本課是蘇科版《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第12課《調整圖形》,主要是教會學生認識“翻轉與旋轉”、“拉伸與扭曲”命令,并運用命令進行調整圖形的操作。本課是計算機畫圖模塊中學習基本畫圖工具后,對菜單中命令的深入學習。其中“翻轉與旋轉”命令為畫圖綜合學習之一,為利用計算機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據學情,上一節(jié)課學習了使用“編輯”菜單中的復制與粘貼命令來繪畫??紤]到調整圖形的課容量較大,故將本課設計為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教學“翻轉與旋轉”,第二課時教學“拉伸與扭曲”。

本課的學習對象是小學三年級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電腦繪畫操作能力,會使用工具箱里的各種工具來進行電腦的繪畫,并且有了認識菜單和使用菜單中的命令來繪畫的經歷。本節(jié)課是借班上課,所以我針對學生比較喜歡動畫故事的特點,創(chuàng)設較為合理的情境,讓學生多實踐,多摸索,意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并讓完成任務較好的學生擔任臨時小組長,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及時給學生提示,引導他們有目的的學習。

(1)讓學生掌握電腦畫圖程序中“翻轉與旋轉”的菜單的使用。

(2)掌握改變圖形方向的操作技巧。

(1)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創(chuàng)作,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生的自我探究和小組合作完成課堂任務。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圖像方向變化的感知能力。

發(fā)展學生的拓展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品質,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索,積極創(chuàng)新和團隊合作的精神。

重點:學會用翻轉與旋轉的方法變化圖形方向。

難點:結合學習和生活實際,利用翻轉與旋轉的方法有目的地變化圖形方向。

多媒體課件,學生練習素材,網絡教室。

板書:拯救懶羊羊。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情境,調動課堂氣氛,將學生引入故事中,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我們出發(fā)吧,灰太狼真是太可惡了,把好好的一個路牌就這么給拆成了兩半,讓我們一起把他修好吧,說不定還有什么意外收獲哦。

要求:打開“路牌維修”文件,試著將拆成兩半的路牌拼成一個完整的路牌。

啟發(fā)思考,并培養(yǎng)觀察力。讓學生用實物感知水平翻轉是怎樣一個過程。

那這個“水平翻轉”效果在我們的電腦畫圖軟件又應該怎樣實現呢?請小朋友把書本翻到第61-63頁,自己閱讀書本,看懂的同學,勇敢地上臺來做一回小老師,教教小伙伴們。

學生邊說邊演示,第一步右擊桌面上的“路牌維修”文件,選擇打開方式中的“畫圖”程序打開任務;第二步利用“選定”工具選擇需要水平翻轉的圖形;第三步單擊“圖像”中的“翻轉與旋轉”,選擇“水平翻轉”,單擊“確定”按鈕,第四步將圖形拼搭起來;最后將文件另存為到自己的文件夾中。

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給其以適當的引導,讓其自主探究不是盲目去做。提示學生操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引起學生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有了小老師的演示,同學們一定也能很快的完成“路牌維修”任務了吧,動手試試吧,已經完成的圖形幫助小組內還有些困難的小伙伴,注意君子動口不動手。小組成員都完成任務的可以給自己小組的樹上添加一片葉子。

通過給小樹添加葉子環(huán)節(jié),加強和培養(yǎng)學生的互幫互助意識,鼓勵其團結協(xié)作,共同進步。

路牌修好了,原來我們條路叫善學錄,沿著善學路,我們來到了教學樓,突然從三(1)班的教室里傳出灰太狼的聲音。(錄音:喜羊羊,不錯嘛,被你找到了,可惜??!我在這個教室的門上加了三把鎖,鑰匙都在我手里,看你可憐兮兮的,送你一把,看你怎么打開這三把鎖。)。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借助導學單及配套的一把鑰匙,完成“巧開門鎖”任務,使得每個鎖都能配上一把合適的鑰匙。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任務自主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本領,并培養(yǎng)了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擊進行學習,完成導學單的填寫,為交流做準備。

通過學生演示,來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并讓沒有學會方法的同學進行學習,代替了老師的演示講解。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為后面的實際應用作鋪墊。

2.按一定角度旋轉,他的旋轉方向有沒有什么規(guī)律呢?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巧開門鎖”的操作,對翻轉知識進行鞏固練習。在鞏固練習中發(fā)現旋轉的使用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把教材、同學、老師都作為學習的幫助者,目的是為了自我學習,同時也可照顧到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先完成教學任務的同學幫助慢的同學。通過這個過程,使教學的難點得以突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懶羊羊終于被救回來了。經過這一場驚心動魄的浩劫,懶羊羊就想好好休息休息。呀!這房間可真是亂,怎么能休息呀!我們大家一起動手幫他整理一下吧!

要求:利用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幫懶羊羊整理房間,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利用老師在邊上提供的素材再給懶羊羊的房間裝飾一下。

已經完成的同學將自己的作品上傳至learnsite平臺,并對其他同學上傳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評價。

師生共同欣賞優(yōu)秀作品。你認為別人的作品好不好?好在哪里,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師評:針對學生作品的優(yōu)點和不足給予及時準確的贊揚和建議。

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后,教師選擇畫出不同效果的同學的作品,進行評價。這一步主要通過對好的進行表揚,起到一個激勵的作用,對存在不足的進行指導,使得練習能達到進一步完善的機會。并讓學生感知作品的優(yōu)缺點,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自己不足之處的反思。

今天我們同喜羊羊一起參加了拯救懶羊羊行動,在行動中你學會了什么呀?在這兒,鄒老師送大家一首兒歌,它清楚地告訴我們翻轉與旋轉的操作要領。

小小畫圖真神奇。

翻轉旋轉很容易。

選準圖形找圖像。

明確方向再單擊。

通過總結,回顧本課的知識點。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41058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