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體大班教案(實用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21:49:03
正方體大班教案(實用13篇)
時間:2023-11-26 21:49:03     小編:紫衣夢

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準備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案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參考優(yōu)秀教案的設計理念和實施方式,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

正方體大班教案篇一

1、在活動中認識正方體,能區(qū)分正方體與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體的物品,感知立體圖形。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空間知覺能力。

1、教具準備:骰子、正方體圖形紙、課件2、學具準備:制作正方體的圖樣紙、彩筆、膠棒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1、師幼問候

2、情景導入"今天我要帶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術樂園玩,接下來我們要踏上神秘的魔術之旅了,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積木房》:積木寬,積木長,我用積木蓋新房,小朋友們請進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體活動。

(1)觀察圖形幼兒觀看課件師:"圖形紙上有什么圖形?有幾個?它們一樣大嗎?"師:"這張圖形卡紙上有6個一樣大的正方形,我們變個魔術,看看它能變成什么?"

(2)操作活動教師做示范,將圖紙折疊后變成正方體。

師:"今天變成的這個新圖形叫正方體。"小朋友們也來試試吧。

(3)認識形體請幼兒觀察正方體師:"正方體由幾個面組成?"(請小朋友用彩筆點數(shù))師:"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每個圖形一樣大嗎?"小結:用六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正方體。

(4)師幼互動師:請小朋友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正方體。

三、游戲活動:

數(shù)字2:正方體的六個面一樣大嗎?

數(shù)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體的東西?

數(shù)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東西?

數(shù)字5:正方體的六個面是什么圖形?

數(shù)字6:再擲一次骰子。

2、活動小結

正方體大班教案篇二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3.發(fā)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

總結:按順序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正方體大班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通過學生的觀察、對比、小組討論,了解長、正方體的特點。

2、在操作中認識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了解長(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這兩種平面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些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今天我們要認識兩種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新課引入:指著各種形體的教具提問,哪些物體的形體是長方體?請學生把長方體挑出來。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我們?yōu)槭裁窗堰@些形狀稱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二)認識長方體。

1.教師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說明面、棱和頂點。

2.學生拿學具小組討論,并出示小組討論提綱,同時討論后填寫操作實驗報告。

面棱頂點長方體數(shù)量形狀大小數(shù)量長度數(shù)量位置。

(1)探究完成實驗報告。

(2)匯報討論結果。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4.引導學生指出自己手中學具的長、寬、高,改變學具的位置,在指出長、寬、高。向學生說明長、寬、高根據(jù)長方體所擺的位置不同而改變。

5.練習:要求根據(jù)特征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長方體?并說出長方體立體圖形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1.學生找出正方體實物來獨立觀察,觀察后按提提綱獨立回答問題,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獨立觀察提綱:

(1)數(shù)一數(shù),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有什么特點?

(2)摸一摸,正方體有多少條棱?它們的長度相等嗎?

(3)找一找,正方體有幾個頂點?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面棱頂點正方體數(shù)量形狀大小數(shù)量長度數(shù)量位置1.班集體討論,訂正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報告,并完成教師板書,注意啟發(fā)學生自己總結正方體的特征2.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何異同?相同點: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不同點:形狀、大小、長短不同,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12個棱長都相等。3.引導學生認識長、正方體的關系:

(四)新課小結。

這結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還有什么問題?

三、看書質疑(略)。

四、鞏固練習。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正方體大班教案篇四

2、能熟練地運算7以內(nèi)的加減法。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7以內(nèi)加減式題若干、正方體、長方體的積木各若干、每人一張作業(yè)圖、一張制作正方體的紙。

1、出示7以內(nèi)的加、減法式題,集體、分組、個別的進行運算練習。

(1)、觀察:每人三塊積木(一塊正方體、兩塊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觀察,找出每塊積木在形體上的特點。如:三塊積木各有幾面?教師在幼兒觀察的基礎上告訴幼兒:六面都是同樣大小的正方體;長方體也有六個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長方形,有的四面是長方形,兩面是正方形。取出兩種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觀察。

(2)、找找正方體與長方體。幼兒在桌上的一堆積木中,根據(jù)教師的指令,拿出正方體或長方體的積木。

幼兒運用積木建構簡單物體。請幼兒數(shù)數(shù)自己用了幾塊正方體的積木,幾塊長方體的積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兒園里有那些東西像正方體,那些東西像長方體?

3、幼兒操作活動:

(1)、每人一張作業(yè)圖。數(shù)數(shù)每一個圖形是由幾塊積木組成的,并在旁邊的圈中寫上相應的數(shù)字。

(2)、每個幼兒用準備好的紙制作一個正方體。

4、教師點評幼兒操作結果,并對整個活動進行小結。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顒娱_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jīng)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jīng)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nèi)化。

正方體大班教案篇五

2、能在活動中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兩張紙,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

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么做呢?”

(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

“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shù)數(shù)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請你把你做的正方體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xiàn)在請你們拿出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shù)數(shù)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個面是正方形。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這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

4、搭積木游戲。

數(shù)一數(shù)我用了幾塊積木來搭,數(shù)的時候要考慮到看不到的積木,提高觀察能力與空間知覺能力。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顒娱_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jīng)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jīng)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nèi)化。

正方體大班教案篇六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2.復習幾何圖形,并練習按特征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1.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

圖形標記、數(shù)字標記、大小標記。

2.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

3.幼兒學具:每人一張正方體紙卡、記錄紙、筆、積塑(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一、準備部分。

復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出嘗試問題。

1.告訴幼兒今天來認識正方體。(出示正方體盒子)。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么圖形)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了解活動情況。

四、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1.數(shù)一數(shù):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六、幼兒操作活動。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城的朋友。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好后,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七、集體游戲“拼圖”,辨認正方體。

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圖。

正方體大班教案篇七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2.復習幾何圖形,并練習按特征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

圖形標記、數(shù)字標記、大小標記。

2.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

3.幼兒學具:每人一張正方體紙卡、記錄紙、筆、積塑(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復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出嘗試問題。

1.告訴幼兒今天來認識正方體。(出示正方體盒子)。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么圖形)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了解活動情況。

四、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1.數(shù)一數(shù):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六、幼兒操作活動。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城的朋友。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好后,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圖。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獲得有關物體形狀、數(shù)量等方面的感性經(jīng)驗,并嘗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解決日常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因此我認為無論是教育內(nèi)容還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的興趣,并能與生活息息相關,有益于幼兒發(fā)展就值得去嘗試。

正方體大班教案篇八

教材第20頁內(nèi)容。

1.通過觀察、操作,認識正方體的特征,形成正方體的概念。

2.通過觀察、比較,明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3.經(jīng)歷正方體的認識過程,初步學會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現(xiàn)實物體。

4.體驗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學習目的性的教育。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一、情境導入。

1.回憶長方體的特征,請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一種特殊的立體圖形。(板書課題:正方體)。

二、探究新知。

1.觀察正方體模型,組織學生展開交流,討論。

師:正方體具有哪些特征呢?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關系呢?

2.小組匯報學習結果。

組1:我們組發(fā)現(xiàn)正方體所有的面完全相同;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而且正方體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長方體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組2:我們組還要補充很重要的一點,正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長方體的長、寬、高不會出現(xiàn)都相等的情況。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關系呢?

組3:我們組發(fā)現(xiàn)正方體和長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組4:我們組發(fā)現(xiàn)正方體相對的面也完全相同,正方體相對的4條棱長度也相等。因此,我們組認為:正方體也是長方體,只不過它是特殊的長方體。

3.小結。

生1:正方體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生2: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且完全相同,有12條棱且長度都相等,有8個頂點。

生1:它們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生2:正方體的棱長度都相等,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0頁“做一做”。

2.教材第21~22頁練習五第4、5、8、9題。

四、課堂小結。

想一想,我們這節(jié)課都研究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你學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正方體。

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6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完全相同。

12條棱長度相等。

正方體特征的研究是以長方體特征的研究為基礎的,在教學中把兩者聯(lián)系起來,通過長方體特征的研究方法的遷移,使學生自主進行正方體特征的研究,學生運用實物、抽象的幾何圖形,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認識了正方體的特征,并明確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發(fā)展了空間觀念,也使學生獲得了探究知識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這是這節(jié)課做得較好的地方。

正方體大班教案篇九

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征。

2、能在活動中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4、有興趣參加數(shù)學活動。

5、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兩張紙,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么做呢?”

(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shù)數(shù)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請你把你做的正方體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xiàn)在請你們拿出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shù)數(shù)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個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斑@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

4、搭積木游戲。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

小百科:用六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正方體。側面和底面均為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體叫正方體,即棱長都相等的六面體,又稱“立方體”“正六面體”。

正方體大班教案篇十

1. 感受、了解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體驗數(shù)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 在操作中學習觀察、比較與合作,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1. 大正方體一個(骰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紙片若干張。

2. 正方形紙與正方體積木各面大小相同(每人一份)、筆

3. 各種正方體、財付通的廢舊紙盒、玩具、積木、大筐等

4. 課件、實物投影儀

一、認識 正方體

出示正方形紙片

1. 你認識它嗎?他是什么形狀?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一樣長的四條邊,一樣大的四個角)

2. 你們有什么辦法證明它的四條邊是一樣長的、四個角是一樣大的?

3. 幼兒操作、交流。教師(上下折、左右折、斜折說明邊一樣長,或用筆量一下)

出示正方體

1. 你認識它嗎?它是怎么樣的?有什么特征?

2. 幼兒操作探究正方體。請幼兒在正方體每個面都貼上正方形的紙并編號。

3. 交流、驗證“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用了幾張紙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的大小怎樣?”

二、尋找正方體

1. 在的材料中,尋找正方體

2. 檢查驗證

3. 出示長方體(有2個面是正方形的)

提問:它是正方體嗎?為什么?(課件驗證、)

4. 繼續(xù)對的材料進行分類。

三、拼搭正方體

1. 小組合作品出大正方體

2. 交流、驗證

3. 再次小組合作品出更大的正方體。

4. 交流、驗證

四、延伸、拓展活動

正方體大班教案篇十一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shù)學題目。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紙盒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3、發(fā)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在上兩個星期我上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課,在上第一次課時,出現(xiàn)前松后緊的現(xiàn)象,課堂上動手操作的時間有些過長,應該讓4人小組做一個長方體框架。通過改進,在第二次課上,有了好的成效,讓每3個小組動手做一種長方體,這樣便于多樣化和節(jié)省時間。

1.教學時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讓學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實際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掌握長方體的特征,不斷積累空間觀念。如讓學生小組合作,發(fā)現(xiàn)并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征;選用合適的小棒做成一個長方體框架,使學生清楚地看到12條棱的關系,從而引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概念;得出總棱長的計算公式。

2.引導學生多向思維,如長方體棱的認識,在學生已掌握長方體有3組相對的棱并制作了長方體框架后,我又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如果制作一個長方體框架,需要量出幾條棱的長度?”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條棱的長度就可以了,這樣12條棱又在學生腦中分成了4組,對總棱長的計算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促進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

正方體大班教案篇十二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2.復習幾何圖形,并練習按特征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1.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

圖形標記、數(shù)字標記、大小標記。

2.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

3.幼兒學具:每人一張正方體紙卡、記錄紙、筆、積塑(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復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1.告訴幼兒今天來認識正方體。(出示正方體盒子)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么圖形)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記錄方法。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1.數(shù)一數(shù):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城的朋友。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好后,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圖。

正方體大班教案篇十三

1.在探索中感知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體驗數(shù)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在操作中增強觀察比較與合作的能力。

3.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1.大正方體一個、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紙片若干張。

2. 正方形紙與正方體積木各面大小相同(每人一份)、筆。

3. 各種正方體玩具、積木等。

4. 課件。

知道正方體的名稱以及正方體有六個大小形同的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能用觀察比較的方法了解正方體的特征。

1.小客人是誰?它是什么形狀的?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一樣長的四條邊,一樣大的四個角)

2.有什么辦法證明它的四條邊是一樣長的、四個角是一樣大的?

3.幼兒操作、交流。

小結:上下折、左右折、斜折邊和角都能重合,說明邊一樣長、角也是一樣大的。這是一種辦法,也可以用一條線來測量一下。

1. 你認識它嗎?它有什么特征?

2. 幼兒操作探究正方體。請幼兒在正方體每個面都貼上正方形的紙并編號。

3. 交流、驗證“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用了幾張紙?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的大小怎樣?”

小結:正方形的面是平面的,正方體是有棱角的,有空間的,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

1.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圖形呀?(六個)

2.看一看:每個圖形都是什么形狀呀?(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嗎?(一樣大)

4.六個一樣大的正方形組合起來就變成了“正方體”。

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在提供的材料中,尋找正方體

2.檢查驗證

3.出示長方體(有2個面是正方形的)

提問:它是正方體嗎?為什么?

4.找一找,圖片里面有哪些東西是正方體?

5.小朋友,你們家里有哪些東西也是正方體的?

拼搭正方體,在生活中正確辨別正方體盒長方體。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顒娱_展中,幼兒興趣濃厚,經(jīng)過操作比較,能大膽表達形與體的區(qū)別,知道體是在形的基礎上構成的,而且在拓展環(huán)節(jié),幼兒能拓展思維,積極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體的,使經(jīng)驗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內(nèi)化。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541818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