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語文上冊教案七年級語文教案(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12 06:24:58
2023年七年語文上冊教案七年級語文教案(三篇)
時間:2023-03-12 06:24:58     小編:zdfb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七年語文上冊教案七年級語文教案篇一

1.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有些東西已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不過,它們都曾在歷史中留下剪影,請選擇一兩件東西,寫一篇文章,介紹它們的特征及功用。

2.請寫一個片斷描述你所在的城市廣場的雕塑,要求抓住特征,說明順序合理,用詞簡潔、生動。

二、課外收集與屏風有關的古詩詞句,或者相關的材料,組織一次“話說屏風”的讀書交流會。

三、開放性探究

閱讀下文,思考文后的問題。

文房四寶

紙、墨、筆、硯是我國傳統(tǒng)的文書工具。由于它們在運用于書畫藝術創(chuàng)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譽為“文房四寶”。而宣紙、徽墨、湖筆和端硯則又是這“四寶”中的名品。

宣紙是唐代(公元618~907年)制造于安徽省涇縣,曾被朝廷封為貢紙。由于它歷來集散于涇縣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紙”。宣紙蜚聲海外由來已久。在清朝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宣紙制品曾遠銷歐洲,引起許多國家重視。英國的一個貴族,竟以70個基尼金的高價,在倫敦買下了一束用宣紙扎的花。楮片(檀樹皮)和稻草是宣紙的原料。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時間,經(jīng)過一百多道工序。這潔白如雪、厚薄均勻、質地堅韌的宣紙,按厚度分單宣、夾宣、三層以至四層;就吸水性能分為“生宣”和“熟宣”。“生宣”吸水性強,多用于寫意畫,工筆畫則一般使用“熟宣”。由于宣紙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優(yōu)點,所以我國不少古代名家的書法、繪畫真跡能夠長期保存下來。

墨,分松煙墨和油煙墨,是在煙灰中加膠調劑,而后置鐵臼里搗研制成。質量高的墨還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幾種中藥,有的還摻入黃金。這樣的墨研磨起來香氣馥郁,書寫后色澤烏艷,墨跡見水不化。古時制的墨往往有“輕膠萬杵”或“十萬杵”的字樣,意思是料精功到?;漳闹圃焓加谔颇?。相傳河北墨工奚超帶著兒子庭珪避亂南徙,看到黃山附近的歙州松多質好,就定居在此制墨為生。以歙州古松燒煙制成的墨色澤肥膩,性質沉重,再加上奚庭珪鉆研技術,改進搗煙、和膠等方法,墨的質量具有“光澤如漆”“其堅如玉”的優(yōu)點。

文房四寶中的筆,指的是毛筆。相傳秦始皇的大將蒙恬,監(jiān)筑長城時,偶然看到城墻上粘有一撮羊毛,隨手扯下,拾取枯木一枝,將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國第一支毛筆。傳說后來蒙恬曾在浙江吳興縣的善璉鎮(zhèn)住過,當?shù)厝朔钏麨椤肮P祖”,在鎮(zhèn)上修建了“蒙恬祠”,并開始制造湖筆。湖筆是用上等山羊毛(羊毫)、山兔毛(紫毫)、黃鼠狼尾毛(狼毫)經(jīng)過梳、結、裝、擇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用湖筆書寫、繪畫,落筆重壓時有腰力,提筆離紙后筆頭尖正成錐形,筆的周身圓渾飽滿,揮毫潑墨,剛柔相濟,得心應手。

端硯產(chǎn)于廣東肇慶市東郊端溪,據(jù)記載,問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出現(xiàn)硯石的坑洞星羅棋布于端溪兩岸的斧柯山上。端硯的制作分采石、選料、雕刻、配盒等四道工序。用端硯磨的墨經(jīng)久,還極耐凍。傳說晚唐時,端州梁舉人赴京會試,時值隆冬,人家的硯臺都結了冰,只有此公硯上的墨水不凍,于是中了進士,因而人們也稱端硯為“神硯”。

(摘自《人民畫報》

1.本文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四寶”中的名品各有什么特點。

2.體會本文的行文特點。

參考答案:

1.本文采用了分類說明的方法,先總說后分說,在依次介紹“文房四寶”時,介紹了歷史、產(chǎn)地、制作及其優(yōu)點。

宣紙:潔白如雪,厚薄均勻,質地堅韌,抗老化,不易破碎。

徽墨:色澤肥膩,性質沉重,光澤如漆,其堅如玉。

湖筆:落筆重壓時有腰力,提筆離紙后筆頭尖正成錐形,筆的周身圓渾飽滿,剛柔相濟,得心應手。

端硯:磨墨經(jīng)久,耐凍。

(考查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2.說明中穿插故事的敘述,將記敘和說明有機結合,熔知識性、趣味性于一爐。

七年語文上冊教案七年級語文教案篇二

1.理解屏風中所含的情思

2.了解有關屏風的知識

3.把握屏風的詩意美

一、基礎部分

1.選出加點字書寫注音不正確的一組( )

a.屏風(pínɡ) 納涼(nà) b.流瑩(yínɡ) 惟幕(wéi)

c.傖俗(chèn) 因地制宜(yì) d.造型(xínɡ) 緩沖(huǎn)

2.解釋加點詞語的意義。

(1)造型不夠輕巧,色彩又覺傖俗。

(2)其實,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3)誠如是,則我寫這篇小文章,也就不為徒勞了。

(4)“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也夠得一些閑滋味,未始不能起一點文化休憩的作用。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

(1)古代的畫中常見室內(nèi)置屏,它與帷幕起著同一作用。( )

(2)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 )

(3)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等。( )

(4)“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一句,用錦屏人來代指閨中女郎。( )

閱讀下列文段,完成4~9題。

屏可以分隔室內(nèi)室外。過去的院子或天井中,為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小時候廳上來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舊社會男女有別,雙方不能見面,只得借助屏風了。古代的畫中常見室內(nèi)置屏,它與帷幕起著同一作用。在古時皇家的宮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從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赌档ねぁ贰坝螆@”一出中有“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一句,用錦屏人來代指閨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同時也顯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經(jīng)濟與文化水平。

屏也有大小之分。從宮殿、廳堂、院子、天井,直到書齋、閨房,皆可置之,因為場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來我也注意到,屏在許多餐廳、賓館中用得很普遍,可是總勾不起我的詩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夠輕巧,色彩又覺傖俗,繪畫尚少詩意。這是因為制作者和使用者沒有認識到屏在建筑美中應起的作用,僅僅把它當作活動門板來用的緣故。其實,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屏是真夠吸引人的,“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也夠得一些閑滋味,未始不能起一點文化休憩的作用。聰明的建筑師、家具師們,以你們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創(chuàng)作,誠如是,則我寫這篇小文章,也就不為徒勞了。

4.給文中加點的字注音。

忒 倚 膝

5.文中畫線句所用的說明方法是____________。

6.“屏可以分隔室內(nèi)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還有什么作用?

7.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8.作者認為屏風怎樣設置才合適?

9.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二、提高部分

閱讀下文,完成10~14題。

竹是一種特殊的植物。

竹非草、非木,在現(xiàn)代植物學中,屬禾本科,竹亞科。我國有毛竹、苦竹、孝順竹等六個屬共250余種。因為種類繁多,千姿百態(tài),早在晉朝時我國便有專門記敘竹的《竹譜》。這部書,現(xiàn)已被公認為世界最早的植物譜錄學專著。

竹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往往有密切的關系,除了用竹纖維編成的“竹布”現(xiàn)已少見外,食、住、行各方面均少不了。說起竹,過去的運輸工人用的都是竹杠,他們把用血汗換來的銀元、銅元放在片刻也不離手的竹杠中,把頭、惡霸來了,只要敲一下竹杠,便知道一天收入多少,這是現(xiàn)已通行全世界的“敲竹杠”諺語的由來。印度也產(chǎn)竹,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講了個很有趣的神話。有個僧侶貴族,聽說釋伽佛身長一丈六,他不信,便做了根長一丈的竹杖,要實地量一下。不料,等他挨近佛時用那根作尺的竹杖量時,佛身總比竹杖長一丈六。這時他才知道“佛法無邊”,將竹杖丟下走了。從此,這里便長出了“竹林”。

我國農(nóng)諺有種竹要“留三去四”以及“公孫不相見,母子不相離”之說。“去四”,即四年以上的竹如不除去,會影響竹林的發(fā)展;三年以下則太小,不宜取用。所謂“公孫不相見,母子不相離”是這一寶貴經(jīng)驗的形象化說明,值得我們珍視。

10.“敲竹杠”一詞現(xiàn)在一般是指什么?它表達怎樣的感情色彩?

11.第三段中的“他不信,便做了根長一丈的竹杖,要實地量一下”是針對什么說的?

12.“從此,這里便長出了‘竹林’”,句中的“從此”指代的是什么?

13.第一、第二自然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用來說明什么?

14.“公孫不相見,母子不相離”形象地說明種竹的一條寶貴經(jīng)驗,請用兩個單句表達。

三、試一試

15.下列句子因太長而不清晰,請修改。

我們班的外語經(jīng)學校研究決定從9月6號開始分快慢兩個小班上課。

參考答案:

(c.cānɡ、yí;b.螢、帷)

2.(1)粗俗鄙陋。

(2)恰當,恰如其分。

(3)果真像這樣;無益地耗費勞力。

(4)味道;休息,在此有讓人覺得有趣、悠閑、似觀光消遣的意思。

3.(1)作比較 (2)作詮釋 (3)分類別 (4)引用

ī yǐ xī

5.舉例子

6.總領下文。是藝術點綴,又可以擋風。

7.屏的分類及雅俗之別。

8.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9.作者介紹了一些屏風知識,并提出了屏風要輕巧,要富有詩意,要有文化休閑作用。點明了寫作此文的目的,表達了作者對屏的喜愛和情思。

二、10.利用別人的弱點或借某種口實抬高價格或索取財物。貶義。

11.聽說釋伽佛身長一丈六。

12.那個僧侶貴族丈量佛身,意識到“佛法無邊”,丟下竹杖走了之后。

13.列數(shù)字、舉例子、分類別。 說明竹種類繁多,千姿百態(tài)。

14.四年以上的竹要除去,三年以下的竹要保留。

三、15.經(jīng)學校研究決定,從9月6日開始,我們班的外語分快慢兩個小班上課。

七年語文上冊教案七年級語文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查字典,看注釋,掌握重點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弄明白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以屏風為媒介,激發(fā)學生審美情趣。

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屏”的有關知識,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wǎng)查找。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人新課。

學生拿著自己找的圖片或小屏風,向同學作介紹,語言可能不生動,教師可以就此導人,看做者是怎樣介紹的。也可以用古詩詞中有描寫屏風的詩句導人。

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教師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并思考:

a.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b.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

聽讀完后,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

b.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nèi)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研讀與賞析。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56223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