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有助于我們發(fā)現(xiàn)并改正錯誤和不良習慣。在總結中,我們可以借鑒他人的經驗和方法,以提高自己的總結能力。借助下面這些總結案例,相信大家可以更好地掌握總結的要領和技巧。
小學三年級語文七顆鉆石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使學生感受到文章體現(xiàn)的人物美好的心靈。
感受想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嘗試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浩瀚的宇宙,總是充滿神秘,讓我們對它產生許多美妙的遐想。當我們看到那皎潔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樣的神話故事?(學生: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那夜空中美麗的銀河,又讓你聯(lián)想到什么呢?(學生:牛郎織女)雖然我們知道這些都不存在,但我們依然為這些美麗的.傳說著迷。今天,讓我們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聽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將一講它的動人故事。
二、教學過程:
1、自讀課文,注意語速,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故事內容。
2、你認為這個小姑娘是怎樣的人?畫出相關的語句做簡單說明。
(學生:三次愛心行動;動詞等。)。
3、小姑娘的小罐神奇在哪里?作者為什么把水罐寫得這樣神奇呢?
4、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頌什么?你從中受到什么教育呢?
5、體會下面句子表達了怎樣美好的愿望?
“那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熊星座”
6、閉上眼睛試想,如果沒有愛心行動,世界會變得怎樣?
三、想象力訓練:
出示下列兩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任選一題(體現(xiàn)自主性,差異性),然后全班交流。
1、童話說“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如果小姑娘這時候做了個夢她會做一個怎么樣的夢呢?發(fā)揮你的想像說說夢中的情景。
2、“這時,小姑娘再也忍不住————要討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會如何續(xù)寫下去呢?給故事續(xù)寫一個結尾。
四、課堂小結:
小姑娘的愛心,就想天空中的七顆鉆石,閃閃發(fā)亮,照亮每個人的心靈。這堂課的學習是否也在閃光的東西留在你的心里了呢?談談你的一堂課的收獲吧。(學生回答)。
五、課后探究:
收集關于宇宙中事物的神話傳說,出一期小報,一個禮拜后交。
小學三年級語文七顆鉆石教學設計篇二
使學生感受到文章體現(xiàn)的人物美好的心靈。
感受想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嘗試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教學過程?:。
1、自讀課文,注意語速,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故事內容.
2、你認為這個小姑娘是怎樣的人?畫出相關的語句做簡單說明.
(學生:三次愛心行動;動詞等.)。
3、小姑娘的小罐神奇在哪里?作者為什么把水罐寫得這樣神奇呢?
4、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頌什么?你從中受到什么教育呢?
5、體會下面句子表達了怎樣美好的愿望?
"那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熊星座"。
6、閉上眼睛試想,如果沒有愛心行動,世界會變得怎樣?
三、想象力訓練:。
出示下列兩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任選一題(體現(xiàn)自主性,差異性),然后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探究:。
收集關于宇宙中事物的神話傳說,出一期小報,一個禮拜后交.
小學三年級語文七顆鉆石教學設計篇三
教材分析:
《七顆鉆石》是語文出版社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童話,它是根據(jù)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故事改寫的。文中的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變成了七顆星星,告訴我們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里強調:閱讀教學應重視主體閱讀感受和體驗,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根據(jù)這點本設計抓住讓學生感悟愛心的神奇力量和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兩個重點,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讀中體味語言的美,在讀中品味字里行間流露的愛心,在讀中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凋、罐、翼、喘、涌;要求會寫的字有:鉆、旱、焦、縫、滴、捧、嘴、銀、涼、需、股;要求掌握的詞語有:鉆石、旱災、焦渴、巖縫、一滴、嘴邊、清涼、需要、一股。
情感目標: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學會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能力目標: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意思。
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2、理解課文內容,學會關心他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生平及其文學成就。
2、閱讀、了解一些關于“愛心”的故事。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啟動感情。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這是什么?(北斗七星)今天學的課文與北斗七星有關系。讓我們一起走進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的童話《七顆鉆石》,去了解它神奇的來歷。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課文有幾個自然段?(8段)你是怎么知道課文有8段的?
2、指名讀第一段。(指導朗讀)真好,讀得不錯,預習得很充分。
師: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fā)生了什么?(大旱災)。
師:旱災嚴重到什么程度?
花兒都凋謝了,草木都枯黃了,許多人和動物因焦渴而死去。
師:什么是凋謝、枯黃和焦渴?再讀這幾個詞。(演示渴字)。
師:你看這個干旱大不大?請你們齊讀第一自然段。(演示旱情圖片)。
3、第二自然段開始講一個小姑娘給她媽媽找水,因為她媽媽生病了,需要水喝,拿著一個什么?(空的木水罐)(演示罐字)。
師:她找到水了嗎?是怎么找到的?找出相關的語句來讀讀!
她找哇,找哇,終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個很小的泉眼。
小姑娘小心翼翼地端著水罐,一滴一滴地接著水,很久才接滿一罐。
師:從中我們體會出小姑娘找水的艱難。
4、在這個故事的發(fā)展過程中,這個木水罐一次又一次的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發(fā)生了幾次神奇的變化呢?(自由讀3--8段)。
匯報交流:第一次:木水罐變成銀水罐。
第二次:銀水罐變成金水罐。
第三次:金水罐跳出七顆鉆石,并變成泉眼。七顆鉆石變成大熊星座。
三、品讀句段,讀中悟情。
1、第一次神奇的變化是從第三自然段開始讀到哪里為止?(4段)誰來讀?
師:那句話寫出了狗非常的口渴?
小狗躺在地上,伸著舌頭,呼呼地喘著粗氣。
師:此時此刻小姑娘干了什么?找一找動詞。(演示舔字)?這時候,出現(xiàn)了神奇的變化,為什么木水罐會變成銀水罐?(小姑娘對動物有愛心。)。
2、第二次神奇的變化是第幾段?誰來讀?讓你感受最深的語句是什么?
就在這一瞬間,銀水罐變成了金水罐。
師:你說什么是“一瞬間”?(一瞬間就是一眨眼睛,水罐變得很快,由銀的變成了金的。)一起來讀。這時候,出現(xiàn)了神奇的變化,為什么銀水罐會變成金水罐?(小姑娘對母親的愛。)。
臉色蒼白有氣無力。
師:此時此刻,小姑娘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好哇!你比我更需要水,把它全都喝了吧?!闭f著,小姑娘把金水罐遞給了過路人。
師:這時候,又出現(xiàn)了哪些神奇的變化?(它的神奇之一在于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師相機畫課題。(它的神奇之二是金水罐變成了一個泉眼)涌出什么?(涌出一股清澈的水流。)(演示涌字,并體味涌出)(它的神奇之三是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神奇的變化?(小姑娘對他人的愛心。)。
4、小女孩的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是什么力量使水罐有這樣神奇的變化?其實,同學們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為小姑娘的愛心,是“愛”讓這個罐子變得神奇起來。童話中小姑娘的愛心就像鉆石一樣晶瑩剔透,假如這位小姑娘來到你的身邊,你想對她說些什么?小姑娘也有一句悄悄話想告訴我們:“愛心是大海里的一艘船,帶你到達理想的彼岸;愛心是春日里含苞的花蕾,讓你看到無窮的希望;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愿愛心這顆種子,在你們心底慢慢發(fā)芽、長大。愿每個人都獻出愛心,愿每個人都擁有愛心?!?/p>
四、引導想象,豐富情節(jié)。
師:托爾斯泰運用豐富的想象,將北斗七星賦予了這樣一個神奇的童話故事,表達了他希望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永遠普照人間的美好愿望。同學們也要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給課文加入一些情節(jié)。
1、小女孩把水罐遞給討水喝的過路人時,從水罐中跳出七顆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一股巨大清澈的水流。同學們想象一下這個過路人是誰呢?(是真正的過路人,還是上帝……)請同學們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五、延伸文本,擴大感悟。
從你們的想象中,老師明白你一定更深的感悟到課文??催@首小詩:
愛
愛是什么?
愛是付出,不求回報。
愛是什么?
愛是堅強,不會軟弱。
愛是什么?
愛是偉大,絕不渺小。
愛是什么?
愛充滿世界,
永遠在我們的身邊圍繞。
師:我想你一定有很多的話想說,同學們你們想說點什么呢?你從前是怎么對待別人的?學完這一課后有什么想法?有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愛自己的父母、家人,還要愛周圍的人,愛每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和動物,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六、自主作業(yè),拓展感悟。
1.發(fā)揮想象,續(xù)編故事。
2.制作愛心賀卡,送給你周圍有愛心的人。
附:板書設計:
17七顆鉆石。
給小狗喝變成銀水罐。
給媽媽喝變成金水罐。
一木水罐水變成泉眼愛心。
給過路人喝。
七顆鉆石變成大熊星座。
小學三年級語文七顆鉆石教學設計篇四
課前播放老師家鄉(xiāng)霍山的錄象。
看完后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一個繁體的“愛”字。其中的“心”用顏色粉筆標出。
師:你認識這個字嗎?
生:“愛”字。
師:真了不起。為什么里面有個心呢?
生:愛是用心來愛的。
生:老師用心在愛著家鄉(xiāng)。
師:何止愛家鄉(xiāng)呢,這個愛字包含著很深的含義。
上課鈴響。
師:同學們,語文課快樂。
生愣住了,過了一會兒集體說:老師,語文課快樂。
師:同學們,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童話世界,齊讀課題。
生齊讀。
師:讀得再深情一些。
生再讀課題。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老師想請大家默寫幾個生字。
聽寫:旱災干枯叢林小狗。
聽寫旱災時提示:“災”字要注意筆順。
聽寫干枯時提問:哪個詞的意思和干枯差不多?
生:干涸。
師:有什么不同呢?
生:干涸是河水干了,干枯師植物干了。
聽寫過程中強調寫字姿勢。
生:認真、漂亮。
師:下面請大家認真地默讀課文。
出示:認真地默讀課文:
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畫一畫:水罐發(fā)生了幾次變化?
生默讀課文。
師: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故事?
生:很久以前,發(fā)生了大旱災,小姑娘找水,沒找到水,后來找到水,水罐發(fā)生了變化的故事。
師:誰能說得簡練一些。
生:小姑娘為她媽媽找水喝的事。
師:他精練了,那么水罐發(fā)生了幾次變化呢?
生:空水罐、水罐、銀罐、金罐、鉆石。
師:板書:空鉆石。
水金。
銀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留了哪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呢?
生:水罐為什么發(fā)生這么多變化?
師: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研究這個問題。
在課題旁畫一個問號。
師:讀第二自然段,誰來展示,其他人認真聽,聽完后回答,哪句話讓你非常感動?
指名讀。
師:你很了不起,讀得正確、流利。哪些句子讓你感動呢?
生: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拿著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
生: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一想起病中的媽媽,就趕緊抱著水罐往家跑去。這句體現(xiàn)了小姑娘很孝順媽媽。
生:那兒在鬧旱災。
師:你在聯(lián)系上下文讀書,很聰明。
師:下面我們來目睹一下干涸的場面。
一邊播放錄象,教師一邊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作為解說詞。
師:此時此刻,人們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水。
師:沒有水等待人的就只有——。
生:死亡。
師:是啊,小姑娘是多么希望能找到水啊,自由讀這兩話。
出示:第二自然段。
生:哪兒也找不到水,說明她找過很多地方。
生:走得累了,睡著了。
師:用心讀書的孩子就會有特別的發(fā)現(xiàn),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小女孩找水的情景。
生:我看到了一個十分孝順母親的孩子。
生:我看到了一個找不到水也要找下去的孩子。
師:是啊,不光孝順,她還是個堅持、有毅力的孩子,讀一讀這句話。
出示:比較句子。
小姑娘找不到水,倒在草地上睡著了。
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
師:想一想,你更喜歡哪一句話?
學生體會。
師:用課文中的詞說一說小姑娘發(fā)現(xiàn)水時的心情。
生:喜出望外。
師:沒有想到會有水,超出自己的想象,就叫喜出望外。
指名讀。
師:讀時要突出這幾個詞“喜出望外”、“真想”、“趕緊”,這次我們給一個發(fā)言少的同學一個機會。
指名讀。
師:你平時不夠大膽,但今天的朗讀卻讓老師和同學們喜出望外。老師也想讀一讀。
師范讀。
師:老師讀得怎么樣?(學生鼓掌)。
師:為什么這么好呢?
生:老師讀得有感情。
生:老師讀得有投入感。(場下笑)。
生:老師讀出了帶有黃顏色的詞。(一片大笑)。
師:是關鍵詞。
生齊讀。
師:誰來告訴老師,什么原因使空空的水罐裝滿了水呢?
生:是小女孩的愛。
師:對誰的愛?
生:是對媽媽的愛。
師:對,師對母親的愛。
板書:母親。
師:后來她又把水給了誰?水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自由讀3-5小節(jié),過一會兒我們交流一下。
生:她把水分別給了小狗和過路人。
生:還有母親。
師: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說說把水給小狗時的情景呢?
生:小姑娘把水倒一點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凈了,變得歡喜起來。
師:這是什么樣的小狗?
生:歡喜的小狗。
師:為什么歡喜呢?
生:喝飽水就不口干了。
師:是啊,喝了水多高興啊,一起讀,體會小狗的高興。
齊讀。
師:小姑娘不僅愛母親,她還愛什么?
生:愛小動物。
板書:小動物。
師:是啊,這時水罐變成了銀的。
師:小姑娘把水罐帶回家,媽媽怎么說的?自己讀讀。
生:母親對小姑娘很好。
生:媽媽很愛小姑娘。
生:媽媽不顧自己的生命,也要把水讓給小姑娘喝。
師:媽媽寧愿自己死去,也要把水留給孩子,這時銀罐變成金罐,媽媽多愛自己的孩子啊,讀讀這句話。
指名讀。
師:老師看到了一個偉大的母親。
師:小姑娘一心把水讓給別人,她難道就不渴嗎?
生:很渴。
師:能用文中的句子來告訴大家嗎?說說你的體會。
生: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
師:把感受帶到朗讀中。
指名讀。
師:老師看到一個很口渴的孩子。我們一起讀讀看。
齊讀第五自然段。
師:就在小女孩忍不住的情況下,她又作出了什么舉動?
生:她把水讓給了過路人。
師:讀讀課文中的句子。
生: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這個過路人。
師:小姑娘還是把水罐遞給了過路人,一起讀。
老師引讀。
師:你體會出了什么?讀懂了什么?
生:一定要幫助別人。
師:看出小姑娘的什么?
生:愛心。
生:樂于助人。
師:小姑娘的心靈就像什么?
生:金子般美好,鉆石般閃亮。
師:喜歡這個小姑娘嗎?佩服她嗎?
生:喜歡,佩服。
師:看著這股清澈的水流,你最想說什么?
生:是這股水流帶來了快樂。
生:是水流救活了生命。
生:人們終于不用口渴了。
生:這股水一定要分給所有的人。
師:這股水流滋潤了大地,拯救了萬物,是小姑娘的愛心使水罐發(fā)生了這些變化,帶著感動讀最后一段。
師:把你最想說的話寫在練習本上。
出示:寫一寫:
讀完這個充滿愛心的故事,我最想說----------------------。
師:寫完后再讀一讀,同桌可以交換,看看不同的感受。
生:讀完這個充滿愛心的故事,我最想說:我要向小姑娘學習,別人有困難時要幫助別人,要有美好、善良的心靈。
生:讀完這個充滿愛心的故事,我最想說:只要有愛心,世界就會更美好。
生:讀完這個充滿愛心的故事,我最想對小姑娘說:是你用你的愛使水罐發(fā)生了變化,用愛報答了所有的人。
生:讀完這個充滿愛心的故事,我最想說:小姑娘熱心地幫助他人,既使別人得益,也使自己受益。
師:這個大大的問號你弄明白了嗎?讓我們再次深情地齊讀課題。
師:齊讀課文最后一節(jié),可以做些動作。
師:這是列夫?托爾斯泰給我們帶來的《七課鉆石》,同學們每個人都有星座,如果你感興趣的話,你也可以試著自己寫寫童話。
小學三年級語文七顆鉆石教學設計篇五
《七顆鉆石》是語文出版社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中的一篇童話,它是根據(jù)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故事改寫的。文中的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變成了七顆星星,告訴我們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樣晶瑩閃爍,普照人間。
《語文課程標準》里強調:閱讀教學應重視主體閱讀感受和體驗,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根據(jù)這點本設計抓住讓學生感悟愛心的神奇力量和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兩個重點,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讀中體味語言的美,在讀中品味字里行間流露的愛心,在讀中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
知識目標: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凋、罐、翼、喘、涌;要求會寫的字有:鉆、旱、焦、縫、滴、捧、嘴、銀、涼、需、股;要求掌握的詞語有:鉆石、旱災、焦渴、巖縫、一滴、嘴邊、清涼、需要、一股。
情感目標: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學會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能力目標: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意思。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2、理解課文內容,學會關心他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1、布置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生平及其文學成就。
2、閱讀、了解一些關于“愛心”的故事。
多媒體課件。
一、談話導入,啟動感情。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這是什么?(北斗七星)今天學的課文與北斗七星有關系。讓我們一起走進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的童話《七顆鉆石》,去了解它神奇的來歷。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課文有幾個自然段?(8段)你是怎么知道課文有8段的?
2、指名讀第一段。(指導朗讀)真好,讀得不錯,預習得很充分。
師: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fā)生了什么?(大旱災)。
師:旱災嚴重到什么程度?
花兒都凋謝了,草木都枯黃了,許多人和動物因焦渴而死去。
師:什么是凋謝、枯黃和焦渴?再讀這幾個詞。(演示渴字)。
師:你看這個干旱大不大?請你們齊讀第一自然段。(演示旱情圖片)。
3、第二自然段開始講一個小姑娘給她媽媽找水,因為她媽媽生病了,需要水喝,拿著一個什么?(空的木水罐)(演示罐字)。
師:她找到水了嗎?是怎么找到的?找出相關的語句來讀讀!
她找哇,找哇,終于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個很小的泉眼。
小姑娘小心翼翼地端著水罐,一滴一滴地接著水,很久才接滿一罐。
師:從中我們體會出小姑娘找水的艱難。
4、在這個故事的發(fā)展過程中,這個木水罐一次又一次的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發(fā)生了幾次神奇的變化呢?(自由讀3--8段)。
匯報交流:第一次:木水罐變成銀水罐。
第二次:銀水罐變成金水罐。
第三次:金水罐跳出七顆鉆石,并變成泉眼。七顆鉆石變成大熊星座。
三、品讀句段,讀中悟情。
1、第一次神奇的變化是從第三自然段開始讀到哪里為止?(4段)誰來讀?
師:那句話寫出了狗非常的口渴?
小狗躺在地上,伸著舌頭,呼呼地喘著粗氣。
師:此時此刻小姑娘干了什么?找一找動詞。(演示舔字)?這時候,出現(xiàn)了神奇的變化,為什么木水罐會變成銀水罐?(小姑娘對動物有愛心。)。
2、第二次神奇的變化是第幾段?誰來讀?讓你感受最深的語句是什么?
就在這一瞬間,銀水罐變成了金水罐。
師:你說什么是“一瞬間”?(一瞬間就是一眨眼睛,水罐變得很快,由銀的變成了金的。)一起來讀。這時候,出現(xiàn)了神奇的變化,為什么銀水罐會變成金水罐?(小姑娘對母親的愛。)。
臉色蒼白有氣無力。
師:此時此刻,小姑娘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好哇!你比我更需要水,把它全都喝了吧。”說著,小姑娘把金水罐遞給了過路人。
師:這時候,又出現(xiàn)了哪些神奇的變化?(它的神奇之一在于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師相機畫課題。(它的神奇之二是金水罐變成了一個泉眼)涌出什么?(涌出一股清澈的水流。)(演示涌字,并體味涌出)(它的神奇之三是那七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些神奇的變化?(小姑娘對他人的愛心。)。
4、小女孩的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是什么力量使水罐有這樣神奇的變化?其實,同學們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為小姑娘的愛心,是“愛”讓這個罐子變得神奇起來。童話中小姑娘的愛心就像鉆石一樣晶瑩剔透,假如這位小姑娘來到你的身邊,你想對她說些什么?小姑娘也有一句悄悄話想告訴我們:“愛心是大海里的一艘船,帶你到達理想的彼岸;愛心是春日里含苞的花蕾,讓你看到無窮的希望;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愿愛心這顆種子,在你們心底慢慢發(fā)芽、長大。愿每個人都獻出愛心,愿每個人都擁有愛心?!?/p>
四、引導想象,豐富情節(jié)。
師:托爾斯泰運用豐富的想象,將北斗七星賦予了這樣一個神奇的`童話故事,表達了他希望愛心像大熊星座一樣,永遠普照人間的美好愿望。同學們也要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給課文加入一些情節(jié)。
1、小女孩把水罐遞給討水喝的過路人時,從水罐中跳出七顆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一股巨大清澈的水流。同學們想象一下這個過路人是誰呢?(是真正的過路人,還是上帝……)請同學們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五、延伸文本,擴大感悟。
從你們的想象中,老師明白你一定更深的感悟到課文。看這首小詩:
愛
愛是什么?
愛是付出,不求回報。
愛是什么?
愛是堅強,不會軟弱。
愛是什么?
愛是偉大,絕不渺小。
愛是什么?
愛充滿世界,
永遠在我們的身邊圍繞。
師:我想你一定有很多的話想說,同學們你們想說點什么呢?你從前是怎么對待別人的?學完這一課后有什么想法?有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愛自己的父母、家人,還要愛周圍的人,愛每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和動物,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六、自主作業(yè),拓展感悟。
1.發(fā)揮想象,續(xù)編故事。
2.制作愛心賀卡,送給你周圍有愛心的人。
附:板書設計:
17七顆鉆石。
給小狗喝變成銀水罐。
給媽媽喝變成金水罐。
一木水罐水變成泉眼愛心。
給過路人喝。
七顆鉆石變成大熊星座。
小學三年級語文七顆鉆石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1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的能力。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文中寫出的秋天各種事物的味道,感受深秋時節(jié)特有的成熟與滿足。
教學重點:積累好詞佳句,讀懂課文,能夠有感情地誦讀。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舊帶新,導入新課。
2.的確,初秋時節(jié)是美好的,它給秋高氣爽的感覺,然而深秋時節(jié)作者家鄉(xiāng)那特有的味道卻留給作者永遠的懷想和追憶,使作者久久不能忘懷。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2.同桌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3.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語卡,全班認讀,正音。
(2)小組互動,“我說你猜”,小組中一個同學說出課文中含生字的詞語,其他成員迅速在文中找出來。
(3)當當小老師。
三、再讀課文,畫出不懂的詞語,可前后桌交流。
第二課時。
一、由題入手,整體感知。
1.請同學自讀課文,邊讀邊用直線畫出描寫秋天味道的句子,多讀幾遍。
2.做填空練習。
初說感悟:由這些特有的秋天的味道,你能感受到什么?
二、自主研讀,理解體驗。
1.再細讀文章,把你喜歡的部分大聲讀一讀,思考這些秋天的味道使作者想到了什么。
2.討論交流。把你想到的與組內的學習伙伴交流。先讀讀相關的句子,再談談你的想法。
3.把小組的學習內容向全班匯報。匯報方式可以談體會,可以有感情朗讀。
三、比賽促讀,升華感情。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
2.合作指點朗讀。
3.比賽,多方點評。
板書設計:
秋天的味道。
秦艽花紅薯地玉米秸____親切幸福。
葡萄:色香態(tài)____滿足。
三年級下冊語文人教版教案。
小學三年級語文七顆鉆石教學設計篇七
1、學會課后生意,重點指導寫“唾沫”二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想象,感知童話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4、從水罐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5、聯(lián)系實際,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心對待生活。
重點難點。
1、水罐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2、聯(lián)系實際,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見過鉆石嗎?板書:鉆石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幾張世界上最名貴的鉆石圖,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課件圖)漂亮嗎?這鉆石啊,不光是漂亮,它還是這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石,它晶瑩剔透,純潔無暇,它象征著高尚,純潔和永恒??!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與鉆石有關。不全板書“七顆鉆石”
3、太好了,那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近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這篇著名的童話故事七顆鉆石(課件展示課題和作者)。
二、【講讀課文】。
1、同學們打開書80頁,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課件展示六個句子)。
b、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
c、她匆匆忙忙,沒有注意到腳底下有一條小狗,一下子絆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
d、她又把水罐遞給小姑娘,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變成了金的。
e、這時,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湊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時候,突然從門外進來一個過路人討水喝。
f、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這個路人。
2、孩子們,這六個句子非常重要,因為這篇課文中所有的生字都在這六句話當中,讀好這六個句子,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你也就讀懂了。來自己讀讀句子,用自己的方式去讀。
3、指名讀相關的句子,要求讀準字音。
4、引導理解“干涸”
5、匆匆忙忙還能怎么說(急急忙忙)。
6、引導理解“瞬”(此字與眼睛有關)。
7、引導書寫“唾沫”(學生拿出紙筆自己寫)。
8、齊讀六個句子。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大家想一想,木水罐是在什么情況下變成銀水罐的?
(生匯報)。
2、銀水罐又是在什么情況下變成金水罐的?
a、匯報。
b、課件展示(指名讀/齊讀)。
小姑娘回到家,把水罐交給了母親,母親說:“我反正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彼职阉捱f給小姑娘,就在這一瞬間,水罐又變成了金的。
3、金水罐又是在什么情況下變成七顆鉆石,七顆鉆石升向天空變成七顆星星的?
4、課件展示課文片段,老師范讀。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點水……七顆星星)。
5、怎么樣,感動吧,老師相信,這個時候,課文中也有很多讓你感動的句子,同學們再去讀一讀,把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飽含深情地讀出來。(自由讀)。
a、指名讀。
b、老師指出齊讀(小姑娘回到家……變成七顆小星星)。
四、【總結】。
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為什么用“七顆鉆石”作題目了嗎?
(小姑娘那顆善良的心,如鉆石般珍貴?。。?。
小學三年級語文七顆鉆石教學設計篇八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1.要求學生回憶學過的童話故事,熟讀課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況;。
2.教師需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渲染學習氣氛,帶領學生進入神奇的童話世界;。
3.需制作反映課文主要內容的課件。
1.揭示課題。同學們,當夜晚仰望天空時,我們看到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顆星,像七顆鉆石,閃閃發(fā)光,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課件演示大熊星座)同學們,你們可知道這七顆晶瑩閃亮的、玲瓏剔透的星星是怎樣來的嗎?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列夫?托爾斯泰的童話世界,認識一個與你們同齡的小姑娘,了解在她身上發(fā)生的一個奇特的故事。
2.齊讀課題。提問:對這個故事,你想知道些什么呢?讓我們在課文中尋找答案,好嗎?
(“興趣是的老師?!睆膶W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一下子就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同時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點燃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
1.學生分組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通過自讀課文,你體會到了什么?
板書:愛。
(通過自讀,學生對課文內容獲得一個整體的感性認識,了解小姑娘的愛心。)。
1.課件演示旱災的情景。
2.結合課件理解重點詞語“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并體會旱情之重。
3.這是一個干旱之年,此時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在焦急、饑渴地尋求一樣東西。
課件出示:水!水!水!
水就像()一樣寶貴!
4.指導朗讀。
(第一段的環(huán)境描寫通過“所有”和三個“都”字說明旱情的嚴重,告訴人們:水,已經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原因。在課件演示的過程中,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旱災的嚴重以及人們對水的強烈渴望,為后面感悟小姑娘奉獻愛心打下了伏筆。)。
5.分組合作,研讀感悟。
下面請大家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課文,思考。
(1)小姑娘的愛心行動有哪幾次?她的水罐又神奇在哪里呢?
(2)作者想歌頌什么?你讀了課文后有哪些感想呢?
6.在充分自主研讀、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組織全班學生匯報交流,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教師作適當點撥。
(1)讀懂小姑娘對媽媽的愛心。
細讀小姑娘為母親找水的情節(jié),圈出感人的詞語來。抓住關鍵詞語“一天夜里”、“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喜出望外”來體會。還可以讓學生來猜測一下: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樣的;累得倒在地上睡著了,會作什么樣的夢,發(fā)揮你的想象,說說夢中的情景。
(板書:孝心感天)。
(2)讀懂小姑娘對小狗的憐愛。
抓住重點句子“她匆匆忙忙,沒有注意到腳底下有一條狗……她以為,水一定都灑了,但是沒有”來引導學生理解。
由于愛,當她絆倒時,罐子里的水一點兒都沒有灑掉。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讓小狗舔,小狗變得歡喜起來。小姑娘自己舍不得喝水,卻倒給小狗喝,這是小姑娘對小狗的愛。當小姑娘再拿水罐時,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了銀的。
這里可讓學生表演小姑娘喂水時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以感悟小姑娘對小狗的憐愛。
(板書:愛心如銀)。
(3)體會母愛的偉大。
抓住母親說的話“我反正就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來體會母親病得“就要死了”卻不肯喝水,把水讓給小姑娘喝,這是寫母親對女兒的愛。由于愛,水罐又從銀的變成了金的。
(板書:母愛似金)。
(4)讀懂小姑娘對路人的博愛。
(板書:博愛普照)。
7.指導朗讀2—5節(jié)。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此教學環(huán)節(jié)力求讓學生在充分研讀的基礎上,自主感悟,自覺內化,真正懂得文本所承載的價值,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人格熏陶。)。
《七顆鉆石》通過一個小小的童話故事,寄托了一個道德期盼:要盡量地為別人著想。我們要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小姑娘純潔可愛的形象;要透過“喜出望外”“真想……但……就趕緊”“咽了一口唾沫”等詞語,感受小姑娘美好的心靈。全班齊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
1.引導學生想象,充實下面句子。
清澈而新鮮的水流,不斷地從小姑娘家門前的水罐里流出來,流到________、________。
有愛的地方,就會_________。
2.你讀了這個故事后有哪些感想呢?把你感受最深的寫下來,讀給老師、同學、父母、朋友聽一聽。
(感悟、體驗誠可貴,遷移、運用價更高。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再創(chuàng)造,自主地進行語文實踐活動,這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大有益處。)。
(播放歌曲《愛的奉獻》)就像這首歌中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毕M@個愛的故事、這首愛的歌曲,永遠留在你們的心里。愿你們都能成為充滿愛心的人,相信擁有愛心會讓你充滿神奇的力量。
這篇教學設計緊扣一個“愛”字,突出一個“讀”字,強化一個“陪”字,實踐一個“學”字。三讀課文,各有側重,先整體感知后部分研讀,先感悟內容后積累語言,先課內學習后課外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人格熏陶,真正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小學三年級語文七顆鉆石教學設計篇九
三年4班黎詠嫻七顆鉆石跳出來那一刻小姑娘頓時驚訝得說不出一句話出來好一會才回過神來。等小姑娘再看過路人的時候過路人已經不見了。小姑娘想:過路人可能已經走了吧。小姑娘跑回房子里告訴媽媽:“過路人已經走了水罐里跳出七顆鉆石升到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了。”媽媽激動地回答:“哦你去向那七顆星星許個愿望可能會成功?!毙」媚镒叱龊髮ζ哳w星星說:“希望這個世界和平希望能把變成綠色世界每個人、每個動物都能幸福地生活?!@天晚上下了一場大雨。第二天小姑娘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愿望實現(xiàn)了這片大地復蘇了柳樹長出嫩葉蝴蝶又翩翩起舞了。小姑娘看著這片大地開心地笑了。
小學三年級語文七顆鉆石教學設計篇十
那七顆鉆石升上天空變成七顆星星時那過路人原來是一個神仙小女孩看見那個過路人變成神仙了她非常驚奇。那個仙人說:“我可以幫你實現(xiàn)三個愿望?!毙∨⒄f:“我想讓世界變回原樣讓世界充滿愛讓我的母親好起來。”然后一束光沖上天空那個神仙不見了接著大地變回了原樣人們都有一顆愛心她的媽媽也好了起來。
從此以后那個小女孩和她的母親過著美好的生活。
小學三年級語文七顆鉆石教學設計篇十一
那七顆星星升到了天空后叫出了太陽烏云微風。到了第二天早上下了一場雨太陽就出來了。天空出現(xiàn)了一條彩虹一陣陣微風吹來樹木吐出綠芽。百花齊開一眼望去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綠樹成陰……萬物復蘇了。
這個小姑娘拯救了這個地球。
小學三年級語文七顆鉆石教學設計篇十二
《七顆鉆石》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地球上發(fā)生了大旱災,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fā)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跳出七顆鉆石,又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而這七顆鉆石升到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
我們設計這節(jié)課的出發(fā)點是以情感為主線,因為這篇課文情節(jié)比較簡單,但內涵卻比較深,應引導學生去了解旱災的嚴重,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在課前談話時,我利用學生對童話的喜愛,通過豐富多采的畫面喚起學生的記憶,感受童話的美好和神奇。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中,通過理解詞語“干涸、干枯、焦渴”的豐富內涵,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旱災的嚴重性,為下文的學習起到一個鋪墊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而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緊緊抓住“最感動你的詞語或句子”,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讓情感在課堂上流淌,讓課堂充盈著濃濃的人文情懷。教育家呂型偉先生曾意味深長地指出: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yǎng)愛。新課程也要求我們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
1、重視基礎知識。
語文畢竟是一門基礎學科,教學中還是應該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我主要從這三個方面來體現(xiàn):一是字詞教學,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個體,同時還能突出重點。比如“唾沫”一詞的讀音比較難,我就讓學生來發(fā)現(xiàn),并及時糾正,達到以點蓋面的目的。二是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歸納,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沒有足夠的語言概括能力,但我們應該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課文主要內容的歸納,而后來出示的填空是考慮到中下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這樣做可以讓全體學生都得益,當然,我也有分層要求,會說的還是按照自己的來說,不會說的就可以依托填空來說一說。三是課堂作業(yè)的設計,這一題其實是對“干涸、干枯“這一對近義詞的辨析,是對本節(jié)課中所學內容的復習鞏固。
2、落實語言文字。
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是學習語文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抓住語言文字展開教學,也就使我們的語文課更有語文味了。在第一、二兩個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理解語言,經歷學習語言的過程,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學生自主地學習,自主地感悟。在落實語言文字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種方法:
(1)直觀畫面刺激。
比如在理解“干涸”和“干枯”這兩個詞時,我在學生自悟的基礎上,利用圖片沖擊學生的視覺,讓他們看著畫面再來說說自己的感受,此時學生地感悟就比較到位了,明白了旱災真的很嚴重,什么地方都沒水了,大地都裂開了很大很大的縫。
(2)引發(fā)想像。
想像可以使文本厚實起來,又因為童話本身最大的特點就是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感受小姑娘的“累”時,我讓學生想像“她可能都找了哪些地方?”從學生的回答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真的很會想,從而使得“哪兒”這個詞得到了充分的理解。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
“教學是一種喚醒”,我們應該調動學生已有的、積累的知識經驗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如在理解“焦渴”一詞時,我就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談談“渴”的感覺,再來想像“焦渴”又是怎樣的程度,進一步明白旱災之大,旱情之嚴重。
(4)朗讀加深體驗。
朗讀可以使課堂變得生動起來,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更能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悟”、“以讀明義”的境界。像在句子“當她醒來的時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裝滿了清澈新鮮的水?!钡睦斫庵校覜]有讓學生去說,就是用讀來理解,“以讀帶講”,在讀中感受那份驚喜、高興、喜出望外。又比如在“小姑娘哪兒也找不著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我讓學生邊讀邊悟,感受小姑娘的愛心和堅強的毅力。
小學三年級語文七顆鉆石教學設計篇十三
《七顆鉆石》一文突出了本課課文內容的重點就是隨著愛心的不斷深化,不斷出現(xiàn)變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貴也就寓意著愛心的崇高,教師要做到能調動學生參與并融入課文的氣氛中并為之感動。
根據(jù)新課改理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想象在文中的作用,并試著在閱讀和寫作中運用想象。
2、讓學生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3、學生能通過這節(jié)課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寫作、表演能力。
我把教學重點放在目標的一、二兩點。
根據(jù)教材及學生的特點,聯(lián)系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這節(jié)課我將采用質疑法、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xié)作學習等學習方法將貫穿課堂始終。
根據(jù)信息時代的特點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教學目標,本文的教學設計是:
1、把你以前讀過的童話故事找來,再讀童話,感悟童話的特點。
2、開展一次以收集“愛心故事”為目的的閱讀活動,每人至少收集一則故事。
推薦資料:圖書資源:《安徒生童話故事集》《格林童話》《王爾德童話》。
影視資源:《媽媽再愛我一次》。
(設計這個課前準備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拓寬學生的閱讀面。也為上課做好充分準備)。
同學們,浩瀚的宇宙,總是充滿神秘,讓我們對它產生許多美妙的遐想。當我們看到那皎潔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樣的神話故事?(學生: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那夜空中美麗的銀河,又讓你聯(lián)想到什么呢?(學生:牛郎織女)雖然我們知道這些都不存在,但我們依然為這些美麗的傳說著迷。今天,讓我們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聽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講一講有關大熊星座的動人故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童話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一種體裁。設計這一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為這節(jié)課奠定了一個好的基調。)。
在請學生自讀課文前,布置給學生如下閱讀任務:
1、自讀課文,注意語速,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故事內容。
2、你認為這個小姑娘是怎樣的人?畫出相關的語句做簡單說明。
3、小姑娘的小罐神奇在哪里?作者為什么把水罐寫得這樣神奇呢?
4、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頌什么?你從中受到什么教育呢?
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去自讀課文。(一篇好的文章重在朗讀,從讀中感悟字句的意義,從讀中去感悟文章內容及作者在文中所蘊涵的感情。這一環(huán)節(jié)以讀為本,感悟朗讀,體現(xiàn)語文課上的“書聲朗朗”。)。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準備設計以下問題:
1、全班推薦同學參加講故事比賽,評出一、二、三等獎,頒發(fā)獎品。
2、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上一環(huán)節(jié)中提出的問題。然后由四人一小組的小組長派代表回答問題。爭取做到人人參與。
3、師生共同對學生回答的問題進行評點。之后教師作歸納小結。
4、佳句欣賞。品味佳句。同學們可以幾人一伙地組成學習小組。共同品讀佳句。
5、師生共同交流能體現(xiàn)文章主題的句子。
(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自讀、共賞,從而能自我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進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時這一環(huán)節(jié)也貫穿了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xié)作學習等學習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組織能力。體現(xiàn)了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如下兩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任選一題(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差異性),然后全班交流。
1、童話說“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如果小姑娘這時候做了個夢她會做一個怎么樣的夢呢?發(fā)揮你的想象說說夢中的情景。
2、“這時,小姑娘再也忍不住------要討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會如何續(xù)寫下去呢?給故事續(xù)寫一個結尾。
(語文課程標準認為閱讀是收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學生閱讀文學作品應是一種共同參與以至共同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體驗和感受。本文的內容較為簡單,一讀就懂,所以就鼓勵學生在閱讀時作出有個性的反應,甚至是“突發(fā)奇想”,于是設計了想像創(chuàng)作題)。
六、課堂小結:
小姑娘的愛心,就想天空中的七顆鉆石,閃閃發(fā)亮,照亮每個人的心靈。這堂課的學習是否也在閃光的東西留在你的心里了呢?談談你的一堂課的收獲吧。(學生回答)(通過問題的形式總結全文,使得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tài)。也能培養(yǎng)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七、課后探究:
收集關于宇宙中事物的神話傳說,出一期小報,一個禮拜后交。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5640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