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教案(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8 18:14:08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教案(模板14篇)
時間:2023-11-28 18:14:08     小編:雨中梧

教案是教學中起到指導作用的一種學習計劃。教案中的教學活動應該設計有趣、靈活,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參與。小編為大家精選了一些高質量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教案篇一

[1]小丘:在小石潭東面。

[2]篁竹:竹林。

[3]如鳴佩環(huán):好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鳴:發(fā)出的聲音。佩、環(huán):都是玉制的裝飾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涼。尤,格外。清,清澈。冽,涼。

[5]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做...

[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邊,石頭從水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以:連詞,相當于“而”,不譯。

[7]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高低不平的巖石。巖,巖石。

[8]翠蔓:碧綠的莖蔓。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教案篇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環(huán)一作:珮)。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下澈一作:下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感到高興??车怪褡?,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見,一段暗的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我坐在潭邊,四面環(huán)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1]小丘:在小石潭東面。[2]篁竹:竹林。[3]如鳴佩環(huán):好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鳴:發(fā)出的聲音。佩、環(huán):都是玉制的裝飾品。[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涼。尤,格外。清,清澈。冽,涼。[5]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做...[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邊,石頭從水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以:連詞,相當于“而”,不譯。[7]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高低不平的巖石。巖,巖石。[8]翠蔓:碧綠的莖蔓。[9]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10]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大約。許,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相當于同樣用法的“來”。[11]皆若空游無所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1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13]佁然不動:(魚)呆呆地一動不動。佁然,呆呆的樣子。[14]俶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俶爾,忽然。[15]往來翕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16]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樣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蜿蜒。明滅可見,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1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的牙齒一樣。差互,交相錯雜。[18]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凄、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凄涼,使……感到寒冷。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邃,深。悄愴,憂傷的樣子。[19]以其境過清:因為這里環(huán)境太冷清了。以,因為。清,凄清。[20]吳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貶在永州。[21]龔古:作者的朋友。[22]宗玄:作者的堂弟。[23]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跟著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隸而從:跟著同去的。隸:隨從。而:表并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簡。二小生,兩個年輕人,指崔簡的兩個兒子。[24]全石底以出;以,而。

作者按游覽順序組織材料,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動的語言借景抒發(fā)了作者謫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憂傷的感情。

作者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的的特點,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從“斗折蛇行”看出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形象地描繪出了小溪的輪廓與外形。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教案篇三

《小石潭記》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著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fā)自己在貶官失意時的悲涼、凄愴的情感。

柳宗元。

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佩通:珮)。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下澈一作:下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譯。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感到高興??车怪褡?,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見,一段暗的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huán)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特色。

1.移步換景。

作者在移動變換中帶領我們領略各種不同的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tài)的畫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講述了發(fā)現(xiàn)小潭的經(jīng)過,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在人們面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無不滲透著自己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而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過于清冷的環(huán)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地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xiàn)實的不滿。

3.情感濃重復雜。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濃墨重彩,情感強烈,或撫今追昔,或傷時感懷,或心憂家國,或思親念舊,以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打動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特點。

一、本文寫景,按游覽觀察的順序,非常自然:循聲而入發(fā)現(xiàn)小石潭,環(huán)顧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圍環(huán)境,觀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魚,遠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寫離開小石潭的情景。

二、抓住景物特征,精細生動地描繪。

寫小石潭,處處從“石”字落筆,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

從聽覺、視覺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繪?!奥勊?,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贝宋拈_筆就有聲有感。未見其潭,先聞其聲,游興被激發(fā)了?!八惹邃!薄扒鄻浯渎薄叭展庀聫?,影布石上”“明滅可見”,景物的色彩、光線的明暗變化真切而清麗。

寫景,動靜交錯。聲,是動態(tài)的,石,是靜態(tài)的,“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又是動態(tài)的,魚兒忽靜忽動,溪水若靜實動,這畫面給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寫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讀者領受著這畫卷的美又對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與同情。這就是藝術的感染力。

文筆簡練,前后照應,結構緊湊。

寫潭,處處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寫環(huán)境氣氛又處處透出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應渾然一體。全文不滿200字卻詩情畫意融為一體,所以說這篇記是柳宗元山水游記的代表作,也是我國古代山水游記中的精品。

四、側面描寫,烘托景色。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p>

運用側面描寫,“皆若空游無所依”寫出小石潭水清澈見底、清??设b的特點。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教案篇四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珮 通:佩)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下澈 一作:下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感到高興??车怪褡?,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huán)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 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他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文章對潭中游魚的刻畫雖只寥寥幾句,卻極其準確地寫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魚的形神姿態(tài)。此外,文中寫潭中游魚的筆法極妙,無一筆涉及水,只說魚則“空游無所依”,則水的澄澈透明,魚的生動傳神,都各盡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絕?!缎∈队洝焚p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是他散文創(chuàng)作中具有高度藝術技巧和最富于藝術獨創(chuàng)性的一個部分。而在他篇數(shù)不多的山水游記中,《小石潭記》可以說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huán)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fā)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全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xiàn)了作者杰出的寫作技巧。因之,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這篇游記一共可以分為五段。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換形”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tài)的畫面感。“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p>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教案篇五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佩環(huán)一作:珮)。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下澈一作:下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感到高興??车怪褡樱_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見,一段暗的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huán)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1]小丘:在小石潭東面。

[2]篁竹:竹林。

[3]如鳴佩環(huán):好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鳴:發(fā)出的聲音。佩、環(huán):都是玉制的裝飾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涼。尤,格外。清,清澈。冽,涼。

[5]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做...

[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邊,石頭從水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以:連詞,相當于“而”,不譯。

[7]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高低不平的巖石。巖,巖石。

[8]翠蔓:碧綠的莖蔓。

[9]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10]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桑蠹s。許,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相當于同樣用法的“來”。

[11]皆若空游無所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

[1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13]佁然不動:(魚)呆呆地一動不動。佁然,呆呆的樣子。

[14]俶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俶爾,忽然。

[15]往來翕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

[16]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樣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蜿蜒。明滅可見,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

[1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的牙齒一樣。差互,交相錯雜。

[18]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凄、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凄涼,使……感到寒冷。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邃,深。悄愴,憂傷的樣子。

[19]以其境過清:因為這里環(huán)境太冷清了。以,因為。清,凄清。

[20]吳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貶在永州。

[21]龔古:作者的朋友。

[22]宗玄:作者的堂弟。

[23]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跟著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隸而從:跟著同去的。隸:隨從。而:表并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簡。二小生,兩個年輕人,指崔簡的兩個兒子。

[24]全石底以出;以,而。

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他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文章對潭中游魚的刻畫雖只寥寥幾句,卻極其準確地寫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魚的形神姿態(tài)。此外,文中寫潭中游魚的筆法極妙,無一筆涉及水,只說魚則“空游無所依”,則水的澄澈透明,魚的生動傳神,都各盡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絕?!缎∈队洝焚p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記,是他散文創(chuàng)作中具有高度藝術技巧和最富于藝術獨創(chuàng)性的一個部分。而在他篇數(shù)不多的山水游記中,《小石潭記》可以說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缎∈队洝肥恰队乐莅擞洝分械囊黄_@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huán)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fā)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全篇充滿了情畫意,表現(xiàn)了作者杰出的寫作技巧。因之,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這篇游記一共可以分為五段。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換形”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tài)的畫面感?!皬男∏鹞餍邪俣?,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教案篇六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huán)相互碰擊發(fā)出的聲音,(我)為此感到快樂??撤ブ褡樱_辟道路,向下看見一個小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成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島,也有高低不平的石頭和小巖石(露了出來)。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多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一樣(彎曲),時現(xiàn)時隱。那石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我)坐在潭邊,四下里竹林和樹木包圍著,寂靜沒有旁人。使人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十分凄清,不能長時間停留,于是記住了此地就離開。

一同去游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guī)е煌サ?,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名叫恕己,一個名叫奉壹。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教案篇七

原文: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佩環(huán)一作:珮)。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下澈一作:下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從小土丘往西走約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huán)相互碰撞的聲音,心里很是高興。(于是)砍伐竹子,開出一條道路,下面顯現(xiàn)出一個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別清涼。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像各種各樣的石頭和小島。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大約有一百來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似的。陽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魚兒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魚兒)呆呆地靜止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樂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樣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樣的蜿蜒,(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兩岸的形狀像犬牙似的參差不齊,看不出溪水的源頭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邊,四面被竹林樹木包圍著,靜悄悄的,空無一人,(這氣氛)使人感到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環(huán)境過于凄清,不能長時間地待下去,就記下這番景致離開了。

一同去游覽的有吳武陵、龔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著一同去的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注釋。

[1]小丘:在小石潭東面。

[2]篁竹:竹林。

[3]如鳴佩環(huán):好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鳴:發(fā)出的聲音。佩、環(huán):都是玉制的裝飾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涼。尤,格外。清,清澈。冽,涼。

[5]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做...

[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邊,石頭從水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以:連詞,相當于“而”,不譯。

[7]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高低不平的巖石。巖,巖石。

[8]翠蔓:碧綠的莖蔓。

[9]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10]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大約。許,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相當于同樣用法的“來”。

[11]皆若空游無所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

[1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13]佁然不動:(魚)呆呆地一動不動。佁然,呆呆的樣子。

[14]俶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俶爾,忽然。

[15]往來翕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

[16]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樣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蜿蜒。明滅可見,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

[1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的牙齒一樣。差互,交相錯雜。

[18]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凄、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凄涼,使……感到寒冷。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邃,深。悄愴,憂傷的樣子。

[19]以其境過清:因為這里環(huán)境太冷清了。以,因為。清,凄清。

[20]吳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貶在永州。

[21]龔古:作者的朋友。

[22]宗玄:作者的堂弟。

[23]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跟著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隸而從:跟著同去的。隸:隨從。而:表并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簡。二小生,兩個年輕人,指崔簡的兩個兒子。

[24]全石底以出;以,而。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教案篇八

由于遭到以劉貞亮為代表的宦官勢力和以韋皋為代表的官僚勢力的反對,革新集團失敗了,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賞大自然風光來排遺內心的愁悶。他在永州發(fā)現(xiàn)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了其中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史上頗有名的《永州八記》。永州的州治在今湖南省零陵縣?!队乐莅擞洝返陌颂幟麆偈?西山、鈷母潭、鈷母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澗、小石城山。這八篇游記各自成篇,但前后連貫,構成一個整體,展現(xiàn)出永州美麗的山光水色。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發(fā)謫居生活地清寂苦悶、抑郁憂傷之情。他所寫的游記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憤。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要求讀準字音和停頓。

六、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竹林,聽到流水聲,

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

好象(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響,(我的)心感到很高興??车粢恍┲褡?,

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

開出小路(向前走),看到下面有個小水潭,潭水特別清澈。(潭)以整塊石頭作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

靠近岸邊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有的成為水中高地,有的成為小島,

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

參差披拂。

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

潭里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么依托似的。陽光向下直射到水底,

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魚的影子映在潭底的石頭上,呆呆地一動也不動;忽然(魚)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

似與游者相樂。

好象在跟游客一道玩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從石潭向西南遠望,(溪水)象北斗星似地曲折,象爬行的蛇一樣彎曲,有的地段可以看得見,有的地段又看不見。

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小溪兩岸的地勢象狗牙一樣互相交錯,弄不清它的源頭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

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寂靜極了。因為這里環(huán)境太冷清,不能久留,于是記下它的景色就離開了。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

同去瀏覽的有:吳武陵,龔古,我弟弟宗玄。(還有)跟著(我們)一起去的,姓崔的兩個年輕人:。

曰恕己,曰奉壹。

(一個)叫恕己,(另一個)叫奉壹。

1、補充注釋。

樂:本課“心樂之”中,“樂”為形容詞意動用法,“樂之”即“以之為樂”,指對此感受到快樂;“似與游者相樂”中,“樂”指逗樂,取樂。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教案篇九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著成林的竹子,就聽到流水的聲音,好像人身上佩帶的玉佩玉環(huán)相碰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感到高興??撤ブ褡?,開辟出一條小路,往下走,就看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透明。小潭以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來露出水面,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著、纏繞著、搖動著、連結著,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它們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托的地方都沒有。陽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也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樂。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一條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爬行那樣彎曲,溪身或現(xiàn)或隱,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小溪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知道溪水的源頭在什么地方。

我坐在石潭邊上,這里四周被竹子和樹木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旁的游人,這樣的環(huán)境使人心神凄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由于這里的環(huán)境過于冷清,不能夠長時間停留,于是我題下字就離開了。

一同去游覽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我一同作為隨從跟著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教案篇十

柳宗元于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貶官之后,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并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fā)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游記,后稱《永州八記》。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記》中作者這樣記述當時的心情:“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蔽恼录丛诖吮尘跋聦懗?。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教案篇十一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佩環(huán)一作:珮)。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下澈一作:下徹)。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我)心里感到高興??车怪褡?,開辟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巖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見,一段暗的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huán)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因為這里的環(huán)境太凄清,不可長久停留,于是記下了這里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注釋。

[1]小丘:在小石潭東面。

[2]篁竹:竹林。

[3]如鳴佩環(huán):好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huán)相碰擊發(fā)出的聲音。鳴:發(fā)出的聲音。佩、環(huán):都是玉制的裝飾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涼。尤,格外。清,清澈。冽,涼。

[5]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以為:把...當做...

[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邊,石頭從水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以:連詞,相當于“而”,不譯。

[7]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高低不平的巖石。巖,巖石。

[8]翠蔓:碧綠的莖蔓。

[9]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10]可百許頭:大約有一百來條???,大約。許,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相當于同樣用法的“來”。

[11]皆若空游無所依:(魚)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么依靠都沒有。

[1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13]佁然不動:(魚)呆呆地一動不動。佁然,呆呆的樣子。

[14]俶爾遠逝: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了。俶爾,忽然。

[15]往來翕忽: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翕忽;輕快敏捷的樣子。

[16]斗折蛇行,明滅可見: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樣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樣蜿蜒。明滅可見,時而看得見,時而看不見。

[1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犬牙:像狗的牙齒一樣。差互,交相錯雜。

[18]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著憂傷的氣息。凄、寒:使動用法,使……感到凄涼,使……感到寒冷。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邃,深。悄愴,憂傷的樣子。

[19]以其境過清:因為這里環(huán)境太冷清了。以,因為。清,凄清。

[20]吳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貶在永州。

[21]龔古:作者的朋友。

[22]宗玄:作者的堂弟。

[23]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跟著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隸而從:跟著同去的。隸:隨從。而:表并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簡。二小生,兩個年輕人,指崔簡的兩個兒子。

[24]全石底以出;以,而。

參考賞析。

特色。

寫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順宗永貞元年(8)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貶官之后,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并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fā)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游記,后稱《永州八記》。在第一篇《...

藝術手法。

構思新巧,結構嚴謹。作者以游蹤為序,采用移步換形、依序寫景的手法組織材料。寫小石潭,先寫“聲”(水聲),后寫“形”(潭中景物),寫潭中景物又先寫“近觀”(水、石、樹、魚),后寫“遠望”(水源),最后概寫環(huán)境,引發(fā)感觸。這種構思既新穎,又自然,真是匠心獨具。

寫作手法。

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的記述了作者出游、游覽、返回的全過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一大特點。全文寂寥清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文中還運用了移步換景,正側面描寫相結合,動靜結合的手法,生動傳神,窮為盡妙,意境幽深。

寫作目的。

作者按游覽順序組織材料,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動的語言借景抒發(fā)了作者謫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憂傷的感情。作者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的的特點,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從“斗折蛇行”看出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形象地描繪出了小溪的輪廓與外形。

作者介紹。

柳宗元(773年-8),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杰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jīng)后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杰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輊。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教案篇十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甲】。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渠之廣或咫尺,或倍尺,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鮮環(huán)周。又折西行,旁陷巖石下,北墮小潭。

潭幅員減百尺,清深多倏魚。又北曲行紆余,睨若無窮,然卒入于渴。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風搖其巔,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乙】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譚,水光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輟,參差披拂。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含義。

(1)民橋其上_________________。

(2)逾石而往有石泓_________________。

(3)北墮小譚_________________。

(4)卷石底以出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有泉幽幽然然胡不已乎。

b.其側皆詭石怪木安陵君其許寡人。

c.然卒入于渴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其長可十許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風搖其巔,韻動崖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段文字所描寫的水,各有什么特點?請簡要概括。

1.(1)搭橋,架橋。

(2)越過,經(jīng)過。

(3)落入。

(4)彎曲,翻卷。

2.c。

3.(1)山風吹動樹梢,悅耳的聲音響動山谷。

(2)它的長度大約十來步。

4.甲文:清澈幽深,鳴聲多變。乙文:譚水清冽,水聲悅耳。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教案篇十三

10、解釋下面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2)青溪之跳珠濺雪,亦無以異于諸泉。

12、在語段(一)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樣的變化,從哪些內容可以看出來?(3分)。

13、兩個語段分別是怎樣突出水的特點的?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4分)。

小石潭記原文及翻譯教案篇十四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huán)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fā)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全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xiàn)了作者杰出的寫作技巧。因之,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

這篇游記一共可以分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換形”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致,具有極強的動態(tài)的畫面感。

12個字,便將小石潭周圍的極幽極佳的景致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令我們愈加覺出小潭的美妙。

第二段,作者描寫的是潭水和游魚。這一段,作者采用了與第一段不同的手法,變“移步換形”為“定點特寫”。這是全篇中極為精彩的一段。特別是對水中游魚的描寫,更是栩栩如生?!疤吨恤~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边@是一幅極美的畫面。在水中游動的魚兒,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動。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頭上。從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寫魚,但透過字面,卻令我們不能不對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極深的印象。這種游魚和潭水相互映襯的寫法,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下面,作者進一步對魚兒進行描述。先是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有的魚飛快地竄向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又游到那兒,好像是在與游人一同享受著快樂。讀到這里,我們又不能不從游魚聯(lián)想到作者的歡悅心情。這種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寫法正是這篇散文的一個突出特色。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毕蛭髂贤^去,一條小溪逶迤而來,形狀像是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是一條蛇在游動,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兩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錯。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來形容小溪的形狀,用狗的牙齒來形容小溪的兩岸,使我們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寫出了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弊谛∈渡希闹墉h(huán)抱著密密的竹子和樹木,非常寂靜,見不到人,令人神色凄涼,骨徹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愴幽涼。因為它的境況太幽清了,不適宜讓人長久地呆下去,便題了字后離去。在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寫了一個“靜”字,并把環(huán)境中的靜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寫出了一種凄苦孤寂的心境。這無疑是作者被貶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庇浵屡c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記》是一篇語言精美,含義豐富,形象逼真的優(yōu)秀山水游記。它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于事物的深刻觀察力和獨特體驗,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繪景物細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鑒。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12232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