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邊城有感800篇一
這還是第一次讀沈從文的作品。感覺讀來有一點拗口,有一點生澀,語言上多多少少有一點林語堂的風(fēng)格。這篇小說中,較我們當(dāng)代的文章也多了一些生僻字,比如:岨(ju一聲,指帶土的石山);圮(pi 三聲,塌的意思);峒(dong三聲,茶峒:苗語,指漢人居住的小塊平地。);儺(nuo二聲,儺神:有的少數(shù)民族信奉的神。儺送:小說里面船總的次子,意思是這個兒子是儺神送來的。)
作為白話文的先驅(qū),他的這些行文特點是非常容易讓人理解和接受的。但是,通過比較,就愈加崇拜魯迅先生了。同為一個時代的作家,同為白話文的先驅(qū),魯迅的文字就更加流暢、生動,并且或辛辣或風(fēng)趣全由自己,游刃有余。
有人將《邊城》譽為現(xiàn)代版的“世外桃源”,的確,在這篇小說里面,對于湘西邊城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對人物以及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描寫,無不表現(xiàn)出當(dāng)時的那種舒適、怡然、“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淳樸民風(fēng)。老船夫有官府給的每個月七百塊就十分滿足了,如若過渡人覺得他挺辛苦另給錢,他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收的;白塔倒掉后,在河邊放了一個用大竹筒做的開口募捐箱,村民以及過渡的人都主動向里面扔錢。這兩個細(xì)節(ji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之與當(dāng)下人們的唯利是圖、誠信缺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篇小說最讓我觸動的是:一群善良的人在一起,卻倍受傷害。這到底是誰的錯呢?
在看小說的過程中我也倍受煎熬,替故事里面的人物著急!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話咱就不能直說嗎?!
如果是擱在現(xiàn)在,按照當(dāng)代年輕人的處事方式,可能翠翠、儺送、天保,都不會這么矜持和受盡折磨,他們也許早就明明白白地把內(nèi)心的情感表達出來了。在過去的那個淳樸年代,人們都很內(nèi)斂,尤其是涉及到情感的,更是難于啟齒。所以,為了表達愛情,很多民族發(fā)明了用唱山歌的形式來表達。但是,可惜的是,在這篇小說里,儺送的山歌恰被熟睡中的翠翠錯過了……而誰又承想,自那夜之后,儺送也再沒有了唱山歌的條件和勇氣……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現(xiàn)在年輕人的表達方式。不要說男性,即使是女性,也會大膽說出自己的愛。
但也許,故事是必須有這樣產(chǎn)生誤會、誤解的條件才可以稱之為一個吸引人的、可以流傳下去的好故事的,是所謂“無巧不成書”。寫作者也必須是靠這項制造誤會的能力來騙取讀者和成為一個偉大的作者。
書中,作者并沒有用強烈的筆觸來描寫最后的悲慘,但你不得不承認(rèn)這是一個悲??!隨著故事的進展,你覺得你的心在慢慢地被剝蝕,它疼得不厲害,但是它在持續(xù)地疼,為故事中的那些無辜的善良淳樸的人們!
如果非要為這個悲劇找一個元兇的話,也許就是最愛翠翠的那一個人——爺爺了。他是連接翠翠、儺送、天保和順順的那一個人,他是最早最清楚每個人想法的那一個人,明明可以把這一切都早一點說清楚的,但是為什么就這么不爽利呢?
看了這篇小說,我愈加感覺到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性。無論是之于感情,還是別的什么,有話直說,好嗎?老百姓常說一句話:“我不是你肚里的蛔蟲,我怎么知道你怎么想的?”有什么想法你不說,光靠別人去意會和猜,別人怎么會達到百猜百中呢?或許,有的時候需要委婉、意會,但是,有話不直說,造成了多少誤會,耽誤了多少事!觀
讀邊城有感800篇二
作家白落梅有句“浮云吹作雪,世味煮成茶”,這份歷經(jīng)世味的、淡然的簡單純粹固然可貴,然而未免有了玄虛之感,但沈從文先生筆下的人,流露于其中的淳樸善良,更給人一種如沐春風(fēng)、觸摸大地般的踏實與溫柔的純粹美好。
可以說與大多數(shù)作品相比,《邊城》純粹的人情美都是勝出的地方。無論是翠翠還是他的爺爺都沒有一個花里胡哨的世界。翠翠的心里大概只有三件事:爺爺、渡船、朦朧的愛;而爺爺心里只有渡船、翠翠。簡單的思考的所有分享著兩人全部的經(jīng)歷,因此鑄就了翠翠與爺爺濃醇的親情,和他們與渡船不可分割的羈絆。雖然不會有多少驚天動地的大事,然而從其中對待彼此的真誠努力與小心翼翼,也可見一斑。
爺爺曾經(jīng)回應(yīng)過翠翠說的“人老了應(yīng)當(dāng)歇憩”:他把膀子彎曲起來,努力使肌肉在局束中顯得年輕又有力。我只能說這是一個老頭的倔強,使自己不顯得狼狽,讓孫女放心,同時這也是他對孫女追求自身生活的鼓勵與安慰。翠翠祖父對翠翠真摯的親情便在此等緘默中愈發(fā)熠熠生輝。純粹而美好的親情往往不會矯揉造作地轟轟烈烈,反而卻是小心翼翼,甚至悄無聲息。然而這份小心委婉卻可令人心頭一震,思考其中的千言萬語和難以數(shù)計的考量。
當(dāng)然,純粹的人情美好也同樣映襯在沈從文先生構(gòu)筑的整個《邊城》的世界中。因好意而擔(dān)心翠翠的二老,贈祖父鴨子的大老,不收人錢的祖父,乃至不曾提過姓名的小人物,他們在湘西的山水間留下了濃濃的人情味,給人江流入海,落花歸林的歸屬感與親切感。人性的溫暖純良在這里綻放得毫無保留。
我自與世界相遇,相蝕,從來看世事繁復(fù),看過邊角里的陰暗的不堪,也見識過正道的光。然而看多了會迷茫,變得不知所措與厭世。但沈從文先生筑構(gòu)的邊城,透露著源自人類本性的質(zhì)樸美好的情感。在我看來,這份純粹簡單的美好能夠打破當(dāng)代的一些喧囂,帶我們走進一個擁有“流星,落花,螢火,最會鳴叫的藍頭紅嘴綠翅膀的王母鳥”的絕美世界。體悟純粹簡單的美好,喚醒自己內(nèi)心最初的澄澈。
愿擁抱純粹的愛與美好,此生不改溫暖純良。
讀邊城有感800篇三
邊城的讀后感不是第一次寫,但是說到讀書,邊城確實是我高中到現(xiàn)在讀的最有感觸的書。沈從文當(dāng)初寫這本書,一天只寫一點點,追求一日凝聚而成的恬淡來映射出田園筆法囊括的致樸的世界,以平淡生活中蘊含的真摯情感寫出了繁華盡頭的足夠品嘗一生的從簡追求。而今我一小時寫完這800字的讀后感,不說能否寫出邊城的真正內(nèi)在美,只說我在這種追求美的過程中體悟的人生哲理。
常言哀兵必勝,凄美的故事更能賺取讀者的眼淚。然而美好的田園為何要添上最后悲傷的一筆呢,我想是因為本為虛構(gòu)的故事,美好不足以警示人心,只有破壞的美,過去的美,才可以給人更多的緬懷與警示。也讓自己的追求直達云端,畢竟,能碰到的就不叫追求了。
儺送和翠翠是明面上的主角,田園的美好本來更適合老人去體會,但沈從文寫玩這本書的時候才30出頭,所以愛情元素便是在美好田園氣氛之下的突出點綴。這也是導(dǎo)致邊城受眾跨度大大增加,佛儒釋的思想都是可以從中體悟的,但是我覺得強加的思想總是不如本來的思想香甜,寫的就是生活,美的也是生活。在我看來,這本書的每個人都是主角,偶爾跳出來的挑擔(dān)老頭,都有一種爺爺般的親切感。不論怎么插入突兀的角色,在此等已經(jīng)構(gòu)造好的田園氛圍下,一切的是那么美好,巧妙。
邊城是一本寫美的書,湘川邊境的環(huán)境美,但真正寫出來的是那種人性之美,或者說是沈從文對他的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贊美,或者說是沈從文對自己曾經(jīng)的生活的懷念。然而那種簡單而淳樸的人性之美確實讓新時代的人們深深沉醉于窮苦年代的人心之善,之美。
風(fēng)吹過樹與石的夾縫,留下了花的芬芳。然而氣味永遠代替不了花。
當(dāng)人的思想,遠離身邊時,那么往日的一切將帶著滄桑歸來。我們的過去總會碰到只能碰到一次的人。像極了滿目瘡痍的古堡在夕陽下,石頭泛著金紅的模樣。那些人,就像古堡墻上掛著的昏黃蠟畫,掉著渣渣的古老,在他們自己的生活中依舊是未干的油蠟。。在我們生活里死掉的東西,會在他們自己的生活里,永泛生機。
我記得的美好與微笑,讓時間拉長了距離。陌生不曾有,滄桑遍地生。該謝謝的,只是存在。只要邊城里的故事曾經(jīng)存在,這也就夠了。畢竟,美是不可能永久的。但美給人的啟迪,是永久的。
讀邊城有感800篇四
當(dāng)指尖穿梭于絲絲入扣的靜逸時,眼前,便會有一滴晶瑩的露珠,透著流年的玲瓏剔透,攜著悠遠而又綿長的傳說,望向我……
讀《邊城》,像聽一個說書人,倚在河邊,以泠泠流水般的節(jié)律和充滿鄉(xiāng)音的口吻,講一個很遠的故事……這個故事,隨遠處的云飄來,和著雨水滴落,正好浸潤一個人的枯喉,滋養(yǎng)一顆滿懷鄉(xiāng)愁的心。從文先生把他的故鄉(xiāng)變成了每個人的故鄉(xiāng),即便生長在黃沙飛揚的西北,鍛造成一株堅韌的胡楊,心里流淌過這份綿軟,也不能不想起家鄉(xiāng)同有的淳樸與自然。無論是擊碎了空氣的一陣鼓聲,是延長了天際線的一句號子,還是濕潤了清晨的一闋鳥鳴,滴落在心湖,都是溫柔的。
《邊城》是一滴在草葉邊沿滾動的露珠,澄澈明凈。茶峒的情很醇,是長案上煎得焦黃的鯉魚豆腐;是唇齒邊緣的朱紅筷子;是爺爺手里搖晃的遇誰都要給啜一口的酒葫蘆;甚至是風(fēng)塵女子于愛憎得失間揉進生命里的眼淚與歡笑。因為民風(fēng)的淳樸,沒有妄加的指摘與輕視,比起充滿現(xiàn)代文明的地域,鄉(xiāng)人的情懷更博大,愛意更真切。
情醇厚卻不沉重,而是極輕盈雅致。是翠翠眼里流轉(zhuǎn)的秋波和漸而浮現(xiàn)紅色的臉頰,是黃狗撒脫的歡吠,是讓靈魂隨著夜霧浮起的歌聲。始終記得這樣一段:當(dāng)春水漲進河口人家,人們就搬上梯子,順著圍墻與屋檐入城去,相互扶持,待水退了再回去。艱苦的環(huán)境讓他們貼近自然,返璞歸真,造就契合藍天碧波的平淡從容,即便是苦難也被他們的真情熔鑄成一枚星,鑲嵌在夢里。
儺送與翠翠,沒有卿卿我我,沒有駭俗之舉,更無關(guān)金錢名利,那古樸村莊孕育的愛情,融化在四目對接處,蕩漾在月光下的情歌里,盡管最后剩下一場不知盡頭的等待,希望卻未曾消磨,沅水和著淡淡的哀愁,不覺壓抑,恰沖淡了現(xiàn)實中的黑暗苦痛,自愿在心里辟出一塊凈土,容下一處叫茶峒的地方,清甜的風(fēng)自會吹拂在心底的各個角落。先生說:“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樓杰閣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臘小廟。這廟供奉的是‘人性’?!彼罱ㄆ鹱跄_樓,賦予神圣的靈性,讓泥土一樣厚實的民俗有剔透的光澤,是抒情詩,是風(fēng)俗畫,在這片土地上實現(xiàn)了雅與俗的統(tǒng)一。“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先生晚年做夢常呼喚翠翠,只有同懷一顆赤誠無邪之心的人才能與茶峒的流水相依偎,才能上得了那條渡船。先生的心,想必也常常受那風(fēng)的吹拂。
《邊城》如一滴折射太陽光芒的露珠,小小的光芒攜著夜的黑,讓困惑被星星讀懂,被窗戶看見。一片世外桃源,一朵因等待無法結(jié)果卻永不枯萎的愛情之花,不只訴說了作者思鄉(xiāng)的情意,更是對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思考。他贊賞鄉(xiāng)人牧歌式的靈魂相接,用心交談的生活方式,熱愛他們以“心安”為原始本真的精神追求。身處繁華都市,卻醉心于人性之美,他曾說“美在生命”,美在靈動,更美在實在與頑強。正是這份執(zhí)念,產(chǎn)生了關(guān)乎古樸文化的隱痛。一情一景都與都市文明產(chǎn)生了鮮明對比,從鄉(xiāng)人逃避發(fā)春水,到天保闖灘遇難,一次次遭受自然侵襲,始終守住對自然的虔誠與熱愛,我們慨嘆溫婉之下隱藏的強大生命,更感到鄉(xiāng)人不得已的生存方式和人生足跡在歷史命運前的徘徊。對人生的隱憂,對至美的不舍,他選擇在“人與自然”至高理想的燭照下完成對生命的剖析,即便湘西世界不被都市文化驚擾是場夢,至少把那個夢留在一叢書香里。
史鐵生曾描述過露珠落地金花四濺的場景,《邊城》便是那顆露珠,惟寧靜的人才能等到它的奇美?!哆叧恰防镉幸欢卧挘骸八腥说娜兆佣荚谶@種不可形容的單純寂寞里過去,一份安靜增加了對于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夢。”我們還有多少這樣的單純寂寞呢?一顆浮動的心難以咀嚼《邊城》里的淡香,更不會有翠翠一樣翩躚在云端的美夢?,F(xiàn)在的人多追求濃烈,而不能靜享一寸時光。關(guān)于一片葉打旋的姿勢,一朵云散開的情狀,一條河被驚醒的神態(tài)多半是不懂的。
我很幸運,讀《邊城》是坐在一輛大巴上,周圍的人都睡去,疲憊的他們在此時終于了無心事,放下了習(xí)慣的焦灼神情,他們的臉上透出關(guān)乎初心的絲絲安詳。微雨過后,正值天氣漸涼,這份溫軟足以與湘西小鎮(zhèn)接連,帶著我的思緒走入了從文先生的邊城。
讀邊城有感800篇五
這是一個夢,是沈從文在都市里的夢,夢幻這邊城的寧靜,安詳。哪里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沒有都市里冰冷的現(xiàn)代科技的氣息,有的,只是一群淳樸的人。
邊城淳樸,淳樸到不用日歷來記錄時間的流逝,而靠莊稼的成熟,民間的節(jié)日,人們的紀(jì)念日。而翠翠,就是隨著一年一度的端陽節(jié)成長,蛻變。她的感情隨著龍舟的飄蕩而成熟,在湘西的山水滋養(yǎng)下,她如山,堅強,如水,溫婉,在湘西的小城里,她像一只百靈鳥,穿梭在白河的水上,她的情竇也在這里初開。她淳樸,然她的淳樸卻讓她膽小,她無法拒絕大老,也無法向儺送表達愛慕。一切因善而起,因善而終,總也躲不過那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初讀時,我以為這是一個完美的鄉(xiāng)野愛情故事,卻沒想到她的凄婉,沈從文殘忍的剝?nèi)チ诉@份愛情里的美,卻用這份不完美的愛情成就了《邊城》的完美。
一切的凄美讓人心痛,我不知二老的歌是怎樣的,但兩情相悅卻未能善終讓人不忍。我只記得儺送說的那句:我眼前有座碾坊,有條渡船,我本想要渡船,現(xiàn)在決定要碾坊吧。說的那么淡,那么冷。
不勇敢,是最大的遺憾,有些事,要說出才會有結(jié)果。翠翠得愛情在百白河上生,在白河上滅,她的命運,就如同一片在波濤上的羽毛,本以為靠岸時會有溫暖,但卻在到岸時零落,母親的悲慘命運烙印在了她的身上,這仿佛是一種必然。
我以為,所謂的“兩情若在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不過是一句安慰罷了,若有情人不成眷屬,剩下的便不是情,是淚。
等待不是悲劇,翠翠至少還有期盼,這樣的結(jié)局,終究不是完全的破滅。
讀邊城有感800篇六
前兩年春去張家界游玩,逛一個超市時看見了沈從文著的《邊城》,喜不自禁地拿在手里想打開看看里面的文字,可整本書被一張薄薄的塑料裹得密不透風(fēng),不見他的文字風(fēng)格就不知他能否對自己的心路。如果對自己的心路又在沈從文故居不遠的地方買他的作品,那么一定會使這本書更有意趣。可不能見到廬山真面目,于是又把它輕輕地放下。 然而沈從文又是我喜歡的,不知在何時我知道了他美麗的故鄉(xiāng),知道了他的愛情,知道了他的《邊城》的獲獎,知道了文學(xué)愛好者在他的故居流連忘返時憶起那個撐船的老人和漂亮的翠翠。今年教師節(jié),學(xué)校發(fā)了一百元錢。我毫不猶豫地拿著它去書店買了《邊城》,又訂了十六期《散文》。
《邊城》的封面是茶峒古城的剪影,如長蛇的城墻,點著如豆燈火的連綿吊腳樓,河面上還有八只沒有找到回家路的紅嘴黑鴨,對岸是幾個光溜溜的巖石。把《邊城》捧回家后,首先是閱讀它的最后一篇文章《邊城》。那湘西邊境的小山城,高峻山旁的小白塔,穿梭在河溪上的渡船。還有來往于小溪兩岸的商人,忙于趕集的市民。還有那些樸素的故事和濃濃的沒有結(jié)果的愛情。
我在紙面上尋找二十世紀(jì)二十年代的湘西生活軌跡,男人的艱難謀生,龍船競渡,水作動力的碾坊,出水芙蓉的翠翠,還有暗送秋波的天保儺送,渡船上的故事如一幅幅生活畫卷慢慢展開,哦,在動蕩不安的年代,那湘西一隅還算是一個寧靜的港灣。只是渡船老人和他孫女的生活卻是如此的孤寂。
《邊城》集里還有其它的文章,我看見了戰(zhàn)爭,看見了疾病,看見了愛國青年和被劊子手砍掉的他們的頭顱,看見了破敗的房子,看見了死亡,看見了人們活一天是一天的無奈。整本書是灰色的,只有那太陽的光,草的綠,流動的河水,剛剛碰撞出的愛情之火還有點亮光,可這亮光仍不能幫助那時的人們找到生活的方向,仍不能看見那時人們生活的絲毫生氣。
沈從文的描寫如畫家畫素描,黑白色。那粗的細(xì)的筆力,那疏的密的線條;那“悖時砍腦殼的!”的方言;那老者的無奈,少年的茫然;軍閥的殺戮與搶掠,老百姓的水深火熱;那樸素的愛情,那純樸的民風(fēng)無不讓我動容,郁悶。有時為了讓自己從那種無時無刻充滿死亡氣息的文字中逃脫出來,我會把這本書丟在一邊轉(zhuǎn)而去看看《散文》。由此可見沈從文文字的感染力是何等的攝人心魄。
有人說:沈從文的《邊城》不僅有很大的文學(xué)研究價值,而且有很大的歷史研究價值。這話很貼切?!础催叧恰怠祵懹诙兰o(jì)二三十年代,可你讀著里面的文字和標(biāo)點符號一點也不覺得它們與現(xiàn)代的文學(xué)有何差異,不同的只是老百姓的生活環(huán)境和水平與過去有著天壤之別!
讀邊城有感800篇七
煙雨朦朧的古城,淅淅瀝瀝的小雨,不時有小木船劃出一圈一圈漣漪的碧水,纖細(xì)的吊腳樓,小販的輕聲吆喝,山林里悠揚的高歌對唱……
故事就發(fā)生在這個像是蒙著面紗的少女一般秀美的地方,帶著與當(dāng)時動蕩社會完全不符的渾樸溫柔與淡淡的憂傷。
處在湘川黔三省交界的邊城茶峒,有著大自然特有的淳樸氣息,秀麗的自然風(fēng)光哺育著茶峒白塔下兩個相依為命的擺渡人和那條通人性的黃狗。年邁的老人雖年事已高但依舊容光煥發(fā),他年幼的孫女在茶峒風(fēng)日的長養(yǎng)下充滿了靈氣和快樂,祖孫倆就這樣輪流幫助人們擺渡過溪,與游客的談笑聲、老屋后的白塔、溫柔的河流、滿眼的翠竹、靜謐的渡船和那振蕩在空氣中的歌聲一起構(gòu)成一幅迷人的畫卷。如果那個意外沒有發(fā)生,如果那個雷聲震耳的雨夜沒有到來,也許翠翠還會和她的老祖父一同過著恬靜的生活,那個歌聲縈繞的曲折愛情,故事也不會消逝在萌芽中。
寧靜古樸的湘西鄉(xiāng)間,流水潺潺,翠翠和她的祖父就在這個畫一樣的地方過著近乎原始的單純生活,渡船上的茶香、過溪人的笑聲和老人慈祥的笑臉都是祖孫倆平淡生活的一部分。只是被夕陽鍍上淡紅色光芒的白塔還是給他們的日子染上了一層孤寂凄涼。那少女春情初萌而又茫然無依、說不清道不明的凄楚與憂郁被巧妙地融在了渾樸自然當(dāng)中,無不將翠翠孤獨的心靈、淳樸的心境描繪到了極致。而翠翠那淡淡的少女情懷、悲劇式的愛情、凄慘的遭遇和最后那份小小的對愛情的期待都令人無比動容。直至那給人無限遐想和點點憂傷的結(jié)局出現(xiàn)在末尾,我們?nèi)圆蝗毯暇怼?/p>
翠翠和二老還沒能開始的愛情因大佬的死戛然而止,而那個能將翠翠靈魂托起的悠揚歌聲也因二老的出走從此不會出現(xiàn)在她的夢中。爺爺在雨夜的離去將翠翠少女朦朧的幸福夢幻徹底擊碎;老屋后的白塔也因為一夜雨水的沖擊轟然倒塌。翠翠就帶著對二老的愛和思念在溪邊無盡的守望和等待。
沈從文的文章劇情并不跌宕起伏,但他巧妙地將人物的心情與淳樸的大自然融為一體使我們無法不體會到爺爺和翠翠這一老一小單純生活中的孤單與悲涼。爺爺對于翠翠愛情的木訥與猶疑源于翠翠母親的愛情悲劇和沒有陪嫁的自卑和善良人的自尊,而船總順順和二老對爺爺?shù)恼`會更是揭示了一個深邃的哲學(xué)命題——人在根本上是無法溝通的。翠翠和二老還沒有展開就倉促結(jié)束的愛情悲劇并不十分具有戲劇性,就像我們生活中的那些還未來得及追趕就與我們失之交臂的事情一樣,平凡而又悲傷。我們能在書中感受到那個時期的人們在命運的變數(shù)面前的無助與無奈的憂傷,但也正是這種生命的無奈和悲憫之情深深地吸引了我們,讓我們思索生命的意義,懂得在命運的打擊面前依舊不能放棄希望。
好在沈從文并沒有將我們完全隔閡在悲傷中,正當(dāng)我們擔(dān)心翠翠的人生是否會像屋后的白塔一樣因為打擊而崩塌不起時,沈從文又留給了翠翠,也留給讀這本書的我們一份希望——老屋后的白塔被重新建起,就像翠翠沒有放棄希望一般依舊堅定地守著二老的歸來,并給予了我們一點安慰的幻想——“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在湘西這塊神奇的土地,我看到了愛和希望的樣子。
白塔依舊矗立在溪邊,守護著翠翠和那個寧靜安然的湘西小鎮(zhèn),陽光給它白色的塔身添上了一抹柔和的光彩。黃狗依然懶洋洋的躺著,望著坐在溪邊向遠方凝視的女孩。
他在尋找,她在守候。他還未回來,她仍在等待。
因為愛,所以相信愛。
讀邊城有感800篇八
天邊紅暈漸起,樹的光影甜蜜而憂傷,仿若染上了一縷凄美的粉紅色,一輪紅日正冉冉升起。
在湘西這個與世無爭且民風(fēng)淳樸的邊遠小城里,生活著靠擺渡為生的祖孫倆,他們熱情并且淳樸,一直過著與世無爭的幸福生活。直到兩年前在端午節(jié)賽龍舟的大會上,孫女翠翠邂逅了相貌英俊的青年儺送,自此便將他放在了心上,念念不忘??勺屓藳]想到的是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了翠翠,并托人向她的祖父提親。當(dāng)?shù)氐耐鯃F總也看上了儺送,想讓他當(dāng)自己的女婿,并愿意以新磨坊為陪嫁。但是已經(jīng)心有所屬的儺送只想娶翠翠為妻,于是大哥與他商量好都用唱浪漫山歌的方式來求愛,讓翠翠自己作選擇。
天保自知唱不過弟弟,心灰意冷,為了成全互相愛慕的他們,決定外出闖灘,卻不料,因為一場意外死去了。而儺送自責(zé)地認(rèn)為哥哥天保是因他而死,過不了心里的那道坎,于是拋下了翠翠,自己走了。祖父為翠翠的婚事也是操碎了心,竟在一個月黑風(fēng)高的晚上去世了。最后翠翠仍執(zhí)著地等待著儺送,癡心地等,不放棄地等。因為她相信,他一定會回來。
沈從文先生,他從美與愛之間入手,寫出了偉大的純樸的愛情故事;通過寫翠翠與儺送之間的愛情悲劇,淡化了現(xiàn)實世界的黑暗、冷漠,去謳歌一種人性和一種愛。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描寫的愛情故事中的翠翠與儺送既沒有山盟海誓的承諾,也沒有驚世駭俗之舉,更沒有金錢的誘惑和權(quán)力之間的威逼,有的只是農(nóng)村男女淳樸簡單的愛情,這種情感光明、干凈,更能在不經(jīng)意間引起人們的震撼。作者對他們愛的方式給予很高的贊揚,而且稱贊了湘西人民崇高的節(jié)氣和心靈的純凈:天保和儺送之間誠摯的手足之情,以及天保兄弟對翠翠的純潔尊重的愛,祖父對翠翠的真切關(guān)愛,翠翠對儺送的執(zhí)著純真的愛。這些都讓我們?yōu)橹畡尤荩瑸橹袆?,為之沉醉?/p>
而在這個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物質(zhì)社會中,人們?yōu)榱怂^的權(quán)利和金錢,將自己貪婪的本性釋放的一覽無余。利益來往的途徑是那么的便利,而人們的溝通似還在牙牙學(xué)語的階段。但在作者的書中我們看到的是人們美麗、勤奮、善良的本性,給這部作品增添了純凈樸素的.心意,這無疑使讀者的心境又提高了一個階層,讓我們知道這個讓人眼花繚亂的世界上原來還有這樣一方純凈透明的凈土,宛若世外桃源,人心珍貴如斯。
在故事的末尾,“可是到了冬天,那個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儺送的歌聲現(xiàn)在只能出現(xiàn)在翠翠的夢里和心里,將翠翠的癡情和悲哀刻畫的深刻無比。
“這個人也許永遠回不來了”。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給了淳樸善良又癡情翠翠一種無限的幻想和困惑。
“也許明天回來”。
又給了翠翠一種堅持下去的信念和希望。這樣的自我安慰,更將翠翠的堅強樂觀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這樣的結(jié)尾,給本文的添加了神秘色彩,又給了讀者無限遐想的空間,足以見沈從文先生的功底深厚。
《邊城》對于我來說,不僅是人類品性的一種倒映,而且把人們帶進了作者描繪的這一幅美麗淳樸的鄉(xiāng)村圖中,使我回憶起我曾經(jīng)的點點滴滴,也勾起了我對童年的懷念和對未來的無限遐想。
星星點點的金黃慢慢被點亮,整個世界即將沐浴在新的光明之中,這是黎明的到來!
讀邊城有感800篇九
《邊城》是小說家、散文家沈從文作的中篇小說,完成于1943年。小說的主人公翠翠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女孩子。作品用細(xì)膩的筆觸,描寫了翠翠從十一歲到十五歲這段時間的曲折經(jīng)歷及心理和情感演變過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心理學(xué)課外讀物。
十四歲的翠翠家住湘西的一個小山城的一條小溪邊,與她相依為命的是她的七十歲的外祖父和一只黃狗。一家三口靠擺渡為生。城中有個五十歲的中年人叫順順,在本地頗有些威望,擁有八只船、一個妻子、兩個兒子。兒子大的十六歲,小的十四歲。大的名叫天保,小的名叫儺送。兩個年青人皆結(jié)實如小公牛。天保像父親,豪放豁達,不拘小節(jié);儺送氣質(zhì)像母親,不愛說話,卻秀拔出眾,為人聰明而又富于感情。
天??瓷狭顺z人的翠翠,便托人上門提親,祖孫二人態(tài)度卻有些曖昧,因為翠翠心里裝的是儺送。其實儺送也喜歡翠翠,于是兄弟二人為爭奪翠翠展開公平競賽。但不巧的是,在這場愛情競爭快要分出勝負(fù)的時候,天保在一次行船的時候遇難了。順順、儺送在情緒上認(rèn)為是愛情上的挫折使天保在工作時分了心,才會導(dǎo)致事故的發(fā)生。甚至翠翠的外祖父也這樣認(rèn)為,至少他認(rèn)為順順和儺送是這樣想的。但大家都沒有明著說這與翠翠有關(guān),只是心情十分沉悶。天保的事過去后,外祖父試著探聽順順和儺送對儺翠二人的婚事的態(tài)度,卻屢屢碰釘,直到老人家為此事而郁郁而終(真有點一命抵一命的味道),順順才動了惻隱之心,愿意接受這個兒媳婦。但此時的儺送正在有點賭氣地出差在外,生死未卜,歸期難定。
儺送何時才能回來娶翠翠呢?小說的最后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讀完這部小說之后,我不禁淡淡地陶醉于邊城那優(yōu)美的鄉(xiāng)村景色和純樸的民風(fēng),也感受到了那種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但心情總的來說卻是沉重和憂傷的。翠翠的愛情悲劇有其歷史原因,那些建立在極低生產(chǎn)力水平上的原始的田園式的鄉(xiāng)村生活,曾讓多少現(xiàn)代大都市的人羨慕不已。但在旅行社的周到照顧下過幾天這樣的生活是挺寫意的,要你一輩子過這種自然經(jīng)濟的生活,你可能會痛不欲生。
沈從文筆下的翠翠是水靈靈的,她“在風(fēng)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但自然真的能既長養(yǎng)她又教育她嗎?在我的眼里,在缺少文化熏陶和科學(xué)教育的環(huán)境里,縱然到處是青山綠水,那種美便只能是單薄和脆弱的。翠翠越是水靈靈,越是令人感到惋惜。在那種情態(tài)下,人的美貌和身體,也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已。翠翠的母親當(dāng)年是未婚先孕懷上翠翠的,翠翠的父親因此不等翠翠出生便服毒自殺了。翠翠的外祖父知道此事后,卻“不加上一個有分量的字眼兒,只作為并不聽到過這事情一樣,仍然把日子平靜地過下去?!睕]有說幾句安慰的話,更不會作有效的心理輔導(dǎo),于是翠翠的母親“一面懷了羞愧一面卻懷了憐憫,仍守在父親身邊,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卻到溪邊吃了許多冷水死去了?!睆默F(xiàn)在的觀點看,老船夫是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zé)任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他的女兒自然也不太懂得自己做母親的責(zé)任。而翠翠呢?當(dāng)她第一次見到儺送時,便對他產(chǎn)生了羞澀之情,但當(dāng)兩年之后天保向她表達愛意的時候,卻有點花多眼亂了。才兩個就亂了,就失了方寸了。如果是現(xiàn)在的女孩子,在班里級里,面對那么多英俊少年,豈不是更難靜下心來學(xué)習(xí)了嗎?而這對于男孩子道理也是一樣的??梢姡瑢W(xué)校和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多么重要。生活在今天的文明社會里的孩子是多么幸福。
再說儺送,原本對翠翠也是一見鐘情的,原本也讓人覺得與翠翠是天生的一對,若兩人相好一定會美滿幸福,但見哥哥殞命后,不知是念及手足之情,覺得手足沒了,要衣服有何用,還是覺得沒有了對手,不戰(zhàn)而勝,很不過癮,對翠翠也變得冷冰冰的了。請看小說的結(jié)尾,“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因為加了引號,所以明天并不代表希望,而是代表永遠不回來了??磥韮鸵嗖幌翊浯浜臀覀儺?dāng)初想像的那樣可愛,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個沒有主見,立場不堅定的毛頭小伙,算不上堂堂的男子漢。當(dāng)然,我們不能要求年紀(jì)尚輕的翠翠有很高的擇偶能力,她畢竟才十四歲,看錯人并不出奇。
因此,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作為家長和教師,都有責(zé)任提醒孩子不能過早地戀愛。我贊成“文字女巫”饒雪的觀點,對中學(xué)生不支持早戀但支持暗戀。“喜歡的歌靜靜地聽,喜歡的人遠遠地看?!彼€說:“我希望女孩子能夠在18歲之前好好愛自己,18歲之后再愛男人?!?/p>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62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