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茶館教學設計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13:31:04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大全(16篇)
時間:2023-11-30 13:31:04     小編:薇兒

日常生活中總是充滿了各種瑣事,我們需要通過總結來梳理并提升生活效率。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如何保持與自然的聯(lián)系和平衡,讓自己更加健康和快樂呢?接下來是一些寫作總結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篇一

1、初步了解宋詞的特點。

2、具體領會宋代幾位著名詞人作品的風格。

3、豪放派和婉約派的特點。

[教學重點]。

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

鑒賞不同風格的詞作品。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中國文學史上,宋詞和前代的唐詩,后代的元曲,都分別是代表一個時代的文學樣式。宋詞按時代分為北宋、南宋兩個時期;按流派,習慣上又分為豪放、婉約兩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蘇軾和辛棄疾,婉約派(也稱格律派)在北宋的代表是柳永,在南宋的代表,前期是女詞人李清照,后期則推姜夔?!稉P州慢》便是姜夔的代表作。

姜夔,字堯章,自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南宋著名詞人,音樂家。少年時期流寓湘、鄂間,后移往湖州(今浙江),漫游蘇、杭、維揚等地,與范成大、楊萬里、辛棄疾等人交往。這對他在詩詞藝術的發(fā)展上頗有影響。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國勢危弱,長江以北的淮河一帶已成為荒蕪的邊地。但大多數的士大夫卻只顧宴飲逸樂,不思恢復。在詞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針對這種情況,反映了一定的愛國精神和不滿現實的思想,特別是晚年時,他那力主恢復,同情淪陷區(qū)人民的思想傾向較之早期作品有進一步的發(fā)展。

在南宋詞壇上,姜夔、辛棄疾、吳文英鼎足而三,成為“清空”詞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詞的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留有《白石詞》,其中有十七首附有旁譜,這是宋詞中僅存的樂譜。

姜夔的詞,常有小序,提示.寫作緣由和主旨,大都語言精練,文筆優(yōu)美,一散一韻,值得并讀。

二、背景簡介:。

揚州,自從隋代開鑿運河之后,成為了南北運輸的要道,商賈云集,珠簾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屢次渡淮,揚州變?yōu)闅埰撇豢?。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萬鐵騎破揚州,大肆擄掠,“橫尸二十里”,破壞極其慘重。雖已時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經過揚州時依然“薺麥青青”,瘡痍滿目,不禁追憶喪亂,“感慨今昔”,表露出對國家衰亡的悲痛。雖然情調凄愴,但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揚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發(fā)作者路過揚州時對國事悲涼痛惜的情緒。

三、課文分析鑒賞。

淳熙丙申至日(2),予過維揚(3),夜雪初霽(4),薺麥彌望(5)。

冬至這一天途經揚州下雪剛放晴滿眼都是薺菜和麥子。

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

那就四下里看,一片蕭條景象獨有清冷的河水碧綠漸漸升起。

自:獨、獨自。意為天色漸漸晚下來。

戍角(6)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于)今昔,因自度此曲。

戍邊的號角悲鳴心里(十分)悲痛為今昔的變化而感慨于是創(chuàng)制曲調。

今昔:指今昔之變。

千巖老人(7)以為有《黍離》(8)之悲也。

認為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淮左(9)名都,竹西隹處(10),解鞍少駐初程(11)。

淮水東面的名都亭(所在的)美好去處解下馬鞍稍作停留剛剛踏上征程。

少同稍,稍微。初程:開頭的一段路。左:古人在方位上以東為左。

分析:起筆寫小駐“名都”揚州。本來作品主題的主調是感時傷亂,而起筆不寫揚州的荒蕪景象,卻著筆于憶舊:。

過春風十里(12),盡薺麥青青。

經過(過去的)春風十里的揚州路全是青青的薺菜和麥子。

“薺麥青青”定語后置句。

分析:。

作者只用十個字概括了揚州浩劫之后的荒涼。一方面用“春風十里”和上句“竹西隹處”互相呼應,鋪敘昔日揚州的繁華,反襯今日揚州的荒涼;另一方面,用“盡薺麥青青”鋪寫荒涼景象,一個“盡”字,以夸張手法突出景物全非的思緒,情調低沉。同時“薺麥青青”的情景又和《詩經?黍離》“彼黍離離”相吻合,從而真切地表達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傷感,含義是豐富的。然而是誰造成這樣的荒涼呢?作者進一步揭示揚州變化的原因。

自胡馬窺江去后(13),廢池喬木,猶厭言兵(1)。

喬木:古老的大樹。兵:戰(zhàn)爭。

分析:。

很明顯,“春風十里”只剩“薺麥青青”,一切繁華景象,自是蕩然無存;“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比藗冃那榈某林?,也就可想而知了。作者觸景傷情,既怨外敵的入侵,又傷國勢的衰落,思想感情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也正因為這樣的原因,上闕的結句,感情更見沉郁。

漸黃昏清角吹寒(2),都在空城。

(天色)漸漸凄清的戍角在寒風中吹著全(塞滿)在一座空城。

分析:。

緊承上句,按時間的推移,景物的轉換,進而捕捉景物特色,借景以抒情。這里用“漸黃昏”渲染了沉郁的氣氛,與上文配合,使“黍離之感”更加濃烈;用“清角吹寒”增添了悲涼的色彩,同時與“猶厭言兵”相呼應,更見憂心忡忡!

“都在空城”一個“都”字,突出了景況荒涼的幅度;“空城”一詞不僅寫出空蕩蕩的劫后慘象,滿目凄涼,不堪回首,而且對國事前途的渺茫,蘊蓄著無限的哀婉。

上闕:小駐“名都”,感慨今昔。

下闕緊承上闕,運用聯(lián)想對比,進一步抒發(fā)情懷。

杜郎俊賞(3),算而今重到須驚(4)。

杜牧善于游賞料想(他)今天重游到(此)(也)一定(大)驚。

分析:換個開頭,從杜牧身上落筆。為什么這樣寫?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篇二

《揚州慢》是高中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二單元的一首詞。揚州在隋唐、北宋時是著名繁華之地,但在南宋初期兩次遭到金兵的洗劫,變成一座空城。詞的上片先述所見,以“盡薺麥青青”勾畫揚州全景,更是以“廢池喬木”點綴,渲染出一幅蕭條冷清的畫面。下篇寫感想,先設想杜牧重到揚州,用“須驚”和“難賦”逐層說明揚州已被破壞到令人難信的程度;又借“橋邊紅藥”間接地表現劫后揚州人民的凄苦生活。鑒于這首詞的特點和十四班的學生情況。我的教學思路為:激情導入——誦讀品味——整體把握詞的內容——在把握詞的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自主賞析——視頻賞析——比較閱讀——課后作業(yè)。

詩詞是我國燦爛文化花園里的一朵奇葩,但卻是我們學生的薄弱之處。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教師的“霸權主義”作怪。所以,在這次教學中,我并沒有走老路子(先解題,再作者介紹,然后聽讀錄音,教師講解,作業(yè)或高考知識鏈接)。而是大膽的舍棄了書本上那些“死”的東西,將重點放在學生的自主賞析上,變學生的被動學為我要學——語文知識模塊無非是字、詞、句、篇,而學生的能力也就是聽、說、讀、寫。而所有這些能力的提升都有賴于學生的直接經驗——課堂的精彩應是學生的精彩。所以,無論是什么類型的文章,都應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讀,讓他們去與作品、與作者交流?;诖?,我用了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朗誦。在學生無法把握詞的節(jié)奏和個別字音時做了一些指導。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很多老師都會讓自己的學生課前預習,但有一部分老師卻沒有進行反饋。這大大降低了學生的預習積極性,最終會使課前預習流于形式。所以,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就這首詞的內容,將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不解之處進行交流。一方面,反饋了學生的預習,另一方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合作學習,取長補短的平臺。發(fā)揮了班級教學的優(yōu)勢。

經典的作品一定是“靈”與“肉”的完美結合,即情感思想與內容的渾然天成。“肉”是經濟基礎,“靈”是上層建筑。所以,如果學生不理解詞的內容,欣賞也就是空中樓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把握了詞的內容只是學詞的初級階段,經典的作品不僅僅在于知道它寫了什么,更在與探究它如何寫,如何使得情感思想與內容的渾然天成。所以,我將這首詞的重點放在了對它的賞析上。希望學生通過交流各自的閱讀體驗來增強對此詞的理解,做到個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最后在同學們思路都打開的基礎上,播放音頻,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調動學生對此詞的感悟,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激發(fā)學生對詞的興趣,對語文的興趣。

檢驗知識掌握的最好方法莫過于知識的遷移對比了。所以,我在最后安排了一個比較閱讀,一方面,使學生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另一方面,又對所學進行了復習,可謂一舉兩得。

綜合來看,這節(jié)課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教師能夠守住自己的陣地,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學行為,沒有跟大流,緊抓高考題,急功近利,鑰匙握在手中而找鑰匙,而是融進自己的教學理念。懷著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情懷,進行民主教學——一個語文素養(yǎng)高的人,一定是一個會生活的人——教育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教會學生生活。一個老師如果著眼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想,語文成績就應該是副產品。此外,這節(jié)課教師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閱讀;體現了新課標的思想,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發(fā)揮了教師的教示范作用;體現了語文的“味”;問題設計的有梯度。

但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教師的專業(yè)知識不夠扎實,教師的示范朗讀有待改進;板書欠缺;時間把握的不到位,使得這節(jié)課不夠完整;課堂上一些細節(jié)沒有注意,表達欠清晰明確。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質量。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篇三

姜夔。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宋詞的特點。

2、具體領會宋代幾位著名詞人作品的風格。

3、豪放派和婉約派的特點。

[教學重點]。

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基本特點;

[教學難點?]。

鑒賞不同風格的詞作品。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簡介:。

中國文學史上,宋詞和前代的唐詩,后代的元曲,都分別是代表一個時代的文學樣式。宋詞按時代分為北宋、南宋兩個時期;按流派,習慣上又分為豪放、婉約兩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蘇軾和辛棄疾,婉約派(也稱格律派)在北宋的代表是柳永,在南宋的代表,前期是女詞人李清照,后期則推姜夔?!稉P州慢》便是姜夔的代表作。

姜夔,字堯章,自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南宋著名詞人,音樂家。少年時期流寓湘、鄂間,后移往湖州(今浙江),漫游蘇、杭、維揚等地,與范成大、楊萬里、辛棄疾等人交往。這對他在詩詞藝術的發(fā)展上頗有影響。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國勢危弱,長江以北的淮河一帶已成為荒蕪的'邊地。但大多數的士大夫卻只顧宴飲逸樂,不思恢復。在詞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針對這種情況,反映了一定的愛國精神和不滿現實的思想,特別是晚年時,他那力主恢復,同情淪陷區(qū)人民的思想傾向較之早期作品有進一步的發(fā)展。

在南宋詞壇上,姜夔、辛棄疾、吳文英鼎足而三,成為“清空”詞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詞的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留有《白石詞》,其中有十七首附有旁譜,這是宋詞中僅存的樂譜。

姜夔的詞,常有小序,提示寫作緣由和主旨,大都語言精練,文筆優(yōu)美,一散一韻,值得并讀。

二、背景簡介:。

揚州,自從隋代開鑿運河之后,成為了南北運輸的要道,商賈云集,珠簾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屢次渡淮,揚州變?yōu)闅埰撇豢?。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人十萬鐵騎破揚州,大肆擄掠,“橫尸二十里”,破壞極其慘重。雖已時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經過揚州時依然“薺麥青青”,瘡痍滿目,不禁追憶喪亂,“感慨今昔”,表露出對國家衰亡的悲痛。雖然情調凄愴,但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揚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發(fā)作者路過揚州時對國事悲涼痛惜的情緒。

三、課文分析鑒賞。

淳熙丙申至?日(2),予過?維揚(3),夜雪?初霽(4),薺麥彌望(5)。

冬至這一天??途經揚州??????下雪剛放晴??滿眼都是薺菜和麥子。

那???就四下里看,一片蕭條景象?獨有清冷的河水碧綠????漸漸升起。

自:獨、獨自。???意為天色漸漸晚下來。

戍???角(6)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于)今昔,????因?自度?此曲。

今昔:指今昔之變。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篇四

1、知識和技能:了解《揚州慢》內容,學會朗讀、聯(lián)讀和賞讀。

2、過程和方法:通過不同層次的讀,掌握“一詩四讀”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詩中“黍離之悲”,聯(lián)讀其他表達國土淪喪的詩歌,培養(yǎng)學生熱愛國土的情懷。

二、教學重點。

1、體會詩中的“黍離之悲”,激發(fā)愛國情懷。

2、賞讀詩歌,把握美點妙處。

1、和其他相似詩歌的聯(lián)讀,需要學生發(fā)散思維。

2、對詩歌美點妙處的賞讀,需要學生在欣賞的基礎上,組織賞析語言。

四、教學方法。

1、誦讀法:好詩不厭百回讀,以讀帶動賞析。

2、點撥法:對于詩中的難點,老師要相機點撥。

3、拓展延伸法:在聯(lián)讀環(huán)節(jié),對有相似點的詩歌進行拓展,開拓學生視野,擴大課堂容量。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歷史的天空中留下了無數璀璨的明星,比如李白,比如杜甫。他們也為我們留下了無數輝煌詩篇,比如這首詩,大家齊讀。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揚州,自古以來就是物阜民豐之地、花團錦簇之城?!把p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很多文人到了揚州,或詩或詞或歌或賦,今天,我們走近南宋一位詞人,看他到了揚州有何所見、何所聞、何所感、何所思。(板書:揚州慢)。

二、告知目標。

古人云:“好詩不厭百回讀?!惫湃擞衷疲骸皶x百遍,其義自現?!惫湃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笨梢?,美讀是開啟詩歌之門的鑰匙。所以,今天我們以讀為主,分為下面四個層次的讀:

(一)初讀:讀得準確流利。

(二)朗讀:讀出情感意蘊。

(三)聯(lián)讀:讀出深度廣度。

(四)賞讀:讀出個性理解。

三、層層深入、由淺入深地讀。

(一)初讀:讀得準確流利。

我們首先要讀得準確流利,這是鑒賞詩的基礎,讀不準字音,讀不準句讀,讀不成句,讀得磕磕絆絆,讀得結結巴巴,何談賞析呢?我早自習已經布置預習了,我們來檢查一下預習效果,看看能否完成最淺層次的目標。(請一學生讀)。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讀出抑揚頓挫。老師作朗誦指導:

首先,這首詞的詞牌是什么?揚州慢。這是一首寫揚州的慢詞。慢詞是依據曲調舒緩的慢曲填寫的詞,重抒情。因此,我們要放慢語速來讀。

其次,上下闋分闋處停頓。

再次,“一字領”處作停頓。如“過”、“盡”、“自”、“縱”、“念”等字眼。

(按這些要求自由朗讀,之后找一學生讀,力求讀出抑揚頓挫。)。

(二)朗讀:讀出情感意蘊。

1、作者看到的揚州有著什么樣的特點?(荒涼、凄涼)。

2、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冷月無聲等)。

3、用上片一個詞概括揚州城。(“空城”或“廢池”)(板書此詞)。

4、今天的揚州城如此荒涼、如此蕭條、如此肅殺,過去的揚州城是什么樣的呢?(繁華)用上片具體的詞回答。(“名都”或“佳處”)(板書此詞)。

5、昔盛今衰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用原文中的詩句回答。(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是的,戰(zhàn)爭是摧毀人類文明的黑手,君不聞“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君不聞“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君不聞“漢皇開邊意未已,邊廷流血成海水”。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徽欽二帝被掠,宋室南遷,偏安江南,半壁江山淪為敵手,中原人民慘遭劫難。揚州,也經歷了戰(zhàn)火的洗劫。此時的揚州是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鮮紅的芍藥年年盛開,卻無人欣賞。此情此景,怎一個“悲”字了得!我們應帶著悲涼、悲傷、悲痛來讀此詞。

(老師范讀。學生帶著感情自由朗讀。請一同學投入感情朗讀。)。

(三)聯(lián)讀:讀出深度廣度。

1、人們常說:幸??傁嗤?,悲傷千萬種。本文的“悲”屬于那一種呢?結合小序看最后一句。(黍離之悲,并板書此詞)。

2、什么叫“黍離之悲”?結合注釋解釋。(國家淪亡的悲痛)。

3、表達國家淪亡悲痛的詩我們已經學過不少,你能想到哪些?

(學生每回憶起一首,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齊背,如《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等。)。

4、辛棄疾還有一首詞,也寫了戰(zhàn)火燃燒的揚州,還記得是哪一首嗎?(《永遇樂?北固亭懷古》)學生結合背投齊背。

5、此詞和《揚州慢》相比,都表達了“悲”,悲中有何不同?(《永》慷慨悲壯,《揚》哀婉悲涼)。

6、兩詞都想到了哪些古人?類型有何不同?(《永》想到的都是英雄人物,他們要么建功立業(yè),要么出師北伐,要么橫刀立馬、馬革裹尸、馳騁疆場;《揚州慢》想到的是杜牧,是才子佳人、雅士風流。)。

一個婉約,一個豪放;一個慷慨激昂欄桿拍遍,一個低唱悲吟瞻顧徘徊;一個追念英雄想收復故土一展雄才,一個懷念才子想重溫舊夢恢復繁華;一個悲嘆國土淪喪江山易手憂國憂民,一個惜美人芳草風流盡去感時傷世。

(請兩個同學分別讀,讀出兩者區(qū)別。)。

當然,以今天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看,遼、夏、金、元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了。近代以來,列強入侵,國土淪喪,也有詩人表達這種悲痛,聞一多在《七子之歌》一遍遍撕心裂肺的吶喊“我要回來,母親!”;戴望舒用他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這一角已變成灰燼,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艾青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那么,為什么這些詩人眼里常含淚水,因為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所以,我們要愛惜腳下每一寸土地,哪怕它是一個小小的彈丸一樣的島嶼。希望中華大地上不再有黍離悲吟,希望每一個鄉(xiāng)村都永遠寧靜美好,希望每一個城市都永遠繁華富麗!

(四)賞讀:讀出個性見解。

黍離之悲,是我們對整體感情基調的把握。當我們細化到每一句的時候,又該如何讀呢?下面,我們進行個性化的賞讀,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在賞析前或后面投入感情地讀。

(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分析文中的美處妙點,并投入感情地讀所選句子。)。

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讀者心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管怎樣把握,只要讀得流暢、讀得優(yōu)美、讀得動聽、讀得感染人,就是好的朗讀。

以上是我們的理解,融入了我們的感情和再創(chuàng)造。姜夔當年自度曲,填了這首詞。最早的詞就是唱的,傳唱于勾欄瓦肆之間。今天,我們還原詞的本色,穿越千年的時空,去聆聽那個時代的悲唱,去感受揚州的悲涼,去體會姜夔內心的哀傷。下面我們用美的音樂去體會美的文學(聽歌曲《揚州慢》)。

結語:這節(jié)課我們以美讀的方式賞讀了這首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詩詞浩如煙海。我希望大家多做這樣的美讀,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詩情畫意,讓我們的青春飛揚著郎朗書聲!

四、作業(yè)布置。

從“冷月無聲”出發(fā),進行寫月詩的聯(lián)讀。

五、板書設計:

空城黍離之悲名都。

六、教學反思暨說課稿。

美讀,開啟詩歌之門的鑰匙。

站在三尺講臺,我常常心懷感恩,覺得此生和語文相伴、和書香相伴、和朗朗書聲相伴,真是我的幸運。課堂上,我和學生們一起翻閱那線裝的古典,體會風騷中那位伊人在水一方;屈原和杜甫的風骨,依然散發(fā)著歷史的憂傷;李白和蘇軾的酒量在唐詩宋詞里豪放;曹雪芹的紅樓里,還可嗅到林黛玉的花香……有這么美妙的詩歌,有這樣美麗的藝術,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大聲朗讀,甚至放聲歌唱。

古人云:好詩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美讀,是開啟詩歌之門的鑰匙。因此,我就設計了這節(jié)以讀為主線的課型。

但是,讀應該是有層次的、有科學性的。只是老師讀了學生讀,男生讀了女生讀,第一組讀了第二組讀,個別讀了集體讀,這樣的讀是一個層面上的,不深入的。因此,我設計了由淺入深的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較為簡單。預習中就可以完成目標,但是是基礎是前提。在此基礎上老師作朗誦指導,學生再讀。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語文聽、說、讀、寫四大能力中“讀”和“說”的能力。

第二層次,投入感情的朗讀。設計幾個問題,和學生一起體會作者感情。理解感情是朗讀的基礎,也是高考考點之一。

第三層次,由“悲”細化到“黍離之悲”,由黍離之悲聯(lián)讀相似感情的詩歌。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老師要注意“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這樣的聯(lián)讀設計力求實現不同內容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

以前,在教學中也進行過這樣的聯(lián)讀設計。比如學習了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可以在第二課時設計“邊塞詩聯(lián)讀”,讓學生感受什么是邊塞詩,感受祖國古代邊塞視野的開闊、勁舞的荒寒、風光的綺麗、征戰(zhàn)的悲壯以及戰(zhàn)士的情懷。平時多進行這樣的聯(lián)讀教學,一定能夠拓寬課堂教學的寬度和廣度,一定能夠表現出宏闊大氣的風格。

本來最早設計整節(jié)課都是這樣的聯(lián)讀,后來又放棄了。因為近幾年來,人們對公開課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多有詬病。語文教學公開課也有“早出”的現象。所謂“早出”,就是以縮短時間的方式,在對課文才有了一些感知后就早早地離開課文,進行所謂的拓展。這樣的早出其實是拔苗助長式的拔高,對經典的文本蜻蜓點水式的閱讀,一味往外延伸,其實是舍本逐末、喧賓奪主。因此,我還是在品讀文本的基礎上設計了這一環(huán)節(jié)。

第四層次,進行個性化的賞讀。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把評的自由還給學生,把說的機會還給學生。在賞讀的過程中,勢必會涉及寫作手法,這又是高考的一大考點。因此,此環(huán)節(jié)不可或缺。

學生上了大學后,就將和課堂上的語文說再見了,但生活中語文將永遠和他們相隨相伴,學會一詩四讀的方法,他們將受益終生。所以,我喜歡讓學生大聲朗讀,喜歡他們投入朗讀的狀態(tài),喜歡課堂上的郎朗書聲,喜歡讓詩意地朗讀飛揚在每一個學子的青春歲月!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學習理解宋詞婉約派的風格特點:情景交融低沉傷感,講究格律音調和諧;

2.重點領會兩詞情景交融的寫法和所表現出來的意境美;

[教學重點]。

3.注意兩詞所表達的情感和前課蘇辛詞在抒情內容和方式上的區(qū)別;

4.背誦這兩首詞并熟記雨霖鈴和揚州慢兩種詞牌格式。

[教學難點?]。

鑒賞不同風格的詞作品。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探海導航。

先看自學提示,再結合課文注釋,弄清兩詞大意??上茸鐾昴芰ρ菥氼}庫中的跟蹤試題。

《雨霖鈴》一詞重點要注意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和纏綿婉約的風格。寒蟬雨歇,煙波暮靄,曉風殘月,都是暗淡而凄涼的景;執(zhí)手相看,多情離別,風情無處說,抒發(fā)的是低沉傷感的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環(huán)境氣氛和主體情感融為一體,刻劃出一對戀人依依惜別難舍難分的情景。

《揚州慢》一詞要重點體會作者深刻的愛國情懷和低沉的感情基調,以及觸景生情的表現手法。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冷月無聲等凄慘、冷落的`氣氛使作者傷今懷古,不禁產生昔勝今衰之感。此外,還要注意體會化用杜牧詩詩所產生的新的藝術意境。

二、思路結構。

《雨霖鈴》一詞寫于作者仕途失意又失去愛情慰藉之時,心情抑郁,生活前途更感暗淡無光。因而所寫之景所抒之情均凄涼低沉。上闋寫與情人難舍難分、依依惜別的場面,以寫景為主,但字字含情;下闋想象別后的生活場景抒發(fā)痛苦之情。

《揚州慢》一詞表達了作者感懷家圓、傷時念亂的心情。上闋全寫眼前實景,寫出了劫后揚州的蕭條景象,紀行寫景扣緊駐、看、想、聞開展描述層次;下闋傷今懷古以杜牧當年揚州詩之勝反襯現在揚州之冷清蕭條,扣住揚州著名的代表性景物―二十四橋、芍藥―來寫。結構圖:

上闋實寫蕭條之景。

景物1:薺麥青青。

景物2:廢池喬木。

景物3:清角吹寒。

下闋虛擬設想。

擬想1:杜牧才情再高亦難賦深情。

擬想2:橋月仍在,玉人已無。

擬想3:花開依舊,人事全非。

三、疑難指津。

《雨霖鈴》的景物描寫與抒情的關系:一是景物特征鮮明?!昂s”“驟雨”“煙波”“暮靄”“楊柳岸”“曉風”“殘月”都是暗淡凄清且具有較大的聯(lián)想空間;二是景物含情。試想蟬是寒的、風是冷的、月是殘的、柳又有留意,怎不引起留戀與哀愁呢?這便是融情入景的寫法,“一切景語皆情語”。

如何理解《揚州慢》詞中杜牧詩句的引用?:揚州自古繁華,特別至中晚唐時期已成為長江中下游流域經濟文化的中心,更是人文薈萃之地。唐人有很多詠揚州的詩作,猶以杜牧的幾首最為著名。狀寫揚州之繁華無出其右者。姜夔在《揚州慢》中要表現揚州的昔勝今衰,化用杜牧詩句,一方面自己可省卻許多筆墨,更重要的還可引發(fā)讀者美好的回憶,反襯當今的蕭條敗落。

四、語言揣摩。

1.“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評析:這是柳永的名句,歷來膾炙人口。妙就妙在問得清晰明白,答得含蓄生動,似答非答,韻味無窮。更妙的還在于景物鮮明且又含情?!皸盍丁薄皶燥L”“殘月”三項景點十分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層次分明、幽靜而開闊的意境,引人入勝。另外古人有折柳相送的習俗?!傲簟薄傲敝C音,折柳相送是希望對方留下來,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詩經采薇》“昔人往矣,楊柳依依”寫的就是離別之情。更兼之風月關情,何況是拂曉之涼風,黎明之殘月。因而,“楊柳岸曉風殘月”明寫實景,暗寫別情,顯得含蓄而有余味。

運用:中國古代詩詞往往詩。

畫相通,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詩可配畫。

畫可配詩。該句詩兼。

有詩情和畫意,請試。

為之配畫。只要能體。

現主要大意即可。示。

例如右:畫中有流水。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要點:

1.學習《揚州慢》,鑒賞它情景交融、虛實相濟的寫法。

2.通過解決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詞的能力。

教學重點。

1.了解詞的`韻律和章法的基本特點。

2.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意境和語言。

教學難點。

1.鑒賞詞作的意境及采用的藝術手法。

2.領會每位作者在詞作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詞的不同風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前一節(jié)課內容。

二、作者介紹。

姜夔(約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省波陽)人。少時隨父宦游漢陽(今屬湖北省武漢市)。父死,流寓湘、鄂間。詩人蕭德藻以兄女妻之,乃隨蕭移居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往來于蘇、杭一帶,與當時著名詩人詞客交游,生活閑雅。曾試進士,不第;一生未入仕途,死于杭州。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工詩,尤以詞著稱。其詞格律嚴密,字句雕琢,上承周邦彥,下開吳文英、張炎一派。詞風清空峭拔,格調甚高,而意境則淺。故王國維《人間詞話》卷上說:“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弊髌酚小栋资廊烁枨贰?/p>

《揚州慢》是姜氏的代表作之一。古代詩人曾用“春風十里揚州路”“十里長街市井連”等詩句來描繪它的市容??墒窃谀纤螘r,金兵頻頻南侵,揚州屢遭兵火,作者路過揚州,眼見繁華的城市已破敗不堪,因而追懷喪亂,感慨今昔,寫下了這首詞,抒發(fā)《黍離》之悲。

三、新課講解。

1、疏通詞前之序的意思。

2、聽錄音朗讀之然,全體學生齊來一次。

4、哪些可見揚州現在的蕭條?廢池喬木,冷月無聲,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盡薺麥青青。紅藥無主。

5、教師講解疏理詞的意思。

板書設計:

昔(虛,盛)今(實,衰)。

春風十里廢池喬木,冷月無聲。

竹西佳處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淮左名都盡薺麥青青。紅藥無主。

懷古傷今抒“黍離”之悲。

學生準備幾分鐘,一男一女同學分別朗讀之后,全體學生齊讀。

6.具體研習(注意在講解中滲入)。

(1)“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明確:這三句用了擬人的寫法。廢池、喬木是沒有知覺的東西,詞人將它們人格化,意即它們是前那場浩劫的目擊者,戰(zhàn)爭的恐怖、敵人的兇殘,種種景象仍然留在它們心中;它們“猶厭言兵”,更何況當地的人民呢a這樣寫,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對侵略戰(zhàn)爭的極端痛恨。

(2)“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3)“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明確:紅藥一到春天就開始生長,不管人世間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自然物的本性不會改變。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觀賞,可是現在城空了,人少了,何況國難未息,誰也無心去觀賞它。真有點兒“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的味道。詞人借此曲折地表現出劫后揚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況,以及自己感時傷亂的情懷。

三、拓展。

贈別杜牧。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韻譯:

姿態(tài)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揚州城十里長街的青春佳麗,卷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遣懷杜牧。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詩文解釋。

我漂泊江湖之上,過著困頓失意的生活,為消除內心的郁悶,行裝中總是少不了酒。而平日里交往的又都是腰細體輕的歌妓。十年揚州的生活,真如一場大夢,而夢醒之后,才覺察到自己所得到的是青樓妓館中傳遍的薄情郎的名聲。

詞語解釋。

落魄:流落不偶。楚腰:楚靈王好細腰青樓:此指妓家。薄幸:輕薄,用情不專。

詩文賞析:

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八三三年)四月,杜牧在揚州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手下任職。杜牧才華橫溢,但生活小節(jié)上不拘小節(jié),于是牛派了三十名兵士每天晚上暗中保護杜牧,對此杜牧一無所知。大和九年,杜牧被提升到京都長安任監(jiān)察御史,在送別宴上杜牧得知牛一直掌握他的行蹤,暗中進行保護,于是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到京都后,杜牧牢記牛的囑咐,沒有過象揚州那樣醉生夢死的生活。為此寫下了這首詩《遣懷》。

四、課文總結。

宋詞是與唐詩并峙的另一座詩的高峰。通過七首詞的學習,我們對詞的發(fā)展、風格流派、章法句法及表現手法有了更多的了解。詞同詩一樣,是一種抒情的文學、言志的文學。詞人的純真愛情蕩滌我們的心靈,詞人對事業(yè)的不懈追求激勵我們奮發(fā)。愿同學們愛讀多讀善讀優(yōu)秀的詞作,從中汲取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豐富的營養(yǎng)。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篇七

選題之前,跟兩位科長和教學師傅進行了詳細溝通,大家的一致意見是選一首短小精悍的古詩詞會比較有探討價值,現在又正在上粵教版必修三,于是跟另兩位“同課異構”的'老師商量后選了《揚州慢》,因為這首詞用典較多,跟我們此前學過的大量“吊古傷今”詩詞有較大聯(lián)系和比較價值。

此前有幸到山東杜郎口中學觀摩并學習其以“336”為代表的新型課堂模式,受到很大震動和啟示,所以就在結合我?!?35和諧課堂模式”的基礎上做了一些小嘗試。

a、學習目標設計與反思。

本著課堂教學目標簡約化的原則,我將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如下兩點:

1、通過詞句賞析體味詞的“黍離之悲”;

2、體味該詞的寫作手法。

定這兩個教學目標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詩歌的具體內容體味其情感,另一方面又可以系統(tǒng)總結并正確運用詩歌鑒賞的相關手法。

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個是這兩個教學目標有一些重復的嫌疑,比方說通過詞句賞析體味詞的“黍離之悲”中就會運用了相關藝術手法,這樣有些概念就容易混淆、模糊,這讓我們體會到在以后制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堅持簡約化、具體化、細致化、有針對性的原則。

b、教學重難點設計與反思。

通過課前跟學生和相關老師的溝通,對學生在古詩詞方面的學情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學生對詞句的賞析和寫作手法的分析都有了一個初步的認知,所缺乏的就是具體運用和一些概念的模糊混淆問題。諸如寫作手法、修辭手法;移情、通感、擬人等等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鑒于此,我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設計為“體味詞的寫作手法和‘黍離之悲’”,這樣一方面兼顧了教學目標,另一方面體現了二者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難點設計為“移情手法”的賞析并進行拓展延伸,因為很多同學還是第一次接觸“移情手法”,很有必要進行一個難點的拓展并學會具體運用。

但通過課堂實踐證明,環(huán)節(jié)進展中雖然是環(huán)環(huán)推進,但并未能很自然的體現這種邏輯的銜接,稍嫌生硬。同時,對移情手法的賞析老師沒有做到示范分析,使得部分同學未能很好領略到分析的路子,耽誤了課堂的效率。

這說明,課堂的邏輯性,教師的案例分析示范在教學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c、導學案設計與反思。

我的導學案設計主要分為六個部分:

5、小結全詞,聽吟唱音頻,再次體味《揚州慢》的“黍離之悲”,結束課堂;

6、課外導讀《唐宋詞十七講之姜夔》(葉嘉瑩),加深理解,體味詞之美學意蘊。

導學案的設計原則是體現杜郎口學習心得與學校的“135和諧課堂模式”;遵循一條主線,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循善誘的邏輯性原則;問題設置堅持層次性原則。

導學案的主要問題是:學習目標和重點不夠明確,具體,有混淆和重復之嫌;問題設置過多;初步感知與深入品讀部分層次性還不夠明顯,初步感知有喧賓奪主之嫌。這也提醒了我在以后的導學案設計中要更加具有層次感、邏輯性和簡約化。

三、教學過程反思。

原計劃的教學過程是:導入+初步感知8分鐘;深入品讀,檢測展示16分鐘;拓展延伸,學以致用13分鐘;小結全詞聽吟唱音頻3分鐘。合計40分鐘。

實際操作過程如下:導入+初步感知12分鐘;監(jiān)測展示16分鐘;拓展延伸,學以致用11分鐘;小結全詞聽吟唱音頻3分鐘。合計42分鐘。

從對比不難看出,我的實際操作中拖堂2分鐘;導入與初步感知用時過長。這一方面反映出我的公開課隨機應變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同時,在以后的導入課堂與初步感知環(huán)節(jié)還有待進一步壓縮。

四、課堂教學效果反思。

根據課后與學生的溝通以及周周清的檢測反饋不難看出,學生對這堂課還是留下了很深刻的影響。當然,這跟公開課的強大陣容效果是分不開的。但也有明顯不足之處,比方說學生在做詩歌鑒賞題的時候就將擬人與移情手法混淆,說明我的點評還不夠細致到位。

總的來說,通過這樣一次難得的機會,我獲得了成長,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鑒于此,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一、立足文本并進行反復推敲,首先生發(fā)出自己的理解與感動;

四、要更加注重知識的遷移和延伸,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語文教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初涉教壇的我還有很長的路要有,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繼續(xù)堅持“發(fā)現不足,明確方向,銳意進取”的原則,努力解決問題,獲得成長。

最后,萬分感謝各位領導和老師冒著酷熱蒞臨課堂指導,這給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動力,正是各位的真知灼見幫我減少了彎路,明確了方向。謝謝!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篇八

教學目的:

1、體味懷古傷今,感時傷世的情感。

2、掌握本詞多種表現手法及其作用。

教學重點:

抓詞眼“空”“驚”,分析景物特點,引導學生自主體味黍離之悲。

教學方法:學生主體師生互動自主鑒賞合作交流啟發(fā)探究。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嗎?我們大家一起大聲背誦出來。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送別詩景中有情,表達李白對朋友的深厚情誼。題目中的廣陵是指哪里呢?揚州。

揚州曾沿用過廣陵、江都、維揚等名稱。它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譽。揚州自古以來,即為人文薈萃之地,早在六朝時,就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之說。鼎盛時期的揚州,春風十里,歌舞升平。唐?徐凝《憶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可見揚州盛極一時。

那么,南宋時期的揚州又是什么樣的景象呢?下面,我們就一起跟隨南宋后期著名的布衣詞人姜夔的的腳步,看看他到揚州后見到了什么?。

(板書課題)《揚州慢》姜夔。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他是南宋中后期婉約派代表詞人,其詞詞風清空騷雅,超逸空靈。姜夔精于書畫、擅長音樂、能詩善文,具有多方面藝術才能。

二、誦讀品味。

1、學生自讀,

(悲,從哪些句子中讀出來的?)。

2、指名朗讀,學生評價,

語調、語速、重音和停頓等,作肯定評價,如果有讀得不好的地方,可范讀一兩句。

3、名家范讀,(聽錄音朗讀)聽完朗讀示范后,你是否深有啟發(fā)呢?下面請大家再把詞作有感情的自由朗誦一次。然后我再請一位同學為大家作示范。

4、學生自讀,

5、指名朗讀,教師評價。

6、全班齊讀。

三、自主賞析。

理解品味詩歌,誦讀是一個重要手段,通過誦讀,大家對本詞的感悟又加深一層,下面就請大家談談你讀本詞后的體會吧,你覺得哪些詞句深深打動了你呢?它又好在哪里呢?(如語言,修辭,思想,表現手法……)。

下面我把全班同學按左右分兩大組,每組按四人一小組討論,確定一個發(fā)言者,然后用搶答的形式給大家分享本組的賞析成果。(回答不完善的同組的同學可以補充)。

……。

小結:大家說得非常好,同學們的回答既讓我們全面理解了這首詞,又讓我們接受了一次中國古典詩歌美的熏陶。

四、整體探究。

經典的詩歌總是能激起大家的欣賞欲望,下面我們根據大家討論的內容,從整體上把握全詞。請大家四人一個小組討論:

1、上下闋給你印象最深的各是哪個字?為什么?(生討論)。

上闋:空上闋主要寫了揚州城今日的荒涼蕭條。景。

下闋:驚下闋主要想象杜牧重游感受及詞人心中的悲涼之感。情。

此時此地,此情此景,晚唐詩人杜牧是“重到須驚”,“難賦深情”。而姜夔則是實實在在的'觸目驚心了。杜牧尚且如此,我輩情何以堪。

2、上闋除了寫今日揚州的荒涼,還寫了什么時期揚州的景象?景物特點如何?

板書:

今日蕭條昔日繁華。

上片由“名都”、“佳處”起筆,卻以“空城”作結,對比鮮明,有昔盛今衰之感。

3、造成今日蕭條的原因是什么?

“胡馬窺江”,南宋初年,金兵屢次南下,揚州遭慘重破壞。

本詞作于孝宗淳熙三年(1176),這時距完顏亮南侵(1161)已有十五年,但揚州城依舊是四顧蕭條,一片殘破。

4、正因為昔日繁華的揚州如今一片蕭條景象,作為一個關心國家前途的詞人,由此牽動了詩人無盡的思緒,那么下片抒情,詩人抒發(fā)了什么情感?(聯(lián)系小序及課文注釋)。

姜夔在沉痛的嘆息聲中抒發(fā)了他對戰(zhàn)爭的厭惡與痛恨,也表達了對遭遇戰(zhàn)亂的人民的同情,對昔日繁華的追憶和懷念,對今日山河殘破的哀思。

板書:厭惡戰(zhàn)爭感慨今昔。

五、再讀詩歌。

只有愛讀多讀善讀優(yōu)秀的詞作,才能從古代文化傳統(tǒng)中吸取豐厚的營養(yǎng)。最后,在音樂聲中,請大家跟我一起大聲地飽含感情地誦讀詩歌,體會詞人的深沉感悟。

六、拓展延伸。

我們知道,南宋的文人中,把家國憂患作為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的,主要有辛棄疾和陸游,請回憶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體會這兩首詞風格、情感的不同。(生討論)。

一個豪放雄渾慷慨激昂一個含蓄婉轉清幽冷雋。

一個為國土淪喪卻報國無門而悲憤一個因遭遇戰(zhàn)亂致繁華盡去而感傷。

(如有時間,自由背誦)。

揚州慢。

姜夔。

上闋下闋。

景情。

空驚。

今日蕭條厭惡戰(zhàn)爭。

昔日繁華感慨今昔。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篇九

這本書其實很早就已經買了,當初看了開頭的話劇《茶館》,之后就一直擱下了,該忙啥忙啥。馬未都先生的《都嘟》也正是在那個時候開始看的,最近很多大家都在做自己的個人脫口秀。但看了《都嘟》那么幾段后,感受真是無比寬闊,年代的代溝想必是個尺度。不過看多了就會覺得有幾件事情會讓我覺得有意思,很有意思。

小說集里的《我這一輩子》當看到一半不到時,在網上查了查,果真有電視劇的拍攝,想想也是,大師的作品就是不一樣,沒有牽強的劇情,順暢的言語描寫,灰色的幽默表現手法,曾假設過,要是前讀到或者精讀這樣的作品,我會不會迷上寫作?沒有如果,沒有假設。

小說把我?guī)У搅四莻€世界,從小學開始被教育成舊社會是黑暗的,民不飽食,衣不保暖,生活在水生火熱中,但這些籠統(tǒng)的名詞可以說是一代人的教育失敗,就其感受而言,沒有具體到可以直接去用感官去接受信息的,忙著學業(yè),只要記住那些能得分的回答就行了,像這種感受還是擔擱下來吧,沒必要跟自己的皮肉過不去。

時間就會忙著堆積起來,直到讓你覺得什么叫做虛無,什么叫做輕飄,說好聽是叫單純,以前在網上看到個脫口秀,一個胖子做的,還是學生,具體叫什么都忘了,內容是一個男孩子從小家境很貧苦,幾乎每天都遭受到了同學的嘲笑和謾罵,他堅持和忍受下來了,難能可貴的是踏實的做著他做的事情,然后一直到工作,春天來了,老板欣賞他,就加薪升職,但他卻自殺了……誰都不會想到在他春天的時刻竟然選擇這樣的一個方式竟然結束自己的生命。誰都無法理解和接受,但這就是他的世界,我們能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他在他的世界里的那一切?不應該刻意回避和忽視那些值得教授的和學生需要去感受這個世界的一切,世界那么大,都要去看看。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篇十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還有些疑惑,一個茶館能寫出什么東西?單憑一個茶館就能道出一整本書來?確實另我感到疑惑。茶館,一個很是普通的地方,在中國也是極為常見,但它在老舍的《茶館》里確實是一個特別的小社會。老舍筆下的茶館幾乎濃縮了整個社會的各種形態(tài),并能隨著社會的變革演繹出一幕幕驚心動的畫面。

老舍先生說過:“沒有生活,即沒有生活的語言。我有一些舊社會的生活經驗,我認識茶館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們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們說什么。以此為基礎,我再給這里夸大一些,那里潤色一下,人物的臺詞即成為他們自己的,而又是我的。”打仗也要知人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我們要特寫一件事情或是一個人,就必須對這件事或這個人了解深刻,如果連他們的`特點都不能了解的話,那就只能寫到一些外在的表面的東西,根本體現不出他們的內心世界。在寫作方面,我們應該多閱讀名家的名著,去挖掘他們是怎樣地去刻畫人或事物的。在學習中慢慢提高自己的寫作頓悟,逐步提高自身寫作能力。

老舍從北京裕泰茶館的表面繁榮景象一步步寫出整個社會的悲哀,茶館里會聚了社會上的各色人物,太監(jiān)、實業(yè)家、愛國者等等,繁榮的背后總有悲哀的故事作墊?!恫桊^》代表了老舍話劇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舊北京城中的裕泰茶館的興衰為背景,通過對茶館及各類人物變遷的描寫反映了從清末民初到抗戰(zhàn)勝利后三個不同時代的近五十年的社會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動蕩、黑暗和罪惡。王利發(fā)是裕泰茶館的掌柜,他接替了父親留下的生意,也繼承了父親的經營方法和處世哲學。上至宮廷太監(jiān)總管、吃洋教的惡霸、社會上的流氓頭目、下至吃官餉錢糧的清閑市民、買兒賣女的貧苦百姓,都是王利發(fā)的應酬對象。他既圓滑又冷談地對付每一位顧客,不僅體現出他的精明能干,還體現出了剝削階級的影響與烙印。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篇十一

詩詞教學,一直我都想得的一個突破,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我個人興趣和特長充分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我選擇了《揚州慢》作為課題。其一,知人論世;其二,誦讀涵詠;其三,整體把握;其四,理解想象;其五,遷移創(chuàng)造。

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沒有追求面面俱到,而只是截取了一個側面。從這首詞的形式入手,再深入發(fā)掘其中的深層含義和思想感情。因此,我分別把這首詞中所運用的對比手法和化用前人詩句的藝術手法,設置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思路是先從形式著手,整體把握住本首詞的意思,以及它所采用的藝術技巧。

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設置了繁華富麗的揚州作為場景,讓同學們首先去欣賞和贊嘆這樣的揚州。然后,以一種巨大落差導入詞中的揚州。在分析本首詞時,也始終以揚州作為線索。通過讓同學們分析昔日的揚州和今日的揚州,了解其中對比的手法,并整體把握主旨。然后,再以名句為核心,來分析詞中的意象和情感變化。這樣,既了解到化用前人詩句是本詞的一大特色,同時又深入到意象之中,揣摩其中的深層內涵。

雖然,我已經基本達到了自己的教學目標。但是,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過多的停留在形式的講解上,并沒有深入到詞的意象的內涵中去,沒有突破形式達到根本。在講授名句“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時,我僅僅是讓同學知道,這里是化用了杜牧詩《贈別》中的“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而沒有徹底深入到“春風十里”與“薺麥青青”這兩個意象的內涵中去。其他的名句鑒賞也僅僅是停留在藝術手法上?!妒螂x》之悲未被激起,整個的課堂被形式所掩蓋。因此這樣的一堂課就顯得比較的薄,缺乏應有的厚度。

另外,囿于課堂的設計,在活動教學的組織上也顯得比較單調;課堂上還出現了不少細節(jié)問題,這些都是我今后教學中應該克服的。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篇十二

1、老師神情親切自然,語速不緊不慢,語音富有磁性,學生學得輕松、學得自在。

2、前后呼應。教師從“館”字入手,通過組詞,理解了“館”與地方有關,解決了字詞教學的難點。結尾“為什么大家要到茶館去?僅僅因為茶點的美味?”引導學生感受朱自清帶給大家的當年茶館的韻味,當年的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把握住了中心。

3、方法獨特,化解難點?!岸禂垺钡睦斫猓プ〗匈u聲,形象地解決了這一詞語的把握。理解中心句,通過反復讀,根據出示的紅色詞語,引導讀正確,讀出理解,讀懂了句子。針對重點小節(jié)“燙干絲”的復述,老師也指導得條理清晰。讀句子、抓動詞、看視頻、說動作。由于引導得法,學生的復述也有條理。這一活動,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精準,也知道朱自清是一位語言大師。

聽曹老師的`《揚州茶館》,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味覺、嗅覺、聽覺都充分調動起來,感受揚州茶館的魅力。曹老師能夠深入研究教材,牢牢抓住單元訓練重點——復述展開教學。尤其是燙干絲的過程,從一邊朗讀一邊圈劃詞動詞入手,接著理解動詞“潷”,然后通過視屏讓學生直觀感受燙干絲的過程,最后根據老師的板書進行復述,就水到聚成了。這種細致的、小步子的教學設計,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訓練,尤其更能照顧到班級的中差生。如果老師在此基礎上能設計一個相同類型的說話訓練或寫話訓練,我想對學生的寫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篇十三

《揚州茶館》是一篇經典的老課文。在這篇課文中,要讓學生感受到揚州茶館小吃種類的多以及了解、學會復述“燙干絲”的全過程,和揚州的人文情懷與地方特色。復述能力是小學生聽說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年段又是復述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在學習第二節(jié)的基礎上,能抓住關鍵動詞,把“燙干絲”的過程有條理地復述清楚。在以往教學中,我們發(fā)現小學生在復述文章時存在著:抓不住重點詞句,好似在背誦,或當作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或條理性不夠清晰,重點不突出等問題。

因此為使學生能把“燙干絲”的過程有條理地復述清楚,在教學第二小節(jié)時我并不急于讓學生馬上復述,分成以下三步驟來達成教學目標:

(3)理清脈絡。利用文本里出現的二個“;”,幫助學生了解燙干絲分幾步。學生在認真研讀、思考后,從“;”的提示中知道燙干絲分三步。但文本語言描寫比較具體,學生在回答時,會把文中語句重復一遍,而沒有自己的概括。我對他的答案表示肯定,然后幫助學生把燙干絲的第一步提煉成精煉的詞語——切絲。有了我的示范,后面兩步的描述學生的語言也開始越來越簡煉。我邊引導邊適時板書,學生理清了脈絡,知道燙干絲需要三步——切絲、燙熟、調味。

(2)抓住關鍵動詞。作者用詞的準確細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而要把燙干絲的過程有條理地說清楚,關鍵動詞不可缺。我采用圈出動詞的形式,了解燙干絲每一步所需的動作。但要注意的是,在這里有兩個“切”字。需要區(qū)分的是,第一個“切”是“切成薄片”;第二個“切”是“切成細絲”。然后用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先、然后”,這樣就在復述的過程中更具有條理性。

(3)有條理地復述。在學生反復朗讀文本,感受了廚師手藝的高超后,就可以讓學生根據板書提示,抓住關鍵動詞,自己來組織語言,介紹“燙干絲”的過程。

通過這樣的學習步驟,學生一般都能把燙干絲的過程介紹清楚,有些學生甚至能加上我補充介紹的關于切干絲的內容,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復述課文中,品味著語言,積累著語言,通過語言運用真正實現文本語言向主體語言內化、轉換。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篇十四

了解姜夔及其詞風,培養(yǎng)學生自行閱讀鑒賞中國古代作品的能力,體會作品的意境和內涵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內涵,比較閱讀,與辛棄疾《永遇樂》比較。體會作者蘊涵在作品中的撫今追昔的哀思。

教學重點。

“黍離之悲”的解讀。

教學難點。

對名句“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的賞析。

教學方法。

吟詠,賞讀結合,討論、講析相互結合學法設計問題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名句,吟詠了二十四橋的美景,幾百年后,又有一位文人路過此地,化用了這一名句,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詞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南宋詩人姜夔的名作----《揚州慢》。

二、新課推進。

(一)預習檢查。

1、作者簡介。

2、背景簡介:。

(二)整體感知。

1.提問:大家在讀這首詩的時候情感上有種什么樣的感覺?

明確:悲(悲涼、凄涼、凄冷等)。

2.提問:從哪些地方(字、詞、句)讀出這種感受的?

明確:盡薺麥青青、廢池喬木、清角吹寒、空城、“二十四橋……為誰生”等。

3提問:剛才你所擷取的這些詞語,詩人是從哪些感官來描寫的呢?(用一個字概括)。

明確:色、聲。

(以上學生邊回答邊板書)。

青青薺麥。

廢池喬木。

景——二十四橋——眼前之景。

寂寞紅藥。

聲———清角吹寒。

(三)小序的分析。

1、序作為詞的一個部分,起了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了寫作的時間和地點,介紹寫作的背景和緣由,概括了寫作的主旨。

2、小序中的“黍離”的來源。

所謂“黍離之悲”,即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國之恨?!对娊洝巴躏L”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序》中稱:《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

周,過故宗周廟室,盡為禾黍,閔宗周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焙髞砭陀谩笆螂x之悲”表示家國殘破之痛。)。

3、這段序中的內容,在詞中都有相對應的詞句。請把這些對應的詞句找出來。

明確:“余過維揚”對應:“過春風十里”

“薺麥彌望”對應:“盡薺麥青青”

“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對應:“廢池喬木”

“戍角悲吟”對應:“清角吹寒”

4、序的最后一句:“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痹谠~中,最能形象地表達這種悲情的句子是哪一句?(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p>

(四)課文分析鑒賞。

分析1:“淮左名都,竹西佳處”:。

先點出“名都”,再化用杜牧的詩句(“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中的贊語,只八個字,就概寫了昔日揚州的繁華。接下去,寫“解鞍少駐”既突出了對名城風華的仰慕,又表明憶舊是為了傷今,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分析2:“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分析3:“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胡馬窺江”指的是高宗建炎三年(1129)、紹興四十年(1160)、四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興二年(1164)金兵屢次南侵之事。詞人把揚州的殘破完全歸到“胡馬窺江”,如此選材是為了極表他的“黍離之悲”。

廢池喬木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廢池、喬木本是沒有知覺的東西,詞人將它們人格化,作為前那場浩劫的目擊者,戰(zhàn)爭的恐怖、敵人的兇殘,種種景象仍然留在它們心中,連他們都在痛恨金人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物猶如此,何況于人。這樣寫,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對侵略戰(zhàn)爭的極端痛恨。

分析4:“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暮色降臨后,軍營中傳出陣陣凄厲的號角聲,在空城的上空回蕩。

分析5:“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p>

姜夔目睹劫后揚州的殘破景象,緬懷往昔的繁華,立即想到晚唐風流俊逸的著名詩人杜牧。當時杜牧任職于淮南節(jié)度府,和判官韓綽一起尋佳訪麗,征歌逐舞,寫下不少風流艷句。如膾炙人口的“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等。從這些詩句來看,是揚州繁華的象征。詞人欲以“豆蔻詞”“青樓夢”這些象征揚州繁華的艷句,在設想杜牧“重到須驚”“難賦深情”的襯托下,使劫后揚州的荒涼更加突出。

分析6:“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道:二十四橋仍舊,但橋頭沒有了吹蕭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圓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畫面無聲無息,冷絕凄絕。

分析7:“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二十四橋因橋邊盛產紅芍藥花,故又稱紅藥橋。作者面對清冷的景色,看到橋邊依然盛開的紅花,不禁悲從中來,向芍藥發(fā)問:你們寂寞地開在這里,無人來觀賞,你們?yōu)檎l而開呢?這里將無情的花兒賦予了情感,意蘊至深、悲痛已極?;ㄇ胰绱?,人何以堪?到這里,全詞結句,但詞意綿長,余音繚繞,久久不絕,詞人的悲愴之感達到了高潮。

(五)比較閱讀《京口北固亭懷古》。

內容抒寫作者抗敵救國宏圖大志,表達作者對恢復大業(yè)的深謀遠慮和為國效忠之心。描繪昔日的繁華揚州由于受到金人的踐踏而呈現的慘狀,揭露金人的殘暴。

情感表達堅決抗金和投身戰(zhàn)斗的堅強意志。忠不為用、報國無門的悲憤之情。體現國亡土喪的黍離之悲,和凄涼悲愴的心情。

風格蒼涼中透露悲壯、豪邁幽寂悲涼、婉約。

手法用典化用、反襯。

三、課堂小結。

由上片的紀行寫景過渡到下片的聯(lián)想對比,一邊是蕭條冷落,一邊是繁華熱鬧,一邊是實,一邊是虛,兩副對比鮮明的圖景寄寓著詞人對揚州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時傷世的意緒。詞的上半闋寫揚州兵災后的蕭條景象,表現了作者的亡國喪土之悲。上半闋主要寫實,抓住了“薺麥”、“廢池”、“喬木”、“清角”、“空城”這些富有特征的戰(zhàn)亂之后的景物,又以黃昏相襯托,暗淡、凄涼,令人目不忍視,耳不忍聞,作者懷念故國,憎恨敵人的愛國思想感情從中自然流露出來。詞的下半闋運用杜牧故事,處處設想,抒寫黍離之悲。下半闋作者運用杜牧的典故,寫景抒情有虛有實。“橋”、“月”、“波”是眼前景物,是實寫。將杜牧“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的詩句帶出,用來進行今昔對比,令人產生“橋在人去”的悵惘。這樣就使主題更加突出了。

分類作業(yè)a類:jc,背誦本詩,體會作者的情感。

b類:比較閱讀《京口北固亭懷古》。

預習布置預習《長相思》。

板書設計青青薺麥。

廢池喬木景——二十四橋——眼前之景。

寂寞紅藥聲———清角吹寒。

課后反思。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通過極具特色的《揚州茶館》,了解中國傳統(tǒng)飲茶風俗,及飲食文化。

2.繼續(xù)進行復述訓練。能把“燙干絲”過程給大家作介紹。

教學重點:

了解幾種揚州小吃,知道揚州小吃的`特點及制作過程。

教學難點:

復述“燙干絲”的過程。

教學準備:

1.布置課前預習,并觀察炒雞蛋的過程。

2.教具:自制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激發(fā)興趣。

1.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小朋友,你們讀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嗎?知道廣陵就是現在的什么地方嗎?知道揚州嗎?(揚州是江蘇的一個市,位于長江中下游,大運河貫穿南北,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歷史的名城。揚州的小吃,極具特色,名目繁多,并且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小吃也會隨之變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介紹揚州茶館里的各種小吃。(板書課題)雖然課題是《揚州茶館》,但課文主要介紹的是茶館里的各種小吃。(板書:各種小吃)。

2.引導入課:

揚州茶館里到底有什么好吃的小吃?這好吃的小吃又是怎樣制作的?小朋友想不想到揚州茶館里去看一看?那好,我們這就隨著作者,到課文中去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出示要求]。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正確。

2.交流、反饋。[板書:零碎小吃燙干絲小籠點心]。

三、再讀課文,理解、體會。

1.指名讀第一節(jié),其余同學閉眼想象茶館里的情景。

揚州茶館教學設計篇十六

《揚州茶館》是朱自清先生的《說揚州》節(jié)選。朱自清是一位語言大家,他的散文以純真樸實的風格見長,給人疏朗清新的感覺。這篇《揚州茶館》,作者如一位老茶客,帶著后生到揚州茶館品茶吃點心。但由于時代背景、生活經歷的關系,學生學習課文肯定遇到很多困難,就是老師也是不能一下子就弄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的,因此要上好這篇課文確實存在很大的困難的。難在朱自清先生寫出的茶館的韻味是向我們展現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人文景觀歷史文化。于是在處理教材的時候,盡量營造一種情境,帶引著學生由淺入深地鉆研學習。

首先,出示“館“這個字,讓學生說出館是什么意思,繼而了解茶館是一個什么樣的處所,陳述品茶是我國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tǒng),南方、北方茶館數不勝數,茶館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其次,初步了解揚州的位置,同時溫故”揚“字的寫法;隨后引出課文的出處,為下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我力圖表述清晰自然,一上課就要充分地吸引住學生。

茶館不僅僅是品茶的地方,里面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吃,于是我讓學生找出課文中介紹了哪些小吃,學生的動作很快,找的也很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漸漸產生了興趣,對七十多年前的茶館有了一點粗淺的認識。作者不光抓“香”字來描寫,更通過描寫擺放零碎小食的物件和炒白果的過程,把已經久遠的茶館氛圍直愣愣地鋪展在我們面前,學生有一定的感悟,從而更能了解作者的寫作特色。

作者在文中著重介紹了燙干絲和小籠點心這兩類小吃。尤其是燙干絲,作者短短的一句話就把它的制作過程寫清楚了,連用了8個動詞,我放了一段視頻,讓學生邊看邊跟著做,之后再復述,邊復述邊做動作,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學生很容易說出燙干絲的過程。同時我再適時點出可以描寫菜的制作過程來把一道菜寫具體的。為了更好地掌握順序與動作描寫,我還設計了“炒雞蛋”的動作,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效果不錯。

但是在教學課文第三小節(jié)時,由于時間關系節(jié)奏比較快,因此沒有細講,尤其是動詞只是以填空的方式匆匆?guī)н^,因此在寫“炒雞蛋”的動詞時,學生就說的不全面,而且對于“先……接著……然后……再……最后”的順序不甚明晰。再者,課堂上讀的不夠,學生的感悟也較粗淺,對于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還是不到位。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670376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