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的原文和譯文 絕句的翻譯文(十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18 07:10:44
絕句的原文和譯文 絕句的翻譯文(十五篇)
時間:2023-03-18 07:10:44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絕句的原文和譯文 絕句的翻譯文篇一

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

劉岳張韓宣國威,趙張二相筑皇基。

長淮咫尺分南北,淚濕秋風(fēng)欲怨誰?

兩岸舟船各背馳,波浪交涉亦難為。

只余鷗鷺無拘管,北去南來自在飛。

中原父老莫空談,逢著王人訴不堪。

卻是歸鴻不能語,一年一度到江南。

船離開洪澤湖岸邊,到了淮河后心情就變得很不好。

何必說要到遙遠的桑乾河才算塞北邊境呢,淮河中流線以北就已經(jīng)天盡頭了!

劉錡、岳飛、張俊、韓世忠眾將抗金宣示了國威,趙鼎和張俊二賢相奠定了國家基業(yè)。

淮河兩岸咫尺之間南北分裂,秋風(fēng)中灑淚應(yīng)該怨恨誰?

淮河中的舟船相背而馳,連激起的波痕接觸一下也難以做到。

只能看到天上的鷗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在南北岸之間飛翔。

中原的父老們沒說一句客套話,遇到我這個皇帝使者便訴說不能忍受金朝壓迫之苦。

反而是不會說話的鴻雁,還能夠一年一度回到江南。

洪澤:洪澤湖。

桑乾:亦作“桑干”。桑干河為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流域當時已淪入金人之手。

中流:指淮河的中流線,為宋、金的分界線。

劉岳張韓:劉錡、岳飛、張俊、韓世忠。

趙張:趙鼎和張俊。

咫尺:周制八寸為咫,十寸為尺。形容距離近。

為:做。

王人:帝王的使者。

淳熙十六年(1189)冬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來南宋賀歲,楊萬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來的“賀正使”(互賀新年的使者),這組詩是他來到原為北宋腹地,當時已成為宋金國界的淮河后觸景傷懷所寫的四首絕句。

第一首寫詩人入淮時的心情。首兩句總起、入題。交代了出使的行程和抑郁的心情,為這一組詩奠定了基調(diào)。詩人離開洪澤湖之沙岸一進入淮河,胸懷就煩亂、騷動,這是因為昔日國中流水今日已為邊境界線。這兩句寫出了南宋人面對長淮時心理上獨特的變化。后兩句寫感慨,是“意不佳”的原因之一。“桑乾”即永定河上游的桑乾河,在今山西省北部與河北省的西北部,唐代這里是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交接處。唐代詩人雍陶《渡桑乾水》一詩有“南客豈曾諳塞北,年年唯見雁飛回”之句,表示過了桑乾河才是中國的“塞北”的意思。劉皂《渡桑乾》也有“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之句。在北宋,蘇轍元祐五年在出使契丹回國離開遼境時所寫的《渡桑乾》一詩中仍曾這樣寫道:“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桑乾上,欲話白溝一惆悵。”正因為前人有過那樣的邊境觀念,所以現(xiàn)在作者說“何必”,表面看來似乎是不滿于前人的看法,其實詩人正是通過這種不滿的語氣在今不如昔的對比中表達對江山半壁的哀惋和對朝廷偏安的怨恨,這是一種委婉的表達方式?!疤煅摹痹笜O遠的地方,這里指宋、金以淮河為界的邊境線。這兩句是說:何必要到遙遠的桑乾河才是塞北邊境呢,而今淮河以北不就是天的盡頭了么!詩人說桑乾用“遠”字,稱準河卻用“天涯”,一方面強調(diào)了淮河的邊界意念、一方面渲染了淮河的遙遠。這種渲染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對南宋王朝心理上棄北逃南、政策上妥協(xié)投降,視國土淪陷于不顧,置中原人民于不救的哀怨和不滿。

第二首是對造成山河破碎的南宋朝廷的譴責。南宋初年的名將劉錡、岳飛、張俊、韓世忠,力主抗金,屢建功勛。趙、張指趙鼎和張俊,都在南宋前期兩度任相,重用岳、韓,奠定南宋基業(yè)。詩人在這里采取了欲抑先揚的手法。在第三句來了一個陡轉(zhuǎn)到反面,而今竟然出現(xiàn)了“長淮咫尺分南北”的奇恥大辱的結(jié)果。前面的因和這里的果似乎產(chǎn)生了明顯的矛盾,再加上結(jié)尾的“欲怨誰”一語,更是發(fā)人深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該由誰來負責?當時以高宗趙構(gòu)和秦檜為首的主和派貶、殺抗金將領(lǐng),這怎能不使人在肅殺的“秋風(fēng)”中涕淚滿襟呢!詩人的滿懣之情,以婉語微諷,曲折道出,顯得更為深沉。

第三首因眼前景物起興,以抒發(fā)感慨?;春觾砂吨鄞绸Y而去,了無關(guān)涉;一過淮水,似乎成了天造地設(shè)之界。這里最幸運的要數(shù)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鷗鷺了,只有它們才能北去南來,任意飛翔。兩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見。“波痕交涉”之后,著以“亦難為”三字,凝聚著作者的深沉感喟。含思婉轉(zhuǎn),頗具匠心。詩人采取了虛實相生的寫法,前兩句實寫淮河兩岸舟船背弛、波痕接觸也難以做到,虛寫作者對國家南北分離的痛苦與無奈。后兩句實寫鷗鷺可以南北自由飛翔,虛寫作者對國家統(tǒng)一、人民自由往來的強烈愿望。

第四首寫中原父老不堪忍受金朝統(tǒng)治之苦以及他們對南宋朝廷的向往,感慨更為深沉。前兩句說中原父老見到“王人”像遇到了久別的親人一樣,滔滔不絕地訴說不堪忍受金朝壓迫之苦?!澳照劇敝幸粋€“莫”字,即排除了一切泛泛的應(yīng)酬客套話。他們向使者談的話題都集中在“訴不堪”這一點上。這是詩人想象中的情景,并非實事。因為根據(jù)當時的實際情況,南宋使者到了北方后不可能直接跟遺民通話,中原父老更不會面對面地向南使“訴不堪”。但是中原遺民向往南宋朝廷之心卻用各種方式來表白。此詩所表達的中原父老的故國情思,雖非實事,但確是實情。這里的弦外之音是對南宋小朝廷的強烈譴責,以率直的方式表現(xiàn)了曲折的心思,讀來宛轉(zhuǎn)有致。后兩句借羨慕能南飛的鴻雁來表達遺民們對故國的向往。“卻是”為反是、倒是之意:羨慕的是鴻雁一年一度的南歸;遺憾的是鴻雁不解人意,不能代為傳達這故國之情。真是含不盡之意于言外。

《初入淮河四絕句》以“意不佳”為貫穿全組詩的感情主線:有“長淮咫尺分南北”“中流以北即天涯”的沉痛感喟;也有“北去南來自在飛”“一年一度到江南”的向往和痛苦。前兩首側(cè)重于詩人主觀感情的抒寫,后兩首則為淮河兩岸人民、特別是中原遺民代言,主題鮮明。全詩寓悲憤于和婉,把悲憤之情寄托在客觀景物的敘寫之中怨而不怒,風(fēng)格沉郁,語言平易自然,時用口語。這些都體現(xiàn)了“誠齋體”的特色。

絕句的原文和譯文 絕句的翻譯文篇二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絕句》中的第三首。是杜甫在聽聞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后,心情愉快所作。前兩句詩人對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后兩句詩人因見吳船而想念故鄉(xiāng)。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zhuǎn)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

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1)西嶺:西嶺雪山。

(2)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3)泊:停泊。

(4)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lǐng)地,江蘇省一帶。

(5)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6)“絕句”是詩的名稱,并不直接表示詩的內(nèi)容。這種形式便于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fā)作者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fā)了內(nèi)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督^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于“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zhèn)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diào)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jié)萬物復(fù)蘇,萌發(fā)生機時的顏色?!皟伞焙汀耙弧毕鄬?;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gòu)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fā)。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huán)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字,表現(xiàn)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

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終于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zhàn)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并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lián)系。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fù)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fù),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xiāng)。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jīng)大大消減了。“泊”字,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于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fù)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三國孫權(quán)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作者借東吳代指孫權(quán),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nèi)在情感使其內(nèi)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nèi)心復(fù)雜的情緒,構(gòu)成一個統(tǒng)一的意境。一開始表現(xiàn)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zhuǎn)換,江船的出現(xiàn),便觸動了他的鄉(xiāng)情。表面上表現(xiàn)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nèi),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fù)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

詩的上聯(lián)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gòu)成了新鮮而優(yōu)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剛抽嫩芽?!皟蓚€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xiàn)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tài)優(yōu)美,自然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lián)也由對仗句構(gòu)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見。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只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zhàn)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只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fù),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lián)結(jié)作用的正是詩人內(nèi)心的心緒。表面上表現(xiàn)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nèi),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fù)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nèi)心復(fù)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絕句的原文和譯文 絕句的翻譯文篇三

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lù)上青天。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bó)東吳萬里船。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西嶺:西嶺雪山。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泊:停泊。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lǐng)地,江蘇省一帶。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lǐng)地,江蘇省一帶。

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公元755年,爆發(fā)“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diào)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jié)萬物復(fù)蘇,萌發(fā)生機時的顏色?!皟伞焙汀耙弧毕鄬Γ灰粰M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gòu)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fā)。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huán)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寫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 字,表現(xiàn)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終于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zhàn)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并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lián)系。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fù)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fù),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xiāng)。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jīng)大大消減了。“泊”字,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于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fù)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三國孫權(quán)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作者借東吳代指孫權(quán),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nèi)在情感使其內(nèi)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nèi)心復(fù)雜的情緒,構(gòu)成一個統(tǒng)一的意境。一開始表現(xiàn)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zhuǎn)換,江船的出現(xiàn),便觸動了他的鄉(xiāng)情。表面上表現(xiàn)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nèi),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fù)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

黃鸝俗稱黃鶯,在中國為夏候鳥。【集解】“鶯處處有之。立春后即鳴,麥黃椹熟時尤甚,其音圓滑,如織機聲,乃應(yīng)節(jié)趨時之鳥也?!碧仆跹摹稄V宣上人以詩賀發(fā)榜和謝》:“龍門變化人皆望,鶯谷飛鳴自有時?!碧屏_隱《贈滈先輩令狐補闕》詩:“花迎彩服離鶯谷,柳傍東風(fēng)觸馬鞭。”

翠柳:柳樹冬枯葉。初春柳葉是嫩黃色的。仲春柳葉是嫩綠色的。季春柳葉綠色變深開始發(fā)翠。夏天的柳葉才是翠色的。盛夏不適合黃鸝,所以黃鸝鳴翠柳的時間就在春末夏初。那么兩個黃鸝所鳴也就呼之欲出。新郎官亦是官。民間有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官人”的。鶯鳴乃應(yīng)節(jié)趨時,暗示官位升遷。

黃鸝相對白鷺是小鳥,小鳥應(yīng)節(jié)趨時。則大鳥又將如何?

白鷺的腳很長。高腳與高潔在古代是諧音。所以白鷺又暗喻高潔之士。唐劉禹錫《白鷺兒》:白鷺兒,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敵,眾禽喧呼獨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無云,飛去入遙碧。”

白鷺:習(xí)性喜沿溪灘覓食。受驚擾,會依次起飛;故有一行而上的景象。聯(lián)想最后一句嚴武任成都尹、劍南東西川節(jié)度使。經(jīng)嚴武推薦,杜甫被任命為節(jié)度使署中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其中的連帶關(guān)系是顯而易見的。仿佛在官場中也看見了“一行白鷺上青天”的場景。

這個“上”字非常妙。與天上飛一行白鷺的意境拉開了距離?!吧稀鼻〉胶锰幍孛枥L了這一場景,并有拔高提升的感覺。更可以引發(fā)聯(lián)想到身處荒野的高潔之士被提拔高升了。突出了來船的重要性。杜甫因舉薦而要去做官,提拔高升就在眼前。其中的感恩之念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表達。飲水不忘掘井人。一切都是因為來船,這個“船”字突出了這首詩的中心以及重點。更在說明一群高潔之士是被提拔高升的。

窗是房屋的配件,房屋表示有人存在。西嶺是山。窗含西嶺說明房屋不在山上,在山旁邊。山旁有人正是東窗才能含西嶺,東窗正是讀書的地方。讀書的地方能見到雪,便有了寒窗苦讀的味道。

再聯(lián)想到前面所講“兩個黃鸝鳴翠柳”。暮春初夏時節(jié),此時西嶺雪未化,足見雪存在之久遠。千秋這個漫長的時間概念卻影射了修煉的艱辛,更蘊含了多少失意與落寞。還表示歲月沒有荒廢,都快修煉成仙了。內(nèi)中的邏輯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并相互印證。表達的是有人在這里寒窗苦讀、學(xué)成要出山的意象。這里還包含另外一層意思:自己被別人提拔是主要是因為自己修煉的結(jié)果。有一種自我的肯定。

門泊“萬里之船”言下之意,接自己出山的船已經(jīng)停泊在家門口了。船:在古代又稱“舟”?!兑住は缔o下》:“舟揖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贝杏谒程?。船猶如行于天上。萬里船更隱含了學(xué)有所成,要去縱橫天下的意味導(dǎo)向。

《荀子·王制》:“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上了船也就是人生上了一個臺階,脫離了庶人階級,進入上層階級。這又強化了“兩個黃鸝鳴翠柳”所導(dǎo)向的要出山了的意蘊。更有“一行白鷺上青天”哪種被提拔高升的味道。

船的象征意義十分濃重。杜甫因嚴武舉薦出來跟著嚴武做官共事,可以理解為上了嚴武的船。而三國時期有個同名同姓的東吳嚴武是著名棋士。其字:子卿。擅下圍棋。同輩中無人能勝過該嚴武,所以有。官場如棋局。杜甫故意把這條船說成是東吳的,顯然是在借兩嚴武同名同姓把舉薦自己的那個人喻為“棋圣”。

暗示一個政治家是棋士,還是“棋圣”;帶有一種崇敬與贊美的意味存在?;蛟S還暗示作者甘愿成為一枚棋子。這可以理解為作者一種感恩圖報的宣示。行萬里更有要做一番事業(yè)的寓意。而且坐船還意味著有一種要同舟共濟的表達。整首詩的旨趣圍繞著“船”字。所以這“東吳萬里船”意味深長。

“兩個黃鸝鳴翠柳”引發(fā)了“應(yīng)節(jié)趨時”的話題,又從側(cè)面見證了雪存在的久遠、船來泊驚起了“一行白鷺上青天”,而又說明了學(xué)成要出山的事件。水中有天,人將坐船出行,暗喻將與高潔之士一同縱橫天下。“窗含西嶺千秋雪”暗示:“寒窗苦讀”、“修煉得道成仙”又應(yīng)承了“應(yīng)節(jié)趨時”功夫不負有心人的話題。而東吳之船更點明了全篇的關(guān)鍵,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所有的意象意境都在那里有機地碰撞回蕩融合。一切都讓人回味無窮。

整首詩描繪的是以作者家為事件發(fā)生的中心地,時間在春末夏初的六月,家旁的柳樹上成雙結(jié)對的黃鸝鳥在卿卿我我地鳴叫,預(yù)示著什么事要發(fā)生。果不其然,作者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有船來接作者與一群高潔之士要同去做官了。事件脈絡(luò)表達的非常清晰明確。

時間、事件、地點、情節(jié)、故事表述完滿。并且互相印證、更有無限的想象空間。感知、感懷、感恩還注入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人類最偉大的人生理想。更體現(xiàn)了文化人那種“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濟天下”的做人境界。表面看上去寫的是優(yōu)美的景物,實際上則寄托了作者此時此刻的志趣情操。

全詩以賦的方法寫作,且渾然天成,而又恰到好處不露痕跡。以至于外行人以為杜甫這首詩是在描寫自然風(fēng)景。上下兩句,兩兩相對,且那些明比、暗喻讓人浮想聯(lián)翩。是運用“賦、比、興”的經(jīng)典之作。讓人見識到了什么叫托物言志,什么是詩的語言。讀這樣的作品幾乎是與讀福爾摩斯探案小說一樣引人入勝。詩詞之妙莫過如此。杜甫再一次向人們述說:詩是不可翻譯的。

絕句的原文和譯文 絕句的翻譯文篇四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春天開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謝化作塵土,在布谷鳥啼叫聲中夏天已經(jīng)來到。

路兩邊種桑麻蔥蘢綿延不盡,才知道我原來是在太平之世。

紅紫:紅花與紫花。這里指春天開放的花。

夏令:夏季。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北宋亡國,南宋在臨安的政權(quán)不但不發(fā)憤圖強,收復(fù)失地,反而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

然而此詩格調(diào)清新。前兩句寫夏景很傳神,也很清澈。沒有憤怒也沒有呼喊。后兩句中,“桑麻行不盡”指作物生長旺盛?!吧硎翘饺恕笔侵柑煜绿剑巳硕际翘街恕?/p>

時代混亂,陸游為什么如此說呢?可能是看到夏日作物生機勃勃,心中不免生出對太平盛世的期盼之情,也可能是眼前的自然美景暫時讓他忘記生在亂世的煩惱憂愁。

絕句的原文和譯文 絕句的翻譯文篇五

梅花絕句·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

聞道梅花坼曉風(fēng),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嘉泰二年(1202)春作于山陰,陸游時年七十八歲。此組詩共六首。陸游愛梅花,也寫過不少梅花詩。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笑傲寒風(fēng)的梅花的愛慕之情。

聽說山上的梅花已經(jīng)迎著晨風(fēng)綻開,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樹樹梅花似雪潔白。有什么辦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為幾千幾億個?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⑴聞道:聽說。坼(chè):裂開。這里是綻開的意思。

⑵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⑶何方:有什么辦法。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wù)觀)。

⑷梅花:一作梅前。

(5)坼曉風(fēng):(梅花)在晨風(fēng)中開放。

陸游寫過不少詠梅詩,這是其中別開生面的一首。頭兩句寫梅花綻放的情景。以白雪堆山喻梅花之盛,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脫俗:愿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癡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寫此詩時作者已78歲高齡,閑居在故鄉(xiāng)山陰,借詠梅來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后兩句寫人作陪襯?!盎砬|”長在梅前,與梅相連,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現(xiàn)了作者高標絕俗的人格。

絕句的原文和譯文 絕句的翻譯文篇六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絕句二首》是唐代詩人杜甫創(chuàng)作的組詩作品。第一首寫于成都草堂,詩一開始,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三、四兩句轉(zhuǎn)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第二首,繼續(xù)描繪了一幅美麗的春景圖,抒發(fā)了羈旅異鄉(xiāng)的感慨。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fēng)送來花草的芳香。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⑴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⑵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濕潤。

⑶鴛鴦:一種水鳥,雄鳥與雌鳥常雙雙出沒。

清代的詩論家陶虞開在《說杜》一書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詩為畫”的作品。這一首寫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絕句,就是極富詩情畫意的佳作。詩一開始,就從大處著墨,描繪出在初春燦爛陽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帶明凈絢麗的春景,用筆簡潔而色彩濃艷。“遲日”即春日,語出《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春日遲遲”。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陽光,以統(tǒng)攝全篇。同時用一“麗”字點染“江山”,表現(xiàn)了春日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溪水映日的秀麗景色。這雖是粗筆勾畫,筆底卻是春光駘蕩。

第二句詩人進一步以和煦的春風(fēng),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濃郁的芳香來展現(xiàn)明媚的大好春光。因為詩人把春風(fēng)、花草及其散發(fā)的馨香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所以通過聯(lián)想,可以有惠風(fēng)和暢、百花競放、風(fēng)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臨其境的藝術(shù)效果。在明麗闊遠的圖景之上,三、四兩句轉(zhuǎn)向具體而生動的初春景物描繪。

第三句詩人選擇初春最常見,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動態(tài)景物來勾畫。春暖花開,泥融土濕,秋去春歸的燕子,正繁忙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這生動的描寫,使畫面更加充滿勃勃生機,春意盎然,還有一種動態(tài)美。杜甫對燕子的觀察十分細致,“泥融”緊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陽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歸,銜泥做巢而不停地飛翔,顯出一番春意鬧的情狀。

第四句是勾勒靜態(tài)景物。春日沖融,日麗沙暖,鴛鴦也要享受這春天的溫暖,在溪邊的沙洲上靜睡不動。這也和首句緊相照應(yīng),因為“遲日”才沙暖,沙暖才引來成雙成對的鴛鴦出水,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中,是那樣悠然自適。從景物的描寫來看,和第三句動態(tài)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兩句以工筆細描銜泥飛燕、靜睡鴛鴦,與一、二兩句粗筆勾畫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tǒng)一,構(gòu)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fā),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就詩中所含蘊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三年饑走荒山道”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是詩人對初春時節(jié)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的表露。

這首五言絕句,意境明麗悠遠,格調(diào)清新。全詩對仗工整,但又自然流暢,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麗工致,渾然無跡,是杜集中別具風(fēng)神的篇章。

絕句的原文和譯文 絕句的翻譯文篇七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

把小船停放拴在岸邊的古木樹蔭下;拄著拐杖走過橋的東邊恣意觀賞這春光。

春雨像故意要沾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春風(fēng)輕輕吹拂人面,帶著清新的楊柳氣息。

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了小船;拄著拐杖,走過小橋,恣意欣賞這美麗的春光。

絲絲細雨,淋不濕我的衣衫;它飄灑在艷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

陣陣微風(fēng),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格外輕飏。

在參天古樹的濃陰下,系了小船,拄著藜仗,慢慢走過橋,向東而去。

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粘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

輕輕吹拂人面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fēng)另人陶醉。

系(xì):聯(lián)接。短篷:有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稱。

杖藜:“藜杖”的倒文,指拐杖。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桿直立,長老了可做拐杖。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開時節(jié)的雨。

楊柳風(fēng):古人把應(yīng)花期而來的風(fēng),稱為花信風(fēng)。從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應(yīng)一種花信,總稱“二十四花信風(fēng)”。其中清明節(jié)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稱楊柳風(fēng)。

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fēng)細雨中拄杖春游的樂趣。詩前兩句敘事。寫年老的詩人,駕著一葉小舟,停泊到古木陰下,他上了岸,拄著拐杖,走過了一座小橋,去欣賞眼前無邊的春色。詩人拄杖春游,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游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使這位老和尚游興大漲,欣欣然通過小橋,一路向東。橋東和橋西,風(fēng)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游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 “東”,有些時候便是“春”的同義詞,譬如春神稱作東君,東風(fēng)專指春風(fēng)。詩人過橋東行,正好有東風(fēng)迎面吹來,無論西行、北行、南行,都沒有這樣的詩意。

次兩句通過自己的感覺來寫景物。眼前是杏花盛開,細雨綿綿,楊柳婀娜,微風(fēng)拂面。詩人不從正面寫花草樹木,而是把春雨春風(fēng)與杏花、楊柳結(jié)合,展示神態(tài),重點放在“欲濕”、“不寒”二詞上?!坝麧瘛保憩F(xiàn)了濛濛細雨似有若無的情景,又暗表細雨滋潤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顯得更加嬌妍紅暈。“不寒”二字,點出季節(jié),說春風(fēng)撲面,帶有絲絲暖意,連綴下面風(fēng)吹動細長柳條的輕盈多姿場面,越發(fā)表現(xiàn)出春的宜人。這樣表達,使整個畫面色彩繽紛,充滿著蓬勃生氣。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fēng)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

歷來寫春的句子,或渾寫——“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或細寫——“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徐元杰《湖上》),志南這首詩將兩者結(jié)合起來,既有細微的描寫,又有對春天整個的感受,充滿喜悅之情。詩寫景凝練,意蘊豐富,讀來使人如聞似見。盡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楊柳風(fēng)”這樣的詩境已廣泛為人們所用,但真正成為熟詞,不得不歸功于志南這兩句詩。元代虞集膾炙人口的《風(fēng)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繪的意境,除了受陸游詩“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影響外,或許也曾受此啟發(fā)。

志南這首詩,語語清淳,從容不迫,在寫景時充分注意了春天帶給人的勃勃生機,富有情趣,所以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贊賞。

絕句的原文和譯文 絕句的翻譯文篇八

唐代 杜甫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藥草的枝葉長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顏色越過棕亭漫入草亭。

“苗滿空山”的美譽我愧不敢當,只怕它們的根在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藥條藥甲:指種植的藥材。王嗣奭《杜臆》說:“公常多病,所至必種藥,故有‘種藥扶衰病’之句。”(仇兆鰲《杜詩詳注》卷十三引)。今影印本《杜臆》無此語,仇兆鰲當另有所據(jù)。

“色過”句:言藥圃之大。杜甫患多種疾病,故所到之處需種藥以療疾。

隙地:干裂的土地。成形:指藥材之根所成的形狀,如人參成人形,茯苓成禽獸形等。

這首詩賦藥圃。前兩句寫藥圃景色,種藥在兩亭之間,青色疊映,臨窗望去,油然而喜。后兩句雖也是寫藥物的生長情狀,與前兩句寫藥物出土、發(fā)苗及枝柯的生長過程相連,對一藥物生長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狀作了描繪。這足見詩人對藥用植物形態(tài)學(xué)的認識。此章就藥寄慨,與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卻不是一般的詠物詩,更絕非某些賞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鰲注:“彼苗長荒山者,不能遍識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淺術(shù)及成形身?!逼制瘕堃嗾f:“空山隙地,蕭間寂寞之濱也,亦無取于見知矣?!笨梢詤⒖矗砸姸鸥﹄m因嚴武再鎮(zhèn)而重返草堂,但仍擔心著“不測風(fēng)云”,總是把自己同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畢竟不是那種忘乎一切的趨炎附勢之人。

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嚴武再次鎮(zhèn)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時,安史之亂已平定,杜甫得知這位故 人的消息,也跟著回到成都草堂。這時詩人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

絕句的原文和譯文 絕句的翻譯文篇九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絕句四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此詩作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詩人經(jīng)過一段較長時的東川漂流,因嚴武再次鎮(zhèn)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時他的心情特別舒暢,面對一派生機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筆,將所見所感,隨意收入詩篇,四首絕句一揮而就,是杜詩中寓情于景的佳作。其中第三首最為著名,曾作為唐詩名篇選入了小學(xué)語文教科書中。

藥草的枝葉長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顏色越過棕亭蔓入草亭。“苗滿空山”的美譽我愧不敢當,只怕它們根居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藥條、藥甲:指種植的藥材。王嗣爽《杜臆》說:“公常多病,所至必種藥,故有“種藥扶衰病”之句。

棕亭、草亭:言藥圃之大。杜甫患多種疾病。故所到之處需種藥以療疾。

隙地:千裂的土地。

成形:指藥材之根所成的形狀,如人參成人形,茯苓成禽獸形,等等。

第四首詩為藥圃而賦。王嗣爽《杜臆》說:“公常多病,所至必種藥,故有‘種藥扶衰病,之句?!保ā抖旁娫斪ⅰ肪硎=裼坝”尽抖乓堋吩?,仇氏(仇兆鰲)當另有所據(jù)?!鼻皟删鋵懰幤跃吧N藥在兩亭之間,青色疊映,臨窗望去,油然而喜。后兩句雖也是寫藥物的生長情狀,與前兩句寫藥物出土,發(fā)苗及枝柯的生長過程相連,對一藥物生長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狀作了描繪,足見詩人對藥用植物形態(tài)學(xué)的認識;但就藥寄慨,與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卻不是一般的詠物詩,更絕非某些賞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鰲注:“彼苗長荒山者,不能遍識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淺術(shù)及成形身。”浦起龍亦說:“空山隙地,蕭間寂寞之濱也,亦無取于見知矣。”可以參看,以見杜甫雖因嚴武再鎮(zhèn)而重返草堂,但仍擔心著“不測風(fēng)云”,總是把自己同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畢竟不是那種忘乎一切的趨炎附勢之人。

絕句的原文和譯文 絕句的翻譯文篇十

絕句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前兩句一從視覺、一從嗅覺的角度來描寫詩人居處的清幽境界。“竹”和“詩”,一為自然之物,一為社會之物,二者本無從比較,但詩人用一個“瘦”字把二者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詩具有清瘦的風(fēng)格。“瘦”字用得生新,為全詩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圍。而“入夢香”則將現(xiàn)實與夢境聯(lián)系起來,梅花夜間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噴出清香,已不同凡響,而這香氣還伴著詩人進入夢鄉(xiāng),則香氣之濃郁、之悠長可以想見。將竹與梅這樣的自然物象與詩與夢這樣的人為之物煉在一句之中,這就構(gòu)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兩句字面上完全沒有“月”,但透過竹影和梅香,我們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

在后兩句中,詩人便將“月”和盤托出。可憐者,可愛也。當詩人信步庭院時,月光與竹影、梅香是那樣的和諧;而回到西廂房時,這月光卻不能“下西廂”,這多么地令人遺憾!詩中透露出一股月與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遺憾或幽怨的情緒。詩人遺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許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懷;也許是君臣阻隔,上下無法溝通;也許什么都不是,只是詩人置身此時此景之中的一種朦朦朧朧的感受而已。

清瘦的竹影和著詩句,梅花的香氣伴著我入夢。

可惜我的心情就像今晚的月亮,遲遲不肯落下西廂房。

西廂:傳統(tǒng)漢族建筑四合院里面西面的廂房。

絕句的原文和譯文 絕句的翻譯文篇十一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逾:更多。

欲:好象。

燃:燃燒。

過:過去。

何:什么。

江水碧綠使水鳥的白翎顯得更加潔白,

山峰青翠映襯得花兒像燃燒的火一樣紅。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過去了,

不知什么時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這是一幅鑲嵌在鏡框里的風(fēng)景畫,濡飽墨于紙面,施濃彩于圖中,有令人目迷神奪的魅力。漫江碧波蕩漾,顯露出白翎的水鳥,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風(fēng)光。滿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鮮花紅艷無比,簡直就像燃燒著一團旺火,十分綺靡,十分燦爛。以江碧襯鳥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葩的紅,青紅互為競麗。一個“逾”字,將水鳥借江水的碧色襯底而愈顯其翎毛之白,寫得深中畫理;而一個“欲”字,則在擬人化中賦花朵以動態(tài),搖曳多姿。兩句狀江、山、花、鳥四景,并分別敷碧綠、青蔥、火紅、潔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賞心悅目??墒牵娙说闹家鈪s不在此,緊接下去,筆路陡轉(zhuǎn),慨而嘆之。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句中“看又過”三字直點寫詩時節(jié)。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謂不美,然而可惜歲月荏苒,歸期遙遙,非但引不起游玩的興致,卻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傷。

《絕句·江碧鳥逾白》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發(fā)了羈旅異鄉(xiāng)的感慨。此詩的藝術(shù)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唯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并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xiāng)思之深厚,別具韻致。

絕句的原文和譯文 絕句的翻譯文篇十二

不但春妍夏亦佳,隨緣花草是生涯。

鹿蔥解插纖長柄,金鳳仍開最小花。

《夏日絕句》是宋朝詩人楊萬里所作的七言絕句。楊萬里的這首《夏日絕句》語言明白流暢,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冬天帶著雪花漸漸遠去,春姑娘踏著冬的腳印悄然到來。

竹子先綠了,經(jīng)過了冬雪的刷洗,變的更加翠綠,帶著竹葉的清香,帶著迷人的翠綠,帶著醉人的歌聲,愉快茁壯的成長。風(fēng)帶著春的氣息飄了過來,竹林間露出了縫隙,咦?竹林間怎么有一點紅?原來這青翠欲滴的竹林間還有一棵桃花。花開得很旺盛,有粉的,也有白的。粉的似霞,白的似雪。有時還會引來幾只蜜蜂呢!江水早已融化,瞧,小鴨子們搖搖晃晃的走來了,一下子跳下江,在水里嬉戲、玩耍。河水暖暖地,跟著鴨子嘎嘎地鬧著,多快活呀。我情不自禁地往前走了一步,蔞蒿和蘆葦?shù)挠籽繑r住我,不滿地提醒我,不要忽視了他們的存在。是啊,怎么能忽視了他們的存在呢?他們可是春天忠誠的使者呀。漁民們從我身后經(jīng)過,高興地談?wù)撝与唷T瓉?,河豚快要上市了?/p>

春天是美人,冰肌玉膚是美麗的。春天是一碗美酒,輕嘗一口,便醉倒在東風(fēng)里‥‥‥

楊萬里的這首《夏日絕句》語言明白流暢。開頭兩句說明春天與夏天的景物各有其佳妙之處,春天固然到處百花爭妍,夏天也是遍地花草芳香。后兩句描寫了兩種花,“鹿蔥”就是夏水仙,在盛夏時能開出淡紫紅色或淡粉色且有香氣的花朵;金鳳就是鳳仙花,也是在夏天開放,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紅、紫、黃等多種,有的品種同一株上能開數(shù)種顏色的花朵。這兩句寫景形象,對仗工整,通過兩種夏季比較有代表性的花草印證了前面的說法,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絕句的原文和譯文 絕句的翻譯文篇十三

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fēng)送來花草的芳香。

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

①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②泥融:這里指泥土滋潤、濕潤。

③鴛鴦:一種水鳥,雄鳥與雌鳥常常雙雙出沒。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駁說:“余曰:上二句兩間(指天地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豈不足以感發(fā)吾心之真樂乎?”王氏的意見是對的。此詩抓住景物特點寫春色,畫面優(yōu)美,格調(diào)柔和,很能引發(fā)讀者的喜春之情。

“遲日”,出自《詩經(jīng)·七月》:“春日遲遲?!贝禾旃庹諘r間漸長,天氣趨暖,正所謂“天初暖,日初長”(歐陽炯《春光好》)。詩人以“遲日”領(lǐng)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并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的組合為一體,構(gòu)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你看:陽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復(fù)蘇,萬象更新。清風(fēng)拂面,送來百花的芳香,帶來春草的清馨。河灘上,溪岸邊,冰雪融盡,泥土潮濕而松軟,燕子輕盈地飛來飛去,銜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溫,美麗多情的鴛鴦相依相偎,恬然靜睡,十分嬌慷可愛。燕子是侯鳥,詩人描寫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遲日”、“江山”、“春風(fēng)”、“花草”組成一幅粗線勾勒的大場景,并在句尾以“麗”、“香”突出詩人強烈的感覺;后二句則是工筆細描的特定畫面,既有燕子翩飛的動態(tài)描繪,又有鴛鴦慵睡的靜態(tài)寫照。飛燕的繁忙蘊含著春天的勃勃生機,鴛鴦的閑適則透出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而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陽光下,和諧而優(yōu)美,確實給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開稱杜甫筆法高妙,能“以詩為畫”(《說杜》),此詩可為印證。但這首五絕之妙并不止于“以詩為畫”,詩人著意傳達的還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說春日遲遲、江山秀麗、清風(fēng)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鴛鴦,都是詩人的視覺、觸覺(風(fēng))、嗅覺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礫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覺了。只因為對春天的陽光明麗、惠風(fēng)和暢、鳥語花香感受至深,詩人無須觸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濕和沙礫的溫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體會又加深了對飛燕的輕盈、鴛鴦嬌慵的視覺印象,從而使詩人的整個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諧和春意之中。

絕句的原文和譯文 絕句的翻譯文篇十四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公元755年,爆發(fā)“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東吳開來的萬里船。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lǐng)地,江蘇省一帶。

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只。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松的情調(diào)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jié)萬物復(fù)蘇,萌發(fā)生機時的顏色?!皟伞焙汀耙弧毕鄬?;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gòu)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fā)。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huán)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寫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 字,表現(xiàn)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終于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zhàn)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并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lián)系。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fù)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fù),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xiāng)。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jīng)大大消減了?!安础弊?,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于希望與失望之間的復(fù)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三國孫權(quán)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作者借東吳代指孫權(quán),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nèi)在情感使其內(nèi)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nèi)心復(fù)雜的情緒,構(gòu)成一個統(tǒng)一的意境。一開始表現(xiàn)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zhuǎn)換,江船的出現(xiàn),便觸動了他的鄉(xiāng)情。表面上表現(xiàn)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nèi),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fù)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

詩的上聯(lián)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gòu)成了新鮮而優(yōu)美的意境?!按洹笔切戮G,“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剛抽嫩芽?!皟蓚€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xiàn)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tài)優(yōu)美,自然 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 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lián)也由對仗句構(gòu)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見。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 在江岸邊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只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 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zhàn)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只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fù),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lián)結(jié)作用的正是詩人內(nèi)心的心緒。表面上表現(xiàn)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nèi),卻寄托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復(fù)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托詩人內(nèi)心復(fù)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絕句的原文和譯文 絕句的翻譯文篇十五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江,

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韻譯

遼闊的千里江南春景美如畫,鶯歌燕舞綠葉映襯鮮艷紅花。

水村山郭酒旗在春風(fēng)中招展,南朝佛寺有多少籠罩煙雨下?

這首《江南春絕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痹娨婚_頭,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fēng)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經(jīng)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搖蕩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于這種繁麗,不同于某處園林名勝,僅僅局限于一個角落,而是由于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這是出于文學(xué)藝術(shù)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后兩句?!澳铣陌侔耸?,多少樓臺煙雨中?!睆那皟删淇?,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yīng)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只是因為千里范圍內(nèi),各處陰晴不同。

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點是山重水復(fù),柳暗花明,色調(diào)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于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xiàn)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

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苯鸨梯x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xiàn)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于迷蒙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diào),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澳铣倍指o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八陌侔耸笔翘迫藦娬{(diào)數(shù)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diào)建筑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后再接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杜牧特別擅長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繪一幅幅絢麗動人的圖畫,呈現(xiàn)一種深邃幽美的意境,表達一縷縷含蓄深蘊的情思,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啟迪。《江南春絕句》反映了中國詩歌與繪畫中的審美是超越時空的、淡泊灑脫的、有著儒釋道與禪宗“頓悟”的思想,而它們所表現(xiàn)的多為思舊懷遠、歸隱、寫意的詩情。

關(guān)于這首詩的主旨,有沒有借古諷今是分歧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所處時代的佛教也是惡性發(fā)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蛘J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達對統(tǒng)治者治國乏術(shù)和佛道誤國的憂慮;或認為主旨在借古諷今,諷諫統(tǒng)治者大興土木濫修佛寺會造成國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會危機。他們認為晚唐詩人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審美之中不乏諷刺,詩的內(nèi)涵也更顯豐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為然。他們只是認為這首詩只是描繪了江南的美景,表現(xiàn)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了解詩首先應(yīng)該從藝術(shù)形象出發(fā),而不應(yīng)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并不等于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討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游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云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臺還是欣賞流連的。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67686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