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平樂》教學設計 清平樂教學設計與反思(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18 07:47:48
最新《清平樂》教學設計 清平樂教學設計與反思(7篇)
時間:2023-03-18 07:47:48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平樂》教學設計 清平樂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一

在教學中,我們?yōu)榱送黄平虒W重點:理解詩詞意思,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傳神,感悟詩詞中童年生活的快樂、田園生活的溫馨,受到美的熏陶。

1、釋課題,知作者。

2、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明詩意。(借助注釋,小組學習)。

4、品讀體驗: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5、朗讀想象:感悟詩歌意境。

6、將這首詞改寫成故事。

7、拓展閱讀:關于描寫兒童生活的詩歌。

8、詩意行走:仿寫反映兒童生活的詩歌。

整個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尤其是朗讀、想象、感悟、讀寫結合,充分體現了語文課堂精神。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清平樂》教學設計 清平樂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二

《清平樂·村居》是南宋詞人辛棄疾歸隱上饒農村時的作品,這節(jié)課的課時安排是1課時,教學目標有三個:一是掌握詞中的生字,了解詞的有關知識。二是有感情的朗讀詩詞,理解詞的意思。三是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田園生活的意境。

有一句話說:上課都是在遺憾中度過的。我個人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一節(jié)課下來,既有優(yōu)點,有值得其他老師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也有不足,有自己需要完善和改進的地方。

一、同學們的預習工作做得很充分,這讓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節(jié)省了很多預習和檢查的時間,可以直接進入正式講課階段。課堂的開始很順利。

二、關于詞的介紹,簡明扼要,學生理解的很充分。在了解寫作背景的時候,學生一邊讀,老師一百年解釋,關于“安撫使”的解釋,學生都能理解,并能把握這首詞是在作者官場不得志歸隱鄉(xiāng)村時的作品,背景的了解對于整首詞的理解非常關鍵,為學生在正式學習這首詞做了很好的準備。

三、關于詞的講解,分為上闋和下闋。上闋主要寫景,引導學生想象畫面,描繪場景。下闋主要寫人,了解主要寫了幾個人,主要引導學生體會詞中人物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

四、關于課堂氣氛,一開始的時候,學生似乎沒有進入學習狀態(tài),舉手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但是課堂的后半段,課堂較為活躍,用情和景調動了學生積極思考,開動腦筋。

五、學生能夠熟練的誦讀課文,并能掌握詞中的關鍵詞。對于作者的情感,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體會到位,并能合理的理解“醉”“喜”的涵義。

一、對于詞的朗讀,引導不是很到位,沒有充分地帶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詞。

二、對于板書,在書寫時出現了錯別字,而且寫得不緊湊。

三、關于教學課件,雖然總體上較為清晰、對比鮮明,但是在板塊設計上不是很合理,有的字放置的過于考上,學生會看不清楚,而且課件中犯了最低級的錯誤:出現了錯別字。

四、對于課后要求的作業(yè)沒有完成,改寫小短文要留在課后,占用學生大約20分鐘的時間給大家補一個小課。這個很不好,沒有及時完成教材的課標要求,屬于教師失誤,教案沒有寫完整,課沒有準備充分。

五、課堂氛圍低沉的一段時間,沒有及時鼓勵學生積極動腦。

六、講課聲音偏小。

一、對于教材要求的任務一定要盡量在當堂完成。

二、多引導學生讀課文,運用靈活的方法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積極回答問題。

三、在上課之前,一點要自習檢查自己的教案和課件,不允許出現低級錯誤,一定要認真?zhèn)湔n。

四、講課聲音要大,讓全班同學都要聽清楚。

《清平樂》教學設計 清平樂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三

《清平樂·村居》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詞。它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的形象刻畫,抒發(fā)了詞人喜愛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農村風俗畫。開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幾筆便形象地描畫出江南農村的特色,以景物襯托出人物生活寧靜、恬適的氛圍。畫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媼“醉里吳音相媚好”,足見其生活的安詳,精神的愉快,接著從遠到近勾畫出三個兒子的動作。詞人尤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他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tài)。

這首詞處處洋溢著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洋溢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愛之情,畫面感極強。所以在教學這首詞時,我采用了樂、演、唱、畫、寫多種方式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課伊始,播放悠揚的古琴聲把學生帶入情境,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恬靜的田園氛圍。伴著樂聲,教師范讀,使學生初感全詞;伴著樂聲,學生品讀,描述心中意象,展開想象;伴著樂聲,學生誦讀全詞,讓學生心中也涌動著喜愛田園生活的審美情趣。精神在樂聲中自由徜徉,情感在樂聲中不斷升華……

“醉里吳音相媚好”是本篇詞作的“留白”處。上課時我抓住這點,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老頭兒和老伴兒三兩杯酒下肚,微帶著醉意,話開始多了起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討論后再根據自己所理解的詞意和課文所提供的畫面來演一演。教師則可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進行難解詞語的點撥指導,如“無賴”等。通過表演讓學生讀懂詞句的意義,讓表演成為學生內在思維活動的外在表現。

學生讀懂全詞后,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吟唱此詞。讓學生通過自由編曲,古詞今唱的形式唱出對詞的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還可以根據詞意讓學生畫出詞中展現的畫面,加深對詞義的理解。

寫是本課課后要求之一。在充分誦詩全詞后,讓學生把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寫下來,在寫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要走入詞人的內心,體會辛棄疾的情感,還要加入自己合理的想象。

盡管整堂課我都努力地按照設計時的想法在做,但備課還是顯得過于理想化了些,沒有更多的考慮自己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包括理解、朗讀、唱歌及繪畫水平)!所以整篇課文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還是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前面松了些,后面有些趕。另外,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也有“蜻蜓點水”之嫌。有些浮于表面,顯得程式化了。如果時間安排更好的話,應該照顧到整個班級學生的總體水平, 這樣引導學生感悟如畫般的詞《清平樂·村居》,才能創(chuàng)設多彩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造靈動而有生趣的課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清平樂》教學設計 清平樂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四

《清平樂村居》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組以“永遠的童年”為專題編排的單元教材中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三首詞,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曾在三年級上冊第一組課文以“多彩的生活”為主題編排了內容,令我們感受了兒童生活的豐富多彩,學生對描寫童年生活的文章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礎。本次再次將童年的主題編進教材,一是讓學生通過讀書,體會作者對童年的眷念,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時光的珍貴,豐富情感體驗,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經歷著的童年生活;二是通過對比閱讀,領悟文章的一些表達方式;三是豐富語言積累;四是交流和描繪自己的童年生活。

《清平樂村居》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通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fā)了作者對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在描寫手法上,這首小令,沒有一句使用濃墨重彩,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huán)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將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tài)描寫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境界的。

在寫景方面,此人通過“茅檐”“小溪”“青草”這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副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農村景象,而在寫人方面,則通過“醉”寫出了“翁媼”生活的愜意與溫馨,而一個“最”字則寫出詩人對“小兒”的天真可愛的喜愛和對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童趣的贊賞。

備課時我就一直在想,我要教給學生什么?是會背嗎?是理解詞義嗎?明顯不對,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這首詞的意思很簡單,背誦更不是難事。那我要教的是什么?是意境,是用現代語言再現詞文描繪的意境,這是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中,我以詞語教學為抓手,通過借助注釋和插圖,聯系上下文,疏通理解詞的表面意思,以小溪為線索,展現溪上、溪東和溪頭的畫面,引導學生走入詞境,最后通過“醉里吳音相媚好”兩位老人在說些什么,讓學生想象、交流,感受老人醉心于田園美景、醉心于兒子的勤勞懂事,引導學生在理解與表達的訓練中進入詞境,感受詞的意境美。這個教學過程既是理解訓練,又是想象訓練,更是表達訓練。課程即將結束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時,我先由眼前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再補充出示作者更多的背景資料介紹,從而體會在那種環(huán)境下作者對這種寧靜、恬淡生活的向往和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雖然基本上按照預設的教學流程走,但覺得在想象畫面的這個環(huán)節(jié)留給學生朗讀的時間少了,互動交流的時間也不夠,如果時間安排更好的話,應該可以照顧到整個班級學生的朗讀,并有針對性地指導。更好地來體現備課中的“由讀引情”的理念??傊?,一堂課下來,存在許多不足,希望各位專家同仁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謝謝大家!

《清平樂》教學設計 清平樂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五

近來,對于自己的教學特質一直處于深思中,我所說自我的“教學特質”之“特質”并不是說它顯示我獨特的教學思考。我的教學特質,我對它越來越清晰明了。對一篇教材有著自我的見解,不是從學生理解層面去思考的,而是完全從純文學的層面去思考。我想,這也是導致我不好的教學特質的一個重要原因;其二,我喜歡在解讀教材的過程中生出許多想法,因為想法太多,或許也有那么些精妙處所在,于是,我就不愿意放棄任何一個,滿把抓著。其實,這些想法應該是為教服務的,應該在具體規(guī)劃中進行刪減,能體現文章中心的,能對學生的語文知識技能,語文情感有所促進激發(fā)作用的,就留著,并且很好地協(xié)調起來,沒用的,自然該是大刀闊斧地改了。

就拿我這課的設計來說吧,設計的時候以為會有很好的效果,課下來之后,就發(fā)現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是原來想象的,預期的目標沒能達到,課上很冷場,學生們沒能融入詩歌的意境中去,這和我的定位有很大的關系。

我就像和一幫對詞賞析頗有研究的文學愛好者一樣探討,那怎么行呢?他們畢竟是小學生,對詞只是新接觸,且詞這種文體表達的情感比較細膩、深刻,要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才能去體會,是經歷,而絕非看來聽來的經驗之談,學生們當然難以理解。

不過,這樣的失敗對我來說也是很有啟發(fā)的。我的許多設計還是很不錯的,只是太過繁雜,我該好好調整一下思路,抓住某一點,沿某線來重新規(guī)劃,所有的宗旨都直奔中心去,我想,只要奔著中心去,這課應該是會有所改觀的。

近來,總是在嘗試著古詩教學,雖然,對于我們鄉(xiāng)村小學的學生來說,很有些難度,但是,如果我能夠引導到位,找好契合點,我想,無論從什么層次上出發(fā),總能讓學生們在詩詞的學習中,有所獲益的。

比方說,我們幾圍繞“醉”字大做文章可以,誰醉了,醉是高興的醉,是傷心的醉,還是想一醉解千愁卻不得解的醉?在本首詞中,他醉的是什么?分別從自然環(huán)境層面、人文環(huán)境層面、詞人個人經歷及近況層面、整個歷史背景和社會背景層面等進行深入思考,逐層逐次地去體會這首詞,體會詞人。

再比方說,可以圍繞“重詞”這個現象來討論,詞中哪些地方重詞了,為什么重?一一去分析比較,也就能解出詞人心中所要表達的情感、意境,甚至能讀出詞人的人生觀價值觀,豈不是很好?

當然,還可以有別的思考,只是只能抓住某一點來,還課堂生成的空間,還學生去深刻體會的氛圍時間,還一個本真實在的教學情境。

《清平樂》教學設計 清平樂教學設計與反思篇六

前段時間我上了語文蘇教版五上第26課《清平樂·村居》,這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用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huán)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fā)了對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小令,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艷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huán)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tài),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意境的。

在寫景方面,詞人通過“茅檐、小溪、青草”這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一幅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農村景象,而在寫人方面,則通過“醉”寫出了“翁媼”生活的愜意與溫馨,而一個“臥”則寫出了“小兒”的天真與可愛。

在備課時我就在想,我要教給學生什么?是會都會背嗎?是理解詞意嗎?不,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這首詞的意思很簡單,背誦更不是難事。那我要教的是什么?是意境,是詞人通過詞向人們傳達的思想。于是我將“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作為全課的主線,學生通過對詞的學習,從總體上明白了詞的意思,然后引導學生去說“翁媼”談論的內容,去談自己的現在與未來。而這恰恰是詞沒有直接表達的,這是什么?這就是詞人對生活的理解,這也是辛棄疾所向我們傳達的沒有言明的東西。只有理解到這一步,我覺得這才能算完整的學完這首詞。

白居易曾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既是古訓,也是這位文豪自己的切生感受。既然這樣,我們讀詩詞就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停住自己的腳步,用自己的心去迎合那時代的節(jié)奏,去感悟時代,去理解時代,與時代產生共鳴。

辛棄疾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順南宋,他一生堅決主張抗金。但是他的抗金主張并不僅沒有得到南宋政權的認可,而且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這首次就創(chuàng)作與這段時間。對于一個終生主張抗擊外敵入侵的將領來說,百姓的幸福安定就是他畢生的追求,同時這也就是他對生活的向往。因此,在設計是我們有拘泥于文章的教學,而是讓學生有所思,用自己的思想去填補那一個個空白。真正的走進文章走進作者。

但是我在教學時沒有適當的拔高,沒有進一步的去理解作者,走進歷史,這就使我的教學出現了失誤,沒有讓感情得到深華。在教學時我脫離了課文也是我教學時的一個錯誤,在教學時我的教學語言不規(guī)范也是我今后要注意的。

我想,經過這樣的學習與討論,我們新教師一定能很快的成長起來的。

《清平樂》教學設計 清平樂教學設計與反思篇七

課前,從學生熟悉的古詩入手,讓學生充分感受古詩的韻律和節(jié)奏,為學生接觸“詞”創(chuàng)造了氛圍,也為初讀“詞”提供借鑒的經驗。在和古詩的比較發(fā)現中認識“詞”之后,要求學生初讀課文,并提出要求: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嘗試按照以往誦讀古詩的經驗讀出詞的節(jié)奏和韻律。在學生憑著自己的經驗和“感覺”朗讀之后,教師請同學交流朗讀,引導學生立足于文本整體,抓住關鍵詞句正音析義,讓學生沉入言語,一遍一遍地與言語“親密接觸”。學生不斷改進和完善朗讀,不僅讀正確、流利,還讀出了節(jié)奏、停頓和音律。

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逼鋵嵲~也是一樣,“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边@首詞短短的46個字,卻展現了一幅一家老小其樂融融的鄉(xiāng)村生活圖畫。教學中,幫助學生把文字轉換成圖畫,使文字有聲、有色、有形,從而初步而整體地把握詞的主要內容?!白x到‘村居’,在你想像中農村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學生經驗中的農村生活情景一下子被激活,通過交流,很快的,孩子們紛紛走近了鄉(xiāng)村綠野,走近了農家小院,走近了牧童短笛……“辛棄疾筆下的‘村居’又向我們描繪了怎樣的情景呢?咱們反復讀課文邊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的閱讀期待被激發(fā),在一遍一遍的誦讀中,“村居”的圖畫由模糊到清晰,由單一到豐富,由無聲到有聲,由靜止到靈動,不斷地呈現、更迭、立體。學生顯得有些按捺不住,情不自禁地紛紛表達在朗讀“游歷”中的“耳聞目睹” :“我仿佛看到了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地環(huán)繞著小村莊,小溪的兩邊,長滿了青青的草,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大圓盤。” “我仿佛看到了滿頭白發(fā)的老奶奶和老爺爺正在說著悄悄話,他們是那樣親熱,那樣恩愛?!?“我仿佛看到了大兒子在小溪邊的田間除草種豆,大兒子滿臉汗水也顧不得擦一擦?!薄x出畫面的過程就是學生初步理解的過程,這一過程學生不僅理解了這首詞的基本意思,而且將辛棄疾筆下恬靜、祥和的農村生活畫卷勾勒出來。

這首婉約風格的《清平樂 村居》,是詞人辛棄疾被貶居江西上饒農村時寫下的,抒發(fā)了他對農村安寧平靜生活的喜愛,表達了對和平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那么怎樣讓五年級的學生能夠體察這份情感呢?教學時,緊緊圍繞一個“醉”字,通過誦讀品味,帶領學生走進“村居”,融入農家生活,引導學生充分將詞中圖畫通過體驗、想象轉化成語言文字,表“情”達“意”。

“‘醉’的僅僅是我們和‘翁媼’嗎?”教師的追問,使學生恍然大悟:‘醉’的還有辛棄疾!于是教師適時介紹辛棄疾的生活經歷:“辛棄疾是一位偉大的詞人,更是一位有謀略、有才華、有膽識的英雄豪杰!他出生于… …”學生閱讀了這段文字,感慨萬分,辛棄疾之所以“沉醉不知歸路”,就是因為他向往這種和平與安寧,他渴望結束戰(zhàn)亂,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到這里,學生的理解走向深入,對情韻的感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67837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