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評價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過程的有效性。要編寫一份完善的教案,首先需要明確教學目標。這是一份專門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而設計的教案,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一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使學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和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要尊重農(nóng)民,愛惜糧食。初步了解詩人所反映的當時的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實。
識字、寫字、朗讀、背誦。
生字卡片、插圖、小黑板。
鋤禾憫農(nóng)。
日當午汗滴春。
一粒盤中餐辛苦。
秋萬顆。
餓死。
課內(nèi):描紅、仿影、臨寫、朗讀。
課外:背誦課文。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古詩嗎?能背誦嗎?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古詩。板書:古詩兩首。解釋“古詩”的意思。詩歌以“首”為單位。
3、先學《鋤禾》。
二、初讀指導。
1、板書:鋤禾,領讀。解釋字意。
2、教師范讀、領讀全詩。
3、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教師用小黑板揭示:鋤禾當午粒粒辛苦盤皆。
(1)自由拼讀,讀準字音。
(2)指名認讀,提醒學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記住這些字?學生自主學習,然后交流。
4、指導朗讀,注意重音和停頓。
5、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指導看書上的圖。這幅圖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畫的什么?自由說說圖意。
2、當眾交流。
3、教師講“當”、“正是”等字詞意思。板書:日當午汗滴盤中餐辛苦。
4、講解。
5、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yè)?。
1、給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組詞。
2、讀拼音,寫漢字。
3、用“辛苦”說、寫一句話。
4、用自己的話講〈鋤禾〉的意思。
5、背誦〈背誦〉。
一、復習檢查。
1、朗讀《鋤禾》。
2、用自己的話把《鋤禾》這首古詩的意思講一講。
二、初讀指導。
1、板書課題,領讀。農(nóng)民什么地方值得人們同情呢?
2、教師范讀,領讀。
(1)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收閑田農(nóng)夫粟猶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熟記、練寫生字。
(2)指導朗讀,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頓。
(3)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教師介紹粟。
2、學生查字典,弄懂“無”和“猶”的意思。
4、檢查試講情況,指名講解。
5、觀察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意。
6、為什么豐收農(nóng)民還要餓死呢?
7、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yè)?。
1、畫去括號內(nèi)不恰當?shù)钠匆簟?/p>
2、解釋。
3、詩句中“一粒”的“?!北硎?,“萬顆”中的“萬”表示。
4、用自己的話講《憫農(nóng)》的詩意。
5、背誦《憫農(nóng)》。
一、復習檢查。
1、朗讀課文。
2、指名用自己的話講〈鋤禾〉、〈憫農(nóng)〉的意思。
3、背誦〈鋤禾〉、〈憫農(nóng)〉。
4、再次朗讀〈古詩兩首〉,想:這兩首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農(nóng)收閑夫。
2、這幾個字里,你認為哪幾個比較好寫?說說你是怎么寫好的。學生自學后逐字講每個字寫時的注意點,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作適當?shù)难a充和小結。
3、按筆順描紅。
三、作業(yè)?。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詩的意思。
3、選擇一首古詩,用自己的話把詩意寫下來。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二
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開家庭集會,跟子侄輩談論詩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謝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兒說:“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敝x道韞說:“不如說是柳絮隨風舞動的樣子?!碧蹈吲d得笑了起來。她是謝安大哥謝無奕的女兒,也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正午已過,(友人)沒到,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友人)才來。陳元方那年七歲,正在門外玩耍。友人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沒來,他已經(jīng)走了?!迸笥驯闵鷼饬耍骸罢娌皇侨四?和別人相約同行,(卻)把別人丟下,自己走了?!痹秸f:“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走,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庇讶烁械綉M愧,下車拉元方,元方走進自己家的大門,不回頭看。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三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后,我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顿泟⒕拔摹穼懙氖乔锬┑木吧:煽?,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斗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圖。內(nèi)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于二月花給了使我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于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學生雖小但對于古詩的了解并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學生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經(jīng)驗,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在反復誦讀中,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其他古詩,激發(fā)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豐富學生的積累。
1、 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 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外的古詩。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1、 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2、 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切入舉偶
(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欣賞他人的學習勞動成果,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激發(fā)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看圖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詩中所寫的內(nèi)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板題)
(借助美妙的圖畫吸引住學生,在感受畫面后,啟發(fā)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話平臺
初讀
1、 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2、 同桌互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 小組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體感知,了解古詩的大意,與他人交流字詞的理解,相互促進,提高學習古詩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
研讀
1、 教師范讀,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2、 出示多課件展示詩中描繪畫面,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3、 自由讀,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4、 匯報交流詩意。
5、 多種方式朗讀。
(想像古詩的畫面,加上課件的直觀效果,使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意思,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誦讀
1、 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2、 學生自由練讀。
3、 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4、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學生的閱讀古詩的實踐,切不可用復雜的分析來替代,要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初步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煉、優(yōu)美。)
寫字
1、 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2、 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3、 教師示范,學生評價。
4、 學生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寫字訓練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樂于寫字。)
拓展
你喜歡哪個季節(jié),說說為什么?
(不使學生的思路受到束縛,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
對話平臺
復習
1、 多種方式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 挑戰(zhàn)背誦古詩(一)。
(活潑多樣的復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進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自學
1、 出示《山行》,引導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來學習。
2、 按自己的喜歡的方法來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 匯報。說說學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 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嘗試讓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細讀
1、 學生自由練讀,想像畫面。
2、 指名讀,讀后評價。
3、 教師有感情地范讀,學生評點。
4、 學生找學習伙伴一起練讀。
(朗讀與評價相結合,提高閱讀的質(zhì)量。)
誦讀
1、 出示課件,讓學生感受楓葉滿山的美麗情景。
2、 挑戰(zhàn)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3、 觀看插圖,練習背誦。
4、 背誦展示。
(多種形式的誦讀,促進學生積累,形成個性的體驗,進一步培養(yǎng)了語感。)
寫字
1、 出示生字:楓、于。學生認讀,
2、 觀察字形,說說怎樣識記和書寫。
3、 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如楓字的木字旁的捺變成點等。
4、 學生練習。小組點評。
(觀察、交流能幫助學生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練習與拓展
1、 出示課后我會填,引導學生填寫。
2、 誦詩會。學習伙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將積累的成果展示出來,體驗學習的快樂,對他人也是個促進。)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四
1、深入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及作品滲透的感情。
2、理解“老大”、“衰”、“何”的意思。
3、背誦、默寫本詩,并能進行詩配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xiāng)偶書》。
2、板書課題、解題。
二、學習《回鄉(xiāng)偶書》。
1、簡介作者及背景。那么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
2、齊讀、指名讀。思考:這首詩講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課文注釋及自學詩句,記下不懂的問題,然后小組討論。{學生自學討論}。
(1)分角色試練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生談)。
5、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xiāng),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xiāng)音無改”,這無改的鄉(xiāng)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能不能帶著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6、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7、《回鄉(xiāng)偶書》描繪了詩人告老返鄉(xiāng)不被相認的情景,那么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xiāng)偶書》編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組內(nèi)進行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演出,師生評議。
8、模仿“記者”,采訪“賀知章”。
9、感情朗讀、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業(yè)。(任選一題)。
(1)為《回鄉(xiāng)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2)編故事。
第二課時《贈汪倫》。
1、深入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及作品滲透的'感情。
2、理解“欲”、“聞”、“不及”的意思。
3、背誦、默寫本詩,并改成現(xiàn)代文或嘗試寫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古詩都有其鮮明的節(jié)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學習古詩要懂得作者怎樣抓事物的特點,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樣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師出示古詩,學生跟著教師抄寫。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注意書寫時的正確、美觀,寫后同桌互評)。
三、理解詩題,作者簡介。
《贈汪倫》一詩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寫的,“贈”是“送給”的意思。汪倫,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涇縣人,詩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涇縣西南的一處名勝,在李白游桃花潭時,當?shù)厝送魝惓S妹谰瓶畲?;臨別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這首詩留別。
四、輕聲讀二至三遍,教師指導讀準字音。
五、邊讀邊想象,要在頭腦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學生個別讀,自由讀。
七、教師范讀,學生劃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釋詞譯句。
1、讓學生邊讀邊將詞語的意思串聯(lián)起來。(讀通)。
2、對感悟詩句有困難的,教師予以點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剛剛要走,忽然聽到岸上傳來齊著腳步節(jié)拍唱歌的聲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p>
九、解讀詩意。
1、詩主要寫送別,汪倫送李白方式有何獨特性?
2、課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辭方法?這兩句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十、朗誦想象。
1、要求學生邊吟誦邊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同學試背,請二位同學上來默寫。
十一、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讀:理解題目,了解字詞;
二讀:連詞譯句,連句譯全詩;
三讀:入景入情,熟讀成誦。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五
星期天早晨,爸爸媽媽帶我去公園看菊花。
公園里的菊花好看極了。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它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人們邊看邊走,邊走邊看,舍不得離去。
爸爸說:“天冷了,許多花謝了,可菊花一點兒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愛它。”
聽了爸爸的話,我覺得更好看了。
《看菊花》教案。
設計說明: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本篇課文在教學中,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讀文中9個生字,學會“放、點”兩個生字。
3.激發(fā)學生對菊花的喜愛之情,感悟菊花不畏嚴寒的高貴品質(zhì)。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識寫本課9個生字。
3、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教學難點:
1.“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的指導朗讀與理解。
2.“放”的筆順。
教學準備:
1.課件。
2.周末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公園去看菊花。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4.指導讀題。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過渡:看菊花?芳芳看到了什么樣的菊花呢?下面請小朋友們借助漢語拼音自己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生自由讀文,師行間巡視,了解學生朗讀情況。
3.初學生字。
(1)課件出示一組生字(都會讀了嗎?別著急,我們先來看看生字掌握得怎么樣了)。
(2)自由練讀;指名讀,相機指導;再指名讀;齊讀。
(3)去音節(jié)讀,課件出示一組詞語:菊花爸爸媽媽紫紅的開放離去許多一點兒。
(4)開火車讀;齊讀。
4.檢查讀書情況,指名分節(jié)讀文,師相機正音。
三.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一)第一自然段。
1.談話:星期天爸爸媽媽帶你去公園玩,你的心情怎么樣?瞧你說得多開心呀!能不能把這種愉快的心情帶到第一自然段中呢?你來試試。
2.指名讀第一段;自由練讀;再指名讀。
(二)第二自然段。
1.過渡:要到公園看菊花了,多高興呀,讓我們趕快出發(fā)吧!
2.課件出示一大片菊花及文字_________呀,公園里的菊花_________。
公園到了,看到菊花,你想說……指名說。
老師也想說了:公園里的菊花好看極了。畫面出示:公園里的菊花好看極了。
3.指導讀,你也想這樣說嗎?指名讀,說一說“好看極了”什么意思;再讀讀看。
4.課件出示:黃、白、淡綠、紫紅色的菊花。
師:是呀,公園里的菊花好看極了,它們都穿著五彩的衣裳,有黃的,有白的,有淡綠的,有紫紅的,真漂亮呀!誰愿意來試著讀讀看。
5.擴展:你還看過其它顏色的菊花嗎?
6.指名讀,齊讀。
7.導入下一句:它們穿得那么漂亮,在干什么呢?……的菊花可真多呀,讓我們來數(shù)一數(shù)吧。
8.課件出現(xiàn)一組畫面,板書“朵”,請學生上來用“朵”數(shù)最上面一幅;再數(shù)下面一幅,數(shù)不過來呀,怎么辦呢?板書“叢”,別著急,老師送你一個詞,再數(shù);數(shù)第三幅,一叢叢也數(shù)不過來了,那我們只能用“片”了,板書“片”。是啊,菊花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讓我們發(fā)揮集體的力量一起來數(shù)吧,齊讀。
9.談話:咦,這兒怎么只有菊花?其它的花都到哪去了呀?原來它們都怕冷,有的謝了,有的……只有菊花,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指名讀:它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
10.看著這么美的,這么不怕嚴寒的菊花,人們怎么舍得離去呢?指名讀:人們邊走邊看,邊看邊走,舍不得離去。
11.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內(nèi)容,齊讀。
12.嘗試背誦(師范背,你能學著老師這樣嗎?)。
(三)三、四自然段。
1.人們邊走邊看,邊看邊走,他們會想些什么呢?指名說。
2.課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內(nèi)容,我們來聽聽爸爸是怎么說的,放錄音。
3.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4.聽了爸爸的話,你有什么感想?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內(nèi)容。
5.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指導讀好“更好看了”。
四.學寫生字,掌握寫法。
1.課件出示生字,指名認讀,讀后用生字口頭組詞。
2.自學書后筆順,指名說,課件出示筆順,幫助記憶。
3、師范寫生字,講清書寫要求。
4、在書上描紅。
5、完成《習字冊》。
《看菊花》教學反思。
二、三段是本課的重點段。第二段中的的第一句,具體寫菊花的不同顏色以及公園里菊花的數(shù)量多,學生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黃的、白的、淡綠的、紫紅的”,朗讀時注意不頓讀的要讀輕聲“一朵朵,一從從,一片片”這里有“一”的變聲,學生必須理解這些才能讀好。這里描寫了菊花開放的數(shù)量由少到多,范圍有小到大,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的范讀占有重要的作用。
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聽了老師的范讀,能夠更好的掌握課文教學這篇課文,我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評價,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我還讓學生讀重點詞、句,讓他們從讀中感悟,再讓學生互問,互評。不僅在評價的過程中找出別人的缺點,還要看到別人的長處,相互學習,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到教學中來,在這節(jié)課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課堂上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還需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磨練,不斷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們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六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詩的意思,感受詩的內(nèi)涵。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
導學過程:
二次備課。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挖掘積累。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導入。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nèi)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板書課題)先來學習《草》。
二、自讀古詩、解決字詞。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nèi)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三、感悟理解。
1、自由讀古詩,思考:自己哪里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nèi)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1)“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么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2)“歲”可問學生幾歲了,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xiàn)在幾年就是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4)“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四、朗讀詩詞。
1、自由讀: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
五、背誦古詩。
1、情境背誦:教師創(chuàng)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么聽不懂呢?怎么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shù)冉巧M行表演背誦。
六、練習。
1、填空。
離離,一歲一()。野火(),春風()。
籬落疏疏一徑深,()。()。飛入無處尋。
2、按結構給字分類。
未追店枯徐燒榮菜宿。
七、書寫生字。
1、學習書寫“枯、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一、回顧。
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在學習小組內(nèi)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nèi)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你對暮春時節(jié)的景色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2、指導讀: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么心情?(高興、喜悅)找不到時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競賽讀:小組內(nèi)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五、背誦。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戰(zhàn)背、齊背。
六、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3、和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于春天的古詩。
七、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八、評價。
1、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2、小組內(nèi)展示交流,互相評價:根據(jù)組內(nèi)建議把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七
1、學會7個生字(讀準音、認清形、記住意、寫美觀)。
2、學習兩首古詩,熟讀成誦,了解詩句的大意,感受作者對春天,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生字卡片、課外閱讀資料。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人,介紹作者,詩名。
《春雨》唐杜甫。
《春曉》唐孟浩然。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認讀古詩以及生字詞;
2、指名讀古詩,指導正音;
3、齊讀生字詞,齊讀古詩。
三、解讀詩文,讀通詩句。
《春雨》。
1、春雨的特點是什么?
2、重點理解:
好雨——。
知時節(jié)——。
乃——。
潛——。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3、朗讀。
《春曉》。
1、重點理解:
眠——。
不覺曉——。
啼鳥——。
知多少——。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p>
2、人們對春天有怎樣的感情?
3、朗讀。
四。理解詩情,讀好詩句,熟讀成誦。
1、欣賞感受。聽老師介紹和古詩有關的課外資料,進一步理解詩情,練習朗讀;
2、指名誦讀,品評指導。
3、齊讀(配樂)。
4、背誦。
五、課后作業(yè)設計。
1、收集2-3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讀一讀;
2、朗讀背誦《春雨》、《春曉》;
3、預習生字。
第二課時。
六、朗誦古詩,鞏固復習。
七、拓展體會。
1、小組匯報收集的詩歌;
2、老師評點。
八、學習生字。
1、認讀生字,鞏固字音。
2、自學生字,主動記字。
3、老師重點指導:隨、曉。
4、學生臨描,老師巡視。
九、課后作業(yè)設計。
1、“春天的歌”詩歌朗誦會。
2、“我愛春天”書法比賽。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八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第一課時。
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初讀課文。
1、自由讀題。(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1)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2)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2、學生跟師讀。
3、指名讀。
4、師生對讀。
5、學生齊讀。
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2、齊讀生字。
3、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1)自由記生字。
2)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鞏固生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xiāng)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指導寫字。
1、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復習。
1、齊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
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1、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4、交流匯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6、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1)師范讀。
2)自愿讀。
3)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指導書寫。
1、口頭擴詞:
古()()()聲()()()。
多()()()處()()()。
知()()()忙()()()。
2、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4、學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擴展活動。
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九
《月下獨酌》(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關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朝代:唐朝|作者: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十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識字寫字
朗讀感悟
1、掛圖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資料,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
兩課時
一、復習導入:學習《找春天》后,我們發(fā)現(xiàn)了春天剛來到時的一些景物,如,小草從地下長出來,稀稀疏疏的。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同學們對春天能不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本節(jié)課學習古詩《草》
二、看圖說話
1、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書課題:草
3、結合課后“我知道”,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
三、整體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教師隨機點撥。
如:理解詩中的“歲”是“年”的意思;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直觀形象地理解“枯、榮”的意思。
四、感情朗讀,啟發(fā)想象
1、指導朗讀,感受古詩節(jié)奏美。
2、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3、學生練讀,啟發(fā)學生想象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體會感情。
五、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自讀古詩,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小組討論、交流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長情況,感悟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3、反復誦讀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4、練習背誦。
六、指導書寫“枯、榮、燒”3個生字
重點講解: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
七、積累運用
1、讀讀記記《草》原詩后四行的內(nèi)容。
2、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p>
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題導入
1、出示畫面,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小池》,今天,我們和詩人楊萬里一起去欣賞春天的景色,板書課題。
2、讀題,理解題意
宿:住宿、過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開的店
(詩人楊萬里在新市一個姓徐的人開的客店里過夜)
3、導入:楊萬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呢?他用一首詩寫了出來,我們一起讀讀吧!
二、初讀感知,了解詩意
1、自由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個別讀:要求讀流利。
3、小組讀,合作學習,說說詩中寫了什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并根據(jù)詩文內(nèi)容回答。)
三、再讀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如:“稀疏的籬笆”、“小路伸向遠方”(看課件);理解“未成陰”
樹上的花已經(jīng)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茂盛濃密,不能遮擋太陽(看課件);詩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體會感情。
3、教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fā)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給《宿新市徐公店》編故事。
六、閱讀積累
1、出示已學過的《村居》誦讀。
2、說說《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這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描寫春天的景色。前兩句都寫了春天的景色,后兩句都寫了兒童的活潑和快樂。)
六、指導書寫“未、追、店、徐、菜、宿” 6個字。
未:上橫短、下橫長,撇捺要舒展。
追:提示筆順,后寫“走之兒”
宿:寶蓋不宜太寬。
菜:“采”是八畫,不要把第三筆“點”和第六筆“豎”誤連成一筆。
2、古詩兩首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詩的內(nèi)容 情: 喜愛
畫:籬落 一徑 枝頭(靜)
兒童 黃蝶 黃花(動)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十一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偏旁“青”,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第一課時
課前板書課題:《英英學古詩》(給生字“英”和“詩”注音)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在一年級學過哪些古詩?(生:我們學過的古詩有《鵝》、《鋤禾》、《華山》)
誰能把這幾首詩背給大家聽聽?(學生背)
背得好!你們在家里學過的古詩背給長輩們聽嗎?
二、解釋課題,教學有關生字詞。
1.這一題目告訴我們誰學古詩?(英英)對,英英是一位小朋友的名字。
2.我們用什么辦法來記住題目中的“英”和“詩”?
3.要求學生進行書空練習,記住“英”和“詩”。
4.再讀課題。
三、初讀指導
1.看圖。
(1)課題右面的這一幅插圖,畫了哪兩個人?(英英和奶奶)她們在做什么?(說話——談古詩)
(2)小結:英英和奶奶正在說話,從課題上我們可以知道她們談的話題是有關學習古詩方面的。
(3)第二幅插圖上畫的是什么?(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上,大詩人李白在窗前望著明月,正在思考著什么)
2.自學課文。
(1)教者問:這篇課文和以往學的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嗎?
(2)分步揭示自學要求
(3)教學生字詞。
四、朗讀全文
五、課堂作業(y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靜夜思》的意思。
2.課后練習3。
一、復習提問
1.聽寫詞語:英英一首意思古詩靜夜思
“靜”的偏旁是什么?(青)出示詞卡訂正。
2.《英英學古詩》這篇文章里,英英說了幾次后?各講的什么內(nèi)容?
3.指名兩人讀課文,一人讀英英說的話,一人讀奶奶的話。(評議)
二、精讀訓練
1.學生輕輕地讀《靜夜思》教者板書或用投影儀出示《靜夜思》全文。
2.理解“靜夜思”的意思:“靜夜”就是靜靜的夜晚,“思”想念地意思。
3.詩中哪些詩句的意思你已經(jīng)懂了?你是怎么弄懂的?
4.這首詩的意思,實際上大家已經(jīng)基本理解了,有不少小朋友是通過聯(lián)系下文弄懂的。這很好!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英英是怎么講的吧。
5.提問:《靜夜思》的作者是誰?(唐代大詩人李白)
6.朗讀指導。
(1)《靜夜思》的朗讀節(jié)奏:(“/”為句中停頓)
(2)“疑是”、“低頭”讀時語速要慢,表示詩人在沉思。
(3)“光”、“霜”、“鄉(xiāng)”要讀得清晰,停頓要長一些,表示感情一步步發(fā)展。
三、課堂作業(yè)
練習背誦《靜夜思》。
一、導語
上兩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靜夜思》,并且弄撞了它的意思?,F(xiàn)在,我們來看看書上的插圖圖畫了些什么。
這個人是誰?(唐代大詩人李白)
你們能夠想象出筒子里插的是什么嗎?
二、想象與說話訓練
1.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幅圖,再把課文輕輕兩遍,想象當時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聽。
2.提示:想一想:李白這時在哪里?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會怎么做?
3.各自練習說,同桌互相試說,提出補充和修改意見。
4.指名當眾口述。
三、背誦《靜夜思》
1.《靜夜思》的第一句寫什么?(景色)誰能把它背出來?
2.第二句寫了詩人的哪兩個動作?(舉頭望、低頭思)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思想感情?(思鄉(xiāng)之情)
3.指名用自己的話講解全詩的意思。
4.指名朗讀《靜夜思》。
5.練習背誦,指名背誦。
四、總結談話
小朋友們,連同今天學的《靜夜思》,我們已經(jīng)學過好幾首古詩了。你們覺得古詩怎么樣?
五、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生字。
2.其他要描紅的生字
六、課堂練習
1.描紅練習。
2.背誦《靜夜思》。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十二
同學們咱們學過幾首古詩?你能背給大家聽嗎?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一首新的詩,題目是“草”,(板書課題)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的。
1.借助拼音學生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
2.認讀生字卡片,掃清字音障礙。
3.再讀課文,質(zhì)疑。
(1)出示掛圖。
這幅圖畫的是什么地方?(草原)。
(2)你從哪句詩中知道的?(離離原上草)這里的“原”是平原。
(3)草原上的草長得怎么樣?引導學生說出“茂盛”一詞。“離離”就是草長得很茂盛。
(4)誰能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草原上的草長得非常茂盛)。
(1)“一歲一枯榮”,誰能用“歲”說一句話。(我今年七歲了?!捌邭q”,也就是從出生到現(xiàn)在已七年了。一歲就是一年。
(2)一年當中,草有哪些變化呢?引導學生說出:春天小草發(fā)芽了。夏天,小草很茂盛。秋天小草變黃了。冬天小草干枯了。
(3)誰能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請兩三位同學說,通過比較確認誰說得好。(一年當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1)“野火燒不盡”的盡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選擇“完”的解釋。
(2)“盡”是完的意思。冬天的草都干枯了,大火一燒,用不了多長時間肯定會把草燒得干干凈凈,為什么說燒不盡呢?看書上插圖,同桌討論。得出:因為地下的草根沒燒著。
(3)請同學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燒掉的。因為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燒不到的。
(1)生是什么意思?(生長)。
(2)試說這一句的意思。(春風一吹,野草又會重新生長。)。
1.從古詩中我們看到了,兇猛的野火把小草燒得干干凈凈,可到了春天,小草又鋪滿草原。你覺得小草怎么樣?(引導說出小草生命力頑強)2.用贊美小草的語氣背這首詩。
1.填寫詩句,寫出加粗字的意思。離離原上草,__________。()野火燒不盡,__________。()。
2.填空練習“離離”是形容()茂盛的樣子?!耙粴q一枯榮”中;前面的“一”指()的意思,后面的“一”是()的意思。
3.照樣子把詩句寫在()里。例:原野上的草長得很茂盛。(離離原上草。)野草每年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節(jié)又茂盛地生長起來。()春風一吹,野草又會重新生長。()野火不能把野草完全燒掉。()。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十三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是老師用自己溫暖的手給予學生慈母般的愛。體會到愛的偉大力量。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會寫8個字,會認13個字。
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生字,“他常這樣握孩子的手,但在道格拉斯的心里卻留下了永恒的記憶?!边@句話的理解。
教學難點。
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
課時分配。
教具準備。
字卡、錄音機。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看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
2、這畫上有什么?(一只手)畫的是誰的手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老師的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師配樂范讀課文。
2.同學們大聲地朗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并且開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
3.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學得都非常認真,生字學得怎樣呢?老師考考你們。
(1)教師喊,學生找。
(2)學生喊,教師找。
(3)小組的同學互相做一做。
4.同學們都非常聰明,生字很快就學會了,這首詩你們讀得怎樣呢?
請5個同學讀課文,一人一節(jié)。
三、精讀課文,體味銀杏樹的愛。
1.下面我想請同學們自學,有沒有信心?老師有個。
小小的建議。出示:
a.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節(jié)詩歌來讀。
b.通過讀這一小節(jié),你明白了什么?
c.小組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
2.學生按建議自學。
3.匯報學習情況。(指名讀,比賽讀,評價讀示范讀。教師指導讀。)(隨機板書)。
學習兩個自然段。
4.自學其他的三小節(jié)。
5.指名配樂通讀課文。(剛才同學們學得真認真,讀的課文也特別棒,誰能勇敢的站起來,完整的讀一遍課文給大家聽。)。
學習兩個自然段。
4.自學其他的三小節(jié)。
5.指名配樂通讀課文。
誰能勇敢的站起來,完整的'讀一遍課文給大家聽。)。
五、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讀邊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
2、自己讀,再思考這個問題。
3、集體交流,交流時,讓學生初步了解銀杏樹的愛。
六、學生自主學習生字。
1、教師進行生字檢測,會認的生字進行組詞。
2、小組合作學習:
(1)、微型小組討論難記字的記字方法。
(2)、學生當小老師教認生字。
(3)、小游戲:看誰搶的快。
七、教師總結全文。
說一下你的收獲!
老師的手。
班級上課家庭賜給。
表揚佳肴永恒握手。
興致勃勃表里如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十四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翻譯:
目之所及的淮海海水就好似銀子般泛著白光,彩色的光芒下,蚌孕育著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沒有人為他修治,桂樹枝恐怕會撐破月亮。
2、《中秋月二首?其二》唐代:李嶠。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翻譯:
3、《中秋》唐代:司空圖。
閑吟秋景外,萬事覺悠悠。
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翻譯:
閑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聲吟唱,總覺得心里空虛郁悶、心里惴惴不安。今天晚上如果再沒有圓滿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虛度光陰了。
4、《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翻譯:
5、《陽關曲?中秋月》宋代: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翻譯: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十五
寫6個字:惜、柳、絲、照、泉、柔,以及“泉眼”一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
4、通過學習,初步體會漢語豐富的表現(xiàn)力,欣賞祖國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
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采用朗讀感悟法,情景教學法。
朗讀古詩;查字典或資料先了解古詩大意。
課文課件、圖片、生字卡。
一、自主學習。
1、借助拼音讀古詩,把詩句讀流利。
2、識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漢字。
3、讀古詩,想:
a兩首古詩分別寫的'什么季節(jié)?
b結合插圖,分別說說圖上畫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贊美。
c細讀古詩,畫出不懂的詞語,和同桌交流,或請教老師,或查工具書。
d想象小池的美景,進一步了解詩句的意思。
e想象詩句的意思,試背誦。
二、質(zhì)疑定向(小組長檢查)。
三、自主合作探究《詠柳》。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十六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過程與方法。
在反復誦讀中啟發(fā)想象,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美。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
1、喜歡背誦古詩。
2、激發(fā)學生熱愛秋天、贊美秋天的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突破方法:采取范讀、挑戰(zhàn)讀、齊讀等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熟讀成誦。
難點:在反復誦讀中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法與學法。
師:創(chuàng)設情境、示范朗讀、參與討論。
生:自讀、討論、想象、誦讀相結合。
教學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讀懂第一首詩,想象詩中所描寫的畫面。
3、朗讀背誦《贈劉景文》。
一、導入第一首古詩。
我國宋朝有個大詩人叫蘇軾,號東坡居士,又叫蘇東坡。一天,他和朋友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學問淵博,詩又寫得奧,蘇軾可欣賞他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就提筆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大家想知道他寫了什么嗎?(板書試題:贈劉景文)。
二、師配樂泛讀古詩,生初步感受詩歌內(nèi)容。
三、自學古詩。
1、自由讀,讀準每個字的音。
2、指名朗讀。
3、課件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指名朗讀。
劉菊殘君橙橘。
4、小組討論,理解詞義。
荷盡:荷花凋謝。擎雨蓋:指荷葉。(課件展現(xiàn)畫面)猶:還傲霜枝:指菊花的花枝挺立在寒風中。(課件展現(xiàn)畫面)。
四、再讀感悟,啟發(fā)想象。
1.學生再讀,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并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的菊花的花枝還傲霜斗寒冷。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深秋時節(jié)。
2、師再次配樂范讀,生閉眼想象畫面。
3、說說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cai出示相關秋景圖,學生欣賞。
五、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1、這么美得景色,你能美美地讀出來嗎?
自由練讀--挑戰(zhàn)讀--齊讀。
2、熟讀成誦。
六、學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學生邊認讀邊觀察。
2、說說識記方法。
3、重點指導書寫“首”字。
筆順:。
4、學生書寫,師巡回指導。
七、課堂總結。
1、指名背誦《贈劉景文》。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秋天的詩嗎?
八、課時作業(yè)。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讀懂《山行》這首古詩,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句描寫的畫面,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一、復習上節(jié)課內(nèi)容,導入新課詩。
1、指名背誦《贈劉景文》。
2、齊背。
3、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板書:《山行》釋題并簡介作者。
二、指導看圖,初步感知。
1、圖上畫了什么景物。
2、師范讀古詩,生初步感受詩歌內(nèi)容。
三、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1、小組合作學習,讀準讀通古詩,相互交流讀懂的內(nèi)容,提出不懂得問題大家討論。
2、每組提出解決不了的問題。
3、討論點撥。
山行:在山中行走。寒山:深秋時節(jié)的山。白云深處:山中白云飄起的地方。
坐:因為晚:指深秋霜葉:指楓葉。
四、再讀感悟詩意。
1、生邊看圖邊朗讀,從圖中感悟詩意。
2、師范讀,生邊聽邊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
3、師描述詩意,生邊聽邊想象。
抬頭遠望,有一條石頭小路盤旋而上,順著這條路再一直向上看去,還能看見一縷縷白云后面隱隱約約住著幾戶人家。因為喜愛這深秋楓葉的黃昏景色,我不由得停下車來,仔細的欣賞。啊,經(jīng)過霜打的楓葉樹葉,紅的比早春二月的花兒還要鮮艷呀。
4、組織各種形式的朗讀、吟誦。
5、一齊背誦這首詩。
五、知道寫字。
1、出示生字卡片:楓、于,讓學生認讀。
2、講講識記方法。
3、師范寫,生臨寫。
六、拓展活動。
請分別背誦一首寫春、夏、秋、冬景物的詩。
板書設計(略)。
七、課時作業(yè)。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十七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能背誦這兩首古詩。
3、感受古詩的意境之美,提高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力。
教學重點:感受古詩的意境之美,從而提高自己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力。
教學難點:想象并寫出《村晚》景象。
教學準備:投影儀投影片錄音機。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古詩兩首》之一《村晚》。
教學目標:
1、學會古詩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
3、能想象古詩意境,并寫出《村晚》所描繪的景象。
教學準備:錄音掛圖。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絢麗多彩的春天已離我們而去,讓人向往的夏日風情將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宋代的詩人雷震帶來的古詩《村晚》。
2、板書課題——村晚。
3、看了課題,想象一下,古詩會告訴我們什么呢?
二、欣賞古詩。
1、共定學習目標。
2、按學習目標自學古詩。
3、交流學習的收獲。
(1)古詩中的生字:陂銜漪。
(2)交流讀后的感受。
(3)結合插圖談談對詩句的感悟,體會古詩意境。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4、你能把你對詩句的感悟用你的聲音來表達嗎?
5、你不想把這么美的夏日風情留在記憶中嗎?(背誦指導)。
三、布置作業(yè)有興趣的同學回去多搜集一些關于夏日的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力。
教學準備:圖片。
一、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
1、背誦古詩《村晚》,說說這首詩給我們帶來了感悟與體驗。
2、出示課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二、欣賞古詩。
1、出示古詩。(配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楊萬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自讀古詩,并交流初步感受。
3、欣賞名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過渡:詩人為何發(fā)出這樣的感嘆: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想象畫面,低聲吟誦。出示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感受。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4、配樂誦讀古詩。
5、同桌交流。
三、詩人體驗大行動。
過渡:詩人因?qū)吧歇毜降母惺埽陀脤懺妬肀磉_自己的想法,同學們,想不想過把詩人隱?播放荷花圖片。
小組討論,現(xiàn)場作詩。
全班交流。
四、作業(yè)。
交流課前搜集的夏日古詩和描寫花的古詩。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十八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南齋玩月》。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嫦娥》。
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二年級古詩的教案篇十九
《贈劉景文》作者:蘇軾(宋代詩人)。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山行》作者:杜牧(唐代詩人)。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回鄉(xiāng)偶書》作者:賀知章(唐代詩人)。
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贈汪倫》作者:李白(唐代詩人)。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第二首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第三首旅夜書懷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第四首劍客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第五首夏日絕句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第六首詠鵝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第七首元夕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第八首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第九首滁州西澗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第十首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93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