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傳統(tǒng)節(jié)日教案幼兒園 傳統(tǒng)節(jié)日教案(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2 11:29:06
2023年傳統(tǒng)節(jié)日教案幼兒園 傳統(tǒng)節(jié)日教案(大全10篇)
時間:2023-12-02 11:29:06     小編:紫衣夢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yōu)質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膬?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傳統(tǒng)節(jié)日教案幼兒園篇一

1、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

2、揚民族精神,為祖國的悠久歷史文化而自豪。

1、發(fā)動學生收集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來歷、習俗。

2、通過多種形式述說或表演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來歷、習俗,從而引導學生了解節(jié)日的習俗,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樹立民族自豪感。

學生積極參與,形式生動活潑,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抒發(fā)真情實感。

收集節(jié)日的來歷及習俗。

(一)宣布班會開始。

師:今天是九九重陽節(jié),我們一起在這里了解一下重陽節(jié)好嗎?

全班:好

師:看見同學們這么有信心,老師也信心百倍!下面掌聲有請我們班的李晨、張怡同學來主持今天的班會。

主持人齊:謝謝老師和同學的信任!

主持人齊:四四班“過傳統(tǒng)節(jié)日,揚民族精神”主題班會現(xiàn)在開始。

(二)提問導入

甲:同學們,今天就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

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特別的日子——九九重陽節(jié)(課件出示)

(三)活動過程

1、重陽節(jié)的起源、來歷

(出示課件)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它源于古老的《易經》,在中國人的眼里,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便開始過這個節(jié)日。

甲:同學們,你們對重陽節(jié)的歷史淵源還知道哪些?

生:主持人我們小組的同學從網上收集了有關的資料,就讓我們來說說吧!

a、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楚詞》中已提到了九九重陽。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遠游》里寫到:“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由此可以知道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就有了重陽。

b、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這首詩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在這首詩里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那天就有了飲酒、賞菊的習俗。

c、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jié)日。

d、到了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示慶賀,連皇帝也要親自到萬壽山登高啊!這個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乙:是??!不同的時代蘊含了節(jié)日更豐富的內容。

2、重陽節(jié)的習俗

甲:同學們,重陽節(jié)在我國上至天子下到普通老百姓都很喜歡過這個節(jié)日,那么我們來看看歷史上人們過重陽節(jié)有哪些習俗吧!

(出示課件)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的重陽佳節(jié),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乙:了解了這些習俗,你們想說點什么呢!

生:當我看到這松軟可口的重陽糕時就想帶回家給奶奶嘗嘗。

生:我看到這氣味芬芳的菊花酒就想給爺爺?shù)股弦槐?,祝他健康長壽!

生:我知道茱萸有消災避邪的作用,我也想給奶奶插上一只,讓她平平安安。

生:看到登高的畫面時我想到了唐朝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課件出示)

詩文誦讀a采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b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jié),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3、重陽敬老

(出示課件)今天的重陽節(jié),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xxx,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jié),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jié)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游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乙:下面請說說我們當代人又是怎樣過重陽節(jié)的呢?

生:在19xxx就開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jié),可見我國很早就對老人特別的重視!那時我還沒有出生呢!

生:看到畫面上老人們的笑臉,我知道他們一定很開心,因為有人在關心他們。

生:過節(jié)時有的晚輩攙著年老的長輩去登山健體,讓老人的身心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老人們會多幸福啊!

甲:是?。∥覈赜卸Y儀之幫的美譽,敬老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再現(xiàn),歷史的車輪進入世紀,人們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有了新的認識,賦予了新的含義。我們呼喚民族精神在21世紀的中國發(fā)揚光大!

生:因為老人們辛勞了一輩子,年老了身體也會變弱他們會需要我們更多的關心。

生:我在網上查到中國已步入“老人國”,資料顯示60歲以上老人比例超10%中國已提前進入老齡社會,老年人多了就更需要我們的關注和幫助。

甲: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然而在我們身邊時怎樣一種現(xiàn)象呢?請看我們自己做的一個小調查:

孝敬長輩最基本的六條要求

1.每天向長輩問好。

2.知道長輩的生日。

3.每天主動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4.學習自覺努力,家庭作業(yè)認真獨立完成,不用家長督促。

5.每天能主動地和長輩交談,不對長輩發(fā)小脾氣。

6、不做讓長輩為自己操心著急的事。

乙: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到:我們孝敬長輩做得還很不夠。

甲:我們非常遺憾的看到這樣的結果,由此想到那些為國家為我們付出很多的老人正成為社會忽視的群體。在物質生活富足的今天我們重新呼喚:百善孝為先。把孝敬長輩作為我們弘揚民族精神,發(fā)揚民族傳統(tǒng)的起點是勢在必行,這也是對我們每一個人提出的起碼做人的道德要求。

生:給爺爺洗腳

生:耐心地聽爺爺奶奶把話講完

生:給癱瘓的奶奶送飯

生:陪生病的奶奶睡覺

生:不對爺爺說話發(fā)脾氣

甲:聽了同學們這些感人的故事,此時此刻你想對老人、同學、在坐的老師說點什么?

生:我的奶奶有關節(jié)炎,我想用我的零花錢給奶奶買一個護膝,讓她不再關節(jié)痛。

生:我想為所有的老人們獻上一首歌。

生:我用我的書法作品來表達心里對老人的愛(書法作品)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生:我想,我們尊敬老人就是“揚善”,就是在弘揚一種民族精神。

生:我想用我的善訓來表達此時的心情:給老人一個微笑就是給老人一個健康。

生:尊敬老人要從細小的事情做起。

生:孝敬長輩是我最大的快樂!

(五)宣布班會結束

傳統(tǒng)節(jié)日教案幼兒園篇二

【教學目標】

1、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引導學生了解和欣賞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

2、從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飲食文化中,感受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激發(fā)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的認同與自豪感。

教學重點: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引導學生了解和欣賞中國飲食文化的特點。

課前播放歌曲《萬事如意》和《歡歡喜喜過大年》,讓學生在靜靜欣賞中感受春節(jié)歡樂祥和的氛圍。

一、聯(lián)系生活,導入話題 同學們,喜慶的歌曲仿佛讓我們一下子回到了難忘的除夕夜,令我們想起那美味可口的年夜飯。(播放視頻:《我們的節(jié)日—春節(jié)》)這吃年飯可真是熱熱鬧鬧、紅紅火火呀!這新年的香味就像小饞蟲一樣,只鉆得大家心里癢癢的。能告訴我你們家年夜飯都吃什么了?(學生自由暢談)

同學們,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孕育了獨特的飲食文化,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這個話題。(出示課件:春節(jié)的飲食文化)

1、餃子的來歷: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xiàn)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后,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后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歷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jié),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痹鞒柏沂场钡摹柏摇?,如今已通作“扁”?!氨馐场币幻?,可能出自蒙古語。清朝時,出現(xiàn)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

2、餃子的傳說: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辟地,結束了混狀態(tài),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于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里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3、吃餃子的俗規(guī):俗語云:“大年三十吃餃子——沒有外人?!闭f明年夜飯的餃子是親人團聚的象征。這天的餃子,要在除夕的時候吃,不僅有家人團聚之意,又取更新交子之義。年三十夜煮餃子也有講究。燒火用的柴草,要用豆秸稈或芝麻秸稈,寓有火越燒越旺,來年的日子像芝麻開花一樣節(jié)節(jié)高。

4、餃子的擺放:年三十包的餃子,不僅形制上有講究,就連擺放也有定規(guī)。首先是不能亂放。俗話說:“千忙萬忙,不讓餃子亂行?!比粘0溩樱瑱M排豎擺,皆隨其意,年三十包的餃子則不行。山東等地蓋簾子要用圓形的,先在中間擺放幾只元寶形餃子,然后繞著元寶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層擺放整齊,民間俗云“圈福”。有的人家,甚至規(guī)定,蓋簾無論大小,每只蓋簾上只能擺放99個,且要布滿蓋簾。因此,只能靠調節(jié)餃子的間距和行距來實現(xiàn),謂之“久久福不盡”。在黑龍江部分地區(qū)的農家,餃子卻不能擺成圓圈。據說把餃子擺成圓圈,會使日子越過越死。必須橫著排成行,這樣方能使財源四通八達地涌來。

5、餃子的寓意:除夕零點,古稱“子時”,人們要吃除夕晚上包好的餃子,取其“更歲交子”(新舊年交替自子時起)之意。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jié)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寓。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進餡里,用以寄托人們對新年的祈望。下面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餃子餡的文化:

6、餃子詩歌及謎語:餃子詩:清代何耳《水餃》詩:“略同湯餅賽新年,薺菜中含著齒鮮。最是上春三五日,盤餐到處定居先。” 謎語:(1)謎面:“飛來一群鵝,見水就跳河”,打一食品;(2)謎面:“盆里作生,碗里落,紅槍打住個白鶉鴿”,打一食品。

7、餃子的制作:該組同學用橡皮泥當場示范,制作出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餃子。(其余三個小組的匯報略)

三、教師總結

同學們,我們今天探討的只不過是我們的中華飲食文化中的“滄海一粟”,希望大家今后繼續(xù)去認識它,宣傳它。今天同學們的表現(xiàn)很精彩,老師有一幅對聯(lián),這副對聯(lián)還差橫批,請同學們幫著補充補充。(出示課件)中華民族五千年孕育出博大而精深的飲食文化,讓我們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美食在中華!

四、課后實踐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盛大、最喜慶的節(jié)日。我們中國人非常重視吃年飯,每到過年的時候,家里的人不管天南地北,都要趕回來聚在一起吃一頓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年夜飯。我們放假以后,很快就到春節(jié)了,希望同學們在春節(jié)中與親友們一起做頓團圓飯,并成為一名中國飲食文化的宣傳員。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把博大精深的中華飲食文化更全面的展示給親友們!

這次教學過程實際是分了三部分,由課前的準備、課堂的學習了解和課后的實踐活動組成。在全過程中,我都深刻體會到學生的自主和興趣的重要性。在這次教學后,我的體會如下:

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獨立自主性。無論是課前調查、資料搜集、探究還是課堂的討論、發(fā)表意見,以及課后的實踐體驗,都突破了教材和學校的局限,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領域,為學生自主性學習開辟了廣闊的空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真傾聽學生的匯報,師生平等溝通,達到了教學相長。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促進者轉變。

2、為合作學習提供了廣闊空間。課題的研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組內成員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學生能更好地搜集、歸納、掌握與運用學習資料,同時也體現(xiàn)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傳統(tǒng)節(jié)日教案幼兒園篇三

1、感受朋友間互贈新年祝福的快樂。

2、了解賀卡,知道賀卡是表示祝?;騿柡虻?一種卡片。

3、嘗試制作賀卡。

課件準備:“賀卡”組圖;《祝你新年快樂》故事音頻及圖片;背景音樂。

材料準備:裝飾好的賀卡一張;空白賀卡人手一張、油畫棒。

一:教師出示材料及組圖引導幼兒了解賀卡

——這份禮物叫賀卡,你們知道賀卡嗎?

二:播放音頻及圖片感受朋友間互贈新年祝福快樂

——河馬壯壯畫了好多賀卡要送給他的好朋友們,你們想知道壯壯的賀卡都送給了誰嗎?我們一起聽故事,去故事里找一找答案吧。

——壯壯為什么要送賀卡給好朋友們?

三:播放背音樂發(fā)放材料鼓勵幼兒動手制作賀卡

1、討論如何制作賀卡。

2、播放背景音樂,發(fā)放材料,幼兒動手制作賀卡。

四:交流展示賀卡引導幼兒介紹自己的賀卡

——你在賀卡上畫了什么?

——你想將這張賀卡送給誰?

傳統(tǒng)節(jié)日教案幼兒園篇四

1.了解有關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由來、傳說、風俗以及文化等,了解社會、風土人情,引領孩子走進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

2.通過各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社會調查能力,動手制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分享合作與交流的快樂。

3.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生民族自豪感和熱愛中華民族的美好情感。

1、活動內容:

(1)閱讀有關中國節(jié)日的文學作品。借鑒古代蒙學讀物和古代的詩詞、文學作品、神話傳說,擴大閱讀面,積累與中國傳統(tǒng)有關的成語典故、趣聯(lián)妙對、古詩詞名句、諺語、《·》歇后語等,有助于學生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內涵。

(2)了解與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歷史名人。很多的節(jié)日與一定的歷史名人聯(lián)系在一起,這為節(jié)日增添了更多的人文色彩。比如屈原之于端午節(jié)等,了解這些歷史名人,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熏陶自己的品格。

(3)了解民俗風情。通過課內的學習和課外的調查了解一些重大的節(jié)日的由來和民間習俗,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制作有關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手抄報,親身感受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人文魅力。

2、活動范圍

學校、家里、圖書館等。

3、活動方式:

調查訪問,查找有關資料,制作手抄報。

4、組織形式

可以采取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全班活動的方式

1、活動前提示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方式去索取材料,教師設計引導性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與傳統(tǒng)文節(jié)日相關的知識。

2、活動中指導

讓學生科學、有禮貌的進行調查訪問。準確、及時的匯總、分析資料。有問題與困惑時學會尋求幫助與合作。然后制作手抄報,教師適時指導。但不要過多的干預學生的想法。

3、活動后總結

交流本次研究活動的體會、收獲以及感受等,評選出優(yōu)秀學生

1、學生外出活動時,注意過往車輛。下雪后,路面比較滑,注意安全。

2、如果是同學結伴活動時,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不能大聲喧嘩,隨意打鬧,更不能發(fā)生爭執(zhí)。

3、制作手抄報時,用文具時要注意安全。

傳統(tǒng)節(jié)日教案幼兒園篇五

1、通過對我國傳統(tǒng)民族節(jié)日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尊重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

2、繼承傳統(tǒng)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

3、學習收集、整理、分析資料,培養(yǎng)問題思考和探究的習慣。學習重、難點:

重點:了解我國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及象征意義。

難點:感受中國文化的傳播及其傳承與發(fā)展及文化的多元性。

一、導入

同學們,老師這兒有一首詩,你知道是描寫的我國哪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嗎?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展示你的答案!

二、學習春節(jié)風俗

1、干干凈凈迎新年

春節(jié)時家家戶戶都要進行大掃除,我們淮海地區(qū)跟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呢?

我們淮海地區(qū)在哪一天進行掃塵迎新年呢?它有什么典故呢?

老師這有幾張圖片,請同學們觀察一下,看我們裝點一新的農家小院是什么樣子?

2、紅紅火火鬧新年

看了剛才的圖片,你在小院的大門上都看到什么了?它好看嗎?那為什么要貼這些東西呢?原來它有好多典故的,下面就聽老師來給大家講一講。

(1倒貼“福”字

(2貼門神

(3動手做一做,你能為敬老院的老人們設計幾幅春聯(lián)嗎,也讓老人們高興高興。

3、平平安安守新年

說一說:你放過爆竹嗎?放鞭炮時很危險,都要注意些什么呢?

4、團團圓圓大拜年

過年時,在大年初一你們都干些什么呢?拜年時你得到壓歲錢了嗎?

關于拜年和壓歲錢,老師還有兩個典故呢,下面聽老師講一講。

想一想:你得到了壓歲錢,,是怎樣合理地使用壓歲錢的呢?相互交流,請各小組派代表來講一講。

三、活動與探究

1、請結合你的經驗設計一個最佳的歡度春節(jié)方案:

請設計一個最具創(chuàng)意的過節(jié)方案。

請設計一個最實惠的過節(jié)方案。

請設計一個最開心的過節(jié)方案。

2、設計一張賀年卡,寄給你的家人和好朋友。

傳統(tǒng)節(jié)日教案幼兒園篇六

1、教幼兒知道清明節(jié)是幾月幾日。

2、讓幼兒通過各種活動,了解清明節(jié)的意義。

3、了解民族的傳統(tǒng)風俗,體驗春天的美好。

4、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節(jié)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jié)日的活動。

5、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節(jié)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jié)日的活動。

錄象、圖片、紙花

一、通過談話讓幼兒知道清明節(jié)的日期。

二、引導幼兒觀看錄象,體驗清明的氣氛。

二、.教師講解清明節(jié)的意義。

1、清明時節(jié)氣候轉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園墓地不免要荒蕪,需要整理;

2、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紅柳綠,人們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

3、為懷念古人介之推,而現(xiàn)在已將清明節(jié)掃墓作為緬懷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動了。

三、組織幼兒.制作小花。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為我們換來的。為了紀念他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為我們的烈士們制作小白花來緬懷他們。

四、教育幼兒愛祖國。

傳統(tǒng)節(jié)日教案幼兒園篇七

在一年之中有許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其清明就是春季中的節(jié)日之一,但是小朋友們對于清明節(jié)了解多少呢?以下就讓我們以清明節(jié)為主題探討下有關四季中的'節(jié)日,及了解清明節(jié)的由來!

1、理解四季輪換,感知清明是春天的節(jié)日,產生進一步探索了解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興趣。

2、喜歡古詩、古畫等一些表達方式,在欣賞與體驗中加深對我國節(jié)日文化的了解與喜愛。

清明上河圖、有關清明照片。

一、猜猜講講,理解四季輪換。

1、演示畫面一,看到這個圖形你想到了什么?

小結:一年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新的一年又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

2、演示畫面二,現(xiàn)在,你們又想到了什么?

小結: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們從春天開始,然后經過夏天和秋天,緊接著是冬天,這之后又是春天。一年又一年,季節(jié)就是這樣在不停的交替著。

4、小結:一年從春天開始,過了立春,是驚蟄,過了春分,過了大寒,又是立春,節(jié)氣能告訴我們季節(jié)的變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現(xiàn)在我們處在什么季節(jié)?

2、春天里除了有立春、驚蟄、春分這些節(jié)氣,還有哪些節(jié)氣?

3、從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么意思?

4、今天王老師準備了許多圖片,請小朋友來找一找,哪些與清明有關?幼兒分組商討。(再現(xiàn)與遷移已有經驗:詠柳、游園不值、清明時節(jié)等古詩)。

5、小結:清明不僅是春天的節(jié)氣還是春天的重大的節(jié)日,是我們中國人的節(jié)日。在這個節(jié)日里人們踏青到大自然的懷抱,享受著春天溫和的氣候和萬物蘇醒帶來的歡樂,感謝先烈、祖先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美好生活。

三、視聽欣賞,感受傳統(tǒng)藝術。

2、幼兒欣賞《清明上河圖》。

3、提問:有什么感覺或?

4、教師朗誦古詩進行

小結: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萬珠楊柳屬柳鶯。

傳統(tǒng)節(jié)日教案幼兒園篇八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5個生字;會寫9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引領孩子感悟學習漢字和課文的方法。通過多種方式的讀和解讀課文深化學生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理解。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對各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理解課文,熟知文中出現(xiàn)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及習俗。

2.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他們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并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教學難點:

加深他們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并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教學準備:

1.搜集我國各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 2.多媒體課件,生字卡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

談話法

朗讀法

講解法

自主探究學習等 課型、課時: 新授課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2.3.揭示課題,板書課文題目。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詞。

1.2.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新字。

3.指認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1)開火車認讀生字。(24.5.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分層地朗讀課文。三、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1.2.(1(23.(1)本文一共有8句話,共7(

2(3)每個節(jié)日都是怎樣慶祝的?

(3)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和課文講述,如春節(jié)貼窗花、放鞭炮;元宵節(jié)看花燈、吃元宵。

四、總結,拓展。

學生暢談本課學習所得。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語。 2.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檢查生字聽寫和背誦。 1.2.3.導入新課。

二、精讀課文,課外拓展。

12、學習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的風俗習慣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出示:春節(jié)到,人歡笑,貼窗花,放鞭炮。

(1)畫出句子中春節(jié)的活動。(貼窗花 放鞭炮)

(2)春節(jié)里還會有哪些活動?(守歲、貼對聯(lián)、拜年……)

出示:元宵節(jié),看花燈,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節(jié)的風俗有:吃湯圓,看花燈,猜燈謎。(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

出示:清明節(jié),雨紛紛,先人墓前去祭掃。

(1)講述清明節(jié)的習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掃”所表示的含義。

(2)補充古詩《清明》來理解這一句內容。

出示:過端午,賽龍舟,粽子艾香滿堂飄。

(1)請同學講述端午節(jié)的來歷,是為了紀念屈原的。

(2)“粽子艾香滿堂飄”,從這句話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3)總結:端午的習俗有賽龍舟,吃咸鴨蛋、粽子,插艾草,喝雄黃酒……

出示:七月七,來乞巧,牛郎織女會鵲橋。

(1)播放牛郎織女的動畫片,講述七夕的來歷,以及七夕節(jié)為什么又叫乞巧節(jié)。

(2)理解“會鵲橋”的意思。

(3)拓展:牛郎星和織女星的知識。

出示:過中秋,吃月餅,十五圓月當空照。

(1)中秋節(jié)的風俗:吃月餅,賞月。

(2)為什么中秋節(jié)的時候我們要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合家團圓)

(3)拓展:中秋節(jié)的時候月亮為什么是圓的?

出示:重陽節(jié),要敬老,踏秋賞菊去登高。

(1)為什么叫做“重陽”節(jié)?

(2)重陽節(jié)有習俗有哪些?(踏秋、賞菊、登高)

(3)“要敬老”這句話怎么理解

出示:轉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團圓真熱鬧。

1.總結全文。

2.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包括生字詞,幾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及其習俗起源等。 四、作業(yè)布置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課后同學去搜集資料,看看每個民族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有哪些特色吧。

板書設計

傳統(tǒng)節(jié)日

春節(jié)

(正月初一)元宵節(jié)

(正月十五)

清明節(jié)

(公歷4月4號—6日)

端午節(jié)

(五月初五)七夕

(七月初七)中秋節(jié)

(八月十五)重陽節(jié)

(九月初九)

傳統(tǒng)節(jié)日教案幼兒園篇九

1、運用多種識字渠道,認字與識字。

2、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過年的習俗,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通過引導學生自學,學習古詩,提出疑問。

3、朗讀課文,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

4、指導學生查找資料,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調動查找資料的興趣。

1、引導學生自學提出疑問通過各種方式的以讀悟情。指導背誦部分段落。

1、春節(jié)的傳說故事

2、投影

3、各地過年的圖片

1課時

一、引入

2、閱讀《過年的來歷》

3、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過年的來歷。

4、你覺得過年和平時有什么不一樣。

5、學生交流。

6、無論何時何地,所有的炎黃子孫都很注重過年。這節(jié)課,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王安石所寫的七言絕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樣過年的。

二、自學古詩

1、回憶學法:

我們要學會一首古詩你有什么基本辦法呢?

(讀準字音讀通詩句理解意思展開想象)

2、你們有信心讀準、讀懂古詩嗎?

三、學習古詩,交流。

1、你讀準了嗎?

2、你知道古人怎樣過春節(jié)的嗎?從詩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

飲屠蘇

迎紅日

換新符

3、要讀懂古詩還要先理解詞語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呢?

4、你還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嗎?告訴大家,讓大家?guī)蛶湍恪?/p>

5、在大家的幫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詩了呢?請你試著把古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自己說指名說

l理解古詩可以把用在兩部分間加上自己的話。使意思表達更通順。

6、閉眼聽老師范讀,在頭腦中想象,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小結:多喜慶,多熱鬧呀。能把這首古詩的熱鬧和喜慶通過讀表現(xiàn)出來嗎?如果你覺得讀不足以把熱鬧和喜慶表現(xiàn)出來,也可以通過動作表現(xiàn)出來。

自己讀指名讀全班讀

四、背誦古詩,學習生字。

1、你會背誦了嗎?

全班背男女生各背

2、我們來看看這首古詩的第一個字,要寫對寫好它應該注意什么?

右下角的四點書寫。師板演。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

4、展示臺進行生字的講評。

傳統(tǒng)節(jié)日教案幼兒園篇十

清明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來到時,風和日麗的春天真正地開始了。在清明節(jié)期間,組織幼兒系列教育活動,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制作清明果,了解清明的習俗;通過親子游戲了解春天是播種的好時節(jié),了解傳統(tǒng)風俗,鍛煉身體,從而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制作青果,感受春天。

1.了解清明節(jié)的來歷習俗,感受清明節(jié)的氛圍。

2.了解春天是播種的好季節(jié),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

3.體驗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

4.讓幼兒知道節(jié)日的時間。

1.策劃組組長:

會長成員:

組織委員、宣傳部長

會務組組長:

財務部長成員:

吳老師、中班段各班阿姨職責:

做好各類物資的準備和管理工作;對制作清明果、運動會現(xiàn)場進行布置。

3.游戲組組長:金愛娜成員:吳老師、劉老師、金老師、邵老師職責:

按規(guī)程要求接受運動員報名;組織好游戲項目。

4.農具展覽組組長:朱老師成員:中班段各班老師

5.宣傳組組長:宣傳部長成員:

中班段家委會委員4個負責攝影。

6.安全組組長:

安全部長組員:

中班段各班園級家長委員

擬定于4月2日上午8:40在幼兒園大操場進行

8:008:30幼兒入園,8:308:40到操場集中。園長講話會長講話親子操:

減肥操9:009:50制作清明果

1.制作前各自去班里洗手。

制作清明果要求:

美觀、有創(chuàng)意。

3.制作清明果30分鐘。

4.休息10分鐘10:0010:40親子游戲項目春耕規(guī)則:

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接力賽,每班以家庭為單位分為兩組,一組在起點,一組在終點。家長和幼兒分別當大牛、小牛,各自手持跳跳袋、羊角球,一對大牛、小牛從起點一起跳至終點處,將游戲道具傳給第二個家庭,來回依次進行,哪個班先跳完哪個班為勝。運糧食規(guī)則:

以班級為單位,兩個家庭為一組,1號、2號家長運用籮筐把1號的孩子運到對面,然后把對面2號家庭的孩子運回來;再將籮筐傳給3號、4號的家庭,然后3號4號的家長又把3號的孩子運到對面,把對面4號家庭的孩子運回來,依次進行,先完成的班級為勝。10:5011:30品嘗青明馃、家長吃青明馃比賽。

1.每班選出4名家長進行吃清明果比賽。

每輪4人,共4輪。

3.規(guī)則:每人吃5個,最先吃完的為勝。11:30結束活動,下午請各位家長自行帶孩子到烈士陵園掃墓。

1.每人自帶制作青明馃的材料

2.由于活動需要,能在農村借到手推車、蓑衣、耙等農具的家長請下周一交給班級老師。

3.為了方便活動,請孩子和家長當天穿運動鞋,家長負責孩子的安全。

4.一如既往,做好文明榜樣,保持場內清潔,做到文明觀眾,遵守良游戲秩序。

小百科:融匯了寒食與上巳兩個節(jié)日習俗的清明節(jié),在宋元時期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的禁火冷食風俗與上巳郊游等習俗活動相融合定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明清大體承接前代舊制,清明節(jié)仍然堅持并發(fā)展著其在春季生活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大節(jié)的地位。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98928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