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孔子論語心得篇一
胡玫是個了不起的女導演,她能把有關于信仰與理念的重大主題在熒屏的方寸間運籌帷幄,不能不說這些有關于她的氣度與胸懷。正如比李詠更出眾的哈文一樣,其唯美與氣魄的完美統(tǒng)一,告訴世界,女人的心胸不只是僅僅能容下廚房與男人,如果有其善良、善感、堅忍與包容,她甚至比男人更能容下這個正反兩面的世界。在胡玫導演的電影《孔子》里我看到了這一點。
后人追尋著孔子閃閃發(fā)光的思想一走千年,卻不知其實孔子的一生也是因落魄不得志而郁郁寡歡。那么多有見地的政治思想和四兩撥千斤的軍事謀略,只能寄托給能夠采納它的明君智臣,這不能不說是其命運的悲哀。所以當我們看到顏回在冰河中用生命去護衛(wèi)圣人的思想時,看到子路急于實現(xiàn)孔子的理想而戰(zhàn)死沙場時,我們便會不由自主地熱淚狂奔。電影的結尾我們看到堆積成山的竹簡被各種顏色的布匹分類包裹著,那其中不乏“人之初性本善”的教化,也不乏馳騁疆場時爭與讓的哲學,滿頭白發(fā)的孔圣人就那樣安詳?shù)淖陂g,窗外是一個山高水長云霧繚繞的人間仙境。這也許就是中國人心中的天堂,那是常人渴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正如最了解女人的是男人一樣,最了解男人的也是女人。而孔圣人是洞穿了人心,不管你是男人還是女人!他更是看透了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而且縱貫古今。
也許,我所理解的孔夫子未免太過粗淺,但在看這部電影時,我確實感到了孔子的真實存在。其實不管你認不認同,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保有著儒家思想的印記,這已經成為人們評價是非的標準之一,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中流砥柱。歷經千年風霜雨雪的歷煉,幾次火浴后的鳳凰涅槃,讓它擁有了可以撼動世界的力量。所以,不管我們是商人,還是政客,是婦孺還是童叟,我們真的該時常捫心自問:“孔圣人你是否住在我的心里?”
孔子論語心得篇二
孔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立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觀點和教育理念深深影響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甚至至今仍然在各個領域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我閱讀孔子的相關著作和資料的過程中,我對他的思想和他所代表的價值觀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得到了一些心得和體會。
其次,孔子的思想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教育的立場。他相信教育是實現(xiàn)個人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他提出了“以學習仁義而后行之”的教育宗旨,強調了教育對于個人能力和品德塑造的重要性。他還強調了學習的方法和過程,鼓勵學生勤學苦練,注重實踐和應用。這讓我想起了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不足之處,鼓勵我更加努力地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孔子的思想也強調了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價值觀的重要性。他鼓勵人們學習其他文化的長處,以充實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他主張吸收其他文化的精華,并進行適應性的整合,形成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念。這給了我很多啟示,使我更加開放和寬容地面對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更加欣賞多元化的思想。
最后,孔子的思想還強調了領導者的重要角色和責任。他認為,領導者應該以身作則,通過個人的言行和行為給予他人正確的引導和榜樣。領導者的責任不僅僅是權力和權益的獲得,更應該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的整體發(fā)展而努力。這讓我認識到作為一個領導者,需要時刻保持榜樣的力量,為他人做出正確的引導和幫助。
總結而言,閱讀孔子的相關著作和資料給我?guī)砹撕芏嗟膯⑹竞退伎肌?鬃拥乃枷氩粌H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非常寶貴的人類思維財富。我們應該通過學習和理解孔子的思想,繼承他的精神遺產,并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好地發(fā)揮其價值觀的作用。對于我個人而言,通過學習孔子的思想,我將更加注重道德和倫理的培養(yǎng),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知識水平,更加開放和包容地面對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同時,我也會時刻保持榜樣的力量,為他人做出正確的引導和幫助。通過這些努力,我相信我們可以為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孔子論語心得篇三
歷史上的孔子,曾被困于陳蔡,電影上的孔子,被困在了平庸的鏡框之中。
作為電影,《孔子》是一部過于保守的作品,看了開場的五分鐘,就可以得出這個結論。攝影、剪輯,一切都那么平平無奇。那個覆倒又立起的欹器仿佛是全片一個隱喻,告訴我們藏在這個貌似古奧的作品后面的,是多么可怕的直白。
《孔子》再次提出了一個恒久的問題:如何在銀幕上表現(xiàn)我們的文化英雄?
一部英雄的傳記電影,可以有很多種辦法來塑造偉人的高大形象,其中最笨的一種,就是讓偉人自己出來告訴大家,他有多么偉大。不幸的是,《孔子》恰恰就是這個思路。
片中的孔子幾乎成了一架復讀格言的機器,而往往是格言警句還沒念完,甚至還沒開始,趙季平的交響樂就已經急不可待地提醒大家“立正,格言來了”!有心人可以注意一下“格言加交響樂”這種招數(shù)在片中被重復了多少次,要不是周潤發(fā)老到的臺詞功底,保不齊會笑場。發(fā)哥偉岸的身形和炯炯的目光,成為了這種貧乏的一個擋箭牌,不知是幸或不幸。
用電影的手段表現(xiàn)偉人,各國電影人有各自的招數(shù),這與人們通常認為的“畫面是國際語言”的假設,多少有點出入。歐美人拍基督或者天使,多半會采取逆光拍攝,正面補光的辦法,拍出此人“身負神的旨意而來”的威勢,背后強烈的光芒隱喻著神恩眷顧。這與西方人有一個單一人格神——上帝的觀念緊密相關。與此相仿佛的,是拍攝“神性景觀”時,好用濃密云層中透出的縷縷筆直的光線,大自然普通的丁達爾現(xiàn)象,在西方人眼中卻隱藏著天國的旨意,仿佛救贖人間的使者。這些氣勢非凡的場面都是既有西方文化背景,又符合電影特性的手段。是西方電影百余年發(fā)展的結晶。
日本人拍武士,就不用這種手段。他們注重的,多半是人物的姿態(tài)和表情,以及畫面位置和周圍人物的襯托,這是很有趣的一個東西對比。中國在20__年電影期間,也曾發(fā)展出一套獨特的“賞善罰惡”美學,簡單說,就是拍好人必用仰角、平光,拍壞人必用俯角、光源來自下方,好人站得高,壞人站得低,老觀眾都很熟悉這套編碼系統(tǒng)。李向陽和豬頭小隊長出場,不用說話,觀眾一眼就分得清善惡。與此同時,香港人也發(fā)展出了一套拍英雄的辦法,關鍵要素之一是利用“時間的特寫”——慢鏡頭來表現(xiàn)英雄的威勢。當年英雄片看得多了,偶爾見到周潤發(fā)出場不用慢鏡,我居然都會有些出戲。
把東西方的這種差別做個比較,會挺有意思。天主教神學家孔漢斯曾經有個精辟的概括,他認為世界上的宗教分為三大河系:歐洲-西亞的“先知宗教”,包括、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印度次大陸產生的“神秘宗教”,包括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等,以及中國產生的“圣賢宗教”,標準版本就是儒教。西方宗教電影拍攝的對象,永遠不會是上帝本身,而是他的使者或者在人間的代理人——先知。所以我們就可以理解,那種逆光拍攝的效果,就是專為“背后有上帝撐腰”的先知們準備的,重點不僅僅在于拍攝的對象人物,更在于其背后的神恩浩蕩。而東方“圣賢宗教”講究的是人間的德行和禮儀,對神仙之事不能說不承認,只是敬鬼神而遠之。日本也好,大陸也好,香港也好,拍攝英雄時注意的都是他作為人的屬性,以及與他人之間的關系。慢鏡后面隱藏的,是東方人特有的對于時間流逝的敏感,以及“英雄歷風霜而不朽”的理念。
用這個角度去看《孔子》,你會發(fā)現(xiàn)其背后并沒有一個完整的美學體系在支撐。除了讓發(fā)哥一臉真誠地面對鏡頭講格言之外,導演似乎沒有什么一以貫之的塑造英雄的理念。各種辦法都用了一點,但都沒用到位。全片絕大部分時間一直在用平視鏡頭拍孔子,然而在構圖、場面調度方面均平平無奇,內景不斷的正反打讓人以為在看電視劇。你要說他是在蓄意強調“圣人也是普通人”吧,“儒道高峰會晤”那段顯然又不是,說明導演還是想突出孔子的,只是沒辦法而已。最要命的是,就連這種“沒風格的風格”也沒保持住,從季孫斯遣人迎接孔子回鄉(xiāng)開始,視聽風格陡然大變??鬃蛹捌涞茏酉仁窃谀婀庵邪寥煌α?,秀了一下“英雄群像”,然后又是在“神光護佑”下返回了魯國,這些都顯然是在亂抄西方電影。此后孔子跪拜故城一節(jié),又破天荒用了一個仰鏡頭??催@意思,是在恭維“喪家犬”的崇高理想終于得到了故國的承認,可是難道挨餓受凍的孔子就不崇高了么?這一記仰視,給得未免有點勢利。
《孔子》的這個毛病,也是中國電影的問題。自從擺脫了“敵俯我仰”的革命電影美學之后,我們塑造英雄人物就沒了個章法?!断泶笪髂稀返瘸^香港電影里的槍林彈雨慢鏡頭,效果頗雷,《超強臺風》讓爆炸的水柱從西裝革履的領導背后沖天而起,雷點已經接近霹靂級別?!犊鬃印穼嵲跊]辦法了,就干脆電視劇化,最后再抄一點國外的成規(guī)了事。水土不服不要緊,反正現(xiàn)在觀眾看好萊塢也習慣了。把《孔子》拍成《魔戒》才好呢!
然而單從《孔子》出發(fā),我們不能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拍孔圣人會更好呢?如何才能在鏡頭和場面調度中體現(xiàn)出“中庸”、“禮讓”乃至“中和位育”的儒家思想來呢?適當用一點慢鏡頭來表現(xiàn)孔子“萬世不朽”,會不會效果也不錯?還有沒有別的法子?這些都是留給整個中國電影界的大問題。
小津安二郎在自己的電影里發(fā)明了一種低機位、微微仰起的視角,就被世界目為東方傳統(tǒng)禮俗在電影界的代言人。而在傳統(tǒng)的禮儀之邦拍攝的一部講述儒家圣人的電影,卻只能七零八碎地照抄他國電影的陳規(guī),說起來,畢竟是個遺憾。這大概也正是今日中國的一個寫照——急于擁抱傳統(tǒng),卻還遠遠沒有體認到傳統(tǒng)的核心。
電影的另一大敗筆在于音樂,趙季平的配樂不能說沒有用心,但是純西化的交響樂放在這部定位“民族史詩”的電影里面,就好像《國風》里插進了十四行詩,說不出的別扭。不知從何時開始,這種風格的配樂變成了主旋律電影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好拍檔。青藏高原上的《紅河谷》是這個調調,河南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祿》是這個調調,兩千年前的《孔子》還是這個調調,其中偶爾點綴一些時代或地方音樂元素,就算是“民族化”了。衛(wèi)國宮廷中的舞樂本來是還原春秋文化原生態(tài)的一個大好機會,可惜樂聲甫起,就被宏大的交響樂壓了個嚴嚴實實,只剩下一絲磬聲在重圍中苦苦掙扎,全片其他部分的配樂,也大抵若此。姍姍來遲的《幽蘭操》也沒能挽回敗局。沒有了可信的音樂,電影說服觀眾“這就是那個時代”的力量,無形中消失了一半。
不過所有這些,都比不上劇情上的疏忽。影片前半部分的緊湊和后半部分的疏松已經受到許多詬病,我認為更大的問題出在對孔子這個人物及其精神的把握。夫子一出場,就被設定成了一個道德高尚、思想成熟的中年男人,可任誰都知道,沒有一個人生來就是這樣的。對于走進電影院的大多數(shù)觀眾來說,他們需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意義,這在今日的中國,不能假設為是盡人皆知的背景知識。然而電影的主創(chuàng)人員卻似乎并未把精力放在這上面,除了開始的反對活人殉葬稍有涉及之外,影片對于儒家學說的社會背景、在當時的意義、與其他學派之間的辯難、孔子的心路歷程等等都毫無涉及,仿佛他天生就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殉道者,儒學天然就是救國救民的大道。這樣想當然的劇本,根本上是缺乏力度的,是屬于意識形態(tài)上過分自信的作品(鮮明的大陸特色)。所以有的觀眾看完之后質疑“孔子有什么偉大?他不就是一個失意的政客嗎?”,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客氣地說,《孔子》是在用拍“好干部”的思路在拍一個文化圣人,去掉了所有那些屬于思想家的猶疑和彷徨,去掉了思想背后的所有社會根基,只留下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還有戰(zhàn)爭和美女。這樣的電影,看似寫實,實則神話,再好看也不過是場熱鬧而已,打動不了人心。
在我的想象中,今日中國拍攝《孔子》,從他弟子的視角來進入這個人物的人生,會更適合當下的觀眾。用群雄爭霸與百姓疾苦之間的矛盾來說“仁”,用諸侯僭越與周代禮儀之間的矛盾來展現(xiàn)“禮”,角度會更好。前者重煽情,后者有奇觀,都是既讓片子好看,又有思想深度的角度??偙劝褜氀涸跓o關緊要的cg戰(zhàn)爭場面和“香艷秘聞”上好。
可惜,如今這個時代,好大喜功和省錢省料才是王道。相比其他的豆腐渣工程,電影至少不會鬧出人命來,而且好歹還有周潤發(fā)的表演撐著?!罢姹憩F(xiàn)偉人生平”的《孔子》從開鏡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會是一個文化事件,至于電影本身,只能說聊勝于無,如此而已。
孔子論語心得篇四
影響了數(shù)千年的孔子被后人尊稱為圣人,然而他的命運卻是充滿坎坷荊棘。在歷史的書頁中,孔子和弟子駕著木車,滾動的聲音在各國之間沉重發(fā)響,但由于各國之間矛盾重重,大夫相互傾軋,孔子車轆的痕跡便在長達14年尋求認可的道路上深深落??;對后人來說,孔子的遠見卓識,禮儀之見和理想理國之道是萬世不朽的傳世樂章;但坎坷的人生似乎是對立的,又似乎在情理之中,所以我們需要細細解讀。
該影片首先是從孔子在魯國的仕途開始演繹,他熱愛祖國,一心希望用自己的品德來使國家更加文明昌盛,富庶強大,魯國國君起初亦是英明果斷,樂意采納孔子的意見,但隨著魯國大夫們的矛盾日益尖銳,魯君日漸消沉,孔子大失所望只好棄官離魯,伴隨孔子的還有弟子子路,顏回和子貢等。
來到衛(wèi)國的原因著實讓我費解,黃韋林所著的《孔子的魅力》一書中寫道孔子自己選擇來到衛(wèi)國,久待之后經別人推薦給衛(wèi)靈公加以重用。該影片中說的是因南子早聞孔子才德兼?zhèn)?,讓衛(wèi)靈公下書邀請,衛(wèi)靈公素來對南子百依百順,所以重用了孔子;大相徑庭的兩種重用途徑實際暗含太多的信息。以影片來說,充分表明了南子是極其聰慧的,雖有著惡名,卻是一個才華橫溢,聰明干練,有膽有識的女子;她要會見孔子,孔子拋開輿論的忌諱,以禮相待,他們之間相互的膜拜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尊重和理解。南子說“人們只知道夫子痛苦,卻不知道夫子在痛苦中領悟到的境界”。南子如此理解孔子,不僅僅只是因為欣賞。
衛(wèi)國的內外隱患迫使孔子離開了衛(wèi)國,帶著弟子過著漂泊的生活,路途中,師徒皆受饑餓的折磨,在困頓惡劣的環(huán)境中,他彈起了琴,眾弟子在琴聲中手舞足蹈,帶著悲憤的歡呼,盡情宣泄。也許并不是悲憤,是在歷盡挫折顛簸,人間滄桑后對內心無奈的釋放。
顏回的死很是讓人感傷,在冰天雪地里寒徹的河水中打撈者散落的書籍,一次次的來來回回,顏回的這番行為足以表明他對孔子的情誼遠遠超越了生命的價值,最后被活活的凍死了,顏回的死沉重的打擊了孔子,孔子棄鄉(xiāng)離家,追隨他默默支持他的是眾弟子,他對弟子的情誼遠遠超越了對妻子和兒女的感情,他渴望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命運讓顏回變成了支持他偉大抱負的犧牲品,給他內心深處留下了一道很深的傷疤。
孔子是個清貧的人,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他喜歡在清貧生活中執(zhí)著于理想的人,從影片中我們看到孔子的生活就是清貧艱苦的,但又非常執(zhí)著自己的理想,正因為如此,才達到了“志士仁人,無殺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的境界,他將修為置于一種常人難以達到的境界中,所以成就了中國偉大的哲學家。
偉大的歷史家司馬遷對孔子是由衷的佩服,漢高祖劉邦變貶孔為尊孔,李約瑟對孔子有“中國的無冕皇帝”評價…孔子的思想滲透在各個領域中,其魅力所在值得去探尋。
孔子的故事心得體會篇3
孔子論語心得篇五
春秋割據(jù),各國戰(zhàn)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游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
我?guī)е⒉皇呛芨叩钠谕タ催@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眾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jié)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jié)那么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tǒng)領著一個時代。
電影中孔子出身于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圣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于魯國,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于現(xiàn)實之前。隨后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數(shù)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于晚年返鄉(xiāng)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于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獻祭的戲,十分精彩。朝堂之上發(fā)哥舌戰(zhàn)群儒,圓形的會場,不知道當時是不是這樣的,整個場景很像古羅馬元老院或者現(xiàn)在英國議會,呵呵,對待公山狃這種小人,最經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個話啊”,展現(xiàn)了孔子的從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對話,也可在歷史上找到印證,史書中有關于孔子向老子請教學問的記載,而電影中編劇為了劇情的需要,讓孔子去回憶他和老子的對話,此情節(jié)并無不妥,反而可以從他們的對話中表現(xiàn)了儒道兩家思想的同異。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wèi)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鐘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復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眾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著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
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顏回之死,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顏回為了搶救夫子的書簡,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點讓我很感動,在顏回的眼中,孔子的書簡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細想想,正因為后來有著無數(shù)個顏回,我們現(xiàn)在才可以領悟到孔子的精神。當我看到孔子抱著顏回的尸體大哭,弟子們勸他:已經三個時辰了,已經緩不過來了??墒欠蜃右琅f抱著,那個場面真的和悲慘。還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實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但是他始終記著夫子的教誨,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記著夫子說過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喪徒如喪子,但是夫子沒有讓淚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雖然沒有如償所愿,但已得為仁。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鉆研學問的嚴謹態(tài)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成為一個有學問、正直、光明磊落、對國家有用的人。
孔子論語心得篇六
孔子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被后世稱為“圣人”。他留下的一系列思想和著作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著作是《論語》,本文將就《論語》及其思想進行探討,以此發(fā)掘出這部名著背后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第一段:孔子思想與中國文化
孔子的思想是貫穿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思想被稱作“仁者愛人”。在《論語》中,孔子經常談到如何成為一位有德行的人,他的思想一直在提倡人們在人際交往中注重義氣、忠誠和道德準則。比如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及其壯也、及其老也”等等的話都傳達了孔子追求德行的觀點。
第二段: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人
在《論語》中,孔子提出了一種理想的品德觀點,強調一個人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人,需要具備正直、勇敢、謙虛、誠實等美德。同樣,《論語》也強調男女分立的道德規(guī)范,認為貴族應當具備溫和、尊重、自立和勤懇的品質。
第三段:教育思想及其實踐
作為一名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在其著作中總結了許多被稱為“孔學”的理論來指導國家的統(tǒng)治,其中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了“三綱五?!?,由此發(fā)展出了一套完整的文化體系。此外,他還鼓勵學生通過與他人交流切磋,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和思想水平??鬃拥慕逃枷胫两袢栽谟绊懼腥A文化,被廣泛應用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去。
第四段:孔子的哲學思想
孔子在《論語》中提出了許多哲學思想,其中最基本的莫過于“中庸”。這種思想強調在各種人事物之間保持平衡,避免過度或不足。例如,孔子認為,一個人應該遵循的中庸之道是要體面地生活,同時也要寬容心態(tài),不要讓自己過于欣喜或失落??鬃犹岢龅恼芩荚絹碓绞艿饺藗兊年P注,其中諸多為儒家學術思想管莊主流發(fā)展的根源。
第五段:如何從《論語》受益
《論語》無疑是一本名著,它為我們展示出了孔子的思想和哲學觀點。想要從中受益,我們需要仔細思考并努力理解它所要傳達的信息。我們需要從其中學習到關于思想、品德、以及準則方面的知識點,以此來更好地指導我們的人生軌跡。我們也可以通過欣賞和感悟這部偉大的著作,來進一步領悟到中國文化和哲理思想的豐富性和深刻意義。
總之,學習和理解孔子的思想和觀點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并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人。《論語》的思想和理念至今仍在繼承和傳承,從而幫助我們深入領悟和感受到中國文化和哲學思想的博大精深。
孔子論語心得篇七
大凡讀過《孔子的故事》一本書的人,都會情不自禁地對孔子發(fā)出由衷的贊嘆,深深地敬佩這位博學多才的杰出人物,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出現(xiàn)過這么一位偉大人物而感到無比驕傲。
孔子之所以能成為博學多才的人,是因為他謙虛好學。孔子曾說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币馑际牵憾投?,不懂就不要裝懂,這才稱得上聰明。聾的人就報著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虛心地向他人學習,以此來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聰明的人。當他取得了成績后,仍沒有滿足,繼續(xù)向別人請教,從不放過一個增長知識得勝機會,孔子的這種精神對于后人也是一種鞭策和激勵,使我這個與他相逢兩千五百多年的少年受到了深刻的啟迪。
我這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有點自以為是,瞧不起別人,為此不知挨了多少批評,但總該不了。我上課不愿意認真聽別人發(fā)言,認為別人都不如自己,失去了許多增長見識的機會。
影響了自己的進步。從孔子身上,我懂得了要真正學到一點東西,必須抱著虛心的態(tài)度,驕傲自滿是學習上的最大障礙??鬃又t虛好學的精神將成為我前進的指路明燈。
孔子之所以能成為人類的文明做貢獻,還因為他能勤學苦讀。孔子出身貧寒,很早就失去了父親,他過早地擔當起生活的重擔,然而他沒有被壓倒,而是更刻苦地學習。艱苦的環(huán)境磨練了他的意志,艱辛的勞動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孔子成了一位舉世聞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我從孔子勤學苦讀的一生中體會到,一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發(fā)奮努力??鬃幽欠N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會永遠激勵我前進。
我要以勤奮、刻苦、頑強的精神,戰(zhàn)勝困難,成為一個有作所為的人。
孔子的故事心得體會篇2
孔子論語心得篇八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思想在當今社會中呈現(xiàn)出越來越廣泛的影響力。近日,我有幸參加了一場關于儒家思想的講座,演講者是一位資深的儒家學者。在這場講座中,我深刻認識到了儒家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它對于人類文明的意義。
首先,儒家思想強調的是人的本質。孔老夫子認為,人是善良的,人性本善。這種觀點注重的是每一個人的內在本質,指引人們尋找自己最原始、最本真的狀態(tài),并通過此實現(xiàn)自我提升和社會進化。唯有通過不斷修養(yǎng)、實踐和反思,才能使自己處于一種和諧、平面、穩(wěn)定的境地,從而為個人與社會的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儒家思想倡導的是仁愛之道。仁者愛人,孔子認為愛是最基本的人性品質。在現(xiàn)代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大多數(shù)人往往為了個人利益而不擇手段,導致許多社會問題的產生。在這個時候,仁愛之道的思想顯得尤為重要。它提醒我們始終保持一顆熱愛他人的心,從而構建一種和諧、穩(wěn)定、平等的社會關系,實現(xiàn)“和而不同,同而不一”的理想。
第三,儒家思想滲透了規(guī)范行為的道德觀念??桌戏蜃釉凇洞髮W》中曾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勾勒出了完整的個人、家庭、國家、天下之間的關系。只有在個人一面信念、家庭團結,國家和睦,整個社會才能步入穩(wěn)定的軌道。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觀念強調的是真、善、美的境界。道德不僅是為他人謀福利,更多的是做自己的“主人”,明確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和責任,從而達到社會整體與個人價值的和諧統(tǒng)一。
第四,儒家思想強調的是“君子”的概念。在儒家思想中,“君子”是一種高尚、理智、能夠以善治人、以道治國的人。孔子認為,君子應該具備自律精神和卓越品質、具備才智和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從而成為帶領人民追求高尚、美好、和諧生活的典范。所以,只有自己成為“君子”,才能更有效地影響和引導他人,貢獻社會。
最后,儒家思想深刻闡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在現(xiàn)代人文社會中,人改變了自然,卻往往忽視了自己與自然的聯(lián)系。儒家學說致力于構建一個和“天”、“人”和諧共存的社會。在這種社會中,人們不能只是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是要通過精神上與物質上的雙重提升,向著高尚、美好、和諧之境邁進。實現(xiàn)“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核心。
總之,參加這場儒家思想的講座,讓我深刻認識到了儒家思想的重要性。這種思想不僅是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而且對于現(xiàn)代社會、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也具有著深遠的意義。相信通過這種思想的引導,我們將能夠獲得更加美好、高尚、和諧的人生。(完)
孔子論語心得篇九
二段:整理孔子的名言及其涵義
孔子的名言數(shù)不勝數(shù),這里僅舉幾例,如“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等等。那么,這些名言中蘊含了哪些深厚的道理呢?首先,君子能在做到優(yōu)秀的同時,也不至于沉溺于自負,這是處事的不二法則;其次,在學習上不斷積累,就能夠有所領悟和成長,這是努力最重要的目標;還有,做人要有自己的準則和原則,不能隨意迎合他人的要求。總而言之,這是孔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三段:交代孔子名言的應用場合
孔子的名言不僅表達了他的思想,還在實際生活中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比如,當我們在面對困難時,可以從“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句名言中領悟到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斷付出努力,最終才有成功的可能;當我們感到自己需要提高品德時,就可以從“君子有三戒,少有之,人不服其義,人不恥其過,何必慮焉?”這個名言中看到態(tài)度的改變在人際關系中的重要性。總之,孔子的名言是我們生活中的指南針,不斷提醒我們自己要注意哪些方面。
四段:體會如何將孔子名言融入生活
孔子名言的精髓相信已經深入人心,但是,如果只是口吐芬芳,卻不能夠真正做到融入生活,那么也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在獲得了這些名言的“寶藏庫”后,我們應該如何加以實踐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3.在生活中遇到重要的人和事時,盡量舉止得體、大度文雅,樹立做人的榜樣。
五段:總結
孔子名言雖然歷經千年,但仍在至今被廣泛傳頌并影響著人們的言談和行動。因此,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我們要善于將其應用到各自領域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和品德??鬃硬粌H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更是所有人們向往立身做人的榜樣。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699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