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是教師有效組織教學的重要手段和基礎。那么如何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呢?首先,我們需明確教學目標,明確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和情感態(tài)度目標;其次,合理選擇教學內容,結合教材的章節(jié)和教學任務,精選重點和難點進行強調和突破;再次,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確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注重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最后,制定合理的教學評價方式,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因此,編寫一份完善的教案需要我們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教學實踐的特點,注重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靈活運用各種教學資源和手段,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實施。教案是教學計劃的具體實施方案,能夠指導教師的教學活動。如果想要編寫一份完美的教案,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是什么?設計教案要從簡單到難,逐步推進,以便學生能夠逐步掌握知識。以下是一些教案的成功案例,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啟發(fā)。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一
1.通過活動,知道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就是許多。
2.通過活動,學習按指令向一定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確、快速,不擠撞。
3.體驗師生共同活動的快樂,激發(fā)幼兒共同學習的愿望,提高活動的能力。
5.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貓媽媽頭飾、小貓、小魚頭飾若干。
一、扮演角色,激發(fā)參加活動的愿望:
1.分配角色(教師扮貓媽媽,幼兒扮小貓)。
2.戴頭飾,從中滲透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
二、游戲《小貓捉魚》:
1.小貓跟著貓媽媽學爬。
2.小貓捉魚觀察貓媽媽手中的魚,知道有許多魚和許多種顏色。貓媽媽把小魚朝一個方向拋,小貓朝這個方向爬著去捉魚。
要點:必須是爬著過去捉魚。
三、小貓裝魚:
分顏色裝到相應的盤中,滲透1個、1個……合起來就是許多。
四、小貓回家:
貓媽媽帶著小貓聽著音樂高高興興地回家,把小魚送到娃娃家。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百科:貓,屬于貓科動物,分家貓、野貓,是全世界家庭中較為廣泛的寵物。家貓的祖先據推測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貓,波斯的波斯貓,已經被人類馴化了3500年(但未像狗一樣完全地被馴化)。一般的貓:頭圓、顏面部短,前肢五指,后肢四趾,趾端具銳利而彎曲的爪,爪能伸縮。夜行性。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二
1.師:“我們跟著腳印找到灰太狼的家了,美羊羊救出來了。
2.喜羊羊覺得這個排序的方法很好,還能運用到哪些地方呢?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三
1、確判斷7以內數量的多少,并按數量的多少進行排序。
2、按要求進行操作活動并檢查活動結果。
3、傾聽同伴的發(fā)言,并能判斷其回答是否正確。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1、自制如附圖所示1~7的長條點卡3套(如有投影儀就不需要點卡),磁性板或絨板。自備1~7的動物卡片。
2、用書第11頁的格子紙,點子印章人手1個,每組2盒印泥。
3、布置:在活動室里擺放一些7以內數量的玩、教具。
(一)看動物卡片拍手。
1、教師出示1~7的動物卡片。
教師:卡片上有幾只小動物,小朋友就拍幾下手。
2、教師交代拍手數的變換要求。
教師:這次拍手的次數要比卡片上動物的數目多1個(或少1個)。
教師再次出示動物卡片,幼兒按教師提出的要求拍手。
(二)制作比7少的點卡。
1、教師出示7的點卡教師:卡片上有幾個點子?請每個小朋友做一做比7少的卡。
2、幼兒操作后,教師請幼兒說說自己印了幾個點子,幾比七少。
教師:再印一張比7少的點卡,這次印的點子數目要和剛才的不一樣。
3、幼兒操作后,教師再次讓幼兒介紹自己印了幾個點子,并說說幾比7少。
教師:請小朋友將比7少的點卡全部做出來,做好后按點卡數量的多少有順序地排好。
(三)比較七以內數的多少。
1、有目的地選擇幼兒制作的幾種點卡(有序的、無序的和有遺漏的),并用教具點卡進行記錄(或直接用投影展示)。
3、按照幼兒的意見進行修改。
(四)“找一找”。
1、教師:請小朋友在活動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品的數目是比7少的,看看誰找得多。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四
設計意圖:
為了激發(fā)幼兒對數學活動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幼兒積極操作探索“2個、3個、4個物體分成兩部分”的方法和記錄方法,并能用數的組成式記錄。
活動目標:
1、知道2、3、4的分解、組成,認識分解和符號。
2、能積極操作探索“2個、3個、4個物體分成兩部分”的方法和記錄方法,并能用數的組成式記錄。
3、激發(fā)對數學活動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動手操作能力。
4、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5、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知道2、3、4的分解、組成,認識分解和符號。
2、難點:能積極操作探索“2個、3個、4個物體分成兩部分”的方法和記錄方法,并能用數的組成式記錄。
活動準備:
1、演示教具:雪花片操作教具一套、數字和分合號卡片一套、黑板一塊。
2、幼兒人手一套雪花片操作圖、雪花片若干、數字卡片和分合號卡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小朋友們好!今天呀老師帶來了幾個數字寶寶,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誰?(教師出示數字卡片2、3、4。)。
2、幼兒答。2、3、4、
3、提問:那小朋友們想一想,在生活中2、3、4這三個數字寶寶可以表示什么呢?
4、幼兒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教師:那今天呀徐老師不僅給小朋友帶來了三個數字寶寶,而且徐老師還要請小朋友來玩一個游戲,名字叫:我會分。在玩游戲前,我們先來認識下游戲要用到的操作圖,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教師出示雪花片操作圖。
3、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圖片上有什么?它表示什么?
4、幼兒答。
三、學習分合式。
1、提問:“剛才小朋友一眼就看出了圖片上有雪花片之外,還有兩個小盤子,那小朋友有沒有看到上面有個符號?”
2、教師告訴幼兒這個符號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分成號,帶領幼兒用手做出分解符號的樣子。
3、提問:“這每一副圖上要我們小朋友做什么呢?”
4、師幼集體討論。
6、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7、請個別幼兒上黑板分。
8、師幼集體驗證。
10、請個別幼兒上黑板操作。
11、教師總結。
四、游戲:智慧大考驗。
五、活動結束。
大班數學《我會分》活動是讓幼兒區(qū)分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數學對幼兒來說,是較抽象的思維概念,為了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我把雙數比成都找到了好朋友的數字,單數比作需要找朋友的數字,將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體化,對于大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活動中適當的給予引導,將游戲的方式交給幼兒,由幼兒自己理解并完成,每一操作過程結束小結,留意到每位幼兒的學習情況,而不僅僅只是作為一個游戲簡單的一帶而過,當幼兒出現錯誤時,及時的幫助其修正,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出現一些不規(guī)范的操作,如個別幼兒將雙數和單數區(qū)分不清楚時候,不能忽略這些現象,在后面的環(huán)節(jié)中,要給予彌補,結合《幼兒用書》的實際生活經驗看一看糖葫蘆哪些是雙數的,哪些是單數的,加入了遷移生活經驗的活動,體現了數學活動的生活化。
《我會分》活動提倡的是操作性和游戲性,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受益,真正體驗到操作游戲的快樂,這也是《我會分》活動的主要目的,整個活動條理清楚,結合幼兒日常生活經驗來學習單雙數。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討論操作結果,達到了幫助幼兒整理經驗,明確概念的目的。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活動中,在操作中,幼兒能自己開動腦筋探索知識,獲得經驗,并運用各種感官參與,使得多種智能得到了發(fā)展和提高。怎樣才能讓每一個幼兒熟練掌握任意數是單數還是雙數?這是我下一步應該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傊麄€活動在動靜交替中進行,且結合日常生活經驗,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單雙數的概念,活動的教學效果較好。
小百科:分,漢語詞匯,漢字“分”有兩個讀音。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五
1、感知5以內的數量,能按點卡匹配相應數量食物的圖片。
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3、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胸前有兜兜的綠色圍裙,供幼兒系上扮毛毛蟲,與故事內容相應數量的食物小圖片若干,根據故事(附后)制作的大圖書一本,1-5點卡、毛毛蟲貼畫、紗巾各若干條,歡快的音樂伴奏帶。
一、游戲導入——激趣。
師:今天天氣真好,毛毛蟲們快到草地上來玩吧!
(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師生一起模仿毛毛蟲快樂地在草地——綠地毯上爬行、嬉戲,教師不時地用頭輕輕觸碰幼兒的頭或用臉輕輕地貼近幼兒的臉,并大聲地招呼:“你好!”“你真可愛!”……在教師的感染下,幼兒也快樂地相互碰碰頭、貼貼臉,整個氣氛輕松、快樂而友好。)。
二、尋找食物——感知5以內的數量。
1、師:寶寶們肚子有點餓了吧?我們去找些東西吃。
師生在草地上邊爬邊尋找食物,教師依次向場地撒小圖片(一個蘋果一兩只梨—+三根香蕉—+四顆葡萄一五片樹葉)。根據幼兒在場地上聚集的情況,可不斷變換著方向向空處撒小圖片,保證幼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2、提問:你找到了什么?數數有幾個?
師:趕快把這些好吃的食物吃掉吧?!變骸鞍璋琛保瑢D片放進胸前的兜兜里。
(教師通過集體、個別提問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并手口一致地點數圖片中的食物數量,鼓勵幼兒大膽表述。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關注的重點是能力較弱的幼兒,讓他們也能準確點數出圖片中的食物數量,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欣賞故事——拓展對數量的認知。
2、師生共同閱讀大圖書,讓幼兒在看看、說說、數數、猜猜中,鞏固對數量的認知。
(色彩鮮明、富有童趣的畫面深深吸引著幼兒,教師適時的提問——“毛毛蟲找到了什么”“有幾個”“一起來數一數”……不斷引導著幼兒去觀察和思考,讓幼兒的注意力始終追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四、點卡找朋友——匹配相應數量的食物。
2、操作活動。幼兒每人取一張點卡,將兜兜中的小圖片,按數量匹配到卡片中相應點子下面的空格里。(圖片的反面貼有雙面膠,操作時,幼兒只需撕去面紙,即可將圖片貼在卡紙上。)。
3、活動評價。操作正確的小朋友在其額角上貼上毛毛蟲貼畫以示獎勵,在同伴和教師幫助下完成的幼兒同樣在其額角上貼上毛毛蟲貼畫以示鼓勵。
五、毛毛蟲變蝴蝶——感受快樂。
1、師:毛毛蟲吃飽了,它找到了一片樹葉,趴在上面睡著了。醒來的時候,毛毛蟲的腳不見了,長出了一對美麗的翅膀。毛毛蟲變成了一只美麗的蝴蝶。
2、師:你們想變蝴蝶嗎?讓我們也趴在草地上睡一覺吧。(主、配班老師悄悄地在幼兒背后粘貼上翅膀——紗巾,解開圍裙。)。
3、師:寶寶們,醒來吧!看看你們長出翅膀了嗎?
(幼兒驚奇地發(fā)現自己真的長出了“翅膀”,音樂聲中,師生一起揮舞著“翅膀”飛出活動室。)。
本節(jié)活動充分發(fā)掘并利用故事中的數學元素,讓幼兒在故事的情境中學習和感知5以內的數量,避免了數學學習的單調和枯燥,增強了活動的愉悅性和趣味性,激發(fā)了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中使用的教具十分簡單,但很實用?;顒忧敖o每個幼兒系上綠色圍裙,不僅是毛毛蟲角色的標志,圍裙上的兜兜也成了毛毛蟲的小肚肚,裝下了毛毛蟲“吃”的各種食物(圖片)。操作環(huán)節(jié)中,給予幼兒貼畫獎勵,滿足了小班幼兒的心理需求和特點,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為了增強幼兒對毛毛蟲變蝴蝶這一現象的興趣,借助紗巾,模擬蝴蝶的翅膀,讓幼兒體驗舞動“翅膀”的樂趣,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動中,讓每一個幼兒都有表現的機會,努力建構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而且,特別關注能力較弱幼兒的表現,讓他們在老師、同伴的幫助下,也能獲得成功的體驗,保證每一個幼兒能快樂地在活動中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
附故事:毛毛蟲。
一條綠色的毛毛蟲。爬呀爬呀,它的肚子餓了,想找一些東西吃。
第一天,它看見了一個紅蘋果,“啊嗚、啊嗚”大口吃掉了。
第二天,它發(fā)現兩只黃梨子,“啊嗚、啊嗚”大口吃掉了。
第三天,它找到三顆紫葡萄,“啊嗚、啊嗚”大口吃掉了。
第四天,它又發(fā)現了四塊咖啡色的巧克力,“啊鳴、啊嗚”大口吃掉了。
第五天。它找到五片綠樹葉,又“啊嗚、啊嗚”大口吃掉了。
毛毛蟲的肚子不再“咕嚕咕?!苯辛耍鞓返嘏吭谌~子上說:“我要結一個繭,把自己包起來,好好睡一覺?!?/p>
過了幾天,毛毛蟲醒來了。它的腳不見了,長出了一對美麗的翅膀。它說:“我變成一只美麗的蝴蝶啦!”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百科:蟲狹義上是指動物界中無脊椎動物的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的動物,所有生物中種類及數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動物,已發(fā)現100多萬種。其基本特點是體軀三段頭、胸、腹,2對翅膀三對足;1對觸角頭上生,骨骼包在體外部;一生形態(tài)多變化,遍布全球旺家族。本詞條下述介紹主要為昆蟲。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六
小班幼兒對抽象的圖形理解不感興趣,幼兒如果單純的認知圖形而不能夠結合生活中的實例,是達不到教育目標的。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可以為他們創(chuàng)設情境,讓幼兒在親自體驗中認知、掌握。
幼兒在生活中接觸到許多他們感興趣的物品,吃的、用的、玩的等等,在我班有幾個孩子在課間也會談論起自己喜歡的物品,會跟同伴、老師說特征。在《綱要》中提到"要善于發(fā)現幼兒感興趣的事務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一般來說,孩子所熱衷的行為,往往是符合該年齡孩子發(fā)展水平的需要。根據小班幼兒的發(fā)展特點,他們能從生活和游戲中學習物品的形狀,因此,我根據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以游戲化的形式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并設計了本次活動?;顒右杂螒虻男问截灤┦冀K,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學習了解圖形。并通過游戲"找朋友""幫圖形寶寶找家",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體驗游戲所帶來的快樂。
重點:初步掌握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特點。
難點:在生活中找到符合圖形特征的事物。
方形、圓形、三角形頭飾每個幼兒一個,背景音樂,提前在地上畫好的三種圖形。
1、鞏固幼兒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認識,知道各形狀的簡單特征。
2、在正確感知圖形的基礎上,能按物體的形狀分類。
3、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體驗游戲的樂趣。
4、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并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一)集體認識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1、聽音樂入場教師:今天圖形寶寶們邀請我們去圖形王國玩,小朋友想不起去?
2、出示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教師:請圖形寶寶介紹一下自己。
3、剛才三個形狀朋友介紹了,現在,你們認識它們了嗎?能說出它們長什么樣嗎?
教師小結:
(二)按物體的形狀分類。
(1)哎呀,圖形寶寶想請小朋友們幫忙了。先看看哪些圖形寶寶在草地上玩?它們是形狀的?請小朋友說一說。
如:皮球是圓圓的,是圓形媽媽的孩子。電視機是方形的,它們是方形媽媽的孩子。帆船寶寶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媽媽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幫形狀媽媽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三)游戲:找朋友師: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現在是什么形狀的圖形寶寶呀?找和你一樣的圖形寶寶做朋友,一起來跳舞吧。
(四)游戲"找圖形寶寶"地上擺好四種圖形寶寶。
老師示范:走、走、走,找個圖形站站好??诹罱Y束,找到口令中的圖形站好(五)結束部分教師:小朋友們,玩了這么長時間累了吧,我們休息一下吧。
活動延伸:
1、幼兒操作:喂圖形娃娃吃餅干。
教師:哎呀,圖形王國的寶寶們餓了,我們送點餅干給寶寶吃吧。圓形寶寶喜歡吃圓餅干,方形寶寶喜歡吃方餅干,三角形寶寶喜歡吃三角形餅干,請小朋友給圖形寶寶送餅干吧!
小朋友真能干,把餅干送到形狀王國去吧,和那里的形狀寶寶一起分享。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領域的活動來得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在發(fā)展。于是就要求老師在組織指導活動中要多花心思。
近期班上的幼兒對各種圖形非常感興趣,每天吃早點時,都有小朋友問我:"老師,我們吃的包子是不是圓的?""今天我們吃的饅頭是方的嗎?......"我發(fā)現班上的幼兒對身邊的事物有著敏銳的觀察力,有渴望了解圖形寶寶的欲望。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節(jié)認識圖形的活動為了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同時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我特別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三種圖形比作圖形娃娃來到班里與小朋友做客,還特別設計了一個故事情境作為導入,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激發(fā)幼兒探索的欲望。其次,在組織形式上行,我把幼兒分成若干小組,人手提供一套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圖形,讓幼兒在邊操作、邊觀察、邊發(fā)現的過程中自主地領悟知識。這種活動形式,對小班的幼兒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幼兒要有良好的學習常規(guī),特別是要培養(yǎng)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才能使活動順利進行。而且在"找生活中的圖形"的環(huán)節(jié)中,充分調動幼兒感官,訓練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同時,我通過個別回答、集體回答的形式,為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在活動中,幼兒的情緒很活躍,能把自己發(fā)現的主動地告訴老師和周邊的小伙伴,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在活動的最后,設計了"拼圖形"環(huán)節(jié),整個活動過程幼兒始終樂此不疲,活動中幼兒的主動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在本次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幼兒操作時間不足,沒有創(chuàng)設幼兒合作交流的機會,語言還要精煉等,在以后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應加以改進。合理安排活動時間,注重重點,為幼兒預留充分的自主空間,日?;顒又杏幸庖?guī)范教師語言,為幼兒傳遞良好的語感,培養(yǎng)幼兒善于表達的能力。
小百科:圖形是指在一個二維空間中可以用輪廓劃分出若干的空間形狀,圖形是空間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間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識別的形狀。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七
活動目標:
1、正確認讀1-10的數字,學習用序數詞表述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從不同方向辨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畫出樓房圖,10種動物卡,1-10的數字卡、筆等。
活動過程:
1、動物排隊。
——小動物們排好隊伍準備去參加比賽,看看他們是怎樣排隊的。
——將10種動物排成一行,指導幼兒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說出他們的位置(如排在第幾的動物是誰,某某小動物排在第幾位),然后貼上相應的數字卡。
——教師任意說出某種動物的名字,幼兒說出該動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變換排列方向(從右到左),重新擺放數字卡片。想一想,小兔剛才排在第幾位?現在排在第幾位?為什么不一樣呢?(排隊的方向變了,位置也變了)。
2、比比誰最快。
——翻開幼兒操作材料,指導幼兒觀察畫面。小動物先比賽跑步,看清楚誰在前面,誰在后面,把他們的名次用數字或是圓點記在獎杯上。
3、爬樓比賽。
——第二個比賽項目是爬樓,看誰爬得最高。
——將10種動物放入樓房圖中,并貼上數字卡。幼兒說出每種動物的比賽名次(誰得了第幾名)。
《比比誰最快》,這是一堂數學課。讓幼兒根據不同的方向辨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并學習用數字表達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分清左右邊的位置。針對這個問題有幾個幼兒不是很明白,因為他們對左右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就問他們:“你們是用哪只手寫字呢?”問題一結束小朋友就舉起握筆的那只手,我便告訴他們就是右邊,任何靠近你這只手的物品都是在你的右邊;“那小朋友你們的左邊在哪里呢?”聰明的他們一下就明白了,興奮的伸出了左手。然后我利用教室里的一些物品問小朋友這些物品分別在他們的哪一邊,通過不斷的提問,幼兒基本掌握了左右方向,已經把這節(jié)課的第一個重點吸收了。
接下來就是讓幼兒明白同一物體在不同方向的先后順序,從左往右看和從右往左看位置不一樣。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作業(yè)練習,把教具擺在了相應的位置上,有幾個小朋友一下就看出了誰跑在最前面,對于這一重點我采用了兩種方法一種是用磁性教具:另一種是請了幾個小朋友上來進行操作,他們要給把相應的數字卡片分別給跑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小朋友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一下就明白了。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八
孩子們進入大班下學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新《綱要》要求幼兒“應從生活中和游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系,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和合作能力?!辈⒁笪覀兊幕顒觾热菽軄碜杂诤⒆拥纳?,并是孩子所熟悉的。那我們更要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積累,在生活中得到發(fā)展,將我們學習的生活內容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去。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天,31天,總共365天。
2,引導幼兒知道日歷是用來查看日期的工具,掌握日歷查看的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和想象能力,發(fā)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2,各種掛歷,臺歷,月歷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數字卡,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來了一些有趣的數字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你們高興嗎?那我們就來先認一認,讀一讀這些數字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嗎?(學號年齡時間等)。
二,出示房子,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數學之間的關系。
1,出示房子圖,幼兒仔細觀察,問幼兒發(fā)現了什么,房子里面有什么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言。你們真能干發(fā)現了它們的秘密,請問你們想知道嗎,那老師就告訴你們吧。
2,教師利用大字卡講述故事,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回答問題。
三,學習查看日歷的方法。
1,現在老師指日期小朋友說出是幾月幾號
2,老師說日期小朋友上來把它找出來。今天是幾月幾號請小朋友找出來。
3,前幾天小朋友帶來了掛歷,請小朋友在上面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告訴老師與同伴,再來找一找節(jié)日,如五一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國慶節(jié),等等。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九
《分桃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分一分與除法”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用2~5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運算的基礎上進行的,知識包括:1、平均分物體時出現的不同情況;2、理解分得同樣多、平均分、正好分完、有剩余。
新課程改革告訴我們,讓生活真正走進課堂,讓學生能夠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自己動手動腦,通過擺一擺、分一分、圈一圈、畫一畫、填一填等,從現實生活中豐富生動的活動中去感知,才能幫助他們體驗平均分,從而在腦海中建立起平均分與除法之間的聯系,才能真正體會除法的意義。
孩子從小是聽著講故事長大的。我根據主題圖從童話故事“猴寶寶分桃子”導入課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從一開始就處于積極狀態(tài)中,提出問題“小猴菲菲和豆豆他們可能吃到幾個桃子呢?”激發(fā)學生思維。并以此為情節(jié),對各環(huán)節(jié)進行串聯,適應低年級孩子的特點,孩子們都沉浸在故事中,使得教學過程充滿童趣,為學生主動探索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外部情境。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要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必須注重學生作為主體的意識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自我發(fā)展。本課的教學力求遵循知識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實踐,“擺一擺”“分一分”“圈一圈”“畫一畫”,體會了“一樣多”“平均分”的含義,經歷和體驗了知識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加深了對“平均分”的體驗和感悟,真正使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實現了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fā)展的目的。
新課程提倡要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的必要性,進而產生學習的需要和樂學、好學的動力。本課教學,把“分一分”的第2題變一變,變成了一道開放題“猴寶寶家可能請來了幾只小貓?每只小貓分到的魚同樣多,每只小貓分到幾條?”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充滿趣味的、生活化的、富有探索性的問題情境,給學生思考、活動、合作的空間,體驗了成功的喜悅。引導學生運用“平均分”的知識,分筷子、分鉛筆、分氣球,并要求學生回去之后找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樂趣與作用,對數學產生親近感,促進自我發(fā)展,讓學生的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鮮明的表象。
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為品質,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和孩子們完全是一種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關系,課堂氣氛是和諧的、寬松的。例如“咱們準備好上課了嗎?”“咱們就按志晟說的‘可能請來4只小貓’,請你用小棒代替魚分一分?!薄蠋煖剀暗脑捳Z、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保證了學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狀態(tài)下暢所欲言,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才有“如果請來24只貓,只有12條魚,我有辦法。把每條魚切成一半,每只貓都分得了半條?!?、“請來48只貓,只有12條魚,每只貓分到四分之一條”的精彩話語。
“把12條魚。分給3只貓,每只分得一樣多。”有一個小女孩要求扮演小猴上臺分一分,結果分了好久也沒分出來,分來分去,總有一只小貓分的不一樣,原來小魚都粘到一塊去了。“如果不是磁鐵把小魚粘到了一塊,相信你也是聰明的小猴?!崩蠋熆此撇唤浺獾囊痪湓捊o了孩子莫大的鼓勵。
本節(jié)課中,恰當地結合教學內容和每一項教學活動,抓住有利時機,滲透愛勞動、愛運動、敬老等品德教育,通過正面引導的方式既鼓勵了表現好的學生,又保護了表現差的學生的自尊心,把健康向上的人格培養(yǎng)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的系統(tǒng)工程滲透到了教學的各個角落。
“預設”與“生成”,是教師行為生成轉變的結果。正確目標的預設是學習成功的關鍵。我抓住“被除數是12,除數和商不唯一”的特點,把書本第32頁“分一分”的第二小題變成了一道開放題:“猴爸爸它們釣了12條魚,要給每只小貓分得一樣多。可能請來幾只小貓?每只小貓分幾條?”原本,我想自己先假設兩種情況引導一下,再放手。但是,“可能請來幾只小貓”的話音未落,志晟就說:“可能請來4只。”這是意外的教學資源,我便放手交給孩子們,把學生的資源變成教學資源,較好地達到了預設目標。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十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紅、黃、綠三種顏色。
2.讓幼兒學會按顏色進行分類。
1.環(huán)境準備:
(1)紅、黃、綠門票若干,紅、黃、綠拱形門各1個。
(2)在活動室內設置紅蘋果樹、黃蘋果樹、綠蘋果樹各1棵,上面掛滿蘋果(卡片)。
(3)綠西瓜、紅草莓、黃香蕉或梨的圖片若干,掛在神奇的果樹上。
(4)紅、黃、"出自:屈;老.師"綠筐各1個;紅、黃、綠積木若干塊。
活動過程。
一、通過入場游戲,感知顏色的對應。
1.幼兒自由選擇門票一張,憑門票通過拱形門進入水果園。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門票是什么顏色的,自己應該從哪種顏色的門進入水果園。
(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形式——憑票進入導人,而且門票形狀單一、外形一致,只是顏色不同,因此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在顏色上,再通過門票顏色與拱形門顏色的對應,使幼兒初步感知紅、黃、綠三種顏色)。
二、組織幼兒操作,嘗試顏色的分類活動。
1.進入蘋果園,引導幼兒觀察。
師:小朋友認真看,樹上有什么?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由于小班幼兒普遍感知覺不靈敏,思維主要以直覺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表象的概括性很小,觀察的目的性差,判斷問題往往只依據事物的某一外部特征等年齡特點,因此,小班的操作材料要單一,材料的外部特征也要單一,不能有過多的于擾因素。因此,按顏色分類,形狀、大小應相同,以免干擾幼兒的注意力,進而突出顏色的.不同,以利于幼兒觀察)。
2.通過游戲認識紅、黃、綠三種顏色。
(1)師:我們來當小蜜蜂,請飛到紅蘋果樹那里,請飛到黃蘋果樹那里,請飛到綠蘋果樹那里。
(2)在做游戲時,組織每位幼兒分別摘紅、黃、綠蘋果各1個。
(通過游戲讓幼兒認識三種顏色,并學會聽指令做動作,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點)。
3.教師出示紅、黃、綠色筐子各1個。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都有什么顏色的筐子?然后把蘋果放在和蘋果顏色相同的筐子里。
(在游戲中,讓幼兒對紅、黃、綠三種顏色加深了解,從而為后面的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此項活動中,孩子依據筐子的顏色進行分類擺放,對顏色又加強了進一步理解和認識。當小朋友放錯時,老師及時引導,啟發(fā)幼兒自己發(fā)現并解決錯誤,這就發(fā)展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自信心)。
三、發(fā)展幼兒的擴散思維,培養(yǎng)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1.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活動室內哪些是紅顏色的物品,哪些是黃顏色的物品,哪些是綠顏色的物品。
2.啟發(fā)幼兒從活動室布置、幼兒服裝,引申到幼兒看不見但想得到、較熟悉的場所,如家里、公園、大街上、商店里等。
(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和思考,說出眼前看到的和想到的,不僅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更發(fā)展了擴散思維的能力)。
四、再次進行分類,感知顏色守恒。
1.出示神奇的果樹。
師:有一棵神奇的樹,上面結滿了不同的果子,看一看都有什么?分別是什么顏色?
2.摘水果,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水果放進和水果顏色相同的筐子里。
(樹上都是幼兒較熟悉的水果:草莓、香蕉、西瓜、梨、蘋果,通過辨認物體及顏色,進一步鞏固幼兒對顏色的認識,而不受形狀的干擾)。
五、為水果娃娃搭房子(延伸活動)。
出示紅、黃、綠各色積木。
師:請小朋友為水果娃娃搭和水果顏色相同的房子。
(此環(huán)節(jié)完全由孩子自己操作,進一步驗證幼兒是否完全掌握分類,是否已形成顏色守恒的概念)。
優(yōu)點:1、幼兒參與活動性較高,照顧到每位幼兒的個體差異。
2、教具準備精美,操作性較強。
3、家長比較滿意。
不足:幼兒聽課常規(guī)不太好。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十一
在此以前幼兒已進行過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的活動,積累了一些運用感官比較物體量差異的經驗,因此在本活動中可以啟發(fā)幼兒自己想出比較物體粗細、厚薄的各種方法,提高幼兒認識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
幼兒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可能會遇到二個困難。第一是不能準確地將比較結果與相應的詞匹配。這是因為在幼兒階段詞與某些概念建立聯系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應該先讓幼兒通過非正式的教育活動積累有關概念的感性經驗,然后在琥式的教育活動中指認和命名活動完成詞與概念的匹配。
第二是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由于幼兒思維不可逆,他們不易理解相對概念。因此活動中要采用變換比較對象和設問的方式引起幼兒的思考,幫助幼兒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該內容是幼兒以后學習相鄰數和進行排序活動的基礎。如果幼兒真正理解了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那么他們的逆向思維和推理能力也將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這一內容除了組織正式的教育活動,還應安排非正式的教育活動,如在數學角放置各種有關的材料,讓幼兒通過分類活動積累有關的感性經驗。
1、學習比較兩個以上物體的粗細、厚薄。
2、知道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對的。
3、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1、重點: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2、難點:詞與概念的匹配。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教具: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若干;厚薄不同的書、紙、布若干。
學具:每個幼兒一份厚薄不同的紙、布。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每個幼兒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換使用。彩色的籃子若干只。數學角內放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類盒。(分類盒上用形象的圖畫表示物體的粗細、厚薄。)。
1、通過分類活動使幼兒積累有關粗細、厚薄的感性經驗。
(1)在來園活動區(qū)域活動時讓幼兒用數學角里的材料進行分類活動。教師可通過提問了解幼兒的分類水平,如:“為什么把這支筆放在這個盒子里?”等。
(2)該分類活動是個別進行的,教師應盡可能了解每個幼兒的操作情況。
2、通過指認活動幫助幼兒在詞和有關概念之間建立聯系。
(1)幼兒每人一份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
(2)聽指令取出相應的物品。如“找出一張厚的紙?!薄鞍汛值拿€舉起來?!敝噶羁捎山處煱l(fā)出,也可讓幼兒發(fā)指令,以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并向命名過渡。
(3)要求幼兒說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較出物體的粗細、厚薄的)。
3、通過命名活動使幼兒完成概念與詞的匹配。
(1)讓幼兒說出教師出示的物體的粗細、厚薄。
(2)讓幼兒按指令介紹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請說說你盒子兩根小棒的不同”。
4、通過分類活動讓幼兒體驗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讓幼兒根據語言標記分類。如:“請把粗的小棒放在紅的籃子里。”
(2)向幼兒展示分類結果,讓幼兒思考分得對不對。
5、通過討論使幼兒理解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比較而言的。
(1)檢查分類結果。如:“紅籃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討論: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進去,現在卻是有的粗有的細。
6、通過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讓幼兒按指令作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如:“請你讓盒子里的毛線變細”。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線變細,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線作比較。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由于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huán)節(jié)。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并根據自己的測量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1、幼兒人數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對象——椅子,由于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十二
幼兒園大班數學《誰會滾動》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球體,二是圓柱體。據此,我安排了兩次活動分別對這兩部分內容進行了學習,孩子們在活動中表現的非常活躍。
現將第一部分的活動過程及活動效果做些簡要分析.在《認識球體》活動中,首先給孩子提供了乒乓球、小皮球、硬幣、光碟、小圓卡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然后讓每個幼兒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讓他們知道球從任何方向看都是圓的。再次讓每個幼兒用手中的球體分別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滾動,用硬幣、光碟或小圓卡也分別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滾動。
通過幾次操作活動后,孩子們懂得了球向任何方向都能滾動,而平面的圓則不能。這使課堂氣氛非?;钴S,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了起來。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十三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朋友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
教學8的組成時,我請幼兒每次拿八塊小餅干(蛋糕盒剪的小方塊),然后將小餅干分成兩份擺放到作業(yè)單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樣。分完后檢查是否有重復或漏分的現象,最后將分得結果記錄下來,然后說說自己的結果,交流分享。通過這種有趣的實物操作,幼兒自然而然地了解了8的組成。接著我讓幼兒們一起觀察、討論,發(fā)現規(guī)律,說說怎樣能更快地記住數的組成,在肯定幼兒想法的同時,我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說說那種方法更好、更簡單易記,找出最佳的方法。
幼兒期正處于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
游戲是幼兒的最愛,是激發(fā)幼兒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課堂上教師為。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十四
1、感知4以內的數量,能手口一致地點數數量4的實物。
2、能認真觀察、尋找事物中有關4的數量。
1、ppt課件《小熊的生日宴會》
2、禮物盒圖片,蘋果、香蕉、糖果等圖片。
3、操作材料:每人一張圖畫紙,(簡筆畫圖案:服飾)
一、導入:出示ppt課件,引出主題數量--4
1.教師:你看到了什么?這是誰呀?(小熊)我們來看看小熊發(fā)生了什么故事?(過生日))小熊幾歲生日呢,你怎么知道的。有幾根蠟燭?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手舉起來) 1、2、3、4,4支蠟燭。
二、進一步感知數量4,引導幼兒尋找數量為4的物品。
1.教師:(小老鼠、小牛、小兔子、小豬)好多小動物們都想參加小熊的生日宴會??墒悄?,小熊對大家提出了個要求,我們來聽一聽小熊是怎么說的:“誰準備了數量為4的禮物,誰就能來參加我的生日宴會?!?/p>
要求:
1.尋找小老鼠旁邊的數量4.
2.尋找小牛身上的數量4.
3.尋找小兔子身上的數量4.
教師:那我們來看看誰能去參加小熊的生日宴會?看看它們都準備了哪些禮物?
三、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數量4.
四、觀看圖片:為小豬準備數量為4的'禮物。
1.教師:小豬想了一個好辦法,可以給小熊送禮物,豬媽媽幫小豬準備了很多個禮物,糖果,香蕉,蘋果等。請小朋友按小熊的要求,幫小豬挑選合適(數量為4)的禮物,你們覺得哪個禮物合適?(手口一致的數,糖果、香蕉、蘋果等的個數。)
教師:小豬很高興的帶著禮物去參加生日會,謝謝小朋友們的幫忙。
2.出示材料,請個別幼兒操作:送禮物。
教師:老師也想去參加小熊的生日宴會,我也準備了很多禮物,想送給小熊,你們也來幫我挑一挑吧。將數量為4的禮物貼在禮物盒下。
五、參加小熊的生日聚會,進行裝扮服飾;
1.教師:小熊看到自己的好朋友們都來了,非常高興,你們想不想參加小熊的生日宴會?老師為你們準備了漂亮的服裝,可這些衣服上都是空空的,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貼在衣服褲子上的小花圖案。你們還記得小熊的要求嗎?要貼幾個才能參加生日宴會呀?老師也有幾個要求:請你們操作輕輕,說話輕輕。
愛惜我們的操作材料,耐心完成。
當老師的音樂響起時,輕輕地把材料放在桌上,快速坐好。做得到嗎?請小朋友一起來裝飾衣服吧!
六、結束。
1.播放圖片,評價總結。
2.播放音樂《我們大家跳起來》結束活動。
教師:聽,宴會就要開始了,我們一起跟著音樂跳起來吧,一起去參加宴會吧。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十五
1、在《小老鼠奇奇》的故事情景中,讓幼兒嘗試6以內手口一致地點數。
2、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和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1、經驗準備:幼兒會唱數。
2、材料準備:ppt禮物包人手一份音樂松餅三個。
在有趣的故事情景中,嘗試6以內手口一致點數。
一、故事導入:
小老鼠奇奇關鍵問題:小老鼠奇奇過幾歲的生日?
買了一盒蠟筆,(演示ppt)里面有幾支蠟筆啊?(許多)一盒蠟筆里面原來有很多支蠟筆。
媒體操作:。
播放課件第一頁、第二頁、第三頁。
二、復習數字1---6關鍵問題:
1、他畫了什么啊?(1只大蘿卜)會送給誰呢?(小白兔)。
2、這是誰啊?(小花貓)奇奇會畫什么送給他呢?(2條小魚)。
3、最后他想畫點東西送給小狗,他該送什么呢?(3根肉骨頭)。
4、他還給自己畫了很多東西,看看是什么?
(四塊蛋糕、五塊巧克力、六根棒棒糖)。
媒體操作:。
播放課件第四頁、第五頁、第六頁、第七頁。
三、手口一致點數:
關鍵問題:
2、幼兒交流禮物及數量,教師進行驗證小兔送了3塊巧克力。
小貓送了4顆糖。
小狗送了5只蘋果等。
媒體操作:。
播放課件第八頁。
四、幼兒分享。
禮物奇奇收到了好朋友送來的禮物,心里特別高興他高興地請朋友們吃松餅。
關鍵問題:每組出示一塊已切好的松餅(要求每位幼兒可以吃三塊)。
媒體操作:。
播放課件第九頁、第十頁。
“小老鼠奇奇”是個語言活動,因此活動主要在于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個活動通過教師的提問,幼兒觀察課件并通過說說自己看到的內容,這樣的'形式來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顒又?,通過老師的引導幼兒基本上都能理解故事內容,只是有個別比較內向的幼兒還不太敢去表達。活動的結束部分,引導幼兒體驗分享的快樂。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十六
1、正確感知10以內物體的數量,探索、發(fā)現自然數列的等差關系。
2、學習用語言表述“幾比幾多一,幾比幾少一”。
3、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可以掛在幼兒胸前的卡片若干,卡片正面分別畫有1~10個實物圖,反面標有相應的數字,每種數字的卡片數量相等。
2、不完整的自然數列大卡片若干。如圖。
3、音樂課件。
4、幼兒學習資源?第20~21頁。
活動過程。
1、請幼兒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卡片掛在胸前,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并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與方法。
師:孩子們,老師這里有一些漂亮的小卡片,卡片里藏有數字寶寶,你們可以從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掛在胸前,然后與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卡片上有什么,你的卡片中藏著的數字寶寶是多少。
請幼兒記住自己的數字寶寶。
2、游戲“抱團”。
(1)玩法:幼兒隨音樂四散走,當音樂停止時,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相鄰的自然數抱在一起。如:教師說6時,戴著畫有5、6、7卡片的3名幼兒抱在一起。
(2)教師提問:
你們?yōu)槭裁匆г谝黄鹉?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x比x幾多一,x比幾多x少一”。
3、游戲“排排隊”。
(1)玩法:幼兒拉成圓圈,教師發(fā)出這個指令后,帶著數字1~10的卡片的幼兒按順序站成一排,比一比哪一組站的又對又快。
4、游戲:“占格子”。
玩法:教師出示缺少的自然數列大卡片,擺在地面上,當音樂停止時,引導幼兒根據自己身上的卡片數量站在相應的空格中,看誰站得又快又準。沒有占到格子的小朋友被淘汰,游戲可反復進行。
一年級小朋友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學習抽象數的大小時有一定困難,教學時我先復習1—5各數,故意打亂數序,然后請學生上臺來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以建立學生初步的數感,讓學生獨立地將擺放凌亂的水果圖片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出誰多誰少。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引導學生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的方法。
猴子是小朋友喜歡的動物,新課的導入用“小猴吃水果”這一故事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將猴子吃水果的童話故事與比多少的數學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使學生在幫助猴子分水果的過程中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時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符號簡潔、明了的應用功能。
用特定的符號來刻畫客觀世界中兩個量之間的大小關系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不但要學習運算符號“+”、“—”,還要學習關系符號“”、“”和“=”。如何讓剛入校門不久的學生掌握這三種符號的含義并正確使用它們呢?在一節(jié)課內小朋友要認識三個符號朋友“”、“”和“=”,還是有一定困難的,故我讓學生自己說一說“”、“”的形狀是怎樣的?開口朝哪邊?尖尖的呢?引導學生用形象易懂的語言去記憶三種符號?!皟蛇厰底忠粯哟螅虚g填‘=’”,“左邊大,大于號;左邊小,小于號”,“大于號開口在左邊,小于號開口在右邊”,“開口旁邊是大數,尖尖旁邊是小數”等。等學生已理解后,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看誰舉得對”,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舉出相應符號;“看誰擺得好”,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用小棒擺出相應的符號。最后安排補充練習,以加深學生對符號的印象,并會通用符號表示兩個數的大小。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十七
能按點子的數量匹配相應數量的實物,初步感知物體的對應關系。
2.能按要求樂于參加操作活動,能邊操作邊講述。
1.畫有1個斑點、2個斑點、3個斑點的紙制瓢蟲若干。
2.樹葉3片,小蟲若干。
3.兒歌《小瓢蟲》。
一、游戲導入,師幼共同玩手指游戲“小瓢蟲”。
小瓢蟲,小瓢蟲(上下彎曲手指)爬來爬去的小瓢蟲(四指作爬行狀)緊緊追上大害蟲(加快爬行速度)一口把它吃干凈(停下做吃狀)。
二、利用圖片練習手口一致的數3以內的數。
1.通過數瓢蟲身上的斑點,學習數數1、2、3。
(1)出示1只瓢蟲。提問:瓢蟲寶寶長什么樣?(圓圓的身體。
背上有什么?(斑點)有幾個斑點?(2個)師幼一起手口一致的點數2。
(2)再同時出示2只瓢蟲。(身上的斑點分別為1個和3個)讓幼兒說說它們身上分別有幾個斑點,集體手口一致的數1個斑點的瓢蟲,請個別幼兒上來手口一致的數3個斑點的瓢蟲。
2.觀察瓢蟲的外型特征,鞏固對大小、顏色的認識。
師:“這3只瓢蟲寶寶一樣嗎?什么地方不一樣?(顏色、大小、斑點)。
三、利用游戲,培養(yǎng)幼兒按數量分類的能力。
1.游戲“小瓢蟲抓害蟲”
(1)通過照顧小瓢蟲,鞏固手口一致數3以內的數師:“瓢蟲寶寶的媽媽生病了,想請小朋友幫忙照顧瓢蟲寶寶,請你選一個瓢蟲寶寶來照顧,拿到后看一看你的瓢蟲寶寶身上有幾個斑點?伸出手指數一數?!?/p>
(2)游戲“小瓢蟲抓害蟲”。
師:“瓢蟲寶寶們肚子餓了,它們最喜歡吃蟲子,我們帶著瓢蟲寶寶去抓害蟲吧?!?聽著音樂邊念兒歌邊做動作抓害蟲)。
2.送瓢蟲寶寶回家。
(1)讓幼兒把不同斑點的瓢蟲寶寶放到有相應圓點的樹葉上。
師:“瓢蟲寶寶們累了,想休息了,它們喜歡在什么地方休息?(樹葉)請你們送它們去樹葉上休息。(送的時候要求幼兒1個斑點的瓢蟲寶寶送到有一個圓點的樹葉上,2個送到2個圓點的樹葉上,3個……)。
(2)集體驗證。
四、結束活動。
幼兒學小花貓走路輕輕的離開活動室。
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對本次活動進行了以下反思: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游戲導入,師幼共同玩手指游戲“小瓢蟲”我們班的`幼兒很有興趣。第二環(huán)節(jié)中,利用圖片練習手口一致的數5以內的數,對我們從托班升上來的幼兒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教孩子數數的時候,應該注重數數的方位,如從上往下,從左往右。第三環(huán)節(jié)是本次教學活動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通過游戲,培養(yǎng)幼兒按數量分類的能力。當孩子說的答案不一樣時,老師需要機智一些,很好的把它轉過來,如瓢蟲身上的斑點不一樣時,可以通過集體數數幫助幼兒解決。還有就是師幼的互動應該更多一些。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十八
1、引導幼兒探索學習5的分解組成,知道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2、幫助幼兒理解分合的含義,知道怎樣用語言表達,激發(fā)對分合的興趣。
5個蘋果卡片正反面顏色不一、幼兒用書、筆。
一、復習數字2、3、4的分解組合。
二、學習數字5的分解方法。
1、教師示范分蘋果,并記錄。
教師出示5個蘋果,讓幼兒觀察并點數。
教師:把蘋果按顏色分成兩部分,要怎么分?教師記錄5可以分成1和4。以此方法記錄5的其他3種方法。
2、小結5個蘋果按正反面區(qū)分的不同結果。
3、比較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4和1的異同;以及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的異同。
4、引導幼兒發(fā)現5的4種分合方法的排列規(guī)律。
三、游戲。
教師和幼兒玩手勢口述游戲。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來是5。
四、書寫數字5。
五、完成幼兒用書上的練習。
孩子們對活動興趣濃厚,積極參與到操作活動中去,體驗分合活動的樂趣。游戲是幼兒的`最愛,是激發(fā)幼兒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于是,在教學中我便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寬松、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幼兒在各種游戲活動中一邊游戲一邊學習,玩中學、做中學,寓教于樂。
數學到0教案反思篇十九
1、能分辨三種不同的圖形,鞏固對圓形、三角形以及正方形的認識。
2、能完整說出“這是由**和**拼成”的句子。
1、場地布置:由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圖形組成小路(各圖形數量控制在5個以內)。
2、各種圖形(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人一份。
一、以情境式“山羊伯伯在森林博物館開畫展”引入課題。
二、走路去“森林博物館”看畫展。
去森林博物館要經過一條小路,然后才到博物館呢?,F在山羊伯伯要帶你們去走一走。(鞏固復習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認識、分辨能力。)這條路好奇怪,它是由什么形狀組成的啊?(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邊走邊問:
(1)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形狀?(圓形)那這有幾個圓形呢?讓我們一起數一數吧。
(2)現在看到的是什么形狀?(三角形)三角形又有幾個呢?
(3)現在又看到了什么形狀?(正方形)它又有幾個呢?
t:哇,終于到了,好累啊,山羊伯伯請小朋友找張凳子坐下來吧。
三、看畫展。
1、說出都有什么畫。
你們看,山羊伯伯都畫了些什么畫呀?(太陽、小松樹、房子等)那山羊伯伯想考考你們了,你們知不知道山羊伯伯這些畫是怎么畫起來的呢?(引導幼兒說出是用圖形拼貼而成的。)。
2、依次問:這畫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圖形組成的?
四、幼兒操作:拼貼畫。
2、請幼兒坐到地板上開始操作。
(幼兒操作,教師從旁指導。)。
3、山羊伯伯將小朋友們完成的拼貼畫展示出來。
五、活動結束。
走小路回去并請其他的小朋友來看畫展。
本次活動是在鞏固幼兒對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認識的基礎上,學習運用圖形的特點,進行組合,體驗圖形組合變化的`樂趣。
活動一開始,我展示事先拼好的作品請幼兒欣賞,并請幼兒說一說每個作品由哪些圖形組合成的,還當場示范了小魚,房子等圖形的拼法。接著我請幼兒自己發(fā)揮想象,動手操作。但由于幾何圖形本身對孩子來說就屬于抽象的東西,而且小班孩子的思維又是具體的形象思維,所以大部分孩子都是模仿老師的作品,只有少數孩子拼出了和老師不一樣的東西。
從本次活動可以看出,孩子本身就存在發(fā)展水平的差異,可以先請幼兒用同一形狀進行拼擺組合,再過渡到兩個圖形,最后增加難度提升到用三個圖形。這樣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自由選擇用幾種圖形進行操作。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063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