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五六單元教案(精選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4 03:41:36
三年級五六單元教案(精選13篇)
時間:2023-12-04 03:41:36     小編:筆硯

教案是教師備課的基礎,它能夠提供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案的編寫要注重差異化教學,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風格。教案的質量不僅體現在設計和編寫上,更要通過實踐檢驗和不斷優(yōu)化改進。

三年級五六單元教案篇一

關心父母,了解父母的工作及作息時間,在“三八”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來臨之際,把自己想說的話用一段話寫下來。

了解父母的工作,列出他們的作息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通過學習“親情”這一單元,使我們感到親人之間的關愛與親情。那作為我們,每天都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愛。父母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很多。課前老師布置同學們對父母的工作和每天的作息時間表進行了解。今天我們就將自己了解的在班上進行交流,并寫下來。

二 互相交流,感受父母的辛勞

1 同桌交流所了解的信息。

2 指名全班交流,老師點撥。

三 指導寫文

1 學生思考討論:怎樣才能寫出父母對我們的關愛?

2 師指導:充分利用手上收集到的資料,并舉出具體事例來說明。

要求:語句要流暢,內容要真實。

四 老師總結。

第二課時

一 學生打草稿。

二 師巡視并單獨指導。

三年級五六單元教案篇二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誦課文。

2、認識生字12個。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誦課文。

2、理解各自然段表達的意思。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12個生字,學生分組認讀。

(1)自由讀課文,小組討論,看到父親做冰燈,“我”為什么“后悔”了?

(2)指定學生讀5—10自然段。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5—10自然段這一部分講了什么?

勾出課文中反映出父親做冰燈不容易的句子讀一讀。

(3)填空:這篇課文講了-------事,反映出--對--的關愛。

學習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1)說一件自己和爸爸之間的感人事例。

(2)查找有關冰燈的資料。

三年級五六單元教案篇三

《司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過講述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贊頌了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

文言文離我們生活的年代較遠,三年級的學生從未接觸過文言文,學起課文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這個故事他們都聽說過,有助于他們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課文簡短,一旦讀熟,理解、背誦起來就很容易了。

讀,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經驗,古人有“讀書百遍,而義自見”“熟讀成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說法。因此本課教學以朗讀為主。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小組賽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熟讀背誦。

【知識與技能】。

1.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

3.借助注釋,能自己講一講這個故事。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qū)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注釋和工具書等多種途徑來理解詞句的意思,生生、師生互動交流,理解課文,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復誦讀中品味古文獨具魅力的語言,引導學生感受古代傳統(tǒng)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內容的豐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

重點。

1.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字。

2.學會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話復述全文。

難點。

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復誦讀中品味古文獨具魅力的語言。

教師:課件。

學生:課前搜集文言文的有關知識,預習課文。

1課時。

一、圖片導入。

1.課件出示文中插圖。

師:看到大屏幕上的這幅圖,大家會想起哪個故事呢?(學生交流)。

師:這個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記錄在我國元代的一本歷史書——《宋史》里面。

2.板書:司馬光。

師:請大家齊讀課題。(教師相機提示學生,司馬是姓,光是名)。

3.學生交流,教師相機介紹文言文的相關知識。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的預習完成得非常棒?,F在,請打開課本,跟著老師一起來讀一讀這篇課文,教師先用較慢的速度范讀課文,學生跟讀。

2.教師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讀課文,讀出停頓,學生跟讀,讀流利。

3.看大屏幕,把本課生字讀一讀,每個生字讀兩遍。

4.生字解決了,誰能把這篇古文給大家讀一讀?(抽讀)。

師:請其他同學注意聽,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讀得不夠好,等會兒提提意見。(學生點評)。

5.現在讀的感覺和剛開始讀的感覺不一樣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讀,反復讀,才能讀出味道來!再試試……(齊讀)。

三、理解課文。

1.學習“群兒戲于庭”。

(課件出示:群兒戲于庭)。

(1)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司馬光小時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兒”是“小孩子”的意思)。

(2)這句話還告訴了我們什么?(教師引導翻譯詞句,并點擊出示單字解釋)。

生:事情發(fā)生的地點(院子里)。

師: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庭)大家找到這個字了嗎?我們把它勾出來,還可以做上筆記,我們再來寫一寫這個字。(教師范寫“庭“字。)。

師: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個字能說明?(戲)“戲于庭”就是……(抽學生翻譯)“于”是“在”的意思。

(3)誰能把我們剛才理解到的信息連起來,給大家說一說。(翻譯全句)。

(4)齊讀這一句。

2.學習“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師: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意外發(fā)生了……。

(課件出示: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1)指名讀。

師:老師注意到,有的同學在閱讀本句時停頓還掌握得不是特別好。(指導:范讀、齊讀)。

(2)認識“甕”。

師:最開始,我們看了一張圖片,里面有個大家伙,那是什么?(甕)“甕”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從哪里了解到這個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釋)。

師:沒錯,借助注釋理解相關內容,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還有哪些字是你們在閱讀中沒弄明白的?

生:“足”“跌”“沒”……。

(4)教師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字并指導書寫生字:登、跌。

(5)現在誰能夠看著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給同學們說一說?(翻譯本句)。

(6)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這一句。

3.學習“眾皆棄去”。

師:在這危急的關頭,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課件出示:眾皆棄去)。

(1)抽讀。

(2)師范讀。

(3)自讀。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方法再讀讀,多讀幾遍,而義自見,試一試。

(4)通過閱讀,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師相機點撥。)。

(5)指導書寫:眾、棄。

(6)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眾皆棄去”,想象一下孩子們當時的表情、心理、動作,進一步理解體會。

翻譯:其他的孩子都放棄而離開。

4.學習“光持石擊甕破之”。

(課件出示:光持石擊甕破之)。

師:在這危急關頭,只有司馬光沒有離開,在想辦法救人。

板書:光持石擊甕。

(1)指導書寫“持”,理解“持、擊、破”的意思。

(2)抽生完整翻譯全句。

(3)司馬光與其他孩子一比較,就讓人覺得司馬光真是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他……(評價,談品質)。

5.學習“水迸,兒得活”。

(課件出示:水迸,兒得活)。

(1)齊讀。

(2)“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濺出或噴射)。

(3)結果怎樣?(兒得活)。

(4)板書:兒得活。

師:孩子得救了,真是讓人松了一口氣,讓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令人欣慰的結局吧!(齊讀)。

6.比較異同,復述全文。

師:《司馬光》這篇課文我們學完了,你發(fā)現這篇課文的語言和其他課文的不同了嗎?

(1)學生交流。

(2)教師小結。

文言文不同于課文,它篇幅極短,語言簡練,需要借助注釋理解意思。

(3)師:現在請你們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講。

四、指導背誦。

1.教師領讀。

師:“好文不厭百回讀,熟讀成誦有收獲?!边@節(jié)課我們通過反復朗讀,初步領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F在,就請大家熟讀成誦,把它放進自己的知識寶庫里吧!

2.指導背誦方法。

師:老師剛才看了一下,同學們都背得很認真,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掌握到了合適的方法。老師背類似的古文,一般會先想想故事內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許多。不信,我們來試試。

3.教師說句意,學生背對應句子。

4.同桌互背。

5.教師抽背。

五、布置作業(yè)。

1.推薦讀《掩耳盜鈴》。

2.書寫本課生字。

三年級五六單元教案篇四

學習第11單元《通訊》。本單元安排了4篇課文,兩篇自讀主體課文,兩篇自讀課文。從古老的結繩記事,到現在先進的互聯(lián)網,從不同的方面介紹了人類通信的發(fā)展史和故事,體現了人類的智慧。

1、生字:認識19個,會寫17個。

2、積累:讀課文,學習淺顯的說明方法。

作文:《夸夸我們班的文明學生》

簡單了解信息的發(fā)展史及作用,體會馬拉松運動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本單元編排了3篇與通訊有關的主體課文,介紹了人類通訊的歷史和故事。這些課文表現出人類的智彗及歷史的發(fā)展,能使學生感受到科技進步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不斷追求的可學精神。

授課時間

課題 不用文字的書和信

整 體 設 計 個 性 設 計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葉圣陶寫的說明文,語言質樸無華結構清晰。具體介紹了創(chuàng)造文字之前,人們記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

教學方法;小組討論探究合作式。

學習目標 1.理解目標:正確流利地讀文,了解創(chuàng)造文字之前人 們記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

2.積累目標:會認生字6個、會寫生字9個。

3.生字目標:形近字 歷 歷史 厲 厲害

學習過程 1.初讀感知: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標出段序。

(2)出示生字指名學生認讀。

2. 細讀感悟:

(1)指明逐段讀文。

文中介紹了哪些不用文字的書和信?

(2)自由讀文,勾出詞句。

說一說,你喜歡哪一個好詞句?

3.能力訓練點:小組討論

結合“結繩記事”的方法,說一說用“貝殼”代替繩子是怎么記事的?

4、拓展練習:

收集人類早期和現代傳遞信息的方式的資料。

課后反思

授課時間

課題《馬拉松》

整 體 設 計 整 體 設 計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馬拉松比賽的來歷。課文比較 淺顯,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可自行了解馬拉松運動的來歷和意義。即歌頌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的讀文,知道馬拉松運動的來歷。

(2) 認識生字13個

(3)學習理解自然段,找出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學習過程 1.初讀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的順序。

(2)出示生字,讓生認讀。

2.細讀感悟:

(1)指名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說說馬拉松的來歷。

(2)自由讀文,勾出子己喜歡的詞句。找一找哪些詞句寫了馬拉松的來歷和意義。

(3)男生讀第三段,女生讀4―5段。說說 這些內容著重講了什么?

3.能力訓練點:

背記自己喜歡的詞句。

4.拓展延伸:

查找有關馬拉松比賽的相關資料。

三年級五六單元教案篇五

教學要求:

1.認識“洼、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晶”等1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體會隱喻的寫作方法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4.學習作者善于發(fā)現美、描述美、贊賞美。

教學重難點:學習作者善于發(fā)現美、描述美、贊賞美。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我們每天走在上學、放學的路上,你有沒有發(fā)現路途上美麗的風景?本文作者就發(fā)現了上學路上的美麗風景,讓我們隨作者一起去學會發(fā)現美、描述美、贊賞美!

2.板書課題,并齊讀課題。

3.作者簡介:張秋生,詩人、兒童文學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靜海縣人,長期從事少兒報刊編輯工作,曾任《少年報社》總編輯,現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作家協(xié)會理事、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起創(chuàng)作集童話、詩歌、散文于一體的文學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兒童情趣和內涵,頗受小讀者喜愛。本課就選自張秋生的童話集《小巴掌童話》。

4.法國梧桐:大量傳入我國約在上世紀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國人種植于上海的租界內,故稱為“法國梧桐”,簡稱“法桐”或“法梧”。葉子有5個葉尖,少有3個或7個,葉子長寬差不多。正式的名稱叫“三球懸鈴木”,屬落葉喬木,是世界的優(yōu)良庭蔭樹和行道樹,有“行道樹”之稱。

二、自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認讀生字,指正字音。

3.邊讀邊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用橫線標出來。

2.課文分幾部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3.通過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詞語?

四、交流課文內容。

1.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問(簡單問題當堂解決,解決不了留待進一步讀書解決。)。

五、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記憶生字,提醒學生與熟字區(qū)分比較。

3.書寫點撥。

4.寫生字和詞語,當堂展評。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1.聽寫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語段。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從哪里可以看出門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2.小組內合作交流。

3.采用指名讀、比賽讀等方式激勵學生朗讀。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借助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把一物當作另一物來寫。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我穿著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動。

5.你能說一個打比方的句子嗎?

6.短文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這個季節(jié)還有什么樣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豐富想象。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指名說一說。

四、總結感受。

1.這篇課文描寫了上學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風雨過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學路上,發(fā)現水泥道上布滿了落葉,通過比喻的手法詳細描寫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動情地贊賞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上學路上水泥道的美。

三年級五六單元教案篇六

1、認識本課的生字,會認本課的詞語。

2、初讀課文,聯(lián)系課文,理解詞語意思,了解課文大意。

3、體會玉的珍貴和卞和忠誠之心。

一、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今天我們學習課文《和氏獻璧》。理解“獻”、“璧”。

引導學生看題質疑。

二、

1、自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自己先解決。

2、檢測字詞。

3、同學們字詞掌握的不錯,那通過讀課文,你們讀懂了什么?

4、學生回答,了解課文大意。

再讀課文,說說:

和氏獻了幾次璧玉,第三次與前兩次有什么不同?

畫出描寫和氏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卞和的忠誠。

討論:卞和為什么把寶玉捧在手里,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淚流盡?

引導學生讀讀上下文,從而理解“捧”在這里的含義及如此悲傷的原因,最后體會卞和說的話,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不識真誠、忠心的人,才是最痛心的事。

談一談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三、作業(yè):

把和氏獻璧的故事請給家長聽,和家長交流交流你的感受。

三年級五六單元教案篇七

1.認知目標:認識“怒、燥、暮”等8個生字,會寫“艷、內、夢”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爭奇斗艷、芬芳迷人、蘇醒”等19個詞語;結合語境理解詞語;能用欣賞的語氣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情感目標:讀懂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3.發(fā)展目標: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

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了解花兒開放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

學習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同一個意思。

閱讀法,發(fā)現法。

1、教師演示文稿。

2、學生課前觀察的一天花兒開放時間的資料。

1課時。

一、交流激趣,存疑導入。

1、四人小組交流課前準備的資料,說說自己觀察了哪些花,它們在什么時間開放?

比一比,看誰搜集的信息多。(可以得到觀察小能手的稱號)(板書:花)。

2、教師播放課件:欣賞一些美麗的花。問:你知道這些花的名字嗎?它們是在什么時間開。

放的呢?(學生可以猜測。)有一位植物學家,他的做法真絕妙呀!連老師心里都癢癢的,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請我們一起走進文本。

二、熟讀課文,初步釋疑。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想一想怎樣才算把課文讀熟練?(遇到意思不明確的詞,可以用自己已有的方法理解。)。

2、交流自己讀的過程。

3、請學生讀1、2兩段。

4、評議。

5、余下一段同桌讀。(幫助伙伴糾正錯誤)。

6、現在知道那位植物學家做了什么嗎?(補充課題:鐘)。

7、你覺得他的做法如何?(討論、交流)你喜歡用什么樣的心情讀一讀這課題呢?

(自由讀課題)教師有意識地進行表揚。

8、讀了課文你還知道些什么?(交流)。

出示填空:我知道。

9、你認為課文哪部分讓你很感興趣?

三、探究課文,感情朗讀。

(根據學生的興趣讀懂課文。)。

如:學生選擇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一段。

2、誰想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請學生朗讀)。

師:你讀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師都被你感動了。你為什么會如此鐘情于這一段呢?

(說體會,談感想)。

3、用課件出示兩段話,學生朗讀進行比較。(一段是原文;一段是教師改編,描寫花兒開放的句式單調、干巴。)為什么你喜歡原文?(說理由)。

4、師生合作朗讀本段課文。

5、交流自己的收獲。

6、帶著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再美美地朗讀這段課文。

7、背誦喜歡部分,與同學交流。

8、課件出示課后第三題。

小結:大自然實在奇妙,這些美麗的花兒為什么不在一個時間開放呢?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同學們,你們想去探究一下嗎?要知原因,下節(jié)課再見。

四、書寫指導。

1、出示生字認讀,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

2、書寫生字。

(1)教師范寫,學生學寫。

(2)學生自己寫,師生評議。

(3)學生練寫,反饋結果。

五、課堂練習。

(1)課件出示練習題。

(2)抄寫19個詞語。

三年級五六單元教案篇八

提示:同學們,我們有太多的人要感謝。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同學和朋友……你最想感謝誰呢?請選擇一、兩件事情表達你內心的感謝。

要求:1、寫出真情實感,語句通順,內容具體,不少于250字。

2、書寫工整,不寫錯別字。

三年級五六單元教案篇九

1、學會8個字,注意多音字“給”的讀音。隨文學習本課的關鍵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兒童和平條約的內容,體會兒童熱愛和平的美好心愿,激發(fā)學生從小熱愛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勵同學們?yōu)槭澜绾推阶鲆恍┝λ芗暗氖隆?/p>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兒童和平條約的內容,切身體會兒童熱愛和平的美好心愿。

2、通過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憧憬世界和平的美好景象,激勵學生為世界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激情導趣,揭示課題。

1、(板書:條約)同學們,你們知道“條約”嗎?結合預習說說你對“條約”的了解。

2、解釋“條約”:國與國之間簽定的有關政治、軍事等方面的權利與義務的文書。

3、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一篇有趣的條約:兒童和平條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鼓勵學生讀題質疑,部分解疑。

(1)兒童和平條約和其它條約有什么不同?

兒童和平條約不用強制別人執(zhí)行,它表達的是全世界兒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兒童和平條約簽定的原因和時間?

某年為聯(lián)合國“國際和平年”。這一年,全世界圍繞“和平”這一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其中之一就是簽定一項公約——“兒童和平條約”。同年某月全世界兒童聚集在美國,分別代表本國兒童在條約上簽字。代表中國在條約上簽字的是11歲的小學生劉玲。

(3)兒童和平條約里都寫了什么內容?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過渡:兒童和平條約里都寫了什么內容?帶著我們的好奇心走進課文。

2、根據自學提示,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把自己認為難懂的詞句做上記號,聯(lián)系實際想一想。

3、小組內互幫互學,交流自學情況。

4、分段指名讀課文,集體正音。注意:多音字“給”在本課的讀音。

5、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默讀。要求:邊讀邊想,條約有些什么內容?

(2)組內交流。要求:試著關上書說一說。

(3)指導學生概括條約內容:向往和平——珍愛和平、維護和平——創(chuàng)造和平。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快速瀏覽課文,梳理課文條理。

2、交流:兒童和平條約字里行間都表達了兒童共同的心聲,這心聲是什么?(相機板書:和平)。

3、過渡:我們初讀課文便讀出了全世界兒童的共同心聲。如果再走進條約,細細品味,我們還能夠體會出條約蘊涵的那份執(zhí)著以及兒童維護和平的決心。下節(jié)課我們再進一步學習條約。

四、指導書寫。

1、小組內自由識記、書寫生字。

2、抄寫詞語。

一、復習導入。

二、入情入境,細讀感悟。

1、學習1——4自然段:向往和平。

(1)過渡:和平,世界人民永恒的主題;和平,世界人民向往的生活;和平,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作為“我們世界的兒童,宣告未來的和平?!?/p>

(2)自由讀1—4自然段,說說你從中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相機出示句子:“我們要消滅一切!”鼓勵學生質疑:“這一切”指的什么?

(4)默讀1——4自然段,勾畫相應詞語,小組交流: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對這些詞語的理解。

(5)拓展想象:除了“戰(zhàn)爭”、“破壞”、“憎恨”等詞語,“這一切”還可能指的是什么?(一切與和平相悖的事物)。

(6)集體交流,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用朗讀表達出來。(指導朗讀)。

(7)播放音像畫面,教師激情渲染戰(zhàn)亂場面:戰(zhàn)火硝煙,肆意彌漫,無數轟炸機從人們的家園上空飛過,轉眼間,城市變?yōu)閺U墟,到處是哭泣和呼喊,人與人之間充斥著冷漠、恐懼和憎恨。多少人在戰(zhàn)爭中失去家園,多少親人不得不面對生死離別!看到這樣一個動亂的年代,你在想什么?想說點什么?(消滅“這一切”,世界渴望和平、向往和平)。

(8)情感朗讀。可以引讀。

2、學習5——9自然段:珍愛和平、維護和平。

(1)過渡:消滅一切與和平對立的事物,這個世界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讓我們切換畫面,用心發(fā)現和平的世界給予我們的恩惠吧。

(3)指導讀句子,感受和平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

(4)我們將共享富饒的大地、保衛(wèi)美麗的天空以及保持河水的潔凈,這既是和平世界給予我們的恩惠,更是賦予我們的義務和責任。帶上我們的這份責任心齊讀5——9自然段。

(5)拓展聯(lián)想:除了人類這些賴以生存的美好環(huán)境,和平的世界里,我們還可以擁有什么?又會有什么責任和義務呢?仿說句子:(誰)給予我們(什么)———我們將(怎樣做)。

3、學習第10自然段:創(chuàng)造和平。

(1)承上啟下:沒有戰(zhàn)爭,處處鳥語花香、歡聲笑語,那是一個多么美好、和諧的世界??!人們的生活幸福而舒適,心情開朗而豁達。讓我們?yōu)榱撕推健榱爽F在的和平、永久的和平、大家的和平而努力吧!

(3)只有我們共同攜手,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才能創(chuàng)造一個和平的世界!讓我們加入和平志愿者的行列,叫響我們的和平口號吧!齊讀第10段。

三、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過渡:遠離戰(zhàn)爭,珍愛和平、創(chuàng)造和平,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請同學來說說學習本課的收獲。

2、小組合作: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著背下來。

3、介紹一篇詩歌《放飛和平》,讀一讀。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搜集一些有關呼吁世界和平的文學作品,讀一讀,或者辦成小報。

三年級五六單元教案篇十

鞏固前面兩段學習的內容,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相關的計算技能,能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能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想想做做1。

分組練習,并指名學生板演。

集體評講。

2、想想做做2。

出示題目,先讓學生估算,并要求說出估算的依據。

再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并將計算結果與估算的結果進行比較。

小結。

3、想想做做3。

問:能不能通過題中條件一眼看出誰跳得比較多?

怎樣才能知道誰跳得比較快一些呢?

先估計,再要求計算。

4、想想做做4。

分組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并要求完成后觀察每組中兩題之間的聯(lián)系。

集體討論,領會其中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小結:一個數連續(xù)除以兩個數,等于除以這兩個除數的`積。

5、想想做做5。

出示圖,理解圖意和題意。

同桌互相說說解題策略。

2、油廠把610千克的豆油分裝在最多只能裝5千克的油壺里。準備120個油壺夠嗎?

三年級五六單元教案篇十一

1.學習10個生字,會認識8個生字。

2.感受槐花給人民帶來的美麗和快樂,體會對槐花的喜愛之情。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誦課文是重點。

理解“五月是槐鄉(xiāng)孩子滿意的季節(jié)”的含義。

槐花的圖片。

生字卡。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圖片導入:

1.同學們看這是什么?

2.多么美麗的花朵啊,同學們能有自己的話來贊美它嗎?

二過度:

1.在我國的鄉(xiāng)村,一到五月槐花就爭相開放,那時的鄉(xiāng)村真成了——美麗的槐鄉(xiāng)。(板書課題)。

2.請生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思考:為什么說五月的槐鄉(xiāng)是孩子們滿意的季節(jié)?

2.生自由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洋槐開花的時候,是一副這樣的景象?請同學來讀第一自然段。

2.生讀第一段,并引用書上的話,回答該問題。

3.槐花盛開的時候給大家怎樣的感覺?

4.請大家?guī)е@樣的感覺來讀一讀地一段吧。

5.生齊讀第一段。

五練習背誦課文第一段:

1.小組練習。

2.大組展示。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請生個別有感情地背誦第一段。

2.有感情地一齊背誦第一段。

二學習課文:

1.過度:請同學們一起來讀課文的最后一段: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jié),是槐鄉(xiāng)孩子滿意的季節(jié)。

2.從哪里可以看出,五月是槐鄉(xiāng)孩子滿意的季節(jié)?

3.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課文,邊思考邊做記號。

4.大組交流:

把你勾畫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

5.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三總結課文。

1.槐鄉(xiāng)的槐花給孩子們帶來了這么多樂趣,大家喜愛它。

所以當它盛開的時候才會那么滿意呀。

2.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總結。

四練習背誦。

五書寫生字。

板書:

3.美麗的槐鄉(xiāng)。

吃槐花。

五月是槐鄉(xiāng)孩子滿意的季節(jié)。

別槐花。

喜愛槐花。

裝槐花。

三年級五六單元教案篇十二

1.讓學生主動與人交流、結為朋友。

2.培養(yǎng)學生勇于發(fā)言,積極參與討論,與人溝通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勇于展示自我,與人相處、合作共事的精神。

【課時計劃】。

2課時。

教法指導:

完成活動一、交友之道。

1.學生帶著導學目標,認真閱讀教材,教師將全班同學分為6-8個小組,分配搜集交友方面的詩歌、、典故、成語故事、經典友情故事等材料的小組。

2.小組內分工,組長將搜集材料的任務分配到成員,搜集時間一周。

3.小組內整理搜集的資料,形成手抄報或其他形式的作品,在班內展示。

4.學生分享交流的成果。

完成活動二。

1.班委會或語文學習組長策劃活動,設計好活動的名稱、組織形式、小組設置分工、主持人、場地布置、實施過程。注重設計好細節(jié)、設計好后請語文老師過目,征求意見。

2.設計邀請卡,學好邀請詞。針對不同學科不同性格的老師寫上有針對性的邀請詞、語言要有禮貌、有感染力。

3.組員要圍繞“自我介紹”擬好發(fā)言提綱,反復練習,小組內交流改進。

4.活動舉例,展示交流。

5.活動后教師點評,小組及個人總結反思提高。

學法指導一:

“我”之所以是“我”,就是因為“我”與眾不同,因此,要著重寫出這個“不同”來。首先要寫出“我”的外在特征,要按一定的順序,從上到下,先整體后局部,先面容后神態(tài)、服飾。再重點抓住一兩個與眾不同的個性來寫,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更要寫出“我”的內在性格。

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魯迅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一個人生命中的加油站。結交一個好朋友能為自己的人生增添精彩。今天我們就來探討這個問題。

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步驟一交友之道,展示交流。

1.學生展示搜集交友的詩詞。

(1)鵝毛贈千里,所重以其人;鴨腳雖百個,得之誠可珍。(歐陽修)。

(2)說盡向來無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須。(唐張籍)。

(3)落日見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4)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

(5)丈夫會應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論。(唐張謂)。

(6)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唐李賀)。

(7)同聲自相應,同心自相知。(晉傅玄)。

2.學生展示搜集的名言警句。

(1)友誼應當是不朽的。——蒂特李維。

(4)真誠的友誼好像健康,失去時才知道它的可貴?!鐮栴D。

(5)友誼!你是靈魂的神秘膠漆;你是生活的甜料,社會性的連接物!——羅布萊爾。

(6)在無利害觀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誼的另一要點。——莫洛亞。

3.學生展示搜集的真誠的友誼。

(1)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感,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2)抗戰(zhàn)老兵歐興田,生為戰(zhàn)友守墓,死與戰(zhàn)友同眠。

抗戰(zhàn)時歐興田和戰(zhàn)友們訂立了一個生死約定——“誰要是活下來就要為死去的戰(zhàn)友守陵!”最終全班只剩他一人幸免于難。1981年12月,歐興田離休,回到了曾經戰(zhàn)斗過的地方,尋找烈士遺骨,把包含同班戰(zhàn)友在內的2400余具烈士的遺骨,安放在自己辛辛苦苦牽頭籌建的烈士陵園里。1991年春,歐興田和老伴一起住進了陵園,從此不曾離開。20xx年3月,歐興田的老伴去世,留下他孤零零地守在陵園里。今年3月26日,這位抗戰(zhàn)老兵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91歲。臨終前他把看護烈士陵園的接力棒交給自己的孫子歐陽,并特別交代家人:生為戰(zhàn)友守墓,死與戰(zhàn)友同眠,把骨灰撒在烈士陵園里。

三年級五六單元教案篇十三

1.會認會寫3個一類字,會認5個二類字。理解漫畫大意。

2.通過為漫畫配上適合的詞語,使學生理解每幅漫畫的意思,能講一個完整的幽默故事。

3.培養(yǎng)學生的幽默感,體會漫畫帶來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口語表達能力。

理解12個成語的意思。

詞卡、字卡、實物投影。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生字,學成語,看漫畫,講故事。

教學過程:

一、學習一類字,認讀二類字。

癡:書癡、癡狂、如醉如癡、癡心妄想。

償:如愿以償、償還、賠償、有償。

貫:全神貫注、一貫。

二、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貫”的上半部分。

三、讀成語,理解成語意思。

課后作業(yè):寫生字,寫成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完成課后練習,積累名人名言。

教學過程:

一、完成課后讀寫詞語習題。

二、讀名言,理解其中深意,豐富學生積累。

三、拓展課堂知識,引入漫畫新題材。

作業(yè):正確書寫生字;自主創(chuàng)作漫畫。

書癡。

六幅漫畫十二個成語三個一類字及擴詞。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15742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