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讀后感(優(yōu)秀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4 05:55:13
雨天讀后感(優(yōu)秀18篇)
時間:2023-12-04 05:55:13     小編:紙韻

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記錄下自己的思考過程和心路歷程,讓自己的閱讀更加深入和有意義。那么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可以先仔細閱讀文學作品,理解其中的情節(jié)、人物和主題。然后,我們可以思考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挖掘其中的深層含義。接下來,我們可以結(jié)合作品的一些經(jīng)典臺詞或場景,以及自己的觀點和思考,展開寫作。在寫作過程中,我們要盡量避免簡單堆砌情節(jié)和人物的描述,而是要思考作品背后的意義,進行理性分析和準確表達。此外,我們還可以適當引用一些相關(guān)的文獻和評論,以豐富我們的觀點和論述,提升讀后感的深度和廣度。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這些范文包括了不同類型的作品,涉及經(jīng)典文學、現(xiàn)代小說、人文社科、心理學等多個領(lǐng)域。在閱讀這些范文的同時,也可以從中汲取一些寫作的技巧和思路,讓自己的讀后感更具有說服力和深度。大家一起來欣賞和學習吧!

雨天讀后感篇一

天氣晴朗的時候總覺得下雨好,空氣清爽濕潤,感覺自己活過來了。而下雨的時候,總想著晴天好,陽光明媚,什么東西也可以曬一曬。人啊,就是多變,既想這樣,又想那樣,偏偏天氣也跟隨多變,仿佛懂得人類的需求似的。

那么,在明知道氣候特點的情況下,又何不放松心態(tài),去接受自然這美好的饋贈呢?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大概在如今很少有像林清玄這樣把人生過得通透、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的人吧。

《晴天愛晴,雨天愛雨》是林清玄在2020年9月份出版的散文集,它共收錄了包括《鐵樹的處女之花》《飛翔的木棉籽》《太陽雨》《抹茶的美學》《蓮花湯匙》《鴛鴦香爐》《佛鼓》等在內(nèi)的54篇散文,且篇篇優(yōu)美有趣,既描繪了很多美好的日常,也訴說了諸多的心得感悟。

整部散文集的文章,可以分為“萬物有情生”、“歲月有情老”、“人間有情長”和“此時無情勝有情”四大主題,似乎正應(yīng)了林清玄自己曾說過的那句:“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p>

佛家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我深以為然,你看那紅的花,青的草,綠的樹,總是各有各的特色,而人類又何嘗不是如此。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優(yōu)點,也有各自的不足,正是這些不同才造就了獨特的個體。

林清玄很愛身邊的花草樹木,在他看來,它們的生命是熱烈的,總是能夠給人留下許多遐想。比如,鐵樹的處女之花;比如,飛翔的木棉籽;比如,飄零的水姜花;又比如那能夠改變姿勢和容顏,同時又令人甚感親密的紫茉莉。

四時交替,時光流轉(zhuǎn),花草有春天,也有秋日。生命是一道溪流,似乎從未停止向前,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它從來沒有隱藏過我們,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聽,鼻子可以聞,嘴巴可以嘗,手可以用來觸摸。

我們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它是那么令人歡喜,又令人心生滿足。假如你不曾感受到這些來自人生的歡喜和滿足,我想你一定不曾認真地去對待生活以及你自己的人生。

食物有多種味道,每一種味道都有自己的特性。而通過各種奇妙的食材搭配,那一道道美食也就被人們送入口中。有時候,看似普普通通的食材,卻組合出了美味,就像是神奇的魔術(shù)表演一般讓人驚嘆。

美食總是與人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一道美食,可能代表著一個心中想念的人。對于林清玄來說,小時候媽媽親手熬的鱔骨湯是無可代替的。因為它不僅美味,還融入了媽媽對子女的深情愛意。

生活平凡而親切,人生至善則至美。林清玄的字里行間,描述的都是生活的味道,正如書名所說的那樣,晴天愛晴,雨天愛雨。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切切實實的人生態(tài)度呢?以豁達的心去生活,人生處處是歡喜。

雨天讀后感篇二

千子星是這本書內(nèi)我最喜歡的角色,她是典型的天秤座,善交際、樂于助人、堅強勇敢。

曾近她是人人羨慕的千金小姐,衣食無憂,可卻因一場變故,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軌道,讓她不得不學會堅強。

自從她家一落千丈之后,她的爸爸離開了她,媽媽也一直打不起精神,這讓千子星必須出去工作,來撐住這個家。于是她找到了夏樹,參加了第二季的《天之驕子》,并且結(jié)識了一些朋友。她參加的目的是為了大獎,因為大獎是很多的現(xiàn)金,有了這些現(xiàn)金他才能重新回復這個家??上ё詈蟮谝幻拍艿玫酱螵?,而她并不是。喬李是第一名,但他并不想要獎金,所以他把獎金給了千子星,因為她和千子星是從小就一起學鋼琴的好朋友,朋友有難,他必定會伸出援手。

小時候他和千子星一起學過鋼琴,因為他們二人都彈得不錯,所以很快便成了好朋友。沒想到他們還會在《天之驕子》里再次相見。在錄最后一季的.時候,千子星因為被秦思理陷害,腳受傷了,無法參加比賽,但她真的很需要獎金,于是喬李便決定為她奪得獎金。

最后喬李退出了,因為他退出了之后,第一名就是千子星了,他覺得千子星比他更需要那筆錢。

我覺得像喬李這樣的品質(zhì),非常值得俄們學習!

安可是千子星在《天之驕子》里第一個認識的朋友,性格開朗,天真活潑,在節(jié)目里人氣很高,也很受大家的歡迎。但因為一次人為的事,是大家對他的好感都變成了厭惡。

那件事發(fā)生當天,幾個參加節(jié)目的人正在打掃住處,秦思理和江宮雨那邊,突然出現(xiàn)了好多蟑螂。秦思理是明星,她非常怕蟲子,也很愛惜自己的淑女形象,于是便“不小心”推了江宮雨一下。其實她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網(wǎng)上引起熱搜,這樣她的人氣就更高了。只要她不承認自己推了江宮雨,就沒有人不會相信她。正好安可等人此時過來了,江宮雨爬起來說秦思理故意推她,而秦思理不承認。安可覺得明星一定不會做那樣的事,于是她便說江宮雨污蔑人。

到了最后,安可從前幾名直降到最后一名,因為上次她誤會了江宮雨,還狠狠地說她,而最后真相大白了,很多原本喜歡安可的網(wǎng)友,都開始吐槽她。

雨天讀后感篇三

讀到今天,覺得《風雨天一閣》,寫得確實不錯,給我印象尤深。

天一閣的開辦者,是明朝的范欽,是我的本家?!疤煲弧钡拿Q,在這里又有了新的解釋,本來我只以為它是“天人合一”的意思,在這里卻做如下解釋:天一生水,水能阻火,范欽用“天一閣”給自己的藏書樓命名,也就是說希望藏書樓能夠避免遭到火災,能夠永遠保存下去,可謂用心良苦??吹竭@里我很自然地想到了9班的學生谷天一,不知道她取名“天一”,是上面的哪一種緣由。

范欽窮其一生,藏書巨多,有很多是傳世孤本,盡收于天一閣,天一閣可謂書籍大海,我想,當范欽每日徜徉于天一閣中,與那么多先賢智者的智慧之作在一起,應(yīng)該是非常愜意的吧,我想這甚至也是他長壽的一個原因,在醫(yī)療條件那樣落后的封建時代,范欽能活到80而終,我想應(yīng)該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整日里為書香所圍。

自古以來能夠進入天一閣閱書的,盡是文化名人,比如清初的大儒黃宗羲,余秋雨先生在天一閣歷經(jīng)300多年風雨之后也登樓參觀,是他與天一閣的緣,我想也顯示了天一閣在藏書界尊貴的地位,以余秋雨先生在文化界的聲望,登天一閣應(yīng)該是滿夠資格的了。

雨天讀后感篇四

在變與不變中延續(xù),天一閣流藏至今日不能不讓人吃驚。我一直都認為天地萬物都存在一種規(guī)律:開始就等于結(jié)束,它們并沒有相對立,而是相互對立挨著。而很多事情難不在開始,而是開始后那一段旅程是否能延續(xù),是否能像直線一般延長。當你抓住一些東西時,就注定你會失去另一些東西。天一閣存在的目的應(yīng)該是藏書樓。它的`內(nèi)容應(yīng)該是"書"。但為了它的延續(xù),它存在的意義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只能圍繞"藏"。這不正是如此嗎?我們不能對一樣東西要求過高否則它將扭曲在無數(shù)個要求下。作為一個藏書樓在這個科技翻新的年代,僅僅只能是文物保護區(qū)。我們對它的關(guān)心也只局限與對它存在意義的參觀與討論,它以不能發(fā)揮自己的存在的目的。

在我心里隱隱的存在一個這樣的畫面,在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天上灑下一股暖流如同到達天堂。在那個叢林深處,樹林中樹立著一些奇奇怪怪的樹木,枝葉茂盛得遮擋了那一片夜空,星星從縫隙中閃爍著,倒映在那一片淺淺的蘆花湖中,湖水平靜著,而星星閃爍著,一靜一動,神秘的就像這湖水下里面還有一個世界。然而透過它們有那一朵花,扎根于叢草中是顯得那么不起眼,但幸好還有這一壺月光,它們傾倒與它的花瓣上,使他顯得蒼老了。但無論如何他依然吐露芬芳與艷麗,盡管根本沒人懂得欣賞,也無法懂得。他在風中搖曳一兩下,像一朵不老的花,笑看無數(shù)個日出和日落,是那朵花就像天一閣在天一方,靠近它要經(jīng)歷不少風雨,而其實那朵花就扎根在你心里而已。

雨天讀后感篇五

在暑假的時候,我去書店時我看見了一本叫《優(yōu)雅走過下雨天》一本書。當時我馬上被這本書吸引住了。

友誼,也遭遇了背叛,學會堅持,也學會放棄。她憑著努力受到大家的關(guān)注拿到了30萬的獎金,成功扭轉(zhuǎn)了家里情況。

從這本書里我懂得了要勇敢的面對困難,我們要勇敢的面對困難。

不能遇到困難就逃避。應(yīng)該像千子星學習,學習她的勇敢。在身生活中也是這樣。比如,這次考試沒有考好,就要好好分析一下哪個知識點掌握的不夠扎實,分析完后就進行重點復習。不應(yīng)該自爆自棄,應(yīng)該勇敢面對失敗,克服困難,一步一步的爭取更大進步!

再比如,爸爸在做紅燒肉時,第一次做沒有成功,但是爸爸并沒有放棄,而是認認真真的研究怎樣做才好吃。經(jīng)過爸爸一次次的努力,爸爸做的紅燒肉越來越好吃了。只有不停努力戰(zhàn)勝失敗,才會有成功有成就!

我們要努力克服困難祖國才會有新的一天!

雨天讀后感篇六

聽著窗外的雨聲,我讀著池小凡的《天秤座:優(yōu)雅走過下雨天》,感覺這場把我困在家里的雨也被作者柔軟細膩的文字變得可人了。

我的心緒隨著飄落書頁的雨滴滲進故事里:天秤座的千子星從小在富裕的家庭里生活,但當千家破產(chǎn)的消息披露后,耐人尋味的目光從四面八方向她投來。為了得到獎金,她頂著“破產(chǎn)公主”的頭銜參加了《天之驕子》節(jié)目。通過多次努力,終于用自己的才華與熱情感動了評委,贏得了獎金。千子星是個堅強優(yōu)雅的女生,她在重重困難前并沒有低頭認輸,雖然自己身處逆境,卻還不忘幫助膽小自卑的江宮雨重拾信心……她其實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女生,在閃光燈前會緊張,被別人嘲笑時會生氣,但她仍然帶著天秤座的優(yōu)雅,微笑著向前走。濕了的書頁早就干了,同是天秤座的我,卻還沒走出作者的“下雨天”。

我想,優(yōu)雅與勇敢不是生來就有的,是在一次次微笑著面對困難、挫折中凝練而來的。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帶我去運動場跑步,跑到第二圈時我兩只腳不小心絆到一起,摔了一跤。抬頭一看,我發(fā)現(xiàn)媽媽連影都沒了。雖然膝蓋有點疼,但我還是咬了咬牙,拍拍手,爬起來。我繼續(xù)向前跑了幾步,感覺膝蓋很疼,又停下來走了幾步,才接著像往常一樣跑完5圈?;丶液缶砥鹧澴?,才發(fā)現(xiàn)膝蓋流血了,兩個膝蓋一片血肉模糊,碰到褲子非常疼。我貼了六個止血貼,才勉強蓋住主要的傷口,當撕開止血貼時,眼淚不爭氣地涌出來,但是我還是咬著牙,強忍著淚水讓媽媽幫我消毒。

媽媽說,我長大了,變得勇敢、堅強了,不再是那個愛哭的小女孩了,離小淑女更近一步了……夸得我有點不好意思,又有點驕傲。

現(xiàn)在想來,我雖然還不能跟千子星比,但堅持往這個方向努力,勇敢地在生活中歷練,總有一天,我也能優(yōu)雅地走過下雨天!

雨天讀后感篇七

在頭放假,我就已經(jīng)在網(wǎng)上預訂了余秋雨先生的幾部書,分別是、《借我一生》、《行者無疆》,書來得很快,于是,在放假的頭幾天里,我一直在埋頭閱讀余秋雨先生的這幾部著作。

讀到今天,覺得《風雨天一閣》,寫得確實不錯,給我印象尤深。

天一閣的開辦者,是明朝的范欽,是我的本家?!疤煲弧钡拿Q,在這里又有了新的解釋,本來我只以為它是“天人合一”的意思,在這里卻做如下解釋:天一生水,水能阻火,范欽用“天一閣”給自己的藏書樓命名,也就是說希望藏書樓能夠避免遭到火災,能夠永遠保存下去,可謂用心良苦。看到這里我很自然地想到了9班的學生谷天一,不知道她取名“天一”,是上面的哪一種緣由。

范欽窮其一生,藏書巨多,有很多是傳世孤本,盡收于天一閣,天一閣可謂書籍大海,我想,當范欽每日徜徉于天一閣中,與那么多先賢智者的智慧之作在一起,應(yīng)該是非常愜意的吧,我想這甚至也是他長壽的一個原因,在醫(yī)療條件那樣落后的封建時代,范欽能活到80而終,我想應(yīng)該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整日里為書香所圍。

自古以來能夠進入天一閣閱書的,盡是文化名人,比如清初的大儒黃宗羲,余秋雨先生在天一閣歷經(jīng)300多年風雨之后也登樓參觀,是他與天一閣的緣,我想也顯示了天一閣在藏書界尊貴的地位,以余秋雨先生在文化界的聲望,登天一閣應(yīng)該是滿夠資格的了。

雨天讀后感篇八

不知怎么回事,天一閣對于我,一直有一種奇怪的阻隔。照理,我是讀書人,它是藏書樓,我是寧波人,它在寧波城,早該頻頻往訪的了,然而卻一直不得其門而入。1976年春到寧波養(yǎng)病,住在我早年的老師盛鐘健先生家,盛先生一直有心設(shè)法把我弄到天一間里去看一段時間書,但按當時的情景,手續(xù)頗煩人,我也沒有讀書的心緒,只得作罷。后來情況好了,寧波市文化藝術(shù)界的朋友們總要定期邀我去講點課,但我每次都是來去匆匆,始終沒有去過天一閣。

是啊,現(xiàn)在大批到寧波作幾日游的普通上海市民回來后都在大談天一閣,而我這個經(jīng)常鉆研天一閣藏本重印書籍、對天一閣的變遷歷史相當熟悉的人卻從未進過閣,實在說不過去。直到1990年8月我再一次到寧波講課,終于在講完的那一天支支吾吾地向主人提出了這個要求。主人是文化局副局長裴明海先生,天一閣正屬他管轄,在對我的這個可怕缺漏大吃一驚之余立即決定,明天由他親自陪同,進天一閣。

但是。就在這天晚上,臺風襲來,暴雨如注,整個城市都在柔弱地顫抖。第二天上午如約來到天一閣時,只見大門內(nèi)的前后天井、整個院子全是一片汪洋。打落的樹葉在水面上翻卷,重重磚墻間透出濕冷冷的陰氣。

不錯,它只是一個藏書樓,但它實際上已成為一種極端艱難、又極端悲槍的文化奇跡。

中華民族作為世界上最早進入文明的人種之一,讓人驚嘆地創(chuàng)造了獨特而美麗的象形文字,創(chuàng)造了簡帛,然后又順理成章地創(chuàng)造了紙和印刷術(shù)。這一切,本該迅速地催發(fā)出一個書籍的海洋,把壯闊的華夏文明播揚翻騰。但是,野蠻的戰(zhàn)火幾乎不間斷地在焚燒著脆薄的紙頁,無邊的愚昧更是在時時吞食著易碎的智慧。一個為寫書、印書創(chuàng)造好了一切條件的民族竟不能堂而皇之地擁有和保存很多書,書籍在這塊土地上始終是一種珍罕而又陌生的怪物,于是,這個民族的精神天地長期處于散亂狀態(tài)和自發(fā)狀態(tài),它常常不知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自己究竟是誰,要干什么。

只要是智者,就會為這個民族產(chǎn)生一種對書的企盼。他們懂得,只有書籍,才能讓這么悠遠的歷史連成纜索,才能讓這么龐大的人種產(chǎn)生凝聚,才能讓這么廣闊的土地長存文明的火種。很有一些文人學士終年辛勞地以抄書、藏書為業(yè),但清苦的讀書人到底能藏多少書,而這些書又何以保證歷幾代而不流散呢?“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功名資財、良田巍樓尚且如此,更逞論區(qū)區(qū)幾箱書?宮廷當然有不少書,但在清代之前,大多構(gòu)不成整體文化意義上的藏書規(guī)格,又每每毀于改朝換代之際,是不能夠去指望的。鑒于這種種情況,歷史只能把藏書的事業(yè)托付給一些非常特殊的人物了。這種人必得長期為官,有足夠的資財可以搜集書籍;這種人為官又最好各地遷移,使他們有可能搜集到散落四處的版本;這種人必須有極高的文化素養(yǎng),對各種書籍的價值有迅捷的敏感;這種人必須有清晰的管理頭腦,從建藏書樓到設(shè)計書櫥都有精明的考慮,從借閱規(guī)則到防火措施都有周密的安排;這種人還必須有超越時間的深入謀劃,對如何使自己的后代把藏書保存下去有預先的構(gòu)想。當這些苛刻的條件全都集于一身時,他才有可能成為古代中國的一名藏書家。

這樣的藏書家委實也是出過一些的,但沒過幾代,他們的事業(yè)都相繼萎謝。他們的名字可以寫出長長一串,但他們的藏書卻早已流散得一本不剩了。那么,這些名字也就組合成了一種沒有成果的努力,一種似乎實現(xiàn)過而最終還是未能實現(xiàn)的悲劇性愿望。

能不能再出一個人呢,哪怕僅僅是一個,他可以把上述種種苛刻的條件提升得更加苛刻,他可以把管理、保存、繼承諸項關(guān)節(jié)琢磨到極端,讓偌大的中國留下一座藏書樓,一座,只是一座!上天,可憐可憐中國和中國文化吧。

這個人終于有了,他便是天一閣的創(chuàng)建人范欽。

清代乾嘉時期的學者阮元說:“范氏天一閣,自明至今數(shù)百年,海內(nèi)藏書家,唯此巋然獨存?!?/p>

這就是說,自明至清數(shù)百年廣闊的中國文化界所留下的一部分書籍文明,終于找到了一所可以稍加歸攏的房子。

明以前的漫長歷史,不去說它了,明以后沒有被歸攏的書籍,也不去說它了,我們只向這座房子叩頭致謝吧,感謝它為我們民族斷殘零落的精神史,提供了一個小小的棲腳處。

范欽是明代嘉靖年間人,自27歲考中進士后開始在全國各地做官,到的地方很多,北至陜西、河南,南至兩廣、云南,東至福建、江西,都有他的宦跡。最后做到兵部右侍郎,官職不算小了。這就為他的藏書提供了充裕的財力基礎(chǔ)和搜羅空間。在文化資料十分散亂,又沒有在這方面建立起像樣的文化市場的當時,官職本身也是搜集書籍的重要依憑。他每到一地做官,總是非常留意搜集當?shù)氐墓娇瘫?,特別是搜集其他藏書家不甚重視、或無力獲得的各種地方志、政書、實錄以及歷科試士錄,明代各地位人刻印的詩文集,本是很容易成為過眼煙云的東西,他也搜得不少。這一切,光有搜集的熱心和資財就不夠了。乍一看,他是在公務(wù)之暇把玩書籍,而事實上他已經(jīng)把人生的第一要務(wù)看成是搜集圖書,做官倒成了業(yè)余,或者說,成了他搜集圖書的必要手段。他內(nèi)心隱潛著的輕重判斷是這樣,歷史的宏觀裁斷也是這樣。好像歷史要當時的中國出一個藏書家,于是把他放在一個顛簸九州的官位上來成全他。

一天公務(wù),也許是審理了一宗大案,也許是彈劾了一名貪官,也許是調(diào)停了幾處官場恩怨,也許是理順了幾項財政關(guān)系,衙堂威儀,朝野聲譽,不一而足。然而他知道,這一切的.重量加在一起也比不過傍晚時分差役遞上的那個薄薄的藍布包袱,那里邊幾冊按他的意思搜集來的舊書,又要匯入行篋。他那小心翼翼翻動書頁的聲音,比開道的鳴鑼和吆喝都要響亮。

范欽的選擇,碰撞到了我近年來特別關(guān)心的一個命題:基于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或者倒過來說,基于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沒有這種東西,他就不可能如此矢志不移,輕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輕。他曾毫不客氣地頂撞過當時在朝廷權(quán)勢極盛的皇親郭勛,因而遭到延杖之罰,并下過監(jiān)獄。后來在仕途上仍然耿直不阿,公然冒犯權(quán)奸嚴氏家族,嚴世藩想加害于他,而其父嚴嵩卻說:“范欽是連郭勛都敢頂撞的人,你參了他的官,反而會讓他更出名。”結(jié)果嚴氏家族竟奈何范欽不得。我們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到,一個成功的藏書家在人格上至少是一個強健的人。

這一點我們不妨把范欽和他身邊的其他藏書家作個比較。與范欽很要好的書法大師豐坊也是一個藏書家,他的字毫無疑問要比范欽寫得好,一代書家董其昌曾非常欽佩地把他與文徵明并列,說他們兩人是“墨池董狐”,可見在整個中國古代書法史上,他也是一個耀眼的星座。他在其他不少方面的學問也超過范欽,例如他的專著《五經(jīng)世學》,就未必是范欽寫得出來的。但是,作為一個地道的學者藝術(shù)學,他太激動,大天真,太脫世,太不考慮前后左右,太隨心所欲。起先他也曾狠下一條心變賣掉家里的千畝良田來換取書法名帖和其他書籍,在范欽的天一閣還未建立的時候他已構(gòu)成了相當?shù)牟貢?guī)模,但他實在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口口聲聲尊他為師的門生們也可能是巧取豪奪之輩,更不懂得藏書樓防火的技術(shù),結(jié)果他的全部藏書到他晚年已有十分之六被人拿走,又有一大部分毀于火災,最后只得把剩余的書籍轉(zhuǎn)售給范欽。范欽既沒有豐坊的藝術(shù)才華,也沒有豐坊的人格缺陷,因此,他以一種冷峻的理性提煉了豐坊也會有的文化良知,使之變成一種清醒的社會行為。相比之下,他的社會人格比較強健,只有這種人才能把文化事業(yè)管理起來。太純粹的藝術(shù)家或?qū)W者在社會人格上大多缺少旋轉(zhuǎn)力,是辦不好這種事情的。

另一位可以與范欽構(gòu)成對比的藏書家正是他的侄子范大澈。范大澈從小受叔父影響,不少方面很像范欽,例如他為官很有能力,多次出使國外,而內(nèi)心又對書籍有一種強烈的癖好;他學問不錯,對書籍也有文化價值上的裁斷力,因此曾被他搜集到一些重要珍本。他藏書,既有叔父的正面感染,也有叔父的反面刺激。據(jù)說有一次他向范欽借書而范欽不甚爽快,便立志自建藏書樓來悄悄與叔父爭勝,歷數(shù)年努力而樓成,他就經(jīng)常邀請叔父前去作客,還故意把一些珍貴秘本放在案上任叔父隨意取閱。遇到這種情況,范欽總是淡淡的一笑而已。在這里,叔侄兩位藏書家的差別就看出來了。侄子雖然把事情也搞得很有樣子,但背后卻隱藏著一個意氣性的動力,這未免有點小家子氣了。在這種情況下,他的終極性目標是很有限的,只要把樓建成,再搜集到叔父所沒有的版本,他就會欣然自慰。結(jié)果,這位作為后輩新建的藏書樓只延續(xù)幾代就合乎邏輯地流散了,而天一閣卻以一種怪異的力度屹立著。

實際上,這也就是范欽身上所支撐著的一種超越意氣、超越嗜好、超越才情,因此也超越時間的意志力。這種意志力在很長時間內(nèi)的表現(xiàn)常常讓人感到過于冷漠、嚴峻,甚至不近人情,但天一閣就是靠著它延續(xù)至今的。

藏書家遇到的真正麻煩大多是在身后,因此,范欽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把自己的意志力變成一種不可動搖的家族遺傳。不妨說,天一間真正堪稱悲壯的歷史,開始于范欽死后。我不知道保住這座樓的使命對范氏家族來說算是一種榮幸,還是一場延綿數(shù)百年的苦役。

活到80高齡的范欽終于走到了生命盡頭,他把大兒子和二媳婦(二兒子已亡故)叫到跟前,安排遺產(chǎn)繼承事項。老人在彌留之際還給后代出了一個難題,他把遺產(chǎn)分成兩份,一份是萬兩白銀,一份是一樓藏書,讓兩房挑選。

我堅信這種遺產(chǎn)分割法老人已經(jīng)反復考慮了幾十年。實際上這是他自己給自己出的難題:要么后代中有人義無返顧、別無他求地承擔艱苦的藏書事業(yè),要么只能讓這一切都隨自己的生命煙消云散!他故意讓遺囑變得不近情理,讓立志繼承藏書的一房完全無利可圖。因為他知道這時候只要有一絲摻假,再隔幾代,假的成分會成倍地擴大,他也會重蹈其他藏書家的覆轍。他沒有絲毫意思想譏刺或鄙薄要繼承萬兩白銀的那一房,誠實地承認自己沒有承接這項歷史性苦役的信心,總比在老人病榻前不太誠實的信誓旦旦好得多。但是,毫無疑問,范欽更希望在告別人世的最后一刻聽到自己企盼了幾十年的聲音。他對死神并不恐懼,此刻卻不無恐懼地直視著后輩的眼睛。

大兒子范大沖立即開口,他愿意繼承藏書樓,并決定撥出自己的部分良田,以田租充當藏書樓的保養(yǎng)費用。

就這樣,一場沒完沒了的接力賽開始了。多少年后,范大沖也會有遺囑,范大沖的兒子又會有遺囑……,后一代的遺囑比前一代還要嚴格。藏書的原始動機越來越遠,而家族的繁衍卻越來越大,怎么能使后代眾多支脈的范氏世譜中每一家每一房都嚴格地恪守先祖范欽的規(guī)范呢?這實在是一個值得我們一再品味的艱難課題。在當時,一切有歷史跨度的文化事業(yè)只能交付給家族傳代系列,但家族傳代本身卻是一種不斷分裂、異化、自立的生命過程。讓后代的后代接受一個需要終生投入的強硬指令,是十分違背生命的自在狀態(tài)的;讓幾百年之后的后裔不經(jīng)自身體驗就來沿襲幾百年前某位祖先的生命沖動,也難免有許多憋氣的地方。不難想象,天一閣藏書樓對于許多范氏后代來說幾乎成了一個宗教式的朝拜對象,只知要誠惶誠恐地維護和保存,卻不知是為什么。按照今天的思維習慣,人們會在高度評價范氏家族的豐功偉績之余隨之揣想他們代代相傳的文化自覺,其實我可肯定此間埋藏著許多難以言狀的心理悲劇和家族紛爭,這個在藏書樓下生活了幾百年的家族非常值得同情。

范欽和他的繼承者們早就預料到這種可能,而且預料藏書樓就會因這種點滴可能而崩坍,因而已經(jīng)預防在先。他們給家族制定了一個嚴格的處罰規(guī)則,處罰內(nèi)容是當時視為最大屈辱的不予參加祭祖大典,因為這種處罰意味著在家族血統(tǒng)關(guān)系上亮出了“黃牌”,比杖責鞭笞之類還要嚴重。處罰規(guī)則標明:子孫無故開門入閣者,罰不與祭3次;私領(lǐng)親友入閣及擅開書櫥者,罰不與祭1年;擅將藏書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罰不與祭3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懲外,永行擯逐,不得與祭。

在此,必須講到那個我每次想起都很難過的事件了。嘉慶年間,寧波知府丘鐵卿的內(nèi)侄女錢繡蕓是一個酷愛詩書的姑娘,一心想要登天一閣讀點書,竟要知府作媒嫁給了范家。現(xiàn)代社會學家也許會責問錢姑娘你究竟是嫁給書還是嫁給人,但在我看來,她在婚姻很不自由的時代既不看重錢也不看重勢,只想借著婚配來多看一點書,總還是非常令人感動的。但她萬萬沒有想到,當自己成了范家媳婦之后還是不能登樓,一種說法是族規(guī)禁止婦女登樓,另一種說法是她所嫁的那一房范家后裔在當時已屬于旁支。反正錢繡蕓沒有看到天一閣的任何一本書,郁郁而終。

今天,當我抬起頭來仰望天一閣這棟樓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錢繡蕓那憂郁的目光。我?guī)缀跤X得這里可出一個文學作品了,不是寫一般的婚姻悲劇,而是寫在那很少有人文主義氣息的中國封建社會里,一個姑娘的生命如何強韌而又脆弱地與自己的文化渴求周旋。

從范氏家族的立場來看,不準登樓,不準看書,委實也出于無奈。只要開放一條小縫,終會裂成大隙。但是,永遠地不準登樓,不準看書,這座藏書樓存在于世的意義又何在呢?這個問題,每每使范氏家族陷入困惑。

就在這時,傳來消息,大學者黃宗羲先生要想登樓看書!這對范家各房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震撼。黃宗羲是“吾鄉(xiāng)”余姚人,對范氏家族沒有任何血緣關(guān)系,照理是嚴禁登樓的,但無論如何他是靠自己的人品、氣節(jié)、學問而受到全國思想學術(shù)界深深欽佩的巨人,范氏各房也早有所聞。盡管當時的信息傳播手段非常落后,但由于黃宗羲的行為舉止實在是奇崛響亮,一次次在朝野之間造成非凡的轟動效應(yīng)。他的父親本是明末東林黨重要人物,被魏忠賢宦官集團所殺,后來宦官集團受審,19歲的黃宗羲在廷一質(zhì)時竟義憤填膺地錐刺和痛毆漏網(wǎng)余黨,后又追殺兇手,警告阮大鋮,一時大快人心。清兵南下時他與兩個弟弟在家鄉(xiāng)組織數(shù)百人的子弟兵“世忠營”英勇抗清,抗清失敗后便潛心學術(shù),邊著述邊講學,把民族道義、人格道德溶化在學問中啟世迪人,成為中國古代學術(shù)天域中第一流的思想家和歷史學家。他在治學過程中已經(jīng)到紹興鈕氏“世學樓”和祁氏“淡生堂”去讀過書,現(xiàn)在終于想來叩天一閣之門了。他深知范氏家族的森嚴規(guī)矩,但他還是來了,時間是康熙十二年,即1673年。

出乎意外,范氏家族的各房竟一致同意黃宗羲先生登樓,而且允許他細細地閱讀樓上的全部藏書。這件事,我一直看成是范氏家族文化品格的一個驗證。他們是藏書家,本身在思想學術(shù)界和社會政治領(lǐng)域都沒有太高的地位,但他們畢竟為一個人而不是為其他人,交出了他們珍藏嚴守著的全部鑰匙。這里有選擇,有裁斷,有一個龐大的藏書世家的人格閃耀。黃宗羲先生長衣布鞋,悄然登樓了。銅鎖在一具具打開,1673年成為天一閣歷史上特別有光彩的一年。

黃宗羲在天一閣翻閱了全部藏書,把其中流通來廣者編為書目,并另撰《天一閣藏書記》留世。由此,這座藏書樓便與一位大學者的人格連結(jié)起來了。

從此以后,天一閣有了一條可以向真正的大學者開放的新規(guī)矩,但這條規(guī)矩的執(zhí)行還是十分苛嚴,在此后近2的時間內(nèi),獲準登樓的大學者也僅有10余名,他們的名字,都是上得了中國文化史的。

這樣一來,天一閣終于顯現(xiàn)了本身的存在意義,盡管顯現(xiàn)的機會是那樣小。封建家族的血緣繼承關(guān)系和社會學術(shù)界的整體需求產(chǎn)生了尖銳的矛盾,藏書世家面臨著無可調(diào)和的兩難境地:要么深藏密裹使之留存,要么發(fā)揮社會價值而任之耗散??磥硐裉煲婚w那樣經(jīng)過最嚴格的選擇作極有限的開放是一個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但是,如此嚴格地在全國學術(shù)界進行選擇,已遠遠超出了一個家族的職能范疇了。

直到乾隆決定編纂《四庫全書》,這個矛盾的解決才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走向。乾隆諭旨各省采訪遺書,要各藏書家,特別是江南的藏書家積極獻書。天一閣進呈珍貴古籍600余種,其中有96種被收錄在《四庫全書》中,有370余種列入存目。乾隆非常感謝天一閣的貢獻,多次褒揚獎賜,并授意新建的南北主要藏書樓都仿照天一閣格局營建。

天一閣因此而大出其名,盡管上獻的書籍大多數(shù)沒有發(fā)還,但在國家級的“百科全書”中,在欽定的藏書樓中,都有了它的生命。我曾看到好些著作文章中稱乾隆下今天一閣為《四庫全書》獻書是天一閣的一大浩劫,頗覺言之有過。藏書的意義最終還是要讓它廣泛流播,“藏”本身不應(yīng)成為終極目的。連堂堂皇家編書都不得不大幅度地動用天一閣的珍藏,家族性的收藏變成了一種行政性的播楊,這證明天一閣獲得了大成功,范欽獲得了大成功。

天一閣終于走到了中國近代。什么事情一到中國近代總會變得怪異起來,這座古老的藏書樓開始了自己新的歷險。

先是太平軍進攻寧波時當?shù)匦⊥党脕y拆墻偷書,然后當廢紙論斤賣給造紙作坊。曾有一人出高價從作坊買去一批,卻又遭大火焚毀。

這就成了天一閣此后命運的先兆,它現(xiàn)在遇到的問題已不是讓不讓某位學者上樓的問題了,竟然是竊賊和偷兒成了它最大的對手。

19,一個叫薛繼渭的偷兒奇跡般地潛入書樓,白天無聲無息,晚上動手偷書,每日只以所帶棗子充饑,東墻外的河上,有小船接運所偷書籍。這一次幾乎把天一閣的一半珍貴書籍給偷走了,它們漸漸出現(xiàn)在上海的書鋪里。

薛繼渭的這次偷竊與太平天國時的那些小偷不同,不僅數(shù)量巨大、操作系統(tǒng),而且最終與上海的書鋪掛上了鉤,顯然是受到書商的指使。近代都市的書商用這種辦法來侵吞一個古老的藏書樓,我總覺得其中蘊含著某種象征意義。把保護藏書樓的種種措施都想到了家的范欽確實沒有在防盜的問題上多動腦筋,因為這對在當時這樣一個家族的院落來說構(gòu)不成一種重大威脅。但是,這正像范欽想象不到會有一個近代降臨,想象不到近代市場上那些商人在資本的原始積累時期會采取什么手段。一架架的書櫥空了,錢繡蕓小姐哀怨地仰望終身而未能上的樓板,黃宗羲先生小心翼翼地踩踏過的樓板,現(xiàn)在只留下偷兒吐出的一大堆棗核在上面。

當時主持商務(wù)印書館的張元濟先生聽說天一閣遭此浩劫,并得知有些書商正準備把天一閣藏本賣給外國人,便立即撥巨資搶救,保存于東方圖書館的“涵芬樓”里。涵芬樓因有天一閣藏書的潤澤而享譽文化界,當代不少文化大家都在那里汲取過營養(yǎng)。但是,如所周知,它最終竟又全部焚毀于日本侵略軍的炸彈之下。

這當然更不是數(shù)百年前的范欽先生所能預料的了。他“天一生水”的防火秘咒也終于失效。

然而毫無疑問,范欽和他后代的文化良知在現(xiàn)代并沒有完全失去光亮。除了張元濟先生外,還有大量的熱心人想努力保護好天一閣這座“危樓”,使它不要全然成為廢墟。這在現(xiàn)代無疑已成為一個社會性的工程,靠著一家一族的力量已無濟于事。幸好,本世紀30年代、50年代、60年代直至80年代,天一閣一次次被大規(guī)模地修繕和充實著,現(xiàn)在已成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人們游覽寧波時大多要去訪謁的一個處所。天一閣的藏書還有待于整理,但在文化信息密集、文化溝通便捷的現(xiàn)代,它的主要意義已不是以書籍的實際內(nèi)容給社會以知識,而是作為一種古典文化事業(yè)的象征存在著,讓人聯(lián)想到中國文化保存和流傳的艱辛歷程,聯(lián)想到一個古老民族對于文化的渴求是何等悲愴和神圣。

雨天讀后感篇九

文中的這段文字,”只要是智者,就會為這個民族產(chǎn)生一種對書的企盼。他們懂得,只有書籍,才能讓這么悠遠的歷史連成纜索,才能讓這么龐大的人種產(chǎn)生凝聚,才能讓這么廣闊的土地長存文明的火種?!皩ξ矣袠O大的震動。作者這樣一個飽讀詩書之人,我輩要不感到渺小與淺薄那才是一種恥辱。古語有云”窮則變,變則通“,只有當一個人可以產(chǎn)生思考的時候,這個人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得到發(fā)展。

面對選擇,我們誰也很難立刻就能做出無悔的抉擇;而歷史中的抉擇就更是難了!而范欽父子就不能不讓我們欽佩了。范欽不僅是一個真正的文化智者,而且還是一個人格健全之人,是他將我們斷殘零落的精神史攢聚起來,為我們建構(gòu)了一個精神的家園,雖然,不是很大,但已經(jīng)足夠了!在歷史中,他能輕常人之所重,而重常人之所輕,在別人迷戀仕途之時,而他卻在那個年齡將搜羅藏書融進了生命。這不正是一種向上的文化品格么!他的長子范大沖面對萬兩黃金與藏書樓的抉擇時,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繼承父業(yè),并決定撥出自己的部分良田,以田租充當藏書樓的保養(yǎng)費用。這種擔當需要勇氣,更需要一定的健全人格與人生的終極價值觀作為支撐,否則,誰又不愛黃金而選擇仍需長久開銷的藏書樓呢!

秋雨先生正是通過這一艱難的歷程,為我們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展示了一個文化貴族家庭的持久魅力與人格底蘊,并為今天的大學生提出了一個構(gòu)建健康的、有益他人和世界的人生價值觀的最佳參照,為我們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此番風雨正當時,我輩豈能后古人!

雨天讀后感篇十

翻到余秋雨的短文——《風雨天一閣》,忽然想起我曾經(jīng)看過、體驗過。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走進了天一閣,一個以藏書著稱于世的藏書樓。

那天,吃過午飯,短暫的休息之后,一位朋友說:“走,我?guī)銈內(nèi)ヌ煲婚w感受一下?!蔽覀兌柬憫?yīng),因為下午的時光不知道怎么樣打發(fā)。去感悟一下藏書樓的書香與文化的歷史底蘊,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乘車去天一閣。朋友也并不熟悉天一閣的具體位置,只知道一個大概的方向。于是,我們跟著他走,反正都不熟悉,錯了,也不算什么失誤,瀏覽寧波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也是一種收獲,有收獲總比無聊地打發(fā)時間要好過,心里總會舒坦一點,不至于因為荒廢了美好的時光而懊惱。

那天,天氣也是陰沉沉的,陽光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也許老天也讓我們體驗一下余秋雨筆下的天一閣,風雨中的天一閣也許就另有一種味道。

古代的藏書樓最大隱患或者說藏書樓最大危險就是火災。木制的樓閣,再加上脆弱的紙頁,都是怕火的。一把火,就能把幾代人的心血、甚至幾代的歷史都付之一炬,在那殘余的灰燼中,再也難尋歷史的蹤跡。只能是一生的嘆息與遺憾。而創(chuàng)始人之所以取名“天一閣”,是因為去取《易經(jīng)》中“天一生水”之義,想借水防火,以免除歷來藏書者最大的憂患火災。而天一閣在歷史的洪流中就真的按照創(chuàng)造者的意圖,演繹得淋漓盡致,依舊保持著原來的風貌,只不過多了些歷史的滄桑與厚重。這不,今天又老天又飄起了雨絲!

面對選擇,我們很難立刻就能做出無悔的抉擇;而歷史中的抉擇就更是難了!歷史的抉擇如何,是遺臭萬年,還是流芳百世,誰也不能站在歷史的洪流中去評說,只有后人才能做出公正的評判!

范欽,一個真正的文化智者!是他將我們斷殘零落的精神史攢聚起來,為我們的建構(gòu)了一個精神的家園,雖然,不是很大,但已經(jīng)足夠了!如果說大,那么,屈指算來,又有幾個呢?恐怕如果有,那么也都被湮沒在歷史的海洋中。在歷史中他能輕常人之所重,而重常人之所輕,在別人迷戀仕途之時,而他卻在那個年齡將搜羅藏書融進了生命。

歷史中和他同時代的人中也不乏藏書者,而殘存下來的,流傳至今仍然為我們所景仰的、瞻仰的則只有范欽所建立的天一閣這所藏書樓,其他的都隨著歷史而退出了舞臺。為什么惟獨范欽能永久地立在歷史的洪流中呢?這和范欽的為人、氣度是分不開的。也正因為范欽有一種超越意氣、超越嗜好、超越才情,才有了他藏書樓超越時間的意志力!

歷史就是一場沒完沒了的接力賽。而范欽所創(chuàng)造的歷史該怎樣繼承呢?能不能將自己的一生的心血就在自己駕鶴西游之后也灰飛煙滅呢?“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況且這也并不是什么恩澤,他留下的是責任,沉重的歷史的責任!范欽的長子范大沖從父親的肩上接下了這個重擔。沒有信誓旦旦,但卻比信誓旦旦更能打動人心。責任就是接力棒,一代代傳下來?!白由鷮O,孫生子,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就這樣,天一閣就在這個家族的繁衍生息的歷史中巋然不動。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要真正地把藏書樓保存下來,并且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沒有一定的規(guī)定是不行的。俗語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狈都乙膊焕?,也許他們的規(guī)矩比別家更苛刻,更嚴格。但是也正因為嚴格、苛刻,藏書樓在沒有在子孫后代的手中被葬送。雖然后來也有被偷,被盜,但是飽經(jīng)風雨的天一閣依舊搖曳在風雨中,形成一道風雨中獨特的風景,閃耀著歷史文化的光輝,深邃而厚重!

走進淡褪了紅色的大門,就是一個小小的庭院,原子很小,四棵飽經(jīng)滄桑的不知道什么名字的樹被欄桿圍著,范欽的銅像就在樹的中間。陰沉沉的天氣就加重了歷史的濃重感,順著狹窄的小路,也就是走廊,走廊兩旁排列的是藏書房間,介紹為范家藏書做出貢獻的范家子孫。古色古香的簡裝或者精裝的書都擺在書櫥中,昏黃的燈光更讓人覺得走進了歷史的隧道,沐浴著歷史的文化光輝。

修長的竹林在風中沙沙地響著,走過竹林,跨過小橋,踏過鵝卵石鋪成的小徑,青苔見證著天一閣的滄桑。小雨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下起來了,淅淅瀝瀝的雨,在加上天一閣特有的文化底蘊,讓我感受到了心靈的震撼。

鏤空的墻壁,雕刻著麒麟的影壁,還有那厚厚的墻壁,都沉淀著歷史的記憶!

雨天讀后感篇十一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惫磐駚?,知識文化的最重要載體便是書。取代了口耳相傳,世界一下子因白紙黑字豐富多彩起來。書是不盡的財富、不竭的甘霖,但同時,它又是脆弱的。單薄的紙張似乎不堪文化之重,在歷史的長河中紛紛流失,無數(shù)思想的結(jié)晶付諸東流,這不得不令人挽腕痛惜。于是,許多人挺身而出,甘當文化的守護者,縱使耗財耗力,默默無聞,這便是藏書家。

正如書中所說,中華文明太豐富了,中會文化浩如煙海,一個一個方塊字串成句,一句一句話連成篇,一篇一篇文章又成了書,多如牛毛的書。然而,單薄的紙張?zhí)嗳趿?,偏偏又成了傳承文化的最主要手段。文化在書里棲身,而那么多書又將歸往何處?戰(zhàn)火、天災、禍亂,每一樣都威脅著它。于是,便有藏書家。

歷代從不缺藏書家,但成功者寥寥。對這類人的要求是如此苛刻,他必須有足夠的資產(chǎn),有集書的夙愿并不辭辛勞,有敏銳的`頭腦及管理才能,精細的考慮和堅定的信仿,等等。這樣,他才有可能成為文化的守護神。

很可惜,若大的中國,只有一人,范欽,通過了這苛刻至極的考核,只有他,為中華文化找到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落腳點。這已是上蒼對中華文明的極大眷顧了。

范欽窮其一生創(chuàng)建了天一閣,他身后,無數(shù)范氏子孫窮其一生地護了天一閣。猶如一場沒完沒了的接力,連交接奉的那一刻也不容人喘息。就這樣奇跡般地傳了一代又一代,這份堅持令人動容。范氏的確實煞費苦心,建立了一整套護樓保書的系統(tǒng),使天一閣挺過了無數(shù)風霜雨雪,屹立至今。他們與其說在藏書,不如說在養(yǎng)書。

他們有自己的矛盾,維持天一閣不倒似乎已不成問題,可是時間長了,范氏后人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藏書的目的何在?意義何走在?護著這一樓書,不予人看,不準變賣,為了什么?神圣的傳遞漸漸成了苦難的延續(xù)。他們不知道,也許數(shù)百年前的范增在盼望這樣一個時代,一個天一閣能夠大敞其門的時代。于是,縱然不愿,子子孫孫恪守祖訓,毫無目的地供養(yǎng)定樓書卷,恭敬而惶恐。這些都使這一切變得怪異而扭曲。無止息地走一條看不見盡頭的路,行者寒心,聞?wù)弑瘧憽?/p>

然而,天一閣依然屹立,從歷史中沉重地走出來,來到我們面前。天一閣成了一件雕塑,一個符號,同時,它以豐富的內(nèi)涵潤澤現(xiàn)世,使成千上萬人受益。范欽含笑了。無數(shù)范氏子孫可能先是驚愕,再從腦海中費力尋覓著藏書的最原始動機,最后釋然。數(shù)百年的宿命煙消云散,飽經(jīng)風霜的天一閣葬送了歷史,迎來新的篇章。

不可否認,天一閣是一個奇跡,支撐這個奇跡的是文化保存和流傳的艱辛,無數(shù)人的努力,以及一個古老民族的氣節(jié)與風骨。我們在華夏大地上生存,同我們的祖先站的是同一片土地。那從源頭淌下的清泉,滋養(yǎng)了我們,應(yīng)該讓它繼續(xù)左流下去。天一閣淌下的一脈泉水,終將成河成江,匯聚成海。過去雖然已成為歷史,然而我想,范氏子孫的那種文化良知不會隨歷史消失,就像文中所寫:“我們這些人,在生命本質(zhì)上無疑屬于現(xiàn)代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但從遺傳因子上考察,又無可逃遁地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子遺。天一閣是一種精神的象征。華夏文明在此落腳,理應(yīng)由此發(fā)揚光大。不只文化良知,許多高尚品格也應(yīng)如此,理應(yīng)如此?!?/p>

天一閣,精神的守望者。

雨天讀后感篇十二

也許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仰慕;也許是被天閣眾多藏書所迷惑;也許是被范家子孫的精神所感動。當我讀完《風雨天閣》時,心中不禁浮想聯(lián)翩。

座古代普普通通的藏書樓,延續(xù)百年巋然不動。幾百年的風雨,在范氏家族苛刻的祖訓之下,獲準登樓的大學者也僅有十余名。

藏書樓就是場沒完沒了的接力賽,而范欽就是舉辦這場接力賽的主辦方。范欽的長子范大沖從父親肩上接過了這個重任。沒有信誓旦旦,但卻比信誓旦旦更加使人信服。重任就是接力棒,代代傳下來。“子生孫,孫生子,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就這樣,只要范欽家族繼續(xù)繁衍,這場接力賽就永不停息。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币嬲匕巡貢鴺潜4嫦聛?,并且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沒有定的規(guī)矩是不行的。俗語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狈都乙膊焕猓苍S他們家的規(guī)矩比其他家族的規(guī)矩更加苛刻,更加嚴格。但是也正因為嚴格、苛刻,填個并沒有在范家子孫后代中所葬送。雖然,后來也有被盜、被偷,但是飽經(jīng)風霜的天閣依舊搖曳在風雨中,形成道風雨中獨特而絢爛的風景線,閃耀著歷史文化的光輝,深邃而厚重!

“風雨天閣”被世人所稱,這也然讓范家子孫所崇拜、所驕傲的名字。它,不僅僅代表著范家子孫的驕傲與自豪,更多的是代表著我們?nèi)A夏子孫的頑強與堅毅的精神!

雨天讀后感篇十三

在頭放假,我就已經(jīng)在網(wǎng)上預訂了余秋雨先生的幾部書,分別是文化苦旅、《借我一生》、《行者無疆》,書來得很快,于是,在放假的頭幾天里,我一直在埋頭閱讀余秋雨先生的這幾部著作。

讀到今天,覺得《風雨天一閣》,寫得確實不錯,給我印象尤深。

天一閣的開辦者,是明朝的范欽,是我的本家。“天一”的名稱,在這里又有了新的解釋,本來我只以為它是“天人合一”的意思,在這里卻做如下解釋:天一生水,水能阻火,范欽用“天一閣”給自己的藏書樓命名,也就是說希望藏書樓能夠避免遭到火災,能夠永遠保存下去,可謂用心良苦??吹竭@里我很自然地想到了9班的學生谷天一,不知道她取名“天一”,是上面的哪一種緣由。

范欽窮其一生,藏書巨多,有很多是傳世孤本,盡收于天一閣,天一閣可謂書籍大海,我想,當范欽每日徜徉于天一閣中,與那么多先賢智者的智慧之作在一起,應(yīng)該是非常愜意的吧,我想這甚至也是他長壽的一個原因,在醫(yī)療條件那樣落后的封建時代,范欽能活到80而終,我想應(yīng)該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整日里為書香所圍。

自古以來能夠進入天一閣閱書的,盡是文化名人,比如清初的大儒黃宗羲,余秋雨先生在天一閣歷經(jīng)300多年風雨之后也登樓參觀,是他與天一閣的緣,我想也顯示了天一閣在藏書界尊貴的地位,以余秋雨先生在文化界的聲望,登天一閣應(yīng)該是滿夠資格的了。

雨天讀后感篇十四

活動目標:

1、能比較5以內(nèi)數(shù)群的多和少,并找出等量進行配對。

2、會用簡單的語言對操作活動進行表述。

活動準備:

(1)1"5大點卡各一張,大花傘、點子接龍卡1套(接龍卡上的點數(shù)不超過5)。

(2)方點卡、接龍卡一份。

活動過程:

1、玩“點卡配對”游戲。

(1)、教師出示一張大點卡,并說“我出×?!闭堄變耗贸龊屠蠋熞粯佣帱c子的方點卡,舉起來說:“我出×,×和×一樣多。”

(2)、教師出示另一張大點卡,游戲繼續(xù)進行下去,直到教師的大點卡全部出完為止。

2、玩“點物接龍”游戲。

(1)、教師出示大接龍卡,請一個幼兒配合演示點子接龍的游戲規(guī)則,強調(diào)一邊接,一邊說:“×和×一樣多。”如:“4雙雨鞋和4個點子一樣多?!?/p>

(2)、讓幼兒取己的小接龍卡,自行玩“點物接龍”游戲。也可以將材料與同伴的合在一起玩。

幼兒玩接龍游戲過程中,教師提醒幼兒數(shù)清楚雨具與點子的數(shù)目。

延伸活動:

自主性游戲中玩“等量連線”練習。

活動效果:

最近我班正在開展“下雨天”的主題活動,班里的孩子對各種色彩鮮艷的雨具特別感興趣,基于孩子的興趣和本階段的幼兒發(fā)展目標我設(shè)計了此活動。

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達成預定目標,個別幼兒用語言表述還有點困難。

雨天讀后感篇十五

在這篇萬字散文中,作者敘述和表現(xiàn)的,是一個對中國文化抱有堅定執(zhí)著信念的終極追尋式的人物以及故事,我視之為文化精神品格的榜樣,并以此為驕傲。

當我們被世俗文化騷擾甚至迷惑的今天,能讀到他這篇散文,讓我更感到了一種驚喜與難能可貴。他在許多作品里幾乎傾注了他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去追隨歷史人物的精神品格,試圖在他們的故事和傳奇中發(fā)現(xiàn)對今天和未來有所啟迪的東西,為人類留下真實和道義的作品。文章從《易經(jīng)》、造紙和印刷術(shù)的發(fā)明一直追索到建國后的80年代,期間提到了創(chuàng)建和保護天一閣的范欽、范大沖父子,想看天一閣藏書而不得的錢繡蕓姑娘,被破例允許參觀天一閣的黃宗羲,提倡編寫《四庫全書》的皇帝乾隆,保護流散藏書、創(chuàng)建商務(wù)印書館的張元濟等眾多歷史人物。全文生動有趣,閱讀完畢,讀者不僅獲取了大量的歷史知識,而且不需要理論說教,就會自發(fā)地從這些故事和人物的言語行為中領(lǐng)會對傳統(tǒng)文化的感悟。在這一點上,余秋雨成功地做到了找傳統(tǒng)文化之根,讓歷史告訴未來的寫作心愿。文章里充滿了對民族精神根源的召喚和對國人善于遺忘的不滿:“這個民族的精神天地長期處于散亂狀態(tài)和自發(fā)狀態(tài),它常常不知自己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自己究竟是誰,要干什么?!毕胍倪M現(xiàn)有的中國文化就需要從改變中國人的人格開始,而目的是為了塑造健康完滿的人生。

在《風雨天一閣》里,作者看重的是一種“健全人格”的精神,由此,作者才寫道:“范欽的選擇,碰撞到了我近年來特別關(guān)心的一個命題:基于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或者倒過來說,基于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沒有這種東西,他就不可能如此矢志不移,輕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輕。一個成功的藏書家在人格上至少是一個強健的人?!?/p>

文中的這段文字,“只要是智者,就會為這個民族產(chǎn)生一種對書的企盼。他們懂得,只有書籍,才能讓這么悠遠的歷史連成纜索,才能讓這么龐大的人種產(chǎn)生凝聚,才能讓這么廣闊的土地長存文明的火種?!睂ξ矣袠O大的震動。作者這樣一個飽讀詩書之人,我輩要不感到渺小與淺薄那才是一種恥辱。古語有云“窮則變,變則通”,只有當一個人可以產(chǎn)生思考的時候,這個人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得到發(fā)展。

面對選擇,我們誰也很難立刻就能做出無悔的抉擇;而歷史中的抉擇就更是難了!而范欽父子就不能不讓我們欽佩了。范欽不僅是一個真正的文化智者,而且還是一個人格健全之人,是他將我們斷殘零落的精神史攢聚起來,為我們建構(gòu)了一個精神的家園,雖然,不是很大,但已經(jīng)足夠了!在歷史中,他能輕常人之所重,而重常人之所輕,在別人迷戀仕途之時,而他卻在那個年齡將搜羅藏書融進了生命。這不正是一種向上的文化品格么!他的長子范大沖面對萬兩黃金與藏書樓的抉擇時,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繼承父業(yè),并決定撥出自己的部分良田,以田租充當藏書樓的保養(yǎng)費用。這種擔當需要勇氣,更需要一定的健全人格與人生的終極價值觀作為支撐,否則,誰又不愛黃金而選擇仍需長久開銷的藏書樓呢!

秋雨先生正是通過這一艱難的歷程,為我們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展示了一個文化貴族家庭的持久魅力與人格底蘊,并為今天的大學生提出了一個構(gòu)建健康的、有益他人和世界的人生價值觀的最佳參照,為我們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此番風雨正當時,我輩豈能后古人!

雨天讀后感篇十六

翻到余秋

的短文——《風雨天一閣》,忽然想起我曾經(jīng)看過、體驗過。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走進了天一閣,一個以藏書著稱于世的藏書樓。

那天,吃過午飯,短暫的休息之后,一位朋友說:“走,我?guī)銈內(nèi)ヌ煲婚w感受一下?!蔽覀兌柬憫?yīng),因為下午的時光不知道怎么樣打發(fā)。去感悟一下藏書樓的書香與文化的歷史底蘊,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乘車去天一閣。朋友也并不熟悉天一閣的具體位置,只知道一個大概的方向。于是,我們跟著他走,反正都不熟悉,錯了,也不算

什么

失誤,瀏覽寧波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也是一種收獲,有收獲總比無聊地打發(fā)時間要好過,心里總會舒坦一點,不至于因為荒廢了美好的時光而懊惱。

那天,天氣也是陰沉沉的,陽光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也許老天也讓我們體驗一下余秋雨筆下的天一閣,風雨中的天一閣也許就另有一種味道。

古代的藏書樓最大隱患或者說藏書樓最大危險就是火災。木制的樓閣,再加上脆弱的紙頁,都是怕火的。一把火,就能把幾代人的心血、甚至幾代的歷史都付之一炬,在那殘余的灰燼中,再也難尋歷史的蹤跡。只能是一生的嘆息與遺憾。而創(chuàng)始人之所以取名“天一閣”,是因為去榷易經(jīng)》中“天一生水”之義,想借水防火,以免除歷來藏書者最大的憂患火災。而天一閣在歷史的洪流中就真的按照創(chuàng)造者的意圖,演繹得淋漓盡致,依舊保持著原來的風貌,只不過多了些歷史的滄桑與厚重。這不,今天又老天又飄起了雨絲!

面對選擇,我們很難立刻就能做出無悔的抉擇;而歷史中的抉擇就更是難了!歷史的抉擇如何,是遺臭萬年,還是流芳百世,誰也不能站在歷史的洪流中去評說,只有后人才能做出公正的評判!

范欽,一個真正的文化智者!是他將我們斷殘零落的精神史攢聚起來,為我們的建構(gòu)了一個精神的家園,雖然,不是很大,但已經(jīng)足夠了!如果說大,那么,屈指算來,又有幾個呢?恐怕如果有,那么也都被湮沒在歷史的海洋中。在歷史中他能輕常人之所重,而重常人之所輕,在別人迷戀仕途之時,而他卻在那個年齡將搜羅藏書融進了生命。

歷史中和他同時代的人中也不乏藏書者,而殘存下來的,流傳至今仍然為我們所景仰的、瞻仰的則只有范欽所建立的天一閣這所藏書樓,

其他

的都隨著歷史而退出了舞臺。為什么惟獨范欽能永久地立在歷史的洪流中呢?這和范欽的為人、氣度是分不開的。也正因為范欽有一種超越意氣、超越嗜好、超越才情,才有了他藏書樓超越時間的意志力!

歷史就是一場沒完沒了的接力賽。而范欽所創(chuàng)造的歷史該

怎樣

繼承呢?能不能將自己的一生的心血就在自己駕鶴西游之后也灰飛煙滅呢?“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況且這也并不是什么恩澤,他留下的是責任,沉重的歷史的責任!范欽的長子范大沖從父親的肩上接下了這個重擔。沒有信誓旦旦,但卻比信誓旦旦更能打動人心。責任就是接力棒,一代代傳下來?!白由鷮O,孫生子,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就這樣,天一閣就在這個家族的繁衍生息的歷史中巋然不動。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要真正地把藏書樓保存下來,并且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沒有一定的規(guī)定是不行的'。俗語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狈都乙膊焕?,也許他們的規(guī)矩比別家更苛刻,更嚴格。但是也正因為嚴格、苛刻,藏書樓在沒有在子孫后代的手中被葬送。雖然后來也有被偷,被盜,但是飽經(jīng)風雨的天一閣依舊搖曳在風雨中,形成一道風雨中獨特的風景,閃耀著歷史文化的光輝,深邃而厚重!

走進淡褪了紅色的大門,就是一個小小的庭院,原子很小,四棵飽經(jīng)滄桑的不知道什么名字的樹被欄桿圍著,范欽的銅像就在樹的中間。陰沉沉的天氣就加重了歷史的濃重感,順著狹窄的小路,也就是走廊,走廊兩旁排列的是藏書房間,介紹為范家藏書做出貢獻的范家子孫。古色古香的簡裝或者精裝的書都擺在書櫥中,昏黃的燈光更讓人覺得走進了歷史的隧道,沐浴著歷史的文化光輝。

雨天讀后感篇十七

正如余秋雨先生說的,我心底中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雖然沒仔細去揣摩但確實讓我感觸很深,尤其是《風雨天一閣》。

小時候,知道寧波有一座藏書樓——天一閣,感到無比驕傲,因為它就在我所在的城市——寧波。上完初中,到寧波讀書,感覺離天一閣近了許多,但卻從未走近過它。記得讀師范的時候,我們的語文老師也曾向我們介紹過天一閣,當時的我聽的特入迷??戳擞嗲镉晗壬鹊娘L雨天一閣,更是記憶猶新。

天一閣之所以叫天一閣,是創(chuàng)辦人取《易經(jīng)》中“天一生水”之義,想借水防火,來免去歷來藏書者最大的憂患火災。文中的這段文字,“只要是智者,就會為這個民族產(chǎn)生一種對書的企盼。他們懂得,只有書籍,才能讓這么悠遠的歷史連成纜索,才能讓這么龐大的人種產(chǎn)生凝聚,才能讓這么廣闊的土地長存文明的火種?!睂ξ矣袠O大的震動。范欽不僅是一個真正的文化智者,而且還是一個人格健全之人,是他將我們斷殘零落的精神史攢聚起來,為我們建構(gòu)了一個精神的家園,雖然,不是很大,但已經(jīng)足夠了!

文中也提及了書法大師豐坊和他的侄子范大澈,他們也是藏書家,卻并未傳承下去。藏書僅憑一人之力,是不能久遠的。范欽不僅僅把藏書作為愛好,更把藏書看成是一種使命,而且是整個家族的使命。這也是天一閣自明至今數(shù)百年,巋然獨存的原因了。

天一閣只是一個藏書樓,但它實際上已成為一種極端艱難、又極端悲愴的文化遺跡。那一種精神,堅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就我自己而言,做事都是只有3分鐘熱度??赐瑢W天天寫日記,覺得是個不錯的習慣,也嘗試著每天寫點什么。結(jié)果寫了一個禮拜,沒有堅持下去。我對寫作缺乏興趣是一原因,感覺象在給自己找借口。但最重要的是堅持的決心不夠。

想看天一閣藏書而不得的錢繡蕓姑娘,惋惜之余令人敬佩。在婚姻很不自由的時代,既不看重錢也不看重勢,只想借著婚配來多看一點書,很是令人感動。由于家族的規(guī)定,她還是沒能踏入藏書樓中看書。曾經(jīng)的我想,藏書樓,藏了那么多書,卻不準人看,連家人都不能看,藏了這么多書是做什么用?現(xiàn)在的我,終于明白,不對外開放是為了更好地傳承下去,只是,這些規(guī)矩只能防君子,卻不能防小人。

余秋雨先生在最后寫道:什么時候能把范氏家族和其他許多家族數(shù)百年來的靈魂史袒示給現(xiàn)代世界呢?現(xiàn)在,他們的靈魂和精神已深深的印刻在我的心中。

雨天讀后感篇十八

也許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仰慕,也許是源自內(nèi)心的書生意氣,當我讀完余秋雨先生的《風雨天一閣》后,分明感到那源于歷史深處的思索,如裊裊茶韻,飄然溢于紙外。

一座普通的藏書樓,卻成了“一鐘極端艱難,而又極端悲愴的文化奇跡。”天一閣,確實承載了太多,太多。

掩卷沉思,浩瀚乾坤,千古蒼桑皆抑于此。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18903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