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為了組織教學活動而編寫的一種教學設計和方案。教案的評價方式要多樣化,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評價和培養(yǎng)。看看以下這些教案范文,或許能給你帶來新的教學思路和靈感。
七上春教案篇一
鄭愁予是中國臺灣當代著名詩人。他的名作《錯誤》被譽為“當代抒情詩的絕唱”。這首詩寫的是江南一個小鎮(zhèn)上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一個遺憾的過程。教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興趣盎然地鑒賞這首美麗的詩歌并針對其中鮮明的意象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要讓學生懂得好的詩歌應給人無限的聯(lián)想和想象空間。同時,讓學生對鄭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特點有初步的了解。
:多媒體教室。
:以誦讀和互動討論為主。
過程:
一:
師:(導入??新課)。
鄭愁予是當代活躍在中國臺灣詩壇的一位著名詩人。曾有人評價他說:“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詩句華美,而且絕對是現(xiàn)代的?!彼倪@首《錯誤》并被譽為“現(xiàn)代抒情詩的絕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這些評價呢?那這首詩又是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感受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
先學生自由讀全詩,然后教師范讀。
師:請注意本詩中一些特殊的句式和書面化的詞語,請同學們指出來。
生:柳絮(xu)、跫(qiong)音、春幃(wei)、窗扉(fei)。
“如蓮花的開落”、“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師:好的。請大家再齊讀一遍。注意詩句的停頓和節(jié)奏。
生:齊讀。
三:
師:請同學們告訴我,這首詩為什么起的詩題是“錯誤”呢?請根據(jù)你的理解,談談這里隱含的一個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組討論一下。
生:(帶著思考和問題進行熱烈討論)。
一生答:我這樣理解:
詩中主人公“我”騎著馬周游江南,碰到一個癡癡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閨中女子,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沒有東風”為她傳遞信息,又沒有漫天飛舞的柳絮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時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連帷幕也不揭開,無心去看窗外花團錦簇的春景。(此時教師點撥:劉禹錫《春詞》中“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與上述所詠的怨情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長深遠)。?終于,她聽到達達的馬蹄,美麗的馬蹄聲,以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歸來了。當打開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個過路人。轉(zhuǎn)瞬間,這無限的喜悅變成了無限的失望。這“美麗的錯誤”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樣。?(熱烈鼓掌)。
師:非常好。不錯,這首詩是寫了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寫了一個遺憾的?????????????????????????????????????????????????????????過程。這很容易讓人去描繪那時這樣一幅幅畫面。當他們雙眼交錯的一剎那,他們內(nèi)心的琴弦是怎樣被激蕩起來的??好,如果讓你當導演,把這個相遇的過程拍一部小的電影短片,不知在座的各位會怎么去安排呢??可以不拘于詩,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
生:(熱烈討論)。
一生:我有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時間:黃昏時分,火紅的夕陽正放射著自己最后的光和熱,慢慢向西天墜去。它的光輝照射著青石鋪就的街道上。
地點:江南一小鎮(zhèn)上。
人物:騎馬的游子,女子。
過程:詩中的男主人公是個浪跡天涯的游子。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鎮(zhèn)上,在街道的盡頭,慢慢走過來一匹馬,馬上坐著一藍衣青年。那就是“我”,詩中的主人公。漸漸??????????????????????????????????????????????????落山的夕陽照射在青石鋪就的街道上,小鎮(zhèn)上異常安靜?!拔摇彬T馬踱在青石上,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達達”聲。起風了,“我”的發(fā)絲微微地飄揚了起來。?然后鏡頭轉(zhuǎn)到小巷中長滿藤蘿爬山虎的青石墻??粗@些,“我”似乎若有所思。思什么不得而知,只聽到“我”在輕輕吟誦席慕容的“如果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鏡頭轉(zhuǎn)到小巷盡頭一處閨樓之中,梳妝臺前坐著一位女子,手中正刺繡,但眉頭緊蹙,心不在焉。樓下傳來小孩子嬉戲的聲音,但她充耳不聞。?這時,自街道上由遠而近傳來達達的馬蹄聲。略一遲疑,隨即她又凝神細聽,確實是達達的馬蹄聲。?一束燦爛的笑容自她臉上綻放開來。她放下手中的東西,沖到了窗前,推開窗子,朝街道上望去。????遠遠的,一個人向她走來。但,那張臉,卻不是她所熟悉的那個人的。
(合)馬上的人也注意到了她,停下了口中之詞。當四目交錯而過的那刻,影片響起了悠揚的音樂聲。風起了,柳絮漫天飄灑起來。鏡頭慢慢向上拉升,霧色籠罩著小巷、小鎮(zhèn)。
同學們都凝神靜思了一會,熱烈地鼓起了掌。
一生:我想補充一下。這時的“我”也可以牽著馬。
另一生:結(jié)尾也可以響起江南小鎮(zhèn)特有的街頭叫賣聲,讓影片籠罩在江南特有的氛圍中。
生:(討論熱烈)各抒己見。
一生:文章標題是用“錯誤”起名,而且是“美麗的錯誤”?!斑_達的馬蹄”敲響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靈深處,因而美麗。不過,這馬蹄聲僅僅從前面路過,并不為她的企盼而停駐,因而是個錯誤。這一起一伏,產(chǎn)生了高度的戲劇性,給人跌宕起伏的感覺。
(師補充:這首詩所表現(xiàn)出的意境,又與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有相似之處。這可以說成是它的中國性聯(lián)想)。
一生:他在詩中還運用了中國傳統(tǒng)的古典詩歌的意象,如“蓮花”、“柳絮”、“馬蹄”、“春幃”。這些我們在古典詩詞中見的較多。
(師補充:很好,舉個例子。東風這一意象來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無題》中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所以講鄭具有很深的古典詩詞的修養(yǎng)。)。
生找到:“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師:很好。
一生:還有“達達”的馬蹄聲,這在中國文化里才有。這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約定的。
(鼓掌?。?。
三:
師:很好。大家談了這么多,我們來簡單看一下鄭愁予的個人簡歷。也是為本課做一個總結(jié)。
放上投影片,老師帶領學生們看一遍。
鄭比較有名的詩作,比如《錯誤》、《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稱為“浪子詩人”。對此,他不以為然,他說,“因為我從小是在抗戰(zhàn)中長大的,所以我接觸到中國的苦難,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這些寫進詩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實影響我童年和青年時代的,更多的是傳統(tǒng)的仁俠精神?!币苍S正是仁俠精神和浪子情懷的結(jié)合,才使鄭愁予的詩有如此動人的藝術(shù)魅力。
他的第一本詩集《夢土上》。]。
四:
作業(yè)?,課外擴展:
1、?為本詩寫一個小的電影劇本。
后記:這首小詩里的美麗而遺憾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每位同學的心。寫作電影劇本的嘗試也使他們空前活躍。這種互動性的學習也使他們對鄭愁予在詩中運用的中國傳統(tǒng)的古典詩歌的意象有了更深的把握。在學習中,教師有意把鄭的個人經(jīng)歷放在后面講,也為了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七上春教案篇二
一、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模范地履行黨員的各項義務,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
二、具有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本領。尊重科學、勤奮學習,熟練掌握本職工作領域內(nèi)的業(yè)務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成為生產(chǎn)和工作中的骨干。
三、具有克已奉公,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能夠正確處理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個人利益與黨和人民利益的關(guān)系,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
四、具有扎實工作,密切聯(lián)系群眾和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
五、具有自覺的組織紀律觀念和法制觀念。能夠嚴格執(zhí)行黨內(nèi)生活準則,模范地遵守黨的紀律和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廉潔自律,勇于同消極腐敗現(xiàn)象和違法亂紀行為作堅決的斗爭。
七上春教案篇三
教學設計:陸海峰。
一、師生互相交流、溝通,促進了解,融洽氛圍。
二、學生寒假生活、作業(yè)匯報。
1、名著閱讀。
2、古詩背誦。
3、征文.寫作。
4、社會實踐。
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卷分析評價。
1、要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與延伸。
2、要加強課外閱讀的落實與提高。
3、要加強.寫作的文從字順與創(chuàng)意。
四、學生閱讀語.文書卷首語,看目錄,初步感知新語.文書的特點。
五、教師學法指導:
1、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自始至終積極大膽地參與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親身實踐的氛圍中解疑尋難,嘗試成功。
2、要強化朗讀感知與體驗,在朗讀中理解、體味、感悟課文。同時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朗讀,并將課文的精神力量內(nèi)化為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3、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開展.寫作與口語交際活動,實現(xiàn)語文聽說讀寫的整合。
4、要加強過程學習,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的搜集、組織、協(xié)調(diào)和實施的能力,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安排活動,要有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特色。
5、要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在生活的基礎上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6、要落實課后的研討與練習,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意識和思考問題的習慣,使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掌握方法。
六、教師談新學期要求:
1、語文是工具,要落實雙基,練字(作文本)dd課后“讀一讀,寫一寫”的相關(guān)字詞,并注好拼音。同時抄寫好課文注釋,理解詞意。
2、要加強課外名著閱讀,最好一周一本,并做好摘錄,寫好讀后感。要準備一本筆記本或卡片。每周一檢查。
3、要加強朗讀訓練,最好早晨朗讀課文一遍。平時用普通話交流,提高說的能力,課堂上要積極舉手發(fā)言,要敢說會說,能與人爭辯。
4、要加強.寫作訓練,要重視每課后的片斷練習,最好每周寫一周記,要用方格紙寫。
5、要加強綜合實踐活動,提高信息搜索、處理的能力。
6、課前要進行預習,熟讀課文;課中要敢于提問,不懂多問;課后要加強復習理解,不斷拓展。
七、學生暢談:新學期新打算……。
我想對語文老師說……。
(武原鎮(zhèn)中學)。
七年級下起始課由本站會員分享,,請注明出處!
七上春教案篇四
教學目的(1)理清詩歌情感變化線索,理解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用世的復雜情感。
(2)體味詩歌頗具特色的起興和夸張手法的運用,領會李白淋漓暢快的浪漫主義詩風。
(3)了解相關(guān)的詠酒詩篇及酒文化。
(4)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難點: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探究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
教學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印發(fā)有關(guān)材料。
材料一:李白生平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二十五歲起“辭親遠游”,仗劍出蜀。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quán)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涂令李陽冰,后卒于當涂,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jù)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愿,將其墓遷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材料二:李白詩作選。
客中作。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瑚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山中與幽人對酌。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哭宣城善釀紀叟。
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夜臺無李白,沽酒與何人?
注:(1)老春,酒。(2)夜臺,陰間。
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籌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
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秋浦歌。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杜R路歌》。
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江上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对孪陋氉谩贰?/p>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顿浥崾摹?。
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段髟涝婆_歌》。
我本不棄世,世人自棄我——《送蔡山人》。
才力猶可倚,不慚世上英——《東武吟》。
材料三:杜甫詩二首。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飲中八仙歌》。
不見杜甫。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教學過程?。
課間音樂(幻燈片1、2)。
一、導入??新課。
請大家猜一個簡單的謎語:酉時下大雨(酒)。
“酒”是一種文化,它與中國古代詩人似乎結(jié)上了不解之緣。他們或仗酒力助發(fā)豪興,舉杯而靈感紛來;或借酒來排遣愁緒,飲酣而筆底奔騰。無數(shù)名句佳篇都與滟滟美酒相互輝映。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痹凇恫灰姟愤€用“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來概括他的一生。(幻燈片3)。
同學們能說出李白的關(guān)于酒的詩句嗎?(學生發(fā)言,幻燈片4、5、6)。
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欣賞李白的一首勸酒詩《將進酒》。(板書課題:將進酒)。
二、學習目標(幻燈片7)。
本堂課我們爭取達成以下學習目標。
(1)理清詩歌情感變化線索,理解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用世的復雜情感。
(2)體味詩歌頗具特色的起興和夸張手法的運用,領會李白淋漓暢快的浪漫主義詩風。
(3)了解相關(guān)的詠酒詩篇及酒文化。
(4)背誦全詩。
三、配樂朗誦(幻燈片8)。
四、學生自讀,整體感知。
1.布置思考題:如何鑒賞詩歌,今年的高考題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途徑,就是抓住“詩眼”。這首詩的“詩眼”是哪一句呢?下面請同學帶著這個問題自讀詩歌,整體感知。(板書:感知思想內(nèi)容)。
2.學生自讀。
3.學生回答思考結(jié)果(估計回答有多種)。
4.討論:你為什么找這一句?聯(lián)系你所學過的、知道的李白詩歌稍加說明。
回答一:“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詩歌從這一句點酒入題,雖沒有用一“酒”字,但詩人用“金樽”“對月”這樣的形象語言,更把飲酒行樂詩意化了。詩中的李白認為人生只要能開懷暢飲,便無所遺憾了。聯(lián)系前面“朝如青絲暮成雪”的人生苦短的悲感來看,似乎反映了一種及時行樂的思想。
回答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一句表明詩人渴求建功立業(yè),渴望有所作為,并且高度自信。“有用”而“必”,這是何等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因此在貌似消極的現(xiàn)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nèi)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zhì)內(nèi)容來。在《行路難》的最后他不是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嗎?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破費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盡還復來”。所以這一句便成了全詩中最精彩奪目的詩句。
回答三:“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李白懷用世之才,立志治國安邦,卻“抱利器而無所施”,而碌碌之輩反竊居高位,所謂“驊騮拳不能食,蹇驢得意鳴春風”,心理怎能平衡?說“富貴不足貴”決不是李白的由衷之言,而是他失望憂憤之極的反語。在《江上吟》中說:“功名富貴若長在,江水也應西北流。”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他更是憤怒地喊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所以這兩句,可看做統(tǒng)攝全詩的中心句。正因為其人生目標不能實現(xiàn),厭見污濁的現(xiàn)實,他才借酒麻醉自己,以減輕愁苦。
5.小結(jié)。
同學們的回答很好,其實同學們的有不同的看法,正是李白矛盾苦悶復雜的內(nèi)心體現(xiàn)。李白生活在盛唐,但就在“開元之治”如日中天之際,唐玄宗就已開始失去勵精圖治之心,封建統(tǒng)治階級漸漸脫下開明的外衣,朝廷廣開才路的詔令也越來越變成一紙空文。不過在“安史之亂”前,陰影還潛伏在光明下面。因此,他一方面對唐王朝產(chǎn)生了懷疑和失望;一方面又對它還抱有很大幻想。一方面感到青春易逝,功業(yè)未成,而自悲自嘆;一方面又覺得來日方長,此生還大有可為,而自慰自解。所以在他的詩歌中就出現(xiàn)了明暗交錯、悲歡雜糅的調(diào)子?!扒曳虐茁骨嘌麻g,須行即騎訪名山”是一種消極避世,“但愿長醉不復醒”也是一種消極避世;“長風破浪會有時”是渴望用世,“天生我才必有用”則是渴望用世。
6.集體朗讀(板書:苦悶矛盾)。
五、討論藝術(shù)手法。
過渡語:好的藝術(shù)作品講究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統(tǒng)一,豐富的內(nèi)容、深刻的思想常常需要精妙的藝術(shù)手法來表現(xiàn)和承載。下面我們來看看詩人矛盾、苦悶的內(nèi)心通過什么樣的手段來表達。請大家展開討論,找出相應的詩句并分析。(板書:解讀藝術(shù)手法)。
1.討論。
(1)比興。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古詩中常用的“比興”手法。古人常以流水比年逝,一去不返,如李煜詞“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又以黃河的偉大永恒興起對生命渺小短暫的喟嘆,抒發(fā)“巨人式的感傷”。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源遠流長,自高原奔瀉而下,似從九天而落,其浩大的聲勢,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動。李白寫黃河的詩句還有“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等。而尤以“黃河之水天上來”最膾炙人口,成為贊美黃河的千古名句。
(2)夸張。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是空間范疇的夸張。“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是時間范疇的夸張。前一句把壯浪的說得更壯浪,后一句把短暫的說得更短暫,形成反向的夸張,既有比意,又有反襯作用。
“會須一飲三百杯”,極度夸張,這是多么痛快的宴飲,又是多么豪壯的詩句。
“斗酒十千恣歡謔”,一斗酒價值十千錢,極度夸張,極言名貴。
“與爾同銷萬古愁”,愁思之深,感情之奔涌,非如椽巨筆不能為之。
2.小結(jié)。
(板書:比興夸張)這首詩之所以給人以奔放豪邁的印象,與比興、夸張手法的運用很有關(guān)系。讀者明知這些詩句所包含的意緒是悲涼的,但卻感到它們被表達得氣勢磅礴。這些詩句正如受傷雄獅的悲吼,照樣能震蕩山林,而決不是秋蟲在窗下哀鳴,枯草在風中瑟縮。
六、指導背誦。
前人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欣賞詩歌最好的手段莫過于朗誦了,接下來讓我們在前面分析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這首詩。
遵循感情發(fā)展的線索會幫助我們記憶,縱觀全詩,圍繞一“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1—4)樂觀(5—8)狂放(9—14)憤激(15—22)更狂放(23—27)愁苦(28)。
悲樂狂憤狂愁(幻燈片9)。
(學生單獨背誦、齊背)。
七、總結(jié)創(chuàng)作風格。
宋代著名詩歌評論家嚴羽說,別人寫詩是用筆一句一句寫下來,李白則只要把心里那股氣一張口噴出來就行了。這個比喻真是恰到好處。
中國臺灣詩人余光中的一首《懷李白》就這樣寫道:
“酒入豪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幻燈片10)。
這首詩借“酒”渲染了李白豪放不羈的性格和曠世的詩才,而李白豪放不羈的性格在其詩作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這首詩便以雄偉形象的起興,和極度的夸張,一吐胸中塊壘,很好地展現(xiàn)了詩人性格,體現(xiàn)了飄逸豪放、流暢自然的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風格。(板書:領悟創(chuàng)作風格:浪漫主義)。
八、比較閱讀。
下面讓我們看一首唐代另一位天才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的《將進酒》。比較一下兩首《將進酒》,看看在創(chuàng)作上有何不同。(幻燈片11)。
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參考:應當是“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边@句說何況正值暮春時節(jié),嬌艷鮮紅的桃花零落如雨,令人感觸到時光奔逝,生命短促,所以才有“勸君終日酩酊醉”這樣勸人及時行樂的句子。
李白說“行樂須及春”,如果說前面寫的是行樂,那么這兩句意味“須及春”。這與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有著極為相似之處,但相比之下,那種理想與現(xiàn)實碰撞而產(chǎn)生的痛苦情緒似乎更為沉重,而那種“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傲氣和自信則在這里是幾乎看不到了。這與李賀本人的遭遇和思想有關(guān)系,他是一位二十七歲便夭折的天才,自幼體弱,相貌近乎丑怪,卻有一顆非常早慧而敏感的心。他算是有貴族的血統(tǒng),但家道早已衰微。他因遭受打擊,連進士考試都未能參加,后來只得到一個從九品的小小官職。羸弱多病的體質(zhì)和不幸的遭遇使他的思想十分傷感。他雖也有遠大的抱負,更懷著對于生命的深深眷戀,卻常常感覺到前途迷茫和年華流逝的恐懼。這首詩正是此種眷戀和恐懼的產(chǎn)物,從中我們可看到一個封建社會青年詩人才華橫溢而帶有病態(tài)的內(nèi)心世界。
兩首詩歌的高下,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若論詩歌的境界,李白詩的高度是極少有人能企及的,包括李賀。
2.藝術(shù)手法方面(課后思考)。
(1)多用精美名物,辭采瑰麗,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有豐富的形象暗示性,詩歌形式富于繪畫美。
(2)省略敘寫語言,筆下形象在空間內(nèi)作感性顯現(xiàn),自成完整意境,有如電影“蒙太奇”,啟迪讀者聯(lián)想。
(3)結(jié)構(gòu)奇突,結(jié)尾二句在前文關(guān)于人間樂事的瑰麗夸大的描寫基礎上,猛作翻轉(zhuǎn),出現(xiàn)了死的意念和“墳上土”的慘淡形象,有力地表現(xiàn)了詩歌的主題。
九、布置作業(yè)?。
2.就李賀《將進酒》的藝術(shù)手法寫一篇賞析性小作,題目自定。
(回放配樂朗誦幻燈片,下課。)。
十、板書設計?。
感知思想內(nèi)容:矛盾苦悶。
解讀藝術(shù)手法:比興夸張。
領悟創(chuàng)作風格:浪漫主義。
作者郵箱:
七上春教案篇五
2、使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堅持不懈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公共生活中禮貌的重要性;
難點: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星期一早上的奇跡”
提問學生:“奇跡是怎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回答是:由于一句簡單的問候語。
(二)、想想生活中的禮貌用語。
生活中除了使用問候語之外,還有其他禮貌用語,比如表示謙虛、恭敬等禮貌用語。(參考作業(yè)本p11)提問:“在生活中,如果能運用以上禮貌用語,能為你在與別人交往時帶來什么幫助?”
引導學生回答:禮貌增進人際和諧。在生活中講究文明禮貌,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氛圍,使我們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也贏得他人的尊重。
(三)怎樣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提問:“既然文明禮貌這么重要,那么怎樣才能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呢?”學生暢談個人觀點,根據(jù)學生的歸納總結(jié):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這不僅能“走遍天下”,還能造就幸福人生。
(四)、反思生活中的小事。
例如:升國旗、奏國歌時,在上公共汽車時遇到老人或者小孩時,在課堂上想發(fā)言等時,自己都是怎么做的?完成單元活動設計中:回顧、總結(jié)自己的日常行為習慣。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有好的禮貌,但也可能存在不良的習慣。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還必須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哪怕是一個很小的壞習慣。
不良習慣產(chǎn)生的原因:
1、社會環(huán)境的客觀條件;
2、家庭教育環(huán)境影響;
3、個體心理影響。
克服不良習慣的建議:
1、明確要改變哪個習慣;
2、改變要靠意志;
3、打斷自己的慣性;
4、必須輸入新的習慣。
(五)、總結(jié)。
鼓勵學生擁有養(yǎng)成良好文明禮貌習慣的信念,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堅持不懈地做好。
七上春教案篇六
一、師生互相交流、溝通,促進了解,融洽氛圍。
二、學生寒假生活、作業(yè)匯報。
1、名著閱讀。
2、古詩背誦。
3、征文寫作。
4、社會實踐。
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卷分析評價。
1、要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與延伸。
2、要加強課外閱讀的`落實與提高。
3、要加強寫作的文從字順與創(chuàng)意。
四、學生閱讀語文書卷首語,看目錄,初步感知新語文書的特點。
五、教師學法指導:
1、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自始至終積極大膽地參與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親身實踐的氛圍中解疑尋難,嘗試成功。
2、要強化朗讀感知與體驗,在朗讀中理解、體味、感悟課文。同時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朗讀,并將課文的精神力量內(nèi)化為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七上春教案篇七
1、感受兒歌的語流節(jié)奏和韻腳的重復,體驗兒歌的節(jié)奏美。
2、通過想想、試試,說說,學習兒歌,利用詩句的重復仿編兒歌。
3、理解兒歌內(nèi)容,豐富相關(guān)詞匯。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1、幼兒玩過手的動作變化,手形的各種圖片(兔子、剪刀、螃蟹、小花)。
2、手影圖片若干,展板。
一、導入,教師與幼兒打招呼。
1、伸出一只手與小朋友打招呼。(嗨,小朋友好!)老師用幾只手與你們打招呼?一只手有幾個手指頭?(5個)。
2、嗨,大家好!我現(xiàn)在用幾只手與你們打招呼?(兩只手)兩只手我們還可以說一雙手,(出示一雙手的圖片)。
3、你們也有一雙手,數(shù)數(shù)看一雙手有幾個手指頭?(10個)我們一起來說一說:我有一雙小小手,我有十個手指頭。(教師邊帶領幼兒做手的動作邊學習語句:我有一雙小小手,我有十個手指頭)。
(評析:教師親切的用手與小朋友打招呼,一下子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在與小朋友問好的互動中自然地將主題轉(zhuǎn)向手,充分的調(diào)動了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同時在說說、數(shù)數(shù)的過程中有意識的滲透了數(shù)學)。
二、引導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手的變化。
1、小手它還會變魔術(shù)呢!你們看伸出一個手指頭,變成什么了?(蟲子)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示范語句:變成小蟲爬爬爬。
2、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說一說。讓幼兒初步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
(評析:幼兒對“小蟲”非常感興趣,紛紛模仿起來,情緒馬上被提升了)。
3、那你的小手會變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變一變,然后用好聽的話說一說。(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手的變化。)。
(評析:讓幼兒的小手試一試,變一變,使他們在無拘無束的環(huán)境中玩玩、想想、講講,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幼兒邊想邊說的過程,也是自己構(gòu)思詩歌的過程。)。
4、提問:你是怎么變的?變成了什么?
幼1:我是這樣變的,(做動作)。
師:變成了什么?(小兔子)教師及時出示小兔子的圖片。變成小兔怎么樣?
幼:跳跳跳。
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變成小兔跳跳跳)。
你又是怎么變的?變成了什么?(請2-3個幼兒回答)。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有意識的將詩歌中有的圖片螃蟹貼出來,并及時的加以引導,變成螃蟹怎么樣了?再引導他們一起來學一學)。
(評析:引導幼兒說說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給幼兒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機會,同時也使幼兒體驗到變手游戲的快樂,而且為后面的學習詩歌做了鋪墊,幼兒的情緒更加高漲)。
5、教師邊做動作邊示范念兒歌第一段。(結(jié)合剛才貼出的圖片)。
我有一雙小小手,我有十個手指頭,變成小兔跳跳跳,變成螃蟹爬爬爬。
6、我有一雙小小手,(貼出小手圖片)那它還會變成什么呢?用好聽的話該怎么說(引導幼兒用兒歌里的話回答)?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兒歌中相應的圖片:變成剪刀剪剪剪,變成小花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
(評析:在這里幼兒是活動的主人,在對第一段詩歌的理解下,教師適當?shù)膶⒁筇岣撸層變簢L試用詩歌的句式表達自己的手的變化,有效的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感受兒歌的語流節(jié)奏和韻腳的重復,體驗兒歌的節(jié)奏美)。
三、結(jié)合圖片引導幼兒學習兒歌。
2、教師帶領幼兒結(jié)合圖片念兒歌,即:我有一雙小小手,我有十個手指頭,變成小兔跳跳跳,變成螃蟹爬爬爬,我有一雙小小手,我有十個手指頭,變成剪刀剪剪剪,變成小花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
(評析:生動形象的圖片,調(diào)動了幼兒的視覺體驗,也為幼兒學習詩歌提供了方便,孩子們大膽的用動作和語言盡情的表現(xiàn)著)。
3、小朋友說的真好,現(xiàn)在我們再一起來邊說邊做吧。(幼兒站起來自由做。)。
(評析:在第一遍學習詩歌的基礎上,我進行了第二遍詩歌教學,雖然還是學習詩歌,但在這里,活動氛圍更寬松了,有的三五成群的與好朋友邊說邊做,有的與老師邊說邊用動作表現(xiàn),他們自由的邊走邊說,使學習不枯燥,充分發(fā)揮每一遍念詩歌的效益,真正做到了在玩樂中學習)。
四、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1、教師做兩個手的變化動作。小手變成了什么?
幼1:小狗。
幼2:青蛙。
師:誰能用兒歌里的話說一說。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前做動作,用自己的動作仿編兒歌。
3、小朋友真能干。你們看小手變變變,都變到我們的教室里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學著變一變,然后想一想用兒歌里的話怎么說?(幼兒分成3組自由觀看,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用“變成某某怎么樣”的句式說)。
4、提問:告訴我你看到的小手變成了什么?(幼兒用“變成某某怎么樣”的句式回答,仿編兒歌)。
我們一起來跟著他說一說。另外兩組的教學方法同上。
5、那我們把自己編的兒歌一起來說一說吧!(教師帶領幼兒看看、走走、說說、變變)。
6、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跟著老師把這些圖片說一說。
(評析:利用手影圖片,給予了幼兒視覺上的沖擊,幫助了幼兒調(diào)動了生活經(jīng)驗,也為創(chuàng)編詩歌提供了便利。同時孩子分三組,更是讓幼兒的創(chuàng)編更具針對性,使他們充分運用多種感官,看看、說說、做做,人人動手動腦動嘴,有效的完成了教學目標2。小朋友們邊走邊看邊說,就像在看動畫片一樣,他們創(chuàng)編的很輕松和愉快。)。
5、延伸活動。
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小手在太陽底下變魔術(shù),會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fā)生?那我們一起到太陽底下去玩一玩,變一變吧!
(評析:承上啟下,將問題直拋幼兒,使活動自然地過度到延伸環(huán)節(jié),也激發(fā)了的探索能力,讓他們一起來獲得關(guān)于“手”快樂又新奇的體驗!)。
《會變的小手》這首兒歌貼近幼兒生活,幼兒容易理解。整個活動循序漸進,層次清晰,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的多種感官,提高了他們的動作表現(xiàn)力。在教學中,我大膽的放手,讓孩子們盡情的用動作表現(xiàn)手的變化,并及時的加以引導,使他們在相對自由、寬松和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詩歌,在玩樂中學習詩歌。孩子們?nèi)巳藚⑴c,特別是在看手影圖片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時,孩子們更是情緒高漲,大膽的模仿手影的動作,到活動結(jié)束他們還意猶未盡。
6、中班語言教案《小手開花》含反思。
我設計這一活動,主要是發(fā)現(xiàn)幼兒對手的了解不是很多,面對中班的幼兒來說,手都知道,可是手指、手掌、手背、手心掌握的.卻不是很好,所以,設計此活動,就是為了加深幼兒對手的比較全面的了解。
1、學會兒歌“小手開花”,并能加入動作。
2、知道每個人都有兩只手,能分清手指、手掌、手心、手背。
3、愿意與同伴交流。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1、學會兒歌“小手開花”,并能加入動作。
2、了解自己的手上的名稱。
卡片、白紙筆。
一、開始部分。
1、課前小游戲。
頭發(fā)肩膀膝蓋腳,膝蓋腳,膝蓋腳。頭發(fā)肩膀膝蓋腳,眼睛耳朵鼻子嘴。
2、導入活動。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想認識他嗎?出示卡片——手。
二、基本環(huán)節(jié)。
1、師:你們都認識他嗎?見過他嗎?是在哪里見過他的?
2、介紹“我的小手”
(1)自己想想,應該如何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小手。
(2)兩人一組互相介紹。
(3)指名上前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手。
3、教師小結(jié):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只手,左手和右手,共有十個手指頭,還有手掌手心和手背。
4、聽兒歌。
(1)小朋友,你們想聽關(guān)于手的兒歌嗎?現(xiàn)在我們就快快來聽聽吧!
(2)放兒歌,幼兒聽。
5、學習兒歌。
師:你們想學這首兒歌嗎?
引導幼兒跟老師一起做動作,并分句跟讀,學習兒歌三四遍。
(1)聽兒歌,做動作。
老師念,幼兒做動作。
(2)看動作,念兒歌。
老師做動作,幼兒說兒歌。
6、念兒歌。
讓幼兒兩兩相對,師領讀,幼兒邊念邊做動作。
三、結(jié)束環(huán)節(jié)。
游戲“小手開花”
師:我的小手會開花,開了幾瓣花?
幼:開了(5……10)瓣花。
四、活動延伸。
幼兒在白紙上畫出自己的小手。
在這次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對學習兒歌的興趣是比較高的,尤其是融入動作后,幼兒學習兒歌的欲望更加高漲,手是大家都有的,但是關(guān)于兒歌幼兒學習的是比較少的,通過這次活動的學習,讓幼兒能夠準確的了解自己的手,總體上來說,這次活動時在一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中結(jié)束的。
七上春教案篇八
小班幼兒的傾聽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較弱,《和蚊子》中的角色形象生動、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兒理解和表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引導幼兒注意傾聽音樂的不同,并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符合小班認識靠行動、愛模仿的特點。為此,我進行了一次教學嘗試。
1.喜歡參加音樂活動,能注意傾聽,理解故事內(nèi)容,并用動作、表情表現(xiàn)自己的理解。
2.認識幾種簡單樂器(蛙鳴筒、手鈴、小鼓),能感知對比鮮明的聲音的強弱與快慢的變化。
3.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nèi)容。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1、運用樂器表現(xiàn)音樂的內(nèi)容,理解音樂。
2、幼兒在音樂活動中大膽用肢體、動作、表情來表現(xiàn)音樂的快慢節(jié)奏。
鼓、蛙鳴筒各一個,手鈴、沙發(fā)靠墊若干;、蚊子的提線紙偶各一個,畫有森林的背景圖一個。
(一)聽音樂,感受樂器的音色,認識新樂器——蛙鳴筒。
1.教師將樂器藏在身后,發(fā)出刮奏樂器的聲音,請小朋友聽一聽、學一學這種聲音,并猜一猜這個樂器的名字。
2.玩游戲“小鼓會唱歌”,感受聲音的輕與重、快于慢。
教師:請小朋友聽一聽現(xiàn)在是誰在唱歌?(小鼓)。
教師:下面小鼓要唱兩首歌,你們要仔細聽一聽,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個樣?(不一樣。第一首快,聲音輕;第二首慢,聲音重)。
(二)看提線紙偶戲《和蚊子》。
教師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的紙偶,用線將小鈴鐺和紙折的蚊子串在一起。另外,紙偶要注意突出胖胖的特點。
出示提線紙偶,伴隨著三種樂器將故事:
有一頭,長得可大啦!腦袋大大的,身體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來很慢很慢,“咚——咚——咚”。(敲擊輕緩的鼓聲)。
有一天,出門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飛來了,(伴隨著提線紙偶蚊子的出現(xiàn),小鈴發(fā)出嘩啦啦的響聲)他們發(fā)現(xiàn)了的屁股,說:“哇!好可愛的屁股呀!讓我們來叮叮它吧!”于是,蚊子們就圍著的屁股叮了起來,覺得屁股有點癢,就用尾巴來趕蚊子,“呱——呱——呱”(蛙鳴筒發(fā)出三聲連續(xù)的響聲代表甩尾巴)蚊子被趕走了。又打起了瞌睡,剛睡著,蚊子又飛了回來,(小鈴伴隨著故事再次進入,發(fā)出響聲)只好又用尾巴趕,“呱——呱——呱”(蛙鳴筒發(fā)出三次連續(xù)的響聲)把蚊子趕跑了??墒牵^了一會,蚊子又來了,這次終于生氣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腳使勁一跺,“咚!咚!”(小鼓重重的敲擊兩下)聲音大得把蚊子都給震暈啦!(提線蚊子紙偶紛紛落在地上)。
(三)以樂器在故事中發(fā)出的聲響為線索,引導幼兒回憶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教師:故事里面講的是誰和誰的事情?(是和小蚊子的事情)。
教師:嘩啦啦的小手鈴聲是誰來了?(是一群小蚊子)。
教師:“咚——咚——咚”的小鼓聲是誰發(fā)出的聲音?它在做什么?(是在走路,它在散步)。
教師:“呱——呱——呱”的蛙鳴筒聲在故事里是什么聲音?是誰在做什么?為什么要那樣做?(是在甩尾巴,它要趕走蚊子,不讓蚊子叮自己)。
教師:在故事里,小鼓最后為什么發(fā)出了“咚!咚!”兩下重重的聲音?(生氣了,使勁跺腳呢)。
教師:跺腳后,發(fā)生了什么?是什么樣子?(幼兒邊答“小蚊子被震得暈倒在地上了”邊表現(xiàn)暈倒的樣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點側(cè)身躺在地上,還有的小手小腳都朝天上,吐著小舌頭)。
(四)幼兒扮演小蚊子,配班老師扮演。
教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扮演小蚊子,請配班老師扮演好嗎?
教師:“”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帶有松緊帶的沙發(fā)靠墊,套在身上,代表的屁股),“小蚊子”也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小手鈴)。
(五)再次表演。
小蚊子的`角色都由幼兒扮演。
1.選材適宜,活動就成功了一半。活動中故事情節(jié)生動、有趣。故事中動物形象的大小對比鮮明、特點突出,整個故事短小,語言形象生動。情節(jié)比較單純,在反復中帶有一些變化,貼近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接受水平。特別是一些生動的象聲詞,使故事更加的生動有趣,便于幼兒理解、記憶和表演,并能從文學作品中獲得美的感受。由此可以說,活動選材非常重要,選材適宜,活動就成功了一半。
2.過程中情境創(chuàng)設巧妙,幼兒身臨其境,假戲真做。故事內(nèi)容與樂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動的一個創(chuàng)新點。重點體現(xiàn)為提線紙偶和聲音特點突出的樂器交相出現(xiàn),較好地引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因為有了情境,幼兒進入活動的狀態(tài)非常積極,很快融入活動當中。幼兒通過看、聽、演的感受與體驗,辨別聲音強弱和快慢的不同,并在活動中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七上春教案篇九
2、通過課文了解情節(jié)與人物性格的關(guān)系。?。
3、通過課文學習分析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特別是雙線結(jié)構(gòu))和歸納主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
1、了解本文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
2、理清本文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
教學時數(shù):三教時?備?注。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二、指導預習?。
學生閱讀“預習提示”,教師提問并歸納“提示”要點。?。
三、研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了解小說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
要求:?。
(2)討論:作者通過上述描寫,反映了怎樣一個典型環(huán)境??。
四、二讀課文,理清本文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
(2)討論:《藥》的情節(jié)包括幾個部分;比較兩個故事敘述方法上的區(qū)別。?。
(3)討論:小說兩條線索是怎樣連接、交織、融合在一起的。?。
五、后記。
第二課時:
2、通過課文了解情節(jié)與人物性格的關(guān)系。?。
3、通過課文學習分析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特別是雙線結(jié)構(gòu))和歸納主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
1、了解本文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
2、理清本文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
教學要點?。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
教學過程?:
一、華老栓(《藥》的主人公)?。
1.華老栓的身分與社會地位是怎樣的??。
2.華老栓有哪些性格特征??。
3.作者對他的態(tài)度怎樣??。
二、夏瑜(《藥》的主人公)?。
1.夏瑜的身分、家境和對革命的認識是怎樣的??。
2.作者對他的態(tài)度怎樣??。
三、康大叔?。
1.他的身分與社會地位是怎樣的??。
2.康大叔有哪些性格特征??。
四、后記。
第三教時。
2、通過課文了解情節(jié)與人物性格的關(guān)系。?。
3、通過課文學習分析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特別是雙線結(jié)構(gòu))和歸納主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歸納《藥》的主題。?。
2、聯(lián)系《藥》的情節(jié)初步理解閱讀小說時要注意的情節(jié)設計的后兩個“是否”。
教學過程?:
教師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上兩節(jié)課的授課內(nèi)容后,布置學生討論以下四個討論題。?。
三、《藥》的標題有什么作用??。
四、情節(jié)。
五、布置作業(yè)?。
六、后記。
七上春教案篇十
2.體會作者貫穿全文的悲愴蒼涼的情感。
3.培養(yǎng)學生對文物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教學重點】。
全面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及其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處于矛盾心理下悲愴蒼涼的情感。
【教學方法】。
講讀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文導入??】。
【教學進程】。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第一部分的一至三自然段。
我們再來看這一部分的第五自然段,作者面對著王道士所遺存的怪模怪樣的幾座天師靈官,心中充滿了巨大的苦痛。但是,作為后人的他,卻又無計可施。那種想為卻又無可作為的心理在他內(nèi)心中不斷的沖突升級,作者正是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下才寫出這篇文章的。希望同學們能夠在課后自己閱讀中細心體會。
第二課時:
【課文導入??】。
【教學進程】。
至此,王道士盜賣國寶的罪行才算停止。
我們的同學都是學藝術(shù)的,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都能夠成為出色的藝術(shù)家。而藝術(shù)又是一個民族文化中最為精華的部分,希望同學們能用自己的雙手為我們的民族文化增添更多更美的奇葩,也希望同學們能夠在以后的人生中始終能夠堅定不移的用藝術(shù)家所應具備的良知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板書設計?】。
道士塔。
余秋雨。
道士。
強盜。
官員。
七上春教案篇十一
1、認讀3個字。
2、瀏覽課文,了解心理實驗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論。
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課文的`能力。
思品。
懂得遇事要擺正心態(tài)、勇往直前,奔向目的地。
教學重點。
瀏覽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懂得遇事要擺正心態(tài),勇往直前,奔向目的地。
教學難點。
自學課文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要求:
瀏覽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懂得遇事要擺正心態(tài),勇往直前,奔向目的地。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走過獨木橋嗎?什么時候走過?有什么感受?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和你們一樣大小的小伙伴們在走獨木橋后有怎樣的感受。(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通讀課文。
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遇到難讀的地方放慢速度多讀幾次。
2。交流初步感受。
3。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劃分文章段落。
三、細讀體會。
(一)默讀課文,結(jié)合表格把文中相關(guān)的語句畫出來,口頭填表。自學后,主動與小組同學交流。
實驗目的實驗次數(shù)橋下狀況學生表現(xiàn)實驗結(jié)論。
(二)全班交流。
抓住重點的詞語“很快穿過、異常小心、戰(zhàn)戰(zhàn)兢兢、慢慢爬過、心有余悸”進行指導體會。
四、情感升華。
讀了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先寫下來,再與同學進行交流。
七上春教案篇十二
師:我們來一個復習生字小游戲,聽音取卡片(老師讀生字的音,學生手舉相應的卡片)。
滑玻璃碎攢封歉箱頓。
師:再來讀讀幾組詞語。
(出示)玻璃兔子打招呼。
光滑破碎繼續(xù)。
開心害怕不自在一陣輕松。
(學生讀詞語)。
師:先讀第一行詞語,
生:(認讀后發(fā)現(xiàn)最后一個字讀輕聲)。
師:再讀第二行詞語。
生:(讀后發(fā)現(xiàn)這些詞語的兩個字都近義詞)。
師:讀第三行詞語。
生:(讀后發(fā)現(xiàn)這些詞語都是表現(xiàn)人物心情的詞語)。
師:說得好,這些詞語表現(xiàn)了男孩的心情變化。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男孩看到石頭像子彈一樣廢除,心里很開心。后來心情怎么又變化了呢?請三位同學分段朗讀課文3---5自然段。其他同學找到心情變化的句子。
二、品讀課文,走進內(nèi)心。
(一)整體感知。
師:把你們找到的表現(xiàn)男孩心里變化的語句讀一讀。
生:“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擔心他知道是我干的?!?/p>
生:“她也和往常一樣,微笑著跟我打招呼,我卻覺得很不自在。”
生:“一直等到天黑……我心里頓時感到一陣輕松?!?/p>
(二)走進男孩內(nèi)心。
師:我們先看前兩個句子,它們在同一個自然段中。
(出示: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擔心他知道是我干的。這以后,我還是和往常一樣,每天給他送報紙。她也和往常一樣,微笑著跟我打招呼,我卻覺得很不自在。)誰來讀讀這段話。
生:擔心害怕。
師:當我吃晚飯的時候,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
生:心里特別緊張。
師:當我躺到床上想睡覺的時候,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
生:擔心得睡不著,迷迷糊糊還做惡夢。
出示:
第一天,我看見老奶奶,她和往常一樣和我打招呼,我想“————”。
第二天,我路過老奶奶房前,她微笑著和我打招呼,我想“————”。第三天,老奶奶和往常一樣微笑的和我打招呼,我想“————?!?/p>
第四天……。
生:第一天,我看見老奶奶,她和往常一樣和我打招呼,我想:“還好還好,老奶奶沒有發(fā)現(xiàn)玻璃是我打碎的,是知道了,多不好意思啊!
生:第二天,我路過老奶奶房前,她微笑著和我打招呼,我想:雖然老奶奶還是微笑著,但是我覺得特別難受,我不該欺騙奶奶的還是告訴她吧!
生:第三天,我給老奶奶送報紙,老奶奶還是微笑著跟我打招呼,我心里難受極了,干了壞事一定要改正,心里才會舒服的`。
生:第四天,老奶奶還是和往常一樣朝我微笑著,我心里很不自在,還是跟老奶奶承認錯誤吧!
師:你們都已經(jīng)懂得小男孩的心了,真了不起啊!一定能讀好第三自然段。
(自由讀后指名多位學生朗讀)。
師:你們說得對還是向老奶奶承認錯誤吧。我邀請女同學讀第四自然段,男孩子讀第五自然段。
(男女同學分段讀課文)。
生:便條上要寫事情的經(jīng)過,還要寫自己真誠的道歉。
師:我們就替男孩把便條補充完整吧!
出示便條:
(學生寫話,老師巡視)。
生:在那個風和日麗的中午,我用石頭把您家的玻璃砸打碎了。心里很不自在。我要向您道歉心里才輕松。
師:你寫明了事情的經(jīng)過,也寫了自己真誠的道歉,把心情也寫上去了,真好。
生:在那個風和日麗的中午,我把您家的玻璃打碎了,心里很難受,向您道歉,我送報紙的錢積起來有七美元,給您修理窗戶。
師:你寫得更好,把自己積攢錢的事情也寫上去了。
生:在那個風和日麗的中午,我把您家的玻璃打碎了,我要向您真誠地道歉。我把三個星期以來送報紙的七美元錢給您,您把玻璃修修好,我心里就輕松了。
師:越寫越棒。我們拿起小便條,好好地讀一讀,還可以把別人寫得好的句子也用進去。
123下一頁(三)朗讀最后兩個段落,體會老奶奶的品格。
師:你們喜歡這個男孩嗎?
生:喜歡。
師:老奶奶也喜歡這樣的男孩。我們自己讀讀最后兩個自然段,讀出老奶奶對男孩的喜歡。
(一學生朗讀后)。
師:從哪里看出老奶奶喜歡男孩呢?
生:我把報紙給奶奶時,還微笑著給男孩一袋餅干。
生:老奶奶把錢還給了小男孩,便條上寫著:我為你驕傲。
師:出示:(我為你驕傲)我們把老奶奶的心里話說。
出來吧!
生:我為你知錯就改而驕傲。
生:我為你用自己的送報紙的錢改正自己的錯誤而驕傲。
生:我為你的懂事,知道了自己做錯了事情自己承擔而感到驕傲。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結(jié)實了一位始終朝男孩微笑的寬容的老奶奶和知錯就改很負責任的小男孩,還根據(jù)男孩的做法想象他心里怎么想的,我們學得非常好。
七上春教案篇十三
一、目標:
1、把握王道士這一形象,體味“他只是錯步向前的小丑”的評價。
2、感受“這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感受作者復雜的心態(tài),進而感受一種民族的恥辱之痛,一種文人的無奈之痛,一種近乎自欺欺人的希望之痛。
二、過程:
(一)、導入??:
它,就是我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代表——敦煌文化。那它究竟是怎樣成了我們永久的痛的?誰應為它的悲劇負責?讓我們跟隨據(jù)說是上一世紀最后一位大師的散文大家余秋雨,走進他的《文化苦旅》,走進他的《道士塔》,去感受那份痛,去觸摸那份痛。
(二)、本文涉及兩個主要人物,一個是處于事件旋渦的王道士,一個是處于邊緣但感同身受的余秋雨。
先讓我們來看王道士。
1、王道士的所作所為:(速讀課文,找)。
a、粉刷壁畫(第二節(jié)第3段)。
b、砸碎塑雕(第二節(jié)第4段)。
c、出賣文物(第三節(jié)6-11段)。
d、報送官員(第三節(jié)前部分)。
2、對于這樣的王道士,你作何評價?有何根據(jù)?(跟著學生的鼻子走)。
(幼稚、愚昧、賣國、無知、小丑、罪人、走運、受害者……)。
(這里,就可以抓住走運和受害者加以挖掘,學生的討論可能會涉及到這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而不是王道士一個人的過錯等主題性的內(nèi)容……)。
3、對他,余秋雨先生是怎樣評價的?
a、歷史已有記載,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b、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泄也只是對牛彈琴……。
c、王道士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丑。
初讀(學生很冷漠)。
再自由讀,讀出什么感情?(譴責、嘲諷、同情……)。
齊讀,要有點不同,要有味道。
(三)、由“王道士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丑”中的“只是、小丑”,
探討“這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
1、悲劇是怎樣造成的?(朗讀討論第三節(jié)的4、5、6三段,感覺官僚的所做所為,感受和歐美學者的差別,)。
2、為什么說他只是小丑?
(對于整個悲劇,王道士是偶然,也是必然,這是一個國家的悲??!這是一個時代的悲??!這里,不僅是文物的流失,而是知道是文物,是寶貝,卻不知道珍惜,是典型的自作孽,誠如郁達夫悼念魯迅時說: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這話用這里也是可以的。)。
(四)、面對這樣的悲劇,面對這樣的王道士,余秋雨的心理是怎樣的?請大家劃出你認為最能表現(xiàn)秋雨感情的語句,讀讀,并用:
“我看到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余秋雨”加以表達,簡單地闡明理由。
可能有:
(這是一個痛苦不已的、矛盾的、憤怒的、理智的、近乎自欺欺人的、無奈的、字字帶血,句句含淚的……)。
(如果可以,要引導學生體會末節(jié)光明背后的傷感與痛楚,揚眉吐氣背后的恥辱與憤懣,那是文人的一種近乎自欺欺人的希望之痛?。?。
(五)、作業(yè)?:
感受余秋雨。
板書:(空白處補充學生的看法)。
王同情諷刺余。
道秋。
士譴責嘲笑雨。
作者郵箱:
七上春教案篇十四
李廣田。
我是生自土中,
來自田間的,
這大地,我的母親,
我對她有著作為人子的深情。
我愛著這地面上的沙壤,濕軟軟的,
我的襁褓;
更愛著綠絨絨的田禾,野草,
保姆的懷抱。
我愿安息在這土地上,
在這人類的田野里生長,
生長又死亡。
我在地上,
昂了首,望著天上。
望著白的云,
彩色的虹,
也望著碧藍的`晴空。
但我的腳卻永踏著土地,
我永嗅著人間的土的氣息。
我無心于住在天國里,
因為住在天國時,
便失掉了天國,
且失掉了我的母親,這土地。
一九三三年春。
***********************。
詩人李廣田來自農(nóng)村,是個在山東境內(nèi)黃河與大清河之間那塊平原上成長起來的普通農(nóng)家的兒子。他在自己的《〈畫廊集〉題記》中曾說過:“我是一個鄉(xiāng)下人,我愛鄉(xiāng)間,并愛住在鄉(xiāng)間的人們。就是現(xiàn)在,雖然在這座大城里住過幾年了,我?guī)缀踹€是像一個鄉(xiāng)下人一樣生活著,思想著,假如我所寫的東西里尚未能擺脫那點鄉(xiāng)下氣,那也許就是當然的事體吧?!边@表明了詩人對于農(nóng)村、土地的愛。
這首詩語言非常樸實,但流露出來的對土地的依戀之情卻真摯、深沉得令人感動。“我愿安息在這土地上,/在這人類的田野里生長,/生長又死亡?!敝挥姓鎼弁恋氐娜瞬拍軐懗鲞@樣的詩句。欣賞時要注意詩中出現(xiàn)的“母親”“襁褓”“懷抱”這些比喻;還要注意兩節(jié)詩中“大地”與“天國”形成的比照對于深化主題所起的作用。
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277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