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進度和重點。教案的編寫還需要合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效果。教案范文中融入了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山東查教案篇一
1.學會本課生字。
2.誦讀古詩,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3.背誦古詩。
課文插圖(或課件)、錄音磁帶。
教材簡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17歲時寫的。農歷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xiāng)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節(jié)這天思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全詩抓住重陽節(jié)登高這一習俗,抒發(fā)了思念親人的感情,發(fā)自肺腑,情真意切,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特別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句,常常被人們引用,以表達思親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生字,了解詩意,背誦古詩。
建議本課用1課時完成。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薄蔼殹?,獨自一人;“異鄉(xiāng)”,他鄉(xiāng),這里指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異客”,指陌生的客人。這句詩的意思是:我孤獨一人在外地。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薄胺辍?,遇到;“倍”,加倍、更加;“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這里指重陽節(jié)。這句詩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薄斑b”,遠;“兄弟”,哥哥弟弟,詩中指在家鄉(xiāng)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節(jié)這一天,人們都要外出登高。這句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將茱萸插在頭上,據(jù)說可以防災避疫;“遍”,全都。這句的意思是:兄弟們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古詩教學以學生誦讀為主。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多讀。
可以參考以下節(jié)奏朗讀: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課后第1、2題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
*課后第3題:要弄清字、詞的意思,再正確選擇。
*課后的選做題教師應先了解學過的有關詩句,以作提示。
1.談話:今天我們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千古流傳的詩歌。
2.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解題。
1.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詩句通順連貫。
2.檢查學生自讀詩歌情況。
3.學生借助注釋、插圖,了解詩的大意。
1.再讀詩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你讀過哪些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詩歌?(如:李白的《靜夜思》)。
(楊蔚、李金瑤)。
參考資料。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人(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他的詩,題材、風格多樣化,特別是田園山水詩,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山東查教案篇二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是盛唐著名詩人王維因重陽節(jié)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作。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懊糠昙压?jié)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
我把理解詩句,感受詩中蘊涵的思鄉(xiāng)之情,作為教學本詩的一個重點;同時由于三年級學生對古詩已不再生疏,對學習古詩的方法也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我認為通過本詩的學習,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是本課的另一個重點。
這首詩的字里行間蘊含著強烈的感情,而詩人所處的年代與學生十分遙遠,學生的情感難以與詩人產生共鳴,所以體會詩人的情感,理解詩的意境是教學本詩的難點。
根據(jù)本詩的特點,通過教學重難點的分析,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領會詩文的意境。
3、能正確朗讀古詩,掌握朗讀古詩的方法。
4、拓展積累其他幾首思鄉(xiāng)的詩和句子。
1、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學習應該“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耙寣W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惫旁娬b讀課更應該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和情感體驗。
2、古詩是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我們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古代詩歌,增加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啟發(fā)學生喜歡古詩,并且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陶冶愛美的情趣。但是由于古詩創(chuàng)作的年代離學生比校久遠,所以學生在理解意思,體會意境方面就比較困難。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是想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傊谡麄€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始終有一條清晰的脈絡,那就是從整體上把握古詩,通過層層誦讀的方法去指導學生體會它獨特的意韻美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傳承和宏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舞臺。古詩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潛心會文,虛心涵詠,熟讀精思,切己體察,使這種文化滋養(yǎng)學生心智成長。
1、三年級學生學習古詩已有一定的基礎。以往的串講串問,效果不理想。所以我打算運用情境教學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學習,運用多媒體,動用多種感官,進入到詩人描繪的情境中,體會詩句的意境美。
2、在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教會學生學習,寓學法指導于教學的全過程。
根據(jù)這首詩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學習古詩的基礎,我按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一)揭題,讀題,解題。
古詩是我國瑰麗的文化遺產,通過對詩人寫作視角的小結,直接揭示本課課題,學生也很明確這是一首思鄉(xiāng)詩。詩歌的學習要在課開始就先聲奪人,抓住情感的基調,因此在讀題上加以強化:“讀詩要從讀題目就開始入情入境。”題目中的“憶山東兄弟”中“山東”地理位置是個難點,采用板畫形式,直觀形象地畫出詩人家鄉(xiāng)蒲州、華山以東、長安的簡單示意圖,突破難點,同時也了解了詩人寫作背景。
(二)誦讀,理解意境。
毛萇曰:“詩者……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濒斞赶壬仓赋觯骸霸姼枋潜疽园l(fā)抒自己的熱情的,發(fā)訖即罷。”這都在說明詩是情感的載體。
古人有“七分詩三分讀”的說法,可見在學習古詩時朗讀的重要性。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讀(或吟誦)中才能充分發(fā)揮詩歌的抒情、審美的藝術效果,也只有在朗讀中,學生才能辨味詩的語言,才能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才能被詩中的情感所感染并與之產生共鳴。所以古詩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反復朗讀。本課朗讀,我設計了“字正腔圓”去初讀,讓學生讀準詩句;“有板有眼”去認真讀,讓學生注重節(jié)奏;“原汁原味”去吟誦,讓學生把握情感基調。
在此誦讀基礎上,我讓學生再走近詩人,走進古詩,讓學生自己借助工具書,自主學習詩的意思。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通過?“詩人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入情入境。在分析理解“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讓學生展開想像翅膀,從“獨”、“異鄉(xiāng)”、“異客”中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從“?每逢”、“倍”體會詩人的思鄉(xiāng)思親。通過描繪意境小結第一句詩,讓學生對讀詩句,加深了學生對千古名句的理解和感悟。通過想像王維和兄弟互相牽掛對方,更深層地體會作者思鄉(xiāng)的傷感。在理解全詩的基礎上,師生通過韻譯、詩文的反復對讀,充分感受詩歌的藝術力量。
(三)古今鄉(xiāng)愁詩歌拓展,學以致用。
古詩教學,最主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詩學素養(yǎng),通過古詩拓展,為他們的課外閱讀打開新的視窗。本中拓展了兩首古詩:一首是蘇軾的《水調歌頭》,另一首是現(xiàn)代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通過對古今文人墨客詩作的欣賞,熏陶學生的情懷,陶冶情操,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本課中還設計了一個“古詩今用”,把千古名句巧妙地運用到現(xiàn)代意境中,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也提高了學生寫作水平。
(四)總結課文,共勉學生。
課的最后,贈送一首勉勵詩于學生,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我們今天所學的詩僅是古詩滄海中的一粟,作為炎黃子孫應當更廣泛地從民族文化中汲取養(yǎng)料,從而開闊視野,體會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讓學生學習語言之美,學習運用美之語言。
山東查教案篇三
一、教學目標。
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二、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三、教學準備:小黑板錄音機。
(一)、交流課前查找資料、板題解題。
1、學生交流。(學生有的介紹上網查找的資料;有的介紹從課外書知道的內容。)。
2、誰會背王維的詩。
師:同學們懂得真多,今天我們再王維的一首詩。板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解題:從詩歌的題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農歷重陽節(jié),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習慣?!吧綎|”指華山以東作者的家鄉(xiāng)蒲州。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佳節(jié)里懷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師小結:王維少年時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善于描寫自然景色。有人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p>
(二)、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放錄音配樂朗讀。
2.學生自讀。
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讀全詩。思考。詩中寫了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詩中寫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詩人獨自在異地他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兄弟的事。)。
(三)、品讀詩句、了解詩意。
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認為“獨”字用得好,“獨”字表現(xiàn)詩人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親人的孤獨心情。
生2:我認為“異”字用得好,說出詩人在外地想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感情。
……。
2、你認為這首詩寫得最好是哪一句?你體會到什么?
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師:為什么每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親?(自己孤身在外,每逢過節(jié)時,看到別人全家歡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單寂寞,因此,比平時更加思念親人。)。
3、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獨自一人身在他鄉(xiāng),成為他鄉(xiāng)之客。每遇到美好的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鄉(xiāng)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四)、再讀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說一說,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表達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讀時速度稍慢,聲音稍低緩。)。
2、配樂朗讀。
(五)、想象訓練口語。
1、這是一首思鄉(xiāng)的詩,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樣說?用什么方法向親人述說思鄉(xiāng)的感情?(學生說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學們想到用電話,就請你們當詩人,老師當詩人的親人,述說思念之情。(口語訓練,產生情感共鳴)。
附:板書設計。
倍思親。
獨
少一人。
兄弟。
山東查教案篇四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山東版七年級思想品德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第一單元珍愛生命熱愛生活
內容標準
1知道人類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認識自己生命的獨特性,體會生命的可貴。
2知道應該從日常的點滴做起實現(xiàn)人生的意義,體會生命的價值。
3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對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護,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別人的健康、生命和權利。
山東查教案篇五
1、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理解詩句的意思。
課件。
一課前游戲,復習導入。
1、說說你知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習俗。
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可以以連線方式表現(xiàn)節(jié)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古詩,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練習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jié)奏。
(1)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2)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3)讓學生憑借已有的經驗和直覺讀準節(jié)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
可以自學,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2)交流學習收獲。
(3)質疑:還有什么不懂之處?
老師重點指導“異鄉(xiāng)”“異客”的意思。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動。
1、按卡片連詞背誦。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起來,并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
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
學生當小詩人,加動作或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的目的。
4、賽詩會。
(1)集體賽:每個小組背兩首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2)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富有感情。
課后習題。
山東查教案篇六
1.學會本課生字。
2.誦讀古詩,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3.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或課件)、錄音磁帶。
教材簡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17歲時寫的。農歷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xiāng)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節(jié)這天思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全詩抓住重陽節(jié)登高這一習俗,抒發(fā)了思念親人的感情,發(fā)自肺腑,情真意切,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特別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句,常常被人們引用,以表達思親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生字,了解詩意,背誦古詩。
建議本課用1課時完成。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薄蔼殹保氉砸蝗?“異鄉(xiāng)”,他鄉(xiāng),這里指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異客”,指陌生的客人。這句詩的意思是:我孤獨一人在外地。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薄胺辍?,遇到;“倍”,加倍、更加;“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這里指重陽節(jié)。這句詩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薄斑b”,遠;“兄弟”,哥哥弟弟,詩中指在家鄉(xiāng)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節(jié)這一天,人們都要外出登高。這句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薄败镙恰保环N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將茱萸插在頭上,據(jù)說可以防災避疫;“遍”,全都。這句的意思是:兄弟們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古詩教學以學生誦讀為主。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多讀。
可以參考以下節(jié)奏朗讀: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課后第1、2題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
*課后第3題:要弄清字、詞的意思,再正確選擇。
*課后的選做題教師應先了解學過的有關詩句,以作提示。
教學設計參考。
一、揭示課題。
1.談話:今天我們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千古流傳的詩歌。
2.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解題。
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詩句通順連貫。
2.檢查學生自讀詩歌情況。
3.學生借助注釋、插圖,了解詩的大意。
三、自讀自悟,體會意境。
1.再讀詩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詩歌。
五、拓展延伸。
你讀過哪些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詩歌?(如:李白的《靜夜思》)。
(楊蔚、李金瑤)。
參考資料。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人(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他的詩,題材、風格多樣化,特別是田園山水詩,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山東查教案篇七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3.體會作者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教師:一則故事、音樂磁帶、搜集重陽節(jié)的常識、教學掛圖或課件。
學生:搜集思念親人的古詩。
1~2課時。
一、介紹詩人,揭示課文題目。
1.我們以前學過王維的古詩嗎?誰會背?(《鳥鳴澗》《畫》《相思》)。
2.王維簡介: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齊名。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他17歲時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揭題、質疑、解題。
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詩歌。要求讀通句子。
3.點名讀,讓其他學生注意聆聽,看朗讀者是否達到了以上要求。
4.借助注釋、插圖,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初步感知詩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體會意境。
1.全班齊讀詩歌,然后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2.全班交流。
(1)借助注釋,合作學習,弄清詩句字面意思。學生對哪句有所得就說哪句,順序不限;教師還要重視多方互動與交流的作用,激勵學生融入自己的閱讀感受,綜合理解古詩。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獨”,獨自一人;“異鄉(xiāng)”,他鄉(xiāng);“異客”,陌生的客人。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獨一人,人生地疏、舉目無親,倍感孤寂。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逢”,遇到;“倍”,更加;“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本詩指重陽節(jié)。這句話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遙”,遠;“兄弟”,哥哥和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登高。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全都;“茱萸”,一種含有濃香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插茱萸,據(jù)說可以防災。這句話的意思是,兄弟們頭上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只缺少我一個人。
(2)質疑,交流。疑問主要由學生提出,答案則由交流得出結論。點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弄懂了些什么。(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有趣的民間風俗,對比的寫作手法,簡練的語言風格等)。
(3)有感情地朗讀。
先讓學生自己悟讀,再點名讀并評議,接著集體讀,最后男、女生比賽讀。
(4)背誦詩歌。
自己試背,同桌互背,集體背誦。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筆。
2.學生練筆,展示交流。(把優(yōu)秀作品張貼在黑板上)。
3.背誦詩歌,深化感情。
五、拓展思路。
1.除了本詩外,你還搜集到了哪些思念親人的詩?(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交流搜集到的詩歌,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學生能更深地理解古詩)。
2.課后練習。
(1)把自己搜集的古詩背熟。
(2)自主把自己搜集到的任意一首古詩改寫成記敘文。
(3)辦一期思鄉(xiāng)、思親為主題的古詩手抄報。(小組合作)。
山東查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2、深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感受古詩這一獨特藝術形式的美。
教學重點:深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感受古詩這一藝術形式的美。
教學流程:
一、導言。
二、讀詩。
(一)、出示詩,請同學們小聲的誦讀這首詩注意把語句讀通順,生字要讀準確。
(二)、強調“茱萸”
1、強調寫法。
2、什么是茱萸?
(四)、聽了他的朗讀,你感受到什么?(孤獨思念)再來讀讀這首詩,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字里行間。
三、解詩。
這到底是怎樣的愁緒呢?下面請大家默讀這首詩,結合書中的注解,利用手里的字典,理解一下詩句的含義自己練習說給同桌聽。
(注意逐句逐字的理解)。
四、品詩。
(一)“異鄉(xiāng)異客”
背景介紹:作者王維十五歲便離開了自己的故鄉(xiāng)永濟,遠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這首詩相傳是少年離家后第二年所做,當時的“異鄉(xiāng)”指的是(國都長安)那時的長安是繁盛的,唐代詩人盧照鄰在她的長詩《長安古意》中曾描述過那時的盛景(屏幕出示)。
(二)“獨”
(三)“倍”
轉眼離家已兩年有余,徹骨的孤獨讓思念越發(fā)深刻,也讓詩人寫下了這樣一個千古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1、那個字最能打動你?從“倍”字你能讀懂什么?“每逢佳節(jié)”單指重陽節(jié)嗎?
2、好一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千多年來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思念:
a、每當國慶佳節(jié),還在他鄉(xiāng)的莘莘學子,會用詩句對家人說:——。
b、中秋來臨,異地求職謀生的人們,會對著明月訴說:——。
d、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xiāng)愁涌上心頭,王維用詩這一最美的語言,讓生活在一千二百年后的我們,同他一起感懷,一起哀傷,也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詩。
(四)、詩人用濃烈的情感直抒胸臆后,筆鋒一轉,又為我們鋪設了這樣一幅畫面,請同學讀后兩句。
1、是呀!離家已有兩年,此前每年的重陽節(jié)王維都會和家人一起登高遠眺,那又是一幅怎樣其樂融融的情景呢?同學們,愿意和王維一起追憶一下那久違的畫面嗎?讓我們閉上眼靜靜地想一想。
2、而如今,這一切都只能出現(xiàn)在回憶之中,重陽是別人的,團聚是別人的,屬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讀這兩句。
五、讀詩。
(一)、音樂,教師范讀。
(二)、教師渲染。
1、又一個離家的重陽節(jié),我獨自站在異鄉(xiāng)的窗前,面向家的方向,深情地吟誦著——。
3、全班一起讀。
六、結語。
山東查教案篇九
同學們現(xiàn)在可能沒辦法理解作者那種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因為現(xiàn)在交通工具那么發(fā)達。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希望對大家理解詩人的感情有幫助,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yè)生網!
1、學生通過學習能理解古詩內容,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詩人的孤獨、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2、學會本詩中的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
4、能學懂一組思念親友類古詩,提高閱讀、理解古詩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感受詩句中所表達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1、學生預習并了解相關知識,收集相關資料。
2、教師準備好課件。
1、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組詩,首先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件出示古詩及背景)
3、是誰在思念?你對王維有什么了解?師補充簡介詩人。
過渡:王維為什么要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他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
(從題目入手,讓學生的課外知識與所學內容有機結合,激發(fā)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對全詩有個整體感知,以問題過渡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1、范讀,齊讀古詩。
2、學生自學,理解詩意:先自由讀理解詩句并劃出不理解的詞句,再小組交流討論。
3、檢查自學情況:首先指名說說已懂得的詩句意思,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再指名說;最后齊讀古詩。
5、學生分組自由討論。
6、交流發(fā)言。(重點抓住“獨、異、倍、遍、少一人”等詞語進行體會,相機讓學生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并感情朗讀)
7、感情朗讀。
(課堂教學中要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要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信任學生,學生是可以讀懂詩句意思的。這部分的教學要讓學生知道讀詩不僅是懂得意思,還要讀出蘊含在詩中的情感、意境,并教給學生從詩句中去體會感悟。)
1、(出示詩句)這首詩我們已經學過了,誰來讀一讀?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詩中寫了詩人所見景物對表達自己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4、感情朗讀。
(復習這首詩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應怎樣去理解體會詩中所蘊含的人物情感,只有抓住了詩中的詞句,去想象,去體會,才能真正的讀懂古詩。)
1、(出示詩句)說說題目的意思,對王安石的了解,簡介寫作背景。
2、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
3、班級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學所得。
(這一步驟是讓學生試著用所學到的方法去學習,以實現(xiàn)遷移、運用,使知識和方法逐漸內化為一種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小組學習討論,讓學生在互相討論交流中增強合作的意識,實現(xiàn)學生能力的互補。)
2、這三首詩中,哪些句子給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說一段話用上這句詩嗎?
3、感情朗讀三首詩。
(我們今天學習古人的詩句,不僅是讓學生欣賞漢語文的藝術美、語言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在適當時還應鼓勵學生去應用。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閱讀古詩的作用。)
1、同學們,你們現(xiàn)在離開了自己的父母親人,來到我們實驗學校,肯定也會想家,想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嗎?試一試,寫一兩句詩來抒發(fā)一下自己的情感。
2、背誦三首詩。
山東查教案篇十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3體會作者思念親人、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一則故事、音樂磁帶、搜集重陽節(jié)的常識、教學掛圖或課件。
學生:搜集思念親人的古詩。
教學時間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揭示課文題目。
1我們以前學過王維的古詩嗎?誰會背?(《鳥鳴澗》《畫》《相思》)。
2王維簡介: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齊名。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他17歲時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揭題、質疑、解題。
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詩歌。要求讀通句子。
3點名讀,讓其他學生注意聆聽,看朗讀者是否達到了以上要求。
4借助注釋、插圖,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初步感知詩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體會意境。
1全班齊讀詩歌,然后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2全班交流。
(1)借助注釋,合作學習,弄清詩句字面意思。學生對哪句有所得就說哪句,順序不限;教師還要重視多方互動與交流的作用,激勵學生融入自己的閱讀感受,綜合理解古詩。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獨”,獨自一人;“異鄉(xiāng)”,他鄉(xiāng);“異客”,陌生的客人。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獨一人,人生地疏、舉目無親,倍感孤寂。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逢”,遇到;“倍”,更加;“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本詩指重陽節(jié)。這句話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遙”,遠;“兄弟”,哥哥和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登高。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全都;“茱萸”,一種含有濃香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插茱萸,據(jù)說可以防災。這句話的意思是,兄弟們頭上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只缺少我一個人。
(2)質疑,交流。疑問主要由學生提出,答案則由交流得出結論。點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弄懂了些什么。(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有趣的民間風俗,對比的寫作手法,簡練的語言風格等)。
(3)有感情地朗讀。
先讓學生自己悟讀,再點名讀并評議,接著集體讀,最后男、女生比賽讀。
(4)背誦詩歌。
自己試背,同桌互背,集體背誦。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筆。
2學生練筆,展示交流。(把優(yōu)秀作品張貼在黑板上)。
3背誦詩歌,深化感情。
五、拓展思路。
1除了本詩外,你還搜集到了哪些思念親人的詩?(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交流搜集到的詩歌,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學生能更深地理解古詩)。
2課后練習。
(1)把自己搜集的古詩背熟。
(2)自主把自己搜集到的任意一首古詩改寫成記敘文。
(3)辦一期思鄉(xiāng)、思親為主題的古詩手抄報。(小組合作)。
山東查教案篇十一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理解同類項的概念和合并同類項的意義,學會合并同類項。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使學生了解數(shù)學的分類思想。
3.情感目標:借助情感因素,營造親切和諧活潑的課堂氣氛,激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yǎng)他們團結協(xié)作,嚴謹求實的學習作風和鍥而不舍,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同類項的概念和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難點:合并同類項。
三、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觀察下面的圖片,并將這些圖片分類:。
你是依據(jù)什么來進行分類的呢?
生活中,我們常常為了需要把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歸為一類。
2、對下列水果進行分類:
(二)新知探究1:
1、對下列八個單項式進行分類:
a,6x2,5,cd,-1,2x2,4a,-2cd。
這些被歸為同一類的項有什么相同的特征?
2、揭示同類項的概念。
同類項: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shù)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另外,所有的常數(shù)項都是同類項。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山東查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會認1個字,會寫3個字,重點指導書寫“異”字,上下結構,上邊的部分是巳不是已和己。正確讀寫“茱萸、佳節(jié)”詞語。注意“異”字與“導”字區(qū)別。
2.背誦課文。
3.培養(yǎng)孩子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背誦課文,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這首詩寫了哪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寫出了什么樣的節(jié)日情景?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1.板書“佳節(jié)”(課件展示)。
師:同學們喜歡過節(jié)嗎?為什么呢?
2.師:看來,大家在過節(jié)時都是開開心心的。那么我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呢?(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課件展示))知道重陽節(jié)嗎?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課件出示))。
是啊,過節(jié)時我們都是高高興興的,可唐朝有位詩人(課件:詩人頭像)在重陽佳節(jié)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展示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大家知道這句詩出自那里嗎?(對,它就是出自我國著名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首詩!要求是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順。
2.指名讀,正音。
3.同學們真不錯,字音讀得準,詩句也讀順了。
5.請同學們把課題齊讀,想想,題目中的“憶”是什么意思?(想念、思念…)。
簡述“山東”的意思。(山東:是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xiāng)蒲州,與今天說的山東省不同。)。
現(xiàn)在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題目的意思?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學生交流。(重陽節(jié)這天,詩人很思念自己在家鄉(xiāng)的兄弟們。)。
6.對于我們的詩人王維,同學們又知道多少,誰來說說?(課件出示簡介王維:唐代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他多才多藝,擅長繪畫、書法,精通音樂,宋蘇軾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并稱“王孟”。)。
7.老師介紹(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課件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詩人在十幾歲時離開故鄉(xiāng)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到二十歲考中進士,在這段時間內,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產生思鄉(xiāng)念親之情。特別是在尤其是佳節(jié)到來之際,這種情感更為強烈。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創(chuàng)作的。
9.恩,真不錯!現(xiàn)在我們來欣賞朗讀。課件出示。
明明是合家歡聚的重陽佳節(jié),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嘆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會有新的感受。
1.生讀詩,師巡視。
2.讀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學生交流。(師板書課件出示:倍思親)。
3.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給了你這樣的感受,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畫出這些句子,試著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課件: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句詩的意思,請同學們根據(jù)老師給的字義,自己試著說說它的意思。(課件出示:獨:獨自一個人。異鄉(xiāng):他鄉(xiāng)。異客: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詩意:我獨自一個人在他鄉(xiāng)作為他鄉(xiāng)的客人,每當遇到佳節(jié)就加倍的思念親人。)。
4.交流:誰想第一個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是??!王維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xiāng)到外求學(板書華山東邊是家鄉(xiāng),西邊是長安)它的家鄉(xiāng)在華山以東的蒲州,長安在華山以西,他這一別就有兩年了。兩個“異”字,更突出了詩人的“獨”。想想實際生活中,你離開過你爸爸媽媽一段日子嗎?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維是整整兩年沒有與親人相見?。∷嵌嗝吹南肽钭约旱挠H人??!你還想再讀讀這句話嗎?相信你現(xiàn)在一定能讀出自己的感受來。(指名讀)。
1.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2.學生交流。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一副畫面?
3.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jié)日的場面?(指名讀:遙知兄弟登高處?!斑b想兄弟們正在登高望遠”)。
1.師導: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xiāng)求學,重陽佳節(jié)這天,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熱鬧場面,想起了在家鄉(xiāng)時和兄弟們歡聚的情景,思鄉(xiāng)之情愈發(fā)濃了,思緒萬千之時,就將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課件出示古詩,教師范讀整首詩)。
2.剛才,老師在誦讀這首詩時,把自己當作了王維,借這首詩來表達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老師相信你們也一定也體會到了詩人的心情,那就來吟誦這首詩吧!
3.指名讀。兩名學生讀后,對比評價,體現(xiàn)個性化朗讀。
請同學們也像這兩位同學一樣,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指名讀)。
1.“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唐代詩人李白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jù)注釋來讀讀詩,體會同樣的思鄉(xiāng)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靜夜思》。
1.在這飽含濃濃思鄉(xiāng)情的樂曲聲中,我們也即將結束這堂課了,讓我們再次深情地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2.配樂齊誦詩文。
請采訪一下你的家人或親友,他們外出學習、務工的時候,過節(jié)是否思念故鄉(xiāng)和親人,請親身體會一下“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感情。
山東查教案篇十三
1、能熟練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2、深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感受古詩這一獨特藝術形式的美,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
大致理解詩文含義,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學習方法。教學方法與手段。
小組合作,以讀為主教學準備教學課件教學過程。
一、導課解題,扣詩眼“憶”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先請大家讀讀詩的題目。
師:讀了題目后,你知道了什么?
介紹重陽節(jié)插茱萸、飲菊花酒、登高望遠的習俗。
師:說得多好哪!那你們是在什么時候才會想、才會思念你的親人?
師:對!思念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哪!大家能不能把這種“思念”的感覺讀出來?
二、初讀古詩,讀正確,讀通順,感受掌握古詩節(jié)奏。
(一)、出示詩,請同學們大聲的朗讀這首詩,注意把生字讀準確,語句讀通順。(二)、強調生字讀音,正音生字。
理解“茱萸”等生僻詞。
(三)、指名讀古詩。評議,聽了他的朗讀,你感受到什么?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能將古詩讀正確,讀流利,是一個進步,離學懂課文更近了。下面請大家默讀這首詩,結合書中的注解,利用手里的字典,可以和同桌討論,試著理解詩句的含義,實在不懂的,可以到講臺這里請求幫助。
四、品讀詩文,感悟思念之情。
緊扣詩中關鍵詞語,點撥指導,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一)“異鄉(xiāng)異客”
背景介紹:作者王維十五歲便離開了自己的故鄉(xiāng)永濟,遠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
(二)“獨”
(三)“倍思親”
想著和兄弟手足情深;想著享受父母的慈愛關懷,想著和伙伴嬉戲玩?!?/p>
角色扮演,利用對話具體化情景,一情景一誦讀,體會感情。
轉眼離家已兩年有余,徹骨的孤獨讓思念越發(fā)深刻,也讓詩人寫下了這樣一個千古名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1、那個字最能打動你?從“倍”字你能讀懂什么?“每逢佳節(jié)”單指重陽節(jié)嗎?
2、好一句“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千多年來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思念:
a、每當國慶佳節(jié),還在他鄉(xiāng)的莘莘學子,會用詩句對家人說:——。
b、中秋來臨,異地求職謀生的人們,會對著明月訴說:——。
c、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異國他鄉(xiāng)的海外游子,會面向祖國的方向,深情地說:
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xiāng)愁涌上心頭,王維用詩這一最美的語言,讓生活在一千二百年后的我們,同他一起感懷,一起憂傷,也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詩。
(四)、體會想象情景。
2、而如今,這一切都只能出現(xiàn)在回憶之中,重陽是別人的,團聚是別人的,屬于自己的那支茱萸,又在哪里呢?讀這后兩句。
板書設計:
獨異客倍思親。
山東查教案篇十四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這樣可為后面要學的古詩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2、導入新課,簡介作者,并介紹寫作時的背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介紹背景時引出一個節(jié)日“重陽節(jié)”檢查學生收集資料的情況,并最后課件出示教師收集的資料。這樣可培養(yǎng)學生自己接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出示了資料后,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功點,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并給予以正確的答案。
第二步;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課件出示學習古詩的步驟:有節(jié)奏的讀詩、理解字詞意思、根據(jù)字詞意思,理解全句全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繼續(xù)有感情的讀詩、背誦古詩。
讓學生明確學習古詩的步驟,知道這堂課要學會什么、掌握什么、怎樣去學,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失、不要盲目去學習古詩,三年級學生畢竟接觸古詩較少,根據(jù)上首詩已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步驟,形成的基礎,讓他們小組去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夠獨立學懂的知識。這樣可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第三步:劃出節(jié)奏、誦讀詩句。
學生在自己已讀基礎上,聽老師范讀全詩,并檢查標的停頓的地方是否劃對。讀后課件出示詩中停頓的地方。根據(jù)符號讓學生再次嘗試讀詩并敢于與老師挑戰(zhàn),讀的好與否。這樣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挑戰(zhàn),與別人挑戰(zhàn)的精神,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
第四步:學習詩句、體會感情。
這首詩字詞的意思并不難,學生學習的難度應該不大,估計在課下通過查找有關資料學會的人應該很多。
在學習古詩中,我采用的形式是“扶”、“放”、“半扶半放”式的學習。
“扶”學生學習題目的“山東”,因為這是古今義發(fā)生變化的詞。
“放”學生解釋“獨”、“異鄉(xiāng)”、“異客”、“倍”、“遙”因為這些詞的解釋基本上沒有什么難點。
“放”學生根據(jù)字詞的解釋來串講全詩的詩意。
“半扶半放”教師質疑為何要登高、插茱萸,檢查學生收集的資料,這樣檢查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提問題的能力,并且培養(yǎng)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本首詩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最后課件出示教師收集的資料,為了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答案,以判斷自己的對錯。
“扶”師介紹今天的重陽節(jié)的習俗,又是老人節(jié),從中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懂得尊老、愛老、助老。
課件出示詩中字詞句的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出示字詞句的意思,不是為了局限學生思考的空間,為了讓學生心中有個準繩,并且為體會詩人思想感情做鋪墊。
體會詩人的思想的感情,教育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親人。
第五步:反復誦讀、背誦詩歌。
古詩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要使學生讀好。
1、學生根據(jù)所劃出的節(jié)奏,根據(jù)所體會的思想的感情,去嘗試的朗讀。
2、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帶著含義去讀、讀出節(jié)奏感。
3、反復誦讀。
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最后全班背誦。
第六步:總結方法、布置作業(yè)。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理解句子含義”兩個訓練點,并突出了按照學習古詩的步驟去學習,注重了智力與技能的培養(yǎng),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參與性。
山東查教案篇十五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4、想象畫面,體會詩歌感情,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
反復吟誦,想象畫面,感受詩情。
體會詩人后兩句是從“兄弟”的角度來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
收集有關重陽節(jié)與王維的資料。
一、緊扣詩眼,從“心”出發(fā)。
1、師:讀一讀詩題,你能得知什么?
2、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重陽節(jié)和王維的資料。(重陽節(jié)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jù)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到了東漢,民間又有了重陽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登高所到之處,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陽節(jié)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
3、師:怎樣記住“憶”?豎心旁表示什么?
回憶源于內心,回憶往事,免不了融入個人的情感。詩人在重陽節(jié)回憶起親人,會有著怎樣的情感呢?我們到詩中去發(fā)現(xiàn)。
二、理解詩意,以“意”鋪陳。
1、師:圈出生字,多讀幾遍。放聲讀古詩,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2、同桌互讀,給出評價,尤其注意生字的讀音。
3、同桌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4、師:小聲讀,將自己未讀懂的字詞做上記號。
5、組內交流,講講自己已經讀懂的,以及還沒讀懂的。
6、結合生字教學,由字及詞,解決“不懂”。
重點引導:
(1)“異”——“異鄉(xiāng)”“異客”
推薦識字方法:與形近字“導”區(qū)別。
學生口頭組詞:異國、異地……。
師:什么叫“異國”?(其他的國家)那“異鄉(xiāng)”“異客”是什么意思?
(2)“逢”
推薦識字方法:換偏旁(峰、蜂、鋒)。
學生口頭組詞:逢年過節(jié)、相逢……。
師: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想“逢年過節(jié)”是指什么時候?
師(范寫):應先寫里面,再寫外面,把走之兒寫得長一些才美觀。
(3)“遙”——“遙知”
(4)“插”——“遍插”
師范寫,引導學生注意右半邊的筆順。
師:“遍插”到底插哪兒呢?(提供資料:古人認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
形成注釋:異:別的,其他的;逢:遇到;遙知:遠遠地推想;遍插:身上到處插滿。
7、師:再讀古詩,借助書上的注釋和大家討論后形成的注釋,自己試著理解詩歌的意思。
三、想象畫面,由“意”入心。
(一)領:想象“獨”,體會“思親”
1、師:讀一讀,想一想:17歲,王維身處“異鄉(xiāng)”作為“異客”是什么滋味呢?(“獨”)。
2、師:“獨”的背后隱藏著一幅幅畫面。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維當年的生活,尋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獨的身影。
來到大街,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而他。
路過大院,親朋相聚,舉杯痛飲,而他。
出門遠游,游人結伴,互幫互助,而他。
3、師:詩人的心中在想什么?(“思親”)。
4、指導朗讀:再怎么想念親人,你仍在“異鄉(xiāng)”;再怎么孤獨,你仍為“異客”。
5、揭示學法:古詩的語言精煉,學習時可以結合詩句,想象文字后的一幅幅畫面。身臨其境,自然能走進詩人的內心深處。
(二)扶:想象“佳節(jié)”,體會“倍思親”
1、師:反復地讀一讀,第二句詩讓你看到怎樣的畫面?
2、全班交流,統(tǒng)一意見:佳節(jié),往往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目睹周圍人家的其樂融融,詩人勢必會想起與家人團聚的情景。
3、師:你知道有那些佳節(jié)?(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
4、師:把你們想到的畫面與大家分享,一同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提供句式:每逢節(jié),我便想起)。
5、指導朗讀:平時也就罷了,而佳節(jié)來臨時別人家舉杯暢飲,慶祝團圓,而詩人卻只能孤獨地回憶這一幅幅畫面,你能說說他此時的心情嗎?(“倍思親”)。
(三)放:想象“少一人”,體會“兄弟情深”
1、師:讀一讀后兩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組內交流。
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略作點撥:兄弟們會說些什么?(“少一人”)會祝愿些什么?(聯(lián)系茱萸的資料:茱萸可以避難消災。)。
3、靜靜地默讀,這幅畫面最令人遺憾的是什么?(“少一人”)。
4、余音式朗讀:“少一人”是詩人此時最大的痛,“少一人”在詩人的心中不斷地撞擊著,我們共同來表達詩人心中無奈的吶喊。一組讀后兩句詩,其他三組接連重復“少一人”。
5、師:表面上寫兄弟們想念詩人,但這一切都是作者的推想,你能看出什么?(詩人想念兄弟,兄弟想念詩人,可見“兄弟情深”啊!)。
四、回扣詩眼,感悟詩“心”
1、師:學完整首詩,再來看看“憶”,單單只是回憶嗎?“憶”怎樣解釋才更為貼切?(思念)。
2、師:王維既然如此思念親人,為什么不回去呢?(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詩人當時只有17歲,正在長安想取得功名,實現(xiàn)個人的理想。)。
3、師:好男兒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這是一種深深的無奈。思念如美酒越釀越深,才會寫出思鄉(xiāng)的名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才會誕生思鄉(xiāng)的名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4、練讀全詩,力圖表達詩人思鄉(xiāng)的情感。
五、指導背誦,學法遷移。
1、再現(xiàn)三組畫面,依托畫面,練習背誦。
2、師:通過反復吟誦來想象詩中蘊藏的畫面,體會詩人情感,這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好方法。希望你們在學習其他古詩的時候,也能學到用到。
3、推薦學習:王維另一首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詩。
雜詩。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六、布置作業(yè)。
1、找一找王維寫的其他古詩,讀一讀,背一背。
2、嘗試用想象畫面的方法自學一首古詩。
山東查教案篇十六
古詩的學習,對于幼兒來說可能顯得有點枯燥,但通過故事間接地了解古詩的內容和意境,會讓他們興致盎然,并在積極地參與中,得到很多的收獲。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的到來,先讓幼兒知道節(jié)日的意義以及這一天的所具有的一些傳統(tǒng)活動,明白詩人要寫古詩表達自己的心情。
1、欣賞并理解古詩,能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
2、理解古詩中“異鄉(xiāng)”、“異客、“憶”、“遍插”、“遙知”、“茱萸”等字詞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詩的完整詩意。
3、感受古詩中詩人表達的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之情。
1、讓幼兒預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了解一些節(jié)日民俗。
2、相關詩句字卡。
3、自制課件。
(一)聽老師故事、引出古詩,幫助幼兒初步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容。
提問:九月九日這一天,詩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賞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的語言結構特點,理解古詩詩意。
1、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提問:古詩里說了些什么?
2、小結:同樣是講一件事,剛才故事講了好多,古詩只用了四句就講完了。(明白古詩是用簡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和深刻的寓意的。)。
3、欣賞古詩,理解故事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提問:
(1)在這首古詩里你有哪些地方還不明白?(引導幼兒結合對故事的記憶,來理解古詩的字、詞,感受古詩整體的意境。)。
(2)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引導幼兒根據(jù)個人理解簡單概括詩意。)。
4、師生完整欣賞并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2、引導幼兒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喜愛之情。
在活動中,我用講故事的形式間接地了解古詩的內容和意境,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我知道圖片是最為直接能吸引幼兒的視線的,故事也是幼兒最為喜歡、最容易理解的,把兩者有機結合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學得特別的快,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理解古詩的內容,更加的直觀形象。孩子對于重陽節(jié)都十分的陌生,雖然能夠出示茱萸、重陽糕等相關圖片,但是這兩種物品對于幼兒來說是很少見到的,教師只是一筆帶過,老師應該適時的加以引導或者通過知識經驗準備來引導幼兒認識。
山東查教案篇十七
1查找有關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
2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3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1、學生交流。(學生有的介紹上網查找的資料;有的介紹從課外書知道的內容。)。
2、誰會背王維的詩。
師:同學們懂得真多,今天我們再王維的一首詩。板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解題:從詩歌的題目中你了解到什么?(九月九日是農歷重陽節(jié),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習慣。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的家鄉(xiāng)蒲州。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佳節(jié)里懷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師小結:王維少年時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善于描寫自然景色。有人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1.放錄音配樂朗讀。
2.學生自讀。
通過讀準字音??纯茨阕x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讀全詩。思考。詩中寫了什么時間,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詩中寫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詩人獨自在異地他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兄弟的事。)。
1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1:我認為獨字用得好,獨字表現(xiàn)詩人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親人的孤獨心情。
生2:我認為異字用得好,說出詩人在外地想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感情。
2、你認為這首詩寫得最好是哪一句?你體會到什么?
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師:為什么每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地思念親?(自己孤身在外,每逢過節(jié)時,看到別人全家歡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單寂寞,因此,比平時更加思念親人。)。
3、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獨自一人身在他鄉(xiāng),成為他鄉(xiāng)之客。每遇到美好的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鄉(xiāng)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說一說,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表達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陽節(jié),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讀時速度稍慢,聲音稍低緩。)。
2、配樂朗讀。
1、這是一首思鄉(xiāng)的詩,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樣說?用什么方法向親人述說思鄉(xiāng)的感情?(學生說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學們想到用電話,就請你們當詩人,老師當詩人的親人,述說思念之情。(口語訓練,產生情感共鳴)。
附:板書設計。
倍思親。
獨兄弟。
少一人。
山東查教案篇十八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
3.體會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戀之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出示古詩。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出示古詩。
2.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詩人王維。王維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家住在華山以東的地方,所以詩中稱之為山東。并不是指今天的山東省。這一點請大家注意。寫這首詩的時候,王維只有十七歲,當時他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
二、解題:
01.、學生讀題,思考問題,然后指明回答問題。
02、教師指導:
九月九日指的就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
憶:思念,想念。
山東:華山以東,指詩人的家鄉(xiāng)。
兄弟:哥哥和弟弟,在詩中指家鄉(xiāng)的親人。
03、那么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回答問題。
04、教師強調:
詩人寫這首詩的時候獨自一人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恰逢重陽節(jié),詩人無比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就寫下了這首詩。
2、請大家自讀這首詩,注意詩中的生字,在查字表中找到生字的讀音,并寫到課文里來。
3、教師出示生字卡,指導學生認讀生字。
4、教師范讀古詩,學生齊讀古詩。
三、理解詩句意思,體會情感。
1、齊讀詩的第一行。
01.解釋詞語:
獨:獨自一人。
異鄉(xiāng):他鄉(xiāng),故鄉(xiāng)以外的地方。在詩中指的就是長安。
為異客:做他鄉(xiāng)的客人。
02、思考這一行詩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師指導:
我獨自一人在外地,舉目無親,做外鄉(xiāng)的客人。
2、齊讀詩的第二行。
01、解釋詞語意思:
每:每逢。
每逢:每次遇到。
佳節(jié):。
節(jié)日。詩中指重陽節(jié)。
倍:加倍,更加。
思:思念,想念。
親:家鄉(xiāng)的親人。
02、思考這一行詩的意思。并指名回答。
03、教師指導:
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的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
04、詩人為什么每逢遇到節(jié)日就加倍的思念親人?請用詩中的一句詩來回答。然后再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05、教師小結詩的前兩行:
06、齊讀詩的前兩行。
3、齊讀詩的第三、四行。
01、解釋詞語;。
遙知:在遙遠的地方猜想。
登高:登上高處。古時候有一種習俗,就是在重陽節(jié)這天,人們都要登高。
遍插:都插上了。
茱萸:一種有香味的草。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在重陽節(jié)這天大家在頭上插上茱萸,登上高處,據(jù)說可以避邪,肖災。
02、詩中說遍插茱萸少一人,請大家想一想,到底少了哪一個人呢?并指名回答。
03、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結合詞語的解釋,想想這兩行詩的意思。同坐間討論。
04、指名回答。
05、教師指導:
我在遙遠的地方猜想,家里的親人們一定都頭插茱萸登上了高處,可是單單少了我一個人。
06、教師小結詩的后兩行:
07、齊讀詩的后兩行。
4、教師總結全詩意思:
這首詩可以分兩層意思來理解,詩的前兩行寫詩人身在外地,每逢遇到節(jié)日就更加思念親人。詩的后兩行寫詩人在遙遠的外地想像家鄉(xiāng)的親人重陽節(jié)登高的情景。
5、齊讀全詩。
7、教師小結:
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四、朗讀、背誦古詩,加強理解。
1.男生齊讀古詩。
2.女生齊讀古詩。
3.全班齊讀古詩。
4.思考問題。
01.說說這首詩中的哪兩行最能表達是人的思念之情?
02.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用故事的形式講給同學們聽。
5.背誦這首詩。指名背誦。
6、學生自讀古詩。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誦讀古詩,體會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
3.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或課件)、錄音磁帶。
教材簡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17歲時寫的。農歷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xiāng)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節(jié)這天思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全詩抓住重陽節(jié)登高這一習俗,抒發(fā)了思念親人的感情,發(fā)自肺腑,情真意切,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特別是“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句,常常被人們引用,以表達思親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生字,了解詩意,背誦古詩。
建議本課用1課時完成。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薄蔼殹?,獨自一人;“異鄉(xiāng)”,他鄉(xiāng),這里指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異客”,指陌生的客人。這句詩的意思是:我孤獨一人在外地。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薄胺辍?,遇到;“倍”,加倍、更加;“佳節(jié)”,美好的節(jié)日,這里指重陽節(jié)。這句詩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jié)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薄斑b”,遠;“兄弟”,哥哥弟弟,詩中指在家鄉(xiāng)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節(jié)這一天,人們都要外出登高。這句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薄败镙恰保环N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將茱萸插在頭上,據(jù)說可以防災避疫;“遍”,全都。這句的意思是:兄弟們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古詩教學以學生誦讀為主。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多讀。
可以參考以下節(jié)奏朗讀: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課后第1、2題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
*課后第3題:要弄清字、詞的意思,再正確選擇。
*課后的選做題教師應先了解學過的有關詩句,以作提示。
教學設計參考。
一、揭示課題。
1.談話:今天我們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千古流傳的詩歌。
2.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解題。
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詩句通順連貫。
2.檢查學生自讀詩歌情況。
3.學生借助注釋、插圖,了解詩的大意。
三、自讀自悟,體會意境。
1.再讀詩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2.全班交流。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詩歌。
五、拓展延伸。
你讀過哪些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詩歌?(如:李白的《靜夜思》)。
(楊蔚、李金瑤)。
參考資料。
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人(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他的詩,題材、風格多樣化,特別是田園山水詩,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朝詩人王維在重陽節(jié)因思念家鄉(xiāng)親人而作。游子在外,舉目無親,正逢佳節(jié),百感交集。全詩寫得非常樸素,感情十分自然?!蔼氃诋愢l(xiāng)為異客”,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就把那種獨自在外、人地兩疏的情形表達出來,同時傳給人們一種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為下面思念的內容奠定了基礎。“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一個“倍”字,真切地表達了詩人在重陽節(jié)極度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感情。此句也已成千古傳誦的佳句,表達了億萬炎黃子孫共同的生活感受。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思維活躍,想法新穎,對新鮮事物興趣濃厚,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敢于質疑,勇于否定,加上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針對學生情況,我追求了這三個字:“新、活、放?!?/p>
【教學設計】。
一初讀,二淺思,三深悟,四背誦,五表演。
【課堂實錄采擷】。
一、在解題中不經意地出現(xiàn)的小高潮。
生:(齊答)記得!學生齊背《望廬山瀑布》和《山行》。
(開課前復習舊知識,既可以溫故,集中學生注意力,又可以引起學生興趣,壯大氣勢,烘托一個熱鬧的氣氛。)。
板書:
王維。
老師贊美的語氣回顧已學古詩,再一次讓學生體會到了古詩的美,也自然地進入了新詩的學習、品味中。
師:(簡介詩人王維)請同學們齊讀題目。(生讀題目)。
師:看到這個題目,能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個題目的嗎?
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重陽節(jié),古人有在重陽節(jié)登高,佩帶茱萸,飲菊花酒的習俗。
生:我不明白茱萸是什么意思?
師:有誰知道,誰能幫助他?請高高地舉起你的手。
生:我是從書上的注釋里面知道的,茱萸是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據(jù)說可以辟邪、消災。
師:很好,你讀書的時候很仔細,大家都要向他學習。課題中還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嗎?請繼續(xù)!
(孩子們長在城市里,都沒有見過茱萸,雖然書本上也解釋得很清楚,但如果能親眼看一看這種植物,就可以使得抽象模糊的東西變得直觀清晰。所以,應該在學生介紹茱萸這種植物的同時,老師即可出示有茱萸的'畫面。)。
生:山東,就是今天的山東省,說明作者的家鄉(xiāng)在那里。
生:不,你的說法是錯誤的。山東是指華山以東,今山西一帶,因此王維的家鄉(xiāng)應該是在山西。
師:對,這里的山是指華山。那么兄弟你們是怎樣理解的呢?
生:兄弟就是弟弟的意思。
生:不對,應該是哥哥和弟弟的意思。
生:老師,我明白了,兄弟除了指他的哥哥、弟弟,還包括他家鄉(xiāng)所有的親人。
生:老師,我補充,兄弟還可以包括他在家鄉(xiāng)的朋友。
師:這樣理解就更加全面了,有誰能完整地說一說兄弟這個詞的意思?
生:“兄弟”指作者的親人和朋友。
生:老師,我發(fā)現(xiàn)還有一個字被我們漏掉了,就是“憶”字。
生:我知道“憶”就是回憶的意思。
師:沒錯,但誰能把這個“憶”字的意思說得更貼切一些呢?
生:我覺得“憶”字在這里解釋為“思念、想念”更好,因為從“憶山東兄弟”可以看出作者是身在他鄉(xiāng),重陽節(jié)到了,他不能和家鄉(xiāng)的親人朋友在一起登高,暢飲菊花酒。而往年他在家的時候,卻可以和親人們一起歡度重陽節(jié),所以回想起以前那些美好的日子,此時的他是多么想念家鄉(xiāng)的親朋好友?。。崃业恼坡暎?。
(僅僅是解釋詩的題目,孩子就能通過一個“憶”字領悟出整首詩的深刻意義,確實是我沒有想到的。孩子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就快速地捕捉出詩的內涵,其一在于之前逐詞逐詞理解的鋪墊做得很好。其二在于一個“憶”字用得好,用得妙,用得神。重陽節(jié)時憶親人,不就已經明明白白地訴了讀者,此時的作者正是背井離鄉(xiāng),孤單寂寥,落寞惆悵,正是在這樣舉目無親的時候,才會更加真切地思念家鄉(xiāng)親朋。因為有了解題時的深切領悟,所以進入古詩學習環(huán)節(jié)時,不管是小組討論,還是課堂匯報,學生能把握住重點,水到渠成,異常輕松地學習。)。
二、在表演中捕捉學生靈魂,強化訓練目標。
眾生:(笑)好啊,好啊,我可以!
師:你的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這就是想象,大膽的想象,這不正是“超級變變變”嗎?(齊笑,掌聲)。
注:“超級變變變”是日本的一個娛樂節(jié)目,該節(jié)目要求參賽者發(fā)揮出大膽的想象,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道具表演出生活中的事物或者現(xiàn)象。該節(jié)目不僅在日本創(chuàng)下了很高的收視紀錄,在全球發(fā)行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績,我班就有很多這個節(jié)目的超級fans。老師急中生智,用上這個孩子喜歡的節(jié)目的名字,在無意當中為這個環(huán)節(jié)激了趣,造了勢,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下面是兩個學生的表演:
生1(扮演王維);生2(扮演姑姑)。
生1:喂,您好,請問是姑姑嗎?我是您的侄子王維。
生2:喂,你好,我是姑姑,你是王維??!你現(xiàn)在在哪里呀?
(在口語交際中隨時注意使用禮貌用語,表示對別人的尊重,這樣的訓練將會使孩子受益終生。)。
生2:大家都很好,剛才在賞月的時候,我們人人可都記掛著你呢!
生1:姑姑,中秋佳節(jié),正是人月兩團圓的時候,你們吃著香香的月餅,可千萬別忘記了我,一定要記得給我留一份啊,我已經好久沒能吃到家里的月餅了。
生2:好的,一定不會少了你的那一份。你什么時候能回家來看一看?。?/p>
生1:姑姑,窗外是萬家燈火閃爍,窗內是家家戶戶共享天倫,而我就只能一個人孤單的在這里,我真的是很想念你們!雖然我不能和你們在一起,但是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我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等我做完了手頭上的事,我一定盡快和家人團圓!姑姑,祝大家中秋節(jié)愉快!再見!
生2:別難過,我們會想著你。保重身體,早點回來,再見!
(這段學生的表演不可否認是經過了老師的加工,但學生能基本上扣住本詩的主題來進行即興的表演,優(yōu)點是應該值得鼓勵的。但我也不得不看到其中的不足:學生的語言功底太過淺薄,語言隨意且不夠嚴密。誠然在表演的時候可以生活一些,但任何說出來的話都應該緊扣住整首詩的基調和感情,而學生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還有就是學生的臺風太過拘謹,緊張,學生不是完全的在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下來進行拓展想象表演的。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不足與老師平時是否嚴格訓練大有相關。和諧的課堂氛圍能使人的精神松弛,心境坦然,能提高生命的張力,倡導人性的釋放,因此要讓我們的課堂真正做到童言無忌、童真無損、童趣無限、童心無畏、童愛無拘將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重大的責任?。?。
【自我思索】。
聽聽學生在匯報時的精彩發(fā)言,品品學生在朗誦時的入情陶醉,讀讀學生在黑板上所寫的板書:“思念親人”,“想念朋友”,“孤單寂寞”,看看學生精彩的即興想象表演,不僅聽課的家長為之動容,為之喝彩,就連我自己的心里也在激越著,澎湃著。一位家長在參加完開放日的活動之后,激動地在“學生成長記錄手冊”上寫道:“聽了兩節(jié)課,感受非常深,我深深地體會到,現(xiàn)在的孩子是多么幸福?。∵@是一個尊重的課堂,這是一個開放的課堂,這是一個生命的課堂!老師不僅注重了對知識的傳授,還注重了對孩子品格的教育,引導……”另一位家長聽完課以后,就急忙拉著我的手,激動地說:“老師啊,我從來沒有上過這樣的課,真的。以前都是由我們的老師講授,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們腦海里可充滿了無數(shù)的小問題,做老師沒有兩把刷子可真是不好做?。 奔议L的贊譽固然可喜,但無形中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一種責任!
古代詩歌言簡意豐,意境深遠,耐人尋味,是不朽的文化財富。教科書中節(jié)選的詩歌,以及老師的排疑解難,悉心誘導都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我們教學古詩的最終目的,是要激發(fā)孩子對古詩的興趣,要孩子做到發(fā)自內心喜歡它,愛上它,不舍它。不用太多的表白,只是那寥寥幾字,就足以令人振奮、傷懷,這正是古代詩歌的魅力所在。學習詩歌也好,散文也好,讓學生在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鼓勵,相互競爭,相互幫助中思維得到啟迪,精神得到喚醒,潛能得到顯發(fā),心靈得到震撼,情感得到共鳴,身心得到愉悅正是新課標中要求的人文精神的教育,生命發(fā)展的教育,而這,正是需要我們老師懷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真心,飽含對孩子的真誠,傾盡我們的真愛去努力實踐,熱忱奉獻!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28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