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教版教案(模板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5 09:01:06
閩教版教案(模板21篇)
時間:2023-12-05 09:01:06     小編:HT書生

教案是教師為指導教學活動而制定的一種詳細的學習計劃和組織安排。教案的編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在這里為大家提供一些優(yōu)秀的教案范文,希望能夠為大家的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的思路。

閩教版教案篇一

《巴西》這一課我拿來上全校性優(yōu)質課比賽,這節(jié)課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倡互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過程還比較順暢,效果良好。但是也還存在很多問題,我想這些問題在我平時的教學當中就已經存在吧,只是自己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我得好好反省反省。

首先是心理關,也許是學科的關系,平時較少有人來聽課,鍛煉的機會較少。雖然已是“老教師”了,可是每次上公開課都是很緊張,放不開,寢食難安,心理素質太差了。有時候真的是膽識比學識更重要,我以后要多上公開課,多邀請別人來聽課,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我一定要戰(zhàn)勝我自己。

其二,未能引導好合作探究?;顒拥脑O計、活動的組織這方面平時重視不夠,個人探究多,小組合作探究少。人家的課堂多是活動搞得熱熱鬧鬧的,盡管有些只是表面上的,相比之下,自己的課堂就遜色不少,雖然有同事說這樣的課實在,這一點以后要加強。第三點,要適時使用評價性語言。學生答得好時鼓勵,答不對或似懂非懂時又該如何鼓勵,多講究表揚藝術,這一點非常重要。還有未能及時調控氣氛,這些都有待以后進一步改進。

閩教版教案篇二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用分數(shù)表示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過程。

2、能判斷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并會用分數(shù)表示。

3、在判斷、討論可能性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數(shù)學來表述和交流。

閩教版教案篇三

1.默讀課文,了解“種樹”。

(1)種樹人是怎樣種樹的?請默讀課文,勾畫出寫種樹的有關句子,放聲讀一讀。

課件出示:“他來的并沒有規(guī)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p>

“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p>

(2)課文中哪個短語最能說明種樹人澆水的特點?(板書:沒有規(guī)律)。

(3)請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他怎么個沒規(guī)律?

(4)引讀4——7自然段,指導學生讀出奇怪、疑惑不解的語氣。

引讀:看到種樹人的舉動,作者感到奇怪,奇怪的是——。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感到——。

更奇怪的是——。

從這幾個“有時”中,你體會到什么?

課件出示句子,“我忍不住問他,到底應該什么時候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為什么無緣無故會枯萎?如果你每天來澆水,它該不會枯萎了吧?”

引導學生讀出作者的疑問。

3、同學們一定急于解開心中的謎團吧。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種樹人,看他是怎樣說的?請大家自由地朗讀12、13自然段。

4、同桌兩人分角色扮演作者與種樹人,通過對話了解種樹人的用心良苦。

課件出示——“現(xiàn)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經長得與屋頂一般高,是那么優(yōu)雅自在,顯示出勃勃生機。”

6、假如你就是如今長成大樹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說些什么?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課件出示):

如果我是一棵()的桃花心木苗,我會想:()(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談出自己的感受:)。

二、潛心會文,領會主旨。

1、種樹人樸素的話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讓我們受益匪淺,作者聽了種樹人的話,更是領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體課件出示:“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p>

2、默讀,啟發(fā)思考:同學們能理解嗎?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來體會句子的含義,有困難的地方可在小組里展開討論。

3、交流匯報:

(由于學生閱歷尚淺,教師可通過課件簡單補充張海迪等人的事跡,以加深學生對此段話的理解。)。

4、小結引讀:這段話,作者由樹的成長想到了人的成長,多么富有哲理啊!你們喜歡嗎?那就請你有感情地讀讀吧!

三、拓展延伸深化感受。

同學們,學了這一篇課文,結合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實際情況,你想到了什么?是否也想針對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對你的父母或身旁的人說點什么?大家想想并相互交流一下。

四、總結:

同學們,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考驗,屋檐下的小鳥飛不上廣闊的藍天,生活的路途中,既有順境,也有逆境,但是只要我們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我們就能經得起任何磨難與挫折,在逆境中自強不息,是成才的一條通路。

五、作業(yè)設計。

1、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喜歡的方式寫一寫自己的感悟。

2、提煉成名言警句。

3、寫成讀后感。

板書設計。

閩教版教案篇四

教學內容:

課本p1、1,例1,練習一1、2、3題。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shù)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么辦法?

學生發(fā)揮想象,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組織活動,體驗數(shù)學。

(一)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1)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匯報。

4、得出: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二)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交流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

如:為什么數(shù)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為什么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小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幫助學生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shù)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由此引起認知沖突,體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判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么長。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來年感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里測量。

如果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醒學生注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設計意圖]: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際練習,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再次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四、課堂總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閩教版教案篇五

1[記憶]年分為平年、閏年;月分為大月、小月和特殊的2月。平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7個);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4個)。

平年的2月有28天,閏年的2月有29天。

2、連續(xù)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12月和1月。連續(xù)兩個月天數(shù)是61天,其中一個是大月,一個小月。

3、各類節(jié)日:元旦節(jié)1月1日、植樹節(jié)3月12日、國際勞動節(jié)5月1日、國際兒童節(jié)6月1日、建軍節(jié)8月1日、建黨節(jié)7月1日、國慶節(jié)10月1日、教師節(jié)9月10日等。

4、通常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shù)的一般是閏年。公歷年份是整百數(shù)的,必須是400的倍數(shù),才是閏年(公元8、1200年、1600年、、2400年等)。

閩教版教案篇六

掌握教育改革的艱難,中國近代后期時代特征對文藝的巨大影響。

對比鑒別文藝巨匠的姓名和主要成就(要求“對號入座”)。

討論探索清末新式學堂教學內容與今天學校教學內容異同之處。

唯物史觀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

新式教育的開端和近代文藝巨匠。

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眾多易于混淆的知識點。

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回顧前一節(jié)課學過的線索,按表格內容“對號入座”:

姓名魏源嚴復詹天佑侯德榜茅以昇。

成就《海國圖志》譯著《天演論》京張鐵路《制堿》錢塘江大橋。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上述思想家科學家中,除了魏源以外,其余四位都是新式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并且都是留學成材后,歸來報效祖國的知識界精英人物。這新式教育制度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在文學藝術方面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組織學生閱讀117——121頁課文,對重要的人名、代表作名稱[或主要成就]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要求人人過關。)。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新式教育的開端。

1新式學堂在中國出現(xiàn)的情況怎樣?

a.出現(xiàn)時期:洋務運動開始時[1862年]。

b.中國第一所新式學校:京師同文館[27頁]。

c.中國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京師大學堂[今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在地]。)。

2怎樣評價《奏定學堂章程》?(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系統(tǒng)完備并付諸實施的法定學制,它順應了中國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廢除了不合時宜的科舉考試制度,具有進步性。但仍然局限在“西學為用,中學為體”的框架內,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經學”課時最多,學生仍立足于做官等。)。

教師小結、過渡:《奏定學堂章程》擬訂后,于1905年宣布廢除科舉制度。1906年后的考試就都屬于近代教育的形式了。在這樣的制度下,不但培養(yǎng)出杰出的思想家、科學家,還培養(yǎng)了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藝術巨匠。

謳歌光明、鞭撻黑暗的文學、藝術家。

1你知道五四運動到1949年間中國文學藝術的神圣使命嗎?(宏揚科學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謳歌光明、鞭撻黑暗。)。

2請你根據(jù)下表,找出字母所示的內容。(先找到標明之,后組織“接龍回答”)。

類別姓名代表作。

文學aa。

bb。

cc。

dd。

藝術美術ee。

音樂ff。

gg。

a.魯迅b.郭沫若c.趙樹理d.丁玲e.徐悲鴻f.聶耳g.冼星海。

教師總結:

近代中國的文學巨匠、美術大師、人民音樂家、解放區(qū)文藝工作者是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鍛造出來的。這說明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五四以來,宣傳科學進步,反對愚昧迷信;追求人民民主,抨擊獨裁專制;謳歌民族獨立,反對外來侵略成了中國近代文藝的主旋律,仍然值得今天的青年學生繼承下去并發(fā)揚光大起來。

閩教版教案篇七

一、導入新課:

封建時代許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窮則獨善其身,大則兼濟天下”當作自己的人生信條。他們?yōu)楣贂r積極從政,力主改革,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貶時,則寄情山水,獨善其身。蘇軾、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別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更是表現(xiàn)出了闊大的胸懷和遠大的抱負。成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名篇《岳陽樓記》。

二、作家作品簡介。

1.作家簡介: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歲登進士第,因敢于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

寶元三年,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屢立戰(zhàn)功。慶歷三年,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蔭”為官,選用干練的人員、嚴格執(zhí)行政令導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后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背景資料:

《岳陽樓記》是范仲淹被罷去參知政事而貶官河南鄧州時,應好友滕子京之請而寫的。膝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的岳陽樓寫記,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jù)此圖,憑著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滕子京與范仲淹同年舉進士,因才華出眾但豪邁自負,被權貴所嫉,貶謫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經常想勸慰他,卻一直無機會。適逢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代筆記勝,這就給了范仲淹一個規(guī)箴知己的好機會,而范仲淹自己也在貶中,亦有抒發(fā)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寫下了這篇抒發(fā)自己胸襟、規(guī)勸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陽樓:

岳陽樓在湖南省岳陽市巴丘山下,原來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朝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雅客登樓賦詩。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孟浩然等詩人相繼登樓吟詠,岳陽樓聲名鵲起。

三、合作探究。

(一)研讀第1段。教師范讀課文,從情感上抓住學生。

1.對照書下注釋,理解重要的詞句。

詞:

越明年、謫、守、增、制、屬、作文。

句子: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2.思考與討論。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內容?

明確:交代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

“古仁人”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同時,作者自己在慶歷五年也遭貶謫,也是為了自勉勉人。

(二)教讀第2段。先指定學生朗讀朗讀,然后學生合作解決重要的詞句。

1.要著重理解的詞句。

詞:夫、勝狀、暉、備、然則、極、騷人、得無異乎。

句子: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思考與討論。

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于形象,氣魄宏大。

(l)找出本段概括描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確(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重點句子的賞析。

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系?!巴涕L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系,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氣勢磅礴?!般暋薄ⅰ巴獭弊诌B用,化靜為動,使描寫的景物富于動態(tài)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加強氣勢,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煉字的功力。

(2)這一節(jié)的寫景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作者從岳陽樓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開闊的景致描寫,引出“遷客騷人,多會于此”,由此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問題,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異”和感受之“異”為結尾的議論作了鋪墊。

大聲朗讀這兩段,在熟練的基礎上背誦。

四、總結:重修岳陽樓的背景。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五、作業(yè)設計: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板書設計:

岳陽樓記。

范仲淹。

作記的緣由。

屬予作文以記之。

洞庭全景。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閩教版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在朗讀的基礎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內涵。

2、體會、揣摩和學習抒情性語言和多種手法。

3、體驗和培養(yǎng)樂觀精神。

教學重點:

1、賞析海燕形象,領會作品的象征內涵。

2、在反復誦讀中,揣摩作品的語言和手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疏通文意,通過誦讀初步感知課文。

2、搜集高爾基的有關資料。

3.教師準備錄音帶,錄音機,投影儀或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悟,賞析海燕形象。

教學步驟:

一、導入美文。

介紹《海燕》的深遠影響,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它是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高爾基所寫的一首散文詩。它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自問世以來,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它的讀者,超越國界、超越時代,超越年齡、性別、種族。它屬于過去、屬于未來、屬于全世界。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體感悟。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或者播放課文錄音。

要求:學生聽讀時不看書,凝神細聽。

2、學生交流聽后感受,談自己在聽讀時候的所感所想。

討論明確:(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出示三幅場景畫面以及相關文字)。

課文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為線索,按海面景象的發(fā)展變化可分為三個大的場景畫面:暴風雨“將來”——“逼近”——“即臨”。

暴風雨將要來臨,海燕“高傲地飛翔”,渴望著暴風雨的到來。

暴風雨逼近之時,海燕搏風擊浪,迎接暴風雨。

暴風雨即臨之時,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姿態(tài)呼喚暴風雨的到來。

三、品味探究,賞析海燕形象。

1、自主品味,進行個性化解讀。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讀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樣的形象?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讓學生深入接觸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

2、聯(lián)系時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內涵。師生共同明確: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這本是自然現(xiàn)象。因此“海燕”一詞在俄文中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高爾基在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這個“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精靈”般的藝術形象,旨在呼喚即將到來的革命風暴,為登高一呼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高唱贊歌。

3、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讀、勾畫、體會和品味其形象給人帶來的美感。師生共同評析。

預期成果示例一:“黑色的閃電”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給人一種足以體現(xiàn)海燕的矯健、勇猛之美,“閃電”使人眼前閃出亮光,看到光明。

示例二:“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擲地有聲,這是海燕的戰(zhàn)斗宣言,體現(xiàn)一種豪情與力量之美,是全詩豪壯之美的最高點。

示例三:海鷗的“呻吟、飛竄、恐懼、掩藏”、海鴨的“呻吟、嚇壞”、企鵝的“膽怯、躲藏”與文中海燕的“高傲的飛翔、歡樂的叫喊”形成鮮明對比,突出海燕的英勇樂觀之美;寫大海,寫風、云、雷、電,是渲染一種激烈的斗爭環(huán)境,烘托出海燕形象的高大之美。

4、學生齊讀課文,深入體會。

四、布置作業(yè)。

1、反復誦讀課文,體會文中形象和作者感情。

2、寫話“海燕的宣言”(結合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朗讀課文,揣摩和學習抒情性語言和寫作手法。

教學步驟:

一、學生交流“海燕的宣言”,深入領會海燕的內心活動。(師生共同評點,充分肯定學生的個性化見解,肯定學生的合理想象。)。

二、朗讀課文,揣摩和學習抒情性語言和寫作手法。

1、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類總結自己在文中所勾畫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運用。

討論明確:關鍵詞句的使用,使大自然人格化了,各種景物具有不同人的動作、感情,也就是說,擬人化使象征體具備了被象征體的特點??偟膩碚f,“海燕”象征英勇善戰(zhàn)、大智大勇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暴風雨”象征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一觸即發(fā)的革命形勢,一場醞釀中的推翻沙皇獨裁統(tǒng)治的無產階級革命;“大海”象征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海鷗”、“海鴨”、“企鵝”這一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會破壞他們的安樂窩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

2、精讀第三個場面,探究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

著重啟發(fā)學生理解和體會比喻、擬人、反復等修辭手法在表情達意,增強文章語言抒情性色彩方面的作用。挑出典型例句反復品讀、深入分析,鼓勵學生敢于發(fā)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預期成果示例:“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庇脭M人的手法,“抓住”、“熄滅”突出了大海巨大的聲勢和強大的力量?!啊╋L雨!暴風雨就要來啦!”用反復的手法,以強烈的感情表現(xiàn)了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和呼喚,強調了革命暴風雨已近在眼前,歷史潮流已不可逆轉。

3、朗讀課文。

教師與學生一起討論朗誦語調的處理,共同編注朗讀腳本。教師要尊重學生對課文的獨特理解與編注,善加引導。

腳本示例一:“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表示很短的停頓,不換氣?!啊ぁ北硎菊Z氣加強。)。

腳本示例二:“——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是全文之高潮所在,全詩的最強音,應蓄積力量以最豪壯的語氣,最強烈的感情,一字一頓讀完這個感情十分強烈的祈使句,并嘎然而止。)。

然后,學生用個人表情朗讀、小組讀和全班齊讀等方式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作品感情及抒情性色彩。同時,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朗讀評點。

三、拓展延伸。

結合練習四,以“面臨生活的暴風雨”為話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探討。

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意見,充分肯定“與困難作斗爭,其樂無窮”的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樂觀精神和生活態(tài)度,鼓勵學生積極追求勇者風范。

四、小結:

我們在美的享受中解讀了作品,感受到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的情感態(tài)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時空的壯美。作品運用多種手法,使全詩集詩情、畫意、理趣為一體,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瑰麗明珠,其產生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意義是無比巨大的。同學們,讓我們在生活的暴風雨中也做那勇敢飛翔、搏擊長空的海燕吧!

五、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誦讀課文,為參加本單元散文詩朗誦表演比賽作準備。

2、模仿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寫一首散文詩,字數(shù)不定。

點評。

本教案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遵循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突出了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同時,還注重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

教學設計由《海燕》的深遠影響導入,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教學過程以朗讀教學貫穿始終,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揣摩感悟詩情、畫意和理趣,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評,評中讀。在賞析海燕形象時,注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既尊重學生對海燕形象的感性認識,又結合背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把握海燕的特定內涵。在延伸拓展中,將學習本課的現(xiàn)實意義與學生的口語交際有機結合,鼓勵學生面對生活的暴風雨時也像海燕那樣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閩教版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積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

2、學習記事、寫景、議論緊密結合的寫法,學習精煉、生動的語言;培養(yǎng)翻譯和朗讀的能力。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

4、背誦全文教學。

教材分析:

重點:1.掌握重要加點字詞,背誦課文。

難點:1.學習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2.抓住本文駢散結合的寫法。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合理停頓,抑揚頓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達到順暢地背誦全文的目的。.

教學設想:

本課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言文。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范仲淹。文中除了大量的文言實詞、虛詞和重要的句子需要翻譯理解外,還要學習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因此學習中把重點放在文言知識的掌握上,難點放在對文章主旨的把握上。

教學課時:2課時。

閩教版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會認課后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及雙橫線中的10個生字,會寫田字格中4個生字。

2.初讀課文,試著把課文讀通順,了解課文大致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1.出示課題,指名認讀“誼”字。

2.全班讀題,設疑而問:看了這個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友誼橋是一座什么樣兒的橋?誰架起了友誼橋?)。

二、自主識字,在游戲中識字。

1.學生自由地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翻翻課后生字表,把字音讀準。

2.學生找藏在文中的生字寶寶,田字格中的“會寫字”用圓圈圈畫,橫線上的“會認字”用橫線畫,邊畫邊讀。

3.出示會認會寫的字,指名認生字。

4.送生字寶寶回家,學生自由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

5.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并正音。

三、學習生字詞。

2.書寫時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書上描紅。

4.在本子上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聯(lián)系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學寫后面的四個生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集體的力量大,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學會與他人合作,領悟友誼的真諦,分享集體生活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復習生字組成的新詞:娃娃、皮膚、爭吵、忠厚、麥田、一支歌、架起。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讀文感悟。

1.學生圍繞“爭吵”這個話題,講述生活中的小故事。

2.學生自由朗讀1、2、3、4、5自然段,了解蠟筆娃娃們?yōu)樯稜幊?

3.分角色朗讀2、3、4、5自然段。重點指導朗讀“藍娃娃”說的話,讀中理解“傲慢”一詞,要求學生讀出“藍娃娃”傲慢的態(tài)度。

4.學生交流自己的體會和看法,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6自然段,讀中理解“忠厚”一詞,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

三、圖文結合,深化體驗。

1.出示插圖,欣賞蠟筆娃娃們一起畫的“藍天”、“紅日”、“青山”、“小溪”、“麥田”……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第8自然段,體驗蠟筆娃娃的感受:“啊——真是美極了!”理解“驚嘆”一詞.再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要讀出驚嘆的語氣。

2.在“藍天”、“紅日”、“青山”、“小溪”、“麥田”的畫面上添加“一道彩虹”,讓學生聯(lián)系前文,展開討論:“一個蠟筆娃娃能畫出美麗的彩虹橋嗎?”自由練讀最后幾個自然段,體驗蠟筆娃娃們的自豪、快樂的心情。

四、自主選擇,讀文背誦。

1.學生朗讀全文,說說自己喜歡哪個蠟筆娃娃?為什么?

2.自主選擇合作角色,朗讀課文。

3.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五、學習生字詞。

2.教師重點指導“麥”字。

3.生在書上描紅。

4.在本子上練習。

閩教版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了解《莊子》及莊子生平、思想。

2.欣賞故事的趣味性,理解比喻說理的妙處,把握故事的主旨。

3.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經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教。

育學生做人要襟懷坦蕩,不可有小人之心。

教學重點:1.2.

教學難點:理解莊子的志趣。引導學生鑒賞莊子寓言的藝術特點。

教學方法:采用朗讀法,小組討論法,自主探究法,比較法、延伸拓展法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話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群雄割據(jù),風起云涌;賢哲奔走,百家爭鳴,聚徒講義,著書立說,遂有蔚為大觀的諸子散文?!墩撜Z》平實質樸,諄諄善誘;《孟子》筆力雄健,鏗鏘有力;《荀子》行文氣魄雄渾;《老子》哲思清遠深邃;《墨子》質樸;《莊子》恣肆??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莊子,感受先生的大智與幽默。

二.作者簡介及《莊子》介紹:

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人,他繼承并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為道家學派的重要人物,世稱“老莊”。思想基本上屬于主觀唯心主義;主張“無為而治”?!肚f子》是莊周及其后學的著作集,為道家經典之一?!肚f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文筆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富有濃厚的文學氣息和浪漫主義色彩。其經典著作《莊子》在道學和文對后世頗有影響。

解題:惠子在梁國當宰相。相,名詞作動詞,做宰相。

三、誦讀課文——疏通文義(學生自主學習,做學案)。

多媒體顯示課文正確譯文。要求學生與自己的譯文對照,并思考譯錯的地方。

四、交流展示----析人物形象、品寫作特色、悟人生哲理。

1、了解《惠子相梁》這則故事的情節(jié)。

2、惠子對莊子來梁國有何反應?

惠子在別人的挑撥下,害怕。怕莊子取代他的位置。在城里進行大搜捕。

3、莊子對惠子的作法有何反應?

他沒有躲,沒有逃,沒有破口大罵、當面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動來到惠子面前。面對利欲熏心、薄情寡義的惠子,給他講了一個鹓鶵的故事,極其辛辣的諷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祿,心胸狹小,讓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

4、莊子講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有何好處?

文中敘述的以下事物,分別把它們比作什么?

5、分析人物形象(惠子見利忘義、薄情寡義;莊子淡泊名利、清高自守)。

6、《惠子相梁》這則故事富有趣味。請總結歸納在寫法上值得贊賞的地方?(情節(jié)出人意料。人物形象鮮明。比喻巧妙貼切。描摹生動傳神。)。

7、你從這個故事中悟出了哪些人生的哲理?

要有高潔的志趣、淡泊名利。

要珍惜友情,不要見利忘義。

做人要襟懷坦蕩,不可有小人之心。

五、閱讀拓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閩教版教案篇十二

1.播放例文寫草部分的錄音,同時投影幻燈片。(山坡上草的圖景)。

學生邊聽邊觀察,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草的?

討論交流:草——高矮顏色(板書)。

2.播放例文寫花部分的錄音,同時投影幻燈片。(山坡上花的圖景)。

學生邊聽邊觀察,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花的?

討論交流:花——顏色名字(板書)。

3.小結:以上這些景物都是靜的,作者是從顏色、高矮等方面寫的。

4.過渡:文中除了寫這些靜的景物,還寫了什么?怎樣寫的?

5.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錄音,同時出現(xiàn)“我”、蝴蝶、螞蚱的投影。

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

討論交流:蝴蝶、螞蚱(板書)。

小結:這些屬于動的景物。

6.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觀察順序。

作者是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由遠到近、先動后靜的順序觀察的。

7.讀讀習作指要,總結寫法:

(1)抓住主要景物。

(2)寫出景物的主要特點。

(3)按照景物的方位遠近和觀察的先后順序,把要寫的景物恰當?shù)倪B接在一起。

閩教版教案篇十三

第10頁“練一練”中第1題,數(shù)據(jù)單位的改寫是實際生活中記錄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選擇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實例,而不要將數(shù)據(jù)單位的改寫成為單純的為改寫而改寫的局面。

練習本題時,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體的各地區(qū)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區(qū)的其他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第2題,在練習“海洋資源”時,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qū)域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shù)據(jù),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shù)據(jù)如何進行改寫?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體會到這些數(shù)據(jù)改寫成以“億”作單位比較方便。

板書設計:

大數(shù)的改寫。

為了讀數(shù)、寫數(shù)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shù)。

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shù)。

9600000=960萬。

10000000000=100億。

閩教版教案篇十四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解課文內容,知道三個成語的意思。

4.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fā)教育。

二、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三、教學評價設計:

1.借助預習單,檢查學生的自學能力,特別是生字詞以及對課文的簡單理解。

2.在精讀感悟環(huán)節(jié),采取圈畫、交流、有感情朗讀等方式促使學生讀懂寓言從而感受寓意。

3.概括課文大意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文本的能力。

四、教與學的準備:

學生:完成預習單。(見后附件1)。

教師:

1.教學課件。

2.根據(jù)學生的預習單查看學生的自學能力。

五、教學課時:2課時。

六、教學設計。

閩教版教案篇十五

1、知識目標:

了解地球的圈層結構,認識自然環(huán)境的組成。

褶皺、斷層與地貌的關系,研究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及形成的主要地貌類型。

2、能力目標:

能夠運用課本插圖說明地球的圈層結構,巖石圈的位置、范圍、結構,提高運用讀圖觀察的方法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b5e2rgbcap能夠熟練閱讀“地殼內部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同時能繪制簡單示意圖說明地殼物質的循環(huán)過程。自己動手繪制褶皺、斷層、向斜、背斜等地質構造簡圖,培養(yǎng)準確判斷地質構造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三大巖石的轉化和地殼物質循環(huán)知識的學習,使學生樹立物質的運動性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念,認識世界萬物是相互聯(lián)系的,是發(fā)展變化的;p1eanqfdpw通過對地質構造意義的學習和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人地觀,提高科學素養(yǎng)。

1、地殼內部物質循環(huán)。

2、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的判斷。

3、地貌的變化及其成因。

:多媒體板圖。

:引入新課。

通過上一單元的學習,我們從宇宙對地球有了一個宏觀的認識,知道了宇宙環(huán)境對于地球的'形成和發(fā)展來說特別重要,但人類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影響人類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發(fā)展的直接因素是地球自身的環(huán)境。因此,從本單元開始我們就進入地球本身對做一些微觀的了解。dxdita9e3d提問:

1、閱讀單元標題,說說你的理解?

歸納引入:地球有四大圈層,四大圈層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今天,我們先來學習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rtcrpudgit提問:

1、閱p26圖,指出巖石圈的范圍,并說明巖石圈對人類活動的意義?(結合2-1-1圖)。

一、巖石圈。

快速閱讀一、二兩部分內容,試設計本部分內容的知識框架:

仔細閱讀該部分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試用資料說明大洋地殼與大陸地殼的差異?

2、閱讀p30知識窗,了解巖石、礦物與元素的關系及地殼的元素組成?(根據(jù)時間采取課堂還是課后完成)。

3、試繪制簡單的示意圖說明各大巖石的形成及分類?(可分組進行;一組回答,其他組點評;老師可展示其他比較形象、實際的示意圖)jlbhrnailg4、p29“裸露在地表的巖石”、“地殼中原有的巖石”可能指哪些巖石,這說明三大巖石之間有何聯(lián)系?完成p31活動1。xhaqx74j0x5、地殼的物質循環(huán)對人類活動有何意義?完成p31活動2。

承轉:讀圖2-1-6試說明巖石圈的物質循環(huán)對地表形態(tài)的具體影響?(學生對圖中的地表形態(tài)進行說明并歸納總結)分類內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來源表現(xiàn)形式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試解釋下列現(xiàn)象:

1、兩千萬年以來,珠穆朗瑪峰地區(qū)抬升了大約兩萬米,但珠穆朗瑪峰海拔只有8848.13米。

二、內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變化。

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不斷地改變著地表形態(tài),形成千姿百態(tài),豐富多彩的地貌景觀。

(一)內力作用的“足跡”

展示《巖層分布示意圖》——褶皺、斷層直觀圖。

閱讀本部分圖文完成下列問題:

1、填表地質構造褶皺斷層形成基本單元巖層形態(tài)地貌形態(tài)。

2、褶皺和斷層在形成過程及地貌上有何異同?

3、圖2-1-10與2-1-11中的構造和地貌有何異同?并解釋原因?

4、研究這些地質構造對人類生產生活有何意義?具體說明。

(二)外力作用的表現(xiàn)。

閱讀課本第一自然段,認識幾種主要的外力并設計前五種外力作用的關系圖?

各種外力都是一把刻刀不斷雕塑著地表,其中最鋒利的是流水作用和風力作用。閱讀流水作用與風力作用部分的圖文,完成下列問題:

1、填表外力作用流水作用風力作用分布地區(qū)作用形式地貌類型典型地貌。

2、沖擊扇、沖擊平原、三角洲的位置有何不同?

3、沙丘的迎風坡和背風坡的坡度有何不同?

4、黃土高原和黃土高原地區(qū)錢溝萬壑現(xiàn)象的形成有何不同?

5、如果在沉積地貌處做一個剖面,剖面上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試解釋其原因?

閱讀p36知識窗,了解冰川、海浪侵蝕形成的地貌類型及分布位置。

(根據(jù)時間采取課堂還是課后閱讀)。

外力的來源很多,作用形式也多,因而,塑造的地表形態(tài)千姿百態(tài)、豐富多彩。人類生活在地球表面,人類活動與地表形態(tài)有何關系?試舉例說明。zzz6zb2ltk(學生回答)。

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讀圖觀察法、繪制示意圖法、列表對比法、討論法等地理。

閩教版教案篇十六

美的威尼斯需要美的語言來描繪,課文中有許多比喻句,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了威尼斯的水都美、建筑美和秋色美。請找出這些比喻句,細細體會。(找出的同時,教師指點領會文章的語言字詞美,如“瑰寶”)。

威尼斯如此的美——和諧、美麗、幸福,文章又以優(yōu)美的語言為它披上一件藍藍的云裳,更顯其獨特魅力,令人心馳神往。(作者善于運用語言,我們的同學相比也不遜色……)。

閩教版教案篇十七

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體會百分數(shù)與分數(shù)、小數(shù)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和級別性質,認識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和簡單推理,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以及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并能應用這些知識和方法進行簡單的操作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認識扇形統(tǒng)計圖,初步體會扇形統(tǒng)計圖描述數(shù)據(jù)的特點,能根據(jù)扇形統(tǒng)計圖所呈現(xiàn)的信息提出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認識眾數(shù)與中位數(shù)的意義。

閩教版教案篇十八

1、簡述紅軍長征背景。

2、板書課題,提問:什么是“菩薩兵”?藏族同胞為什么稱紅軍為“菩薩兵”?問題導入,這一過程,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菩薩。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你們想了解這個故事嗎?請大家先讀課文,讀的時候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課文中的生字不多,你掌握了嗎?有沒有不理解的?

自學生字詞(輕聲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及不認識、不理解的詞;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出示:菩薩糟蹋藏族一段同胞反動朱德翻譯糊涂。

不饒人哪怨不得春耕挨餓播種干干凈??

檢查詞語及課文朗讀情況。

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了解故事,生字詞的教學也要扎實有效。

三、讀講第1自然段。

1、自由讀。

2、指名說說對“長征”、“藏族”的理解。

3、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4、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注意讀出感情。學習第一自然段,為學習下文鋪墊。

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閩教版教案篇十九

學寫上中下結構的生字,借助拼音,朗讀背誦古詩,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

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調查能力和計劃能力,提高學生寫字的能力。

通過活動,教育學生關愛他人,培養(yǎng)學生助人為樂的思想感情。

培養(yǎng)學生從小掌握正確的書寫規(guī)則,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學習填寫小調查、小計劃的表格。

小黑板、錄音、cai課件。

在《語文活動》中,我們學習了寫在左中右結構的字,很多小朋友寫得非常漂亮,今天,我們學習寫上中下結構的字,看看誰是“小小書法家”。

1、生字卡片出示“意、害”兩個字,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的結構。

2、學生自行選擇喜歡的一個字練習書寫。

3、小組討論交流監(jiān)察院的書寫順序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書寫時要先上再中最后下,注意安排好三部分的比例關系。比如:“意”在占格上,上中下一樣多,但注意強調臥鉤的寫法。而“害”字中間的“豐”要占得寬些。

4、教師范寫,學生練習寫好另一個字。

5、學生練習自己收集到的上中下結構的字。

6、小組匯報交流,師生相互評議,選出“小小書法家”。

1、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注意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感。(課件出示古詩)。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為誰‖辛苦‖為‖誰甜?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播放課件,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意境。指名學生朗讀,教師指正。

4、舉行朗讀邀請賽。,表演賽。

5、采取多種形式背誦詩歌。

6、課后你還積累了哪些古詩?請學生背一背。(對積累得多的進行鼓勵,表揚)。

1、剛才同學們的表現(xiàn)很不錯,你們能將這種表現(xiàn)帶到“大舞臺”上嗎?

播放課件,揭示活動的內容,理解什么樣的人需要幫助。(有困難或者在某一方面有缺陷的人)。

2、學生觀看錄像,看看小女孩調查的.事件。(出示課件:小女孩的調查和計劃表)學生分組,仔細閱讀,想想這個小女孩的計劃對自己有哪些啟發(fā)。

3、小組討論,匯報交流在我們的周圍需要幫助的人。教師相機鼓勵學生要多多觀察,樂于助人。

4、小組合作,共同填寫。(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

5、學生分組匯報自己的調查計劃表格,師生評議。

同學們,通過過次語文活動,我們不僅學會了書寫上中下結構的字,會讀會背古詩,還學會了怎樣填寫調查、計劃表并按照計劃去付諸行動,我們的收獲真不少。希望同學們今后能更積極地參加語文活動,獲得更多的知識。

閩教版教案篇二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使學生通過整理和復習,弄清楚本單元都學習了哪些知識,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

能力點:

1、培養(yǎng)學生簡單的整理、歸納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德育點:

體驗與同伴相互交流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整理知識:

小組交流這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筆算加法、筆算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用數(shù)學。

把自己找到的知識點進行分類整理。

二、自主探究,發(fā)散思維:

1、學生自己編題,復習筆算的方法。小組自編計算題,自己筆算。

筆算加法應注意什么?減法呢?

他們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做筆算時應注意什么?

3、數(shù)學醫(yī)院。

82399527。

79777990。

說說錯在哪里?

4、母雞有45只,小雞比母雞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提問并解答。

母雞有45只,公雞比母雞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5、爸爸今年41歲,兒子今年13歲,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學生列式計算。把題改為:后,爸爸比兒子大多少歲?

讓學生多討論,說一說解題思路。

三、拓展運用:

開放題:小明有50元錢,它可能買了下列哪兩種物品?應該付多少錢?(至少寫出兩種可能)并列出算式。

傘14元鐘表26元足球35元茶杯10元。

教學后記:

實踐活動:我長高了。

教學內容:教材第36~3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通過學生活動,加深對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認識,進一步發(fā)展長度觀念。

2、在活動中滲透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利用統(tǒng)計表發(fā)展學生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從統(tǒng)計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3、鞏固用各種測量工具測量長度的正確方法。

能力點:

1、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并通過實際的測量鍛煉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能力。

德育點:

通過比賽,提高學生對測量的興趣,同時在測量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分工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活動,加深對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認識。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米尺、長繩、皮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今天就要在這個教室里舉行一次測量大比拼,決出一個冠軍小組。

測量時我們要注意什么?測量的方法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小組合作分別量出1米、2米長的繩子。

比一比哪一小組量的又快又準。

學生動手操作。選出量得最快的小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

量出2米長的繩子,對于不同的方法給予肯定。

師:測量時我們要選擇既簡單又方便的方法。這樣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務。

2、量出課桌的長、寬、高。小組分工合作。

3、分組測量身高、頭圍、臂長,并填表。

與6~8歲兒童生長發(fā)育對照表進行對照。

男生女生。

頭圍(厘米)43~5942~58。

身高(厘米)99~13398~132。

三、拓展運用:

1、大家還想測什么?自由測量。

2、指導學生測量步長。

3、從你家到學校是多遠?怎么測量?如果沒有工具又怎么測量?

課后完成測量任務。

教學后記:

閩教版教案篇二十一

1、理解課文內容,能熟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在復習中可采用填空、接力賽,分角色和表演背誦等方法來進行檢查。

2、復習本單元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進一步鞏固對偏旁部首的認識。

3、區(qū)別形近字、同音字,能根據(jù)它們的字形,字義的不同分別組詞。

(1)背誦詩歌《雨后》。

(2)《雨后》描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什么情景?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要是你也在孩子中你會做什么?

(5)從詩歌中你體會到什么?

(6)默寫《雨后》。

(1)課文講了誰和誰的什么故事?

(2)當太陽贏了時,他會想什么?說什么?

(3)當太陽又提出比賽時,他又會怎樣想,怎樣說?風會怎樣想怎樣說?

(4)陽光強烈船夫會又什么感覺他會怎樣說?

(5)當風贏了時,太陽會怎樣說?

(6)學了本課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7)用“覺得”造句。

(1)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要是你得了冠軍你會怎樣做?蝸牛的心情怎樣?它會怎樣說?

(3)唯恐與生怕可以調換嗎?為什么?

(4)你想對沒有翅膀的蝸牛說些什么?

(5)學習了本課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1)題目是什么意思?

(2)老虎一愣它在想什么?

(3)老虎松開了爪子,它會怎樣想?狐貍又會怎樣想呢?

(4)狐貍神氣活現(xiàn),搖頭擺尾在想什么?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在想什么?

(5)當老虎看到小動物的表現(xiàn)它會怎樣想?

(6)當老虎知道了真相它會怎樣想怎樣做?

(7)續(xù)編故事《老虎與狐貍再次相遇》。

(8)學習了本課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1)學會勸阻。

(2)《老虎與狐貍再次相遇》。

(3)寫出你在雨后玩耍的情景。

第5課雨后(射、短、勁)背誦課文。

第6課誰的本領大(碰、脫)風和太陽進行了幾次比賽?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第7課蝸牛的獎杯(獎、蜜、蜂、蜻、蜓)。

第8課狐假虎威(威、假、尋)“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1、比一比,組詞。受()桂()推()些()擔()借()爪()愛()掛()堆()此()膽()錯()瓜()。

2、多音字組詞。強長背。

3、選字填空1)()人()種()樣()不相同(個各)。

2)()表()領年()帶()(帶代)。

3)排()熱()一()火車強()(列烈)。

4)勇()()忙()忙()問(趕敢)。

4、把成語補充完整。狐()虎()神()活()大()大()。

()長()久()頭()尾東()西()。

1、朗讀課文,背誦5、7兩課。

2、抄寫本單元易錯的生字,并組詞。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37902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