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的比較教案范文(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5 09:02:19
量的比較教案范文(21篇)
時間:2023-12-05 09:02:19     小編:QJ墨客

教案能夠系統(tǒng)化地整合教學資源,明確教學目標,并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和教學活動。在編寫教案時,教師可以參考其他教師的經驗和教材的指導。在以下范文中,可以找到各種教學領域和教學特點下的優(yōu)秀教案設計。

量的比較教案篇一

1、通過不同的方法,區(qū)分2-5樣物體的厚薄,并對其進行排序。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

3、通過分類合作比較,體驗快樂。

4、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能力。

木板,書,圍巾,紙,襪子,毛巾,餅干,鞋盒,飲料,積木,籃子活動過程:

一、目測

1、師: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們現(xiàn)在穿的要怎么樣啊(厚)那現(xiàn)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師:我這里有一塊木板,你們覺得是厚還是薄呢?

師:那我現(xiàn)在在拿出一塊,現(xiàn)在這塊木板是厚還是薄呢?

小結:原來一樣東西是不能比的,要兩樣或兩樣以上的東西才能比較厚薄

3、師: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這塊木板厚的(用眼睛看)師:你們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5、出示鞋盒師:咦,那這兩個盒子呢,請你上來指指看,你用這么辦法啊小結:我們能通過自己的眼睛,來比較東西的厚薄。

二、觸摸

3、在每張椅子下面放兩樣厚薄不一的東西師:老師在你們每個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個籃子,請你來比較籃子里的東西,在最厚的東西上面貼上紫色的記時貼,貼好的小朋友把籃子送到這里,記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師檢驗2-3樣物品。

小結:我們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觸摸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厚薄

三、并放比較

1、教師出示兩塊厚薄不明顯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師:那請你來看看,這兩塊肥皂,誰厚誰薄師:哇,有些人覺得是這快厚,有些人覺得是這快厚,那底是誰厚呢,請你來想想辦法比一比。

四、超市

出示不同厚薄的東西師:剛才我們的小朋友都學會了并放比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貨員,想請你們幫幫忙,你們愿意嗎,原來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東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區(qū),飲料區(qū),食品區(qū),玩具區(qū)師:等一下請每個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們的家,然后再進行比較,你可以從厚到薄,也可以從薄到厚的給他們排排隊。

檢驗: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排的對不對,這一組,這是最薄的,這是最厚的,教師依次檢驗總結:今天我們學會了很多種辦法去比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五、尋找,操作師:我們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東西可以用來比厚薄,那現(xiàn)在我們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找一找自己的衣服,把薄的和厚的區(qū)分后放好。

活動開始后,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我采用了情景導入的方法;小兔去買衣服,請小朋友們幫小兔選一件薄厚合適的衣服。果然,表演一開始就牢牢的吸引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孩子們開始積極地給小兔幫忙,甚至在活動結束后一位小朋友還意猶未盡的和我說:“老師,我覺得你今天的表演太有意思了?!?/p>

但是也有美中不足,我比較了三件衣服的薄厚,缺少嚴謹?shù)臄?shù)學語言去歸納,如哪件最薄、哪件最厚,哪件介于兩者之間。同時,由于三件衣服比較之后已經是按順序排好了的,所以再讓小朋友們來排序就沒有意義了,所以就沒有讓孩子們正逆排序,這里就忽視了目標2,其實可以問問孩子們:“衣服是按什么順序排好的,還可以怎么排?”這樣就會引出正逆排序??礃幼釉谠O計活動的時候考慮的還不夠周全,在處理課堂隨機應變的方面還需要再加強鍛煉。

接下來我請孩子們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比較薄厚,因為缺乏生活經驗,我也沒有提供大需范例,所以一下子就把孩子們考住了,看樣子平時生活中的教育還需多關注,老師要做一個有心人,擴充孩子們的知識面。

最后在分組操作的比較中,我將孩子們分成四個組,第一組比較書的薄厚,第二組比較衣服的薄厚,第三組比較板子的薄厚,第四組比較紙的薄厚。因為前面忽視了正逆排序,所以這里我直接讓孩子們按照物體薄厚排排隊,卻沒有先讓孩子們比一比薄厚,直接過快的過度導致能力強的孩子獨攬大局,能力弱一些或內向一點的孩子無所事事。其實如果讓孩子們自由選擇一件物品之后再和同伴們比一比,再來排排隊,就會讓孩子們動起來,再讓孩子們交換組試一試,活動將會更加有趣。

量的比較教案篇二

1、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長短的方法,能獨立地給3件同類物體比較長短。

2、引導幼兒描述比較結果,感知長短的相對性,初步學習長短排序。

同種不同長度的鉛筆3支,標記圖一張。

這兩支鉛筆哪支長?哪支短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比出來的呢?(把兩只放在一起比一比,其中一端要對齊)。

小結:原來比的時候,要把兩根支鉛筆靠在一起,下端對齊,這樣就能看出哪支長,哪支短了。

小結:比的時候,仍然要把鉛筆靠在一起,下端對齊,這樣就能看出哪支長的,哪支是短的,哪支是最短的?原來物體的長短是相對的,比較的物體不同,長短也不相同。

1、(出示排隊標記),小朋友看這是什么標記?(排隊標記)。怎樣排呢?

小朋友想想哪支鉛筆排應該排在最前面,哪支鉛筆跟在它的后面,哪支排在最后面?

2、幼兒說,教師在黑板上操作,然后集體驗證操作結果。

3、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說出操作結果。

量的比較教案篇三

活動目標:。

1.通過用眼看一看、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幼兒小朋友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幼兒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

活動準備:圖片、天平秤,各種水果若干。

活動重難點: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么樣的物體輕,什么樣的物體重。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星期天,動物樂園可熱鬧了,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動物樂園來了哪些小動物?它們都在干什么?(噢,有馬、大象、小兔,還有小熊和小猴在玩蹺蹺板呢!)你知道小熊和小猴誰輕誰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們就來比較一下輕和重。

二、探究新知。

1、看一看,比一比。

師:在動物園里有許多動物,你還知道誰輕誰重呢?你們又是怎么知道它們的輕重的。

呢?(幼兒根據已有經驗進行回答)小朋友們的方法可真多啊,下面我們來看看生活中的物體都可以怎樣比較輕重吧。

2、掂一掂,比一比。

師:這有兩本相同大小的圖書你們能看出它們誰輕誰重嗎?(你們都認為不能用眼睛。

看出來)那么,你能想出什么辦法比較它們的輕重呢?

幼兒操作,掂一掂。(現(xiàn)在請一幼兒用掂一掂的方法比兩本圖書的輕重,以及其它感興趣的物體的輕重)。

3、稱一稱,比一比。

1、出示水果提問。

師:有幼兒說,他反復掂了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它們的輕重不是很明確,你們想一想,該怎么辦呢?(對了,我們可以借助秤這種工具稱一稱,現(xiàn)在,我們用天平這種秤稱一稱。)。

2、教師示范并提問。

教師示范稱一稱,課件出示稱蘋果和梨的圖畫。問:誰輕誰重呢?你怎么看出來的?(很多同學都看出來了,放蘋果的這邊矮,說明蘋果重,放梨的這邊高,說明梨輕。而且,有的同學還發(fā)現(xiàn),天平秤的指針會偏向重的那邊呢,可見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

三.幼兒操作,秤物體,比輕重。

師:下面小朋友們可以用天平來撐一撐你帶來的水果,看一看那個水果更重。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回顧一下,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比較物體的.輕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種情況下用哪種方法?(幼兒根據本節(jié)活動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對,小朋友們用這些方法就可以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了。

(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的辦法,一眼就能看出輕重的物體,我們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當看不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當?shù)嗖怀鲇挚床怀龅臅r候,我們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

量的比較教案篇四

1.引導幼兒步入神奇的數(shù)學領域。

2.幫助幼兒理解物體輕重所具有的相對性,掌握正確的比較方法。

3.幼兒能夠正確比較物體的輕重。

4.發(fā)展辨別、分析、歸納智力和運用智力。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圖片兩幅;小筐子一個;鐵球、皮球、棉團各一個;絨毛玩具小貓、小雞、小、各兩個。場地畫有迷宮圖。

玩法指導:

首先請幼兒畫一畫,把第一幅圖中重的物體下面畫。

比一比,比較第二幅圖中桶和袋子誰重,誰輕?

試一試,完成以上任務后,幼兒在筐中用自己的方法比較鐵球、皮球和棉團的重量,將最重的給爸爸,比較重的給媽媽,最輕的給自己。

玩一玩,三人快速來到迷宮前,放下手中的物品。手持重物者(爸爸)走藍線,手持最輕物品者走紅線(孩子),媽媽作裁判。

爸爸和孩子分別從起點出發(fā),依次比較兩動物的重量,取重量重的動物前行,沿線走到終點,又快又正確者為勝。

以前,孩子們總認為大的物體就重小的物體就輕。他們是從外在感官上去判斷物體的輕重,卻不知物體的輕重可以測量。所以我設計的這節(jié)課以幼兒操作為主探索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

量的比較教案篇五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并初步學會記錄。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1、兩個蛋殼小娃娃、一籃玩具、一桶水、一個布娃娃,蘋果、梨、柑橘各一個。

2、每個幼兒一架自制天平稱、一個小籃(內裝玻璃珠、木珠、積塑等)、記錄紙、筆等。

1、教師出示兩個蛋殼小娃娃:“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兩個小娃娃,它們是用什么做的?(蛋)這兩個小娃娃,一個是用蛋做的,一個是用蛋殼做的。請小朋友想辦法分辨出哪一個是蛋?”

請一幼兒上前分辨,并說出方法。

教師小結:“剛才這方法叫惦一惦?!?/p>

2、出示各種玩具、材料,讓幼兒分組用各種方法比出它們的輕重。

教師:“你們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輕重?”

啟發(fā)幼兒說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3、教師出示自制的天平稱:“要想準確比較物體的輕重還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教師在天平稱一頭放木珠,一頭放玻璃珠,請幼兒觀察,哪邊重,哪邊輕。師小結:“玻璃珠重,木珠輕,重的一頭垂下去,輕的一頭翹起來?!保▽W習詞匯:垂、翹)

4、分組操作活動—比較兩種物體輕重。

(1)請幼兒從籃子里拿兩樣東西比輕重。

(2)請幼兒與同伴交流操作結果。

5、教師出示三種水果:“老師這兒有三個水果,蘋果、梨,柑橘它們誰重、誰輕?”請一名幼兒用教師的天平稱,共同得出結論后,教師在黑板的記錄紙上示范記錄結果。(學習詞語:不輕不重)

6、幼兒第二次分組操作活動—比較三種物體的輕重。

(1)請幼兒從小籃子里拿三樣東西比輕重。

(2)請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此次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體現(xiàn)了尊重幼兒的發(fā)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與活動的主體這一教育思想。活動一開始,教師以游戲的方式引入活動,選用壓蹺蹺板這一生活場景,使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對比較輕重產生了興趣。接著,教師引導幼兒比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過對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較,進行多角度順向與逆向的提問,激發(fā)了幼兒積極思考,發(fā)揮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整節(jié)活動設計緊湊,環(huán)環(huán)緊扣,幼兒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過程中,比較了物體的輕重,體驗了采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

量的比較教案篇六

1、學習用看一看、提一提、抱一抱等自然測量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重量。

2、在探索過程中,能正確判斷并用語言表述物體的輕重,初步學會記錄結果。

3、體驗采用多種方式,比較物體輕重的樂趣。

材料準備:各種毛絨玩具大象、狗熊、小兔、小羊等,兩桶水,蹺蹺板,天平秤一架,三種大小不一的水果各一個,籃子(內裝積木、乒乓球、磁鐵)人手一份,記錄表若干份。

1、游戲導入

教師利用蹺蹺板和毛絨玩具創(chuàng)設動物樂園的情境,并進行演示。

師:小朋友,你們看小動物在玩蹺蹺板,大象和小單一組,狗熊和小兔一組玩游戲。

啟發(fā)幼兒用目測判斷的方法比較小動物的重量,說出幾個小動物誰最重、誰最輕、誰不重也不輕。

分析:教師運用設置情境的方法導入活動,以幼兒十分熟悉的蹺蹺板為例,通過目測的方法判斷輕重,生動自然、富有童趣,既能成功地導入活動,又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2、引導幼兒思考,該用哪種判斷方法比較出物體的重量,出示兩桶水,讓幼兒觀察有什么不一樣。(一桶水要高,一桶水要低。)

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用手提提試一試,看到底哪桶水重,并說出方法。

師:(小結)剛才的方法叫提一提。(重點讓幼兒說出重和輕的概念,加深幼兒對重和輕的理解)

讓幼兒發(fā)揮想象,如果要知道兩個人誰重誰輕應該用什么方法?(讓幼兒自己討論抱一抱、背一背、稱一稱等多種方法,嘗試理解輕和重的概念。)

讓小朋友兩人一組,抱一抱看誰輕誰重。并請一組幼兒上來說一說自己認為誰比較重一些。

出示蹺蹺板驗證結果。先讓兩個小朋友坐上去,等蹺蹺板穩(wěn)定后,再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重的這邊會往下沉,輕的這邊會往上升。)

出示三種水果,讓幼兒想辦法比較它們的輕重,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出示天平秤,讓幼兒仔細觀察它像什么。(蹺蹺板)教師說明天平秤的使用方法。

幼兒開始比較水果的輕重,教師引導幼兒把結果記錄在表格里。記錄時教師應該說清楚記錄方法。(重的用圓圈表示,輕的不用任何圖示表示。)

分析:幼兒嘗試對多種材料進行探究與比較是此環(huán)節(jié)設計的亮點。教師應準備豐富而適宜的活動材料,通過任意兩件物品的比較,讓幼兒初步感知比較的方法。激發(fā)幼兒的主體性與探索熱情。要求每名幼兒都動手操作。

3、分組操作活動――(積木、乒乓球、磁鐵)比較三種物體的輕重

請幼兒從小籃子里拿出三樣(積木、乒乓球、磁鐵)比較輕重。

請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分析:小朋友生活中對物體的比較已有所接觸,能說出一兩種比較輕重的方法。但對本年齡段的小朋友來說,該怎樣去記錄操作結果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所以在操作之前,教師應做相關提示。例如,根據物體形狀,用數(shù)字標明結果。教師總結幼兒的操作結果。

帶領幼兒看《曹沖稱象》的碟片。

通過一小段故事激發(fā)幼兒的想象,然后提問:如果比較很大的物體的重量,該用什么方法?請幼兒猜一猜,再帶幼兒一起去看該故事碟。

量的比較教案篇七

1、通過不同的方法,區(qū)分2—5樣物體的厚薄,并對其進行排序。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

3、通過分類合作比較,體驗快樂。

準備:木板,書,圍巾,紙,襪子,毛巾,餅干,鞋盒,飲料,積木,籃子

一、目測

1、師: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們現(xiàn)在穿的要怎么樣啊(厚)那現(xiàn)在的的呢(?。?/p>

2、出示木板師:我這里有一塊木板,你們覺得是厚還是薄呢?師:那我現(xiàn)在在拿出一塊,現(xiàn)在這塊木板是厚還是薄呢?小結:原來一樣東西是不能比的,要兩樣或兩樣以上的東西才能比較厚薄師: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這塊木板厚的(用眼睛看)師:你們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書師:那請你們再來說說這兩本書誰厚誰薄師:請你上來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辦法知道的啊。

4、出示鞋盒師:咦,那這兩個盒子呢,請你上來指指看,你用這么辦法啊。小結:我們能通過自己的眼睛,來比較東西的厚薄。

二、觸摸

1、教師出示圍巾師:天氣變得冷起來了,我要圍怎樣的圍巾,那請你們想想看,這兩條,我要圍哪一條呢師:你們都覺得是這條厚嗎師:那你是用什么辦法知道呢師:對了還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來比較。

2、教師請幼兒上來摸,上來區(qū)分師:那金老師請小朋友來摸一摸,看看是哪條厚,哪條薄。小結:我們剛才可以用自己的手來摸一摸,來比較物體的厚薄。

3、在每張椅子下面放兩樣厚薄不一的東西師:老師在你們每個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個籃子,請你來比較籃子里的東西,在最厚的東西上面貼上紫色的記時貼,貼好的小朋友把籃子送到這里,記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師檢驗2—3樣物品。小結:我們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觸摸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厚薄。

三、并放比

1、教師出示兩塊厚薄不明顯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師:那請你來看看,這兩塊肥皂,誰厚誰薄師:哇,有些人覺得是這快厚,有些人覺得是這快厚,那底是誰厚呢,請你來想想辦法比一比。師:恩真棒你的辦法真好,是把兩塊肥皂,并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師:咦,那里又有一塊肥皂,跟這里的肥皂比是厚的還是薄的啊師:你用什么辦法進行比較啊講述比較厚和比較薄。

2、出示餅干盒師:現(xiàn)在的這三盒餅干誰最厚誰最薄,請你也來比一比師:你用什么辦法比較出來的。小結:對于有些物體厚薄不明顯的,我們可以用并放比較的方法。

四、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東西師:剛才我們的小朋友都學會了并放比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貨員,想請你們幫幫忙,你們愿意嗎,原來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東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區(qū),飲料區(qū),食品區(qū),玩具區(qū)師:等一下請每個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們的家,然后再進行比較,你可以從厚到薄,也可以從薄到厚的給他們排排隊。檢驗: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排的對不對,這一組,這是最薄的,這是最厚的。教師依次檢驗總結:今天我們學會了很多種辦法去比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五、尋找,操作師:我們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東西可以用來比厚薄,那現(xiàn)在我們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量的比較教案篇八

1.通過用眼看一看、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幼兒小朋友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幼兒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

實物若干。圖片、天平秤教學重點:

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么樣的物體輕,什么樣的物體重。

一、創(chuàng)設情境師:星期天,動物樂園可熱鬧了,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比輕重。出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1、看一看,比一比

(1)在動物園里有許多動物,你還知道誰輕誰重呢?課件出示幾種動物比輕重?

(2)你們又是怎么知道它們的輕重的呢?

(2)幼兒操作,掂一掂。(現(xiàn)在請一幼兒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較數(shù)學書和文具盒的輕重,以及其它你感興趣的物體的輕重)

(4)有幼兒說,他反復掂了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它們的輕重不是很明確,你們想一想,該怎么辦呢?(對了,我們可以借助秤這種工具稱一稱,現(xiàn)在,我們用天平這種秤稱一稱。

3、稱一稱,比一比(1)教師示范稱一稱,課件出示稱蘋果和梨的圖畫。問:誰輕誰重呢?你怎么看出來的?(很多同學都看出來了,放蘋果的這邊矮,說明蘋果重,放梨的這邊高,說明梨輕。而且,有的同學還發(fā)現(xiàn),天平秤的指針會偏向重的那邊呢,可見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p>

(2)幼兒操作,秤物體,比輕重。(現(xiàn)在你們可以自己來稱一稱,比一比輕重。

四、總結:

師:小朋友們回顧一下,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比較物體的輕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種情況下用哪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有很多的辦法,一眼就能看出輕重的物體,我們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當看不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當?shù)嗖怀鲇挚床怀龅臅r候,我們可以用稱一稱的方法。

量的比較教案篇九

:1、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

2、知道物體的大不一定重,物體小的不一定輕。

:紙盒、天平、積木、彈子、塑料球、皮球、鐵球等物品。

:1、請幼兒在眾多的物品中,運用已有經驗比較物體的輕重。

——“這些物體是一樣重的嗎?”鼓勵幼兒用手去掂分量。

2、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

——請幼兒比較塑料球和皮球誰輕誰重,然后再比較皮球和鐵球誰輕誰重。幫幼兒建立相對的概念:皮球和塑料球比,皮球重;皮球和鐵球比皮球輕。

3、啟發(fā)幼兒動腦子:有的物體的輕重差別很小,很難用手掂出。怎么辦?

——出示兩件重量接近的'物品:“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這兩件東西哪個重哪個輕呢?”(啟發(fā)幼兒自由發(fā)言,肯定幼兒的想像和發(fā)言。)

4、介紹測量工具——天平。

——幼兒嘗試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介紹天平的用法,準星必須居中,拿放要輕。

5、“猜一猜這兩樣東西哪個輕,哪個重?”請幼兒用天平測量驗證。

6、選擇體積相同質地不同的物品比輕重,理解體積大的不一不重,體積小的不一定輕的道理。

——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盒子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后用天平驗證。如: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鐵塊。

7、請幼兒舉例說明生活中還有哪些這樣的例子?

:在班級放置一天平,引導幼兒對天平產生興趣并探索這種物體的功能。

:1、帶幼兒在室內或室外尋找可以比較的兩個物體進行輕重比較。

2、請家長和幼兒一起看幼兒用書做智力游戲:比比誰輕誰重。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

1、進一步掌握100以內數(shù)的順序。

2、進一步會比較100以內數(shù)的大小。

3、進一步結合具體事物,使學生感受100以內數(shù)的意義,會用100以內的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1、進一步掌握100以內數(shù)的順序。

2、進一步會比較100以內數(shù)的大小。

1、進一步理解數(shù)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shù)的順序。

2、進一步探索百數(shù)圖中的排列規(guī)律。

幻燈機、幻燈片、數(shù)字卡片。

(一)復習:

1、指名回答:說出個位數(shù)字和十位數(shù)字相同的兩位數(shù)。

說出十位是5的數(shù)。

開火車答:說出27后面的5個數(shù)。

說出各位是0的數(shù)。

2、比較20以內數(shù)的大小,指名回答:

16〇198〇1815〇15。

11〇1210〇209〇6。

(二)新授:教學例八。

(1)根據雞蛋圖來比,只看最后一行,左邊有3個,右邊有1個,所以28大于26。

(2)根據數(shù)的順序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3)根據數(shù)的組成比,28由2個十和8個一組成,26由2個十和6個一組成,所以28大于26。

39和45比較,四人小組討論,怎樣比能很快知道哪個數(shù)大,哪個數(shù)比較小,指名回答,說說小組討論結果。

教師可引導學生歸納出比較兩個數(shù)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先看十位上的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大,這個兩位數(shù)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數(shù)相同,再看個位上的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大,則這個兩位數(shù)就大?!?/p>

(教師板書: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數(shù)字大的數(shù)就大;

十位相同看個位,個位數(shù)字大的數(shù)就大。)。

同理,所以用同樣的方法,或用老師歸納出來的方法學習比較右圖。

3、教師可多寫幾個數(shù),讓學生直接比較(不用計數(shù)器)。

4、教師寫出三個數(shù)讓學生比較大?。嚎上日页鲎畲蠛妥钚〉臄?shù),再決定中間數(shù)。

5、教師再次總結比較數(shù)的.一般方法。

(三)練習:

1、39頁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說說自己是怎樣比較的,全體對答案。

(2)師生一起完成思考題:比較5個數(shù)的大小。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并說說自己比較的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可以先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數(shù),再拿中間的三個數(shù)來比較;或直接將5個數(shù)的十位上的數(shù)字從小到大進行排列。

2、42頁練習八第2題(可以讓學生回家或課間和同學們討論)用同上的方法做這道題。

(四)板書設計:

比較大小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數(shù)字大的數(shù)就大;

十位相同看個位,個位數(shù)字大的數(shù)就大。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一

1.認識天平,學習使用天平,用科學的方法測量物體的輕重。

2.學習按物體的輕重給三個或四個物體排序,感知理解序列之間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比較的物品若干對

一、請幼兒選擇3種(或4種)瓜果,運用已有經驗比較輕重。

1.這些瓜果一樣重嗎?怎么辨別輕重?

2.引導幼兒用手分別去掂各個瓜果的份量,然后再記錄表用手掂一欄中,按物體的輕重用數(shù)字進行排列。(引導幼兒知道物品的輕重是相對的,學習嘗試按物體的輕重給三個物體排序)

二、教師設疑:有的瓜輕重差別很小,很難用手掂出來,怎么辦?(出示兩個重量相近的瓜)

提問: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這兩個瓜哪個重,哪個輕呢?

三、認識并使用測量工具——天平。

1.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準星必須居中,物品應輕拿輕放)和利用天平判斷物體輕重的方法(哪邊翹起哪邊物品就輕,哪邊下沉哪邊物品就重)。

2.猜想:這兩個瓜哪個輕?哪個重?

3.用天平測量驗證這兩個瓜誰輕誰重,初步學習使用天平的方法。

4.用天平測量驗證前一環(huán)節(jié)中用手掂排序三個物體重量的準確性。

四、游戲猜猜誰輕誰重。

出示大小相差不多的瓜果,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后用天平驗證。

本次活動以瓜的實物引出,請幼兒先用自己的方式想出比較的方法,通過用眼睛看、天平秤、用秤重量的方法和用生活經驗腦子想等方式進行,教師在引導中要多用擴展性的話題引到,到后面有些幼兒又想出了用紙沉下去的程度來進行比較,方式多變,但有時教師在活動還欠缺,喜歡重復幼兒的話語,需要不斷反思。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二

1、學習比較3個以內的高矮,能區(qū)分最高和最矮,初步感知高矮是相對的。

2、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高矮現(xiàn)象。

3、在生活中提高觀察能力。

教具準備:準備高矮不同的小板凳。

學具準備:“會變得小丑”;積木若干,長度相同,寬度不同的長方形紙若干,固體膠。

蒙氏數(shù)學:比較高矮

(一)預備活動:師幼互問好,走線,線上游戲:走走走。

集體活動:

比較高矮。引導幼兒觀察一高一矮的兩個小板凳,說出那個高,那個矮?

小結:小朋友。比較高矮時,要放在同一水平線上。

感知最高與最矮的。出示3把高矮不同的小板凳,讓幼兒辨認那個最高,那個最矮。

鞏固對最高和最矮的認識。

(三)創(chuàng)設情境:小丑娃娃也要來比高矮啦。讓幼兒操作學具會變得小丑。

小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進行高矮的比較,比較高矮時,要看它和誰比,和比它高的物體比,它就矮了,和比他矮的物體比,它就顯高了。

(四)幼兒操作學具

(五)收拾學具,交流小結。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三

1、通過比較輕重,讓幼兒感知、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

2、讓幼兒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并根據物體的輕重排序。

3、提高幼兒的感知覺能力。

1、衣架一個

2、三個相同的礦泉水瓶(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瓶水,一個空瓶)三個相同的易拉罐(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瓶水,一個空瓶)

3、一大一小積木若干,大小、形狀相同的積木若干(按3、6、10數(shù)量扎一起)

4、棉花沙包、豆子沙包若干、籃球、鐵球、蘋果、梨、桔子

5、在生活活動、區(qū)域活動中學習如何使用天平

一、出示平衡的衣架,讓幼兒觀察并提問: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衣架)它有什么作用?(掛衣服用的)現(xiàn)在我掛在前面,它處于什么位置?(水平)。請小朋友再看:我在衣架的一側掛上一袋橡皮,你們觀察衣架有什么變化?(掛橡皮的一側下垂)為什么會有這種現(xiàn)象?(掛橡皮一側重,另一側沒掛物品的輕),你們在看,我在衣架另一側掛一把尺子,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變化?(掛尺子的一端下垂,掛橡皮的一端翹起來)為什么會有這種現(xiàn)象?或這說明了什么?(掛尺子的一端比掛橡皮一端重)

師:小朋友非常聰明,知道在平衡的衣架上掛物品,重的一端下垂,輕的一端上翹,衣服架可以幫助我們區(qū)分哪個物體重,哪個物體輕。

二、出示礦泉水瓶、易拉罐等相同材料的物品來比較輕重

(一)

幼兒:裝滿水的重;裝半瓶水的輕;空瓶子的最輕(利用目測)

教師:請幼兒驗證,用手掂一掂,感知哪個瓶子重?哪個瓶子輕?

2、按由輕到重、由重到輕排序

(二)

1、教師:礦泉水瓶透明,小朋友用眼睛看就知道,哪瓶水重,哪瓶水輕,我這里還有三個不透明的相同的易拉罐,你們怎么分辨哪個罐重?哪個罐輕?(一個裝滿水;一個空的;一個裝半罐)并按由輕到重順序排起來。

2、一大一小的積木

3、大小、形狀相同、塊數(shù)不同的積木(3塊扎一起;6塊扎一起;10塊扎一起)

4、幼兒自由看、玩、掂,比較輕重并排序。

5、師幼一起驗證幼兒操作,總結:相同的易拉罐,空的最輕,裝半瓶水的較輕,裝滿水的最重;相同的積木,大的重,小的輕;大小、形狀相同的積木,塊數(shù)多的重,塊數(shù)少的輕。

三、比較不同物品的輕重

(一)

1、大的棉花沙包、小的豆子沙包

師:請小朋友猜一猜,哪個沙包重,哪個輕?

2、籃球、鐵球

師:這兩個球,哪個最重,哪個最輕?

3、大小幾乎相同的蘋果、桔子、梨

師:這三個水果,大小差不多,用掂的方法很難比較,我們用什么方法來比較這三個水果的輕重呢?來小朋友動手玩一玩。

(二)幼兒玩

2、請個別幼兒驗證怎樣比較蘋果、梨、桔子的輕重(用天平秤,稱一稱)

四、比賽

兩組比賽:不同輕重的物體混放,每一種兩個,每組幼兒協(xié)商每人排一種,比較同類物體的輕重,分別擺放在兩個寫有輕重的箱子里,快、對的那一組為優(yōu)勝組。

另換兩組比賽:不同輕重、不同類物體混放,請幼兒用掂、稱等方法,按照從輕到重的順序排序,正確的一組為優(yōu)勝組。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四

1、理解遠近的含義,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遠近,并初步學會記錄。

2、在游戲中體驗比較遠近的樂趣與成功感。

3、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能力。

1、有自然測量的經驗。

2、各種可以用來測量遠近的工具: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3、6個裝有(即時貼1條,記錄表1張、記號筆1支、粉筆1支、五角星貼貼紙1枚的小筐。

4、地圖一幅。

一、目測遠近。

1、幼兒排成一隊隨老師進教室,立正站好。

師:誰離黃老師最遠?誰離我最近?

2、幼兒坐成半圓形。

師:誰離我最遠?誰離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原來用目測可以比較遠近。

二、工具測量遠近。

1、a和b(兩個坐得比較近,目測不出來離老師的距離)誰離黃老師近?了解元旦的由來,感受元旦歡樂的氣氛。誰離我遠?(出現(xiàn)爭議)

2、目測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什么來測量遠近?(工具:如手、腳等)

3、請一個幼兒用手或腳測量,老師觀察指導。

師:現(xiàn)在我站起來,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預測:1、幼兒測量正確:他量得真好,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會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會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兒測量不正確: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腳跟腳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種物品(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師:我這有好多東西,它們能測量遠近嗎?

幼:能。

師:我請一個孩子來試試。(師及時糾正和指導)

三、跳遠比賽。

1、比賽:剛才我們學習了用工具測量遠近。你們想不想來一次跳遠比賽?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三個人一組去領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貼上及時貼,每個人輪流跳,跳到哪用粉筆做記號,其他兩個人分別測量、做記錄,記錄表的上面一行寫學號,下面一行寫遠近,最遠的'貼上代表冠軍的星星。

2、檢驗(重點檢查兩份記錄表)

四、延伸活動——測量地圖。

幼:有一條路上有酒店,有一條路上有醫(yī)院,有一條路上有銀行……

師:你會選哪條路?為什么?

幼:近,可以節(jié)省時間。

師:到底哪條路最近呢?我們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在執(zhí)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shù)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五

2. 知道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對的。

1. 重點: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2. 難點:詞與概念的匹配。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教具:厚薄不同的書、紙、布若干。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若干。

學具:每個幼兒一份厚薄不同的紙、布。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每個幼兒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換使用。彩色的籃子若干只。數(shù)學角內放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類盒。(分類盒上用形象的圖畫表示物體的粗細、厚薄。)

在此以前幼兒已進行過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的活動,積累了一些運用感官比較物體量差異的經驗,因此在本活動中可以啟發(fā)幼兒自己想出比較物體粗細、厚薄的各種方法,提高幼兒認識周圍環(huán)境的能力。

幼兒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可能會遇到二個困難。第一是不能準確地將比較結果與相應的詞匹配。這是因為在幼兒階段詞與某些概念建立聯(lián)系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應該先讓幼兒通過非正式的教育活動積累有關概念的感性經驗,然后在琥式的教育活動中指認和命名活動完成詞與概念的匹配。

第二是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由于幼兒思維不可逆,他們不易理解相對概念。因此活動中要采用變換比較對象和設問的方式引起幼兒的思考,幫助幼兒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該內容是幼兒以后學習相鄰數(shù)和進行排序活動的基礎。如果幼兒真正理解了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那么他們的逆向思維和推理能力也將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這一內容除了組織正式的教育活動,還應安排非正式的教育

活動,如在數(shù)學角放置各種有關的材料,讓幼兒通過分類活動積累有關的感性經驗。

分類—指認—命名—分類

1.通過分類活動使幼兒積累有關粗細、厚薄的感性經驗。

(1)在來園活動區(qū)域活動時讓幼兒用數(shù)學角里的材料進行分類活動。教師可通過提問了解幼兒的分類水平,如:“為什么把這支筆放在這個盒子里?”等。

(2)該分類活動是個別進行的,教師應盡可能了解每個幼兒的操作情況。

2.通過指認活動幫助幼兒在詞和有關概念之間建立聯(lián)系。

(1)幼兒每人一份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

(2)聽指令取出相應的物品。如“找出一張厚的紙?!薄鞍汛值拿€舉起來?!敝噶羁捎山處煱l(fā)出,也可讓幼兒發(fā)指令,以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并向命名過渡。

(3)要求幼兒說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較出物體的粗細、厚薄的)。

3.通過命名活動使幼兒完成概念與詞的匹配。

(1)讓幼兒說出

教師出示的物體的粗細、厚薄。

(2)讓幼兒按指令介紹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請說說你盒子兩根小棒的不同”。

4.通過分類活動讓幼兒體驗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讓幼兒根據語言標記分類。如:“請把粗的小棒放在紅的籃子里?!?/p>

(2)向幼兒展示分類結果,讓幼兒思考分得對不對。

5.通過討論使幼兒理解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比較而言的。

(1)檢查分類結果。如:“紅籃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討論: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進去,現(xiàn)在卻是有的粗有的細。

6.通過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 讓幼兒按指令作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如:“請你讓盒子里的毛線變細”。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線變細,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線作比較。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7.通過智力游戲發(fā)展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

(2)這個游戲是讓能力強的幼兒跳一跳,即使他們答不出,也會使他們在頭腦中留下疑問,這對發(fā)展他們的推理能力,理解傳遞關系是有益的。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六

1、能知道物品具有輕重不同的特征。

2、運用感官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書包兩只(一只空的,一只裝書),筆,玻璃瓶,鐵塊,石頭,積木,盤子等實物,作業(yè)單若干。

1、運用感官比較輕重。

l出事裝書的書包與空書包,請幼兒背一背。

提問:兩個書包有什么不同?

結論:空書包輕,裝書的書包重。

l幼兒分組操作,感知各種材料的.輕重。

從盤中去兩個物品,比比是否一樣重,什么輕,什么重。

2、幼兒操作練習:該放幾個蘋果?

l在作業(yè)單上畫上所缺的蘋果。

將操作材料擺放在數(shù)學角,鞏固幼兒對物體輕重的概念。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七

1、理解遠近的含義,學習用工具測量的方法比較遠近,并初步學會記錄。

2、在游戲中體驗比較遠近的樂趣與成功感。

1、有自然測量的經驗。

2、各種可以用來測量遠近的工具: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3、6個裝有(即時貼1條,記錄表1張、記號筆1支、粉筆1支、五角星貼貼紙1枚的小筐。

4、地圖一幅。

1、幼兒排成一隊隨老師進教室,立正站好。

師:誰離黃老師最遠?誰離我最近?

2、幼兒坐成半圓形。

師:誰離我最遠?誰離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1、a和b(兩個坐得比較近,目測不出來離老師的距離)誰離黃老師近?誰離我遠?(出現(xiàn)爭議)。

2、目測不出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什么來測量遠近?(工具:如手、腳等)。

3、請一個幼兒用手或腳測量,老師觀察指導。

師:現(xiàn)在我站起來,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預測:1、幼兒測量正確:他量得真好,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會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會和我的凳子碰一碰。2、幼兒測量不正確:開始量的時候手或腳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腳跟腳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種物品(紙棒、盒子、綠茶瓶、書本、小筐……)。

師:我這有好多東西,它們能測量遠近嗎?

幼:能。

師:我請一個孩子來試試。(師及時糾正和指導)。

三、跳遠比賽。

1、比賽:剛才我們學習了用工具測量遠近。你們想不想來一次跳遠比賽?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三個人一組去領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貼上及時貼,每個人輪流跳,跳到哪用粉筆做記號,其他兩個人分別測量、做記錄,記錄表的上面一行寫學號,下面一行寫遠近,最遠的貼上代表冠軍的星星。

2、檢驗(重點檢查兩份記錄表)。

四、延伸活動——測量地圖。

幼:有一條路上有酒店,有一條路上有醫(yī)院,有一條路上有銀行……。

師:你會選哪條路?為什么?

幼:近,可以節(jié)省時間。

師:到底哪條路最近呢?我們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八

1、通過這個游戲活動,使幼兒能夠進行寬與窄的比較,找出最寬的和最窄的。

2、使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去感知生活中物體的寬窄。

情景主題畫《三只小豬》 各種寬窄不同的物體

讓幼兒仔細觀察情境圖,自由討論。(先經過寬的路,在經過窄的路,先經過寬的橋在經過窄的橋等。)

1、老師將寬窄不同的物品排成一排放在一起,請幼兒找出哪個寬哪個窄。

2、再次感知寬與窄

(1)老師發(fā)給每個幼兒手中兩個物品,一個寬,一個窄,當老師說到把寬的放在頭上,幼兒做相應的動作,老師說把窄的放在腳下,幼兒做相應動作。

然后說說自己想跨的是哪條小河,聽媽媽的指令一起跨過小河,到倉庫去取糧食(玩具),回來時再跨一次小河,說說自己跨的是哪條小河。

1、打開幼兒用書

(1)打開書第21頁,觀察畫面上有哪些車。(出租車、三輪車、摩托車)

(2)引導幼兒觀察車的車輪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不一樣,分最窄的、窄的、寬的)

(3)指一指哪個輪胎最寬,那個輪胎最窄。

(4)車的輪子壞了,要換上下面的新輪子,找一找下面的輪胎分別和上面哪輛車的輪胎對應。

(5)請小朋友幫每一輛車找到合適的輪子,用筆將一樣寬或一樣窄的輪胎連在一起。

量的比較教案篇十九

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3個以內物體的高矮,能區(qū)分最高和最矮,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2、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高矮現(xiàn)象。

活動重點:幼兒能夠比較3個以內物體的高矮并區(qū)分最高和最矮。

活動難點: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教具:“會變的小丑”、高矮不同的積木、薯片盒

2、幼兒教具:玩具、“會變的小丑”

活動過程:

1、比高矮

教師出示兩個高低不同的積木,請幼兒觀察哪個高哪個矮?

小結:比較高矮時一定要把物體放在同一個平面上。

2、感知物體的最高和最矮。

教師出示薯片盒,請幼兒比較最高和最矮。請幼兒說出最高、比較高、最矮,另一邊最矮、比較矮、最高。

游戲:搭積木。請三個小朋友分別把已有的玩具自己搭完,比最高、最矮。

3、感知物體的相對性。

教師出示“會變的小丑”,拿出比較高和最矮的比較,請幼兒分辨出哪兒高,哪個矮。接著出示最高和比較高的比較。

小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才能比較高矮,比高矮時要看和誰比,和比它高的比它就顯得矮了,和比它矮的比它就顯得高了。

操作卡:“會變得小丑”比較判斷小丑的高矮。

量的比較教案篇二十

1、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高矮的方法,能獨立地給3件同類物體比較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2、引導幼兒描述比較結果,初步探索高矮排序的規(guī)律。

1、教具:高矮不一的小朋友圖片四張,標記圖一張。

2、學具:幼兒用書《勞動樂翻天》,蠟筆、貼紙。

一、出示娃娃,引出課題。

2、這幾個小朋友的個頭一樣高嗎?誰高誰矮呢?

二.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高矮。

1、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比較呢?(把他們放在同一平面上靠在一起,這樣就能看出哪個高,哪個矮了。)

2、現(xiàn)在四個小朋友一起來比高矮了,又該怎樣比了呢?現(xiàn)在小朋友的高矮發(fā)生變化了嗎?

三、學習按高矮排序

2、幼兒說,教師在黑板上操作,然后集體驗證操作結果。

3、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說出操作結果。

四、幼兒操作

1、發(fā)放幼兒用書,指導幼兒把書翻到17頁:快樂餐廳招聘了四名服務員,我們一起來看看誰高、誰矮,在更高的那只動物下面的框里畫勾。

2、這是個服務員一起比,誰高誰矮呢,請小朋友撕下貼紙給它們排排隊,一邊排隊一邊說排隊的順序。

量的比較教案篇二十一

1、初步感知物體的重量,知道物體有輕重之分。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體輕重,并能大膽地用語言講述:××輕,××重。

3、學習整理操作材料,保持桌面的整齊。

4、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培養(yǎng)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1、經驗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時感覺過輕重。

2、物質準備:

教具:玩具卡車兩輛,玩具天平一個。實物:大橡皮泥、小橡皮泥各一塊、棉花、積木、玻璃球。

學具:幼兒用人手一冊,人手一支筆;每組一個天平,一筐實物(紙球、積木、鐵片、雪花片棉花、積木、玻璃球等)。

一、看看掂掂,感知貨物輕重。

請個別幼兒上來掂掂,再說說:哪個貨物重?哪個貨物輕?

在上換上一團棉花和一個玻璃球,讓幼兒摸一摸,掂一掂,正確感知棉花和玻璃球的輕重。

二、觀察天平器的變化,認識物體的輕重。

出示天平器,告訴幼兒天平器是衡量兩個物體輕重的一種工具。然后,在天平兩邊分別放上積木和玻璃球,讓幼兒觀察天平的變化,并說說:天平呂有什么變化?天平翹起的一邊表示什么?天平沉下的一邊雙表示什么?也可以讓幼兒說一說誰重誰輕,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驗證,從而幫助幼兒正確地認識物體的輕重。

出示大橡皮泥和積木,讓幼兒猜猜誰重誰輕,再請幼兒上來將橡皮泥和積木放在天平器的兩邊,帶領幼兒進一步感知認識物體的輕重。

三、幼兒操作活動:

看圖分辨輕重: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么?想一想:哪個重?哪個輕?你是怎么知道的?請幼兒圈出重的物體。

分辨輕重:請幼兒每次拿兩上筐中的實物玩一玩,掂掂或在天平器上稱一稱,感知兩物體的重量,說一說:××輕,××重。

四、活動評價:

展示《幼兒用書》p9,請個別幼兒大膽地說出誰輕誰重。

鼓勵幼兒大膽地說說自己同時玩了哪兩樣東西,哪個重?哪個輕?提高幼兒對操作活動的興趣。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顒又校揖o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輕松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fā)言也很積極,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37952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