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于讀書過程中思考問題、解答疑惑、得出結論的一個個階段性總結。在寫讀后感時,可以適當運用一些修辭手法和文學技巧,提升文章的藝術性和表達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給大家在寫讀后感時提供一些思路和啟發(fā)。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一
開學前的中層會議上,學校為我們贈送了兩本書,《學校轉型——北京十一學校創(chuàng)新育人模式的探索》、《未來簡史》。如果是在暑假,我肯定會靜下心來好好閱讀。一開學,從九月到十月,一直處于異常忙碌的狀態(tài)。讀《學校轉型——北京十一學校創(chuàng)新育人模式的探索》這本書,還是在前段時間,學校要進行三年規(guī)劃論證,為了查找一些有關的內(nèi)容,我進行了粗略的翻閱。
但對于中國大多學校來說,這還只能是一個教育夢。
首先小班化教學不是每個學校都能做到的,就拿小學來說,國家有明確規(guī)定,一個班學生人數(shù)不超過45人。但實際上呢?一些中心城區(qū)的學校,班容量遠遠超標,老師上課時大多時間都用來維持課堂秩序、管理學生行為,對學生關注的深度、廣度不夠,根本就不能夠做到與一個一個學生展開對話,課堂基本上被幾個思維活躍、發(fā)言積極的學生“占領”,大多學生被邊緣化,僅僅處于被動參與的地位。所以,要實現(xiàn)讓每一個學生最大的發(fā)展是不可能的。
真正的課程改革,不僅是一個理念的問題,更多的涉及到課程頂層設計、教學評價、組織管理、教師專業(yè)成長等一系列內(nèi)容。沒有先進的理念、沒有科學的方法、沒有專家的引領,許多學校是無法做到的。
再次,我們現(xiàn)在的教學現(xiàn)狀、現(xiàn)有的教學評價機制,無法做到“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本,要以每一個學生為本。我們的教育要具體地感受每個學生需求的多樣性,盡力以自己的教育服務滿足他們的多樣化需求,從而使他們每個人感受各自不同的愉悅。而我們現(xiàn)有的教育大多是以一部分學生為本的,也就是一部分更適應教育制度和教師個人價值取向的學生,他們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服務。而另外一部分或許是小部分人,他們被置于視野之外。同時,教育要以每一個學生作為人的權利為本,學生作為公民、未成年人、受教育者、教育消費者的權利受到充分的尊重,我們的教育才有可能成為平等的、自由的、科學的、富有人性關懷和人文精神的教育。而我們現(xiàn)有的教育,更多地以學生的分數(shù)為本,學生都淪為了考試的工具。
十一學校的成功做法,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幅美好的教育藍圖:弄清教育本質(zhì),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形成和諧的校園生態(tài)。雖然目前這樣的場景對于大多學校來說,還只能是理想,但我們可以為著理想勇敢前進,積極投身于育人模式的變革中,不斷增強我們的主動意識和課程開發(fā)能力,同時也在這樣的變革中找到了自己更深層次的責任和更崇高的使命。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二
說實在,這本書非消閑類、亦非故事類書,我以為會像往常隨便翻翻,看看其中的感興趣的章節(jié)之后,就會撂下的。我的看書都是隨性而讀,這次板板整整的拿出筆記本,邊做筆記、邊想、邊回顧、邊讀。
首先,追求分數(shù)以外的更重要的東西。我的理解是教育的價值取向不應該只看分數(shù)。在這部分里,有三點:1、給學生們裝上自主發(fā)展的發(fā)動機。文章剖析了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存在的制約學生內(nèi)驅力的兩點問題,之一是現(xiàn)有學校課程不適合學生個體,學生沒有選擇性;之二是學生們沒有未來方向的引領,缺乏前進的動力。2、注重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3、注重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志存高遠、誠信篤行、思想活躍、言行規(guī)范,其中言行規(guī)范我感覺是必須的、首要的。要想讓這種想法付諸實施,必須讓老師們認同這種價值取向,并且通行過課程改革,將這種價值觀轉化為教育行為。
其次,教育的價值追求:讓學生成為他自己。1、給學生提供最大限度的選擇性,讓每一位學生擁有自己的課程。課程的解釋為: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跑道,并奔跑起來。尊重某一特定孩子的需求和不一樣的成長方式。為此,11學校開發(fā)的課程達到數(shù)百,其中百分之九十八是選修課程,必修課程也僅占百分之二。這么多課程,可謂眼花繚亂,學生們怎么選?中考高考的成績怎么辦?學生怎么才能在眾多的課程與取得好的考試成績之間找到平衡?不為考試而贏得考試的想法真能實現(xiàn)?2、通過不同的實施方式,讓每一門課程發(fā)揮其獨特的價值;3、幫助每一位學生在集體之外成長,我理解為尊重學生的個性。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注重了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yǎng),即所謂的“只見森林,不見樹木”,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確實如此,無論跑操、集會,還是……都要求整齊劃一,一旦出現(xiàn)不同的即被視為另類。我們需要一個胸懷包容學生、尤其富有個性的另類。
再次,教育的另一種詮釋:發(fā)現(xiàn)和喚醒。1、要有一雙慧眼,識別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隱藏的潛質(zhì)。這符合多元智能理論,每位學生都有擅長的地方。2、在機會里發(fā)現(xiàn)。在不同領域積極尋找機會開發(fā)學生的天賦,給學生最大的選擇權就是給學生機會。3、在志趣相投的伙伴中發(fā)現(xiàn);4、寬容并尊重不同個性的學生。學生迸發(fā)出的個性,需要在尊重的滋養(yǎng)下才能茁壯成長;5、發(fā)現(xiàn)教育的真正力量。教育不是控制,而是心靈與心靈的影響。首先要把教師身上的警察、保姆的成分脫去,其次,讓校園處處都留著學生的印記。
最后,讓育人目標落地,理性思考——全校職工參與——課程支撐——與學校各項工作密切聯(lián)系。1、明確育人目標;2、讓目標深入人心,通過活動、平臺落實到每一位學生身上;3、育人目標與學校整個課程體系和評價體系相互支撐。例如(目標)培養(yǎng)有想法的學生(課程)狂歡節(jié)、潑水節(jié)、戲劇節(jié)……(評價)學分、榮譽稱號、獎學金。4、育人目標與學校的哥哥關鍵領域聯(lián)系起來,形成有機的系統(tǒng)。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三
一家企業(yè)中的不同部門,有時候和一個高中生在學校中需要學習的不同課程有著類似之處。有強勢部門牽動著企業(yè)大多數(shù)決策的走向,就必定有弱勢部門為這些決策可能帶來的后果買單。就如同體育、音樂之類的課程總是為數(shù)學、物理讓位。這不可避免的讓一些部門的員工對自身的價值產(chǎn)生了懷疑,工作熱情下降。
本科畢業(yè)之后,我就進入了金茂杭州公司的客戶關系部,在近兩年的時間里,感受到客關部的發(fā)聲的確不能算是強勢,這對我的工作熱情和沖勁確實產(chǎn)生了一些沖擊,也讓我開始思考我身處的崗位存在的意義。
但在海爾公司轉型的過程中,“人人都是ceo”的這條理念,讓不論身處什么部門、職位的員工,都感受到了自身不同以往的價值點,成為了企業(yè)各項工作進程中的關鍵節(jié)點。這個觀點給我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或許可以反向思考,首先將自己視為“集體創(chuàng)業(yè)家”的一員,在日常工作中提升自我的才干與胸襟。當部門所有成員的自我認知與認同提升后,部門整體的力量自然而然就會有所上升,體現(xiàn)出不同的面貌。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四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院士,在談及什么是好的教育時,他說“教學是一種心靈的感動,而非灌輸知識的手段,學生是教育者試圖點亮的一盞燈,而不是去注滿水的一只杯子?!崩钕YF校長在此書中也說“教育的另一種詮釋是發(fā)現(xiàn)和喚醒”,無怪乎他在書中的第一章就談了“教育的價值選擇:讓每一位學生成為自主發(fā)展的主體”的話題。
育人理念陳舊模糊,學校就不可能真正轉型。從書中隨處可見的“育人目標”、“學生提案”、“學生自我負責教育機制”、“校園機會榜”、“校長獎學金”、“咖啡廳董事長”等可知,學校是真正屬于學生的大舞臺。經(jīng)過幾年時間的努力,北京十一學校已初步形成了相互作用、和諧共生的校園生態(tài)。
有了適切的育人理念,才能制定出準確的育人目標,由此才會選擇最優(yōu)的育人策略,最終產(chǎn)生良好的育人效果。那么學校轉型,應從理念轉型起始,吸收、沉淀、論證、歸納,扎扎實實走好第一步。
十一中學構建分層、分類、綜合、特需相結合的課程體系,滿足全部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讓學生成為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課程的構建,又以課程的校本化實施為重中之重,通過重組、補充、取舍、替換、拓展和調(diào)整等策略對課程進行適當?shù)奶幚?,使之更加適合學生學習,也更契合學校的育人目標。
崔永元曾說:“讓孩子們覺得學校是他們的,我認為這件事太重要了。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這樣,當孩子們在學校時認為學校是他們的,當他們走上社會時,他們才會覺得國家是他們的,才會真正做到‘匹夫有責’,否則他們永遠只是旁觀者?!比酥韵矚g一件事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源自于自我的認同和選擇。
十一學校努力讓課程成為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僅數(shù)學就有九個層面的課程可供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圍繞學校育人目標“志遠意誠、行圓思方”設置的綜合實踐課程充滿自主性和選擇性,真正能夠啟動學生發(fā)展的內(nèi)動力。正如李希貴所說:“所有的選擇,都因為我們的立場。沒有學生立場,選擇就不會是真正的教育?!?/p>
書中有句話令我印象深刻:“致力于統(tǒng)一目標,而不必奢望統(tǒng)一思想?!蔽覀儜撉宄允卣n程改革的重點和重心,把氣力用在最要勁的地方。
十一中學對資源的配置、優(yōu)化、運用令人艷羨,這也是學校能夠成功轉型的有效助力。首先,要挖掘學校的文化資源。課程核心必須體現(xiàn)學校文化的傳承與提升,與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結合起來。其次,要挖掘育人資源。整合區(qū)域特色,將學生參與的學科活動、勞動技能、社區(qū)服務等綜合實踐活動統(tǒng)一規(guī)劃,協(xié)調(diào)安排。三是應挖掘優(yōu)勢資源。學生家長所從事的行業(yè)幾乎涵蓋社會所有的層面,其中不乏行業(yè)精英和草根英雄。
學校可以邀請部分代表,就某些內(nèi)容開設講座、組織活動,幫助學生了解社會,拓寬視野;社會上藏有很多長項的能人,學??善笧閷m椵o導員;另外,高校、專家也是極為重要的資源,學??梢詫で髮I(yè)支撐,邀請更多的資深專家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指導學校均衡持續(xù)發(fā)展轉型。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五
變革受到阻礙的原因之一,恐怕是利益的再分配問題。改革前,各位組織成員的既得利益,每個人是很清楚的,但改革就意味著利益的重新分配。重新分配的結果就是,有的人分到了利益,有的人不但沒分到利益,還失去了原有的利益,這樣,改革必然會受到不小的阻力。聯(lián)想到歷史上很多改革難以推行,心有同感,大多來自原有集團利益的失去。所以,必須在改革的過程中把蛋糕做大、想好怎么切。蛋糕大了,分的的利益就多,怎么切,關乎有多少人,能得到多大的蛋糕。
多年前,本地學校曾實行績效制度:從每位老師的工資中扣除一部分,用于獎勵,有的老師能得到遠多于扣除的部分,也有的老師得到低于自己被扣除的部分,更有甚者,有老師一分得不到,工資被白白的扣了,發(fā)到那些成績好的老師身上了。在權勢之下,雖然老師們表面沒什么,但私下里就很有看法,你想獎勵,你想績效考評,為什么教育部門不自己拿出這部分資金,而非得從老師們的工資中扣除呢?當然這項績效制度最終實行了一段時間后流產(chǎn)了。所以,改革,必須做大蛋糕,研究切法。
如何做大蛋糕?第一,要發(fā)現(xiàn)資源和需求。有些資源在有些人的手里是垃圾,放到別人手上就是寶貝。比如,我曾經(jīng)好幾次上閱覽室淘那些學校發(fā)剩下的教育類雜志,圖書室的老師很誠懇,告訴我說這些書他們也不看,該發(fā)的也都發(fā)完了,放在那里可惜了,盡管來拿了看,而淘到的那些書籍雜志對我來說是一種需要、寶貝。
有些資源過去長期閑置,今日可以把它激活。比如,原來,學校為了應付上級對學校圖書的檢查而購置的書籍,就這樣閑閑的呆在圖書室,只為上級檢查而用。而現(xiàn)在,學校為班級在走廊里做了書架,把那些閑置的圖書全部搬到了各班門前的書架上,學生和老師們可以隨時閱讀了。今年的中考理化生實驗已經(jīng)結束,考試前的那一周,學校里忙壞了,忙著給學生們安排練習實驗操作,因為實驗考試部分占中考成績的20分,相信各個學校亦是如此。平時的理化生課堂實驗,因為器材準備什么的非常麻煩,都是老師在講臺上做實驗,學生在下面看。如果能把實驗器材隨時放在學生身邊,那該多好。我想,就現(xiàn)在我們學校的這種上課方式,最好的辦法就是能否把理化生的課堂搬到實驗室來上。因為我們還不能、也很難實現(xiàn)選課走班、建設學科教室,折中的辦法就是理化生課堂放到實驗室上。即便如此,阻力依然很多。
還有,我本身作為初中數(shù)學學科教師,我用的整套6冊教材,還是我?guī)н^一屆學生之后才攢齊的,別人孩子想借還不敢借,生怕回不來了。我曾經(jīng)上圖書室找,但沒能找齊;我還希望,能找到高中的教材看看,了解高中教材內(nèi)容,但學校里沒有這塊儲備,因為都會想這是初中學校嘛,要高中教材干嘛?所以,這就是我的需求。
第二,將資源的使用權、調(diào)配權與使用者對接。這條我深有感觸,多年前,曾經(jīng)在上課中因為沒有“教學用三角板”,跑到校長室找分管前勤業(yè)務的副校長開條,結果在校長室被校長盤問半天,一怒之下,轉身就走,……。還好,雖被打擊,但教學熱情依然。試想,有多少老師會在這種制度下被抹殺?現(xiàn)在,學校好多了,各種教學用品,只要老師想用,隨時可到庫房登記取用,比較方便。
以上是在看書過程中觸動內(nèi)心,從而產(chǎn)生的一點看法。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六
觀察我們周圍的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與歐美等西方國家的學生最不一樣是:我們的孩子像一臺沒有動力的機器。雖然我們總是告訴學生“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這個看似最私人化、最關系到自己未來的事情,學生卻覺得跟自己關系不大。他們所有的動力幾乎來自于外部,來自于老師、家長和考試的助推。
感悟:現(xiàn)在的學生厭學的很多,就是學習好的學生也不是積極主動的自己去學習,而是在家長老師和考試的催促下進行學習,因為不是從心里想學習,所以學習感覺特別累,還要和家長講條件,所以我覺得現(xiàn)在的孩子首要解決的就是“為什么而學習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從心里想學了,也就是學習的動力有外因轉為內(nèi)因,就像給孩子安裝一個發(fā)動機,動力有了,不學都難。所以怎樣引導學生把學習的外因轉變?yōu)閮?nèi)因,這是一個全社會都應關注的問題。改變課程設置,改變老師的教學觀念,加快老師的專業(yè)成長,這都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我們發(fā)現(xiàn),教育更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和喚醒: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能和發(fā)展方向,來喚醒他、幫助他。
感悟:新的教學觀念的出現(xiàn),教育方式的轉變,必然帶來老師教學形式的轉變。接受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上課也離不開傳統(tǒng)的模式,要想從根本上改變老師特別是老教師確實很難。學校很多改革都虎頭蛇尾,很多的因素都來源于老師的壓力,老師不改變,學校再提倡也不行?,F(xiàn)在的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都是一個模式,而社會卻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學校就應該根據(jù)社會和學生的需要來設置課程。教育不能只針對好孩子,不能面向全體,要開發(fā)每一個孩子的潛能和發(fā)展方向,幫助孩子,喚醒孩子,這樣的教學理念必須得采用走班式的教學,現(xiàn)行的以班教學的模式必須要改。
艾默生這樣告訴我們:“教育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不是由你來決定他該知道什么和該做什么。這是上帝所造的,是先天注定的,只有他自己掌握著開啟自己秘密的鑰匙。由于你的干涉、阻撓和過多管制,他可能受到阻礙,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不能做自己的主人。”
孩子長大喜歡做什么,后天的環(huán)境和教育雖然起很大的作學生的成長中作用更大。孩子是否成功取決于自己先天的因素和后天的努力,所以真正喜歡是最重要的,只有喜歡他才心甘情愿的去做,也不感覺累,就像孩子們玩游戲,都樂此不疲,因為他們有成功的喜悅。而父母和老師干涉過多。往往會使孩子的興致受到阻礙,反而使孩子不易成功。
中學對資源的配置、優(yōu)化、運用令人艷羨,這也是學校能夠成功轉型的有效助力。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能幫助到您。(1)通過讀《學校......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七
最近讀完了尼爾的《夏山學?!?,感觸頗深。
也許我和尼爾都是教育的理想主義者,也許我們都更多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我十分贊賞尼爾夏山學校中采用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模仿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習的愿望。為什么很多孩子仇恨學校?這就是因為學習內(nèi)容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且在學校里有嚴格的紀律,束縛了孩子的天性。
我覺得一個人成功不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個人的心態(tài),一種有效的方法、退一步說就是一技之長。就像田忌賽馬的故事一樣,要拿自己的長處去比較,只要你有一項技能遠遠高于別人,那么哪怕其他的方面再差,對于你的生活來說,是影響不大的。
所以,我認為目前的中國教育,簡直就是造神工具。按這個要求整出來的孩子,那是神,不是人,因為沒有缺點。不過可惜這個神,充其量就是在腦袋里裝了臺計算機,卻沒有自己的靈魂,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豐富的感情。
對于我所從事的聾教育,那更是一個天大的笑話。誰能相信聾教育是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用正常孩子的最高標準來衡量這些聾孩子,我覺得這簡直是天方夜譚。稍有常識的人都會說,這些孩子學那么難干嘛?學了一技之長,能養(yǎng)活自己就行了??墒呛芏嗉议L不那么想,很多教育主管部門不那么想,許多老師不那么想。他們想的是自己的面子,自己的業(yè)績。
所以,看完了夏山學校之后,我認為真正合適聾孩子的教育,就是像夏山那樣的教育。因為他們由于自身殘疾,本來對于社會就有仇視心理,在家庭、學校里越是受到嚴厲的教育,那么他們的仇視心就越重,越叛逆,越反-社-會。聾人很多做小偷,除了跟就業(yè)難,所謂的“好吃懶做”有關之外,我認為報復社會也是重要的原因。
缺乏愛,會造成很多嚴重的心理問題,造就很多問題兒童。而在特殊學校,這樣的情況就更容易走極端。我認為忽略兒童身心的健康發(fā)展,而一味重成績是本末倒置的體現(xiàn)。
我想描述一下我理想中的特殊教育,當然我不是教育專家,也不是校長,也沒本事建個學校,純屬烏托邦:
關于課程設置,我認為閱讀是最重要的,口耳相授畢竟很受限制,只有能讀懂書,才能稱得上學會學習,才能自由地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聾生雖然語言能力比較差,但是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是第一位的。
其次是生活教育,包括天文、地理、社會、自然、數(shù)學、溝通與交往等。這些課程應該是作為了解的內(nèi)容,不要過高要求。如果學生對某一方面感興趣,完全可以通過閱讀來完成自學。當然,溝通與交往,應該多做指導,那是他們和健全世界溝通的橋梁。
應該大量進行的是技能教育:分類可以十分詳細,手工、機械、繪畫、計算機、烹飪、縫紉、木工、陶藝……讓學生從小就培養(yǎng)動手的能力。殘疾學生憑什么在正常人的社會占有一席之地?那就是靈巧的手和細致的觀察能力。應該讓他們從小就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他們感興趣且擅長的方面。勤能補拙,不要什么都比,什么都比不過。
關于考試,我認為直接取消。現(xiàn)在的考試是形式主義,不是考學生,是在考老師,費時費力,事倍功半。如果擔心學生沒有考試壓力會過于放縱自己,可以用考級制度來代試,不強制參加,每門課都按照一定的標準分級,達到相應的級別后可以升級,達到一定的級別要求后才可以畢業(yè)。
關于上課,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來讀,不受班級限制,畢業(yè)時,只要有幾門功課達到相應的級別就可以。例如,某個學生可以只學美工、計算機、烹飪而不學語文、數(shù)學。只要拿到3個10級的考核成績就可以畢業(yè)。
關于班級,取消教學班的分班方法,按年齡分班,班主任只負責教育和組織。上課時不按照固定的班級編制。如果能力達到了,8歲的孩子可以去上四、五年級的課。
對于學校管理,我完全贊成尼爾的民主方式,讓學生通過大會的形式,來解決學生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先想那么多?反正只是無邊無際的自由幻想,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來討論。咱們大家共同來建立一個特殊教育烏托邦。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八
觀察我們周圍的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與歐美等西方國家的學生最不一樣是:我們的孩子像一臺沒有動力的機器。雖然我們總是告訴學生“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這個看似最私人化、最關系到自己未來的事情,學生卻覺得跟自己關系不大。他們所有的動力幾乎來自于外部,來自于老師、家長和考試的助推。
感悟:現(xiàn)在的學生厭學的很多,就是學習好的學生也不是積極主動的自己去學習,而是在家長老師和考試的催促下進行學習,因為不是從心里想學習,所以學習感覺特別累,還要和家長講條件,所以我覺得現(xiàn)在的孩子首要解決的就是“為什么而學習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從心里想學了,也就是學習的動力有外因轉為內(nèi)因,就像給孩子安裝一個發(fā)動機,動力有了,不學都難。所以怎樣引導學生把學習的外因轉變?yōu)閮?nèi)因,這是一個全社會都應關注的問題。改變課程設置,改變老師的教學觀念,加快老師的專業(yè)成長,這都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我們發(fā)現(xiàn),教育更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和喚醒: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能和發(fā)展方向,來喚醒他、幫助他。
感悟:新的教學觀念的出現(xiàn),教育方式的轉變,必然帶來老師教學形式的轉變。接受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上課也離不開傳統(tǒng)的模式,要想從根本上改變老師特別是老教師確實很難。學校很多改革都虎頭蛇尾,很多的因素都來源于老師的壓力,老師不改變,學校再提倡也不行?,F(xiàn)在的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都是一個模式,而社會卻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學校就應該根據(jù)社會和學生的需要來設置課程。教育不能只針對好孩子,不能面向全體,要開發(fā)每一個孩子的潛能和發(fā)展方向,幫助孩子,喚醒孩子,這樣的教學理念必須得采用走班式的教學,現(xiàn)行的以班教學的模式必須要改。
艾默生這樣告訴我們:“教育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不是由你來決定他該知道什么和該做什么。這是上帝所造的,是先天注定的,只有他自己掌握著開啟自己秘密的鑰匙。由于你的干涉、阻撓和過多管制,他可能受到阻礙,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不能做自己的主人。”
孩子長大喜歡做什么,后天的環(huán)境和教育雖然起很大的作學生的成長中作用更大。孩子是否成功取決于自己先天的因素和后天的努力,所以真正喜歡是最重要的,只有喜歡他才心甘情愿的去做,也不感覺累,就像孩子們玩游戲,都樂此不疲,因為他們有成功的喜悅。而父母和老師干涉過多。往往會使孩子的興致受到阻礙,反而使孩子不易成功。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九
通過讀《學校轉型》一書,對李校長詮釋的教育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
首先,教育的價值取向不應該只看分數(shù),應追求分數(shù)以外的更重要的東西。
應注重學生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如:志存高遠、誠信篤行、思想活躍、言行規(guī)范。要想讓這種想法付諸實施,要讓老師們認同這種價值取向,并且通行過課程改革,將這種價值觀轉化為教育行為。
第二,教育的價值追求讓學生成為他自己。
給學生們裝上自主發(fā)展的發(fā)動機。觀察我們周圍的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學生厭學的很多,就是學習好的學生也不是積極主動的自己去學習,而是在家長老師和考試的催促下進行學習,因為不是從心里想學習,所以學習感覺特別累,所以現(xiàn)在的孩子首要解決的就是“為什么而學習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從心里想學了,也就是學習的動力由外因轉為內(nèi)因,就像給孩子安裝一個發(fā)動機,動力有了,不學都難。所以怎樣引導學生把學習的外因轉變?yōu)閮?nèi)因,這是一個全社會都應關注的問題。改變課程設置,改變老師的教學觀念,加快老師的專業(yè)成長,這都是面臨的問題。在學習過程中給學生提供最大限度的選擇性,通過不同的實施方式,尊重學生的個性,胸懷包容學生、尤其富有個性的另類,讓每一門課程發(fā)揮其獨特的價值。
第三,教育的價值趨向是發(fā)現(xiàn)和喚醒。
教師要有一雙慧眼,識別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隱藏的潛質(zhì),在機會里發(fā)現(xiàn),在不同領域積極尋找機會,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寬容并尊重不同個性的學生,讓他們的個性在尊重的滋養(yǎng)下茁壯成長。教育不是控制,而是心靈與心靈的影響,關注學生全面而個性發(fā)展,讓校園處處都留著學生的印記,讓育人目標落地,實現(xiàn)教育的真正力量。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十
作為戰(zhàn)后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批判理論的代表人物,哈貝馬斯處理的議題很大程度上仍然延續(xù)了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對理性和權力相互中介關系的批判性分析,并在此基礎上試圖重新為斷裂的理性文明奠基、在現(xiàn)代資本主義語境下尋找理性限制權力的可能出路。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一書作為哈貝馬斯早期的重要著作之一,某種程度上是為針對這一議題做出理論回應而進行的準備性工作:通過歷史-社會學分析,本書揭示了自由主義模式的資產(chǎn)階級公共領域何以由于自身的根本矛盾而不能完成上述使命,從而發(fā)生轉型。
總體而言,《公共領域》一書能夠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4章)分析自由主義模式的資產(chǎn)階級公共領域的歷史起源、在社會結構中的機制及功能和在觀念中的表述;第二部分(第5-6章)主要探討資產(chǎn)階級公共領域在社會福利國家層面上的轉型,在現(xiàn)實社會中公共領域社會機制和功能的轉化;最后一部分(第7章)則嘗試通過對公眾輿論概念的探討,為資產(chǎn)階級公共領域的重新奠基給出線索。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十一
加入教研論文寫作組是2020年最開心的事情之一。而閱讀專業(yè)類書籍是20年來最艱難的事情之一。老師開出了書單,一看這些題目,我腦海里就浮現(xiàn)出幾個字“最熟悉的陌生人”。我在單位負責推動教師閱讀,專業(yè)類書籍是我的短板,所以我從來不推這類書籍,這就留給有能力的教科研行政們了。我在藝術、傳記、小說等等領域發(fā)揮我的作用。
老師開出的12本書,貌似鐘啟泉教授的《課堂轉型》比較有“親和力”,于是從這本開始。其中幾段話給我留下較深的印象。
文中提出“核心素養(yǎng)旨在勾勒新時代新型人才的形象,規(guī)約學校教育的方向、內(nèi)容與方法。所謂核心素養(yǎng)指的是,同職業(yè)上的實力與人生的成功直接相關的涵蓋了社會技能與動機、人格特征在內(nèi)的統(tǒng)整的能力?!本€上教學階段,我也聆聽了教育部美術課程標準研制(修訂組)組長尹少淳教授的線上講座,尹教授說的核心素養(yǎng)是“在現(xiàn)實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運用和調(diào)動個體資源和社會資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眱烧弑硎霾煌渚枋且恢碌?。核心素養(yǎng)的核心既不是單純的知識技能,也不是單純的興趣、動機、態(tài)度,而在于運用知識技能、解決現(xiàn)實課題所必須的思考力、判斷力與表達力及其人格品性。
第一章第三節(jié),主要講述“翻轉課堂:國際課堂轉型的實踐”,“翻轉課堂”是某段時間曾在我們身邊頗有熱度的一個詞,最近好像偃旗息鼓了。文中概括翻轉課堂的實質(zhì)是什么?1.教學理念的翻轉;2.教學流程的翻轉;3.教學關系的翻轉;4.教學效果的翻轉。之所以推動這種模式有難度,因其前提條件是“心態(tài)、方法與時間”?!靶膽B(tài)”是對學習思考方式與心情的一種表述,諸如學習動機、鍥而不舍的努力或是集中力與好奇心,乃至忘我的狀態(tài)。確立學習的成果取決于“努力”的信念,不至于因為一時的失敗而氣餒。這里的學習力不是作為學習結果的能力,而是主動積極的學習能力。心態(tài)是一個重要因素,與其說追求學習的結果,不如說是聚精會神于學習的過程。翻轉課堂的實施首先意味著教師教學觀念的翻轉。不能一味追求教學技術的模仿。真正實施翻轉課堂是一件頗有挑戰(zhàn)的事情。
第三章的第一段話也是我非常喜歡的?!罢n堂教學”是學習伙伴之間見解交流、協(xié)同地開展的,課堂教學的使命并不是有效地傳遞知識,而是借助協(xié)同學習,促進知識構建,所謂課堂轉型從根本上說,是從知識傳遞轉向知識構建。而協(xié)同學習的教學范式改變了過去以個體為單位的學習觀,同時也印證了草根革命——從課堂出發(fā)的變革——的潛在能量。
我們單位的市級在研課題“多元對話式小學美術欣賞課的實踐研究”和書中的思路是一致的,希望在課堂里增加不一樣的聲音,多元地激發(fā)孩子們積極思考和勇于表達。目前我們的思考還是略有些流于表面,活躍了人機互動環(huán)節(jié),讓欣賞課的主角形象更立體一些。例如《走近大師梵高》一課,在課件里加入了梵高的聲音,創(chuàng)設梵高真的來到課堂的情境,明顯孩子們是感興趣的,單就那節(jié)課來看是成功的,作為一個課題研究,如果僅僅這樣流于表面的形式,還是比較弱。只做到了類似現(xiàn)實對話中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與交談相一致,沒有做到從“對話”形成“對話關系”。什么是“更加廣泛、多樣、復雜,包含了當下的時間與當下的空間所限定不了的內(nèi)容”,這是值得我們課題組繼續(xù)去研究深挖的內(nèi)容。形成對話關系需要兩個要素:一是基于主體性表現(xiàn)的發(fā)言。二是求得一致的努力,所謂一致,不是隨聲附和,而是由于多聲的碰撞與積累的結果產(chǎn)生的“一致”。
每次寫類似的文章,結尾都會用“受益匪淺”,這次我不用這個詞,說實話一遍看下來,留在腦海里的東西少之又少,竹籃打水后籃子濕了水不見了。二刷是肯定有必要的,加強過程性筆記,努力將知識轉化成能力。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十二
剛拿到這本書,書的題目就吸引了我,未來學校將是怎樣的學校?今天的學校將有著什么樣的未來呢?未來學習中心將重新定義教育,歸根結底不是描繪一幅藍圖,一定為了梳理一條行動的路徑。我們當下的行動,才是真正的未來。
慢慢的,我翻閱它….
今天以及未來的我們,的確會因為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在潤物無聲的改變中發(fā)生巨大的變化,我們作為教育者,應認清并順應大時代的發(fā)展形勢,不斷學習,去探索新的教育世界。
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序言,真實的讓人連聲贊嘆,表示一萬個“嗯,是?!边@確實是我們平凡的教育生活:坐在教室里,一節(jié)又一節(jié),循規(guī)蹈矩,新生入校畢業(yè)生離校,翻來覆去的書本以及師生都喜歡的寒暑假,這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生活!
幸運的是,教育一直在革新,學校給我們許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我們必須推陳出新,認清形勢,做能動者和創(chuàng)造者,以學生的發(fā)展和人格能力等塑造和提升為中心,不斷逼迫自己,快,跟上!
總之有三,第一是要活到老學到老,老了也得學,第二是學到的要落實,才能創(chuàng)造美好,才能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及未來,第三要時刻牢記未來照亮現(xiàn)實這一使命,創(chuàng)新加行動!
真的是“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要學習,才不會被淘汰。希望老了以后,公園里我將是那個最潮的老太太,不是打扮新潮,而是見識廣,修養(yǎng)好,那種骨子里散發(fā)著的教師的韻味。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十三
教育面向未來肯定是會改革的,未來的學校會變成什么樣?未來的教育方式會是什么樣子?朱永新的這本書給了一個大膽的新穎的方案。
一、學校被“學習中心”取代。針對當下諸多教育痛點,朱永新對未來教育趨勢做出了預判:今天的學校會被未來的“學習中心”取代。學習中心沒有固定的教室,每個房間都需要預約;沒有以“校長室”“行政樓”為中心的領導機構,表面上看,可能有點像今天北上廣的創(chuàng)業(yè)孵化器;它可以在社區(qū),也可以在大學校園,甚至在培訓機構。未來的學習中心,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全天候開放,沒有周末、寒暑假,沒有上學、放學的時間,也沒有學制。書中系統(tǒng)的描繪了未來學習中心的八個問題。
1、學習中心,長什么模樣?
2、學習中心,誰來學?
3、學習中心,誰來教?
4、學習中心,學什么?
5、學習中心,怎么學?
6、學習中心,怎么評價學得好不好?
7、學習中心,父母應該做什么?
8、學習中心,需要政府干什么?
二、寒暑假是對教育資源的巨大浪費。花費巨資修建的美麗校園每年的使用率只有50%太浪費資源了。千百年的農(nóng)耕文化導致學堂需要放農(nóng)忙假期,而現(xiàn)代的經(jīng)濟文化學校是不需要放寒暑假的。
三、“能者為師”。今天的教師資格證將會變成歷史,未來的學習中心,教師是自主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師將變成自由職業(yè)者。
四、“混齡學習”是常態(tài),孩子可以8歲上學,也可以5歲或者12歲上學;15歲的孫子可以跟75歲的爺爺在同一個課堂上同樣的課;年輕的父母也可以與自己的孩子學習同樣的內(nèi)容。
五、教育體系描述。國家有一個統(tǒng)一的基本的教育要求,由一個國家機構來負責運營,全面免費,全民覆蓋。每個人都可以輕易的獲得這個資源,不管是城市還是偏遠農(nóng)村,是公平的,相當于全民義務教育,主要手段依靠網(wǎng)絡資源。而每個人有一個學習銀行,就像社會保險號一樣,一生下來就有,所有的學習經(jīng)歷、過程、結果等都可以儲存上去。找工作也將沒有學歷限制,人事部根據(jù)你的學習銀行來選擇面試。
六、總結:未來學校將徹底打破學習年齡的限制,學習形式的限制,學習時間的限制,學習地點的限制,師資力量的限制,學習文憑的限制,職稱的限制,等等,大大的解放人的學習力。在未來學校這個大系統(tǒng),核心是學者資源,其次是網(wǎng)絡維護和建設師,第三是現(xiàn)場學習指導師。每個角色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學者資源,因為它影響的范圍最大。未來的資源,不是文憑資源,也不是職稱資源,而是“能者為師”。年齡和體力將不再是一個決定因素,而能力成為決定因素。
七、學力與學歷:而在未來的社會,學力比學歷更重要。學歷只證明著過去,學力才意味者未來。如果我們不能夠成為一個善于學習的人,我們將會被時代淘汰。
八、從新定義學習:現(xiàn)代社會的交通、通訊、科技比200年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現(xiàn)在的教室和200年前幾乎一樣,這是非常不和諧的事情。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說過一段發(fā)人深省的話:把所有的學習放入童年,包所有的工作放入中年,把所有的休息放入老年,這是極端錯誤和非常矛盾的做法。所以學習不再是學生的事情,而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打破現(xiàn)在學習太晚的固念,打破學習是孩子的事情的固念,不管你是30歲還是40歲,現(xiàn)在是社會你都需要去學習。對于還在教育體制內(nèi)的學生來說,學習中心模式也許是未來的事情,對于8090后的我們來說,未來已來,學習中心無處不在,選擇一門學問區(qū)聽課吧。過去人們問候是:你吃了嗎?我覺未來的問候改成:你聽課了嗎。
九、作者還是比較權威的:朱永新,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副秘書長、常務委員會委員。葉圣陶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同濟大學等兼職教授。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中國教育30人論壇和21世紀教育發(fā)展研究院共同發(fā)起人。
十、寫給自己和大詩婷的財務:學到老活到老,學習這件事什么時候都不晚。小的時候沒錢上學、沒錢買學習資料,你耽誤了大學,而現(xiàn)在的學習資源、信息資源,是如此的豐富,如此的容易獲得,你卻選擇了不學習。所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去努力學習吧,你將改變你的后半生。我知道還有一個悲哀是我們不知道選擇學什么。如果你已經(jīng)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并準備開始學改變?nèi)松?,卻還是迷茫不知道選擇學什么,就是不知道要把有限的時間資源精力資源放到學習研究哪方面,那我認為就從自己的工作出發(fā)。你每天花的最多的時間在什么事情上面,你就從個事情去開始學習吧。比如我們的財務人員不知道要如何改變開始學習,就從2020年考一個中級會計師開始吧。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十四
首先,學生的思想教育需要課堂教學。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說明學生的思想教育是當下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不僅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做什么樣的人,怎樣做人。學生學習的知識是靜態(tài)的,它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共情,但是學校課堂中的教師、學生,學校里發(fā)生的一切事情是動態(tài)的。教師的一言一行,同伴的一顰一笑,學校事件的處理方式等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課堂教學中的人、事、物都對學生的思想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次,學生的多變性需要課堂教學。學生的多變性決定了學生不能依靠自身的自覺完成學習任務。青少年處于特殊的生理、心理發(fā)展時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響。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達,導致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都沉迷于網(wǎng)絡電子游戲,甚至有的混淆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最好的例子便是新冠肺炎期間的線上學習。教師在網(wǎng)絡的一端賣力地教學,學生在網(wǎng)絡的另一端賣力地“玩耍”。有的學生一遍開著直播,一邊聊著天;有的學生甚至連直播都不開,直接約上三五個學生打游戲??梢?,學生在網(wǎng)絡面前毫無招架之力。學生的多變性說明了學生的成長軌跡是多樣的,這也造就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安町悺笔钦n堂教學的原動力。學生是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與建構者。學生越是多樣,差異性越是明顯,集體思維越是活躍。學生的差異性和多樣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察覺的,它需要教師與學生的深入了解和溝通。而這一點是網(wǎng)絡教學或是其他學習軟件、平臺無法達到和比擬的。
第三,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優(yōu)劣與否與每一個學生習得學科內(nèi)容的“認知過程”,與學生之間相互交際的“集體過程”息息相關。從“認知過程”的角度來說,學習取決于學生的內(nèi)驅力。同一個班級,同一教材,同一個授課老師,不同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是不一樣的。在辦公室,在飯桌上經(jīng)常聽到教師們的抱怨聲“不想學習的學生怎么拉都拉不動,學習還是要靠自己”。從“集體過程”的角度來說,學習取決于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生生或師生之間的交互和溝通是思維火花產(chǎn)生的根源?!罢J知過程”或許不需要課堂教學能順利進行,然而“集體過程”是沒法通過自身一人獲得的。它必須是一群人,一群有著相同目標的人。蕭伯納說,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將會有兩種思想。學校課堂聚集了各色各樣的學生,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想法,當同學們齊聚在課堂上展開激烈的討論時,思維在不斷地涌現(xiàn),教學中的“妙花”便在不斷地產(chǎn)生。佐藤學先生認為學習是與物的對話,與他者對話,與自己對話。缺乏“對話”的教學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學,亦不能實現(xiàn)真正的有意義的學習。
文中有句話說得非常貼切,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人都作為各具個性的、獨特的存在,時時刻刻在感悟著、思考著、堅守著、互動著,并且發(fā)生變化。正是這些無形的東西推動著學生進步,引導著學生前進。所以,課堂教學不會像實體店鋪一樣受到信息技術的沖擊而消亡,相反它還會一如既往地走向未來。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十五
翻轉課堂已經(jīng)“流行”很多年了,筆者對它的了解僅僅停留在使用微課和平板的層面,考慮到這種課堂(每位學生都有一個平板)很難在筆者的學校推行,也就沒有去深入研究。鐘啟泉教授在《課堂轉型》一書的第1章中專門介紹了翻轉課堂。
2000年代末以來,美國的“翻轉課堂”以草根的方式廣泛傳播,2011年開始傳入我國。“翻轉課堂”被解釋為這樣一種教學形態(tài)——把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方式改為在上課之前布置家庭作業(yè),而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個別輔導與問題討論來鞏固知識,培育應用能力。傳統(tǒng)的課堂流程是“預習——上課——復習”的連鎖,而翻轉課堂的流程卻是“預習+講解(觀看教學視頻)+課中復習與運用”,實現(xiàn)了教學流程的翻轉。在這樣的教學流程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它擺脫了讓學生處于“表層學習”的狀態(tài),讓學生進入積極的知識建構、高階思維的“深層學習”的境界。翻轉課堂如何“翻轉”?根據(jù)翻轉課堂的流程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步驟開展翻轉課堂。
課前教師要認真?zhèn)湔n,明確課程目標,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進行學習,并且發(fā)布相關的預習任務。學生則完成課前任務并將結果反饋到智能課堂平臺上,平臺能夠智能化地分析預習情況。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們開展了兩個多月的線上教學,僅僅是線上20分授課是很難完成教學任務的,我們通過微課的制作和編寫預習任務單,把微課和預習任務單通過釘釘平臺提前發(fā)給學生預習,學生通過家校本提交預習任務單,反饋預習效果。
這個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時對學生的要求也對比傳統(tǒng)課堂有了更高的要求,學生需要課前觀看微課,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單。對于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說,“前置預學”可能會促使他們不斷進步,大大提高了學習的靈活度,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消化、吸收知識。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這種無教師監(jiān)管的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反而助長了懶惰的心理,可能存在弄虛作假的情況,直接影響課堂效率,從而造成這部分學生與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課中教師根據(jù)預學情況明確問題,為學生推送相關資源和工具,引導學生利用智能課堂環(huán)境開展互動探究與針對性學習,促進知識內(nèi)化。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在課堂上進行的,教師通過學生課前完成的學習任務單,了解了學生的疑難點,講課就有了針對性,除了起到“精準扶貧”的作用,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很有收獲感。
這個環(huán)節(jié)開展的好不好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雖然教師課堂講授時間減少了,但“翻轉課堂”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能力和信息技術能力。教師根據(jù)學生課前預習效果來組織課堂教學,使得課堂具有很強的靈活性,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較強的課堂掌控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增加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互作用,課堂上針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展開講解、討論,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后師生利用智能課堂中的相關工具開展反思分享,有針對性地進行鞏固提升。同時,智慧空間能夠動態(tài)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其下一步的學習提供相關建議。教師可以從資料準備、講課情況和學生完成任務等方面進行總結反思,學生可以從能否將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應用,能否完成相應的課外作業(yè)等進行總結反思,如果遇到不明的知識可以通過再次觀看微課進行復習,從而達到鞏固提升的作用。
翻轉課堂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產(chǎn)物,但是要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我們不能只是重視形式上的翻轉,更重要的是理念上的翻轉。教師要擺正自己的定位,教師是課堂學習的引導者,而不是主體。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要從思想上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從而培養(yǎng)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調(diào)動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這是翻轉課堂開展成功的前提。開展好翻轉課堂,我們應從影響教學的根源入手,從根本上發(fā)揮信息資源的優(yōu)勢,從而推動教學形式的整體變革。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十六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推進,我國的教育系統(tǒng)也不斷進行著改革與轉型。學校轉型已經(jīng)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話題。作為一名從教多年的教師,我有幸參與了學校轉型的實踐,并從中獲得了許多心得體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與觀察,談談個人對學校轉型的認識與思考。
第一段:學校轉型的背景和意義。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逐漸不能滿足現(xiàn)代學生的需求,學校轉型變得勢在必行。學校轉型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出更適應社會發(fā)展的人才,讓學生真正具備綜合素質(zhì)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對于學校來說,是一次深刻的變革,同時也給教師帶來了更大的責任和壓力。因此,學校轉型不僅僅是一項教育實踐,更是一種教育思想的更新和理念的轉變。
在學校轉型的實踐中,我們采取了一系列的舉措。首先,我們加強了師資隊伍的建設,培養(yǎng)了一支高素質(zhì)的教師團隊。教師們接受了各種培訓和學習,提高了教學能力和教育理念。其次,我們開展了多元化的教學活動,通過課程改革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此外,我們建立了良好的家校溝通渠道,積極與家長進行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這些實踐為學校的轉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段:學校轉型的成效和問題。
學校轉型帶來了顯著的成效。首先,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提升。他們不僅在學科知識上有了更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chuàng)新能力。其次,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融洽。教師通過引導和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從而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然而,學校轉型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學生的學習壓力過大等。這些問題需要學校和教育部門共同解決,以確保學校轉型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四段:學校轉型的啟示與挑戰(zhàn)。
學校轉型給我們帶來了重要的啟示。首先,學校轉型需要改變教育觀念和方法,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創(chuàng)新能力。其次,學校轉型需要注重課程改革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最后,學校轉型還需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的教育意識和專業(yè)能力。然而,學校轉型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zhàn),比如改革的阻力、資源的不足等。只有克服這些挑戰(zhàn),學校轉型才能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學校轉型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仍然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未來,學校轉型將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注重學校與社會的緊密聯(lián)系,更加注重將課堂與生活相結合。同時,學校轉型也需要政府、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共同支持和參與。只有共同努力,學校轉型才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學校轉型是一項全面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是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通過參與學校轉型的實踐,我深刻體會到了學校轉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未來,我將繼續(xù)積極參與學校轉型的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意識和專業(yè)能力,為培養(yǎng)出更優(yōu)秀的學生做出應有的貢獻。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十七
在假期里,我讀完了《未來學?!愤@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朱永新教師。他在書中倡導的未來的學習理念,是符合當今的大趨勢,也是一種非常超前科學預想。他所發(fā)起的新教育實驗,全國共有4000多所學校加入,并且規(guī)模也在越來越大。關于這本書有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的評價,他對朱老師的評價是這樣的:“他的眼光已經(jīng)超越了對于教育的功利追求,遠達歷史深處,中國對于未來真正的人才的需求?!蔽曳浅UJ可他的這個評價。特別是書的末尾呼吁第三方評價機構參與到教育中來,還有鼓勵民營力量加入教育中來,減少政府對教育管得過于精細的弊端。他的這些想法確實是站在一定的高度,并且也有實踐的深度。他的這些理論是在多個,全球多所學校已經(jīng)實驗成功的基礎上而來,可以說是由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未來學校對于未來學習中心的構想,也打破傳統(tǒng)教育中年級、班級、學校的組織形式的設計,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作用,運用大數(shù)據(jù),發(fā)揮新時代科技的力量。并且參考的日本教育改革,重整了關于課程的研發(fā)和與設計,并對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教育的弊端,做了充分的思考。在開篇就提到了學校的起源:到了奴隸社會的夏代,就出現(xiàn)了學校。到了商代學校的形式有所發(fā)展,并且出現(xiàn)了小學大學的區(qū)別,教育內(nèi)容也逐漸豐富,具備了六藝的雛形。
未來科技發(fā)展突飛猛進,就像智能機器人可以幫助醫(yī)療診斷幫助律師事務一樣,但要真正取代醫(yī)生和律師,幾乎不可能未來的機器人會幫助教師更好的從教,未來的教育也會進入人機公交的時代,但教師職業(yè)并不會消失,也不會被這種機器人取代。到那時候,未來的教師將成為自由職業(yè)者,能者為師的時代即將來臨。加上互聯(lián)網(wǎng)的教育課程,教師在網(wǎng)上售賣自己的課程,就好比現(xiàn)在淘寶商家售賣自己的商品一樣。到時候學生就成為一名付費時代的消費群體,而老師也靠自己的努力來換取酬勞,并且遠遠高于在學校的一年所得。到后面未來的課程體系和今天也是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融合課程,實踐課程,項目學習,研究性學習,主題學習,學科整合課程,并且充分考慮個人的興趣,有50%的時間學習自己喜歡的課程,學習內(nèi)容個性化,私人定制;,學習的內(nèi)容也是沒有統(tǒng)一的,進度也沒有統(tǒng)一的,考試類型和地點也沒有統(tǒng)一的;到那時候,人們將更加關注人們的能力,而不是文憑。終身學習的時代已經(jīng)來臨,而不僅僅單純靠自己以往的成就,來實現(xiàn)未來的夢想。并且關于高考改革也提出了大膽的假設:獨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評價機構參與……看到這些內(nèi)容,我確實被震撼到了。
回想自己的課堂:還是教師傳授為主,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并且課堂上效率太低。由此我想到了我們學校的15分鐘課堂,這其實也是一種轉變,向傳統(tǒng)教育發(fā)起了一起挑戰(zhàn),讓孩子們站在舞臺的正中間,其實語文課就是一個交流表達的課程,讓一個孩子站在游泳池邊學習游泳,但是卻從不讓他下水嘗試,這個孩子永遠也學不會游泳。讀完了這本書以后:我今后努力要做的方向:
1、改變以往教師講的過多學生表現(xiàn)的過少的情況。讓老師變成一名導演,站在這節(jié)課的背后。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指導者。
2、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可以充分發(fā)揮其所長,而不是一直強調(diào)補短。讓孩子利用他的長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相信通過這樣的行為,他會越來越出色,越來越努力,從而越來越讓自己自信。
3、加強統(tǒng)籌教師的協(xié)同備課。15分鐘課堂對教師的備課要求非常高。時間非常有限,但是授課內(nèi)容又很多,怎么樣從紛繁復雜的知識點中挑出重點,挑出難點,作為課堂的一個主要內(nèi)容。而非重點的內(nèi)容,又用怎么樣的形式徹底交給孩子,讓優(yōu)秀的孩子教后進的孩子,從而讓15分鐘課堂真正落實。
4、關于學校評價制度的一些思考:結合班級評價制度,加大學生平時表現(xiàn)中的評價比重,取消以往單靠期末成績來給孩子排名的錯誤做法。更加關注孩子平時的表現(xiàn),并且給予相應的及時評價。
5、書中提到的有些點,雖然作為教師,個人無能為力去改變,但是我們可以在個人應有的水平范圍之內(nèi),做出自己的改變。改變班級的座位分布,改變班級的評價制度,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改進作業(yè)過多大量無效的情況,改變過去忽視孩子內(nèi)心真正的需求……但我知道,路漫漫其修遠兮,未來的自己還需要不斷的嘗試與歷練,讓自己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讓自己對未來的教學更加有方向,從而讓自己變成一名真正的未來教師,能更好的勝任未來教師這一沉甸甸的職務。正如我們學校核心理念所倡導的那樣:回到未來,回到兒童。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十八
在這個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叫蛋糕學校,觸動了我,令我感到難忘。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小男孩的故事。一個叫雅格的小男孩,怎么也想不到,在他打開了烤箱的大門的一瞬間,踏入了蛋糕學校,同時,他打開了知識的大門。
因為做糕點,他的生活變得更加舒心;因為做糕點,他學會了朗讀,他開始讀懂文字;因為做糕點,他甚至能聞到詞語的味道;因為做糕點,原本憎惡數(shù)學的他,變成了一位心算大王;因為做糕點,他交到了親密的好朋友,也一樣享受到了和朋友分享到了快樂,也同時學會了和一班初中的壞學生斗智斗勇,成為一名多才多藝的學生,在這過程中也讓他認識到許多的道理。
因為這本書的書名,引起了我的讀書興趣,從中感受到許多樂趣,由此可見,這是一本具有趣味性的一本書,但也不失告訴我們許多道理,使得我們明白怎樣與別人相處,怎樣分享人與人之間的快樂。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十九
我一看到這本書,眼球就好似被磁石吸引著,一種特殊的魔力誘惑著我,仿佛在說。再看。就把我買下來。
我滿懷驚奇的.買下來它,誰知他竟成了我的最愛,一到手便如饑似渴的閱讀起來。令我愛不釋手。
這本書中主要寫了酷蟲學校的一件件奇聞趣事,強大的飛蟲班,厲害的甲蟲班。有趣的雜蟲班和搞怪的幼稚班。喜歡它的原因,應該是幽默吧,它總有讓人經(jīng)不住捧腹大笑的內(nèi)容,而且還要昆蟲百科,在歡笑中學習,的確是一本好書。
就說甲蟲班吧!在這個班中,我最喜歡的當然要屬屎殼郎了,他雖然傻傻的,長得憨憨的,有著令人作嘔的食譜,卻從未放棄過,只是不斷向上進取,上進心極強,他的很多精神值得我去學習,例如他有用于嘗試的心,不輕易相信別人,有著十分樂觀的心態(tài),有敢于做兩三次的決心,是個好品質(zhì)好心態(tài)的蟲蟲。
我還要向你們介紹一個甲蟲班的一對死對頭,他們可都是班里出了名的強壯,都是大力士。他們就是獨角叉和鹿角蟲鬧鬧,也是競爭對手。但他們從未從對方的心中走出來,他們的存在,讓我知道了什么是對頭,對頭就是互相在意的朋友。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便是團結的力量,無論是甲蟲班、飛蟲班、雜蟲班還是幼稚班,他們整日都吵吵鬧鬧,但卻很團結,講義氣,班中無論哪個同學受了傷害,他們都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去幫忙。
這就是酷蟲學校,一個熱鬧的、快樂的、充滿幸福和歡聲笑語的學校。
學校轉型讀后感篇二十
《學校轉型》是一本膾炙人口的教育理論書籍,對于當代教育轉型和創(chuàng)新非常具有指導意義。在閱讀過程中,我被書中的觀點、思想所深深吸引,引發(fā)了我對于教育轉型的思考。以下是我根據(jù)書中的內(nèi)容所結合自己的理解得出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教育的目標。
作者在《學校轉型》一書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目標,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一目標與當今社會的需求緊密相連。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的獲取變得相對簡單。然而,單純的知識儲備已經(jīng)不能滿足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需要。學校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能夠應對未來所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
第三段:教育的方法。
在《學校轉型》中,作者提出了一種“素質(zhì)教育”的新教育方法。素質(zhì)教育以學生為中心,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品格,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種教育方法通過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興趣與學習的融合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第四段:教師的角色。
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教師往往是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引導者。然而,在教育轉型中,教師的角色也發(fā)生了變化。在《學校轉型》中,作者提出了“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和指導者”的觀點。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和個體差異,合理引導學生的學習,幫助學生發(fā)掘自己的潛能和興趣。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獲得成長,并成為未來社會的有用之才。
第五段:評價體系的轉變。
教育轉型不僅需要改變教育目標、教育方法和教師的角色,還需要改變評價體系。在過去的教育中,評價主要以考試成績?yōu)闃藴剩煌瑢W生之間的差異并未得到充分的關注和認可。而在《學校轉型》中,作者提出了以能力為導向的綜合評價體系。這種評價體系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優(yōu)勢和劣勢,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培養(yǎng)方案。同時,這種評價體系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發(fā)揮出自己的潛能,實現(xiàn)個體化的成長。
總結:通過閱讀《學校轉型》,我意識到教育應該與時俱進,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經(jīng)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我們需要將教育轉型為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的素質(zhì)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教師的角色也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的合作者和指導者。評價體系也應該改變,以能力為導向,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優(yōu)勢和劣勢。通過這樣的轉型,我們能夠培養(yǎng)出更多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綜合素質(zhì)的優(yōu)秀人才,為社會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37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