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是一種通過報道事實和觀點來傳遞信息和引起公眾關注的媒體形式。適當地反思和自我評價有助于提高總結的質量??偨Y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和工作技能,有助于提高綜合素質。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一
高中語文課堂是師生交流的載體,是學生接受知識、啟迪人生、升華品格的殿堂。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是深入實踐新課程理念的重大課題。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边@對于今天新規(guī)劃綱要理念下有效課堂教學實施,有著極其重要的借鑒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為了改變目前課堂教學有效性不高的現狀,本文選擇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養(yǎng)成教育入手,通過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合理利用多媒體等方式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語文課堂在新課程理念下活躍起來。
一落實“養(yǎng)成教育”,激活課堂氛圍。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論中提及遵循“行――知――行”的原則,葉圣陶先生也明確指出“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缺乏主動參與意識,這與學生學習習慣的關系是密切的。要改變目前語文教學的現狀,教師要適當地將“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在課堂教學中交替互換,通過“有意注意”落實來樹立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圈、勾、劃的好習慣,使學生的精力集中到課堂上來。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從學生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知、情、意、行,最終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動”起來。
1.強調“手與腦”并用。
傳統(tǒng)的教學觀把課堂教學過程簡單化為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方式機械呆板,導致課堂沉悶、無效的現象。高中語文課程應遵循共同性與多樣選擇相統(tǒng)一的原則,精選學習內容,變革學習方式,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必備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教學要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通過探究性、參與性、體驗性及實踐性等多種學習方式來促使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角色,落實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養(yǎng)成勤于動手與樂于動腦的好習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扮演好課堂教學主導者的角色,培養(yǎng)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勾、圈、劃、寫的好習慣;在解決問題時,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整合材料的能力;在回答問題時,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為此,在執(zhí)教《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探究“哪些細節(jié)體現了林黛玉進賈府是‘步步留心,時時在意’的?”為了避免學生捧著資料書照本宣科的現象,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分三步解決:一是檢查學生勾、圈、劃、寫的過程;二是聆聽學生整合材料的結果;三是比較不同層次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如此答題設計雖然多此一舉,實踐表明,教師不僅要善于提出問題,還要善于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有疑才能打破頭腦中的平靜,激起思維活動的波瀾,學習才不會淺嘗輒止、滿足于一知半解。學生能夠按要求有條不紊地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掌握解答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技巧,養(yǎng)成解答問題的良好習慣。
2.培養(yǎng)“口腦”并重。
在執(zhí)教過程中,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當教師提問時,原本抬頭看黑板的學生一個個都低下頭,課堂顯得異常沉寂,教師處于無奈點名回答,學生回答后,整個課堂開始“動”起來。針對這一現象,我曾與學生進行過談話,很多學生覺得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一是擔心答非所問;二是站起來心里緊張,影響答題思維。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明白在教學時應多給學生嘗試的機會,打消學生心中的疑慮,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口與動腦的能力,使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手、口、腦”都動起來。
強調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養(yǎng)成書寫發(fā)言提要的習慣,有助于學生提高信息梳理能力、知識概括能力,使學生學會了如何去發(fā)現問題、概括問題,同時也幫助學生擺脫了回答問題時的尷尬,增強了他們學習的成就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情趣,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語文課堂教學的參與度。久而久之,使他們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改變了他們對待語文課堂學習與考試之間的關系,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增強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生活即教育”,高中語文教學要面向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p>
“生活即教育”理論給我們高中語文教學的啟示是:高中語文教學要面向生活,要反映生活的內容。這無疑與當前高中語文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理念是一致的。
我們知道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不僅靠積累,還要靠應用、拓展。只有在積累、應用、拓展的不斷循環(huán)中,語文素養(yǎng)才得以提高。
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學習語文,在廣泛的實踐中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學習和生活中的語言文字現象?!?/p>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這個目標其實就是讓學生學習語文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而應回歸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因為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活水源頭,語文只有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會枝繁葉茂。
語文教育教學要體現教育回歸、以人為本的理念,要切實面對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實施生活教育最重要的是語文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這是語文教育教學行為的先導。生活教育是高中語文新課改的核心之一,高中語文教師要結合高中語文新課程要求去思考:教師應該怎么教,學生應該怎么學,生活教育應該怎么在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中真正落到實處。
以往的語文教學只單純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只是在教語文課本,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我們必須轉變觀念,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
高中語文教學,只有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才可以消除學生對高中語文學習的畏懼感和倦怠感,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高中語文教學要面向生活,就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優(yōu)化教學資源、組織教育活動,要克服過多的接受性學習,提倡探索性學習,讓高中語文教學“生活化”“趣味化”,這無疑與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是一脈相承的。
三“社會即學校”,高中語文教學要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
“社會即學?!笔翘招兄壬罱逃碚摰牧硪粋€重要命題。陶行知先生認為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就是學校。如果從大眾的立場上看,社會是大眾唯一的學校,生活是大眾唯一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出“社會即學?!保源藖硗苿哟蟊姷钠占敖逃?。陶行知先生提出“社會即學?!保谟谝髷U大教育的對象、學習的內容,讓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他指出:“我們主張‘社會即學校’,是因為在‘學校即社會’的主張下,學校里的東西太少,不如反過來主張‘社會即學?!逃牟牧?,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huán)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學生、先生可就多起來。”陶行知先生提出“社會即學?!钡闹鲝埡汀吧罴唇逃币粯?,也在于反對傳統(tǒng)教育與生活、學校與社會相脫節(jié)、相隔離。他認為“學校即社會,就好像把一只活潑的小鳥從天空里捉來關在籠里一樣。它要以一個小的學校去把社會所有的一切東西都吸進來,所以容易弄假?!倍疫@種教育在“學校與社會中間造成了一面高墻”,把學校與社會生活隔開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社會即學?!笔且鸦\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墻,把學校里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里去。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之中時時處處皆學問。因此,我們應具備一雙慧眼,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讓生活時時處處伴隨語文教學。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學習高中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所以,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成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廣闊天地。高中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實踐結合,表現在兩方面:聯系生活,由生活導向新知;走向生活,由生活決定教學。新知的呈現方式寓于生活現象之中,將學生的學習活動變得更為自主,更為積極,更為活潑。一方面,由生活導向新知,通過再現生活這一環(huán)節(jié)走向課堂。另一方面,由生活決定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他們感興趣的,他們今后發(fā)展所需要的內容為重點進行教學。實際上,短短45分鐘,是無法把所有的知識全面講透的,我們應該刪繁就簡,把常用的、必需的知識與方法教給學生。這樣,實用性與有效性相結合,真正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生活處處是語文”,讓語文走進生活,讓生活走進語文,給學生一個開放的、多元的學習的平臺,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就會不斷提高,而語文也會因為其強大的生命力而魅力無窮。將高中語文教學與社會實踐相銜接,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高中語文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學習高中語文如身臨其境,就會產生強烈的親近感和認同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
教學實踐使我們體會到:社會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到社會生活中去實踐,切實感受高中語文在生活中的原型,才能讓學生真正地理解語文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充滿語文知識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高中語文學習。
四“教學做合一”――教學要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敖虒W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就在田里學,在田里教。在陶行知先生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陶行知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
“教學做合一”的思想給我們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啟示是:高中語文教學要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樣,《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反映的語文教學理念是:現在的高中語文在注重高中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時,更強調高中語文課堂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課程設計中由“給自知識”轉向“引起啟動”,讓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學習、體驗知識的再發(fā)現過程,使學生充分地享受語文、體會語文、發(fā)現語文、運用語文,進而得到語文方向的發(fā)展。高中語文學習離不開個體的體驗。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chuàng)造”,在實踐中體驗“做”語文,在聯系生活中體驗“用”語文。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chuàng)造,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只有學生通過親身感受,自我探索獲得的知識,才會根深蒂固,印象深刻。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只注重語言技能訓練的弊端,而且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使以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片沃土,才能發(fā)芽、開花、結果。讓課堂回歸生活,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主體活動中經歷學習活動過程,引起心靈的震撼、內省、反思,從而獲得各自獨特的領悟,這便是新課程中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體驗學習。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努力將學習貫通其生活領域,主動地貼近學生現實生活,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真正體驗到語文知識和語文素養(yǎng)的產生和形成的過程,體驗語文知識和語文素養(yǎng)與生活的聯系,體驗語文學習的價值。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二
一、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使課堂生動活潑、美麗多姿。多媒體課件色彩亮麗,它把活動的形象,逼真的音響和變化的情景,多方面地展示給學生,同時用快捷而迅速的方式增加課堂信息的傳輸量,加大教學密度,學生在享受視覺的沖擊和聽覺的愉悅的同時,他們的各種感官也受到了美的刺激,這有助于他們智慧的活躍,有助于提高學生積極關注力,激發(fā)思維,調動其主動參與的意識,激勵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表現欲。就《玩出了名堂》一課而言,學生對于顯微鏡與微生物的知識了解并不多,溫老師以實物與課件呈現了相關的知識,從而提升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利用多媒體能立體化地構建課堂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習對文本的學習;如在講《黃鶴樓送別》時,老師設計了一個江河、楊柳、海鷗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上用flash制作了幾個可以自由活動的船,讓它們漂浮在河面上,與此同時,舒緩的音樂相伴始終,動情的導入語相應話出,此情此景,課之示詳,濃濃的情已鋪墊而就。學生在為之驚喜的同時,積極地投身到對詩文深入的品味與思考中,課堂中始終洋溢著美麗、深情的主調,學生對李白當時的心境理解得那樣深刻,主題抓得如此準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課上得有趣,學生就可以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前面展開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這是以前的語文課堂中所難以實現的,比教師生搬硬套地講解課文要省力、形象得多,學生不僅能將這種情感形象化,而且能起到眼到心到,感知深切的效果。
二、課堂上提倡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可以使課堂生動活潑、美麗多姿?!缎抡n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睂W生大多有不同的學習方式,比如有的習慣聽覺學習,有的習慣視覺學習,有的喜歡獨立學習,有的喜歡小組討論學習,有的喜歡模仿文中人物語調神態(tài),甚至搖頭晃腦式的學習等等。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在課堂上給他們自由,讓他們自由發(fā)揮,任自己的思緒自由飛翔。如在《玩出了名堂》教學中,老師問學生:“列文虎克一生中共制作了247臺顯微鏡,其中最為精致的一臺能把物體放大300倍。在列文虎克的基礎上,后來人們還發(fā)明了許多先進的顯微鏡,請看(幻燈展示顯微鏡)此時此刻,你想對列文虎克說什么嗎?是?。×形幕⒖嗽谕嬷胁粩嗟貫槿祟愗暙I著,借助他自己發(fā)明的顯微鏡,他還發(fā)現了什么?”學生就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而站在列文?虎克的角度中道出“發(fā)現”,老師并沒有在此問題上限制學生的思維。再如學習《推敲》一課,當讀到賈島在毛驢上吟詩時,有些學生邊讀課文邊模仿賈島的神情舉止,入木三分地再現了賈島沉思、投入的形象,還有些學生通過表演來展現賈島嚴肅認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學生在邊學邊演中興趣濃厚,演得開心,學得靈活,記得牢固。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不但課堂氣氛生動活潑,而且都能起到領悟賈島創(chuàng)作精神的作用,這一領悟,絕不是浮于表面的,而是深入學生內心并能引起觸動的,強化了學生的感受。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因材施教,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他們的見解和主張,鼓勵他們質疑創(chuàng)新,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學習過程中快樂學習,全面提高各種能力。
三、課堂上師生關系保持平等,能讓課堂氣氛輕松活躍起來。在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角色應由“司令型”轉向“服務型”,把學生看作是需要提供特殊服務的特殊顧客,顧客需要什么樣的服務,教師就要盡量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F代語文課堂是個自由、民主、以學生為主體的大課堂,課堂上我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使學生喜歡自己、接納自己,愛上自己的課,又如何讓學生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在老師眼中我是好學生。在《玩出了名堂》教學中,老師在導入問題中不落俗套,而是將課堂拉近學生的生活實踐――“同學們,喜歡玩嗎?我也很喜歡,平時會玩些什么呢?”課堂在老師的引導下,立即變得活躍起來。再如在教學《艾滋病小斗士》時,為了激發(fā)學生有表情的朗讀課文,老師可以讓學生上臺捂住老師的耳朵,用眼睛看學生的表情評價學生的讀,又讓學生上臺捂住老師的眼,用耳朵聽學生的朗讀評價學生的.表情。無論方法如何,老師和學生這樣平等交往就能激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確實活躍生動,學生也能在這樣的氣氛下提高朗讀能力。要想課堂上師生關系平等,教師還要走下講臺,深入學生之中,與他們交換意見,傾聽他們的心聲,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與他們建立平等、民主、朋友般的關系,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常問:“你讀懂了什么?從哪里看出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遇到“差生”朗讀課文而讀不通時,我們要一次次的鼓勵,激發(fā)學生的信心,我們要明白所有學生都能教好的道理。如果能這樣做的話,就能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只有課堂氣氛輕松活躍起來,學生們才能精神抖擻,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去。
現在,我們不要說語文課堂有如死水一潭了,只要我們肯花心思,語文課堂會有更多的色彩,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會有更大的變化,他們的思維會變得積極活躍,課堂會顯得多姿美麗,我們也會為學生個情的張揚揮灑而激動不已,學生也會為自己的獨特見解而歡呼雀躍。
為人師者,老師是課堂的設計師,老師要在課堂上吸引學生、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一切的感覺器官,就要在趣味盎然中呼喚學生的智慧,啟開其思維的閘門,讓課堂活潑起來,讓學生的心靈得到充分的激勵和鼓舞,讓他們的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舒展!因為,語文課堂也可以生動活潑、美麗多姿!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三
摘要:生動活潑是語文課堂的靈魂,文章就如何讓語文課堂生動活潑起來展開論述,提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幽默教學;放手發(fā)動學生;學生積極參與,注意心境的培養(yǎng)。
“讓學生主動發(fā)展”是義務教育課標的理念之一。所謂讓學生主動發(fā)展,即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其主體作用,使他們能積極地、主動自覺地參與學習和各項活動,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個性。
如何讓語文課堂生動活潑起來呢?這是大家共同關心和積極探索的問題。下面我談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是學生學習活動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愉快地學習。在語文課堂教育實踐中,根據文體不同特點從不同角度入手,可以促使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興趣――變“苦學”為“樂學”。
(一)運用多媒體課件。
教好一篇課文,運用多媒體課件,對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極為重要。一定的情境,產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動情,學者方能動容。如教學《故宮博物院》時,絕大多數同學未到過故宮博物院。課文是介紹故宮博物院的,自然而然地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隨著多媒體視頻展示的故宮博物院導游篇的畫面的展開,加上旁白娓娓動聽的介紹,學生仿佛步入了故宮,看到了一座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建筑……學生由境生情,十分激動,在多媒體課件營造的氛圍中,學得認真,讀得情深,效果好。
(二)實地考察與課內課外有機結合。
例如,教《中國石拱橋》時,抓住教學重點:說明對象的特征及說明方法的運用。課前布置學生觀察家鄉(xiāng)的橋,注意家鄉(xiāng)橋的特征。把學生4―6人分為一小組,每小組設小組長負責本組活動,并做好記錄,實地考察家鄉(xiāng)的橋梁時,注意安全。開展實地考察活動的目的:1.觀察家鄉(xiāng)的橋,較全面地了解有關橋的結構、功能、建材等方面知識。2.使學生養(yǎng)成借助網絡和圖書查找資料的習慣,掌握做知識卡片和小檔案的方法。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寫好觀察報告,并附上活動的照片。
上課時,先讓學生匯報交流各自小組的觀察報告,展示活動照片,然后引導學生與課文相對照,找出共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提高了。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又動心,參與心理得到滿足,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三)課本劇表演。
在教學《皇帝的新衣》時,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皇帝、大臣、官員、騙子、小孩分角色表演,要求表演時用不同的語氣表現不同人物的性格,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全身心投入、表演后,學生興致很高,很快就歸納出了這篇寓言故事的諷刺寓意。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發(fā)揮了主體作用,比“滿堂灌”效果好得多。
二、幽默教學。
語文教學中的幽默能營造良好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消化知識,鞏固知識,使學生由變苦學為樂學。
中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篇,其中不乏幽默之作。教學中可挖掘片斷,即興發(fā)揮。
魯迅的文章向來以幽默諷刺見長?!短僖跋壬芬晃募词侨绱?。文中對異國風光下“清國留學生”裝腔作勢、附庸風雅的丑態(tài),以櫻花之美來反襯。文中“頭頂上盤著大辮子……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宛如小姑娘發(fā)髻”的夸張增添了幽默詼諧的情調?!斑€要將脖子扭幾扭”的細節(jié)描寫更描繪出這群人以丑為美、令人作嘔的丑態(tài)和麻木不仁的靈魂。在幽默之中凸顯了魯迅的失望、辛酸之情。
又如教學《如果人類也有尾巴》一課時,老師從教室門口走入,學生一愣:老師的屁股后面怎么拖了一條長長的尾巴?然后爆發(fā)出一陣開心的笑聲,授課教師利用道具,生動地展示了“如果人類也有尾巴”時的狀態(tài),從而巧妙地導入了新課。利用道具,讓學生在忍俊不禁、哄然大笑中體味到尾巴的意義,此乃幽默的力量之所在,教學重點、難點迎刃而解。
三、放手學生,積極參與。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怎么上呢?往往是大家各唱各的調,沒有現成的教學模式照搬照抄,這就給廣大第一線教師提供了教學實踐平臺。平時上這一類型的活動課時,往往是老師講得多,學生被動接受,昏昏欲睡,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我在《愛蓮說》之后安排了這節(jié)主題為“蓮文化的魅力”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課。課堂上,我首先把握本課學習的重點、難點,即:通過對蓮文化的研究,理解蓮在文化情感上被賦予的含義,引導學生確立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自主搜集、整理各種蓮的知識,合作探究理解蓮在文化情感上被賦予的含義。課堂上教學步驟如下:美圖欣賞,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各種蓮花美圖,給學生以直觀感性認識;課堂所安排的內容緊緊圍繞“蓮”進行,比較精煉。
課堂圍繞圖片欣賞、介紹蓮與佛教的關系、古人描寫蓮的詩句、古人吟誦蓮的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留得殘荷聽雨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讀詩、吟誦(《采蓮曲》《西洲曲》)、學習蓮花的意義象征、問題探究、指導寫作學習等方面展開。
在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師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午時蓮是福建福安白云山的特色景觀之一,是水生草本睡蓮科。向午開,浮水面,傍晚花合,沉入水中,花蕊復瓣白色,花芯金黃色,白里襯黃,且小巧玲瓏。每年的谷雨至立冬前每一天的巳午未三個時辰就露出水面開放著皚皚白花,夜間含苞躲進水中,第二天再次伸出水面怒放,表現出專一與自愛的堅貞風格。
師:同學們知道嗎?福安的廉村,是開閩第一位進士薛令之的故鄉(xiāng),及第后授官左補闕、太子侍講。時宰相李林甫弄權,東宮官受冷遇,薛令之憤懣不平,告老還鄉(xiāng);唐肅宗即位后,感念昔日師生之誼,旨召薛令之入朝,是時薛今之已去世。為嘉許他的廉潔清正,肅宗敕封他所在村為“廉村”,水為“廉水”,嶺為“廉嶺”。蓮,廉諧音;如今,廉村已成為福建省廉政建設德育基地;我們漫步在廉村那用鵝卵石鋪就的幽長的古道上,去尋覓那千年前薛令之時代歷史的足跡……由于課前學生預習環(huán)節(jié)我放手讓學生積極參與,準備充分,部分小組學生去福建福安白云山觀賞午時蓮,在課堂上展示拍攝的午時蓮照片,也有部分小組學生去廉村參觀過,紛紛站起來談廉村之行的感想,在合作探究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學生發(fā)言踴躍,氣氛活躍。
本課教學緊緊圍繞語文學科特點,以語言的學習與品味為本課重點。這節(jié)課雖有圖片的賞析、蓮文化知識的介紹,有學生的開心答題,但一切還是圍繞語文教學進行的。其中占較大分量的是蓮文化知識的介紹。這就確立了這節(jié)課的性質是一節(jié)語文課,它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為己任,以學生學會品味語言為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根本。如對蓮花的意義象征,就是對學生進行熏陶與培養(yǎng),就是進行為人處世態(tài)度的教育。欣賞美圖通過配樂欣賞的形式進行,其實是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有機結合。
課堂活動形式多樣,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使他們積極投入其中。在背誦詩詞的過程中安排搶答比賽環(huán)節(jié),學生興趣極高。在師生互動時,學生非常投入,笑聲不斷,能夠感悟蓮文化所傳達出的內涵。
這堂課注重學習的綜合性,符合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要求”。語文綜合性學習重在對各科知識的整合,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本節(jié)課能把抓好這種課型的核心要素,切實從語文學科出發(fā),注重學習的綜合性。從學習目標看:體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從學習內容看,體現了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繪畫、建筑、雕塑等)的綜合;從學習方式看,既有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結合,又有接受學習和體驗學習的結合,有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的結合,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結合;能較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點撥下,強調學生的探索和研究過程,體現了語文實踐的自主性;教師在課堂上能努力搭建一個有利于發(fā)展學生人際溝通和合作的良好平臺,使學生既發(fā)揮自主性,又注重合作,從而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分享。
四、注意學生心境的培養(yǎng)。
從現代心理學研究來看,人類信息的接收與傳遞與心境關系重大。輕松、愉快、樂觀的良好心境能使人的大腦皮層活躍,產生興奮點,從而形成人的良好心境,使人的大腦皮層活躍。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樂于參與創(chuàng)造,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充分發(fā)掘心理潛力;反之,心境不好,人的大腦皮層形成郁結,從而抑制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甚至低于平常的思維水準。因此,教學時要注意調整學生的心境。
鼓勵表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鼓勵可以使學生得到良好的情緒體驗,進而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之中。鼓勵的形式多種多樣,一句贊賞的話,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手勢,一道關注的目光等,都會使學生感覺比喝了蜂蜜還甜,特別是學困生,他們的內心會為之震動,這就成了他(她)走向成功的轉折點。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四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教育應是“輕負擔、低消耗、全維度、高質量”,“硬壓”、“硬擠”的方法就應該消逝,應該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fā)、高效生成、愉悅共享”讓學生在樂中求知、知中求樂,肯學、想學、能學、學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智力得到開發(fā)、能力得到提高,自然地全面發(fā)展。
小學生年齡小,課業(yè)負擔過重,必然會使其身心健康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大力減輕課業(yè)負擔,向課堂要效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課堂是主渠道,優(yōu)化課堂結構,向四十分鐘要效益是教育改革成功的標準卡。
每一節(jié)課都要有目標,不僅教師圍繞目標進行導,而且學生明確目標學,師生積極主動有興趣地共同活動,達到目標。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眼、耳、手、腦全部調動起來自主學習,那教師必須備好課,進而上好課。
一、把握教材備好學生確定目標。
備課是上課的前提,要認真?zhèn)湔n,吃透課標、教材,了解學生,確定目標。目標是教與學的結果,是導向,但其必須符合教材與學生的實際。教師要把教材的編排意圖,知識結構理解清楚,知識點把握好。每一個年級的教材有其重難點,每一本教材有其重難點,每一單元有其重難點,每一篇課文有其重難點,每一節(jié)課有其重難點。我們授業(yè)者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教材的內容、知識點全面分析,再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原則以及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確定好科學的教學目標。
二、認定目標選定教學法。
教學方法是教與學的橋梁。教學過程中要學生掌握知識點,教師要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方法是關鍵。所謂教無定法,是說明只要達到目標,注意學生了個性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都是好方法。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是總原則。但教必定有法,為了使學生順利達標,根據教學知識點及學生的實際,就要選定合適的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手段綜合優(yōu)化,教學語言、普通教具和現代化教具相互補充。一節(jié)課中的方法應靈活多樣,多種方法交叉使用,學生大腦得到刺激,有興趣學,使學習興趣始終保持高漲狀態(tài)??梢灾庇^教學,可以情境教學,可以導讀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生動的描述啟發(fā),可以用精彩的游戲誘導,可以用迷人的畫面、準確的朗讀感化,可以講練結合……多元方法的運用,避免了單調呆板,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活動的狀態(tài),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得到培養(yǎng)并逐步提高,獲得整體的最佳效果。比如學習《可愛的草塘》一課,課前讓學生到田野去觀察麥田里那綠油油的迷人景象,看一看微風吹拂了整個田野麥浪的起伏變化,學生有所感知,在講解課文中,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其情境,再比較田野與草塘兩種景色的異同,加深印象,最后模仿《可愛的草塘》那段景色描寫進行小練筆寫《家鄉(xiāng)的田野》。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經過感知、感覺到深刻領會這一思維的變化,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得到訓練,讀和寫落實到位,學生順利達標。體現了語文教學就是加強語言文字訓練這一思想。
三、注重傳授學習方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在老師的主導作用下,學生自己走完學習的過程?!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葉圣陶老先生說得好:“教是為了不教”,它就體現了教學中要注意傳授學習方法的思想,讓學生獲得自學方法、技巧,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逐步提高自學的能力,也就成了教學的一個主要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培養(yǎng)聽、說、讀、寫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不是指教師所講的知識的復現能力,而是對語文、對知識點的獨立吸收,獨立運用的能力。無論是在字、詞、句的訓練上,還是在閱讀與寫作的教學上都應注重方法的暗示,啟發(fā)思維,先扶后放,比如理解詞語,幫助學生在語境中去理解,不能按照搬字典上的意思,句子訓練形式復雜多樣,但它有規(guī)律可循,那就按規(guī)律進行教學,把學習方法滲透進去,閱讀教學中,滲透教給學生分段的方法,概括主要內容及中心思想的方法,使學生能觸類旁通,學生自學能力提高了,將終生受益,因此,課堂教學始終要主要學習方法的傳授,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由于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大量的課余時間謄出來了,學生可以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讀書看報、參觀訪問、參加勞動……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使學生的各方面的素質得到了提高,真正達到了培養(yǎng)人的目的。
幾年來,我頭腦始終清醒,一定要給學生“玩”的時間,教師把精力投入到備課上,課堂上讓學生積極主動,認真的到達每一節(jié)課的目標,養(yǎng)成預習、復習、鞏固的習慣,不僅不會影響學習成績,而且學生的其它素質提高也很快。遵循規(guī)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是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是教學改革的必走之路。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五
語文教學教材文體不一,要針對不同的文章決定不同的教法。因人施教、因文定法,力爭在每篇課文中讓學生掌握理解分析文章的規(guī)律和方法。這需要我們教師提高對教材的處理和對教學的設計能力,其前提是教師要有效的把握教材,對教材要有“全面深刻”的認識、理解、領悟。所謂全面,就是要對文本全方面、多角度的認識和理解,不能限于局部,不可有所偏廢;所謂深刻,就是執(zhí)教者通過反復的玩味,對文本有了自己精準的、深層次的甚至是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的膚淺的理解,不僅僅是拘于權威資料的解讀。教師只有做到對教材全面深刻的把握,才能有教師和“文本”、作者之間的有效“對話”,才清楚文本的核心命意指向,才能從整體上優(yōu)化教學內容,厘清教學重點、難點,明確教學方向,課堂教學內容才能單純集中又緊扣要害。
比如教學一篇小說,教師除了從整體上把握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環(huán)境等三要素,還要對其有特色的方面多作理解、把握,或是特殊的背景,或是語言,或是美感,或是藝術手法,或者不同尋常的現實意義等等。而在對這些具體的任何一方面的理解上,務必做到透徹、深刻。比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就要對其中故事情節(jié)中的“巧”(特別是情節(jié)的懸念層疊之美),人物形象描繪的“細”(特別是對菲利普夫婦的心理刻畫),主題揭示的“深”(被異化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或是小人物生活的辛酸)等方面要有精細的把握,又如教學《荷花淀》時,又要注意引導學生對那種硝煙中的'“美”要有深刻的領悟。
二、科學提問,調控課堂。
問題太簡單,不僅無利于學生的思維訓練,而且還容易浪費課堂時間。在聽課過程中經常遇到這種情況:老師把題目分析得一清二楚,之后再問學生是不是、對不對。這種提問的必要性暫且不說,只從學生異口同聲地喊“是”或“對”即可知其效果:看似學生都會,實則是“花架子”,把學生當成聽課機器,根本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還有的教師在提出問題后根本不留時間給學生思考,不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大多數學生感到困惑。如何才能科學地組織問題呢?首先,要科學選擇提問內容。太簡單的內容自不必說,但如果問題太難,超出學生的知識范圍,白白浪費掉很多思考或討論時間也于事無補。可見,設計的課堂問題既要有思考價值,又要考慮學生實際,這樣才能使他們通過思考獲得成功的愉悅,從而提高時間利用率。其次,提問之后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幾十秒鐘。讓所有的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思考,為解決問題作出自身努力。經過這一點時間的思考,他們也許就能恍然大悟,不僅省去教師講的時間,而且有利于面向全體,提高課堂效率。還有,在學生思考時,教師要掌握介入指導的時間。如果學生還沒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就介入,就會減少學生本可以自主發(fā)現的機會;介入過晚則會讓學生過久處于迷惑狀態(tài),造成學習興趣降低。當然,根據實際情況,有時教師無需介入,學生們就能解決問題。
三、多種教學手段的輔助應用。
教師“教”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教學的內容只有學生從心理上認同并接受,他才會認真的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這樣,教師的教學目的才能夠達成,教學目標才會實現。而學生從心理上認同,關鍵的因素就在于他對學習的內容是否感興趣。因此,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在于學生是否對教學內容感興趣。
隨著教育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錄音、投影、幻燈、錄象、cai(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tǒng))課件逐步進入課堂教學,它可以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同時還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激發(fā)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tǒng)教育中的單調模式,拓寬了學生的想象和思維空間,使樂學落到實處??梢越柚嗝襟w技術中圖文并茂、綜合處理功能,將同類型文章編排在一塊,讓學生通過形象的比較來認識不同文章的特點。而且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思維,以及靈活運用已學知識的好習慣。如:在學習《將進酒》、《蜀道難》后,我專門布置了兩篇文章的比較任務,及時制作了一個課件,通過形象的比較性演示,具體生動地把道理給講清楚了,也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教版《杜甫詩三首》,在講授該課時,必須先讓學生了解杜甫的人生經歷,了解安史之亂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才能使他們領悟出詩歌所具有的沉郁頓挫的風格,體會出詩人憂國憂民、念家悲己的情懷?;谶@一點,我用powerpoint軟件將杜甫的人生分為了五大時期,即讀書漫游時期、困守長安時期、流亡時期、寓居西南時期、漂泊時期,把有關杜甫的眾多信息給學生進行了濃縮,便于他們記憶和掌握。并利用authware為每首詩制作了一個小動畫,將“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等形象,化靜為動,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使學生們一目了然,自然而然也就體會了詩人在詩歌中所蘊含的情感了。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多層次立體教學,這樣才能更形象、更生動的對學生進行直觀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理解、觀察、合作、探究等多種能力,從而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目的,但這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希望廣大教師不斷努力進取,不要使我們的學生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卻忍受著知識的饑渴!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六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們進入了21世紀。這是一個科技的時代,也是一個開放的時代,在網絡化、全球化的今天,無論是知識信息還是經濟信息,都充斥著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豐富的精神食糧。在知識信息的沖擊下,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逐漸顯示出了其落伍、封閉的特性,已經與社會的發(fā)展格格不入。時代呼喚教育的改革,需要我們努力構建開放的課堂來滿足時代對教育、對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語文具有開放的特性,社會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語文,無論在什么時間或是環(huán)境下,語文的內涵都是開放的、自由的,并且是擁有著無止境的發(fā)展?jié)摿Φ?。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過程中,很多地方的教師已經開始著手于實施語文研究性學習,這是一種開放的語文教學模式,也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教學手段,它的展開呼喚著開放的語文課堂,因此,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要求也更高。我們應該怎樣去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呢?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筆者總結了幾點淺顯的經驗。
一、教學方法多樣化,創(chuàng)設活動化的教學主題。
從心理學的層面上來講,人的興趣和情緒在支配人的注意力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到小學生上來講,他們的興趣和情緒集中表現為對事物以及各種現象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對于外來的新奇的'刺激以及追求新、異、奇的心理是他們的內心需求,是來自心靈深處的渴望。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設計一些多樣化的、新奇有趣的教法,通過感官的刺激激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并且,教師要多為學生預留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調動自己的感官,共同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受年齡制約,小學生的注意無法持續(xù)太長的時間,即使教師講得非常精彩,超過了學生能夠負荷的時間后,他們還是會走神。此時,教師要想辦法讓他們放松心情,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些與教學相關的主題活動,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學習知識。
如學習《古羅馬斗獸場》時,我讓學生試著當小導游,自己寫解說詞,帶領大家參觀斗獸場;學習《包公審驢》時,讓學生自己設計頭飾,分角色表演;在學習《江畔獨步尋花》時,讓學生結合故事進行想象,并將自己的所想畫下來。小學生都很愛表現,也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在這種輕松的情境下,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就會迅速調動起來,快樂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二、將課堂延伸到課外,打造開放的語文課堂。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大多是在教室中進行的,這一狹窄封閉的空間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學生猶如魚兒生活在無水的環(huán)境中,根本談不上學習的樂趣。為了改變學生所處的這種困境,我們的學習陣地要由封閉逐漸向開放轉變,將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社會之中,實現語文學習的生活化和社會化,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大語文觀”,以開放的課堂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首先,教師要利用好課程資源。課程資源不僅僅只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資源,還包括學生在課外學習中的資源。對于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教師要引起重視,挖掘隱性存在的課程,讓語文學習的渠道由課堂走向社會和家庭,為學生建立一種網絡化的、立體的語文教育環(huán)境。
其次,多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教師要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去走走的機會,讓他們融入社會,融入大自然之中,汲取與課堂所學大不相同的精神食糧,以便增加對社會和生活的了解與認識。
再次,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圖書館借閱書籍、上網搜索資料或是組織學生對附近的區(qū)域進行社會調查,與其他班級組召開專題交流會,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綜合思維,促使學生形成寬廣、博大的胸懷。我就曾經組織學生展開“廣告牌糾錯”大行動,讓學生走上街頭鬧市,仔細觀察每個店鋪的門牌,看看有沒有錯別字,有的就記錄下來,不認識的字就問問附近的大人。第二天上課時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與交流。這種形式學生都很喜歡,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他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最后,走出去寫作文。小學生寫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為了讓他們有話可寫,有內容可述,教師要讓他們走出去,由閉門造車的寫作模式改為去廣闊的天地中去觀察、感受自然的美好。如寫“春天”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春天,觸摸春天,我就帶著他們走向村莊,走向田野,撫摸一朵朵小花、一棵棵小草。學生嘰嘰喳喳,邊走邊說,回到教室里回味自己美好的“探春”之旅,精彩的文章自然而然形成。除此之外,還會每學期組織學生展開一次辯論會,每周一次手抄報、每月一次講故事大賽,每天由一名學生利用課前五分鐘為大家講一個成語故事。這些語文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他們對語文的熱情更加濃厚了。
三、以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促進開放的語文課堂的展開。
教師的評價猶如一根指揮棒,可以督促學生不斷前進,也可能會使學生一蹶不振,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慎之又慎,不能隨便地、胡亂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要以啟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為評價的主要目標。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錯誤時,教師要及時與其溝通,真誠地對其進行幫助,讓學生能夠早日改正錯誤。和數學學習不同,語言具有較為明顯的個人差異,因為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是不同,在用語言進行描述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很大的不同,這就會使答案產生多樣性。當教學過程中出現了這種情況,教師不能一味否定,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就應該對其進行肯定。小學生的思維靈活,他們經常會出現一些奇思妙想,教師要以寬容的心態(tài)去理解學生,保護他們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給他們一個安全而自由的空間,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產生。
例如,學習《太陽》一課時,講到太陽表面的溫度很高,但有個學生卻認為人可以登上太陽,這個不合常理的想法立即遭到其他同學的反對。這時,我并沒有對他進行否定,而是請他陳述自己的理由和想法。然后經過和其他同學的討論,最終達成了一致的見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學生的回答不符合常理時,教師不能輕易下結論,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更要從評價的“裁判”位置上走下來,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課堂民主氣氛,采取自評、互評、組評等方式,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培養(yǎng)敢想、敢說、敢干的精神,這樣才能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世界是多元的,生活是多彩的,社會需要的人才也是多種多樣的,作為教育改革前沿陣地的語文教育,亟需走出封閉、單一、趨同的誤區(qū),實施開放的教育,承擔起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偉大歷史使命。
時代呼喚教育的開發(fā),語文課堂教學必須走開放的道路。狹小的教室,單一的教材,單調的交流,封閉的情感,封閉的教學何以培養(yǎng)適應開放的現代社會的人才?我們應該攜起手來,為開放式語文課堂教學,為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而努力。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七
摘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展開,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更好的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無疑是我們語文教師著力研究的課題。本文試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與問題處理能力、注重教法運用和學法指導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活力課堂教學效率途徑與方法。
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師的中心工作。如何更好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是我們語文教師一直追求的目標,但往往收效甚微。那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呢?下面就結合本人教學實際談幾點體會。
(一)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身邊的現有資源是很多的,如多媒體網絡,還有和教材配套的生字詞卡片、教學掛圖、錄音磁帶、教學光盤等,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通過聲音、圖像、文字等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通過多種活動,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課堂教學過多的照本宣科,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活動的余地,就會束縛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fā)揮,就很難談得上學習的興趣了。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穿插游戲、故事、表演、辯論、比賽等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晏子使楚》、《將相和》這兩篇課文時,我并沒有把時間花在講、問、答上,而是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指導他們讀文字,想動作,練語氣,扮角色。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大膽想象、自主交流,隨后認真扮演起其中的角色來,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學生通過表演課文中的人物,饒有興趣地體會了文章的情感和思想。又如教學《落花生》一課時,我安排學生辯論:是否只需要做對人們有用的人,要不要做一個像蘋果、石榴那樣也注重外表的人。通過辯論,學生情緒高漲,興致勃勃的明白了“落花生”精神的內涵,知曉了如何做一個現代的“落花生”。
(三)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價。布盧姆認為,老師的心理激勵及老師所教給學生的不斷自我激勵比時時斥罵要好得多。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一些提出與眾不同問題的學生要給予表揚,即使他的觀點是毫無道理或錯誤的,切忌出現嘲笑、諷刺、挖苦現象,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經常使用這些鼓勵性話語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你真會讀書”、“通過你的朗讀,老師知道你已經把課文讀懂了”、“你真會學習”、“你的朗讀真棒!”等。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千萬不要吝嗇這些話語,因為這些話語像綿綿細雨一樣滋潤著孩子們的心靈,更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但在運用這些鼓勵性評價的語言時,也不能濫用、模糊的用,要把握好“度”。
二、課堂教學必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只有有了科學的、合理的教學目標,才能對教學進行正確的有效的導航,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對每節(jié)課都必須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并將它有效的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使學生的學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記得有位教育家說過:“當一個人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意義并以它來推動自己的學習時,這種學習的`目的就成為一種有力的動機?!睂W生一旦具有這種強烈的動機,那么這一節(jié)課他肯定是以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的,也就是說,學生參與積極活動的時間在這一節(jié)課就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毫無疑問,課堂教學效率也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師制定的目標應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目標要求過高,學生即使很認真、很努力也達不到目標,反而會使學生喪失信心。
目標要求過低,學生很容易接受,學生在課堂上就緊張不起來,會產生“課堂疲軟”。正如小學語文教育專家崔巒教授所說:課堂教學一定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千萬別“荒了自己的園,種了別人的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三、課堂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和問題處理能力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注意激發(fā)和鼓勵學生,使之敢于提問,敢于質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問題,是思考的結果。能夠出題考對方或提出問題,一方面表明學生是思考過的,另一方面表示自己思考上的疑惑;這說明學生正參與著學習。但是,教師必須要對問題的提出與回答作出積極而又慎重的點評,點評既不能影響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又能達到修正思路的目的。還要注重加強學生對各種問題的反思性探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問題處理能力,學生才能更好的主動參與學習,久而久之,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會大大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也會逐漸提高。
四、課堂教學注重教法運用和學法指導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講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币簿褪钦f,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主導的作用,學生處在主體的地位。因此,在語文課堂中,教師不能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同時,語文這門學科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模糊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重視與學生的交流、互動。
通過交流、互動,讓學生感受到和老師一起學習的快樂,同時又超越了自己的認識。而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和討論,可以使他們了解彼此的見解,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使學生更加正確和全面的理解課文內容。
總而言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與方法是多方面的,以上只是本人的一點粗陋見解,相信如果能注意到以上幾個方面并加以發(fā)揮,語文課堂一定會是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八
語文課該怎樣上,講哪些東西。這是很多語文老師一直不斷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自己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往往在講新授課時,學生在課堂的前十五分鐘注意力是比較集中的,因為這十五分鐘教師要介紹與作者相關的經歷及事件。而當課程進行到一半時,學生的注意力就慢慢減退了。這時講解的內容都是與文本有關系,不太涉及課外的。那么當課程即將結束時,學生的注意力已經降到最低了,學生的興趣點已經沒有了,這是因為教師把握著課堂的節(jié)奏,對課堂有著絕對的統(tǒng)帥權。
在課堂上注意力的問題是值得我們教師關注的。學生注意力是否集中也可以從某一個方面看出教師的課堂是否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是否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那么如何改變這樣的狀況呢?作為教師的我們,就應該在備課階段和課后,思考針對不同的學生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手段,不同的學生適合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對所教學生有著全面地了解,實事求是地采用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同時也可以提高課堂上的效率。
新課程標準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樣的學習方式,是符合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認知規(guī)律的'。以這樣的學習方式為前提,不管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僅是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教師在其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去找尋問題,并且自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要遠比教師直接灌輸給學生知識的效果要好得多。()如何才能實現這樣的學習方式呢?我想,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與學生能夠平等對話。
怎樣才能實現平等對話呢?比如在講新授課必修一《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這篇文章時,筆者提前布置了學生預習任務,就是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在上課前,筆者把學生不理解的地方整理出來,學生一共提出了以下一些問題:
1作者認為什么是真正地修養(yǎng)?
2.十年又十年地對學校給予自己的這把金鑰匙感到驚訝和癡迷。金鑰匙指的是什么?
3.為什么獲得真正的教養(yǎng)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研讀世界文學?
4.為什么獲得教養(yǎng)需要愛的閱讀,需要對知識的敬重?
5.讀書或者說書籍有什么害處?
6.一切生活的意義指什么?
7.為什么讀書的問題不在于數量?那在于什么?
8.讀書的意義是什么?
9.自己的價值指什么,杰作的價值指什么?怎樣才能發(fā)現杰作的真正價值?
10.第六段最后幾行,怎樣理解?
12.為什么獲得教養(yǎng)必須以個性或人格的追求為前提?
13.目的不在于提高這種或那種能力和本領。如何來理解?
14.在當今社會,讀杰作有什么意義呢?我們還需要讀杰作嗎?什么是杰作?
15.為什么深入理解一部杰作會感到滿足和幸福?
17.真正的閱讀是指什么?
18.第三段中“有的人一生——全都白費”如何理解?
20.真正的修養(yǎng)是什么?它的目的在于什么?
21.為什么文中認為有的人一生只讀過十幾本書,卻能成為一位真正的讀書人?
22.作者把修養(yǎng)比喻成體育,那么真正的修養(yǎng)和體育有什么相似點?
23.作者寫這篇文章究竟想表達什么?這篇文章還有著哪些現實意義呢?
在這些問題中,有些問題是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的,就可以通過學生合作學習完成。而有些問題是有一定難度的,那么就要通過師生共同研究探討來實現。在前文中已經提過,“自主、合作、探究”是符合學生授受新事物的認知規(guī)律的,探究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通過語言交流,可以通過辯論的方式,可以通過電腦網絡等等方式。相比而言,探究的最大的好處就是學生的目的很目確,他們要探討的問題是自己特別想知道的,所以也就能夠提高他們的興趣度和注意力,那么課堂上就會出現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比如第五個問題怎么來解決呢?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始終停留在原有的層面上,學生想知道而又不知道,想說而又說不出的時候,這是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帶領學生將問題由淺入深,由遠及近,由易到難,從局部到整體,從現象到本質地鋪展開來,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地引向求知的廣闊天地。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共同探討,得出這樣的結論:讀書的時間如果過多,就可能侵占很多生活的時間。值得欣慰的是,學生還提出了一個想法,若書的內容不好時,可能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
學生看到所有的問題都是學生自己提出的,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注意力十分集中,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他們不是消極的等待著老師公布答案,而是主動地參與其中,主動地探討問題,并且在課堂上不時傳出陣陣的驚嘆聲和熱烈的掌聲。我們發(fā)現,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并不是絕對的統(tǒng)帥者,而是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與學生共同來解決學生的問題。教師和學生處在平等的位置上對話,無論最終探討的結果是什么,這樣的課堂其實本身就是最精彩的課堂。因為這里有學生智慧的交鋒,也有教師民主的展現。這樣的課堂,打破了過去那種沉悶的課堂氣氛,不再是教師滿堂灌的課堂。在課堂上,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讓每個學生都動了起來,讓我們看到了學生精彩的一面。而教師,也不再僅僅拘泥于課本,學生的問題能夠引發(fā)教師更為深刻地思考,更能走進學生的內心,更能讓教師知道學生在想些什么,也讓我們領略了教師的風采。
教學應基于學生的思考,學生的獨立思考,如果沒有成為教學的話題,也就不會有平等的對話。對于教學,解讀文本與走進學生的內心具有同樣的重要作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九
當下的語文課堂,由于受到課程進度及各種參考資料的影響,教師對教材的研究與設計不夠用心,導致課堂內容充實卻無趣,教師神采飛揚課堂卻死氣沉沉,毫無精彩可言??梢姡脑O計教學是成就精彩課堂的關鍵所在。如何讓課堂更精彩呢?下面筆者就以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為例,談一談對教學設計的一些認識。
一、找準切入點,讓教學重點出彩。
在語文教學中,找準課文的切入點是課堂教學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切入點把握好了,一篇課文就能很順暢地講完,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學生也會有更好的收益,課堂才會呈現出“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局面。巧用文中的詞句切入并作為整節(jié)課的線索,不能不說是一個簡易的方法。一位名師在教授《孔乙己》這篇課文時,以“孔乙己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中的“走”字為切入點,通過步步引導探究,很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突出了教學的重點。整節(jié)課的思路清晰,氣氛活躍,學生發(fā)言積極。教師引導點撥得當,做到了步步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課堂效果明顯。
由此,筆者想到教授魯迅的《社戲》時,如果能以文中最后一句話“這是我吃過最好的豆,看過最好的戲”為切入點也能啟發(fā)引導學生,真正令人難忘的不是羅漢豆,也不是社戲,而是童年的美好回憶。同樣,教授楊絳的《老王》這篇課文時,也可以緊抓“愧怍”一詞為切入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二、引導真情體驗,讓教學難點出彩。
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不僅有詞語句子的理解,更有文章感情的領悟、寫作意圖的把握等。對于教學中的難點應該采用怎樣的方法加以突破,是語文教學中的關鍵。筆者認為,引領學生深入文本,讓學生在“真情體驗”活動中把握文章的主旨,領悟作者的感情,也是突破教學難點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教授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時,由于時代久遠,學生很可能無法體會那種深沉而復雜的父子情深,為了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可以讓學生回家后仔細觀察父母勞動忙碌時的情景,并主動為父母做一件事,觀察父母當時的表情、動作等,然后把這些觀察所得寫成書信或散文等形式,在班上朗讀,相信學生在讀到文中父親爬鐵道買橘子這一段文字時,就笑不出來了,反而增添了一份沉重與感動,從而體會到文中作者內心深處那份深沉的父愛。真情體驗還可以采用語言主題活動的方式,即圍繞內容設計一個話題,圍繞這個話題讓學生展開有讀、有寫、有說的語言活動方式。在學習酈道元《三峽》一文時,可以讓學生認真品讀并結合文章景物描寫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寫一段導游詞。將朗讀、感悟、寫作有機結合,以達到落實基礎,提高能力的目的。在學習《故宮博物院》時,可以設計小小導游員活動,讓學生現場解說,從而抓住故宮的總體特點,對其有整體而明晰的印象。總之,這些語言主題活動,既能激起學生的情趣興致,又能使學生深入走進課文,理解課文,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同時使讀、寫、說等能力得到很好地鍛煉和提高。
三、注重文本細節(jié)探究,讓教學疑點出彩。
《現代漢語詞典》將“細節(jié)”解釋為“細小的環(huán)節(jié)和情節(jié)”。深度挖掘教學細節(jié),對捕捉到的細節(jié)進行深入追蹤、剖析、探究,以細節(jié)處見主旨,使其發(fā)揮最大的效應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教師要善于抓住教學中的“疑點”將其生成寶貴的課堂教學資源。如教學楊絳的《老王》一文,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文章主題,把握作者對老王“愧怍”的情感,可以抓住幾個細微的情節(jié),讓學生質疑討論。
第二處:看著老王直著腳一級一級下樓去,“我”為什么只在樓梯口呆站著?
第三處:“我”是如何知道老王死訊的?這說明了什么?
教學中讓學生分三個小組進行談論交流,小組發(fā)言后老師可以隨機進行引導、補充。第一個問題的提出,主要讓學生理解老王當時是懷揣著一顆淳樸真誠的心想把生前這份珍貴的禮物送給“我”,他把“我”當做親人般對待,渴望得到家的溫暖。而“我”卻拿冷冰冰的金錢去回饋他的奉獻??梢?,作者愧怍的是雙方感情付出的不對等,“我”沒有真正理解老王內心的感情,曲解了他的用意。第二個問題重在讓學生明白作者在面對行將就木的老王時內心十分復雜:可能是因為當時太害怕了,被他面如死灰般的表情嚇住了;可能是心里很擔心老王卻不知如何表達;也有可能是因為當時沒反應過來,一時不知所措只能呆站著?;匚莺蟛鸥械奖?,沒請他來坐坐,喝口茶水。
但無論怎樣,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作者當時是沒能充分理解老王的。沒有被他充分感動,對他崇高的內心感觸不深,這也正是作者愧怍的地方。第三個問題意在讓學生懂得作者愧怍的原因還在于對老王的關愛不夠,是深懷愧疚的,“我”是在老王死后十多天恰巧“碰見”同院老李才得知老王死訊的,假如沒遇見老李就可能一直沒能了解老王的消息。相對于老王的行為“我”的“冷漠”是顯而易見的,最后一次見到老王時,他的'相貌如此可怕,甚至還為他擔心,為什么不去破落大院看一看呢?給予他生前最后的期盼和渴望呢?而當作者真正懂得老王高貴的品性、圣潔的靈魂時已經來不及了。通過這三處細節(jié)的討論質疑,學生基本把握了作者愧怍的情感內因,細節(jié)處見主旨,細微處顯精神。
四、巧用嘆詞和標點,讓教學板書出彩。
在執(zhí)教《桃花源記》一課時,筆者在解決生字詞,指導朗讀課文,嘗試背誦課文,讀懂文意后,提出疑問:“為什么桃花源人聽到漁人說到外面世界的情況時,皆嘆惋呢?他們嘆惋的是什么?”(老師板書:嘆惋?)讓學生討論,得出結論:由于桃花源外紛爭不斷,嘆惋的是桃花源外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同樣他們也慶幸自己逃脫了外界的戰(zhàn)亂和紛爭。筆者接著又問:“僅僅是桃花源人嘆惋嗎?”作者嘆惋的又是什么呢?(板書:嘆惋??。┻@里筆者特意用了嘆號,由此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得出作者嘆惋的是社會紛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最后追問:“陶淵明一心向往沒有戰(zhàn)亂,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自由、平等安寧的理想社會,作者內心深處還有哪些無限的嘆惋呢?”(板書:嘆惋?!……)此處用了省略號,帶給學生深深地思考。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任重而道遠,精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使教學的重點、亮點、疑點、難點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中得以很好地體現,才能呈現質樸而有效的語文課堂,還課堂一份本真與精彩。
參考文獻:
[1]顧翼娟。在學生的“出格”中尋找“出彩”[a].江蘇省教育學會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
(編輯:楊迪)。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十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小學生都具有活潑好動的性格特征,對于一切新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語文作為小學課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學科目之一,對小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因此,如果讓小學生對語文產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是小學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本文主要對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策略展開論述和分析,希望對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借鑒意義。
小學語文 教學效率 策略
語文是一門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甚至是大學都要接觸的課程,語文這一科目不僅是考查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水平的考試必備科目,同時也是傳遞中華文化和文學基本常識的科目。小學時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在這一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yǎng)好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未來學好語文有著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教師尋找好的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率。教學效率的提升能夠有效推動課堂質量的提高,學生也不會產生拖沓、厭倦的學習乏味感。接下來,筆者將對幾種提升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進行詳細論述。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語文教師一般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一味講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是課堂的主體,這種教學模式顯然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自然導致課堂的教學效率降低。因此,必須進行改變和創(chuàng)新。應該建立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應該是課堂的引導者,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語文知識。比如,在學習 《春天來了》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之間互動起來,翻看教材之前先讓學生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并讓每一個學生都簡單畫出自己看到的春天,然后引入教材內容,讓學生進行對照,自己心中的春天同課文作者筆下的春天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必然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自發(fā)去閱讀課文內容,再加上教師的輔助和引導,大大推動了教學效率的提升。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同的,性格特征也是不同的,要想更好地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首先需要教師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教師可以在課上采用分組教學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據學生本身的學習方法不同進行分組。第一組學生喜歡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將這樣的學生分為一組,讓其在課上進行自主研究,教師扮演引導者和答疑者,讓學生能夠釋放自己的本性;第二組學生喜歡討論式的學習,教師將這些學生分成一組,讓他們互相討論,互相交流,教師布置一些問題,最后讓學生將討論問題的結果匯報,教師給出自己的學習建議;第三組學生喜歡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的教學模式,對于這一組學生教師則應該按部就班地進行知識的傳授。將學生進行分組,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效率,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提升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當今社會已進入了一個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多媒體走進校園,并成為教師教學可以運用的`一種輔助手段。通過對比小學的語文課本可以發(fā)現,有很多描寫著名景色、講述童話故事等的課文,這些課文都非常適合多媒體輔助教學。
比如,教師在講授 《趙州橋》這篇課文的時候,單看文字介紹,沒去過趙州橋的學生可能很難想象課文描繪的是什么。此時教師就可以找一些關于趙州橋的圖片、視頻以及紀錄片資料,將趙州橋更加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輔助學生在閱讀課文的時候想象到真實趙州橋的樣子,復雜的描述被畫面化、聲音化,更加簡單的呈現能夠讓學生學起來更加輕松,課堂效率自然會大大被提升。然而教師也應該認識到,多媒體只是輔助的教學手段,必須合理地運用,不能依賴于多媒體。
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決定了教學質量,而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打下堅實的語文學習基礎。在新的課改形勢下,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開拓教學思維,改變教學模式,為小學生打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真正熱愛學習語文,積極學好語文,建立濃厚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1]張常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6(8):65.
[2]王金榮.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分析 [j].考試周刊,2016(23):44.
[4]吳盛華.新課標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j].求知導刊,2016(12):101.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十一
提高聆聽水平培養(yǎng)說話能力。
摘要:“小組合作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聆聽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說話能力,談了“小組合作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其解決建議。
關鍵詞:小組合作;聆聽水平;說話能力。
過去的傳統(tǒng)教學,強調教師是教學的主體,中小學老師在課堂上一味地灌輸教學,學生得不到主動學習的培養(yǎng)與訓練,教學效果顯得低微。盡管學校教師在教材建設、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更新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仍沒能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頒布后,各地針對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味灌輸式的教學導致學生毫無主動性的弊端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就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這一模式中,學生被分成一定數量的學習小組,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有效激發(fā)了學習興趣,達到提高聆聽知識的水平和通過說話交流促進小組成員共同學習的目的。
在教育部和各學校的大力支持與推廣下,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中國內地學校開展得如火如荼。教師和學生都積極探索如何提高學生聆聽和說話的綜合能力。在這種新模式的教學出現較好發(fā)展形勢時,對小組教學進行總結很有必要,應該讓其優(yōu)點得到充分發(fā)揚,讓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得到揭露并獲得可行性的解決方法。
因此,本報告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小組合作教學對學生聽說能力提高的作用及有待解決的一些問題,采用了行動研究、個案研究和對已有研究文獻分析的研究方法,開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又將研究結果反復研討,并不斷修正研究的方法和策略,從而保證了課題研究的順利有效進行。
一、小組合作教學提高聽說能力的總結。
通過對多次實際教學的實況分析研究和瀏覽相關的教學論文資料后,總結出以下優(yōu)點。
1.提高了學生接受信息的能力。
接受信息是培養(yǎng)聆聽能力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傳統(tǒng)的教學里,學生對于老師一味灌輸式的信息輸出,容易處于疲勞狀態(tài),接受有效信息微乎其微,教學的成效當然低。而小組教學模式,則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因為它是讓學生聆聽其他學生說話,通過小組之間相互發(fā)言來獲取信息的。筆者曾經在廣州開發(fā)區(qū)中學實習教初二語文,有這樣的實證,初二下學期人教版《敬畏自然》這篇課文,是一篇較難學習的說明文,傳統(tǒng)的教學一般分為兩個課時授課,第一個課時是生字、詞的教學,第二節(jié)課是重點句子的賞析。如果按照傳統(tǒng)教法,課堂氣氛非常沉悶,不能達到學習的要求。在小組合作教學中,通過抽簽的方式,讓一個小組負責整篇課文的教學,并由小組每個成員合作設計教學課件和教學流程。在第一個課時里,通過搶答的游戲方式,讓學生牢牢記住了“鯤鵬”“蓬蒿咫尺”“狼藉”“相形見絀”和“美味佳肴”等生字詞的讀音和意思。當某一組的某個學生發(fā)言時,()其他組的學生有權指出他的錯誤。這樣,學生既能批判式聆聽,又能愉悅性聆聽。(祝新華,2013,p3)通過批判式聆聽,學生能發(fā)現別人信息的錯誤,并告誡自己別犯同樣的錯誤。而聽自己的同學教學,會讓學生更具共同學習的感覺,而不像接受老師居高臨下的教學那樣受拘束,學生更會帶著一種愉悅的心情去獲取信息,效果當然好。
2.有利于學生理解說話人的語意。
(祝新華,2013,p8)在以教師為主的教學中,教師的知識儲備和對課文的理解明顯高于學生,但通過教師的口傳遞出來的信息并不能讓學生完全理解說話人的語意,這個說話人既包括教師本人,也包括課文的作者。同樣以《敬畏自然》為例,如果由教師來講解文中這句話“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可能會從修辭角度進行賞析。這個句子運用了反問和比喻的修辭,從而達到警示人類的強烈效果。但是學生自己的講解,重點并不全是放在修辭上,首先他們從“喜形于色”這個詞對人類試圖征服自然的心態(tài)進行了分析,其次他們對類似于煤之類不可再生資源的破壞后果及為什么最后會剩下礦坑進行了具體的闡述,讓其他學生了解這個觸目驚心的破壞過程,產生心靈上的觸動,達到最好的情感教學目的。這就是同為學生,他們知道其他學生能理解的文意是什么,怎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意。
3.有利于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
首先是鍛煉了學生說話的能力。在課堂上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敢于開口說話,有些是因為膽小不敢發(fā)言,而有些則是不知道要說什么,還有一些是不知道如何將自己的觀點有條理地表達出來。根據祝新華(1995a)對說話能力因素的分析可以歸納為組織說話內容、安排語脈和遣詞造句。而小組合作教學就能在這幾個方面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其次是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水平。讓學生站到講臺上當授課者,他們就要想清楚自己說話的內容,并考慮如何將這些內容表達給講臺下的學生聽,如何讓臺下的學生聽懂說話內容,理解語意。這樣的思考無疑將使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深刻性得到充分鍛煉。
4.有利于團隊合作意識的形成。
小組教學模式的分組形式,讓每一組的學生集體榮譽感更強烈,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也更強烈。同時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開口表達自己的觀點。特別是某些需要總結的提問和某些開放性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來得到比較完整、新穎的答案。
伴隨著新模式的成功,在實際教學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1.分組不當,阻礙合作。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如果對全班學生的分組不夠科學合理,就不能保證每個小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開合作學習,在競爭中就不會有“旗鼓相當”的感覺,而且有些學生不會在這樣的小組里大膽表達己見,這當然不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蒲志輝,2011,p2)。
因為是小組教學,每個小組之間必然存在著競爭。這樣的競爭會讓學生在聆聽其他小組回答問題時,產生過量的批判心理,忽略其他學生說話當中的有效信息,過分重視學生說話中微小的'錯誤,并將這種錯誤放大,混淆了有效信息和錯誤信息的界限,這不但不能提高聆聽水平,而且還會誤解聆聽的正確作用。
3.準備不足,倉促“說話”
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有一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使用。
我在上《敬畏自然》這篇課文時,因為是學生自己當小老師,他們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必須預測聆聽者的反應,調整自己說話的內容。比如他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閱讀《敬畏自然》最后三段你喜歡哪一句話?請說說喜歡它的理由。聆聽的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隨便從文中選擇一句話,天馬行空地說自己喜歡的理由。提問者本來是想借此環(huán)節(jié)完成對文章句子的文學鑒賞,但是沒有給出明確的限制比如從修辭等方面來回答,導致了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散漫。教學的學生在聽到不是理想的回答時,也明顯地慌了神,而不知道該說什么去補救提問。所以說話者在說話時要準備充分,預測到聆聽者的反應。
4.忽略了教師的主導地位。
很多教師誤以為小組合作教學就完全是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老師只是管理紀律。其實不是這樣,如果教師只是起警示作用,那么提高聽說能力就成了一句空話。很多學生趁著討論的時候,說與課堂無關的話,或者沒有遣詞造句就胡亂瞎說,這樣會耽誤其他組員說話的時間,同時也不利于他們相互之間聆聽知識、博采眾長。
三、建議和解決方法。
結合有關研究和實際教學經驗,有以下建議:
1.分組必須科學合理。
在分組時一些原則需要注意:(1)各學習小組在學習成績、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要大致均衡,每個小組都應包含學習成績優(yōu)秀、良好、及格的學生,組間平衡,才有合作競爭。(2)小組內成員的性別、能力、興趣、個性等要合理搭配,彼此之間既相互依賴又優(yōu)勢互補,這樣才能有助于小組成員的共同發(fā)展。教師在分組時絕不能允許學生自由組合,否則就會出現組內成員能力搭配不協調的現象。根據教學需要,可把56個學生按性別搭配,并按聽、說、讀、寫不同水平分成8組,每組7人,其中每個小組至少2名優(yōu)等生、3名中等生、2名后進生。還應考慮讓不遵守紀律的學生跟自我約束力較強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以上的分組重視學生間存在的客觀差異,科學合理,營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圍,學生在小組中善聽、敢說,多種觀點得以相互碰撞。毋庸置疑,資源共享、精誠合作必將能讓聽說水平有質的提高。
2.提前預習,落實導學案的完成。
學生準備不足,出現說話條理不清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在于對所學知識的不熟悉,沒有花時間進行預習,或者是不知道預習下節(jié)課知識的重點在哪里。而派發(fā)導學案,提前設計好下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綱要,并設計了課前預習的題目,讓學生在預習完以后能夠通過做題來檢測預習成效,這樣學生在課堂上面對問題不會感到陌生或者不知所措,而是有一個大致的思路去組織說話內容,并從容面對老師的提問。同時,導學案上的知識綱要又能提醒學生在課堂聆聽時哪些是要點,讓聆聽效率更高。
3.積極轉換教師角色。
(朱永新,2011,p1)盡管現在提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老師也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在學生自主學習中,老師要布置合作任務,不能放任學生自由討論,在各個小組討論的時候,老師要走到每個小組當中去,聆聽小組成員說話的內容,并及時給予指導,同時也起到監(jiān)督紀律的作用。
4.制訂公平、公正的評價標準。
小組合作,每一個組都是一個小集體,當然需要老師根據班級情況制定一些規(guī)則,既要保證每個小集體能井井有條地學習,同時也要讓這些小集體凝聚在一起的時候能讓班級的大集體迸發(fā)出更強大的力量。因為每個小組中的各位成員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所以在班集體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建立和嚴格執(zhí)行公正、有效、易于衡量小組間和小組內個人努力程度的評估體系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合作意識的一個重要因素。如在日常教學中,除統(tǒng)一的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之外,平時以小組或成員的進步、努力程度還有課堂紀律的遵守情況為重要依據,通過一定比例評定的分數相加,最后得到學生的總成績。同時,用組內外學生間的相互參照、比較的方法,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新課程改革以來,無數老師一直在高效課堂和小組合作教學這條道路上不斷地探索前行,無數老師用自己不斷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給了繼續(xù)在進行小組合作教學的教育工作者很多啟示和解決方法的借鑒。實際參加教學的教育工作者不斷地借鑒這些經驗并運用到教學中去,就能提高學生的聆聽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逐步推動教育發(fā)展。
參考文獻:
[2]蒲志輝。小組合作教學的問題與對策。教育教學,2012(08):1-5.
(作者單位香港理工大學〈研究生〉)。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十二
[摘要]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進,要整體考慮“三個維度”,即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進,要整體考慮“三個維度”,即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從改進課堂教學內容入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及學生中心理論代表人物羅杰斯主張“學會學習”??梢妼W習方法的重要性。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應包括知識和方法。由注重知識,改為知識和方法并重。在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中學方法,再運用已有方法自主學習和獲取知識。尤其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教學中要不斷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方法。正如教學生打魚,不直接給“網”、給“船”,而是要教會學生怎樣“織網”、怎樣“造船”,怎樣“打魚”。讓學生掌握“捕魚”的方法,鍛煉培養(yǎng)學生運用方法去捕“魚”的能力。這樣,學生掌握了學習語文的方法,今后的終身學習就有了支柱。一是在閱讀教學中,也要將基本的閱讀方法列入教學內容,要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二是教給學生提高閱讀效率的方法。
二、從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入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不竭的動力,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素質的源泉。有源之“水”長流,興趣就如學習語文之“源”,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要改變傳統(tǒng)語文課單一的“傳授”方法。充分運用現代教學的方式、方法、手段。運用多種教學法進行教學實踐,結合不同的課文,尋找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這樣,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法進行教學活動,將極大地培養(yǎng)和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世界是多彩的,教學方法也是多樣的。美國心理學家哈瓦德。加德納提出的“多重智慧”理論也為次提供了理論基礎。教學要注重“多重智慧”,就要求課堂教學要多方法,多形式,以提高教學效果。一是選用恰當教學方法。二是充分、綜合運用多媒體,有效改進課堂模式。三是室內課與室外課相結合課。四是課堂講授與課堂實踐活動結合課。五是學科間互動。
三、從改進課堂提問方式入手。
改“師問”為“生問”,把課堂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對話、交流、溝通、討論來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程頤曰:“學者先要會疑。”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在教學中,可以把學生請上“講臺”,讓學生盡情提問題,再引導學生共同解決問題。提倡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行為,不以教師的問題和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提問題,從而養(yǎng)成質疑問惑的習慣。進而不斷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1、預習時提出問題。課堂教學前,教師可要求學生在預習課文時,至少提出一個問題,然后,教師進行收集、整理、歸類,并選擇與本課學習目的相關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例如,《最后一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學生可能會提出許許多多問題,五花八門。那么,就可以從中選取與單元目標相關的問題來組織討論,范圍主要集中在愛國主題,思想內容、精彩段落、詞句理解及語氣運用的技巧的理解。
2、課堂教學活動中提問題。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提倡并歡迎學生提出問題。首先,可以以學習小組互助的形式組織學習活動和實踐,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小組里互相提問題,互相請教。其次,可以采取全班探究形式進行實踐體驗,各學習小組將本小組里無法解決的問題提出來,組織全班同學共同探究。再者,也可以以答記者問的形式來組織學習活動。組織部分學生先學習“例文”,組成“先學團”。課堂上,讓還未閱讀此“例文”的同學在自讀的基礎上,向“先學團”的同學提問題,由此共同探究。
四、從改進課堂表演對象入手。
改“師演”為“生演”,即課堂角色的改進,將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閱讀,讓學生提問,讓學生討論,讓學生實踐,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體驗過程,大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語文課堂教學要提倡討論式教學。因此,語文課堂教學要改進師生的角色地位,盡量將課堂交給學生討論、交流。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代表人物馬斯洛認為:人有五種不同層次的需要。學生是人,只有當學生的內部需要得到滿足,才能激活其學習動機。這就要求在課堂上,要創(chuàng)造條件盡量讓學生“表演”,以滿足學生各層次的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嘗試將課堂教學分成三大階段。
1、個人閱讀階段。讓學生獨立閱讀,進行獨立的與文本對話和情感交流。獨立查找工具書,獨立解決語言障礙,獨立做閱讀標注,獨立理解,獨立思考,獨立提出問題。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
2、小組學習階段。建立四人或六人學習小組,在小組學習中,讓學生自己組織,每位學生可以盡情發(fā)言,將自己的疑問請教小組同學,也可將自己的理解與小組同學分享,由于小組討論階段,學生面對的是自己的“小天地”,每位同學都將無拘無束地提問,討論,發(fā)表見解。這種輕松的氛圍,將使學生如魚得水,從而海闊天空地表演。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說,歡迎每個學生都提問題,都來參與討論。這樣各類學生都有獲得表演的機會,個性得到最大的張揚。特別是中下生,都會較好地參與合作、交流。這樣的階段,將是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的真正階段,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都是獨特的。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十三
小學一二年級的字詞學習是教學的重點,我每天都要檢查聽寫學生生字,但總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完全寫對,如果再領著學生練習就要占用上課時間,從而拖延課時,而讓學生自己練習后又得找時間聽寫,著實麻煩,效果也不好。學習了任永生局長的課改文章后,我領悟到“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確實很有道理。我嘗試讓學生分組聽寫、合作學習,一個人當小老師聽寫,幾個人跟著寫。當小老師的學生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教一遍相當于學三遍,不但自己學會了,而且表達能力提高了,交際能力也增強了。每個小組都由幾名同學輪流聽寫,這樣即使不能完全聽寫的同學經過幾次聽寫也都寫會了,記牢了,合作學習充分發(fā)揮了功效。
“水嘗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生靈氣。”閱讀教學中,單獨讀和集體讀的效果都不如相對讀。我讓同桌相對閱讀,一個人讀,另一個人看著,然后評價。一是否讀音正確,二是否聲音洪亮,三是否語句通順,四是否有感情,五是否抑揚頓挫。經過這樣一對一的訂正,學生互相學習,揚長避短,達到互相鼓勵、共同進步,充分體現了合作學習的效力。
一年級寫短文是教學難點,一般的學生只能寫一兩句話。我采取一個展示、幾個指導的辦法,互相指導,互相啟發(fā),這樣就能把一篇短文從不同角度、不同人物、不同方位、不同層次用不同語句寫出來,盡可能使短文內容豐富起來?!皥攒嚹茌d重,渡河不如舟?!薄傲捡R行千里,耕地不如牛。”通過有效的合作,使小學語文學習事半功倍,合作學習使學生學得輕松快樂,同學們共同進步、共同提高,把短文描寫推上了一個新臺階。
“好人出嘴上,好馬出腿上?!睂懙煤檬俏牟?,說得好是口才,我充分利用口語交際課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創(chuàng)設情境,讓幾名同學分角色表演。學生分為三組,每組三個人來表演爺爺奶奶和孫子,給學生八分鐘的時間讓他們研究臺詞,編排順序。
1讓學生盡可能去“想”
培養(yǎng)學生一個“敢”字,鼓勵他們毫無顧及的盡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學《圓明園的毀滅》時,采用cai創(chuàng)設情景,放火燒圓明園影片的片斷,讓學生看后談體會,學生便聯想到火藥,學生提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火藥的,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槍來對付英、法聯軍呢?這樣以來,使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超越了書本。
2讓學生盡可能去“看”
“看”就是讓學生觀看、觀察,給充足的時間去觀察,通過“看”發(fā)現,在此基礎上去主動學習知識。如學圓明園的風光時,采用cai出示圓明園的風光圖片,由學生盡情地觀察、欣賞,再據自己觀察和發(fā)現,給圖片題一個與圖同美的名字—題名。然后將圖片的原名對照自己題的名,比較誰好,為什么?如學生據“萬花陣”的建筑特點,它像一朵綻開的荷花而題名為“石花玉亭”。這樣學生在充分“看”的基礎上進行探求并創(chuàng)造性地學到了知識。
3讓學生盡可能地去“畫”
學生通過親眼去看、去體驗、去想象,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和思考層面把自己所獲得的信息畫下來,描繪出來,再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將手和大腦都動起來,克服學生上課只用耳聽,不用小手來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級的《畫風》一課時,在設計時充分體現一個“畫”字,老師和學生都用畫的方式來表達一定的思維結果,老師用“簡筆畫”板書出書上所說的風中的事物,課中還設計讓學生在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上想辦法“畫”出“風”來,看誰的辦法想得多,并說出為什么這樣就把風畫出來了。這樣就激起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學生在探究怎樣畫這一過程中,也就明白了風是不能直接把它畫出來的,只有通過其它事物在風的作用下來表示這一要點,比老師講出來的效果好多了。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十四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生存、發(fā)展與進步的靈魂,是一個民族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它以發(fā)掘人的創(chuàng)新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人的個性和諧發(fā)展為宗旨。胡-錦-濤主席在全國科技大會上提出了要為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而奮斗的要求。努力提高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和教育創(chuàng)新能力,是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必要條件,教育創(chuàng)新應從課堂抓起,在語文課堂上做到以下幾點:(1)創(chuàng)新的前奏――設計導語。(2)創(chuàng)新的條件――營造氛圍。(3)創(chuàng)新的升華――嫁接遷移。(4)創(chuàng)新的終樂章――巧設板書。
1 創(chuàng)新的前奏――設計導語
有人很形象地形容優(yōu)秀的文章開頭、中間、結尾應該是“鳳頭”、“豬肚”、“豹尾”,言下之意,是說開頭應該短小精悍,神秘動人。而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生機盎然,充盈著美的氣息,讓學生感受一種神圣、魅力和詩意。
所以導語是引入新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堂課的關鍵。如果老師能設計出一個好的導入點先聲奪人,就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強烈的求知欲,從而為整節(jié)課奠定一個良好的學習前提。如上《斑羚飛渡》可以采用美國大-片《垂直大限》:講述一家三口人在攀登懸崖時突然發(fā)生意外,繩索的釘子從崖縫里崩落,隨時都有可能脫落,三口人危在旦夕,為了減輕繩索上的重量,保住一對兒女的性命,父親毅然命令兒子割斷自己的繩索,把生的希望留給孩子。也可以用一段有感情的話語來感動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在上《氣候的威力》時這樣導入:“天有不測風去,人有旦夕福禍”。說明變幻莫測的氣候有時給人帶來福音,有時給人類帶來災難。自古以來,人類就是在認識、適應和利用氣候中求得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的。那么,氣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南極的氣候怎樣惡劣?南極的哪些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因素?帶著這些問題,今天我們來學習《氣候的威力》。因此,導語的設計忽視不得,只有激發(fā)興趣,才能使他們活躍思維,愉快地學習新知識。
2 創(chuàng)新的條件――營造氛圍
·224·
3 創(chuàng)新的升華――嫁接遷移
4 創(chuàng)新的終樂章――巧設板書
教學是藝術,藝術就創(chuàng)造出美的境界,給人以美的體驗和熏陶。板書是一個藝術整體,是教師根據需要把教學的主要內容濃縮為具有邏輯聯系的、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文結構或圖表形式,是教師在備課中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理解、儲存、應用信息的視覺渠道,是提高智力、發(fā)展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橋梁。傳統(tǒng)的板書設計出現了“多而濫”、“單而呆”、“亂而繁”的現象,這嚴重束縛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與求異思維,因此,在板書設計上運用一些創(chuàng)新圖表往往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如《山坡羊.潼關懷古》的板書設計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培養(yǎng)新世紀的人才需要創(chuàng)新教育,新世紀的中學語文教學更需要創(chuàng)新教育。盡管傳統(tǒng)教育的“根之深”“蒂之固”但尺水可以興波,45分鐘的課堂可以是師生的創(chuàng)新天地,只要我們語文教師注意以上各個方面的問題,我想創(chuàng)新教育不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和一個模糊的口號。
《如何創(chuàng)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十五
目前是信息化、互聯網化的社會,這使得學生的發(fā)展水平、生活經驗、思維方式乃至學習方式都呈現出個體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對于我們初中教育工作者來說,既是挑戰(zhàn),又是機會。“小組合作,差異教學”正是把學生的差異作為教學的起點和重要的資源,它圍繞特定的教學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充分發(fā)揮每個成員的作用,從而實現學生之間的差異共享,最終促進學生有差異地發(fā)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差異教學”,有以下幾點作用:1.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交往,能促使每個學生正視困難、懂得求助、學會分享、增強自信,從而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2.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交流,能增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3.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想法、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與人溝通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述這一切正是新課程理念所要求的,也是未來社會所必需的能力。因此,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差異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小組合作,差異教學”的內涵。
“小組合作,差異教學”的核心是差異教學。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需要,以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的教學。差異教學的核心內涵是“從差異出發(fā),為了差異發(fā)展而開展有差異的教學”。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更是一種取之不盡的教學資源。差異教學理論認為,自主選擇、差異共享、動態(tài)生成是差異教學的三大質性特征?;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準備水平、學習興趣和學習風格來主動設計和實施多種形式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差異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能以自己的方式,謀得自身的最佳發(fā)展,獲得相對于自己的學業(yè)成功?!靶〗M合作,差異教學”的關鍵是小組合作。合作學習理論認為,正是由于每個學生的發(fā)展水平、生活經驗、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著不同,所以學生們對同一事物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認識上的偏差,也因此才有可能和需要進行交往與合作學習。而以小組合作為基本形式的合作學習,以組內成員的差異為教學的起點和重要的資源,以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合作為重要方式,圍繞著特定的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寬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為實現差異教學所要求的“自主選擇”、“差異共享”和“動態(tài)生成”提供了可能。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差異教學”一般包括下列步驟:
(一)進行差異評估。
差異評估是進行差異教學的前提。在開展差異教學前,我們有必要根據初中科學學科的特點,對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科發(fā)展水平(包括基礎知識、思維能力等)乃至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進行差異評估。差異評估的重點是學科發(fā)展水平,方式可以是課堂觀察、作業(yè)觀察、訪談、測試等。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可以把一個學年作為一個階段,在每個階段初,對學生的學科發(fā)展水平進行差異評估,從而及時發(fā)現并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科發(fā)展方面存在的差異,作為實施動態(tài)分層、開展差異教學的主要依據。
(二)實施動態(tài)分層。
差異教學強調動態(tài)分層,以充分適應學生差異。差異教學所指的動態(tài)分層,與傳統(tǒng)的分層教學主要是從認知層面進行分層、從教學方法策略角度來照顧學生的差異不同,它是從更寬泛的層面進行考慮,強調采用系統(tǒng)的方法策略來照顧學生的差異。例如,不僅強調“同質分層”,倡導“異質合作”,而且還實行動態(tài)管理等。顯然,這種隱性分層不僅能減少標簽效應,而且能更有效地照顧到學生的差異。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差異評估的結果,對學生的學科發(fā)展水平進行分層,一般可分為a、b、c三層。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異質分組,每個小組約6名學生,其中至少包括1名a等生、2名b等生、1名組織協調能力較強的學生(一般擔任小組長)、1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代言人)、1名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和1名生活經驗較豐富的學生(上述人員可以重復)。在上述分組過程中,班主任要做好協調工作,從而保證在分組活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并有利于小組成員之間取長補短、相互協作,最終實現差異共享。當然,由于不同學生的學科發(fā)展水平是有差異的,故每個階段應根據差異評估結果,隨時對學生的分組情況進行調整,盡量保證差異教學過程科學、合理,以達到教學效率最大化。
(三)開展差異教學。
1.制定個性化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依據,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的核心和靈魂??茖W合理的教學目標能為教師制訂教學計劃,設計和組織實施教學活動提供正確的方向。關注學生差異的個性化教學目標的制定,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在每個階段初,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實際確定本學年教學的總體目標的同時,根據差異評估的結果和學科的具體情況,為每個學生制定學科發(fā)展的個體目標;第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明確每一單元的編排意圖和教學目標,而且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個體目標,以使每一個學生盡可能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2.設置多元化任務。
教學任務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途徑。為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盡可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教師設計的教學任務必須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教學任務首先表現在所呈現的問題的多元化上,即教師為教學任務所設置的問題,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夠為不同的學生提供選擇;其次表現在完成任務的方式的多元化上,即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靈活設計多種形式的活動,它可以是教師啟發(fā)式的講解或提示,可以是學生自主性學習(如閱讀、操作、思考),可以是小組合作性學習(如討論、分析、實驗、探究),還可以是全班性的交流和評價。在多元化的任務中,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目標,都有學習和發(fā)展的機會,都有進步和提高的可能。
3.開展合作性學習。
差異教學理論認為,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更是一種取之不盡的教學資源。因此,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開展合作性學習,充分利用學生之間的差異,促使學生相互協作、實現差異共享,自然成為開展差異教學的關鍵。在動態(tài)分層基礎上進行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最基本的一種方式。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充分發(fā)揮學科a等生的核心作用,而且要充分調動學科b等生和c等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要注意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特長,比如在科學課的探究活動中,在“提出猜想”“設計實驗”等環(huán)節(jié)中,往往是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起引領作用,基礎知識扎實或生活經驗豐富的學生起輔助作用;在“實驗操作”環(huán)節(jié)中,是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發(fā)揮突出作用,幫助組內其他成員共同完成實驗;在“分析得出結論”“合作交流”“反思評價”等環(huán)節(jié)中,則是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發(fā)揮的作用更多一些。正是通過這種小組內每個成員的相互協作、優(yōu)勢互補、差異共享,才有可能促進大家的共同提高。
4.進行差異化指導。
在差異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是靈活的、開放的。這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教師采取的方法應是不同的;其次,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教師提供的指導和幫助應是靈活的,比如在一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既有面向全體學生的策略,又有面向部分學生的策略(比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提供的策略可能是不同的),同時還有針對學生個體的指導和幫助,而且不同的學生方法也是不同的;第三,即使對于相同的對象,比如同一層次的學生,或者同一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的不同階段,教師采取的策略也應有所不同。
(四)實施多元化評價。
差異教學理論和新課程理念都要求在差異教學過程中實施多元化評價。首先,評價內容多元化,即評價的內容不僅要注重學習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習的過程;其次,評價主體多元化,即除了教師評價以外,還應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第三,評價方法多元化,即教師應不斷創(chuàng)新評價的方式和方法,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反饋與發(fā)展功能。比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對于c等生,采用表揚性評價,多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于b等生,采用激勵性評價,既揭示其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于a等生,采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又如,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強化對小組整體的評價,弱化對組員個體的評價;強化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弱化對學習結果的評價;強化學生的縱向比較,弱化學生之間的橫向比較。諸如此類,都是有益的嘗試。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十六
1.合作學習的內容要精心選擇。合作學習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著所有教學內容都必須采取這種方式。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吃透教材,對課上所要解決的問題和可能出現的問題要有一種估測:哪些問題學生能獨立解決,哪些問題需學生互相探討或教師點撥,然后根據需要決定是否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精心確定合作學習的內容。
2.確定高質量的有探究價值的需要討論的問題,營造氛圍,激發(fā)合作學習的興趣。教師問題的設計直接決定著合作學習的成敗。教師所提問題不能過于籠統(tǒng),含糊,亦不能過于淺顯或一時難以解決,教師要設計一些富有針對性的適合學情的難度適中的問題。
3.科學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在小組合作之前要留足學生親近文本、獨立思考的時間,在學生對研究的問題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際,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4.建立機制,教給方法,努力克服盲目無序、無意義、無效率的教學行為,提高小組合作的質量。
5.宏觀調控,適時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時,教師并非無事可做,而應密切關注和把握小組討論的進程及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控和點撥。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切不可讓學生的思路剛剛打開就草草收場,使“討論只流于表面形式?!?/p>
6.對合作學習的評價要適度。對學生合作學習中探究發(fā)現的結果教師要給予客觀、科學、公正的評價。要既肯定長處,明明白白確認“小組合作”的是非優(yōu)劣,讓學生有較明確的認知結果,又要指出其不足和努力方向,讓學生清晰認識不足,明確下一步努力的針對性和目標性。
一、生字聽寫中的合作學習。
小學一二年級的字詞學習是教學的重點,我每天都要檢查聽寫學生生字,但總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完全寫對,如果再領著學生練習就要占用上課時間,從而拖延課時,而讓學生自己練習后又得找時間聽寫,著實麻煩,效果也不好。學習了任永生局長的課改文章后,我領悟到“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確實很有道理。我嘗試讓學生分組聽寫、合作學習,一個人當小老師聽寫,幾個人跟著寫。當小老師的學生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教一遍相當于學三遍,不但自己學會了,而且表達能力提高了,交際能力也增強了。每個小組都由幾名同學輪流聽寫,這樣即使不能完全聽寫的同學經過幾次聽寫也都寫會了,記牢了,合作學習充分發(fā)揮了功效。
“水嘗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生靈氣?!遍喿x教學中,單獨讀和集體讀的效果都不如相對讀。我讓同桌相對閱讀,一個人讀,另一個人看著,然后評價。一是否讀音正確,二是否聲音洪亮,三是否語句通順,四是否有感情,五是否抑揚頓挫。經過這樣一對一的訂正,學生互相學習,揚長避短,達到互相鼓勵、共同進步,充分體現了合作學習的效力。
一年級寫短文是教學難點,一般的學生只能寫一兩句話。我采取一個展示、幾個指導的辦法,互相指導,互相啟發(fā),這樣就能把一篇短文從不同角度、不同人物、不同方位、不同層次用不同語句寫出來,盡可能使短文內容豐富起來?!皥攒嚹茌d重,渡河不如舟。”“良馬行千里,耕地不如牛?!蓖ㄟ^有效的合作,使小學語文學習事半功倍,合作學習使學生學得輕松快樂,同學們共同進步、共同提高,把短文描寫推上了一個新臺階。
“好人出嘴上,好馬出腿上。”寫得好是文才,說得好是口才,我充分利用口語交際課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創(chuàng)設情境,讓幾名同學分角色表演。學生分為三組,每組三個人來表演爺爺奶奶和孫子,給學生八分鐘的時間讓他們研究臺詞,編排順序。
1讓學生盡可能去“想”
培養(yǎng)學生一個“敢”字,鼓勵他們毫無顧及的盡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學《圓明園的毀滅》時,采用cai創(chuàng)設情景,放火燒圓明園影片的片斷,讓學生看后談體會,學生便聯想到火藥,學生提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火藥的,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槍來對付英、法聯軍呢?這樣以來,使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超越了書本。
2讓學生盡可能去“看”
“看”就是讓學生觀看、觀察,給充足的時間去觀察,通過“看”發(fā)現,在此基礎上去主動學習知識。如學圓明園的風光時,采用cai出示圓明園的風光圖片,由學生盡情地觀察、欣賞,再據自己觀察和發(fā)現,給圖片題一個與圖同美的名字—題名。然后將圖片的原名對照自己題的名,比較誰好,為什么?如學生據“萬花陣”的建筑特點,它像一朵綻開的荷花而題名為“石花玉亭”。這樣學生在充分“看”的基礎上進行探求并創(chuàng)造性地學到了知識。
3讓學生盡可能地去“畫”
學生通過親眼去看、去體驗、去想象,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和思考層面把自己所獲得的信息畫下來,描繪出來,再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將手和大腦都動起來,克服學生上課只用耳聽,不用小手來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級的《畫風》一課時,在設計時充分體現一個“畫”字,老師和學生都用畫的方式來表達一定的思維結果,老師用“簡筆畫”板書出書上所說的風中的事物,課中還設計讓學生在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上想辦法“畫”出“風”來,看誰的辦法想得多,并說出為什么這樣就把風畫出來了。這樣就激起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學生在探究怎樣畫這一過程中,也就明白了風是不能直接把它畫出來的,只有通過其它事物在風的作用下來表示這一要點,比老師講出來的效果好多了。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十七
1.培養(yǎng)幼兒理解語音和概括、表達語音的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聽的習慣與說話的積極性。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幼兒通過對某些兒童文學作品的聽、看、講述、討論等增強兒童的理解能力;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相關話題、看圖講述、情景表演、木偶劇、小話劇等,使幼兒之間、師生之間有交往、討論、合作的機會,激發(fā)說話的勇氣、興趣,增強幼兒口語表達的自信心,提高其表達能力。
2.加強學前幼兒的閱讀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使之能按順序觀察畫面,理解畫面之間內在的邏輯聯系,并能有條理地表述。同時,還要注意培養(yǎng)幼兒一定的讀書技能,如:按頁碼翻書,橫排版與豎排版的閱讀順序,翻頁的注意事項等等。幼兒園、學前班要配備一定數量適合幼兒看的圖書,合理設置圖書角,并由幼兒討論制定圖書角的讀書規(guī)則。教師應經常參與幼兒的讀書活動。
3.方言地區(qū)要有針對性地解決方言對學習普通話的干擾。幼兒教師要堅持說普通話,要根據當地方言中對學拼音的干擾因素,如n、l不分,平舌音與翹舌音不分等,編一些針對性強的繞口令、兒歌,使兒童能辨別其發(fā)音的差別。同時,教師應強化聽普通話的環(huán)境,如播放普通話故事、詩歌的錄音帶,收聽普通話廣播,收看電視等。另一方面要做家長工作,使之配合,培養(yǎng)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使用普通話。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分析、比較和分類的能力。可采取有計劃地觀察圖片、實物,或根據各地區(qū)具體的條件,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發(fā)現事物的異同,以促進兒童進入漢字學習后對漢字識記及辨析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的空間知覺、方位知覺能力。教師可組織多種形式活潑、發(fā)展幼兒空間及方位知覺的游戲,讓幼兒在活動中分辨上、下、左、右??衫眯W一年級識字教學中出現的“田字格”、“四線格”,讓幼兒在格內構圖,或設計游戲,做判定方位的練習。
6.加強幼兒手的小肌肉協調性的訓練,培養(yǎng)正確的執(zhí)筆姿勢。通過繪畫活動,提高幼兒劃線條的流暢性,提高對手的控制能力和手眼協調的能力;還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幼兒自我服務和為集體服務的勞動,鍛煉他們小手的靈活性,也可專門設計一些手眼協調的操作活動和書面練習??傊?,是寫前的準備,而不是提前寫漢字。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十八
情感教育最重要的一點是引導學生進入情感的情境之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引導呢?首先對渲染人物形象,觸動學生的感情。比如說,在教授《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時,我問學生你們看到馬克思肖像后你的感受是什么,其中有的學生說是他睿智的眼神。我將睿智這個詞語與文章相聯系,并簡要講述了馬克思這一生的巨大貢獻。將革命先烈的肖像和他的一生的巨大貢獻結合在一起,學生油然會進入對馬克思崇拜的感情意境中,在這種感情之下來學習這篇文章,使得教學在這種氛圍之中進行,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思想水平和語文能力。其次,加強吟誦朗讀,激發(fā)學生感情。
在詩歌以及抒情性散文學習中可以采用,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再次,在作品講述中引導學生情感。
對于包含小說在內敘事作品采取這種方式可以有效使學生進入特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的情感世界之中,這也是需要精湛的語言將人物形象和當時的畫面重現,在氛圍和情境上進行營造。
二、面向全體,尊重差異,消除情感障礙。
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是不同的,有自身不同的特點。在一般情況之下,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在課堂上比較積極,經常得到教師的表揚,但是作為語文教師不能偏重某個學生,應面向全體學生,尊重他們的差別。語文教學中自身的特點的原因,學生的成績也是差別很大。它的主要原因是:語文學習本身的問題;對學生提出的不符合他們的學習要求及任務;教師在教學方式上把握不對;學生自身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不對等。所以,語文教師要在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需要安排好課堂教學以及教學活動,以達到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的目的。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方法提高語文學習困難學生對語文的熱愛,并制定出適合他們的學習計劃及要求。在學習任務安排上相對降低對他們的要求,讓他們有時間去準備,勇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放大對他們小小進步的表揚,引導教授他們好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尊重學生之間的差別,在語文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那么就要降低對其學習要求,引導他們學習困難的原因在于努力不夠,并為他們多提供一些增加它們信心的體驗。只有對學習方法正確有效使用,才能夠提高成績,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更能激發(fā)對語文學習的熱愛。
三、利用多媒體,激發(fā)情感。
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各種各樣的媒體可以將自身具備的構圖、色彩和音樂方面的美將課文中的因素以直觀形象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使得文字的描述更加地鮮明而集中,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感覺器官感受文章的詩意,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講述變動形象化,加深了學生的印象,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和學生情感,整個課堂充滿了趣味性。能夠使學生將學習中遇到的重難點加以突破,更好地悟到課文傳遞的'情感宗旨。
如教學《沁園春?雪》時,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為配合這首詞的內容,我尋找了十幅貼合詞意的畫面并把它們制成幻燈片,同時配以這首詞的課文錄音,并把畫面和錄音鏈接起來播放。借助多媒體特有的構圖美、色彩美和聲情并茂的朗讀,把詞中各種美的因素直觀地再現出來,從而使作品中的文字描述變得更鮮明、強烈。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意境中,隨著課文的講解,時而生發(fā)出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時而為歷代帝王的文治欠缺而惋惜。
四、結語。
總之,忽視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種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健康完善的情感對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實地把它落實到語文教學工作之中,我們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具有高素質的一代人才,我們的社會才能不斷走向文明。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作用,將有利于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思想健康、感情豐富的未來棟梁之材,同時也有助于我們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宋曄。人文精神與情感教育[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2)。
[2]張潔,代興國。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0(05)。
語文課堂如何出彩論文篇十九
摘要:中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占據了大部分時間,學生只是充當其中的被動接受者,并沒有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新課程改革首次將課堂教學改革提上了改革日程,提倡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轉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課堂教學方式。在此背景下詳細論述如何提高初三語文課堂教學效益。
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的學習需要更多的時間,同時語文學科還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需要語文教師提高認識意識,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做好學生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較于小學生而言,初中學生的注意力持續(xù)的時間更長、對事物的觀察力也更為細致、邏輯思維能力更強、記憶力也更好。這個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水平的抽象表達事物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還具備一定的求知欲以及強烈的探索欲,根據初三學生本身就具備的這些學習特點,語文教師只要在平常細心觀察,多加以合理引導,就能夠取得不錯的教學成效。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要根據初三學生的身心特點,多花心思設計一些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質量也會大大提高。
教學設計包括兩部分,教學導入設計和教學過程設計。在課堂教學導入設計中,教師要注意設計緊緊圍繞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抓住學生注意力的精美導入。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隨著教師的設計步驟進入學習狀態(tài),通過一些教學活動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比如,在學習文言文如《桃花源記》《陳涉世家》《岳陽樓記》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多媒體等將課前搜集的一些圖片、資料、文集等以幻燈片的形式放給學生看,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xù)文章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設計中,同樣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一些教學情境,打破傳統(tǒng)沉悶枯燥的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的影像情境幫助學生獲得感性材料,進而通過教學引導學生最終獲得理性認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使語文教學更加直觀形象化,教師要充分地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深度挖掘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以及縱向思維能力。教師也可以運用一些教學技巧如分角色朗讀課文等方式,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充分揣摩人物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
學問學問,學習了就得問,通過學與問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同樣的,在教師教學過程中,也需要注意發(fā)問的技巧,進行有效提問,適時發(fā)問。發(fā)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觸發(fā)學生的思維。初三年級處于初中和高中之間的`過渡階段,對學生來說這一階段的學習非常重要。因此,提高初三學生的語文課堂教學效益,不僅有助于他們參加中考,同時對學生以后升入高中的學習也會有所幫助。因此,教師要注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巧問,即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理解、鞏固知識。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筆者總結了以下幾個有效提問的方法,以供相關教育教學人士參考。
1.有針對性提問,遵循層層深入的原則。
教學過程就是一個由易到難的過程,教師的責任就是將教學知識由繁變簡。在進行設置教學問題時,教師要從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入手,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設置難易適中且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有效理解知識的問題。切忌問題不宜過于簡單也不宜過難。針對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可以分多個問題進行提問,盡量減少問題的難度,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教學知識,達到教學目標。
2.進行啟發(fā)性提問。
提問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素質教育和新課標教學理念也都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認知能力,因此,在提問中初三語文教師要注意多進行啟發(fā)性提問。要盡量減少思維信息極少且對理解知識幫助較小的應答式提問或者是過程式提問。
3.要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提問。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做任何事情貴在有計劃、有目的,初三語文教師要在課前備好課,明確整堂語文課一共要設置幾個問題,在哪些環(huán)節(jié)設計問題,該怎么發(fā)問,需要學生怎么回答,是獨立思考回答還是小組討論后回答等,這些問題都要在課前進行精心構思,做好準備,教師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1.創(chuàng)設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
民主、平等教學氛圍的創(chuàng)設需要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高高在上的教學觀念,將自身作為教學的指導者和組織者,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明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都是平等的關系,尊重學生,充分聽取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并提倡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考,教師要充分融入學生中,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營造親切、平等、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讓每一位學生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益。
2.合作學習。
合作是當今時代的主題。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在于教師講得如何精彩,而在于知識的接收對象——學生學習的程度如何,是否全部掌握知識點,還是懵懵懂懂。因此,語文教師要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讓學生聽懂上面。在聽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高效課堂學習。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分為兩種,一種是師生合作,一種是生生合作。師生合作這里不做過多論述,主要論述生生合作。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將全班學生分為5~7人的學習小組,最好每個小組學生的學習習慣大致相同、學生的性格互補,通過小組之間合作,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到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些重難點知識點、難點問題、習題等都拋給小組,讓小組學生進行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參與積極性,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意識。通過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鼓勵以及相互競爭,使得學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感以及歸屬感。在這個過程中小組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還學到了終身學習的能力,體現了語文這門學科的終極學習目標。
初三學生馬上面臨中考,學習壓力等都會比較大,面對這樣的現實,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要注意從創(chuàng)新角度入手,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進行有效提問;要創(chuàng)設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倡導合作學習。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做好引導者,應該從多方面考慮,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利用一些多媒體信息技術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
參考文獻:
[1]許巖。語文課堂教學的倫理透視[j]。青島大學學報,(09)。
[2]蔡紅俠。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2(12)。
[3]陳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2(04)。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442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