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能夠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步驟和時間。編寫完美的教案需要注重教學目標的明確和具體,要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學情特點?!敖虒W設計大師”系列教案范文是對一線教師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提煉。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一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會發(fā)生許多故事,25課向我們講述了周恩來總理少年時期的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個與“成長”有關的故事。(出示課件)
2、揭示課題。(出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詞。
1、簡單交流預習方法。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3、抽查個別詞語的意思,并引導用詞說話。
三、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2、小組討論后交流。
3、教師引導、小結。
四、精讀課文,品詞析句。(學習課文6-9自然段)
1、細讀課文,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預設)
(1)大作家居然要見一個初中生,我感到意外。
(2)像見大人一樣同我握手。
(3)把我當作大人,一個他的老朋友。
2、交流描寫爬山虎的幾句話。
3、畫出句中的重點詞,品詞析句,比較體會,并結合朗讀指導。
4、說說寫爬山虎的兩段話有什么不同。(如:描寫的時間不同等。)
5、你知道作者筆下的爬山虎為什么這么美嗎?(允許學生有個性化的理解。)
6、練習、引導說話,小結學習內容。
五、質疑問難,設置懸念。
1、質疑、解疑。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還有不理解的問題嗎?
2、設置懸念。
(1)“修改作文”與爬山虎有怎樣的關系?
(2)作者為什么說“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使得夏日的燥熱一下子減少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p>
這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中,對葉老家那一墻爬山虎進行描寫的一段話。在備這節(jié)課時,我怨聲載道:唉,這文章這么長,學生怎么理解呢?諸如“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像飛出的一只只鳥兒抖著翅膀?!保ó斎话ㄆ^的那段話)的語句怎么引導學生理解呢?毫無信心的我終究還是上了“斷頭臺”,本想自己這個“伯樂” 會因此“名落孫山”。豈料,故事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學生“超強”的理解能力,著實讓我目瞪口呆。聽聽這些“文人”的理解吧:
“寫出了爬山虎綠,有生命,充滿生機?!?/p>
“作者覺得夏日的燥熱一下減少了許多,不僅因為一墻蔥蔥的爬山虎給人帶來春天的氣息,還因為此時作者應邀來到葉老先生家中,并受到熱情的接待,她心中無比的激動與興奮,自然感受不到夏日的炎熱?!?/p>
“陽光都變成綠色突出了爬山虎的綠?!?/p>
“聯(lián)系上下文,我的體會是:作者因受葉老的指點和鼓勵,內心充滿了希望,他對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充滿信心。此時,在他的眼里一切都充滿希望,以致于陽光也是綠的。”
“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寫出了爬山虎充滿生命力。”
“這些溫柔的小精靈正如作者此時心中的信心一樣,它在跳躍著,閃爍著光芒,在引導著、鼓勵著小作者?!?/p>
……
(回想當時的情形,真不知自己當時是怎么蒙混過關的。個個躍躍欲試。體會不謀而合的掌聲雷鳴,體會有異的唇槍舌劍,好一個熱鬧場面。)
這是我教學生涯中的一段精彩的小插曲,它因孩子們的“出人意料”而光彩照人,深深地震撼了我的思想:
孩子們,行!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二
2、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學習葉圣陶優(yōu)秀的做人品質。
3、從文中學習修改作文以及借景抒情的方法。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給課文劃分段落。
3、自學生字新詞。
4、找出不懂的問題。
1、劃出有關葉老修改作文的語句。
2、葉老是用什么方法,從哪些方面進行修改作文的?
3、歸納總結出葉老修改作文的方法。
4、引導學生體會出葉老的良好品質。
1、學生自讀葉老的話。
2、利用重點的詞語體會字句中含著的思想感情。
4、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品味并體驗作者的感受。
修改作文的方法。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演練、刪掉、規(guī)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讀通、讀順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初步感知葉圣陶先生認真、平和的人格。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教學難點:
理解文本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文本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準備:
1、搜集葉圣陶和肖復興的資料。
2、推薦閱讀《爬山虎的腳》生字生詞卡片。
3、教學掛圖或課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師生交流搜集的有關葉圣陶和肖復興的資料。
2、兩位作家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通過讀課文來了解。
4、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二、試讀課文,自學生宇新詞。
1、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
教師相機出示卡片,正音鞏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結合積累,運用多種方法記住字形。
推薦??眼簾??刪掉??規(guī)范??燥熱??融洽。
黃昏??客廳??余暉??蘊含??搖曳??莫名其妙。
3、匯報交流自學情況。讀詞語和生字卡片。
4、重點指導書寫:篇、翻、糊,幾部分要寫緊湊(課件演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2、組織朗讀比賽,要讀得正確、流利。
四、布置作業(yè)。
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突出重點。
1、讀讀、想想、畫畫。
邊默讀邊想邊畫:葉老是怎樣批改“我”的作文的?我有何感受?
2、讀讀、說說。
a、分組讀讀各自所畫的句子,說說從這些語句中可以品味出葉老是個怎樣的人。
b.指名匯報。
c、指導朗讀。
3、議議、記記。
a、分組議議:通過看葉老為“我”批改作文,參照課后的批改稿,聯(lián)系個人實踐總結今后寫作文、改作文的方法。
b.全班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深讀課文,突破難點。
1、通過比較,體會內涵。
將直接描寫爬山虎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引導學生抓住兩個語句中的不同點進行對比。
2、感悟詞句,升華感情。
抓住“綠”字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使學生感悟出作者對葉老的感情。
3、積累語句,豐富語言。
把描寫爬山虎的語句抄在積累本上。
三、通讀課文,回歸整體。
通讀課文,思考:課文為什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解決揭示課題時的疑問。
四、布置綜合性學習。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中都會遇到一些良師益友。失敗時他們會激勵我們要振作,重新再來;成功時他們會勸慰我們要謙遜,成績只代表過去。想一想他(她)給我們的幫助,寫下來,并用學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進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給他(她),以表達自己的謝意。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四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紀念葉圣陶先生而寫得回憶文章。文章緊緊圍繞本單元“修改自己的作文”的單元主題,記敘了葉老為“我”“修改作文”、“邀我作客”兩件事情。課文篇幅較長,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卻帶給讀者心靈的震撼。
語文教學要充分體現(xiàn)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tǒng)一,所謂“人文性”,就是指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所謂“工具性”,就是指語言文字是表達方式,語文學習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即語文學習既要“得意”又要“得言”,“得意”者,就是體會感情,是“人文性”;“得言”者,就是學習表達方法,是“工具性”。
基于以上考慮,本節(jié)課將教學目標預設如下:
1、學習葉圣陶先生偉大的人品與文品,懂得學習作文首先應學會作人的道理;
2、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
這三個目標中,“學習葉圣陶先生偉大的人品與文品,懂得學習作文首先應學會作人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
這節(jié)課的學習預計用時兩課時,下面重點談一談第二課時的教學預想。
怎樣教學這樣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呢?我確定的第一個思路是“自主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教學過程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教育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師教學的最終目標,正如葉圣陶先生在談到教學時說的“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
我確定的第二個思路是“以讀為本”。語文課堂教學要堅持“以讀為本”的原則,也就是說,學生的朗讀必須經歷一個“讀進去”再到“讀出來”的過程,“讀進去”就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來”就是把自己對文本的感受、理解通過恰當?shù)恼Z氣、語調轉化為有聲的朗讀。學生只有真正體會到作者的強烈感情,他的感情才能與作品發(fā)生和諧共振,這樣的感情朗讀才能有效。感情朗讀不僅僅是語文教學的一種手段,它更應該是語文課堂教學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為了在教學中執(zhí)行“自主學習”與“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準備采用“長文短教,抓重點詞句”的教學策略,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聽寫、誦讀文中的詞語,在理解、誦讀的過程中初步感受人物品質。
談到“以讀為本”,我們往往理解為是對課文中重點句子和段落的朗讀。其實,詞語作為語言的組成單位,它也有鮮活的生命力,有感情地朗讀詞語,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語文積累,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如,本課中“融洽、規(guī)范、春風拂面”等詞語,在教學時,不僅要求學生讀得準確,還要讓學生體會到詞語表達的意境,如讀“春風拂面”這個詞語,我準備讓學生這樣體會:“孩子們,春風的速度是快還是慢?春風吹在臉上,感覺是怎樣的?”用這樣的方法,既“得言”又“得意”。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走近葉圣陶先生的工作,也就是學習葉圣陶先生為“我”修改作文這一部分內容。
課文寫道:“我”見到那篇被葉圣陶先生修改過的作文時,一下子“愣住”了,為什么呢?課文中的原句這樣寫:“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边@個句子在本文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首先,要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找到并畫出這個句子;其次,要體會句子所表達的含義,德國大詩人歌德說:“要學會用兩只眼睛讀課文,一只眼睛讀文字表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要看見文字背面的意義”,讀懂這句話,就能讀懂葉圣陶先生對學生作文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怎么讀呢?我準備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出一個多元化的情境。第一、多媒體出示葉圣陶先生修改的原件,然后指名學生帶著自己看了原件后的體會讀;第二、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我會問學生:“看到這樣的修改,你對葉圣陶先生產生了怎樣的感情?”學生對葉圣陶先生的“敬佩”之情已然被激發(fā),我會接著說:“那再讀讀這句話,讀出你的敬佩之情來?!弊x到這里就止了嗎?不!接下來,我要將語文學習的另一重要內容——也就是“寫”的教學引入進來。第三、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讀寫結合訓練。我會這樣啟發(fā)引導學生:“孩子們,你們看,幾頁紙上到處是密密麻麻的鉤、直線、曲線,葉圣陶先生認真、負責的精神令人敬佩,孩子們,你們想過嗎?70多歲的葉圣陶先生是怎樣完成這樣一篇作文的修改的呢?把你想到的情景寫下來。”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鍛煉學生的動手寫作能力,同時也為學生更深入地體會葉圣陶先生的精神奠定了情感的基調,再回過頭讀前面的句子,相信學生的理解一定會準確、到位,并且影響深刻。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走近葉圣陶先生的生活,也就是學習葉圣陶先生邀請“我”到他家作客這一部分內容。
這一部分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板塊組成:1、找出并讀好描寫爬山虎的句子,體會葉圣陶先生生活環(huán)境的簡樸;2、體驗作者心情的不平靜,感受葉圣陶先生對下一代的關懷和他的平易近人;3、適當補充葉圣陶先生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第一步:補充葉圣陶先生資料,體驗作者心情。我先說:“孩子們,葉圣陶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他此時擔任國家教育部副部長職位,同時還是人民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現(xiàn)在他居然邀請我——一個初中生去他家作客,如果你是作者,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帶著這樣的感受讀課文中的相關句子?!苯嬛髁x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通過主動地選擇外界信息,并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的,而非教育者通過教育手段向學生傳授的。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調動學生與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相關的一切生活經驗,幫助他們建構新的知識。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提出的這個問題,正是針對學生已有的經驗而提的——兩人地位、身份相差如此懸殊,葉圣陶居然邀請“我”去作客,折射出的正是先生人品的偉大。
第二步:讀好描寫爬山虎的句子,感受葉圣陶先生對下一代的關懷和他的平易近人。爬山虎是本文的文題,也是先生偉大人格的寫照。作者在文章結尾寫道:“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在教學時,只要這樣輕輕一點撥,就能將學生的理解引向縱深——“孩子們,若干年后,每當作者回憶起多年以前的那個暑假,出現(xiàn)在他眼前的,除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還有什么?”學生自然會理解,除了爬山虎,還有葉圣陶先生認真、負責、平易近人的偉大人格,這時候再學習通過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的方法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我再說一說板書,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濃縮了的精華,是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本課板書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將文中作者的思路、重點詞語和感情,三級交*設計了詞語式的板書,從而輔助教法的實施和方法的落實。
在自主互動中閱讀文本、批文入境,緊抓文本感情線索,以讀為本,在朗讀中感悟、積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這,就是我這節(jié)課追求的目標。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五
1、復習引入: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繼續(xù)學習第26課,請齊讀課題。(生讀)。
回憶一下,課文主要寫了哪倆件事?(根據(jù)匯報,板書:修改做客)。
通過這兩件事,作者認識了一位怎樣的作家,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根據(jù)匯報,板書:人品作品?楷模)。
2、出示句子,讀讀。
3、激疑:
二、初讀悟美。
1、請大家看看文中幾次寫到綠綠的爬山虎,把這樣的句子劃下來,出聲朗讀,想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學生讀書,圈畫)。
2、學生匯報找到的句子。交流:從作者對爬山虎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誰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讀出那種美感,讀得富有生機和活力。(指導朗讀)。
小結:的確是一種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畫面。也可以說,作者在這里營造著一種美的意境。這美的意境是不是單單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綠綠的美構成的呢?(不是)。
師追問:更重要的是因為有什么?是呀,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和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通過這兩則事例,你覺得葉老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板書:一絲不茍??平易真誠)。
三、自讀自悟,品讀交流。
1、默讀課文,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葉圣陶先生是個一絲不茍、平易真誠的人,把相關語句劃下來,在旁邊簡短的寫寫體會。
2、匯報交流表現(xiàn)葉圣陶先生“一絲不茍”的句子。
(1)學生匯報3段,自由談體會,老師引導,重點體會“愣住了”、“密密麻麻”、“到處”,引導學生讀好。
(2)學生匯報4段,抓住倆處修改談體會。
老師引導:像這樣的修改還有很多,我們來看130頁資料袋,這就是葉老先生幫肖復興修改過的原稿。仔細閱讀,葉圣陶先生用了哪幾種方法修改這篇文章,看了這個修改稿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舉例子匯報葉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談感受。老師相機引導總結:長句段成短句,表達清楚,讀起來朗朗上口;增添一些詞句,使表達更準確;刪去重復啰唆的地方;改動了一些用詞不準確的地方,使表達更確切;一些不準確的標點符號。
學生談感受后總結:葉圣陶先生對這篇作文的修改具體到了一個字、一個詞、乃至一個標點,足見他的細致認真、一絲不茍。作者和你們有相同的感受。
出示句子:我雖然未見…如春風拂面。
學生自由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3)過渡:葉老不僅為我修改作文,還在我的作文后面寫了一則簡短的評語——齊讀5段評語部分。
如果說葉老認真細致的修改令我嘆服,讓我受益匪淺,那么,這則短短的評語則——樹立了我寫作的信心。(課件出示句子,學生接讀)。
總結:是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里跳躍著的、閃爍著的正是我受到葉老鼓勵后高興激動的心情?。?/p>
過渡:應邀做客這則事例中,哪些語句讓我們感受到葉老是一個平易真誠的人。
3、學生自由匯報,重點引導:
我們的交談很融洽…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黃昏的到來。
(1)生自由談體會后引導:融化是什么意思?由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
總結:葉圣陶先生這種親切質樸的為人,循循善誘的諄諄教導,平凡之中透露出的不平凡,讓我也心生崇敬,倍受鼓舞,誰來再讀讀這段話。
(2)就是這樣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讓作者在那個15歲的夏天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出示句子)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齊讀)。
(3)此時,作者又一次寫到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誰來讀一讀,讓大家都能看到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情。
總結:作者借景抒情,那綠的沉郁、虎虎有生氣的爬山虎承載著作者那一份沉甸甸的收獲:齊讀十段。
4、課文的結尾又一次寫到了爬山虎,出示句子:這句話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嗎?
(1)學生自由談自己的理解。
(2)葉老的風范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心里,忘不了___,忘不了___,忘不了___!
(3)總結:肖復興沒有忘記葉圣陶先生對他的教誨,沒有忘記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三十年過去了,但當時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一想起葉圣陶先生,就好像看到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綠在他的生命中,濃縮成一份永遠也抹不去的記憶。讓我們帶著這份記憶,再來深情的朗讀課題。
四、拓展升華。
葉老就是這樣真誠質樸、平易近人,他老人家不僅僅關心過肖復興,他還熱情關懷許許多多的文學青年,通過書信,通過娓娓的言談,以及他創(chuàng)辦的刊物,影響、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國現(xiàn)代文學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譽為“文壇伯樂”、“感動中國的作家”。
在葉老先生誕辰100周年會上,一位作家這樣說:“談起葉老,我覺得與他相對,永遠如沐春風!他那謙和慈祥的言談、態(tài)度和容顏,永遠懸掛在我的面前。他的‘愛護后代就是愛護祖國未來’之類的發(fā)言,永遠在我心中震顫。”
五、課后作業(yè):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練習修改自己的一篇習作。
3、許多作家都寫過感激、懷念老師的作品,課下可以讀一讀著名詩人舒婷的《在那顆星子下》。
在那顆星子下。
母校的門口是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兩旁鳳凰木夾蔭。夏天,海風捋下許多花瓣,讓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學時代就是籠在這一片花雨紅殷殷的夢中。
我哭過、惱過,在學校的合唱隊領唱過,在惡作劇之后笑得喘不過氣來。等我進入中年回想這種種,卻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鈴,輕輕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記憶中搖響。
初一時,我們有那么多學科,只要把功課表上所有的課程加起來就夠嚇人的,有十一門課。當然,包括體育和周會。僅那個繃開線的大書包,就把我們勒得跟登山運動員那樣善于負重。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門課:看電影、讀小說、釣魚、上樹……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讀書當玩了,還是把玩當作讀書。
學校規(guī)定,除了周末晚上,學生們不許看電影。老師們要以身作則,所以我每當大搖大擺屢屢犯規(guī),都沒有被當場逮住。
英語學期考試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個女同學去看當時極轟動的《五朵金花》。我們咂著冰棍兒東張西望,一望望見了我們的英語老師和她的男朋友。他們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測她看見了我們沒有,因為她的臉那么紅,紅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師(毫無根據(jù)地,我認定他也教英語)比我們的班主任辜老師長得還神氣。
電影還沒散場,我身邊的三個座位一個接一個空了。我的三個“同謀犯”或者由于考試的威脅,或者良心的譴責,把決心堅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在出口處,我和林老師悄悄對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學吹一支電影里的小曲(其實我根本不會吹口哨,多少年苦練終是無用)。在那一瞬間,我覺得她一定覺得歉疚。為了尋找一條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第二天我一覺醒來,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開電燈。守著一盞捻小了的油燈打瞌睡,卻不忍叫醒我起來早讀。我頓足大呼,只好一路長跑,幸好離上課時間還有十分鐘。
翻開書,眼前像騎自行車在最擁擠的中山路,腦子立即做出判斷,那兒人多,那兒有空檔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選擇。我先復習狀語、定語、謂語這些最枯燥的難點,然后是背單詞。上課鈴響了,b-e-a-u-t-i-f-u-l,beautiful,美麗的?!捌鹆?!”“坐下?!壁s快,再背一個。老師講話都沒聽見,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樣咕嚕咕嚕。
考卷發(fā)下來,我發(fā)瘋似地趕著寫,趁剛才從書上復印到腦子的字母還新鮮,把它們像活潑的鴨群全攆到紙上去。這期間,林老師在我身旁走動的次數(shù)比往常多,停留的時間似乎格外長。以致我和她,說不準誰先抗不住,就那樣背過氣去。
成績發(fā)下來,你猜多少分?一百一十三分!真的,附加兩題,每題十分,我全做出來了。雖然beautiful這個單字還是錯了,被狠狠扣了七分,從此我也把這個叛逃的單字狠狠揪住了。
那一天,別提走路時我的膝蓋抬得有多高。
慢!
過幾天是考后評卷,我那林老師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題,我便像根木樁戳在講臺邊不動了。她微笑著,驚訝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雙眼睛前面,把我剛剛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條考過。你猜,重打的分數(shù)是多少?四十七分。
課后,林老師來教室門口等我,遞給我成績單,英語一欄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視的“優(yōu)”.她先說:“你的強記能力,連我也自嘆不如。以前,我在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師稱贊的。”沉默了一會兒,只聽見一群相思鳥在教室外的老榕樹上幸災樂禍。她又說:“要是你總是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會疲累的。那時,你的腦子里還剩了些什么?”還是那條林蔭道,老師纖細的手沉甸甸地擱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園那個拐彎處,我不禁回頭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從她的身后川流成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為一顆最亮的星星,在記憶的銀河中,我的老師。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六
學習目標:
1、從葉圣陶先生修改中學生作文的這件事中,感受到老一輩對青少年一代的熱情關懷,培養(yǎng)寫后要一絲不茍地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習慣。
2、從葉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學習重點:
從葉老對中學生作文的修改中,感受葉老對青少年一代的熱情關懷,并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課件準備:
1、《一張畫像》修改的原文。
2、課文中的重點句子。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二、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思:課文寫了什么有關葉老的什么事?
2、指名交流。
三、自讀自悟,學習修改方法,感受老作家人品。
1、自讀1-4自然段,思:課文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深的感受,畫出句子,并在句中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受。
2、指名交流。
預設:
(1)句子:題目《一張畫像》改成《一幅畫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準確性。類似這樣的修改很多,長句子斷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有一處,我記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幾何課本的書皮去掉了呢?”葉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幾何課本的包書紙去掉了呢?”刪掉原句中“包”這個動詞,使得句子干凈了,也規(guī)范了。而“書皮”改成“包書紙”更確切,因為書皮可以認為是書的封面。
學生可能感受到:作文修改方法、葉老修改的很認真、我們也要修改作文等。
(2)句子: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我從中感受到葉老修改得非常認真。
學生可能感受到:葉老修改的非常認真。
教師趁機拿出修改稿原稿,學生看在讓學生談感受。
(3)句子:這不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yè)的艱巨: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學生可能感受到:文學事業(yè)的艱巨,要認真,要一絲不茍,葉老對文學事業(yè)的認真,對我的平和、溫暖。
指名讀句子。
(4)句子:這一篇作文寫的全是具體事實,從具體事實中透露出對王老師的敬愛。肖復興同學如果沒有在這幾件有關畫畫的事兒上深受感動,就不能寫得這樣親切自然。我從這里感受到肖復興同學的作文寫的很好。
學生可能感受到:作文寫的好,寫作要寫具體事實,要寫感動的事,自己寫作也要這樣寫。
(5)句子:那時,我才15歲,一個毛頭小孩兒,居然能得到一位蜚聲國內外文壇的大文學家的指點和鼓勵,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漲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飛出的一只只鳥兒抖著翅膀。那是只有那種年齡的孩子才會擁有的心思。
學生可能感受到:葉老對我的影響大,我自己寫作的信心,葉老名氣大。
教師趁機歸納總結。
四、教師總結質疑。
肖復興能走上文學之路,與葉老的指點與鼓勵是分不開的,這樣一位對文學事業(yè)認真,對普通中學生平和、溫暖的老作家,深深的感動了作者我,可是,課題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什么要這樣用題呢?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板書:
葉圣陶老先生:認真、平和、溫暖。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七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語言實踐中感受葉老先生真誠、質樸、平易近人的人品,對待文學事業(yè)一絲不茍、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以及對待祖國下一代的熱切關懷和希望。
3、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初步掌握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并積累有關句子。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并初步掌握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教學準備:
葉圣陶、肖復興的資料,課件。
一課時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第26課,齊讀課題兩遍,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1、猜測:常老師想請你們猜一猜這篇課文的內容會講什么呢?(寫人、記事、寫景)
過渡:究竟這篇課文是寫人的,是記事的,還是寫景的呢?這篇課文又講了什么呢?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老師的讀書要求:(出示要求)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2、找出描寫爬山虎相關的句子,勾畫下來。
3、葉圣陶先生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4、學生匯報:
(1)課文寫了“葉老先生幫“我”修改作文和邀請“我”到他家做客這兩件事。
(2)課文中的“我”是誰呢?(是一個只有15歲的初三學生,名字叫肖復興。)師:看看你們的學習卡,你覺得葉圣陶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了不起,偉大的,著名的?)
(一)引讀課文第十自然段,找出相關的句子勾畫,朗讀。(板書:意義非凡)
(二)小組合作學習:為什么說意義非凡?
1、葉老先生是怎樣為作者修改作文的呢?請找出相關段落學習。
(1)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讀第三自然段:感悟“愣住”
b、自學第四自然段:學習修改方法。拓展:出示當時修改的原文,感悟葉老的認真、負責、對中學生關心。
c、讀第五自然段中評語部分,教會學生寫實事、寫真事,(對比)讓學生感悟葉老先生對作者的鼓勵等。理解“居然”,引出做客。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p>
師:作者翻開了自己的作文,映入眼簾的是——
幾張紙上到處是——
此時此刻,他感到非常(吃驚),從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吃驚呢?(愣住)
作者看到了自己的修改稿,他很吃驚,一下子愣住了,讀——
(一張畫像改成一幅畫像,長句子斷成短句,怎么你把包幾何課本的書皮去掉了呢?改成:怎么你把包幾何課本的包書皮去掉了呢?刪掉“包”,“書皮”改成“包書紙”。)
師:葉老運用了“刪”和“改”這兩種修改方法。文中還提到葉老把長句斷成短句。從這一改、一刪、一斷中,你體會到什么?(葉老的認真平和,葉老的一絲不茍。
師:究竟是什么樣的修改稿讓“我一下子愣住了”呢?我們來看看(出示修改稿)
有的同學發(fā)出了驚呼,你們驚呼什么?
師:假如你就是作者,當你看到這篇修改了160多處的文稿時,你有什么感受?生:我簡直不敢相信,像葉老先生這樣的大作家,肯為我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初中生修改作文!而且改得那么多,我太驚訝了!師:是啊,葉老先生和我并不認識,一個是,一個是,他都能夠幫我修改作文,并且還改得這樣細致認真,對一個普通中學生這樣的負責和關心。那么,我們想象一下,葉老先生平時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很嚴格的。所以作者這樣說——。
作者看了自己修改稿后,有怎樣的感受呢?
師:葉老先生在作文的后面給了我這樣一段評語:
“這一篇作文寫的全是具體事實,從具體事實中透露出對王老師的敬愛。肖復興同學如果沒有在這幾件有關畫畫的事上深受感動,就不能寫得這樣親切自然?!边@則短短的評語,樹立了我寫作的信心。”(讀)
師:從這則簡短的評語中,你知道應該怎樣寫作文了嗎?(是啊,寫作文的時候,只有寫真事,寫實事,才能讓別人感動。)
你們看,這是常老師給作者的評語,你們覺得誰的好一些,為什么呢?(老師說的太直接了,有可能會傷害到作者的自尊心。使他失去了寫作的自信心,相反,葉老先生給出的評語——可以看出葉老先生挺欣賞作者的,對他充滿希望的,讓作者樹立了——)
過渡:這一年暑假,語文老師告訴了我一個什么消息?
2、那課文寫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呢?(邀請做客)
(1)請大家找找看,文中寫做客的句子有哪些,請勾畫出來,同桌讀一讀。理解“融洽”,感悟平易近人、平和。
(2)請你把剛才找出的描寫爬山虎相關的句子讀讀(挖掘時間,品味情
感),思考:作者為什么在做客這一部分要兩次描寫爬山虎?感悟作者激動、高興的心情(第一次)。
第二次:
3、學習第十自然段,感悟葉老先生的人品。 (1)課文第十自然段這樣寫到:“作家就是”,請結合前文說一說葉老先生是怎樣做的?猜猜想他的作品是怎樣寫的?感悟人品與作品,理解“楷?!?。
在作者的成長道路上,一直有葉老先生鼓勵著他,最后使他成為了一位了不起的作家。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1、品析文中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情感。
學習目標:1、品析文中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情感。
教學重點:品析句子,理解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教具準備:小黑板。
預習要求:第二課時略。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導入揭題。
2、板書課題。
二、明確學習目標(回顧總結時出示)。
三、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深入研讀,加深理解。
學習要求(一):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輔導。
3、檢查自學預設:
1、眼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2、“怎么你把幾何課本的書皮去掉了呢?”葉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幾何課本的包書紙去掉了呢?”
3、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分拂面。
指導學生勾畫,朗讀并說說自己的體會。
(二)研讀課文,理清脈絡。
學習要求(二)。
1、認真朗讀6--10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描寫爬山虎及我內心感受的句子,再次品讀,想一想,葉老是一個怎樣的人?思考后與小組討論交流。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
預設:1、剛進里院,一墻綠蔥蔥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仿佛一下子減去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溫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著,閃爍著迷離的光點。
2、院里的那一墻的爬山虎,綠得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生氣。
3、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指導學生填空并認真朗讀,說說體會,加深印象。
四、當堂訓練。
學習了全文,你在寫作文和修改作文中有何啟發(fā)?與大家交流后簡單地寫下來。
五、結合學習目標回顧學習過程,反思總結。
這節(jié)課我學會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學習方法?
六、板書。
1、修改作文。
2、邀請做客。
3、教誨激勵。
第一課時地址:/xiao/news/。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九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他修改作文,并請他到家里做客,使他受益匪淺的生長經歷,表示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同學通過閱讀作家肖復興的生長故事,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學習通過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同時感悟如何修改作文。講葉老給他修改作文是本文的重點,寫自身到葉老家里做客時,幾次寫到爬山虎,這是本文的難點。教學這課時,我采取這樣的步驟:整體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脈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再回歸整體、升華認識。
初讀時,引導同學了解課文寫了哪兩件事,知道這兩件事雖然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也存在著獨立性,然后引導同學一局部一局部地學習。
第一件事講葉老給“我”批改作文,是本文的重點局部??梢宰屚瑢W先自讀這局部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重點引導同學就“葉老師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這兩個問題進行交流,以協(xié)助同學解決課文內容,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
課文第二件事中幾次寫到爬山虎,這些語句含義深刻,是教學的難點。通過反復朗讀,引導同學抓關鍵詞揣測其含義。
在理解了文中這兩局部內容后,回歸整體,討論課文為什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使同學了解到,因為我的作文寫得“親切自然”,葉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對我有所了解,才情我到他家里做客。我見到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葉老的教導使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怎樣作文。時間已經過去將近三十年了,但當時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葉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所以以此為題。另外,教師還引導同學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自身的學習收獲,特別是在寫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收獲。
文本解讀: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貞?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生長經歷,表示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1. 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等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身喜歡的局部。
3. 能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 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yǎng)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懂得學作文應先學做人。
文中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3課時
1. 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認讀詞語。
3. 分節(jié)讀課文。
了解課文大意。課文寫了哪幾件事?(修改作文。做客)
1.找出課文中“修改作文”和“做客”的段落。
2.同座互讀這兩個內容。
1.謄寫生字·詞語。
。
1. 自讀課文3----5自然段,同學質疑。
2. 指讀3---5自然段,考慮:
(1)葉老是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
(2)“我”有什么感受?
3. 指讀3自然段。
(1)找出葉老為我修改作文的語句,讀一讀。
(2)從這些語句中你體會到什么?(葉老修改多·修改細。態(tài)度認真)
(3)“愣住”何意?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生想象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
4. 指讀4自然段。
(1)這段話中哪些是寫葉老為我修改作文的?
(2)哪些是寫作者的感受的?(生讀相關句子)
(3)從“仔細”一詞你體會到什么?
(4)指讀寫葉老修改作文的句子,逐句體會修改作文的方法。
(5)從葉老的修改中你學到哪些方法?(逐句閱讀體會,要求結合自身的作文實際來體會)
(6)齊讀葉老修改作文的句子,感悟修改方法,結合實際談自身的習作體會。
(7)看到葉老為”我”修改的作文,他又是怎樣的體會呢?(指讀相關句子)
(8)齊讀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引導體會。
(9)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作者此刻的心情嗎?(生表述作者的內心世界)
5. 指讀5自然段。
(1)葉先生對我作文的評語是怎樣的?(生找出讀)
(2)齊讀葉先生的評語。葉先生的評語中交給了我作文方法,你知道嗎?(作文事實具體。親切)結合自身作文實際談談。
(3)作者看了評語之后,是怎樣的感受呢?(讀最后一句)
(4)此刻,作者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想象表述作者的內心世界)
(1)課文在寫做客的內容中幾次寫到了爬山虎?請把它們找出來。
(2)指讀相關的句子。
三. 細讀課文,突破難點,引導理解感悟作者去葉老家里“做客”的內容。
1.出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一):
(1)讀句子。
(2)引導體會:這里為什么要寫爬山虎?(寫景抒情)
(3)“迷離”何意?為什么“像溫柔的小精靈”?(興奮、緊張、期待)
(4)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這種心情嗎?(生想象表述)
(5)感情朗讀這個句子。(師引讀、指讀、齊讀)
2. 出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二):
(1)讀句子,這是什么時候的爬山虎?
(2)理解詞語:沉郁、搖曳、虎虎。
(3)引導比較句子一、二中的比喻句,體會心情。為什么此時的爬山虎“像一片濃濃的湖水”呢?(心情平靜,興奮,充溢信心,期待)(4)讀句子。用自身的話表述此刻的心情。(生想象表述心情)
(5)感情朗讀句子。
3. 出示描寫爬山虎的句子(三):讀句子,這是什么時候的爬山虎?
4. 指讀第10自然段。
(1)這段話有幾句?
(2)讀第一句。“堪稱楷?!焙我??從中體會到什么?(作者很慶幸)體會讀句子。再聯(lián)系第6自然段朗讀體會驚喜意外之情。(3)指讀第二句話。理解詞語:懂得、模模糊糊。既然“懂得“了,又為什么還”模模糊糊“呢?(作者很年幼)“作家就是這樣做的”,“這樣”是哪樣?(結合8—9自然段相關內容)“作家的作品就是這么寫的”,“這么”是哪樣?(結合修改作文內容理解)
(4)到葉老家做客后,作者又怎樣的的感受?(讀最后一句)
(5)這里寫的是爬山虎,實際上是寫自身的內心世界。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嗎?(6)請結合上文用自身的話說說作者的內心世界。
1. 自由讀文,此刻你想說點什么?
2. 討論課文的命題。課文是寫事的,請你重新給它擬題。
3. 教師小結:一個人一生中能夠遇到良師益友,那是三生有幸!葉老的激勵和教誨令肖復興刻骨銘心。一天又一天,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一年又一年,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4. 師引讀,凸顯課題,升華認識。春天,在我的眼前,總有-------;夏天,在我的眼前,總有-------;秋天,在我的眼前,總有-------;冬天,在我的眼前,總有-------。
5. 教師小結: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從春綠到秋,從下綠到冬,那種刻骨銘心的激勵和教誨令肖復興也成了一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一流的大作家。
介紹肖復興和葉至善
1.積累:背誦自身喜歡的語段。
2.摘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認真 (作品)
堪稱楷模
做 客 親切 (人品)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十
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生長經歷,表示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身喜歡的局部。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yǎng)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懂得學作文應先學做人。
葉老給“我”批改作文。
教學難點:
文中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3課時。
教學流程:
一.讀題·釋題。
介紹葉圣陶。
二.自讀課文: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認讀詞語。
3.分節(jié)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
了解課文大意。課文寫了哪幾件事?(修改作文。做客)。
四.默讀課文。
1.找出課文中“修改作文”和“做客”的段落。
2.同座互讀這兩個內容。
五.放聲朗讀“修改作文”和“做客”的內容。
六.作業(yè):
1.謄寫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
一.復習詞語。
二.細讀課文,突出重點,引導理解“修改作文”的內容。
1.自讀課文3----5自然段,同學質疑。
2.指讀3---5自然段,考慮:
(1)葉老是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
(2)“我”有什么感受?
3.指讀3自然段。
(1)找出葉老為我修改作文的語句,讀一讀。
(2)從這些語句中你體會到什么?(葉老修改多·修改細。態(tài)度認真)。
(3)“愣住”何意?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生想象表達作者的內心世界)。
4.指讀4自然段。
(1)這段話中哪些是寫葉老為我修改作文的.?
(2)哪些是寫作者的感受的?(生讀相關句子)。
(3)從“仔細”一詞你體會到什么?
(4)指讀寫葉老修改作文的句子,逐句體會修改作文的方法。
(5)從葉老的修改中你學到哪些方法(逐句閱讀體會,要求結合自身的作文實際來體會)。
(6)齊讀葉老修改作文的句子,感悟修改方法,結合實際談自身的習作體會。
(7)看到葉老為”我”修改的作文,他又是怎樣的體會呢?(指讀相關句子)。
(8)齊讀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引導體會。
(9)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作者此刻的心情嗎?(生表述作者的內心世界)。
5.指讀5自然段。
(1)葉先生對我作文的評語是怎樣的?(生找出讀)。
(2)齊讀葉先生的評語。葉先生的評語中交給了我作文方法,你知道嗎?(作文事實具體。親切)結合自身作文實際談談。
(3)作者看了評語之后,是怎樣的感受呢?(讀最后一句)。
(4)此刻,作者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想象表述作者的內心世界)。
三.自讀3—5自然段,復述修改作文的方法。
四.感情朗讀“修改作文”的內容。深化同學認識。你想說點什么?
一.談話引入:這節(jié)課學習作者去葉老家里“做客”的內容。
二.自讀6---10自然段。
(1)課文在寫做客的內容中幾次寫到了爬山虎?請把它們找出來。
(2)指讀相關的句子。
三.細讀課文,突破難點,引導理解感悟作者去葉老家里“做客”的內容。
四.回歸整體,升華認識。
1.自由讀文,此刻你想說點什么?
2.討論課文的命題。課文是寫事的,請你重新給它擬題。
3.教師小結:一個人一生中能夠遇到良師益友,那是三生有幸!葉老的激勵和教誨令肖復興刻骨銘心。一天又一天,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一年又一年,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4.師引讀,凸顯課題,升華認識。春天,在我的眼前,總有-------;夏天,在我的眼前,總有-------;秋天,在我的眼前,總有-------;冬天,在我的眼前,總有-------。
5.教師小結: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從春綠到秋,從下綠到冬,那種刻骨銘心的激勵和教誨令肖復興也成了一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一流的大作家。
五.相關鏈接:介紹肖復興和葉至善。
六.作業(yè):
1.積累:背誦自身喜歡的語段。
2.摘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板書設計:
堪稱楷模。
做客親切(人品)。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十一
黃城根小學蘇民。
教學總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guī)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莫名其妙”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體會葉老先生一絲不茍的寫作態(tài)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堪稱楷模。
4、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yǎng)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懂得學作文應先學做人。
教學重、難點: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并從葉老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葉老一絲不茍的寫作態(tài)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2、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3、從葉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懂得學作文應先學做人。
教學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從葉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懂得學作文。
應先學做人。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體會葉老先生一絲不茍的寫作態(tài)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堪稱楷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26課,齊讀課題。
2、首先,我們復習一下生字新詞:
3、出示課前同學們的問題:
二、帶著問題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3――5自然段,思考:葉老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用“――”畫出來;我有什么感受,用“nn”畫出來。
2、討論:集體交流。
(1)“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愣住了:…...曲線?!?/p>
(2)交流“有一處,我記得十分清楚......認為是書的封面。”引導學生看資料袋。
師出示作者資料:肖復興,現(xiàn)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已出版50余種書,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地區(qū)優(yōu)秀文學獎。作品主要有系列長篇小說《中學生三部曲》、長篇報告文學《與當代中學生對話》、《和當代中學生通信錄》等。
3、學習“邀請做客”部分。
(1)師:剛才同學提到作者為什么用這個題目,下面請大家再來快速讀讀。
6-10自然段,看看文中幾次寫到綠綠的爬山虎呢?請你用直線畫下來。
(2)學生讀自己所劃的句子,全班訂正。(投影順勢出示)。
(4)啟迪感悟:作者向我們描述了一種美的景色,展現(xiàn)了一幅美的畫面,難道作者在這兒僅僅是向我們描述爬山虎那綠綠的美嗎?(師指課題)。
(5)想一想:作者在每一次看到爬山虎時,心情是怎樣的,又會想些什么呢?
(6)在肖復興心里,忘不了的是什么?(說話練習)。
在肖復興的的心中,他永遠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
總結:
師恩難忘是每個學生的心聲,肖復興沒有忘記葉圣陶先生對他的教誨,沒有忘記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綠在他的生命中,那一份情濃縮成一聲深情的感激,濃縮成一份永遠抹不去的回憶,所以課文題目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讓我們飽含深情的再來齊聲朗讀題目)。
布置作業(yè):
1、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完成本課的探診。
板書設計:
修改作文一絲不茍。
堪稱楷模邀請做客。
平易真誠。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十二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和理解葉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誠寬厚的人格魅力。
3、從葉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啟發(fā),培養(yǎng)一絲不茍地認真修改自身習慣。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1、回憶課文《爬山虎的腳》。簡介課文作者和主要內容。
2、板書課題,齊讀,簡介作者。
3、說明本文與葉圣陶先生的關系和寫作背景。
二、同學用自身喜愛的方式自身讀課文。
1、讀后談收獲。
2、引導同學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理清課文寫作思路,指導劃分段落。
三、默讀課文,要求。
1、劃出生字新詞。
2、在不明白的地方旁邊做上標志。
四、學習生字新詞。
1、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詞,自由拼讀。
2、同學說出記憶生字的方法。
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4、學習小組交流:讀課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5、各學習小組匯報,教師概括共性的問題。
五、引導同學自主閱讀、研讀感悟課文。
1、輕聲讀課文,劃出寫作者議論、感受的語句,標上記號。
2、匯報歸納出五處寫作者感受的地方。
3、小組研讀:
課文中寫作者感受的語句,是作者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感受?你是怎樣理解的?
4、同學匯報。
5、朗讀課文有關描寫爬山虎的句子,體會其作用,理解課文題目的含義。
六、人物評價。
1、本文給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誰?
2、說話練習:葉圣陶先生是個的人。
七、拓展活動。
假如你是少年廣播電臺的記者,你去采訪肖復興同學,會問他一些什么問題呢?
(葉圣陶)。
修改文章一絲不茍(改、斷、刪、增)作品。
請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
給我印象堪稱楷模。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背誦喜歡的部分。
2、通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課文,感受葉老對文一絲不茍的文品,對人平易真誠的人品以及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課文,感受葉老對文一絲不茍的文品,對人平易真誠的人品。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爬山虎的圖片)還記得《爬山虎的腳》這篇課文留給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嗎?看到這些富有生機的爬山虎,我想用一個字來形容它(美)接下來老師將帶領你們去感受文中的另一種美――葉圣陶老先生的人格美。齊讀課題。
二、新授。
(一)抓重點事例,找重點詞句,領會人品。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寫了兩件事。
1、默讀課文第1-5自然段,思考:
拿到葉老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2.作者從修改中認識到了什么?
明確:一是自以為作文寫得不錯,沒料到卻存在很多毛病;二是沒料到蜚聲國內文壇的大文學家竟會如此認真修改一個初中生的作品;三是也認識到文學事業(yè)的艱巨,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
3、課文哪句寫出了作者對葉老先生的印象?
明確:“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p>
片斷展示一朗讀指導。
指導學生朗讀。
4、小結。
讀到這里,我們心中對葉老先生也會產生一種由衷的敬佩之情,作者運用這個比喻,形象地表達出自己對葉老的感激。
5、葉圣陶老先生不僅為我修改了習作,還為我寫了評語,請同學們大聲讀出來。并說說從評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對我的肯定,幫助我樹立了寫作的信心)。
二)學習第二部分:
肖復興是幸運的,他的作文得到葉老的修改,那年夏天,他還有幸的得到葉老的邀請,走進了他的家,在那里,他再一次被深深地打動了。
1、輕聲讀課文6―10段,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
a、課件展示:
葉老先生見了我,像會見大人一樣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讓我覺得距離縮短不少。
我們的交談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個他的老朋友。他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樸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黃昏的到來。
b、小組合作學習:葉老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帶感情朗讀句子。
2、在葉老家,還有什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畫出文中具體描寫爬山虎的句子,再讀一讀。
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自己看到爬山虎的感受,生動而形象。對爬山虎的描寫襯托出作者的高興、興奮的心情,這種通過對爬山虎的生動描寫來抒發(fā)情感的寫作方法叫做借景抒情?!拔摇蓖ㄟ^與葉老的交談,不僅感到葉老親切隨和,而且由衷地敬佩葉老淵博的學識多像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三)融合景與人之美,升華情感。
1、師小結:葉老先生為我修改作文,讓我感受到了他對工作認真的態(tài)度;邀請我做客,又讓我體會葉老先生平易近人、關愛下一代的品質。作者把對葉老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傾瀉在這綠綠的爬山虎之中。于是,寫下了這樣的文字。優(yōu)美的音樂響起來了,讓我們來讀讀寫爬山虎的句子吧!(課件再次出示:)。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段。
2、“我”15歲時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那個夏天以后會發(fā)生什么事?補充肖復興的相關資料。
3、肖復興沒有忘記葉圣陶先生對他的教誨,沒有忘記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4、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為什么總是那么綠著?
三、整合課文,解決問題。
四、課堂小結。
作者心中的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葉圣陶先生留給我們的感動也會永遠存在著,他批改作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以及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都值得我們學習。
作業(yè)布置: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摘錄好詞佳句。
2、課外閱讀《稻草人》。
板書設計:修改作文文品一絲不茍。
邀我做客人品平易真誠。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十四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和理解葉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誠寬厚的人格魅力。
3、從葉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啟發(fā),培養(yǎng)一絲不茍地認真修改自身習慣。
1、回憶課文《爬山虎的腳》。簡介課文作者和主要內容。
2、板書課題,齊讀,簡介作者。
3、說明本文與葉圣陶先生的關系和寫作背景。
1、讀后談收獲。
2、引導同學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理清課文寫作思路,指導劃分段落。
1、劃出生字新詞。
2、在不明白的地方旁邊做上標志。
1、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詞,自由拼讀。
2、同學說出記憶生字的方法。
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4、學習小組交流:讀課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5、各學習小組匯報,教師概括共性的問題。
1、輕聲讀課文,劃出寫作者議論、感受的語句,標上記號。
2、匯報歸納出五處寫作者感受的地方。
3、小組研讀:
課文中寫作者感受的語句,是作者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感受?你是怎樣理解的?
4、同學匯報。
5、朗讀課文有關描寫爬山虎的句子,體會其作用,理解課文題目的'含義。
1、本文給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誰?
2、說話練習:葉圣陶先生是個的人。
假如你是少年廣播電臺的記者,你去采訪肖復興同學,會問他一些什么問題呢?
(葉圣陶)。
修改文章一絲不茍(改、斷、刪、增)作品。
請我做客平易近人人品。
給我印象堪稱楷模。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十五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演練、刪掉、規(guī)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讀通、讀順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初步感知葉圣陶先生認真、平和的人格。
抓住重點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理解文本中含義深刻的語句理解文本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推薦閱讀《爬山虎的腳》生字生詞卡片。
3、教學掛圖或課件。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師生交流搜集的有關葉圣陶和肖復興的資料。
2、兩位作家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通過讀課文來了解。
3、板書課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4、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二、試讀課文,自學生宇新詞
1、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
教師相機出示卡片,正音鞏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結合積累,運用多種方法記住字形。
推薦 眼簾 刪掉 規(guī)范 燥熱 融洽
黃昏 客廳 余暉 蘊含 搖曳 莫名其妙
3、匯報交流自學情況。讀詞語和生字卡片。
4、重點指導書寫:篇、翻、糊,幾部分要寫緊湊(課件演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2、組織朗讀比賽,要讀得正確、流利。
四、布置作業(yè)
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突出重點
1、讀讀、想想、畫畫。
邊默讀邊想邊畫:葉老是怎樣批改“我”的作文的?我有何感受?
2、讀讀、說說。
a、分組讀讀各自所畫的句子,說說從這些語句中可以品味出葉老是個怎樣的人。
b.指名匯報。
c、指導朗讀。
3、議議、記記。
a、分組議議:通過看葉老為“我”批改作文,參照課后的批改稿,聯(lián)系個人實踐總結今后寫作文、改作文的方法。
b.全班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深讀課文,突破難點
1、通過比較,體會內涵。
將直接描寫爬山虎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引導學生抓住兩個語句中的不同點進行對比。
2、感悟詞句,升華感情。
抓住“綠”字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使學生感悟出作者對葉老的感情。
3、積累語句,豐富語言。
把描寫爬山虎的語句抄在積累本上。
三、通讀課文,回歸整體
通讀課文,思考:課文為什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解決揭示課題時的疑問。
四、布置綜合性學習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中都會遇到一些良師益友。失敗時他們會激勵我們要振作,重新再來;成功時他們會勸慰我們要謙遜,成績只代表過去。想一想他(她)給我們的幫助,寫下來,并用學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進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給他(她),以表達自己的謝意。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十六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guī)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莫名其妙”等詞語。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3、感受葉老的認真、質樸,懂得學作文應先學作人。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yǎng)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聯(lián)系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1、搜集葉圣陶和肖復興的資料。
2、推薦閱讀《爬山虎的腳》生字生詞卡片。生字課件。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師生交流搜集的有關葉圣陶和肖復興的資料。
2、兩位作家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通過讀課文來了解。
3、板書課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4、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二、試讀課文,自學生宇新詞
1、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
教師相機出示卡片,正音鞏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結合積累,運用多種方法記住字形。
推薦眼簾刪掉規(guī)范燥熱融洽
黃昏客廳余暉蘊含搖曳莫名其妙
3、匯報交流自學情況。讀詞語和生字卡片。
4、重點指導書寫:篇、翻、糊,幾部分要寫緊湊(課件演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2、組織朗讀比賽,要讀得正確、流利。
第二課時
四、精讀課文,突出重點
1、讀讀、想想、畫畫。
邊默讀邊想邊畫:葉老是怎樣批改“我”的作文的?我有何感受?
2、讀讀、說說。
(1)分組讀讀各自所畫的句子,說說從這些語句中可以品味出葉老是個怎樣的人。
(2)指名匯報,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葉老的認真、平和及溫暖(做人與作文)。
(3)指導朗讀:表達出對葉老的崇敬之情讀書。
3、議議、記記。
(1)分組議議:通過看葉老為“我”批改作文,參照課后的批改稿,聯(lián)系個人實踐總結今后寫作文、改作文的方法。
(2)全班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自己動筆在筆記本上記方法。
五、深讀課文,突破難點
1、通過比較,體會內涵。
將直接描寫爬山虎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引導學生抓住兩個語句中的不同點進行對比,體會描寫爬山虎是為了表達“我”當時的心情。
2、感悟詞句,升華感情。
抓住“綠”字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使學生感悟出作者對葉老的感情。相機指導朗讀進行評價。
3、積累語句,豐富語言。
把描寫爬山虎的語句抄在積累本上。朗讀、背誦這些語句。
六、通讀課文,回歸整體
通讀課文,思考:課文為什么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解決揭示課題時的疑問。
七、布置綜合性學習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中都會遇到一些良師益友。失敗時他們會激勵我們要振作,重新再來;成功時他們會勸慰我們要謙遜,成績只代表過去。想一想他(她)給我們的幫助,寫下來,并用學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進行修改,最后把文章送給他(她),以表達自己的謝意。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十七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課文。本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而寫的回憶文章,回憶葉老先生給“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體現(xiàn)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平易近人,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1.能正確讀出“推薦、刪掉、規(guī)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曲線、春風拂面、映入眼簾”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思路,理解“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边@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葉老的認真、平和。
理解“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边@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初步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認識兩個修改符號,并能運用其修改句子中的問題。
剛才我們復習了《爬山虎的腳》,今天我們要學習這篇課文也寫到了爬山虎,齊讀課題。
(一)放聲讀課文,把字音讀正確,語句讀通順。
(二)自學生字新詞
同桌練習讀準含有生字的詞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開火車形式讀詞。
2.自由讀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3.指導“曲”在“曲線”這個詞中的讀音。
4.自由讀這兩組詞。想想第一組和第二組分別是寫誰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認真平和質樸
第一組寫肖復興。
第二組寫葉圣陶。
(四)理清課文結構
課文寫了葉圣陶先生和“我”之間的哪兩件事?怎么分成兩部分?(修改作文1-5.邀請做客6-10)
(一)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學
默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葉老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鉤或直線、曲線。
借助資料袋感受葉老為“我”修改了很多處(密密麻麻),指導朗讀。
2.第四自然段
題目《一張畫像》改成《一幅畫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準確性。
(1)通過對比一“張”和一“幅”,體會用字的準確。
(2)通過了解“刪”字的造字過程,學會這個字,并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幾何課本的書皮去掉了呢?”葉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幾何課本的包書紙去掉了呢?”
(3)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演示認識兩個修改符號。
(4)師生合作讀整段。
(5)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有感情的朗讀,體會葉老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
3.第五自然段
“這一篇作文寫的全是具體事實,從具體實施中透露出對王老師的敬愛。肖復興同學如果沒有在這幾件有關畫畫的事上深受感動,就不能寫得這樣親切自然。”
(1)通過朗讀明確寫作文的兩個要求:寫具體事實,表達真情實感。
(2)鼓勵學生質疑,體會葉老的評語樹立了“我”寫作的信心。
通過填空練習,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體會“我”的情感變化。
當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時,我(一下子愣住了)。
當我仔細看了葉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當我看到葉老簡短的評語后,我(樹立了寫作的信心)。
(一)復習鞏固兩個修改符號。
(二)運用修改符號試著修改一句話。
(一)剛才你們修改的就是肖復興《一張畫像》中的句子,你們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寫了些什么嗎,課下可以讀一讀。
(二)再看課題,第一件事中沒有提到爬山虎,可題目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是為什么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解決這個問題。
(三)布置作業(yè)
第一課時板書設計:
1.正確讀寫“推薦、刪掉、規(guī)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曲線春風拂面、映入眼簾”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喜歡的部分。
4.理解課文題目和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
5.了解葉圣陶先生的人品與文品,感受作者對葉老的思念、敬重與感激之情,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
1.了解葉圣陶先生的人品與文品,感受作者對葉老的思念、敬重與感激之情,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這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案設計篇十八
知識與技能: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guī)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葉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各種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通過理解文章記敘事情的思路,學習簡單的記敘、描寫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從葉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啟發(fā),培養(yǎng)一絲不茍地認真修改習作的習慣。
2.感受和理解葉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誠寬厚的人格魅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從葉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2.通過理解文章記敘事情的思路,學習簡單的記敘、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各種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三、教學策略。
本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紀念葉圣陶先生而寫的回憶文章。文章記敘了葉老為“我”修改作文、邀我做客的兩件事情。課文篇幅較長,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卻帶給讀者心靈的震撼。教學時可采取如下策略:
1.運用長文短講的教學理念,緊緊抓住重點句子來理解課文,突破學習難點。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雖然重在敘事,但含義較深刻的句子比較多,這些句子恰恰就是引領學生走進“葉老先生”為文為人的世界中去的文眼。采取資料引入、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這些句子,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2.體現(xiàn)“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tǒng)一,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感悟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使學生既“得意”又要“得言”,補充課外資料、學習葉老修改習作的方法等能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齊讀課題。
2.作者肖復興在這篇課文中寫了哪兩個故事?(修改作文、邀請做客)。
3.這兩個故事給你什么感受呢?請你再讀一讀課文,想一想。
4.學生交流。
5.是什么讓你們有這些感受呢?讓我們跟隨作者回到1963年,再現(xiàn)當年的情景。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752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