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對學習成果和經驗教訓的總結和反思。寫總結時,我們可以運用一些圖表和數據來更直觀地展示個人成果和發(fā)展軌跡。希望這些范文能夠給你提供一些啟示和幫助,同時也歡迎你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經驗。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聲樂曲目拓展論文篇一
多媒體網絡技術采用音頻重現的方式使生產發(fā)展的各方面受益頗深,同樣,其在聲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也會大大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破傳統意義上的教學禁錮,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新感受,大大增強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這也正是國家對教學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種種因素決定了多媒體網絡技術在聲樂教學上勢在必行,大量培養(yǎng)綜合性的,多才多藝的聲樂人才,使他們能夠適應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推動文化事業(yè)的大發(fā)展,大繁榮。
一、多媒體網絡技術之“藥到病除”
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應用完全推翻了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內容和模式,擺脫了傳統模式的許多弊端。傳統教學模式只是一味地教師口述,黑板作圖的形式,不僅學生感到索然無味,還不能為學生完美地解決疑惑:第一,男聲與女聲有著極大的區(qū)別,教師不能兼顧男女同學;第二,聲樂教學具有很大的抽象性,發(fā)音器官,例如聲帶,大多數都“藏”在身體里面,教師口述不能讓學生明白;第三,聲樂教師應該對自己的學生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聲樂特色,教師難以兼顧;第四,學校的教學設備有限,教學設施對于莘莘學子來說難免顯得捉襟見肘。而多媒體的應用可以應對上述不足,這也是多媒體網絡技術在聲樂教學上的必要性。
二、多媒體網絡技術之“潤物無聲”
“言傳心授”的傳統教學對于聲音的概念模糊不清,闡述不夠有力,達不到學生對其的基本要求,多媒體會極大改善這一現象,通過音頻再現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善,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聲樂素質:首先,教學過程中學生聽覺經常會出現“失聰”的現象,老師耳中沉悶乏味的聲音在學生耳中卻十分的悅耳動聽,通過多媒體技術下的cakewalk記錄下學生的聲音可以幫助他們區(qū)分主觀與客觀的聲音,也可以通過視頻功能記錄下學生表演的狀態(tài),便于學生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其次,譜出自己歌聲的波形與五線譜,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熟悉自己的歌聲,分析自己的聲音,以便加以改進和完善;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應用像具備“魔力”一樣深深吸引著廣大學子,比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更具有感染力,更能夠渲染學生的情緒,使他們產生興奮,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與此同時,也可以更好地維持課堂紀律,產生不同的反響,更好地服務于聲樂教學。
三、多媒體網絡技術之“力能扛鼎”
首先,多媒體網絡技術能夠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相結合,產生對聲樂的不同體驗,提高自己的境界。比如南方音樂大多溫婉清靈,而北方音樂多粗獷豪放,可以利用vcd、dvd、錄音帶或借助電腦動畫為學生描繪出一幅來自南方的秀美景象,比如細雨濛濛中一位白衣女子手撐油紙傘漫步在西湖邊,裊裊輕煙自湖面升起,襯托著湖邊的垂柳都莫名地多了一分靜逸,水面蕩起層層漣漪,賦予這美好靜謐的畫面更多出了一份動感,動靜結合來闡釋西湖之美,這不是很好地展示了《西湖情韻》這首歌的音樂境界嗎?這就是屬于多媒體功能的強大之處,以畫面輔助學生聆聽的'形式,給學生帶到了屬于音樂的美妙境界,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情操得到陶冶,思維得到活躍,使之創(chuàng)作出更加激動人心的好作品,達到更加完美的教學效果。其次,多媒體網絡的運用能夠給學習聲樂的教師以及學生開辟一片廣袤的交流新天地。利用網絡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與教師交流,通過微信、qq、微博等平臺,更好地改善了教師資源的匱乏問題,同時,學生與教師的模式可以為一對多,與更多的教師學習探討可以豐富學生見識,增長學生經驗。學生可以利用這些平臺將自己的作品發(fā)給老師,讓老師進行客觀評價,也可以和同學進行互動。再次,學生利用更多的公眾平臺將自己的作品“公之于眾”,讓大眾點評,也是將自己的作品給大眾欣賞的好機會??偠灾晿方虒W應該緊跟時代步伐,借助科學前衛(wèi)的教學模式、觀念與方法以及重要的器械手段,為聲樂教學服務,打破傳統模式的禁錮,具備充分的創(chuàng)新意識,解放思想,更好地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教學,讓其發(fā)揮重大作用,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使聲樂教學的前景更廣闊,更輝煌。
參考文獻:
[3]于艷杰,李成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哈爾濱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1):54.
作者:孟天屹單位:河南理工大學音樂學院。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聲樂曲目拓展論文篇二
如上所述,知識管理的理念與實踐源于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美國有80%的企業(yè)已經或正在實施知識管理計劃,而被確定為知識管理年。進入21世紀,微軟公司、惠普公司、英國石油公司、安達信、德州儀器公司、施樂公司等世界500強企業(yè)都在知識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相對于西方發(fā)達國家,我國企業(yè)的知識管理還相對落后,調查顯示,我國目前有40%的企業(yè)開始了知識管理調研,35%的`企業(yè)處于實施階段,但還有23%的企業(yè)尚未關注知識管理問題。我國較早開展知識管理并取得了較大成功的有華東電力設計院、中國平安保險公司、方正電腦公司、亞信集團等企業(yè)。
與企業(yè)知識管理的成功相比,我國高職院校知識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更為滯后。國外的高校知識管理已經開展得很好,它們主要強調促進知識交流與共享的技術手段在學校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將學習型組織理論應用于學校,把學校建設成學習型組織。而國內各高職院校在知識管理方面,還處在觀念討論和理論介紹階段,真正系統地進行知識管理實踐的學校還很少。分析其原因,這主要是由學校的非營利性、學術性以及人才培養(yǎng)的遲效性等特點決定的。與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yè)相比,高職院校在管理改革上的壓力和動力相對較小,所以歷史上先進的管理理論大都產生于企業(yè),其后學校才結合自身的特點加以改造并應用于管理實踐。時至今日,我國高職院校知識管理研究應當從理論層面轉入實踐層面。
3高職院校行政管理必須面向知識管理。
高職院校的管理者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某崗位員工調離后,新員工卻要花很長時間重新摸索和熟悉此崗位的工作知識,而不能充分借鑒前人的經驗和智慧,造成不必要的重復,降低工作效率;員工在工作時,總感覺所掌握的信息不很全面,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檢索到需要的知識;同樣的工作知識,為什么在員工需要的時候都要自己從頭開始學習,不能與他人共享,造成重復操作,浪費人力物力財力。這些在高職院校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大大降低了行政管理部門的應變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工作效率。鑒于此,高職院校行政管理必須進行知識管理以避免以上弊端。
此外,高職院校管理作為管理實踐中的一種專業(yè)管理活動,經歷了一個由科學管理、人本管理到多元整合的一體化管理發(fā)展歷程。因此,高職院校需要構造以知識創(chuàng)新為核心主題、以知識共享為中心環(huán)節(jié)的知識管理系統,以實現行政管理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并且,高職院校只有將知識管理置于戰(zhàn)略實施的核心地位,才能在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因為行政管理的目標之一就是提高知識價值的發(fā)掘和應用的能力。這種能力越強,學校就越能培養(yǎng)出更多高質量的畢業(yè)生,就越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及取得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高職院校行政管理部門進行知識管理,包括知識開發(fā)、分類、加工、共享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中,知識開發(fā)和知識分類是基礎,知識加工是手段,知識共享是核心?,F實從知識開發(fā)到知識共享的過程,就是實現知識管理的過程。
4.1知識開發(fā)。知識開發(fā)是知識管理鏈的源頭,其關鍵問題是保持部門管理的開放性,主要在于提高部門的知識吸收能力、知識交流能力和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高職院校的人事部門、財務部門要善于總結自己部門的工作經驗,把它提升為知識,同時人事部門與財務部門都要善于總結它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規(guī)律,并形成知識,以便于知識銜接和流通。在這三個能力中,知識吸收能力決定了部門利用知識的水平,知識交流能力決定了部門內部知識共享的程度和深度,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決定了部門進行知識生產的水平。這幾種能力都需要部門管理者組織策劃多種不同形式的活動進行提高,比如部門之間可常開工作交流會,以達成工作上的默契。
4.2知識分類。知識分類是知識管理的難點,前面我們提到知識可分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在高職院校里,工資制度、上班、作息時間等是顯性知識,而個人工作習慣、領導風格等屬于隱性知識。高職院校在進行知識管理時,要嚴格劃分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分充分挖掘出隱形知識,并使之顯性化,助力于學校的改革與發(fā)展。這對實現知識共享有著重要意義。
4.3知識加工。知識加工包括整理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顯性化兩個環(huán)節(jié)。整理顯性知識,可通過信息管理手段進行,關鍵是使知識系統化。對于隱性知識,高職院校就只能運用知識管理手段使其顯性化。這需要部門領導者采取一系列的轉化措施與手段,例如,可以通過制定規(guī)章制度、工作流程的方式實現部門之間和部門內部知識的顯性化。其次要制定部門內各崗位對接流程,理清各崗位工作的銜接點。最后還要組織各崗位人員整理書寫本崗位的縱向流程,把每個崗位的工作依據、工作程序等以文字形式體現,形成工作規(guī)范,便于新任人員查閱,縮短了工作熟悉時間。只有實現知識顯性化才能實現知識共享,達到知識管理的目的。
4.4知識共享。知識共享也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首先,要建立知識庫并錄入已顯性化的知識。建立知識庫,要結合高職院校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確定建庫方案。在把顯性知識錄入知識庫時,要根據部門人員崗位職責的不同,合理設置數據編輯權限。其次,要建立知識索引。知識索引是知識庫的輸出機制。面對大量數據,既要設置各種常用搜索引擎,又要結合高校特點,設置特定搜索引擎。最后,是組建共享網絡。建共享網絡應以局域網建設為手段,通過加強知識庫的開發(fā)與管理,實現知識共享,從而推動部門和個人管理能力的提高,達到管理方式的創(chuàng)新。
總之,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發(fā)展,高職院校從社會的邊緣走進了社會的中心,由為經濟服務轉變成經濟發(fā)展的核心要素,必然要求學校建構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內涵的新模式,而知識管理作為順應知識經濟時代特點誕生的新型管理方式,正好符合了高職院校角色轉換的需要。在行政管理中,高職院校要提高對知識管理的認識,有意識地開展知識管理活動,以實現行政管理的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盛小平.基于知識網絡的知識管理研究.圖書情報工作.(6).
[2]耿騫等.知識管理在中美教育機構中的應用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4(4).
[3]周秋蓮,鄧華.論高校知識管理體系的構建.湖北師范學院學報.(3).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聲樂曲目拓展論文篇三
聲樂學習是一個漫長又復雜的過程,對于高中聲樂生來說,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習聲樂的自信心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演唱技能,建立起正確的聲樂概念。
一、學科特點分析。
1、聲樂學科是一門特殊學科。
有些發(fā)聲器官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隱藏在身體內部,這是聲樂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本質的區(qū)別。
2、聲樂教學側重于演唱技能的培養(yǎng)。
聲樂課不是簡單地學唱幾首歌曲,而是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要有嚴格而又科學的訓練方法,它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訓練聲音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
3、技藝結合,聲情并茂。
就是把書面上的作品通過演唱變成活的,有生命的,有藝術價值的,有感染力的聽覺藝術。
二、高考現狀分析。
目前在高考中聲樂類的評分標準基本沒有變化。聲樂和器樂一樣都是百分制,現場評分,在高考中占據重要地位。我整理了近兩年的高考演唱曲目,發(fā)現高考的曲目難度越來越大,青歌賽的作品頻頻出現在高考的舞臺上。這也給藝術生和聲樂教師帶來了一個挑戰(zhàn)。
解決策略:高一階段的訓練以培養(yǎng)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為主,建立美好聲音的雛形,打好呼吸的基本功。高二階段注重氣息與聲音的結合的訓練,拓展豐富的演唱曲目。
三、學情分析。
高一新生入學時,在聲樂方面都是零基礎、零起步的。我們的任務就是在有限的兩年半時間內,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達到高考的應試水平。
四、教學方法與措施。
根據自己在聲樂教學一線的點滴經驗,簡單總結一下我在日常授課時的教學方法。
1、善于舉實例,教學語言要通俗易懂。
聲樂是一個很抽象的學科,如果把專業(yè)性語言例如:“運用頭腔共鳴來歌唱”,“唱歌時像帶面罩”等等語言帶入課堂,特別是對高一的學生來講簡直是莫名其妙,弄不明白。所以我在上課時經常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幫助學生去領悟。比如在學習歌唱的呼吸一課時,專業(yè)性的語言是主張胸腹式聯合呼吸,那么我就告訴學生,你現在眼前有許多漂亮的鮮花,你會深深的吸氣去聞花香,這時你的胸腹就會下沉膨脹起來,這種感覺就是胸腹式聯合呼吸的感覺。這樣舉個例子,學生掌握起來就會很快。
2、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采取小組授課模式。
如果將所有的學生放在一起上聲樂課,沒有考慮到有些學生聲音條件、音準存在欠缺。這些學生往往缺乏自信,久而久之,他們會對聲樂課產生恐懼心理。采取3-5人小組授課模式,可以促進學生共同練習,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取長補短,互相帶動進步。高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要想讓學生金榜題名,除了有一定的專業(yè)技能外,還應該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因此,我會每月組織一次小組聲樂匯報,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克服害羞,緊張的心理。
3、注重作品的情感表達。
歌唱是以歌聲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的,聲音是傳情的手段,抒發(fā)情感才是歌唱的目的。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注重用發(fā)聲技巧來表現作品,從而忽視了情感的表現,這樣演唱出的歌聲就會缺少感染力,難以打動聽眾。所以要想真正唱好一部作品時,應先從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入手,情感是歌唱的靈魂,在課堂上我要求學生自己搜集聲樂作品的背景及歌曲表達的意義。要深刻地領會歌曲的內容和思想情感,就必須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特點。譬如有代表性的《黃河大合唱》、《游擊隊歌》等等都強烈地反映了時代特征,使我們能很清楚地明白當時的社會現象。此外還要做到大聲有感情的朗讀歌詞,對詞和曲做到逐句逐段分析,要想真正唱好一部作品時,應先從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入手。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結合對歌曲情感的理解,再加上熟練的演唱技巧來完成對作品的表現。這樣,我們所唱出的歌聲才不至于蒼白無力,才可能充滿感情、充滿生氣,才可能打動聽眾。
總之,我想作為聲樂教師要善于總結,善于引導,因材施教。以上是我對聲樂教學的一點心得,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上會更進一步。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聲樂曲目拓展論文篇四
為服務生產和社會需要,培養(yǎng)具有綜合職業(yè)能力的高素質實用型全方位人才,這是高職教育的目標所在。而針對這一目標,高職語文教學的改進需要密切圍繞這個目標展開,通過語文教學的改進,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質,起到學而有用、學而能用的效果。
當今喧囂的社會,各種潮人充斥著大街小巷,在視覺和聽覺的沖擊力下,作為對新事物有強烈好奇心的高職學生來說,“溫文儒雅”的文學被漸漸的忽視,有著不斷下降的邊緣化趨勢。同時語文作為三大主科,家長們往往以功力的眼光,強迫孩子生硬的學習,長久以往,很多孩子對學習語文產生心理上的抵觸。另外高職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所需語言,因此對深度的語文知識缺乏興趣愛好。
高職院校教學模式都是2+1的,即學生在學校學習兩年,在校外實習一年,這樣短時間的基礎教學,就迫使語文教學要高效實用。通過改進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盡可能發(fā)揮語文教育的輔德、益智和健體價值,把語文教育完全滲透到德育、智育中去,是語文教育德育話、智育話。高職語文教育應明確培養(yǎng)目標,建立健全教學體系,推動課程改革,加強人文素質培養(yǎng)為社會培養(yǎng)高層次、高標準的動手能力強的實用性人才。
第一,調整高職語文教學內容。通過引領學生對優(yōu)秀作品進行賞析,達到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高職學生高尚的人格品質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善于求索的文學追求,不屈不撓,不卑不亢的的愛國情感,以及敢愛敢恨的堅貞氣節(jié)等,通過品鑒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體會作者所表達的高尚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操。同時通過文學著作的人物特點,引導培養(yǎng)學生高尚健全的人格品質,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通過引用實際的例子,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第二,從興趣出發(fā)改進語文教學方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牽引著學生的導向。傳統生硬的教學模式,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很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因此高職語文教育改革需要從實際出發(fā),貼合孩子的實際生活,進行改革。增加文學賞析、舉辦語文朗誦比賽、進行角色分配表演、固定時間地點舉辦語文沙龍,讓生硬的.文字變成現實的可參與的課程。同時可以通過影片片段和設計教學情景,這種視覺和感官的刺激即豐富了情感、增進了認識也提升了境界。適當推薦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從教師要求閱讀,到自己發(fā)自內心的喜愛閱讀,使學生養(yǎng)成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積極大膽的發(fā)表在語文學習中的看法,了解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及時改變教學方式方法。
第三,創(chuàng)造相應的教學背景實施語文教學改革。高職學生所處的時期是從學生過渡到社會的時期,是進入社會的準備時期。高職老師可以通過建立項目教學情景,創(chuàng)立一個虛擬的公司,聘用學生為該公司的員工。學生最初的招聘到最后的上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準備簡歷、投遞簡歷、面試和試用期等很多公司現實中實際的上崗流程,不僅提前熟悉了工作崗位,而且通過案例展示、完成布置任務,為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辨析和應用了語文的差異,體會到的魅力。把語文教學真正地融入到實際生和工作中,讓學生有機會提早感受和適應社會。
第四,通過育人教育改進高職語文教學。語文教育實際是一種育人的過程,而育人教學又是通過美育來實現的,美育教育的過程即是一種貫穿所有審美因素的審美過程。通過長期的美感刺激,語文教育順理成章地會對學生的情感和意向產生深遠影響。高職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斷的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啟迪、激發(fā)、喚醒和感染語文魅力,采用多種手段為語文教學提供一種多元素的教學條件喝氛圍。
第五,尊重和引導學生改進語文教學。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生存和發(fā)展的需求,承認并維護其在語文素養(yǎng)上的個體差別,欣賞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賞析才能,為學生提供自由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為學生成長提供平等的機會,尊重每一個學生,給予學生欣賞和鼓勵。高職老師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輕松的學習氛圍,激活學生學習的熱情,克服舊版教師從自己的主觀感受出發(fā)為學生營造生硬死板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能力,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和生活,根據自己內心發(fā)真實的想法去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文。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作為培養(yǎng)應用型高新人才的沃土,其培養(yǎng)出的學生要能夠立即步入工作崗位,適應社會,就要求其有較強的表達與溝通能力,在這一改革過程中,通過注重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來培養(yǎng)其觀察、閱讀和理解的能力,因此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課堂作為媒介,通過多種途徑,探索教學思路,不僅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而且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能力,實現服務于社會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葉飛.基于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探討[j].新西部(理論版),2016(22):168.
[3]李平.淺談高職院校語文課程改革的思路與對策[j].才智,2016(25):22+24.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聲樂曲目拓展論文篇五
摘要:
在聲樂教學中,情感的融入會使得教學效率有較大的提高。本文從我國音樂教學中的背景出發(fā),分析了我國音樂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最后基于情感培養(yǎng)的方式,研究了情感培養(yǎng)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
聲樂教學;情感培養(yǎng);應用;問題。
隨著我國的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從物質上的追求發(fā)展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對于各種娛樂方式要求越來越高。而藝術可以讓人們感受內心世界,交流情感。特別是音樂、舞蹈以及樂器等,在藝術領域中屬于人們的重點精神追求。因而,在教學過程中,人們也越來越注重藝術的靈魂。老師們不是只完成教學任務就可以了,還應該傳播藝術的感受能力以及藝術所具備的思想能力,讓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既能欣賞藝術作品,還能激發(fā)他們主動思考以及創(chuàng)作的能力。而將情感運用在聲樂教學過程里,讓學員們對藝術作品充滿感情,有利于他們去充分理解作品,感受藝術的靈魂。聲樂屬于藝術中非常需要情感表達的一門藝術。演唱者要演唱好聲樂,不僅需要高超的演唱技巧,還需要懂得如何將歌曲中包含的情感表達出來,如此才能在演唱過程中將這首歌曲發(fā)揮到淋漓盡致,引發(fā)聽眾的共鳴。如果演唱者只具備演唱技巧,卻不具備豐富情感并將作品的情感表達到位,只會使得演唱死板無趣,不能直擊人心。因此在聲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們應該在傳授演唱技巧的同時,注重對歌曲內在感情的理解。
一、我國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不重視藝術中的情感培養(yǎng)。
若想一首藝術作品被大家認可,不能只有歌詞以及曲調的優(yōu)秀,還需要表演者的表演功力。而演唱者的演唱是否能打動人心,關鍵就在于其對歌曲的理解與表達,只有將歌曲的創(chuàng)作和演唱者的演唱結合起來,才能讓該音樂作品得到大家喜愛。而現在很多高校是將聲樂藝術簡單地理解成聲音藝術,不注重藝術所要表達的情感,而是只注重歌曲本身的演唱技巧,在某方面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例如有些學生可以給人聲音優(yōu)美的印象,但是由于表現能力不夠以及精神內涵不足使得其不能被大家接受。
(二)忽略教學情境的作用。
我國大部分高校老師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需要反復講解示范,才能讓學生充分理解老師所講授的內容,同時學生也需要多次練習后才能領悟該內容,這會使得教學效率大大降低。雖然多次練習對于學生的技能訓練也是有作用的,但是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加入特定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與探索,整個教學過程會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營造該歌曲所具備的氛圍,則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們的理解力與感受能力,使得他們的歌曲表達更加充滿精神內涵。
(三)對情感培養(yǎng)理解偏差。
很多高校以及老師都能意識到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情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但是對于情感培養(yǎng)的概念卻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例如將情感培養(yǎng)局限在大腦思維中,致使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正確的將情感培養(yǎng)與聲樂練習結合起來,起不到有效的作用。
二、情感培養(yǎng)的方式。
古人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富有情感的語言才能直擊人心,獲得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共鳴。教師的教學語言是應當飽含情感的,當自身的情感投入到教學內容上時,教學語言的魅力就立馬突顯出來,學生的情緒是能夠受到教師語言的帶動和感染的,這樣富有情感的語言才能夠牢牢的“黏”住學生的思想,形成強大的思想凝聚力。當然,這種情感是需要教師真情實感的進行投入,裝模作樣或者虛情假意是打動不了學生的。真情來自對表達內容深刻理解,來源于自身的人生經歷和體會。
(一)精選教材類型。
在聲樂的教學過程中,若想要學生們真正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表達好作品,必須在正確的指引下,學習正確的作品。這一方面包括優(yōu)秀老師的講解與示范,另一方面還包括優(yōu)良的教材,可見學校的教材應該在得到精選后才被老師使用。在選取教材的時候,學校應該結合教學特點以及聲樂藝術本身所需,選取最為合適的教材,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們進行情感培養(yǎng)。對于現在市場上存在的魚目混珠的作品,應該不予選擇,而對于那些雖然優(yōu)秀但是與本校教學特點不相符的作品也應該舍棄。
(二)設置特殊教學情境。
設置特殊教學情境對于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非常重要,但是在現今的聲樂教學中卻沒有被重視。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設置特有情境,使得學生們有一種身在其中的感覺,幫助學生們領悟音樂所表達的內涵。這種特殊情境是指教學過程中的外在環(huán)境,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得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三)分析作品背景。
在不同的環(huán)境與時代里,會產生不同類型的歌曲,因而學生需要理解作品所在時代與環(huán)境,即作品背景。由于作品背景會影響歌曲創(chuàng)作者的風格以及歌曲的意義,因此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講解作品的背景,幫助學生去理解那個時代,并且培養(yǎng)他們的演唱內涵。這樣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便能如同走進了該歌曲所在時代,在心靈上以及情感上都能更為接近當時歌曲所表達的意義。同時他們也能據此將歌曲類型進行區(qū)域劃分,例如江南的歌曲婉約優(yōu)美,西北的歌曲激昂豪放等,都有利于他們去加深對歌曲的情感理解。(四)情感與發(fā)聲的結合在老師對學生教授聲樂的發(fā)聲時,除了要求發(fā)聲的音準正確外,還應該對他們情感的表達力加以培養(yǎng)。例如在歌曲的發(fā)聲練習中,如有需要表達悲傷情感的詞段,可以讓他們在發(fā)聲的同時去聯想悲傷的感覺,調節(jié)面部表情,表現出傷心與痛苦,甚至可以哭出聲來,如此便能幫助他們日后演唱時收發(fā)自如。另一方面,這種教學方式還能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情感培養(yǎng)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幫助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加入情感培養(yǎng),除了可以加強學生們對作品的理解力,同時也能加強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當學生對作品與藝術充滿感情時,便會受到吸引從而自發(fā)主動去研究音樂藝術作品中的門門道道,對藝術以及歌曲作品的見解也會越來越全面與獨到。而當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上來之后,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將會更加便捷,老師能更好地向學生傳授自己的豐富經驗,而學生也能更好地理解老師所表達的意思。
(二)幫助學生把握音樂作品的情感。
通過情感培養(yǎng),例如在聲樂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將音樂進行剖析,具體分析哪首歌代表什么樣的情感,歌曲里所抒發(fā)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包含的感情是甜蜜還是悲傷,表達的是戀情還是革命等,可以使得學生們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所含的意義與情感。在演唱歌曲的時候,若演唱者具備情感的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以情感打動觀眾,可以更好地詮釋其音樂作品。若是演唱時毫無感情,則會顯得整個演唱空洞無力,不具備打動人心的力量。
(三)幫助學生充實音樂技巧。
演繹好一首音樂作品,不僅需要表面的技巧,還需要內在的技巧。而內在的技巧說的就是歌曲的表達方式,包括在歌詞里某段話或者某個詞上應該如何發(fā)聲,應該如何動作,應該具備何種表情等。而情感培養(yǎng)正是一種讓學生們理解歌曲表達的情感后正確詮釋歌曲的方法,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會通過各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情感,教會他們如何在需要的時候改變發(fā)聲,以更好地抒發(fā)音樂的情感。例如在演唱黃河大合唱時,前部分表達贊美應該發(fā)聲柔美溫馨,而在后部分表達憤怒時,應該發(fā)聲激昂高亢,如此才能充分表達好這首作品。
參考文獻: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聲樂曲目拓展論文篇六
冶金物理化學是應用物理化學的方法研究冶金材料制備過程,以實驗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學科,是冶金及材料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該課程理論性強,概念和公式多,內容涉及知識面廣,涉及到無機化學、物理化學、冶金動力學、冶金熱力學和傳輸原理等學科知識,是一門學生難學老師難教的專業(yè)必修課。我院在開設《冶金物理化學》之前,學生只學習了《無機化學》相關知識,沒有足夠時間學習物理化學等前置課程,同時目前還沒有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教材,要讓學生在短的時間內掌握這門課程不容易。筆者經過長時間實踐把多媒體技術引入該課程的教學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多媒體技術是指利用計算機綜合處理圖形、動畫、音效、文字等多種媒體信息,并配有形象的圖片,具有集成性、交互性等特點。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多媒體課件,不僅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而且還能實現大與小、動與靜、遠與近、虛與實之間的`轉換,信息量大,交互方便。多媒體技術是較為成熟的視聽技術和傳播科學,被應用在教學中,對實施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可節(jié)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有效解決高職院校學時少的問題。
在傳統的冶金物理化學教學中教師始終離不開一本書、一支筆、一塊黑板的模式,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對抽象、難理解的概念性問題的講解,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黑板上板書,而學生既要聽課,又要筆記,不可能把精力全部集中到老師講課內容上,因此傳統的課堂教學節(jié)奏慢,課堂容量小,效率低缺點就更加突出。在教學中,筆者采用多媒體技術,有效克服了以上困難。如第一章冶金熱力學部分,主要是通過熱力學三大定律對冶金過程進行熱力學計算,書里提到很多概念,如焓變,吉布斯自由能等,這些概念大都在物理化學中詳細講解,之前只在無機化學中提了一下,但不夠詳細,由于學時限制不可能花費大量的時間來講解這些概念。采用多媒體教學,將這些概念的定義,作用及相關公式制成ppt課件,在講課時一邊播放一邊講解,這樣既可以將相關內容補充進去,又節(jié)省板書的時間,即便所講的內容學生在課堂沒有完全掌握,課后還可以把課件復制回去慢慢理解。這樣既節(jié)約了大量的時間,又確保教學任務能順利完成。
二、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既要聽課又要記錄,顧此失彼,思維活動會逐漸下降,常常處于關閉狀態(tài),在冶金物理化學教學中這種現象更加明顯,如何才能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使思維始終保持活躍狀態(tài),提高課堂效率呢?采用多媒體教學,同學們用眼看、用耳聽,用手記,做到三位一體,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呆板的表現形式,能將抽象、生澀、陌生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如講熱力學在冶金中的應用章節(jié)時,奧氏體不銹鋼的去碳保鉻工藝里有大量的熱力學計算,采用多媒體教學,插入不銹鋼冶煉工藝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并將配料熔化法、返回吹氧法和高碳真空吹煉法三個階段做成相應的短片,讓學生了解各工藝的原理,對原材料有什么要求和各階段存的問題,通過分析三個階段存在問題,來引入相關的計算,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所講的內容,同時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通過網絡下載一些該行業(yè)最新進展,最先進的工藝和設備,通過圖片和錄像的形式展現給大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三、采用多媒體教學,可將無法實驗的復雜過程簡單化。
鋼鐵冶金通常是在高溫的條件下進行的,如鐵礦石還原溫度高達1600°,該過程很難控制,作為高職院校根本不具備實驗條件,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內容,在教學中,筆者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下載其他高校相關實驗錄像,讓學生們觀看,使學生具有感性認識。相平衡是冶金物理化學中比較難學的部分,之前沒有學過物理化學,學生們第一次接觸,對相圖認識比較少,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同時高職院校又不具備相應的實驗條件,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很難講解清楚。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無法實驗的過程呈現給學生,如在講解用步冷曲線法繪制bi-sn二元合金相圖時,先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實驗儀器的圖片,結合動畫講解實驗方法,讓學生對步冷曲線的測定有感性認識。然后以二元合金系統為例采用動畫形式展示純sn、純bi及不同組成的合金在高溫熔融狀態(tài)自然冷卻時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繪成步冷曲線,在曲線的每一階段均展示系統的相態(tài)和分析自由度情況。最后將不同組成的步冷曲線上各個特征溫度標注在t-x圖上,連接起來即構成了bi-sn二元合金相圖。雖然整個實驗步驟在書本里都能找到,但用多媒體演示出來,會讓同學們更直觀、更形象地了解整個實驗過程。
四、采用多媒體教學,可直觀地將冶金物理化學中的一些物理模型演示出來。
多媒體技術在演示物理模型時效果極好,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冶金物理化學里提到很多反應模型,如多相反應動力學里的未反應核模型、雙膜理論以及熔渣中的分子理論和離子理論等。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更直觀地將冶金物理化學中的一些物理模型演示出來,如鐵礦石還原生成鐵是一個典型的氣固反應動力學模型,即固態(tài)feo和氣態(tài)co反應生成固態(tài)fe和氣態(tài)co2,整個過程可分為五步進行,即兩個外擴散,兩個內擴散和一個界面化學反應,將這五個步驟串聯起來就構成一個完整的化學反應過程。在教學中,筆者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先制作一個未反應核模型示意圖,標明各部分名稱,插入一個flash動畫,co氣體分子先通過擴散的形式通過氣相擴散邊界層到達feo的表面(外擴散),然后co通過多孔fe層擴散到化學反應界面(內擴散),接著feo和co發(fā)生反應生成fe和co2(界面化學反應),生成的co2又要通過多孔fe層擴散到多孔層的表面(內擴散),最后co2通過氣相擴散邊界層擴散到氣相本體內(外擴散)。通過多媒體技術演示未反應核模型,繪出反應物co生成物co2的運行軌跡圖。整個過程看上去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很好掌握該部分內容。
總之,在冶金物理化學的教學中,應當既堅持傳統教學中的富有生命力的模式,又積極引進多媒體教學、使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彼此兼容,互相滲透,努力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該教學經驗應用于我院2006和級學生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該科的平均分數較往屆提高了10-15分。
參考文獻:
[1]張家蕓.冶金物理化學(第二版).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7.
[2]楊曉宇.論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10).
[3]徐奎偉.動畫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4).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聲樂曲目拓展論文篇七
??圃盒5穆晿方虒W與高等院校聲樂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不同,當然教學模式也會不一樣,為了培養(yǎng)社會上需要的應用型音樂人才,我們有必要探索??圃盒B晿方虒W的模式,構建適合??圃盒W生學習的教學模式。
1、學生學習的現狀。
專科院校的學生不比高等院校的學生,一般專科院校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差,音樂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專業(yè)知識水平比較低,學習積極性也比較低,學生不能主動學習,與高等院校的學生還是有差距的,這些也增加了教學的難度。
2、教學的現狀。
??圃盒V饕桥囵B(yǎng)應用型和技術型人才,這是跟高等院校培養(yǎng)計劃和培養(yǎng)目標是不相同的,對于現在高等院校的教育體系和教育模式相對于專科院校來說是比較成熟的,現在很多專科院校用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來應用于??圃盒#械耐耆瞻峄蛘叽蟛糠纸栌?,但是高等院校的教學模式并不適合專科院校的教學,不符合專科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專科院校還沒有比較完善的聲樂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根據不同的教學計劃,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而有針對性的制定的,我們要針對專科院校學生的特點、課程本身的特點以及人才培養(yǎng)目標制定適合??圃盒B晿方虒W的教學模式,考慮到聲樂教學的特殊性,我們必須保證教學的綜合性,既要有集體課的教學,也要有探討式的小組課教學,形成比較綜合的教學模式。
集體課是在大環(huán)境下以年級或者班級為單位集體授課的一種方式,這個教學模式比較適合專科院校的基礎課以及公共課的教學,對于基礎知識稍微欠缺的專科院校的學生,開設基礎知識的集體課堂有助于幫助學生彌補專業(yè)基礎知識的'不足,基礎知識包括發(fā)生的基本原理、歌曲的語言以及歌曲的基本知識等,了解人體發(fā)聲的結構和原理,初步掌握聲樂的基本知識。現在很多學生對流行歌曲比較熟悉,但是對于藝術歌曲了解甚少,通過這樣的聲樂集體教學,讓學生用正確的姿勢、正確的心態(tài)和正確的呼吸方法演唱藝術歌曲和民歌。這些課程不需要一對一的教學,所以更適合開展集體課,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約了資源和時間,為后面的針對性和小組探討教學奠定了基礎。
小組探討教學是學生在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開展的,也就是在集體教學結束后開展的,學生積累了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基礎及時之后,可以根據聲樂的本身特點分出不同的小組,比如可以根據聲部、音色分出不同的小組,有針對性的對小組教學。小組教學的規(guī)模更小,能更好的于老師進行互動,并能更近的模仿老師的發(fā)音,老師的示范和演示學生們也更容易掌握,老師也能更近距離的觀察學生們在聲樂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迅速的解決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小組的探討發(fā)現自己的問題與不足,取長補短,不斷的完善自己,小組內互幫互助,共同進步。老師在開展小組教學模式時能更多的關注學生,了解學生,做到把握每個學生的自身特點,為針對性的教學奠定基礎。
3、一對一針對性教學模式。
一對一針對性的教學也就是因材施教的具體實施,聲樂教學不同于理論性較強的專業(yè)教學,聲樂教學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了解學生的自身特點,看學生適合什么樣的聲樂,比如,有的學生擅長高音,有的學生不適合高音,那么對于不適合高音的學生,在以后的教學中就不要著重發(fā)展他的高音,可以選擇他擅長的方向發(fā)展,不能籠統的一概而論。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聲樂技能,讓學生們根據自身的特長發(fā)展聲樂,強調個性發(fā)展,這也符合聲樂教學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音樂特長和音樂天賦。
4、聲樂合唱課。
合唱課時聲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合唱是比較復雜的聲部的結合,更是學生們不同聲部的完美結合,有一定的難度,在發(fā)展了學生每個人的特長,有針對性的教學之后,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不同的聲部,在合唱中就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強項了,每個人的分工不同,然后齊心協力才能將合唱唱好。合唱不僅讓學生發(fā)揮能力,還鍛煉學生們團結合作的精神,這對學生們以后走向社會是很有幫助的,更有益于學生日后適應崗位的需要,團隊意識比較強。
5、實踐課。
在學生們基本掌握了聲樂的全部內容之后,我們必須讓學生實踐,實踐出真知,實踐是將學生們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加以應用的過程,因為專科院校是培養(yǎng)應用性人才的院校,必須讓學生有實踐的能力,學有所用。在理論學習之余,提倡學生們舉辦音樂會等實踐活動,在各個節(jié)日或者活動中,鼓勵學生們大膽的舉辦音樂會,利用自己的寒暑假,在社會中真正的企事業(yè)單位參加實踐活動,多類豐富的實踐經驗,將學到的聲樂知識更好的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在舞臺上體現自我價值,這樣既達到了??圃盒W生培養(yǎng)的目標,也提高了學生的就業(yè)能力。當然,以上所述的教學模式需要??圃盒5慕虒W資源以及教學設施配套完善才能有效的開展,??圃盒R惨粩嗟耐晟平虒W的設施,來保證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圃盒J桥囵B(yǎng)應用型學生的院校,所以,教學模式也要符合培養(yǎng)目標,根據??圃盒B晿方虒W的特點,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實行上述教學模式,既統一教學,又區(qū)別對待,針對性的教學,區(qū)別于高等院校的教學模式,提高??圃盒B晿方虒W的教學質量。開展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比較適合專科院校的聲樂教學,能有效的利用資源,因材施教。這也是??圃盒B晿方虒W的改革創(chuàng)新的必由之路。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聲樂曲目拓展論文篇八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逐步實現了由三級師范向兩級師范再向一級師范的過渡,目的為了培養(yǎng)具有本科學歷的小學教師。
近年來的事實證明,傳統師范院校并未在本科學歷小學教師培養(yǎng)中顯示出絕對的優(yōu)勢,相反師范院校培養(yǎng)的小學教師并未因高學歷而顯示出高素養(yǎng)、高能力、高德行。正如顧明遠教授所言:近幾年來師范教育的機構改革進行得非常神速,而教師專業(yè)化水平并未有多大提高?!@些改革的后果是什么呢?說得極端一些、激進一些是削弱了師范教育體系,降低了教師專業(yè)化水平,其中損失最大的是小學教師[1]。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尋求解決的辦法,是高等師范院校教育改革的當務之急。
一、傳統本科師范院校小學教師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
作為一個從事小教師資培養(yǎng)工作的教師我看到了這樣一些問題:
(一)任課教師專業(yè)不熟。
傳統本科師范院校,_直以培養(yǎng)中學教師為己任,這種培訓是建立在對中學教育的理解和把握基礎之上的,重學術、輕專業(yè),重理論、輕實踐,重傳授、輕發(fā)現的情況較為嚴重。小學教師由于工作對象與中學教師不同,必然具有不同于中學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力特征與行為方式。培訓小教師資應該對小學教師、小學教育及小學教師教育有全面系統的認識。不了解小學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目的與任務、特點與規(guī)律、過程與方法、課程與評價;不了解兒童心理和年齡特征;不了解小學教師的成長規(guī)律等,要進行有效的師資培訓是不現實的。_項對師范院校小教專業(yè)任課教師的調查顯示:有1年以上小學教育教學經歷的占3%,經常深入小學的僅占12%。熟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的占23%。教學中有意與小學教育銜接的占20%。在小學參加過教育實習的有30%,帶隊到小學參加過見習或實習的有82%,從未參加過小學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有17%。從事過基礎教育理論研究的有34%??梢姼邘熢盒I(yè)任課教師對小學教育教學是不熟悉的。這是制約其專業(yè)發(fā)展及小學教師培養(yǎng)的關鍵因素。
(二)培養(yǎng)目標定位不準。
我國高等師范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存在定位不準的問題。一是層次上的定位不準,表現為小學、中學教師層面上的模糊不清。高師歷來重視對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yǎng),但過去主要是培養(yǎng)高中教師,課程設置的專業(yè)性明顯,學術性較強。小學教師與高中教師因教學對象的不同,必然有培養(yǎng)目標的差異。根據對近年來本科畢業(yè)的小學教師的調查,由于定位不準,本科學歷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處境十分尷尬,常常是上下兩難,進退維谷。
作為中學教師,缺乏專業(yè)學科素養(yǎng),作為小學教師缺乏教學技能訓練,對小學教育教學及兒童發(fā)展的規(guī)律缺乏認識,害怕與小學生接觸。二是就業(yè)去向不明確,缺乏對學生的職業(yè)理想教育。小學教師主要的市場在農村,許多人讀大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脫離農村,尋求更理想的學習生活與工作環(huán)境,即使教小學也希望到城市小學。若沒有扎根鄉(xiāng)村,獻身教育的思想準備,大學畢業(yè)必將面臨艱難的選擇。三是師范性與非師范性的定位不準,教育理念和教學技能的培養(yǎng)不能突顯,教育的專業(yè)性不強,使人覺得學生畢業(yè)除了不能作教師,什么都可以干。
(三)教師教學方法不新。
大學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小學有極大的區(qū)別,喜歡引經據典,坐而論道。同時由于課程設置的理論性較強,直觀形象、生動風趣的教學場面是極為少見的,師生在課程上的結合也常因此貌合神離。一項對小學教育專業(yè)教師的調查表明:9%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用講授法,28%的教師偶爾用到談話法和討論法,12%的教師用過觀察演示的方法,除了手工制作之類的特殊學科,其余學科幾乎不用教具。與此相對應,學生對新教學方法卻表現出極高的熱情,表現出強烈的課堂參與意識。有學者調查發(fā)現學生喜歡教學觀摩(占87%)、小組討論(占80%)、自我反思(占89%)、案例分析(占94%)等參與度較高的教學方法[3]。運用的方法不同對學生的培養(yǎng)也不一樣,講授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思辨能力,以操作為主的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教學方法的陳舊與單調,制約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操作技能的形成。
過去,我國長期實行定向與封閉相結合的教師教育模式,隨著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建立了開放的教師教育體系。目前,我國師范院校已出現普遍的、明顯的綜合化發(fā)展態(tài)勢,高師院校、綜合性高等學校和非師范類高等學校共同培養(yǎng)中小學教師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據統計,,我國高等學校師范生數量達178。6萬人,其中非高師院校在校生數82。1萬人,占高校全部在校師范生的46%[6]??梢娪筛邘熢盒艛嘟洜I的教師培養(yǎng)的格局是不會存在的,高等師范院校本科學歷小學教師培養(yǎng)如果不急學校之所急,想教師之所想,加快探索本科學歷小學教師培養(yǎng)的步伐,就可能輸在起跑線上,把小學教師培養(yǎng)的市場拱手讓給其他學校,探索小學教師培養(yǎng)的規(guī)律,構建適應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培養(yǎng)模式已成為走出困境之必然選擇。
(一)準確定位培養(yǎng)目標。
有學者指出,小學教師的培養(yǎng)由中師提升到本科層次,首先要全面提升職前教師的文化底蘊,其次是提高小學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沒有好的教育理念不能培養(yǎng)出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7]。培養(yǎng)目標是辦學關注的首要問題,作者認為明確定位本科小學教師培養(yǎng)目標應抓住“高師”、“小教”兩個關鍵,明確高師“高”在何處?小教“小”在哪里?“高師”應體現德高、學高、藝高。“小教”應體現俯身向下、童心未泯、技術超群的教師素養(yǎng)。具體而言,目標定位應體現下列幾個特性:
1。師范性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歷來被許多人作為對師范性質的最佳注解。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對教師賦予了愈來愈高的期待,“學高”和“身正”已遠遠不能概括新時期對教師的目標定位。有學者認為明確小學教師專業(yè)特性是培養(yǎng)小學教師的邏輯起點:小學生的依賴性和向師性,對小學教師專業(yè)情意的`要求更為鮮明;小學教育的趣味性和藝術性,對小學教師專業(yè)技能的要求更為全面;小學教育的基礎性和全面性,對小學教師專業(yè)知識的要求更為綜合[8]。
2。基礎性:隨著新_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對教師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教師教育必須研究基礎教育,服務基礎教育[9]。為基礎教育培養(yǎng)小學教師必須考慮為誰奠基?奠什么基?如何奠基的問題。小學教育是面向全體兒童的教育,自然應確定全面的基礎,面對差異性兒童,應培養(yǎng)教師差異性教育的理念和應對策略。小學教育是人生發(fā)展的基礎,那么,教師培養(yǎng)應把握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科學與人文并重,在寬基礎的前提下體現專業(yè)特色。西方發(fā)達國家普遍重視通識教育課程,認為廣博的通識教育知識是未來教師從事教學的必要條件,體現了對人的發(fā)展的全面性的認識。小學教育是教育發(fā)展的基礎,教師培養(yǎng)應站在教育的大視域中來認識小學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處理小學、中學與大學教育的關系。
(二)合理設置課程結構。
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由課程的設置與課程實施來完成。教師教育的課程結構由通識課程、學科專業(yè)課程和教育專業(yè)課程構成,這也是世界各國的共識。課程結構的設置與比例分配歷來是各家爭論的焦點。近年來,重視通識課程,優(yōu)化學科專業(yè)課程,改革教育專業(yè)課程,強化教育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呼聲日漸高漲。10月8日,我國《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已正式出臺,以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為目標,從“育人為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3個基本理念出發(fā)對教師教育課程作出規(guī)范[10],使小學教師培養(yǎng)有了具體的目標和規(guī)范的要求。
重視通識課程是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大趨勢,是科技發(fā)展與知識社會來臨的必然選擇。沒有寬厚扎實的基礎,繼續(xù)學習和自主發(fā)展都會受到限制。美國通識教育課程占總課程的40%,日本占37。7%,我國通識教育課程不僅比重較輕,而且學科單一,內容陳舊,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長期以來師范院校的學科專業(yè)教育與小學教育存在嚴重脫節(jié)的現象,重學科專業(yè)知識,重學術理論傳授,沒有在學科設置和知識學習運用中體現層次性與針對性。有學者指出:“教師專業(yè)性相對不同層次的大學、中學、小學教師來說,又有不同的要求。
對學科專業(yè)知識的要求從大學、中學到小學教師依次而降,而對于掌握教育心理理論和教育藝術的要求則是從大學、中學到小學教師依次而升”[11]。學生所掌握的理論空洞抽象,與小學教育的實際相去甚遠。有一項調查表明,在眾多學科中,學生最原意學習的學科是“兒童發(fā)展”、“課程設計與評價”、“有效教學”、“班級管理”、“教師專業(yè)技能”、“現代教育技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等7門課程[12]。雖然課程設置并非僅以學生選擇為準,但學生的選擇無疑體現了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的價值取向。
(三)精心安排教育實踐。
education)的教師教育改革,學生實習的時間大概占培養(yǎng)計劃的1/2,更加強化了學生在教育實踐中學習的意義。相比之下,我國教育實習只有6—8周時間。近年來各校加大改革力度,采取頂崗實習等措施,強化了教育實踐環(huán)節(jié)。但實踐環(huán)節(jié)薄弱的現象仍未從根本上改變。一是實習時間過短,二是安排過于集中,三是實習過程管理混亂,尤其是自主聯系的分散實習更沒有組織保障,實習過程指導不力,實習學生對教學與管理工作難以深度參與,使實習效果得不到保障。目前,《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將師范生教育見習與實習的時間提升到18周,這為教育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改革教育實踐環(huán)節(jié),不僅要求保障實習時間,還應當變革見習與實習的方式,變集中實習為分段實習,校內與校外結合,高校與小學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運用多樣化的實踐方式,使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在提升中發(fā)展。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聲樂曲目拓展論文篇九
隨著電腦的普及和運用,它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領域中,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特別是在一些師范院校的聲樂課中,運用電腦輔助聲樂教學,效果良好。
聲樂教學的特點,是教師通過多種練聲及訓練手段,使學生能夠建立正確的歌唱狀態(tài)和發(fā)聲方法。由于這種訓練看不見,摸不著,教師往往憑經驗努力使學生領會其技術要領。在這個過程中,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一個教學有經驗的教師,往往能培養(yǎng)出不少優(yōu)秀的學生,而一名相對缺乏經驗的教師,往往帶給學生的是一些抽象概念,使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嗓音條件較差的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困難,教學效果不佳。
通過電腦輔助教學,可以彌補傳統聲樂教學的不足,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演唱進行錄音錄像,直觀而形象地將上課的情況通過視頻再現出來,教師可以對學生演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點評和指導,通過有關聲樂理論和聲樂鑒賞等內容,幫助學生領會聲樂中較難理解的一些抽象概念,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豐富教學內容。筆者通過一段時間的上課實踐,感覺效果不錯,學生比較歡迎,好處如下。
傳統的聲樂教學中教師是主體,靠言傳身教,這也是最早的意大利學派的美聲唱法采用的教學方法,僅憑經驗,而無明顯的理論,只有教師教學生直接模仿。對于現在的師范院校的聲樂課,大都采用音樂院校的傳統教學模式,如:在一堂聲樂課上,教師往往通過反復的聲樂練習曲,力求使學生達到一種教師要求的聲樂標準。然而,面對部分聲樂條件較差、水平較低、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單靠傳統的練聲環(huán)節(jié)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這種單一而枯燥的練聲很容易產生疲勞,學生也感到枯燥;在唱歌處理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往往一邊指導,一邊又充當著鋼琴伴奏的角色,很難集中精力指導歌唱。以上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利用電腦輔助完成,比如,就傳統教學來說,練聲是必不可少的,利用電腦的錄音功能,可以把已往的發(fā)聲練習錄下來,一方面,教師可以隨時調出學生歷時的練聲和歌唱音像資料,對其進行點評和指導;另一方面,也可播放學生的實錄練聲曲,讓學生同步跟隨練聲,節(jié)省了教師的鋼琴伴奏環(huán)節(jié),從而,教師可以集中精力指導學生的練聲。筆者認為,這個環(huán)節(jié)在上課開始時運用比較好,這一過程叫“開聲”過程?!伴_聲”的目的是讓歌唱狀態(tài)先活躍起來,這個過程很有必要,每一個歌唱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因為在“開聲”之前,良好的歌唱狀態(tài)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找到的,這個過程中如果教師對學生要求過細,其效果往往不大,只能浪費有限的上課時間;而當“開聲”一段時間后,教師再去要求學生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練聲,做進一步的指導,效果比較好。另外,聲樂教師易受聲部的限制,給教學帶來不便,如:女教師往往帶男學生不如帶女生容易出成績,其主要原因是男生本來就難訓練,加上聲部不熟悉,就難上加難;男教師相對好一點,但在女聲部,特別是訓練花腔女高音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運用電腦就可以彌補這些不足。教師可有針對性地把各種不同聲部的'音響資料保存起來,隨時讓學生了解這些不同聲部的聲音狀況,有效地解決了教師模仿聲部的難題。
二、利用電腦的錄音功能可有效地對學生的聲音進行對比分析。
在以往教學中,教師感到最大的難題是學生的聲音不容易做到“集中”和“高的位置”,學生往往對聲音的判斷只是停留在主觀的判斷上,但通過錄音進行分析可以使學生聽到自己的真實聲音,他們的確感到“發(fā)悶”的聲音不好聽,透不出來……為了解釋聲音的特性,教師可以把他們“發(fā)悶”的聲音通過錄音軟件,將其進行提調,他們的聲音就會立刻變得尖銳、明亮,音色也發(fā)生了變化。這說明原來的聲音頻率達不到技術要求,需要在這方面進一步進行訓練和調整。針對這個環(huán)節(jié)最好可以單獨設立一門聲樂錄音分析課,通過反復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聲音比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有助于學生客觀辨別自己聲音的能力。
三、鍛煉學生的歌唱機能,從而把握好演唱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過去聲樂教學,一般是聲樂教師自己來伴奏的,他們多半是即興式的,往往對歌曲速度、節(jié)奏、風格把握不準,而且曲目范圍也受限。常常看到聲樂教師不情愿教自己不熟悉的歌曲,學生在這方面不能得到滿足,電腦就可以彌補這種缺陷。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手段下載可供選擇的歌曲伴奏存入電腦,有條件的最好連接網絡,隨時可以下載歌曲,一方面教師可以對教學的曲目加以了解,豐富曲目;另一方面,可以及時對學生要求唱的一些歌曲提供演唱示范。在處理歌曲的環(huán)節(jié)中,也可以通過播放歌曲的伴奏讓學生同步演唱,這對提高演唱水平和表演很有幫助。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演唱中存在的問題,如節(jié)奏、吐字、感情等問題進行處理,省去教師一邊伴奏,一邊指導的不便,可以更加集中精力,使學生更好地準確把握歌曲及演唱風格。
通過電腦視頻也可以將歌唱家及學生本人的演唱狀態(tài)客觀地再現出來,教師可以利用視頻指導上課,從而對學生的發(fā)聲和演唱提供更客觀的評價。學生對此容易理解和接受,糾正起來相對比較容易,如:筆者有一個學生在唱《黃河怨》時總是把握不準歌曲的內容,特別是引子出現的那段唱,應是一個受日本侵略者蹂躪的婦女傾訴自己的苦難,音樂是凄涼而緩慢的。隨著人物的感情發(fā)展,音樂節(jié)奏開始加快,這時演唱要將全部的力量推上去,以表現主人公失掉兒女的悲憤心情和向侵略者報仇的決心。在事先對這首歌不熟悉的情況下,學生很難把握準確,然而,當把這首歌的演唱通過視頻播放,加上筆者的講解,學生當時就被歌曲感染了,于是演唱有了內在的感受,演唱也打動了筆者,否則,要在此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
在教學中,教師應重點對學生在演唱中存在的局部問題做一些具體的指導,如:有的歌曲在結束前的高音普遍存在問題,教師可以反復示范或講解如何解決這些高音的方法;但也有學生對歌曲的局部能夠把握,對歌曲的演唱完整性不夠。筆者通過教學發(fā)現,在很多場合下,學生往往不能對一些大曲目把握好,單純就幾個高音演唱不存在多大困難,但完整地演唱往往感到吃力,唱不下來。其主要原因是跟隨伴奏演唱完整歌曲的機會少,他們多半是沒有一個好的伴奏,加之自己自彈自唱能力又不強,缺乏演唱完整歌曲的能力,這樣就影響了歌唱機能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適當加大學生的演唱環(huán)節(jié)是鍛煉學生演唱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筆者在開始上課時,將一些中小型的歌曲伴奏通過電腦的播放,讓學生跟隨演唱,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提高歌唱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演唱提出指導意見,或進行示范講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比原來過多的練聲要好得多。對一些較難的歌曲,教師可以通過分節(jié)處理或對歌曲演唱合理地分配力量,如《松花江上》這首歌不容易唱,特別是歌曲后面的連續(xù)高音不容易唱好,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歌曲開始時盡量省力,用訴說的感情去演唱,這樣到歌曲的高潮才有可能用上力。所以,讓學生多跟伴奏演唱,既鍛煉學生的歌唱機能,同時加強對歌曲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的把握都是很有幫助的。
四、通過視頻欣賞,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歌唱藝術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藝術,在傳統教學中往往側重的是聽覺藝術,不注重形象和形體動作的表演,特別是有些帶表演性質的歌曲,如我國的一些民歌和歌劇,演唱者要有些表演的成分,如歌劇《小二黑結婚》中巧兒的獨唱《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在唱這首歌時要求演唱者盡量貼近角色,表現出巧兒的活潑性格和對甜蜜愛情的向往,要求演唱中要有些舞蹈動作和表演?,F在是信息化時代,能歌能舞的演唱已成為時尚,即使獨唱也要有點動作或找個伴舞;當然,我們的聲樂教學不能照搬這種形式,夸大表演的動作成分,這要根據具體的作品而定。
為了提高學生的演唱動作和表情,教師可以通過電腦播放一些有關演唱的視頻資料,學生可以通過欣賞這些資料提高演唱風格和表情;同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聲部的學生播放有關歌唱家的演出視頻,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他們,比較他們。如筆者通過播放歌唱家演唱的《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的視頻,讓學生直接地感受歌唱家的演唱表情和動作要求,這無疑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推進和激勵。
教師可以通過整理,將聲樂教材里的一些歌曲及歌唱家的演唱搜集在電腦里,便于學生了解歌曲風格,提高了聲樂的鑒賞力和審美意識。
總之,隨著電腦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多的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開始接受,希望有關聲樂教學的軟件將來會出現,給教師上課帶來方便。當然,聲樂教學畢竟有它的特點。這些特點,主要是聲音的塑造方面,涵蓋著很多“隱形”的技術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往往要靠教師的豐富經驗來指導教學。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電腦的作用只是輔助性的,在一個課時中應占據一小部分時間,多數時間要靠教師在課上發(fā)揮主導作用。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和教學水平,同時要熟悉電腦的基本功能,使其為教學服務。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聲樂曲目拓展論文篇十
摘要: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應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即必須以職業(yè)崗位對學生英語能力的需求為教育目標。在教學中應提高課堂內外的資源效益,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外活動是整個英語教學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外語重要的輔助形式。開展必要的英語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同時能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現狀,結合我院開展第二課堂英語教學的實踐對英語課外活動所遵循的具體原則和形式作了有益的探索,在教學實踐中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職特色;應用型人才;第二課堂;教育目標。
隨著近年我國對高級職業(yè)技術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高職高專教育也隨之蓬勃發(fā)展。高職高專的教育是以培養(yǎng)面向基層、面向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所以職業(yè)技術教育應以技術應用為主、以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為核心。
第一,我國目前還是缺乏英語環(huán)境,學生只在課堂上學習英語,而無法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習得英語。
第二,高職高專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差,底子薄弱,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經過正式的高考,通過三年高中的學習,具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和知識,但是整體水平不高,無法完全適應當前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另外一部分學生是從中專、技校等學校升入高職高專的學生,他們的英語基礎非常差,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
第三,很多學生并沒有培養(yǎng)起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他們對學習目標不明確,所以對于英語學習的方向更加迷茫,從而對于英語學習失去信心。
第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傳統上重基礎,輕能力;重講授,輕實踐。高職高專的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為目的,“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既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必要的英語語言知識,也應強調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有關涉外業(yè)務工作的能力。但是現在高職高專教學中由于教學時數少,內容多,又要應付全國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的ab級考試,多數教師就只好沿用灌輸教學方式,則中英語知識的講解,從而忽略了英語技能的培養(yǎng)。
英語教學在高校課程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然而,我院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狀況不容樂觀,仍然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首先,我院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差,英語底子薄,入校后參加高校英語學習非常吃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弱,對老師的依賴性強,對課本的依賴性強,在英語學習中缺乏應有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雖然我院英語教學也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教學手段也不斷更新,課堂內教學有一定效果,但是仍然存在教學手段比較傳統、教學模式單一的現象。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很難落到實處。
第三,英語教學的課時具有局限性。在課時壓縮后的高職英語教學課堂內教師很難做到聽、說、讀、寫面面俱到,學生的英語輸入量偏小,應用英語的機會少,聽說能力得不到平衡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調動一切積極的因素,努力讓學生置身于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中很重要,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并且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課堂內外相結合從而推動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良好發(fā)展。
在總結了我院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現狀,結合英語學習的需要,我院于2009申請市級課題《課堂內外相結合推動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研究并探索我院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工作。在一年多的探索和教學實踐中,我院的英語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課堂內英語教學以學生為主體。
語言學家simondelasco認為:“一種技能的獲得無論是設計打字、演奏樂器還是學習外語,都要求學習者不與老師平分工作,而是做大部分的工作。老師必須少一點講授,多一點引導。這樣,學習語言的責任會從老師轉移到學生身上?!?/p>
目前,英語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場所。教師要努力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及合作等方式,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興趣,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做中學”。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得到盡可能多的訓練。訓練是英語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練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教師時時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實踐,不斷積累,舉一反三。與此同時,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做到“授之以漁”。
針對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對英語不夠重視,興趣不濃等問題,我們在課堂的教學設計上做了相應的調整。在英語教學中始終強調活動型或任務型教學。這一理念在日復一日的實踐中終于潛移默化的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起到了促進學習積極性的作用。
在任務型教學課堂內通過小組活動(groupwork)、兩人對練(pairwork)、角色扮演(roleplay)等不同形式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有事可做,有話可說”。
在搞好英語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利用好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課外作業(yè)的布置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為目的,如鼓勵學生做情景對話、角色扮演、短文復述、寫讀后感等。此外,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努力優(yōu)化校園英語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置身于一個良好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中,讓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讓他們把學到的英語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訓練語言能力的同時,提高綜合素質。
(二)課堂外大力開展英語第二課堂。
課外活動是教學的一種輔助形式,是課堂教學的繼續(xù)和深入,是整個英語教學過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外語的重要輔助形式。課外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更有效的利用課內學習。開展必要的英語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同時能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課堂外,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將英語學習的氛圍逐步在學院內開展起來,主動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的,寬松的,趣味的,豐富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可以在游戲中,競賽中,互相溝通,互相合作,從而達到鍛煉自己,提高英語實際應用和操作能力這一共同的目標。本課題組成員在近一年的時間里積極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偨Y這一年的成功經驗,現把我院開展的第二課堂形式做出如下歸納:
1、專題講座和開設選修課。
我們還不定期地邀請專家、教授舉辦講座,傳授英語學習方法及四六級應試技巧;邀請嘉賓圍繞異國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和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等主題進行介紹,隨后現場解答學生常感困惑的問題。同時加強與其他院校的交流與合作,鼓勵和指導學生投身社會實踐。教師還通過開設《高級英語》、《英美文化與影視欣賞》等選修課的形式傳授較系統的上述方面知識,幫助學生克服因缺乏文化背景知識而造成的英語學習障礙。
2、影視欣賞活動。
我們通過定期舉辦外語影視欣賞活動,讓學生接觸真實地道的語言和感受影視片所反映的特定文化。另外,我們還就所播放的影視片開展觀感交流、話題討論,影視配音,角色扮演等系列活動,以增加學生語言輸入和輸出的機會,提高其語言的表達技能。
3、英語角活動。
英語角是廣受學生歡迎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利用英語角這一有益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這項活動中是組織者,給學生以指導和幫助,學生是參與者。由教師和聽說能力強的學生提供協助并發(fā)揮他們的示范作用。學生們在英語角可以自由組合,自由交談,自由討論,同時在討論的過程中還穿插一些與英語相關的游戲,如猜謎語,唱英文歌曲等,以此來緩解學生們用英語交流的緊張氣氛。一開始,不少學生不敢開口,怕講出來有錯,后來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能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了。教師通過提供多種情景和各種話題,盡量讓所有學生能找到興奮點和興趣點。
4、英語技能競賽活動。
教師定期組織英語技能競賽,這些活動不僅需要參賽者具備較強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而且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應變能力和包含表情、手勢在內的非言語交際能力等。這一類型的活動還包括英文歌曲、英語寫作、英語書法、英語翻譯、英語詩歌朗誦等比賽。
5、調頻發(fā)射臺的利用。
定期將與課內教學相關的聽力材料的播放內容和時間向學生公布,組織學生按時按需收聽。同時選擇一些英文歌曲,幽默故事,從而提高了學生們的英語聽說能力,并增強了英語學習的興趣。
三、我院開展第二課堂的效果及成績。
(一)在經常參加第二課堂活動的學生中開展的問卷調查表明有89.17%的學生認為第二課堂活動激發(fā)了自己的英語學習愛好,其中87.5%的人表示自己對英語的愛好越來越濃。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本課題組成員老師在通過這一年的努力后,在本課題結題前成功的舉辦了兩次英語技能大賽。英語技能大賽包括英語書法比賽,英語口語比賽,英語歌曲比賽。學生們積極報名參加比賽,五年制的同學也積極參加競賽,從而可以看出學生們對于自己的英語綜合技能有很大的信心。從比賽中,學生們通過英語交流了解了自身英語學習方面的問題,同時本次活動也大大激發(fā)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此外,在2009和2010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我院08級09級學生榮獲d類一等獎。
以上結果表明,一方面逐漸使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另一方面利用外部動機的作用,使學生已經形成的內部動機處于持續(xù)的激起狀態(tài)。教師參與英語第二課堂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外部動機,還強化了其學習的內部動機。
教師參與的第二課堂教學實踐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知識,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水平。第二課堂活動的多樣化增強了其趣味性,更多的學生被吸引到英語學習活動中來。
四、結語。
理論的研究離不開實踐,實踐的進行需要理論的指導。在改革課堂內教學工作的同時,我們積極的開展第二課堂建設,理論研究與實際建設相結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我們仍然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提高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為最終目標,把我們的研究成果擴展推廣,建立起具有高職特色的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胡壯麟.大學英語教學的個性化、協作化、模塊化和超文本化―談《教學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5):345.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3]束定芳.外語課堂教學新模式鄒議[j].外語界,2006(4):21.28.
[4]王薔.英語教學法教程(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聲樂曲目拓展論文篇十一
有效教學是以關注學生自身對知識的需求、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及學習進步為核心進行有效率的課堂教授。就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而言,學生在學習過程充分發(fā)揮其自主性,并進行探索研究式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對學生開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有很積極的作用,同時在自主性學習中,學生能夠主動應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進行主動的探究和解決,自主性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大為提升。因此在研究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教學效率則以此為標準而表現為相應的探究式教學和研究性教學[1]。
第一,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效教學通過改變教學方法和相應的教學策略來更好地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將自身的經驗與學習得來的科學成果和經驗相聯系結合,使高職高專院校學生從以往的知識接受者轉變?yōu)榉e極的探究者,并在學習的環(huán)境中,為學生提供學習體驗機會,從而使學生能夠自行構建整體性的學習體驗,在充分體驗的過程中,學生得以獨立完成學習。第二,學生學習的批判性。批判性的學習也是高職高專院校進行有效教學的一項特征,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在批判性學習的氛圍中得到加強和提升,同時學生在思辨中明晰自己的觀點,在教師給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的基礎上,學生將學習內容進行自我轉化并消化吸收,完成學習。第三,學生學習的跨界性。有效教學中,跨學科教學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跨學科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在此教學方法中也會增益。有效教學對于對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會豐富教學課堂,學生學習效率也會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成績需要通過一定的學習任務反映出來,學習任務要實實在在,不得抄襲應付,如此才會有學習效率。學生在課后有機會和時間向教師咨詢和尋求指導,從而針對不同學生能夠找到不同問題的解決辦法。學習資源應充分提供,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而主動研究學習。同時,教師在自身的發(fā)展中也應該以不斷增強學科能力和專業(yè)技能為目標,使有效教學在教師的自身發(fā)展中朝著更明確的目標不斷創(chuàng)新前進[2]。
第一,教學設計。為了促進有效教學,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管理應采取相應的方法來實施管理。在教學設計方面,可以在課程分配和單元規(guī)劃中,學生充分了解課程設計的目標和單元時間段學習的目標,同時課程考評方式,單元學習時間分配,學校對學生合格標準的具體要求等方面的教學管理也與學生的自身發(fā)展、個人能力的提升密切相關,都應體現在有效的教學設計之中。第二,教師素質。在教學管理的結構中,教師必須要考慮學生自身的知識背景,以及規(guī)定內的學習內容、引導有效學習的因素、學生學習方法是否合理及學生參與能力,課程知識的設計構建、學生成績評價、學習資源的利用等等。而教學過程中,教師則要做到講授課程內容時,語言流暢且表達清晰、上課要按時完成課程規(guī)定任務的同時不乏有趣內容的講授,從而使學生在掌握課內知識之外獲得課程外知識的相應補充。在課堂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形成良好互動,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疑問能夠及時提出,教師在教學中則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課程內容知識不充足的情況下,教師適當補充以課外相關的知識,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后續(xù)學習。在學生多樣化的前提下,要因材施教,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對課堂所做到的教學貢獻,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3]。第三,教輔設施。教學設施在教學管理中也應當被重視起來,包括相關的教學服務支持、職業(yè)幫助和咨詢等無關教師教學的外在因素,如教學活動中所占用的場所和相關設施配備、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否在咨詢后得到及時的服務,這些外在客觀的因素亦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生活。第四,教學評估。教學評估是教學管理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評估包括教師教學的評估和學生學習的評估,學生學習評估需教師在學習之前就對其進行充分說明,包括學習評價范圍、評價過程及手段方法、相應的時間安排等,最后做出綜合性學習評價。教師教學評估包括課堂教學質量評估和教師參與教學建設情況評估兩個方面,主要以課堂教學質量評估為主,可依據專業(yè)、課程、實驗實訓等實施多層次多角度的評估,包括專家(督導)評教、同行評教、教務評教和學生評教四個方面,以學生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為主,最終形成綜合性和有效性較高的評價結果。
四、結束語。
中國的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管理仍存在許多實際性問題,需要不斷加強和改進,首先管理理念的轉變是前提,中國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管理行政成分較多,規(guī)范約束性條件太多。教學管理應逐漸向以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為價值導向方向轉變,進而來加強管理,從而使教學管理的內涵有實質上的進展和突破。對有效教學有促進作用的宏觀政策也應作出相應的調整,以及對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標準要詳細而明確,教學質量的評估和保障也需建立相應的機制[4]。通過對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管理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教學運行機制也將在管理創(chuàng)新的推動下逐漸趨于完善,管理體制的合情理促使教師在有效教學上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改進,從而使有效教學更接近教學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林英.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形成機理、有效教學評價及質量管理體系構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
[3]第三章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理論與實踐.2008:185.
[4]秦小云.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高職高專院校,2005.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聲樂曲目拓展論文篇十二
摘要:高職院校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用技能,以便他們更快地融入社會,而傳統的稅法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財會人才的要求。因此,進行稅法教學改革,努力強化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在新時代下必須要進行的工作之一。本文針對目前稅法實踐教學的缺陷,提出幾點改進建議。
高職院校進行的是一種職業(yè)教育,財會專業(yè)需要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實用型和復合型的人才,而傳統的教學方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的要求了。因此,高職院校越來越多的課程開始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教學改革,稅法課程也不例外。其中實踐教學的強化是教學改革的內容之一,筆者將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在分析稅法實踐教學現狀的基礎上談談如何進行實踐教學。
由于我國將進有一半的高職院校都開設了經濟類、財會類專業(yè),而稅法課程又是這些專業(yè)的必修課程,承擔者為社會培養(yǎng)優(yōu)秀財會人才的大任[1]。但是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深入,社會對財會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相關調查資料表明,絕大部分學生步入社會之后的在稅收方面的實際操作能力較低,一旦遇到實際的稅收問題便手足無措,無法解決實質問題。學生雖然對我國現行的稅收制度以及稅收計算方法有清楚的了解,但是學生的水平仍然停留在理論層面,與社會實踐脫節(jié)。究其原因,主要癥結在于高職院校稅法教學方法的脫離實際,過于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實踐教學。
據筆者觀察,大部分院校稅法課程的教學都采取傳統的所謂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也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固定的教室內聽教師講課,而教師往往以某一本教材為講述內容。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所接觸到的都是專業(yè)的理論知識,缺乏實踐機會,很難將理論轉化為實際的處理稅收問題的技能[2]。此外,這種教學方式還會導致課堂的枯燥與沉悶,被動接收知識的學生很難提起學習興趣。此外,很多教師著重于稅法本身的講解,而忽視了稅法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與其他知識的斷裂導致學生在實際中只會孤立地處理問題,對辦稅流程以及稅務處理程序都不了解。
高職院校職業(yè)教育的'目標是要培養(yǎng)出具備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還要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而長期存在于稅法教學中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法顯然已經不再適應社會需求[3],因此,進行稅法教學改革,強化實踐教學十分緊迫。
(1)踐行情境教學,讓學生置身于稅收工作的典型環(huán)境中。
稅法課程進行情境式教學就是由教師為學生設計與稅收相關的開業(yè)登記、發(fā)票領購、防偽認證、申報納稅等具體的工作情境,學習相關理論之后,讓學生身臨其境,參與各項稅收工作,從而達到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具體的工作的目的。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收者,而是知識的主動吸收者[4]。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在工作情境下的表現,對學生實際技能有清晰的了解,發(fā)現問題便可以因材施教,還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便其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2)加強校內的模擬實訓教學,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加強實訓教學首先要求學校要提供相應的實訓設備和環(huán)境,財會院校需要在校內建設一個實訓基地,提供手工模擬試驗室以及電算化模擬試驗室。教師可以安排專門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模擬實訓,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參與實訓。還可以通過舉辦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分成小組代表不同的企業(yè),各自扮演企業(yè)經歷、財務總監(jiān)等角色,各司其職一起來完成某個與稅收相關的某個項目,然后教師與其聘請的外部人員一起擔當評委。同時,學校還可以加強與校外企業(yè)的合作[5],在企業(yè)內設置實訓基地,組織學生進企業(yè)學習,這樣更直接也更有效,學生可以學到切切實實的工作技能。
(3)創(chuàng)新課程考核方式,強化實踐在考核中的比重。以往的稅法教學中,期末考試往往成為學生成績評定的主要標準,這種方式只會促使學生死記硬背書本知識。要真正地強化實踐教學,需要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而創(chuàng)新成績評定方式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將平時學生進行實踐學習的表現、主動參與實訓以及參加各種相關競賽的成績都算作成績考核的一部分,這樣可以給學生提供參與實踐學習的動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進行稅法教學改革已經勢在必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強化實踐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升其工作技能以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只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建立工學相結合、強化實踐教學才能培養(yǎng)出具備創(chuàng)造性思維,符合實際需求的應用型人才。而如何進行稅法實踐教學成為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難題,本文從踐行情境教學、強化模擬實訓教學、改革課程考核方式這三個方面為這個問題提供了答案。
參考文獻:
[2]盧運輝.構建高職《稅法》課程實踐教學考核模式[j].考試周刊,(25):7.
[4]段曉紅.關于法學專業(yè)《稅法》課程實踐教學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18):180.
[5]王玨,李曉紅.高職會計專業(yè)稅法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08(05):150.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聲樂曲目拓展論文篇十三
在新時期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專業(yè)技能,在具體的教學中主要以應用為重點,強調專業(yè)技能在實踐中的應用意義。高職院校的教育開始大力加強對學生的專業(yè)指導,對具體的專業(yè)設置進行有序的調整,對課程教學的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有效地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模式,全面做好高職教育的準備工作。對于高職院校音樂課程的教學,特別是鋼琴的具體教學中,有很多的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和老師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思考[1]。
在高職院校中開設鋼琴教學主要是為了有效地增強學生在鋼琴上的演奏能力,以及對音樂內涵的深刻理解能力和具體的音樂表現力。在教學中只有有機地將鋼琴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使得學生對鋼琴演奏的方式方法有一個很好的把握,全面理解和吸收鋼琴的理論知識,掌握鋼琴演奏的操作技能,對音樂作品的內涵有很好的理解,綜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使所學的鋼琴演奏知識得到有效的發(fā)揮。高職院校鋼琴課程的實際學習,產生了很多的積極作用。
(一)有效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在高職院校中鋼琴的教學能夠增強學生對音樂以及相應的音樂作品的認知理解能力,還能對學生將來的學習與工作以及人生的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作用[2]。與此同時,作為一門美感度十分強的藝術類學科,鋼琴的學習一方面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會有很大的提升。
(二)提高學生的協調性。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它的復雜性要求演奏者必須對聽覺、手指的觸覺以及腳上踏板有較高的協調能力,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對學生左右腦有很好的訓練作用,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每一天堅持鋼琴演奏訓練,能夠有效地訓練學生身體各部分技能的協調性,對大腦也有較好的'鍛煉作用,加強學生的智力發(fā)展。
(三)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學生在鋼琴課程的訓練中能夠接觸到很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在長期的演奏與聆聽的過程中能夠加強對音樂的理解,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了鋼琴的專業(yè)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音樂鑒賞力[3]。
(四)有效積累精神財富。想要取得高效的訓練成果,就必須堅持對鋼琴的訓練。鋼琴演奏對專業(yè)技巧有很高的要求和規(guī)范,需要學生長期堅持訓練,只有日積月累才能實現最終的訓練成果。在日常的訓練和學習中,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加強耐心以及自信心,才能有效地完成訓練任務,得到有效的教學成果。所以在鋼琴的實際訓練中,能夠對學生的意志力有較好的磨練,還能增強學生頑強以及堅持的優(yōu)秀品質,為學生以后的鋼琴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沒有形成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并不注重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對教學計劃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可能產生的問題沒有給出細致有效的解決方案。并且在教學中老師沒有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很少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情況制定合適科學的教學計劃,無法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發(fā)展情況布置合適的教學任務,使得教學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隨意性[4]。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準確地把握教學的體系,無法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導致在具體的教學中出現很大的問題,沒有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
(二)學生對音樂作品缺乏理解。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中很多的學生只注重演奏上的技巧技能,不關心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情感的表現。甚至很多的學生對音樂教學的目的缺乏理解,不管不顧音樂作品的難度一味地想展現自己。不將自身的實際操作能力與音樂能力和具體的演奏曲目結合起來,往往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這個問題在鋼琴的教學中經常出現,是當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決的。
(三)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脫軌。老師在鋼琴教學上應當注重對具體實際的應用性加以指導,而不是簡單地在音樂的級別上下功夫。在高職院校的鋼琴教學中,老師要與時代因素以及社會的發(fā)展實際相結合,全面增強學生的操作能力,防止出現學生在鋼琴等級上很高,卻不能即興伴奏與表演的情況出現[5]。
(四)學生的生源質量較低。高職院校的學生因為多方面的原因,在鋼琴的教學中體現著很大的差別,在音樂素質表現上也因人而異,學生對鋼琴教學的理解水平不同,對整個教學的展開產生了很大的阻礙。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從來沒有接觸過鋼琴的教學,對鋼琴的理解程度較低;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從小就進行鋼琴的學生,擁有較高水平的演奏技能,甚至會覺得高職院校中開展的鋼琴教學活動對自身沒有任何的意義。這種差異性使得老師無法準確制定實際的教學計劃,不利于整個教學的開展。
(一)明確鋼琴教學的目標。鋼琴的教學是為了培養(yǎng)專業(yè)性的鋼琴演奏者,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應當嚴格地對學生進行要求,全面保證教學的質量,所以老師要注重從零抓起,從基礎抓起。明確鋼琴的教學目標,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全面提升即興伴奏與表演的能力,為學生接下來的鋼琴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在實際的鋼琴教學中,老師要注重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根據學生鋼琴素質層次不齊的情況做好合理有效的教學計劃,在整個教學中要注重將進度與實際的規(guī)劃相結合,做好兩者的兼顧。音樂曲目的選擇要與學生實際的發(fā)展情況相匹配,不能盲目沒有目標地進行選擇,要在學生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逐步向比較有難度的曲目過渡,穩(wěn)定地發(fā)展學生的演奏能力[6]。
(三)實行雙向選擇模式。在教學中,不僅老師可以選擇學生,學生也同樣可以選擇老師。在老師選擇學生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滿足學生和老師的實際教學愿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全面實現教學的最佳效果。在學生選擇老師的過程中,能夠使得老師進行再學習以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技能,促進老師有效地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水平得到提高,保證鋼琴教學質量。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還能推進學生與老師的有效溝通與交流,促進共同發(fā)展,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中鋼琴的教學課程已經成為整個音樂專業(yè)的一項至關重要的課程,有效地推動了我國音樂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鋼琴教學的重要作用,高職院校中鋼琴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不斷增強高職院校鋼琴課程的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yǎng)出專業(yè)性的高素質人才。
作者:郭瑞單位:周口科技職業(yè)學院。
參考文獻:
[3]黃金偉.試分析高職院校數學建模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9):32.
[4]岳立明.分析高職語文現狀探求高效應對方案——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的現狀及應對措施[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2):13+26.
高職院校聲樂教學的聲樂曲目拓展論文篇十四
摘要:現代漢語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文秘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這門課程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教學目標與實際操作的脫節(jié)、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學生水平的矛盾等。如何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如何更加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恰當運用語言的能力,是學術界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將分析本課程現存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對高職高?,F代漢語課程改革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關鍵詞:高職高?,F代漢語課程改革。
現代漢語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文秘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其設置已經有數十年了。隨著現代漢語實踐的日新月異和現代漢語各學科的研究深入和科研成果的推陳出新,現代漢語也不斷地將一些新興的漢語現象和新穎的科研成果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同時,《現代漢語》教材的內容也越來越多,以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為例,從首版、修訂版到增訂版、增訂二版,篇幅不斷增加。但在具體的教學中,真正的效果又如何呢?或者說,通過這門課程,究竟要培養(yǎng)學生什么樣的能力呢?下面本文從兩個方面談一談高職高專院校文秘專業(yè)現代漢語課程存在的問題和可試行的解決方法。
一、存在的問題。
現代漢語課程歷經幾十年的發(fā)展,在高職高專文秘專業(yè)學生的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從現在的課程設置和學生的反饋來看,這門課程存在一定問題。
(一)教學目標與實際操作的脫節(jié)性。
現代漢語課程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文秘專業(yè)最重要的基礎課和必修課之一,兼有工具、理論和實踐三方面的性質。其教學目標為:
(1)教授學生有關現代漢語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
(2)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理解、運用漢語的能力,使其通過學習本課程具有恰當運用語言的必要素質。
但是,本課程現在實際操作方面有一個很大的誤區(qū):過分強調知識性,而忽略了能力性,偏重于靜態(tài)的形式講授,而忽視了動態(tài)的意義把握。課堂上,教師只是讓學生掌握有關現代漢語的基本知識,讓其死記硬背各種概念術語,并沒有通過教學教會學生如何更好更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來工作、生活。
我們知道,作為文秘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之后的工作方向大多是文秘及相關崗位。可就現階段此崗位的情況反饋來看,很多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之后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單位的`需求。那么,作為基礎課程的現行現代漢語教學,是否與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脫節(jié)呢?現代漢語課程該如何改革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應對實際工作的能力呢?這些問題很重要,因為教學質量的高低與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和語言運用水平。學生要勝任將來崗位,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現代漢語理論知識和一定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因此,現代漢語課程要真正做到提高學生的語言素質、語言文字規(guī)范意識和語言文字應用水平,理論講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通過學習課程,提高現代漢語的語音、詞匯、語法、修辭各方面的分析和應用能力。
(二)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的矛盾性。
我們前面提到過,隨著漢語研究的不斷發(fā)展,現代漢語課程的內容也在不斷擴充。但是有一個現實情況是,內容再豐富,課時量卻并沒有增加。勢必使教師在講課時只能蜻蜓點水、一掠而過,而學生在課程結束之后也往往很茫然,似乎什么都了解到了一點,但又似乎什么都沒有印象。此外,語言類課程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需要講授和練習相結合,我們知道,理論是要用來指導實踐的,學習理論是要幫助我們分析和解決具體語言問題的。因為課時有限,再有經驗的教師也難有足夠的時間組織每一個知識點的課堂實踐。在很多時候,一些課后的練習都沒有時間來講解,更別說向教材之外的相關知識領域進一步延伸了。
(三)教學內容與學生基礎的不適性。
由于長期以來的中學語文教育存在“重文學輕語言”的傾向,加之高考試題結構中語言部分的比例又非常有限,所以剛入學的大學新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非常欠缺。以致絕大多數中學畢業(yè)生經過六年語文學習后,不論是漢語語音學、漢字學、詞匯學還是語法學、修辭學的知識,大都還是停留在對于母語的日常習得與耳濡目染的一種感性知識階段上。這種知識是非常零散、不成系統的,因此學生在進入大學學習現代漢語課程的時候,就會感覺非常吃力,進而對課程本身產生抵觸情緒。在這方面,還需要教師們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變這種現象,使學生能從中學到大學進行更好地銜接。
二、解決辦法的探討。
(一)關于現代漢語課程內部再分類的教學設想。
現階段的現代漢語課程教學多采取一位老師通講全部課程的方法,但我們知道現代漢語課程本身就包含漢語語音學、詞匯學、語法學、漢字學、修辭學幾個部分。因為課時有限,很難就每個部分充分展開,所以學生往往囫圇吞棗,最后印象模糊。其實可以化整為零,把其中各個部分分離出來,使之獨立成為一門課程。這種條分縷析、深講精練的現代漢語分科教學是完全可行的。因為這些分科都已經是各自具有明晰學科規(guī)范和豐碩研究成果的獨立學科。同時,這也為教學與漢語學術研究發(fā)展的同步性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這樣一來,教師可以術業(yè)有專攻,對具體某個方向的教學進行充分備課和深入研究。同時,教學上的反饋也可以促進教師本身對該學科的研究。
(二)關于語言類課程上課方式的探索。
首先,ppt的內容要條理清晰,利于學生記憶。每節(jié)前面列出學習要點,每節(jié)后設置豐富的練習,這是鞏固基礎知識、熟悉分析方法、提高語言能力所必須的。同時,在練習之后設置啟發(fā)型思考題,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認真思考,進行討論。由于這些題目沒有標準答案,對于學生思維的擴展有很大好處。在每節(jié)ppt最后開列出本節(jié)的參考文獻,讓學生了解課程的重要資料。此外,要注意語料選用的與時俱進和趣味性,注意圖片的運用,這是提高學生注意力的一個好辦法。
其次,開展一些課外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這門課是有實用性的,是與生活緊密結合的。如讓學生對校園內或者市區(qū)某個地方的各種懸掛標牌的語言規(guī)范性進行調查,從字形和詞匯使用角度進行糾正;或者讓學生考察一些店名或街頭廣告語的修辭手段,讓他們對其特征進行總結等。這些都是很有趣并且可以鍛煉學生自主調研能力的活動。
(三)關于課程測試與評估手段的討論。
關于現代漢語課程的測試與評估,現階段大多還是采用書面試卷考試的方式。這種測試方式并不能全面考察學生是否通過這門課程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應用能力。對學生的考察應該貫穿于課程始終,包括平時作業(yè)、課堂討論等等。最后的綜合考試,除了學校統一要求的試卷之外,還可以要求學生以自選的形式交一篇作品,可以是讀書筆記,可以是小論文,可以是實踐調查報告等等。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考核問題就是學生的語音、詞匯、漢字使用規(guī)范問題。我們不希望出現這種情況:學生學完現代漢語課程從事相關工作,在最基本的字詞上卻出現錯誤。因此,在大學的課程考核階段就進行把關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到底采用何種方式來考核,現在還是一個問題,期待大家共同來解決。
以上僅就高職高專現代漢語課程存在的問題和一些改革的想法進行了初步探討,不當之處,敬請指正。作為高職高專文秘專業(yè)的基礎課程,現代漢語的課程改革仍然是任重而道遠的,期待有識之士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程淑萍.高師現代漢語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11月.
[2]關玲.師范院?,F代漢語課程建設的思考.遵義師范學院學報,4月.
[3]王宇翔.淺談高職高專文秘專業(yè)現代漢語的教學改革.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772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