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9 13:37:07
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模板16篇)
時間:2023-12-09 13:37:07     小編:翰墨

通過總結(jié),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如何寫好一篇議論文是許多人感興趣的問題,下面給出幾點參考意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fā)。

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篇一

1、了解隋唐對外交往的情況,包括日本派往中國的遣唐使與唐文化對日本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鑒真和尚東渡日本、隋唐與新羅的友好往來、唐玄奘西游取經(jīng)等史實。

2、小組合作討論隋唐時期我國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即產(chǎn)生的影響。

3、通過對鑒真東渡和玄奘西游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追求真知和為實現(xiàn)目標不懈努力的品質(zhì)。

【重難點】唐與日本、天竺的交往。

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jīng)認識到唐朝前期,我國政治相對穩(wěn)定,經(jīng)濟和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國內(nèi)各民族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進一步密切,疆域空前廣大,出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時期。唐朝在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等方面得到發(fā)展的同時,十分注重對外交往。

【自學指導】。

一、?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二、隋唐時中日兩國的交往。

1、日本遣唐使何時來到中國?他們的主要使命是什么?

2、唐文化對日本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

3、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誰?

4、鑒真東渡日本為中日文化的傳播做出了哪些貢獻?

三、唐與新羅的交往。

1、新羅通過哪些方式同唐朝發(fā)展友好關系?

四、唐與天竺的交往。

1、你知道天竺是現(xiàn)在的哪個國家嗎?

2、歸納玄奘在天竺的主要經(jīng)歷。

3、玄奘以親身見聞寫成的著作是什么?這部書起到了什么作用?

五、促使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因素有哪些呢?請大家結(jié)合前面學過的知識,討論以后回答。

精講透析:

1、唐朝時,人們怎樣稱呼中國人?

2、在唐朝與日本的交往中你得出什么啟示?

3、學了鑒真東渡和玄奘西游的故事,你能從他們身上能學到哪些可貴的品質(zhì)呢?

【當堂檢測】。

一、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及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

二、隋唐與日本的關系:

1、隋朝時,已有??????????到來;

2、唐朝從????????????開始,日本來中國的遣唐使就有十多批。

3、日本受唐朝文化影響很大,他們參照????????創(chuàng)制了日本文字。

4、唐玄宗時,高僧????????受邀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傳播唐朝文化。他設計的???????????,至今猶存,被日本視為藝術(shù)明珠。

三、唐與新羅的關系:

1、新羅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選拔官吏,還引入中國的醫(y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

2、朝鮮的???????也傳入中國,而且廣泛流行于民間。

四、唐與天竺的關系:

1、貞觀初年,高僧????????從長安出發(fā),歷經(jīng)艱險,前往天竺zhu(今印度)求取佛經(jīng)。他在天竺遍訪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學最高學府???????????游學,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

2、玄奘zang回國后以他的親身見聞寫成《?????????????????》。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qū)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自我評價】掌握的???很好??????好??????一般。

【學習心得】。

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篇二

1.基礎知識:唐朝頻繁的貿(mào)易往來;唐朝和新羅的友好關系;玄奘西游天竺;唐和波斯、大食的友好往來等。

2.思想教育: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成為世界上經(jīng)濟文化強盛的國家,是與唐政府實行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相聯(lián)系的,從而加深學生對今天實行改革的理解;通過對唐和亞洲各國經(jīng)濟文化交流史實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先進經(jīng)濟文化的外傳,對朝鮮,日本等亞洲各國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唐朝也在積極吸收亞洲各國先生的經(jīng)濟文化,促進了自身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各國經(jīng)濟文化交流是相互的,對雙方人民是有利的。

3.能力培養(yǎng):在教師指導下,幫助學生找出鑒真和玄奘、日本平城京平面圖與唐長安城平面圖的共同之處,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比較方法去認識歷史的能力。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唐和新羅的友好關系、唐和日本的友好關系、玄奘西游。

難點:唐朝頻繁貿(mào)易往來的原因及較多的地名、國名,學生不易掌握。

三、教學方法。

問題提示與自學討論相結(jié)合。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朝時期,我國經(jīng)濟繁榮,文化冒盛,是世界上十分強盛的國家。唐政府實行了比較開放的對外政策,積極同各國交往,尤其同亞洲近鄰交往頻繁。那時候,我國同哪些國家交往。阿倍仲麻呂是誰?鑒真東渡是怎么回事?玄奘西游到了哪兒?學習了本課內(nèi)容后,你就會知道。

設計如下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自學、討論。

1.唐朝的主要水陸交通情況怎樣?

2.唐朝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是什么?

3.各國為什么會把中國人稱為“唐人”?

4.唐朝與各國友好往來有哪些相同點?

5.唐鑒真與玄奘有哪些共同點?

6.唐和各國的貿(mào)易、科技交流有哪些?

7.日本平城京平面圖與唐長安城平面圖有什么共同之處?

(二)學生提問,教師答疑。

學生在自學、閱讀教材相互討論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教師要激發(fā)課堂氣氛,引導學生大擔提出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逐一作答,也可以待學生提出若干問題后,進行歸納再一一作答解疑。

以下問題學生有可能提出,可如下處理:

關于“唐朝主要水陸交通情況”:可制作“唐朝主要交通路線”的多媒體軟件,進行講解,用“拖動”的形式,使交通路線和相關地名“活化”,增強學生學習趣味性,進而使得難點化解。也可以依據(jù)教材提供的“唐朝主要交通路線”圖,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放大,成為暗射圖,利用暗射圖進行講解,把重要的地名、國名事先用紙寫好,根據(jù)所講解內(nèi)容的需要,把相關的地名、國名放入相應的位置。最簡單的辦法是邊講解,邊要求學生在課本所提供的地圖上用彩色筆描寫出唐朝水陸交通路線,同時也在相應的地名、國名下劃橫線。

關于“唐朝頻繁對外交往的原因”,可歸納為:1.唐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mào)易,不許官吏加重對他們的稅收。2.唐政府允許外商在中國長期居住,和中國人通婚或在中國任官。3.唐朝有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教師講解第l、2點時可以同當今我國政府鼓勵外國人到中國投資,并給予一定的優(yōu)惠政策等方面內(nèi)容結(jié)合起來講解,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體現(xiàn)古為今用的原則。

關于“唐朝和各國友好往來有哪些相同點”,這是一道難度較大的歸納題,學生歸納時,必須熟悉唐朝與各國的友好往來史實,首先幫助學生回憶唐與各國友好往來的有關史實,然后歸納出1.歷史悠久;2.人員往來;3.貿(mào)易往來;4.科技文化交往等四方面的相同點。事先可制作一張“唐朝與各國友好往來的相同點”的表,利用投影儀打出。

關于“唐鑒真和玄奘的共同點”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可先請兩位學生分別介紹鑒真和玄奘的事跡,然后,歸納兩人都是僧人,都生活于唐代,都對鄰邦的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yōu)榱送瓿勺约旱氖姑汲錾胨?,歷盡艱辛,都有一種頑強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關于“唐朝和各國的.貿(mào)易、科技交流”問題,首先請學生回答,然后出示事先制好的“唐與各國的貿(mào)易、科技交流”表。

關于“日本平城京平面圖與唐朝長安城平面圖共同之處產(chǎn)生原因”問題,事先將兩城平面圖利用投影儀打出,然后請二三名學生將兩城平面圖對照比較,說出它們的相同點(其他學生可補充),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街道排列整齊,朱雀大街作為城市中軸線,城內(nèi)有東西兩市等,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說明日本不僅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受唐朝影響而且唐朝的建筑風格、式樣對日本影響也很大。

除上述問題外,學生很可能還會提出一些相類似的問題,有些甚至是稀奇古怪的。對學生的提問,要充分尊重學生,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在解疑時,要注意循循誘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不要包辦代替。

(三)鞏固小結(jié)。

鞏固小結(jié)分兩段進行:第一段教師簡要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作一小結(jié),第二段設計與教學目標與內(nèi)容有關的題目進行當堂檢測。

第一段:教師懸掛“唐朝主要交通路線圖”邊指圖邊敘述:唐朝陸路從長安出發(fā),往東經(jīng)河北、遼東,可達朝鮮半島;往西經(jīng)河西走廊,出玉門關,經(jīng)新疆可通中亞、西亞和印度,這是著名的“絲綢之路”。海路從登州出發(fā),可達朝鮮、日本;從揚州出發(fā),橫渡大海,可直達日本;從廣州出發(fā),經(jīng)東南亞,至印度,再到波斯灣沿岸,尤其同亞洲的日本、朝鮮、印度等國交往頻繁,唐朝先進的經(jīng)濟文化對這些國家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同時,唐朝又吸收了各國的先進文化成果,促進了自身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

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篇三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的情況,鑒真和尚東渡日本、隋唐與新羅的頻繁的來往、唐玄奘西游取經(jīng)等史實。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講述隋唐時期我國同亞洲各國,這種友好交往對歷史發(fā)展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總結(jié)出唐文化的世界意義。

教學重點為: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

應用多媒體課件,運 用啟發(fā)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多媒體課件

1課時

新授課

唐朝對外交往相關多媒體、圖片

1)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nèi)容。

2)導入新課:

在唐朝初期,卻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贏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擁戴。在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領尊奉他為各族的領袖——“天可汗”,這位皇帝是誰?他為什么能獲得各民族的尊重?通過上述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出要學習的新內(nèi)容。

3)講授新課:

形象導入:可利用教材導入框提供的玄奘在天竺國受最高禮遇的故事,引入新課。或用本課講述的鑒真六次東渡的感人故事,引入本課,提出“鑒真為什么第六次才東渡成功”“鑒真不避風險,跨海赴日,說明了什么” 一系列小問題,引入到本課的主題上。

一、各國把中國人稱為“唐人”

二、唐和新羅的外交關系:唐朝的外國留學生以新羅人最多。

三、唐朝與日本的關系:日本留學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呂;唐朝赴日本最有影響的是鑒真和尚。(使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資料)

四、唐朝和古代閱讀的關系:

1、貞觀時,玄奘西游天竺取經(jīng),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的重要典籍。

2、造紙術(shù)傳入天竺。

五、與波斯、大食的.關系:唐長安城里的外國人,以波斯人為多。

本課的“玄奘西天取經(jīng)”和“鑒真東渡”,學生早有耳聞,教師可讓他們先講自己知道的故事。然后教師講述時,重點讓學生注意傳說故事和歷史真相的區(qū)別之處。學生對《西游記》描述的唐僧西天取經(jīng)故事印象較深,教師也可要求學生找出玄奘西游和《西游記》的描述的異同之處。

4)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小結(jié)。

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篇四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的情況,鑒真和尚東渡日本、隋唐與新羅的頻繁的來往、唐玄奘西游取經(jīng)等史實。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講述隋唐時期我國同亞洲各國,這種友好交往對歷史發(fā)展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總結(jié)出唐文化的世界意義。

[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為: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

本課的難點,在于理解封建時代的對外交往為何如此頻繁?它與當今的開放有什么區(qū)別?

[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fā)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唐朝對外交往相關多媒體、圖片。

[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nèi)容。

2)導入新課:

在唐朝初期,卻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贏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擁戴。在這。

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領尊奉他為各族的領袖——“天可汗”,這位皇帝。

是誰?他為什么能獲得各民族的尊重?通過上述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

趣,并引出要學習的新內(nèi)容。

3)講授新課:

形象導入:可利用教材導入框提供的玄奘在天竺國受最高禮遇的故事,引入新課。或用本課講述的鑒真六次東渡的感人故事,引入本課,提出“鑒真為什么第六次才東渡成功”“鑒真不避風險,跨海赴日,說明了什么”一系列小問題,引入到本課的主題上。

一、各國把中國人稱為“唐人”

二、唐和新羅的外交關系:唐朝的外國留學生以新羅人最多。

三、唐朝與日本的關系:日本留學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呂;唐朝赴日本最有影響的是鑒真和尚。(使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資料)。

四、唐朝和古代閱讀的關系:

1、貞觀時,玄奘西游天竺取經(jīng),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的重要典籍。

2、造紙術(shù)傳入天竺。

五、與波斯、大食的關系:唐長安城里的外國人,以波斯人為多。

本課的“玄奘西天取經(jīng)”和“鑒真東渡”,學生早有耳聞,教師可讓他們先講自己知道的故事。然后教師講述時,重點讓學生注意傳說故事和歷史真相的區(qū)別之處。學生對《西游記》描述的唐僧西天取經(jīng)故事印象較深,教師也可要求學生找出玄奘西游和《西游記》的`描述的異同之處。

4)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小結(jié)。

附:板書設計:

一、各國把中國人稱為“唐人”

二、唐和新羅的外交關系:

三、唐朝與日本的關系:唐朝赴日本最有影響的是鑒真和尚。

四、唐朝和古代閱讀的關系:

1、貞觀時,玄奘西游天竺取經(jīng)。

2、造紙術(shù)傳入天竺。

五、與波斯、大食的關系:

唐長安城里的外國人,以波斯人為多。

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的情況,鑒真和尚東渡日本、隋唐與新羅的頻繁的來往、唐玄奘西游取經(jīng)等史實。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講述隋唐時期我國同亞洲各國,這種友好交往對歷史發(fā)展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總結(jié)出唐文化的世界意義。

[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為: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

本課的難點,在于理解封建時代的對外交往為何如此頻繁?它與當今的開放有什么區(qū)別?

[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fā)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唐朝對外交往相關多媒體、圖片。

[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上節(jié)內(nèi)容。

2)導入新課:

在唐朝初期,卻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贏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擁戴。在這。

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領尊奉他為各族的領袖——“天可汗”,這位皇帝。

是誰?他為什么能獲得各民族的尊重?通過上述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

趣,并引出要學習的新內(nèi)容。

3)講授新課:

形象導入:可利用教材導入框提供的玄奘在天竺國受最高禮遇的故事,引入新課?;蛴帽菊n講述的鑒真六次東渡的感人故事,引入本課,提出“鑒真為什么第六次才東渡成功”“鑒真不避風險,跨海赴日,說明了什么”一系列小問題,引入到本課的主題上。

一、各國把中國人稱為“唐人”

二、唐和新羅的`外交關系:唐朝的外國留學生以新羅人最多。

三、唐朝與日本的關系:日本留學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呂;唐朝赴日本最有影響的是鑒真和尚。(使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資料)。

四、唐朝和古代閱讀的關系:

1、貞觀時,玄奘西游天竺取經(jīng),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的重要典籍。

2、造紙術(shù)傳入天竺。

五、與波斯、大食的關系:唐長安城里的外國人,以波斯人為多。

本課的“玄奘西天取經(jīng)”和“鑒真東渡”,學生早有耳聞,教師可讓他們先講自己知道的故事。然后教師講述時,重點讓學生注意傳說故事和歷史真相的區(qū)別之處。學生對《西游記》描述的唐僧西天取經(jīng)故事印象較深,教師也可要求學生找出玄奘西游和《西游記》的描述的異同之處。

4)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小結(jié)。

附:板書設計:

一、各國把中國人稱為“唐人”

二、唐和新羅的外交關系:

三、唐朝與日本的關系:唐朝赴日本最有影響的是鑒真和尚。

四、唐朝和古代閱讀的關系:

1、貞觀時,玄奘西游天竺取經(jīng)。

2、造紙術(shù)傳入天竺。

五、與波斯、大食的關系:

唐長安城里的外國人,以波斯人為多。

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篇六

1、了解隋唐對外交往的情況,包括日本派往中國的遣唐使與唐文化對日本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鑒真和尚東渡日本、隋唐與新羅的友好往來、唐玄奘西游取經(jīng)等史實。

2、小組合作討論隋唐時期我國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即產(chǎn)生的影響。

3、通過對鑒真東渡和玄奘西游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追求真知和為實現(xiàn)目標不懈努力的品質(zhì)。

【重難點】唐與日本、天竺的交往。

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前幾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jīng)認識到唐朝前期,我國政治相對穩(wěn)定,經(jīng)濟和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國內(nèi)各民族間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進一步密切,疆域空前廣大,出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時期。唐朝在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等方面得到發(fā)展的同時,十分注重對外交往。

【自學指導】。

一、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二、隋唐時中日兩國的`交往。

1、日本遣唐使何時來到中國?他們的主要使命是什么?

2、唐文化對日本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

3、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誰?

4、鑒真東渡日本為中日文化的傳播做出了哪些貢獻?

三、唐與新羅的交往。

1、新羅通過哪些方式同唐朝發(fā)展友好關系?

四、唐與天竺的交往。

1、你知道天竺是現(xiàn)在的哪個國家嗎?

2、歸納玄奘在天竺的主要經(jīng)歷。

3、玄奘以親身見聞寫成的著作是什么?這部書起到了什么作用?

五、促使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因素有哪些呢?請大家結(jié)合前面學過的知識,討論以后回答。

精講透析:

1、唐朝時,人們怎樣稱呼中國人?

2、在唐朝與日本的交往中你得出什么啟示?

3、學了鑒真東渡和玄奘西游的故事,你能從他們身上能學到哪些可貴的品質(zhì)呢?

【當堂檢測】。

一、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及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

二、隋唐與日本的關系:

1、隋朝時,已有到來;

2、唐朝從開始,日本來中國的遣唐使就有十多批。

3、日本受唐朝文化影響很大,他們參照創(chuàng)制了日本文字。

4、唐玄宗時,高僧受邀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傳播唐朝文化。他設計的,至今猶存,被日本視為藝術(shù)明珠。

三、唐與新羅的關系:

1、新羅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選拔官吏,還引入中國的醫(y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

2、朝鮮的也傳入中國,而且廣泛流行于民間。

四、唐與天竺的關系:

1、貞觀初年,高僧從長安出發(fā),歷經(jīng)艱險,前往天竺zhu(今印度)求取佛經(jīng)。他在天竺遍訪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學最高學府游學,成為著名的佛學大師。

2、玄奘zang回國后以他的親身見聞寫成《》。這部書,成為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qū)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自我評價】掌握的很好好一般。

【學習心得】。

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篇七

玄奘。

要想知道這許許多多問題的答案,就讓我們來學習這一課吧!

唐朝對外主要交通路線圖。

3.鑒真和玄奘是唐朝兩位著名高僧。請你說說他們的主要事跡,并簡要評述他們在中外交往史上的作用。

一、選擇題。

1.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貢獻的唐代高僧是(???)。

a.玄奘???b.戒賢???c.鑒真???d.戒日王。

2.現(xiàn)在各國人把中國人稱為“唐人”的原因是(???)。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較高的威望?????b.中國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時中國才開始對外交往??????d.中國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術(shù)。

二、填表題。

姓名。

到達國家。

主要事跡。

影響。

玄奘。

在隋朝對外交往的基礎上,唐朝的對外關系獲得了進一步發(fā)展,使節(jié)、商賈、學者、僧人往來甚眾。當時,與唐朝通好的國家,主要的有70多個。唐政府機構(gòu)中設有鴻臚寺,專門負責接待各國使節(jié)和來賓。

在唐朝的對外交往中,主要的交通線是西北的陸路和東南沿海的海路。陸路由洛陽、長安經(jīng)河西走廊、西域,通往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唐朝初年,在攻滅西突厥后,絲綢之路再次暢通無阻。當時,阿拉伯、波斯、大秦以及其他西亞國家的商人,沿著這條道路往來貿(mào)易。安史之亂后,陸上絲綢之路基本被阻斷,中外交通的重點由西北陸路轉(zhuǎn)移到東南海道。

唐代的對外貿(mào)易港口,主要是東南沿海的揚州、明州、泉州與廣州。這些港口聚集了大量來自海外各國的船只,也有大量外國人居住。從這些港口出發(fā),可到達東南亞各國以及新羅、日本、波斯、大食等國。唐政府還在廣州設立市舶使,專門管理對外貿(mào)易,從中收取商稅。

在日益密切的中外交往中,不少國外的東西傳入國內(nèi),豐富了中國人民的生活,而我國的產(chǎn)品、技術(shù)和文化也大量傳到世界各地,對各國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唐朝國力強盛,海陸交通發(fā)達,政府又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這些都促進了唐朝對外交往的活躍。在對外交往活動中,唐朝先進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shù)不斷向外傳播,對世界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起了極大促進作用;同時,唐朝也以開闊的胸襟吸收著外來文化中的先進內(nèi)容,如阿拉伯的醫(yī)藥學、天竺的熬糖法、西域的音樂和舞蹈等,為我所用,不斷創(chuàng)新。

請結(jié)合唐朝對外交往的歷史,談談我國當前應如何更好地實行對外開放。

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篇八

一、教材反思:

人民版高中里教科書《歷史》必修一專題五“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將舊人教版歷史教材“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一課一分為三,從一課時增加到三課時,使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本章節(jié)內(nèi)容的自由度增加,學生也獲得了比較充裕的討論思考時間。但是從其教材內(nèi)容來看非常的.單薄,重點也不突出,對于比較依賴教材的中學生來說必須進行相應拓展。拓展內(nèi)容:1、外交的本質(zhì);2、外交手段的多元化;3、新中國外交的宗旨與手段的衍變。

二、學生反思:

組織學生討論“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易流于兩點:一、易陷入極端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情緒,不能正確客觀的看待外交宗旨和手段的統(tǒng)一;二、對于外交事件的總結(jié)不能形成正確的認識和體系。

三、教法反思:

1、教學每小組的運用首先必須指定相應的發(fā)言人,由一個固定人代表本組進行總結(jié)陳述。這樣就可以避免發(fā)言過程雜亂無章的現(xiàn)象。

2、教學小組不應只是動嘴,而是動筆來總結(jié),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總結(jié)練習總結(jié)方法的規(guī)范性。

3、教師在組織討論和制止某些不當言論時應有自己的基本原則。文。

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重點:

對外開放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下邊示例并思考說明了什么?

北京大學女學生朱玲得一種奇怪的病,頭發(fā)脫落,全身痙攣,被送往醫(yī)院后甚至出現(xiàn)昏迷癥狀。醫(yī)生、專家們對此均束手無策。朱玲的一位同學為了挽救生命垂危的她,在internet上發(fā)了一個求救的e—mail(電子郵件),使朱玲得到了全球1000多名醫(yī)學專家的“網(wǎng)上會診”,從而被確診為“砣中毒”,最后經(jīng)治療轉(zhuǎn)危為安。人們也由此領略了網(wǎng)絡的巨大作用。

二、自主知識梳理(學生自己看書完成以下各題,并識記括號里的內(nèi)容,教師抽測)

1、當今世界是()的世界。中國要富強、要發(fā)展、要進步,就要吸收和借鑒一切()的東西。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征和世界經(jīng)濟技術(shù)發(fā)展規(guī)律,是加快我國()的必然選擇。

2、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走向世界,堅持()相結(jié)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3、我國對外開放是對世界上()國家開放,()等各個方面都要開放。

三、師生互動,探究疑難

(一)實行對外開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探究: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而且一天比一天開放

結(jié)合課本47頁安華和網(wǎng)友艾比的例子,學生分組討論,舉出類似的例子。

學生思考、討論:材料說明了什么?

2、探究: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

談古論今交流:盛唐和圓明園情況對比。

思考討論:我們?yōu)槭裁磿墒⑥D(zhuǎn)衰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jié):歷史以鐵的事實證明:開放與興盛相伴,封閉與落后并存。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fā)展不起來的。無論什么國家,要發(fā)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到世界發(fā)展的大潮中去,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3、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

討論:加入wto的利與弊

把學生分為正反兩方,正方觀點為:中國入世利大于弊;反方觀點為:中國入世弊大于利。由正方兩方推選代表上臺辯論。

教師小結(jié):中國要發(fā)展、要進步、要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適應經(jīng)濟全球化趨勢的發(fā)展和加入世貿(mào)組織的新形勢,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走向世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jié)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傊?,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征和世界經(jīng)濟技術(shù)發(fā)展規(guī)律,是加快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二)、正確處理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

在國產(chǎn)汽車如何發(fā)展的問題上,一直有兩種傾向。

觀點一:堅持獨立自主、自創(chuàng)品牌。

觀點二:堅持對外開放、全面引進。

思考討論:如果你是國內(nèi)某大型汽車集團公司的總裁,你會如何應對呢?

組織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歸納:兩種觀點都是片面的。

(1)第一種觀點看到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但不懂得吸收和借鑒外國的先進科技和管理經(jīng)驗,固步自封,不求創(chuàng)新,其結(jié)果必將導致落后于其他國家,更談不上自創(chuàng)品牌。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fā)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別人搞建設,必須始終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發(fā)展的根本基點。

(2)第二種觀點,看到了對外開放的必要性,但一味依靠別人,全盤西化,忽視自身的努力,其結(jié)果必將是失去自我,失去民族特色,發(fā)展緩慢。因此,我們又必須打開大門搞建設,把對內(nèi)搞活和對外開放結(jié)合起來,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

(三)、如何堅持對外開放

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總結(jié)

1、要實現(xiàn)全方位的開放

2、要正確處理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

3、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jié)合

四、拓展運用

在一次思想品德辯論會上,同學們就如何更好地實行對外開放談了自己的看法:

甲說:我們實行對外開放,就應該全面都向西方學習,完全依靠西方先進的東西進行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

乙說: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對外開放,我們靠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建設現(xiàn)代化。

你的看法呢?

小組快速討論,派代表發(fā)言,看哪一組說的好

(學生代表發(fā)言,其他組代表評價并補充,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預測點撥:要答好該題,必須認真閱讀三個同學的說法,體煉出所包含的政治觀點。即:

(1)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

(2)如何正確對待西方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

五、課堂檢測:

學習檢測22頁一、請你選擇(單項選擇1、2;多項選擇1、2、3)

六、課堂小結(jié)

學生談收獲

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篇十

幾十年前,美國理論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學生就曾經(jīng)批評一些物理教材涉及的科學概念和科學現(xiàn)象脫離實際,脫離現(xiàn)實物理現(xiàn)象,不過是用一些字來說出另一些字的意思,供學生生吞活剝地背誦而已。

例如,對摩擦發(fā)光的定義是:“當晶體被撞擊時所發(fā)出的光……”這樣的句子沒有說明撞擊的是什么晶體,為什么會發(fā)光。學生即使把這個定義背得滾瓜爛熟,回家后仍不知該這樣做實驗制造出一星半點的摩擦發(fā)光。如果在教材里這樣介紹摩擦發(fā)光:“當你在黑暗里拿把鉗子打在一塊糖上,你會看到一絲藍色的'光。其他晶體也有類似的效應,沒有人知道為什么。這個現(xiàn)象稱為摩擦發(fā)光?!蹦敲磳W生學習后就很容易做個實驗親自看看摩擦發(fā)光,而這將是“一次與大自然相遇的美妙經(jīng)驗”。也只有這種能揭示知識和生活聯(lián)系的教科書和教學,才能真正發(fā)揮對學生的教育效果。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在課堂設計中沒有用課本上提供的“眼睛和照相機”的對比設計問題情境,因為我認為學生對于照相機是不熟悉的。相反,我認為放大鏡的聚光作用是每個孩子的游戲內(nèi)容。他們知道通過什么樣的操作可以將光線聚集清晰。所以,我設計了從放大鏡引申出晶狀體,再引申出眼球的折光系統(tǒng)的教學順序。從實踐中看,學生都能理解和接受。

在課程中,我也有很多遺憾的感覺:

一是為學生提供的動手機會和自由探究的機會太少了。因為課時的限制,遠視、散光、白內(nèi)障等學生關注的熱點沒有帶領大家討論。如果能夠讓有這些知識的同學談論一下,可以起到豐富學生經(jīng)驗,將課堂知識和生活環(huán)境結(jié)合起來的作用。

二是在教學設計中為學生提供的問題情境還很值得推敲。這些情境中,仍存在不能成分調(diào)動學生興趣、和學生生活環(huán)境結(jié)合不緊密的現(xiàn)象。

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篇十一

(一)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俺答汗與明朝和好;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創(chuàng)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權(quán),薩爾滸之戰(zhàn);鄭和下西洋;華僑開發(fā)南洋;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國澳門的居住權(quán),西方傳教士來華傳教。

2、思想認識目標:俺答汗和三娘子與明朝和好,為蒙漢民族的友好往來做出了積極貢獻;女真是我國東北境內(nèi)一個古老的少數(shù)民族,努爾哈赤是女真的杰出領袖;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鄭和的遠航,增進了我國同亞非各國的友誼,通過講授這一史實,向?qū)W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戚繼光和戚家軍,在其他抗倭軍隊的配合下,肅清了東南沿海的倭寇,戚繼光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光輝業(yè)績永載史冊。通過講授戚繼光抗倭事跡,向?qū)W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通過對明朝邊疆民族的發(fā)展和對外關系的教學,培養(yǎng)和提高綜合、歸納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重點和難點:重點是努爾哈赤建立后金、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難點是教材涉及頭緒較多,在講解中既要抓住線索、突出重點。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面對經(jīng)濟調(diào)敝、社會動蕩的局面,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恢復和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的措施,使社會經(jīng)濟得到迅速的恢復和發(fā)展。到明成祖時,明朝已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之一,與許多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明朝中后期,國勢日益衰落,世界局勢變動,明朝對外關系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同時明朝和邊疆各民族的關系也有了新的發(fā)展。

2、講授新課:

一、俺答汗與明朝和好。

元朝被推翻后,蒙古貴族被迫北逃,繼續(xù)統(tǒng)治長城以北的一些地區(qū)。到14世紀末,蒙古分裂為互不統(tǒng)屬的韃靼、瓦剌等部。

16世紀中期,韃靼強勝起來,出現(xiàn)了一位杰出首領俺答汗。從16世紀40年代起到70年代,俺答汗多次主動地提出恢復蒙漢雙方經(jīng)濟聯(lián)系的馬市貿(mào)易。在他遭到拒絕后,甚至不惜動用武力強迫明朝政府改變態(tài)度。

在他的努力下,明朝同意開放大同、宣府等處互市,并封他為順義王。那時蒙漢互市的市場熱鬧繁榮,蒙漢邊界出現(xiàn)了少有的和平局面。俺答汗和夫人三娘子修了呼和浩特城。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主持政事,維持邊界的和平局面達幾十年。

二、后金的興起。

1、建州女真的生活。

女真族,原居住在松花江、黑龍江下游,過著漁獵生活。12世紀初阿骨打建立金政權(quán)以后,部分女真人遷入中原,逐步融合于漢族之中,還有一部分女真人繼續(xù)留居東北。15世紀中期,留居東北的女真人中的一支建州女真,輾轉(zhuǎn)遷移到遼東長城外邊。建州女真過著農(nóng)耕、畜牧和漁獵生活,農(nóng)耕已在女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受到明朝的民族壓迫。

2、后金的興起和薩爾滸之戰(zhàn)。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部出了個杰出人物叫努爾哈赤,他勇武健壯,智慧過人,喜讀漢書,精通韜略,被明政府授以建州左衛(wèi)都指揮使之職。1583年,他用父親留下的13副鎧甲起兵,用了30余年時間,完成了統(tǒng)一女真各部的事業(yè)。努爾哈赤在統(tǒng)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創(chuàng)立了八旗制度,規(guī)定:女真人的壯丁以300人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固山。每一固山分別有黃、紅、藍,白、鑲黃、鑲紅、鑲藍、鑲白旗幟為標志。因此,固山又稱“旗”,固山的頭領又稱旗主,女真以及以后滿洲的士兵又稱八旗兵,八旗兵的家屬及以后的滿洲人又稱旗人或在旗。八旗制是軍事組織,也是民政組織,旗人出則為兵,入則為民,戰(zhàn)時出征,平日耕種。這種軍政合一的制度,對女真族的社會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了政權(quán),國號為“金”,史稱后金。1618年,努爾哈赤起兵抗明,很快占領了撫順等地。明廷聞訊,急忙增餉調(diào)兵,集中了10萬兵力,向后金反攻。1619年二月,由楊鎬統(tǒng)帥分路討伐。這次戰(zhàn)役對明朝來說是非正義的,對后金來講則是正義的,因為它是后金反抗明朝民族壓迫的戰(zhàn)爭。針對明軍四路出擊、兵力分散的情況,努爾哈赤采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戰(zhàn)術(shù),殲滅明軍約五萬人,取得了以少勝多的戰(zhàn)果,后金終于贏得了對明作戰(zhàn)的主動權(quán)。

三、鄭和下西洋。

1、鄭和下西洋的情況。

西洋是我國古代的地理概念,它指現(xiàn)在文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一帶。明朝前期,社會經(jīng)濟繁榮,國家強盛。我國的造船技術(shù)進步,指南針的發(fā)明及其應用于航海事業(yè)等,這些都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質(zhì)、技術(shù)條件。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lián)系,明成祖派遣鄭和出使西洋。

1405年,鄭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他率領著船工、翻譯、采辦、醫(yī)生、水手等27800多人,乘坐60多艘大海船,浩浩蕩蕩地從長江口劉家港出海,穿過波濤洶涌的臺灣海峽,進入浩瀚的南海,首先到達占城國。離開占城以后,船隊又到達爪哇、舊港、蘇門答臘、滿刺加(今馬來亞)、古里(今印度科澤科德)、錫蘭(今斯里蘭卡)等國。鄭和每到一處,都向當?shù)匦麚P明朝的政策,贈送禮物,同該國建立友好關系;并和當?shù)厣倘?、居民進行互惠互利的貿(mào)易活動。從1405年到1433年近30年里,鄭和率船隊先后航海7次,到過中南半島、南洋群島、孟加拉、印度、伊朗和阿拉伯等地區(qū),共經(jīng)歷了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2、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

鄭和的船隊同西洋各國進行了平等的貿(mào)易。船隊所到之處,大都受到熱烈歡迎。船隊用金銀寶貨,絲綢和青瓷碗盤等貨物,從各國換回珠寶、香料和藥材以及珍奇異物。鄭和的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也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和經(jīng)濟交流。鄭和下西洋時,邀請各國來華訪問。永樂時期,渤泥、滿剌加、蘇祿等國的國王、王后、使臣和商隊,絡繹不絕地來到中國的南京、北京,有時隨行人員達500多人。

鄭和下西洋還進一步推動了中國人向南洋流動。南洋指的是東南亞一帶。我國商人到南洋去總是利用季風,冬去夏回,進行一次貿(mào)易就需一年的時間。如果耽誤行期就得再等一年。如此年復一年,有些人就在南洋長期居住,還有些福建廣東一帶失去土地的農(nóng)民和貧苦的手工業(yè)者,也搭商船去南洋謀生。這些勞動者的人數(shù)日益增多,構(gòu)成華僑的大多數(shù)。鄭和下西洋時,那些地方已有了許多華僑。鄭和下西洋后我國去南洋的人更多了。他們帶去了先進的技術(shù)和文化知識,同當?shù)厝嗣褚黄鸷湍老嗵帲餐_發(fā)了南洋地區(qū)。

四、戚繼光抗倭。

1、倭寇對東南沿海地區(qū)的騷擾。

“倭”是對日本的簡稱。元末明初時,日本的武士、浪人、奸商和海盜,為了掠奪財富,經(jīng)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qū),沿海人民稱這些強盜為倭寇。元朝后期,倭寇的騷擾掠奪日趨嚴重。明初,整飭軍隊,加強海防,對來犯倭寇予以沉重打擊,使倭寇不敢再做大規(guī)模的.騷擾。到明中期,政治腐敗,海防松弛,再加上沿海一些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搶劫,共同分贓,倭寇重又猖厥。我國沿海人民深受其害。明政府派年輕的將領戚繼光到浙東抗倭。

2、戚繼光帶領戚家軍抗倭。

1555年,年僅27歲的戚繼光被派到浙東防倭,他看到官軍非常腐敗,不可用,認為第一可用的是鄉(xiāng)野老實之人。因此到義烏去招募士兵,選拔了農(nóng)民和礦工3000人,按小隊編制起來,教以陣法。戚繼光根據(jù)江南多沼澤和倭寇武器的特點,創(chuàng)造了一種特別陣法,叫鴛鴦陣,以訓練新軍,并嚴明軍紀。這支部隊作戰(zhàn)勇敢,紀律嚴明,到處都受到人民的擁護,在人民群眾支持下,連續(xù)取得輝煌勝利,被人民稱為戚家軍。1561年,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臺州抗倭,血戰(zhàn)一個月,九戰(zhàn)九捷,迅速蕩平了浙江的倭寇。接著,戚繼光又率軍開赴福建、廣東,和另一位抗倭將領俞大猷共同抗倭,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了。

戚繼光是一位反抗外侮的民族英雄,他的業(yè)績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鼓舞著后人抗擊外侮的斗爭。

五、西方殖民者和傳教士的東來。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國澳門的居住權(quán)。

16世紀20年代初,環(huán)球航路開辟,進一步刺激了歐洲殖民者到東方掠奪財物,強占殖民地的野心。最早對亞洲進行殖民侵略活動的是葡萄牙。1517年曾侵入我國的珠江,后被中國軍民擊退。殖民主義者并不死心,1553年,他們又來到珠江口西側(cè)的澳門,謊言商船遭到風暴,請求借澳門晾曬貨物,并賄賂當?shù)厍宄賳T,準許他們在澳門居住。于是他們逐步建筑房屋,勢力擴大到萬人。1557年,竟私自筑城,設官,對澳門實行殖民統(tǒng)治。

2、西方傳教士來華。

傳教土是跟隨殖民者之后來到中國進行宗教活動的。他們當中,還有一些人以傳教作掩護,在中國搜集情報,直接為歐洲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服務。但大部分傳教士,為了能在中國進行宗教活動,爭取中國官員和士大夫的信任和支持,向中國介紹了一些西方的天文、數(shù)學、地理等科學知識。這些傳教士的活動,客觀上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利瑪竇對引進西方文化,促進中國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后來逝世于北京,人們?yōu)樗⒈允炯o念。

3、板書設計。

第十九課邊疆民族的發(fā)展和對外關系。

一、俺答汗與明朝和好。

二、后金的興起。

1、建州女真的生活。

2、后金的興起和薩爾滸之戰(zhàn)。

三、鄭和下西洋。

1、鄭和下西洋的情況。

2、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

四、戚繼光抗倭。

1、倭寇對東南沿海地區(qū)的騷擾。

2、戚繼光帶領戚家軍抗倭。

五、西方殖民者和傳教士的東來。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國澳門的居住權(quán)。

2、西方傳教士來華。

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篇十二

(一)教學難重點:

教學難點:如何面對文化沖突。

教學重點:明確保護多元文化的必要性和現(xiàn)實意義。

(二)教學過程及建議:

第一環(huán)節(jié):錄像導入。

播放《開放的中國》錄像片段,在增強學生自豪感的同時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作鋪墊。

第二環(huán)節(jié):情景分析。

隨著國家的日益開放,與不同文化共處成為學生必須面臨的課題。下面請同學們看一個小品:《小雪與mary》的故事(p61)。并提出三個問題分組討論分析:

1.如果你是mary,會怎么辦?

2.我們能以“好”或“壞”來評價mary的處理方式嗎?

通過這個故事,使學生懂得:面對不同的文化,應采取客觀、平等的態(tài)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尤其要學習、借鑒其他國家文化的長處。

為了強化學習其他文化長處這一點,教材安排了《比利時交通文明》的材料,使學生在感性上認識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優(yōu)秀文化。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材料讓學生結(jié)合具體情景進行討論。這對于開闊學生視野、理智地對待別人的長處、擁有開放的胸懷具有意義。

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補充“日本645年的大化改新”的資料,因為日本的大化改新正是學習我國唐朝的先進文化、律令制度,實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的結(jié)果,從630年起的200多年間,為了向中國學習先進文化和典章制度,日本先后派遣唐使19次,實際到達的有13次。這對日本后來的發(fā)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使學生真正理解:我們搞對外開放,從文化的視角看,就是基于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學習別國長處,用來發(fā)展自己。

第三環(huán)節(jié):相關鏈接,理解保護多元文化的意義。

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在二戰(zhàn)期間保護日本名城奈良的故事。(p62)。

以此說明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世界的文化就是民族的文化。

正是由于不同文化有其特有的價值,所以要保護有益的文化,包括保護外國的文化。只有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和保護,世界才會更精彩。這就是我們,面對文化多元化應取的態(tài)度,即“開放的胸懷”。

第四環(huán)節(jié):展示學生收集到的“中國的外來文化”。

課前把這個任務布置給學生,讓他們分組收集有關對我們的生活具有一定影響“外來文化”,然后在課堂中展示。并討論分析三個問題:

1.你所展示的外來文化是什么?有哪些特點?

2.這些文化對你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

3.你是怎樣對待這些外來文化的?

在此基礎上,請同學們進一步探討與交流“如何評價我們現(xiàn)在面對外來文化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尤其是對學生產(chǎn)生較大影響的一些外來文化,如:哈韓、哈日現(xiàn)象等要深入探究。使學生能比較客觀評價“哈日族”與“哈韓族”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外來文化,不等于照抄照搬,不能迷失了自我。而要批判地繼承,更要了解并傳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是我們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

開展這一活動,教師可事先布置學生事先采訪一些人群,談談對“哈日族”、“哈韓族”的了解和評價,教師可適當補充一些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得出對外來文化應持的正確態(tài)度。讓學生理解民族魂是我們的根,弘揚民族精神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

第五環(huán)節(jié):播放電影《刮痧》片段,積極應對文化差異。

教材中例舉了一位中國小留學生發(fā)自異鄉(xiāng)的電子郵件揭示了這一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并以此為背景材料,設計了一個活動,讓學生來探討如何面對文化差異,更好地融人當?shù)刂髁魑幕小Mㄟ^這個活動,得出相應的交往原則和方法。應該是比較貼近學生。

為了能使學生有更大的震撼力,我選用電影《刮痧》這個材料,并與學生一起進行交流分析三個問題:

1.請你找出《刮痧》片段中不同文化沖突的最激烈是什么事件。

2.你認為造成沖突的原因有哪些?

3.要解決這些沖突,你有哪些好的意見?你現(xiàn)在是怎樣做的?

通過這個故事,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在現(xiàn)實交往中不同文化之間沖突的激烈性,并理性的分析沖突的原因,從而以開放的心態(tài)接納不同的文化,加強宣傳、弘揚我們民族的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爭做一名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教學反思。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在二戰(zhàn)中,我國遭到了日本的侵略,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難,梁思成的親人也在戰(zhàn)爭中犧牲了,他為什么還提出要保護日本的城市奈良,使它免于在炮火中毀于一旦?梁思成這樣做值得嗎?在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jié)論。

可事先布置學生在校園里或社會上隨機采訪一些人,談談對“哈日族”“哈韓族”的了解和評價。教師可適當補充一些相關資料,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外來文化對我們的影響,以及我們對外來文化該持何種態(tài)度。

可請有留學經(jīng)歷或在國外生活經(jīng)歷的人來校與學生交流,也可請學生事先進行采訪。但是有部分學生收集資料能力很差,沒能按時完成老師的作業(yè),這一環(huán)節(jié)還是有些欠缺。

本節(jié)課通過錄像導入、案例分析、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理性分析多種文化的必要性和現(xiàn)實意義,來如何面對文化沖突,從而以開放的心態(tài)接納不同的文化,爭做一名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篇十三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想吃花生嗎?花生是我們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你知道它有哪些用途嗎?幾天我給大家?guī)砹艘淮ㄉ?,(分發(fā)花生)。

該如何寫家鄉(xiāng)的花生?

下面就讓我們來寫一寫我們手中的花生。寫作時間3—5分鐘。

(二)前測。

1、選取三個學生代表,分別抽取三位同學的作品朗讀。

2、評價:他們的短文哪些地方寫得好?這幾位同學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寫桔子的?

(三)合作探究。

一、調(diào)動學生從感觀的五個角度——視、觸、嗅、聽、味逐一感知花生,進行訓練。

1、視覺:你看到了什么?你還看到了什么?

2、觸覺:摸摸它。你有什么感受?

3、嗅覺:聞一聞,它有什么氣味?

4、聽覺:你聽到了什么?你還聽到了什么?吃花生時你又聽到了什么?

5、味覺:嘗一嘗,它的味道有怎樣的特點?

另外,我們也可以換時、換位、換情。

(換情:恨,為了這只花生,你得寫一篇作文;這花生是我朋友親自種的,就收了這么一點點,我就把它們拿來了都發(fā)給了你們。)。

二、總結(jié)感知事物的.方法。

我們不光可以用手來書寫作文,還可以用眼睛、耳朵、鼻子、舌頭來寫作文。這就是運用感觀五個工具進行作文感知訓練的好方法。

三、感知后測。

讓我們依據(jù)感知事物的方法,再次對全面感知過的花生進行寫作。

四、交流評價。

再次抽取學生作品朗讀,比較前測習作,進行全面賞析。

五、結(jié)束語。

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篇十四

通過本課學習可以充分認識到隋唐時期對外開放的特點。認真思考本課的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七年級學生進一步學習歷史的興趣,認識到唐朝在當時領先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本課的教學工作,我從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教學中較成功的地方。

1、在教學中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提問一系列問題:你看過《西游記》嗎?里面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哪一些真實的?哪一些是虛構(gòu)的?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并將激發(fā)興趣貫穿于課堂教學的過程。

2利用比較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堅強、堅忍不拔、是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在歷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史料有利于這些良好品質(zhì)的形成。均可以讓學生了解這些名人身上所具備的誠實品質(zhì)。本課通過比較鑒真六次東渡日本講學、玄奘西游天竺取經(jīng)的史實進行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從而向他們學習為達到一個目標不畏艱險、堅持不懈的優(yōu)秀品質(zhì)。因為學生可以從歷史人物中學到影響其個人選擇、態(tài)度和價值認識等方面的知識,而這些又直接能影響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因此說,歷史教學中對德育的'滲透作用我們決不能忽視。

二、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沒有把隋唐的對外交往與今天商品經(jīng)濟進行比較。

2、提問時學生都亂回答影響課堂教學,有時包辦。

3、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jīng)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對于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差生沒有給予更多的成功體驗。

今后努力方向。

今后改進措施如下:

1、認真?zhèn)湔n。

2、提出問題后給學生有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讓他們合作交流,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

3、作好課堂小結(jié),讓學生自己總結(jié),不包辦。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篇十五

【教材分析和設計意圖】:“三角形三邊的關系”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三角形”中的第二課時,該課時是在學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的定義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即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不僅給出了三角形三邊之間的大小關系,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斷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的標準,熟練靈活地運用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是數(shù)學嚴謹性的一個體現(xiàn),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全面思考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它還將在以后的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認知起點和學習起點,首先聯(lián)系圖題圖猜想設疑嘗試解決問題,然后設計讓學生搭建三角形的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學習狀態(tài),同時也可產(chǎn)生認知沖突,為后面的學習鋪好路。在教師的引導下,當學生發(fā)現(xiàn)三角形三邊的關系后,教師這時再出示書上的一組數(shù)據(jù)讓學生判斷,訓練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接下來教師回歸情景圖,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實際運用。本節(jié)課的后半部主要是出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地過程中理解、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探究三角形三邊的關系,知道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2、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數(shù)學的過程:猜測-實驗-結(jié)論,感受數(shù)學思想在生活、學習中的作用。

3、根據(jù)三角形三邊的關系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提高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探究三角形三邊的關系,知道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2、能根據(jù)三角形三邊的關系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猜想質(zhì)疑,感受三角形三邊關系。

1、復習三角形知識。

師:以前我們學習了好多平面圖形,給你一個圖形,你能叫出他的名字嗎?(三條線段圍成)。

師:判斷下面這三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說說你的理由?(三條線段首尾相接)。

2、學生操作引出課題。

請學生上演示臺操作圍三角形。

1)498(能圍成)2)4915(無法圍成)。

(討論圍成三角形應該注意的方法)板書課題: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

二、動手操作,探究合作,初步了解三角形三邊關系。

1、用4厘米、4厘米、6厘米、10厘米、12厘米五根小棒拼三角形。

師:同學們是不是都想親手實驗下到底能不能圍成三角形?剛才老師給你們每一組的都放一個信封,里面5根小棒,長度分別是4厘米、4厘米、6厘米、12厘米、14厘米然后你可以用直尺測量驗證下他的長度……(結(jié)合課件講清楚操作要求)。

師:好!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開始活動。

(學生分小組活動)。

2、小組交流,達成共識。

(2)、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板書表格。

不能圍成。

4412。

4414。

4612。

4614。

能圍成。

446。

41214。

61214。

(3)、任選一組集體討論不能圍成圍成三角形的原因。

a、集體討論不能圍成的原因。(因為兩條短邊之和小于第三邊)。

b、課件演示(4、6、12)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動態(tài)過程。

c、同理討論另外幾組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原因。

(4)、任選一組集體討論能圍成的三角形的原因。

a、集體討論能圍成的原因。(因為兩條長邊大于第三邊)。

b、課件演示(4、12、14)能圍成三角形的動態(tài)過程。

c、同理討論另外幾組能圍成三角形的原因。

(5)課件出示(4、6、10)能不能圍成三角形。

a、集體討論不能圍成的原因。(因為兩條長邊等于第三邊)。

b、學生猜測、推理驗證能不能圍成三角形?

c、課件演示(4、6、10)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動態(tài)過程。

3、通過剛才實驗我們都同意這幾組能圍成,這幾組圍不成。請大家想一想:

師: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有什么關系?不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有什么關系?可以結(jié)合剛才的實驗用你自己的話說說看。(課件)。

4、分析討論。

預設1、(有的學生直接用兩條短邊相加大于長邊來說明):兩條短邊的和大于長邊能圍成三角形;兩條短邊之和小于或者等于長邊就不能圍成三角形。(結(jié)合擺出的三角形)。

生:因為較短的兩條邊之和如果大于第三條邊,則說明任意一條較短的邊與最長的一邊之和肯定大于第三條邊,所以我們就可以直接用兩條短邊之和大于長邊就可以判斷能不能圍成三角形就行了。

師:嗯,說的非常好,你能結(jié)合一個能圍成的三角形來深入分析給大家聽么?

生:我以(4、12、14)這三條線段為例,兩條短邊4+12大于長邊14,那么長邊14加一條短邊4一定也大于10,長邊14加10也一定大于4…………所以我只要判斷兩條短邊加起來是不是大于長邊就可以知道這三條邊能不能圍成三角形。

………。

板書:4+1214。

4+1412。

12+144。

還有一組可以圍成的三邊我們也這樣來寫一寫,同學們說,老師寫。(板書)。

………。

師: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兩條邊相加大于另外一條邊)另外一條邊我們讓它跟前兩條邊區(qū)分開,把它稱為第三邊可以嗎?(板書: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

師:那么剛才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句話是否嚴謹?大家覺得應該怎么說才合適?

(只要大致方向接近就行,學生沒說出任意,教師就直接板書說明)。

板書:任意。

學生書本上找一個三角形,測量驗證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6、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是什么意思么?

三、鞏固練習,培養(yǎng)能力,深入了解掌握三角形三邊關系。

1、回歸主題,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剛才的探討很有價值,我們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數(shù)學問題,通過自己的思考、探討,也能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一起學習的三角形的另外一個特征。

出示課本主題圖,讓學生分析分析小明去學校應該走那條路?為什么?

2、完成課本練習。

師:請同學們翻書到第86頁,自己獨立做第4題。

(學生做完后匯報展示,并說明判斷的方法)。

師:你們不僅能用今天的所學來解決問題,還找到了最佳的判斷方法,能力真是不可限量??!

四、拓展延伸,豐富充實,有效提升學生思維空間。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老師欣喜地發(fā)現(xiàn)同學們不僅能自主、能動地學習新知,而且能將所學的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之中。下面老師這兒有幾道題想讓你們來幫忙一起解決下。(課件出示題目,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和時間選取題目)。

2、題目2:用15根等長的火柴棒擺成的三角形中,最長邊最多可以由幾根火柴棒組成?(機動)。

【課堂小結(jié)】:同學們今天表現(xiàn)非常棒,不僅能猜想,而且能通過實踐,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老師為你們驕傲,我相信,只要同學們一如既往,燦爛的明天一定會與你擁抱。

對外友好往來教學設計篇十六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的情況,鑒真和尚東渡日本、隋唐與新羅的頻繁的來往、唐玄奘西游取經(jīng)等史實。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講述隋唐時期我國同亞洲各國,這種友好交往對歷史發(fā)展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總結(jié)出唐文化的世界意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為:唐朝與日本、天竺的交往。

本課的難點,在于理解封建時代的對外交往為何如此頻繁,它與當今的開放有什么區(qū)別。

教學過程。

導入:

遣唐使渡海西來。

1、遣唐使。

2、空海。

日本佛教真言宗開祖。密號遍照金剛。贊岐國(今香川縣)人。15歲至京都習儒,而后信佛。804年與最澄等入唐求法,從長安青龍寺惠杲受密法。3年后歸國,奉詔弘傳真言宗,以平安(京都)東寺和高野山為傳教根本道場。逝后,追謚為弘海大師。

3、鑒真東渡。

(688~763年)揚州江陰人,俗姓淳于。原為揚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經(jīng)和醫(yī)學。日本僧人榮睿。普照等曾邀請他去日本,先后五次東渡,均未成功。753年,已雙目失明的鑒真帶著弟子第六次東渡,到達日本。他帶去佛教經(jīng)典以及建筑、雕刻和醫(yī)學等知識,對促進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鑒真在日本十年,深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4、唐招提寺。

日本佛教律宗建筑群。簡稱招提寺。在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條。由唐鑒真主持,于759年建成,與東大寺的戒壇院并為傳布和研究律學的兩大道場。平安時期初興盛一時,后逐漸衰微,鐮倉時期一度復興,后衰落。現(xiàn)存有創(chuàng)建初期的金堂、講堂。存有鑒真和尚夾纻坐像等重要文物及多種古寫經(jīng)、古書籍等。

5、崔致遠。

新羅末期人。字孤云,本籍慶州,868年,12歲,入唐留學。18歲,登賓貢科。曾為唐官吏,后入淮南節(jié)度使高駢幕府,做《討黃巢檄》,據(jù)傳黃巢讀其檄文,驚而墮于椅下,一時名動天下。885年歸國,官至侍讀兼翰林學士守兵部侍郎知瑞書監(jiān)事。以時務策十余條上真圣女王,不見實行。為中央地方官吏10余年,終限于出身,無法實行其改革主張,又不滿當時朝政,棄官隱居于伽耶山。羅亡麗興,不知所終?;蛟频玫莱上?。

6、玄奘唐代高僧,法相宗創(chuàng)始人,佛經(jīng)翻譯家、旅行家。俗姓陳,名祎,洛州緱氏人。幼年家貧,父母早喪,13歲出家,20歲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歷各地,參訪名師。627年他從長安出發(fā),西行求法。

645年正月,玄奘帶著657部佛經(jīng)回到長安。后從事佛經(jīng)翻譯工作。20年間譯出佛經(jīng)75部1335卷。他還根據(jù)旅途見聞,寫了一本《大唐西域記》,記載了親歷的110國、傳聞的28國的情況。

玄奘取經(jīng)圖。

那爛陀寺遺址。

玄奘講經(jīng)處。

《玄奘取經(jīng)回長安圖》。

《大唐西域記》。

玄奘題名石佛座。

長安興教寺玄奘墓塔。

大雁塔地宮供奉的玄奘舍利。

探究活動。

活動主題:探尋玄奘西行足跡。

活動內(nèi)容:由老師或同學自由分組,每個小組選擇玄奘西行路線的一部分。根據(jù)玄奘西行路線圖和最新的亞洲地圖,找出玄奘西行的路線(現(xiàn)代)。根據(jù)這條路線,找出玄奘西行所經(jīng)過的主要城市,在搜集這些城市的圖片和文字等資料。將資料整理成多媒體課件或網(wǎng)頁,在課外活動時間作展示和匯報。

課堂練習。

1、閱讀材料:

“條條青槐街,相去八九坊?!?/p>

--引自課本。

請回答:

(l)這句話是唐朝人對哪座城市綠化的描述。

(2)說說這座城市重要性的表現(xiàn)?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828191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