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生活藝術(shù)讀后感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0 06:15:16
生活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生活藝術(shù)讀后感范文(14篇)
時間:2023-12-10 06:15:16     小編:文鋒

讀后感是一種對內(nèi)心世界的思考和表達,它是我們與書籍和作者之間的一種對話和互動。寫讀后感時要注意對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概括,突出重點,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觀點。在這里,我們分享了一些讀者對暢銷書的讀后感,希望能為其他讀者提供一些建議和評價。

生活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生活藝術(shù)讀后感篇一

最近的閱讀計劃中有一大部分是重讀經(jīng)典。重讀是特別愉快的過程。一本好書,剎一謀面,面目依稀可辨,又倍感陌生。隨著與作者“對談”深入,記憶的芬芳氤氳,“喜從中來亂狂呼”。林語堂先生說,讀書所得實益,“讀者由他自己的見識和經(jīng)驗所貢獻的份量,是和作者自己一樣多的。”作為讀者,從書中得到的,與自我的豐富程度成正比。時間沉淀,讀者在成長,一切好書重讀起來肯定可以獲得新的見解和樂趣。

人生沒有好壞之分。

一日有上午、中午、日落;一年有春、夏、秋、冬;人生有童年、青年、中年、老年。人生屬于自然,人生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在那一季里好的東西。每個人需要做的,在自己的季節(jié)里,做更好一些的自我。

百年苦樂半相參。

儒家積極的人生觀和道家圓滑和順的人生觀念,協(xié)調(diào)起來成為一種中庸的哲學(xué),成為一般中國人的“宗教”。這種動與靜沖突的結(jié)果產(chǎn)生了一種妥洽的觀念,使人們對不完美的人生也感到滿足,產(chǎn)生智慧而愉快的人生哲學(xué)。不去追求完美,不去尋找勢不可得,不去窮究不可得知,平和地工作,曠達地忍耐,幸福地生活。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鼻f子云:“送君者皆自厓而返,君自此遠矣?!北3忠活w赤子之心,在動與靜之間尋覓平衡,空寥自足。名和利,有修養(yǎng)的人只能避免利的誘惑,只有偉大的人物才能夠逃避名的誘惑。絕利易,絕名心難。寬容對待自己有時驛動的心。忍受暫時的失敗,靜待時機,相信天地萬物間,沒有一個人能永遠占著便宜,也沒有一個人永遠做“傻子”。百年苦樂半相參。

心靈與肉體的快樂不可分。

人類一切快樂都屬于感覺的快樂。清晨起床,神清氣爽,煮一杯咖啡,捧一本書,精神與身體皆與世無爭,這份快樂是屬于肉體還是精神?為什么有人常常不快樂?原因是感官的敏感性減退。這種人很少去感受,視覺聽覺麻木不仁。獲得快樂,要主動去感知生活,體味人生。

梁實秋先生之十一則不亦快哉,與金圣嘆之三十三則不亦快哉,異曲同工,彰顯大師的灑脫、幽默、出塵。有了先生們的這般心性,我們的生活也有很多不亦快哉的時刻。

不被利用的時間是最寶貴的。

“閑暇之時間如室中之空隙?!蔽覀冇辛碎e暇,才能感知生活的樂趣。城市高樓林立,鱗次櫛比,空間的狹仄令我們局促不安。我們渴望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讓視野和心胸變得開闊。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精神世界更需要“屋前空地”,給心靈和思想以自由與想象的空間。

學(xué)而不思比思而不學(xué)更不好。

我們教育的危險在于割舍了鑒別力以求學(xué)問,視強記事實即為教育的本身目標,脫離了教育的真正理想,即智識上鑒別力的發(fā)展。孔子說:“多見識之,知之次也?!鼻f子說:“我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真正的學(xué)問,是擁有智力上的膽力和獨立判斷力。

學(xué)者與思想家的區(qū)別。

學(xué)者在寫作中,大都借材于別的學(xué)者。他所引用的舊典成語越多,越像一位學(xué)者。一個思想家于寫作時,則都借材于自己肚中的概念,越是偉大的思想家,越會依賴于自己的肚腹?!耙粋€學(xué)者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飼小鳥的老鷹;一個思想家則像一條蠶,所吐的不是桑葉而是絲?!?/p>

什么是美?

所謂文學(xué)的美和一切事物的美,大都是以生活為基礎(chǔ)的變換和動作?!傲珠g松韻,石上泉聲,靜里聽來,識天地自然鳴佩;草際煙光,水心云影,閑中觀去,見乾坤最上文章?!庇钪嬷蟹彩腔畹臇|西都有著文學(xué)的美。凡是活動的東西都有一個“式”,所以也就有美、力和文,或形式和輪廓的美。

“在被時間擊敗、被時間席卷、被時間吞噬方面,萬物皆平等,因而都值得在顫抖中被文字擁抱?!奔热蝗绱?,讓我們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睜一只眼奮斗,閉一只眼悠閑,既不辜負所謂“生命的意義”,亦不要錯過人生的樂趣。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生活的藝術(shù)。

生活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生活藝術(shù)讀后感篇二

生活這個詞語,我們究竟理解多少其中的含義?也許我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真正的生活一定不是一直拼命地想要獲得些什么,或者將自己緊緊地束縛于某些東西之中,亦或是過分地追求完美。

在林語堂《生活的藝術(shù)》這本書中,我看到的是一個坐在躺椅上,烹茶煮酒,神情安逸,在煙霧繚繞中把那些名家的生活真諦娓娓道來的人。在這本書中,林語堂從生活,家庭,文化,旅行,思想,宗教等各方面寫下一種藝術(shù)。

在我們一生中,有很多失敗和成功,也許我們還在為一時的成功沾沾自喜;或者又為一次小小的失敗懊惱不堪。但是我們到底懂不懂什么才是失敗,什么才是成功呢?很多東西都會成為過往云煙,不復(fù)存在。今天這個時代,有多少人被名利這些瑣碎的東西蒙蔽了雙眼?這些人的一生是可悲的,因為他們不懂得生活。名利這些虛浮的東西都不應(yīng)該成為我們生活的重心,這些東西只不過讓生命失去應(yīng)有的價值,甚至讓我們失去更多可貴的東西。林語堂傳承著那一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智慧。

看到“放棄”二字,很多人就蹙緊眉頭。我們緊緊抓著一些東西,回首的時候,我們得到了什么?所以有時候放棄是一種智者的表現(xiàn)。對于許多人來說,放棄手中的錢財,功成名就的地位等一些無疑是最艱難的抉擇。可是這些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這些似乎看上去是讓你的生活富足了,可是你的心卻累了。放棄往往比占有會擁有更多。放下了羈絆和痛苦,才會有自由可言。“享受悠閑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閑的生活只要一種藝術(shù)家的性情,在一種全然悠閑的情緒中,去消遣一個閑暇無事的下午?!绷窒壬@樣說。親近大自然,珍惜我們身邊的人,安靜地閱讀一本好書,品嘗美味佳肴……得到的就是最簡單最質(zhì)樸的快樂。

以前就很向往周游世界的旅行,在沒有看這本書之前,我認為這樣就是旅行。其實不然,“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jīng)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念。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旅行的要點在于無責任、無定時、無來往信札、無嚅嚅好問的鄰人、無來客和無目的地。一個好的旅行家決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而來。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姓名?!爆F(xiàn)在并沒有這樣的機會去旅行,但是這才是一種人生的態(tài)度,不束縛自己,讓自己的心更加自由。雖然很難到達這樣的境界,但并不是一定要追求這樣的效果,這也是林先生告訴我們不要凡事都追求完美的理由吧。只要我們領(lǐng)悟這層意思,我們試著去靠近,這才是最真實的生活。

這個年紀的我們,沒有太多的閱歷,生活二字也不會有很多的感悟。但是合上這本書的那一刻,又明白了不少,此時自己的心愈發(fā)地澄明?!渡畹乃囆g(shù)》仿佛是一束光,指引我們從庸俗到優(yōu)雅,我們的靈魂從卑微走向高貴,從理智走向情感。

其實無論你現(xiàn)在是以何種生活方式生活著,但是切勿讓自己痛苦,掙扎,被牽絆??鞓返囟冗^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生活藝術(shù)讀后感篇三

不想干活,想保持一份慵懶的心情,就像這些天偷閑般囫圇吞棗似的瀏覽完了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腦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是不是我個人的現(xiàn)象,每次讀完一本書,總是要發(fā)好長的呆。尤其是一本能說到你心坎的書的時候。哎,選書如選人,對于不能說到心坎的書,自己也是斷然不會從書堆中揀起來。就像這本書,記得初中的時侯,從一個同學(xué)家里偶然閱讀了作者寫的《蘇東坡傳》,竟給了自己莫大的人生指導(dǎo),仿佛看到一盞明燈,在穿越了遙遠的時代,那光芒照耀在自己的身上依舊溫暖如故,伴隨那清越的聲音,每當自己困頓頹喪害怕卷曲成一團的時候,總能想到一個人曾經(jīng)不卑不亢不盈不虛的生活在這個美麗又黑暗的世界。用自己的從容,淡定,微笑,還有容納著山與水,榮與衰,生與死的胸懷,舞蹈著一個豐滿、優(yōu)雅而美麗的靈魂。

我們總是寄望于從萬萬千千的書中找尋到那么一位作者,去與他交換靈魂的契約,從而得到自己獨一無二的認同感,就如那幅常常映在我腦海中的山水畫,一片飄渺霧茫的空曠,遠處幾處青黛的淡淡山影,從月光下往下望,一葉扁舟上兩個孤獨的人影,仿佛一個正是來自古代的知己、智者,一個正是觀者自己,這樣的景又怎么不讓人沉醉,又怎么不讓人砰然心碎。

然而這終究是本更適合老人的哲學(xué),也正如別人所評論的,隱約間也能端倪出一絲小資的情懷。而我本性中終究還是有一些不安分的脾性,有想享受閑適的心情,卻沒享受閑適的命。也不知道自己的這份不安分的躁動來自何處。有人說,男人象茶,二十歲的時候象雨花茶,至真至純,色味清香;三十歲的男人是碧螺春茶,去除了浮躁又保持了香味,風(fēng)格別具。而我在這青黃不接的時代,可能真的是除了一身躁味就沒有什么了吧!嗚呼哀哉!

藝術(shù)應(yīng)該是一種諷刺文學(xué),對我們麻木了的情感、死氣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種警告。它教我們在矯飾的世界里保持著樸實真摯。

人生真是一場夢,人類活像一個旅客,乘在船上,沿著永恒的時間之河駛?cè)ァT谀骋坏胤缴洗诹硪粋€地方上岸,好讓其他河邊等候上船的旅客。

生活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生活藝術(shù)讀后感篇四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生活對于現(xiàn)代得人似乎非常難,生活讓我們很累。人們不停地奔波,因為我們不斷的追求。

累,現(xiàn)代生活的代言。或許我們的生活缺少藝術(shù),不懂得如何去藝術(shù)的生活著。可是藝術(shù)是什么?怎么才是藝術(shù)的生活……或許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能對我們有所啟發(fā)。

生活可以是藝術(shù),可以很放松,可以是種享受。它可以經(jīng)歷大風(fēng)大浪,也可以停泊在港灣里隨著清風(fēng)微微有些晃動。船帆本是白的,但如果你喜歡,便可以添上一點顏色,那么它就與別人不同了,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尋那勢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窮究那些不可得知的東西……最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去調(diào)整我們的人生,使我們得以和平地工作,曠達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在《生活的藝術(shù)》這本書中,“自我”和“閑適”我認為它更多的是在告訴人們在工作之余、責任之外如何提高生活的質(zhì)量、過上有品位的生活。我認為,林先生并不是叫我們放棄所有的理想,而是在強調(diào),對理想的追求必須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chǔ)的、是以快樂為原則的。林說:我們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尋那勢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窮究那些不可得知的東西。。。最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去調(diào)整我們的人生,是我們得以和平地工作,曠達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生活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生活藝術(shù)讀后感篇五

林語堂先生的《生活的藝術(shù)》,我的思緒也仿佛隨之飄進了他筆下那個高雅世界之中。

在《生活的藝術(shù)》中,林語堂談了莊子的淡泊,贊了陶淵明的閑適,誦了《歸去來辭》,講了《圣經(jīng)》的故事,以及中國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觀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鑒石,如何養(yǎng)花、蓄鳥、賞雪、聽雨、吟風(fēng)、弄月……林語堂將中國人曠懷達觀,陶情遣興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diào)皆訴諸筆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個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現(xiàn)出詩樣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別樣風(fēng)情。

《生活的藝術(shù)》本身就是一本生活觀后感,里面的情調(diào)很高雅,這是一種中國人獨特的高雅。書中不遺余力地向美國人民兜售隱忍閑適的中國式生活藝術(shù),林語堂在書中揭露了他所認為的美國人三大惡習(xí):講究效率,講究準時和希望事業(yè)成功。雖然這些“惡習(xí)”是現(xiàn)代人幾乎都有并且得到某部分人的極力推崇,但他卻別樹一格地認為“一個人以為不要緊了,就什么都不要緊了”這個是中國人特有的美妙概念。美國人“求全的欲望近乎淫”,而中國人則認為差不多就可以了。于是,林語堂想借由自己對生活的獨特見解,告訴這些生活節(jié)奏緊湊的美國人大洋彼岸中國人的好。他在書中娓娓地道閑適的好處,諄諄地誘美國人去享受生活。書中的章節(jié)都是這樣的題目:誰最會享受生活、生命的享受、悠閑的重要、家庭之樂、生活的享受、享受大自然、文化的享受,他是非常認真地要為美國人的機械生活上點潤滑油。

林語堂在自序中說:“本書是一種私人的供狀,供認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經(jīng)驗。我不想發(fā)表客觀意見,也不想創(chuàng)立不朽真理。我實在瞧不起自許的客觀哲學(xué),我只想表現(xiàn)我個人的觀點。”又說:“一切取舍都是根據(jù)我個人的見解?!笔堑?,無論是思想觀點,還是情感情趣,或是表述方式,都有非常鮮明的“林語堂風(fēng)格”。書中,林語堂一字一語寫出了現(xiàn)實生活的細節(jié),借由他這些最貼近生活而又獨特的想法使外國人對中國人生活更為熟知,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生活態(tài)度。

雖然比較明顯《生活的藝術(shù)》是林語堂為外國人寫的一本書,但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其實現(xiàn)代中國人的生活也開始趨向于林語堂當初筆下的那些外國人。人們每天置身于煩囂社會中,麻木地干著用于維持生活的工作,真正的生活。

之前上初中的時候讀過林語堂的《中國人》(《吾國與吾民》),最近又讀了他寫的《生活的藝術(shù)》??磿椭懒终Z堂老先生是個幽默曠達的人。因為此書當年在美國也以英文出版,所以書中介紹了中國的許多文化和生活方式。我對他關(guān)于中國人悠閑生活的描寫記憶尤深。書中提到幾個十分舒適的生活方式:安臥眠床,坐在椅中,談話,茶和交友等等。老先生十分推崇自然樂天的生活方式,并對西方過于嚴苛古板的生活方式提出批評,比如過于講究效率,紀律。最終老先生還是覺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更近乎人情人性,是最高檔的生活方式。

其實讀完了書,我覺得非常矛盾,甚至有些難以接受林老先生的觀點。我的矛盾是這樣的:我非常希望自己也生活在那樣的悠閑自得的狀態(tài)當中,并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擁有這種理想的生活方式,可是無論如何這也是不可能的。老先生筆下的中國哲學(xué)雖然處處充滿著高于西方的優(yōu)越感,但其實這種格調(diào)與如今的時代現(xiàn)實格格不入。如果在一千年前,我是可以理解這種輕松愉快的哲學(xué)。因為中華的帝國無可匹敵,全球第一,所以我們自然有些自己的優(yōu)越感,并誕生一種享受生活的哲學(xué)。但后來的事實是,我們在這種優(yōu)越和清閑當中無可挽回的落后了,世界文明變成了西方中心。這本書出版于1937年,書中提到美國非常緊繃的工作壓力,和中國人怡然自得的生活狀態(tài)的對比。然而反觀現(xiàn)在,這么多年過去了,這個情況恰巧反了過來??磥頍o論哪個國家,在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階段,都是清閑不得的。

林老先生最喜歡的哲學(xué)家是陶淵明,認為陶淵明是最高智慧的生活方式的典型。在我看來,這也僅僅是一個完美的理想和少數(shù)幸運兒的幸運。誰不想過世外桃源的生活呢?但我無法料想自己被放入一個清幽的深山老林之后能快活多久,恬淡的生活并不能帶來持久的意義,我無法相信自己可以維持這樣的一個神仙般的日子直至終老。想想邁克爾杰克遜家財萬貫時修建了自己的夢幻莊園,然而他并無法在自己的音樂事業(yè)消退之后繼續(xù)享受自己的樂園生活,反而問題重重。在我看來,中國的很多古代哲學(xué),都存在著消極避世的傾向,我非常認為這是我們文化的一大軟肋,而非所謂的淡泊名利與世無爭自在快活。再怎么看也有點犬儒主義的意味。

我更多的看到一種阿q的幽默,圓融,隱忍,缺乏崇高感的現(xiàn)實主義,依仗厚重文明撐腰的些許狂妄。林老先生喜歡的腳搭在寫字臺或茶幾上的自在已經(jīng)在西方隨處可見,然而發(fā)達與秩序在中國卻依然在緩慢建立。抽煙飲酒在他看來是一種極樂享受和真性情的體現(xiàn),但是拿煙頭燙桌子卻略顯迂腐。在我看來,嚴謹秩序古板的西方哲學(xué)在現(xiàn)今是值得推崇的,也許多年以后中國躋身發(fā)達國家以后再拾起這種悠閑哲學(xué)也不遲,到時,我們更會連同中華文明的復(fù)興一起幸福的生活著。

看魏小安的`《與中國旅游同行》時,他極力推薦這本書,說是這本書會讓我們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于是從圖書館借來看了。作者是林語堂。這本書是他在美國寫的,當時在美國引起很大的反響。該書于1937年在美國出版,次年便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榜首達52周,且接連再版四十余次,并為十余種文字所翻譯。林語堂也是第一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是集語言學(xué)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于一身的著名學(xué)者。

迫不及待得開始讀這本書。因為感覺現(xiàn)在的自己及身邊的人都是壓力重重極不快樂的。那么,林老先生會告訴我們怎樣的生活藝術(shù)呢?書的扉頁上寫著這本書談了莊子的淡泊,陶淵明的閑適,誦了《歸去來兮辭》,講了《圣經(jīng)》的故事,以及中國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觀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鑒石,如何養(yǎng)花、蓄鳥、賞雪、聽雨,吟風(fēng)、弄月等。呵呵,如果真這么會享受,我們定會擁有快樂的人生!

這本書聊到關(guān)于人生的話題。作者認為,人生的意義是這樣的:“人是一切事物和活動的中心,人生的目的與真諦在于享受淳樸的生活,而活著就要快樂,尤其是家庭生活的快樂?!币簿褪怯X得生活的享受在于一種態(tài)度。林老先生說:“我以為這個世界太嚴肅了,因為太嚴肅,所以必須有一種智慧和快樂的哲學(xué)以為調(diào)劑?!薄拔覀兪菍儆谶@塵世的,而且和這塵世是一日不可離的。即使這個塵世是一個黑暗的地牢,但我們總得盡力使生活美滿?!笔堑模覀円θカ@得精神的和諧,對于這個孕育萬物的天地,必須有一種感情,一種依戀之感?!皦m世到底是真實的,天堂終究是飄渺的,人類生在這個真實的塵世和飄渺的天堂之間是多么幸運!”

林老先生要我們堅持一種快樂的享受的哲學(xué)。也是,既然人生如此短暫,既然生命如此脆弱,那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去煩惱于生活中那些瑣事,為一些小事情耿耿于懷?另外,從他的文字中也深刻感受到要順應(yīng)自然,循著四季,順應(yīng)內(nèi)心自在地生活。他還堅持要丟開功名利祿,樂天知命地過生活。的確,那些物質(zhì)財富的多少確實不能說明我們的幸福感。你敢說我們只要越有錢越有名利、地位就越幸福嗎?所以我們不需要刻意追求那些身外之物。當然,對于我們年輕人想要達到這種境界還很困難,我們也需要一定的物質(zhì)做保證。但是至少,我們要堅持內(nèi)心的寧靜,淡泊一點,淡然一點,去追求自己興趣和夢想才是最重要的!總之,遵循內(nèi)心,追求快樂!

書中還堅持“博愛”。不要太去挑別人的刺,多包容那些那認為的錯的事和惡的人,同時也接納自己的一些缺點。存在即是合理。多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少去批評懷疑他人,而是有一顆關(guān)懷心,包容心,這樣你自己也會變得大度一些,快樂一些。

做一個真性人,按照自己的本性,活出真我。懂得享受生活,以一種悠閑的達觀的態(tài)度活著。而不只是忙忙碌碌,不只是辛苦地學(xué)習(xí)和工作。確實,學(xué)習(xí)是為了生活,工作也是為了生活。如果你每天只是在為這些奔忙,而忘記享受生活,那么你是忘記了生活本真的樣子,得不償失了!所以如林先生所言,“應(yīng)該把生活加以調(diào)整,在生活中獲得最大的快樂。”

另外闡述了悠閑的重要。有一句話感觸很深,“世間萬物盡在過悠閑的日子,只有人類為著生活而工作。”想想也是,有多少人不是在任勞任怨工作,為了生存奔波煩惱到白發(fā)蒼蒼?書中說,智慧的人絕不勞碌,過于勞碌的人絕不是智慧的,善于悠游歲月的人才是智慧的。所以為了有一個好的生活質(zhì)量,我們得學(xué)會忙里偷閑。偷得浮生半日閑是一種很好的境界,這是懂得休閑,懂得享受生活的表現(xiàn)。那么,只要是你想做的什么事情,比如學(xué)個什么樂器,去一個一直都想去的地方旅行,抓緊時間去做吧!不要等到有足夠多的錢足夠多的時間才去做,因為這樣你一直都不會去做它。而享受生活并不需要你要多有錢,只要有心足矣。享受悠閑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珍惜當下,每一個今天,每個此刻都是特別的。想到什么就去做,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記住,悠閑的生活,必須要有一個恬靜的心地和樂天曠達的觀念,以及一個能盡情觀賞大自然的胸懷方能享受。我們在浮華的城市打拼,別忘記要給自己放個假去親近大自然,去觀賞神奇美麗的風(fēng)景,多出去放飛我們的心靈。記住生活的本來面目,不要成為生活的奴隸,而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使生活變成,“為了生活而生活”。

李白就曾說“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記住享受活著的美好!善意對待周邊的人和事,將煩惱的事情化成簡單,出去旅行,去喝喝茶,聊聊天,賞賞花,讀讀書,作作畫。簡單、快樂地活在這個塵世間。因為,生活,是一門藝術(shù)!生活,是一種修行!

生活的藝術(shù)關(guān)于生活的藝術(sh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人生的感悟,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際遇,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生活的藝術(shù)》探討生命、心靈的價值,并抒發(fā)林語堂個人對日常生活中人、事、物的觀感,提出自己的看法,進而論及周遭,乃至整個社會。全書雖被分為十四章,但在重要觀點上前后呼應(yīng),各章雖有一既定的討論主題,但往往將內(nèi)容向外擴展,并無絕對的限制,這正合作者所提倡的悠閑隨興的生活態(tài)度。作者在本書《自序》中說:“本書是一種私人的供狀,供認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經(jīng)驗。我不想發(fā)表客觀意見,也不想創(chuàng)立不朽真理。我實在瞧不起自許的客觀哲學(xué),我只想表現(xiàn)我個人的觀點?!庇终f:“一切取舍都是根據(jù)我個人的見解?!笔堑?,無論是思想觀點,還是情感情趣,或是表述方式,《生活的藝術(shù)》也好,《吾國與吾民》也好,都有非常鮮明的“林語堂風(fēng)格”。

因而,喜歡這種風(fēng)格的讀者——準確地說,是具有林語堂式思想、情趣的讀者,自然對林語堂的著作評價極高。例如,有人認為《吾國與吾民》是“迄今為止最真實、最深刻、最完備、最重要的一部關(guān)于中國的著作”。但是,不喜歡這種風(fēng)格的讀者——準確地說,是不具有林語堂式思想、情趣或者說人生境界還沒有達到林語堂那種高度的讀者(如某些大學(xué)生),肯定會對林語堂的著作不以為然。林語堂在《自序》還說:“我也想以一個現(xiàn)代人的立場說話,而不僅僅以中國人的立場說話為滿足,我不想僅僅替古人做一個虔誠的移譯者,而要把我自己所吸收到我現(xiàn)代腦筋里的東西表現(xiàn)出來?!?/p>

實際上,林語堂寫《吾國與吾民》與《生活的藝術(shù)》的時候,不僅是以“一個現(xiàn)代人的立場說話”,更多的是站在美國人的立場上說話。這從前面的《編創(chuàng)花絮》部分介紹的成書背景就可推測到這一點。林語堂創(chuàng)作的讀者意識很強,他在《自序》中說:“我頗想用柏拉圖的對話方式寫這本書。把偶然想到的話說出來,把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瑣事安插進去,這將是多么自由容易的方式??墒遣恢裁淳壒剩也⒉蝗绱俗觥;蛘呤且蛭铱峙逻@種文體現(xiàn)在不很流行,沒有人喜歡讀,而一個作家總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人閱讀?!蔽覀兺耆梢哉f,《吾國與吾民》與《生活的藝術(shù)》是寫給外國人看的、介紹中國人與中國文化的經(jīng)典。然而,我們很難有充足的理由說,它們也是寫給中國人看的、介紹中國人與中國文化的經(jīng)典。或許,我們真應(yīng)該細味一下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重新,好好的,邂逅一下生活。

《生活的藝術(shù)》是林語堂老先生旅美專事創(chuàng)作的第一本書,也是繼《吾國與吾民》之后又一部廣為流傳的作品。作者站在一個當代人的立場上,將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經(jīng)驗娓娓道來。

生活如同譜寫樂章,人會在美感的引導(dǎo)下,將生活經(jīng)歷變成一個主題,而后記錄在生命的樂章中。細品林語堂先生的《生活的藝術(shù)》,我的思緒也仿佛隨之飄進了他筆下那個閑適隨性的世界之中。林老先生說:“我們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尋那勢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窮究那些不可得知的東西。最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去調(diào)整我們的人生,使我們得以和平地工作,曠達的忍耐,幸福的生活。”他的文字舒緩而有靈性,幽默而不乏睿智,平和而充滿深情,淺顯而深藏著哲思。他懷著一顆仁慈之心引領(lǐng)著我們從迷茫中走出來,以曠達的態(tài)度去面對現(xiàn)實,以淡漠之心去對待名利,以火熱般的情感去擁抱生活。

作者主張心地坦白、近情合理的人生哲學(xué),認為只有出世哲學(xué)與入世哲學(xué)的相互調(diào)節(jié)和諧融合才能不違背人的本性,產(chǎn)生和諧的人格。在對于人生哲學(xué)的認識上人容易走上兩個極端,一是禁欲和厭世,像印度佛教那樣通過對肉體的折磨達到精神的圓滿;另一個是極端世俗化,沉溺于官能享受,如同中國數(shù)千年來各個王朝的覆滅時的狀態(tài),在物欲橫流的當今,也有不少人沉溺于紙醉金迷、聲色犬馬?!渡畹乃囆g(shù)》告訴我們要追隨自己的內(nèi)心,將道家消極的人生觀與儒家積極的人生觀適度的融合起來,在塵世中保持內(nèi)心的平和,做一個合乎情理熱愛生活的人,才能給人生帶來歡樂與情趣。

生活之中我們心情難免浮躁,但讀了《生活的藝術(shù)》后,作者的那份悠然的情緒和中庸的精神一直感染著我。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并不昂貴,驚天動地的生活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平凡恬淡的日子也一樣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榮華富貴能使人快樂,粗茶淡飯也能使人快樂??鞓放c否,關(guān)鍵在于我們的心境。只要我們認真和執(zhí)著,充實每一天,我們可以永遠快樂。當我們投入工作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創(chuàng)造的魅力,從而快樂;當我們悠閑的時候,可以靜悟生命,從而快樂;當我們歷經(jīng)苦難的時候,可以從中汲取一種奮斗的激情,從而快樂??鞓窡o所不在,關(guān)鍵在于我們認真的去體會,認真的去感悟。調(diào)整自己心態(tài),坦然從容,微笑才會永遠的浮現(xiàn)于我們的臉龐。我們應(yīng)該清醒的去生活,不要受社會上浮躁之風(fēng)影響而迷失方向。將心靈深處的那份情感自然而然地,盡情釋放出來,去擁抱世界,去感受大自然,去愛我們身邊的人,去做自己喜歡的一件事,去讀喜歡讀的一本書,去品味愛吃的美食,毫無疑問,我們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生活的藝術(shù)》是一本指引我們走向健康人生,引導(dǎo)我們快樂生活不可多得的教科書。它傳授了我們快樂的秘訣,改變我們的觀念,從另一方面觀照快樂,從而走出關(guān)于快樂的誤區(qū),以樂觀的態(tài)度去戰(zhàn)斗,去迎接生活的洗禮。

生活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生活藝術(shù)讀后感篇六

林先生的這一經(jīng)典語錄讓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人生道路的真意。生活中總有無數(shù)人在為一個所有人都不知名向往的目標而用盡各種方式去努力,卻幾乎沒人能解釋得清為何要窮其一生去做一件絕大多數(shù)人都解釋不了為什么要去做的事。林說:我們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尋那勢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窮究那些不可得知的東西……最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去調(diào)整我們的人生,使我們得以和平地工作,曠達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看似毫無邏輯的隨性描筆,只是對我們生活中無數(shù)平淡小事的淺析,但在我看來,他卻是在毫無壓力,毫無刻意的隨性中將我們中國人淡泊名利,向往人性自然閑適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然灑脫的個性毫無障礙的刻在每個人的生活中,腦海里。

林先生教會我們要學(xué)會享受生活,熱愛生活,積極的過好每一天。他說:“當你以為不要緊時,便什么都不要緊了。”而人生來就是要生活的,如果連生活都不要緊了,那么還有什么是要緊的事?人生又是為何而活?衰老最大的悲哀不是身體衰弱,而是心靈的冷漠。有趣的靈魂則是人生精神的寄托。林先生說享受悠閑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我覺得他的意思大概是盡己所能,活在當下,活出精彩。中國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個人不必逃避人類社會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的快樂。我們都相信人總是要死的,我認為這種感覺是好的。它使我們清醒,使我們悲哀,也使某些人感到一種詩意。它使我們能夠堅定意志,去想辦法過一種合理的真實的生活。

是啊,我們總在生活中不停地生活,卻不知何時已經(jīng)失去了以往的那種悠然自得,放松的心情。我們開始變得浮躁,逐漸失去了往日常掛在臉上的笑容。林先生這本《生活的藝術(shù)》仿佛就是一面當代生活已逐漸失去的縮影。這次的天災(zāi),無異于給本就不悠閑的生活雪上加霜。但是疫情帶來了痛苦,也帶走了許多人性的欲望。有幸在此時讀完了《生活的藝術(shù)》,我想,或許是它想我們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那份屬于自己的方式,教我們在矯飾的世界里保持著樸實真摯。

《生活的藝術(shù)》是國學(xué)大師林語堂在19__年出版的一部英文作品,曾占據(jù)美國暢銷書排行榜榜首達52周(我看的是中文譯本)。這本書也是我和一位書友交換得來的,前前后后,斷斷續(xù)續(xù)地看了兩個月左右。

《生活的藝術(shù)》無疑是一本好書,官方介紹這樣說:林語堂將中國人曠懷達觀、陶情遣興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diào)訴諸筆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個可供效仿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

這本書的前面大部分內(nèi)容我是沒看進去的。中國字都認識,但讀過去之后卻沒有進入大腦;或者讀懂了,但感覺沒有什么收獲。我硬著頭皮往下啃,一邊反思自己為什么讀不進去,吸收不了。直到看了“讀書的藝術(shù)”這個小節(jié)才搞明白。之前認為,這本書寫于1937年前,那個時候作家的用語習(xí)慣,語境與現(xiàn)在不一致;或者作家的思維方式跟理工科的漢子有差異,導(dǎo)致看不懂。讀了這一小節(jié)之后,才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自己的心境上。這本書本身傳達的是貼近自然的生活觀念,需要舒緩的心境才能讀得下去。在學(xué)校,自己的大腦處于高速運轉(zhuǎn)狀態(tài),想的是用盡量短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這本書卻需要細細地品,慢慢地讀,方能讀懂。

讀這本書還是有不少收獲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觀點是,當一個人的思想和經(jīng)驗尚未達到可讀一本名著的相當時期時,他即使勉強去讀,也必覺其味甚劣。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自身水平不夠的時候,他的鑒賞水平也是有限的。所以,面對一個作品時,不能妄加評論和下結(jié)論,很多時候要從自身開始反省。一個人的心境也很大程度影響著一個人的品味。不同時候讀同一本書,滋味也是不同的。就像讀這本書一樣,回到家以后心境慢慢地閑適起來,也更加能夠欣賞這本書了。讀這本書時,也發(fā)現(xiàn)了書中好多處的觀點都可以回答這樣一個重大問題,即現(xiàn)代科學(xué)為什么起源于西方。作者從哲學(xué)層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

受限于個人水平,我對這本書的分析是不夠徹底的。當你的心境不急躁,當你能心平氣和地面對生活時,是可以讀下這本書的。

文中講到了快樂問題,有一處文字引起了我的思考——“惠特曼說:‘我這樣地做一個人,已經(jīng)滿意了?!晕乙惨詾槲椰F(xiàn)在活著,并且也許還可以再活幾十年,人類的生命存在著,那就已經(jīng)夠了。這樣看法,這個問題便變?yōu)闃O簡單,而不容有兩個答語,就是人生的目的除了去享受人生外,還有什么呢?”是的,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钪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活法。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么不開開心心地過每一天呢?開心地活著更有價值。日子一天一天地過,我們一天一天地重復(fù)著生活,日起日落,其實生活就這么簡單。但是如何從簡單中得到樂趣呢?那就要用心去挖掘,去享受每一個美的片段。“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也不難理解其中的含義。但是能真正做到的有幾個呢?在這個物質(zhì)誘惑的時代,很多人都茫然地追求著金錢、地位。是的,追求自己要的東西固然沒錯,但是有多少人,等到他真正成為富翁時,才知道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你要明確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生活其實沒必要太多的強求,開心就好。

快樂并不難尋。它隱身地藏在了天空、花草、樹木等大自然的一切中,還隱藏在詩歌、音樂、舞蹈等藝術(shù)中,更隱藏在親情、友情、愛情等情感中……偶爾地發(fā)呆,靜靜地沉思,輕松地閱讀,放聲地歌唱……這都是享受。只要你用心去享受,快樂無處不在。生活其實很美好。那些看不見的快樂。圍繞在你身旁的每一個角落,它們和你只隔著一層薄薄的面紗,它們等待著你去掀開而一睹快樂的芳容。

我記得朱自清曾《荷塘月色》里寫到:“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fēng)味?!斌@天動地的生活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平凡恬淡的日子也一樣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榮華富貴能使人快樂,粗茶淡飯也能使人快樂??鞓放c否,關(guān)鍵在于我們的心境。我現(xiàn)在才知道“早晨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件事就足以讓我很開心了。清晨從窗戶中射入的一縷陽光,春日里朦朧中聽到的清脆的鳥鳴,路上輕輕撫摸臉頰的陣陣微風(fēng)……那會讓你感到快樂。我記得曾看過這么一段話“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意滿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動,覺得快樂。當一個人悠閑地陶醉于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么輕松,好像在天堂一般。”大自然與人有著不一般的關(guān)系。西方有句古詩,“我來自塵土,我終歸與塵土”。每一個人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應(yīng)該像魚一樣在水里,迎著粼粼的水波,蕩漾著心情,自由的游弋;像鳥一樣飛翔在湛藍的天空,與云為友,做天空的旗幟……有了這樣豐富的想象力,我們可以摒棄作為人的所謂的高貴和自尊,真正的成為自然的朋友,真正的欣賞并贊嘆種種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我們有時就是一個魚,有時就是一片云,有時就是一塊石頭,有時就是一蔓青草,只要我們愿意,我們想成什么,就是什么。人的思想是無邊無際的,是自由的,沒有誰可以干涉,可以阻止它的發(fā)展,只要你愿意,在思想中,一切皆可呈現(xiàn)。路人的一個微笑,一句早上好,都足以讓我感到快樂。我現(xiàn)在愿意花時間在這嵌入這篇文章,是因為我在將自己的思想呈現(xiàn)出來中找到了快樂。文字使我快樂。一直以來我都以寫出的文字與別人分享而讓人從中得到啟發(fā)與思考為快樂的源泉。

這篇章中還提到了“金圣嘆之不亦快哉三十三則”,只要你去挖掘,一天當中的快樂也許可以是一百則。如果我們多體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多傾聽一下自己的內(nèi)心;多一些工作的坦然,而少一些追名逐利的煩憂;尊重生命,順其自然,還自己一個自然的心靈,我們將生活得充實而快樂。靜靜地享受簡單的生活,發(fā)現(xiàn)不簡單的快樂,這才是享受人生之道啊!人生之旅,快樂是無限的。

讀林語堂的書如品茗,每每飯后翻閱,細細品味,別有一番滋味。

"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都不到寧靜,直到這些夢想成為事實才止"林語堂說猴子和人類都會展現(xiàn)出唯有哲學(xué)家才會有的憂慮和沉思的表情,為何統(tǒng)治這個世界的是人不是猴子呢?因為人有著夢想另一個世界的能力和傾向。

《華嚴經(jīng)》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個初心我理解的就是最初的夢想,有了夢想就會付諸行動。在行動的路上,有人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中途易轍,或裹足不前或南轅北轍,這都于初心的遺落。所以,強調(diào)夢想,強調(diào)初心,即強調(diào)堅持。

"微妙的常識、哲學(xué)的輕逸性,和思想的簡樸性,恰巧也正是幽默的特性,而且非由幽默不能產(chǎn)生"他在講什么呢?什么是幽默?我的理解幽默須具備一個哲學(xué)家的思維,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表達一個簡樸的道理。大道至簡,簡樸是最難實現(xiàn)的東西。

林語堂對陶淵明的評價很高:"所謂理想的哲學(xué)家即是一個能領(lǐng)會女人的嫵媚而不流于粗鄙,能愛好人生而不過度,能夠覺察到塵世間成功和失敗的空虛,能夠生活于超越人生和脫離人生的境地,而不仇視人生的人。陶淵明的心靈已經(jīng)發(fā)展到真正的和諧的境地,所以我們看不見他內(nèi)心有一絲一毫的沖突,因此他的生活也想他的詩一般那么自然而沖和"有人說陶淵明是個"逃避主義"者,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沒有考慮家人的生計。事實上他不是,他要逃避的僅是政治,而不是生活的本身。我是欣賞陶淵明的,因為沒有他那份超然物外的灑脫,沒他那種"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蕓耔"的安然滿足。也越發(fā)敬佩這樣一個無憂無慮,心地坦白的人。

高曉松在清華的演講中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演講完了,有學(xué)生提問:"我是該選擇外企還是國企?"他被氣的半死。陶淵明為我展現(xiàn)的畫面就是詩和遠方。在現(xiàn)實的疲憊生活中,每當想到還有詩,還有遠方,就會重現(xiàn)燃氣希望,繼續(xù)上路。

從今天起,活著,有熱情的活,帶著夢想活!生活隨處可樂,得樂且樂!

讀完林語堂先生《生活的藝術(shù)》一書后,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悠然陶醉于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么輕松,好像天堂一般。

在林語堂那里,享受人生,不拘一格,不管物質(zhì)的還是精神的都同等重要,抑或根本就不分哪是物質(zhì)哪是精神,而是“心物合一”、“靈肉一體”。這種打破物質(zhì)和精神的二分法,從而給感性、理性以更合乎人性的界定的看法,奠下了林語堂人生哲學(xué)的底色。在林語堂看來,中庸哲學(xué)的近情是基于個人主義內(nèi)涵的。正是基于個人主義之上的情感,才是判斷取舍的重要依據(jù),而集體脾性和民族性格則是由各個個人的情感匯聚形成的。天才并非像中世紀神學(xué)的“靈魂”那樣一個神話實物,而僅僅是一個比喻;國家天才不過是它的行為的一種性質(zhì)和做事的方法罷了,天才的作用不過是在國家危急時的選擇與取舍傾向,決定著國家的最后行動途徑。在林語堂那里,人類文化最高的、最合理的理想就是近情精神。近情的國家將生活在和平之中,近情的夫妻能生活在快樂之中,近情的生活是享受快樂的生活。近情精神是中國所能貢獻給西方的一件最好的禮物。在西方人,凡是只須合于健全邏輯的,便認為是很充足的,但在中國人雖然在邏輯上已是很對時,也還不能認為很充足,同時還須求其近于人情,作為士大夫一族的林先生學(xué)貫中西,著述頗豐。他的文字舒緩而有靈心,幽默而不乏睿智,平和而充滿深情,淺顯而深藏著哲思。他懷著一顆仁慈之心引領(lǐng)著我們從迷茫中走出來,以曠達的態(tài)度去面對現(xiàn)實,以淡漠之心去對待名利,以火熱般的情感去擁抱生活。他是文學(xué)家,是哲學(xué)家,是思想家,也是一個會生活的人;他從哲學(xué)和藝術(shù)的高度俯視生活,以平常之心體悟生活。在他看來,人一旦追尋生活的意義,追求人生完美的理想,就會失去生活的快樂。他說:“我們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尋那勢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窮究那些不可得知的東西;……最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去調(diào)整我們的人生,是我們得以和平地工作,曠達的忍耐,幸福的生活?!边@是否要我們放棄理想和追求呢?非也!依愚之見,理想和追求必須是基于現(xiàn)實生活的快樂原則的,換言之,理想與追求必須是在“好玩之心”的驅(qū)使下,順其自然地一步步實現(xiàn)的。

生活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生活藝術(shù)讀后感篇七

讀書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一種成長,也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當我第一次翻開《生活的藝術(shù)》這本書時,我就深深地被林語堂先生幽默、風(fēng)趣但又不乏書生雅興的文筆吸引住了,捧著書如獲至寶,廢寢忘食地研究了起來。書中幽默的文筆、獨到的見解,令人耳目一新。

“誰說中國式的悠閑文化只有富到人家才能享受,住在山腰上的隱士天天都能享受到‘鳥鳴澗‘的樂趣……”看到這里,我仿佛看到了青山、綠水、茅廬,聽見了水聲叮咚、鳥鳴啾;當我看到“大隱隱于市,一個僧人如果回到城市中吃肉、喝酒而不糜爛心靈的話,才是真正的’高僧‘“時,我忍不住想進入書中,與林語堂先生暢談一番;林語堂先生筆鋒一轉(zhuǎn):”人性本由動物化成,我們?nèi)巳硕加腥鐚O悟空一般“看到這里,我一下子沒忍住,”噗哧“一聲把口中的水全噴了出來…...

漸漸地,自己仿佛就是這書中所描寫的一個人,喜怒哀樂完全和文字融為一體,現(xiàn)實世界的事卻如夢一般渺茫不可及。

讀書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一種成長、一種體驗,更是一次次奇妙的旅行!

生活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生活藝術(shù)讀后感篇八

昨天和師父一起去書店買書了幾本書。說起來很可笑,這可能是我上大學(xué)以來,第一次買書回來。不是不會去新華書店,只是沒有買書回來。買衣服或買吃的,花了錢不會心疼,買書就會心里蛋疼一下。有木有,有木有?現(xiàn)在想來,這樣的想法簡直荒謬到極點。早上起來,拿起劉墉的《迎向開闊的人生》就不能放開手了?;?個小時的時間,我終于看完了,心情大好,受益匪淺。起床以后,一杯牛奶,一個面包,一本書,生活很愜意!

下午看了一會電影,沒什么意思。我又開始寫東西,寫讀后感。今天該是第三章了吧。

第三章—我們的動物性遺產(chǎn)。

就像大家所認識,接受的一樣,我們是人猿的子孫。我們繼承了猴子式的聰明,同時也能輕視我們的罪惡和缺點。從某種意義上講,《西游記》中的那只猴子就是整個人類的縮影。他是聰慧的,也是自大的。我們?nèi)祟愐惨粯?,多少的科技發(fā)明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但是人類又是多么孤高自傲的。他們無視自然法則,不尊重這個星球上的其他生物,破壞生態(tài)……可轉(zhuǎn)念一想,盡管人類有許多缺點,許多弱點,我們?nèi)员仨殶釔廴祟?于是乎,我們的責任就是投身到這個可愛又可恨的社會中,為人類的美好生活奉獻每一個人的力量。我,也該好好努力了!

既然是人,就不免一死。很多時候都會覺得人生如夢一場。我們的社會不斷地經(jīng)歷著生老病死一系列過程,然后發(fā)展前進。也許人生就是在時間的白卷上寫下屬于自己的答案吧。明白這些以后,也就不該浪費時間和精力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路要走,沒有人可以代替你。到人世間來了一趟,總不該空空地回去。既難免一死了,也就無所謂畏懼死亡了。就像史鐵生所說的,死亡是一個遲早要來臨的節(jié)日。我們是該做好準備迎接這個節(jié)日,而不是一味地畏懼,逃避。

對于先生在論肚子中所寫的,我舉雙手表示贊同。不僅僅是在中國,應(yīng)該是全人類,有什么比吃飯更重要呢?其實,真心不需要注重什么禮儀,就最本質(zhì)的需要而言。在當下的中國,90%的合同都是在酒桌上談成功的。這就最能說明問題了,大家都更樂意在飯局環(huán)境中完成生意和任務(wù)。這個時候的人,一定也更平易近人?!懊褚允碁樘臁?,對于每一個人,吃飯就是一種享受!但是就現(xiàn)在的中國而言如何吃得健康,吃得營養(yǎng),還真是發(fā)人深思啊!面對各種食品安全問題,我們傷不起啊。

最后關(guān)于人類的強壯肌肉的論述中,有一小段我很贊同且喜歡的話—天使完全以說話去解決爭端;禽獸完全以肌肉和爪牙解決爭端;唯有人類拿拳腳和說話去解決爭端。天使絕對相信公理;禽獸絕對相信強權(quán);只有人類以為強權(quán)就是公理。用這樣的描述來說明人類,對極了。只有人這種怪異的生物是永遠介于天使和禽獸之間的一個矛盾體。也許是這個社會要求我們?nèi)绱税?,畢竟我們在某些時候還是需要來點強權(quán)的。至少我一直都是這么認為的,人有的時候還是需要強勢,強權(quán)一點的。

今天晚上回來的心情有點糟,說不上什么理由??赡芤灿绊懙浇裉鞂懙臇|西了吧。那就明天再接再厲吧。

親愛的,晚安。

生活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生活藝術(shù)讀后感篇九

猶記《秋天的況味》中,明月、桂香、螃蟹,還有慢慢飄散的雪茄的青煙。林語堂先生,寥寥幾筆,渲染出"正值秋而萬寶成"的情調(diào)。

這大概也算是生活的藝術(shù)了。在《生活的藝術(shù)》生活不等于生存。這本書中,林先生不僅談到中西等國家的生活風(fēng)格,還暢言中國古人生活藝術(shù),令我感慨頗多。

我們是否意識到了生活?很多人,很多時候,對待生活可以說是麻木的。麻木地起床,麻木地吃飯,麻木地工作……從沒有意識到生活,又何談藝術(shù)?可能正如書中所言"變成有紀律的、服從的、受統(tǒng)馭的、一式一樣的大隊中的一個標明號數(shù)的士兵,因而無聲無臭地湮沒"。所以,首先讓我們"wakeupandlive(醒轉(zhuǎn)來生活)",讓我們多一點點書中所言的"敏感性"。

"酒半酣時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半半歌》中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飲酒半醉半醒,賞花半開半合,這種情狀正是中國輕逸的生活哲學(xué)。

一切都歸于和諧,歸于簡單,用一種享受的、曠達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這也是生活的藝術(shù)。"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陶潛在書中無疑是代表之一。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不改其樂,生活的藝術(shù)本就在于簡單與和諧。當然這不是推崇消極避世,或者安于享受的生活態(tài)度。林語堂先生曾被魯迅先生多次批評,可能也有此原因吧?可是反觀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心態(tài),一是"躁",二是"急"。

"躁",即是浮躁。太多太多人內(nèi)心躁動不安,追名逐利,不肯靜心做事。比如某些雷人高考標語"考過高富帥,戰(zhàn)勝官二代""試成功,享樂一生"……推崇的不是專心學(xué)習(xí)的態(tài)度,不是踏實努力的精神,而是憑借一次考試從此一生坦途。此類浮躁的標語,此類浮躁的"誓師",不可謂不悲哀!官員幻想一步登天,演員幻想一炮而紅,商人幻想一本萬利,"走捷徑"的想法讓人們惴惴不安的心無處安放。

是時候降降火了。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曾云:"清凈為天下正。"試問,一個滿腦子名利權(quán),幻想一夜暴富的人,何談生活的藝術(shù)?請作家們拿起筆來認真創(chuàng)作,而不是為了一夜成名,而跟風(fēng)抄襲;請導(dǎo)演拿起劇本認真導(dǎo)戲,而不是為了商業(yè)票房,而只知炒作;請我們所有人,將心沉靜下來,體味生活,簡簡單單,過好每一天。

"急",也是現(xiàn)代生活的特點之一。路上誰不是步履匆匆?誰不是忙忙碌碌?快節(jié)奏的生活把人們變成了不停旋轉(zhuǎn)的陀螺。每一天,男人們急匆匆地打好領(lǐng)結(jié),帶上公文包,女人們急匆匆地抹上口紅,穿上高跟鞋,然后就是匆匆吃飯,再不停地低頭玩手機……林語堂先生曾經(jīng)很不喜歡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現(xiàn)在的中國人,似乎也在步其后塵了。

歸于簡單,歸于和諧。

一只眼睜著,一只眼閉著,一只眼看透生活,一只眼默默做夢。所以沒有虛幻的憧憬,沒有過度的奢望,有充分的現(xiàn)實感,又有夢境的朦朧美麗。這是生活的藝術(shù)"花開半時偏妍",生活不僅要有種花的勞作,也需要有賞花的悠然。不僅需要"種豆南山下",也需要有"悠然見南山"的情懷。

靜下心來工作學(xué)習(xí),閑時哼一首歌,翻幾本書,走幾步路,最最簡單,最最和諧的,正是生活的藝術(shù)。

生活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生活藝術(shù)讀后感篇十

在無聊的大學(xué)生活之余,在輔導(dǎo)員的懇切教導(dǎo)下。我們找到了自己的學(xué)習(xí)樂趣,我細細品讀了林語堂老先生的著作《生活的藝術(shù)》一書,從中學(xué)到了很多讓我受益匪淺。但那些所謂的哲理都是些簡而言之的、質(zhì)樸的。這也讓我們看到林語堂老先生的一些優(yōu)秀品質(zhì),在當代已經(jīng)很值得人們?nèi)W(xué)習(xí)。

這本書是一種私人的供狀,交給我們一些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經(jīng)驗。林語堂老先生簡述了瞧不起自許的客觀哲學(xué);發(fā)表的只是他個人的觀點。他用柏拉圖的對話方式寫這本書。把偶然想到的話說出來,把日常生活中有意義的瑣事安插進去,這將是多么自由容易的方式。它的形式并不是像報紙上的談話或問答,或分成許多段落的評論;而是指真真有趣的、冗長的、閑逸的談?wù)?,一說就是幾頁,中間富于迂回曲折,后來在料不到的地方,突然一轉(zhuǎn),仍舊回到原來的論點,好像一個人因為要使伙伴驚奇,特意翻過一道籬笆回家去一般。讀這本書我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至少會使我的同伴感覺我對于回家的道路和四周的鄉(xiāng)野是熟識的……他所表現(xiàn)的觀念早由許多中西思想家再三思慮過、表現(xiàn)過;從東方所借來的真理在那邊都已陳舊平常了。

但它們總是老先生的觀念,它們已經(jīng)變成自我的一部分。它們所以能在我的生命里生根,是因為它們表現(xiàn)出一些林老先生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東西。當我第一次見到它們時,我即對它們出于本心的協(xié)調(diào)了。我喜歡那些思想,并不是因為表現(xiàn)那些思想的是什么偉大人物。中國的哲學(xué)家是睜著一只眼做夢的人,是一個用愛和譏評心理來觀察人生的人,是一個自私主義和仁愛的寬容心混合起來的人,是一個有時從夢中醒來,有時又睡了過去,在夢中比在醒時更覺得富有生氣,因而在他清醒時的生活中也含著夢意的人。

他把一只眼睜著,一只眼閉著,看透了他四周所發(fā)生的事物和他自己的徒勞,而不過僅僅保留著充分的現(xiàn)實感去走完人生應(yīng)走的道路。因此,他并沒有虛幻的憧憬,所以無所謂醒悟;他從來沒有懷著過度的奢望,所以無所謂失望。他的精神就是如此得了解放。

觀測了中國的文學(xué)和哲學(xué)之后,我得到一個結(jié)論:中國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是一個對人生有一種建于明慧悟性上的達觀者。這種達觀產(chǎn)生寬宏的懷抱,能使人帶著溫和的譏評心理度過一生,丟開功名利祿,樂天知命地過生活。這種達觀也產(chǎn)生了自由意識,放蕩不羈的愛好,傲骨和漠然的態(tài)度。一個人有了這種自由的意識及淡漠的態(tài)度,才能深切熱烈地享受快樂的人生。

我相信在美國的繁忙生活中,他們也一定有一種企望,想躺在一片綠草地上,在美麗的樹陰下什么事也不做,只想悠閑自在地去享受一個下午?!靶艳D(zhuǎn)來生活吧”這種普遍的呼聲,在我看來很足以證明有一部分美國人寧愿過夢中的光陰,但是美國人終還不至于那么頹喪。問題只是他對這種閑適生活,要想享受的多少之間和他要怎樣使這種生活實現(xiàn)而已。也許美國人只是在這個忙碌的世。

林語堂在該書中將曠懷達觀,陶情遣興的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diào)予以充分的傳達,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個可供效仿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細味林語堂先生的《生活的藝術(shù)》,我的思緒也仿佛隨之飄進了他筆下那個高雅世界之中。在《生活的藝術(shù)》中,林語堂談了莊子的淡泊,贊了陶淵明的閑適,誦了《歸去來辭》,講了《圣經(jīng)》的故事,以及中國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觀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鑒石,如何養(yǎng)花、蓄鳥、賞雪、聽雨、吟風(fēng)、弄月……林語堂將中國人曠懷達觀,陶情遣興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diào)皆訴諸筆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個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現(xiàn)出詩樣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別樣風(fēng)情。

《生活的藝術(shù)》本身就是一本生活觀后感,里面的情調(diào)很高雅,這是一種中國人獨特的高雅。書中不遺余力地向美國人民兜售隱忍閑適的中國式生活藝術(shù),林語堂在書中揭露了他所認為的美國人三大惡習(xí):講究效率,講究準時和希望事業(yè)成功。雖然這些“惡習(xí)”是現(xiàn)代人幾乎都有并且得到某部分人的極力推崇,但他卻別樹一格地認為“一個人以為不要緊了,就什么都不要緊了”這個是中國人特有的美妙概念。美國人“求全的欲望近乎淫”,而中國人則認為差不多就可以了。于是,林語堂想借由自己對生活的獨特見解,告訴這些生活節(jié)奏緊湊的美國人大洋彼岸中國人的好。他在書中娓娓地道閑適的好處,諄諄地誘美國人去享受生活。

書中的章節(jié)都是這樣的題目:誰最會享受生活、生命的享受、悠閑的重要、家庭之樂、生活的享受、享受大自然、文化的享受,他是非常認真地要為美國人的機械生活上點潤滑油。

雖然比較明顯《生活的藝術(shù)》是林語堂為外國人寫的一本書,但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其實現(xiàn)代中國人的生活也開始趨向于林語堂當初筆下的那些外國人。人們每天置身于煩囂社會中,麻木地干著用于維持生活的工作,真正的生活的意義,也許人們早已忘卻?;蛟S,我們都該在某個陽光明媚的午后,一邊呷著甘醇的奶茶,一邊細味一下林語堂的《生活的藝術(shù)》重新好好的邂逅一下生活。

這是一本讓青少年找到自然的經(jīng)典誦本,是一本脫離了繁華城市喧囂的讀本,深值得大學(xué)生誦讀。那些忙忙碌碌的外國人的生活充滿喧囂。而中國卻趨向于安逸的生活。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不在為了填飽肚子而忙碌,更多的是享受生活,享受真正的大自然。其實,真正的生活就在于細細的品讀生活,點點滴滴。我相信在《生活的藝術(shù)》一書的指導(dǎo)下,我們的生活會為了生活而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

生活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生活藝術(shù)讀后感篇十一

《禪與極簡生活的藝術(shù)》是我在這一年的春天,讀到的'一本珍貴而契合內(nèi)心的書。我將它視為橋梁,分享于此,搭建彼此對“禪與極簡生活藝術(shù)”的重新認識。

“保留一些簡單和重要的東西,這僅是屬于我自己微小而真實的信念。愿親愛的你,智慧地活著?;畹弥腔?,活得幸福,活得簡單、豐盛、美好?!睍姆獾讓懥诉@樣一句話。我想,這應(yīng)該也是這本書的意義,及它所想要抵達的方向。

生活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生活藝術(shù)讀后感篇十二

林先生的這一經(jīng)典語錄讓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人生道路的真意。生活中總有無數(shù)人在為一個所有人都不知名向往的目標而用盡各種方式去努力,卻幾乎沒人能解釋得清為何要窮其一生去做一件絕大多數(shù)人都解釋不了為什么要去做的事。林說:我們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尋那勢不可得的事物,不去窮究那些不可得知的東西……最重要的問題是怎樣去調(diào)整我們的人生,使我們得以和平地工作,曠達的忍耐,幸福的生活。

看似毫無邏輯的隨性描筆,只是對我們生活中無數(shù)平淡小事的淺析,但在我看來,他卻是在毫無壓力,毫無刻意的隨性中將我們中國人淡泊名利,向往人性自然閑適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然灑脫的個性毫無障礙的刻在每個人的生活中,腦海里。

如果連生活都不要緊了,那么還有什么是要緊的事?人生又是為何而活?衰老最大的悲哀不是身體衰弱,而是心靈的冷漠。有趣的靈魂則是人生精神的寄托。林先生說享受悠閑生活當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我覺得他的意思大概是盡己所能,活在當下,活出精彩。中國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個人不必逃避人類社會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的快樂。我們都相信人總是要死的,我認為這種感覺是好的。它使我們清醒,使我們悲哀,也使某些人感到一種詩意。它使我們能夠堅定意志,去想辦法過一種合理的真實的生活。

是啊,我們總在生活中不停地生活,卻不知何時已經(jīng)失去了以往的那種悠然自得,放松的心情。我們開始變得浮躁,逐漸失去了往日常掛在臉上的笑容。林先生這本《生活的藝術(shù)》仿佛就是一面當代生活已逐漸失去的縮影。這次的天災(zāi),無異于給本就不悠閑的生活雪上加霜。但是疫情帶來了痛苦,也帶走了許多人性的欲望。有幸在此時讀完了《生活的藝術(shù)》,我想,或許是它想我們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那份屬于自己的方式,教我們在矯飾的世界里保持著樸實真摯。

生活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生活藝術(shù)讀后感篇十三

《生活的藝術(shù)》是國學(xué)大師林語堂在1937年出版的一部英文作品,曾占據(jù)美國暢銷書排行榜榜首達52周(我看的是中文譯本)。這本書也是我和一位書友交換得來的,前前后后,斷斷續(xù)續(xù)地看了兩個月左右。

《生活的藝術(shù)》無疑是一本好書,官方介紹這樣說:林語堂將中國人曠懷達觀、陶情遣興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diào)訴諸筆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個可供效仿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

這本書的前面大部分內(nèi)容我是沒看進去的。中國字都認識,但讀過去之后卻沒有進入大腦;或者讀懂了,但感覺沒有什么收獲。我硬著頭皮往下啃,一邊反思自己為什么讀不進去,吸收不了。直到看了“讀書的藝術(shù)”這個小節(jié)才搞明白。之前認為,這本書寫于1937年前,那個時候作家的用語習(xí)慣,語境與現(xiàn)在不一致;或者作家的思維方式跟理工科的漢子有差異,導(dǎo)致看不懂。讀了這一小節(jié)之后,才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自己的心境上。這本書本身傳達的是貼近自然的生活觀念,需要舒緩的心境才能讀得下去。在學(xué)校,自己的大腦處于高速運轉(zhuǎn)狀態(tài),想的是用盡量短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這本書卻需要細細地品,慢慢地讀,方能讀懂。

讀這本書還是有不少收獲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個觀點是,當一個人的思想和經(jīng)驗尚未達到可讀一本名著的相當時期時,他即使勉強去讀,也必覺其味甚劣。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自身水平不夠的時候,他的鑒賞水平也是有限的。所以,面對一個作品時,不能妄加評論和下結(jié)論,很多時候要從自身開始反省。一個人的心境也很大程度影響著一個人的品味。不同時候讀同一本書,滋味也是不同的。就像讀這本書一樣,回到家以后心境慢慢地閑適起來,也更加能夠欣賞這本書了。讀這本書時,也發(fā)現(xiàn)了書中好多處的觀點都可以回答這樣一個重大問題,即現(xiàn)代科學(xué)為什么起源于西方。作者從哲學(xué)層面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

受限于個人水平,我對這本書的分析是不夠徹底的。當你的心境不急躁,當你能心平氣和地面對生活時,是可以讀下這本書的。

生活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生活藝術(shù)讀后感篇十四

所謂極簡,就是順其自然?!绊樒渥匀坏刈鍪?、順其自然地交往,順其自然地言談,順其自然地舉止……當這一切都與自然相順時,一切都會得到自然地回報,你的內(nèi)在精神和外在生活都會變得順利、通暢,呈現(xiàn)一種極致簡單又極致順暢的統(tǒng)一”。

這本書,我花了兩個半天時間讀完,密密麻麻的讀書筆記,有太多的感同深受。里面言辭簡樸、表達自然、傳遞處濃濃的生活氣息。雖然提到里禪,但極其平易,讓你豁然開朗,禪還可以這樣來理解與運用。

作者從生活、工作、精神、物質(zhì)四個層面加以闡述,從所待的人,做的事,想要的物……諸如現(xiàn)實中領(lǐng)悟道理,從遵循“禪”的智慧過渡到“極簡生活”。

我們所有的言行舉止、欲望夢想、心性態(tài)度、情緒欲望,既是活法,也是修行;是禪意人生,也是精進生命。

《禪與極簡生活的藝術(shù)》這本書,就是這樣,作者用自己的生活理念與人格精神,借以文字的方向,傳遞某種質(zhì)樸的生活美學(xué)。

比如書中談到,“人都容易草率對待理所當然之事。其實,所謂理所當然之事,即基本的事情。而基本的事情,總的來說,指的是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去做的事。因為做這些事,不會馬上產(chǎn)生很大的成果,所以很多人不會踏踏實實地做這些事,而是會想一些‘歪門邪道’,比如思考‘是否有別的方法’,‘是否有能馬上取得巨大成果的方法’等。實際上,世上并沒有這種速成方法”。

這也讓我想到,實現(xiàn)生活中很多人,在做某件事時,總想走捷徑、習(xí)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喜歡急功近利、不相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熱衷于盲從成功人士。想著憑什么他們可以在一件事上取得成功,而我不可以。還時不時抱怨社會不公、資源分配不等……這些在枡野俊明看來,都是缺乏努力做好理所當然之事的決心和毅力。

其次,我們總以為“如果丈夫的工資再多一些,孩子順利通過考試,我們的.家就完美了”。事實上,并非如此,我們唯有將注意力放在所有欠缺的地方,才有繼續(xù)前行的價值。人生惟有處于未完成的狀態(tài),才可能努力向前,才可能獲得為人的喜悅。才是真正的人生。

所以,“這個世界并不存在完美的東西”。在“禪的世界里,大家都討厭完美的東西”。

這些就是精進,也是人生的真相。所以,我們需要接受“做不到的自己”。這是對自己的寬容,也是對他人的寬容。因為人的力量存在差異,“個性”才會出現(xiàn)。

這不是消極,也不是為自己找退路,而是我們要相信順其自然,別肆意給自己增加煩惱。因為我們有自身的短板與局限,如果死盯住這樣、那樣的煩惱不放,只會讓自己精疲力竭。

當然我們也需要活在“此刻”。及將自己立即投入到行動中,不把今天的事留到明天。盡量避免拖延癥。在工作和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不要只看遠方,還應(yīng)看看腳下。

比如,“當你看到你的眼前有一段很長的臺階后,你會覺得這段臺階非常非常長。但是,如果你只把注意力放在一級一級地向上爬的腳上,當你爬完三分之一后,一往下看,你就會感嘆’啊,我不知不覺爬了這么多?!比绻憷^續(xù)往上爬,并在接近頂峰的地方往下看,你就能看到之前從未見過的別樣世界。

要相信,“你現(xiàn)在所處的地方,就是你的青山……對于你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在哪兒,而是你是否正在你所在的地方努力生活?!?/p>

毫無疑問,“未來的自己”是“今天的自己”的積累。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834812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