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大全(2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0 07:16:13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大全(22篇)
時間:2023-12-10 07:16:13     小編:HT書生

教案的編寫要符合教學大綱和教育部門的相關要求,確保教學活動的科學性和合法性。編寫教案前,需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明確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要求。以下是一些成功教案的特點,希望對您的教學設計有所啟發(fā)。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一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經(jīng)過。

2、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生字卡片、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及繪有武松打虎場景的掛圖。

二課時。

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條理;重點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一、聽寫詞語。

抵御、推辭。侮辱、拒絕、和氏壁、絕口不提。

(聽寫后,同座同學相互檢查批改)。

二、啟發(fā)談話,導人新課。

前面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jù)明代著名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事?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條理。

1、提出自學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把課文默讀一遍,按照事情經(jīng)過把課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練習”1的填空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分段的,每段講的是什么。

(2)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填寫“思考·練習”1的。

四、抓住重點,進一步理解課文。

1、各自朗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打虎的經(jīng)過。

(1)、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

在學生理解語句意思的基礎上,(適當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五、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死猛虎這一部分。

說說課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二、指名說說每段的大意。

三、練習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掛出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討論題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討論交流。

(1)“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不相信有大蟲。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結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動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原來武松使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啊蚧r用盡了力氣。

結果:“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保?/p>

四、指導有感情朗讀。

1、掛出繪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掛圖,說說這一部分該怎樣讀。(要讀出老虎的兇猛和垂死掙扎,讀出武松的勇敢、機智、沉著,節(jié)奏稍快些,反映當時的緊張氣氛。)。

2、學生自己練習。

3、鼓勵學生當眾朗讀,對讀得好的進行表揚。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二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經(jīng)過。

2、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從中感悟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人新課。

前面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jù)明代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事?

二、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條理。

1、提出自學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把課文默讀一遍,按照事情經(jīng)過把課文分成四段。

2、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分段的,每段講的是什么。

三、打虎前抓喝酒,寫語言見特點。

1、快速默讀這一部分,并畫出武松的語言。通過武松的語言,體會武松有什么特點。

2、引導,并板書。

豪爽、倔強、勇敢、

酒量驚人、膽量過人。

3、你是通過哪些句子體會到武松具有這些特點?

(1)豪爽。

“這酒真有氣力”。

(2)倔強。

“原來這樣。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

(3)勇敢。

“就有大蟲,我也不怕”。

“這是店家的詭計,嚇唬那些膽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4)酒量驚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但凡客人來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風?!?/p>

(5)膽量過人。

“武松笑道:‘……你別說這樣的話來嚇我。就有大蟲,我也不怕。’”

“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

“細想了一回,說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樣。’”

“武松自言自語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p>

4、小結通過語言來體會人物特點的方法。

四、景陽岡打虎時,抓動作見特點。

1、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是通過他的什么來寫的?(動作)。

2、引導板書。

力量超人機敏勝人。

(1)力量超人。

“武松雙手掄起哨棒,……把那樹連枝帶葉打了下來?!?/p>

“……把那條哨棒折成兩截……”

“……揪……按……提……打……”

(2)機敏勝人。

引導從武松三次“閃”突出武松的“機智”或“機敏”。

體會“閃”對表現(xiàn)武松的形象的好處。

寫作方法指導。在寫作時,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刻畫,會使你筆下的人物更加栩栩如生,文章也會更具感染力。

五、打虎后速下岡,抓心理見特點。

1、反復讀文,理解作者寫這段的用意提問:

假如武松在下岡途中又碰上老虎,是老虎被武松“”,還是武松被老虎“”?

2、引導學生讀書,尋找相關信息,提出自己的觀點,說說理由。

六、課外討論。

提出有爭議的問題:有的同學說:“現(xiàn)在要保護老虎,武松打虎這樣的故事不該再讀了,你同意嗎?”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三

地點:陽谷縣景陽岡。

人物:武松老虎店主。

店主(恭敬地)客官,您請留步,您這是要上哪兒去呀?

武松(不耐煩地)上岡去!

店主客官有所不知,這剛上最近有一只吊睛白額大虎,異常兇猛,以上了三二十條好漢的性命?。⌒〉膭衲诒镜炅羲抟灰?,況且您現(xiàn)在喝了這么多的酒,等何時湊夠了人數(shù),在一起上崗去。

武松(思索了一會兒,用輕蔑的眼神看著)你別在這里人面獸心地,我是清河縣人,這條路我至少也走過一二十回,什么時候聽說過有老虎出沒?莫非只有你想在夜里謀我財、害我命,故意來嚇唬我。你也不去打聽打聽,這世上有我武松怕過的東西嗎?我今天非要上岡去!

店主(十分著急)我可是好言相勸哪!不行您到屋里來瞧瞧這官府的榜文啊!

【武松聽罷,便揚長而去,店主也邊搖頭邊嘆息,走回屋中。而此時,一輪紅日正慢慢的墜落于山間。武松拖著哨棒,頭暈目眩地走了不到半里路程,看見一座破爛的山神廟,上面貼上一張蓋有官府印信的榜文,頓時打了個冷顫,后悔地拍了拍腦門。

武松(沉思片刻,喃喃自語)要不,回去吧,可回去的話我自然就成了笑柄,不回去吧,但又真怕老虎傷我性命……可是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老虎怕什么呀?!走,上岡去!

【那紅得發(fā)黑的天際下,武松酒力發(fā)作,雙腳如同灌了鉛似的,累得實在挪不動步子了,滿頭大汗的靠在大青石上,把哨棒往旁邊一放,變打起盹兒來。一陣大風后,身后的樹林里“忽”地跳出一個黑影,嘴里淌著口水,餓得發(fā)綠的瞳仁直視著武松。

武松(驚慌失措)啊呀?。ㄟB忙舉起哨棒)。

【月夜下,老虎以敏捷的速度朝武松撲過來,同時武松也輕輕一點腳,閃到老虎身后,老虎在背后看人最困難,立刻分析自己處于下風,想扭轉局勢。便利用肥碩的'腰胯,一掀,如同一塊堅實的墻壁,迎面撲來,武松眨眼間又閃到了另一邊。老虎見兩次沒得逞,怒火沖天,爆發(fā)出洪亮而有力的怒吼,令人不寒而栗,尾巴一下子立起來,揮舞著朝武松靠近,武松一次又一次閃在一旁。原來,老虎一撲一掀一剪氣兒,就先泄了一半,現(xiàn)在好似一只披著老虎皮的羊,十分脫虛地趴在那兒。半晌,才有氣無力地撲過去,武松盯準,提起哨棒狠狠打下去,一陣落葉紛飛后,哨棒打斷,老虎卻毫發(fā)未傷,武松干脆扔掉哨棒,揪起猛虎身上粗糙的花皮,用力按在地上,將憤怒轉化為力量,拳打腳踢,滿臉通紅,咬牙切齒,那肯放松半點兒!直到鮮血從老虎身上噴涌而出,染濕了土地,浸濕了他的衣襟,才直起腰,依舊不給老虎喘息的機會,又掄起打斷的哨棒接二連三地打,眼看老虎奄奄一息,才適可而止。

武松看我把這只害蟲拖下岡去!

【但已經(jīng)用盡全力來對抗老虎的武松,怎能拖下崗去?只好自己挨下岡去。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四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經(jīng)過。

2、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生字卡片、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及繪有武松打虎場景的掛圖。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條理;重點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抵御、推辭。侮辱、拒絕、和氏壁、絕口不提。

(聽寫后,同座同學相互檢查批改)。

二、啟發(fā)談話,導人新課。

前面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jù)明代著名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事?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條理。

1、提出自學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把課文默讀一遍,按照事情經(jīng)過把課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練習1的填空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分段的,每段講的是什么。

(2)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填寫思考·練習1的。

四、抓住重點,進一步理解課文。

1、各自朗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打虎的經(jīng)過。

(1)、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

指導學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蟲抓人只有哪三般?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學生理解語句意思的基礎上,(適當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五、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死猛虎這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說說課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二、指名說說每段的大意。

三、練習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掛出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討論題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討論交流。

(1)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不相信有大蟲。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結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動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原來武松使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打虎時用盡了力氣。

結果: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

四、指導有感情朗讀。

1、掛出繪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掛圖,說說這一部分該怎樣讀。(要讀出老虎的兇猛和垂死掙扎,讀出武松的勇敢、機智、沉著,節(jié)奏稍快些,反映當時的緊張氣氛。)。

2、學生自己練習。

3、鼓勵學生當眾朗讀,對讀得好的進行表揚。

五、布置作業(yè)。

預習讀寫例話《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書:

一、進店(詳)喝酒談虎神態(tài)。

二、上岡(略)心理活動。

老虎撲掀剪性格。

三、過岡(詳)武松閃閃閃豪放。

劈跳掀無畏。

按踢打。

四、下岡(略)。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五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

2、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4、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投影片掛圖。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默寫詞語。

大臣抵御侮辱拒絕戰(zhàn)袍和氏璧負荊請罪。

二、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jù)我國明代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故事?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人。

三、指名讀課文。

讀之前,請一位同學把思考練習1讀一讀,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讀正確。

2、邊聽朗讀邊思考,把課文分成四段。

四、糾正讀音。

1、糾正讀錯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練習讀準生字的字音。

岡:讀gang,不要讀成gang。

篩:是翹舌音,不要讀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讀成zhi。

榜:讀bang,是后鼻音。

恥:是翹舌音,不要讀成ci。

脊:讀ji,不要讀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讀成shu。

五、指導分段。

提問:根據(jù)思考練習1的提示,課文的四段應該怎樣分?后面的括號該填寫那些詞語?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通過以上的填寫,可以看出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六、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概括以下思考題,自學第一段,然后集體討論。

(1)課文是怎樣描寫武松肚中饑渴的,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課文中所講武松望見的酒家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突出寫了這個特點?

(3)什么叫“三碗不過岡”?為什么會有“三碗不過岡”的說法?

(4)武松是怎樣對待“三碗不過岡”的;從中可以看出武松是個怎樣的一個人?

3、指導朗讀第一段。

(1)要讀準字音。

(2)要讀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結。

第一段通過武松喝酒與店家談論“三碗不過岡“,突出體現(xiàn)了武松機智豪爽、無所畏懼的性格。店家只給三碗酒,武松卻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攔不成;店家好意勸告被武松誤解。本來喝酒一件簡單的事情,卻被作者寫得有聲有色,不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鋪墊。

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六

教學目標:

1.口語交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的習慣,互相交流。交流時做到態(tài)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nèi)容簡潔、清楚。

2.習作練習:寫一篇看圖作文,通過課前查閱相關資料,認真觀察圖畫,想象當時的情景,想象要豐富合理。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良好習慣。

3.我的發(fā)現(xiàn):能發(fā)現(xiàn)這些比喻句表達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日積月累:讀成語,了解成語的含義,并能試著運用。

5.拓展延伸:通過寬帶網(wǎng),了解戰(zhàn)爭帶來的危害,同時,通過課外閱讀、看電影電視、聽故事、參觀展覽等形式了解為和平而戰(zhàn)的英雄人物。

口語交際、習作練習。

1.激趣導入:

同學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我們的生活不斷改變。我們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里,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新聞的存在。想一想,我們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知道新聞?(看電視、看報、聽廣播、上網(wǎng)等)

2.你最喜歡看什么新聞?指名說。

3.看新聞有什么好處呢?舉例說一說。

4.既然新聞有這么多的好處,假如讓你來講新聞,你們認為應該講清楚什么呢?

5.那我們就來開一個"小小新聞發(fā)布會"。

規(guī)則:

1.先在四人小組內(nèi)講新聞,講后每人評議另外三人,講得怎樣,最后每組推選一名代表到班上講新聞。

2.各組代表在班上講新聞,講完后班上同學可以自由發(fā)表意見,最后舉手表決評選出三名"最佳新聞發(fā)言人"。

6.小結延伸: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那你們打算以后該怎么做呢?

一、課前搜集資料交流

同學們,課前我們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背景,誰來說一說。

二、結合圖形讀習作要求。

1.習作有幾個要求?哪幾個?

2.你認為這次習作的重難點是什么?(觀察和想象)

三、根據(jù)觀察,你想到了哪些問題?

1.這個小孩為什么要哭?

2.他的媽媽在哪里?

3.當時可能發(fā)生了什么事?

4.這個孤獨的孩子以后的命運可能會怎樣?

四、根據(jù)問題自編故事。

五、方法指導

1.仔細觀察圖畫,結合圖畫內(nèi)容介紹歷史背景。

2.根據(jù)觀察展開豐富而合理的想象,編一個完整的故事,寫清楚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

六、練習習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見。

七、小組交流,評議誰講得最精彩。

八、推選小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評議。

九、同學之間互評互改作文。

一、我的發(fā)現(xiàn)

1.自由讀句子,體會帶點的詞表達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結:兩組帶點的詞表達的感情不同。

二、教學"日積月累"

1.指名讀成語。全班齊讀。

2.四人小組交流詞語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學可以補充說明。

4.讀讀記記成語。

5.讀一讀,注意觀察每一橫排有什么規(guī)律。

6.選一個成語說一句話。

三、教學

1.舉辦故事交流會,評選故事大王比賽。

2.你在生活中還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學生展開收集資料。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七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fā)生大地震,一所小學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jīng)承諾:無論發(fā)生什么,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解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

本單元訓練主題——父母之愛。這篇課文是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承擔了使學生正確認識父母的愛,加強與父母的溝通的任務。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表現(xiàn)父母之愛的?!?/p>

本文是對父愛的歌頌,學生應該很容易理解。但要去體會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卻是一個難點。在教學時,應該力求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去極力烘托情感,讓孩子們在研討、合作、.反復吟誦中領悟文中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讀為本,關注人文?!?/p>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依據(jù)新課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標,以求實現(xiàn)“以人為本,終身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的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自讀,認識本課生字.生詞。

2、能力目標:

(1)運用“從內(nèi)容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領悟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感受偉大的父愛,兒子與父親之間互相信任,受到愛的教育。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難點是: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钡暮x。

課堂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一群群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兜卣鹬械母概c子》一課,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易于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適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習方法上以自讀自悟,讀文悟情為主,輔以小組合作探究。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引導者”,教學時,應遵循閱讀課文特點,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文本相和諧的情境,用激勵性的語言誘發(fā)學生的思維,用階梯式的環(huán)節(jié)推動課堂深入。在平等對話中充分體現(xiàn)形式和內(nèi)容的結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一):激趣質疑。

設計理念:小學生認知興趣和求知欲望較為強烈,這樣設計抓住了學習興趣點,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默讀課文,說一說這是一對什么樣的父與子?課文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初步感知父親可親可敬,兒子可愛的形象。接著,緊緊扣住中心問題:“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使學生在理解、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過程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為父子之情而震撼。

設計理念: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根據(jù)《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結合第三學段“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钡挠柧氁笤O計的。

語文是用心靈感動心靈,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啟智慧,用人格砥礪人格的語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才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純凈的底色。

(三)品讀精華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學生自由朗讀,在讀中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八

1.認識10個生字,并學習相關詞語,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諺語,了解諺語的意思,讀后有自己的想法。

3.通過收集諺語,增長知識,認識更多的字,養(yǎng)成善于收集積累的好習慣。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10個生字。

2.能深刻理解5條諺語所蘊含的道理。

1.能深刻理解5條諺語所蘊含的道理。

2.通過收集諺語,增長知識,認識更多的字,養(yǎng)成善于收集積累的好習慣。

1.上課伊始,教師播放童謠《拔蘿卜》,和學生一起表演說唱,營造輕松和諧的語文學習氛圍,為接下來的一系列語文學習做準備。

生:……。

(引導學生明白“人多力量大,要團結合作”的道理。)。

3.師:今天我們的學習也要依靠小朋友們的集體力量,團結一心才能順利完成,加油吧!

1.教師給學生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2.教師再放資源,讓學生跟著模仿朗讀,自行糾正語音語調。

3.師:小朋友喜歡電視上老師讀的嗎?你也來模仿一下吧,然后讀給同桌聽聽吧!

4.之后教師點名讓小朋友讀,同學集體幫忙正音。教師播放資源,和學生一起認讀本課的生字詞,并進行有重點的教授。

1.教師請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對這些諺語的理解,之后逐一進行講解。

(1)教師為學生出示512抗震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諺語“人心齊,泰山移”的含義。

(2)教師為學生出示柴多火燒得旺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諺語“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高”的含義。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

教師請同學到前面來做實驗:請一位女同學來折一根筷子,請班級最高最壯的男生來折一把筷子,看看結果。讓學生從眼前的情景中明白道理:人多力量大,團結就是力量。同時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容易”的反義詞是“困難”。

(4)教師給學生出示植樹造林防止沙塵的畫面,幫學生理解諺語“樹多成林不怕風,線多搓繩挑千斤”的含義。

(5)師:春天是怎樣的景象?(百花盛開),出示畫面,幫助學生理解“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含義。

3.教師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諺語,讀給大家聽,并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學習了5句諺語,老師希望大家都將這些諺語銘記于心,作為我們生活中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老師從別處又收集了幾則諺語,大家課下也一起來收集吧,然后我們開個諺語發(fā)布會,看看哪位小朋友能結合自己的實際給我們講一講其中的道理。

(1)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2)眾人劃槳開大船。

(3)寧可做過,不可錯過。

(4)讓人一寸,行理一尺。

(5)兩虎相斗,必有一傷。

(6)風大就涼,人多就強。

(7)一爭兩丑,一讓兩有。

""。

""。

""。

""。

""。

""。

""。

""。

""。

""。

""。

""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九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經(jīng)過。

2.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抵御、推辭。侮辱、拒絕、和氏壁、絕口不提。

(聽寫后,同座同學相互檢查批改)。

二、啟發(fā)談話,導人新課。

前面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jù)明代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事?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條理。

1.提出自學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把課文默讀一遍,按照事情經(jīng)過把課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練習”1的填空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分段的,每段講的是什么。

(2)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填寫“思考·練習”1的。

四、抓住重點,進一步理解課文。

1.各自朗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打虎的經(jīng)過。

(1)、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

在學生理解語句意思的基礎上,(適當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五、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死猛虎這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二、指名說說每段的大意。

三、練習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掛出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討論題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討論交流。

(1)“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不相信有大蟲。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薄慌吕匣ⅰ?/p>

結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動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原來武松使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啊蚧r用盡了力氣。

結果:“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

四、指導有感情朗讀。

1.掛出繪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掛圖,說說這一部分該怎樣讀。(要讀出老虎的兇猛和垂死掙扎,讀出武松的勇敢、機智、沉著,節(jié)奏稍快些,反映當時的緊張氣氛。)。

2.學生自己練習。

3.鼓勵學生當眾朗讀,對讀得好的進行表揚。

五、布置作業(yè)。

預習讀寫例話《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了解武松是個勇敢無畏、豪邁倔強的人。

2、能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通過討論明白學習這篇課文與現(xiàn)在提倡野生動物保護法并不矛盾,我們要學習的是武松的勇敢無畏的精神。

教學重點:

武松打虎是怎樣打死猛虎,從而體會武松的勇敢無畏的英雄氣概。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我國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滸傳》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請講述了北宋末年農(nóng)民起義的故事。書中刻畫了許多英雄人物,據(jù)說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談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對了,是打錳虎。今天我們就要學習《景陽岡》。

二、初學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1、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2)完成課后填空1。

(分別是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2、檢查自學情況。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交流填空題1。

(3)你認為哪一部分寫得最精彩?

三、學習重點部分武松打虎。

分小組討論。

1、武松是怎樣打死錳虎的?用自已的話說說。

2、你從中體會到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3、有感情的朗讀這部分內(nèi)容。

(1)自讀練習。

(2)指名讀,學生點評。

四、展開討論,延伸課外,深化中心。

提供一則新聞。

一個餓熊闖進一家農(nóng)戶對其農(nóng)人進行嘶咬,可是村民卻束手無策,原因是根據(jù)《野生動物保護法》熊是屬于國家保護動物,沒有上級命令不能擅自傷害。待村長打電話請示上級后再去營救那村民,那村民已被熊咬死。

提出討論題。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我們要學習的是武松勇敢無畏的精神,并不是人人去打虎,而當人的正當權益受到侵害時還是應當機立斷保護。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十一

1、了解故事內(nèi)容,理清文章條理。

2、有感情地朗讀文中重點刻畫武松的有關語句。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武松的性格。

4、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典文化的興趣。

理清條理,了解人物個性。

1、理解運用恰當?shù)拿鑼懛椒?,增強文章生動、形象性的寫法?/p>

2、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武松的性格特征。

多媒體課件。

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課前請學生聽《好漢歌》,引入課題。

師:這是什么歌?(生:《好漢歌》)這首歌是哪部電視劇的主題曲?(生:《水滸傳》)。

師:《水滸傳》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請問同學們書中一共刻畫了多少位英雄好漢?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十二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無畏的性格。

2、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4、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學重點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投影片掛圖。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默寫詞語。

大臣 抵御 侮辱 拒絕 戰(zhàn)袍 和氏璧 負荊請罪。

二、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jù)我國明代著名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故事?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人。

三、指名讀課文。

讀之前,請一位同學把思考練習1讀一讀,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讀正確。

2、邊聽朗讀邊思考,把課文分成四段。

四、糾正讀音。

1、糾正讀錯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練習讀準生字的字音。

岡:讀gang,不要讀成gang。

篩:是翹舌音,不要讀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讀成zhi。

榜:讀bang,是后鼻音。

恥:是翹舌音,不要讀成ci。

脊:讀ji,不要讀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讀成shu。

五、指導分段。

提問:根據(jù)思考練習1的提示,課文的四段應該怎樣分?后面的括號該填寫那些詞語?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通過以上的填寫,可以看出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六、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概括以下思考題,自學第一段,然后集體討論。

(1)課文是怎樣描寫武松肚中饑渴的,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課文中所講武松望見的酒家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突出寫了這個特點?

(3)什么叫“三碗不過岡”?為什么會有“三碗不過岡”的說法?

(4)武松是怎樣對待“三碗不過岡”的;從中可以看出武松是個怎樣的一個人?

3、指導朗讀第一段。

(1)要讀準字音。

(2)要讀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結。

第一段通過武松喝酒與店家談論“三碗不過岡“,突出體現(xiàn)了武松機智豪爽、無所畏懼的性格。店家只給三碗酒,武松卻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攔不成;店家好意勸告被武松誤解。本來喝酒一件簡單的事情,卻被作者寫得有聲有色,不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鋪墊。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

“三碗不過岡”,武松卻喝了18碗,他有沒有過岡呢?下面我么接著學習第二段。

二、講讀課文的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的第二段。

2、思考討論:

3、武松看到樹干上寫的字為什么認為是店家的詭計?

(1)武松看到山神廟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課文對“武松細想了一回”寫得很簡略,你認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課文是怎樣寫時間變化的,為什么要寫時間的變化?

4、齊聲讀第二段。

三、講讀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討論。

(2)出示投影片: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蟲抓人都有哪“三般”?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開始的時候,武松為什么只能躲閃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兩截,說明什么?

(5)出示寫有思考·練習2第(2)題的投影片。

四、請三位同學分別讀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討論: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幾個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點兒也不能動彈了”?

(2)結合課文的描寫,從武松打虎的過程中,你認為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五、指名讀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討論。

從武松用梢棒把大蟲打得“氣兒都沒了”,你知道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六、指導朗讀第三段。

(1)要讀出老虎兇惡及垂死掙扎樣子。

(2)要讀出武松的勇猛、機智、沉著、辦事精細、武藝高強。

七、自由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掛圖,復述武松打虎的過程。

板書設計。

14、景陽岡。

撲 掀 剪 閃 閃 閃 兜 劈。

咆哮 喘氣 揪 按 踢 按 揪 打。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三段。

二、講讀第四段。

1、齊讀第四段。

2、思考討論:

武松為什么要下岡?

三、結合課文內(nèi)容,完成思考·練習3。

討論思考練習3中的三件事的前因和后果。

四、武松打虎的前因和結果是什么。

原因:不聽店家的勸告,夜晚只身上岡。

結果:將虎打死。

五、課文中還有哪些事寫了原因和結果。

1、請四名同學,分別讀課文的一部分。

六、識記生字的字形,練習書寫。

1、在田字格里進行書寫。

岡:注意和“崗”區(qū)別。

篩:上面的竹字頭,不要寫成草字頭。

榜:注意和“傍”區(qū)別。

勿:不要和“匆”混淆。

恥:左邊是“耳”,不要寫錯。

脊:注意上半部的寫法和筆順。

梁:下面是“木”不是“米”。

拳:上面不要寫成三橫。

酥:左右兩部分的位置不要顛倒。

2、啟發(fā)學生分析字形,并找出最好的記憶方法。

3、每個學生把生字寫兩遍,教師巡視指導。

七、布置作業(yè)。

1、把讀讀寫寫中的詞語寫兩遍。

2、預習15課。

板書設計。

起因。

14、景陽岡 經(jīng)過。

結果。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十三

《景陽岡》是根據(jù)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改寫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nèi)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xiàn)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先講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zhí)意過岡;接著講武松上岡,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老虎,但決定繼續(xù)上岡;然后講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講武松一步步挨下岡來。

課文重點是: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這部分,教學的難點是: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

文章導讀。

這篇課文是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講傳》第23回改寫的。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nèi)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xiàn)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機敏的英雄性格?br課文先講了武松進店飲酒,不聽勸告,執(zhí)意要過岡,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和神態(tài)進行描寫。接著講武松上岡后,見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決定繼續(xù)上岡。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心理進行描寫。然后講了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了老虎,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動作進行描寫。最后講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岡來。

中心思想。

本文通過記敘武松來到陽谷縣,酒后上山,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xiàn)了武松勇敢、機智、豪放及無所畏懼的性格。

文章結構。

本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武松進店喝酒和不聽店家勸告,執(zhí)意過岡的情形。

第二段(第5至第7自然段):武松在景陽岡上的心理活動。

第三段(第8至第12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經(jīng)過。

第四段(最后一個自然段):武松打死猛虎后下岡。

寫作特點。

1、按“吃酒――上岡――打虎――下岡”的順序,條理清楚。

2、語言凝練,動詞運用恰當、簡潔。

近義詞:枉送――白送恥笑――譏笑嚇唬――恐嚇結伴――結伙。

反義詞:好心――惡意破碎――完整酥軟――堅硬。

詞語解釋。

篩:斟。篩酒,即斟酒、倒酒。

如何:為什么。

但凡:凡是,只要。

印信:印章。

哨棒:防身用的木棍。

豈不枉送:難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

請勿自誤:請不要使自己受傷害。誤,受傷害。

武松:《水滸傳》中人物之一,非常勇敢,力大無比,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一般把他當做英雄好漢的典型。

一飲而盡:一口氣喝完。

踉踉蹌蹌:走路不穩(wěn),跌跌撞撞的樣子。

客官:舊時店家對顧客的稱呼。

掀他不著:掀不著他。

結伴:伴,就是伙伴。結伴就是結成同伴。

豈:表示反問,有“難道”的意思。

棒橛:短的木棒。

榜文:古代指文告,像現(xiàn)在的布告。

酥軟:肢體軟弱無力。

恥笑:鄙視并嘲笑。

說時遲,那時快:表示當時的時間非常短促。舊時說書人的習慣用語。

吊睛白額大蟲:大蟲,老虎的俗稱。眼睛上翹,額頭上有白色花紋的老虎。

霹靂:云和地面之間發(fā)生的一種強烈的雷電現(xiàn)象,響聲很大,能給地面上的東西造成很大的災害。

酒興:飲酒的興致或飲了酒以后產(chǎn)生的興奮情緒。

句段賞析。

1、“原來這樣。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再篩三碗來!”“我是清河縣人,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了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就有大蟲,我也不怕?!?/p>

這是武松在酒店飲酒時及飲完后與店家說的話。前兩句是關于酒的,后一句是關于虎的。武松吃了三碗酒后,店家勸他不要再喝,因為“三碗不過岡”,但武松卻說“吃了三碗,如何不醉?”不聽勸告。從“別胡說!難道不付你錢!”“就有大蟲,我也不怕”中,我們可以看出武松豪放、倔強、無畏的性格。這種性格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為作了鋪墊。

2、原來大蟲抓人,只是一撲,一锨,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先泄了一半。

這是寫大蟲進攻的“三招”及武松沉著應戰(zhàn)的“三閃”。大蟲抓人有“三招”:一撲、一掀、一剪。武松見大蟲撲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后;大蟲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閃,又閃在一邊;大蟲把鐵棒似的虎尾倒豎起來一剪,武松又一閃,閃在一邊。這“三閃”,消耗了猛虎的體力,挫傷了它的銳氣,以至于“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先就泄了一半”?!鞍恪保阜N、樣。從這句可以看出武松是有勇有謀的,“突出表現(xiàn)了武松機智、勇敢、無畏的英雄性格。

3、武松拿來一飲而盡。

“一飲而盡”表現(xiàn)了武松豪爽的性格特征。這句話寫出了武松喝酒的動作神態(tài)。

4、武松想:“轉身回酒店吧,一定會叫店家恥笑,算不得好漢,不能回去。”

這句話進一步寫出了打虎英雄的性格。這時的武松已經(jīng)知道岡上有虎,但出于自尊心,他不愿下岡?!八悴坏煤脻h,不能回去”,這就更體現(xiàn)了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強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5、說時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過來,一閃,閃在大蟲背后。

這一句是寫武松是怎樣躲過老虎的一撲的?!罢f時遲,那時快”寫出了武松的動作敏捷、迅速?!皳洹睂懗隽死匣⒌膬疵?。這句話突出了武松勇敢、機智、靈敏、無所畏懼的英雄形象。

教學建議。

1、課前可以布置學生閱讀《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激發(fā)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便于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十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理解課文內(nèi)容?!?。

3、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理解體會作者借助野草的力量表達積極的抗日主張。

1、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借助文章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

采用讀――劃――悟――說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語言依托和補充材料,給學生搭建自主閱讀的平臺,引導學生深層次的閱讀。

一、激情導入。

學生帶著植物種子給你留下什么印象?這樣既讓學生回憶了課文內(nèi)容,又明確了作者的觀點:一粒種子顯示出來的力簡直可以超越一切。

二、引導自學。

1、自學指導。

(1)分析事例,理解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2)了解小草的生長過程。

(3)深入理解野草的`內(nèi)涵,感悟本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

(4)理解文章內(nèi)涵,學習寫作方法。

2、展開自學。

三、交流精講。

1、問題:課文用了哪些事例來證明種子的力非常大的?引導學生抓住“可以分開人的頭蓋骨”和“在石塊瓦礫中頑強的生存的小草”這兩個事例,體會種子那超越一切的力。

2、引導學生細讀悟理,通過讓學生劃一劃、讀一讀、想一想、談一談的方式,引導他們抓住段落里的重點詞句加以理解,體會頑強的生命力,并借助小草的生長過程理解“長期抗戰(zhàn)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止的力”的表層意思。

3、指導學生朗讀。

4、深入理解野草的內(nèi)涵,感悟本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引導學生品讀悟情,

問題:“作者筆下的小草只是自然界那普通的野草嗎?”讓學生對照寫作背景自己品讀課文,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上。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生命的內(nèi)涵,并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激情誦讀。

5、理解文章內(nèi)涵,學習寫作方法。

通過作者為什么要贊頌小草的力量這一問題,總結概括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教給學生一種新的寫作方法――隱喻,引導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學習使用,以提高自己文章的內(nèi)涵。

四、精練點評。

【通過完成一定量的梯度練習題目以達到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的目的?!?。

五、課堂總結。

讓學生談野草給自己的啟示,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所了解的具有野草精神的人,從中受到教育,汲取力量。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十五

1、認讀“昆、營、遷、貨、誠、暑、橘、膩、襲、奧”10個生字;掌握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積累好詞佳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觀察能力及審美情趣。

4、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奧秘。

二、重點難點。

1、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歷,感悟文中內(nèi)容,體會大自然的奧秘。

2、學習課文中的語言和寫法,理解課文最后一段。

三、教學準備。

1、生字、新詞卡片。

2、課前布置學生觀察自然界的飛鳥蟲魚、花草樹木,收集有關的謎語。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猜謎引入。

1、小朋友們,老師想考考你們有關大自然的知識。

2、出示有關大自然花草樹木、飛鳥蟲魚的謎語,讓學生猜。

如:有頭沒有頸,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飛,無腳也能行。(魚)。

團結勞動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叢去工作,造出產(chǎn)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襖,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蟲,豐收立功勞。(青蛙)。

3、有位作者也寫到了許多大自然中好玩的東西,讓我們?nèi)タ匆豢础?板書課題:讀不完的大書)。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自由朗讀,明確要求。

(1)把課文讀通順、流暢,思考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每段寫什么。

(2)批畫圈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交流學習體會。

(1)自由組合,互相交流學字學詞收獲。

(2)出示生字新詞卡,聯(lián)系上下文朗讀品味。重點指導:“營、誠”的韻母是后鼻音;“膩”的聲母是鼻音n。

3、哪些同學把課文讀好了,愿意讀給我們聽聽嗎?(指名讀,引導學生認真聆聽評議)。

(三)探究課文,細讀領悟。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寫大自然中好玩的東西?(第2~5自然段)。

2、默讀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體寫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東西。

(指名說,隨機板書)。

3、分組朗讀,小組輪讀。

(四)精讀賞析,突破重點。

1、說說作者最喜歡什么,你從哪個自然段看出來的。

(課文第3自然段具體描述了螞蟻搬家時井然有序、盡心盡力以及兩軍對壘時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誠——令人不可思議)。

(1)大自然有寫昆蟲雖然很小,但它們的行為卻往往讓人不可思議,讀螞蟻搬家的情景,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呢?(驚訝。指名朗讀,集體評議)。

(2)螞蟻兩軍對壘時表現(xiàn)怎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齊讀,看誰能讀出對螞蟻的敬佩之情)。

2、作者還寫了大自然中哪些有趣的現(xiàn)象?你最喜歡什么,為什么?

(1)小組合作交流,反復朗讀品味第2、4、5自然段。

(2)小結,齊讀第2~5自然段,邊讀邊想像所描述的畫面。

(小朋友讀得真不錯,讀出了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我們在朗讀時,根據(jù)內(nèi)容想像畫面,會讀得更美)。

一、教學要求:

1、認讀“昆、營、遷、貨、誠、暑、橘、膩、襲、奧”10個生字;掌握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積累好詞佳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觀察能力及審美情趣。

4、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奧秘。

二、重點難點:

1、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歷,感悟文中內(nèi)容,體會大自然的奧秘。

2、學習課文中的語言和寫法,理解課文最后一段。

三、教學準備:

1、生字、新詞卡片。

2、課前布置學生觀察自然界的飛鳥蟲魚、花草樹木,收集有關的謎語。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讀詞語:浮云飛鳥、走獸昆蟲、蝦蟹游魚、展翅滑翔、不可思議、兩軍對壘、令人敬佩、暑寒榮枯、千姿百態(tài)、溫柔細膩。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自然有許多有趣的現(xiàn)象。大自然里奧秘無窮,你覺得哪段最有趣?自由讀。

(二)總結全文,品讀內(nèi)化。

1、齊讀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2、為什么說大自然是一本讀不完的大書,看不完的大畫冊?(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

3、為什么說大自然里有無窮的奧秘,無盡的樂趣?(聯(lián)系自己生活)。

(三)拓展延伸。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展開想像,用彩筆畫下來。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十六

“三碗不過岡”,武松卻喝了18碗,他有沒有過岡呢?下面我么接著學習第二段。

二、講讀課文的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的第二段。

2、思考討論:

3、武松看到樹干上寫的字為什么認為是店家的詭計?

(1)武松看到山神廟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課文對“武松細想了一回”寫得很簡略,你認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課文是怎樣寫時間變化的,為什么要寫時間的變化?

4、齊聲讀第二段。

三、講讀第三段。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討論。

(2)出示投影片: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蟲抓人都有哪“三般”?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開始的時候,武松為什么只能躲閃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兩截,說明什么?

(5)出示寫有思考·練習2第(2)題的投影片。

四、請三位同學分別讀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討論: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幾個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點兒也不能動彈了”?

(2)結合課文的描寫,從武松打虎的過程中,你認為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五、指名讀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討論。

從武松用梢棒把大蟲打得“氣兒都沒了”,你知道武松是個怎樣的人?

六、指導朗讀第三段。

(1)要讀出老虎兇惡及垂死掙扎樣子。

(2)要讀出武松的勇猛、機智、沉著、辦事精細、武藝高強。

七、自由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掛圖,復述武松打虎的過程。

板書設計。

撲掀剪閃閃閃兜劈。

咆哮喘氣揪按踢按揪打。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十七

《景陽岡》這篇課文是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改寫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端疂G傳》描寫北宋末年山東農(nóng)民起義的一部長篇小說,寫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暴迫害下起義的故事。本課寫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開懷暢飲后,趁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經(jīng)過。

2、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及繪有武松打虎場景的掛圖。

四、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條理;重點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抵御、推辭。侮辱、拒絕、和氏壁、絕口不提。

(聽寫后,同座同學相互檢查批改)。

二、啟發(fā)談話,導人新課。

前面學過的兩篇課文,講的都是我國古代的事情,今天我們要學的“景陽岡”講的也是我國古代的故事。課文是根據(jù)明代著名小說《水滸傳》中的片段改寫的。(板書:景陽岡)。

提問:哪位同學能把《水滸傳》向大家做個簡單的介紹?《景陽岡》講的是誰的事?

三、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課文條理。

1、提出自學要求::用比較快的速度把課文默讀一遍,按照事情經(jīng)過把課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練習”1的填空題。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分段的,每段講的是什么。

(2)請學生說說是怎樣填寫“思考·練習”1的。

四、抓住重點,進一步理解課文。

1、各自朗讀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點語句,理解打虎的經(jīng)過。

(1)、原來大蟲抓人,只有一撲、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勁兒就泄了一半。

在學生理解語句意思的基礎上,(適當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五、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武松是怎樣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死猛虎這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說說課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

二、指名說說每段的大意。

三、練習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掛出寫有“思考·練習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討論題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討論交流。

(1)“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不相信有大蟲。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薄慌吕匣?。

結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動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結果。

(原因:原來武松使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啊蚧r用盡了力氣。

結果:“先下岡去,明早再來理會?!保?。

四、指導有感情朗讀。

1、掛出繪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掛圖,說說這一部分該怎樣讀。(要讀出老虎的兇猛和垂死掙扎,讀出武松的勇敢、機智、沉著,節(jié)奏稍快些,反映當時的緊張氣氛。)。

2、學生自己練習。

3、鼓勵學生當眾朗讀,對讀得好的進行表揚。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十八

1、憑借漢語拼音和插圖讀懂課文內(nèi)容,懂得做什么事,不應該盲目地跟別人跑,而要問個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2、朗讀課文,并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學習時間:2課時。學習重點:

1、讀懂課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學習難點:

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學習準備:

4幅插圖。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今天我們學習第24課咕咚,這是一篇閱讀課。隨后板書課題。咕咚是什么東西?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你們想不想知道?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課文就會知道了。

(一)從整體指導讀課文。

1、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一遍課文,標出自然段。

2、對照插圖讀一遍課文,找出課文共講了幾種小動物,能按出場順序說出來。

3、同桌共讀一遍課文,讀后互相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導讀課文??蓭еn后問題讀,讀后再回答。

1、指名讀第1~2段。

(1)師問: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

(2)師問:木瓜掉進湖里的聲音怎樣?從哪可以看出來?生答:這聲音很大很重。因為木瓜熟了,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的。

(3)師問:兔子為什么跑?(課后第1題)。

生答:兔子聽見這又大又響的咕咚聲很害怕,嚇跑了。

(4)指導看第一幅插圖。說說圖意。

舉例: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還沒有沉到湖底,濺起的水花還沒有落下來,兔子已經(jīng)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邊跑還一邊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p>

2、指名讀3~4段。

(1)師問:小猴子為什么也跟著跑?他還說了什么?(課后第2題)。

生答:小猴子聽了兔子的話也跟著跑起來。他說:“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呀!”

(2)師問:還有誰都跟著跑起來?(課后第3題)他們又喊叫什么?

生答:聽了猴子的話,狐貍、山羊、小鹿都跟著跑起來。他們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

(3)請三個同學分別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話讀一讀,并說說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不同?最后一問比較難,老師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話都是越傳越走樣。因為他們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說的,而他們的理解不一定對。他們不是有意造謠來嚇唬人的。

(4)指導看插圖。

(二)。說出圖意。

舉例:很多野獸都跟著跑起來,它們?nèi)珡堉旌敖?,面帶驚慌的表情。

3、指名讀第5段。

(1)師問:獅子為什么沒有跑?他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課后第4題)。

生答:因為獅子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沒有跑。

獅子攔住小兔和其他動物,追問誰看見“咕咚”了。結果誰都沒看見“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說它聽見的,“咕咚”在那邊的湖里。

(3)指導看插圖。

(三),并說說圖意。

舉例:獅子在前面,非常沉著冷靜地攔住大家,追問誰看見“咕咚”了。

4、指導朗讀6~7段。

(1)師問:他們來到湖邊看見什么?聽到什么?生答:他們來到湖邊看見正好又有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聽見“咕咚”的聲音。

(2)師問:最后大伙兒為什么都笑了?(課后第5題。)生答:因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從樹上掉進湖里發(fā)出的聲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們感到自己的行動十分的可笑。

(3)指導看插圖。

(四),并說說圖意。

舉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獅子在嚴肅地講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驚慌,變得不好意思了。

(三)讓學生讀全篇課文,并回答問題。

1、大家齊讀一遍課文。

2、師問:你讀了這篇童話,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應該盲目的跟別人跑,聽信謠傳,而要問個為什么,弄清事實真相。

第二課時指導作業(yè):

(一)分段讀課文。1~2、3~4、5、6~7段。

(二)讓學生看著插圖試著說說這個故事。(自己準備)。

(三)按照課后第1題的5個小問題的順序同桌互說,互相幫助講故事。

(四)指名講故事,大家評論講得如何。

(五)請1~2人到前面給大家講這個故事。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十九

1.認識11個生字。讀讀記記“嚇唬、詭計、霹靂、踉踉蹌蹌”等詞語。

2.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經(jīng)過,體會武松豪放倔強、勇敢機智的英雄性格。

3.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有激發(fā)主動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課文的重點,而“打”則是“重中之重”。

【教學難點】。

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機智的英雄性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聽歌曲,聊水滸。

1.(播放課件《水滸傳》主題曲)同學們,咱們先來聽一首歌,會唱的同學請跟著一起唱。你知道剛才我們唱的是哪部連續(xù)劇的主題曲嗎?(《水滸傳》)。

2.《水滸傳》塑造了多少位(108位)個性鮮明的英雄好漢形象?

一、談話引入,激趣讀文。

今天咱們就來認識其中的一位——武松。

板書課題:景陽(岡)。

二、檢查預習。

根據(jù)同學們的預習情況,這些字詞都是同學們預習單上認為比較難讀難記的字詞,你會了嗎?指名讀。

因為課文是選自古典小說,所以有些字詞意思與現(xiàn)在的不一樣,你能理解嗎?

大家在預習時都提了自己的問題,老師整理了一下,大家看看哪些問題,是提的有價值,有水平的。哪些問題在本課中是提的沒有意義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大家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提前講一下。不能直接從書本中找到答案,要理解課文后才能回答的問題是有價值、有水平的,要多提。書中一看就能找到答案的,是一般性的問題,盡量少提。沒有意義的問題盡量少提。)。

三、讀通課文,初知文意。

(1)請打開書本,快速瀏覽課文,思考:

a課文比較長,你能用簡短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b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nèi)容?

3.自學反饋。

課文比較長,你能用簡短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nèi)容?(板書: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在這四部分內(nèi)容中,寫得最精彩的是——打虎。

三、品讀“打虎”,體驗精彩(出示)。

四、學習其他自然段。

(指著板書說)。剛才我們從打虎這部分體會到了武松的機智敏捷、武藝高超、勇敢無畏這個形象。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課文在喝酒和上岡部分,武松又是怎樣一個人呢?用橫線畫出有關句子,旁邊寫上批注。

五、課外延伸,鼓勵閱讀。

在《水滸傳》這部小說中,作者還刻畫了許許多多人物,請你選一個自己喜歡、熟悉的人物讀讀,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傳神又真實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二十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3、人物賞析,體會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重點、難點:

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并領會課文所表現(xiàn)得思想感情。

1、誦讀法:

古詩教學應著重體現(xiàn)朗讀,注意語氣、語速、節(jié)拍等,力求聲情并茂,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討論探究法:培養(yǎng)學生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3、競賽法:針對七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容易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木蘭詩》,在《樂府詩集》的帶領下,認識了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大家記得她是——花木蘭。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繼續(xù)了解她。

1、(學生)自由朗讀。

2、指名讀。

1、圖片賞析(探討圖中木蘭之美?):

小結:木蘭是個內(nèi)外兼修的女子,不僅外在美,而且還有內(nèi)在美。

2、小組討論并歸納:

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木蘭美在哪里?例如: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勤勞孝順。

1(2)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愿”——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勇敢堅強的英雄氣概。

(4)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不慕名利。

(5)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機智、謹慎。

小結:——花木蘭形象: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zhàn)、不慕名利、謹慎機敏。木蘭真的是集合了很多很多優(yōu)良品質,不僅比男兒都強,還具有所有女性都有的傳統(tǒng)美德,勤勞﹑孝順﹑質樸,在作者筆下近乎是一個完美的女子形象。

(課堂活動)。

千百年來,木蘭一直是深受中國人們尊敬的女性,因為她勇敢、質樸、勤勞,她的精神激勵了成千上萬中華兒女保家衛(wèi)國。那么,在外國又如何呢?同樣,也有很多故事來講述木蘭。

1、“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蹦咎m在戰(zhàn)爭中可能有怎樣的故事呢?

可能受人欺凌,也可能被發(fā)現(xiàn)是女兒身······。

2、木蘭回到家鄉(xiāng)后恢復女裝,伙伴們吃驚,朝廷知道后又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

可能重賞,可能重罰······。

(列舉大家熟知的女英雄圖片)。

木蘭精神值得傳頌,現(xiàn)在讓我們懷著對木蘭的敬愛之情,一起再來背誦《木蘭詩》。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二十一

1、了解松鼠的討人喜歡的特點。

2、體會本文準確而生動的說明語言。

3、激發(fā)學生關心動物、保護動物的熱情。

體會本文準確而生動的說明語言,學會抓住特征生動形象地描寫小動物。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動物世界嗎?見過小松鼠沒有?能把你了解的松鼠向大家介紹一下嗎?(學生介紹)。

今天我們將隨著法國的博物學家布豐一起走進他的《松鼠》,具體全面地了解松鼠這種動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個別讀。

2、其他學生糾正字詞音,同時體驗你對松鼠的初步感受?用“我————松鼠的句式?!?/p>

(三)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那作者為我們介紹了松鼠哪些特征呢?

2、哪些語句體現(xiàn)了松鼠的漂亮。(齊讀)哪位同學能摸擬松鼠的語氣向大家介紹它漂亮的外貌,老師給出以下詞語提示:

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體態(tài)、吃相清秀、閃閃有光、矯健輕快、美麗、坐著用前爪送。

3、漂亮的松鼠真討人喜歡,那么作者又如何體現(xiàn)它馴良的習性呢?(學生討論,交流)。

活動范圍:樹上(不侵犯人類)。

活動時間:夜晚(不擾人類)。

主要食物:杏仁、榛子(不傷害人畜)。

4、除此這外,松鼠還有哪些討人喜歡的地方?文中是如何說明小松鼠乖巧的?

(1)過水方法用尾巴當帆和舵。

(2)警覺性強跑躲逃。

(3)跑跳敏捷善于爬樹。

(四)三讀課文,品味語言。

2、學生看書、思考、交流。

4、學生思考、交流。

小學語文景陽岡教案篇二十二

1、會認13個生字。

2、能正確書寫8個生字。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小作者的轉變。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

教具準備:小黑板。

1、小朋友們,我們在讀了一些書,認識一些字,就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記下來,這就是日記。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位小朋友寫的兩則日記。板書課題,齊讀。

1、師領讀課文,讀準字音。

2、自由讀課文。自己讀準字音。

3、認記生字。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生字認記,并為它組詞。

(2)抽生說說記住了哪些字,是怎樣記住的?

4、齊讀生字、開火車讀,同桌互相檢查,作上記號。

1、在識字的基礎上再讀課文,看看是否能把課文讀得正確、通順、流利。

2、齊讀課文。

3想想日記和課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師根據(jù)學生回答規(guī)納總結。并在日記本上寫出日記的格式。

第一則。

1、學生自由讀第一則日記,看看這篇日記是什么時候寫的?

2、小作者在“六一”兒童節(jié)前一天做了一個美妙的夢,她夢見了什么?(她夢見媽媽買了一條漂亮的裙子送給她)。

3、她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我們一起去看看。

4、媽媽回來了!她的手里提著一大包東西呢!里邊有些什么呢?小女孩是怎樣打開包的?(理解迫不及待)5、所有的東西都有兩份,你知道為什么嗎?(一份給我,一份給阿英)。

6、小作者沒有得到心愛的裙子,她心里高興嗎?如果你是她,你心里會怎樣想?(抽生說說)(板書:要媽媽買裙子——媽媽沒買——關心幫助別人)。

7、試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生氣的語氣。

8、齊讀第一則日記。

第二則。

1、請女生齊讀第二則日記,男生仔細聽,看看這一則日記是什么時候寫的?寫了些什么?(7月20日寫的,寫阿英妹妹來到我家和我做的又一個夢)。

2、阿英是個怎樣的人?(她是一個貧窮的苗家小姑娘,很勤快也很好學)。

3、阿英妹妹告訴我些什么?(她說媽媽一直寄錢幫助她上學)。

4、讀到這里,你覺得媽媽是個什么樣的媽媽?你還生媽媽的氣嗎?你想對媽媽說些什么?(請生說說)。

5、小作者又做了一個夢,這次她又夢見些什么呢?(生自由輕聲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她又夢見了什么)(她夢見媽媽帶她去買裙子,可是她沒有買,她用錢買了許多書帶到苗家山寨,把書送給苗族小朋友,還和他們一起高興地玩。)(板書:媽媽要買裙子——我沒讓買——學會關心他人)。

6、如果你是小作者,你還會買那條裙子嗎?為什么?(請生說說)。

7、齊讀第二則日記。

說說你今天想寫什么?今天回家就寫出來吧!念給爸爸媽媽聽聽。

板書設計:

日記兩則。

要媽媽買裙子——媽媽沒買——關心幫助別人。

媽媽要買裙子——我沒讓買——學會關心他人。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836370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