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蘇武牧羊的故事150字到200字篇一
1.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文章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
2.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的語言現(xiàn)象、一詞多義的準確運用等文言的基礎知識。
1.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運用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寫法。
2.通過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比較閱讀,結合課外材料,體會《漢書》在藝術上繼承《史記》所取得的成就。
突出弘揚愛國主題,引導學生探討新時代中如何繼承蘇武的偉大民族精神。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引導學生學習本文運用簡潔整飭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jié)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寫法,通過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作比較閱讀,結合課外材料,體會《漢書》在藝術上繼承《史記》所取得的成就,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學生活動的設計
1.課前預習
(1)熟讀課文。
(2)借助字典,正確譯文。
(3)歸納文意,記下學習的難點。
2.課內(nèi)采用專題討論的方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的語言現(xiàn)象、一詞多義的準確運用等文言的基礎知識。
蘇武牧羊的故事150字到200字篇二
貝貝是只雌性的牧羊犬,他非常可愛,有很多雄性的狗整天圍在她的身邊。貝貝因此很驕傲,誰都不放在眼里,包括她的主人。
有一次,她的主人帶他出去散步,突然,有一只大狼狗向他們撲來,貝貝還沒有反應過來——臉上就被大狼狗給刮了一條痕。貝貝生氣了,就猛地撲上前去和大狼狗打了起來。主人在旁邊看呆了,后來驚醒過來,他大喊:“貝貝、貝貝快回來,回家啦!”可貝貝不聽,繼續(xù)和大狼狗打。主人長嘆一口氣后就自己回家了。
貝貝和大狼狗打了1天1夜,貝貝因為是有錢人家的狗,整日嬌生慣養(yǎng),沒試過打架,所以,他昏倒了。大狼狗看到他昏過去后就走了。
貝貝過了不久就醒來了,他首先去找主人,可因為他*常都有人伺候著不會認路、不會自己找食物,所以他又迷路,肚子又餓。
終于,他又昏過去了,這次他是餓昏的。
當他醒來后,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一張大床上,當他四處張望時,突然一個聲音傳出來:“這里是我家,你不用怕!”他一回頭,原來是一只小兔子,他結結巴巴地回答說:“誰…誰怕啦?”小兔子“呵、呵、呵”地笑了起來,然后對他說:“這碗粥你先喝了吧!喝完粥再去洗個澡。”“我不要你施舍,你這個破房子誰稀罕??!”他這一說,小兔子生氣了,她說:“那好,不稀罕你走,快走,我還懶得煮粥給你喝呢!”貝貝“哼!”了一聲就用力的關上大門走了。
那時正是冬天,貝貝一出門就后悔了,可他還是想:沒事、沒事,主人很快就會來找我的??伤恢?,他的主人已經(jīng)到別的地方旅游去了,那還管的上他呀!
后來貝貝遇見了一只很小很小的花豬,他自言自語地說:“哪里來的一個那么丑的小東西,真礙眼!”說完就把它一腳給踢飛了。
呼、呼、呼、刮大風了,貝貝又餓又累,只好返回去找小兔子:“美麗的兔子姐姐,我現(xiàn)在又餓又累又渴,你可不可以讓我進去?。俊必愗愄氐赜昧巳齻€又字,這樣更能體現(xiàn)出他現(xiàn)在的情況。他以為小兔子會同情他,可小兔子只是冷冷地說了一句:“你不是說不稀罕我家這破房子嗎?那你還回來干嘛?”“哎!剛剛我眼花了,你家這房子比城堡還好呢!”“去!少拍馬屁!我說不讓你進來就不讓,你不要在這里白費心機了!走吧!”“可是…可是…”貝貝還沒有說完,就被小兔子給轟走了。
貝貝很傷心,他邊走邊想:如果我不驕傲就好了,如果我不驕傲的話,那就不會像今天這樣了!說完,他留下了他的最后一滴懺悔的眼淚——躲在草叢里餓死了。
蘇武牧羊的故事150字到200字篇三
1.了解班固和《漢書》的相關知識。
2.朗讀斷句,講述課文故事梗概。
3.積累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翻譯文句。
4.學習蘇武的英雄氣概,增強民族自豪感。
1.積累和歸納整理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
2.引導學生學習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學法點睛】誦讀、探究。
班固,字孟堅,東漢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少年時就能作文誦詩賦,長大后博覽群書。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隨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為中護軍。后來,班固因竇憲專權受到株連,死于獄中,時年61歲。那時,《漢書》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寫成,后由妹妹班昭和馬續(xù)補寫而成。
家庭:父親,班彪;弟弟,班超(投筆從戎);妹妹,班昭(續(xù)寫《漢書》)。
作品:史書有《漢書》(《前漢書》);辭賦有《兩都賦》;詩有《詠史詩》。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體斷代史,是古代傳記文學名著,其中還收錄了西漢大量的辭賦和散文,有總集的性質(zhì)。記錄了從漢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之間229年的歷史,共100篇,分為十二帝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
漢民族興起于戰(zhàn)國時期,強盛于秦末漢初。秦漢之際,匈奴貴族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勢力范圍不斷擴大。文帝、景帝時代,漢一朝采取和親政策來加強民族聯(lián)系。武帝時,漢一朝力量逐漸增強,多次與匈奴作戰(zhàn),取得了幾次勝利后,轉而重視結盟,指望解除匈奴對漢一朝的威脅。恰好匈奴單于有意示好,漢朝也想趁機和解,于是派蘇武出使與匈奴修好。
三、《漢書》:《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敘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實?!稘h書》體例上全承《史記》,只是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傳”,全書有十二紀、七十傳、八表、十志,共一百篇,八十余萬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馬續(xù)續(xù)寫的?!稘h書》是繼《史記》之后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
1. 校正字音
① 稍遷至栘中廄( jiù )監(jiān); ②數(shù)(shuò )通使相窺(kuī)觀;
② 以狀語(yù)武; ④既至匈奴,置幣遺( wèi )單于;
⑤后隨浞野侯沒( mò)胡中; ⑥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 yānzhī )歸漢;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注:課本注音“yún”有誤。煴,有二音,讀yūn意為“微火”,讀yùn意同“熨”); ⑧擁眾數(shù)萬,馬畜( chù )彌山; ⑨故使陵來說(shuì)足下; ⑩何以汝為(wéi)見;⑾子卿尚復誰為(wèi)乎。
2、通假字
①不顧恩義,畔主背親 (畔:通“叛”,背叛)
②與旃毛并咽之 (旃:通“氈”,毛織品)
③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無”,沒有)
⑤法令亡常 (亡:通“無”,沒有)
⑥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亡:通“無”,沒有)
⑦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無”,沒有)
⑧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⑨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霑,通“沾”;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⑩前以降及物故 ( 以:通“已”,已經(jīng))
3、古今異義
①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古義:拿著;今義:料理、籌劃)
②皆為陛下所成就。 (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③我丈人行也。(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④ 欲因此時降武。(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⑤獨有女弟二人 (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⑥且陛下春秋高 (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⑦武等實在 (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⑧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 (古義:漸漸。今義:稍微)
⑨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 (古義:送給。今義:丟失、落下)
⑩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古義:正當、適逢。今義:聚會、集合)
蘇武牧羊的故事150字到200字篇四
1、讀通,理解文言字詞和句子,積累有關文言知識。
2、讀懂,把握文章思路,領會蘇武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形象內(nèi)涵。
3、會讀,學習人物傳記的閱讀方法,提高鑒賞能力。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這篇文章學起來是很難的。一是因為它的篇幅長;二是文中陌生的文言詞語太多,文言現(xiàn)象比較復雜。因此,讓學生先讀懂,是課前準備工作中最關鍵的一環(huán)。首先,讓學生用他們經(jīng)常采用的獨學的方式,結合課下注釋,把文中的字詞障礙掃清。其次,利用他們*時對學的方式,在熟讀文本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細讀。我讓他們互相合作,對文章所寫的內(nèi)容進行了充分的感知。最后,通過導學案上幾個問題的探究,引導他們在預習課后再去研讀文本,尋找答案。
一、導入新課
“讀史使人明智”,我們也可以說“讀書可以明志_。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漢書》中的《蘇武傳》,去聆聽一曲精神的壯歌。(板書課題)
課前我們通過獨學與對學的方式對字詞進行了疏通,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還將有針對性地作具體落實。
二、整體感知
師:貫穿全文的一對矛盾是什么矛盾?
生:是投降和不投降的矛盾。
師:能不能說得細致一點?
生:是單于想讓蘇武投降,但是蘇武就是不投降。
(板書“降”與“不降”,中間拉開一定距離。)
師:現(xiàn)在,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為了讓蘇武投降,匈奴先后使用了哪些手段?(幻燈片展示此問題)
生:我認為是采用了四種手段。首先是恐嚇他,然后是引誘他,還有折磨他,最后還讓李陵去勸降。
師:他說的比較準確,那匈奴拿什么來恐嚇蘇武呢?
生:殺蘇武。
師:好,以死恐嚇。(板書:以死恐嚇)那用什么來誘惑他呢?
生:用利益誘惑的。(板書:以利誘惑)
師:用什么來折磨他呢?
生:用痛苦。
師:是什么痛苦?
生:身體的痛苦,還有精神的痛苦。
師:我們可以概括為以苦折磨。(板書:以苦折磨)匈奴還讓李陵去勸降,李陵和蘇武是什么關系?
生:原先是同事。
師:文中說“陵與子卿素厚”,說明他倆還是好朋友。就概括為故友勸降。(板書:故友勸降)
三、人物品讀
師:剛才我們把匈奴用的手段一一作了概括。那么面對這些手段,蘇武是如何一一應對的呢?(幻燈片展示此問題)首先我們來看一看“以死恐嚇”。同學們能不能說說,匈奴是怎樣以死恐嚇的?
生:衛(wèi)律拿劍要殺蘇武。
師:文中用了一個什么字?
生:擬。
師:“擬”如何理解?
生:比劃。
師:在這里衛(wèi)律只是比劃一下,那衛(wèi)律前面有沒有動真格的?
生:有,衛(wèi)律殺了與蘇武同來的使者虞常,然后要殺張勝的時候,張勝就投降了。
師:那我們可以看出張勝是個什么樣的人?
生(齊):貪生怕死!
師:那么通過張勝的貪生怕死可以看出蘇武是個什么樣的人?
生:視死如歸,寧死不屈。
師:從哪里能看出來?
生:“武不動”。
師:這說明蘇武面對匈奴以死相逼,他根本不怕死。老子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我們也可以說“武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前文中還有沒有哪些地方能證明蘇武不怕死?
生:他自殺的情節(jié)。
師:蘇武為何自殺呢?
生:“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師:能不能給大家翻譯一下這句話?
生:于節(jié)操有損,又辜負了自己的使命,雖然活著,還有什么臉面回到漢朝!
師:“雖”字能不能翻譯成“雖然”?
生:應該翻譯為“即使”。因為這里只是表示假設,不是事實。
師:他的回答告訴我們,在有損節(jié)操、有辱使命的時候,蘇武毅然選擇了死!更不用說別人用死來威脅他了。他真正做到了孟子所說的“威武不能屈”。(板書“威武不屈”,與前面的“以死恐嚇”對應)那匈奴又是用什么來引誘蘇武的呢?
生:“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是用地位和富貴的生活!
師:蘇武是什么反應?
生:“武不應”,他不為利益所動。
師:如果說前面蘇武面對匈奴以死恐嚇是“威武不能屈”,那么這里就是——
生:富貴不能淫!
(板書“富貴不淫”,與前面“以利相誘”相對。)
師:蘇武除了“不動”“不應”之外,甚至還罵衛(wèi)律,是個“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的無恥叛徒!真正地體現(xiàn)出了“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大丈夫氣節(jié)!現(xiàn)在,我們大家一起來齊讀第5段,再去感受一下蘇武的這種大丈夫的氣節(jié)。(生齊讀第5段)
師:這樣軟硬兼施,蘇武都不屈服。匈奴便采取了比以死恐嚇更殘忍的方式——以苦折磨。剛才大家已經(jīng)說到,匈奴是從肉體和精神上,對蘇武進行雙重的折磨。下面我們請一位同學為大家來朗讀第6段,請大家一邊聽一邊思考:哪些地方是肉體上的折磨,哪些又是精神上的折磨呢?
(選一生讀第6段)
師:他剛才讀的時候一些字的讀音出現(xiàn)了問題?!帮嬍场睉摱甲x四聲,解釋為“提供吃的和喝的”。還有“去”是個通假字,應該通“棄”,是“收藏”的意思。
師:請大家說一說哪些是對蘇武肉體上的折磨,哪些是精神上折磨。
生:肉體上的折磨是“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還有“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廩食不至”。
師:可以看出,匈奴主要是想用囚禁和饑餓來從肉體上折磨蘇武,讓他屈服。那么精神上的折磨呢?
生:把他關起來就是讓他失去自由,就是精神的折磨。還有,讓他去北海放羊,說“羝乳乃得歸”,公羊是不可能生下小羊羔的,所以這是斷掉他回歸漢朝的念想,也是想摧殘他的意志吧。
師:說得很好,這個“乳”是什么用法?
生:名詞作動詞,解釋為“生
師:還有其他地方也能說明精神的折磨嗎?
生:“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毙倥€把蘇武的手下都流放到了其他地方,就讓他一個人在北海,讓他忍受孤獨和寂寞,來消磨他的意志。
師:大家從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看到了匈奴的陰險和殘忍,那么蘇武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p>
生:“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蘇武在這種極度貧苦的環(huán)境中,也沒有改變他的意志、他的忠誠,可以說是“貧賤不能移”。
師:我覺得他說的“貧賤不能移”可以直接作為我們的板書寫在黑板上,非常好?。ò鍟柏氋v不移”,與“以苦折磨”相對)肉體的折磨容易承受,可是那種孤獨寂寞,那種心靈和精神的折磨才更難忍受。蘇武是怎樣熬過來的呢?
生:我看到“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這一句,他無論是躺著還是起來,都拿著漢節(jié),說明他把這個東西看得很重,也就是把對漢朝的忠心看得很重。
師:他抓住這一句當中的細節(jié),分析得很細致,表達得也很好。匈奴用了這么多的方式都沒有成功,最后他們使出了殺手銅,他們找了一個人去勸降。這次勸降一般人真的難以應對。那么他是如何來勸說蘇武,蘇武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生:李陵對蘇武可以說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因為李陵對蘇武說了蘇武家人的遭遇,是想說漢朝對他的家人很薄情,希望通過這一點來打動蘇武。他還說皇帝已經(jīng)老了,不值得效忠了,不如投降匈奴。
師:他分析得很有條理。對李陵的勸降,蘇武是義正詞嚴地拒絕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從李陵的口中說出的只是人之常情、世之常理,都是從個人的角度來說的,而蘇武是站在國家和民族的高度來看待自己的使命的。他的不屈維護的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氣節(jié)?。ò鍟八角椴粍印保c“故友勸說”對應)
四、課堂小結
這讓我想到鄭板橋有一首詩——《竹石》。(幻燈片展示《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大家一起齊讀一遍。蘇武不正像這竹一樣嗎?任你匈奴使盡千般伎倆、萬般手段,我蘇武自一心向漢!蘇武所有的堅持,都可以歸結到一個字——節(jié)?。ù止P板書一個大大的“節(jié)”字)這“節(jié)”是對使命的銘記,是對國家的忠誠,更是可歌可泣的民族氣節(jié)!
五、課后作業(yè)
(幻燈片展示《李陵答蘇武書》中的一段文字。)
在“降”與“不降”這對尖銳的矛盾沖突中,蘇武守著這份民族氣節(jié),最終回到了漢朝??墒撬睦贤?、老朋友李陵,卻在給他的信中這樣寫道:“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崩盍晔窃谔嫣K武不值!學完這篇文章,你覺得蘇武這祥做到底值不值呢?請大家以此為話題,在課后寫一段文字,說說自己的觀點。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蘇武牧羊的故事150字到200字篇五
“蘇武,留胡節(jié)不辱。雪地又冰天,窮愁十九年??曙嬔?,饑吞氈,牧羊北海邊......_這首悲壯的歌曲,贊頌了一位愛祖國且不向挫折屈服、忠貞不屈的一代民族英雄---蘇武!
在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單于即位。由于匈奴單于再次表示要求和親,并送還以往扣留的漢朝使者,武帝遂命中郎將蘇武率百余人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蘇武完成了出使任務,準備回國時,匈奴上層發(fā)生了內(nèi)亂,蘇武一行受到牽連,被扣留下來,并被要求背叛漢朝,臣服單于。
最初,單于派衛(wèi)律向蘇武游說,許以豐厚的俸祿和*,蘇武嚴詞拒絕了。匈奴見勸說沒有用,就把他關進一個露天的地窖,斷絕提供食品和水。后來,又把他遷到北海去牧羊。這里下著鵝毛般的大雪,覆蓋了每一個角落。
陪伴蘇武的只有這根代表漢朝的使節(jié)和一小群羊。蘇武每天拿著這根使節(jié)放羊,心想總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國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餓了,就挖野草逮兔子,吃一些羊皮充饑。
蘇武有一顆愛國之心,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的折磨,胡須、頭發(fā)全白了。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胡須、白頭發(fā)的蘇武,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jié)的大丈夫!
像蘇武這樣對祖國忠貞不屈的大丈夫能有幾個呢?蘇武為了祖國,為了人民,付出了自己的一切,蘇武的英雄氣節(jié)譜寫了一首“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_的正氣歌!蘇武的氣節(jié)促使著我前進,我終于明白了什么是忠誠,什么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英雄!
蘇武牧羊的故事150字到200字篇六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漢書》的相關知識。
2、積累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培養(yǎng)歸納整理字詞的能力和習慣。
3、引導學生學習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過程和方法
1、合作學習,了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內(nèi)容,概括內(nèi)容要點,培養(yǎng)歸納整理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的能力和習慣。
2、探究學習,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品味文中體現(xiàn)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審美價值;學習蘇武的民族氣節(jié),弘揚愛國主題。
積累和歸納整理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學習概括內(nèi)容要點的技能方法。引導學生學習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一、早自習預習:理解文意(結合課下注釋及《創(chuàng)新設計》)
二、導入:
“蘇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戶曉。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歷盡艱辛,持節(jié)不屈。兩千多年來,蘇武崇高的氣節(jié),成為*倫理人格的榜樣,成為一種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F(xiàn)在,就讓我們走近蘇武,走進他充滿血淚而又輝煌的人生。
蘇武牧羊的故事150字到200字篇七
知識梳理
1、積累文中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
2、讀懂文章內(nèi)容;了解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
3、學習蘇武堅貞不屈的愛國精神。
班固(32—92),字孟堅,東漢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人。他的父親班彪是一位著名的史學家,曾專心史籍,編寫西漢史料,撰寫《后傳》百余篇(一說六十五篇),為班固寫作《漢書》奠定了基礎。班固十六歲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他熟悉西漢史實,在他父親的直接影響下,逐漸轉向漢史研究。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三十年(54),班彪去世,班固從洛陽奔喪還歸故鄉(xiāng)。班固在家居喪期間,著手整理他父親的《后傳》,他認為“所續(xù)前史未詳”,就于漢明帝永*元年(58)開始撰寫《漢書》,時年二十七歲。永*五年,有人上書明帝,告發(fā)班固私改國史,班固被捕入獄。班固之弟誓超趕到洛陽上書,替兄申辯,地方官吏也把班固的書稿送到京師洛陽。漢明帝看過班固的書稿,很贊賞班固的才學,就召他到京師為官。他被任為蘭臺令史。蘭臺是漢代皇家藏書之地,令史負責掌管圖籍,校定文書。班固在蘭臺堅持撰寫《漢書》,直到漢章帝建初七年(82)才基本完成,前后歷時二十多年。漢和帝永元元年(89),班固隨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后在竇氏幕府任職。永元四年(92),班固因竇憲謀反的事牽連,被捕入獄而死。終年61歲。這時,《漢書》中的“八表”及《天文志》尚未寫成,漢和帝命班固之妹班昭補寫,也未能竣工。后又命同郡的馬續(xù)補寫,《漢書》才得以全部完成。
2、《漢書》介紹。
《漢書》之名,是由班固自定的。后來因為有南朝宋代范曄的《后漢書》,所以也有人稱它為《前漢書》?!稘h書》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它上起西漢高祖元年(前206),下終王莽地皇四年(23),共記述了230年的史事。它包括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一百篇。其中,漢武帝以前的紀傳,多沿用司馬遷《史記》的原文,但也有所取舍。漢武帝以后的史事,多是新纂。《史記》與《漢書》,有可以互相補充和互相印證的地方。
《漢書》的體例是繼承了《史記》的,所不同的是改“書”為“志”,取消“世家”,并人“列傳”,全書由紀、表、志、傳四部分組成,內(nèi)容分工明確,而又互相聯(lián)系,構成統(tǒng)一的整體。漢代以后的歷代封建王朝的官修史書,基本上都沿用班固奠定的這種體例?!稘h書》的十二帝紀,敘述漢高祖至漢*帝的史事,這是編年大事記,重要的事件在帝紀里都有簡明扼要的記載。八表,其中前七表把西漢以來有關諸侯王、功臣、外戚、百官公卿等繁瑣的史事,用表的形式加以分別排列,以便檢查;另外一個《古今人表》,則是把古今人物,分為九等,列為一表。十志,是記載典章制度的文化史。七十列傳,是《漢書》的主要部分。其中《匈奴傳》、《西南夷》、《朝鮮傳》、《西域傳》等是記載秦、漢以來邊境上民族的歷史,其余是敘述西漢不同社會階層、不同類型人物活動的事跡。
《漢書》是一部歷史和文學的名著,它與《史記》齊名,合稱為“史漢”。班固是繼司馬遷之后的一位傳記文學的杰出作家。他寫《漢書》文采雖不及《史記》,但文字整飭,文章結構嚴密,人物的描繪也很細膩,對后代的史學和傳記文學具有一定的影響。
歷來為《漢書》作注的人很多,東漢末年就有服虔、應劭的《漢書音義》?,F(xiàn)在通行的,有唐代顏師古的集注本、清末學者王先謙的《漢書補注》等。
3、相關評論
(其冬,丁令盜武牛羊)衛(wèi)律為丁令王使人盜之,以困武。冀其終降,以分謗也。(王必欲降武)時陵為右校王,故因其稱。(武所得賞賜,盡以施予昆弟、故人)士未有不廉而能著節(jié)者也。([清]何焯《義門讀*》卷十七)
如以后世史法論,圖畫麒麟閣功臣事,必當屬之《霍光傳》后矣。此知班氏猶得《春秋》“微而顯”“志而晦”之旨也。蘇武唯此一事,足以伸眉身后,故班氏特以此事系之傳后,以慰千載讀史者之心。良史用心之苦,非晉、宋以后史家所知。李慈銘《漢書札記》)
1、注意下面的文言知識點
(1)通假字
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女:通“汝”,你。
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
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
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
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
孺卿從祠河東后土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
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亡:通“無”,沒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
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
始以疆壯出疆:通“強”,強壯。
(2)古今異義
漢亦留之以相當古義:相抵償。今義:副詞,表程度。
皆為陛下所成就古義:提拔。今義:業(yè)績。
位列將古義:位;官位。今義: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今義:排列。
兄弟親近古義:親近的侍臣。今義:動詞,靠近。
我丈人行也。古義:老人,長輩。今義:岳父。
欲因此時降武。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
獨有女弟二人古義:妹妹。今義: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
武等實在古義:確實存在。今義:誠實、老實。
(3)詞類活用
a、意動用法
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壯。
b、使動用法
a)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b)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
c)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
d)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e)何久自苦如此若:使動用法,使……受苦。
f)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
c、名詞活用
a)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雨
b)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
c)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
d)孺卿從祠河東后土祠:名詞做動詞,祭祀
e)惠等哭,輿歸營輿:名詞做動詞,抬
f)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
(4)特殊句式
a、倒裝句
a)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送留在者漢匈奴使”。
b)為降虜于蠻夷
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
c)何以女為見
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見女為”
d)子卿尚復誰為乎
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為誰乎”
e)何以復加
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復加”
b、判斷句
a)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b)非漢所望也
c)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c、被動句
a)見犯乃死,重負國
b)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
c)皆為陛下所成就
2、課文情節(jié)的標題化概括
(1)初使匈奴,單于受禮。
(2)緱王謀反,禍及漢使。
(3)舍生取義,以死明志。
(4)衛(wèi)律勸降,威武不屈。
(5)飲雪吞氈,此志不渝。
(6)李陵勸降,忠貞如一。
(7)武帝駕崩,慟哭數(shù)月。
(8)漢匈和親,請還蘇武。
(9)歷盡艱難,發(fā)白歸漢。
學生口述
1、背景介紹
漢武帝開始對匈奴進行長期的討伐戰(zhàn)爭,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時間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勢大大削弱之后,表示愿意與漢講和,但雙方矛盾還是根深蒂固。所以,到公元前100年,蘇武出使匈奴時,卻被扣留,并迫使他投降。《蘇武傳》集中敘寫了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期間的事跡,熱烈頌揚了他在敵人面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饑寒壓不倒,私情無所動的浩然正氣,充分肯定了他堅毅忠貞,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民族氣節(jié)。
2、內(nèi)容解讀
(1)課文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解讀】文章大致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介紹了蘇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文章一開始寫道:“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碧K武出使匈奴的這一背景,表明蘇武出使時的嚴酷歷史環(huán)境,同時交代了匈奴盡管“盡歸漢使路充國等”卻只是因為“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的緩兵之計,并非真心和好。所以當漢武帝派蘇武護送扣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還朝,并“厚賂單于”時,“單于益驕”,這也是后來單于悍然扣留蘇武一行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86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