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范文(2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1 19:22:14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范文(22篇)
時間:2023-12-11 19:22:14     小編:飛雪

總結是對過去一段時間所經歷和學習的一種檢驗和評估,有助于我們持續(xù)進步。怎樣提高寫作的表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是我們需要努力的目標之一。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⑹尽?/p>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一

是一個虛幻的奇跡,一個傷感的故事,也是一個關于他的傳奇。大海、輪船、鋼琴、陸地、孤獨、友情與天才交織的故事。一部蕩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海上鋼琴師》。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

和眾多歐片一樣,這部片子也充滿了暗示。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這名出生在輪船上的孤兒,是天生的鋼琴大師,他一生從來沒有下過船,能夠在別人因暈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時候閑庭信步。他生世凄涼卻用鋼琴征服所有人,他經歷兩次世界大戰(zhàn)卻不以為意,他能選擇與船共亡卻不能為了深愛的女人登上一次陸地。托納托雷想通過他暗示什么呢?“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選擇。人的一生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面臨選擇,每一個細小或者重大的選擇決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1900選擇了留在船上,他無法邁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戀愛。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頭。他說:“陸地沒有盡頭。”這種沒有盡頭的感覺讓他害怕,鋼琴的琴鍵是有盡頭的,這讓他覺得安穩(wěn)。

那個吹康牌樂器的胖子,上船掙錢的時候只有一把小號,到影片最后還是靠別人施舍才繼續(xù)擁有這把小號,人生,在很多時候都是在循環(huán),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我們都在循環(huán)中消耗生命的時光。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個發(fā)現自由女神的人,他們縱聲高呼,為了一個不知道結果的目標而激動,從而開始了新一輪的奔波。還有爵士樂本身似乎也暗示著那種自以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來理解大師。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觀眾的,《海上鋼琴師》的情節(jié)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著一浪。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自稱“爵士樂祖師”的謝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zhàn)相媲美。美國的西部片中,快槍手一對一的較量很是惹眼,但歐洲人可以用鋼琴當武器。讓人喘不過氣來的鋼琴比賽才結束,1900第一眼就愛上的女人出現在了舷窗外,他彈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內,柔情似水。這一幕,必將成為電影史上的浪漫經典,這一曲,也必將成為傳世之音。

他是音樂演繹的天才,輕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過琴鍵,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著的就不僅僅是音符,而是對生活的真誠。深情飄逸的曲風,唯美、優(yōu)雅的飛揚,他的音樂時而精巧,時而大氣,時而細膩,時而磅礴,時而小心,時而大膽,時而激情,時而委婉。他以音樂來體現人物,用音樂來表達情感,用音樂來講述人生,他用音符來代替語言來觸及人們的心靈,聽著他的音樂,就像是聽著人生的經歷,聽著人生總總,他的手在鍵上,但是心如癡迷的樂者一樣隨著自己的音樂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強烈地感覺到音樂的世界是這么廣闊,原來音樂講述的世界是這么的迷人,這種音樂與人生的立體結合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對于音樂也有了另一番的認識。

還有的就是影片最后的結局—1900和麥克斯的談話!我喜歡這個情節(jié)的原因不是因為1900怎樣選擇他的生活,怎樣選擇他的死!相反我很不贊同他不下船的解釋!因為這是一種不負責任,對生活不積極的看法!但是最后1900跟麥克斯開的玩笑才真正讓我明白1900為什么這樣選擇,因為他死后到天堂還是想彈鋼琴,彈只屬于自己的曲子,因為沒人能用兩只右手彈琴!如果1900下船估計他會和杰里一樣,不再會為自己喜歡而彈琴,而是為了別人或錢而彈琴,那是1900不想看到的,甚至1900如果下船再也沒有靈感彈出屬于他自己的曲子了!簡單說1900為音樂而生,為音樂而死!不簡單啊!

影片采用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起兩極反應:有人視之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爛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畫,主角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就很難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態(tài)調離憤青階段,該片則有打動人心的浪漫魔力。

我想,也只能以一顆詩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開物質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靈魂與音樂的交融,同時引導觀眾與片中或精彩絕倫,或妙趣橫生的音樂達到共鳴。

我們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想劃定自己安全的范圍,都想過自己所謂的“生活”。但是,那真的是我們能夠掌握和控制的嗎,會不會因為太貪心而不快樂。1900把自己的生活縮小到鋼琴這頭到那頭的距離,又放大到88顆琴鍵上能夠演奏出的音符排列組合的矩陣里,他用自己的尺度取舍,懂得人生的自由是無限的,而自己能享受到的又何其有限。于是他總是快樂的,嘴角微微上翹,于是他總是思索的,觀察著人們眉梢眼角一絲細紋的變換,于是他是注定不能留給這個世界任何痕跡的,過于純凈的生命是沒有抵抗力的。他說,至少我可以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語氣是心甘情愿的放棄。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二

去電影院看了《海上鋼琴師》,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1900為什么不下船?whywhy?其實我高中的時候就已經看過了《海上鋼琴師》,那時候還小,對于孤獨和自由沒有感同身受的理解。只是知道里面有一個場景拍攝的非常美,比如1900第一次見小號手的時候,那場在飛奔的鋼琴下面彈奏的場景,比如1900和布魯斯之父比賽的場景……。

這次再看一遍,當1900站在旋梯的時候,我多么希望他走下去,去追求他的愛情和價值。因為我知道結局,他沒有走下去,他會被炸死。所以我當時雖然知道了結局,但我依然希望他走下去,走下旋梯。我甚至想站起來為他吶喊鼓勁。但他還是沒有走下去。

2、你知道琴上88個鍵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琴鍵是有限的,但你是無限的,在這些鍵上所能創(chuàng)造出來的音樂,那才是無限的,這個我喜歡,也是我愿意做的,但是在舷梯上,擺在我面前的琴鍵有成千上萬,永遠也數不完的琴鍵。

3、冬天想著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你們不停地到處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羨慕。

是的,鋼琴師不羨慕在城市中的生活。他有自己的世界,但如果他走下去,那么世界肯定會因為他而在此沸騰。因為他是天才。

但我一直覺得是恐懼,是的,這是1900給我們的答案,但我卻不滿足這些答案,因為我始終認為1900是因為恐懼。當1900站在旋梯的時候,看到船外面的世界:高聳的大樓、無盡的街道、看不見的溫暖以及行人急匆匆的樣子,他恐懼了。

恐懼是我們每一個都會面臨的情緒,恐懼意味著不可能。過去,是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的源頭;未來,則是繼續(xù)使生活充滿好奇與熱情的理由。但未來是恐懼的。只有當1900在底艙的房間內獨自望著舷窗外的大海時才能獲得內心真正的寧靜。他才是自由的。正如我們有些人不喜歡離開家一樣,因為我們不知道離開之后會是什么樣子。我們對未來沒有那種清晰的洞察力,我們我們恐懼對影響未來的每一個決定。

還有一點,我知道1900是驕傲的。因為太驕傲;不愿妥協,于是只有孤獨一途。有人說1900是懦夫,因為一個男人面對心愛的人畏畏縮縮不敢表白,僅僅因為害怕岸上生活的復雜和艱辛,這是懦夫啊!這就是我們身邊那些不愿接觸社會的附庸風雅、自怨自艾的人啊,但我把這種行為當成驕傲,因為驕傲,所以不能妥協。因為驕傲,所以只有孤獨一途。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三

可能由于從小被遺棄的關系,他沒有安全感,后來他自己說“有限的鋼琴鍵盤和郵輪才讓我安心”,哪怕是他鐘意的女人也沒有讓他有足夠安全感的勇氣走出去。也許1900說得對,高樓大廈的世界太復雜,更有挑戰(zhàn)沒錯,但也會附加煩惱,為了不煩惱,他選擇不挑戰(zhàn)。所以只有下船的人覺得他與船共死太可惜,他自己卻覺得挺好。另外,電影所處的正是歐洲各種危機下移民美國的移民潮時代,唱片取代現場表演,爵士樂取代古典曲目,是否電影從側面表達了不要盲目順應社會趨勢,要保留住歐洲文明那種優(yōu)雅的風范,少一點世俗,多一點純粹!就像畫家如果為了賣錢而畫畫,那么他的畫就不再有他自己的靈魂了一樣,20__年全國重新上映,觀后突然感覺1900與程蝶衣很像,都在亂世中堅守著一份忠貞。

1900說,你看陸地上,有那么多條街道,橫縱交錯著,太可怕了,我看不到哪里是盡頭??墒敲髅?,在一個游動著的島國一般的船上生活以此為家才更孤獨更可怕。我想,這大概是我窮極一生也不會懂得的宇宙級的浪漫和孤獨。他的靈魂和船融為了一體,這也許是他最好的結局了。

有些人從陸地到海上尋找更廣闊的世界,有些人在陸地聆聽海的聲音,而海上的人卻對無限延伸的堅實土地有著對未知的恐懼。船就是他的琴鍵,他不必下船,世界自然從他身邊經過,世界不必知道他,他卻可以從船上從琴鍵中讀懂這個世界。琴鍵是有限的,音樂是無限的,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生命的可能卻是無限的。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四

1990年,海上顛簸了許久的乘客,在濃霧中,看到了若隱若現的自由女神像,船上的游客情不自禁高聲歡呼,一掃長途跋涉的疲累,家,就在女神像的后面,那個有著無限可能、無限希望的地方。

維吉尼亞號是往返歐洲和美國之間的一艘輪船,無數的移民搭乘這艘輪船,漂洋過海,來到紐約。

1920__年,鍋爐工丹尼,撿到一個棄嬰。丹尼給孩子取名叫:1900,從此,他就生活在這艘輪船上,丹尼,就是他的父母,大海,就是他的故土,而他的國際,則是:世界。

8歲時,丹尼離開了他,也就在這個時候,他展現了對鋼琴有著驚人的天賦。27歲時,他的名聲就已經傳播開來,海上有一個超棒的鋼琴家。

所以踏上維吉尼亞游輪的乘客,都會聽到1900和他美妙的琴聲。他日常工作,是為頭等艙的貴族豪客們服務,鋼琴演奏,本就不是窮苦大眾所能負擔得起的娛樂。

但他卻常常在工作之余,溜到三等艙,為大家演奏,盡管這里雜亂無章,擁擠不堪,但這里卻能給更多的人,帶去旅途中的慰藉,享受難得的輕松愜意。

輪船靠岸,所有乘人急急忙忙,一擁而散,就連水手船員,也要回家短聚,到最后,都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1900.

游輪仿佛是世界的縮影,雖然他從未踏足陸地,但每天都有無數人與他擦肩而過,他能感覺到人們的歡笑、悲傷、有人抱怨世道坎坷、也有人對未來充滿期待……1900已經看到了世間的人生百態(tài)。

他也曾眺望著高樓林立的都市,也曾想過,里面可能會有自己的一個小窩。

他也曾為了一個心愛的女孩,拎著行李箱,走下船梯。可就在他即將踏足陸地的一瞬間,還是改變了初衷,轉身回去了。

陸地就那么可怕嗎?并不是??雌饋頍o限延伸的城市,什么都有,唯獨沒有盡頭。那縱橫交錯的街道,該往哪兒走?哪座房子是我的?哪個地方屬于我?那里會有怎樣的風景?一切的未知,一切的不可控,都讓他茫然不知所措。

但對于鋼琴,彼此就相當了解,鋼琴上有88個有限的琴鍵,卻可以彈奏出無限的音樂。而城市在他的面前,仿佛是看不到盡頭的琴鍵,對于他掌控不了的“琴鍵”,他只能選擇放棄。

榮獲22個國際獎項,時隔20__年的這部經典之作,再次復映,其魅力依舊不減當年。

1900生在海上,長在海上,此刻他就是這里的主宰,暴風雨中,輪船搖擺顛簸,行走在這里都要踉踉蹌蹌,1900卻可以在這里暢游滑行,彈奏出最美的旋律。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爭取更多的可選項,才會有選擇更多幸福的話語權,但本片告訴我們,太多的選擇,反而會讓你迷失方向,就如同城市里沒有盡頭的街道,不知道哪一條,才是通往幸福的捷徑。

影片的最后1900跟唯一的朋友道別,他們臉上帶著微笑,但他們心里明白,再見已不可能。

今天是《海上鋼琴師》在國內復映第三天,目前累計票房5600萬,被《大約在冬季》給打壓兩天之后,今天第一次成為票房冠軍,相信這部經典,會在未來幾天,有領跑票房的趨勢。

這么好的電影不看,你還想看啥?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五

關于鋼琴,關于盡頭,關于彼岸,這些我都不想說。我只想說說1900這個人。

眾人叫他天才,眾人為之瘋狂。1900,從擁有這個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個不平凡的人。目光、掌聲和榮耀,平凡人可能終其一生都得不到的東西,對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氣一樣稀松平常。

但目光、掌聲和榮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長久。

電影里有一個鏡頭讓我特別難受:人們圍繞在1900身邊為音樂起舞的時候,有人看見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鳥獸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榮耀也挽救不了孤獨,此刻他非天才,是個可憐的被遺棄者。

天才其實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是異類。而再體面的異類都不會被人真正地愛。那些為1900的琴聲瞠目結舌的人,在琴聲終結的時候,他們也就咂巴著嘴散去。1900這樣的天才更像是個寵物。人們會喜歡它、呵護它、癡迷它,但它跑到馬路中間迎面馳來飛車,誰也不會撲過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

大概只有小號手是愿意聆聽1900的內心而非琴聲的人,他不理解他,但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獨立。我看到有人說如果他是那胖子他就會把1900敲昏然后拖下船。我想這樣的想法也就注定他成不了那個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們較真一點,假設小號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將怎樣延伸?我們都知道,落魄的小號手沒有能力去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個琴鍵和盡頭。1900將無可避免被磨去棱角和平庸,落入紅塵變成一個凡人。

活著,還是活得安心。這也是個問題。凡人的選擇是無論如何先活下去再說,"活著"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而天才則把心靈的舒適看得更重,生死則次之。所以凡人可以忍辱,天才卻情愿玉碎。每一種人都獲得了他最看重的東西,說起來誰也不比誰虧。

其實我不太樂意用天才這個詞兒來定義1900。天才已經被用濫了。我更愿意說1900是個et。我們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想表達就開口說話。這是人類的方式。但是1900不屬于人類范疇。他的手指是他的發(fā)聲器官,連著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體機能是人類的,他的感知和內心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et。

小時候看哲學入門讀物《蘇菲的世界》,哲學老師說,你是否想過自己或許是個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會停下腳步,審視自己然后想:"我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存在。我是一個神秘的生物。"——我并不理解。我看著每一個人都有兩個眼睛一張嘴,我無法理解這一模一樣的人怎么會是不同星球的物種。

直到后來我發(fā)現人的內心比海還深,發(fā)現一個人和一個人的差異比天和地的相錯都大。我才漸漸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是et,至少都曾經是et。我們生下來的時候如此千差萬別,就像從宇宙的各個角落聚集到這個星球。我們透過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們吃奶頭的力度,我們尿褲子的姿勢,都如此獨立如此百花齊放。

我們曾經都很與眾不同,鮮活跳躍。但是后來,我們被教育,被糾偏,被放入軌道。于是我們從一個個et變成一群地球人。我們鮮活的面容淹沒在人群之中變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無分別。只有那些因緣巧合的,比如1900,僥幸(或者說是不幸?)保存了自身的獨立和et本色,成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異類。

差異導致孤獨。葆存了差異性的et在承受異樣目光的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孤獨,遠超出凡人的孤獨。凡人們如我們雖然也還都殘留一些差異,但大致面貌__不離十。我們失戀了后覺得痛苦比誰的都大,我們擁抱心愛的人自認比誰都幸福。但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每個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沒什么區(qū)別。我們在不斷重復,千篇一律。

我們丟了個性卻換來了共鳴。我們借助藝術尋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著眼淚互相慰藉,或者說,互相平衡(原來有人比我還慘啊,這下心里舒坦多了)。而被稱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憂郁地注視這群有些像他又不是他的物種。用他們et的本能將那些交叉部分,提煉、放大、直抵內心。那些永遠無法交叉的部分,則作為孤獨的源頭,令他們永遠無法融入人群。他們只有躲在自己的輪船里,躲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里,孤獨地活著,然后死去。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六

他孤單一人來到世上,一輩子未離開一個地方,不諳世事,離群索居,然后孤生終老。他從未為世界和諧作出貢獻,他的唯一屬性僅僅是存在而已。世上多么繁華,他僅僅是一個過客,平凡一生。

孤獨的最高境界是繁華,是人類精神美麗的原因。許多人覺得斗琴那場戲是高潮也是全片最出彩部分,我卻不以為意,我喜歡暴風雨中孤獨的自娛自樂,我喜歡他第一次看到窗口心儀姑娘時手指下微妙的變調,我喜歡他掙扎久久依然選擇依戀始終沒有下這艘船。

夢想太渺小,載不動名利鄉(xiāng)里無盡的欲望。他不像藝術家那樣去巡演世界,展示自己的才華。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撫慰了空有一身疲倦的過客。這艘船是他全部的世界,是他的靈魂孤島,離開意味著淪亡,他不愿意做一個名利場里的佼佼者,只是寫一首曲子,送給大海一首情詩。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七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游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可他并不羨慕。這是一部關于自由與理想、友情與愛情的完美作品,托納多雷用最嫻熟的視聽技法塑造了一個思特里克蘭德式的人物,海洋和音樂不僅為1900這個角色提供了生存背景,而且從始至終都參與了電影的敘事。影片將時代背景設置在人類社會最為混亂的50年(1900-1950),既通過1900這個“局外人”和“旁觀者”的角色審視、質疑20世紀以來的現代陸地文明,又以1900的叛逆者身份和永不下船的人生選擇向觀眾傳達出自由、真實、純潔的自然精神。莫里康內的音樂真的是能穿透時間的,或許從某種角度來說,他也是此片的作者。

這部電影,如今在我心中依然是我看這么多年的電影排名前幾的神作。這部電影的浪漫情懷真是爆棚,藝術造詣突破天際,細細品味1900的一生真是充滿傳奇和故事性的。1900生于船而死于船,一生都捆綁在這艘巨輪之上,給這艘大船增添著無數光彩。當它是豪華游輪時,1900是鋼琴家為大家演奏。當戰(zhàn)爭時期巨輪被改為醫(yī)用船時,1900的演奏從未停過,他用琴聲和天籟安撫著戰(zhàn)士們的傷痛,亦用旋律和音符慰藉著瀕死的士兵,讓他們的精神和靈魂在音樂的伴送下離去。即便在槍林彈雨漫天炮彈之下,他亦從未離開過鋼琴和音樂。藝術的頑強和韌性從未輸給這個真實世界的黑暗,1900仿佛通過鋼琴和音樂,演繹著世界萬物。

“這就是人生啊”。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八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后,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但是1900真的孤獨嗎之后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的流動的音符。他其實不孤獨,他讓我們孤獨,沒有天才的華麗沒有天生的不俗沒有特立獨行的資本,沒有充盈的內在沒有在這個世界得到認可和滿足,所以我們孤獨;我們從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飄忽,所以我們孤獨。

我一向覺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義思想的體現,他藐視規(guī)則,藐視這個社會認可的規(guī)則,他害怕上岸其實是拒絕上岸,藐視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對自身的認可,他能夠輕易打敗爵士樂的開山祖師并對他表示鄙夷,他能夠靠他的才華賺取無數的名利但是他拒絕音樂與自身的分離,他能夠用音樂去探究所有人的心靈,能夠在音樂里去旅行,能夠尋覓到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沒有常人那樣去要去追,他輕輕地將這些丟進了大海,他將邁向陸地的腳收回。

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生活在一個與自己對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確定的。絕對自由的人也是煩惱和無所依靠的孤獨者。人雖然有選取的自由,但他應對的未來的生活卻是混沌而沒有目標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來,他只明白人生的真實的終結就是死亡。死亡作為人生的最后歸宿,對于個人的存在具有十分重要的好處。所以存在主義者都是悲觀者,在他們眼里,人生是一場杯具。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場杯具,是他自己能預料到的杯具?!俺鞘心敲创?,看不到盡頭,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沒有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的選取我無所適從。漫漫無盡,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潰那樣的日子怎樣過我無法遺棄這艘船,寧可遺棄自己的生命?!?/p>

我喜歡閉上眼睛,反反復復地聽1900幫忙好友克服暈船時彈奏的鋼琴曲,想象著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隨著海浪起伏搖擺。那時的音樂是能夠將人吞噬的,讓你忘乎所以讓你自由自在,讓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讓你無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飛翔,能感受到旋轉,能感受到跳躍,就想初春的遠行,夏日的沖浪。那里只有完美,只有存在的完美,我以為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完美存在。

之后我才明白生活的大多數時候其實是孤獨的,是我們心里無處安放的孤獨,不被這個世界所認可的孤獨。1900是孤獨的,所以他選取一輩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們呢我們沒有一座屬于自己的城,讓我們來安放我們的孤獨,讓我們來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一切,所以我們比1900更孤獨更可憐。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再繁華再喧鬧,我都只是一個人仿佛置身孤島,這時我那么孤獨但卻沒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這個城市越來越鄙棄孤獨,它不允許你孤獨它不給你時間孤獨,它讓你覺得孤獨是可恥的,它要讓你融入外面喧囂的海洋戀愛的洪流,它要你和別人一樣,上岸,走同一條路,一條望不到盡頭的路。

你拒絕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雙重的孤獨,外在的內在的,所以你更孤獨。而融入,那是一輩子都不會快樂的旅程,你踏著陸地是那樣的輕飄飄,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還是孤獨,無處安放的孤獨。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九

“古者謂死人為歸人。夫言死人為歸人,則生人為行人矣。行而不知歸,失家者也。”

《列子·天瑞篇》。

大海,鋼琴,音樂,愛情,生命,這樣的語詞意象也許本身就攜帶了最浪漫最激蕩的情感共鳴。1998年,意大利導演托納托雷拍攝《海上鋼琴師》,與《天堂電影院》、《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并稱為其經典三部曲?!皺M看成嶺側成峰”讓我們在此僅以文藝學的某些角度去重新解讀這一藝術文本。

敘事——回憶錄、高度抽象與其帶來的審美沖擊。

在敘事上,影片首先選取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即以第三人稱回憶的方式啟動故事。那是多年后,在一段鋼琴曲的牽引下,一位朋友執(zhí)拗的記憶。導演以全知的視角為觀眾解析主角的一生。畢竟是電影,所以講故事的人可以利用鏡頭的剪接完成其敘事成分的取舍:一個被遺棄于海船的嬰兒,在孩提時代接觸船上的鋼琴并無師自通。對音樂近乎瘋狂的迷戀與傳奇的背景經歷所帶來的的獨特心理致使其在海船上渡過一生并最終拒絕上岸與船同沉。以“事件”的角度來說,這算不得復雜的邏輯命題,但要上升為“故事”層面的敘事,作者對這些事件進行了情節(jié)性的內在關系的主觀解釋和填充。影片似乎有一條關于友情的隱線,也正是從這個線頭出發(fā),抽引出故事的整體脈絡:唱片音樂海船耳聞以及目睹的個體情節(jié)由此引出的“回憶”—“轉述”構成影片獨特的敘事方式。這必然會引起一種文本時間與故事時間的沖突。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的敘事時間的錯位能更好的把觀眾一起引進故事中,搬把椅子,和樂器行的老頭一道托腮聆聽。

鑒于電影形式的獨特性,我們看到:作者應用了一種類似戲劇中的“三一律”來處理敘事。導演對故事的人物,時間,和發(fā)生地進行了高度濃縮和抽象,雖然該劇對地點的絕對統(tǒng)一出于主題內容的需要,但在整個故事背景的概括處理,以及對相關重要意象的抽象方面,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導演的良苦用心。而這種高度抽象濃縮最后也終于帶來了主題的鮮明化。他給了觀眾很強烈的審美沖擊力:主人公首先在電影中就抽象為一個最基礎最原始的“個人”。這里強調的是“個人”,作者讓他盡可能少的與現實社會發(fā)生關系。這樣一個生于船長于船的人,背景極其簡單。而他所接觸到的“社會”是一種象征性概念。船上的人告訴他的不同的世事,奇妙的經歷,他都一直只能是用間接獲取的方式聆聽理解感悟。而后又用一種更加虛幻飄渺的方式來表達情感整合后的自己——音樂。這時的音樂,演奏者和聆聽者,就基于共同的敘述話語而終于能“心有戚戚焉”。而作為審美主體的觀眾,也一定同樣被耳中高高低低的音符打動。因為此時作品里所有的故事,經歷,風景,都已被作者具體化,符號化了。載體就是主人公手下的鋼琴曲。這時,所有用心良苦的敘事,終于達到其終極目的,即形成屬于觀眾自己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

形象——行人與歸人必然的歸結。

電影主人公1900的形象塑造是該劇的一大亮點。誠然,藝術形象是假定的,它不是生活本身。但他來自生活,讓人無不聯想共鳴。從一開始作者就把他定位在一個“遺棄者”的基底上。即便后來1900在船上用音樂度過其黃金時代,但是這個形象本身所包含的悲劇成分卻是作者早就埋好的伏筆。作為個人,在他被拋棄在船上的一刻起,他就脫離了與現實社會的聯系。他沒有出生證明,沒有像樣的姓名,不懂得最起碼的物質文明規(guī)則。這種特殊的生世背景讓他成了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他幾乎沒有收到任何現實社會對個人帶來的磨損和改變。于是他身上集中了很多人類最本能,最原始的美好和純潔。加上他的生活被音樂這樣的藝術形式填補覆蓋。他本人也就幾乎演化為一個擁有赤子之心的藝術家。他與世無爭,在他看來,音樂只用來崇敬和表達自我。所以有人找他來斗琴,他只想敷衍。鋼琴,音樂,成了構筑這一特殊形象的重要元素,它們早就隱隱的流入主人公的血脈,息息的化為他的每一次呼吸和每一個眼神。

作者曾給了1900一次上岸的機會,他收拾好了行李,帶上禮帽,站在旋梯上,卻終于沒能踏出那一步。有人會扼腕的想象:如果他上了岸會怎么樣呢?會像他的朋友說的那樣:找到心愛的女子,成家立業(yè),安詳天年,總不至于最后落得與船同歸。

事實上在這里,作者是絕對不會讓1900上岸的。他就是一定會從旋梯上退回來。這里不存在任何“如果”。這一個看起來一時興起的偶然事件包含了無數的必然?!氨瘎∈且欢ㄒ斜厝恍缘摹奔热凰麖囊婚_始就是一個“零余者”的形象,那么,他的結局也就成了一種必然的歸結。在這里悲劇通過一種意志的力量出現。人被陷在自然的既定的客觀的運轉中無法自拔,如果我們用一種“好人自有好報”的道德因果去臆想這一形象,這算不得悲劇。作者想要的額1900,正是像列子所說的,他是累于世的“行人”,既然人死為歸,那么,最后的碧濤也就是這位歸人的“家”。藝術形象也因此完成了一種從相對的虛無到現實的點化。

大海鋼琴話語別致的審美意象。

這樣的畫面,聲音,和語言,幾乎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加工,因為它們本身,就是美。

海子曾這樣形容他與海的不可剝離:世界很大,不管有多大,必定有一片海在等我靠近。對于海以外的世界,1900也有自己的底線,于他而言:陸地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程,一瓶太濃烈的香水,一曲無從著手的音樂。最終不敵指下簡單的黑白搭配。爆發(fā)于感情中的麻木是一種過于殘忍的優(yōu)雅。故事的最后,1900把自己放生回到海里,那是整個世界對他所有的寬容;作為一部文藝片的落幕,多少帶點不可言狀的美麗而又不驚波瀾。

可不可以說?行人累于世已久,終得歸。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十

清新歡脫的樂音掙脫出唱片的裂紋,消散于寒冬的蕭條之中,小號手緩緩講述著1900的故事。

1900,一個被發(fā)現遺棄在弗吉尼亞號頭等艙的鋼琴上的嬰兒,從小就生活在大海之上,逐漸成長為一名以海為家的天才鋼琴師,最終殉船于海底。

當他與小號手并肩躺在煤堆上,講他曾經趴在舷窗邊,望著下船的人們漸漸消失在新奧爾良冬天乳白色的薄霧中,那些身影變得朦朧,直到消失在街巷。他那如癡如醉的神情,那眼中的光輝與癡迷,我想,他向往那片穩(wěn)定的陸地,至少,曾經向往過。

他也曾收拾行裝,為了心心念念的姑娘走下甲板,可走到一半,他停住了,面前就是陸地,星羅棋布的街道小巷,工業(yè)化散發(fā)出的滾滾濃煙,遙遠的望不到的灰色天空,他佇立于舷梯之上,凝視著這塊陸地,良久,他轉過身,摘下禮帽,用力地扔了出去,他又回到了甲板之上,頭頂,無邊無際的藍色中,有海鷗掠過。

一開始,我將他的行為理解為害怕,他在逃避他內心的恐懼,他不敢踏足陸地,直到影片末尾,他說:“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子,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選擇,我無所適從,漫無止境,茫茫無際。”我意識到他或許是在追求自由。自由不在于身處之地有多么寬廣,而在于心靈是否有地方安放,讓自己真正安寧,而大海與音樂就是他的容身之所。陸地雖大,卻不是他的歸宿。

后來,小號手在廢船找到了躲藏已久的1900,談及為什么不下船,他說“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是一個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chuàng)作的音樂。我永遠也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p>

在弗吉尼亞號即將爆炸之時,他坐在水溝旁,手指擺動,彈著無形的鋼琴,他嘴角揚起了笑,揚起了他的倔強。

1900涵蓋了太多的浪漫與情懷,對內心的執(zhí)著,遠離塵世的安寧,單純的人性,自由而孤獨的靈魂,這些烏托邦式的情懷,在置身于現實之中的我們看來是一種奢侈,可望而不可及。而這些東西,恰恰也是我們每個人心中內心渴望的最本質的東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1900。

盧梭說:“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到處都在鎖鏈之中?!倍?900正是掙脫了枷鎖,勇敢奔赴大海,他堅守了一種普通人或許能夠理解,卻只能遠觀的自由。是的,有些自由不是有來實現,而是用來銘記的,它讓我們的生活還留有一個朝上的方向,在低頭趕路之余,給自己保存一些仰頭的可能。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十一

故事是從這艘船上講起,也是在那里結束。

1900,故事的主人翁,他是被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好心人的收養(yǎng)好像也不能改變他在這個世界里的孤兒主角。

憑借自己過人的天賦再加上后天的勤奮,他對音符的掌控令人難忘。從一個小主角到一位大人物,不就應用幸運來理解,因為他只是一向在這艘蒸汽船上,獨自一個人去領悟這生活的真諦,沒有什么能夠依靠的地方,一路走來。

鋼琴,大海,無暇的藍天,就是他所在的世界。完美的世界,好像就在天堂的腳下,遠離了城市帶來的喧囂,讓他簡單自如的生活著,也難怪給他帶來了無限的音樂靈感。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托!拜托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但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边@是他最后的獨白,他離不開自己的世界,也不敢去走進另一個未知世界,帶著對未知的恐懼選取了離開,離開也是他的一種選取。那些無法看到的東西對他來說真的有那么恐懼嗎?世界的盡頭在哪里?這是一個很陌生的問題,對我們來說。但對他來說卻是一張駛進另一個世界的船票。在他的世界里不會有迷路,只需記住八十八個琴鍵就行,就那么簡單,沒有太過于復雜的方向,純真而又充滿靈性的世界。

“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那架琴上就沒有你能彈奏的音樂,你坐錯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鋼琴?!鄙系鄣匿撉?,他說的上帝是在哪里呢?不能彈奏的音樂,不能駕馭的生活,是因為自己從未下船,還是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太過于自我。

每一天奔波于生活的我們又能怎樣去應對這個問題?或者自始至終我們從沒思考這些,因為我們的每一步都有一個相似的腳印在眼前等著我們。生命的好處在哪里?這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生活就像做一道自己喜歡的飯菜去品嘗,沒有多么復雜,簡簡單單。只但是我們已經沒有了最初的想法,接納和融入讓我們變成了這個現實社會中的一個人,或許這就是我們不同于1900的故事。他從未走進,而我們也從未走出。他選取了離去,因為他不能活在一個無從選取的世界,一個沒有盡頭的世界。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十二

當看到他將要下船片段時!當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丟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無從下手,無從選取,怎樣辦?他扔下了帽子,給了城市一個背影,回到他的船再不后悔。這,便是他的選取!他會在腦海想象美麗的景色,從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選取的是忠于自己的內心,他是一個活在內心世界的人他不適合很復雜的人生城市充滿雜亂,是個喧鬧的世界,在那里,沒有恬靜的生活,沒有美妙的音樂創(chuàng)作靈感,只有船上才有清凈的音樂。這是他的世界。感受著他的世界,這是現實無法比擬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給了大海和天空?!?/p>

“他彈琴,不是為了追求彈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為了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而是為了表達他的內心世界”

世界很大,但是屬于自己的很少。怎樣為自己在這樣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間!很難!所以,當你找到后,不要放下,不要離開,留在那里吧,守住這只屬于自己的空間!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十三

有人說,別人的故事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故事有別人的影子。仔細想想,又何嘗不是這樣。

在我至今所生活的中,我讀懂了很多故事,也錯過了很多故事,也無緣很多故事。拋開這生活不說,至少在股市發(fā)展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是充實而幸福著的。而那些過往,或許是我們見過的最美好,最在乎,最深刻的記憶。

也許在故事中,他們在旅行,他們在工作,他們在聚會,他們在前進他們在駐足,而現在的我也如其中的一類,仔細發(fā)現那一切的美好,即使它早已隨風遠去,不再重來,即使它正在向我駛來,而我卻沉默不語,毫無行動。

在看完之后,所以的這些感悟,都蜂擁而至,或許許多人更側重與1900對于鋼琴的執(zhí)著與守候,而我更吸引我的卻是拿短暫而不連續(xù)卻又令人至今難忘,深刻不已的友情。

影片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jié)始終讓我難以忘懷,在1900下定決心終于開始追逐新生活,決定下船時,1900這樣問康杰,你會來看我嗎。當然,你會把我介紹給孩子的母親,還邀請我星期天去吃午餐,我?guī)е鹌?,一瓶酒,你會說我太客氣了,然后你領著我參觀你的家,外形像條船,等你妻子燒好了烤雞,我們圍著桌子坐下,我會稱贊她的廚藝驚人,她會告訴我你平時總是嘮叨我。

或許他們相遇的時間的時間并不長,但彼此的感情卻足夠堅固,也足夠深。人總說知音難遇,或許那個知音就在某一街角,路的盡頭,或許就在咫尺,只是等著我們去發(fā)掘,去體會。

在影片的尾端,康杰坐在快要報廢的船艙里,將摯友的琴聲用流聲機放遍整個角落,懷念所有從前的相見,回憶著從前的林林種種,也包括對他的思念。

最終一句,這些年你是怎么過的。打破了報廢舊船艙里的寧靜,也觸動我的心。

有時我們也會因為周遭環(huán)境的變化和心情的不同,而對事物有了重新的定義和認識。但是那些生活中你認為珍貴的東西希望千萬不要放棄,類似于友情,也許我們早已長大,真正懂我們的同齡人又有幾個,不必在乎那么多,好好把握現在,可以去尋覓,好好地珍惜,保持以前,繼續(xù)向前,始終如一,從中體會那最初的美好。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十四

有人說,別人的故事有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故事有別人的影子。仔細想想,確實如此。

在我至今所生活的18年中,我讀懂了很多故事,也錯過了很多故事,也無緣很多故事。拋開這生活不說,至少在股市發(fā)展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是充實而幸福著的。而那些過往,或許是我們見過的最美好,最在乎,最深刻的記憶。

也許在故事中,他們在旅行,他們在工作,他們在聚會,他們在前進他們在駐足,而現在的我也如其中的一類,仔細發(fā)現那一切的美好,即使它早已隨風遠去,不再重來,即使它正在向我駛來,而我卻沉默不語,毫無行動。

在看完之后,所以的這些感悟,都蜂擁而至,或許許多人更側重與1900對于鋼琴的執(zhí)著與守候,而我更吸引我的卻是拿短暫而不連續(xù)卻又令人至今難忘,深刻的友情。

影片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jié)始終讓我難以忘懷,在1900下定決心終于開始追逐新的生活,決定下船時,1900這樣問康杰,你會來看我嗎。當然,你會把我介紹給孩子的母親,還邀請我星期天去吃午餐,我?guī)е鹌?,一瓶酒,你會說我太客氣了,然后你領著我參觀你的家,外形像條船,等你妻子燒好了烤雞,我們圍著桌子坐下,我會稱贊她的廚藝驚人,她會告訴我你平時總是嘮叨我。

或許他們相遇的時間的時間并不長,但彼此的感情卻足夠堅固,也足夠深。人總說知音難遇,或許那個知音就在某一街角,路的盡頭,或許就在咫尺,只是等著我們去發(fā)掘,去體會。

在影片的尾端,康杰坐在快要報廢的船艙里,將摯友的琴聲用流聲機放遍整個角落,懷念所有從前的相見,回憶著從前的林林種種,也包括對他的思念。

最終一句,這些年你是怎么過的。打破報廢舊船艙里的寧靜,也觸動我的心。

有時我們也會因為周遭環(huán)境的變化和心情的不同,而對事物有了重新的定義和認識。但是那些生活中你認為珍貴的東西希望千萬不要放棄,類似于友情,也許我們早已長大,真正懂我們的同齡人又有幾個,不必在乎那么多,好好把握現在,可以去尋覓,好好地珍惜,保持以前,繼續(xù)向前,始終如一,從中體會那最初的美好。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十五

整部電影最打動我的片段,是影片最后1900跟馬克斯·托尼表達自己不愿意離開弗吉尼亞號那段話。

在沒說這段話之前,我其實特別希望故事的走向是馬克斯成功勸說即將被炸死的1900下船,然后一起組一個小樂隊,演奏音樂,然后認識今生摯愛,過上再平凡不過的幸福生活。

因為這是我認知里“幸?!痹撚械臉幼印?/p>

可是當他說完這段話之后,我開始反思我心目中所謂的“幸?!闭娴氖切腋?

這篇影評會把這段話拆解分析。

“阻止了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東西都有,可唯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p>

從小出生在船上的1900,他的世界就是這艘船的大小。他了解船艙的每一個角落,每個結構,知道它從哪開往哪里,多長時間,他要彈奏多久的鋼琴……生活的一切對他來說都了然于胸。他不是沒動過下船的心思,他被太多的人勸說,希望他改變。

有人跟他形容過某個契機聽到了大海的聲音,是如何令人頓悟,是如何想要改變,他感到好奇,因為他從來沒有聽過那種聲音,即便他一直生活在海上;也有人令他一見鐘情,巨大的引力拉拽著他,他魂牽夢繞無心演奏,只想與她相識,想要過有她的生活。

在那個他鐘情的女孩離開船后,他陷入迷茫,后來他終于他決定要下船了,可卻在直面紐約城的時候凝固在了舷梯上。望著紐約那一座座高聳林立的大廈,他才突然醒了過來——對于“無限世界”的恐懼遠遠超過了他對于愛情的向往。

“天啊!你……你看過那些街道嗎?僅僅是街道,就有上千條!你下去該怎么辦?你怎么選擇其中一條來走?怎么選擇“屬于你自己的”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塊地,或者選擇一道風景欣賞,選擇一種方法死去?!?/p>

“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88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并不是無限的,而音樂,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松應對,而你現在讓我走過跳板,走到城市里,等著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如果琴鍵是無限的,那么在那架琴上就沒有你能彈奏的音樂,你坐錯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鋼琴?!?/p>

1900的這段話澆熄了我所有的優(yōu)越感,為他感到惋惜的“陸地人”是多么的可笑。他知道自己如何生如何死,可我們不知道如何生也看不到如何死,又有什么資格為他感到可惜。

聽他說到這里,我就已經開始為自己深深地感到難過了。是啊,我們“陸地人”要在無限的鍵盤上演奏音樂,我們不知道“do”在哪里,也不知道“si”在哪里,讓我們演奏一段音樂?這太難了。我們每天每天面對的,是“難”,我們,真的,太難了。

工作中會被要求做你做不到的事情,但你做不到就好像低人一等了一般,你不得不去克服。我們被焦慮籠罩著怎么也逃不出去,只能硬著頭皮在這無盡的鍵盤上吃力地彈奏。極少數的人摸索到了門路,彈出了一首曲子,可大多數人只能團簇在地鐵里,馬路上,辦公大樓里,不知盡頭地前行,沒有音調地演奏。

“我是在這艘船上出生的,整個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攜帶兩千人。這里也有欲望,但不會虛妄到超出船頭和船尾。你用鋼琴表達你的快樂,但音符不是無限的。我已經習慣這么生活。陸地?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chuàng)作的音樂。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反正沒人記得我存在過,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個知道我在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個,而且你最好習慣如此。原諒我,朋友,我不會下船的?!?/p>

人們認為1900不愿意下船,是“孤獨”囚禁了他。在成長的過程里,我想他早已跟孤獨和解了。當第一次經歷上一秒還被人們圍著稱贊他的演奏,下一秒卻因為看到了“自由女神像”后而迅速散了的時候,他一定也會落寞。這樣的情況數百次數千次發(fā)生之后,也早已不會有任何感覺了。有的人看似是被“孤獨”囚禁,其實卻是與孤獨并肩作戰(zhàn),同生共死。

孤獨的人是知道如何取悅自己的人,他們看似活成一座孤島,可你永遠不知道那座島上到底有如何精彩紛呈的世界。看完電影后,我開始羨慕那些有孤島的人,那種不會與任何人分享的“世界”,對我竟有一種致命的吸引力。

我覺得我們得承認,那些說要“活出自己”的言論,都是弱不驚風的,立不住腳的。當選擇一種迎合世界的生活方式的時候,就已經無法“活出自己”了,而說出這種話的人,誰又能真正地做到不迎合世界而孤立地存在呢?我們應該佩服那些活成孤島的人,而不是試圖把他們拽向我們,也不該抨擊他們不像我們,我們得收起那些虛無縹緲的“優(yōu)越感”。

馬克斯最后選擇尊重1900的選擇,而這個選擇,才真正成為了1900唯一的“朋友”——理解他,尊重他,成就他。

我想過如果是我的朋友坐在那艘裝滿炸藥即將爆炸的船里跟我說,他不會下船的,我該怎么辦,我該怎么選擇。我想我應該會泣不成聲請求他跟著我走,無論如何請隨我下船吧,我希望他活著。就算我不知道下船后的他該如何活著,但活著總歸是件好事。

但我忘了,1900就像是這艘船的靈魂一樣,又或者這艘船是1900的靈魂。船不在了,1900就不存在了。所以就算把他勸下船,他也不會活著了。

1900當然不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沒有存在過,恰恰是,他深刻存在于每個欣賞他音樂的人的心目中,那個跟他battle自慚形穢的“爵士樂之父”會永遠記得他。

我想起《奇葩說第六季》關于名畫的討論。燒掉的名畫不是這樣就不存在了,只要被人記得,它就是不朽。葬身于爆炸火焰里的1900,就像是火災里燒掉的一幅名畫,每一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會記得他的才華與人格,而他,永遠活在了弗吉尼亞號那架鋼琴所彈奏的旋律里——永垂,不朽。

《海上鋼琴師》“逆襲”,重映片市場空間有多大?

賦予電影新生命,《海上鋼琴師》為何“逆襲”得如此成功?

賦予我的電影新生命,《海上鋼琴師》為何“逆襲”得如此成功?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著名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的一封感謝信,在中國互聯網上流傳開來。而令他如此感慨的原因,正是其1998年舊作《海上鋼琴師》在內地上映時,所受到的熱捧。

周末三天,在排片不占優(yōu)的情況下(平均不足15%),4k修復版《海上鋼琴師》累計取得了超過6500萬票房,逆襲《霹靂嬌娃》、位列同期第二??紤]到《海上鋼琴師》單日票房和《大約在冬季》間的差距還在不斷縮小,本周工作日內《海上鋼琴師》甚至有望成為單日票房冠軍。而根據貓眼專業(yè)版預測,《海上鋼琴師》的最終票房有望達到1.3億元。

1.3億的票房,放在今天的中國影市來看并不算一個特別夸張的數字,但對于一部已經上映了21年、在互聯網上有大量高清資源的文藝劇情片來說,這一成績完全稱得上是優(yōu)秀了。作為對比,1999年《海上鋼琴師》在北美上映時,僅僅只收獲了16萬美元(約150萬人民幣)。

《海上鋼琴師》能夠“逆襲”,和其知名度有著莫大聯系。截至虹膜影人發(fā)稿前夕,豆瓣評分9.2分的《海上鋼琴師》位列豆瓣top250的第15位,累計有超過142萬豆瓣用戶標記了“看過”、超過29萬用戶標記了“想看”,是中國電影愛好者中知名度最高的劇情片之一。此次影片經過4k修復后,在大銀幕上放映,對于很多從來沒在電影院里欣賞過該片的影迷們來說,無疑是一次難得機會。

貓眼專業(yè)版數據顯示,截至上映前夕,《海上鋼琴師》僅僅只發(fā)布了8款物料,落后于《霹靂嬌娃》的28款和《大約在冬季》的23款。但是該片在貓眼和淘票票上的映前累計想看指數卻接近50萬,要遠遠優(yōu)于很多同檔期電影;而燈塔專業(yè)版提供的爆米花指數(全網總和熱度)趨勢也顯示,《海上鋼琴師》映前的總體熱度表現,也和馬思純、霍建華等多位明星坐鎮(zhèn)的《大約在冬季》難分伯仲。

有了熱度的鋪陳,影片卓越的質量和差異化的特點,便成了其能夠脫穎而出的重要推動力——無論是豆瓣評分,還是票務平臺評分(貓眼9.5、淘票票9.4),《海上鋼琴師》都要優(yōu)于同檔期所有電影,對于越來越看重質量的用戶而言,這樣的口碑自然會有不小的吸引力;而燈塔專業(yè)版的購票用戶畫像則指出,同期幾部電影的用戶都有著明顯區(qū)隔,因此并未出現相互分流的情況。

《海上鋼琴師》的成功,也再次證明了老片重映在中國市場所具備的巨大潛力。近年來,包括《大話西游》《英雄本色》《千與千尋》《龍貓》在內,有不少經典老片都選擇在內地重映,并且紛紛斬獲了數千萬到數億元不等的票房成績。

由于很多老片的重映成本,僅僅只包括了修復轉制、拷貝和宣發(fā)等,加之不少影片都像《海上鋼琴師》一樣更多是依賴影迷的“自來水”,所以整體成本常常能控制在幾百萬元。因此除了極少數特殊影片外(如《泰坦尼克號》3d版),大多數老片重映都稱得上是“一本萬利”,賣到千萬就基本能實現盈利了。

但低風險與高回報,并不意味著老片重映就是一門零門檻的生意。

有參與過類似項目推廣的業(yè)內人士告訴虹膜,一般情況下重映影片可分為幾類:特殊時間節(jié)點上(例如紀念張國榮等),主打情懷的電影;高質量的、未在內地上映過的經典影片,如此次的《海上鋼琴師》和此前的《千與千尋》;熱門影片的新版本,例如3d版《泰坦尼克號》等。

后兩種影片,因為高質量和扎實的用戶基礎,往往能夠取得一個較為理想或者遠超預期的票房成績;而前一種影片,如果只是為了滿足情懷而沒質量為依托,則很可能在收割完第一波票房后就被市場所淘汰——2017年重映的張國榮影片《失業(yè)生》(豆瓣7.1分),就只收獲了610萬票房。所以如今在做老片重映工作的企業(yè),往往會對影片質量有更高的要求,例如會從豆瓣評分8.5及更高的影片中選擇合適的對象。

此外,雖然老片重映的利潤空間巨大,但是天花板也非常有限。拋開《泰坦尼克號》這樣的特殊電影,大多數老片的受眾規(guī)模也相對較小。燈塔專業(yè)版數據顯示,此次《海上鋼琴師》超過7成的用戶都集中在了一二線城市,想要進一步下沉、打開增量市場,如今來看還有不低的門檻。受此影響,目前老片重映更多只能作為影市淡季的一種補充,或者是激烈檔期里一種差異化、圈層化的選擇。

不過即使限制頗多,還是有很多從業(yè)者相信,老片重映的市場會越來越火。畢竟對于當下的觀眾而言,在沒有合適新片的情況下,與其花錢去看一部不確定的電影,不如選擇一部優(yōu)質的老片。因此在此輪《海上鋼琴師》大賣后,便有從業(yè)者向虹膜感慨:“豆瓣top250里的很多電影,或許都有機會在華亮相了?!?/p>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十六

今天在家的時候看了一部電影《海上鋼琴師》。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

19,一艘豪華的游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最后這個孤兒被船上的水手撫養(yǎng)長大,并把他取名為1900。后來等他慢慢長大之后,人們本來想把他送到孤兒院去,但是她卻忽然間消失了,等再一次找到的時候,他卻無師自通地顯示出非凡的鋼琴天賦。從那以后他就成為了這艘豪華游輪的演奏家。他不僅在那些頭等艙里面,給那些貴人彈奏鋼琴,他也給那些窮人彈奏鋼琴,他的音樂真的是絕無僅有的,每一個聽過他演奏的人全部都被他深深地打動,但是他永遠只在船上演奏,他從來都不曾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他仍舊是沒有為了愛情而踏上陸地開始新的生活。他曾就在那艘船上演奏,就有他自己的音樂,最后船毀了的那一天,他也陪著船一起葬身海底了。

1900他從來都沒有離開過那艘船,他在船上過完了他的一生。很多人都在說900肯定很孤獨,但是我覺得他一點都不孤獨。我認為孤獨其實是一種主觀的心態(tài),并不是說有人陪伴,就一定不孤獨。我很喜歡一句話,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孤獨是一群人的狂歡,所謂孤獨是在于你的內心是不是拒絕于別人產生交集,如果你跟一群人在一塊玩,但是你內心要更感覺不到任何社交的快樂,你不想跟大家一起嬉笑打鬧,而是自顧自的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那么就算不是一個人也是一種孤獨。

1900在電影中說過一句話,他說鋼琴有有限的88個鍵,而城市里有無數個間,但那是上帝的鋼琴,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彈奏??赡苊總€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吧,我認為他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非常的有限的。早晚都會離開這個世界,但是如果能在這個有限的時間里尋找到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就像1900一樣彈鋼琴,那么,這一生就是值得的。如果踏足陸地的話,1900可能會害怕自己會被這個花花世界所迷惑,有了這個東西就會想要另外一個東西去,到了這個城市又想要跑到那個城市,這樣的話只有無窮無盡的欲望都在折磨著他,這樣的話他還不如在船上這一方小天地做著自己覺得快樂的事情,這就足夠了。

1900他就好像把生死置之度外,它有著自己的想法,并按著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不被外面的世界所誘惑,勇敢地做他自己,勇敢的走他自己的路。就算他只是在這條船上,就算最后聽眾只剩下自己,但是他這樣子就滿足了。其實這樣子的他才是不孤獨的,只要他內心足夠堅定足夠豐富,那么他一點都不會感到孤獨。反而是那些內心沒有目標,毫無目的的人才是感到最迷茫,最惆悵,最孤獨的人,因為他們連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后,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可是1900真的孤獨嗎?后來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的流動的音符。他其實不孤獨,他讓我們孤獨,沒有天才的華麗沒有天生的不俗沒有特立獨行的資本,沒有充盈的內在沒有在這個世界得到認可和滿足,所以我們孤獨;我們從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飄忽,所以我們孤獨。

我一直覺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義思想的體現,他藐視規(guī)則,藐視這個社會認可的規(guī)則,他害怕上岸其實是拒絕上岸,藐視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對自身的認可,他可以輕易打敗爵士樂的開山祖師并對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華賺取無數的名利但是他拒絕音樂與自身的分離,他可以用音樂去探究所有人的心靈,可以在音樂里去旅行,可以尋覓到自己的愛情,但是他沒有常人那樣去要去追,他輕輕地將這些丟進了大海,他將邁向陸地的腳收回。

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生活在一個與自己對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確定的。絕對自由的人也是煩惱和無所依靠的孤獨者。人雖然有選擇的自由,但他面對的未來的生活卻是混沌而沒有目標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來,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實的終結就是死亡。死亡作為人生的最后歸宿,對于個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存在主義者都是悲觀者,在他們眼里,人生是一場悲劇。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場悲劇,是他自己能預料到的悲劇?!俺鞘心敲创?,看不到盡頭,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沒有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的選擇我無所適從。漫漫無盡,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潰?那樣的日子怎樣過?我無法遺棄這艘船,寧可遺棄自己的生命?!?/p>

我喜歡閉上眼睛,反反復復地聽1900幫助好友克服暈船時彈奏的鋼琴曲,想象著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隨著海浪起伏搖擺。那時的音樂是可以將人吞噬的,讓你忘乎所以讓你自由自在,讓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讓你無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飛翔,能感受到旋轉,能感受到跳躍,就想初春的遠行,夏日的沖浪。這里只有美好,只有存在的美好,我以為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

后來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數時候其實是孤獨的,是我們心里無處安放的孤獨,不被這個世界所認可的孤獨。1900是孤獨的,所以他選擇一輩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們呢?我們沒有一座屬于自己的城,讓我們來安放我們的孤獨,讓我們來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一切,所以我們比1900更孤獨更可憐。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再繁華再喧鬧,我都只是一個人仿佛置身孤島,這時我那么孤獨但卻沒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這個城市越來越鄙棄孤獨,它不允許你孤獨它不給你時間孤獨,它讓你覺得孤獨是可恥的,它要讓你融入外面喧囂的海洋戀愛的洪流,它要你和別人一樣,上岸,走同一條路,一條望不到盡頭的路。

你拒絕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雙重的孤獨,外在的內在的,所以你更孤獨。而融入,那是一輩子都不會快樂的旅程,你踏著陸地是那樣的輕飄飄,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還是孤獨,無處安放的孤獨。

我猶記得那年深夜,趴在茶幾上,反復回放1900留給他朋友的最后話語,然后一字一句地用黑筆摘抄在白紙上。

多年之后,那張從路邊攤上淘來的碟片早已在搬家的過程中遺失。而我也背上巨大的行囊遠走他鄉(xiāng)。但是一直不曾忘記,1900最后留下的話語,眼神,是那樣堅毅,孤獨,而溫柔。始終會在心底出沒,帶來聲息。

為什么不想離開大海呢。因為外面的世界是上帝的鍵盤,millionsandbillionsofkeysthatneverend,太巨大了,是因為這樣嗎。

學習,工作,為人父母,然后老去,聽來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卻還是那樣長。

因而在漸行漸遠的曾經,心中有強烈的無處排解的情愫和孤獨的那時,我也曾在高樓上凝視遙遠的地面,想象自己縱身一跳,人生的樂章戛然而止。

然而終究不可能成為1900,因為我們的人生道路從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不同。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養(yǎng)。他只有水手給予的名字,一個年代,1900。他面對鋼琴,無師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和掌聲。他也開始愛,愛一個女孩,靜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測他是否會為了她而下船面對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后選擇的卻仍是他的鋼琴,他的大海。他說,鋼琴只有88個鍵,但是外面的世界,卻是有著無數黑白鍵的巨大鋼琴。他無法駕馭。

后來我漸漸明白,1900代表著一種理想,代表著這個塵世中的多數人,注定不會付諸行動,卻會始終心懷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決絕,而悲傷。

我們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里的人。這個世界的意義在于“傳承”。就像一個游戲,每個人都是其中的玩家,然而獲得的任務,卻是如何使這個游戲永遠存在。贍養(yǎng)父母,繁衍后代,諸多必須背負的責任令前行顯得緩慢而艱難。然而我們的人生對于整個游戲而言,存在的時間或許只有一秒,或者更短。也唯有越短暫,這個游戲的運行時間才會越長,才有可能,“永不結束”。

這樣一想會不會又心有不甘呢?辛苦奮斗的一生,其實不過一粒微塵,輕得仿佛隨時都會消失。

然而在閉上眼的那一瞬還會不會含笑著想起,自己的孩子在不久前,正帶領他們的孩子在綠草地上放起風箏;會不會含笑著想起,自己曾擁有良人在側,從此不再無枝可依;會不會含笑著想起更久遠的從前,父母曾令你無憂無慮,而那些萌生的小情緒,或許唯有感慨地大笑出聲,無奈地搖搖頭,道一句,那時真小。

會不會想起那些溫暖的片段,想起自己曾經的付出與所得,帶著回望的滄桑,感懷,和嶄新的希望。

因為,因為我們一直生活在這個“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見它的混亂,卻因為某一瞬間體驗到的那些溫情,那些無以倫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著它所給予的傷害,努力彈奏出最華美的人生樂章。

我們或許從來都不是天才,但是我們至少能做到勤懇、踏實。我們從堅硬和純白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世故,但內心深處,終究會一直記得,這一生所做的種.種妥協,不過是為了在這個微塵世界,在這架上帝給予的鋼琴上,創(chuàng)作出獨屬于自己的旋律與琴音。

那么親愛的,我是不是忘了告訴你,

從心生這個夢想的這一刻開始,

你就已經成為了最好的鋼琴手。

請一定要,繼續(xù)加油。

好幾天不上線,昨日一來就看到朋友推薦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鋼琴師》。實話說,我平時不大看電影,外國的更是不輕易碰觸,因為感覺他們總喜歡把諸如災難,暴力,詭異這些東西在視聽上大肆渲染罷了,沒什么看頭,相較之下,我還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輕柔和緩,溫情浪漫的東西,無論是藝術還是生活。

只因《海上鋼琴師》是她推薦的,隨即尋找打開,直接進入畫面,二十分鐘后,我在心里笑著說:這家伙,你怎么知道我會喜歡,居然不早告訴!是啊,展現在面前的,絕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長的史詩,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噓嘆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擊靈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節(jié)是在一艘弗吉尼亞號的海船上一一展開的,主人公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角色,嬰兒的他被船上的鏟煤工在高等艙的餐廳里發(fā)現,被取了個長長的名字,因為當時是新世紀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鏟煤工順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從此后,1900在船上度過了他的一生,一輩子都沒有下過弗吉尼亞號。

八歲時,船上的人們無意間聽到一段奇妙的音樂,一個天才鋼琴家誕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從來沒有章法,就如他的內心世界一樣,根本不存在什么規(guī)則,標準之類的東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媽媽”,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樂,他演奏的簡直是仙樂。別人無法進入他的世界,而他卻可以“看”到遙遠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霧,松濤,甚至行走著的人們的表情,他用自己獨有的內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樂的形式傳遞,抒發(fā)。他的樂曲是天籟,一如他的靈魂樣純潔,干凈。別人也曾勸他下船,甚至也有愛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終究沒有與這些相融。因為他的音樂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來,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傳遞著他內心的安靜,清明和潔凈,這是一個何等的境界,這是一個何等的向往。當時無論是下等的工人,黑人,還是貴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覺的形式出現的美國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樂也正契合了這樣一種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讀為一種靈魂的訴求。

塵世間的人們,每每被俗務俗事所困所纏,常常逃不出自己編織的種.種藩籬,然而,這些東西與一個博大的胸懷,與天地之寬廣比起來算的了什么。許多的人,許多的我們身邊我們周圍普普通通的人,他們往往有著特別的人格魅力,他們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內心書寫者人生,他們樸素恬淡,但他們,富有。就像1900一樣,戰(zhàn)爭也好,誘惑也罷,似乎與他都沒有任何關系,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寧,這就夠了。

我兒子說:有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希望看到我這篇文章的朋友閑來看一看《海上鋼琴師》,是為共享。

陸地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到,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地四處游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面對這一切,那個叫1900的鋼琴師會淡淡地說:“我不羨慕。”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了一個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yǎng),然而燒爐工在男主角8歲的時候意外死亡。過人的天賦使1900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v使后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鐘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沖動。他永遠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愿離開,于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最終與船葬于海底。

1900,這個既沒有出生紀錄,也沒有身份證明的人,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就在人間蒸發(fā),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樣,渺無蹤影了——讓我們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棄那無謂的堅持,那他的人生不是會有另一番風景嗎?

是的,一個真正會生活的人,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就應該與命運抗爭,離開井底,去往更開闊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棄生命,對世間絕望。1900本有那么難得的天賦,有那么美滿的愛情,有那么光明的未來。那次,馬克斯都已成功勸說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當他看著紐約這座城市時,感到非常陌生和恐懼,便又放棄下船了。他最終還是與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說:“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東西都有,可唯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笔前?,世界的盡頭,人生的盡頭,那里應有回憶,沒有盡頭,是因為他沒有真正活過。外面的世界,他連經歷都沒有經歷過,卻已絕望了。原本,他的過人天賦,他的美滿愛情應該都是他面對世界的動力。他卻拋棄這些,寧愿放棄自己的生命來逃避這個他恐懼的世界。他認為“陸地”對于他來講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他不會創(chuàng)作的音樂。他已喪失了生命的意識了。

他想結束生命來尋找自己的盡頭,逃避世界的盡頭。的確,世界沒有盡頭,真正的盡頭在自己的心里,只要你經歷過,活過,就一定能看到真正的盡頭——你生命的價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間,找到自己的堅持和熟悉。當無限的世界邀請他加入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嗎?他看到天賦對于他的意義了嗎?他聽到世界對他的召喚了嗎?他感到愛情的真諦了嗎?沒有。

蔚藍的大??偸禽d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快樂的,充滿希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沒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許現實世界真的太讓人感到陌生、恐懼和殘忍吧。但我們這些未來的演奏者,就應該積極入世,經歷世事,認知世界。雖然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擁有強大的內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來,奏響自己的命運交響曲。

我想——海上,其實應該是鋼琴師起步的地方。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十七

很久沒有一部電影讓我有那么多感觸了,它就仿佛是個持續(xù)發(fā)酵的面包,不斷填充著我疑惑的思緒。對于這部傳聞中被譽為經典的影片,我在看它前并未查看相關的簡介和影評,因為沒有比帶著幾分好奇走入一個故事更有趣了。

我想這部片子每個人看時都會有許多不同感觸,不得不說在故事開端的一段時間,我都以為它是略帶黑色幽默的喜劇,雖然講述故事的max看起來有些落魄,但從他的描述中,無論是那些第一個在船上看到自由女神大喊“america!”的人,還是收養(yǎng)1900的善良黑人船工danny,都展現出了一種充滿希望的樂觀精神。幼年的1900也著實是個讓人喜愛而心疼的孩子,船上的人們微笑著去包容愛護他,給了他如同家人的溫暖,但隨著1900慢慢長大,故事在他的養(yǎng)父danny遭遇意外后,漸漸透露出其中深藏的陰云,我想1900那幼小的心一定覺得上帝給他開了個很大的玩笑,同時也賜予了他異于常人的天賦。

當他在寂靜深夜彈奏出動人的曲子時,我和故事中的人們一樣感動,而那說話古板刻薄的船長,也讓人漸漸感到他其實是個內心溫柔卻不善表達的人,因為故事雖然沒說接下來1900到成年這十幾年中的事,但不難推測,船長一定也給予了他許多幫助。

這部影片中最讓我喜愛的一段就是max和1900的相遇,導演的鏡頭在展現max為了應聘入樂隊賣力表演時,掃到那高高站在船的圍欄邊,合著max的曲子用手指敲擊節(jié)奏的修長背影,相信此時所有觀者一定和我一樣期待他是否就是成年后的1900。

于是,故事仿佛突然又充滿了快樂的元素,帶我走入了max上船后遭遇的第一個暴風雨夜,那時的max就像喜劇演員一般可愛,當他感覺自己就像只快死的老鼠時,1900淡定的出現在他面前,說能治好他的暈船病,就這樣max在糾結和懷疑中,隨著1900的音樂,感受到了大海的魅力,雖然我很質疑他們坐著的椅子沒和鋼琴固定,如何能隨著鋼琴同步游走而不跑偏,但導演此刻展現給觀眾的無疑是最優(yōu)美的視聽感受,所以還是不要想太多了,單純的享受吧,就像max在回憶中的自述,他感覺當時的自己像在和大海跳華爾茲,多么奇妙!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十八

《海上鋼琴師》主要講述了棄嬰丹尼·布德曼·td萊蒙·1900在無師自通的情況下,僅憑聽到的鋼琴演奏音樂后就開始彈鋼琴,并成為才華矚目的鋼琴師的故事。以下是小編帶來的觀看海上鋼琴師電影影評大全500字,希望對你有幫助。

"heykid,giveusatarantells."這幕一船客要求1900奏琴一曲.他答道,"andyou,showmehowtarantellsgoespaish.

不能以此指摘人情的冷漠,可的確是在1900心上又劃了道寂寞的傷疤,他的單純就像游走在琴鍵上的旋律,給一批批暫局的行人共饗.音樂的縈繞下,人們都浸浴的欣喜的純粹的音符中,隨之徜徉隨之躍動.

然而時間的步伐卻不允許時人停歇,一但到達目的地,余音未止,人去樓已空.

這樣一個對比,僅留下1900苦澀的笑,禁止了琴弦的顫動,這是他的寂寞.縱使寂寞,1900并未去尋找他那份沖蝕寂寞的快樂——上岸。這是為什么呢?把寂寞卸在他身上的,正是岸上的人們,他們,“chasingsomeplacefaraway,wherethereisalwayssummer",快樂并不在岸上,它只是欲望的一張封面,這個一顆單純的心,如若掉了世俗的泥淖,他不僅沒有快樂可言,連唯一的鋼琴天賦都要付之東流。

還有,他與那女孩邂逅時的心動,他一系列舉措想刻意接近那個女孩。一幕女孩迎面走來時,他正躊躇著打招呼的方式,二人以擦肩而過,這也是暗示著這份感情的羸弱,一個愛人,當沒有相遇,或者沒有相識時,都只是彼此的陌生人,一方的心意,于另一方是虛邈的,這點又是何等可悲,愛情方面,想要同分量的付出是永遠達不到的。

恩,這就是我的感悟。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后,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

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覺是孤獨,真孤獨??墒?900真的孤獨嗎?后來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的流動的音符。他其實不孤獨,他讓我們孤獨,沒有天才的華麗沒有天生的不俗沒有特立獨行的資本,沒有充盈的內在沒有在這個世界得到認可和滿足,所以我們孤獨;我們從1900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卑微自我的缺乏自我的飄忽,所以我們孤獨。

我一直覺得1900的一生是存在主義思想的體現,他藐視規(guī)則,藐視這個社會認可的規(guī)則,他害怕上岸其實是拒絕上岸,藐視上岸。他重自身的存在大于外界對自身的認可,他可以輕易打敗爵士樂的開山祖師并對他表示鄙夷,他可以靠他的才華賺取無數的名利但是他拒絕音樂與自身的分離,他可以用音樂去探究所有人的心靈,可以在音樂里去旅行,可以尋覓到自己的愛情,但是他沒有常人那樣去要去追,他輕輕地將這些丟進了大海,他將邁向陸地的腳收回。

在存在主義者看來,人生活在一個與自己對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確定的。絕對自由的人也是煩惱和無所依靠的孤獨者。人雖然有選擇的自由,但他面對的未來的生活卻是混沌而沒有目標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來,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實的終結就是死亡。死亡作為人生的最后歸宿,對于個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存在主義者都是悲觀者,在他們眼里,人生是一場悲劇。

1900的人生不可避免是一場悲劇,是他自己能預料到的悲劇。“城市那么大,看不到盡頭,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沒有盡頭,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的選擇我無所適從。漫漫無盡,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潰?那樣的日子怎樣過?我無法遺棄這艘船,寧可遺棄自己的生命?!?/p>

我喜歡閉上眼睛,反反復復地聽1900幫助好友克服暈船時彈奏的鋼琴曲,想象著自己也正坐在那艘船上,隨著海浪起伏搖擺。那時的音樂是可以將人吞噬的,讓你忘乎所以讓你自由自在,讓你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又讓你無比清晰的感受到存在的快感。你能感受到飛翔,能感受到旋轉,能感受到跳躍,就想初春的遠行,夏日的沖浪。這里只有美好,只有存在的美好,我以為這就是生活,有活生生的美好存在。

后來我才知道生活的大多數時候其實是孤獨的,是我們心里無處安放的孤獨,不被這個世界所認可的孤獨。1900是孤獨的,所以他選擇一輩子不上岸,和那座海上浮城共生共死,而我們呢?我們沒有一座屬于自己的城,讓我們來安放我們的孤獨,讓我們來逃避自己不喜歡的一切,所以我們比1900更孤獨更可憐。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再繁華再喧鬧,我都只是一個人仿佛置身孤島,這時我那么孤獨但卻沒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這個城市越來越鄙棄孤獨,它不允許你孤獨它不給你時間孤獨,它讓你覺得孤獨是可恥的,它要讓你融入外面喧囂的海洋戀愛的洪流,它要你和別人一樣,上岸,走同一條路,一條望不到盡頭的路。

你拒絕融入,那么你就要承受雙重的孤獨,外在的內在的,所以你更孤獨。而融入,那是一輩子都不會快樂的旅程,你踏著陸地是那樣的輕飄飄,你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你還是孤獨,無處安放的孤獨。

thelegendof1900.

郭敬明曾說,當他寫下他最愛的導演王家衛(wèi)的時候,筆尖曾尖銳而敏感的疼痛過。我曾對此一笑置之。但是當我寫下被中國人翻譯成《海上鋼琴師》的thelegendof1900時,我承認郭敬明說得沒錯。雖然我只看過一遍加一點零星。

故事從1900開始。從1900這個數字開始?不,不是。它不是個數字,而是一個人名,一位偉大的鋼琴家的名字,再準確點,是一位從沒有下過船的偉大的鋼琴家的名字。

他清瘦,身材修長,永遠一身西裝革履,對鋼琴和音樂有著超于常人的天賦和熱情。他熱愛大海,熱愛得甚至從未下過船。

或許他對陸地并非懼怕,并非恐懼,有的只是無所適從和一臉的茫然。他的人生過于悲壯,以至于和那艘從未下過的船同歸于盡。朋友的勸說沒有起絲毫的作用。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盡頭。在哪里?我能看到嗎?就連街道都已經數不清了,找一個女人,蓋一間房子,買一塊地,開辟一道風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選擇,太復雜的判斷了,難道你不怕精神崩潰嗎?陸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個女人,一條長長的航線,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這個世界現在也沒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能見?!?/p>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托!拜托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p>

——nineteenhundred。

使這部電影深埋我心的不是他那優(yōu)美而華麗的音樂,雖然它至始至終吸引著我。真正使我著迷的是他悲厭的人生觀和陸地至始至終奇怪的理解。真是這些,使我夜闌時難以入眠。他那安慰朋友max的略帶幽默的話語,卻是我心中最難過的記憶。

故事中他唯一愛著的女孩無疑是幸福的,雖然她可能永遠不知道他愛她,更不知道那個冒險半夜闖進寢室去吻她的人是他,這些美麗的剪影讓人落淚。

哪位朋友,如果你看到這里,請一定要去看這部電影,《海上鋼琴師》。那份美麗的悲哀和永世的溫存,值得珍藏一生。

影片講述的故事是發(fā)生在二戰(zhàn)時期的波蘭,德國納粹對猶太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殺戮,而作為鋼琴師的主人公斯皮爾曼同樣要在這場屠殺中東躲西藏,受盡了殘酷戰(zhàn)爭所帶來的巨大痛苦,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更糟糕的是精神上的折磨與羞辱。最終,幸運的是鋼琴師用他的音樂才華打動了一位納粹軍官;在他的幫助下,鋼琴師終于等到了戰(zhàn)爭結束的那一天,頑強活了下來。

本電影通過一連串直白而又真實的畫面,展露出了納粹的殘酷無情,例如,被趕到集中營的猶太人在德國士兵的皮鞭下奏起歡樂的樂曲,兩眼含淚的跳著歡快的舞步。和一些德國軍官在一隊猶太人中挑出幾個瘦弱的讓他們趴在地上,然后一個個槍斃。他們殘忍地把人的生命當作了游戲。還有,讓人最深刻的那一幕是有一個因殘疾而無法向德國人起立鞠躬的老人,被連人帶輪椅從樓上扔下捽死在路上。而鋼琴師正是這些事的經歷者和目擊者,然而在音樂的支撐下,鋼琴師頑強地追求著生命的機會。

影片中的一幕形象地表現出鋼琴師斯皮爾曼對音樂強烈的熱愛之情。就是在一間藏身的屋子里,有一架鋼琴,但鋼琴師卻不能出聲,否則會暴露自己,于是他將手指懸在琴鍵上盡情地演奏,就好像是真實的在進行著鋼琴的演奏會。也許,此時無聲的鋼琴之聲是鋼琴師生存的希望和動力了。最后,斯皮爾曼也是憑著他音樂才華打動了一位納粹軍官,喚醒了那位軍官的良知與善心,也促使他幫助了鋼琴師,使鋼琴師得以在一片廢墟中存活了下來。從這位德國軍官上看,其實并不是所有的德國軍人都是壞的,他們也有好人的??上У氖?,戰(zhàn)爭結束后當鋼琴師趕到戰(zhàn)俘營時,德國的戰(zhàn)俘已經轉移了,而這位曾經救過鋼琴師的軍人最后還是死在了戰(zhàn)俘營里面。

導演通過這部電影不僅反映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戰(zhàn)爭中某些人的堅強與勇敢,還深刻地揭露了許多社會現實。如影片中不管是哪一國家的人,都是有好有壞的,有軟弱的也有堅強的。我們應該從歷史中學會反思,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民族,應該努力維護世界的和平。

五月三十日星期一,老師讓我們全班欣賞一片好影集,引發(fā)我很多的思維,我在想如果當我擁有驚人的某種天賦,而表現卻是一種病態(tài)的狂熱時,無論如何,那一定是處于接近天才的時刻到了,那到底我是幸運的還是不幸運的孩子呢?天才與白癡我想往往只界于一線之間,應該看當事者如何呈現出他所領悟的狀況,所以常聽媽媽說:“精神病患者是生活在自己的領域里,他無法以我們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現他們要表達的事件?!彼跃癫撌强梢灾委煹?,只要把他的思緒拉回現實就好了,我們不是常常在電視劇中看到一些影星,經常因為受到一些重大打擊后就發(fā)瘋了,他們一定是把自己的思考封鎖起來,只要能找出正確的鑰匙打開那一扇門,一定就可以解救他們的,我在想那一些編劇與導演一定有念過醫(yī)學相關的書籍,要不然那些發(fā)瘋的影星到后來都會不藥而癒,真是奇怪呢!

如果我的父、母像主角的父親一樣那么嚴厲霸道時,我一定會找個時間悄悄的離家出走,可是我又沒有錢這個方法一定行不通的,我需要再好好的想看,因為讓小孩在一個完全封閉的教育及沒有自己的主見環(huán)境下長大,不管任誰都會發(fā)瘋的,幸好我的家人不是那樣的人,他們會耐心的教導我和弟、妹,幫助我們打好基本的基礎,可是當我們犯錯時,還是會有所處罰的喔!可是我知道這是他們愛我們的方式,因為我和弟、妹都是爸媽的心肝寶貝,如不是我想他們根本懶的理會我們,而放任我們做任何事,因此我認為罵和打都是“愛”的一種方式,只要是當的體罰有何不可?套一句媽媽常說的話:“人要鞭策才會長進,以免長大不像樣?!比耸且涍^多次的打擊和失敗才會成長的,所以不斷的打擊、失敗是會讓人持續(xù)的成長,今后我不知還碰到多少的挫折與瓶頸,我一定會堅強的走過,因為我有一群愛我的家人。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十九

他,生于船,死于船,1900是他獨有的名字,鋼琴是他終生的伴侶,大海是他靈感的源泉,寬廣的大海賦予了他活力、生命,以及如同海一般透徹的心靈,他的手隨著波濤的搖曳盡情演奏,心卻神游大地,無所不往,他便是這樣一位特殊而又神秘的海上鋼琴師。導演朱塞佩?多納托雷將這位賦予傳奇色彩的鋼琴師的一生搬上了電影熒幕,也造就了一段電影史上的經典,傳奇的海上鋼琴師有太多的別于常人的地方,這也讓觀者能夠無限的思索、探尋,以至于反思人生應該如何生活。

人生應該如何棲居?人應該如何存在呢?亦或是人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影片《海上鋼琴師》沒有給我們最終的答案,盡管如此,它卻指引我們去思考這一切。1900的人生是一場喜劇,也是一場悲劇,上帝賜予了他天才的靈感以及一雙無可媲美的靈巧雙手,大海與他融為一體,使得他足以在有限的琴鍵上馳騁,演奏出無限的樂曲,你會認為他是上天的寵兒,但他卻是一名社會的棄兒,從小成長與船上,養(yǎng)父丹尼因他沒有任何出生證明文件,害怕被人搶走,以至于不允許他離開船半步,他沒有做為社會存在的證明,船上的旅客只是他人生的匆匆過客,1900僅是他們記憶中的一瞬,隨著他們的遠行而淡忘,1900僅有一位朋友小號手麥可斯,在船上同甘共苦的歲月使得他們互相依存,但這微薄的依存是無法證明1900的存在的,以至于與世界隔閡,這正是他的可悲之。,他曾試圖下船,卻又退卻了,理由很簡單,卻很真實,因為那無限蔓延的城市讓他看不到盡頭,下船之后他不知該走向何方,這種茫然的恐懼圍繞著他,終究釀成與弗吉尼亞號共赴大海的慘劇。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二十

海上鋼琴師是一年前我美國的一位網友推薦給我的,當時我問遍了吉林市的音像商店,沒有一家有。前幾天無意中發(fā)現了這部電影的光盤,迫不及待地買了回來。其實我很少看國外的大片,所以也無從比較。這部電影沒有《十面埋伏》宏偉漂亮的場景,也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也沒有《天下無賊》的輕松搞笑的氛圍,但這并不意味著這部電影一無是處……可以說這是一部寓意深遠的悲劇,連這里發(fā)生的愛情都那么短暫和凄涼。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名字叫1900,因為他是19一位船員在船上撿到的,他無父無母,無名無姓,在這個世上沒有任何能證明他是存在的證據。故事情節(jié)是由1900的一位朋友以回憶的方式講述的。1900從小到大,從生到死從未離開過那艘船。他小時候就有很高的音樂天賦,無師自通,他能用音樂去描述他見到的任何事。

在所有人的眼里,如果他離開了那條船,立刻就會擁世人所羨慕的一切,因為他是音樂奇才。為了追尋讓他心動的姑娘,他曾下過決心要走下船去,但是在他走到船梯一半的時候,他又回來了。

1900和他的朋友關于他為什么放棄下船的想法的對白可謂經典。大概意思如下:“這艘船不只是載人,它也載著夢想。我在有限的琴鍵上能演奏出無限的美好樂章,自得其樂。如果離開了這艘船,就如同面對著無限大的鍵盤,面對太多的選擇,我會無所適從,我會思前想后,總有一天我會精神崩潰的。那個世界太大了,不是給凡人的,是給上帝的。反正世間無人記得我,我永遠也下不了船了?!弊詈竽撬掖瑘髲U了要被炸掉了,他最終也沒有被朋友說服離船而去,而是選擇了被6噸半的炸藥炸成碎片。

下面是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不一定正確。其實在每個人的生活領域都有船和陸地之分,你所在的城市、生活的圈子就好比是船;你所不在的城市、不屬于你自己生活檔次的.圈子就好比是陸地。但世人很少會有1900的想法,世人總認為自己生活的那條船太小,不能發(fā)揮自己的才華,不能讓自己擁有想擁有的一切;如果下了船踏上陸地,就會宏圖大展,大有作為。所以太多的人會迷失在沒有盡頭的陸地上,終生在尋找在追求,直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時還心有不甘,恨不得向蒼天再借五百年來活。這樣的人生自然沒有滿足感,所以根本也就沒有快樂可言。

大多數人都有離開生活的小城市到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念頭,這無可厚非,畢竟是人往高處走。但是千萬不要只是為了大城市的大而去。比如說你在飛機正飛過一座城市,從高處看,下面到處燈火輝煌,一片光明,所以你一無反顧的直奔它而去。但當你真正走進這座城市時,在你面前的只是一排排的路燈和窗口透出的燈光而已,毫無生氣,毫無感情,與你充滿的熱情想象毫不相關。

向往大城市的人會找出千百個他現在生活的城市的不好的理由,比如環(huán)境不好,人們觀念落后……,可滑稽的是當人們到大城市以后,他們會找工作,買房子,天天只走常走的幾條街道,會有幾個知心的朋友,實際上他們是在大城市中圈出一塊小城市來生活,更可笑的是每到晚上也會和他嘲笑觀念落后的小城市的人看同一個電視頻道,同一部電視劇。

但愿人們都能有所見有所不見,能在有限的鍵盤上彈出無限的樂章來,這也許才算是最大的成功。

陸地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遲到,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地四處游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面對這一切,那個叫1900的鋼琴師會淡淡地說:“我不羨慕?!?/p>

電影《海上鋼琴師》,講了一個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yǎng),然而燒爐工在男主角8歲的時候意外死亡。過人的天賦使1900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縱使后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鐘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沖動。他永遠地留在了船上,即使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馬克斯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愿離開,于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最終與船葬于海底。

1900,這個既沒有出生紀錄,也沒有身份證明的人,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就在人間蒸發(fā),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樣,渺無蹤影了——讓我們常常思念他,但再也找不到他。

如果他放棄那無謂的堅持,那他的人生不是會有另一番風景嗎?

是的,一個真正會生活的人,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就應該與命運抗爭,離開井底,去往更開闊的天空,而不是逃避世界,放棄生命,對世間絕望。1900本有那么難得的天賦,有那么美滿的愛情,有那么光明的未來。那次,馬克斯都已成功勸說他下船了,甚至他都要走下船了,但當他看著紐約這座城市時,感到非常陌生和恐懼,便又放棄下船了。他最終還是與世界失之交臂。

1900曾說:“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東西都有,可唯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笔前?,世界的盡頭,人生的盡頭,那里應有回憶,沒有盡頭,是因為他沒有真正活過。外面的世界,他連經歷都沒有經歷過,卻已絕望了。原本,他的過人天賦,他的美滿愛情應該都是他面對世界的動力。他卻拋棄這些,寧愿放棄自己的生命來逃避這個他恐懼的世界。他認為“陸地”對于他來講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他不會創(chuàng)作的音樂。他已喪失了生命的意識了。

他想結束生命來尋找自己的盡頭,逃避世界的盡頭。的確,世界沒有盡頭,真正的盡頭在自己的心里,只要你經歷過,活過,就一定能看到真正的盡頭——你生命的價值。而他渴望在有限的空間,找到自己的堅持和熟悉。當無限的世界邀請他加入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死亡。那他死得其所了嗎?他看到天賦對于他的意義了嗎?他聽到世界對他的召喚了嗎?他感到愛情的真諦了嗎?沒有。

蔚藍的大??偸禽d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快樂的,充滿希望或不堪回首的……可惜1900沒有看到真正的海,或許現實世界真的太讓人感到陌生、恐懼和殘忍吧。但我們這些未來的演奏者,就應該積極入世,經歷世事,認知世界。雖然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擁有強大的內心,去包容世界,去追求未來,奏響自己的命運交響曲。

我想——海上,其實應該是鋼琴師起步的地方。

電影結束了,黑白字幕緩緩劃過,我卻不忍關掉視頻窗口。凄婉的小號聲,聲聲切入心中,悠揚,卻沉甸甸地壓在胸上。心中的憂傷像是濃茶,久久不散。我不肯失掉這珍貴的悲哀,把時間條拉回他在虛空中演奏的一刻。

他,被遺棄在船上,被鍋爐工養(yǎng)大,他叫“丹尼·布德曼·td·萊蒙·1900”。他是天生的鋼琴才子,在船的舞廳里,他在風暴中與鋼琴起舞,他在音樂會上用音樂描述人心,他是鋼琴的靈魂。然而,他被環(huán)境束縛在船上,盡管世界從他身邊經過,他卻不敢走進這個世界。

他一生都沒有離開他所生活的“弗吉尼亞號”。他也曾愛慕那位平凡但出塵的姑娘,卻因自卑和怯懦失之交臂;他也曾想下船找她,卻在舷梯上望著無邊的世界遲疑回返;他也有一位真正走進他內心的朋友,卻拒絕與他下船而選擇死亡。

如他所說:“世界是一架擁有百萬琴鍵的鋼琴,那是上帝的鋼琴。僅僅是街道,就有上千條,你怎么選擇其中的一條?怎么選擇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塊地,一個人生?我無所適從,只能選擇一種方法死去。”于是,戰(zhàn)爭結束后,他留在船上,在無聲的演奏中和破舊殘廢的船——他的世界一起爆炸殆盡。

一架鋼琴,琴鍵是始,琴鍵是終。幸福是他心中的遠方,生活的夢想始終存在,可他一生畏縮至死。究其原因,是因為他所缺失的與命運抗爭的尊嚴和信心,使他習慣了孤獨,他的“不做”使他的幸福成為了一個永遠存于心中的悲劇。

夜深人靜,一抹月光傾瀉于枝頭,伊人的臉龐也沾上了月色,這份靜謐,亦是否還給予人釋懷之感?本影片是根據鋼琴家羅曼?波蘭斯基的視線而展開的。

——題記。

“呯呯”的槍響,殘酷的屠殺,一張張無情的面容,對于屠殺者而言,這些被屠殺者的生命是否就猶如飄在空氣中的塵埃那樣微不足道呢?尸滿街巷,空氣中彌漫著血腥的味道,隱約中似乎還能嗅出戰(zhàn)火硝煙。一個殘疾人因不能站立而被從窗戶中扔出去,猛然落地,血液從腦門上奔涌而出,又是一朵生命之花凋零。揪心之感隨之而起,其中包含著是對猶太人的同情,亦或更多的是對德國人殘暴行為的憤怒與鄙夷。

憤心。痛心??招摹?/p>

淚水在眼眶內打轉,視野內的一切變得模糊起來。原本對德國這個國家平淡的感情立即被扭轉成了憎惡。此刻的我,看見的即是一群穿軍裝的惡魔!惡魔!看著欲哭無淚的羅曼?波蘭斯基,我感覺,他的內心比我的更無奈,更悲痛。對于自己在乎的事卻愛莫能助,此畢是這個鋼琴師最無奈的地方吧!可是又有什么辦法呢?況且他自己都自身難保。

二戰(zhàn)仍然繼續(xù)著,隨著戰(zhàn)事的緊張,德國人對猶太人的迫害更加得兇殘。心比原來更痛,如刀割。

一系列的問答后,軍官讓鋼琴師彈奏鋼琴。一開始,波蘭斯基似乎還沒有甩掉恐懼的陰霾,顯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但當他的手碰觸琴鍵,音符滑入耳畔,他便沉浸在了他的音樂中,不再自撥。一抹月光透過木窗,鋪灑在鋼琴師的臉上,銀白的色彩從心尖綻開,多么美好的顏色,白色,一種包容了所有色彩的顏色,卻因此變得更純凈、清新。鏡頭推換,此時在德國軍官的臉上,一點月光漸漸渲染開來,緊鎖的眉頭,也因此舒展。我想,這位德國軍官也被感化了吧。果然,德國軍官開始處處保護幫助著羅曼?波蘭斯基。直到戰(zhàn)爭結束,他坦誠地說著自己的失敗,并為波蘭斯基送上了最后的一份溫暖。內心的憤怒漸融化在了軍官的真誠中,直至消逝,不見,就像最后的小提琴家對德國軍官的原諒一樣。

影片的最后,詮釋著包容與原諒。《我親愛的爸爸媽媽》一課中,西德作家的懺悔搏取了所有人的諒解,當對方承認了錯誤,有時,原諒比報復更重要。

從那個嬰兒開始,世界上多了一位沒有國籍,沒有知識,沒有見識的“三無”孩子。沒有人了解過他,可能愛她的“爸爸”老danny也沒有,但從第一滴音樂流瀉出的卻是無限的美好,從一個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從這個孩子的眼中看這條船,沒有風浪,或常有風浪都是那一般怡人,從命名“1900”的那一天是否就是給了這孩子天賦的一剎那呢?我們什么都不知道,只能聽一些他撫出的音樂才能了解。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1900與麥士。

可以說,這孩子沒有什么朋友,從小到大,從來到去,最好的朋友就是這個朝夕相伴的船和這位永遠無法分開的朋友麥士,一個好朋友,一生的友誼,沒人了解過1900,但麥士可以,麥士“喜歡”這個和藹的孩子。其實,友誼來的總是讓我們不知所措,這一切,美而幽,有著一股心的味道。麥士最能體會他的音樂,麥士也是他最愿意為其奉獻出它音樂的味道的人,一對朋友,小號與鋼琴一樣,一樣和諧的搭配,因為有了這個世界的音樂,才有了這世界上的這一段真摯的友誼。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1900與鋼琴大師。

沒有比自己更偉大的人了,自己可能很卑微,但人生是不允許這種卑微的。比賽,在1900眼中對“它”總是很陌生,讓爵士樂的始祖對自己進行次次的“侮辱”,可能在最終他才能展現出它的才華:一只手,兩只手的天才到三只手,四只手的怪才,我們漸漸承讓了這個孩子的能力,這個不會為人和感情束縛的能力,我們的語言中有對萬物的摯愛,而他能把這種感情彈奏出來,一曲又一曲,激烈而強勁的音樂,每一滴音樂都伴著每一滴汗水滑過。這就是音樂的真諦:學無止境,樂無極限,要勝利只有更棒,1900就做到了:每一滴音樂的味道,就是他從小到大的味道,一個偉大的力量,一個好似曲名的“1900”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1900與女孩。

“人生的幸事就是有了你,見了你。才知道心帶來的感情,每一滴音樂都是為你而來,為你而去,沒有你怎會有這‘柔情似水’。我1900,是無法表達愛的孩子,船是我的家,也會是我的監(jiān)獄,禁錮著自由……把包含對你的愛帶入一點一滴的的音樂,我唯一的禮物,可能你不會喜歡,但這的確是我的心情,一張刻錄著我音樂的模版,我的心的模版,希望帶來快樂。我知道,我~愛~你,為了你,我向往陸地;為了你,我向往未來。但我沒有膽量,總還是迷失了,我想在愚蠢一次,做你的海上鋼琴師,但我知道,愛你是個錯誤……”1900就又遠離了即將看到的美景!“船兒,就讓你禁錮我吧!船兒……”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1900與死亡。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麥士與他的故事。

后記:沒有人能把一生過的這么完美,友誼,對抗,愛情,死亡,流傳,我知道的,他彈奏的,一個那樣的孩子——海上鋼琴師。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二十一

一部在豆瓣上評分很高的電影,既然這么多人都推薦,那肯定是佳作,看完,也確實如此,海上鋼琴師觀后感。

一個在1920xx年出生在弗吉尼亞號游輪上的棄嬰,不,應該說是發(fā)現。找到他的鍋爐工人丹尼給他起了一個1900的名字,從此他以這個名字生活在船上,雖然沒有戶籍也不知道自己屬于哪個國家,但并妨礙別人了解他的大名。鋼琴是他的生命,正如他說的那樣,88個有限的琴弦能演奏出無限的曲子,給人帶來無限的歡樂。與小號手的相遇使得他不為人知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雖然最終他選擇與弗吉尼亞號同沉,但他還是給后人留下了自己存在的印記---那張音樂母盤。

電影明顯年代有些久遠了,在很多畫面中都能看出破綻,例如人們看見自由女神像的時候,這不能怪當年的攝影師,只要體現出主題就是好的。至于影片有時穿插些看上去很不懂的鏡頭,例如小號手說一幅畫落地的時候,確實讓我覺得奇怪。撇開這些由于技術還是編劇上的問題,這部片子確實值得力薦。

如很多電影一樣,主題玩玩在最后才表現出來,最終達到一個升華中心的效果。這部電影主題的展現就是在廢棄的船艙中小號手與1900的對話,觀后感《海上鋼琴師觀后感》。在1900準備下船但是走到船舷一半時卻掉頭返回,這是電影在前面給觀眾留下的一個懸念,現在他才真正告訴我們。1900害怕的不是看見的東西,而是看不見的東西,他把城市比喻成琴弦,他覺得這個琴弦太巨大,除非上帝,他這種凡人是無法彈奏的,一想到無限的鏡頭他就覺的恐懼。由于他是一個公認天才,最后他選擇死亡而不是進入塵世也就不足為怪了。天才,正如人們常說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雖然1900沒有上過岸,但他通過與乘客交流還是接觸到了世界,這種不完全接觸但又有些接觸的情況正好使他在保持心靈獨立的同時又不至于那么孤僻。

我想每個人看這部電影都能有自己的感受,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的一生,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為什么會選擇脫離塵世,有人看的是無限和有限這種辯證關系。無限,可以是欲望,有限,可以是時間,用有限的去實現無限,正如用88個琴弦去演奏變化的樂曲,而不是用無限去實現無限,不知道知足常樂能不能硬生生的嵌在這種思想里面。

最后說一句,先把自己手頭的事情做好,想著一堆事情,那只是空想而已,太多的選擇是可怕的,當我們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毫無意義的選擇中時,那真是太悲哀了。

觀看海上鋼琴師體會篇二十二

看過《海上鋼琴師》后,我有一種想要理解1900的沖動,那怕只是一點點。雖然隔著電視屏幕,隔著遙遠的年代,隔著汪洋大海,所幸的是現代電子技術的發(fā)展使我們清晰的看到1900純凈得如同嬰兒般的藍眼睛。下面小編整理20xx觀看《海上鋼琴師》觀后感800字心得,歡迎閱讀。

好幾天不上線,昨日一來就看到朋友推薦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鋼琴師》。實話說,我平時不大看電影,外國的更是不輕易碰觸,因為感覺他們總喜歡把諸如災難,暴力,詭異這些東西在視聽上大肆渲染罷了,沒什么看頭,相較之下,我還是更容易接受一些輕柔和緩,溫情浪漫的東西,無論是藝術還是生活。

只因《海上鋼琴師》是她推薦的,隨即尋找打開,直接進入畫面,二十分鐘后,我在心里笑著說:這家伙,你怎么知道我會喜歡,居然不早告訴!是啊,展現在面前的,絕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長的史詩,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噓嘆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擊靈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節(jié)是在一艘弗吉尼亞號的海船上一一展開的,主人公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角色,嬰兒的他被船上的鏟煤工在高等艙的餐廳里發(fā)現,被取了個長長的名字,因為當時是新世紀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鏟煤工順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從此后,1900在船上度過了他的一生,一輩子都沒有下過弗吉尼亞號。

八歲時,船上的人們無意間聽到一段奇妙的音樂,一個天才鋼琴家誕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從來沒有章法,就如他的內心世界一樣,根本不存在什么規(guī)則,標準之類的東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媽媽”,不知道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知道音樂,他演奏的簡直是仙樂。別人無法進入他的世界,而他卻可以“看”到遙遠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霧,松濤,甚至行走著的人們的表情,他用自己獨有的內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樂的形式傳遞,抒發(fā)。他的樂曲是天籟,一如他的靈魂樣純潔,干凈。別人也曾勸他下船,甚至也有愛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終究沒有與這些相融。因為他的音樂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來,他以自己的方式感知和傳遞著他內心的安靜,清明和潔凈,這是一個何等的境界,這是一個何等的向往。當時無論是下等的工人,黑人,還是貴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覺的形式出現的美國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樂也正契合了這樣一種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讀為一種靈魂的訴求。

塵世間的人們,每每被俗務俗事所困所纏,常常逃不出自己編織的種種藩籬,然而,這些東西與一個博大的胸懷,與天地之寬廣比起來算的了什么。許多的人,許多的我們身邊我們周圍普普通通的人,他們往往有著特別的人格魅力,他們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內心書寫者人生,他們樸素恬淡,但他們,富有。就像1900一樣,戰(zhàn)爭也好,誘惑也罷,似乎與他都沒有任何關系,他只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寧,這就夠了。

今天重溫一下經典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這已經是我第三次看到這部電影的。

當看到他將要下船片段時!當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丟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無從下手,無從選擇,怎么辦?他扔下了帽子,給了城市一個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后悔。這,便是他的選擇!他會在腦海想象美麗的景色,從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選擇的是忠于自己的內心,他是一個活在內心世界的人他不適合很復雜的人生城市充滿雜亂,是個喧鬧的世界,在那里,沒有恬靜的生活,沒有美妙的音樂創(chuàng)作靈感,只有船上才有清凈的音樂。這是他的世界。感受著他的世界,這是現實無法比擬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給了大海和天空。”

“他彈琴,不是為了追求彈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為了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而是為了表達他的內心世界”

世界很大,但是屬于自己的很少。怎樣為自己在這樣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間!很難!所以,當你找到后,不要放棄,不要離開,留在這里吧,守住這只屬于自己的空間!

"heykid,giveusatarantells."這幕一船客要求1900奏琴一曲.他答道,"andyou,showmehowtarantellsgoespaish.

不能以此指摘人情的冷漠,可的確是在1900心上又劃了道寂寞的傷疤,他的單純就像游走在琴鍵上的旋律,給一批批暫局的行人共饗.音樂的縈繞下,人們都浸浴的欣喜的純粹的音符中,隨之徜徉隨之躍動.

然而時間的步伐卻不允許時人停歇,一但到達目的地,余音未止,人去樓已空.

這樣一個對比,僅留下1900苦澀的笑,禁止了琴弦的顫動,這是他的寂寞.縱使寂寞,1900并未去尋找他那份沖蝕寂寞的快樂——上岸。這是為什么呢?把寂寞卸在他身上的,正是岸上的人們,他們,“chasingsomeplacefaraway,wherethereisalwayssummer",快樂并不在岸上,它只是欲望的一張封面,這個一顆單純的心,如若掉了世俗的泥淖,他不僅沒有快樂可言,連唯一的鋼琴天賦都要付之東流。

還有,他與那女孩邂逅時的心動,他一系列舉措想刻意接近那個女孩。一幕女孩迎面走來時,他正躊躇著打招呼的方式,二人以擦肩而過,這也是暗示著這份感情的羸弱,一個愛人,當沒有相遇,或者沒有相識時,都只是彼此的陌生人,一方的心意,于另一方是虛邈的,這點又是何等可悲,愛情方面,想要同分量的付出是永遠達不到的。

恩,這就是我的感悟。

一部在豆瓣上評分很高的電影,既然這么多人都推薦,那肯定是佳作,看完,也確實如此,海上鋼琴師觀后感。

一個在1920xx年出生在弗吉尼亞號游輪上的棄嬰,不,應該說是發(fā)現。找到他的鍋爐工人丹尼給他起了一個1900的名字,從此他以這個名字生活在船上,雖然沒有戶籍也不知道自己屬于哪個國家,但并妨礙別人了解他的大名。鋼琴是他的生命,正如他說的那樣,88個有限的琴弦能演奏出無限的曲子,給人帶來無限的歡樂。與小號手的相遇使得他不為人知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雖然最終他選擇與弗吉尼亞號同沉,但他還是給后人留下了自己存在的印記---那張音樂母盤。

電影明顯年代有些久遠了,在很多畫面中都能看出破綻,例如人們看見自由女神像的時候,這不能怪當年的攝影師,只要體現出主題就是好的。至于影片有時穿插些看上去很不懂的鏡頭,例如小號手說一幅畫落地的時候,確實讓我覺得奇怪。撇開這些由于技術還是編劇上的問題,這部片子確實值得力薦。

如很多電影一樣,主題玩玩在最后才表現出來,最終達到一個升華中心的效果。這部電影主題的展現就是在廢棄的船艙中小號手與1900的對話,觀后感《海上鋼琴師觀后感》。在1900準備下船但是走到船舷一半時卻掉頭返回,這是電影在前面給觀眾留下的一個懸念,現在他才真正告訴我們。1900害怕的不是看見的東西,而是看不見的東西,他把城市比喻成琴弦,他覺得這個琴弦太巨大,除非上帝,他這種凡人是無法彈奏的,一想到無限的鏡頭他就覺的恐懼。由于他是一個公認天才,最后他選擇死亡而不是進入塵世也就不足為怪了。天才,正如人們常說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雖然1900沒有上過岸,但他通過與乘客交流還是接觸到了世界,這種不完全接觸但又有些接觸的情況正好使他在保持心靈獨立的同時又不至于那么孤僻。

我想每個人看這部電影都能有自己的感受,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的一生,有人看到的是天才為什么會選擇脫離塵世,有人看的是無限和有限這種辯證關系。無限,可以是欲望,有限,可以是時間,用有限的去實現無限,正如用88個琴弦去演奏變化的樂曲,而不是用無限去實現無限,不知道知足常樂能不能硬生生的嵌在這種思想里面。

最后說一句,先把自己手頭的事情做好,想著一堆事情,那只是空想而已,太多的選擇是可怕的,當我們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毫無意義的選擇中時,那真是太悲哀了。

很少有時間沉浸在電影中,更沒有寫過影評,也不知道寫影評有那些要素,重新學習只怕來不及了,還是隨心所欲湊一篇觀后感,權作交差。

納蘭向我推薦的《海上鋼琴師》,如果單從影名來看,我是絕對不會對他感興趣的,我根本聽不懂音樂的,也沒有共鳴的天賦,更不會有那種高山流水遇知音可能。但我想,能讓一個年輕的文學愛好者毫不吝嗇地說好,極力介紹給大家,肯定有他的獨到之處。昨天我花了四個小時連看了兩遍,感慨頗多,但是要把他表述出來,真的怕詞不達意。

還是老調重彈,從故事說起吧。男主角1900(人名)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yǎng),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幾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沒有安全感??v使后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鐘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沖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愿離開,于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于海底。

我想,遺棄他的人一定不會是個窮人,但她一定是個膽小不敢承擔責任的人,所以1900遺傳了她的這個性格缺憾。一片大海,一艘巨大的郵輪,一架鋼琴,一個人的人生,禁錮的世界。雖然船外是狂風咆吼,波濤翻騰,雨雪更替,但對于他來說是習以為常了,所以他害怕陸地的原因并不是這些自然現象。他對陸地的害怕起源應該是來船上的形形式式的人,每一次能承載二千個人,每一次又是不同的人,他的音樂靈感都來自于對這些不同人的釋譯,可見他的觀察力和表現力非常強。他當然能明白這船里的一切只是一個小小的世界,這里他都要極盡其能來唯護自已的尊嚴,那場爵士樂的比賽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對未來感到恐懼,迷茫,未知,陸地太大,他害怕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單純美好的少女讓他的音樂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也讓他對陸地產生了無限的遐思,也許陸地上的一切并不是象他想象的那樣恐怖和惡促。他也掙扎過,努力過,但愛帶來的是無窮的痛苦和頹廢,終于他選擇了對音樂的執(zhí)著,他需要的是一種純粹的音樂,不為名利,不受控制的自由之音。當一個人有了牽絆,有了責任,有了世俗中的種種繁雜,無序,紛亂,也許他的音樂靈感就會結束了,他是為音樂而生的,音樂就是他的生命,他突然就想通了,于是重新快樂起來了。可是生活總是不能事事由自已作主,那條他賴以生存的船也結束了它的使命,按常規(guī),他可以換一條船,繼續(xù)他的音樂之旅。這個時候我不得不說他缺乏挑戰(zhàn)生活的勇氣,一個跳板幾個臺階的距離,他都跨不過去。但事實上,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我們自已不是也這樣嗎?習慣了某種生活,形成了某種圈子,雖然渴望看另一種世界,但就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就象馬哥經常說的:在不自由中尋找自由!呵呵,那只是一種自我解嘲而已。就1900而言,他雖然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是他絕對有權力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也許有人會說他懦弱,但是我認為不是,1900生命的意義,就在于,在船上沒有世俗的打擾,沒有名利的侵蝕,他所演奏出來的音樂,打動了每一個聽到它的人。當1900與維珍尼亞號一同葬身海底,他傳奇的人生便在人們的心頭劃上了一個永恒的烙印。一艘船,一個棄嬰,一架鋼琴,命運之手將他們永遠的聯結在一起,即使是死亡也無法將他們拆開。我想,這結局,又說明他是勇敢者。在船上出生,在船上死亡。這艘船,就是1900生命的載體,船毀人亡,輪回之所。忽然想起林黛玉的兩句絕命詩:質本潔來還潔去,休將白骨埋污淖。

一個人能從容地面對死亡,一個人能對他衷愛的事不離不棄,一個人能選擇自已要的生活,一個人能留下一段讓人回味的故事,我想,他就不算枉來這世上一走。希望1900在天堂依舊能有一架他能操縱自如的鋼琴,演驛他與眾不同的天堂人生。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882475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