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索的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教案的語言要簡潔明確,易于理解和操作。希望大家能夠從這些教案范文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
故鄉(xiāng)九年級語文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學習小說人物描寫的方法;。
2.學習小說采用對比表現(xiàn)主題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具體的人物形象、今昔故鄉(xiāng)的環(huán)境、和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的分析,使學生領悟造成辛亥革命后十年間中國農(nóng)村走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chǎn)的根源,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在寫作方法上,領悟在景物描寫和肖像描寫中運用對比手法的好處。
3.品味文中議論性的語句,體會它們對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現(xiàn)文章中心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對這篇小說內(nèi)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舊中國帝國主義、封建主義不僅是我國農(nóng)村經(jīng)濟凋敝、農(nóng)*生活日益貧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靈魂上對農(nóng)*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發(fā)起學生熱愛新中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強烈愿望。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1.*導入。
(學生發(fā)言)。
故鄉(xiāng),讓離家的游子多了一個永遠也做不完的夢;故鄉(xiāng),在游子的記憶里沉淀出了無限的美麗與思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文學世界,感受《故鄉(xiāng)》的魅力。
2.介紹寫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政權是被*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tǒng)治。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jīng)濟的命脈,而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由于這雙重的壓迫,中國的廣大人*,尤其是農(nóng)*,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饑寒交迫的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小說寫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編入他的小說集《吶喊》,它的故事情節(jié)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現(xiàn)實生活。
1919年12月初,魯迅從北京回故鄉(xiāng)紹興接母親,親眼看到故鄉(xiāng)的破舊不堪和農(nóng)*生活的貧困,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一年后就以這次經(jīng)歷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小說《故鄉(xiāng)》。小說著重刻畫了一個受盡當時社會摧殘剝削的勞苦農(nóng)*閏土的形象。通過對閏土悲慘遭遇的描述,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深刻揭露舊社會對農(nóng)*從*到精神的重重殘害,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和堅定信念。
3.作家、作品介紹:
魯迅,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筆名,浙江紹興人。
選自《吶喊》(小說集)。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學生熟悉課文。
2師生討論交流課文脈絡并歸納:
小說以時間為序,以我回故鄉(xiāng)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jié),全文可按“漸近故鄉(xiāng)——在故鄉(xiāng)——離開故鄉(xiāng)”三個方面分為三個部分。
從“第二日清早晨”到“已經(jīng)一掃而光了”:“我”在故鄉(xiāng)期間的見聞和感受,著重刻畫了閏土、楊二嫂等人物形象,揭示農(nóng)村破產(chǎn)、農(nóng)*生活貧困的社會根源,是小說的主干部分。
第二層(到“他就領了水生回去了”)寫“我”和中年閏土見面的情況。(全文重點)閏土外貌到精神的巨大變化(社會根源)。
第三層(到“已經(jīng)一掃而空了”)寫“我”告別閏土與故鄉(xiāng)。
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結束:“我”離開故鄉(xiāng)時種種感觸和矛盾心情,抒發(fā)了作者對現(xiàn)實社會極大的憤懣,表現(xiàn)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和堅定信心。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理清了小說的線索和情節(jié),對課文已比較熟悉,現(xiàn)在我們來討論閏土的形象塑造。
二、分析閏土人物形象:
(朗讀第12自然段—30自然段;第55自然段)。
明確:
(1)外貌對照:
中年閏土:“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jīng)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受盡生活折磨,命運悲慘(經(jīng)濟生活的艱難和精神負擔的沉重)。
(2)動作、對話對照:
中年閏土:說話前的神態(tài)是歡喜——凄涼——恭敬;他說了七句話,前六句用斷斷續(xù)續(xù)的話表達自己的心情和謙恭,最后一句還是用斷斷續(xù)續(xù)的話訴說自己的苦狀;說話后的神態(tài)是“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t疑麻木、痛苦難言。9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里有說不盡、道不明的苦處?!把父鐑骸备姆Q“老爺”,寫出閏土不僅為饑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級觀念思想的*。“厚障壁”就是所謂“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精神隔閡。
(3)閏土對“我”、對生活的態(tài)度前后對照:
對我:
中年閏土:恭敬地叫“老爺”,要水生“給老爺磕頭”,認為少年時的“哥弟稱呼”是“不懂事”,不成“規(guī)矩”?!环饨ǘY教牢牢*。
對生活:
少年閏土:捕鳥、看瓜、刺猹、拾貝、觀潮……——天真活潑、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
中年閏土:揀了“一副香爐和燭臺”?!獙⑾M耐杏谏耢`。
(4)小結:
殘酷的階級壓迫和*族壓迫,多子、饑荒、稅、兵、匪、官、紳,把一個活潑的少年折磨成凄慘的苦人兒。
魯迅在這個人物的前后對比中,不僅從經(jīng)濟上、政治上刻畫了閏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從精神上揭示了閏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識給他加上精神枷鎖,尊卑觀念愚弄淳樸的農(nóng)*。見“我”時,強自按熄霎時間閃現(xiàn)出來的真摯友誼的火光;見面時一系列精神變化細致入微地刻畫了尊卑觀念給閏土心靈深處留下的創(chuàng)傷。
對香爐和燭臺細節(jié)的描寫,進一步揭示內(nèi)心世界,他虔誠地渴望神靈的賜福,擺脫貧困與苦難,這樣描寫,可清楚地看到:閏土對苦難根源有直覺,但不理解;希望改變現(xiàn)狀,卻又無可奈何;他憧憬未來,卻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保佑。
在鮮明的對比中,揭示了閏土們在半殖*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經(jīng)濟上的剝削,政治上的壓迫,精神上的摧殘,也揭示了閏土們悲慘命運的深刻的社會原因是多子、饑荒、稅、兵、匪、官、紳。是舊中國貧苦農(nóng)*的典型。
三、楊二嫂人物形象:
(外貌、對話、動作描寫。朗讀39自然段—52自然段)。
小說對楊二嫂的描寫,先聞其聲,再見其人。
外貌描寫——“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
對話描寫——。
動作描寫——。
——她的說話和動作表現(xiàn)了她尖嘴利舌,貪小潑辣的小市*習性和日趨貧困的生活。
楊二嫂是當時社會既被侮辱、被損害,而又深受私有觀念支配的村鎮(zhèn)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兩個意義: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來襯托閏土的純樸善良;二是用她的變化來說明城鎮(zhèn)小市*的貧困化,從另一側面反映了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破敗,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弊病。
三、小結。
四、布置作業(yè)。
第三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上兩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幾種描寫對塑造人物的作用,并分析了閏土這一人物形象。這節(jié)課,我們來分析小說中的“我”的人物形象,探討小說豐富的語言內(nèi)涵,從而理解作品表現(xiàn)的主題。
二、講讀第三段,離開故鄉(xiāng):
這一段主要寫“我”離別故鄉(xiāng)時的悵惘情緒和對未來的希望。
明確:
“我”只感到“有些惘然”,“卻并不感到怎樣的留戀”。而且一想到在故鄉(xiāng)所遇到的人和事,“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這“高墻”就是社會造成的精神上的“厚障壁”,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再想起閏土今昔的巨變,“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由于有感于這復雜的世事變化,因而“我”對未來想得很多。
“我”無法消除與閏土之間的隔閡,但對未來是抱熱烈的希望和急切的憧憬的。希望宏兒和水生能夠一氣,不再像“我”和閏土一樣隔膜起來。作者希望下一代不要“辛苦展轉”、“辛苦麻木”、“辛苦恣睢”。這里的三個“辛苦”含義各不相同,第一個是“奔波、勞碌”的意思,是“我”的生活;第二個有“辛勤、勞苦”的意思,指閏土的生活;第三個有“鉆謀、妄為”之意,指官、紳一類人物及楊二嫂們的生活,希望他們有“新的生活”,是“我們所未經(jīng)生活過的”。
(學生齊讀86~88自然段)。
(2)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
明確:閏土崇拜神鬼的偶像,態(tài)度虔誠,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好起來,這種愿望是“切近”的;而“我”對未來充滿希望,“我”的希望是讓后輩過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是“茫遠”的,實現(xiàn)自己的這一希望又是非常艱巨的。因此,“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
最后一個自然段,作者把“希望”比作“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段告訴我們,希望的有無,取決于實踐,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奮斗,等于沒有希望;希望雖然遙遠,而且實現(xiàn)起來困難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奮斗,去實踐,希望就能實現(xiàn)。這段文字,意味深長,表達了“我”對“新生活”一定會來臨的堅定信心。
三“我”的人物形象:
(心理描寫。主要采用內(nèi)心獨白,直抒胸臆的方法。小說不同于一般記敘文,小說中的人物是經(jīng)過藝術加工的人物形象,“我”不是作者。是一個線索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一個要求進步的知識分子形象。故鄉(xiāng)蕭索的景色顯示了當時農(nóng)村的凋敝,襯托了“我”的悲涼心情?,F(xiàn)實的故鄉(xiāng)與記憶中的故鄉(xiāng)距離太大,“我”非常失望,從而抒發(fā)了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無比憎恨的感情。
閏土的巨大變化,與“我”的思想隔閡刺痛了“我”的心,思想上引起極大震動、悲哀、憤慨。哀其不幸,寄予無限同情。
楊二嫂的變化,“我”感到討厭。
離別故鄉(xiāng)時復雜的思想感情,更使我們認識到“我”熱切要求*舊社會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革命精神,并能認識到改造舊社會實現(xiàn)新生活的艱苦性、復雜性,表現(xiàn)了“我”對革命任務艱巨性的深刻認識和實現(xiàn)理想的信心、決心。小說最后閃光的一筆,一掃全篇沉悶的氣氛,反映積極謀求社會變革的進取精神,鼓舞人們?yōu)樾律鐣某霈F(xiàn)而斗爭的信心,同時把小說的主題思想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四、理解課文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明確:現(xiàn)實的故鄉(xiāng)一片荒涼、沉重、窒息,“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點活氣”。對記憶中的故鄉(xiāng)和現(xiàn)實目睹的故鄉(xiāng)的描寫,作者采用了對比的寫法。這樣寫,突出了現(xiàn)實故鄉(xiāng)的每況愈下的變化,反映了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殘酷蹂躪下日趨破產(chǎn)的舊中國農(nóng)村的社會現(xiàn)實。
小說最后一段,又再現(xiàn)了記憶中的美麗畫面,這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也是對新生活的想象、憧憬。
五、小說的主題思想:
小說著重刻畫了一個受盡舊社會摧殘剝削的勞苦農(nóng)*閏土的形象,通過閏土悲慘遭遇的描述,生動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舊中國農(nóng)村日益破敗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舊社會對農(nóng)*從*到精神的嚴重殘害,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和堅定信念。
板書設計:
過去故鄉(xiāng)——美好——神往。
現(xiàn)在故鄉(xiāng)——蕭條——失望。
未來故鄉(xiāng)——美好(水生和宏兒)——希望。
少年閏土——銀項圈少年充滿活力。
中年閏土——木偶人仿佛石像一般。
年輕楊二嫂——安分守己。
年老楊二嫂——尖酸刻薄庸俗勢力。
主題:中國人精神的麻木。
底層*眾的貧苦生活。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故鄉(xiāng)九年級語文教案篇二
1.能準確、流暢、富有感情地誦讀本文。
2.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主要故事情節(jié)。
3.通過反復誦讀,能說出小說中議論句的含義和作用。
4.能通過人物命運前后的對比,說出造成人物命運的根本原因。
教學準備。
1、通讀課文兩遍,查字典解決不會讀和不懂的字詞。
2、查資料,收集整理能反映1921年前后的社會狀況的文字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回到那個年代。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收集整理的文字圖片,老師介紹本文的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專制政權是被__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tǒng)治。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jīng)濟的命脈,而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由于這雙重的壓迫,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nóng)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饑寒交迫的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小說寫于1921年1月,后由作者編入他的小說集《吶喊》,它的故事情節(jié)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現(xiàn)實生活。1919年12月初,魯迅從北京回故鄉(xiāng)紹興接母親,親眼看到故鄉(xiāng)的破舊不堪和農(nóng)民生活的貧困,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一年后就以這次經(jīng)歷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小說《故鄉(xiāng)》。
二、整體感知。
速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主要故事情節(jié)。
深冬的某天,“我”回故鄉(xiāng)賣屋搬家,見到了楊二嫂和閏土,感受到農(nóng)村經(jīng)濟日益凋敝,農(nóng)民生活日益貧困,最后我動身離開故鄉(xiāng),宏兒的話寄托了我的希望。
三、品味“變化”——“景”變:
本文主人公是二十年后再回故鄉(xiāng)的,此時的故鄉(xiāng)“景”與“人”必然有了一定的變化。請再次細讀課文,先找出景物的變化變化。
1、組織學生從景物的色彩、形態(tài)、溫度等角度來分析本文主人公腦海中故鄉(xiāng)景物的特征,并給腦海中的風景擬名(如“神異的圖畫”、“月下綠灘”等)。同時組織學生用精煉的詞語概括這樣的景色給人的感受(如:“神奇”“美麗”等)。
2、組織學生從景物的色彩、形態(tài)、溫度等角度來分析本文主人公二十年后所見故鄉(xiāng)景物的特征,并給所見的風景擬名(如“荒村”、“老屋一角”等)。同時組織學生用精煉的詞語概括這樣的景色給人的感受(如:“蕭條”“死氣沉沉”等)。
四、課后作業(yè)。
本文所體現(xiàn)的的變化是“人”,讀課文,感受“人”的變化。
(1)組織學生談談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分別給人留下的印象。
(2)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17—28自然段,55—72自然段。通過朗讀加深對閏土變化的感受。
(3)組織學生談談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分別給人留下的印象,用精煉的詞語或短語概括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特征。(少年閏土:聰明、機靈中年閏土:淳樸、善良、遲鈍、麻木)。
p
故鄉(xiāng)九年級語文教案篇三
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2000余里,別了20余年的故鄉(xiāng)去。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肅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阿!這不是我20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xiāng)?
我所記得的故鄉(xiāng)全不如此。我的故鄉(xiāng)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釋說:故鄉(xiāng)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涼,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變罷了,因為我這次回鄉(xiāng),本沒有什么好心緒。
我這次是專為了別他而來的。我們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經(jīng)公同賣給別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須趕在正月以前,永別了熟識的老屋,而且遠離了熟識的故鄉(xiāng),搬家到我在謀食的異地去。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門口了。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當風抖著,正在說明這老屋難免易主的原因。幾房的本家大約已經(jīng)搬走了,所以很寂靜。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
我的母親很高興,但也藏著許多凄涼的神情,教我坐下,歇息,喝茶,且不談搬家的事。宏兒沒有見過我,遠遠的對面站著只是看。
但我們終于談到搬家的事。我說外間的寓所已經(jīng)租定了,又買了幾件家具,此外須將家里所有的木器賣去,再去增添。母親也說好,而且行李也略已齊集,木器不便搬運的,也小半賣去了,只是收不起錢來。
"你休息一兩天,去拜望親戚本家一回,我們便可以走了。"母親說。
"是的。"。
"還有閏土,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很想見你一回面。我已經(jīng)將你到家的大約日期通知他,他也許就要來了。"
這時候,我的腦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這少年便是閏土。我認識他時,也不過十多歲,離現(xiàn)在將有30年了;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這祭祀,說是30多年才能輪到一回,所以很鄭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講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個忙月(我們這里給人做工的分三種:整年給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長年;按日給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種地,只在過年過節(jié)以及收租時候來給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稱忙月),忙不過來,他便對父親說,可以叫他的兒子閏土來管祭器的。
我的父親允許了;我也很高興,因為我早聽到閏土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紀,閏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親叫他閏土。他是能裝捉小鳥雀的。
我們那時候不知道談些什么,只記得閏土很高興,說是上城之后,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
"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閏土又對我說:
"現(xiàn)在太冷,你夏天到我們這里來。我們?nèi)绽锏胶_厵z鬼見怕也有,觀音后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賊么?"。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猬,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的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輕輕地走去......"。
我那時并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么一件東西-便是現(xiàn)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他不咬人么?"。
"有胡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jīng)歷,我先前單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賣罷了。
"我們沙地里,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
阿!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須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里,哭著不肯出門,但終于被他父親帶走了。他后來還托他的父親帶給我一包貝殼和幾支很好看的鳥毛,我也曾送他一兩次東西,但從此沒有再見面。
現(xiàn)在我的母親提起了他,我這兒時的記憶,忽而全都閃電似的蘇生過來,似乎看到了我的美麗的故鄉(xiāng)了。我應聲說:
"這好極!他,--怎樣?......"。
"他?......他景況也很不如意......"母親說著,便向房外看,"這些人又來了。說是買木器,順手也就隨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母親站起身,出去了。門外有幾個女人的聲音。我便招宏兒走近面前,和他閑話:問他可會寫字,可愿意出門。
"我們坐火車去么?""我們坐火車去。"。
"船呢?"。
"先坐船,......"。
"哈!這模樣了!胡子這么長了!"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起來。
我吃了一嚇,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50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
我愕然了。
"不認識了么?我還抱過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親也就進來,從旁說:"他多年出門,統(tǒng)忘卻了。你該記得罷,"便向著我說,"這是斜對門的楊二嫂,......開豆腐店的。"。
"那有這事......我......"我惶恐著,站起來說。
"那么,我對你說。迅哥兒,你闊了,搬動又笨重,你還要什么這些破爛木器,讓我拿去罷。我們小戶人家,用得著。"。
"我并沒有闊哩。我須賣了這些,再去......"。
"阿呀呀,你放了道臺了,還說不闊?你現(xiàn)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還說不闊?嚇,什么都瞞不過我。"。
我知道無話可說了,便閉了口,默默的站著。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錢,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錢......"圓規(guī)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
此后又有近處的本家和親戚來訪問我。我一面應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這樣的過了三四天。
一日是天氣很冷的午后,我吃過午飯,坐著喝茶,覺得外面有人進來了,便回頭去看。我看時,不由的非常出驚,慌忙站起身,迎著走去。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jīng)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我這時很興奮,但不知道怎么說才好,只是說:"阿!閏土哥,--你來了?......"。
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涌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么擋著似的,單在腦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臉上現(xiàn)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tài)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
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jīng)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
他回過頭去說,"水生,給老爺磕頭。"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來,這正是一個廿年前的閏土,只是黃瘦些,頸子上沒有銀圈罷了。"這是第五個孩沒有見過世面,躲躲閃閃......"。
母親和宏兒下樓來了,他們大約也聽到了聲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實在喜歡的了不得,知道老爺回來......"閏土說。
"阿,你怎的這樣客氣起來。你們先前不是哥弟稱呼么?還是照舊:迅哥兒。"母親高興的說。
"阿呀,老太太真是......這成什么規(guī)矩。那時是孩子,不懂事......"閏土說著,又叫水生上來打拱,那孩子害羞,緊緊的只貼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個?都是生人,怕生也難怪的;還是宏兒和他去走走。"母親說。
宏兒聽得這話,便來招水生,水生卻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親叫閏土坐,他遲疑了回,終于就了坐,將長煙管靠在桌旁,遞過紙包來,說:"冬天沒有什么東西了。這一點干青豆倒是自家曬在那里的,請老爺......"。
我問問他的景況。他只是搖頭。
他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約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時,便拿起煙管來默默的吸煙了。
母親問他,知道他的家里事務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沒有吃過午飯,便叫他自己到廚下炒飯吃去。
他出去了;母親和我都嘆息他的景況: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母親對我說,凡是不必搬走的東西,盡可以送他,可以聽他自己去揀擇。
下午,他揀好了幾件東西:兩條長桌,四個椅子,一副香爐和燭臺,一桿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們這里煮飯是燒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們啟程的時候,他用船來載去。
夜間,我們又談些閑天,都是無關緊要的話;第二天早晨,他就領了水生回去了。
又過了九日,是我們啟程的日期。閏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沒有同來,卻只帶著一個五歲的女兒管船只。我們終日很忙碌,再沒有談天的工夫。來客也不少,有送行的,有拿東西的,有送行兼拿東西的。待到傍晚我們上船的時候,這老屋里的所有破舊大小粗細東西,已經(jīng)一掃而空了。
我們的船向前走,兩岸的青山在黃昏中,都裝成了深黛顏色,連著退向船后梢去。
宏兒和我靠著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風景,他忽然問道:"大伯!我們什么時候回來?"。
"回來?你怎么還沒有走就想回來了。"。
"可是,水生約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睜著大的黑眼睛,癡癡的想。
我和母親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閏土來。母親說,那豆腐西施的楊二嫂,自從我家收拾行李以來,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個碗碟來,議論之后,便定說是閏土埋著的,他可以在運灰的時候,一齊搬回家里去;楊二嫂發(fā)見了這件事,自已很以為功,便拿了那狗氣殺(這是我們這里養(yǎng)雞的器具,木盤上面有著柵欄,內(nèi)盛食料,雞可以伸進頸子去啄,狗卻不能,只能看著氣死),飛也似的跑了,虧伊裝著這么高底的小腳,竟跑得這樣快。
老屋離我愈遠了;故鄉(xiāng)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并不感到怎樣的留戀。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那西瓜地上的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來十分清楚,現(xiàn)在卻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親和宏兒都睡著了。
我躺著,聽船底潺潺的水聲,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但我們的后輩還是一氣,宏兒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然而我又不愿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愿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jīng)生活過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閏土要香爐和獨臺的時候,我還暗地里笑他,以為他總是崇拜偶像,什么時候都不忘卻。現(xiàn)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
我在蒙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921年1月。
故鄉(xiāng)九年級語文教案篇四
生:點明了“我”深冬的某天回故鄉(xiāng),在船上。描寫了故鄉(xiāng)的蕭條景象,渲染了沉寂、荒涼的氣氛,襯托出“我”的悲涼心情。
師:第四段第五句表現(xiàn)了“我”的什么心情?
生:本已看到故鄉(xiāng)變壞,卻又尋找自我安慰,流露出一種憂憤之情。
師:小說第一部分(1—5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生:描寫了故鄉(xiāng)的蕭條景象和“我”見到故鄉(xiāng)的復雜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鄉(xiāng)的目的。
師:第二部分第一層(6—8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生:寫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涼之中;還寫與母親商定搬家的事情。
師:第二部分第二層(第九段到“我得去看看”)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生:“我”回憶了與少年閏土的友情。
生:這一層主要刻畫了楊二嫂這個城鎮(zhèn)小市民的典型人物。
師:第二部分第四層(到“已經(jīng)一掃而空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生:準確、生動地刻畫了中年閏土的外貌、神情、語言,從而使我們看到了閏土的變化,看到了一個在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奴役下尚未覺醒的貧苦農(nóng)民的形象。
師:請概括第二部分的意思。
生:“我”回故鄉(xiāng)的所見所聞所感。
師:第三部分第一層(到“竟跑得這樣快”)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生:“我”的一家人乘船離開故鄉(xiāng),其中插敘了有關楊二嫂的細節(jié)。這個插敘是對人物的補敘。
師:第三部分第二層(到結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生:這一層主要寫“我”坐在船上,漸離故鄉(xiāng)的感受。
師:請概括第三部分的意思。
生:“我”懷著深深的失望與痛苦的心情離開故鄉(xiāng),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觀,而是把希望寄托于未來,寄托于下一代。
師:這篇小說的線索是什么?
生:這篇小說以“我”回故鄉(xiāng)為線索。
師:小說是按照什么順序安排情節(jié)的?
生:是按照“回故鄉(xiāng)”——“在故鄉(xiāng)”——“離故鄉(xiāng)”的順序安排情節(jié)的。
師: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從不同角度寫了閏土的變化。著力描寫他的變化有什么作用?
生:通過這些變化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主義的壓榨給人民造成的苦難,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揭示當時社會的弊端,從而啟發(fā)人們?nèi)ド钏?,去探索,去走希望之路?/p>
師:從楊二嫂的變化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樣的人?這對表現(xiàn)主題思想有什么作用?
生:從她的變化中,可以看出,楊二嫂曾是一個被稱作“豆腐西施”,充當招徠生意的“廣告”,被侮辱、被損害的恩人物。由于長期艱辛生活的磨難,她變得尖酸、刻薄、庸俗、勢利。她是一個貪小便宜、自私的小市民,辛苦恣睢的典型。楊二嫂的變化說明,在軍閥勢力的統(tǒng)治下,故鄉(xiāng)日趨破產(chǎn),城鎮(zhèn)市民日趨貧困。
師:小說中的“我”是怎樣一個人物?
生:“我”過著辛苦輾轉的生活。他看到故鄉(xiāng)變壞的情景,自感悲哀、失望,但又不甘心故鄉(xiāng)壞下去,“我”為故鄉(xiāng)的遠景構制著藍圖,憧憬著美好的新生活?!拔摇辈皇窍恋闹R分子,而是一個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具有民主進步思想傾向的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形象。
師:這篇小說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生:這篇小說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農(nóng)村破產(chǎn),農(nóng)民生活痛苦的現(xiàn)實;同時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閡;真切地抒發(fā)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強烈不滿,希望有新生活的熾熱感情。
故鄉(xiāng)九年級語文教案篇五
1.理清小說結構層次,感悟作者的情感脈絡及探求人生新路的執(zhí)著信念。
2.學習運用語言、心理、外貌等刻畫人物的方法以及運用對比方法刻畫人物、突出中心的寫法。
3.揣摩、品味課文的抒情意味的語言,積累詞語、句子和精彩語段。
4.在本文閱讀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思維,教給閱讀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運用對比寫法表現(xiàn)小說的主題的寫法。
2.探討人物與主題的關系。
【教學難點】。
最后三個自然段的深刻含義。
一、復習導入。
聽寫字詞。
二、復習有關閏土的描寫。
對比內(nèi)容。
少年閏土。
中年閏土。
外貌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頸上套一個銀項圈,有一雙紅活圓實的手。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動作。
語言活潑剛健,動作干脆利落,說話脫口而出,樸質(zhì)、生動;有智有勇,熱情、純真。
4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說也說不完。說話前的神態(tài)是“歡喜--凄涼--恭敬”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xù)續(xù),謙恭而又含糊,顯得遲鈍麻木。說話后的神態(tài)是“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
9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里有說不盡、道不明的苦處。
對我態(tài)度“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送我貝殼和鳥毛,告訴我很多希奇的事。對“我”友好,熱情,和“我”建立了純真的友情。恭敬地叫“老爺”,要水生“給老爺磕頭”,認為少年時的“哥弟稱呼”是“不懂事”,不成“規(guī)矩”。和“我”之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生活態(tài)度捕鳥、看瓜、刺碴、拾貝、觀潮……。
——天真活潑、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揀了“一副香爐和燭臺”。
——將希望寄托于神靈。
三、品味有關楊二嫂的`對比描寫。
四、品味語言,體會感情:
齊讀第三部分課文,品味、領悟小說語言的含義。(出示問題,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引導)。
1.從文中看,“我”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明確:文中的“我”是一個有作者影子,具有進步思想傾向,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形象。
(討論并歸納:指封建思想,等級觀念毒害下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淡隔膜。)。
(討論并歸納: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學生討論后歸納:這段話告訴我們,希望的有無,取決于實踐,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奮斗,等于沒有希望;希望雖然遙遠,而且實現(xiàn)起來困難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奮斗,去實踐,希望就能實現(xiàn)。表達了“我”對“新生活”一定會來臨的堅定信心。
五、理解朗讀,積累詞語:
“學理如建樓,學文如堆沙”。學習語文,強調(diào)的是在文本閱讀過程中,要注意積累詞語、格言警句和精彩語段,豐富自己的詞匯,為今后的更好地讀寫打基礎,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詞語作業(yè),摘抄本文中你喜歡的詞、句、段,然后全班交流。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全文,圈劃摘抄文中詞語。
2.挑生讀一讀各自摘抄的詞語、句子、段落。
六.回顧過程,交流收獲:
2.同學們都采用了什么方法來學習《故鄉(xiāng)》?我們是學習按怎樣的步驟來學習課文的?請同學們回顧學習一下學習本文的過程。
引導學生回顧故鄉(xiāng)的學習過程,歸納小說閱讀的方法:感知小說內(nèi)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感悟語言——摘抄積累語詞。
七.拓展訓練,布置作業(yè):。
欣賞小說,要學會分析人物,因為人物是小說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分析人物時,不妨寫一寫人物小傳。請你為閏土寫一人物小傳。
【板書設計】。
小說閱讀方法:感知內(nèi)容——分析形象——品味語言——積累語詞。
【設計思路】。
故鄉(xiāng)九年級語文教案篇六
本篇課文為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本節(jié)課的講授內(nèi)容是第二課時的內(nèi)容,著重講授“重復”、“對比”手法的運用。該篇作為魯迅的短篇小說名篇,具備了寫作賦形思維訓練中“起、承、轉、合”的寫作思路,作為短篇小說的典范之作,該課書首先要求學生進一步掌握小說的相關知識及對小說的簡單鑒賞分析,學會并力求掌握從人物分析推知小說主題的鑒賞原則,再通過后面幾課的學習,構建小說鑒賞的基本框架,具備小說鑒賞的基本能力,為以后學習、鑒賞,乃至創(chuàng)作小說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該篇小說中多次用到“重復”和“對比”的手法,熟練掌握這兩種手法對于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的提高勢必起到積極的作用。其教學內(nèi)容、地位和作用可作以下圖示:
知識目標:了解、掌握小說的基本知識。
明確作者是如何運用“重復”、“對比”的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和展現(xiàn)主題的能力目標:掌握從細節(jié)、動作、語言、外貌、心理等描寫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并由此推知文章主題的鑒賞方法。
情感目標:理解人物形象的復雜感情。
重點:人物形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爸貜汀?、“對比”手法的運用分析。
難點:從分析人物到提升主題的思維訓練?!爸貜汀?、“對比”手法在實際寫作中的運用。
在這節(jié)課中我將努力為學生展示較為詳細的“重復”、“對比”手法的運用分析,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模擬片段操作、改進幾個步驟來掌握這兩種手法的運用。第一課時簡單回憶作者,重點完成課文內(nèi)容分析和人物分析;第二課時簡單回憶第一課時所講要點,重點完成寫法分析和寫作片段訓練。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實際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以學生思維操作為主,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靈感誘發(fā)法、直觀教學法和操作訓練法,并注重教師示范。
學生在學習本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之前,必須認真預習課文,并十分熟悉課文內(nèi)容,在學習過程中注意仔細觀察,積極思考,注意吸收、借鑒、模寫和自評。
故鄉(xiāng)九年級語文教案篇七
1.教材的內(nèi)容,地位和作用。
本篇課文為初中語文第五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本節(jié)課講授內(nèi)容,是第二課時的內(nèi)容,著重分析“閏土”這一人物形象及其所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該課書首先要求學生進一步掌握小說的相關知識及對小說的簡單鑒賞分析,學會并力求掌握從人物分析推知小說主題的鑒賞原則。再通過后面幾課的學習,構建小說鑒賞的基本框架,具備小說的基本鑒賞能力,為今后的學習、鑒賞,乃至創(chuàng)作小說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掌握小說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標:理解人物形象的復雜感情。
3.教學重難點。
重點:人物形象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難點:從分析人物提升主題。
二、教法、學法說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在向?qū)W生教授知識時,自然要考慮到學生在學習本課時的原有基礎、現(xiàn)有困難及學習心理特征,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難點及教學方法。我的教學對象是初三六班的學生,這是本學期重新組合的班級,除了十個優(yōu)生,大部分同學基礎不好,學習的激情不高,尤其是對小說的鑒賞能力有限?!豆枢l(xiāng)》的教學是本單元小說鑒賞的起始課,對后面的教學有著領起、示范作用。且《故鄉(xiāng)》一課容量較大。我擬訂四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對基礎知識和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第二課時對重點人物分析及主題的把握,第三課時把握其他人物對表現(xiàn)主題的作用,第四課時寫作手法、語言特點的體會。因此,我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必須認真預習課文,十分熟悉課文內(nèi)容,認真組織排演情景劇,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積極思考,注意吸收,聯(lián)想。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努力讓學生觀察思考,模擬片段來把握人物形象,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多媒體演示。
三、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
1.復習小說的三要素及本文寫作背景和情節(jié)結構。
2.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是怎樣的故鄉(xiāng)?(朗讀2、12段)。
由問題故鄉(xiāng)最大的變化是什么?(人)點明本節(jié)課學習目標和重點,進入新課。
小說是通過塑造人物來反映生活。
(二)、合作探究——人物分析。
1.誰是主人公(以辯論形式分析主人公是誰,“我”或“閏土”)。
教師歸納:小說的主人公不取決于他在小說中占的篇幅多少,而是看人物對表現(xiàn)中心的作用。
舉例《七根火柴》。
2.分析閏土。
(2)為讓學生更深刻的把握人物特征,更直觀的感受人物的變化,讓學生表演情景劇“少年閏土與‘我’”和“中年閏土與‘我’”。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分析:閏土最大的變化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從而把握的主題-------在鮮明的對比中,揭示了閏土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經(jīng)濟上的剝削,政治上的壓迫,精神上的摧殘,也揭示了閏土們悲慘命運的深刻的社會原因是多子、饑荒、稅、兵、匪、官、紳。是舊中國貧苦農(nóng)民的典型。
3、簡析楊二嫂。
因時間的關系讓學生以楊二嫂自我介紹的表演形式來了解人物形象的特點。通過學生討論分析“為什么要寫楊二嫂?”引導學生更深一步的對主題把握。
楊二嫂是當時社會既被侮辱、被損害,而又深受私有觀念支配的村鎮(zhèn)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兩個意義: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來襯托閏土的純樸善良;二是用她的變化來說明城鎮(zhèn)小市民的貧困化,從另一側面反映了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破敗,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弊病。
(三)、拓展延伸。
1.綜合前兩課的內(nèi)容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或父母的故鄉(xiāng)的變化及感受。以此聯(lián)系既可提高學生對作品主題的挖掘能力(由小變化看社會大問題),又可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2.回憶你所知道的關于故鄉(xiāng)的詩句。以此積累文學知識,加深文學素養(yǎng)。
教學反思:這是魯迅先生一篇經(jīng)典的短篇小說。由于課文內(nèi)容離現(xiàn)今時代較遠,有些句子比較深奧,人物較多,學生在主題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考慮到以上因素,我在設計本篇教案時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在教學的實踐中,讓學生自主排演課文片段,深入把握、了解人物形象及人物身上所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使真正地參與到學習當中來,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在教學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理念,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及能力,自主學習為主,教師適當點撥。對一些細節(jié)問題的理解學生沒有深刻體驗,教師歸納的稍多這點我認為是準備工作不夠充分,對學生方面考慮欠缺,這些都暴露了自己的教學弱點。
故鄉(xiāng)九年級語文教案篇八
這節(jié)課是第四單元小說部分的起始課,在此之前,學生在初一、初二曾學過幾篇小說,在課外也可能閱讀過小說,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在對小說的認識和閱讀上存在著一些誤區(qū),因此,本節(jié)課把教會學生閱讀小說的方法作為重點,這樣雖然使本課的教學時間延長了,但如果學生掌握了學習技巧,對本單元其它課的教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會使他們終生受益。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
1、削除學生在小說認識上的誤區(qū);
2、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小說的方法;
3、運用所學方法初步學習《故鄉(xiāng)》一課。
本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是:
開始還是“今天我推薦”這個固定欄目,實踐證明這個欄目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口頭表述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很有效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由辨析《故鄉(xiāng)》的體裁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由學生暢談他們對小說的認識和理解,以及他們閱讀小說的方法,然后師生共同探討,削除大家在小說認識上的誤區(qū),總結閱讀小說的方法,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交流、合作、創(chuàng)造等諸多能力;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運用總結出的小說閱讀方法去學習《故鄉(xiāng)》一課,主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時間的關系,本節(jié)課只是從宏觀上把握作者、時代背景、及小說三要素在本文中的體現(xiàn),至于人物形象的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主題的理解等等可專門用兩至三課時來完成。
為了完成以上教學任務,我采用“競賽制”教學法教學,這種教法就把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試題化,通過競賽形式完成教學任務,它是我于三年前開始摸索出的,現(xiàn)以被列為省級教研課題。
這種教法的特點是:
1、激趣性,它能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競爭性,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能力。
3、合作性,由于采用分組比賽,組內(nèi)合作必不可少,因此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達到“實現(xiàn)問題共解,過程共同經(jīng)歷,結果共同分享”的合作目的。
4、主體性,這種教法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變化,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了教學資源的選擇者,比賽活動的組織者、主持人和裁判員,而把學生變成了參賽選手,每位學生都感覺自己既像演員,又像觀眾,使他們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參與性都得到了體現(xiàn),使他們真正變成了學習的主人。
5、全面性,由于問題的設計,答題者的選擇有師生共同參與,因此可全面考查學生所學知識,可全面考查每一位學生。
6、愉悅性,這種教法使課堂成為開放性的,因此可以形成和諧、融洽、寬松的學習氛圍,利于挖掘?qū)W生智慧的潛能,提高學習效率。
本節(jié)課我沒有采用任何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主要目的是嘗試在教學硬件建設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改進教法,指導學法來提高教學效率。
故鄉(xiāng)九年級語文教案篇九
韶關南雄黎口中學邱小兵。
目的要求:分析人物命運變化的原因,探討小說的主題,陶冶學生情感;初步培養(yǎng)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重點難點:1、對比分析閏土命運的變化及其變化的原因,探討小說的主題是重點。
2、引導學生理解、體驗作品中“我”的情感經(jīng)歷是本課要突破的難點。
教學方法:1、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綜合運用講述,設問、啟發(fā)、討論等法。
2、在各環(huán)節(jié)中,滲透審美體驗。
總教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分析閏土命運的變化及其變化的原因,探討小說主題,滲透情感體驗。
教學步驟?:
一、?????渲染氣氛,激發(fā)情感。(導入??新課)。
同學們,一提到故鄉(xiāng),我們的心中便會涌起許多溫馨而美好的回憶:有童年的歡聲笑語,有熟悉的山山水水,有難忘的父老鄉(xiāng)親……終生相伴,魂牽夢繞。是的,我們常懷戀故鄉(xiāng)的昨日,但我們更應關注故鄉(xiāng)的今日和未來。因為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一切都在變,人在變,生活在變,我們的故鄉(xiāng)也在變,我們應以深情的目光關注故鄉(xiāng)的變化。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都曾以深沉的筆調(diào)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愛戀、憂傷和希望。
《故鄉(xiāng)》就是這樣的一篇小說。它寫出了作者在一個巨變、動蕩的時代中對故鄉(xiāng)的關注。小說中有父老鄉(xiāng)親的艱辛苦難,有作者無盡的孤獨、悲哀和憂傷。作品中的我回到了久別的故鄉(xiāng),但“我”并沒有什么好心緒,因為這次回故鄉(xiāng)卻是為了永別故鄉(xiāng)而來的。由于母親的提醒,我想起了童年時代的好友――閏土。于是,“我”便沉浸在往日的回憶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悟、體驗少年閏土帶給我的歡樂和中年閏土帶給我的悲哀和憂傷。
二、分析少年閏土的形象,學生閱讀。
(一)整體感知:母親提起閏土時,我想起了那些情景?
明確:海邊月夜圖、快樂。
[4]。
故鄉(xiāng)九年級語文教案篇十
細雨盈盈柳抽枝,樹靈鳴炎朵蓮開,清風拂面麥浪涌,寒襲雪飛萬里延。
——題記。
我的家鄉(xiāng)位于平原地帶,雖沒有峻拔陡峭的高山,卻可目睹母親黃河的洶涌澎湃;雖沒有一望無際的蔚藍海洋,卻有由五谷雜糧繪制的江洋;雖沒有源源財富,卻有我們自己的精神食糧;雖沒有錦繡繁華,卻有花朵主宰的聚會……我的家鄉(xiāng)是河南濮陽范縣。
我喜歡家鄉(xiāng)的新春??粗鵀r瀝淅淅的雨水,如空軍一般降臨。救援這片缺水的大地??茨强萘G衣,看那狂野背墨綠,看那枝頭雀鳴叫,“看那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一片欣欣向榮之景映入眼簾,不見那低矮土胚小屋,不見那黃沙滿地、垃圾亂踢。春天,是一年的起點,新的未來就在明天。
我歡喜家鄉(xiāng)的炎夏?!暗净ㄏ憷镎f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夏季炎,又逢忙種,苦不堪言,但也可從中體味到農(nóng)家的樂趣。那樹中精靈知了高昂憤歌,打破寂靜,使得空氣也活潑了起來,不見那污泥荒地,代之清香荷蓮。萬畝蓮池香萬里,蓬中小船孕蓮子。荷花可以說是家鄉(xiāng)特產(chǎn)!沁人心脾的清香安撫人們躁亂的心情、撫平心中的不快,飽滿的蓮子可以清熱解毒、煮粥熬湯。稻田與荷塘相連,不知是蓮中有稻葉的嫩香還是稻中有蓮的芬芳。夏天,是忙碌的季節(jié),今日的忙礙是為了明天的豐收。
我傾慕清秋,來到田間的土埂上,放眼望去,一片金色的汪洋,飽滿的穗子沉甸甸的,壓著纖細的稻桿彎起了腰,深吸一口氣,喜悅的氣息夾雜著陽光沁入心脾,這是農(nóng)民最喜歡的味道。隨著科技術的發(fā)展,農(nóng)業(yè)科技也不甘落后窮追猛趕?,F(xiàn)在每年都不會出現(xiàn)欠收的現(xiàn)象,風雨再大也不會是麥子倒伏。這樣的豐收必須也是一項不小的工作,必須全家老小齊上陣。但是現(xiàn)在有了自動收割機。他減輕了我們的擔子,不僅快速收割完畢,而且穗粒與桔桿分離。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今日的豐收是為了回報昨日的付出和鼓勵明天的奮斗。
我留戀寒冬,“寶刀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秋去冬來,冬天是短暫的休息,也有節(jié)日的歡樂。一朵朵美麗的“花”開在許久的天空;一份份紅錢包的福氣投入孩子們的懷抱;一句句來自相鄰由衷的祝愿傳入人們的耳朵。暖人們的心懷,一次次繁忙的準備都充滿著幸福。冬天,是高興的季節(jié),今日的享受是為了明天更好的付出。
贊我故源,地大物博,變化萬千。
故鄉(xiāng)九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一
2、領會并賞析這兩首詞,達到熟讀成誦。[教學重點]。
1、領略詞的意境,體會詞人的感情。
2、準確背誦這兩首詞。[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晏殊(911-1055),北宋詞人。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景德中賜同進士出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謚元獻。
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xiàn)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已的影響。《浣溪沙》中“無可奉告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二句,傳誦頗廣。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辭?!?989年版)。
2、朗讀指導。
教師范讀,學生反復誦讀,讀第一句用輕松的語調(diào),第二句用沉思的口吻,第三句用疑問的語把留戀企盼之情傳達出來,第四句用降調(diào)把無可奈何的心情讀出來,第五句用懷疑思考的語氣來讀,第六句用低沉緩慢的語調(diào)來讀。
(教師范讀,學生反復誦讀,評論,示范,糾正,讀到最好為止。)。
3、詩詞賞析。
這首詞蘊涵了哪些人生哲理?(學生分組討論,體會,感悟)討論明確:
(1)“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p>
對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雖惋惜留戀也無濟于事,但翩翩歸來的燕子象征著美好的事物,令人欣慰。
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涵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會有美好的事物出現(xiàn),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事物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原封不動的重現(xiàn),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因此,在有所慰藉的同時又不覺感到一絲惆悵。
這兩句將景物和人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景中寓情,賦中有比,更加委婉含蓄地書寫了這種傷別懷舊之情。
(3)“小園香徑獨徘徊?!痹谌松猛局?,在惋惜、欣慰,惆悵之余,我們是否應像詞人一樣獨自沉思一番,反省一番,憧憬一番呢?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
故鄉(xiāng)九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二
2、懂得勤奮是成功的關鍵。
1、弄清文章的議論三要素。
1、從議論文三要素入手把握全文內(nèi)容;
2、列舉成功的例子,交流成功的條件。
一、這首小詩告訴人們不要只看到并“驚羨”于別人成功所得的榮譽,而要了解在成功的后面所蘊含的艱辛和曲折,要學習花的奮斗和犧牲,從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長的經(jīng)驗,這才是更重要的。
導入《成功的花》。
二、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議論文的三要素。
四人小組討論。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中心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3、用了哪些論據(jù)?各屬于什么論據(jù)?(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4、論證過程中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明確:
1、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很下工夫。
2、文章開頭闡釋了“成功”的概念,由此引出成功的公式,說明成功需具備的條件,接著對三個必要條件依次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中心論點,強調(diào)勤奮是成功的關鍵。然后進一步論證勤奮的重要性。
3、事實論據(jù):
囊螢、映雪、懸梁、刺股——勤奮的重要。
自身的經(jīng)歷——機遇的重要性。
道理論據(jù):
韓愈: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理解:學業(yè)的精深在于勤奮刻苦,荒廢在于嬉戲玩樂。行為道德的成功在于深思熟慮,毀敗在于隨便不假思索。
王國維: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須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理解:第一境登高望遠,樹立目標(預期)。
第二境百折不撓,發(fā)奮圖強(勤奮)。
第三境。
4、論證方法。
舉例論證(例證法)引用論證(引證法)對比論證(第7節(jié))。
故鄉(xiāng)九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三
1.知識與能力:
(1)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初淺了解孟子及其思想。
(2)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能自己釋義、翻譯這篇文言文。
(3)辨析疑難字詞,疏通疑難句意,積累文言詞匯,如一詞多義,虛詞的作用及通假字現(xiàn)象,“郭、池、委、去、固、域、兵革、親戚”等字詞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
(1)掌握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理解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2)反復練習誦讀,在讀中積累文言詞匯,在讀中品味文言韻味,在讀中感知內(nèi)容要點,在讀中領悟文章內(nèi)蘊,在讀中鑒賞語言的精辟,在讀中質(zhì)疑探疑解疑,在讀中走近孟子。
(3)鼓勵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通過合作交流,共同探討,解決疑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理解“人和”的含義,并從中受到教益。
(2)感悟孟子超人的智慧。
(3)通過思讀、悟讀,讓學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
1、掌握重要字詞的含義,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掌握文章的論述特點。
2、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說理方法。
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基本理清作者的論證思路,運用所學議論文知識分析文章。
(以讀為核心,討論點撥,師生互動)。
1課時。
(一)導入。
故鄉(xiāng)九年級語文教案篇十四
1、誦讀幾遍;解釋劃線的詞句及加點的詞語。
2、找出《浣溪沙》詞押韻的平仄規(guī)律。[作者簡介]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屬江蘇)人,一說湖州(今屬浙江)人,李昪長子,史稱南唐中主。璟多才藝,好讀書,文士韓熙載、馮延巳、李建勛、徐鉉時時在其左右,相與講論文學?!督弦笆贰氛f他“時時作為歌詩,皆出入風騷”。但流傳下來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詩和四首詞。其詞蘊藉含蓄,深沉動人。王安石盛贊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王國維則稱其“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
[品讀與探討]。
1、這首詞中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這首詞中塑造了思念遠人的思婦形象,抒發(fā)了孤單寂寞之情。
2、為什么歷來人們都稱頌“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兩句?
[明確]因為這兩句詞在寫法上虛實結合,寄托深遠:“夢回雞塞遠”是虛景,在睡夢中見到遙遠的邊關而去找尋想念的人;“細雨”是醒來后的實景,細雨迷蒙正與夢境的迷離相結合——邊關何其遙遠。后句“玉笙吹徹”為實,“寒”字寫人的內(nèi)心凄冷,為虛,渲染了抒情女主人公不堪遲暮的感傷心情。
3、請說說《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這首詞的詞眼是什么并說明理由。
’是夢殘也,‘小樓吹徹玉笙寒’是曲殘也,人在殘年感已多,‘多少淚珠無限恨’,矧(況且)更‘倚闌干’對此殘景乎?全闋脈絡貫通,若拆散便不可得其解;而意相聯(lián)屬,似亦并不宜摘句以欣賞之耳?!?/p>
4、簡介李煜詞《烏夜啼》的大致詞意,初步整體理解詞意。
[又:講析已經(jīng)批閱的作業(yè),強調(diào)“花間詞派”兩大代表作家不同的詞風。][布置作業(yè)]。
1、背誦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體會該詞上片直抒胸臆,下片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體會詞中“閑愁”的連續(xù)性。
故鄉(xiāng)九年級語文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通過原詩與改寫詩歌停連、重音、關鍵詞、換行的對比品析,感受詩歌情感意蘊,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詩歌鑒賞能力。(重點)。
2.進行仿寫訓練,提高學生的詩歌創(chuàng)作能力。(難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讀題目,說說自己心中的“四月天”。
2.詩歌重點寫“你”還是“四月天”?從詩歌中找出依據(jù)。
3.要表達心中所愛用“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不是更直接更熱烈,為什么詩人卻選擇用“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來抒發(fā)“愛”的情感?這一句又出現(xiàn)在詩中哪些地方?說說你的看法。(詩意?詩眼)。
二、課堂活動:我讀?我比。
看看展示的詩歌與原文哪兒不一樣?比一比哪個更能寫出“四月天”的美。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一句愛的贊頌。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聲點燃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換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
黃昏吹著風的柔軟,
星子在無意中閃爍,
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
鮮艷百花的冠冕你戴著,
你是天真,莊嚴,
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
新鮮初放的綠,你是;
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進行重點詞句“點亮”與“點燃”,“交舞”與“交換”,“柔”“閃”與“柔軟”“閃爍”,“細雨點灑在花前”與“細雨點,灑在花前”等詞語、斷句的比較,換行的品析,重音與節(jié)奏的感受。所有的活動在朗讀的基礎上開展。
(通過停連、節(jié)奏、重音、換詞比較等方法進行朗讀活動,品析詩歌意蘊,讀出“四月天”之美妙絕倫。)。
三、課堂活動:我悟?我說。
1.由副標題“一句愛的贊頌”回歸題目,挖掘詩歌內(nèi)涵。
因為愛“你”,“你”人間的“四月天”。用心中之美景寫心中所愛。
2.“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品析主旨句。
有愛就有溫暖,就有希望,未來如此,生活亦如此。
四、課堂活動:我心?我寫。
仿寫“你是……”
五、課堂活動:我情?我抒。
師生合作完成配樂朗誦。
六、作業(yè)。
薦讀《最美人間四月天》,摘抄感受最深的語句,寫寫自己的體會。
故鄉(xiāng)九年級語文教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賞析詩詞的三個基本方法。
2、體會蘇軾心系民生的感情、樂觀豁達,胸懷寬廣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
學會勤誦讀、多聯(lián)想、抓意象的賞析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蘇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懷大愛的寬廣情懷。
一、導入:
周杰倫的《東風破》這首歌怎么來的?是詞作者方文山根據(jù)蘇軾的詞《東風破》改編而成,東風破是詞牌名。我們剛學過蘇軾的詞《江城子.密州出獵》,詩《贈劉景文》,唐詩宋詞,詩詞是中國文學中很重要的二種體裁,那么詩詞有些什么區(qū)別呢?詞有詞牌名,詩只有題目,詞可有題目也可沒有題目,詞的句式長短不一,詩則字數(shù)一致。詞牌即詞的格式有一千多種,而詩只有幾種,故詞自由得多。
二、對于詩詞,我們該怎樣去欣賞呢?請同學們先說一說。
今天我們就以蘇軾的《浣溪沙》為例,來學習詩詞賞析的一些基本方法。
1、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勤誦讀是一個鑒賞的好方法。
先請一個學生讀一讀,要求準確流利,字正腔圓。請學生評價。老師指正:上下片要停頓長些。再請學生讀。
足蹈也叫踏歌,請學生腳踏節(jié)奏讀。然后手舞足蹈配合讀。
古人作詩詞講究平仄,平聲應讀得舒緩,仄聲應讀得短促。學生試讀平仄。
再手舞足蹈并讀出平仄。老師手勢指揮齊誦讀。
2、人們品讀詩詞時,常說詩中有畫,是因為文字給了人以豐富的想象。所以賞析的另一個好方法就是多想象。
請學生再品讀《浣溪沙》,邊讀邊想象。說說讀著讀著,你仿佛看見了什么?
小結:有了聯(lián)想,平面的文字就變得立體起來,有了生命力,所以賞析詩詞,一定不能失去想象。
3、賞析詩詞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抓意象。意象是用來寄托作者情感的客觀物象,一般是自然景物。
請學生在詞中找出認為是意象的事物:棗花、古柳、繅車、牛衣、黃瓜、日、野人家。
這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農(nóng)村氛圍?發(fā)展生產(chǎn),安居樂業(yè)。
看著這幅農(nóng)村圖景,想象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欣慰,愉快。
可是蘇軾有什么好高興的呢?簡介背景。因為和朝廷革新派王安石政見不合,蘇軾自請外調(diào)到了杭州,不多久,被遷調(diào)到偏遠的密州(今山東諸城),四年后又被調(diào)遷至徐州(今江蘇,靠近山東),到了徐州,又適逢大旱。碰上這么多不順心,假如是你,會感覺怎樣?(沮喪,失望、憂郁等)。
不以個人得失為意,心中裝的是國家興盛,百姓安居樂業(yè)的大志。樂觀豁達,愛民如子,親民,胸懷寬廣。
下片中有一個詞很能體現(xiàn)蘇軾親民的特點,是哪個?“試問”。
怎樣才算“試問”?客客氣氣,不想打擾。杜甫《石壕吏》中“有吏夜捉人,老婦前致詞,吏乎一何怒”,和蘇軾的“試問”形成何等鮮明的對比。所以離開徐州時,百姓都依依不舍,所以蘇軾到今天仍被后人景仰,決不僅僅因為他杰出的文學才華,還因為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心懷大愛的人格魅力。
5、總結賞析詩詞的三個基本方法:勤誦讀、多想象、抓意象。
三、作業(yè):運用學到的方法,賞析張志和的《漁歌子》。
【本文地址:http://aiweibaby.com/zuowen/1913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