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精選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3 17:40:03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精選19篇)
時間:2023-12-13 17:40:03     小編:FS文字使者

教案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教學環(huán)境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修改。編寫教案要注意教學目標的設定,要明確學生需要達到何種水平。教案的編寫應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一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會認“目”1個偏旁。

3.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語氣的跌宕起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向往和熱愛之情,讓學生渴望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通過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初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談話導入。

2.師:有一群小朋友啊,明天也要去秋游——遠足了。你們知道遠足是什么意思嗎?(去很遠的地方旅行)。

3.師:走!我們現(xiàn)在悄悄地去看看他們在干什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噓,大家趕快悄悄打開課本,看看明天要遠足的同學們在干什么。

2.多有趣的課文呀!自己大聲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拼音朋友來幫忙。把生字在文中畫一畫哦!

3.誰愿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學生自由舉手朗讀,指名讀)讀得真好,我還想聽,我們一起讀好嗎?(全班齊讀課文)。

三、動動腦筋,自主識字。

1.看拼音讀詞語。(課件出示重點詞語)。

2.分類識字:

(1)“才”“白”獨體字,注意筆順。

(2)“明”“的”是由哪幾個“好朋友”組成的?

3.指導學生學習生字,并組詞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學海拾貝,復習舊知。

2.鼓勵學生自由舉手讀課文,鞏固生字詞。

二、學習詩歌。

1.讓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出示第一節(jié),女生朗讀。思考問題:

(1)有一個孩子遠足前翻來翻去睡不著,為什么?

(2)哪一句最能體會到那個孩子急切的心情?

(3)你有過這樣的心情嗎?跟大家說一說。(讓學生自由舉手說一說。)。

3.老師指導朗讀“翻過來,唉——睡不著。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師說的,那么多種顏色嗎?”“翻過去,唉——睡不著。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學說的,那么潔白柔軟嗎?”讀出好奇的語氣。

4.請孩子們自由讀一遍。女生讀第一節(jié),男生讀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齊讀。

[教學板書]。

9明天要遠足。

睡不著海——各種顏色。

云——潔白柔軟。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二

一、童話導入:我們來給小猴想辦法。

1.出示《小猴子撈球》的畫面,播放有趣的童話故事。

2.聽童話,看畫面,提出問題“我看懂了..”“我想知道”。

3.議一議“我看懂了.”“我想知道.”

4.全班交流。板書“小猴子撈球”

5.小猴子把球撈上來了嗎?怎么撈的?我們來幫小猴子想想辦法。

二、口語交際,互相評說:

1.小組討論:我來幫小猴想想怎么辦。

2.全班交流,學生評價。(師隨機提示“如果用這種方法,你要提醒小猴子注意什么?”)。

3.學生們幫小猴想出了不少好辦法,那么他們會采用什么辦法呢?他們會怎么說,怎么做?現(xiàn)在請大家扮演小猴子,四個人為一組先商量好你們打算用什么辦法撈球,再分角色表演。

三、請你完整地給大家講一講“小猴子撈球”的故事。

四、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朋友聽。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三

一、笑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經(jīng)??础秳游锸澜纭愤@個欄目嗎?下面老師給你們講一個關于動物的小笑話。

1.講述《小白兔和螞蟻》這個小笑話,還可以結合自制動畫片讓學生欣賞這個小笑話。

2.學生間交流小笑話的可笑之處。

3.指名匯報你為什么笑?你覺得什么地方讓你笑?幫助學生運用對比的方式了解故事中兩種動物的特征。

4.自讀笑話《小白兔和螞蟻》,體會小動物的語言,讀出感覺。二、自讀感知學習知識窗:

動物王國中有許許多多的小動物,它們有著各自的特點,下面我們一起走近黑猩猩,看看它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學習知識窗《有趣的實驗》。

1.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自讀《有趣的實驗》這篇小短文。

2.有趣的實驗指的是什么實驗?有趣在什么地方?通過讀書你知道了什么?(生匯報)。

3.小組間交流學習心得。

三、師生交流學習查字典:

在剛才的學習中,大家學得認真,說得準確,你在學習過程中有不懂的詞或句子嗎?(全班交流。學生如果有,就請同學們談談是怎么弄明白的。再導入今天學習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明白意思的字,如果沒有,可以直接導入。)。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師用一個游戲的方式進行,學生舉例說一個字,教師借助字典就很快說出這個字的意思,多說幾個字,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方法好,把學生查字典的興趣激發(fā)起來。

2.自主學習查字典的方法:老師是怎么查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教科書上查字典的方法,結合手中的字典明確查字的過程。

3.交流學習查字典的方法:請小組推薦查得好的學生到前面交流演示查的過程,教師適時點撥,使學生明確音序查字典的關鍵步驟。

4.強化練習查字典的方法:進行小競賽,選拔班級查字典的高手,評出小狀元。鼓勵學生回家繼續(xù)練習。

四、激勵鼓舞學習名言: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的表現(xiàn)令人非常滿意,老師送你們兩句名人名言:

1.出示名言: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弗郎士(法國)。

2.談學習感受和對名言的理解。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名言。

4.學會收集和積累名言。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四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認識“彳、亠、忄”3個偏旁,會寫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認識自己,懂得從小就要樹立自立的思想,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

教學重點:

會認、會寫生字。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題引疑。

1.點3~5名學生作自我介紹。

2.板書課題《大還是小》,啟發(fā)學生看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要求:看拼音讀準字音,找出生字作上記號;讀通句子,要把語句讀正確,注意停頓。

3.檢查學習效果。

三、嘗試自主識字,識字讀文。

1.同桌互相認讀生字。

2.指名讀,開火車讀。

3.認識新部首“彳、亠、忄”。

4.小組合作學習。

5.積極發(fā)言。

6.自由讀文,讀準字音。

四、指導寫字。

1.課件展示生字:自、己、衣。

2.分析字形,范寫,巡視指導。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yè)。

1.談談本節(jié)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2.布置作業(y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鞏固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展示圖片及課文內容。

二、合作探究,細讀體悟。

1.提出問題:文中的小朋友,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什么時候又覺得自己很小?

2.組織交流,指導用“讀一讀,標一標,圈一圈,畫一畫”等方式讀書。

3.出示課件,分男女生分別朗讀小朋友覺得自己很大和很小的句子。

4.分小組朗讀。

三、自由暢談,擴展思維。

1.夸夸文中的小朋友。

2.說一說:你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小。

四、明理導行,課堂總結。

1.教師引導學生明白:我們覺得有時候很大,有時候很小。這是一種正常的想法。因為在我們的力量范圍內有些事能做到,有些事做不到。但是我們能做到的事,我們要盡量去做,不給長輩增麻煩。

2.小結:我們現(xiàn)在能做到哪些事?哪些事現(xiàn)在做不到?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五

生1:老師當老鷹,跑得好快,我差點兒被捉住了。

生2:我當雞媽媽,保護我的“孩子”,真有趣!

生3:我的手緊緊抓住前面的“小雞”的衣服,生怕被甩掉了,真好玩!

生4:老師,下次再玩,我當老鷹,你當雞媽媽,好不好?因為你的胳膊比我們的長。

師:小朋友們說得真好!那你們還喜歡玩什么游戲呢?(學生邊說老師邊板書。)。

生:丟手絹、跳皮筋、貼鼻子……。

生:太好啦!

師:那我先請一位同學來給這只可愛的小熊貼鼻子吧!(把學生的眼睛用布條蒙住。)。

生:老師,我們可以給他提示嗎?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六

一、復習:

出示生詞,開火車讀。

二、理解學文:

1.按自然段指名讀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匯報:(課題拓展法)。

3.展示臺:知道了故事的內容,現(xiàn)在請同學們來比一比,看誰能把這個幫事讀得生動,讓大家都喜歡聽吧!

生先獨立練習再展示。

每名同學可以選三名同學給出指導建議。

4.分角色表演讀。

5.理解感悟。

(1)出示討論題: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嗎?

(2)各小組展開討論。

(3)匯報:

(鼓勵學生大膽的表明自己的看法。這個問題可能有三種答案:一種是花生被摘走了;一種是花生開花后沒有結果;一種是花生結果了,沒被摘走而是被埋在了土里。)。

(4)體會松鼠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

6.小松鼠找不到花生,它會怎么辦呢?

同學們先想象,再動筆寫一寫。

三、拓展學習:

你還知道哪些植物的果實長在地里?對于植物的果實,你還想說些什么?

四、總結。

教學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話故事,通過學文,要讓學生明白花生是在地下結果的這一道理。淺顯易懂,學生通過讀書就能自己明白這一道理。越是這樣淺顯易懂的課文,學生越感覺沒有興趣,所以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實現(xiàn)“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笔潜菊n教學的重點。低年段教學目標明確指出: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所以我想,低年級的課堂尤其要有趣,尤其要注意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下功夫。對于文中小松鼠與鼴鼠的對話我采取分角色朗讀的方式,讓同桌兩個一個扮演“小松鼠”、一個扮演“鼴鼠”,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感受一下小松鼠的心情。先是好奇——“這是什么花呀?”找到答案之后心里很高興,這種心情的變化要通過朗讀讓大家感受到。對于小松鼠沒找到花生時的失落心情,則通過課文中“他等啊,等啊,等到花生都落光了,也沒看見一個花生?!弊寣W生體會一下,在花生生長的漫長過程中,小松鼠的心情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怎樣才能將這種變化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邊讀書邊體會,邊體會邊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jīng)]關系,回到課文中多讀幾遍就明白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比較有成就感,所遇到的問題都是自己通過讀書解決的,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原來我這么厲害!這種朗讀指導雖然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但我覺得是非常值得的,通過時間的積累學生慢慢會掌握這種方法,慢慢會養(yǎng)成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雖然要實現(xiàn)這一步會很艱難,但我會一直嘗試這樣引導學生的。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七

知識與技能。

1.會認“時”“候”“覺”等11個生字,會寫“自”“己”“衣”3個生字。掌握3種偏旁“彳”“亠”“忄”。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要學會正視自己,知道什么時候自己很大,什么時候自己又很小。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本課所學生字,能夠按筆順準確、規(guī)范地書寫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每天早上爸爸媽媽送你們上學的時候,當你們看到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自己來上學,有沒有很羨慕呢?(生答:有)。

2.師:那個時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要是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樣大多好啊!)。

3.師:為什么呢?(因為我再大一些,爸爸媽媽就不用每天辛苦送我上學了。)。

4.師:有一個小朋友啊,他也和你們一樣,有時候能自己系鞋帶、穿衣服時,他覺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時候呢,夠不到按鈕、害怕打雷時,他又覺得自己很小。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去認識這位小朋友吧!

二、看圖讀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課文生字詞,多讀幾遍。

2.讀一讀,標出自然段序號。

3.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你能根據(jù)課文內容說一說嗎?(引導學生結合插圖說一說。)。

4.不明白的地方用橫線畫下來,并向老師請教。

三、動動腦筋,學習生字。

1.看拼音讀詞語。(課件出示重點詞語)。

2.課件出示課文生字(去拼音),指名讀,開火車讀。

3.認讀這些生字,并給這些生字找朋友。(口頭擴詞練習)。

4.巧識字形。

(1)師: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很快記住這些字的字形嗎?

(2)四人小組討論識記方法。(鼓勵學生結合字形和字義巧識巧記。)。

(3)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你是如何記住的,匯報交流識記方法。

(比一比:己—已自—目)。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出示本課生字詞卡片,檢查學生認讀情況。

2.出示課件“圖圖上小學了”。

3.師:同學們,圖上這個孩子叫圖圖。你們看一看,圖圖在做什么?

4.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然后看圖說話。

5.師:圖圖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大;但是有時候呢,他又覺得自己很小。為什么呢?我們一起再看一看課文,找找原因吧!

二、學習課文。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思考問題。

2.指名回答。

(1)文中一共講了幾件事?(4件事)。

(2)“我”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自己穿衣服、系鞋帶)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小?(夠不到按鈕;聽到雷聲喊媽媽。)。

(3)為什么“我”希望自己不要長大?預設:(長大后,父母會漸漸變老……)。

(4)為什么“我”又希望自己快點兒長大?引導學生從長大后能自己做或幫助父母做很多的事等方面作答。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小組交流合作解答疑問。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5.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什么時候你覺得自己很大?什么時候你覺得自己很小?(學生自由交流,發(fā)言)。

三、指導寫字,體驗成功。

1.課件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字,采取多種形式認讀。

2.自主記憶生字。

3.仔細觀察生字書寫筆順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怎樣才能把這些字寫得好看。

4.指導書寫,教師范寫個別難寫的字。(學生自由練寫,師針對個別指導。)。

[教學板書]。

10大還是小。

大小。

自己穿衣服、系鞋帶夠不到按鈕,聽到雷聲喊媽媽。

不要長大,快點長大。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八

一、復習檢測:

1.讀詞卡。

2.找朋友游戲——連字成詞。

二、提出問題,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讀文。

2.小組內交流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讀不懂的問題?

三、讀中感悟喝不著水的原因(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烏鴉為什么一開始喝不著水?

2.朗讀指導。著重指導“到處”、“水不多”、“口又小”,讀出烏鴉喝不著水著急的語氣。

3.學生自我評價朗讀。

四、合作探究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過渡語:看見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可瓶里水不多,瓶口又小,怎么辦呢?現(xiàn)在你們就是這只烏鴉,你們來想想辦法。

2.學生自讀二、三自然段。

3.四人小組合作研究烏鴉是怎么喝上水的?邊研究邊做實驗。

4.交流合作結果。

5.理解“漸漸”一詞的含義,能用它說話。

6.指導朗讀二、三自然段,學生自我評價。

7.發(fā)散思維:如果旁邊沒有小石子,你們該怎么辦呢?同桌討論、匯報。

五、拓展訓練:

1.你們喜歡這只烏鴉嗎?寫一句話夸夸他。

2.學習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收獲呢?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九

課文是一篇童話,主要寫了小動物們往小河里倒垃圾,弄臟了小河;后來在小鳥的啟發(fā)下,不再往小河里倒垃圾,結果小河又變清了。小河的變化和小動物們的行為緊緊相連,由此告訴人們保護自然環(huán)境是每個人的責任,人人從自己做起,我們才會有整潔、美好的家園。文章以一些小動物前后行為的變化,導致小溪水的變化作為線索,前后形成強烈的對比。

學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文章,學生剛開學就接受了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教育,環(huán)保意識教強。文章通過小溪水與小動物們前后不同的表現(xiàn),讓學生再次接受了一次環(huán)保的教育。

教學目標:

1、學習“病、清、扔、丟、變、黑、自、己”等8個生字。學習筆畫“橫折折折鉤”,認識“疒”,能描寫“扔、病、自、己”四個漢字。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讀,不頓讀”。讀準帶有輕聲的詞語“清清的、綠綠的、黑黑的、臭臭的”,并積累這些詞語;認識筆畫——“橫折折折鉤”。

3、知道不隨便扔垃圾是一種好習慣,培養(yǎng)初步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

重點難點:

識記10個生字并認識筆畫“橫折折折鉤”,部首“疒”。能用規(guī)范、連貫的話說說小溪病好了會對小動物們說些什么。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生字:“生、病”,學習生字:“病”。

交流:小朋友你們生過病嗎?怎么會生病的?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童話故事:小溪生病了(出示課題后,指名讀、齊讀)。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媒體出示配有小溪動畫的課文錄音。思考:你喜歡這條小溪嗎?為什么?(清澈見底,清凌凌,清清的,綠綠的)。

2、出示句子“小溪水,清清的、綠綠的?!敝该_火車讀,齊讀。

學習生字“清”。

過渡:過了些日子,小溪變成什么樣了呢?

3、出示句子:“過了些日子,小溪變了。溪水黑黑的,臭臭的?!?/p>

學習生字“變、黑”。

過渡:最后,小溪又變成什么樣了?

4、出示句子:“又過了些日子,小溪病好了。小溪水清清的,綠綠的。它邊跑邊笑,笑出了串串酒窩窩……”指名讀,分組讀。

5、溪水怎么會發(fā)生變化的?讀讀課文第2、4、5節(jié),邊讀邊圈出課文中的生字。

(1)學習生字:“扔、丟”。

(2)認識新筆畫“橫折折折鉤”,邊讀邊書空。指導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小溪水怎么會發(fā)生變化的?

(4)“你們自己就是醫(yī)生?!笔鞘裁匆馑??指名回答后,讀讀這3節(jié)。

6、齊讀全文。分角色讀,描寫小溪生病前后變化的句子。

三、啟發(fā)想象,練習說話。

小溪的病好了,它會對小動物說些什么呢?

(1)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評一評:誰說得清楚、連貫。

四、游戲鞏固,知道寫字。

1、游戲鞏固認讀生字:聽音取卡片。

2、讀詞語:“看病、清清的、扔下、自在、自己、變黑”。

3、寫字。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十

1.引導學生觀察游戲的過程,在做游戲中產生口語交際的愿望。

2.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能大方、簡單地說出游戲的過程,有趣的地方和心理感受。(重點)。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互相交流,學習詢問。(難點)。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一、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秋天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4、能用一些優(yōu)美詞語來描繪自己觀察到的秋天。

二、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抓住文中抒情這條線索,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感悟秋意之美。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十二

(一)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看,這是什么?(出示帶殼花生)因為它特別香,所以我們都很喜歡吃它。其實不僅我們喜歡,小松鼠也很喜歡吃它。有一次,小松鼠發(fā)現(xiàn)一塊地里種了很多花生,就打定主意,今年冬天要靠花生過冬。可是它的愿望卻沒有實現(xiàn),這是為什么呢?這個故事就是《小松鼠找花生》(全班齊讀課題,注意讀準“找”和“生”的讀音)(二)整體感知:

1.放課文錄音,學生看課文中的文字。

2.自己練讀,并標出自然段,把覺得難讀的字畫出來。

3.學生置疑:哪些發(fā)音有困難?

4.根據(jù)學生提出的難讀字,及本課的生字,出示帶音節(jié)詞卡。(指名三個各讀一遍,老師注意糾正,然后由一個人當小老師領讀)。

(三)檢查識字:

1.出示要認的字。

2.學生借助拼音領讀。

3.同桌交流用什么方法記住了哪個字?

4.說一說記字方法。

5.去拼音開火車認讀生字。

6.出示課文中的生詞再次認讀。

(四)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要寫的字。

2.同學們按字的結構給字分類。

3.分類指導書寫。

4.同桌互查,交流寫字心得。

(五)總結。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十三

本組教材是以好孩子、好品質為專題編排的?!蹲R字七》對仗工整、語言優(yōu)美的對聯(lián),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描述了兩只可愛的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禮物?白菜和菜子,回家后不同的表現(xiàn)?白兔辛勤耕種,灰兔貪圖享受,結果也不同?白兔種的菜豐收了,灰兔卻把菜吃完了。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有所收獲?!秲芍恍—{子》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兩只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tài)度,通過兩只小獅子一勤一懶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的話,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我們應該勤奮學習,學會了本領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而不能依賴父母,也不能依靠父母的本領和地位?!缎』锇椤氛n文以小學生比較喜歡的春游活動為題材,寫了春游時瑪莎丟失背包后,幾個小伙伴對待這件事的不同態(tài)度。教學中,讓學生通過閱讀、比較、感悟,懂得:要用實際行動給予別人最需要的幫助?!妒峙蹩栈ㄅ璧暮⒆印肪o扣本單元好孩子、好品質的專題,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國王用“種花”的方法來選繼承人,但花籽卻是煮過的.最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以自己誠實的品質贏得了王位,教育學生從小就要努力做一個誠實的人?!墩Z文園地七》“我的發(fā)現(xiàn)”是為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偏旁歸類識字的方法?!叭辗e月累”是讓學生通過通讀句子,積累句子并鞏固生字。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圍繞“誠實”這個主題進行。

1、認識常用漢字56個,會寫30個。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

6、認識課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學講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7、與別人交談,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8、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熱愛集體、誠實的美好品質。

1、在教學本組教材之前,要引導學生讀讀導讀,并瀏覽本組課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學時,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設情境,帶領孩子們走進故事中人物的生活,使學生通過讀故事,感悟故事內容,從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個好孩子。

3、對課文的重點段落或句子,可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或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幫助學生理解。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十四

一、導入新課:

2.讀題質疑:齊讀課題后問:圍繞課題,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嗎?

二、初讀識字:

1.自由讀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將圈好的生字再多讀幾遍。

3.認讀生字:

(1)出示要認的字。

(2)指名讀字。

(3)同桌交流自己認識的字。

(4)說一說自己的記字方法。

(5)開火車認讀生字。

4.同桌合作讀書,當個小老師,糾正讀錯或不準確字音。

三、朗讀感悟: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思考:通過讀文,你知道了什么?(相機指導朗讀)。

2.圖文結合,小組討論:小貓會收獲很多小魚嗎?為什么?

3.出示句式,品讀:

農民把()種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用這個句式練習說話)。

4.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誰能告訴小貓,他錯在哪里?

5.讀了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四、語言訓練:

(出示掛圖)看圖講故事。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十五

1、認識常用漢字56個,會寫30個。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

6、認識課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學講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7、與別人交談,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8、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熱愛集體、誠實的美好品質。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十六

能正確認讀“天”等6個生字新詞。

能通過圖畫和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課文內容,正確朗讀課文。

在學習、游戲過程中,學會與小伙伴一起合作學習、友好相處。

生字字卡,ppt。

一、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在上一年級以前,你們是不是已經(jīng)認識了很多的字寶寶?今天,老師要考考你們認不認識這幾個字寶寶,如果你認識他們,就大聲地叫出它們的名字。

逐個出示:“天、地、人、你、我、他”,學生齊讀;

指名念隨機點到的“天、地、人、你、我、他”,說說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認識這些字寶寶。

二、學習“天地人”

出示甲骨文的“天”,猜猜是什么字;

出示“天”,讀一讀;

配合圖片,結合甲骨文,教師講解“天”的本義;

同“天”的教學方法類似,教學“地、人”;

讀一讀《三字經(jīng)》中“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了解“天地人”的含義。三才,就是天、地、人。天地人合一,有了這三個方面,世界才開始。

三、學習“你我他”

出示三個小朋友做游戲的圖片,認識“你我他”三個生字;

根據(jù)句式:“你是______,我是______,他是_____,我們都是______________。 “上臺做小朋友互相認識的口語交際小游戲。

課中操:大家看幻燈片起立唱一唱《你的.名字叫什么》,在歌唱中鞏固生字”你我“。

四、識記生字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板書的6個會認字,學生充分認讀。

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讀互考。如果同桌讀錯了,學生可以當小老師教同桌讀字。

開火車輪讀字卡,有錯及時糾正。注意”人“是翹舌音;”天“是前鼻音。

自主識字:我們怎樣才能把它們記住呢?選擇一個你喜歡的字,一邊觀察字卡,一邊說一說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這個字。

教師相機指導:

“天”字

(1)聯(lián)想識字法:獨體字,“大”字多一橫就是“天”字。

(2)字理識字法:象形字。古時候的天字像站立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頭,引申為頭頂以上的天空。

(3)組詞識字法:天上,每天,天真。

地:

(1)熟字加偏旁識字。左右結構,“也”字左邊加個“”。

(2)“加一加”的方法識字。左邊是“土”,右邊是“也”,合起來就是“地”。

(3)組詞識字。大地、地面、土地。

他:

(1)熟字加偏旁識字。左右結構,“也”字左邊加個“亻”。

(2)“加一加”的方法識字。左邊是“亻”,右邊是“也”,合起來就是“他”。

(3)組詞識字。他們、他人、他鄉(xiāng)。

(4)形近字比較識字。“地”和“他”的右邊都是“也”,字的左邊不同,“他”與人有關,所以是“亻”,“地”與土有關,所以是“”。

人:

(1)數(shù)筆畫識字。獨體字,第一筆是撇,第二筆是捺。

(2)字理識字。象形字,出示圖片,古時候“人”字像一個人的側視形象,頭、臂、

身、腿、足齊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點。

(3)猜字謎識字?!疤煜乱唤^”或者“春節(jié)放假三天”。

(4)組詞識字。大人、人民、人們。

我:

(1)聯(lián)想識字。獨體字,“找”字頭上多一“撇”。

(2)組詞識字。我們、我的、我家。

你:

(1)部件組合法識字。左右結構,“亻”加“爾”。

(2)組詞識字。你的、你們、你家。

五、鞏固游戲

課件出示識字大轉盤(轉盤上面標有本課生字)。學生轉轉盤,轉到哪個字,就用那個字擴詞并說一句話。

小結:我是老師,你是我的學生,他也是我的學生。我們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間,一起做熱愛學習、勤奮努力的人。

六、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認識了哪些字寶寶?希望你們在以后的每天里,無論在哪里遇到這些字寶寶,以及其它你認識的,想認識的字寶寶,都留心讀一讀,比一比誰交到的字寶寶朋友最多。

七、布置作業(yè)

用6個字各組兩個詞語,并各說一句話。

親子閱讀半小時。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十七

讀課文趣味識字13~18課,古詩《風》,快樂宮3。

正確朗讀本單元6課文。背誦課文3,古詩一首。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復習部首:同字框,積累帶有該部首的字:同

3、讀準生字字音:形、狀、造、勺、川。

4、書空:苗波川

5、形近字比較:像象;波坡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讀準生字字音:豐足食饒

3、形近字比較:澆燒撓翹饒;悶聞問。

4、書空:澆燒撓豐

5、讀詞語:日出東方豐衣足食富饒聲旁形旁容易

1、熟讀課文

2、讀準生字字音:章雙陳孫

3、書空:吳雙耳孫

4、兩個字組成一個字:古月口天立早木子子小

1、熟讀并背誦古詩

2、復習生字:解能竿斜

1、熟讀并背誦課文

2、讀準生字字音:頂

3、書空:頂顆件棵

4、復習部首:頁字旁,積累頁字旁的字:頂顆

5、形近字比較:竿干;顆棵;句勺

1、熟讀課文

2、讀準字音:詞腦鬧

3、復習部首:門字框,積累帶有門字框的字:閑鬧悶聞問

4、書空:閑鬧反義

5、復習反義詞:壞-好大-小矮-高笑-哭厚-薄忙-閑靜-鬧光明-黑暗謙虛-驕傲

1、熟讀課文

2、讀準生字字音:首旁

3、書空:部首旁昏

4、讀詞語:烏鴉鴨子白鵝公雞晴天清水拂曉澆水

1、讀準字音:翹撓澆饒曉燒

2、說話訓練:什么是什么。

_____是點心。_____是水果。_____是飲料。

什么什么什么

第二課時:做單元復習卷

教后反饋:

復習情況良好,包括后進生掌握也比較好。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十八

一、導入:

出示烏鴉頭飾,問:這是誰?有誰認識它,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新朋友吧!

板題:烏鴉喝水。

問:看著課題,你知道課文會講一件什么事嗎?

二、檢查預習:

(一)檢查認字:

1.出示帶拼音要認的字,指名讀。

2.同桌介紹自己的記字方法。

3.匯報記字方法,強調形近字的區(qū)分方法“喝、渴”

4.去拼音開火車讀。

5.齊讀。

6.認讀生詞。

(二)檢查讀文。

1.問: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同桌檢查自然段序號標記是否正確。

2.指名段讀,其他同學糾正字音。

三、指導寫字:

1.課文中一共有幾個要寫的字?你能給它們分分類嗎?

2.分類指導。

3.書寫展示。

四、總結。

一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篇二教案人教版篇十九

教學內容背景材料: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排列與組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

2、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經(jīng)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每生準備3張數(shù)字卡片,學具袋。

教學過程:

步驟師生活動修改意見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森林學校的數(shù)學課上,猴博士出了這樣一道題(課件出示)用數(shù)字1、2能寫出幾個兩位數(shù)?問題剛說完小動物們都紛紛舉手說能寫成兩個數(shù):12、21。接著猴博士又加上了一個數(shù)字3,問:“用數(shù)字1、2、3能寫出幾個兩位數(shù)呢?”小豬站起來說能寫成3個,小熊說5個,小狗說7個,到底能寫出幾個呢?用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故事引入,易于激發(fā)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同時也向學生滲透助人為樂的品德教育。

(二)。

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試一試。

師:請同學們也試著寫一寫,如果你覺得直接寫有困難的話可以借助手中的數(shù)字卡片擺一擺。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學生所寫的個數(shù)可能不一樣,有多有少,找?guī)追葜貜偷幕騻€數(shù)少的展示。)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體現(xiàn)了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學習數(shù)學這一新的教學理念,易于吸引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2.發(fā)現(xiàn)問題。

學生匯報所寫個數(shù),教師根據(jù)巡視的情況重點展示幾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有的重復寫了,有的漏寫了。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寫數(shù)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就此展開討論、交流,遵循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并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選擇不同的方法,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此過程中學生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本身,更多的是能力、情感。

3.小組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

4.小組匯報。

匯報時可能會出現(xiàn)下面幾種情況:

1、無序的。

2、先寫出1在十位上的有12、13;再寫出2在十位上的有21、23;再寫出3在十位上的有31、32。

3、用數(shù)字1、2能寫出12、21;用數(shù)字2、3能寫出23、32;用數(shù)字1、3能寫出13、31。

引導學生及時評價每一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使其把適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來。

5.小結。

教師簡單小結學生所想方法引出練習內容。

(三)拓展應用。

請你試著擺出其他幾種排法。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讓學生自主的選擇方法進行練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

(一)組合。

故事引入。

師:下課了小狗、小熊、小豬做“找朋友”的游戲,好朋友見面之后要握握手,每兩只小動物握一次手,小狗、小熊、小豬一共握幾次手?怎樣握?用同一條故事主線貫穿整節(jié)課的始終,以問題串的形式展開全課,能讓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體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二)探索新知。

學生在充分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展開小組交流,并3人一組親身實踐一下。

匯報思考的過程。

三比較。

生可能說用3個數(shù)字能寫出6個兩位數(shù),3只小動物每兩人握一次手共握3次。

引導學生明確排列與順序有關而組合與順序無關。兩只小動物握一次手個?通過比較明確兩種問題的同與不同,便于建立起清晰的知識結構,進一步深化學生的認識。

1.拓展應用。

小狗要參加學校的時裝表演,媽媽為它準備了4件衣服(課件出示2件上衣、2件褲子的圖片),請你幫小狗設計一下共有多少種穿法。如果需要的話可以用學具擺一擺。

交流想法。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里積累了一些搭配衣服,購物花錢的知識經(jīng)驗,所以學生樂于參與。

2.完成課本99頁的第2題。

五課堂總結。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923813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