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4 12:54:19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通用17篇)
時間:2023-12-14 12:54:19     小編:飛雪

教案是教師備課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工作的依據之一。教案編寫要注意教學步驟的合理安排和時間的合理分配,確保教學進度的順利進行。通過閱讀這些教案范文,大家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如何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篇一

1、同學們,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讀課題:金子。

還記得我們上一節(jié)課留下的那個問題嗎?彼得的金子是什么?

2、今天,就讓我們通過讀書來找到金子的真正含義吧!

二、精讀訓練。

1、自由讀1,2自然段。

(1)指名朗讀。

思考:彼得有沒有找到金子?

他和其他的淘金者有什么不一樣?

(2)你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彼得不甘心?

默默埋頭苦干幾個月翻遍整塊土地。

指名讀第二段。

齊讀。

(3)讀到這里,彼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他是個什么樣的人?

板書:勤勞有恒心。

(4)彼得找到金子了嗎?他當時的心情怎么樣?

(5)為什么彼得付出并沒有獲得回報,沒有發(fā)現金子?

讀第一自然段。

點出‘無意’,‘聽說’從這個詞你知道了什么?

聽說:聽來的話,不一定可靠。‘耳聽為虛’。無意:無心之為,帶有很大的偶然性。聽說和無意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暗示盲從。

什么叫‘蜂擁而至’,‘一無所獲’?

(6)為什么大家都‘一無所獲’掃興而歸?

2、自由讀3—6自然段。

(1)大家又發(fā)現了什么?

(2)是什么讓彼得決定留下來?

你從那些地方看出土地肥沃?指名讀。

(3)為什么只能長草的土地在彼得眼中卻是成功的希望?

(4)他想到了什么?

(5)點出‘若有所悟’?什么意思?

(6)他‘悟’出了什么?

(7)他和別人有什么不一樣?

板書:抓住機會。

讓我們再讀一讀第五自然段。

出示小黑板。

白天,彼得——。

夜晚,彼得——。

整整五年,彼得——。

齊讀3—6自然段。

4、那么彼得的真金是什么?

(1)他為什么無不驕傲?

(3)那么,小朋友知道他的真金是什么嗎?

(4)彼得發(fā)現了土地肥沃,并且善于抓住這個機會,付出艱辛的勞動,從而獲得了財富,這就是彼得找到的真金。他懂得實現夢想必須腳踏實地,這就是真金。

(5)再讀第7自然段。

(6)彼得實現了他的夢想,那么我們小朋友的夢想是什么?應該怎樣去實現它?

三、作業(yè)。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篇二

1、認識“胖、喜”等13個生字,會寫“看、著”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養(yǎng)成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愿望和舉動。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認字和朗讀課文,讓那個學生自讀、自悟,懂得文中蘊含的道理。

2、教學難點:養(yǎng)成尊敬長輩的美德,有幫助長輩做事的愿望和舉動。

【教學方法】。

1、猜謎語。

2、角色表演。

3、板書示范。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游子吟》配樂朗誦。

3、課件。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猜謎。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謎語,比一比,哪位同學最先猜出謎底。(幻燈片出示謎語,教師把謎語讀一遍)“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提示:謎底——手;板書“手”)。

同學們真能干,一下子就猜中了老師出的謎語。請大家把小手伸出來看看,老師想找一雙胖乎乎的小手,把它畫在黑板上。(找一雙學生的小手,把手印畫在黑板上)。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就是《胖乎乎的小手》(把課題補充完整),請同學把課題齊讀一遍。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二)認讀生字。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

2、幻燈片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齊讀。

3、幻燈片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并組詞,讓學生齊讀,小組讀。

4、把生字放到課文有關句子中去,讓學生齊讀。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1、生字學完之后,請同學再把課文讀一遍,要求比之前讀得更流利。

2、聽課文錄音朗讀,學生可以小聲跟讀。

3、學生根據聽過的錄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思考問題:

(1)黑板上面的小手是的,課文中的小手是誰的呢?(生答,提示:蘭蘭的)全家人為什么都喜歡這雙胖乎乎的小手?(請個別同學回答,教師小結并出示句子“全家人都喜歡蘭蘭畫的這張畫”)引導學生用“喜歡”造句。

(2)全家人都喜歡蘭蘭的小手,你能用最快的速度在課文中找出爸爸、媽媽和。

姥姥表揚蘭蘭的話嗎?請永直線將它劃出來。(學生劃句子)。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導入。

幻燈片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全班齊讀。

二、課文分析。

(一)朗讀。

全班齊讀課文。

(二)解讀課文。

1、第一段。

(1)幻燈片出示“全家人都喜歡蘭蘭畫的這張畫”

(2)全班齊讀。

(3)為什么全家都都喜歡這張畫呢?我們接著看下面的課文。

2、第二段。

(1)幻燈片出示“爸爸剛下班回來,拿起畫,看了又看,把畫貼在墻上。蘭蘭不明白,問:‘我只是畫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么多畫,您為什么只貼這一張呢?’”

(2)全班齊讀。

(3)思考:你知道爸爸為什么只貼這一張畫嗎?(提示:因為“全家人都喜歡蘭蘭畫的這張畫”)那,為什么說全家人都喜歡蘭蘭的這張畫啊?全家人都包括了哪些人啊?我們繼續(xù)來看看后面的內容。

3、第三段。

(1)幻燈片出示“爸爸說:‘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

(2)全班齊讀。

(3)思考:這段話是誰說的?(提示:爸爸)爸爸說了什么啊?(提示: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爸爸說的話中有一個“替”字,能不能換一個詞來說說啊?想一想,爸爸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臉上的表情是什么樣的呢?(提示:高興)。

(4)請同學們用高興的口氣讀這段話。

(5)爸爸說出了喜歡這張畫的理由,那媽媽呢?媽媽有沒有說呢?請看第四段。

4、第四段。

(1)幻燈片出示“媽媽下班回來,看見畫,笑著說:‘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啊!’”

(2)全班齊讀。

(3)思考:媽媽看見了畫,是什么表情?(提示:笑著)說了什么話?(提示: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啊)很好,蘭蘭幫媽媽做了事情,那媽媽的手能為我們做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古詩朗誦《游子吟》,識字二里面我們知道了“母愛”這個詞,那老師也要求我們的同學回家后為媽媽做一件事情來感謝媽媽對我們的愛。

(4)請同學們模仿媽媽的表情,讀一讀這一段話。

(5)爸爸、媽媽都喜歡這胖乎乎的小手,那還有沒有人也夸獎蘭蘭的小手呢?

5、第五段。

(1)幻燈片出示“姥姥從廚房出來,一眼就看見了畫上紅潤潤的小手,說:‘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撓過癢癢啊!’”

(2)學生齊讀。

(3)思考:蘭蘭的小手幫姥姥做過什么事情啊?(提示: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撓過癢癢啊)。

(4)蘭蘭的小手也幫姥姥做過事情,那蘭蘭現在知不知道為什么大家都喜歡這張畫啊?

6、第六段。

(1)幻燈片出示“蘭蘭明白了全家人為什么都喜歡這張畫。她高興地說:‘等我長大了,小手變成大手,它會幫你們做更多的事情!’”

(2)全班齊讀。

(3)思考:全家人,包括了哪些人?(提示:爸爸、媽媽、姥姥)他們?yōu)槭裁聪矚g這張畫?(提示:用“說:‘因為,所以?!?大家都很喜歡蘭蘭胖乎乎的小手,蘭蘭高不高興?(提示:高興)那蘭蘭還說了什么?(提示:等我長大了,小手變成大手,它會幫你們做跟多的事情!)。

7、總結。

蘭蘭的小手為全家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也給全家人帶去了那么多的歡樂。我們的小朋友們呢,要向蘭蘭學習,也要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寫字教學。

1、認讀:

幻燈片出示“看、著、會、笑、畫、興”,學生認讀。

2、寫字。

小朋友們在家里可以用小手做很多的事情,那在學校里面,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要用手來完成的,那就是寫字,寫一手漂亮的字。

3、教師范寫、講解筆順,抓住關鍵筆畫指導寫字,學生一筆一劃地跟寫。

4、學生在書里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檢查指導。

5、總結學生寫字情況:同學們的小手真能干,從剛才大家認真書寫的態(tài)度中就可以看出,大家都是有志氣的孩子,你們長大一定會為社會做出很多貢獻。老師希望大家能像蘭蘭一樣從小事做起,從關心身邊的人做起,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學生。

四、板書設計。

胖乎乎的小手。

替爸爸拿拖鞋。

給媽媽洗手絹。

幫姥姥撓癢癢。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篇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多媒體顯示:滬寧高速公路圖。同學們,經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講了“我”和爺爺乘車到上海去,飛馳在高速公路上的新發(fā)現和感受。)。

(從復習的問題看,把課文當作記敘文來教,是對的。這樣的課文,千萬不要把它當作說明文來教。)。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過渡:作者發(fā)現了高速公路的哪幾個特點?請大家閱讀課文,用“——”畫出有關的句子。

1、整體明確滬寧高速公路的三個特點。

(1)自讀。

(2)交流。學生答后,板書:寬平長。

(3)多媒體出示三句話,有感情地朗讀。

(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閱讀思考,抓住三個自然段的總起句,這樣的設計是對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2、細讀,進一步理解三個特點。

過渡:作者是怎么發(fā)現滬寧高速公路三個特點的?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進行學習、討論。

自學,研讀。

交流。

學生閱讀第3自然段。根據學生的回答,多媒體分別顯示高速公路示意圖:雙向四車道的結構、分隔帶、超車道、行車道、緊急停車道和防護網。從而很好地理解高速公路的“寬”的特點。

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

(2)高速公路“寬”的特點,是給人一眼就能看出的。那么坐在汽車上能知道它很平呢?

哪幾位同學乘坐過高速公路的汽車。你們有什么感覺呢?

(3)看到了高速公路的寬,感受了公路的平,作者又是怎么知道它很長的呢?

多媒體出示:滬寧高速公路經過的城市圖。

介紹六個城市在我國舉足輕重的地位。

指導朗讀。我們有這么重要的一條高速公路,心情會怎么樣?爺爺的話應該怎么讀?分角色朗讀對話。

(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討論作者是怎么發(fā)現滬寧高速公路的三個特點,又是怎么向人們介紹的。這一步的教學層次很清楚,而且把閱讀、觀察、表達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了。)。

3、小結。

小作者坐在車上,通過看、感受和聽,了解了滬寧高速公路寬、平、長的特點,了解了它的作用。今后我們出門參觀、旅游時,不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要用心感受,這樣才能有所發(fā)現。下面讓我們跟隨作者再次感受一下高速公路帶給我們的全新感覺。

4、播放錄像。

(在這里播放全文的錄像,教學效果比較好。)。

三、講讀第三段。

1、輕聲自由朗讀,思考: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汽車跑得很快?用線畫出來。

2、汽車跑得快了,給人們生活帶來什么方便呢?

3、指導朗讀。

高速公路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好處,創(chuàng)造了更高的社會經濟價值,要讀出自豪感,幸福感。

四、質疑拓展。

閱讀了這篇課文,了解了高速公路的三個特點,你還想知道關于高速公路的其它知識嗎?

學生質疑,課堂交流或課后探究。

(課文介紹了滬寧高速公路的三個特點,就文章而言是夠好的了。也許同學們對它的了解還不止這些,或者同學們對它的了解還不滿足。因此,安排這樣的交流或探究是非常有意義的。)。

五、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收集、整理有關高速公路的知識。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4個二類生字,會讀古文中重點字的字音。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喜歡學習古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感受與體會。

教學重點:能借助注釋讀懂課文內容,感悟其中的寓意。

教學難點:借助注釋,理解并說出每句話的意思,能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孔子的資料。

2.收集有關《論語》這部書的資料。

教學方法:讀中感悟。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論語大考堂: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而立,()而不惑,()而知天命,()而耳順,()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學而不思則(),思而不學則()。

你還知道哪些名句?

二、出示曲阜孔子廟的圖片,介紹孔子。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最動蕩也是特色的一個時期。就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下,一個承前啟后的人物在魯國誕生。他就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三、讀文,掃清閱讀障礙。

四、借助工具書理解課文。

1.課文翻譯:

《論語》開宗明義告訴我們應該開心的兩樁事情:“學而時習之”、“有朋自遠方來”。還有一樁不應該生氣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慍?!?/p>

孔子說:“學習能夠經常反省,實踐不斷獲得新的收獲,內心里不是很喜悅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聚集而來,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嗎?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一點也不怨恨,這難道不是君子的風度嗎?”

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了呢?”

2.有關課后“為學”名言的理解: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春秋]孔子。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2)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唐]韓愈。

(學業(yè)的精深造旨得之于勤奮,在玩耍與游戲中荒廢了。)。

(3)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戰(zhàn)國]荀子。

(還沒有刻完就不刻了,這樣半途而廢,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斷;堅持不懈地刻鏤,哪怕是堅硬的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這句話強調的是堅持不懈。)。

五、作業(yè):

背誦你喜歡的《論語》中的句子。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篇五

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長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現,這兩個自然段時要加強對長句子朗讀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讀好長句子的方法。

教學目標:

1、多種形式鞏固生字和詞語,會寫“真、節(jié)”2個生字。

2、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實際,了解“箬竹葉,糯米,掀開,剝開,裹著”等詞語的意思;積累“青青的箬竹葉,自白的糯米、紅紅的棗,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情朗讀好課文。

4、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來歷。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會寫“真、節(jié)”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粽子的樣子、味道等。

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讀好長句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導入新課。

農歷八月十五、正月十五、臘月初八、五月初五分別是什么節(jié)?有什么習俗?

板書課題:《端午粽》。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活動拓展孩子的知識面,讓孩子對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進一步的了解?!俊?/p>

二、復習字詞。

1、復習詞語。

孩子們你們坐得直,聽得認真,我可喜歡你們了,那讓我們一起玩?zhèn)€“賽龍舟”的游戲。

出示詞語:中間分給帶回知道紀念據說端午節(jié)。

粽子。

2、句子中復習字詞。

端午節(jié)我們總會吃粽子,粽子里面有糯米、紅豆、紅棗。還有大肉,據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

3、欣賞賽龍舟圖片,感受端午節(jié)熱鬧的場面。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粽子圖片。

你看到了什么?并說一說。(粽子、糯米、紅棗)。

2、文中是如何描寫粽子的?讓我們趕快讀讀課文的第二段,在第二段中找一找吧。

多種形式讀文。

(1)全班齊讀,要求讀準字音,不能添字少字。

(2)師范讀,學生評價。

(3)學生齊讀正音。

3、請在文中把描寫顏色的意思用橫線畫出來,你能照樣子再說一些這樣的詞語嗎?

(白白的、紅紅的、青青的、綠綠的、黃黃的、黑黑的)。

4、看到有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這些顏色,你猜一下這個粽子味道怎么樣?(好吃、香、想吃)心情如何?那請你帶著這種心情,讀一讀這一句話。

5、外婆包的粽子味道到底怎么樣呢?讓我們趕緊去看看吧!

(1)生讀課文,學生評價。

(2)師范讀課文。學生做動作,說一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6、請你說一說又什么又什么的詞語。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讓孩子感受獨處也是一種快樂】。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外婆包了哪些花樣的粽子?你喜歡吃哪種味道?吃了粽子心情如何?

用“美滋滋”說一句話,體會美滋滋地意思。

外婆把粽子讓我們帶回家分給鄰居吃。你覺得外婆是怎樣的一個人?

【設計意圖:減少無效的講解,增加有效閱讀,使學生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培養(yǎng)語感?!?。

五、學習第四小節(jié)。

讀第四自然段,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知道屈原是什么人?人們?yōu)槭裁匆o念他?

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采納,反而被罷了官發(fā)配到邊遠的地方。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歷5月5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后,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尸體,就往江里投食物。年復一年,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每逢端午節(jié)那天便用竹葉把糯米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劃著龍船到汨羅江,投到江里祭祀屈原,這就是端午節(jié)吃粽子劃龍船的來歷。

六、書寫漢字“真、節(jié)”

1、觀察這幾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注意這兩個字的筆畫順序。

3、教師范寫,學生書空。

4、學生在書中描紅,然后寫一寫。

5、展示書寫,講評。

【設計意圖:認識漢字書寫的規(guī)律與變化。感受漢字的結構美?!俊?/p>

七、作業(yè):

1、推薦閱讀課外書《一朵花的童話》中《婆婆路》的片段。

2、給家人講一講關于端午節(jié)或粽子的故事。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用自己的研究方法來學會13個生字、理解“織網、重新、終于、結實”等詞語的意思。

2、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3、理解蜘蛛織網時所碰到的困難,并能賞析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描寫蜘蛛織網時碰到的困難的句子。

2、通過賜予的賞析,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悟的能力。

3、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生字詞,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和探究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蜘蛛的圖片)小朋友,你們認識它嗎?

2、教學“蜘蛛”這兩個生字,讀一讀,說說你有什么好辦法?(它們都是蟲字旁)。

3、在你們的印象中,蜘蛛是一種怎樣的小動物,它有什么本領?

4、教學“織”,讀準音,那么你知道蜘蛛織網是為了什么?你見到過媽媽織毛衣的樣子嗎?(教師邊說邊扮演織毛衣的樣子。)所以,“織”是絞絲旁的字。

5、那么,小小的蜘蛛它是怎樣織網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這篇課文。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猜猜課文會寫些什么呢?(三方面問題,教師總結。)。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導入:讓我們一起帶著這些小問號來聽老師朗讀課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2、聽教師朗讀。

3、討論交流。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理清層次。

1、激趣導入:對剛才我們還不能完全解決的問題,答案都藏在課文中,只有當你會正確朗讀課文了,你才能真正明白,所以老師想請大家自由的按要求讀讀課文。

(1)自己認識一下課文中的生字。

(2)看一看課文有幾小節(jié),請標上小節(jié)號。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一陣大風、絲、刮斷、重新、打破、冰雹、灰心、終于。

自由并大聲朗讀——指名讀,評議——小組合作:組內讀議(出示第二組詞語)——師生賽讀?!獛熒ピu——齊讀。

(2)全幕顯示課文。你最喜歡哪一節(jié)?請你大聲的讀給我們聽,好嗎?

四、細讀課文,品詞賞句。

課文寫了蜘蛛幾次遇到困難?那起筆把文中寫蜘蛛碰到困難的句子用“——”劃出來。

1、反饋,交流。

2、出示(練習)。

(1)請你選擇合適的詞語填一填。

(2)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填?

3、“大風、雨點、冰雹”各是怎樣的?哪一種自然現象對蜘蛛織網破壞更大?

4、根據“大風、雨點、冰雹”這三種事物的特征,想想為什么要相應的運用“刮、打、砸”這三個動詞呢?能不能調換順序呢?(教師板畫演示蜘蛛織網被大風、雨點、冰雹破壞的情形)。

5、你能根據當時“刮著大風,下著大雨、落著冰雹”的情況來讀一讀這些話嗎?你們想要練一下嗎?自己選擇合作伙伴,討論,練讀。

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讀一讀,讀后說一說你為什么要這樣讀?評議。

7、小結:課文學到這兒,你覺得你有什么收獲?面對那么多的困難,蜘蛛是不是也像我們小朋友那樣不怕困難,它又是怎么做的,讓我們到下節(jié)課去討論解決。

五、書寫指導,完成練習。

1、書寫指導:請你們仔細觀察課文中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你覺得有沒有困難?

教師重點示范:斷、蜘、重。

2、練習。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孤芳自賞”、“蠢蠢欲動”、“物我兩忘”、“拘謹”、“不茍言笑”、“敝帚自珍”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具體的語言文字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熱愛以及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3.了解課文圍繞“我的第一個筆記本”寫了哪幾件事。能夠用恰當的語句評價文章中的人物。

過程與方法:

1.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梳理文章結構,了解圍繞“筆記本”這個線索,寫了幾件事情,并通過擬寫小標題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2.通過朗讀文本,感受人物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我”對寫作的熱愛以及對班主任老師的感激之情。

重難點分析:

l文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所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并不存在難度,但是對于文章人物的評價需要教師引導,尤其是對于嚴厲的英文老師和拿走筆記本的那個同學的評價一定要做到公正。

l文章飽含感情,可以在梳理文章內容之時,讓學生領會字里行間蘊涵的“我”對寫作的熱愛之情和班主任老師對我的呵護鼓勵之情。

課前準備:

1.學生了解肖復興的資料,預習課文。

2.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經歷引入,初步體會“我”的情感。

(一)交流自己喜歡的一件東西或自己喜歡做的一件事情,說說自己喜歡到什么程度。

(二)板書課題及作者,交流肖復興的資料。課件出示肖復興資料。

二、初讀感知,理清脈絡。

(一)同桌合作讀文,互相正音。

(二)指名朗讀課文,正音解詞。

1.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奢侈品、瞥一眼、蠢蠢欲動、拘謹、不茍言笑、耷拉、出版、敝帚自珍。

2.注意以下詞語意思的理解:孤芳自賞、奢侈品、蠢蠢欲動、拘謹、不茍言笑、敝帚自珍。

預設:以“筆記本”為線索,圍繞“我的第一個筆記本”寫了四件事,分別為:得到筆記本——筆記本被沒收——展覽筆記本——丟失筆記本。

三、品讀課文,感受文中蘊涵的情感,用自己的語言形容文章中的人物。

(一)默讀課文,勾畫讓自己感動的句子,并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受。課件出示學習提示。

1.我想,如果我能將這個筆記本寫滿的話,這就是我自己的一本書了!我為這個愿望而隱隱激動,自然寫得就越發(fā)勤奮。

從中體會“我”的心情,體會我激動的原因。

2.筆記本已經將我的心弄得像一只破殼的小鳥一樣蠢蠢欲動撲棱棱要飛了。

從比喻句中體會“我”強烈的寫作欲望。

3.看有老師和同學翻看它,心里漾出一種異樣的感覺,是以后我的第一本書出版時都無法相比的感覺:一種小小成功的感覺,一種自信心像船帆被風鼓滿,輕輕地蕩漾在水中向前漂流的感覺。

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作者這時的成就感,說說自己有沒有這樣的經歷,這是怎樣一種感覺。

4.好的老師是好的舵手,總能把你人生的小船恰到好處地引向寬闊的水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學生反復吟誦、揣摩比喻的妙處和詩句運用的效果。

預設:

“我”:熱愛寫作、勤奮;。

班主任老師:愛學生、善于鼓勵學生、工作方法得當;。

英文老師:嚴厲、粗暴、不懂學生心理、但教學工作認真;。

拿走筆記本的同學:行為錯誤、也許愛好文學;。

姐姐:愛勞動、愛弟弟。

四、教師與學生一起從文章中獲得啟示,推薦閱讀文章。

1.師生共同從文章中尋找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態(tài)度,教師要像班主任一樣鼓勵、安慰自己的學生;學生要像作者一樣,追求自己的理想,努力實現目標。

2.推薦閱讀作者的其他作品。課件出示推薦作品。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畫春、頌春,培養(yǎng)學生聽、說、畫的能力。

2、學會“綠、醒、桃、青蛙”等生字。

3、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畫春、頌春,培養(yǎng)學生聽、說、畫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音像磁帶:《春天在哪里》。

2、學生準備水彩筆和畫紙。

3、學生搜集歌頌、贊美春天的詩句、詞語等。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生成與反思。

一、激趣導入,觀察春景。

欣賞歌曲《春天在哪里》。

二、自主閱讀,感受春景。

1、放聲自讀課文《春風吹》,掃除閱讀障礙。

2、檢查朗讀情況,隨機教學“綠、醒”等生字。

3、課文與實物對照,說說春天的美景。

(要求按順序簡單地說說柳樹、桃花、燕子、青蛙等景物。)。

提供句式:美麗的春天到了,柳樹了,瞧!。

4、帶著對春天的贊美、向往之情有感情頌讀課文。

三、創(chuàng)設氛圍,描繪春景。

1、伴隨著《春天在哪里》,學生繪春天美景,可溶自己豐富的想象于其中。

2、自由賞畫,評出佳作,排列好。

四、暢所欲言,詠頌春景。

1、指名按一定順序說出自己畫的內容,小組評議。

(要求在上一次的基礎上,語言通順、連貫、完整,且更具體、形象、生動,想象合理)。

2、說一說歌頌、贊美春天的詩句、成語,分小組競賽評優(yōu)。

(萬紫千紅總是春,春雨沙沙、細如牛毛,春雨貴如油,春到人間,春回大地)。

3、生將詩句寫在紙上,誦讀。

活動小結:鼓勵觀察并積累詩句。在歌聲中結束活動課。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篇九

1、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借助拼音讀準“腳、印、跑、留、對、竹、梅、齊、全”9個生字的字音。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這9個生字。

2、能借助拼音讀通短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能基本按標點停頓。

3、能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內容:3個小動物在雪地上留下不同的腳印;知道在雪地上可以留下各種動物的腳印,并能感受小動物們快樂的心情。

4、認識“木”字旁,能在老提示的指導下描摹“梅、村”。

學習重點和難點。

1、重點了解“梅”的字形,能正確描寫。

2、了解課文內容,并能模仿課文,展開想像,編故事。

學習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媒體出示:雪地上出現了一串串腳印。

2、揭示課題:60腳印(生字上標注拼音)。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記住字形。

(3)了解“印”的筆順。

(4)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記記字形。

2、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與生字相關的詞語,要求讀準字音。

腳印、跑、留下、對、竹葉、梅花、齊聲、全是(生字上標注拼音)。

(2)交流識字的方法。

(3)讀課文。(個別讀)。

4、再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雪地上的腳印是誰留下的?除了這些你還了解什么?

說明:

從整體入手,讓學生迅速感知課文的內容,邊讀邊思。在學生交流前,應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準備,交流時,教提示要注意學生表達的規(guī)范,盡可能地讓學生把話說清楚,說連貫。

三、學習課文,朗讀感受。

1、讀課文。

(1)出示課文1-3節(jié)內容(其中第3節(jié)內容改編成和1、2節(jié)的寫法一樣)再讀課文,看看課文,談談想法。

出示內容(1、2節(jié)和改編后的第3節(jié)):

(1、2節(jié)略)。

第3節(jié)小鴨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小鴨的腳印。小鴨對小雞、小狗說:“你看,你看,我會畫楓葉?!?/p>

(2)感情朗讀。試著用朗讀的方式來表達小動物的情感。

(3)提供開頭,用一小節(jié)說說課文的內容。

小雞、小狗和小鴨在雪地上跑,雪地上留下了……。

(3)提供開頭,用一小節(jié)說說課文的內容。

小雞、小狗和小鴨在雪地上跑,雪地上留下了……。

2、拓展說話:

(1)媒體出示小貓、小豬的腳印,說說它們的腳印像什么?學著課文的樣子編編故事。

(2)想想小動物除了在雪地上留下腳印外,還可以在其他什么地方也能留下腳印?學著課文的內容說一說。

說明:

讓學生進行比較的目的是:初步了解課文前2節(jié)的寫法基本相同,而第3節(jié)的表述和前兩節(jié)不同,原因是說話的對象不同,而且,這樣能使文章讀來更顯生動活潑,不重復。

提供開頭,引導學生能比較概括地表述,學生能將意思表達清楚即可,教提示無需苛求。

拓展說話設計了兩種說話內容,教提示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

四、復習鞏固,拓展閱讀。

1、媒體游戲:腳印大搜索(復習生字)。

2、讀一讀,連起來說一說。

(1)雞的腳印像竹葉,小狗的腳印像梅花,小鴨腳印像楓葉。

(2)雪地上的小動物,個個像小畫家,他們的畫兒真有趣。

五、學習“木”字旁。

1、出示“木”和木字旁,說說它們的區(qū)別。

2、還有哪些字有木字旁,你覺得這些字都與什么有關?

3、示范“木”的寫法,指導“梅”右半部分的筆順。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篇十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寫田字格內九個生字。

3、了解航天飛機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樂于探究的科學精神以及不妄自菲薄的個性品質。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航天飛機的特點,寫一段航天飛機的自我介紹。

教學用具:

多媒體。

一、導入新課。

1、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看過飛機,坐過飛機嗎?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歷史的巨輪前進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人類終于造出了航天飛機。

2、幻燈出示航天飛機,了解相關知識。

4、讀完課題,同學們有什么想說的,有什么想問的?學生自由發(fā)言。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努力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動動筆標上自然段的序號,標出生字詞并注音。

2、出示生字詞。

3、學生自由朗讀生字詞。

4、指名讀帶拼音的生字詞。

5、去拼音讀生字詞。

6、讀含有生字的詞語。

三、再讀課文,讀好句子。

1、讀好含有生字詞的句子——2第一句話。

出示:突然一聲呼嘯,一個龐然大物騰空而起。

(1)指名讀句子。

(2)理解詞語:呼嘯(高而尖的聲音)。

一個很大的東西騰空而起,發(fā)出高而長的聲音,這樣的聲音叫~。

(3)讀好這句話。

2、讀好含有生字詞的句子——2第二句話。

出示:只見他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腦袋,方方的機尾,轉眼間便飛得無影無蹤。

(1)指名讀句子。

(2)過渡:剛才聽到他的聲音,現在看到他樣子,那“無影無蹤”什么意思?

(3)讀好這句話。

(4)連起來集體讀好兩句話。

(5)由這兩句話你讀懂了什么?(大,快,外形,板書龐然大物))。

3、讀好含有生字詞的句子——3第一句話。

出示:他找到智慧老人,想問個究竟。

(1)指名讀句子。

(2)理解智慧老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老人啊?

(3)“究竟”是什么意思,可以換個詞嗎?

四、精讀第三自然段。

1、智慧老人是怎樣介紹航天飛機的呢?找到這一段,自由讀。

2、智慧老人說了幾段話?請學生分別讀。

3、出示智慧老人說的第一段話。

4、第一段話介紹了航天飛機的什么特點,把重點詞語圈畫出來。

5、讀好“他比你飛得更高更快?!?板書“更高更快”)。

6、高表現在哪里?用書上的語言來回答。

體驗兩萬米的高度。

7、快表現在哪里?還是用書上的語言來回答。

體驗東海之濱到帕米爾高原的距離之長,航天飛機所花時間之短。

(東西直線距離大約4000多公里,汽車大約50多個小時,火車30多個小時)。

8、指名讀第一段話。

9、出示智慧老人說的第二段話。

10、第二段話介紹了航天飛機的什么特點,把重點詞語圈畫出來。(板書:本領大)。

11、“本領大”表現在哪?用書中的語言來回答。

12、出示衛(wèi)星回收的圖片,用書中的語言來說說圖的內容。

13、指名朗讀第二段話。

14、集體朗讀第三自然段。

五、朗讀全文,學生質疑。

1、指名朗讀全文。

2、學生質疑。

六、書寫生字詞。

1、出示九個生字。

2、注意上下結構的字的寫法。

指導“慧”的寫法。怎樣寫好這個字?

3、教師范寫。

4、學生練習。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篇十一

教學目的:

1.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知道多音字“行”的讀音和用法。

2.續(xù)編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培養(yǎng)合作探究的意識。

4.滲透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的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課:

[點評:謎語導課,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引出課題做了鋪墊。]。

(板書課題:小鬧鐘。齊讀兩遍。)說一說怎樣記住這個“鐘”字。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老師建議大家自己讀一遍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學生回答后教師梳理:先圈出來,然后結合上下文猜一猜,或在認字條中查一查,問一問同學。)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

[點評:在讀文中讓學生自己解決字音問題,培養(yǎng)良好的讀書習慣。]。

2.同桌合作讀,相互聽一聽,學一學。

3.課文讀下來了嗎?是否需要幫助?

4.同學們仔細看,認真聽,特別注意不認識的字和讀不通的句子,老師(小老師)是怎么讀的。(教師范讀或指名優(yōu)生讀一遍。)。

5.你能大聲把課文讀一讀嗎?(指名讀。)。

6.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說一說。

三、學習生字。

1.同學們課文讀得很流利。有些字請你們幫他們找朋友。請認真聽游戲規(guī)則:拿字卡的同學迅速到前面來,拿拼音卡的同學大聲把拼音讀兩遍,你的字朋友就會向前邁一步,把字舉起來。其余同學如果見找對了,就大聲把字讀兩遍,如果找錯了,就用手勢告訴他。學生讀拼音,開始做游戲。教師把找出來的字“鼠”、“兔”、“貼”、“瞧”、“改”、“慣”、“使”、“勁”貼在黑板上。

2.有四個字見你們?yōu)樗鼈冋业搅伺笥?,也來湊熱鬧了。說一說,你有好辦法記住它們嗎?(出示“探、抓”、“偷、使”四個字,學生識記完后也把它們貼在黑板上。)。

3.打亂順序讀,“開火車”讀,搶讀貼出來的字。

[點評:識字方法靈活多樣,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和識字效率。]。

4.有一個多音字,在不同的語句中讀音也不同。(出示一段話,試讀、齊讀。)媽媽騎著自行車,帶我到銀行里去。我看到路上有許多行人,銀行門口有一行大字。

[點評:把多音字放到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且聯系生活實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把字放到文中,你能把課文讀得好些嗎?(指名讀課文。)。

四、看圖復述課文,續(xù)編故事。

五、小結。

[總評:本課設計新穎,體現了新課標思想,既關注學生的認知過程、情感體驗,又照顧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生活實際。尤其是識字方法的靈活多樣和對多音字的教學更是本課的特色所在。教學中,始終以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為前提,在活動中訓練學生的理解、表達、想象、合作等能力,同時又不失時機地向學生進行了要節(jié)約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的思想教育。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掌握雙手、做工、才能、勞動4個詞語。認識寶、思、考、事、情、創(chuàng)、造7個字。

2、正確、流利、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拿出你的手工作品,讓大家看看你做的是什么?漂亮嗎?

2、找做得好的同學簡單說一說他是怎么做的?

不但要動腦想,還要動手做,有了腦和手,一件件漂亮的作品就出來了。可見手和腦多重要。

板書課題。

二、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

人有兩件寶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數數有幾句話。

2、指名讀,正音。

四、學習生字。

1、讀課后生字,想想你怎樣記住這些字,是怎么記的?

2、交流記憶方法。

3、重點指導。

辦:注意左右兩點的位置。

勞:上中下結構,下邊是力,不是方。

4、指導書寫。

5、擴詞。

五、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知道雙手和大腦是人的`兩件寶,培養(yǎng)用手用腦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指導朗讀和背誦課文,使學生知道手腦并用才能有創(chuàng)造。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指名朗讀課文。

2、出示生字卡片件辦雙工能動做才寶思考事情創(chuàng)造,開火車讀字組詞。

3、小黑板聽寫才能做工(訂正寫得不規(guī)范的字,指導學生再寫)。

二、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己輕聲讀課文,用鉛筆標出有幾個句子。

2、指名分句讀。

3、大家讀了課文,知道人的兩件寶貝是什么?(板書:雙手大腦)。

手的用處可大了,不信,我們來看看。

課件出示:(發(fā)散思維,讓學生自由抒發(fā))。

(1)媽媽用手()。

(2)小學生用手()。

(3)老師用手()。

(4)醫(yī)生用手()。

(5)警察用手()。

是不是做什么事情只要用手就行了?(板書:做工)。

大腦可以(思考),思考是什么意思?(板書:思考)。

齊讀第1句,分男、女生讀,全班配上動作有表情朗讀。

4、這兩件寶貝的用處真大。如果我們做事情時只使用一件寶貝,可以嗎?為什么?我們來演示看:

情況一:

(1)給小樹、花兒澆水。

(2)寫字。

(3)做題。

情況二:

(1)想做個好孩子。

(2)想當科學家。

小結:現在我們都知道了用手不用腦,事情做不好,用腦不用手,啥也辦不到(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學生邊看邊讀)這一下,同學們對我們的雙手和大腦這兩件寶貝該怎樣正確使用,已經知道了吧。(課件出示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chuàng)造)。

5、齊讀:創(chuàng)造是指想出并做出新的。

6、講講自己或同學動腦筋的小故事。

7、齊讀、表演朗讀第二句話。

8、課件出示課文插圖1、2,看圖說圖意。

(1)科學家通過研究、思考、動手畫出設計圖紙。

(2)工人邊看圖紙思考,邊用手床制作零件、產品。

從大家剛才說的,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在仔細觀察、動腦筋思考了,而且說的一個比一個具體,這就是創(chuàng)造。所有的創(chuàng)造都靠勞動,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勤勞和聰明智慧為人類為祖國創(chuàng)造財富。(板書:勞動創(chuàng)造一切)。

9、出示一切創(chuàng)造靠勞動,勞動要靠手和腦。

指導朗讀。

三、總結。

1、朗讀全文。

2、根據板書指導背誦。

引讀、分組讀、齊讀、指名背。

3、你是不是更喜歡你的雙手和大腦,知道該怎樣充分地使用這兩件寶貝了?

四、作業(yè)。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篇十三

1、積累、掌握本課中“綴行、并驅、顧、敵、意”等文言實詞的含義及用法。

2、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讀一讀、問一問、理一理、講一講、品一品、演一演”等活動,更全面更深入學習課文。

3、了解狼陰險狡詐的本質,學習屠戶運用智慧與狼搏斗的精神,了解狼的有關文化內涵。

【教學重難點】。

1、積累文言文詞匯。

2、品味本文簡潔、生動卻刻畫細膩的語言。

【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學生先學,第二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展示和學習)。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了幾篇課文,了解了幾種動物,有活潑可愛的貓,視死如歸的斑羚,勇于抗爭的華南虎等,它們都令我們喜愛或敬佩。但自然界也有令我們討厭憎惡的動物,比如說狼,一說起它,人們就把它和貪婪兇狠聯系在一起;帶“狼”字的成語也往往帶有貶義,如狼子野心、狼狽為奸等;而“東郭先生與狼”、“狼來了”等故事更是家喻戶曉,現在還有一心想吃喜羊羊的“灰太狼”。但如果狼與人斗爭,結果又會怎么樣呢?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在他的名著《聊齋志異》中為我們做了一個精彩的描述和精辟的見解,讓我們共同欣賞。

二、教讀課文:

(一)讀一讀。

1、學生代表讀文章,教師正音。

2、教師指導讀準節(jié)奏。

其一/犬坐于前。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3、全班齊讀。

(二)問一問:

學生結合注釋逐字逐句讀釋文意,提出自學存在的疑問,教師根據質疑問題,引導學生合作釋疑。

(三)理一理:

學生再讀文章,理一理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

開端:遇狼發(fā)展:懼狼高潮:御狼結局:殺狼。

(四)講一講。

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要求大膽展開想象,將屠戶每次行為的心理活動細膩表現出來。

投骨時——害怕、幻想。

奔倚前——窘迫、思慮。

殺狼時——果斷、警惕。

(五)品一品:

1、用“從……”的描寫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兩只)……的屠戶(狼)。

2、最后一段采用哪種表達方式,在寫作方法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議論卒章顯志。

(六)演一演:

請三位同學用表演的形式再現故事內容。

三、課堂總結。

本文語言簡練而生動,對狼對屠戶進行了神態(tài)、動作、心理的細膩描寫,將狼的狡猾、兇狠、貪婪;屠戶的機智勇敢刻畫得活靈活現,最后采用卒章顯志的寫法點明文章的中心,我們要學習這種寫作方法。

四、布置作業(yè):

1、掌握注釋字詞。

2、收集有關狼的成語、俗語、故事、歌曲、影音。

五、板書設計:

蒲松齡。

開端:遇狼狼:綴行——狡猾。

發(fā)展:懼狼屠:投骨——害怕。

狼:并驅如故——貪婪。

高潮:御狼屠:窘、恐、倚薪、弛擔持刀——機智。

狼:眈眈相向——兇狠。

結局:殺狼狼:犬坐于前徑去洞其中——狡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篇十四

1.通譯全文。

2.分析屠戶和狠展開搏斗的情節(jié)和過程。

3.掌握小說主題。

(二)能力訓練點。

指導學生認清狼陰險狡詐的本質,體會屠戶內心世界的變化過程,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結合小說主題,讓學生了解到社會中確實存在假、惡、丑等陰暗面,教育學生要同它們作斗爭,以凈化我們的社會,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四)美育滲透點。

這個故事結構精巧、情節(jié)曲折、引導學生從生動形象的描寫中體會屠夫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美。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一提起狼這種動物,同學們馬上就會意識到它是我們人類最狡猾、兇殘的敵人之一。當然,對于狠的本質的認識,也是經歷了一段過程的,東郭先生不是就險些被狼吃掉嗎?今天,我們再來講述一個發(fā)生在屠戶和狠之間的故事。

本文節(jié)選自《聊齋志異·狼三則》,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淄川人?,F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為其書房——聊齋所題的對聯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給予他極高的評價。

(一)明確目標。

1.掌握重點詞句的翻譯,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

3.分析、歸納文章的主題。

4.熟讀、背誦課文。

(二)整體感知。

學生參考文下注釋,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通譯全文,了解大意,思考、分析小說的情節(jié)和主題。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翻譯重點詞句,疏通文義。

教師出示小黑板,要求學生參考文下注釋或依據自己的理解用現代漢語翻譯詞句,教師講評。

兩狼之并驅如故——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恐前后受其敵——(屠戶)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擊。

苫蔽成丘——覆蓋成小山似的。

犬坐一一像狗似的坐。

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會兒功夫兩只狼先后斃命,禽獸的欺騙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2.分析小說的情節(jié)。

首先,引導學生明確,全文分為兩大部分,前4自然段為第一部分,敘述故事情節(jié);第5自然段為第二部分,作者發(fā)表評論。

第一自然段寫屠戶遇狼,點明時間、地點和矛盾的雙方。這是故事的開端。

第二自然段寫屠戶懼狼,表現屠戶的遷就退讓和狠的兇惡貪婪。這是故事的發(fā)展。

第三自然段寫屠戶御狠,表現屠戶的果斷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這是故事進一步發(fā)展。

第四自然段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警覺和狠的狡詐陰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

分析完情節(jié)后,要求學生復述,加以鞏固。

3.歸納小說的主題。

狼很狡猾,可終于自取滅亡,這是為什么?這個故事給了你哪些啟示?

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教師明確,問題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題所在——人有狼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對像狼一樣陰險狡詐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協退讓,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

二、總結、擴展。

這篇故事揭露了狠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贊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故事的語言簡潔生動,主要通過動作、神態(tài)描寫來刻畫屠戶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展開雙方的矛盾和斗爭。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大家要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篇十五

1.生詞卡片、課文歌曲、與課文內容一致的雪景動畫、課文圖畫(“小畫家”的“圖案”空出,以便同學粘貼小動物的腳印圖、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課文;了解哪些動物也來雪地“畫畫”,哪些動物也冬眠。(學生)。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趣入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下雪嗎?下雪的時候,你們喜歡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腳印。)那你們有什么樣的心情?(非??鞓贰㈤_心、高興等。)有四個調皮的小家伙,一看見下雪了,也跑出來玩了,你們看看,認識他們嗎?(貼圖:小雞,小鴨,小狗,小馬。)。

師:小鴨還悄悄地告訴我,它們可不是普通的小動物,它們是雪地里的小畫家,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2課。(板書課文題目。)。

設計意圖:運用談話的方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關注兒童的經驗世界,尊重學生主體,使學生在課堂開始就有濃厚的興趣,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讀課文,初識字詞。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

2.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3.學生分組讀文,互相幫助,讀準字音。

設計意圖:在讀文中識字。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讀,掌握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流利,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識字和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三、合作交流,趣味識字。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1)學生自由讀生字。

(2)教師指名讀生字。

(3)教師指導學生認識筆畫“橫折彎鉤”。

(4)學生齊讀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師:同學們,這些生字寶寶摘掉拼音帽子,你們還能認識它們嗎?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記住這些生字的好辦法。那么,就請你把自己的好辦法說給你的小組同學聽吧!看誰記的字最多!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識字、記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師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

(1)誰愿意把你記字的辦法說給大家聽?(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2)教師指名讀字卡。

(3)開火車讀字卡。

(4)男女生賽讀字卡。

(5)“猜字”游戲。(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動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戲。(一人讀字,大家舉起相應的字卡。)。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識字,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字音,記住字形。教學過程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體現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相互啟發(fā)、相互促進。注意識字與生活的聯系。這樣不僅使學生記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義,增長了知識。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大家評價。

2.同桌互聽互讀。

3.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使學生流利地朗讀課文,為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五、指導寫字,養(yǎng)成習慣。

出示要寫的字“竹”“牙”“馬”“用”“幾”。

1.教師指導筆順,學生書空。

2.學生觀察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竹”“馬”“幾”,指導筆順“橫折彎鉤”。

4.學生描紅,練寫生字。

設計意圖: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guī)則寫字,注意間架結構。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要規(guī)范、端正、整潔。

第二課時。

一、聽歌導入,復習檢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畫家》。

2.出示課件、依次檢查生字,認讀詞語。

3.指名朗讀課文,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聽課文歌曲再次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同時用學唱歌曲激勵學生認真聽講、積極發(fā)言,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個教學策略。

二、逐句學習,理解課文。

齊讀課文,找找這篇課文共幾句話。

(一)學習第1、2句。

1.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生自己讀第1句,體會感嘆號的讀法。引導學生讀出喜悅、驚喜的心情。指名讀。

2.第2句聯系課文和實際情況重點理解“一群”。(小雞來了是不是“一群”?小狗來了是不是“一群”?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都來了是不是“一群”?)。

(二)學習第3句。

1.播放課件:白雪紛紛揚揚落下,伴隨著美妙的輕音樂,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分別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腳印”,學生看后再讀文。

2.啟發(fā)學生:你們讀懂了什么?(學生暢所欲言)。

3.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動物踩出的腳印形狀,指四名同學在準備好的課文圖畫貼上合適的腳印圖案。

4.指導學生讀課文第3句。

5.為什么他們畫出的腳印不一樣呢?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結果,教師適時點撥。(他們腳的形狀不同所以踩出的腳印也不同,小雞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腳印像竹葉;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墊,所以踩出的腳印像梅花;小鴨的腳中間有腳蹼,所以踩出的腳印像楓葉;小馬的蹄子踩出的腳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學:你知道還有哪些小動物還能畫竹葉、楓葉、梅花和月牙?請你當小詩人來編一編、寫一寫。

(三)學習第4句。

1.孩子們,如果我們想畫畫要用筆和顏料畫很長時間對不對?小動物們卻不用,現在讓我們齊讀第4句,看看他們是怎樣畫得又快又好的。

2.你們從哪些地方讀出小動物們畫畫非常簡單,而且畫得又快又好。(學生自由回答: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等。)。

3.朗讀這句話,你仿佛看見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

4.指導讀法:在輕快活潑的語調中,讀出“小畫家”們興奮的心情及幾步就能畫成一幅畫的自豪感。

(指名讀、齊讀、比讀、表演讀)。

(四)學習第5句。

1.這些小動物們的畫畫得這么好,讓人看著真喜歡??墒怯幸恢恍游飬s沒有來參加,你們知道是誰嗎?(青蛙)。

2.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習齊讀第5句。

3.教師指導學生讀出疑問的語氣。

(五)學習第6句。

1.青蛙為什么沒來參加呢?他去串門了?還是在吃飯?(他在洞里睡著啦。)。

2.青蛙真懶,大家都在畫畫兒,他居然睡覺,我們快去叫醒他,好嗎?(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師指名回答,適時點撥:什么是冬眠?還有哪些動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動物也冬眠,借此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

設計意圖: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一年級學生處在閱讀的起始階段,所以借助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躍躍欲試的狀態(tài)下進行逐句閱讀。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始終保持童真童趣,從而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讀好課文并理解課文。

三、回顧全文,熟讀成誦。

1.齊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播放課件,學生根據情境背誦課文。

3.學生自編動作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在活動中學習、在表演中學習,學生用動作呈現課文,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課文,使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能鞏固知識,又能發(fā)展語言。

四、總結全文,學唱歌曲。

1.說一說:學生談談通過今天的學習有哪些收獲。

2.畫一畫:動手畫,感知本課或學生知道的其他“小畫家”的作品。

3.寫一寫: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動物,按課文最后兩句仿寫詩句。

4.想一想:(1)雪地里還會來哪些新的“小畫家”,他們會畫出怎樣的作品?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篇十六

學習目標:

1、檢查預習學案。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喜歡朗讀詩歌。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識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焦急、仿佛”等詞句的理解,背誦課文,培養(yǎng)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課前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生字卡片、頭飾、學生分學習小組坐好。

教學過程:

一、播放《百鳥朝鳳》的片段。

二、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1、小朋友,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兩只小鳥圖)這兩只小鳥也想來聽我們上課,看看哪個小朋友上課最認真,呆會兒還要送小禮物給他呢!

2、在我們的校園里,小朋友上學、放學的路上,經常能看見小鳥的影子,聽見小鳥動聽的歌唱。那么鳥媽媽是怎樣把他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兩只鳥蛋》。(板書課題)。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1、想知道關于兩只鳥蛋的故事嗎?那就請你們快快打開書到40頁,自己讀讀書吧,要注意,讀書的時候讀準每個字的字音,遇到自己認為比較難讀的字就多讀幾遍。(生讀課文)。

2、現在,我們再把課文讀給同桌聽聽,你讀我聽,我讀你聽,兩人互相檢查,讀音正確嗎?要是他讀得好,就向他學習,要是他有困難,你就幫幫他。(同桌互讀)。

3、老師想找位小朋友讀讀課文,應找?guī)孜?為什么?

4、誰能說說他們讀得怎么樣?能評一評嗎?

5、齊讀。還有想讀的嗎?想讀的同學請你起立,我們一起來讀,好嗎?

四、品讀課文。

讀得真好,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鳥蛋圖片),別看它們現在舒舒服服地躺在鳥窩里,原來呀,它們還離開過這個鳥窩呢,想知道在它們身上曾經發(fā)生過一個怎樣的故事嗎?好,那就趕快來學習課文吧。

1、課文中還有11個要求我們會認的生字朋友,請大家拿出筆,圈出生字,然后再多讀幾遍。(生圈字讀字)。

2、現在11個生字已經找到了,在組長的帶領下,互相讀一讀,考一考,再把你好的記字方法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3、小組里學習生字。

5、齊讀生字。

五、細讀課文,促進感悟。

1、(1)自己讀一讀第一小節(jié),你知道了什么?

(2)誰想讀?你覺得他讀得怎樣?

(3)想跟他比比嗎?一齊讀。

(4)這些詞換一種說法之后意思還是一樣的,這兩只鳥蛋小小的、涼涼的,真討人喜歡,你們喜歡嗎?誰愿意讀出來呢?(指名讀)。

2、(1)我拿著鳥蛋真是喜歡的不得了。這時,鳥媽媽發(fā)現自己的寶寶不見了會怎么樣?

(2)看到這種情況你會說什么?

(3)媽媽怎么說的?你能不能當媽媽對我說一說?(指名幾位同學說)。

3、(1)這位小朋友聽了媽媽的話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讀第三小節(jié),邊讀邊表演。

(2)指名表演讀,評價。

(3)思考:如果把“捧著”換成“握著、抓著”行不行呢?

4、(1)看見鳥蛋又回來了,鳥媽媽會想什么?

(2)想想過幾天這兩只鳥蛋會怎樣?是啊!他們會孵出兩只可愛的小鳥,小鳥們又會飛上藍天為我們歡唱。

(3)現在讓我們一起看著書上的插圖,把最后一小節(jié)齊讀一次。

5、齊讀全文。

六、課堂小結。

1、你喜歡課文中的“我”嗎?為什么?

(知錯就改,愛護小動物)。

2、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一起來讀全文。(出示課件)。

七、當堂檢測。

同學們,你們真棒,不僅理解了這首小詩,而且還讀得這么棒,老師相信接下來的學習也一定難不倒你們的!

1、我會讀。(出示課件)。

鳥蛋取下涼快一定捧著連忙輕輕地仿佛抬頭投向。

2、請選擇一個詞說話。

焦急不安輕輕地小心地仿佛。

3、我最會說。

這首詩我們學完了,你有什么心里話想說一說?

教師評價:

八、指導書寫:

1、老師出示生字:連遠。

2、讓生說說都是什么偏旁?

3、老師范寫這兩個字,生觀察。師邊寫邊提醒學生看清“走之兒”的寫法。(點和橫折折撇兩個筆畫間要空一些,捺要平,稍稍有些弧度。)。

4、生描紅、臨摹。

5、評議,師強調“定”的最后兩筆,“向”的“口”要往上一些。

6、生描紅、臨摹。

九、課后作業(yè):

1、填空:紅紅的、綠綠的、軟軟的、藍藍的、甜甜的。

小草()()小草。

花兒()()花兒。

柳枝()()柳枝。

西瓜()()西瓜。

大海()()大海。

2、同桌詩歌表演,加上動作??梢砸蝗税缪輯寢?,一人扮小男孩。

人教版一年級上語文復習教案設計小學公開課篇十七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的情趣。

2、豐富詞:一節(jié)一節(jié),理解動詞:推、拉、拖,會使用句式:xx開來了xx船。

3、初步嘗試仿編故事。

1、理解故事內容,會使用句式:xx開來了xx船。

2、初步學習仿編故事。

會用句式:xx開來的是xx船,進行仿編。

1、物質準備:課件,玩具藕、茄子、香蕉。

2、知識準備:認識藕、茄子、香蕉,及常見的水果蔬菜。

一、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出示小河背景。

提問:這是哪?(小河邊)。

二、完整欣賞故事。

1、請幼兒想辦法解決問題,拓展思維。

提問:誰來了?(小青蛙、小老鼠、小雞)。

他們想到河對岸去,有什么辦法?”(幼兒自由發(fā)言)。

2、看課件,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三、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提問: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青蛙。

提問:

1)、青蛙開來了什么船?(藕)。

2)、什么樣的藕?(出示實物,幼兒觀察,豐富詞:一節(jié)一節(jié))。

3)、學說句子:青蛙開來了一節(jié)一節(jié)的藕船,圓圓的荷葉作風帆。

老鼠。

提問:

1)、老鼠開來了什么船?(茄子船)。

2)、什么樣的茄子船?用好聽的詞說說?(紫色的茄子船)。

3)、學說句子:老鼠開來了紫色的茄子船,圓圓的荷葉作風帆。小雞。

提問:

1)、小雞開來了什么船?(香蕉船)。

2)、什么樣的香蕉船?(彎彎的香蕉船)。

3)、學說句子:小雞開來了彎彎的香蕉船,圓圓的荷葉作風。

2、幼兒自由交流:練習使用句式xx開來了xx船。

3、理解動詞:推、拖、拉。

出示幻燈片6。

青蛙。

提問:

1)、小青蛙推來了大甜藕,誰來推一推?

2)、用個別與集體相結合的方式模仿“推”的的動作。

老鼠。

提問:

1)、誰來學學拉的動作?

2)、用個別與集體相結合的方式模仿“拉”的的動作。

小雞。

提問:

1)、誰來學小雞拖的動作?

2)、用個別與集體相結合的方式模仿“拖”的的動作。

三、仿編故事。

1、出示果園背景,幼兒觀察。

提問:

還有許多小動物也想到河對岸去玩,它們可以用果園里的什么做小船?

2、幼兒自由交流,教師巡回,引導幼兒使用句式講述。

3、個別幼兒仿編句子。

四、結束。

小動物玩的真開心,小朋友也和老師出去玩玩吧!跟隨老師出教室。

【本文地址:http://www.aiweibaby.com/zuowen/1946903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